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669B - 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669B
TWI810669B TW110136803A TW110136803A TWI810669B TW I810669 B TWI810669 B TW I810669B TW 110136803 A TW110136803 A TW 110136803A TW 110136803 A TW110136803 A TW 110136803A TW I810669 B TWI810669 B TW I8106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sticking
ultraviolet
sticking part
pa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3364A (zh
Inventor
椎葉諒太
須藤美由紀
東城武彦
福井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3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3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66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 B32B29/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08Tissues; Wipes; Pa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7/00Barrier preparations; Preparations brought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kin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external influences, e.g. sunlight, X-rays or other harmful rays, corrosive materials, bacteria or insect stings
    • A61Q17/04Topical preparations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unlight or other radiation; Topical sun tanning prepa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1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paper or card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9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applied to measurement of ultraviole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8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chemical effects
    • G01J1/5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chemical effects using change in colour of an indicator, e.g. actino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2Colour properties
    • A61K2800/45Colour indicators, e.g. pH- or Redox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4Cellulosic plastic fibres, e.g. ray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48Releas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05/00Adhesive articles, e.g. adhesive tap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2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electro-spinn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2003/467Colour compu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50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皮膚用貼附片材(10)係具備有貼附於肌膚上所使用的貼附部(1)。貼附部(1)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產生變色的變色層(3)。貼附部(1)係在濕潤狀態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經曝光10秒鐘後的L *a *b *表色系之ΔE *ab色差為5以上且300以下。又,皮膚用貼附片材(10)的使用方法係包括有:將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上的步驟、以及在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

Description

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已知有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使顏色變化之物質的片材等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有:製成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等能使顏色變化之染料與聚合物的高分子染料溶液,再將使用該高分子染料溶液所形成之纖維使用為材料的衣服、帳篷、蓋等。
再者,本案申請人首先提案:由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第1纖維、與未含該化合物的第2纖維構成之不織布(專利文獻2)。
再者,專利文獻3揭示有:含有過渡金屬氧化物與纖維素奈米纖維的複合膜。記載該複合膜可使用為呈現光致變色的調光膜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07/113358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07215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8-127575號公報
本發明相關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係具備有貼附於肌膚使用的貼附部。 上述貼附部較佳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變色層。 上述貼附部較佳係在濕潤狀態的以下條件下施行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 *a *b *表色系之色差ΔE *ab為5以上且300以下。 (條件) 濕潤條件:在上述貼附部塗抹水5mg/cm 2,靜置5分鐘而成為濕潤狀態。 波長範圍:280nm~400nm 曝光時間:10秒鐘 紫外線照度:1.2mW/cm 2
再者,本發明係關於上述皮膚用貼附片材的使用方法。 上述使用方法較佳係包括有: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以及在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
再者,本發明係關於上述皮膚用貼附片材的使用方法。 上述使用方法較佳係在使上述貼附部或肌膚利用液狀物經濕潤的狀態下,將該貼附部貼附於該肌膚。
再者,本發明係關於使用上述皮膚用貼附片材的紫外線檢測方法。 上述紫外線檢測方法較佳係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利用上述變色層的顏色變化檢測紫外線曝光量。
再者,本發明係關於使用具備評價部的片材之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上述評價部較佳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變色層。 上述評價部較佳係在濕潤狀態的上述條件下施行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 *a *b *表色系之色差ΔE *ab為5以上且300以下。 上述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較佳係在將摻合了紫外線防禦劑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塗抹於上述評價部的狀態下,利用上述變色層的顏色變化,評價該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以下說明便可清楚明瞭。
紫外線對皮膚的照射會成為紅斑、色斑、皮膚黑化、皺紋等的肇因。為了防禦該紫外線傷害皮膚,一般採行將經摻合紫外線防禦劑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塗抹於皮膚。若未塗抹紫外線防禦化妝料、或塗抹不足的情況、或者紫外線強度大於預期以上的情況,肌膚容易因紫外線遭受損傷。然而,在肌膚出現發炎等症狀之前,頗難辨識因紫外線造成的損傷。即,較難即時辨識紫外線曝光。又,亦較難辨識適用於肌膚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有效性,頗難正確掌握應重塗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時機。 專利文獻1~3並沒有揭示供辨識紫外線對肌膚曝光的技術。又,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紫外線檢查器係在辨視性佳地辨識紫外線曝光方面尚屬不足。
所以,本發明係關於能即時辨識紫外線對肌膚曝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及其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該皮膚用貼附片材的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以下,針對本發明根據較佳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圖1與圖2所示係本發明皮膚用貼附片材一實施形態。 皮膚用貼附片材10係具備有:貼附肌膚S表面上使用的貼附部1。本實施形態例係如圖1所示。 貼附部1係可僅由變色層3構成,亦可由含有變色層3與該變色層3以外之層(例如:後述黏著層4)構成。 不管何種情況,貼附部1中的變色層3較佳係會接受來自外部的紫外線。本形態係可舉例如使用狀態時貼附部1的非面向肌膚面由變色層3所形成者。 貼附部1係由變色層3構成,但未具有該變色層3以外之層的實施形態係如圖2所示。
