TWM445592U - 縫紉機 - Google Patents

縫紉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5592U
TWM445592U TW101204006U TW101204006U TWM445592U TW M445592 U TWM445592 U TW M445592U TW 101204006 U TW101204006 U TW 101204006U TW 101204006 U TW101204006 U TW 101204006U TW M445592 U TWM445592 U TW M4455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line
thread
sewing machine
hoo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04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ohann Enns
Original Assignee
Duerkopp Adl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erkopp Adler Ag filed Critical Duerkopp Adler Ag
Publication of TWM445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559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7/00Needle-thread tension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tensometers
    • D05B47/04Automatically-controlled tensio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Description

縫紉機
本新型係關於縫紉機。
從EP 2 028 311 A2以及從DE 102 34 251 A中已知一般的縫紉機。
本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該縫紉機具有:- 殼體,- 上部線的儲備,- 帶有縫紉針的針桿,用以引導上部線通過待縫製產品,其中縫紉針可以在下止點和上止點之間被驅動而豎直地上下移動,- 用以在線跡形成期間抓取上部線的線鈎(旋梭),- 用於使將上部線拉出環圈的線桿,- 可致動的上部線夾,該上部線夾處於線鈎和線桿之間的儲備側上部線路線中,- 上部線張緊裝置,該上部線張緊裝置處於線桿之前的儲備側上部線路線中,並且在致動狀態下使上部線處於限定的線張力下。
具體地說,本新型涉及一種縫製線縫開頭的縫紉機。
因此本新型的目的是以運行可靠的方式確保在線縫開頭處短的上部線(面線)從待縫製產品伸出,並且以低的結構 成本實現這一點。
根據本新型,該目的由一種縫紉機實現,所述縫紉機包括拉線裝置,所述拉線裝置在線桿和上部線張緊裝置的至少一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處於上部線路線中,並且能以受控的方式在以下位置之間移動:- 中立位置,在該中立位置中上部線採取在線桿和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的第一線路徑,- 拉線位置,在該拉線位置中上部線採取在線桿和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的第二線路徑,該第二線路徑與第一線路徑相比長了一個線路徑差。
根據本新型已驗證,在線桿和上部線張緊裝置之間的拉線裝置帶來了這種可能性:將在線桿的向下運動期間形成的線富餘拉回,隨後在縫製線縫開頭的同時,借助於線桿將待縫製產品中的上部線拉回到這種程度:在線縫開頭處上部線的自由端僅是仍舊略微從待縫製產品伸出。在該過程中,上部線被拉回一與線路徑差相當的長度,這由拉線裝置實現。此外,可將代表上部線開頭的上部線自由端拉在待縫製產品之下,從而使它不妨礙已縫製的待縫製產品的視覺外觀。這產生外觀悅目的線縫開頭,而不存在這種必要性:通過切下上部線的伸出的自由端而進一步縮短它。這特別在其中直觀的線縫品質特別重要的應用中是有利的,例如當縫製機動車輛的內飾件中的皮革時。上部線張緊裝置可分成上部線主張緊裝置和上部線預張緊或額外張緊裝置。上部線主張緊單元是上部線主張緊裝置的部 件,換句話說不是上部線預張緊或額外張緊裝置的部件,所述上部線主張緊單元與線桿共同預先確定上部線路線的區域,在所述區域中佈置拉線裝置。
拉線裝置具有可樞轉的延伸臂,該延伸臂的可橫向於線路線樞轉的端部上佈置有線孔眼,該拉線裝置能以低的構造性支出而整合至上部線導引件中。或者,可以構造具有這樣的線孔眼的拉線裝置,該線孔眼可橫向於線路線線性地移置。可借助抬升氣缸或抬升磁體來進行驅動以移置線孔眼。用於拉線裝置的延伸臂的定位驅動裝置可以具有步進馬達。
孔眼的佈置優化了拉線裝置的拉線效果,在所述佈置中處於中立位置的線孔眼佈置在上部線路線中並位於兩個固定至殼體的線導引孔眼之間。兩個固定至殼體的線導引孔眼優選佈置在線路線中並靠近可樞轉的線孔眼。處於中立位置的可樞轉的線孔眼和兩個固定至殼體的線導引孔眼之間的間距可小於2cm並還可小於1cm。
