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691B - 安裝單元、對講機單元、對講機系統及端子單元 - Google Patents
安裝單元、對講機單元、對講機系統及端子單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10691B TWI810691B TW110139871A TW110139871A TWI810691B TW I810691 B TWI810691 B TW I810691B TW 110139871 A TW110139871 A TW 110139871A TW 110139871 A TW110139871 A TW 110139871A TW I810691 B TWI810691 B TW I81069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terminal
- installation
- intercom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9/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2—Resilient or clamping means for holding component to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將安裝單元與端子單元之安裝作業簡化。安裝單元(3)係用以將作為對講機裝置動作之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構造物之構成。安裝單元(3)具備支持部(S1)。支持部(S1)具有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藉由將端子單元(6)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而將端子單元(6)相對於支持部(S1)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當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第1支持部(S11)自前方支持端子單元(6),且第2支持部(S12)自後方支持端子單元(6)。
Description
本揭示一般關於一種安裝單元、對講機單元、對講機系統及端子單元。更詳細而言,本揭示係關於一種用以將資訊終端安裝於構造物之安裝單元、具備該安裝單元之對講機單元及對講機系統,以及由該安裝單元支持之端子單元。
於文獻1(JP2004-320202A)所記載之電子機器(例如,埋入型對講機)具備:電子機器本體(資訊終端),其固定於壁面;安裝構件(安裝單元);及電線連接構件(端子單元)。安裝構件具有插通自壁面導出之第1電線之孔並保持電子機本體。電線連接構件安裝於安裝構件。電線連接構件於一面側具有連接第1電線之連接部,於另一面側具有連接來自電子機器本體之第2電線連接之連接部。
於如文獻1所記載之電子機器中,有期望將安裝單元與端子單元之安裝作業簡化之情形。例如,有與將安裝單元與端子單元藉由螺固而安裝之情形相比,期望將安裝作業簡化之情形。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將安裝單元與端子單元之安裝作業簡化。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安裝單元係用以將作為對講機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終端安裝於構造物之構成。上述安裝單元具備第1安裝部、第2安裝部、及支持部。上述第1安裝部可安裝於上述構造物。上述第2安裝部可供安裝上述資訊終端。上述支持部可支持端子單元。上述端子單元係用以中繼將上述資訊終端之外部裝置與上述資訊終端電性連接之配線之構成。上述支持部具有第1支持部與第2支持部。藉由將上述端子單元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而將上述端子單元相對於上述支持部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當上述端子單元位於上述安裝位置時,上述第1支持部自前方支持上述端子單元,且上述第2支持部自後方支持上述端子單元。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對講機單元具備上述安裝單元、上述端子單元、及上述資訊終端。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對講機系統具備上述對講機單元、及與上述對講機單元之上述資訊終端進行通信之對講機裝置。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端子單元具備第1端子、第2端子、第1裝設部及第2裝設部。上述第1端子電性連接於第1配線,該第1配線電性連接於作為對講機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終端。上述第2端子電性連接於第2配線,該第2配線電性連接於上述資訊終端之外部裝置。上述第1裝設部及上述第2裝設部由用以將上述資訊終端安裝於構造物之安裝單元支持。上述安裝單元具備可支持上述端子單元之支持部。藉由將上述端子單元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而將上述端子單元相對於上述支持部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當上述端子單元位於上述安裝位置時,上述第1裝設部由上述支持部自前方支持,且上述第2裝設部由上述支持部自後方支持。
(實施形態)
以下,對實施形態之安裝單元、對講機單元、對講機系統及端子單元,使用圖式進行說明。但,下述之實施形態僅為本揭示之各種實施形態之一。下述實施形態只要可達成本揭示之目的,則可根據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又,下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各圖係模式性之圖,圖中各構成要素之大小及厚度各者之比未必反應出實際之尺寸比。
(概要)
首先對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單元U1及對講機系統100之概要,參照圖1~圖3進行說明。另,於本實施形態中,雖以對講機系統100用於集合住宅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對講機系統100並未限定於集合住宅用之對講機系統,例如亦可為獨立住宅用之對講機系統。