本說明書的「面向肌膚面」係皮膚用貼附片材10或其構成構件(例如貼附部1)中,當貼附部1貼附於使用者肌膚時,朝向該使用者肌膚側之面;而,「非面向肌膚面」係皮膚用貼附片材10或其構成構件中,貼附部1貼附於使用者肌膚時,朝向與該使用者肌膚側相反側之面。
皮膚用貼附片材10的貼附部1之貼附對象,主要係人體皮膚(肌膚)。貼附部1所貼附的身體部位並無特別的限制,該部位係可舉例如:額頭、鼻、眼部、臉頰、耳朵等臉部;手指、手掌、手背等手部;上臂、手肘、前臂;腳指、腳底等腳部;大腿、背部、胸、肩、頸、頭、臀部等。從可更輕易掌握紫外線曝光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貼附的部位最好係上臂或前臂。
皮膚用貼附片材10亦可具備有配置於貼附部1其中一面側的基材層2。當具備有基材層2的情況,皮膚用貼附片材10成為由該基材層2與貼附部1積層的積層構造。皮膚用貼附片材10之使用時,係從貼附部1(變色層3)剝離基材層2而使用。 藉由具備基材層2,便可提升皮膚用貼附片材10的剛性,因而可輕易施行貼附部1對肌膚的貼附。 具備有上述基材層2的皮膚用貼附片材10之一例,係如圖2所示。
基材層2係可為單一層、亦可為2層以上的多層。 基材層2係可使用合成樹脂製薄膜等。合成樹脂係可使用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 當基材層2係可剝離地積層於貼附部1(變色層3)時,從提高剝離性的觀點而言,最好對基材層2之面向貼附部1(變色層3)之面,施行例如:聚矽氧樹脂塗佈、電暈放電處理等剝離處理。 再者,從提高剝離性的觀點而言,當將合成樹脂製薄膜等使用為基材層2時,最好在該薄膜表面上設置使粉或粒的剝離劑散佈而形成之剝離劑之層,而藉由該剝離劑被覆該薄膜表面。剝離劑係可舉例如:聚矽氧系、氟系、醇酸系、烯烴系、長鏈烷基系等剝離劑。
從即使為了將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而併用製劑(化妝水或水)的情況,仍能使基材層2可剝離地積層於貼附部1之觀點而言,基材層2亦可使用具通氣性的纖維片材。所謂「纖維片材」係指纖維佔該片材質量之50%以上且100%以下的片材。纖維片材的典型例係可舉例如:各種不織布、織布、針織原布、紙及該等的積層體等。 不織布係可使用例如:熔噴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熱風不織布、對流噴網不織布及嫘縈不織布等,惟並不僅侷限於該等。該等不織布、篩網片等構成纖維片材的纖維或股條之粗細,最好較大於奈米纖維的範疇。
再者,構成纖維片材的纖維係可使用例如:天然纖維、由纖維形成性合成樹脂構成的纖維。 天然纖維係可舉例如:植物纖維(棉、木棉、木材紙漿、非木材紙漿、落花生蛋白質纖維、玉蜀黍蛋白質纖維、大豆蛋白質纖維、聚甘露糖纖維、橡膠纖維、麻、馬尼拉麻、劍麻、紐西蘭麻、羅布麻、椰子、藺草、麥秸等)、動物纖維(羊毛、山羊毛、毛海、開司米山羊毛、羊駝毛、安哥拉山羊毛、駱駝毛、駱馬毛、蠶絲、羽絲絨、羽絨、羽毛、海藻纖維、幾丁質纖維、酪蛋白纖維等)、礦物纖維(石綿等)。 合成纖維狀物係可舉例如:半合成纖維(醋酸酯、三醋酸酯、氧化醋酸酯、蛋白質纖維、氯化橡膠、鹽酸橡膠等)、金屬纖維、碳纖維、玻璃纖維等。又,亦可使用例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聚酯、聚偏二氯乙烯、澱粉、聚乙烯醇或聚醋酸乙烯酯或該等的共聚合體或改質體等單纖維;或於鞘部具有該等樹脂成分的芯鞘構造複合纖維。
從使基材層2可剝離地積層於貼附部1之觀點而言,基材層2亦可使用篩網片。 從更加提升剝離性的觀點而言,篩網的網孔較佳係20篩目/吋以上、更佳係50篩目/吋以上。 再者,從同樣的觀點而言,篩網的網孔較佳係200篩目/吋以下、更佳係150篩目/吋以下。 構成篩網片的材料係可使用與上述構成合成樹脂製薄膜的材料相同者。
貼附部1較佳係含有纖維。即,變色層3亦較佳係含有纖維而構成。若貼附部1含有纖維,塗佈在該貼附部1上的液狀物被該貼附部1吸收,成為含有該液狀物的狀態。藉此,若貼附部1依濕潤狀態貼附於肌膚上,便可不易辨視到貼附部1。又,若貼附部1由含纖維所構成,因為貼附部1的柔軟性獲提升,所以將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時,由貼附部1容易追蹤肌膚的觀點而言,係屬較佳。 當貼附部1含有纖維的情況,該貼附部1典型係纖維片材。 從更不易辨視到貼附部1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較佳係含有纖維徑10nm以上且3000nm以下的纖維。 從上述同樣的觀點而言,構成貼附部1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較佳係10nm以上且3000nm以下、更佳係10nm以上且1000nm以下。
本說明書相關貼附部1,所謂「經濕潤狀態」或「濕潤狀態」係指藉由將液狀物塗佈於貼附部1,使該貼附部1呈濕潤的狀態,即存在有液狀物的狀態。該液狀物典型係含有水或25℃呈液狀的油,亦包括含該等的化妝水、化妝用乳液、美容液、皮膚外用劑及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另外,本說明書中,「水」係指蒸餾水、去離子水、RO水、超純水、或自來水。
以下,將纖維徑10nm以上且3000nm以下的纖維,稱為「奈米纖維」。又,「纖維徑」係依等值圓直徑表示的纖維粗細。 奈米纖維等構成貼附部1(變色層3)的纖維之纖維徑(粗細),係依照以下方法測定。首先,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放大10000倍觀察纖維,從二維影像中選擇1支經剔除缺陷(纖維塊、纖維交叉部分、聚合物液滴)的任意纖維。接著,在該纖維任意20個地方拉出正交於所選擇纖維之長邊方向的正交線,測定該纖維的該正交線之跨距長度。然後,求取該等跨距長度的平均,將該平均值設為「纖維徑」。 構成貼附部1(變色層3)的纖維之平均纖維徑係依照以下方法測定。首先,從上述二維影像中選擇經剔除缺陷(纖維塊、纖維交叉部分、聚合物液滴)的任意纖維。接著,在所選擇纖維的任意1個地方畫出上述正交線,測定該纖維的該正交線之跨距長度。該跨距長度係針對上述二維影像中任意500支纖維測定,求取該等測定值的平均,將該平均值設為「平均纖維徑」。
變色層3較佳係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藉此,變色層3係利用紫外線曝光而出現變色。由配合紫外線的曝光量能依深淺表示變色程度的觀點而言,亦最好變色層3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 光致變色化合物係藉由光致變色,可利用光照射出現變色的物質。具體而言,係後述濕潤狀態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後的貼附部1之色差ΔE *ab達5以上變色的物質。
所謂「光致變色」係指某單一化學種在具有可區分的不同吸收光譜之2種狀態間可逆性地變化,利用電磁輻射線作用誘發至少一方向的現象。呈光致變色的化合物一般大多係利用紫外線照射、顏色從無色轉變為有色的情況。光致變色係有例如:熱不可逆性,僅利用光作用而出現顏色變化者;以及熱可逆性,其中一種變化係利用光作用產生,且另一種變化係利用熱作用產生者。
若詳述光致變色化合物,該化合物係單一化學種利用光作用,在不致改變分子量之下,引發閉環/開環反應等,而在吸收光譜不同之狀態間進行可逆性異構化,呈現黃色、紅色、藍色等各種顏色的化合物。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利用光、尤其是紫外光照射,而例如從無色轉變為有色的化合物,大致區分為僅利用光作用而出現顏色變化的化合物,以及不僅光作用、利用熱作用亦呈現顏色變化的熱可逆性化合物。僅利用光作用而呈現顏色變化的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僅在最初照射紫外光時發生日常生活中之顏色變化的化合物。又,不僅光作用、利用熱作用亦出現顏色變化的熱可逆性光致變色化合物,係日常生活的顏色變化不僅在照射紫外光時發生,就連非紫外光照射時亦發生,為具有重複性的化合物。
前述僅利用光作用而出現顏色變化的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可舉例如:二芳基乙烯化合物、俘精酸酐化合物(fulgide compound)(日本專利特表2010-516375中段落[0050]所記載物)、聯吡啶化合物及該等的衍生物等。另一方面,不僅光作用、利用熱作用亦呈現顏色變化的熱可逆性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可舉例如:六芳基雙咪唑(HABI)化合物、螺㗁化合物、螺吡喃化合物(日本專利特表2010-516375中段落[0048]所記載物、特開平4-202811中第3頁所記載物)、唏(chromene compound)化合物及該等的衍生物等。 變色層3所含的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可將上述化合物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可使用例如屬顧由上述複數種光致變色化合物混合的製劑、松井色差化學工業所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光適應色(紫、黃)」(光適應色)。該製劑係螺吡喃化合物、螺㗁化合物、唏或其衍生物、俘精酸酐化合物、聯吡啶化合物的混合體(粉末狀)。
本皮膚用貼附片材的變色層3中亦可使用利用紫外線曝光使顏色不可逆性地變化的染料。染料係可舉例如:孔雀綠(malachite green)、結晶紫內酯等鹼性染料(日本專利特開平9-53981中段落[0008]及[0009]所記載物)。 再者,在本皮膚用貼附片材中,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與染料最好配合用途而使用1種或2種以上。
從使變色層3更確實變色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變色層3)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較佳係0.1質量%以上、更佳係1質量%以上。貼附部1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係光致變色化合物質量相對於貼附部1總質量的質量%。 從貼附部1(變色層3) 之保形性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較佳係50質量%以下、更佳係30質量%以下。 從兼顧貼附部1(變色層3)更確實變色與保形性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較佳係0.1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更佳係1質量%以上且30質量%以下。 貼附部1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係可利用製造該貼附部1時的光致變色化合物之使用量進行調整。例如當貼附部1係由利用電場紡絲所形成纖維構成的情況,藉由調整後述紡絲溶液中的貼附部1之形成材料使用量與光致變色化合物使用量,便可調整貼附部1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