僅使用一個上部線夾帶來了結構性支出以及在縫紉機操作期間的控制支出的減少。
上部線張緊裝置的這種其中該上部線張緊裝置(21)唯一地佈置在拉線裝置(24)和上部線儲備之間的線路線中的佈置有利於操作拉線裝置時的致動序列,因為無需使上部線張緊裝置的操作與拉線裝置的操作同步。
可選地,具有多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的構型是可能的,在該構型中上部線張緊裝置具有多個上部線主張緊單 元,剛好一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佈置在線路經中並位於線桿和拉線裝置之間。這種類型的上部線張緊裝置的設計帶來了在縫製操作期間可靠且限定的線張緊。拉線裝置則可佈置在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該處通常有足夠的安裝空間以容納拉線裝置。
用根據本新型的縫紉機縫製線縫開頭的技術的優勢對應於在前文結合裝置已經描述的內容,所述技術具有以下步驟:-形成上部線環圈,-用線鈎的鈎尖在該線鈎的旋轉抓取位置抓取上部線環圈,-在線鈎的鈎尖繞線鈎的鈎殼至少轉半圈(半個迴旋)期間用該鈎尖拉出上部線,直至到達與旋轉抓取位置相對的反向旋轉位置,-在到達線鈎的鈎尖的反向旋轉位置之後,將拉線裝置從中立位置移至拉線位置。
具有以下步驟的技術的優勢對應於在前文結合裝置已經描述的內容:-通過抬升帶縫紉針的針桿而形成上部線環圈,從下止點出發,到達下止點和上止點之間的環圈抬升位置,這種抬升發生時上部線夾打開並且拉線裝置處於中立位置,-在到達針桿的環圈抬升位置之後:致動上部線夾的夾線位置,並在通過線鈎抓取並拉出上部線之後在線鈎的至少部分回轉期間保持該上部線夾的 夾線位置,由此拉出上部線,- 將拉線裝置從中立位置移至拉線位置,從而在線桿降低的情況下使上部線在線桿和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被拉緊,- 將拉線裝置設定到中立位置。
在旋轉抓取位置後、鈎尖回轉了至少180°之後,例如在鈎尖轉過了240°或245°之後,可到達反向旋轉位置。在由線鈎抓取上部線之後在線鈎的至少部分回轉期間,由於夾線位置的保持,在線縫開頭處的上部線末端實現了被線鈎向下拉動通過待縫製產品。在將拉線裝置從中立位置移至拉線位置時上部線的拉緊導致這樣的事實:當線桿在上部線夾鬆開時被隨後再次抬升時,線桿將線縫開頭處的上部線拉回由上部線路徑差預先確定的長度量,所述路徑差是由拉線裝置的運動實現的。拉線裝置從中立位置至拉線位置的移動可發生在線縫開頭的第一線跡期間。可選地,該移動可發生在第二線跡期間、第三線跡期間或還在縫製線縫開頭期間的更晚線跡期間。拉線裝置從拉線位置至中立位置的回位可以以小的步長增量地發生在進一步縫製期間。該回位還可發生在縫製過程的結尾。至中立位置的運動可例如發生在切斷機的結束性切線過程中。
在該技術中確保了拉線裝置從線桿拉取上部線並因而如所期望地將上部線從待縫製產品拉回,在所述技術中,當將拉線裝置從中立位置移至拉線位置時,線桿和拉線裝置之間的上部線主張緊單元從標準張緊位置被移至較少張 緊位置。在較少張緊位置中,線桿和拉線裝置之間的上部線主張緊單元可使上部線處於殘餘線張力下,所述殘餘線張力相較於標準張力是減少的。可選地,當將拉線裝置從中立位置移至拉線位置時,可完全不致動線桿和拉線裝置之間的上部線主張緊單元。
卸去產品壓腳的壓力防止了在由線鈎將上部線向下拉動通過待縫製產品期間上部線被產品壓腳不期望地夾緊,在所述卸壓過程中縫紉機的產品壓腳至少在拉出上部線的起始期間被卸去壓力。
下面將借助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新型的實施例。
縫紉機1具有上臂2和下部殼體狀基板3,所述上臂和基板通過立柱4互相連接以形成C形殼體。臂2中安裝有臂軸5(參考圖2),所述臂軸可由馬達借助帶傳動裝置而驅動,該帶傳動裝置容納在立柱4中。該馬達連接至中央控制裝置6,該中央控制裝置在圖1中示意性地示於上臂2中,但它也可佈置在其它位置並且還可以處於縫紉機1外部並例如借助電纜束連接至該縫紉機。由臂軸5帶動,針桿7被驅動以上下運動,針8安裝在該針桿的下端。上部線9穿過針8的眼(參考圖2)。
基板3中佈置有成環器或線鈎10,該線鈎以常規方式由臂軸5帶動,該線鈎可被驅動繞豎直旋轉軸11旋轉(參考圖2)。下部線(底線)13的儲備(參考圖4)位於線鈎10的線軸或繞線殼12中(參考圖4)。
圖2詳細示出縫紉機1的上部線9的引導。第一上部線夾14從針8的眼相反於上部線輸送方向、換句話說逆遊地佈置在儲備側上部線路線中,所述上部線夾具有夾板15,所述夾板可相對於第一上部線夾14的基體16移置。第一上部線夾14具有至控制裝置6的信號連接,並可在夾線位置和放線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夾線位置中上部線9在第一上部線夾14的位置處被夾緊,在所述放線位置中第一上部線夾14釋放上部線9。上部線9在第一上部線夾14的區域內大體上豎直地行進。
可借助基體16中的多個線通道開口17預先確定上部線9通過第一上部線夾14的通道位置。在圖中所示的構型中,上部線9在橫向於線輸送方向佈置的全部五個線通道開口的自右數第二個線通道開口17中行進。