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單元U1具備安裝單元3(參照圖3)、端子單元6(參照圖3)、及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對講機母機1係具有對講機功能之裝置即對講機裝置之一例。本揭示中所謂「對講機功能」係可與對講機系統所包含之其他對講機裝置通話之功能。對講機系統100具備對講機單元U1、及與該對講機單元U1之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通信之至少一個對講機裝置(例如,對講機子機91及門廳對講機92)。
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0如圖1所示,具備作為資訊終端之複數個(於圖1中為2個)對講機母機1。對講機系統100進而具備複數個(於圖1中為2個)對講機子機91、門廳對講機92、管理室母機93、及控制裝置94。對講機母機1、對講機子機91、門廳對講機92及管理室母機93等之對講機裝置具有對講機功能,可與對講機系統100所包含之其他對講機裝置通信及通話。
對講機母機1及對講機子機91設置於集合住宅之住戶D1。例如,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住戶D1內之構造物900(例如,住戶D1之室內之牆壁。參照圖2),對講機子機91設置於住戶D1之外玄關。門廳對講機92設置於集合住宅之門廳。管理室母機93設置於集合住宅之管理室。控制裝置94控制複數個對講機母機1、門廳對講機92及管理室母機93各者之間之通信。
於本實施形態中主要說明具備作為對講機裝置之(又,作為資訊終端之)對講機母機1之對講機單元U1之構成。但,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單元U1之構成亦可應用於具備具有對講機功能之其他對講機裝置(例如,對講機子機91、門廳對講機92及管理室母機93)之對講機單元。
另,顯示圖式中之各方向之箭頭係一例,並未旨在規定對講機單元U1使用時之方向。又,顯示圖式中之各方向之箭頭僅為了說明而表述,並無實體。
如圖3所示,對講機單元U1之安裝單元3係用以將作為對講機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構造物900之構成。安裝單元3具備第1安裝部A1、第2安裝部A2、及支持部S1(參照圖5)。第1安裝部A1可安裝於構造物900。第2安裝部A2可供安裝資訊終端。支持部S1可支持端子單元6。端子單元6係用以中繼將資訊終端之外部裝置與資訊終端電性連接之配線之構成。支持部S1具有第1支持部S11(參照圖5)與第2支持部S12(參照圖5)。藉由使端子單元6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端子單元6相對於支持部S1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於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第1支持部S11自前方支持端子單元6,且第2支持部S12自後方支持端子單元6。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安裝單元3,藉由使端子單元6移動,使端子單元6支持於安裝單元3之支持部S1,藉此可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因此,與將端子單元6藉由螺固安裝於安裝單元3之情形不同,無需螺釘。因此,減少螺釘之調度、保管等之工夫。如此,根據本揭示,安裝單元3與端子單元6之安裝作業較為簡便。
另,本揭示之前後方向藉由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之操作部11及顯示方向而規定。即,對講機母機1中設置作為使用者介面之後述之部12(參照圖2)之側為前,與前相反側為後。於本實施形態中,雖前後方向沿著水平方向,但前後方向沿著水平方向並非必須,例如,亦可沿著鉛直方向。
如圖7、圖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端子單元6具備第1端子710、第2端子720、第1裝設部M1及第2裝設部M2。第1端子710與電性連接於作為對講機裝置動作之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之第1配線(纜線77)電性連接。第2端子720與電性連接於資訊終端之外部裝置之第2配線W2(參照圖4)電性連接。第1裝設部M1及第2裝設部M2由用以將資訊終端安裝於構造物900之安裝單元3支持。安裝單元3具備可支持端子單元6之支持部S1(參照圖5)。藉由使端子單元6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端子單元6相對於支持部S1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於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第1裝設部M1由支持部S1自前方支持,且第2裝設部M2由支持部S1自後方支持。
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端子單元6,安裝單元3與端子單元6之安裝作業較為簡便。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第1裝設部M1由第1支持部S11自前方支持,且第2裝設部M2由第2支持部S12自後方支持。
(細節)
(1)功能
首先,對於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母機1,參照圖式更詳細地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對講機母機1具備操作部11、顯示部12、通話部13、通信部14、控制部15及外殼2(參照圖3)。
顯示部12具備具有顯示圖像之顯示面之顯示面板。顯示面板係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等之顯示裝置。顯示部12(顯示面板)顯示期望之圖像。顯示部12例如基於自對講機子機91或門廳對講機92發送之圖像資料,顯示由連接於對講機子機91或門廳對講機92之攝像部拍攝之圖像。本實施形態之顯示部12由包含可受理使用者之操作之觸控板及顯示面板之觸控面板構成。即,顯示部12與操作部11一體構成。
操作部11受理設置有對講機母機1之住戶D1之居住者等使用者之操作。於本實施形態中,操作部11由包含觸控板之觸控面板構成。對講機母機1例如於由來訪者自門廳對講機92發出呼叫之情形時,產生呼叫音。於對講機母機1中,產生呼叫音後,由住戶D1之居住者操作操作部11,藉此可經由對講機母機1與門廳對講機92,進行居住者與來訪者通話。