[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的測定方法] 貼附部1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係依照以下方法測定。 從皮膚用貼附片材10中取出貼附部1。當貼附部1含有變色層3以外之層的情況,不用特別僅取出變色層3而作為貼附部1用於測定。首先,對貼附部1在23℃相對濕度50%環境條件下,使用市售剪刀或美工刀切斷為任意形狀,從該貼附部1中切取質量20~40mg片材片,將其設為試料。接著,針對上述試料施行熱裂氣相色層(GC)分析,根據以例如天冬胺酸等已知化學結構的N元素含量為基礎所製作的標準曲線,定量試料中的N元素含量。從所獲得N元素含量中計算出光致變色化合物的含量。當光致變色化合物的詳細化學結構式為不明之情況,可利用上述熱裂氣相色層分析預先定量該化合物中的N元素含量。又,上述熱裂氣相色層分析係使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股份有限公司製的FlashSmart(註冊商標)元素分析裝置。
變色層3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的存在位置並無特別的限定。例如光致變色化合物可存在於變色層3的表面、亦可存在於變色層3的內部。又,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可依分散於變色層3全體的狀態存在、亦可偏存於變色層3其中一部分處。 當變色層3係含有纖維而構成的情況,從光致變色化合物固定於纖維上、使光致變色化合物保持於片材上的觀點而言,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最好由該纖維所被覆。所謂「由纖維所被覆」典型係指光致變色化合物埋藏於纖維內部的狀態。該形態的纖維係使用含有內含光致變色化合物之樹脂的原料液進行紡絲便可獲得。
變色層3的變色程度係可根據1976年由國際照明委員會(CIE)規格化的L *a *b *表色系(CIE1976(L *a *b *)表色系)之色差(ΔE *ab)表示。L *a *b *表色系中,L *值係表示亮度,a *值與b *值係表示顏色方向,a *係表示略紅色方向,-a *係表示略綠色方向,b *係表示略黃色方向,-b *係表示略藍色方向。 L *a *b *表色系的色差(ΔE *ab)係由下式計算出: 色差ΔE *ab={(ΔL *) 2+(Δa *) 2+(Δb *) 2} 1/2
L *a *b *表色系中的L *值、a *值、及b *值分別係可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手持式分光色差計NF333(商品名)),根據JIS Z 8781-4進行測定。具體而言,使上述色差計的感測器部直接抵接於貼附部1(變色層3)任意地方進行測定。測定係施行3次,將平均值設為測定值。
從更加提升變色層3的變色辨視性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係在紫外線曝光的濕潤狀態下,於下述標準曝光試驗中,紫外線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 *a *b *表色系色差(以下簡稱「ΔE *ab」)達5以上、較佳達7以上、更佳達10以上。 色差上限並無特別的限制,現實上貼附部1係在濕潤狀態的下述標準曝光試驗中,上述ΔE *ab為300以下。 從辨視皮膚用貼附片材因紫外線曝光所造成變色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在濕潤狀態的下述標準曝光試驗中,上述ΔE *ab較佳係5以上且300以下、更佳係7以上且300以下、特佳係10以上且300以下。
[標準曝光試驗] 本試驗中,首先在貼附部1表面上塗抹水5mg/cm 2,靜置5分鐘,使該貼附部1呈濕潤狀態。針對該濕潤狀態的貼附部1,分別測定依以下曝光條件施行紫外線曝光前、與經曝光10秒後的L *a *b *表色系之色差(ΔE *ab)。 波長範圍:280nm~400nm 曝光時間:10秒鐘 紫外線照度:1.2mW/cm 2在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的狀態下,因為不易辨視貼附部1,因而在濕潤狀態下施行該試驗。在乾燥狀態下,光無法穿透貼附部1,導致不能測定。
標準曝光試驗時的紫外線波長係可使用帶通濾波器、分光器等進行設定。紫外線光源係可使用例如:水銀燈等紫外線光源、太陽光模擬器(模擬太陽光源)等。貼附部1係利用上述波長範圍內的任何紫外線,施行紫外線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色差(ΔE *ab)均達1以上。 再者,標準曝光試驗時的紫外線係均勻照射於貼附部1。例如在貼附部1與紫外線光源之間導入使光擴散的板,或設置積分球、光纖束、光導件等,可使光線均勻照射於貼附部1。
具備基材層2的皮膚用貼附片材10係從貼附部1剝離基材層2,再將含變色層3的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使用。因為變色層3含有前述光致變色化合物,因而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即,太陽光下的貼附部1係藉由曝曬於該太陽光所含的紫外線A波(UVA)、紫外線B波(UVB)或紫外線C波(UVC)中,變色層3產生變色。藉此,可將肌膚有無受到紫外線曝光視覺化,皮膚用貼附片材10的使用者可即時辨識紫外線對肌膚的曝光。又,辨識到紫外線曝光的使用者可輕易採取將摻合紫外線防禦劑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塗抹於肌膚等紫外線對策,俾能減輕紫外線對肌膚造成的損傷。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即所謂的防曬化妝料。 再者,因為貼附部1在前述[標準曝光試驗]時的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之色差(ΔE *ab)達上述下限以上,因而即使貼附對象肌膚色澤較暗沉的情況(例如深黑的情況),貼附部1的變色辨視性仍優異。藉此,可輕易在太陽光下辨識紫外線對肌膚的曝光。
再者,皮膚用貼附片材10係可利用於檢測紫外線的紫外線檢測方法。該方法係若已貼附於肌膚上的貼附部1曝曬於太陽光下,該貼附部1的變色層3因太陽光所含的紫外線產生變色。利用該變色,便可檢測紫外線對肌膚的曝光。
紫外線檢測方法並不僅侷限於皮膚用貼附片材10的貼附部1曝曬於太陽光下使用的態樣。例如亦可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對貼附部1曝曬紫外線。
從更不易辨視紫外線曝光前的貼附部1之觀點而言,貼附部1的平均厚度t1(參照圖2)較佳係0.1μm以上、更佳係5μm以上、特佳係10μm以上。 再者,從有效隱藏因貼附部1造成的肌膚色斑、皺紋之觀點而言,貼附部1的平均厚度t1較佳係500μm以下、更佳係200μm以下、特佳係100μm以下。 再者,貼附部1的平均厚度t1較佳係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更佳係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特佳係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貼附部1的平均厚度t1係依照以下方法測定。首先,從皮膚用貼附片材10中取出貼附部1,使用接觸式膜厚計[Mitutoyo股份有限公司製LETEMATIC VL-50A(R5mm超硬球面探針)],測定貼附部1任意3個地方的厚度。接著,求取該等測定值的平均,將其設為貼附部1的平均厚度。測定時探針對測定對象所施加壓力設為0.01Pa。
貼附部1係平面方向上的厚度可為一定、亦可厚度具變化。於後者的情況,貼附部1可為例如厚度從周緣端朝內向逐漸增加。 另外,貼附部1(變色層3)係非常薄,但為求說明方便,圖2與圖3所圖示之貼附部1(變色層3)係描繪為非常厚。
從更不易辨視到紫外線曝光前之貼附部1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在曝光紫外線前、且塗抹水呈濕潤狀態的可見光穿透率,較佳係1%以上、更佳係10%以上。 貼附部1在曝光紫外線前、且塗抹水呈濕潤狀態的可見光穿透率,現實上係80%以下。 從更不易辨視到紫外線曝光前之貼附部1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在曝光紫外線前、且塗抹水呈濕潤狀態的可見光穿透率,較佳係1%以上且80%以下、更佳係10%以上且80%以下。
上述塗抹水呈濕潤狀態的可見光穿透率係依照以下方法測定。首先,從皮膚用貼附片材10中取出含變色層3的貼附部1,對其依塗佈量成為5mg/cm 2方式添加水,靜置5分鐘。藉此,成為本測定的「貼附部1塗抹水呈濕潤狀態」。將該貼附部1設為測定用試料。其次,將測定用試料貼附於石英玻璃板(板厚1mm)上,依分光光度計的光束入射角相對於貼附部1的平面方向呈直角的方式,將已貼附測定用試料的石英玻璃板安裝於片材測定用槽中。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型號U-2000A),測定波長600nm下的穿透率(T%),而測定可見光穿透率。
貼附部1係含有可形成纖維的高分子化合物,最好藉由堆積含有該高分子化合物的奈米纖維而形成。更具體而言,貼附部1較佳係含有由水不溶性高分子所形成之奈米纖維而構成。依此,若貼附部1的形成材料係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從即使與化妝水等液狀物接觸,該貼附部1仍可良好維持保形性的觀點而言,係屬較佳。 所謂「水不溶性」係指在1氣壓・23℃環境下,秤量1g的貼附部1後,浸漬於10g的去離子水中,經24小時後,具有浸漬的變色層3之超過0.5g不溶解之性質,較佳係具有超過0.8g不溶解的性質。
利用水不溶性高分子不溶解於水中的性質,便可測定貼附部1中的該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以下例示測定例。 [貼附部1中的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之測定方法] 在1氣壓・23℃環境下,秤量1g的貼附部1後,浸漬於10g的去離子水中。經浸漬24小時後,將經浸漬過貼附部1的去離子水(含水不溶性高分子的水溶液),使用濾紙(ADVANTECH公司製、No.5c、12cm)施行減壓過濾。將濾紙上殘存的水不溶性高分子與濾紙一起施行減壓乾燥(80℃/1Pa/24小時)。從經減壓乾燥獲得的試料質量扣掉濾紙質量,而測定水不溶性高分子的質量。
水不溶性高分子係可使用例如:熱可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纖維素系樹脂、或難消化性蛋白質。 熱可塑性樹脂係可舉例如: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乙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芳香族聚醚酮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經纖維素分子化學修飾過的改質纖維素、蟲膠等。 聚烯烴系樹脂係可舉例如:聚丙烯(PP)、聚乙烯、乙烯-α-烯烴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等。 聚酯系樹脂係可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聚羥酪酸、聚羥基烷酸酯、聚己內酯、聚琥珀酸丁二酯、聚乳酸(PLA)、及乳酸-羥羧酸共聚物等聚乳酸系樹脂;聚萘二甲酸丁二酯、液晶高分子等。 聚醯胺系樹脂係可舉例如:尼龍6與尼龍66、以及芳香族聚醯胺等。 乙烯系樹脂係可舉例如:聚氯乙烯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醋酸乙烯酯樹脂、偏二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PVA)、聚乙烯縮醛、聚乙烯丁醛(PVB)等。 丙烯酸系樹脂係可舉例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樹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及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聚醯亞胺系樹脂係可舉例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醚醯亞胺樹脂等。 芳香族聚醚酮系樹脂係可舉例如: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醚酮酮等。 熱硬化性樹脂係可舉例如:酚樹脂、脲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聚(N-丙醯基伸乙亞胺)接枝-二甲基矽氧烷/γ-胺丙基甲基矽氧烷共聚合體等㗁唑啉改質聚矽氧等等。 難消化性蛋白質係可舉例如:玉米蛋白(玉蜀黍蛋白質的主要成分)等。 纖維素系樹脂係可舉例如:乙基纖維素、非水溶性纖維素衍生物等。 該等水不溶性高分子係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從纖維保形性的觀點而言,該等水不溶性高分子中,較佳係使用從:聚乙烯丁醛樹脂、完全皂化型或部分皂化型PVA、㗁唑啉改質聚矽氧、聚酯樹脂、及玉米蛋白、乙基纖維素中選擇1種或2種以上。
