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96401U - Projector with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Projector with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96401U
TWM396401U TW099212669U TW99212669U TWM396401U TW M396401 U TWM396401 U TW M396401U TW 099212669 U TW099212669 U TW 099212669U TW 99212669 U TW99212669 U TW 99212669U TW M396401 U TWM396401 U TW M39640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projection
zoom
refractive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212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kiko Nagaha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M396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96401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10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 G03B33/12Simultaneous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using beam-splitting or beam-combining systems, e.g. dichroic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 G02B15/146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more than fiv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M396401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搭載於投影型顯示裝置等的以六 組構成且四組移動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及搭載其投影用變焦 透鏡的投影型顯示裝置,尤其,關於一種適用於電影院等 大畫面螢幕上投影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及投影型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以往’隨著液晶顯示裝置或DMD顯示裝置等的光閥的 使用,後焦點較長的投影投影裝置(投影型顯示裝置)(參照 下述專利文獻1)越來越普及。 並且’近幾年,電影院等中,這種投影投影裝置係適 备地使用於大畫面,以及作為能夠放映較高精細的影像的 裝置。 在這種電影院用的投影投影裝置中,係採用反射型液 晶顯示元件或DMD的三板方式,並要求更長的後焦點且與 其他同樣具有良好的遠心性。 一般’用螢幕寬度除以投影距離的值叫作投影比。每 個電景{院的螢幕尺寸和從螢幕到放映室的距離(投影距離) 各不相同。因此欲投影出適合每個電影院的大小的影像, 需要適合對應於各自投影比的透鏡,但若從成本方面考 慮,個個準備這些透鏡並非上策。因此,可透過使用變焦 透鏡使能對應出投影比以符合現有寬度來解决此課題。 6 M396401 但疋’以往的投影器用的多數透鏡中,在變焦時開σ 數(以下有時用「Fno_」代替)會變化。通常因為相對廣角 端側,靠望遠端側之Fno.係較暗,所以在那種變焦透鏡中, 即使在同樣螢幕尺寸的電影院中’且係為投影比大的電影 院,也產生影像變暗的問題。 並且’透鏡的變焦比越變大透鏡的通用性越高,但其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投影器用的透鏡中存在變焦比越變大 Fno.的變動越變大的傾向’產生不適合於電影院中使用的 問題。 作為解决這種由於Fno.會根據變焦比的變化變動所以 不適合於電影院用途的問題的透鏡’習知有下述專利文獻2 記載的變焦透鏡,但在該專利文獻2記載的透鏡因為是可變 焦點透鏡,所以還存有如下問題:變倍時遠心性無法保持 一定的問題或裝設以後需要變倍時操作調整複雜的問題。 並且,作為在變焦時將Fno.設為固定的同時設大變焦 比的透鏡,習知有下述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透鏡,但在該專 利文獻3中記載的透鏡作為電影院用後焦點小,並且使用黏 合透鏡,所以搭載於使用輸出氙氣燈等極強光的光源的投 景/技衫裝置時,這種強光透鏡黏合用的黏合劑明顯變質、 劣化’也有導致透鏡性能降低的憂慮。 鑒於這種情况,本創作人提出具有適當的後焦距,並 且在變焦時Fno·固定且變焦比大,並且不使用黏合透鏡的 通用性高的遠心投影用變焦透鏡,其公開於日本專利靡 (參照下述專利文獻4、5): 7 M396401 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公開平8 2(H 69〇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公開2〇〇2 122782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專利公開2〇〇7_24丨184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曰本專利申請2〇〇7 3〇43 1 7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 :曰本專利申請2〇〇7 3〇4318號說明書。 所述專利文獻4中記載的創作(以下稱為「提案創作4 j 的杈衫用變焦透鏡為五組構成且三組移動的變焦透鏡在 第4透鏡組和第5透鏡組之間配設有變倍時固定的光攔。 另一方面,所述專利文獻5中記載的創作(以下稱為「提 案創作5」)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為六組構成且四組移動的變 焦透鏡,在第4透鏡組和第5透鏡組之間配設有變倍時獨立 移動的的光攔。 該提案創作5的變焦透鏡與提案創作4的變焦透鏡相 比具有可實現進一步廣角化的優點,但因為移動組配置於 更靠縮小側,所以相較於包含機構的透鏡的外徑時,提案 創作5的變焦透鏡中,配設於縮小側的透鏡的外徑變大。
一般’在透鏡外徑部包括用於連結投影型顯示裝置和 透鏡的連結機構’但與原有的針對電影院的投影型顯示裝 置連結時,該連結機構大多在比光欄位置(在提案創作5的 變焦透鏡中為廣角端處的光攔位置)更靠縮小側設置Q 在原有的投影型顯示裝置中’因為用於配置投影用透 鏡的空間大小已定,所以為了將提案的新投影用透鏡搭載 於原有的裝置’在比連結機構的位置更靠缩小側的透鏡外 徑必須具有可容納裝置側中透鏡配置用的空間的大小。 M396401 但是’提案創作5的變焦透鏡與提案創作4的變焦透鏡 相比’因為在比連結機構配設的位置更靠縮小側的透鏡外 徑變大’所以提案創作4的變焦透鏡即使對能安裝的原有的 投影型顯示裝置也有產生無法安裝的問題。另外,上述專 利文獻3中記載的變焦透鏡也在比光欄位置更靠縮小側配 置移動組’所以具有縮小側的透鏡外徑變大的同樣問題。 【新型内容】 本創作是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 種具有適當的後焦點’易廣角化,即使在廣角化的狀態 中在變焦時Fn〇.也固定且變焦比大’並且比配設連結機 構的位置更能減小縮小側透鏡外徑的通用性高的遠心的投 影用變焦透鏡、及使用該投影用變焦透鏡的投影型顯示裝 置。 本創作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從放大側依次排列如下:變 倍時固定且進行聚焦的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丨透鏡組、變倍 時移動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鏡組、變倍時移動的具有 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鏡組、變倍時移動的具有負的折射力的 第4透鏡組、變倍時移動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5透鏡組' 變倍時固定且具有正的折射力並在最靠放大側具備光攔的 第6透鏡組, 在變倍的整個區域中’孔徑數係設為固定, 全部透鏡均由單透鏡構成, 小側為遠心, 9 M396401 並滿足下述條件式(1): 2.5<Bf/f (1); 其中,
Bf為整個系統的後焦點(空氣換算距離), f為廣角端處的整個系統的焦距。 另外,上述「光攔」除了包括有光攔直捏固定的開口 以外,也包含可使光襴直徑變化的可變光欄。 ^本創作的投制變线鏡巾,所述第2透鏡組較佳 在最靠放大側具備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正彎月透鏡。 並且,較佳在所述第2透鏡組配設有開口。 另外’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2): 3.0<f2/f<7.4 (2); 其中, f2為該第2透鏡組的焦距。 並且,較佳該第5透鏡組由一片雙凸透鏡構成,並且 滿足下述條件式(3): 70<ndG5 (3); 其中, ndG5為第5透鏡組的雙凸透鏡的d線的阿貝數。 另外,較佳第6透鏡組從放大側依次排列如下:將凸 面朝向放大側的負彎月透鏡、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具有負 的折射力的透鏡、將朽面朝向縮小側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 透鏡及'至少1片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並且滿足下述條 件式(4): M396401 60<nd〇6P (4); 其中, ndG6P為第6透鏡組中的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丄線 的阿貝數。 並且,此時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5)、(6): 40<ndG6n (5); 1.8<NdG6n (6); 其中,