又,於對講機母機1經由控制裝置94連接有控制設置於門廳之玄關門之電氣鎖之上鎖/解鎖的玄關控制裝置95。藉由居住者操作操作部11,將電氣鎖解鎖,可邀請來訪者進入集合住宅內。
通話部13具備揚聲器與集音部。本實施形態之揚聲器係具有圓錐(cone)形振動板、音圈及磁性電路等之動態(dynamic)形揚聲器,將聲音信號(電性信號)轉換為聲音。集音部具有將使用者等發出之聲音導音至外殼2之內部之集音孔220(參照圖2)、及麥克風。麥克風將聲音轉換為聲音信號(電性信號)。揚聲器及集音部例如用於經由其他裝置(門廳對講機92、管理室母機93或其他住戶之對講機母機1等)之使用者與來訪者之通話。又,揚聲器用於產生呼叫音或警報音等。
於對講機母機1連接有設置於住戶D1之火災感測器96。若火災感測器96感測到發生火災,則對講機母機1進行自揚聲器產生警報音等應答。即,對講機母機1不僅具有對講機功能,亦具有報知火災之功能。
通信部14係通信介面,連接有複數個設備(裝置、系統)。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通信部14連接有對講機子機91、火災感測器96及控制裝置94。通信部14於所連接之設備之間進行通信。
如圖1所示,於各住戶D1中,通信部14與對講機子機91連接。藉此,對講機母機1與對講機子機91構成為可相互通信。又,通信部14經由控制裝置94與門廳對講機92及管理室母機93連接。藉此,對講機母機1與門廳對講機92構成為可經由控制裝置94相互通信。又,對講機母機1與管理室母機93構成為可經由控制裝置94相互通信。另,通信部14亦可由分別與對講機子機91或控制裝置94個別連接之複數個通信部構成。
控制部15控制操作部11、顯示部12、通話部13及通信部14。控制部15例如包含具有1個以上之處理器及記憶體之電腦系統。藉由電腦系統之處理器執行記錄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之程式,實現控制部15之功能。程式可記錄於記憶體,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之電通信電路提供,又可記錄於記憶卡等非暫態記錄媒體而提供。
(2)構造
(2.1)對構造物安裝之構造
如圖3、圖4所示,對講機母機1具備外殼2。對講機母機1與安裝單元3及埋入盒8一體化,安裝於構造物900。本實施形態之構造物900係壁材。安裝單元3係金屬件。
外殼2具有第1主體21及第2主體22。第1主體21之形狀係長方體狀。於第1主體21之前表面設置有操作部11(顯示部12)。第2主體22之形狀係前表面開口之箱狀。第2主體22自第1主體21之後表面突出。
安裝單元3安裝於第2主體22。更詳細而言,安裝單元3螺固於第2主體22。安裝單元3之形狀係矩形框狀。安裝單元3插入形成於構造物900之貫通孔901。
於外殼2之內部空間收容有通話部13(參照圖1)之揚聲器及麥克風等對講機母機1之各種裝置及電路。
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之內側。端子單元6中繼電性連接對講機母機1與對講機母機1之外部裝置(例如,對講機子機91)之配線。即,於端子單元6連接與對講機母機1連接之1條以上之第1配線(纜線77),且連接穿過構造物900之背側之1條以上之第2配線W2(參照圖4)。1條以上之第1配線各自於端子單元6中與對應之第2配線W2連接。例如,1條以上之第1配線及1條以上之第2配線W2各自包含電源線與通信線,1條以上之第1配線中之電源線與1條以上之第2配線W2中之電源線連接,1條以上之第1配線中之通信線與1條以上之第2配線W2中之通信線連接。
埋入盒8配置且固定於構造物900之後方。埋入盒8之形狀係長方體狀。埋入盒8於前表面具有凹部80。於凹部80中嵌入安裝單元3。再者,安裝單元3使用螺釘或螺栓等緊固構件B1(參照圖6)安裝於構造物900。藉此,對講機母機1以第1主體21之至少一部分朝構造物900之前方突出之狀態,經由安裝單元3安裝於構造物900。圖6係於對講機母機1經由安裝單元3安裝於構造物900之狀態下,省略構造物900及埋入盒8之圖示時之對講機單元U1之背視圖。
埋入盒8具有用於供與端子單元6連接之第2配線W2穿過之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圖4所示為8個)通線孔81。
(2.2)安裝單元
如圖3~圖5所示,安裝單元3具備安裝本體30、複數個(於圖3中為4個)安裝板31、複數個(於圖3中為4個)保持突起33、凸緣部34、卡入突起35、移動限制部36、及外框部37。其等一體化形成。即,安裝單元3由1個構件構成。
如上所述,安裝單元3具備支持部S1。支持部S1具有凸緣部34、卡入突起35、及移動限制部36。凸緣部34兼作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卡入突起35兼作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即,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由同一構件構成。
安裝本體30之形狀為角筒狀。自前後方向觀察時,安裝本體30之形狀為長方形狀之框狀。安裝本體30具有第1壁部301、第2壁部302、第3壁部303、及第4壁部304。第1壁部301及第3壁部303於左右方向具有長度。第1之壁部301位於第3壁部303之上方。第2壁部302及第4壁部304於上下方向具有長度。第2壁部302連結第1壁部301之左端與第3壁部303之左端。第4壁部304連結第1壁部301之右端與第3壁部303之右端。
4塊安裝板31中之2塊安裝板31上下排列,自安裝本體30之左端(第2壁部302)突出。4塊安裝板31中其餘之2塊安裝板31上下排列,自安裝本體30之右端(第4壁部304)突出。
各安裝板31具有供緊固構件B1(參照圖6)穿過之緊固孔310。以穿過各安裝板31之緊固孔310與形成於構造物900之溝槽部902之方式,將緊固構件B1緊固,藉此,將安裝單元3安裝於構造物900。即,各安裝板31作為可安裝於構造物900之第1安裝部A1發揮功能。
4個保持突起33與4塊安裝板31一對一對應。各保持突起33自對應之安裝板31朝前方突出。各保持突起33插入外殼2之內部。再者,各保持突起33自下方支持外殼2。藉此,將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安裝單元3。即,各保持突起33作為可安裝對講機母機1之第2安裝部A2發揮功能。
凸緣部34沿著安裝本體30之第1壁部301設置。凸緣部34自第1壁部301之後端朝下方突出。凸緣部34具有逆行限制部340。逆行限制部340係貫通孔。
卡入突起35設置於安裝單元3之後端。卡入突起35自凸緣部34突出。卡入突起35於左右方向具有長度。於卡入突起35與凸緣部34之間形成有間隙350。又,於間隙350之右側設置有空間351。
