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749B - 硬塗薄膜 - Google Patents

硬塗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749B
TWI835749B TW107134426A TW107134426A TWI835749B TW I835749 B TWI835749 B TW I835749B TW 107134426 A TW107134426 A TW 107134426A TW 107134426 A TW107134426 A TW 107134426A TW I835749 B TWI835749 B TW I8357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hard
peak area
hard coating
ionizing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0527A (zh
Inventor
瀧川慶
結城創太
糸部悟
狩集翔
菊地涼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0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0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749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對環烯烴薄膜等極性基較少而密接性較差之基材薄膜,於通常條件下,以及於耐濕熱條件下之硬塗層之經時密接性與耐久性皆優異之硬塗薄膜。
本發明之硬塗薄膜係於基材薄膜之至少單面設置有含有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硬塗層者,其特徵在於:該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滿足下述條件(I):條件(I):峰面積比1(A/C×100)為5%以上
(其中,於未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3250~35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A,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C)。

Description

硬塗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硬塗薄膜,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設置有硬塗層之硬塗薄膜,其可用作液晶顯示裝置、電漿顯示裝置、電致發光(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裝置等平板顯示器、觸控面板等之顯示裝置零件,以及建築物、汽車、電車之窗玻璃等之保護薄膜。
對於液晶顯示裝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平板顯示器之顯示面,要求賦予耐擦傷性以使於操作時不會損傷而使視認性降低。因此,通常利用於基材薄膜上設置有硬塗層之硬塗薄膜來賦予耐擦傷性。近年來,由於一面於顯示畫面上觀看顯示一面藉由手指或筆等進行碰觸而可輸入資料或指示之觸控面板的普及,故而對於具有光學視認性之維持及耐擦傷性之硬塗薄膜之功能性要求不斷提高。
因此,期待作為基材薄膜其透明性、耐熱性、尺寸穩定性、低吸濕性優異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環烯烴薄膜用於光學構件之用途,尤其非常期待低雙折射性及光學等向性優異之環烯烴薄膜。於此種基材薄膜上,為了進一步賦予硬質性而設置硬塗層。然而,此種基材薄膜由於薄膜表面極性基之數較少,故而存在基材薄膜與硬塗層之密接性較差之問題。
因此,習知於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中揭示有對該等基材薄膜賦予與硬塗層之易接著性之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1473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110875號公報
習知,作為對環烯烴薄膜賦予與硬塗層之易接著性之方法,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電暈處理、電漿處理、UV(Ultraviolet,紫外線)處理等,但於該等方法中,存在環烯烴薄膜與硬塗層之密接性不充分,尤其容易產生經時性之密接不良之問題。
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於環烯烴薄膜上塗覆包含烯烴系樹脂之固定塗層劑。藉由該固定塗層處理,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環烯烴薄膜與硬塗層之密接性,但於塗膜柔軟且具有延伸性之固定塗層與塗膜較硬且無延伸性之硬塗層中,由於耐熱條件下(例如,於溫度100℃之乾燥機內保存5分鐘)兩種塗膜之收縮差,故而存在於硬塗層表面容易產生龜裂(膜破裂、皸裂等)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對於環烯烴薄膜等極性基較少而密接性較差之基材薄膜,於通常條件下,以及於耐濕熱條件下之硬塗層之經時密接性與耐久性皆優異之硬塗薄膜。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努力研究,結 果發現:藉由將於紅外分光光譜中具有特徵之樹脂用於硬塗層,而即便對於環烯烴薄膜等極性基較少而密接性較差之基材薄膜,亦可改善與硬塗層之密接性,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具有以下之構成者。
(1)一種硬塗薄膜,其係於基材薄膜之至少單面設置有含有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硬塗層者,其特徵在於:該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滿足下述條件(I):條件(I):峰面積比1(A/C×100)為5%以上