佈置在第一上部線夾14下游的是線桿18,該線桿的上下運動也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來源於臂軸5。上部線9也在線桿孔眼19和第一上部線夾14之間通過導引孔眼20而行進,所述線桿孔眼佈置在線桿18的自由端,所述導引孔眼在圖2中設置在基體16的上端上。
在線桿18的上游,上部線9穿過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在根據圖1至圖7的構型中,上部線主張緊裝置具有上部線主張緊單元,所述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以主張緊器22的形式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工作。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具有至中央控制裝置6的信號連接。主張緊器22在致動時、換句話說在線張緊通氣氣缸(thread tensioning ventilator cylinder)退出 時借助於控制裝置6使上部線9處於預定的線張力下。圖中未示出線張緊通氣氣缸。主張緊器22還可用於在主張緊器22的位置處夾緊上部線9。
在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和線桿18之間,上部線9穿過另一可移置的導引孔眼23,所述導引孔眼可橫向於上部線輸送裝置調節。在導引孔眼23和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之間,上部線9穿過緊線彈簧單元23a。
在線桿18和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之間,更精確地說在緊線彈簧單元23a和上部線主張緊單元22之間,拉線裝置24佈置在上部線9的路線中。拉線裝置24具有可樞轉的延伸臂25,所述延伸臂通過樞轉接頭26鉸接在安裝板26a上,所述安裝板轉則緊固在臂2上。
拉線裝置24因此安裝在安裝板26a上。拉線裝置24的延伸臂25在其自由端處具有線孔眼27,所述線孔眼可橫向於上部線9的線路線在兩個導引孔眼28之間偏轉,所述兩個導引孔眼固定至殼體並附接至安裝板26a。延伸臂25可在圖2中所示的中立位置和圖6中所示的拉線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拉線位置中上部線9採取在兩個固定至殼體的導引孔眼28之間、因此在線桿18和上部線張緊裝置21之間的線路徑,該線路徑比上部線9在處於中立位置的延伸臂25中時的相應線路經長了一個線路徑差。在所示的構型中的該線路徑差為例如20毫米。
固定至殼體的兩個導引孔眼28意味著不管延伸臂25是處於拉線位置還是處於中立位置,上部線9都採取在兩個固 定至殼體的導引孔眼28之間的路線的外部的相同路線。
延伸臂25可通過電磁驅動裝置在中立位置和拉線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電磁驅動裝置則具有至控制裝置6的信號連接。作為電磁驅動裝置的替代方案,延伸臂25還可氣動地或由步進馬達驅動。
佈置在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上游的是上部線預張緊裝置29,所述上部線預張緊裝置也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工作並且可以具有至控制裝置6的信號連接。具有主張緊器22的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和上部線預張緊裝置29附接至安裝板26a,所述安裝板則安裝在臂2上(參考圖1)。
在上部線預張緊裝置29的上游,上部線9穿過線通道開口31,該線通道開口形成在安裝板26a內並位於圖2中向前彎曲約90°的上部邊緣區域中。佈置在線通道開口31上游的是未更詳細示出的、作為上部線儲備的上部線軸。
圖2至圖7示出臂軸5的當前旋轉位置。佈置在手輪32上的是旋轉角尺規33,所述手輪不可旋轉地在末端處連接至臂軸5,所述旋轉角尺規顯示臂軸5的被分成360個角度步長的一個完整迴旋。在下文中將參考旋轉角尺規33的該度數位置。
通過待縫製產品34(參考圖4)在縫紉機1的針板35上的靜止位置預先確定待縫製產品的平面。
圖2示出0°臂軸位置。在該臂軸位置中,針桿7處於上止點。該位置選定於於開始縫製時、換句話說在線縫的開頭處,此時在針8下方存在最大的通道以便插入待縫製產品 34。
在0°位置,上部線夾14處於放線位置。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被致動。拉線裝置24處於中立位置。上部線預張緊裝置29被致動。線桿18在從下止點向上的途中。
圖3示出臂軸5處於205°位置。在該位置中,針桿7已從其在180°時到達的下止點略微再次回位,因此緊鄰針8的眼已形成了上部線環圈,所述環圈在圖3中不可見。在205°位置,線鈎10的鈎尖-在圖3中也不可見-可以接合進上部線環圈中並拖拽上部線9。