移動限制部36設置於安裝單元3之後端。移動限制部36自第2壁部302朝安裝本體30之中央側突出。移動限制部36於左右方向具有長度。自左右方向觀察之移動限制部36之形狀係L字狀。
外框部37自安裝本體30之前端朝安裝本體30之外側突出。外框部37沿著安裝本體30之外緣設置。外框部37與4塊安裝板31連接。
(2.3)端子單元
如圖7所示,端子單元6具有外殼60。外殼60包含第1外殼61與第2外殼62。第1外殼61之形狀係於後表面具有開口部之箱狀。第2外殼62之形狀係於前表面具有開口部之箱狀。第1外殼61與第2外殼62以使各個開口部對接之狀態連結,構成一個外殼60。
第1外殼61包含複數個(於圖7中為2個)之嵌合孔610。端子單元6進而具有自第2外殼62突出之複數個(於圖7中為2個)突起63。藉由各個突起63插入複數個嵌合孔610,而將第1外殼61與第2外殼62連結。
第1外殼61之後表面611(第2裝設部M2)之一部分突出至較第2外殼62之上表面上方。
端子單元6進而具有自第1外殼61之上表面分別突出之複數個(於圖7中為2個)突出構件64。複數個突出構件64分別係第2裝設部M2之一例。複數個突出構件64排列於左右方向。複數個突出構件64之後表面與第1外殼61之後表面611為同一平面。
端子單元6進而具有分別自第2外殼62突出之限制構造65、突片66、及肋部67。限制構造65、突片66及肋部67分別係第1裝設部M1之一例。
限制構造65自第2外殼62之上表面中之左端附近突出。限制構造65具有爪650。爪650插入安裝單元3之逆行限制部340(貫通孔)(參照圖6)。
突片66自第2外殼62之上表面中之右端附近突出。突片66包含柱部661與頂板部662。柱部661自第2外殼62之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與上下方向正交之剖面之柱部661之形狀係L字狀。頂板部662與柱部661相連,自上方覆蓋柱部661。頂板部662之形狀係長方形狀之板狀。
肋部67於左右方向具有長度。肋部67自第2外殼62之上表面中之限制構造65與突片66之間之位置突出。肋部67與第1外殼61之後表面611(第2裝設部M2)之間空出間隔,設置於後表面611之後方。
如圖7、圖8所示,端子單元6進而具有第1端子台71、複數個(於圖7中為2個)第2端子台72、第1基板73、第2基板74、電子零件75、76、及纜線77。第1端子台71包含第1端子710。複數個第2端子台各自包含複數個第2端子720。於第1基板73安裝有第1端子台71及複數個第2端子台72。於第2基板74安裝有電子零件75、76。第1端子台71、複數個第2端子台72、第1基板73、第2基板74、電子零件75、76收容於外殼60。
於第1端子710連接作為第1配線之纜線77。又,第1配線與對講機母機1連接。即,第1配線將對講機母機1與第1端子710之間連接。於複數個第2端子720分別連接第2配線W2(參照圖4)。即,於端子單元6連接複數條第2配線W2。又,複數條第2配線W2穿過構造物900(參照圖2)之背面,與對講機母機1之外部裝置(例如,對講機子機91)連接。包含第1配線之電路於第1基板73中分支,與複數條第2配線W2連接。
(3)施工順序
接著,對於將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構造物900之施工順序之一例進行說明。
初始狀態如圖3所示為外殼2、安裝單元3、端子單元6、及埋入盒8相互分離之狀態。施工順序包含以下第1~第4步驟。於第1步驟中,作業者將埋入盒8安裝於構造物900。於第1步驟後之第2步驟中,作業者將安裝單元3安裝於構造物900。於第2步驟後之第3步驟中,作業者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於第3步驟後之第4步驟中,作業者將外殼2安裝於安裝單元3。藉由以上之順序,對講機母機1經由安裝單元3安裝於構造物900。
以下,對於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之第3步驟進行說明。如圖9、圖11所示,作業者首先將端子單元6插入安裝單元3之凸緣部34與凸緣部34下方之移動限制部36之間。更詳細而言,作業者為了將凸緣部34插入第2裝設部M2(第1外殼61之後表面611及複數個突出構件64)與第2裝設部M2後方之第1裝設部M1(限制構造65及肋部67)之間,使端子單元6自凸緣部34之下方向上移動。藉此,如圖9所示,端子單元6之外殼60(第2外殼62)成為其右端附近之部位載置於移動限制部36之上之狀態。
又,此時,作業者以將突片66插入卡入突起35之右側空間351,且將限制構造65之爪650配置於逆行限制部340(貫通孔)之右側之方式,調整左右方向之端子單元6之位置。
接著,作業者一面使肋部67與凸緣部34接觸,一面使端子單元6朝一方向(左方向)移動。即,作業者一面使端子單元6於安裝單元3之表面上滑動,一面使端子單元6向左移動。藉此,如圖10、圖12所示,限制構造65之爪650插入逆行限制部340(貫通孔)。又,突片66之頂板部662(參照圖8)載置於卡入突起35之上,突片66之柱部661(參照圖8)朝卡入突起35之後方移動。
藉由以上,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之第3步驟完成。即,於第3步驟完成時,端子單元6如圖10、圖12所示,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於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端子單元6之第1裝設部M1由安裝單元3之第1支持部S11自前方支持,且端子單元6之第2裝設部M2由安裝單元3之第2支持部S12自後方支持。
更詳細而言,端子單元6具有作為第1裝設部M1之限制構造65、突片66及肋部67。限制構造65由凸緣部34(第1支持部S11)中之逆行限制部340(貫通孔)之周緣部自前方支持。突片66之柱部661由卡入突起35(第1支持部S11)自前方支持。肋部67由凸緣部34自前方支持。
又,如上所述,凸緣部34及卡入突起35分別兼作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端子單元6具有第2裝設部M2(第1外殼61之後表面611及複數個突出構件64)。後表面611由凸緣部34(第2支持部S12)自後方支持。複數個突出構件64由凸緣部34自後方支持。再者,複數個突出構件64中位於最右側之突出構件64由卡入突起35(第2支持S12)自後方支持。
又,於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限制構件65之爪650成為插入逆行限制部340(貫通孔)之狀態。藉此,與無限制構造65及逆行限制部340之情形相比,端子單元6難以朝右方向移動。即,支持部S1之逆行限制部340限制端子單元6自安裝位置朝與一方向(左方向)相反方向移動。又,端子單元6之限制構造65限制端子單元6自安裝位置朝與一方向(左方向)相反方向移動。
又,限制構造65及逆行限制部340亦限制端子單元6自安裝位置朝與一方向(左方向)移動。