貼附部1亦可含有水溶性聚合物。水溶性聚合物係可舉例如:聚三葡萄糖、玻尿酸、軟骨膠硫酸、聚-γ-麩胺酸、改質玉米澱粉、β-葡聚糖、葡萄寡醣、肝素、角質硫酸鹽等黏多醣;纖維素、果膠、木膠、木質素、聚葡甘露糖、半乳醣醛酸、車前籽膠、大瑪琳籽膠、阿拉伯樹膠、黃耆膠、大豆水溶性多醣、褐藻酸、鹿角菜膠、昆布糖、瓊脂(agarose)、褐藻多醣、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部分皂化聚乙烯醇(未併用交聯劑的情況)、低皂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啶酮、聚氧乙烷、水溶性尼龍、水溶性聚酯、聚丙烯酸鈉等合成高分子等等。該等水溶性聚合物係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從更加提升形成貼附部1的纖維之保形性觀點而言,貼附部1中的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相對於該貼附部1總質量較佳係超過50質量%、更佳係80質量%以上。若依該範圍含有水不溶性聚合物,形成貼附部1的纖維不易溶解於水中,可輕易維持該纖維的纖維形態。藉此,可使貼附部1中的水等液狀物之保持性更良好、且該貼附部1不致過於牢固地黏貼於肌膚上、以及可更加抑制光致變色化合物脫落。
從提升貼附部1中的變色層3之變色辨視性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中的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相對於該貼附部1總質量較佳係99質量%以下、更佳係90質量%以下。
從貼附部1之保形性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中的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最好設為與上述變色層3中的水不溶性高分子之含量相同範圍。
貼附部1(變色層3)係可僅含有奈米纖維等纖維與光致變色化合物而構成,或者亦可除奈米纖維等纖維與光致變色化合物之外尚含有其他成分。其他成分係可使用能形成纖維的物質與光致變色化合物以外的物質,化妝料所使用的成分。例如:藥用成分、保濕成分、各種維生素、香料、界面活性劑、安定劑、防腐劑、及抗氧化劑等。該等成分係可單獨使用、或者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從提升對肌膚貼附性的觀點而言,貼附部1的俯視形狀較佳係例如:輪廓中含有不同曲率之複數曲線部分的形狀、輪廓中含有複數直線部分的形狀、或者輪廓中含有該曲線部分與該直線部分的形狀。例如作為輪廓中含有不同曲率之複數曲線部分的形狀,可舉例如:俯視形狀為含有橢圓形等曲率為複數種之曲線部分的形狀、由曲率不同之複數曲線部分形成凹凸的形狀等。又,輪廓中含有複數直線部分的形狀係可舉例如:俯視形狀為矩形、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等多角形狀、或箭頭形、星形等。又,輪廓中含有曲線部分與直線部分的形狀係可舉例如:扇形、涙珠形、半圓形、心形等。此種形狀的貼附部1可輕易追蹤如臉部等複雜形狀,俾能輕易黏貼。
圖3所示本發明皮膚用貼附片材另一實施形態。相關圖3所示實施形態,主要針對不同於圖1與圖2所示實施形態的構成部分進行說明,對同樣的構成部分加註相同元件符號並省略說明。未特別說明的構成部分係可適當地應用針對圖1與圖2所示實施形態的說明。
貼附部亦可具有變色層3以外的其他層。即,貼附部亦可為由複數層構成的積層構造。例如最好在變色層3之面向肌膚面側設有含黏著劑的黏著層4作為「其他層」。黏著層4最好積層於變色層3上。本例係如圖3所示。 從防止變色層3中所含光致變色化合物接觸到肌膚之觀點、以及特別當「其他層」為黏著層4之情況下提升對肌膚之貼附性的觀點而言,皮膚用貼附片材10a的貼附部1a係具有積層於變色層3之面向肌膚面側的其他層,該其他層最好未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參照圖3)。
從更難辨視到肌膚上所貼附的貼附部1a、且提升化妝水等液狀物的吸收性的觀點而言,上述其他層較佳係構成含有纖維,典型上更佳係由纖維片材構成,特佳係由含奈米纖維構成。
上述「其他層」係可舉例如黏著層4。黏著層4係使用狀態的貼附部1a中接觸到肌膚的部分。 如後述,若含纖維而構成的貼附部1a呈濕潤狀態,因為該貼附部1a的透明度增加,因而更難辨視。從吸收肌膚上塗抹的化妝水等液狀物,使貼附部1a更容易呈濕潤狀態的觀點而言,該黏著層4較佳係含纖維而構成、更佳係含奈米纖維而構成。
從更不易辨視到肌膚上所貼附的貼附部1a之觀點而言,當貼附部1a設有變色層3以外的其他層之情況,形成該貼附部1的各層最好含纖維而構成、典型上更佳係由纖維片材構成,該各層特佳係含奈米纖維而構成。 從上述同樣的觀點而言,形成貼附部1的各層之構成纖維的平均纖維徑,較佳係10nm以上且3000nm以下、更佳係10nm以上且1000nm以下。
從更確實發揮貼附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層4的平均厚度t4(參照圖3)較佳係0.1μm以上、更佳係0.5μm以上。 從更不易辨視到肌膚上所貼附的貼附部1a之觀點而言,黏著層4的平均厚度t4較佳係10μm以下、更佳係5μm以下。 從兼顧貼附部1a的貼附性與非辨視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層4的平均厚度t4較佳係0.1μm以上且10μm以下、更佳係0.5μm以上且5μm以下。 從更確實達貼附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層4的平均基重較佳係0.005mg/cm 2以上、更佳係0.1mg/cm 2以上。 從更不易辨視到肌膚上所貼附的貼附部1a之觀點而言,黏著層4的平均基重較佳係5mg/cm 2以下、更佳係0.5mg/cm 2以下。 從兼顧貼附部1a的貼附性與非辨視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層4的平均基重較佳係0.005mg/cm 2以上且5mg/cm 2以下、更佳係0.1mg/cm 2以上且0.5mg/cm 2以下。
皮膚用貼附片材10a最好具備有積層於黏著層4之面向肌膚面側的第2基材層5。該構成係從抑制黏著層4不必要的附著、能輕易進行貼附部1a之貼附操作的觀點,以及防止黏著層4遭損傷的觀點係屬較佳。 第2基材層5係可使用例如:可從黏著層4剝離的剝離紙、合成樹脂薄膜等片材,並無特別的限制。
形成黏著層4的黏著劑係可舉例如:單獨便具有黏著性的樹脂、藉由併用硬化劑而發揮黏著性的樹脂等具有黏著性物,並無特別的限制。 黏著劑可使用的樹脂係可舉例如: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乙酯系樹脂、水溶性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氰基丙烯酸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該等樹脂係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2種以上。 丙烯酸系樹脂係可舉例如:丙烯酸系非水溶性陰離子樹脂等水不溶性丙烯酸系樹脂、以及丙烯酸系非水溶性非離子樹脂等。 從更確實確保濕潤狀態之黏著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劑較佳係水不溶性。 上述中,從兼顧黏著性與再剝離性的觀點而言,黏著劑較佳係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乙酯系樹脂、或該等的混合物。
其次,針對本發明皮膚用貼附片材的使用方法,以具備基材層2的皮膚用貼附片材10之使用方法為例進行說明。 本使用方法係包括有:將含有變色層3的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上的貼附步驟、以及在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塗佈步驟。貼附步驟及塗佈步驟係可依不同順序實施。即,本使用方法係可為在執行貼附步驟後才執行塗佈步驟的方法(1),以及亦可為在執行塗佈步驟後才執行貼附步驟的方法(2)。
上述方法(1)係首先執行貼附步驟。具體而言,依肌膚S與貼附部1相接觸之方式,將皮膚用貼附片材10押抵於肌膚S上。此時,將皮膚用貼附片材10從基材層2側朝肌膚按押。接著,使貼附部1附著於肌膚後,從該貼附部1上剝離除去基材層2。藉此,在肌膚S表面僅黏貼著貼附部1。其次,執行塗佈步驟。具體而言,依每個貼附部1對肌膚塗抹液狀物。液狀物被貼附部1吸收,貼附部1呈濕潤狀態。本方法(1)中,液狀物係塗抹於貼附部1、與該貼附部1所貼附部位周邊的肌膚S。依此,本方法(1)係包括有:將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S上的貼附步驟、以及依每個該貼附部1對肌膚塗抹液狀物的塗佈步驟。
上述方法(2)係首先執行塗佈步驟。具體而言,在肌膚S上塗抹液狀物。本方法(2)中,液狀物係塗抹於貼附部1將貼附的肌膚S上。液狀物亦可不僅塗抹於貼附部1所貼附的部分處,就連該部分周邊的肌膚S亦塗抹液狀物。接著,執行貼附步驟。具體而言,依經塗抹液狀物的肌膚S與貼附部1相接觸方式,將皮膚用貼附片材10押抵於該肌膚S。此時,將皮膚用貼附片材10從基材層2側朝肌膚押抵。接著,使貼附部1附著於肌膚後,從該貼附部1剝離除去基材層2。藉此,在肌膚S表面上僅黏貼著貼附部1。所貼附的貼附部1吸收肌膚S上所塗抹的液狀物,呈濕潤狀態。依此,本方法(2)係包括有:將液狀物塗抹於肌膚S上的塗佈步驟、以及在已塗抹該液狀物的肌膚S上黏貼貼附部1的貼附步驟。
上述方法(1)及(2)中,亦可在貼附部1呈濕潤狀態後,才施行貼附步驟或塗佈步驟。例如上述方法(1)係在貼附部1經利用液狀物呈濕潤後,才施行將該濕潤狀態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的貼附步驟,然後施行在肌膚S上塗抹液狀物的塗佈步驟。又,上述方法(2)係施行在肌膚S上塗抹液狀物的塗佈步驟,然後在使貼附部1利用液狀物呈濕潤後,才將該濕潤狀態之貼附部1貼附於該肌膚上的貼附步驟。
當貼附部1僅由變色層3構成的情況,從更加提升貼附部1的密接性與貼附操作性的觀點而言,最好利用上述方法(2)進行貼附部1的貼附。 當貼附部1係含有變色層3與黏著層4的情況,從可更輕易貼附的觀點而言,最好利用上述方法(1)進行貼附部1的貼附。此情況,皮膚用貼附片材10a係在從黏著層4上剝離第2基材層5後,依肌膚S與該黏著層4相接觸之方式,將皮膚用貼附片材10a押抵於肌膚S而使貼附部1a附著。然後,將貼附部1a之非面向肌膚面側的基材層2剝離,並於貼附部1a上塗抹液狀物。