在205°位置,上部線夾14被致動以進入夾線位置。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被致動。拉線裝置24處於中立位置。上部線預張緊裝置29被致動。線桿18在朝向下止點的途中。線桿18已經從其上止點移開,因而在上部線夾14和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之間形成了線富餘,換句話說,線在此沒有如圖2所示地張緊。該線富餘約為線桿孔眼19從線桿18的上止點至圖2所示的205°位置的路徑的兩倍。從205°位置,線鈎10開始以其鈎尖與上部線環圈接合而將上部線拉出。當-由於上部線夾14處於夾線位置-不能從上部額外地供應上部線9時,隨著由鈎尖拉出上部線環圈,上部線9的自由端36被向下拉動通過待縫製產品34。為防止產品壓腳37將上部線9的自由端36(參考圖4)夾在待縫製產品34上,在205°位置中致動對壓腳37的卸壓,因此壓腳37沒有負荷地擱在待縫製產品34上。
圖5示出300°臂軸位置。在300°位置中,線桿孔眼19處 於下止點的區域內。已在前文描述的對上部線的張緊在此由線鈎10繼續。在該臂軸位置,上部線9被線鈎10向下拉動通過待縫製產品。在300°的臂軸位置,壓腳37可再次載入,換句話說,在205°和300°臂軸位置之間致動的對壓腳37的卸壓現在再次不致動。
上部線夾14現在轉移到放線位置。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被致動並保持上部線9處於張力下。拉線裝置24的延伸臂25處於中立位置。上部線預張緊裝置29被致動。在300°位置,上部線9的自由端36已被線鈎10進一步向下拉動。
在205°臂軸位置和300°臂軸位置之間的路徑中,線鈎10將上部線9的自由端36向下拉動通過待縫製產品34。在臂軸旋轉的進一步過程中,線桿18將待縫製產品34中的上部線9拉回,這從下面的描述中將變得更為清晰。於是自由端36從待縫製產品34伸出相對較小量的線長度。
圖6示出在下一線跡處的325°臂軸位置。與根據圖3的位置相比,臂軸5已沿縫製操作方向進一步旋轉,換句話說,轉過120°(實際上480°)。
在325°位置中,上部線夾14處於放線位置。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被致動。拉線裝置24的延伸臂25現在移入拉線位置。
在325°位置中,線桿孔眼19在下止點之後開始向上運動。由於拉線裝置24移動到拉線位置中,在根據圖2的位置中仍然存在於線桿孔眼19的區域內的上部線富餘現在已被拉至拉線裝置24的線孔眼27。在線桿孔眼19和上部線夾14 之間,上部線9現在呈現為沒有鬆散的上部線富餘,換句話說在圖6中實質上被張緊。
在325°位置中,線鈎10相對於根據圖3的位置也已經相應地進一步繞旋轉軸11旋轉,具體地,繞旋轉軸11通過了240°(實際上960°)。在已形成線跡的區域內的上部線9在臂軸旋轉的進一步過程中被線桿18拉回,具體地,拉回的量為上部線9現在在拉線裝置24的區域內採取的線路徑所延長的量。
圖7示出60°臂軸位置。針8處於向下的路徑。上部線夾14處於釋放位置。上部線主張緊裝置21被致動。上部線預張緊裝置29被致動。拉線裝置24處於拉線位置中。在形成線縫的整個進一步過程期間拉線裝置24停留在拉線位置中。或者,可在進一步形成線縫期間,朝向中立位置引導拉線裝置24逐線跡回位,每次回位一個增量,所述增量形成了拉線裝置在拉線位置和中立位置之間的總路徑的一部分。每個線跡的這種增量非常小,以致通過拉線裝置24的增量移動過程而送回了一段小於線跡長度的線路徑。結果,借助線桿18的移動使額外的線路徑再次回位,而不會對進一步形成線縫有其它影響,所述額外的線路經是通過使上部線9繞行而提供的,所述繞行經由移入拉線位置的拉線裝置24。
拉線裝置24的運行開始於根據圖2的0°臂軸位置,其中上部線9具有未打結的、換句話說自由的末端36。在該位置內,插入兩層待縫製產品34。狀態資訊“線縫開頭”儲存於 控制裝置6中。從根據圖2的位置出發,開始在待縫製產品34中縫製線縫,如圖4所示。在正好第一次序的情況下並且僅此之後,拉線裝置24如前文所述地移至拉線位置。依照前文的描述,拉線裝置24從中立位置至拉線位置的運動因此發生在第二線跡處。在所有的接下來的線跡中,拉線裝置24持續地停留在拉線位置。在325°臂軸位置處時拉線裝置24至拉線位置的致動導致上部線9的自由端36隨後被線桿18通過待縫製產品34拉回並因此縮短。可選地,拉線裝置24從中立位置至拉線位置的運動也可發生在第一線跡處、第三線跡處或更晚的線跡處。
在拉線裝置24從中立位置至拉線位置的第一次運動過程並回來之後,控制裝置6中的狀態資訊“線縫開頭”轉換為“進行線縫”。重新轉換成“線縫開頭”發生在借助控制裝置6的切線過程之後。在進一步的縫製過程中需要該狀態資訊。拉線裝置24僅在出現“線縫開頭”的狀態資訊時被致動。在縫製過程的結尾以及可選地在線已被切斷之後,拉線裝置24返回中立位置。這也可在形成線縫期間增量地發生,如已在前文所述的。
自由端36在待縫製產品34上伸出的長度可由拉線位置中的延伸臂25的角位置預先確定。在控制裝置6中,特別是當延伸臂25由步進馬達驅動時,可預先選擇多個起始縫線長度。根據預先選擇的起始縫線長度,形成由控制裝置6致動的拉線位置中的延伸臂25的角位置。或者,導致對應的起始線長度的拉線長度也可通過用於延伸臂25的機械止動 件調節。
線縫開頭處的第一線跡的整個序列以固定的臂軸轉速進行,在所述序列期間拉線裝置24從中立位置移至拉線位置並返回,所述固定的臂軸轉速相較於臂軸5的其它運行轉速是減少的。該減少的臂軸轉速也是由控制裝置6預先確定的。