藉由將限制構造65之爪650向後壓,端子單元6可自安裝位置左右移動。藉此,端子單元6可自安裝單元3卸下。
又,於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移動限制部36位於端子單元6之外殼60之下方。端子單元6之下方向之移動藉由外殼60與移動限制部36接觸而限制。即,支持部S1之移動限制部36限制端子單元6自安裝位置沿著與一方向(左方向)及前後方向之兩者正交之方向(即,下方向)移動。
如以上所述,於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端子單元6之移動受限制。端子單元6之前後方向之移動藉由由第1支持部S11自前方支持端子單元6之第1裝設部M1,且由支持部S12自後方支持第2裝設部M2而限制。端子單元6之左右方向之移動藉由限制構造65及逆行限制部340限制。又,端子單元6之左右方向之移動亦藉由將突片66配置於間隙350及空間351而限制。端子單元6之上方向之移動藉由外殼60(第2外殼62)之上表面與凸緣部34接觸而限制。端子單元6之下方向之移動藉由外殼60與移動限制部36接觸而限制。再者,端子單元6之下方向之移動亦藉由突片66之頂板部662與卡入突起35接觸而限制。
接著,對於在第3步驟之前後執行之第1、第2及第4步驟進行說明。
於第1步驟中,作業者將埋入盒8安裝於構造物900。更詳細而言,作業者例如將埋入盒8螺固於構造物900。藉此,埋入盒8固定於構造物900之後表面。又,於形成於構造物900之貫通孔901之後面配置埋入盒8之凹部80。
於第2步驟中,作業者將安裝單元3安裝於構造物900。即,作業者穿過貫通孔901將安裝本體30插入凹部80。再者,作業者藉由將形成於安裝板31之緊固孔310、與形成於構造物900之溝槽部902於前後方向重疊,使緊固構件B1穿過緊固孔310與溝槽部902,而將安裝單元3與構造物900連結。於第2步驟完成時,複數塊安裝板31與外框部37與構造物900之前表面90F接觸。
於之第4步驟中,作業者將外殼2安裝於安裝單元3。即,首先,作業者將纜線77之一端連接於對講機母機1,將另一端連接於端子單元6之第1端子710。其後,作業者將安裝單元3之保持突起33分別穿過形成於外殼2之複數個孔。保持突起33以與孔之內緣中之上側部位接觸之狀態,支持外殼2。
藉由以上之順序,將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構造物900。
如圖5所示,支持部S1(凸緣部34、卡入突起35及移動限制部36)設置於安裝單元3之後端。支持部S1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板31)安裝於構造物900時,位於較構造物900之前表面90F後方。更詳細而言,支持部S1中之至少前表面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板31)安裝於構造物900時,位於較構造物900之前表面90F後方。藉此,與支持部S1之一部分設置於構造物900之前方之情形相比,可減小安裝單元3中朝構造物900之前方突出之部位之厚度。於圖12中,以假想線圖示出構造物900。於本實施形態中,安裝單元3中之複數塊安裝板31、複數個保持突起33及外框部37設置於構造物900之前方。
又,如圖12所示,第2安裝部A2(保持突起33)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板31)安裝於構造物900時,位於較構造物900之前表面90F前方。更詳細而言,第2安裝部A2(保持突起33)中之至少前端部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板31)安裝於構造物900時,位於較構造物900之前表面90F前方。藉此,與第2安裝部A2位於構造物900之後方之情形相比,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板31)安裝於構造物900之狀態下,更容易將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第2安裝部A2。又,對講機母機1於構造物900之前方安裝於第2安裝部A2。因此,與第2安裝部A2配置於構造物900之貫通孔901之內側或構造物900之後方之情形不同,可使對講機母機1之尺寸大於貫通孔901之尺寸。
(變化例)
以下,例舉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以下之變化例亦可適當組合而實現。
安裝板31個別地具備第1安裝部A1與第2安裝部A2並非必須。安裝單元3亦可具備兼作第1安裝部A1與第2安裝部A2之構件。
1個構件(凸緣部34或卡入突起35)兼作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並非必須。安裝單元3亦可個別地具備:第1支持部S11,其自前方支持第1裝設部M1;及第2支持部S12,其自後方支持第2裝設部M2。
於實施形態中,於端子單元6之2個構件(第1裝設部M1及第2裝設部M2。例如,肋部67及突出構件64)之間,插入安裝單元3之構件(凸緣部34)。藉此,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但,用以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之構成不限於此種構成。例如,亦可藉由於安裝單元3之2個構件(第1支持部S11及第2支持部S12)之間,插入端子單元6之構件(兼作第1裝設部M1及第2裝設部M2之構件),而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
實施形態之第1裝設部M1、第2裝設部M2、第1支持部S11及第2支持部S12各者之個數係一例,其等之個數只要各為1個以上即可。
於實施形態中,端子單元6藉由朝左方向移動而配置於安裝位置。但,不限於左方向,端子單元6只要藉由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方向移動,而配置於安裝位置即可。例如,端子單元6亦可藉由朝右方向、上方向、或下方向移動而配置於安裝位置。
(總結)
自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等,揭示有以下之態樣。