(其中,於未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3250~35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A,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C)。
(2)如(1)記載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進而滿足下述條件(II):條件(II):峰面積比2(B/C×100)為5%以上
(其中,於未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1500~158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B,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C)。
(3)如(1)至(2)中任一項記載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硬塗層進而滿足下述條件(III):條件(III):峰面積比3(D/E×100)未滿400%
(其中,於硬化後之硬塗層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855~1325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D,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E)。
(4)如(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游離輻射 硬化型樹脂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系樹脂。
(5)如(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基材薄膜為選自環烯烴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中之任一種。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即便對於環烯烴薄膜等極性基較少而密接性較差之基材薄膜,於通常條件下,以及於耐濕熱條件下之硬塗層之經時密接性與耐久性皆優異之硬塗薄膜。
以下,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詳細地敍述。
本發明係一種硬塗薄膜,其係於基材薄膜之至少單面設置有含有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硬塗層者,其特徵在於:該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滿足下述條件(I): 條件(I):峰面積比1(A/C×100)為5%以上
(其中,於未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3250~35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A,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C)。
[基材薄膜]
首先,對硬塗薄膜之基材薄膜進行說明。
於本發明中,硬塗薄膜之基材薄膜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醯胺、聚乙烯、聚醯亞胺、聚 丙烯、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乙酸纖維素、聚氯乙烯之無薄膜之薄片等。其中,較佳為使用透明性、耐熱性、尺寸穩定性、低吸濕性等優異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環烯烴薄膜,且環烯烴薄膜之低雙折射性、光學等向性等優異。
所謂環烯烴薄膜,係指環烯烴類單位於聚合物骨架中交替或無規地聚合而於分子構造中具有脂環構造者,作為包含選自降
Figure 107134426-A0101-12-0005-3
烯系化合物、單環之環狀烯烴、環狀共軛二烯及乙烯脂環式烴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而成之(共)聚合體之環烯烴共聚物薄膜或環烯烴聚合物薄膜成為對象,可適當選擇任一種而使用。
又,於本發明中,上述基材薄膜之厚度係視被使用之硬塗薄膜之用途而適當選擇,就機械強度、操作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10μm~300μm之範圍,進而較佳為20μm~200μm之範圍。
於本發明中,關於上述基材薄膜之耐熱性,於用於硬塗薄膜用途之情形時,較佳為使用玻璃轉移溫度為120℃至170℃左右之薄膜,該玻璃轉移溫度係藉由在對試樣賦予溫度變化時測定其熱變化之熱重量測定(TG,Thermogravimetry)法或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法等來測定。
於本發明中,上述基材薄膜於用於硬塗薄膜用途之情形時,為了防止由紫外線引起之塗膜劣化、密接不良,亦可將混練構成基材薄膜之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而成之樹脂製膜成薄膜狀;或使用於基材薄膜之單面或兩面塗覆有混合有熱塑性或熱硬化性樹脂與紫外線吸收劑之塗料之薄膜。關於紫外線截止性,較佳為利用分光光度計之380nm波長下之穿透率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7%以下。
[硬塗層]
其次,對上述硬塗層進行說明。
於本發明中,作為上述硬塗層中所含之樹脂,只要為形成被膜之樹脂,則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尤其是就賦予硬塗層之表面硬度(鉛筆硬度、耐擦傷性),或藉由紫外線之曝光量而可調節交聯程度,且可調節硬塗層之表面硬度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係藉由照射紫外線(以下,簡稱為「UV」)或電子束(以下,簡稱為「EB」)而硬化之透明之樹脂,較佳為含有包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系樹脂者,進而較佳為包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
