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6429B -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6429B
TWI816429B TW111121489A TW111121489A TWI816429B TW I816429 B TWI816429 B TW I816429B TW 111121489 A TW111121489 A TW 111121489A TW 111121489 A TW111121489 A TW 111121489A TW I816429 B TWI816429 B TW I8164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shaft
pivot
support seat
internal combustion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1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8890A (zh
Inventor
施俊傑
Original Assignee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1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6429B/zh
Priority to FR2304691A priority patent/FR3136508A1/fr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42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8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889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8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decompression, e.g. during starting; for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2001/0471Assembled cam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減壓裝置係組設於凸輪軸上,該減壓裝置係組設於凸輪軸上,該凸輪軸至少具有進氣凸輪及排氣凸輪;該減壓裝置包括沿該凸輪軸軸向上設置的第一支撐座、設於該凸輪軸上並與該第一支撐座間隔設置的第二支撐座、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上的擺動臂、設於該凸輪軸上並可與該擺動臂相互作動的復位單元、可被該擺動臂帶動的減壓凸輪軸組;該第一支撐座設有第一軸孔,該第二支撐座設有第二軸孔,該擺動臂的一端設有樞軸孔,該擺動臂藉由一樞軸穿設於該第一支撐座的該第一軸孔、該樞軸孔與該第二支撐座的該第二軸孔,而被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上;藉此可使該樞軸的二端皆可獲得支撐,因此可避免該樞軸以懸臂方式供該擺動臂樞設,據此可使該樞軸可保持應有的剛性強度,進而提升該減壓裝置的使用功效。

Description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尤指一種確保擺動臂的樞軸定位與剛性強度效果的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如圖1所示,內燃機1於啟動伊始,為避免設於內燃機1內的活塞11由下死點上升時阻抗過大,因此會於該汽缸頭12內凸輪軸13上設置一減壓裝置14。
該減壓裝置14係設於該凸輪軸13的排氣凸輪131之側旁,藉由該減壓裝置14於該內燃機1欲啟動伊始來頂推該排氣搖臂15,該排氣搖臂15被該減壓裝置14頂推後,進而來令該排氣閥門(圖式中未繪出)作一微開的開度,藉此當該內燃機1啟動伊始,該活塞11由下死點向上推升時對於燃燒室16產生的空氣壓力,該活塞11上升所產生的空氣壓力即可由該微開的排氣閥門處排出,進而可減少該活塞11由下死點向上推升時的阻抗,俾能便利該內燃機1的啟動。
如圖1所示,該減壓裝置14至少具有一擺動臂141、可被該擺動臂141帶動的減壓凸輪142;當該內燃機1未啟動時該擺動臂141係略收合於該凸輪軸13上,因此該擺動臂141可帶動該減壓凸輪142轉動,該減壓凸輪142則可略頂抵該排氣搖臂15,從而可使排氣閥門呈微開狀,進而可使該內燃機1於啟動時達到減壓的目的。該 減壓裝置14的該擺動臂141係藉由一樞軸143來樞設於該排氣凸輪131側旁的支撐座144上,即該樞軸143一端插入該支撐座144內,另一端則供該擺動臂141樞設,從而該擺動臂141以該樞軸143為擺動中心隨著該凸輪軸13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來擺動;更進一步言,該樞軸143插入該支撐座144後的一端以铆合的方式處理而形成有鉚合端P,來避免該樞軸143於該支撐座144軸向的滑移,同時該樞軸143的另一端係以懸臂方式供該擺動臂141樞設;由於該樞軸143係以懸臂方式與該擺動臂141樞接,因此造成了該樞軸143因強度不足而造成損壞或偏擺,另一方面該樞軸143與該支撐座144的一端係以铆合的方式處理,更易造成該樞軸143的強度被破壞,從而會造成該減壓裝置14的作動不良或損壞。