第1態樣之安裝單元(3)係用以將作為對講機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構造物(900)之構成。安裝單元(3)具備第1安裝部(A1)、第2安裝部(A2)、及支持部(S1)。第1安裝部(A1)可安裝於構造物(900)。第2安裝部(A2)可供安裝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支持部(S1)可支持端子單元(6)。端子單元(6)係用以中繼將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之外部裝置與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電性連接之配線之構成。支持部(S1)具有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藉由將端子單元(6)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而將端子單元(6)相對於支持部(S1)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當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第1支持部(S11)自前方支持端子單元(6),且第2支持部(S12)自後方支持端子單元(6)。
根據上述之構成,藉由使端子單元(6)移動,而使安裝單元(3)之支持部(S1)支持端子單元(6),藉此可將端子單元(6)安裝於安裝單元(3)。因此,與將端子單元(6)藉由螺固而安裝於安裝單元(3)之情形不同,無需螺釘。因此,減少螺釘之調度、保管等之工夫。如此,根據本揭示,安裝單元(3)與端子單元(6)之安裝作業較為簡便。
又,於第2態樣之安裝單元(3)中,如第1態樣,其中支持部(S1)進而具有逆行限制部(340)。逆行限制部(340)限制端子單元(6)自安裝位置朝與一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減少端子單元(6)自安裝單元(3)脫落之可能性。
又,於第3態樣之安裝單元(3)中,如第1或2之態樣,其中支持部(S1)進而具有移動限制部(36)。移動限制部(36)限制端子單元(6)自安裝位置沿著與一方向及前後方向之兩者正交之方向移動。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減少端子單元(6)自安裝單元(3)脫落之可能性。
又,於第4態樣之安裝單元(3)中,如第1至3態樣中之任1者,其中支持部(S1)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於構造物(900)時,位於較構造物(900)之前表面(90F)更為後方。
根據上述之構成,與支持部(S1)之一部分設置於構造物(900)之前方之情形相比,可減小安裝單元(3)中朝構造物(900)之前方突出之部位之厚度。
又,於第5態樣之安裝單元(3)中,如第1至4態樣中之任1者,其中第2安裝部(A2)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於構造物(900)時,位於較構造物(900)之前表面(90F)更為前方。
根據上述之構成,於第1安裝部(A1)安裝於構造物(900)之狀態下,易於將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第2安裝部(A2)。又,與第2安裝部(A2)配置於構造物(900)之貫通孔(901)之內側或構造物(900)之後方之情形不同,可使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之尺寸大於貫通孔(901)之尺寸。
又,於第6態樣之安裝單元(3)中,如第1至5態樣中之任1者,其中第1支持部(S11)與第2支持部(S12)由同一構件構成。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將支持部(S1)之構成簡化。
關於第1態樣以外之構成,可適當省略安裝單元(3)中非必須之構成。
又,第7態樣之對講機單元(U1)具備如第1至6態樣中之任1者之安裝單元(3)、端子單元(6)、及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
根據上述之構成,安裝單元(3)與端子單元(6)之安裝作業較為簡便。
又,第8態樣之對講機系統(100)具備如第7態樣之對講機單元(U1)及與對講機單元(U1)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進行通信之對講機裝置(例如,對講機子機91及門廳對講機92)。
根據上述之構成,安裝單元(3)與端子單元(6)之安裝作業較為簡便。
又,第9態樣之端子單元(6)具備第1端子(710)、第2端子(720)、第1裝設部(M1)及第2裝設部(M2)。第1端子(710)電性連接於第1配線(纜線77),該第1配線(纜線77)電性連接於作為對講機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第2端子(720)電性連接於第2配線(W2),該第2配線(W2)電性連接於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之外部裝置。第1裝設部(M1)及第2裝設部(M2)由用以將資訊終端(對講機母機1)安裝於構造物(900)之安裝單元(3)支持。安裝單元(3)具備可支持端子單元(6)之支持部(S1)。藉由將端子單元(6)朝與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而將端子單元(6)相對於支持部(S1)配置於特定之安裝位置。當端子單元(6)位於安裝位置時,第1裝設部(M1)由支持部(S1)自前方支持,且第2裝設部(M2)由支持部(S1)自後方支持。
根據上述之構成,安裝單元(3)與端子單元(6)之安裝作業較為簡便。
又,第10態樣之端子單元(6)如第9態樣,其進而具備限制端子單元(6)自安裝位置朝與一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之限制構造。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減少端子單元(6)自安裝單元(3)脫落之可能性。
關於第9態樣以外之構成,可適當省略端子單元(6)中非必須之構成。
1:對講機母機(資訊終端)
2:外殼
3:安裝單元
6:端子單元
8:埋入盒
11:操作部
12:顯示部
13:通話部
14:通信部
15:控制部
21:第1主體
22:第2主體
30:安裝本體
31:安裝板
33:保持突起
34:凸緣部
35:卡入突起
36:移動限制部
37:外框部
60:外殼
61:第1外殼
62:第2外殼
63:突起
64:突出構件
65:限制構造
66:突片
67:肋部
71:第1端子台
72:第2端子台
73:第1基板
74:第2基板
75:電子零件
76:電子零件
77:纜線(第1配線)
80:凹部
81:通線孔
90F:前表面
91:對講機子機
92:門廳對講機
93:管理室母機
94:控制裝置
95:玄關控制裝置
96:火災感測器
100:對講機系統
220:集音孔
301:第1壁部
302:第2壁部
303:第3壁部
304:第4壁部
310:緊固孔
340:逆行限制部
350:間隙
351:空間