前述紫外線檢測方法、及後述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係可使用上述方法(1)及(2)中之任一方法。 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中,當依上述方法(1)進行貼附部1,1a的貼附時,在該貼附部1上所塗抹的液狀物係紫外線防禦化妝料。 再者,當依上述方法(2)進行貼附部1的貼附時,在貼附步驟後的該貼附部1,1a表面塗抹紫外線防禦化妝料。此情況,從能更確實獲得該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的觀點而言,在塗佈步驟中塗抹於肌膚S上的液狀物最好係紫外線防禦化妝料。
上述方法(1)及(2)中,當在使貼附部1呈濕潤狀態後,才施行貼附步驟或塗佈步驟的情況,使貼附部1呈濕潤狀態的液狀物最好係紫外線防禦化妝料。
皮膚用貼附片材的使用方法的另一態樣,係在利用液狀物使含有變色層3的貼附部1,1a或肌膚S呈濕潤狀態下,將該貼附部1,1a貼附於該肌膚S上。從提升透明度俾不易被辨視到、且良好密接於肌膚的觀點而言,較佳係呈濕潤狀態的貼附部1,1a。該使用方法係例如在利用液狀物使貼附部1,1a呈濕潤後,才將該濕潤的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S。貼附部1,1a係利用塗抹液狀物而呈濕潤狀態。
前述紫外線檢測方法、及後述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亦可使用本態樣的使用方法。
施行上述方法(1)與(2)之際、或將貼附部形成為濕潤狀態時,皮膚用貼附片材的使用方法中,對貼附部1或肌膚S的液狀物的塗抹係可將該液狀物放置於貼附部1表面或肌膚S表面上,用手指頭延展塗抹,亦可朝貼附部1表面或肌膚S表面噴霧出該液狀物。
從更確實發揮上述效果的觀點而言,在貼附部1,1a或肌膚S上較佳係塗抹1mg/m2以上、更佳係5mg/m2以上的液狀物。
從使液狀物保持於片材中的觀點而言,在貼附部1,1a或肌膚S上較佳係塗抹20mg/m2以下、更佳係10mg/m2以下的液狀物。
從貼附部的透明度、對肌膚的密接性、以及液狀物保持性的觀點而言,在貼附部1,1a或肌膚S上較佳係塗抹1mg/m 2以上且20mg/m 2以下、更佳係5mg/m 2以上且10mg/m 2以下的液狀物。
在貼附部1,1a或肌膚S上塗抹的液狀物,係指25℃下呈液狀的物質。液狀物係例如:水、水溶液及水分散液等液體,亦包括例如:25℃下呈液態的多元醇、利用增黏劑經增黏的凝膠狀物、以及25℃下呈液態的油、含有該油10質量%以上的油劑、及含有該油與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等界面活性劑的乳化物(O/W乳液、W/O乳液)等。 從應用於肌膚S的觀點而言,液狀物較佳係從化妝水、化妝用乳液、美容液及紫外線防禦化妝料中選擇1種或複數種。
當上述液狀物係含有25℃下呈液態的多元醇的情況,該多元醇係可舉例如從: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二丙二醇、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以下的聚乙二醇、甘油、及雙甘油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
當上述液狀物係含有25℃下呈液態油的情況,該油係可舉例如:烴油;由直鏈或分支鏈脂肪酸、與直鏈或分支鏈醇或多元醇構成的酯;酯油、聚矽氧油等。 烴油係可舉例如:液態石蠟、角鯊烷、角鯊烯、正辛烷、正庚烷、環己烷、輕質異烷烴、及液態異烷烴等。 由直鏈或分支鏈脂肪酸、與直鏈或分支鏈醇或多元醇構成的酯,係可舉例如: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酯、肉豆蔻酸肉荳蔻酯、硬脂酸異鯨蠟酯、異硬脂酸異鯨蠟酯、異壬酸鯨蠟硬脂酯、己二酸二異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蘋果酸二異硬脂酯、二癸酸新戊二醇酯、苯甲酸(碳數12~15)烷基酯等。 酯油係可舉例如:三甘油脂肪酸酯(三酸甘油酯)等。 三甘油脂肪酸酯係可舉例如:甘油三(辛酸酯/癸酸酯)等。 聚矽氧油係可舉例如:二甲基聚矽氧烷、二甲基環聚矽氧烷、甲基苯基聚矽氧烷、甲基氫聚矽氧烷、及高級醇改質機聚矽氧烷等。 該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複數組合使用二種以上。
當上述液狀物係含有25℃下呈固態的油之情況,該油係可舉例如從:凡士林、鯨蠟醇、硬脂醇、及腦醯胺等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
其次,針對本發明皮膚用貼附片材的製造方法,以圖2所示皮膚用貼附片材的製造方法為例進行說明。該製造方法係包括有貼附部形成步驟。 貼附部形成步驟係朝基材層2上吐出供形成變色層3等貼附部1之層用原料,而形成貼附部1。該步驟係可使用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20-90097號公報(段落[0066]~[0081])所揭示的電場紡絲裝置等公知電場紡絲裝置。即,貼附部形成步驟係藉由利用電場紡絲法,將由含有供形成變色層3等貼附部1之層用原料的原料液所生成的纖維(奈米纖維),堆積於基材層2上,而形成貼附部1。該原料液亦稱「紡絲溶液」。 貼附部形成步驟時,亦可藉由控制吐出上述原料液的吐出噴嘴移動、或原料液吐出量、吐出噴嘴與基材層連續片材間之距離等,便可調整貼附部1的平均厚度、變色層3的平均厚度、貼附部1的形狀。
貼附部形成步驟中,形成變色層3時,該原料液係可使用由可形成纖維的水不溶性高分子等高分子化合物、與光致變色化合物,溶解或分散於溶劑中的溶液。可形成纖維的高分子化合物並不僅侷限於使用上述物。 再者,在原料液中,除上述水不溶性高分子之外,尚亦可適當摻合例如:無機物粒子、有機物粒子、植物萃取物、界面活性劑、油劑、以及供調整離子濃度用的電解質等。
原料液的溶劑係可舉例如:水、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六氟異丙醇、1-丁醇、異丁醇、2-丁醇、2-甲基-2-丙醇、四乙二醇、三乙二醇、二苄醇、1,3-二氧雜戊環烷、1,4-二㗁烷、甲乙酮、甲基異丁酮、甲基正己酮、甲基正丙酮、二異丙酮、二異丁酮、丙酮、六氟丙酮、酚、蟻酸、蟻酸甲酯、蟻酸乙酯、蟻酸丙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丙酯、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乙酯、酞酸二丙酯、氯化甲烷、氯乙烷、二氯甲烷、氯仿、鄰氯甲苯、對氯甲苯、四氯化碳、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二氯丙烷、二溴乙烷、二溴丙烷、溴化甲基、溴化乙基、溴化丙基、醋酸、苯、甲苯、己烷、環己烷、環己酮、環戊烷、鄰二甲苯、對二甲苯、間二甲苯、乙腈、四氫呋喃、N,N-二甲基甲醯胺、吡啶等。該等溶劑係可單獨使用、或複數混合使用。
原料液中的溶劑與水不溶性高分子之組合,係可舉例如:PVB與乙醇的組合、PLA與氯仿的組合、㗁唑啉改質聚矽氧與乙醇的組合等。
原料液中的溶劑與光致變色化合物之組合,係可舉例如:乙醇與螺吡喃化合物的組合、螺㗁化合物與2-丙醇的組合、唏化合物與丙酮的組合等。
從提升光致變色化合物在原料液中的分散性的觀點而言,最好對原料液施行機械分散處理。機械分散處理時所使用的分散機係可舉例如:離解機、打漿機、低壓均質機、高壓均質機、研磨機、刀切粉碎機、球磨機、噴射研磨機、短軸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超音波攪拌機、磁攪拌器、家用果汁機等。高壓均質機係可舉例如:微射流均質機(Microfluidics公司製)、Nanovater(吉田機械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製)、ULTIMAIZER(Sugino Machine股份有限公司製)等。當使用高壓均質機施行機械分散處理時,藉由控制處理壓力與通過(pass)次數,便可將原料液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控制為所需分散狀態與粒徑。
從原料液分散性的觀點而言,上述機械分散處理時的處理壓力較佳係100MPa以上、更佳係150MPa以上。 從原料液生產性的觀點而言,上述處理壓力較佳係250MPa以下、更佳係200MPa以下。 從兼顧原料液分散性與生產性的觀點而言,上述處理壓力較佳係100MPa以上且250MPa以下、更佳係150MPa以上且200MPa以下。 從原料液分散性的觀點而言,上述機械分散處理時的通過次數較佳係1以上、更佳係5以上。 從原料液生產性的觀點而言,上述通過次數較佳係30以下、更佳係20以下。 從兼顧原料液分散性與生產性的觀點而言,上述通過次數較佳係1以上且30以下、更佳係5以上且20以下。
原料液係可使用含有經利用電場紡絲法形成纖維後成為水不溶性之水溶性聚合物的溶液。該溶液係所含水不溶性高分子為完全皂化型PVA,且亦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完全皂化型PVA雖為水溶性,但經加熱便可轉變為水不溶性。 即,上述利用電場紡絲法堆積水不溶性纖維而形成變色層3或貼附部1後,再將其加熱,便可獲得具有含由完全皂化型PVA所構成水不溶性高分子的奈米纖維之變色層3或貼附部1。 上述加熱溫度係溫度60以上且300℃以下,加熱時間係1分鐘以上且200分鐘以下。
若使用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原料液,利用電場紡絲法形成變色層3,從可形成於纖維內部埋藏了光致變色化合物的纖維而言係屬較佳。 再者,亦可使用未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原料液,利用電場紡絲法使纖維堆積而形成纖維層後,在該纖維層表面上塗佈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液體,形成於表面存在有光致變色化合物的變色層3。
再者,當貼附部1a係具備含纖維所構成之黏著層4的情況,該黏著層4亦可利用電場紡絲法形成。例如:將含有黏著劑與溶劑的黏著層形成溶液,利用電場紡絲法朝第2基材層5其中一面上吐出,而在該第2基材層5上形成由纖維構成之黏著層4的方法。藉由將依此所獲得由第2基材層5與黏著層4積層的黏著積層體,貼合於由變色層3與基材層2積層的積層片材上,便可獲得皮膚用貼附片材10a。
黏著層形成溶液所使用的溶劑係可使用同前述原料液的溶劑。 黏著層形成溶液中的溶劑與黏著劑的組合,係可舉例如:醋酸乙酯與丙烯酸系非水溶性陰離子樹脂的組合、乙醇與丙烯酸系非水溶性非離子樹脂的組合等。 當黏著層4係利用電場紡絲法形成的情況,其紡絲條件係可設為同貼附部1。
其次,針對本發明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進行說明。本評價方法係使用前述具備含變色層3之評價部的片材。評價部係可設為與上述貼附部1同樣的構成,在具備有變色層3之前提下,其形態並無特別的限制。即,本發明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中,評價部亦可不一定貼附於肌膚等對象物上。 本發明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中,在評價部塗抹了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狀態下,若將該評價部曝曬於太陽光下,配合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在評價部的變色層3的變色程度會出現差異。當該變色程度較大的情況,可評價為紫外線防禦性能偏低,又若該變色程度較小的情況,便可評價為紫外線防禦性能較高。變色程度係變色後的顏色深淺,顏色越深則變色程度越大,顏色越淡則變色程度越小。依此藉由在塗抹了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狀態下使評價部(變色層3)變色,便可辨識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有效性。藉此,當將紫外線防禦化妝料使用於肌膚,且將已塗抹該化妝料的評價部貼附於肌膚時,便可正確掌握重塗該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時機。
