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30278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30278U
CN202530278U CN2012200835869U CN201220083586U CN202530278U CN 202530278 U CN202530278 U CN 202530278U CN 2012200835869 U CN2012200835869 U CN 2012200835869U CN 201220083586 U CN201220083586 U CN 201220083586U CN 202530278 U CN202530278 U CN 202530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upper lines
lines
anchoring
sewing mach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35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恩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erkopp Adler AG
Original Assignee
Duerkopp Adl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erkopp Adler AG filed Critical Duerkopp Adler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30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302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7/00Needle-thread tension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tensometers
    • D05B47/04Automatically-controlled tensio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上部线(9)储备的缝纫机。带有缝纫针(8)的针杆(7)用于引导上部线(9)通过待缝制产品。线钩(10)用于在线迹形成期间抓取上部线(9)。上部线夹(14)布置在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并位于线钩(10)和线杆(18)之间。上部线张紧装置(21)布置在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并位于上部线夹(14)之前。拉线装置(24)布置在线杆(18)和上部线张紧装置(21)之间。该拉线装置能以受控的方式在中立位置和拉线位置之间移动,上部线(9)在拉线位置的路径比在中立位置长了一个线路径差。由此得到这样一种缝纫机,在该缝纫机内以运行可靠的方式确保了在线缝开头处短的上部线段从待缝制产品伸出。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
-壳体,
-上部线的储备,
-带有缝纫针的针杆,用以引导上部线通过待缝制产品,其中缝纫针可以在下止点和上止点之间被驱动而竖直地上下移动,
-用以在线迹形成期间抓取上部线的线钩(旋梭),
-用于使将上部线拉出环圈的线杆,
-可致动的上部线夹,该上部线夹处于线钩和线杆之间的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
-上部线张紧装置,该上部线张紧装置处于线杆之前的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并且在致动状态下使上部线处于限定的线张力下。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这种类型的缝纫机缝制线缝开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EP 2 028 311 A2以及从DE 102 34 251A中已知一般的缝纫机。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运行可靠的方式确保在线缝开头处短的上部线(面线)从待缝制产品伸出,并且以低的结构成本实现这一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目的由一种缝纫机实现,所述缝纫机包括拉线装置,所述拉线装置在线杆和上部线张紧装置的至少一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之间处于上部线路线中,并且能以受控的方式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中立位置,在该中立位置中上部线采取在线杆和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之间的第一线路径,