610:嵌合孔
611:後表面
650:爪
661:柱部
662:頂板部
710:第1端子
720:第2算子
900:構造物
901:貫通孔
902:溝槽部
A1:第1安裝部
A2:第2安裝部
B1:緊固構件
D1:住戶
M1:第1裝設部
M2:第2裝設部
S1:支持部
S11:第1支持部
S12:第2支持部
U1:對講機單元
W2:第2配線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之方塊圖。
圖2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對講機單元安裝於構造物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3係上述對講機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上述對講機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5係上述對講機單元之安裝單元之要部之立體圖。
圖6係上述對講機單元之背視圖。
圖7係上述對講機單元之端子單元之立體圖。
圖8係上述對講機單元之上述端子單元之分解立體圖。
圖9係顯示上述對講機單元之組裝順序的背視圖。
圖10係顯示上述對講機單元之組裝順序的背視圖。
圖11係與圖9之XI-XI線對應之剖視圖。
圖12係與圖10之XII-XII線對應之剖視圖。
1:對講機母機(資訊終端)
2:外殼
3:安裝單元
6:端子單元
21:第1主體
22:第2主體
31:安裝板
34:凸緣部
36:移動限制部
37:外框部
62:第2外殼
65:限制構造
66:突片
67:肋部
72:第2端子台
77:纜線(第1配線)
310:緊固孔
340:逆行限制部
351:空間
A1:第1安裝部
B1:緊固構件
M1:第1裝設部
S1:支持部
S11:第1支持部
S12:第2支持部
U1:對講機單元
Claims (10)
- 一種安裝單元,其係用以將作為對講機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終端安裝於構造物者,且具備:第1安裝部,其可安裝於上述構造物;第2安裝部,其可供安裝上述資訊終端;及支持部,其可支持用以中繼將上述資訊終端之外部裝置與上述資訊終端電性連接之配線之端子單元;且上述支持部具有第1支持部與第2支持部,藉由將上述端子單元相對於上述安裝單元朝與上述資訊終端之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而將上述端子單元相對於上述支持部移動至特定之安裝位置,並由上述支持部支持於上述安裝位置;當上述端子單元位於上述安裝位置時,上述第1支持部自前方支持上述端子單元,且上述第2支持部自後方支持上述端子單元。
- 如請求項1之安裝單元,其中上述支持部進而具有限制上述端子單元自上述安裝位置朝與上述一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的逆行限制部。
- 如請求項1或2之安裝單元,其中上述支持部進而具有移動限制部,該移動限制部限制上述端子單元自上述安裝位置沿著與上述一方向及上述前後方向之兩者正交之方向移動。
- 如請求項1或2之安裝單元,其中上述支持部於上述第1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構造物時,位於較上述構造物之前表面更為後方。
- 如請求項1或2之安裝單元,其中上述第2安裝部於上述第1安裝部安裝於上述構造物時,位於較上述構造物之前表面更為前方。
- 如請求項1或2之安裝單元,其中上述第1支持部與上述第2支持部由同一構件構成。
- 一種對講機單元,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安裝單元;上述端子單元;及上述資訊終端。
- 一種對講機系統,其具備:如請求項7之對講機單元;及對講機裝置,其與上述對講機單元之上述資訊終端進行通信。
- 一種端子單元,其係具備以下者:第1端子,其電性連接於第1配線,該第1配線電性連接於作為對講機 裝置而動作之資訊終端;第2端子,其電性連接於第2配線,該第2配線電性連接於上述資訊終端之外部裝置;及第1裝設部及第2裝設部,其等由用以將上述資訊終端安裝於構造物之安裝單元支持;且上述安裝單元具備可支持上述端子單元之支持部,藉由將上述端子單元相對於上述安裝單元朝與上述資訊終端之前後方向交叉之一方向移動,而將上述端子單元相對於上述支持部移動至特定之安裝位置,並由上述支持部支持於上述安裝位置;當上述端子單元位於上述安裝位置時,上述第1裝設部由上述支持部自前方支持,且上述第2裝設部由上述支持部自後方支持。
- 如請求項9之端子單元,其進而具備:限制構造,其限制上述端子單元自上述安裝位置朝與上述一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83799 | 2020-11-02 | ||
JP2020183799A JP2022073662A (ja) | 2020-11-02 | 2020-11-02 | 取付ユニット、インターホンユニット、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及び端子ユニッ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6833A TW202236833A (zh) | 2022-09-16 |
TWI810691B true TWI810691B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1384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9871A TWI810691B (zh) | 2020-11-02 | 2021-10-27 | 安裝單元、對講機單元、對講機系統及端子單元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2073662A (zh) |
TW (1) | TWI810691B (zh) |
WO (1) | WO2022091678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36211A (ja) * | 1994-02-23 | 1995-09-05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住宅情報通信装置用中継器 |
JPH09321850A (ja) * | 1996-05-31 | 1997-1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露出型インターホン構造 |