ndG0n為第6透鏡組的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具有負的折 射力的透鏡的d線的阿貝數,
NdG6n為第6透鏡組的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具有負的 射力的d線折射率。 听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7): -2.2<fl/f<-1 .〇 (7); 其中, fl為第1透鏡組的焦距。
另外,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8): 3.1<f3/f<8.6 (8); 其中, f 3為第3透鏡組的焦距。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9). -7.8<f4/f<-4.3 (9). 其中, f4為第4透鏡組的焦距。 M396401 另外,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10): 4.1<f5/f<7.8 (1〇); 其中, f5為第5透鏡組的焦距。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11): 2.4<f6/f<4.1 (11); 其中, f6為第6透鏡組的焦距。 另外,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12): 2.0<DG6/f<3.5 (12); 其中,
Du為從第6透鏡組的光欄到該第6透鏡組的最靠縮小 侧的透鏡面的距離。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13): 1.8< | f6/f6F | <4.8 (13); 其中, f6F為從第6透鏡組的最靠放大側的透鏡面到該第6透 鏡組的放大側的焦點的距離, f6為第6透鏡組的焦距。 並且’本創作的投影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光源;光閥;以及作為將該光閥調製的光的光學像投影到 螢幕上的投影用透鏡所用之本創作的投影用變焦透鏡。 另外’上述「放大側」是指被投影側(勞幕側),縮小 投影時也可將螢幕側稱為放大側。另一方面,上述「縮小 12 M396401 側」是指原影像顯示區域側(光閥側),縮小投影時也可將 光閥側稱為縮小側。 根據本創作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六組結構四組移動類 型的變焦透鏡中,從放大側依次包括:變倍時成為固定的 焦點調整用的負的第丨透鏡組、變倍時成為可動的正的第2 透鏡組、正的第3透鏡組、負的第4透鏡組及正的第5透鏡 組、變倍時成為固定的正的第6透鏡組,在該第6透鏡組的 最靠放大側配設光欄。並且,全部透鏡均由單透鏡構成, 廣角端處整個系統的後焦點(空氣換算距離)Bf相對整個系 統的焦距f的比為大於2.5,且在變倍之整個區域中Fn〇係為 固定。 由此,維持高變焦比的同時,變焦透鏡的廣角化變得 容易’即使在廣角化的狀態中也可在變倍的整個區域將 Fno.設為大致一定。並且,因所有透鏡均由單透鏡構成, 所以適合作為光亮大且在高溫使用的電影院用,並且變倍 時在固定的第6透鏡組的最靠放大側配設光欄,將移動組設 為在比該光爛更靠放大側配置的透鏡組,由此可減小配設 於縮小側的透鏡的外徑,所以即使對透鏡配設用空間有限 的原有的投影型顯示裝置也能安裝。 從而,根據本創作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及使用該投影用 變焦透鏡的投影型顯示裝置’即使不在伴隨電影院等尺寸 的每個投影距離使用各自專用的投影透鏡,在某一定範圍 中’都可根據一個投影透鏡通用地對應,並且在哪個電影 院只要是相同大小的影像’就能夠用相同亮度投影到螢幕 13 MJ96401 上。並且利用上述的高變焦比,並根據變焦,於縱橫比不 同的影像錢縱高料Μ㈣時,可達成僅使橫寬變化 而進行投影。 另外,因為如上所述設定整個系統的後焦點,所以能 確保具有插人作為交又二向稜鏡、TIR稜鏡等的合色機構 的鏡片等的適當的m並且能滿足將透鏡系統的縮小側 的遠心性良好的要求。 【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上述圖式對本創作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另外,在以下參照圖1〜3,將在這些圖示出的實施例丨的投 影用變焦透鏡作為代表例說明本實施方式。 该投影用變焦透鏡是搭載於在電影院等放映數位影 像用的投影型顯示裝置的變焦透鏡,從放大側依次配設如 下:變倍時固定且具有調焦功能,並且具有負的折射力的 第1透鏡組G〆為了校正連續變倍及由其連續變倍引起的 像面移動保持相互關係而向光軸χ方向移動的具有正的折 射力的第2透鏡組G2 ;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鏡組G3 ;具 有負的折射力的第4透鏡組G4及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5透 鏡組G5 ;變倍時固定且具有正的折射力並在最靠放大側具 備光欄3的第6透鏡組G0,在其縮小側有以配設合色稜鏡為 主的鏡片(包括濾光部)2及液晶顯示板等光閥的影像顯示 面1。 M396401 I構成為具有負的 透過將具有調焦功能的第丨透鏡組G| 折射力’從而變得易實現廣角化。 的功能,但
幕上。另一方面,也可以設為由可變光欄構成光欄3,並使 光欄直徑變化的形態。 並且,上述光欄3雖然具有作為孔徑光欄 由簡單的固定孔徑構成,在變倍時孔徑直徑耳 從而使透鏡系統的亮度(Fno·)在變倍的整個區 另外,在該投影用變焦透鏡中較佳變焦比為丨32以 上,此時進行所謂深幅度的縱橫比不同的晝面尺寸的切換 時,能對應於透過變焦將螢幕影像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 並且對各種使用狀況可進一步通用地對應。 • 並且’如圖所示’第1透鏡組G!由四片單透鏡(第1透 鏡L1〜第4透鏡L4)構成’第2透鏡組G2由三片(實施例4、5 是二片)單透鏡(第5透鏡L5〜第7透鏡L7)構成,第3透鏡組 G3由二片(實施例5是三片)單透鏡(第8透鏡l8、第9透鏡L9) 構成。另外’第4透鏡組G4由一片單透鏡(第10透鏡l10)構 成’第5透鏡組〇5也由1片單透鏡(第丨丨透鏡Lm)構成,第6 透鏡組G6由五片單透鏡(第透鏡li2〜第16透鏡Ll6)構 成。並且’縮小側大致遠心構成β 15 M396401 如此,在本實施方式的透鏡中,不設置黏合透鏡而全 部成為單透鏡。這是搭載該投影用變焦透鏡的投影型顯示 裝置與家庭用或小規模會議用的透鏡不同,對應了構成為 作為光源使用氙氣燈等而輸出如都能達到2kv/的極強光的 情況的透鏡。即,使用黏合透鏡時,若透過這種強光,透 鏡黏合用的黏合劑會顯著地變質、劣化而導致透鏡性能降 低的憂慮’所以透過全部由單透鏡構成,能防止這種事態 的發生。 '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投影用透鏡用整個系統的後焦點 B f(空氣換算距離)除以廣角端處的整個系統的焦距[的值 滿足以下條件式(1): 2.5<Bf/f (1) 〇 這樣’透過如滿足條件式(丨)地設定整個系統的後焦 點,能確保具有可插入分束器或交叉二向稜鏡、TIR稜鏡 等合色機構的鏡片等的適當空間。 並且,較佳該投影用變焦透鏡中,第2透鏡組g2中配 s又於最靠放大側的透鏡(第5透鏡L5)係為凹面朝向放大側 的正彎月透鏡。 透過將第2透鏡組G2中最靠縮小側的透鏡設為上述的 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能使從縮小側入射的光線向接近 光轴的方向折射,所以可減小第2透鏡組G2中的放大側的 透鏡直彳空。並且透過將第2透鏡組G2令最靠放大側的透鏡 面設為凹面,能使從第2透鏡組〇2向放大側出射的光線散 發’所以能減輕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1透鏡組〇1的負擔。 16 M396401 • 另外,較佳在第2透鏡组G2配設由遮罩等構成的孔徑 4。透過第2透鏡組G2配置孔徑4,能有效去掉在廣角域中 不必要的周邊光束且在縮小側可設為遠心性良好的透鏡。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2)。若超過該條件式(2) 的上限,則需要加大第1透鏡組Gi的放大側的透鏡直徑。 另一方面,若低於條件式(2)的下限,則對第i透鏡組a的 光焦度負擔變得過大而難以良好地保持各種像差的平衡。 另外,若滿足下述條件式(2A),則更較佳: _ 3.0<f2/f<7.4 (2); 3.3<f2/f<6.5 (2A); 其中, f2為第2透鏡組G2的焦距。 • 並且,較佳由滿足下述條件式(3)的一片雙凸透鏡構成 第5透鏡組Gs,由此,可在變焦整個區域中良好地校正軸 上色像差: 7〇<ndG5 (3); φ 其中, ndG5為第5透鏡組Gs的上述雙凸透鏡的d線的阿貝數。 另外’較佳第6透鏡組G6由從放大側依次排列有:將 凸面朝向玫大側的負彎月透鏡;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具有 負的折射力的透鏡·’以及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具有正的折 射力的透鏡及至少一片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並且較佳 滿足以下條件式(4),由此’在變焦整個區域中,都能良好 地校正軸上色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17 M396401 60< v dG6p (4); 其中,