-拉线位置,在该拉线位置中上部线采取在线杆和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之间的第二线路径,该第二线路径与第一线路径相比长了一个线路径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已验证,在线杆和上部线张紧装置之间的拉线装置带来了这种可能性:将在线杆的向下运动期间形成的线富余拉回,随后在缝制线缝开头的同时,借助于线杆将待缝制产品中的上部线拉回到这种程度:在线缝开头处上部线的自由端仅是仍旧略微从待缝制产品伸出。在该过程中,上部线被拉回一与线路径差相当的长度,这由拉线装置实现。此外,可将代表上部线开头的上部线自由端拉在待缝制产品之下,从而使它不妨碍已缝制的待缝制产品的视觉外观。这产生外观悦目的线缝开头,而不存在这种必要性:通过切下上部线的伸出的自由端而进一步缩短它。这特别在其中直观的线缝质量特别重要的应用中是有利的,例如当缝制机动车辆的内饰件中的皮革时。上部线张紧装置可分成上部线主张紧装置和上部线预张紧或额外张紧装置。上部线主张紧单元是上部线主张紧装置的部件,换句话说不是上部线预张紧或额外张紧装置的部件,所述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与线杆共同预先确定上部线路线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布置拉线装置。
拉线装置具有可枢转的延伸臂,该延伸臂的可横向于线路线枢转的端部上布置有线孔眼,该拉线装置能以低的构造性支出而整合至上部线导引件中。或者,可以构造具有这样的线孔眼的拉线装置,该线孔眼可横向于线路线线性地移置。可借助抬升气缸或抬升磁体来进行驱动以移置线孔眼。用于拉线装置的延伸臂的定位驱动装置可以具有步进马达。
孔眼的布置优化了拉线装置的拉线效果,在所述布置中处于中立位置的线孔眼布置在上部线路线中并位于两个固定至壳体的线导引孔眼之间。两个固定至壳体的线导引孔眼优选布置在线路线中并靠近可枢转的线孔眼。处于中立位置的可枢转的线孔眼和两个固定至壳体的线导引孔眼之间的间距可小于2cm并还可小于1cm。
仅使用一个上部线夹带来了结构性支出以及在缝纫机操作期间的控制支出的减少。
上部线张紧装置的这种其中该上部线张紧装置(21)唯一地布置在拉线装置(24)和上部线储备之间的线路线中的布置有利于操作拉线装置时的致动序列,因为无需使上部线张紧装置的操作与拉线装置的操作同步。
可选地,具有多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的构型是可能的,在该构型中上部线张紧装置具有多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刚好一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布置在线路经中并位于线杆和拉线装置之间。这种类型的上部线张紧装置的设计带来了在缝制操作期间可靠且限定的线张紧。拉线装置则可布置在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之间。该处通常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以容纳拉线装置。
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缝制线缝开头的方法的优势对应于在前文结合装置已经描述的内容,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形成上部线环圈,
-用线钩的钩尖在该线钩的旋转抓取位置抓取上部线环圈,
-在线钩的钩尖绕线钩的钩壳至少转半圈(半个回旋)期间用该钩尖拉出上部线,直至到达与旋转抓取位置相对的反向旋转位置,
-在到达线钩的钩尖的反向旋转位置之后,将拉线装置从中立位置移至拉线位置。
具有以下步骤的方法的优势对应于在前文结合装置已经描述的内容:
-通过抬升带缝纫针的针杆而形成上部线环圈,从下止点出发,到达下止点和上止点之间的环圈抬升位置,这种抬升发生时上部线夹打开并且拉线装置处于中立位置,
-在到达针杆的环圈抬升位置之后:
致动上部线夹的夹线位置,并在通过线钩抓取并拉出上部线之后在线钩的至少部分回转期间保持该上部线夹的夹线位置,由此拉出上部线,
-将拉线装置从中立位置移至拉线位置,从而在线杆降低的情况下使上部线在线杆和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之间被拉紧,
-将拉线装置设定到中立位置。
在旋转抓取位置后、钩尖回转了至少180°之后,例如在钩尖转过了240°或245°之后,可到达反向旋转位置。在由线钩抓取上部线之后在线钩的至少部分回转期间,由于夹线位置的保持,在线缝开头处的上部线末端实现了被线钩向下拉动通过待缝制产品。在将拉线装置从中立位置移至拉线位置时上部线的拉紧导致这样的事实:当线杆在上部线夹松开时被随后再次抬升时,线杆将线缝开头处的上部线拉回由上部线路径差预先确定的长度量,所述路径差是由拉线装置的运动实现的。拉线装置从中立位置至拉线位置的移动可发生在线缝开头的第一线迹期间。可选地,该移动可发生在第二线迹期间、第三线迹期间或还在缝制线缝开头期间的更晚线迹期间。拉线装置从拉线位置至中立位置的回位可以以小的步长增量地发生在进一步缝制期间。该回位还可发生在缝制过程的结尾。至中立位置的运动可例如发生在切断机的结束性切线过程中。