關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於未硬化狀態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3250~3500cm-1內顯現之峰範圍之面積設為A,將於1500~1580cm-1內顯現之峰範圍之面積設為B,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範圍之面積設為C時,重要的是條件(I):峰面積比1(A/C×100)為5%以上,較佳為10%以上。
進而,條件(II):峰面積比2(B/C×100)較佳為5%以上,進而較佳為10%以上。
推測於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中,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係表示丙烯醯基之碳-碳雙鍵。於3250~3500cm-1內顯現之峰係表示源自醯胺基之氮-氫鍵、或源自羥基之氧-氫鍵。即,藉由相對於丙烯醯基之存在比率,具有一定比率以上之於3250~ 3500cm-1內顯現之峰,可保持硬塗層對於具丙烯醯基之基材之密接力、與由於硬塗層於層內硬化收縮而在與基材薄膜之界面不同之方向上受力而剝離之剝離力的平衡,因此推測即便對於極性基較少之環烯烴薄膜,亦可無需對固定層或基材薄膜進行改質,而明顯地提高對於基材薄膜之密接性。
進而推測於1500~1580cm-1內顯現之峰係表示源自醯胺基之氮-氫鍵、源自苯基環之碳-氫鍵、或源自偶氮基之氮-氮雙鍵。與上述同樣地,推測藉由相對於丙烯醯基之存在比率,具有一定比率以上之於1500~1580cm-1內顯現之峰,可明顯地提高對於基材薄膜之密接性。
又,作為上述硬塗層中所含之樹脂,除上述特定之具有IR(Infrared Radiation,紅外線光譜)峰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以外,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或硬塗層之硬度、耐擦傷性之範圍內調配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酯、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纖維素等熱塑性樹脂,或酚樹脂、脲樹脂、不飽和聚酯、環氧樹脂、矽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
又,作為上述硬塗層中所含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市售之IRGACURE 651或IRGACURE 184(均為商品名:BASF公司製造)等苯乙酮類、IRGACURE 500(商品名:BASF公司製造)等二苯甲酮類,並無特別限制,然而,為了更加提高密接性,較佳為使用過氧化二醯基類等有機過氧化物。
於本發明中,亦可使上述硬塗層含有無機氧化物微粒子而謀求表面硬度(耐擦傷性)之進一步提高。於該情形時,無機氧化物微粒子之平均粒徑較佳為5~50nm之範圍,進而較佳為平均 粒徑10~20nm之範圍。若平均粒徑未滿5nm,則難以獲得充分之表面硬度。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徑超過50nm,則有硬塗層之光澤、透明性降低,可撓性亦降低之虞。
於本發明中,作為上述無機氧化物微粒子,例如可列舉:氧化鋁或二氧化矽等。該等中,以鋁作為主成分之氧化鋁具有高硬度,因此可依較二氧化矽少之添加量獲得效果,故而尤佳。
於本發明中,上述無機氧化物微粒子之含量相對於硬塗層塗料組成物之固形份100重量份,較佳為0.1~10.0重量份。若無機氧化物微粒子之含量未滿0.1重量份,則難以獲得表面硬度(耐擦傷性)提高之效果。另一方面,若含量超過10.0重量份,則霧度上升,故而欠佳。
又,為了改善塗佈性,可於上述硬塗層中使用調平劑,例如可使用氟系、丙烯酸系、矽氧烷系及其等之加成物或混合物等公知之調平劑。關於調配量,相對於硬塗層之樹脂之固形份100重量份,可於0.03重量份~3.0重量份之範圍內進行調配。又,於觸控面板用途等中,為了實現與觸控面板終端之覆蓋玻璃(CG,Cover Glass)、透明導電構件(TSP)、液晶模組(LCM,Liquid Crystal Module)等之接著而要求使用光學透明樹脂OCR(Optical Clear Resin)之相對接著性,於該情形時,較佳為使用表面自由能量較高(約40mJ/cm2以上)之丙烯酸系調平劑或氟系調平劑。
作為供添加至上述硬塗層中之其他添加劑,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調配消泡劑、表面張力調整劑、防污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等。
上述硬塗層係將除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以外,還 使聚合起始劑、其他添加劑等溶解、分散於適當之溶劑中而成之塗料塗佈於上述基材薄膜上並進行乾燥而形成。作為溶劑,可視所調配之上述樹脂之溶解性而適當選擇,只要為至少可使固形份(樹脂、聚合起始劑、其他添加劑)均勻地溶解或分散之溶劑即可。作為此種溶劑,例如亦可將甲苯、二甲苯、正庚烷等芳香族系溶劑;環己烷、甲基環己烷、乙基環己烷等脂肪族系溶劑;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丁酯、乳酸甲酯等酯系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等酮系溶劑;甲醇、乙醇、異丙醇、正丙醇系等醇系溶劑等公知之有機溶劑單獨地使用、或適當組合數種而使用。
關於上述硬塗層之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以凹版塗佈、微凹版塗佈、噴注棒式塗佈、滑動式塗佈、狹縫式模具塗佈、網版印刷法、噴塗法等公知之塗佈方式進行塗覆後,通常以50~120℃左右之溫度進行乾燥。