Map為第6透鏡組&中的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的 d線的阿貝數。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5)、(6),由此,可進 步良好地校正整個區域中的軸上色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40<ndG6n (5); (6); l*8<NdG6n 其中, ndG6n為第6透鏡組G6的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具有負的 折射力的透鏡的d線的阿貝數,
NdG6n為第6透鏡組〇6的將凹面朝向上述放大側的具 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的d線的折射率。 另外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⑺。若超過該條件式⑺ 的上限’則第1透鏡組G|的光焦度負擔變過大,其像差也 變得難以校正m若低於條件式⑺的下限則難 以廣角化另外’右構成為滿足下述條件式(7A),則更較 (7); (7A); -2.2<fl/f<-l.〇 -2.0<fl/f<-1.2 其中, fl為第1透鏡組G1的焦距。 。右超過該條件式(8) 動量變大,與其他透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8) 的上限,則變焦時第3透鏡組G3的移 M396401 鏡組的光焦度平衡會響掠 ^ a ,其結果使得像差校正變得困
的像#^旦辨右低於條件式(8)的下限,則第3透鏡組G3 的像差產生量變過大。:a AL 更較佳 卜,若滿足下述條件式(8A),則 3.1<f3/f<8.6 3.4<f3/f<7.5 其中,
f3為第3透鏡組g3的焦距。 並且’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⑼。若超過該條件式(9) 的上限,則投影時從第4透鏡組&向第3透鏡組㈣光束的 發散角變大,所以需要加大放大側透鏡組(第i透鏡組A及 第2透鏡組GO的直徑,難以使透鏡系統整體緊密。另一方 面,右低於條件式(9)的下限,則變倍時第4透鏡組G4的移 動置變大,導致透鏡系統的總長增大。另外,若滿足下述 條件式(9A),則更較佳: -7.8<f4/f<-4.3 (9);
(8); (8A); -6.8<f4/f<-4.8 (9A); 其中, f4為所述第4透鏡組G4的焦距。 另外,較佳滿足下述條件式(10)。若超過該條件式(1 〇) 的上限’則需要加大變倍時的第5透鏡組g5的移動量,導 致透鏡整個系統的總長增大β另一方面,若低於條件式(1 〇) 的下線,則色像差的校正變得明顯困難《另外,若滿足下 述條件式(1 0Α),則更較佳: 19 M396401 4.1<f5/f<7.8 (10); 4.5<f5/f<6.8 (10A); 其中, f5為第5透鏡組G5的焦距。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投影用變焦透鏡較佳滿足下述條 件式(11)〜(13): 2.4<f6/f<4.1 (11); 2.0<DG6/f<3.5 (12); 1.8< | f6/f6F I <4.8 (13); 其中, f6為第6透鏡組〇6的焦距,
Da為從第6透鏡組G6的上述光攔3到該第6透鏡組G6 的最靠縮小側的透鏡面的距離, f6F為從第6透鏡組G6的最靠放大側的透鏡面到該第6 透鏡組G6的放大側的焦點距離, 這些條件式(1 1)〜(Π)是用於均衡地校正各種像差的 同時’適當地設定透鏡系統的總長或直徑的大小、後焦點 的條件式’若超過條件式(i丨)的上限,則後焦點變得過長, 右低於下限,則難以均衡地校正各種像差。並且,若超過 條件式(12)的上限,則透鏡系統的總長變得過長,若低於 下限’則第5透鏡組A配設於更靠縮小侧,所以從容納保 持第5透鏡組G5的機構或凸輪筒等的關係上,導致包含這 些機構等的縮小側的透鏡直徑變大且難以向透鏡配設用空 間有限的原有的投影型顯示裝置上進行安裝。另外,若超 20 M396401 過條件式(13)的上限,則透鏡系統的總長變得過長,若低 &下限,則難以均衡地校正各種像差。另外,若滿足下述 條件式(11A)〜(13A)則更較佳: 2.7<f6/f<3.6 (11A); 2_2<DG6/f<3.1 (12A); 2.0< | f6/f6F I <4.2 (13A); 下面,使用上述的圖1 7及圖18對本創作的投影型顯示 裝置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7表示的投影型顯示裝置包括有對應於各色光的 反射型液晶顯示板11 a〜11c;分色用的二向色鏡12、13; 合色用的交又二向稜鏡14;全反射鏡18;以及偏振分光稜 鏡15a〜15c的照明光學系統1〇〇在二向色鏡12的前段配設 有省略圖示的光源,來自該光源的白色光入射到分別對應 於三個色光光束(G光、B光、R光)的液晶顯示板lla〜Uc 而被光調製’透過上述的實施方式的投影用變焦透鏡19投 影到未圖示的勞幕上。 另一方面,圖18表示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投影型顯示裝 置包括有對應於各色光的反射型液晶顯示元件21a〜2ic、 分色及合色用的TIR稜鏡24a〜24c、具有偏振分光稜鏡25 的照明光學系統20。偏振分光棱鏡25的前段省略了圖示, 但是來自光源的白色光入射到分別對應於三個色光光束 (G光、B光、R光)的液晶顯示板2ia〜2ic而被光調製,透 過上述的實施方式的投影用變焦透鏡29投影到未圖示的螢 幕上。 21 M396401 另外’作為本創作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可以進行各種 形態的變更。例如可以適當變更構成各透鏡組的透鏡片數 或各透鏡的曲率半徑及透鏡間隔(或透鏡厚度)。 並且’本創作的投影用變焦透鏡適合使用於提供反射 型液晶顯示板的投影型顯示裝置中,但是不限於該使用形 態’也可以作為使用透射型液晶顯示板的裝置的投影用變 焦透鏡或使用DMD等其他光調製機構的投影型顯示裝置 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等而使用。 [實施例] 以下,使用具體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創作的投影用 變焦透鏡。 〈實施例1〉 圖1〜3表示的實施例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如前述從 放大側依次配設如下:變倍時固定且具有調焦功能並具有 負的折射力的第1透鏡組G|,為了校正連續變倍及由其連 續變倍產生的像面移動,相互保持關係而向光軸X方向移 動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鏡組G2;具有正的折射力的 第3透鏡組G3;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4透鏡組G4及具有正的 折射力的第5透鏡組G5;變倍時固定且具有正的折射力並 在最靠放大側包括光欄3的第6透鏡組G6 ;在其縮小側配設 有以合色稜鏡為主的鏡片2及影像顯示面i。 第1透鏡組Gi包括:由將凸面朝向放大側的正脊月透 鏡構成的第1透鏡Li、由將凸面朝向放大側的負彎月透鏡構 22 M396401 - 成的第2透鏡L2、由將凹面朝向縮小側的平凹透鏡構成的第 3透鏡L3、以及由雙凹透鏡構成的第4透鏡L4。 第2透鏡組G2包括: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正變月透 鏡構成的第5透鏡L5、由將凸面朝向放大側的正彎月透鏡構 成的第6透鏡L6、由遮罩等構成的孔徑4、以及由凸面朝向 放大側的負彎月透鏡構成的第7透鏡L7。第3透鏡組G3包 括:由將凸面朝向放大側的負彎月透鏡構成的第8透鏡l8、 以及由雙凸透鏡構成的第9透鏡L9。 • 第4透鏡組G4僅包括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負彎月透 鏡構成的第10透鏡Li〇,第5透鏡組G5僅包括由雙凸透鏡構 成的第11透鏡Lh。 第6透鏡組G0包括:固定孔徑的光攔3、由將凸面朝向 放大側的負彎月透鏡構成的第12透鏡L12、由雙凹透鏡構成 的第13透鏡Ln、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平凸透鏡構成的第 14透鏡Lm、由雙凸透鏡構成的第15透鏡Li5及第16透鏡Li6。 將該實施例1中的從廣角端到望遠端的整個系統的焦 • 距f(將廣角端中的放大側的共軛點位置無限遠狀態的焦距 設為1.000而被規格化,在以下表2〜5中亦相同)、後焦點 Bf(空氣換算距離,係將廣角端中的放大側的共軛點位置無 限遠狀態的焦距設為1.000,而被規格化的數值表示至小數 點後2位,在以下各表中亦相同)、Fn〇示於表J上段。 並且’將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尺(將廣角端中放大側的 共軛點位置無限遠狀態的焦距設為i 〇〇〇而被規格化,在以 下各表中亦相同)、各透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氣間 23 M396401 隔D(以與上述曲率半徑R相同的焦距被規格化,在以下各 表中亦相同)' 各透鏡在d線的折射率Nd及阿貝數d示於 表1的中段。另外,在該表1及後述的表2〜5中使與各標記 R ' D、Nd、d對應的數位從放大側依次增加。 