在该方法中确保了拉线装置从线杆拉取上部线并因而如所期望地将上部线从待缝制产品拉回,在所述方法中,当将拉线装置从中立位置移至拉线位置时,线杆和拉线装置之间的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从标准张紧位置被移至较少张紧位置。在较少张紧位置中,线杆和拉线装置之间的上部线主张紧单元可使上部线处于残余线张力下,所述残余线张力相较于标准张力是减少的。可选地,当将拉线装置从中立位置移至拉线位置时,可完全不致动线杆和拉线装置之间的上部线主张紧单元。
卸去产品压脚的压力防止了在由线钩将上部线向下拉动通过待缝制产品期间上部线被产品压脚不期望地夹紧,在所述卸压过程中缝纫机的产品压脚至少在拉出上部线的起始期间被卸去压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示出缝纫机的正面立体图;
图2相较于图1是经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细节,该上部线引导装置处于“0°针杆上止点”的臂轴位置;
图3相较于图1是经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细节,该上部线引导装置处于“205°环抬升”的臂轴位置;
图4示意性地示出沿着由上部线和下部线预先确定的线缝平面通过双层的待缝制产品的竖直剖面,图中可见具有上部线自由端的起始线缝部分;
图5相较于图1是经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细节,该上部线引导装置处于“300°不致动上部线夹且由线钩张紧上部线(线杆处于下止点)”的臂轴位置;
图6相较于图1是经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细节,该上部线引导装置处于“325°致动拉线装置”的臂轴位置;
图7相较于图1是经放大的,它示出了根据图1的缝纫机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细节,该上部线引导装置处于“60°线杆上止点”的臂轴位置;
图8至图12以对应于图2、图3以及图5至图7的臂轴位置序列示出缝纫机的另一构型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细节,该上部线引导装置具有额外的上部线主张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缝纫机1具有上臂2和下部壳体状基板3,所述上臂和基板通过立柱4互相连接以形成C形壳体。臂2中安装有臂轴5(参考图2),所述臂轴可由马达借助带传动装置而驱动,该带传动装置容纳在立柱4中。该马达连接至中央控制装置6,该中央控制装置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于上臂2中,但它也可布置在其它位置并且还可以处于缝纫机1外部并例如借助电缆束连接至该缝纫机。由臂轴5带动,针杆7被驱动以上下运动,针8安装在该针杆的下端。上部线9穿过针8的眼(参考图2)。
基板3中布置有成环器或线钩10,该线钩以常规方式由臂轴5带动,该线钩可被驱动绕竖直旋转轴11旋转(参考图2)。下部线(底线)13的储备(参考图4)位于线钩10的线轴或绕线壳12中(参考图4)。
图2详细示出缝纫机1的上部线9的引导。第一上部线夹14从针8的眼相反于上部线输送方向、换句话说逆游地布置在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所述上部线夹具有夹板15,所述夹板可相对于第一上部线夹14的基体16移置。第一上部线夹14具有至控制装置6的信号连接,并可在夹线位置和放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夹线位置中上部线9在第一上部线夹14的位置处被夹紧,在所述放线位置中第一上部线夹14释放上部线9。上部线9在第一上部线夹14的区域内大体上竖直地行进。
可借助基体16中的多个线通道开口17预先确定上部线9通过第一上部线夹14的通道位置。在图中所示的构型中,上部线9在横向于线输送方向布置的全部五个线通道开口的自右数第二个线通道开口17中行进。
布置在第一上部线夹14下游的是线杆18,该线杆的上下运动也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来源于臂轴5。上部线9也在线杆孔眼19和第一上部线夹14之间通过导引孔眼20而行进,所述线杆孔眼布置在线杆18的自由端,所述导引孔眼在图2中设置在基体16的上端上。
在线杆18的上游,上部线9穿过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在根据图1至图7的构型中,上部线主张紧装置具有上部线主张紧单元,所述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以主张紧器22的形式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工作。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具有至中央控制装置6的信号连接。主张紧器22在致动时、换句话说在线张紧通气气缸(thread tensioning ventilator cylinder)退出时借助于控制装置6使上部线9处于预定的线张力下。图中未示出线张紧通气气缸。主张紧器22还可用于在主张紧器22的位置处夹紧上部线9。