當評價部係使用貼附部1的情況,上述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中,在屬於評價部的貼附部1上塗抹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當貼附部1係含有纖維的情況,貼附部1會吸收紫外線防禦化妝料,成為含有該化妝料的狀態。或者亦可在已塗抹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部分處,貼附含有纖維的貼附部1,使該化妝料被吸收並含於貼附部1中。不管何種形態,上述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的評價部係對於貼附對象與載置地方均未特別的限制。即,評價部係可依貼附於肌膚S的狀態使用,亦可貼附於例如:帽子、衣類、陽傘等肌膚S以外之物的狀態使用,亦可均未貼附而依僅載置的狀態使用。 再者,上述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並不僅侷限於將評價部曝曬於太陽光下使用的態樣,例如亦可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對評價部曝曬紫外線。
以上,針對本發明根據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惟,本發明並不僅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均可適當變更。又,亦可組合上述實施形態。 例如上述皮膚用貼附片材10係變色層3直接積層於基材層2上,但皮膚用貼附片材10亦可在基材層2與變色層3間進一步具備其他層。 再者,針對黏著層4係含纖維而構成的形態進行說明,惟該黏著層4亦可為黏著劑形成為薄膜狀的層。
上述實施形態的皮膚用貼附片材10的貼附部1或變色層3係含纖維而構成,但貼附部1或變色層3亦可未含纖維。例如貼附部1或變色層3亦可由上述熱可塑性樹脂構成的薄膜。例如貼附部1係由含光致變色化合物之薄膜所形成變色層3、與未含該光致變色化合物之其他薄膜層積層的形態等。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本發明皮膚用貼附片材10係針對貼附於肌膚S之狀態使用的情況進行說明,惟該皮膚用貼附片材10亦可貼附於例如:帽子、衣類、陽傘等肌膚S以外之物上的狀態使用。
本說明書中,當由數值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或者由上下限值規定的情況,係亦包括上限值與下限值本身之值。又,在無特別聲明前提下,可解釋為數值的上限值以下或下限值以上、或者上下限值範圍內的所有數值或數值範圍所記載者。 本說明書中,「a」及「an」等係解釋為「一或其以上」的涵義。 可理解參照本說明書的上述揭示,便可進行本發明各種變更形態或改變形態。所以,可理解在根據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技術範圍內,相關本說明書未敘明的實施形態仍屬於可實施本發明。 上述專利文獻的記載內容全部均當作本說明書內容其中一部分並融入於本說明書中。
相關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更進一步揭示以下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1>一種皮膚用貼附片材,係具備有貼附於肌膚使用的貼附部者;其中, 上述貼附部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變色層; 上述貼附部係在濕潤狀態的以下條件下施行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 *a *b *表色系之色差ΔE *ab為5以上且300以下; (條件) 濕潤條件:在上述貼附部塗抹水5mg/cm 2,靜置5分鐘而成為濕潤狀態。 波長範圍:280nm~400nm 曝光時間:10秒鐘 紫外線照度:1.2mW/cm 2
<2>如上述<1>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中,較佳係上述變色層含有纖維。 <3>如上述<2>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中,較佳係上述變色層為纖維片材。 <4>如上述<2>或<3>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中,較佳係上述變色層含有纖維徑10nm以上且3000nm以下的纖維。 <5>如上述<2>~<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中,較佳係構成上述變色層的上述纖維之平均纖維徑為10nm以上且3000nm以下、較佳係1000nm以下。 <6>上述<1>~<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中,較佳上述變色層係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 <7>如上述<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中,較佳係上述變色層含有纖維,且該纖維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 <8>如上述<1>~<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變色層係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 <9>如上述<1>~<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變色層係含有纖維,且該纖維係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 <10>如上述<9>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係由上述纖維被覆。
<11>如上述<10>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在上述纖維內部埋藏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 <12>如上述<8>~<11>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在上述變色層的表面上存在有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 <13>如上述<8>~<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從:螺吡喃化合物、螺㗁化合物、聯吡啶化合物、俘精酸酐化合物、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選擇1種或2種以上。 <14>如上述<8>~<1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變色層中的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係0.1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15>如上述<1>~<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的平均厚度係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16>如上述<1>~<1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在曝光紫外線前、且塗抹水呈濕潤狀態的可見光穿透率,係1%以上且80%以下、較佳係10%以上且80%以下。 <17>如上述<1>~<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係具有積層在上述變色層之面向肌膚面側的其他層; 上述其他層係未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 <18>如上述<1>~<1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具備有配置在上述貼附部之一面側的基材層。 <19>如上述<18>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係從上述基材層剝離後使用。
<20>如上述<1>~<19>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具備有:積層於上述貼附部上、且含有黏著劑的黏著層。 <21>如上述<20>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層係含有纖維。 <22>如上述<20>或<21>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係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乙酯系樹脂、或該等的混合物。 <23>如上述<20>~<2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其中,具備有:積層於上述黏著層之面向肌膚面側的第2基材層。 <24>一種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係上述<1>~<2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包括有: 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以及在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 <25>如上述<24>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其中,在執行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後,才執行在上述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 <26>如上述<24>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其中,在執行於上述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後,才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 <27>如上述<25>或<26>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其中,在上述貼附部塗抹液狀物而呈濕潤狀態後,才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 <28>一種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係上述<1>~<2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 在利用液狀物使上述貼附部或肌膚呈濕潤的狀態下,將該貼附部貼附於該肌膚上。 <29>如上述<24>~<2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其中,上述液狀物係包括有:水、或25℃下呈液狀的油。