另外’在表1的下段表示廣角端(WIDE :變焦比 1.000)、中間位置(MIDDLE :變焦比1.181)及望遠端 (TELE:變焦比1.320)處的第1透鏡組G,和第2透鏡組G2的距 離Ds(可變1)、第2透鏡組g2和第3透鏡組G3的距離D15(可變 2)、第3透鏡組G3和第4透鏡組G4的距離D19(可變3)、第4透 鏡組G4和第5透鏡組Gs的距離d21(可變4)、及第5透鏡組G5 和第6透鏡組G6的距離d23(可變5)。 [表1] f=1.000〜1.320,Bf=3.25,Fno.=2.50 面 R D Nd v d 1 10.5381 0.3213 1.77250 49.6 2 59.5567 0.0490 3 6.2339 0.1836 1.49700 81.5 4 2.0225 0.7804 5 〇〇 0.1714 1.49700 81.5 6 2.6080 0.7031 7 -6.7557 0.1469 1.61800 63.3 8 5.3815 可變1 9 -6.9325 0.3401 1.64769 33.8 10 -3.0460 0.0163 11 2.4849 0.5016 1.48749 70.2 12 10.3946 0.4897 13孔徑 〇〇 0.4081 14 10.5436 0.1347 1.80518 25.4 15 3.0723 可變2 16 5.7739 0.1428 1.69680 55.5 24 M396401 17 2.3754 0.1224 18 2.6514 0.4681 1.64769 33.8 19 -5.2899 可變3 20 -4.9453 0.1428 1.80518 25.4 21 -78.9388 可變4 22 7.4913 0.2804 1.49700 81.5 23 -5.6196 可變5 24光欄 〇〇 0.9465 25 2.2846 0.0816 1.48749 70.2 26 1.7596 0.5367 27 -1.6999 0.0837 1.83481 42.7 28 8.6887 0.0408 29 〇〇 0.3478 1.49700 81.5 30 -1.8639 0.0163 31 5.8284 0.4967 1.49700 81.5 32 •2.1502 0.0163 33 3.4428 0.3284 1.49700 81.5 34 -18.4259 1.0722 35 〇〇 3.3000 1.51633 64.1 36 〇〇 0.0000 變焦比 可變1 可變2 可變3 可變4 可變5 l.OOO(WlDE) 0.8486 2.6445 0.8825 1.5080 0.1065 1.181(MIDDLE) 0.9891 1.9305 0.4602 1.2047 1.4055 1J20(TELE) 1.0572 1.6548 0.1955 0.7832 2.2994
並且,在後提出的表6中表示對應於實施例1中各條件 式(1)〜(13)的數值。 並且,圖12及後述的圖13〜16中,各球面像差圖表示 對d線、F線及C線的像差曲線。並且,在這些圖面中,在 各非點像差圖中示出對弧矢像面及切線像面的像差,在各 倍率色像差圖示出F線及C線的像差。 並且,如圖12之球面像差圖所示,廣角端(WIDE)、中 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處的Fno.為2.50且固定。 25 M396401 並且’如從上述表1及圖12可知,根據實施例1的投影 · 用變焦透鏡在變焦區域整體成為良好的像差校正,實現適 當的後焦點量和縮小側的良好的遠心性,並且亮度、緊密 性、視角的廣度及變焦比的大小的各性能可作為最佳的平 衡發揮。尤其在變焦區域整體中,若Fno·為2 5〇,則亮度 能設為固定。 並且,廣角端處的半視角為3〇.〇。而廣角的同時,變焦 比可為較大之1.320 ’所以適合作為投影距離較短的電影院 用,並且對於投影距離的變化也能寬幅度地對應。 ·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實施例2的投影用變焦透鏡成為與實施例 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基本類似的結構,但是在以下方面不 ’ 同·構成第4透鏡組G4的第10透鏡L|〇由雙凹透鏡構成的一 · 點,在第6透鏡組G6中第13透鏡L,3由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 平凹透鏡構成且第14透鏡Lm由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正彎 月透鏡構成的一點。 並且,如圖5所示,變倍時,第i透鏡組Gi及第6透鏡 籲 組G6成為固定組,第2〜5透鏡組G2〜G5成為移動組。 在表2的上段表示該實施例2中的從廣角端到望遠端 的整個系統的焦距f、後焦點Bf(空氣換算距離)、Fn〇.。 並且,在表2的中段表示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R、各透 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氣間隔D、各透鏡在d線中的 折射率Nd及阿貝數y d。 26 M396401 另外,在表2的下段表示廣角端(WIDE :變焦比 1.000)、中間位置(MIDDLE :變焦比1.326)及望遠端 (TELE:變焦比1.600)的第1透鏡組Gi和第2透鏡組G2的距離 D8(可變1)、第2透鏡組G2和第3透鏡組G3的距離D15(可變 2)、第3透鏡組G3和第4透鏡組G4的距離D19(可變3)、第4透 鏡組G4和第5透鏡組G5的距離D21 (可變4)及第5透鏡組G5和 第6透鏡組G6的距離D23(可變5)。
[表2] f=1.000〜1.600,Bf=2.99,Fno.=2.50
面 R D Nd v d 1 6.9522 0.3715 1.77250 49.6 2 4】.414] 0.0452 3 4.7764 0.1204 1.49700 81.5 4 1.7659 0.7350 5 〇〇 0.1204 1.49700 81.5 6 2.2943 0.6438 7 -8.3107 0.1129 1.80100 35.0 8 4.7122 可變1 9 -6.7703 0.2854 1.80518 25.4 10 -3.0843 0.0151 11 3.9445 0.2482 1.78590 44.2 12 8.6280 0.4515 13孔徑 〇〇 1.7297 14 6.3240 0.1242 1.80518 25.4 15 2.9258 可變2 16 4.3834 0.1317 1.69895 30.1 17 3.0370 0.1129 18 3.2386 0.6279 1.58144 40.7 19 -3.4563 可變3 20 -6.0952 0.1317 1.80610 40.9 21 20.4011 可變4 27 M396401 22 5.3655 0.4529 1.49700 81.5 23 -4.1118 可變5 24光欄 〇〇 0.3328 25 1.6972 0.0752 1.51633 64.1 26 1.2728 0.4477 27 -1.1468 0.0771 1.83481 42.7 28 〇〇 0.0774 29 -91.2347 0.3036 1.49700 81.5 30 -1.2857 0.5039 31 395.4634 0.3574 1.49700 81.5 32 -2.1542 0.0151 33 3.3545 0.3113 1.49700 81.5 34 -7.5519 0.8180 35 〇〇 3.3000 1.51633 64.1 36 〇〇 0.0000 變焦比 可變1 可變2 可變3 可變4 可變5 l.OOO(WlDE) 1.0151 1.0401 0.3775 1.2428 0.0752 1.326(MIDDLE) 0.7765 0.3383 0.1397 0.9173 1.5790 1.600(TELE) 0.5684 0.3873 0.1129 0.0737 2.6084
並且,在後提出的表6中表示對應於實施例2的各條件 式(1)〜(13)的數值。 從上述表2及圖13可知,根據實施例2的投影用變焦透 鏡,在變焦區域整體可得到良好的像差校正,實現適當的 後焦點量和縮小側的良好的遠心性,並且亮度、緊密性、 視角的廣度及變焦比的大小的各性能可作為最佳的平衡發 揮。尤其在變焦區域整體中,若Fno.為2.50,則亮度能設 為固定。 並且,廣角端處的半視角為28.0°而廣角的同時,變焦 比可為較大之1.600,所以適合用於投影距離較短的電影 院,並且對於投影距離的變化也能寬幅度地對應。 28 M396401 〈實施例3〉 如圖6所示,實施例3的投影用變焦透鏡成為與實施例 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基本類似的結構。 並且,如圓7所示,變倍時,第丨透鏡組Gi及第6透鏡 組G6成為固定組’第2〜5透鏡組G2〜G5成為移動組。 在表3的上段表示該實施例3中的從廣角端到望遠端 的整個系統的焦距f、後焦點Bf(空氣換算距離)、Fn〇。 並且’在表3的中段表示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r、各透 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氣間隔D、各透鏡在d線中的 折射率Nd及阿貝數y d。 另外’在表3的下段表示廣角端(WIDE :變焦比 1.000)、中間位置(MIDDLE :變焦比1.234)及望遠端 (TELE:變焦比1.420)處的第1透鏡組Gi和第2透鏡組〇2的距 離Ds(可變1)、第2透鏡組G2和第3透鏡組G3的距離Dl5(可變 2)、第3透鏡組G3和第4透鏡組G4的距離D1S)(可變3)、第4透 鏡組G4和第5透鏡組的距離D2〆可變4)及第5透鏡組g5和 第6透鏡組G6的距離D23(可變5)。 [表3] f=h000〜1.420 ’ Bf=3.27 ’ Fno.