在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和线杆18之间,上部线9穿过另一可移置的导引孔眼23,所述导引孔眼可横向于上部线输送装置调节。在导引孔眼23和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之间,上部线9穿过紧线弹簧单元23a。
在线杆18和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之间,更精确地说在紧线弹簧单元23a和上部线主张紧单元22之间,拉线装置24布置在上部线9的路线中。拉线装置24具有可枢转的延伸臂25,所述延伸臂通过枢转接头26铰接在安装板26a上,所述安装板转则紧固在臂2上。
拉线装置24因此安装在安装板26a上。拉线装置24的延伸臂25在其自由端处具有线孔眼27,所述线孔眼可横向于上部线9的线路线在两个导引孔眼28之间偏转,所述两个导引孔眼固定至壳体并附接至安装板26a。延伸臂25可在图2中所示的中立位置和图6中所示的拉线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拉线位置中上部线9采取在两个固定至壳体的导引孔眼28之间、因此在线杆18和上部线张紧装置21之间的线路径,该线路径比上部线9在处于中立位置的延伸臂25中时的相应线路经长了一个线路径差。在所示的构型中的该线路径差为例如20毫米。
固定至壳体的两个导引孔眼28意味着不管延伸臂25是处于拉线位置还是处于中立位置,上部线9都采取在两个固定至壳体的导引孔眼28之间的路线的外部的相同路线。
延伸臂25可通过电磁驱动装置在中立位置和拉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则具有至控制装置6的信号连接。作为电磁驱动装置的替代方案,延伸臂25还可气动地或由步进马达驱动。
布置在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上游的是上部线预张紧装置29,所述上部线预张紧装置也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工作并且可以具有至控制装置6的信号连接。具有主张紧器22的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和上部线预张紧装置29附接至安装板26a,所述安装板则安装在臂2上(参考图1)。
在上部线预张紧装置29的上游,上部线9穿过线通道开口31,该线通道开口形成在安装板26a内并位于图2中向前弯曲约90°的上部边缘区域中。布置在线通道开口31上游的是未更详细示出的、作为上部线储备的上部线轴。
图2至图7示出臂轴5的当前旋转位置。布置在手轮32上的是旋转角标尺33,所述手轮不可旋转地在末端处连接至臂轴5,所述旋转角标尺显示臂轴5的被分成360个角度步长的一个完整回旋。在下文中将参考旋转角标尺33的该度数位置。
通过待缝制产品34(参考图4)在缝纫机1的针板35上的静止位置预先确定待缝制产品的平面。
图2示出0°臂轴位置。在该臂轴位置中,针杆7处于上止点。该位置选定于开始缝制时、换句话说在线缝的开头处,此时在针8下方存在最大的通道以便插入待缝制产品34。
在0°位置,上部线夹14处于放线位置。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被致动。拉线装置24处于中立位置。上部线预张紧装置29被致动。线杆18在从下止点向上的途中。
图3示出臂轴5处于205°位置。在该位置中,针杆7已从其在180°时到达的下止点略微再次回位,因此紧邻针8的眼已形成了上部线环圈,所述环圈在图3中不可见。在205°位置,线钩10的钩尖一在图3中也不可见一可以接合进上部线环圈中并拖拽上部线9。
在205°位置,上部线夹14被致动以进入夹线位置。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被致动。拉线装置24处于中立位置。上部线预张紧装置29被致动。线杆18在朝向下止点的途中。线杆18已经从其上止点移开,因而在上部线夹14和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之间形成了线富余,换句话说,线在此没有如图2所示地张紧。该线富余约为线杆孔眼19从线杆18的上止点至图2所示的205°位置的路径的两倍。从205°位置,线钩10开始以其钩尖与上部线环圈接合而将上部线拉出。当—由于上部线夹14处于夹线位置—不能从上部额外地供应上部线9时,随着由钩尖拉出上部线环圈,上部线9的自由端36被向下拉动通过待缝制产品34。为防止产品压脚37将上部线9的自由端36(参考图4)夹在待缝制产品34上,在205°位置中致动对压脚37的卸压,因此压脚37没有负荷地搁在待缝制产品34上。
图5示出300°臂轴位置。在300°位置中,线杆孔眼19处于下止点的区域内。已在前文描述的对上部线的张紧在此由线钩10继续。在该臂轴位置,上部线9被线钩10向下拉动通过待缝制产品。在300°的臂轴位置,压脚37可再次加载,换句话说,在205°和300°臂轴位置之间致动的对压脚37的卸压现在再次不致动。
上部线夹14现在转移到放线位置。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被致动并保持上部线9处于张力下。拉线装置24的延伸臂25处于中立位置。上部线预张紧装置29被致动。在300°位置,上部线9的自由端36已被线钩10进一步向下拉动。
在205°臂轴位置和300°臂轴位置之间的路径中,线钩10将上部线9的自由端36向下拉动通过待缝制产品34。在臂轴旋转的进一步过程中,线杆18将待缝制产品34中的上部线9拉回,这从下面的描述中将变得更为清晰。于是自由端36从待缝制产品34伸出相对较小量的线长度。