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以避免減壓裝置中的擺動臂的樞軸損壞,進而來確保減壓裝置的使用性,已為內燃機業者亟待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於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藉此能克服習用內燃機的減壓裝置中的擺動臂與樞軸為懸臂式樞設,而導致樞軸易損壞之缺失。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減壓裝置係組設於凸輪軸上,該凸輪軸至少具有進氣凸輪及排氣凸 輪;該減壓裝置包括沿該凸輪軸軸向上設置的第一支撐座、設於該凸輪軸上並與該第一支撐座間隔設置的第二支撐座、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上的擺動臂、設於該凸輪軸上並可與該擺動臂相互作動的復位單元、可被該擺動臂帶動的減壓凸輪軸組;該第一支撐座設有第一軸孔,該第二支撐座設有第二軸孔,該擺動臂的一端設有樞軸孔,該擺動臂藉由一樞軸穿設於該第一支撐座的該第一軸孔、該樞軸孔與該第二支撐座的該第二軸孔,而被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上。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樞軸位於該第一支撐座遠離該第二支撐座的一外側端具有第一限制機構,該樞軸位於該第二支撐座遠離該第一支撐座的一外側端具有第二限制機構,該第一限制機構與該第二限制機構可限制該樞軸延該凸輪軸軸向的位移量。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凸輪軸更套設有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該第一軸承具有外環部、內環部及位於該外環部與該內環部之間的滾珠部;該第一限制機構可為設於前述凸輪軸上的排氣凸輪側壁,或是該凸輪軸上並位於該排氣凸輪與該第一支撐座之間的另件來構成;該第二限制機構係由該第一軸承的該內環部所構成。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凸輪軸更套設有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該第一軸承具有外環部、內環部及位於該外環部與該內環部之間的滾珠部;該樞軸係與該凸輪軸的中心軸線成平行方式設置;該樞軸延該凸輪軸徑向朝向外側的尺寸不超過該 第一軸承的該外環部內緣。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係與該凸輪軸一體化形成。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擺動臂與該樞軸係為滑配;該樞軸與該第二支撐座、該第一支撐座至少一個為緊配。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樞軸插設於該第二支撐座內的軸向長度大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一限制機構之間的軸向空隙。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第一支撐座係可與該排氣凸輪一體方式成形於該凸輪軸上。
為此,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乃在提供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排氣凸輪上設有與該第一支撐座相連通的軸向或徑向的通孔。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使該樞軸的二端皆可獲得支撐,因此可避免該樞軸以懸臂方式供該擺動臂樞設,據此可使該樞軸可保持應有的剛性強度;同時一方面可使該樞軸具備較佳的定位性與支撐性,另一方面該樞軸任何一端側皆無需以鉚合方式來保持定位性,從而更能避免該樞軸的剛性強度遭受到傷害,進而提升該減壓裝置的使用功效。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有效防止該樞軸的脫離,提升該減壓裝置的安全性。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使該樞軸的限制位移機構簡易化。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使該減壓裝置緊緻化。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使該減壓裝置製程與工序簡易化。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使該樞軸任何一端側皆無需以鉚合方式來保持定位性,進而可避免該樞軸強度被破壞。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確保該樞軸定位性效果。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使該減壓裝置製程與工序簡易化。
本發明藉由一些實施例所能達成之功效在於;藉此可確保該樞軸的安裝便利性。