=2.50 面 R D Nd vd 1 11.1396 0.3128 1.77250 49.6 2 66.9562 0.0492 3 6.0760 0.1846 1.49700 81.5 4 1.9619 0.7969 5 〇〇 0.1723 1.49700 81.5 6 2.5713 0.5910 29 7 •6.6939 0.1477 1.61800 63.3 8 5.9851 可變1 9 -6.3845 0.3369 1.64769 33.8 10 -3.0006 0.0164 11 2.4779 0.5141 1.48749 70.2 12 10.4613 0.4923 13孔徑 〇〇 0.3746 14 15.6384 0.1354 1.80518 25.4 15 3.4203 可變2 16 5.4646 0.1436 1.69680 55.5 17 2.3511 0.1231 18 2.6338 0.5007 1.64769 33.8 19 •5.2156 可變3 20 -4.5297 0.1436 1.80518 25.4 21 -59.5554 可變4 22 7.1599 0.3125 1.49700 81.5 23 -5.7510 可變5 24光欄 〇〇 0.9271 25 2.4038 0.0821 1.48749 70.2 26 1.8260 0.5346 27 -1.7681 0.0841 1.83481 42.7 28 9.1667 0.0410 29 〇〇 0.3456 1.49700 81.5 30 -1.9212 0.0164 31 5.9742 0.5226 1.49700 81.5 32 -2.2658 0.0164 33 3.4779 0.3433 1.49700 81.5 34 -13.9826 1.0890 35 〇〇 3.3000 1.51633 64.1 36 〇〇 0.0000 變焦比 可變1 可變2 可變3 可變4 可變5 l.OOO(WIDE) 0.8288 2.5873 0.9530 1.6448 0.0922 1.234(MIDDLE) 1.0191 1.8728 0.5113 0.9947 1.7082 1.420(TELE) 1.1403 1.6065 0.2157 0.3202 2.8233 M396401 並且,在在後提出的表6中表示對應於實施例3中的各 條件式(1)〜(13)的數值。 30 從上述表3及圖14可知’根據實施例3的投影用變焦透 鏡,在變焦區域整體被良好的像差校正,實現適當的後焦 點量和縮小側的良好的遠心性’並且亮度、緊密性、視角 的廣度及變焦比的大小的各性能可作為最佳的平衡發揮。 尤其在變焦區域的整體,若Fno.為2.50,則亮度可設為固 定。 並且,廣角端處的半視角為30.1。而廣角的同時,變焦 比可設為較大的1.420,所以適合用於投影距離較短的電影 院,並且對於投影距離的變化也能寬幅度地對應。 〈實施例4〉 如圖8所示’實施例4的投影用變焦透鏡成為與實施例 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基本類似的結構,但是在以下方面不 同:在第1透鏡組0丨中,第1透鏡L,由雙凸透鏡構成且第3 透鏡La由雙凹透鏡構成的一點;構成第2透鏡組^的透鏡少 1片並且第2透鏡組G2包括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正彎月 透鏡構成的第5透鏡L5、由雙凸透鏡構成的第6透鏡l6、由 遮罩等構成的孔徑4的一點;在第6透鏡組G6中從光欄3向 縮小側的第3片的第13透鏡L!3 (相當於第1實施例的第14透 鏡L14)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正彎月透鏡構成的一點。 並且’如圖9所示,變倍時,第丨透鏡組Gi及第6透鏡 組G0為固定組’第2〜5透鏡組g2〜G5為移動組。 在表4的上段表示該實施例4中的從廣角端到望遠端 的整個系統的焦距f、後焦點Bf(空氣換算距離)、Fn〇。 並且,在表4的中段表示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R、各透 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氣間隔D、各透鏡在d線中的 折射率Nd及阿貝數u d。 另外’在表4的下段表示廣角端(WIDE ··變焦比 1 ·〇〇〇)、中間位置(MIDDLE ··變焦比U6)及望遠端 (TELE:變焦比1520)處的第丨透鏡組G|和第2透鏡組G2的距 離D8(可變1)、第2透鏡組g2和第3透鏡組g3的距離D13(可變 2)、第3透鏡組〇3和第4透鏡組G4的距離d17(可變3)、第4透 鏡組G4和第5透鏡組G5的距離D,9(可變4)及第5透鏡組G5和 第6透鏡組g6的距離D21(可變5)。 [表4] f=1.000〜1.520,Bf=2.98,Fno.=2.50 面 R D Nd v d 1 10.0372 0.3370 1.74747 53.3 2 -83.7226 0.0450 3 4.3879 0.1199 1.58934 61.6 4 2.0839 0.7468 5 -12.1746 0.1199 1.49700 81.5 6 2.1211 0.7716 7 -4.2107 0.1124 1.59912 61.2 8 4.6376 可變1 9 •5.6276 0.3373 1.59136 38.9 10 -2.5092 0.0150 11 4.8549 0.3714 1.58032 40.0 12 「-30.0100 0.4496 13孔徑 〇〇 可變2 14 17.3333 0.1311 Γ 1.63300 59.8 15 3.1551 0.1199 16 3.8847 0.7079 1.48000 58.8 17 -2.8282 可變3 32 M396401 18 -3.9246 0.1311 1.81000 30.0 19 -92.6417 可變4 20 5.2718 0.4268 1.49700 81.5 21 -4.6068 可變5 22光欄 〇〇 0.6563 23 1.5881 0.0749 1.48000 58.8 24 1.2961 0.4797 25 -1.1790 0.0768 1.80949 47.1 26 6.8364 0.0375 27 -205.4269 0.2998 1.49700 81.5 28 -1.4777 0.0150 29 5.7907 0.4808 1.49700 81.5 30 -1.6014 0.0150 31 3.9618 0.2652 1.53915 62.5 32 -9.0317 0.8058 33 〇〇 3.3000 1.51633 64.1 34 〇〇 0.0000 變焦比 可變1 可變2 可變3 可變4 可變5 l.OOO(WIDE) 0.7698 1.7196 0.6030 1.6996 0.1018 1.286(MIDDLE) 0.6468 1.0956 0.5076 0.9270 1.7167 1.520(TELE) 0.6851 1.0996 0.1954 0.0741 2.8395
並且,在在後提出的表6中表示對應於實施例4中的各 條件式(1)〜(13)的數值。 從上述表4及圖15可知,根據實施例4的投影用變焦透 鏡,在變焦區域整體成為良好的像差校正,實現適當的後 焦點量和縮小侧的良好的遠心性,並且亮度、緊密性、視 角的廣度及變焦比的大小的各性能可作為最佳的平衡發 揮。尤其在變焦區域整體,若Fno.為2.50,則亮度可設為 固定。 33 M396401 並且’廣角端處的半視角為27.9。而廣角的同時變焦比 可設為較大的1.520,所以適合用於投影距離較短的電影 院’並且對於投影距離的變化也能寬幅度地對應。 〈實施例5〉 如圖10所示,實施例5的投影用變焦透鏡成為與實施 例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基本類似的結構,但是在以下方面不 同··構成第2透鏡組G2的透鏡少一片,第2透鏡組g2包括由 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正彎月透鏡構成的第5透鏡L5、由雙 凸透鏡構成的第6透鏡L6、以及由遮罩等構成的孔徑4 ;構 成第4透鏡組G4的第10透鏡L|〇由雙凹透鏡構成;並且第6 透鏡組G6中,第14透鏡L!4由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正彎月透 鏡構成。 並且’如圖11所示,變倍時,第1透鏡組及第6透鏡 組G6為固定組,第2〜5透鏡組G2〜G5為移動組》 在表5的上段表示該實施例5中的從廣角端到望遠端 的整個系統的焦距f、後焦點Bf(空氣換算距離)、Fno.。 並且’在表5的中段表示各透鏡面的曲率半徑R、各透 鏡的中心厚度及各透鏡間的空氣間隔D、各透鏡在d線中的 折射率Nd及阿貝數v d。 另外,在表5的下段表示廣角端(WIDE :變焦比 1.000)、中間位置(MIDDLE :變焦比1.286)及望遠端 (TELE:變焦比1.520)的第1透鏡組G!和第2透鏡組G2的距離 (可變1)、第2透鏡組G2和第3透鏡組G3的距離D13(可變 2)、第3透鏡組G3和第4透鏡組G4的距離D19(可變3)、第4透 34 M396401 鏡組G4和第5透鏡組G5的距離D21(可變4)及第5透鏡組G5和 第6透鏡組G6的距離D23(可變5)。 [表5] f=1.000〜1.520,Bf=2.98,Fno.=2.50