图6示出在下一线迹处的325°臂轴位置。与根据图3的位置相比,臂轴5已沿缝制操作方向进一步旋转,换句话说,转过120°(实际上480°)。
在325°位置中,上部线夹14处于放线位置。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被致动。拉线装置24的延伸臂25现在移入拉线位置。
在325°位置中,线杆孔眼19在下止点之后开始向上运动。由于拉线装置24移动到拉线位置中,在根据图2的位置中仍然存在于线杆孔眼19的区域内的上部线富余现在已被拉至拉线装置24的线孔眼27。在线杆孔眼19和上部线夹14之间,上部线9现在呈现为没有松散的上部线富余,换句话说在图6中实质上被张紧。
在325°位置中,线钩10相对于根据图3的位置也已经相应地进一步绕旋转轴11旋转,具体地,绕旋转轴11通过了240°(实际上960°)。在已形成线迹的区域内的上部线9在臂轴旋转的进一步过程中被线杆18拉回,具体地,拉回的量为上部线9现在在拉线装置24的区域内采取的线路径所延长的量。
图7示出60°臂轴位置。针8处于向下的路径。上部线夹14处于释放位置。上部线主张紧装置21被致动。上部线预张紧装置29被致动。拉线装置24处于拉线位置中。在形成线缝的整个进一步过程期间拉线装置24停留在拉线位置中。或者,可在进一步形成线缝期间,朝向中立位置引导拉线装置24逐线迹回位,每次回位一个增量,所述增量形成了拉线装置在拉线位置和中立位置之间的总路径的一部分。每个线迹的这种增量非常小,以致通过拉线装置24的增量移动过程而送回了一段小于线迹长度的线路径。结果,借助线杆18的移动使额外的线路径再次回位,而不会对进一步形成线缝有其它影响,所述额外的线路经是通过使上部线9绕行而提供的,所述绕行经由移入拉线位置的拉线装置24。
拉线装置24的运行开始于根据图2的0°臂轴位置,其中上部线9具有未打结的、换句话说自由的末端36。在该位置内,插入两层待缝制产品34。状态信息“线缝开头”储存于控制装置6中。从根据图2的位置出发,开始在待缝制产品34中缝制线缝,如图4所示。在正好第一次序的情况下并且仅此之后,拉线装置24如前文所述地移至拉线位置。依照前文的描述,拉线装置24从中立位置至拉线位置的运动因此发生在第二线迹处。在所有的接下来的线迹中,拉线装置24持续地停留在拉线位置。在325°臂轴位置处时拉线装置24至拉线位置的致动导致上部线9的自由端36随后被线杆18通过待缝制产品34拉回并因此缩短。可选地,拉线装置24从中立位置至拉线位置的运动也可发生在第一线迹处、第三线迹处或更晚的线迹处。
在拉线装置24从中立位置至拉线位置的第一次运动过程并回来之后,控制装置6中的状态信息“线缝开头”转换为“进行线缝”。重新转换成“线缝开头”发生在借助控制装置6的切线过程之后。在进一步的缝制过程中需要该状态信息。拉线装置24仅在出现“线缝开头”的状态信息时被致动。在缝制过程的结尾以及可选地在线已被切断之后,拉线装置24返回中立位置。这也可在形成线缝期间增量地发生,如已在前文所述的。
自由端36在待缝制产品34上伸出的长度可由拉线位置中的延伸臂25的角位置预先确定。在控制装置6中,特别是当延伸臂25由步进马达驱动时,可预先选择多个起始缝线长度。根据预先选择的起始缝线长度,形成由控制装置6致动的拉线位置中的延伸臂25的角位置。或者,导致对应的起始线长度的拉线长度也可通过用于延伸臂25的机械止动件调节。
线缝开头处的第一线迹的整个序列以固定的臂轴转速进行,在所述序列期间拉线装置24从中立位置移至拉线位置并返回,所述固定的臂轴转速相较于臂轴5的其它运行转速是减少的。该减少的臂轴转速也是由控制装置6预先确定的。
换句话说,缝制线缝开头的方法可描述如下:首先,形成上部线环圈。随后用线钩10的钩尖在钩尖的旋转抓取位置抓住上部线环圈。然后在线钩10的钩尖绕线钩10的线钩壳体回旋通过约240°至250°、特别是通过245°期间,用线钩10的钩尖拉出上部线9,直至到达与旋转抓取位置相对的反向旋转位置。从旋转抓取位置,线钩10的钩尖旋转至反向旋转位置,换句话说绕线钩10的壳体旋转至少半个回旋。在到达线钩10的钩尖的反向旋转位置之后,拉线装置24从中立位置移至拉线位置。
由延伸臂25在中立位置和拉线位置之间的运动带来的线路径差可根据待缝制产品34的厚度预先确定。待缝制产品34的厚度可由用户调节或可由图中未出的厚度传感器测量。为了处理所测量的待缝制产品的厚度值以及为了将希望的线路径差值传递至拉线装置24,控制装置6还可具有至待缝制产品的厚度传感器的信号连接。
可以针对缝制过程结尾的切线过程使主张紧器22通气,以使主张紧器22的位置不存在线张力。在缝制过程期间,主张紧器22产生缝制所需的线张力。与拉线装置24从中立位置至拉线位置的运动相互作用,主张紧器22可转移至夹线位置,从而确保了上部线9从自由端36处被拉回。主张紧器22的这种夹线功能可用在其中上部线9在待缝制产品中受到高摩擦力的缝制工作中。
借助于图8至图12,下文将描述缝纫机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另一构型,该构型可用于代替前面参考图1至图7描述的上部线导引装置。在前面参考图1至图7描述的部件和功能具有相同的标号并且将不再详细论述。