1:內燃機
11:活塞
12:汽缸頭
13:凸輪軸
131:排氣凸輪
14:減壓裝置
141:擺動臂
142:減壓凸輪
143:樞軸
144:支撐座
15:排氣搖臂
16:燃燒室
2:減壓裝置
21:第一支撐座
211:第一軸孔
212:第一穿設孔
22:第二支撐座
221:第二軸孔
222:第二穿設孔
223:限位槽
23:擺動臂
231:樞軸孔
232:頂持部
233:作動部
2331:缺口槽
234:限位凸塊
24:復位單元
241:頂推件
2411:頂推部
2412:桿部
242:彈性件
25:減壓凸輪軸組
251:減壓凸輪軸
2511:樞設部
2512:凸輪部
2513:插設孔
2514:圓弧面
2515:平切面
252:作動銷
26:樞軸
3:凸輪軸
31:排氣凸輪
311:嵌槽
31a:通孔
32:進氣凸輪
33:第一軸承
331:外環部
332:內環部
333:滾珠部
34:第二軸承
35:容置凹槽
36:排氣搖臂
3a:中心軸線
4:二輪車
41:車架單元
42:轉向機構
43:乘座單元
A:內燃機
A1:汽缸部
A2:活塞組件
A3:曲軸
A4:無段變速系統
A41:變速帶
A42:輸出軸
A5:傳動單元
A51:傳動軸
A52:傳動帶
A6:電機件
A7:液冷散熱器組
A71:散熱水箱
A72:散熱風扇
A8:後搖臂
A9:排氣裝置
P:鉚合端
T:第一限制機構
T1:第二限制機構
RW:後輪
〔圖1〕係習知內燃機的減壓裝置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內燃機的減壓裝置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減壓裝置的分解圖。
〔圖4〕係本發明減壓裝置組立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凸輪軸剖視圖。
〔圖6〕係本發明減壓裝置剖視圖。
〔圖7〕係本發明減壓裝置的第一支撐座的另一實施例。
〔圖8〕係本發明減壓裝置減壓狀態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第一限制機構的另一實施例。
〔圖10、11〕係本發明內燃機的實施例。
為使 貴審查官能更易於了解本發明之結構及所能達成之功效,茲配合圖式說明如後;
首先,請參閱圖2、3所示,本發明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減壓裝置2係組設於凸輪軸3上,並係鄰近於該凸輪軸3的排氣凸輪31,該減壓裝置2包括有設於該凸輪軸3上的第一支撐座21、設於該凸輪軸3上並與該第一支撐座21間隔設置的第二支撐座22、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21與該第二支撐座22上的擺動臂23、設於該凸輪軸3上並可頂抵該擺動臂23的復位單元24、可被該擺動臂23帶動的減壓凸輪軸組25。
如圖2、3、5所示,該第一支撐座21係以一體成形方式形成於凸輪軸3上,或以另一構件方式軸向的緊配於該凸輪軸3上,該第一支撐座21並鄰近於該排氣凸輪31;更具體的說,該第一支撐座21係被安裝在遠離該進氣凸輪32而位於該排氣凸輪31的側旁,即該凸輪軸3上依序係為進氣凸輪32、排氣凸輪31與該第一支撐座21,該第一支撐座21設有一第一軸孔211;該第一支撐座21於設有該第一軸孔211的另一側設有第一穿設孔212;該排氣凸輪31對應該第一支 撐座21的該第一穿設孔212側凹設有開口狀的嵌槽311。
如圖7所示,本發明於實施時,該第一支撐座21係以一體成形方式形成於凸輪軸3上,並且係與該排氣凸輪31一體成形方式,成形於該排氣凸輪31的側旁;該排氣凸輪31上設有與該第一支撐座21相連通的軸向或徑向的通油通氣用的通孔31a。
如圖2、3、5所示,該第二支撐座22係以一體成形方式形成於該凸輪軸3上,或以另一構件方式軸向的緊配於該凸輪軸3上,該第二支撐座22係與該第一支撐座21間隔方式設於該凸輪軸3上;更具體的說,該第二支撐座22係被安裝在遠離該排氣凸輪31而位於該第一支撐座21的側旁,即該凸輪軸3軸向方向上依序係為進氣凸輪32、排氣凸輪31、第一支撐座21與該第二支撐座22;該第二支撐座22設有一第二軸孔221,該第二支撐座22的該第二軸孔221與該第一支撐座21的該第一軸孔211相對應設置,該第二支撐座22對應該第一支撐座21的該第一穿設孔212亦設有第二穿設孔222,該第二支撐座22於設置該第二軸孔221與該第二穿設孔222之一側邊設有限位槽223;該凸輪軸3上的該第二支撐座22遠離該第一支撐座21的側旁設有第一軸承33,該第一軸承33具有外環部331、內環部332及位於該外環部331與該內環部332之間的滾珠部333,該第一軸承33的該內環部332與該凸輪軸3係以緊配方式連結,藉此該第一軸承33的該內環部332係可被該凸輪軸3帶動作同步的轉動;該凸輪軸3於該進氣凸輪32側旁亦設有第二軸承34。