換句話說,縫製線縫開頭的技術可描述如下:首先,形成上部線環圈。隨後用線鈎10的鈎尖在鈎尖的旋轉抓取位置抓住上部線環圈。然後在線鈎10的鈎尖繞線鈎10的線鈎殼體迴旋通過約240°至250°、特別是通過245°期間,用線鈎10的鈎尖拉出上部線9,直至到達與旋轉抓取位置相對的反向旋轉位置。從旋轉抓取位置,線鈎10的鈎尖旋轉至反向旋轉位置,換句話說繞線鈎10的殼體旋轉至少半個迴旋。在到達線鈎10的鈎尖的反向旋轉位置之後,拉線裝置24從中立位置移至拉線位置。
由延伸臂25在中立位置和拉線位置之間的運動帶來的線路徑差可根據待縫製產品34的厚度預先確定。待縫製產品34的厚度可由用戶調節或可由圖中未出的厚度感測器測量。為了處理所測量的待縫製產品的厚度值以及為了將希望的線路徑差值傳遞至拉線裝置24,控制裝置6還可具有至待縫製產品的厚度感測器的信號連接。
可以針對縫製過程結尾的切線過程使主張緊器22通氣,以使主張緊器22的位置不存在線張力。在縫製過程期間,主張緊器22產生縫製所需的線張力。與拉線裝置24從中立位置至拉線位置的運動相互作用,主張緊器22可轉移 至夾線位置,從而確保了上部線9從自由端36處被拉回。主張緊器22的這種夾線功能可用在其中上部線9在待縫製產品中受到高摩擦力的縫製工作中。
借助於圖8至圖12,下文將描述縫紉機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另一構型,該構型可用於代替前面參考圖1至圖7描述的上部線導引裝置。在前面參考圖1至圖7描述的部件和功能具有相同的標號並且將不再詳細論述。
根據圖8至圖12的構型的上部線主張緊裝置38具有兩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39、40,這兩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共同構造成主張緊器。兩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一、上部線主張緊單元40佈置在線桿18和拉線裝置24之間的上部線路徑中。相較於根據圖1至圖7的構型的主張緊裝置21,該上部線主張緊單元40是額外設置的。這兩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的另一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39佈置在根據圖1至圖7的上部線主張緊單元22所佈置的地方。
原則上,在根據圖8至圖12的構型中進行的線縫開頭的縫製與在根據圖1至圖7的構型中的完全一樣,在所述線縫開頭的縫製中上部線9的自由端36被向下拉動通過待縫製產品34,隨後由於拉線裝置24的使用,線桿18將待縫製產品34中的上部線9拉回。在325°臂軸位置內拉線裝置24即將從中立位置運動至拉線位置之前,上部線主張緊單元40在拉線裝置24和線桿18之間從標準張緊位置移至較少張緊位置。於是上部線9通過拉線裝置24和線桿18之間的上部線主張緊單元40而載入了殘餘線張力,所述殘餘線張力低於標 準上部線張力。這確保了拉線裝置24將上部線從線桿18而非不期望地從上部線儲備處拉回。殘餘線張力以這種方式防止在用拉線裝置24向前拉動上部線9期間使上部線9加速:由於拉線裝置24在中立位置和拉線位置之間的上部線9的線路徑差,被拉回的上部線9多於所產生的。在拉線裝置24運動至拉線位置之後,上部線主張緊裝置40可再次被致動。
除此以外,具有根據圖8至圖12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縫紉機的操作對應於如前文所述的根據圖1至圖7的縫紉機1的操作。通過根據圖4的雙層待縫製產品34的斷面也相應地適用於具有根據圖8至圖12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縫紉機的構型。
1‧‧‧縫紉機
2‧‧‧臂
3‧‧‧基板
4‧‧‧立柱
2、3、4‧‧‧殼體
5‧‧‧臂軸
6‧‧‧中央控制裝置
7‧‧‧針桿
8‧‧‧縫紉針
9‧‧‧上部線
10‧‧‧線鈎
11‧‧‧旋轉軸
12‧‧‧繞線殼
13‧‧‧下部線(底線)
14‧‧‧上部線夾
15‧‧‧夾板
16‧‧‧基體
17‧‧‧線通道開口
18‧‧‧線桿
19‧‧‧線桿孔眼
20‧‧‧導引孔眼
21、38‧‧‧上部線張緊裝置
22、39、40‧‧‧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主張緊器
23‧‧‧導引孔眼
23a‧‧‧緊線彈簧單元
24‧‧‧拉線裝置
25‧‧‧延伸臂
26‧‧‧樞轉接頭
26a‧‧‧安裝板
27‧‧‧有線孔眼
28‧‧‧導引孔眼
29‧‧‧上部線預張緊裝置
31‧‧‧通道開口
32‧‧‧手輪
33‧‧‧尺規
34‧‧‧待縫製產品
35‧‧‧針板
36‧‧‧上部線環圈/端
37‧‧‧壓腳