面 R D Nd v d 1 6.4393 0.3753 1.77250 49.6 2 32.1904 0.0450 3 4.9519 0.1199 1.49700 81.5 4 1.6834 0.7551 5 〇〇 0.1199 1.49700 81.5 6 2.6412 0.7548 7 -3.4581 0.1124 1.80518 25.4 8 8.8280 可變1 9 -5.4880 0.2879 1.80518 25.4 10 -2.8118 0.0150 11 31.2952 0.4015 1.75520 27.5 12 -6.5134 0.4495 13孔徑 〇〇 可變2 14 5.9966 0.1236 1.80100 35.0 15 3.6476 0.1333 16 14.7956 0.1124 1.71300 53.9 17 4.9297 0.1124 18 4.5062 0.5680 1.58144 40.7 19 •3.0757 可變3 20 -4.5991 0.1311 1.80518 25.4 21 47.8592 可變4 22 5.0564 0.3334 1.48749 70.2 23 -4.9499 可變5 24光欄 〇〇 0.7329 25 1.6448 0.0749 1.51633 64.1 26 1.3334 0.2939 27 -1.3578 0.0768 1.83481 42.7 28 41.0177 0.0375 29 -6.7021 0.2618 1.49700 81.5 30 -1.4417 0.3852 35 M396401 31 10.8357 0.4033 1.49700 81.5 32 -1.9569 0.0150 33 2.9050 0.3018 1.49700 81.5 34 -12.2721 0.8046 35 〇〇 3.3000 1.51633 64.1 36 〇〇 0.0000 變焦比 可變1 可變2 可變3 可變4 可變5 l.OOO(WIDE) 0.6687 1.9972 0.5028 1.8971 0.0749 1.286(MIDDLE) 0.5234 1.4166 0.4650 1.0571 1.6785 1.520(TELE) 0.5488 1.5476 0.1659 0.0802 2.7983 並且,在在後提出的表6中表示對應於實施例5中各條 件式(1)〜(13)的數值。 從上述表5及圖16可知,根據實施例5的投影用變焦透 鏡,在變焦區域整體成為能良好的像差校正,實現適當的 後焦點量和縮小側的良好的遠心性,並且亮度、緊密性、 視角的廣度及變焦比的大小的各性能可作為最好的平衡發 揮。尤其在變焦區域整體中,若Fno.為2.50,則亮度可設 為固定。 並且,廣角端處的半視角為27.9°而廣角的同時,變焦 比可設為較大的1.520,所以適合用於投影距離較短的電影 院,並且對於投影距離的變化也能寬幅度地對應。 [表6] 條件式 號碼 式 下限 上限 實施例 1 實施例 2 實施例 3 實施例 4 實施例 5 (1) Bf/f 2.5 - 3.25 2.99 3.27 2.98 2.98 (2), (2A) f2/f 3.0 3.3 7.4 6.5 6.07 4.80 6.27 3.62 3.51 36 M396401 (3) vd〇5 70 - 81.50 81.50 81.50 81.50 70.20 (4) vd〇6P 60 - 81.50 81.50 81.50 62.50 81.50 (5) ν‘„ 40 42.70 42.70 42.70 47.10 42.70 (6) 1.8 - 1.83 1.83 1.83 1.81 1.83 (7)' fl/f -2.2 > -1.0 > (7A) -2.0 -1.2 -1.77 -1.61 -1.78 -1.45 -1.46 (8” β/f 3.1 8.6 * (8A) 3.4 7.5 5.04 3.69 4.88 7.26 6.74 ⑼, f4/f -7.8 > ^-4.3 > (9A) -6.8 -4.8 -6.56 -5.81 •6.10 -5.06 -5.21 ⑽, f5/f 4.1 * 7.8 · (10A) 4.5 6.8 6.51 4.76 6.47 5.02 5.19 (11), f6/f 2.4, 4.1, (11A) 2.7 3.6 3.39 2.90 3.39 2.94 2.86 (12). EWf 2.0 - 3.5, (12A) 2.2 3.1 2.89 2.50 2.91 2.40 2.58 (13) · |f6/f6F| 1.8 > 4.8 * (13A) 2.0 4.2 2.25 3.96 2.25 2.54 2.74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透鏡結構圖。 圖2是表示實施例1的變焦透鏡的廣角端(WIDE)、中間位置 (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透鏡組的移動位置的圖。 圖3是表示實施例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光線執迹的圖。 圖4是實施例2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透鏡結構圖。 圖5是表示實施例2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wide)、中 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透鏡組的移動位 置的圖。 37 M396401 圖6是實施例3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透鏡結構圖。 圖7是表示實施例3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wide)、中 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透鏡組的移動位 置的圖。 圖8是實施例4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透鏡結構圖。 圖9是表示實施例4的投影甩變焦透鏡的廣角端(wide)、中 間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透鏡組的移動位 置的圖。 圖1 〇是實施例5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透鏡結構圖。 圖11是實施例5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WIDE)、中間 位置(MIDDLE)及望遠端(TELE)的、各透鏡組的移動位置 的圖。 圖12是實施例1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13是實施例2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14是實施例3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15是實施例4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16是實施例5的投影用變焦透鏡的各像差圖。 圖Π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一部分的簡要圖。 圖1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其他投影型顯示裝置的一部分的 簡要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影像顯示面 2鏡片 3光攔 4孔徑 38 M396401 x光軸 G,第1透鏡組 G3第3透鏡組 G5第5透鏡組 h第1透鏡 L3第3透鏡 L5第5透鏡 L7第7透鏡 L9第9透鏡 L„第11透鏡 L13第13透鏡 L15第15透鏡 G2第2透鏡組 G4第4透鏡組 G6第6透鏡組 L2第2透鏡 L4第4透鏡 L6第6透鏡 L8第8透鏡 L10第10透鏡 L12第12透鏡 L14第14透鏡 L16第16透鏡 D,第1透鏡的中心厚度 D2第1透鏡和第2透鏡的轴上面間隔 D3第2透鏡的中心厚度 D4第2透鏡和第3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5第3透鏡的中心厚度 D6第3透鏡和第4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7第4透鏡的中心厚度 D8第4透鏡和第5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9第5透鏡的中心厚度 D丨〇第5透鏡和第6透鏡的轴上面間隔 D„第6透鏡的中心厚度 D12第6透鏡和孔徑的軸上面間隔 39 D13孔徑和第7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i4第7透鏡的中心厚度 D15第7透鏡和第8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i6苐8透鏡的中心厚度 D17第8透鏡和第9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18第9透鏡的中心厚度 D19第9透鏡和第10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20第10透鏡的中心厚度 D21第10透鏡和第11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22第11透鏡的中心厚度 D23第11透鏡和光欄的軸上面間隔 D24光欄和第12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〇25第12透鏡的中心厚度 D26第12透鏡和第13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27第13透鏡的中心厚度 D28第13透鏡和第14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29第14透鏡的中心厚度 〇30第14透鏡和第15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3i第15透鏡的中心厚度 D32第15透鏡和第16透鏡的軸上面間隔 D33第16透鏡的中心厚度 D34第16透鏡和鏡片的軸上面間隔 D35鏡片的中心厚度 D36鏡片和影像顯示面的軸上面間隔