根据图8至图12的构型的上部线主张紧装置38具有两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39、40,这两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共同构造成主张紧器。两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之一、上部线主张紧单元40布置在线杆18和拉线装置24之间的上部线路径中。相较于根据图1至图7的构型的主张紧装置21,该上部线主张紧单元40是额外设置的。这两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的另一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39布置在根据图1至图7的上部线主张紧单元22所布置的地方。
原则上,在根据图8至图12的构型中进行的线缝开头的缝制与在根据图1至图7的构型中的完全一样,在所述线缝开头的缝制中上部线9的自由端36被向下拉动通过待缝制产品34,随后由于拉线装置24的使用,线杆18将待缝制产品34中的上部线9拉回。在325°臂轴位置内拉线装置24即将从中立位置运动至拉线位置之前,上部线主张紧单元40在拉线装置24和线杆18之间从标准张紧位置移至较少张紧位置。于是上部线9通过拉线装置24和线杆18之间的上部线主张紧单元40而加载了残余线张力,所述残余线张力低于标准上部线张力。这确保了拉线装置24将上部线从线杆18而非不期望地从上部线储备处拉回。残余线张力以这种方式防止在用拉线装置24向前拉动上部线9期间使上部线9加速:由于拉线装置24在中立位置和拉线位置之间的上部线9的线路径差,被拉回的上部线9多于所产生的。在拉线装置24运动至拉线位置之后,上部线主张紧装置40可再次被致动。
除此以外,具有根据图8至图12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缝纫机的操作对应于如前文所述的根据图1至图7的缝纫机1的操作。通过根据图4的双层待缝制产品34的断面也相应地适用于具有根据图8至图12的上部线导引装置的缝纫机的构型。

Claims (6)

1.一种缝纫机(1),具有:
-壳体(2、3、4),
-上部线(9)的储备,
-带有缝纫针(8)的针杆(7),用以引导上部线(9)通过待缝制产品(34),其中缝纫针(8)能在下止点和上止点之间被驱动而竖直地上下移动,
-线钩(10),用以在线迹形成期间抓取上部线(9),
-线杆(18),用以拉动上部线(9)以形成环圈,
-可致动的上部线夹(14),该上部线夹处于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并位于线钩(10)和线杆(18)之间,
-上部线张紧装置(21;38),该上部线张紧装置处于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并在线杆(18)之前,该上部线张紧装置在致动状态下使上部线(9)处于限定的线张力下,
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具有
-拉线装置(24),该拉线装置处于上部线路线中并位于线杆(18)和上部线张紧装置(21;38)的至少一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22;39)之间,并且能以受控的方式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中立位置,在该中立位置中上部线(9)采取在线杆(18)和上部线主张紧单元(22;39)之间的第一线路径,
--拉线位置,在该拉线位置中上部线(9)采取在线杆(18)和上部线主张紧单元(22;39)之间的第二线路径,该第二线路径与第一线路径相比长了一个线路径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拉线装置(24)具有可枢转的延伸臂(25),该延伸臂的能横向于线路线枢转的端部上布置有线孔眼(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中立位置中线孔眼(27)布置在上部线路线中并处于两个固定至壳体的线导引孔眼(2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储备侧上部线路线中刚好有一个上部线夹(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部线张紧装置(21)仅布置在拉线装置(24)和上部线储备之间的线路线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部线张紧装置(38)具有多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39、40),刚好一个上部线主张紧单元(40)布置在线杆(18)和拉线装置(24)之间的线路线中。
CN2012200835869U 2011-03-07 2012-03-07 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302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5198A DE102011005198A1 (de) 2011-03-07 2011-03-07 Näh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Nähen eines Nahtanfangs mit einer derartigen Nähmaschine