圖1示出縫紉機的正面立體圖;圖2相較於圖1是經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據圖1的縫紉機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細節,該上部線引導裝置處於“0°針桿上止點”的臂軸位置;圖3相較於圖1是經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據圖1的縫紉機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細節,該上部線引導裝置處於“205°環抬升”的臂軸位置;圖4示意性地示出沿著由上部線和下部線預先確定的線縫平面通過雙層的待縫製產品的豎直剖面,圖中可見具有上部線自由端的起始線縫部分;圖5相較於圖1是經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據圖1的縫紉機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細節,該上部線引導裝置處於“300°不 致動上部線夾且由線鈎張緊上部線(線桿處於下止點)”的臂軸位置;圖6相較於圖1是經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據圖1的縫紉機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細節,該上部線引導裝置處於“325°致動拉線裝置”的臂軸位置;圖7相較於圖1是經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據圖1的縫紉機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細節,該上部線引導裝置處於“60°線桿上止點”的臂軸位置;圖8至圖12以對應於圖2、圖3以及圖5至圖7的臂軸位置序列示出縫紉機的另一構型的上部線導引裝置的細節,該上部線引導裝置具有額外的上部線主張緊單元。
5‧‧‧臂軸
7‧‧‧針桿
8‧‧‧縫紉針
9‧‧‧上部線
10‧‧‧線鈎
11‧‧‧旋轉軸
12‧‧‧繞線殼
14‧‧‧上部線夾
15‧‧‧夾板
16‧‧‧基體
17‧‧‧線通道開口
18‧‧‧線桿
19‧‧‧線桿孔眼
20‧‧‧導引孔眼
21‧‧‧上部線張緊裝置
22‧‧‧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主張緊器
37‧‧‧壓腳
23‧‧‧導引孔眼
23a‧‧‧緊線彈簧單元
24‧‧‧拉線裝置
25‧‧‧延伸臂
26‧‧‧樞轉接頭
26a‧‧‧安裝板
27‧‧‧有線孔眼
28‧‧‧導引孔眼
29‧‧‧上部線預張緊裝置
31‧‧‧通道開口
32‧‧‧手輪
33‧‧‧尺規
35‧‧‧針板
37‧‧‧壓腳

Claims (6)

  1. 一種縫紉機,具有:- 殼體,- 上部線的儲備,- 帶有縫紉針的針桿,用以引導上部線通過待縫製產品,其中縫紉針能在下止點和上止點之間被驅動而豎直地上下移動,- 線鈎,用以在線跡形成期間抓取上部線,- 線桿,用以拉動上部線以形成環圈,- 可致動的上部線夾,該上部線夾處於儲備側上部線路線中並位於線鈎和線桿之間,- 上部線張緊裝置,該上部線張緊裝置處於儲備側上部線路線中並在線桿之前,該上部線張緊裝置在致動狀態下使上部線處於限定的線張力下,其特徵在於,該縫紉機具有- 拉線裝置,該拉線裝置處於上部線路線中並位於線桿和上部線張緊裝置的至少一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並且能以受控的方式在以下位置之間移動:- 中立位置,在該中立位置中上部線採取在線桿和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的第一線路徑,-- 拉線位置,在該拉線位置中上部線採取在線桿和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之間的第二線路徑,該第二線路徑與第一線路徑相比長了一個線路徑差。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徵在於, 拉線裝置具有可樞轉的延伸臂,該延伸臂的能橫向於線路線樞轉的端部上佈置有線孔眼。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徵在於,在中立位置中線孔眼佈置在上部線路線中並處於兩個固定至殼體的線導引孔眼之間。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徵在於,在儲備側上部線路線中剛好有一個上部線夾。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徵在於,上部線張緊裝置僅佈置在拉線裝置和上部線儲備之間的線路線中。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徵在於,上部線張緊裝置具有多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剛好一個上部線主張緊單元佈置在線桿和拉線裝置之間的線路線中。
TW101204006U 2011-03-07 2012-03-06 縫紉機 TWM4455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5198A DE102011005198A1 (de) 2011-03-07 2011-03-07 Näh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Nähen eines Nahtanfangs mit einer derartigen Näh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5592U true TWM445592U (zh) 2013-01-21