<30>如上述<29>所記載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其中,上述液狀物係從:化妝水、化妝用乳液、美容液、皮膚外用劑、及經摻合紫外線防禦劑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中選擇1種或複數種。 <31>如上述<24>~<30>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其中,在上述貼附部或肌膚上,塗抹1mg/m 2以上且20mg/m 2以下、較佳5mg/m 2以上且10mg/m 2以下、又較佳1mg/m 2以上、更佳5mg/m 2以上、且較佳20mg/m 2以下、更佳10mg/m 2以下的上述液狀物。 <32>一種紫外線檢測方法,係使用上述<1>~<2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的紫外線檢測方法; 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上,利用上述變色層的顏色變化檢測紫外線的曝光。 <33>如上述<32>所記載的紫外線檢測方法,其中,在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後,才執行在上述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 <34>如上述<32>所記載的紫外線檢測方法,其中,在執行於上述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後,才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 <35>如上述<33>或<34>所記載的紫外線檢測方法,其中,在上述貼附部上塗抹液狀物而呈濕潤狀態後,才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 <36>一種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係使用具備評價部的片材施行之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 上述評價部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變色層; 上述評價部係在濕潤狀態下,依以下條件施行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 *a *b *表色系之色差ΔE *ab為5以上且300以下; 在將經摻合紫外線防禦劑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塗抹於上述評價部之狀態下,利用上述變色層的顏色變化,評價該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條件) 濕潤條件:在上述評價部塗抹水5mg/cm 2,靜置5分鐘而成為濕潤狀態 波長範圍:280nm~400nm 曝光時間:10秒鐘 紫外線照度:1.2mW/cm 2<37>如上述<36>所記載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上述評價部係在貼附於肌膚的狀態下,評價上述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38>如上述<37>所記載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在執行將上述評價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後,才執行在上述肌膚上塗抹上述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步驟,並評價該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39>如上述<37>所記載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在執行在上述肌膚上塗抹上述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步驟後,才執行將上述評價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並評價該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40>如上述<38>或<39>所記載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在上述評價部上塗抹上述紫外線防禦化妝料而呈濕潤狀態後,才執行將該評價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 <41>一種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係使用上述<1>~<2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膚用貼附片材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 上述貼附部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變色層; 上述貼附部係在濕潤狀態的以下條件下施行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 *a *b *表色系之色差ΔE *ab為5以上且300以下; 在將經摻合紫外線防禦劑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塗抹於上述貼附部之狀態下,利用上述變色層的顏色變化,評價該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條件) 濕潤條件:在上述貼附部塗抹水5mg/cm 2,靜置5分鐘而成為濕潤狀態。 波長範圍:280nm~400nm 曝光時間:10秒鐘 紫外線照度:1.2mW/cm 2<42>如上述<41>所記載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在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後,才執行在上述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 <43>如上述<41>所記載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在執行於上述肌膚上塗抹液狀物的步驟後,才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 <44>如上述<42>或<43>所記載的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在上述貼附部上塗抹液狀物而呈濕潤之狀態後,才執行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的步驟。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針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說明。然而,本發明範圍並不僅侷限於該實施例。在無特別聲明前提下,「%」係指「質量%」。
[實施例1] 製作具備有由變色層3所形成之貼附部1的皮膚用貼附片材。首先,在含有PVB(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S-LEC BH-3)與乙醇的混合液中,添加光致變色化合物(松井色素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光適應色 紫)並攪拌,而製備經分散該光致變色化合物的紡絲溶液(原料液)。紡絲溶液中的各成分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將該紡絲溶液利用電場紡絲法吐出於基材層上,而製作在該基材層上積層著由纖維(奈米纖維)所形成之貼附部(變色層)的積層片材。基材層係使用嫘縈不織布。紡絲條件係設為以下條件。又,紡絲時間設為240分鐘。 ・紡絲環境:25℃、40%RH ・對噴嘴的施加電壓:30kV ・噴嘴與基材層的距離:220mm ・原料液的吐出速度:2mL/小時 ・噴嘴內徑:0.35mm(23G) 利用以上操作製得由貼附部(變色層)與基材層積層的積層片材,將該積層片材利用具備砧與湯姆生刀片的切斷裝置進行切斷,而製得皮膚用貼附片材。所獲得皮膚用貼附片材係在纖維內部埋藏了光致變色化合物。 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的要件係如表1或2所示。
[實施例2~6、8、9、14及15] 實施例2~6中,除了將紡絲溶液(原料液)中的各成分摻合量與紡絲時間變更如下表1所示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 再者,實施例8與9中,除了使用光致變色化合物(松井色素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光適應色 黃)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4與5同樣的方法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參照下表1)。 實施例14中,除了使用光致變色化合物(記錄素材綜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SUNNY COLOR VIOLET)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參照下表2)。 實施例15中,除了使用光致變色化合物(記錄素材綜合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SUNNY COLOR PINK)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參照下表2)。
[實施例7] 實施例7係製作具備含有變色層3與黏著層4之貼附部1a的皮膚用貼附片材。首先,除了基材層係使用剝離薄膜(聚甲基戊烯;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TPX薄膜)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5同樣的方法製作積層片材。又,第2基材層係準備剝離紙Li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ASAGI KS80 PW 8E),在該第2基材層上形成黏著層。詳言之,製備黏著層形成溶液,藉由將其進行紡絲於第2基材層的表面上,而形成由纖維(平均纖維徑1000nm)構成的黏著層。黏著層形成溶液係將溶質之黏著劑(水不溶性丙烯酸系樹脂:CosMED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HiPas10)8質量%、及溶劑之醋酸乙酯溶液92質量%進行混合而製備。形成黏著層時的紡絲條件係設為與變色層的紡絲條件同樣。黏著層的基重係0.1mg/cm 2。接著,將由第2基材層與黏著層積層的黏著積層體,貼合於積層片材的變色層上而獲得黏著型積層片材後,使用湯姆生刀片,朝該黏著型積層片材的第2基材層側施行半切加工,而製作具有黏著層的皮膚用貼附片材。