上述硬塗層之塗膜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較佳為1.0μm~12.0μm之範圍。若塗膜厚度未滿1.0μm,則難以獲得所需之表面硬度。又,於塗膜厚度超過12.0μm之情形時,則發生強烈捲曲而於製造步驟等之中使操作性降低,故而欠佳。再者,硬塗層之塗膜厚度可藉由利用測微計進行實測而測定。
於本發明中,藉由將上述含有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硬塗層用塗料塗佈於基材薄膜上並進行乾燥後,照射UV或EB(Electron-beam,電子束),可引起光聚合而獲得硬質性優異之塗膜(硬塗層)。尤佳為具有JIS K5600-5-4中所規定之鉛筆硬度B~2H之硬塗層。
關於本發明之硬塗薄膜,較佳為於上述硬化後之硬塗層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855~1325cm-1內顯現之峰之面積設為D,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之面積設為E時之峰面積比3(D/E×100)未滿400%,更佳為380%以下。峰面積比3之下限較佳為300%以上。若為峰面積比3滿足本發明之範圍之硬塗層,則即便對於環烯烴薄膜或聚醯亞胺薄膜等極性基較少而難以密接硬塗層之基材薄膜,亦可獲得良好之密接性與外觀。
假定硬化後之硬塗層中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紅外分光光譜之峰係與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中所顯現之峰相同。
又,於本發明中,在硬化後之硬塗層中,於855~1325cm-1內顯現之紅外分光光譜之峰係源自醚基或酯基之碳-氧伸縮振動、羰基之碳-氫彎曲振動及作為無機微粒子之二氧化矽骨架、氧化鋁骨架等各種結構。推測藉由相對於丙烯醯基之存在比率,設為一定比率以下之855~1325cm-1內顯現之峰,可取得與對於基材薄膜之密接性之平衡。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具體地詳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同時,對比較例亦進行說明。
再者,只要沒有特別說明,以下所記載之「%」係表示「重量%」。
[製造例1]
以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紫外線硬化型樹脂「TOMAX FA-3312-2」(固形份40%,日本化工塗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作為主 劑,利用乙酸丁酯進行稀釋直至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之塗料中之固形份濃度成為30%並充分攪拌而製備硬塗層塗料1。
[製造例2]
以上述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紫外線硬化型樹脂「TOMAX FA-3312-2」(固形份40%,日本化工塗料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與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紫外線硬化型樹脂「A-9550」(固形份100%,新中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作為主劑,以TOMAX FA-3312-2與A-9550之固形份調配比成為80/20之方式進行調配,利用乙酸丁酯進行稀釋直至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之塗料中之固形份濃度成為30%並充分攪拌而製備硬塗層塗料2。
[製造例3]
將製造例2之TOMAX FA-3312-2與A-9550之固形份調配比設為75/25,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2相同之方式獲得硬塗層塗料3。
[製造例4]
將製造例2之TOMAX FA-3312-2與A-9550之固形份調配比設為50/50,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2相同之方式獲得硬塗層塗料4。
[製造例5]
將製造例1之TOMAX FA-3312-2設為TOMAX FA-3312-4,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硬塗層塗料5。
[製造例6]
將製造例2之TOMAX FA-3312-2與A-9550之固形份調配比設為30/70,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2相同之方式獲得硬塗層塗料6。
[製造例7]
將製造例2之TOMAX FA-3312-2與A-9550之固形份調配比設為10/90,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2相同之方式獲得硬塗層塗料7。
[製造例8]
使用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紫外線硬化型樹脂「A-9550」(固形份100%,新中村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代替製造例1之硬塗層所使用之「TOMAX FA-3312-2」,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硬塗層塗料8。
[製造例9]
使用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紫外線硬化型樹脂「BS-575CSB」(固形份100%,荒川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代替製造例1之硬塗層所使用之「TOMAX FA-3312-2」,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硬塗層塗料9。
[參考例]