DE102011005198.8 2011-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30278U true CN202530278U (zh) 2012-11-14

Family

ID=45656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358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30278U (zh) 2011-03-07 2012-03-07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497852B1 (zh)
JP (1) JP3175658U (zh)
KR (1) KR200482460Y1 (zh)
CN (1) CN202530278U (zh)
DE (1) DE102011005198A1 (zh)
TW (1) TWM4455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0163A (zh) * 2017-01-26 2018-08-03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制造线缝开头面线的方法和配置成实施这种方法的缝纫机
CN108729047A (zh) * 2017-04-18 2018-11-02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21060B3 (de) 2012-11-19 2014-02-06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DE202012011059U1 (de) 2012-11-19 2014-02-20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4883A (en) * 1970-05-14 1972-04-11 Union Special Machine Co Thread control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DE2815297C2 (de) * 1978-04-08 1983-01-13 Dürkoppwerke GmbH, 4800 Bielefeld Gesteuerte, im Bereich zwischen dem Fadenhebel u. dem Nadelöhr angeordnete, auf mindestens einen Nadelfaden einwirkende Fadenklemme einer Nähmaschine
US4566396A (en) * 1984-09-27 1986-01-28 Tokyo Juki Industrial Co., Ltd Thread feed mechanism in sewing machine
DE3604299A1 (de) * 1985-04-16 1986-10-16 Kochs Adler Ag, 4800 Bielefeld Verfahren zum ziehen des freien fadenendes eines nadelfadens von der oberseite eines naehguts auf dessen unterseit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JPH0648196B2 (ja) * 1987-07-13 1994-06-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計測器等のノイズ障害軽減回路
DE4132991C1 (en) * 1991-10-04 1992-12-03 Duerkopp Adler Ag, 4800 Bielefeld, De Producing seam having short thread ends on bottom of workpiece - involves drawing back needle thread from underside of workpiece so that only short thread piece remains on underside
JPH06134162A (ja) * 1992-10-28 1994-05-17 Juki Corp ミシンの上糸供給制御装置
US5931107A (en) * 1997-12-22 1999-08-03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Advanced stitching head for making stitches in a textile article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DE10234251C1 (de) 2002-07-27 2003-10-09 Duerkopp Adler Ag Verfahren zum Ziehen des freien Fadenendes eines Nadelfadens von der Oberseite eines Nähgutteils auf dessen Unterseite und Näh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KR100515898B1 (ko) * 2004-01-15 2005-09-21 코베스트 주식회사 재봉틀의 회전북장치