JP2006157175A (ja) * | 2004-11-25 | 2006-06-15 | Aiphone Co Ltd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JP2009080686A (ja) * | 2007-09-26 | 2009-04-16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情報装置 |
JP2009231960A (ja) * | 2008-03-19 | 2009-10-08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情報通信装置 |
TWM460469U (zh) * | 2013-01-23 | 2013-08-21 | Gainwise Technology Co Ltd | 對講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36839B2 (ja) * | 2012-02-27 | 2015-12-24 |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ホン機器の設置構造 |
-
2020
- 2020-11-02 JP JP2020183799A patent/JP2022073662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9-29 WO PCT/JP2021/035910 patent/WO202209167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0-27 TW TW110139871A patent/TWI81069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36211A (ja) * | 1994-02-23 | 1995-09-05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住宅情報通信装置用中継器 |
JPH09321850A (ja) * | 1996-05-31 | 1997-12-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露出型インターホン構造 |
JP2006157175A (ja) * | 2004-11-25 | 2006-06-15 | Aiphone Co Ltd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JP2009080686A (ja) * | 2007-09-26 | 2009-04-16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情報装置 |
JP2009231960A (ja) * | 2008-03-19 | 2009-10-08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情報通信装置 |
TWM460469U (zh) * | 2013-01-23 | 2013-08-21 | Gainwise Technology Co Ltd | 對講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91678A1 (ja) | 2022-05-05 |
TW202236833A (zh) | 2022-09-16 |
JP2022073662A (ja) | 2022-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10691B (zh) | 安裝單元、對講機單元、對講機系統及端子單元 | |
JP2007028544A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
WO2020006731A1 (zh) | 一种智能家居中央控制主机及其安装方法 | |
JP2008172533A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
JP4405783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の筐体構造 | |
JP7519796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機器 | |
JP7108920B2 (ja) | 装飾部材、インターホン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6372796B2 (ja) | 住宅情報盤、住宅情報盤用電源装置、集合用インターホン装置及び集合用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CN218290024U (zh) | 一种智慧电梯控制系统 | |
JP4158791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
JP4966148B2 (ja) | 情報装置 | |
JP2008035408A (ja) |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2017022609A (ja) | インターホン機器及びインターホン機器におけるスピーカの取付方法 | |
JP6399421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およ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2019193017A (ja) | インターホン機器 | |
JP5452341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 | |
JP7555049B2 (ja) | 情報端末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4353150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
JP4359555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
JP2021163986A (ja) | インターホン機器 | |
JP2002281163A (ja) | ドアホン装置 | |
JP7162250B2 (ja) | 玄関子機、玄関子機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4835563B2 (ja) | 情報装置 | |
JP2018170598A (ja) | インターホン機器 | |
JP2024075372A (ja) | 電気機器設置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