作為參考例,用作稀釋溶劑之乙酸丁酯顯示100%。
Figure 107134426-A0101-12-0013-1
<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
以成為表2記載之組合之方式選擇基材薄膜及硬塗層塗料,使用硬塗機於各基材薄膜之單面塗佈上述各硬塗層塗料,利用80℃之乾燥爐進行1分鐘熱風乾燥,形成塗膜厚度2.5μm之塗層。使用設置在距離塗佈面60mm之高度之UV照射裝置,以UV照射量250mJ/cm2使之硬化而形成硬塗層,獲得實施例1~13及比較例1~4之硬塗薄膜。
<評價方法>
以下述之基準評價所獲得之上述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硬塗薄膜。將其結果彙總示於表1。
(1)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峰面積比1~2
使用紅外分光光度計,藉由對於未硬化狀態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減弱全反射)法,測定紅外分光光譜(紅外吸收光譜)。紅外分光光度計係使用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Radiation,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光譜儀Spectrum100(PerkinElmer Japan公司製造)。
作為測定方法,於溫度23℃/濕度50%環境下,於紅外分光光度計之測定部位(感測器部)滴加10μm之硬塗層塗料或參考例之乙酸丁酯,剛滴加後立即進行IR測定。
於所獲得之將橫軸作為波數(cm-1)且將縱軸作為吸光度之光譜圖上,於3250~3500cm-1、1500~1580cm-1、1650~1800 cm-1分別畫出基準線,將由該基準線與光譜曲線所包圍之面積分別設為A、B及C,將其比(A/C×100)、(B/C×100)設為各峰面積比1~2。
(2)硬塗層之峰面積比3
使用紅外分光光度計,藉由對於硬塗薄膜之硬塗層表面之ATR法,測定紅外分光光譜(紅外吸收光譜)。紅外分光光度計係使用FT-IR光譜儀Spectrum100(PerkinElmer Japan公司製造)。於所獲得之將橫軸作為波數(cm-1)且將縱軸作為吸光度之光譜圖上,於855~1325cm-1、1650~1800cm-1分別畫出基準線,將由該基準線與光譜曲線所包圍之面積分別設為D及E,將其比(D/E×100)設為峰面積比3。
(3)密接性
密接性係基於JIS-K5600-5-6進行棋盤格剝離試驗。使用截切刀,於硬塗薄膜之硬塗層形成面棋盤格狀地以1mm間隔切出縱11條、橫11條之切口,刻上合計100塊之正方形之網,將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黏著帶No.252貼附於其上,使用刮刀均勻地壓抵後,於60度方向上剝離,以4個階段評價硬塗層之殘存個數。於相同之部位進行5次壓接、剝離後進行判定。評價基準係如下所述,將◎與○評價品判定為密接性合格,但△評價品亦可用於實用上。
評價基準
◎:100個 ○:99~90個 △:89~50個 ×:49~0個
(4)耐擦傷性
關於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之各硬塗薄膜,藉由基於JIS-K5600-5-10之試驗方法,使用鋼絲絨#0000,對硬塗層面施加負重250g/cm2並進行10次往返摩擦,基於以下基準評價擦傷情況。將○評價品評價為耐擦傷性良好,但△評價品亦可用作製品。
評價基準
◎:未產生擦傷。○:產生1~5條擦傷。△:產生6~10條擦傷。×:產生10條以上擦傷。
Figure 107134426-A0101-12-0017-2
表2中之基材之記法係如下所述。
ZF16:環烯烴薄膜(厚度100μm,日本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A4300: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薄膜(厚度100μm,東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Q65HW: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厚度100μm,Teijin Film Solution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自表2之結果可明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即便對於環烯烴薄膜等極性基較少而密接性較差之基材薄膜,硬塗層之密接性與耐久性亦優異之硬塗薄膜。另一方面,若為比較例,則其密接性尤其較差。

Claims (6)

  1. 一種硬塗薄膜,其係於基材薄膜之至少單面設置有含有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硬塗層者,其特徵在於: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含有包含(甲基)丙烯醯基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樹脂,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滿足下述條件(I),上述基材薄膜為選自環烯烴薄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中之任一種;條件(I):峰面積比1(A/C×100)為5%以上(其中,於未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3250~35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A,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C)。