Ri第1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第1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第2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4第2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5第3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6第3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7第4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8第4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第5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io第5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n第6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12第6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13孔徑的面的曲率半徑 Rh第7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i5第7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i6第8透鏡的放大侧的面的曲率半徑 Rn第8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i8第9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i9第9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〇第1〇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i第1〇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2第11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3第11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4光欄的曲率半徑 M396401 R25第12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 R26第12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7第13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8第13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29第Μ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0第14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第15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2第15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3第16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 R34第16透鏡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4第17透鏡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5鏡片的放大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36鏡片的縮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10,20-照明光學系統 11a〜11c,21a〜21c-反射型液晶顯示板 12、13-二向色鏡 14-交叉二向稜鏡 鲁 15a〜15c,25-偏光分束器 18-全反射鏡 19,29-投影用變焦透鏡 24a〜24C-TIR 稜鏡 42

Claims (1)

  1. 第W212669號,99年7月修正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從放大側依次¥列如 1 . 一種投影用變焦透鏡,其中 下: 6變倍時固定且進行聚焦的具有負的折射力的第!透鏡 :、變倍時移動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2透鏡組、變倍時移 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3透鏡組、變倍時移動的具有負的 射力的第4透鏡組、變倍時移動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 透以及變倍時㈣且具有正的折射力並在最靠放大 側包括光欄的第6透鏡組, 其中’設定為在變倍的整個區域中孔徑數為一定, 全部透鏡均由單透鏡構成, 小側成為遠心,並且 滿足下述條件式(丨): 2.5<Bf/f ⑴, 其中, 两金個糸統的後焦點(空氣換算距離), f為廣角端處的整個系統的焦距。 中,1如中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用變焦透鏡,其 的正鏡組之最靠放大側係'包括:將凹面朝向放大側 的正彎月透鏡。 3.如申請專利範圍筮 ^ 圍弟1項或第2項所述之投影用變焦 透鏡’其中,該第2透鏡組係配設有孔徑。 铲,俜::專利軏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兄八係滿足下述條件式(2): 43 M396401
    (2), 3.0<f2/f<7.4 其中, f2為該第2透鏡組的焦距。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中’該第5透鏡組由一片雙凸透鏡構成,並滿足下述 條件式(3): 70<nd〇5 (3) > 其中,
    ndG5為該第5透鏡組的該雙凸透鏡的d線的阿貝數。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中’該第6透鏡組’從放大側依次排列如下構成:將 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彎月負透鏡、將凹面朝向放大側的具有 負的折射力的透鏡、將凸面朝向縮小側的具有正的折射力 的透鏡及至少1片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 滿足下述條件式(4): 60<ndG6p (4), 其中,
    ndG6P為該第6透鏡組中的各具有正的折射力的透鏡的 d線的阿貝數。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投影用變焦透鏡,其 中’滿足以下條件式(5)、(6): 4〇<ndG6n (5), 1.8<NdG6n (6), 其中, 44 • ’’㈣义: ndG6n為該第6透鏡組的將凹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具有負 的折射力的透鏡的d線的阿貝數, NdG6n為該第6透鏡組的將凹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具有負 的折射力的d線折射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7): -2.2<fl/f<-l .〇 ⑺, 其中, φ 為該第1透鏡組的焦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8): 3.1<f3/f<8.6 (8), . 其中, f 3為該第3透鏡組的焦距。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9): -7·8<f4/f<-4·3 (9), 其中, f4為該第4透鏡組的焦距。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1〇): 4.1<f5/f<7.8 (1〇), 其中, f5為該弟5透鏡組的焦距。 45 M396401 Γ] ^SL· •Mi无 ---—- MJ 鏡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1 1 ): 2.4<f6/f<4.1 (Μ), 其令, f6為該第6透鏡组的焦距。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12): 2.0<DG6/f<4.1 (12), 其中,
    〇G6為從該第ό透鏡組的該光攔到該第6透鏡組的最靠 縮小側的透鏡面的距離。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投影用變焦透 鏡’其係滿足下述條件式(1 3 ): 1 ·8< | f6/f6F I <4.8 (13), 其中, 【心為從該第6透鏡組的最靠放大側的透鏡面到該第6 透鏡組的放大側的焦點的距離,
    f 6為該第6透鏡組的焦距。 15· —種投影型顯示裝置,其中,包括: 光源;光閥;作為根據該光閥調製的光的光學像投影 到螢幕上的投影用透鏡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 中任何一項所述之投影用變焦透鏡。 七、圖式(請見下頁): 46
TW099212669U 2009-07-14 2010-07-02 Projector with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TWM396401U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5976A JP5302123B2 (ja) 2009-07-14 2009-07-14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96401U true TWM396401U (en) 2011-01-11

Family