Family

ID=45656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04006U TWM445592U (zh) 2011-03-07 2012-03-06 縫紉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497852B1 (zh)
JP (1) JP3175658U (zh)
KR (1) KR200482460Y1 (zh)
CN (1) CN202530278U (zh)
DE (1) DE102011005198A1 (zh)
TW (1) TWM44559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21060B3 (de) 2012-11-19 2014-02-06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DE202012011059U1 (de) * 2012-11-19 2014-02-20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DE102017201240A1 (de) * 2017-01-26 2018-07-26 Dürkopp Adler AG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s Naht-Anfangsoberfadens einer in Nähgut auszubildenden Naht mit einem definierten Soll-Nahtüberstand sowie Näh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derartigen Verfahrens
DE102017206499B3 (de) * 2017-04-18 2018-05-03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4883A (en) * 1970-05-14 1972-04-11 Union Special Machine Co Thread control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DE2815297C2 (de) * 1978-04-08 1983-01-13 Dürkoppwerke GmbH, 4800 Bielefeld Gesteuerte, im Bereich zwischen dem Fadenhebel u. dem Nadelöhr angeordnete, auf mindestens einen Nadelfaden einwirkende Fadenklemme einer Nähmaschine
US4566396A (en) * 1984-09-27 1986-01-28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Thread feed mechanism in sewing machine
DE3604299A1 (de) * 1985-04-16 1986-10-16 Kochs Adler Ag, 4800 Bielefeld Verfahren zum ziehen des freien fadenendes eines nadelfadens von der oberseite eines naehguts auf dessen unterseit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JPH0648196B2 (ja) * 1987-07-13 1994-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計測器等のノイズ障害軽減回路
DE4132991C1 (en) * 1991-10-04 1992-12-03 Duerkopp Adler Ag, 4800 Bielefeld, De Producing seam having short thread ends on bottom of workpiece - involves drawing back needle thread from underside of workpiece so that only short thread piece remains on underside
JPH06134162A (ja) * 1992-10-28 1994-05-17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上糸供給制御装置