  2. 如請求項1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進而滿足下述條件(II):條件(II):峰面積比2(B/C×100)為5%以上(其中,於未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型樹脂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1500~158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B,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C)。
  3.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硬塗層進而滿足下述條件(III):條件(III):峰面積比3(D/E×100)未滿400%(其中,於硬化後之硬塗層之紅外分光光譜測定中將於855~1325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D,將於1650~1800cm-1內顯現之峰面積設為E)。
  4.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基材薄膜為環烯烴薄膜。
  5.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硬塗薄膜依以下之試驗方法的密接性評價為「◎」、「○」或「△」;密接性係基於JIS-K5600-5-6進行棋盤格剝離試驗;使用截切刀,於硬塗薄膜之硬塗層形成面棋盤格狀地以1mm間隔切出縱11條、橫11條之切口,刻上合計100塊之正方形之網,將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黏著帶No.252貼附於其上,使用刮刀均勻地壓抵後,於60度方向上剝離,以4個階段評價硬塗層之殘存個數;於相同之部位進行5次壓接、剝離後進行判定;評價基準係如下所述:評價基準◎:100個○:99~90個△:89~50個×:49~0個。
  6. 如請求項1或2之硬塗薄膜,其中,上述硬塗薄膜依以下之試驗方法的耐擦傷性評價為「◎」或「○」;對於硬塗薄膜,藉由基於JIS-K5600-5-10之試驗方法,使用鋼絲絨#0000,對硬塗層面施加負重250g/cm2並進行10次往返摩擦,基於以下基準評價擦傷情況,評價基準◎:未產生擦傷○:產生1~5條擦傷 △:產生6~10條擦傷×:產生10條以上擦傷。
TW107134426A 2017-09-28 2018-09-28 硬塗薄膜 TWI835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8772 2017-09-28
JP2017188772 2017-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0527A TW201920527A (zh) 2019-06-01
TWI835749B true TWI835749B (zh) 2024-03-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7615A1 (ja) 2015-09-16 2017-03-23 Kj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メタ)アクリルアミド系ウレタンオリゴマー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7615A1 (ja) 2015-09-16 2017-03-23 Kj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メタ)アクリルアミド系ウレタンオリゴマー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41372B1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453689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23089976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8132665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7061833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7302116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6453690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201627418A (zh) 硬塗薄膜
JP2020157592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7270867B2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I835749B (zh) 硬塗薄膜
WO2019146622A1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28542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07096A (zh) 硬塗膜及其製造方法
JP6406563B1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128543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218269B (zh) 柔性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12974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12973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57143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201723047A (zh) 硬塗膜及硬塗塗料
JP2021159795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9128545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