ID=43465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212669U TWM396401U (en) 2009-07-14 2010-07-02 Projector with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90935B2 (zh)
JP (1) JP5302123B2 (zh)
CN (1) CN201740910U (zh)
TW (1) TWM39640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1558B (zh) * 2010-12-10 2014-01-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用於一成像模組之投影鏡頭及成像模組
JP5701970B2 (ja) * 2011-02-24 2015-04-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WO2012160786A1 (ja) * 2011-05-23 2014-07-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DE112012005021B4 (de) * 2011-12-01 2020-02-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rojektionstyp-Bildanzeigevorrichtung
KR101950999B1 (ko) * 2012-03-09 2019-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6084016B2 (ja) * 2012-11-21 2017-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JP2015145982A (ja) * 2014-02-04 2015-08-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変倍投射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
JP2015166834A (ja) * 2014-03-04 2015-09-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5215399A (ja) * 2014-05-08 2015-12-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7765412B (zh) * 2017-11-14 2019-11-08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投影镜头
TWI694727B (zh) * 2018-03-20 2020-05-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顯示設備及控制方法
CN111142337B (zh) * 2018-11-06 2021-04-02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物镜及曝光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7457B2 (ja) 1995-01-27 2004-01-19 リコー光学株式会社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
JPH0968649A (ja) * 1995-09-01 1997-03-11 Ricoh Co Ltd 読取り用光学系
JP4663866B2 (ja) 2000-10-16 2011-04-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ヴァリフォーカル有限ズームレンズ
JP2007241184A (ja) 2006-03-13 2007-09-20 Sony Corp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投影装置
JP5063165B2 (ja) * 2007-04-06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2008304765A (ja) * 2007-06-08 2008-12-18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投影装置
JP2009020189A (ja) * 2007-07-10 2009-01-29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投射装置
JP5015739B2 (ja) 2007-11-26 2012-08-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009758B2 (ja) 2007-11-26 2012-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069146B2 (ja) * 2008-02-29 2012-1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229951B2 (ja) * 2008-12-26 2013-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345890B2 (ja) * 2009-04-28 2013-11-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02123B2 (ja) 2013-10-02
CN201740910U (zh) 2011-02-09
US20110013151A1 (en) 2011-01-20
US8390935B2 (en) 2013-03-05
JP2011022282A (ja)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96401U (en) Projector with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JP5603292B2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8416502B2 (en) Zoom lens
US7889431B2 (en) Projection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US8693105B2 (en)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for projection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4126853B2 (ja) 投影システム
JP5015739B2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5009758B2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8270092B2 (en) Zoom lens for projection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5513248B2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US7826147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TWM395834U (en) Projector with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device
JP2002055280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投射装置
TWM394466U (en) Projection-purpose, wide-angle zoom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5118583B2 (ja) 投影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9020283A (ja) 投影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6133756A (ja) 投射光学系及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WO2012160786A1 (ja) 投写用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4077946A (ja) 投写用ズームレンズ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10168602B2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JP5118582B2 (ja) 投影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455167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画像表示装置、撮像装置
JP5244498B2 (ja) 投写型可変焦点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5283695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7219632A (ja) 投射用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