US5931107A (en) * 1997-12-22 1999-08-03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Advanced stitching head for making stitches in a textile article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DE10234251C1 (de) 2002-07-27 2003-10-09 Duerkopp Adler Ag Verfahren zum Ziehen des freien Fadenendes eines Nadelfadens von der Oberseite eines Nähgutteils auf dessen Unterseite und Näh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KR100515898B1 (ko) * 2004-01-15 2005-09-21 코베스트 주식회사 재봉틀의 회전북장치
JP2008245731A (ja) * 2007-03-29 2008-10-16 Juki Corp ミシン
DE102007039596A1 (de) * 2007-08-22 2009-02-26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Nähen eines Nahtanfangs mit einer derartigen Näh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75658U (ja) 2012-05-24
KR200482460Y1 (ko) 2017-01-25
EP2497852B1 (de) 2013-11-13
DE102011005198A1 (de) 2012-09-13
CN202530278U (zh) 2012-11-14
EP2497852A1 (de) 2012-09-12
KR20120006388U (ko) 2012-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08698B2 (ja) ミシン及びこのタイプのミシンを用いてシームの初めを縫う方法
TWI688687B (zh) 縫紉機的底線供應裝置及縫紉方法
TWM445592U (zh) 縫紉機
JP6975533B2 (ja) 短い目標−シーム突出と共にシーム−開始上糸を作成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そ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構成グループ、及びこのような構成グループを有するミシン
JP2009528149A (ja) ミシンの鉛直軸まわりに回転可能な釜本体のケース収容部にはめ込むためのボビンケース
US20060174809A1 (en) Button wrapping and kno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4334710B2 (ja) 環縫いミシン
TW200402489A (en) Method of pulling the free end of a needle thread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side of a work piece and sewing machine for putting the method into practice
TWI498467B (zh) A sew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sewing the starting portion of the seam with such a sewing machine
JP5544056B2 (ja) 飾り縫いミシン
KR870001525B1 (ko) 새로운 형(型)의 바늘땀과 그 형성방법 및 장치
JP3872487B2 (ja) 間歇ステッチ縫いミシン
JPH02119891A (ja) ミシンの自動上糸繰り出し装置
TWI333989B (en) Eye-type buttonhole sewing machine
JP2002035460A (ja) 糸結び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5283596B (zh)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JP5420606B2 (ja) 間歇ステッチ縫いミシン
TW201835411A (zh) 製造線縫開頭面線的方法和配置成實施這種方法的縫紉機
JPH0521600B2 (zh)
JPS6019278B2 (ja) 天秤による糸締め規制自動制御装置
JP2003164686A (ja) ミシンの縫目形成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WO2001090470A1 (fr) Machine a coudre
US424490A (en) Sewing-machine
JP2018175723A (ja) ミシン
JPH1015267A (ja) 孔縁かがり縫い方法及びミシ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