如圖2、3、4、6、8、9所示,該擺動臂23係為一弧 形體,該擺動臂23一端設一樞軸孔231,該樞軸孔231係與該第一支撐座21的該第一軸孔211及該第二支撐座22的該第二軸孔221相對應,藉此可以一樞軸26來穿設於該第二支撐座22的該第二軸孔221、該擺動臂23的該樞軸孔231與該第一支撐座21的該第一軸孔211,來使該擺動臂23以該樞軸26為擺動中心作自由的擺動,該樞軸26穿設於該第二支撐座22的該第二軸孔221與該第一支撐座21的該第一軸孔211時,至少與其中一第二軸孔221或第一軸孔211係以緊配方式結合,該擺動臂23與該樞軸26係以滑配方式連結,該擺動臂23藉由該樞軸26樞設於該第二支撐座22的該第二軸孔221與該第一支撐座21的該第一軸孔211,進而可使該樞軸26的二端皆可獲得支撐,因此可避免該樞軸26以懸臂方式供該擺動臂23樞設,據此可使該樞軸26可保持應有的剛性強度;該凸輪軸3具有中心軸線3a,該樞軸26係與該凸輪軸3的該中心軸線3a成平行方式設置;該樞軸26位於該第一支撐座21的外側端被該排氣凸輪31的側壁所限制位移,意即該排氣凸輪31的側壁對於該樞軸26位於該第一支撐座21遠離該第二支撐座22的一側端形成一第一限制機構T,於實施時所謂的該第一限制機構T可以套設於該凸輪軸3上並位於該排氣凸輪31與該第一支撐座21之間以另件(圖9所示)、抑或由該凸輪軸3延設或由該排氣凸輪31的側延設所構成;該樞軸26位於該第二支撐座22的外側端係被該第一軸承33所限制,更明確的說,係被該第一軸承33的該內環部332所限制,意即該第一軸承33的該內環部332對於該樞軸26位於該第二支撐座22遠離該第一支撐座21的一側端形成一第二限制機構T1, 更須一提的是,該樞軸26插設於該第二支撐座22內的軸向長度大於該第一支撐座21與該第一限制機構T之間的軸向空隙,且該樞軸26延該凸輪軸3徑向朝向外側的尺寸不超過該第一軸承33的該外環部331內緣,更明確說,該樞軸26的二側端分別被該第一限制機構T與該第二限制機構T1限制沿該凸輪軸3軸向的位移量;藉此一方面可使該樞軸26具備較佳的定位性與支撐性,另一方面該樞軸26任何一端側皆無需以鉚合方式來保持定位性,從而更能避免該樞軸26的剛性強度遭受到傷害。
如圖2、3、4、6、8所示,該擺動臂23於該樞軸孔231的一端朝外延設有頂持部232,該擺動臂23於該頂持部232另一端設有作動部233,該作動部233具有由該擺動臂23側向開設的缺口槽2331,該擺動臂23於該頂持部232與該作動部233之間側旁朝外延設有限位凸塊234,該限位凸塊234與該第二支撐座22的該限位槽223相對應設置,藉此該限位凸塊234可嵌入該限位槽223內,藉此來對該擺動臂23作擺動位置的限制。
如圖2、3、4、5、6、8所示,該凸輪軸3於設置該第二支撐座22與該第一支撐座21之間以徑向方向設置有容置凹槽35,該復位單元24係嵌設於該凸輪軸3的該容置凹槽35內,該復位單元24可由單一彈性件來構成,或由一彈性件與一頂推件來組合構成;本發明該復位單元24以一彈性件與一頂推件來舉例說明;該復位單元24具有一頂推件241與套設於該頂推件241外周上的彈性件242;該頂推件241具有較大外徑的頂推部2411與由該頂推部2411朝一側延設的桿部2412,該彈性件242係位於該頂推部2411的下方且位 於該桿部2412的外周上,該頂推件241的該頂推部2411係頂抵於該擺動臂23的該頂持部232上,藉此該復位單元24可與該擺動臂23相互間的頂推與抵壓的作動。
如圖2、3、4、6、7、8所示,該減壓凸輪軸組25具有減壓凸輪軸251與插設於該減壓凸輪軸251上的作動銷252,該減壓凸輪軸251具有樞設部2511與凸輪部2512,該樞設部2511可穿樞於該第一支撐座21的第一穿設孔212與該第二支撐座22該第二穿設孔222上,該樞設部2511以徑向方向設有插設孔2513,該插設孔2513可供該作動銷252插設,該作動銷252的另端係嵌入該擺動臂23的該作動部233的該缺口槽2331內,藉此該擺動臂23於作擺動動作時即可帶動該作動銷252,從而該擺動臂23可帶動該減壓凸輪軸組25轉動;該凸輪部2512係緊位於該排氣凸輪31側,該凸輪部2512一側面為圓弧面2514,另一側面為平切面2515。
如圖10、11所示,本發明以實施於二輪車4的內燃機A來舉例說明,但不以此局限該內燃機A的使用範疇。該二輪車4至少具有車架單元41,該車架單元41的前端設有轉向機構42,該車架單元41的後段設有供駕駛人乘坐的乘座單元43,該內燃機A係吊掛於該車架單元41上並位於該乘座單元43的下方;該內燃機A具有汽缸部A1、伸入該汽缸部A1內的活塞組件A2、可被該活塞組件A2帶動的曲軸A3、可被該曲軸A3帶動的無段變速系統A4、可被該無段變速系統A4帶動的傳動單元A5、該曲軸A3於該無段變速系統A4另一側設有電機 件A6與液冷散熱器組A7;該無段變速系統A4具有變速帶A41與輸出軸A42;該傳動單元A5具有傳動軸A51,該傳動軸A51設有可帶動後輪RW的傳動帶A52,該傳動軸A51的二端外側樞設有可自由擺動的後搖臂A8,該傳動軸A51與該輸出軸A42成同軸心方式設置;該液冷散熱器組A7具有散熱水箱A71與散熱風扇A72;該內燃機A於該無段變速系統A4側設有排氣裝置A9。
如圖2、4、6、8所示,本發明減壓裝置2的實施,該內燃機A未啟動作動時,該減壓裝置2可藉由該復位單元24頂推該擺動臂23的該頂持部232,藉此該擺動臂23的作動部233即可藉由作動銷252來帶動該減壓凸輪軸251轉動一預設的角度,從而可使該凸輪部2512的該圓弧面2514略凸出該排氣凸輪31的基圓,因此可對排氣搖臂36形成推頂,進而可使排氣閥門形成微開狀;當該內燃機A一啟動後,該減壓裝置2的該擺動臂23隨著該凸輪軸3的轉動所產生之離心力,即會以該樞軸26為擺動中心做擺動,當該擺動臂23產生擺動後,該擺動臂23更會以該作動部233來帶動該減壓凸輪軸組25的該作動銷252,來使該減壓凸輪軸251的該樞設部2511為旋轉中心做更大的角度的旋轉,進而可令該減壓凸輪軸組25的減壓凸輪軸251的該圓弧面2514旋入該嵌槽311內,而該減壓凸輪軸251的該凸輪部2512的該平切面2515旋出朝向該嵌槽311外,藉此該減壓凸輪軸組25的該凸輪部2512的該圓弧面2514即不再凸出於該排氣凸輪31的基圓,進而該減壓凸輪軸組25的該減壓凸輪軸251不再頂推排氣搖臂36;同時由於該擺動臂23的限位凸塊234係插入該第二支 撐座22的限位槽223內,因此藉由該擺動臂23的限位凸塊234與該第二支撐座22的限位槽223的相互限制作用,可限制該減壓凸輪軸組25的旋轉的幅度。