JP2008245731A (ja) * 2007-03-29 2008-10-16 Juki Corp ミシン
DE102007039596A1 (de) 2007-08-22 2009-02-26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Nähen eines Nahtanfangs mit einer derartigen Nähmaschin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0163A (zh) * 2017-01-26 2018-08-03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制造线缝开头面线的方法和配置成实施这种方法的缝纫机
CN108360163B (zh) * 2017-01-26 2021-02-05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制造线缝开头面线的方法和配置成实施这种方法的缝纫机
CN108729047A (zh) * 2017-04-18 2018-11-02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
CN108729047B (zh) * 2017-04-18 2022-07-12 杜尔克普-阿德勒有限责任公司 缝纫机
TWI816668B (zh) * 2017-04-18 2023-10-01 德商都寇帕鷹股份有限公司 縫紉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82460Y1 (ko) 2017-01-25
EP2497852A1 (de) 2012-09-12
JP3175658U (ja) 2012-05-24
TWM445592U (zh) 2013-01-21
EP2497852B1 (de) 2013-11-13
DE102011005198A1 (de) 2012-09-13
KR20120006388U (ko) 2012-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30278U (zh) 缝纫机
CN106192238B (zh) 缝纫机
JP5508698B2 (ja) ミシン及びこのタイプのミシンを用いてシームの初めを縫う方法
KR20210121073A (ko) 식모 장치
US10060061B2 (en) Bobbinless sewing machine and stitch
US7488011B2 (en) Button wrapping and kno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JP6975533B2 (ja) 短い目標−シーム突出と共にシーム−開始上糸を作成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そ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構成グループ、及びこのような構成グループを有するミシン
JP2933900B2 (ja) 織機等におけるかがり縁の形成装置
KR101420736B1 (ko) 장식사 또는 리본 봉착기
KR101862871B1 (ko) 재봉틀 및 이러한 재봉틀을 이용하여 재봉 개시 부분을 재봉하기 위한 방법
KR870001525B1 (ko) 새로운 형(型)의 바늘땀과 그 형성방법 및 장치
CN101280495B (zh) 刺绣装置及机械刺绣方法
JPH10215841A (ja) タバコ葉の葉編み装置
CN103668792A (zh) 双重环缝缝纫机
CN214142821U (zh) 一种缝纫机
KR102481545B1 (ko) 정의된 공칭 초과 실 길이를 가지고 섬유 조각 내에서 꿰매어질 솔기의 솔기 시작 바늘 실을 생산하는 방법 및 이러한 유형의 방법을 구현하도록 구성된 재봉틀
JP4969296B2 (ja) 糸巻付切替手段付サンプル整経機及び整経方法
CN201214712Y (zh) 刺绣装置
CN105283596B (zh)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USRE38161E1 (en) High seed yarn knitting apparatus
CZ288945B6 (cs) Způsob strojního ąití a ąicí stroj k provádění tohoto způsobu
JP4759528B2 (ja) 製網機及び製網方法並びに網
RU2588544C2 (ru) Узловяз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картридж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одачи к этому устройству обвязывающей нити
CN116981574A (zh) 用挂钩无盲针地缝合书芯
JP2005298985A (ja) 編網装置と、経糸拘束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