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該減壓裝置係組設於凸輪軸上,該減壓裝置2係組設於凸輪軸3上,該凸輪軸3至少具有進氣凸輪32及排氣凸輪31;該減壓裝置2包括沿該凸輪軸3軸向上設置的第一支撐座21、設於該凸輪軸3上並與該第一支撐座21間隔設置的第二支撐座22、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21與該第二支撐座22上的擺動臂、設於該凸輪軸3上並可與該擺動臂23相互作動的復位單元24、可被該擺動臂23帶動的減壓凸輪軸組25;該第一支撐座21設有第一軸孔211,該第二支撐座22設有第二軸孔221,該擺動臂23的一端設有樞軸孔231,該擺動臂23藉由一樞軸26穿設於該第一支撐座21的該第一軸孔211、該樞軸孔231與該第二支撐座22的該第二軸孔221,而被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21與該第二支撐座22上;藉此可使該樞軸26的二端皆可獲得支撐,因此可避免該樞軸26以懸臂方式供該擺動臂23樞設,據此可使該樞軸26可保持應有的剛性強度,進而提升該減壓裝置2的使用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結構確實能達到訴求目的,應已符合發明專利之新穎性,進步性及實用性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發明專利,祈請 貴審查官之詳鑑,惠賜為准予專利之審定,至感德便。
2:減壓裝置
21:第一支撐座
211:第一軸孔
212:第一穿設孔
22:第二支撐座
221:第二軸孔
222:第二穿設孔
223:限位槽
23:擺動臂
231:樞軸孔
232:頂持部
233:作動部
2331:缺口槽
234:限位凸塊
24:復位單元
241:頂推件
2411:頂推部
2412:桿部
242:彈性件
25:減壓凸輪軸組
251:減壓凸輪軸
2511:樞設部
2512:凸輪部
2513:插設孔
2514:圓弧面
2515:平切面
252:作動銷
26:樞軸
3:凸輪軸
31:排氣凸輪
311:嵌槽
32:進氣凸輪
33:第一軸承
331:外環部
332:內環部
333:滾珠部
34:第二軸承
35:容置凹槽

Claims (9)

  1. 一種內燃機的減壓裝置,該減壓裝置係組設於凸輪軸上,該凸輪軸至少具有進氣凸輪及排氣凸輪;該減壓裝置包括沿該凸輪軸軸向上設置的第一支撐座、設於該凸輪軸上並與該第一支撐座間隔設置的第二支撐座、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上的擺動臂、設於該凸輪軸上並可與該擺動臂相互作動的復位單元、可被該擺動臂帶動的減壓凸輪軸組;該第一支撐座設有第一軸孔,該第二支撐座設有第二軸孔,該擺動臂的一端設有樞軸孔,該擺動臂藉由一樞軸穿設於該第一支撐座的該第一軸孔、該樞軸孔與該第二支撐座的該第二軸孔,而被樞設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樞軸位於該第一支撐座遠離該第二支撐座的一外側端具有第一限制機構,該樞軸位於該第二支撐座遠離該第一支撐座的一外側端具有第二限制機構,該第一限制機構與該第二限制機構可限制該樞軸延該凸輪軸軸向的位移量。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凸輪軸更套設有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該第一軸承具有外環部、內環部及位於該外環部與該內環部之間的滾珠部;該第一限制機構可為設於前述凸輪軸上的排氣凸輪側壁,或是該凸輪軸上並位於該排氣凸輪與該第一支撐座之間的另件來構成;該第二限制機構係由該第一軸承的該內環部所構成。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凸輪軸更套 設有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該第一軸承具有外環部、內環部及位於該外環部與該內環部之間的滾珠部;該樞軸係與該凸輪軸的中心軸線成平行方式設置;該樞軸延該凸輪軸徑向朝向外側的尺寸不超過該第一軸承的該外環部內緣。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二支撐座係與該凸輪軸一體化形成。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擺動臂與該樞軸係為滑配;該樞軸與該第二支撐座、該第一支撐座至少一個為緊配。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樞軸插設於該第二支撐座內的軸向長度大於該第一支撐座與該第一限制機構之間的軸向空隙。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座係可與該排氣凸輪一體方式成形於該凸輪軸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內燃機的減壓裝置,其中,該排氣凸輪上設有與該第一支撐座相連通的軸向或徑向的通孔。
TW111121489A 2022-06-09 2022-06-09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TWI816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1489A TWI816429B (zh) 2022-06-09 2022-06-09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FR2304691A FR3136508A1 (fr) 2022-06-09 2023-05-11 Dispositif de depressurisation de moteur à combustion inter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1489A TWI816429B (zh) 2022-06-09 2022-06-09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6429B true TWI816429B (zh) 2023-09-21
TW202348890A TW202348890A (zh) 2023-12-16

Family

ID=88966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1489A TWI816429B (zh) 2022-06-09 2022-06-09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FR (1) FR3136508A1 (zh)
TW (1) TWI81642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6360A (zh) * 2014-05-27 2015-12-16 Yamaha Motor Co Ltd 引擎及車輛
TW201604384A (zh) * 2014-05-27 2016-02-01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及車輛
US20200173415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Depressurization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46360A (zh) * 2014-05-27 2015-12-16 Yamaha Motor Co Ltd 引擎及車輛
TW201604384A (zh) * 2014-05-27 2016-02-01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及車輛
US20200173415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Depressurization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136508A1 (fr) 2023-12-15
TW202348890A (zh) 2023-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00785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5905665B2 (ja) ロッカーアーム装置
JP2006291778A (ja) デコンプ装置及び車両
EP2331793B1 (en) Compression release mechanism
JP6068424B2 (ja) デコンプ装置
TWI816429B (zh)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
TWI611094B (zh) 引擎及車輛
JP5756454B2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JP2001173421A (ja) 自動デコンプ装置
JP6740757B2 (ja) デコンプレッション機構、エンジン及び自動二輪車
JP4172186B2 (ja) エンジンのデコンプ装置
TWI820743B (zh) 內燃機減壓裝置的減壓凸輪軸結構
EP2949891B1 (en) Engine and vehicle
JP5407687B2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2008190424A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JP6191279B2 (ja) エンジンのデコンプ装置
TWI816430B (zh) 內燃機減壓裝置的限位結構
TW200902837A (en) Arrangement for engine pressure reducing device
TWM638438U (zh) 內燃機的減壓裝置構造
JP6368375B2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
JP5456612B2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装置
JP6428451B2 (ja) V型エンジンのロッカアーム保持構造
JP6075228B2 (ja) エンジンのデコンプ装置
JP6400836B2 (ja) 内燃機関のデコンプ機構
CN218581675U (zh) 内燃机的减压装置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