[實施例10及11] 實施例10與11中,除了將紡絲溶液(原料液)的組成變更為下表2所示、以及將紡絲時間設為下表2所示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 實施例10中,水不溶性高分子係使用聚胺基甲酸酯樹脂(Covestro Japan股份有限公司、BAYCUSAN C 2000)。 實施例11中,水不溶性高分子係使用聚丙烯腈樹脂(Akzo Nobel股份有限公司、DERMACRYL 79)。該樹脂在下表2中僅簡記為「壓克力」。將該水溶性聚合物、乙醇及1-丁醇進行混合,而製備紡絲溶液(原料液)。
[實施例12] 實施例12中,水不溶性高分子係使用PP(PolyMirae公司製、MF650Y、熔點160℃)。首先,在雙螺桿擠出機(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雙軸混練擠出機TEX25αIII)的主進料器中,投入PP與添加劑[醯化烷基牛磺酸鹽(N-硬脂醯基-N-甲基牛磺酸鈉;日光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NIKKOL SMT]並使其熔融後,再於該雙螺桿擠出機的側進料器中投入光致變色化合物(松井色素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光適應色 紫)並混合,而製備由該光致變色化合物分散於PP中的紡絲溶液。紡絲溶液(熔融樹脂組成物)中的各成分含量係如下表2所示。將該紡絲溶液(熔融樹脂組成物)利用電場紡絲法吐出於基材層上,而製作在該基材層上積層著由纖維(奈米纖維)所形成之貼附部(變色層)的積層片材。
實施例12的電場紡絲法係使用具備有:噴嘴、帶電電極、以及從該噴嘴後端朝前端噴射出氣流之氣流噴射部的電場紡絲裝置。該電場紡絲裝置的帶電電極係形成依包圍噴嘴方式配置的略碗形狀,噴嘴與帶電電極係配置成相互離開。利用該帶電電極使噴嘴帶電,而在該噴嘴與該帶電電極間產生電場的狀態下,從該噴嘴將紡絲溶液吐出於基材層上,而製作在該基材層上積層由纖維(奈米纖維)所形成之貼附部(變色層)的積層片材。在吐出該紡絲溶液時,基材層係朝單一方向搬送的狀態。又,在吐出紡絲溶液之際,利用從氣流噴射部噴射出的氣流(空氣流),使從該噴嘴吐出的紡絲溶液延伸形成纖維(奈米纖維)。基材層係使用紡黏不織布(PP樹脂、基重18g/m 2)。紡絲條件係設為以下條件。又,依變色層厚度成為10μm方式調整基材層的搬送速度。所獲得皮膚用貼附片材係在纖維內部埋藏了光致變色化合物。 ・紡絲環境:27℃、50%RH ・紡絲溶液的加熱溫度:200℃ ・噴嘴內徑:0.25mm ・對噴嘴(不鏽鋼製)的施加電壓:0kV(接地) ・噴嘴與基材層的距離:550mm ・基材層搬送速度:1.5m/min ・紡絲溶液吐出量:1g/min ・從氣流噴射部噴射出的氣流溫度:350℃ ・從氣流噴射部噴出的氣流流量:320L/min ・從氣流噴射部噴出的氣流風速:50m/min ・對帶電電極的施加電壓:-20kV 所獲得積層片材利用實施例1所使用的切斷裝置進行切斷,而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
[實施例13] 實施例13,在具黏著層的薄膜上,形成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的變色層,而製作貼附部。首先,準備聚胺基甲酸酯薄膜(NITOMS股份有限公司、穿戴式裝置・活體感測器固定帶ST-279、厚度30μm)。在紫外線硬化型油墨(T&K TOKA股份有限公司、BEST CURE UV161)(以下稱「紫外線硬化型油墨」)60質量份中,添加光致變色化合物(松井色素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光適應色 紫)40質量份並攪拌,而製備分散了該光致變色化合物的紫外線硬化型油墨/光致變色化合物分散溶液。然後,在上述聚胺基甲酸酯薄膜之一面上,使用棒塗機(三井電氣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製、A-Bar OSP-10 膜厚10μm/wet),依利用紫外線照射施行硬化後的膜厚成為10μm的方式,塗佈紫外線硬化型油墨/光致變色化合物分散溶液。接著,使用UV照射器(CCS股份有限公司、HLDL-2230UV365-FN4U),對上述分散溶液照射紫外線,而使該分散溶液中的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硬化。藉此在聚胺基甲酸酯薄膜的單面上形成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的薄膜層(變色層),而獲得積層片材。將所獲得積層片材利用實施例1所使用的切斷裝置施行切斷,而製作由薄膜狀貼附部構成的皮膚用貼附片材。
[比較例1及2] 比較例1中,除了使用未含光致變色化合物的紡絲溶液形成變色層,且將紡絲時間設為120分鐘之外,其餘均依照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法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 比較例2中,除了將紡絲時間設為240分鐘之外,其餘均依照與比較例1同樣的方法製作皮膚用貼附片材。
[比較例3] 比較例3中,製作具備由與實施例1的貼附部1相同成分所構成、且未含纖維之薄膜狀貼附部1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具體而言,將實施例1所使用的紡絲溶液,利用棒塗機(三井電氣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製、A-Bar OSP-52 膜厚52μm/wet)塗佈於剝離紙上。然後,在室溫25℃、濕度40%下放置24小時而使溶劑揮發,製得未含纖維的薄膜形狀貼附部。
針對各實施例與各比較例的皮膚用貼附片材,相關貼附部(變色層)的平均厚度、構成貼附部(變色層)的纖維之平均纖維徑、以及貼附部(變色層)在曝光紫外線前且塗抹水呈濕潤狀態的可見光穿透率,係如下表1與表2所示。該等測定值係依照上述方法測定。又,各實施例與各比較例的貼附部中之水不溶性高分子與光致變色化合物的含量,係如下表1與表2所示。 貼附部中的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係依照與前述[貼附部1的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之測定方法]同樣方法求取。因為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的貼附部係由PVB形成,因而貼附部1浸漬於去離子水中的溶解量接近0。即使貼附部1係PVB且含有水溶性雜質的情況,PVB在去離子水中的溶解量仍僅為數ppm等級而已。貼附部中的光致變色化合物含量,係從貼附部質量減掉水不溶性高分子含量而求得。
[利用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所造成之顏色變化之評價] 相關各實施例與各比較例的皮膚用貼附片材,針對因紫外線曝光造成的顏色變化係依照以下方法評價。在皮膚模型(Beaulax股份有限公司製、臉頰皮膚模型(30幾歲女性)、COLOR #10)上,依塗抹量成為5mg/cm 2方式,在直徑50mm範圍內均勻塗抹化妝用乳液(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est Biomimesis Veil Effector)。在該已塗抹化妝用乳液的部分,依貼附部1抵接肌膚之方式按押皮膚用貼附片材(直徑10mm圓形),而使該貼附部1貼附於皮膚模型上。接著,剝離基材層,靜置5分鐘後,測定所貼附的貼附部1在L *a *b *表色系的L *值、a *值及b *值。該等測定結果係如下表1與表2所示。
其次,針對皮膚模型上貼附的貼附部1,依照以下條件施行紫外線曝光。紫外線係使用濾波器No.5(朝日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將曝光波長調整為280nm~400nm。照射距離係紫外線照射裝置光源與變色層的相隔距離。 ・紫外線照射裝置:UV燈MAX-302(朝日分光股份有限公司製、輸出80%) ・紫外線照度:1.2mW/cm 2・曝光時間:10秒鐘 依該條件施行紫外線曝光經10秒鐘後,測定皮膚模型上所貼附變色層在L *a *b *表色系中的a *值及b *值。又,求取紫外線曝光前與曝光後的色差(ΔE *ab)。測定結果係如下表1與表2所示。
[太陽光下的顏色變化之評價] 相關各實施例與各比較例的皮膚用貼附片材,針對太陽光下的顏色變化依照以下方法施行評價。由10位護膚劑研究者當作受測者,在該受測者的前臂部依塗佈量成為2.5mg/cm 2之方式,塗抹化妝用乳液(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est Biomimesis Veil Effector)而呈濕潤狀態。接著,在上述前臂部呈濕潤狀態的部分處,依貼附部1抵接肌膚之方式按押皮膚用貼附片材(直徑30mm圓形),而將該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上。接著,剝離基材層,在所貼附之貼附部1少量塗抹上述化妝用乳液(塗抹量2.5mg/cm 2)。
接著,使受測者移至戶外,由該受測者(護膚劑研究者)目視貼附部(變色層),針對太陽光下(晴天、全天日照量1.477MJ/m 2)的變色層之顏色變化,依照下述評分施行評價。該評價係將貼附部(變色層)在太陽光下曝曬5分鐘後才實施。評價結果係如下表1與表2所示。評價結果係採用10位受測者的評分平均值。 2分:變色層明確出現顏色變化。 1分:變色層略出現顏色變化。 0分:變色層沒有出現顏色變化。
[對肌膚的密接性] 相關各實施例與各比較例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依照以下方法評價實際使用狀態下的外觀變化。由10位護膚劑研究者當作受測者,在該受測者的前臂部依塗佈量成為2.5mg/cm 2之方式,塗抹化妝用乳液(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est Biomimesis Veil Effector)而呈濕潤狀態。接著,在上述前臂部呈濕潤狀態的部分處,依貼附部1抵接肌膚之方式按押皮膚用貼附片材(直徑30mm圓形),而將該貼附部1貼附於肌膚上並使其融合。接著,剝離基材層,在所貼附之貼附部1的表面上少量(塗抹量2.5mg/cm 2)塗抹上述化妝用乳液並使其融合。然後,在室溫(25℃)下放置5分鐘,由上述各受測者根據下述5階段評價,針對貼附部1對肌膚的密接性施行評價。評價結果係採取10位受測者的評分平均值。 5分:密接性非常高。 4分:密接性高。 3分:具密接性。 2分:密接性低。 1分:密接性非常低。
[對肌膚的貼附持續性] 在上述[對肌膚的密接性]試驗後,於前臂部上貼附著貼附部1的狀態下,於室溫(25℃)下進一步放置30分鐘。然後,由上述各受測者根據下述5階段評價,針對貼附部1之貼附狀態的持續性施行官能評價。評價結果係採取10位受測者的評分平均值。 5分:非常不易剝離。 4分:不易剝離。 3分:維持貼附狀態。 2分:容易剝離。 1分:非常容易剝離。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紡絲溶液 水不溶性聚合物 (質量%) 14.98 14.98 14.88 14.75 14.75 14.09 14.75 14.75 14.75
光致變色化合物 (質量%) 0.15 0.15 0.79 1.64 1.64 6.04 1.64 1.64 1.64
添加劑 (質量%)
乙醇 (質量%) 84.87 84.87 84.33 83.61 83.61 79.87 83.61 83.61 83.61
1-丁醇 (質量%)
紡系時間(分) 240 90 120 45 90 90 90 45 90
水不溶性 高分子 種類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PVB
貼附部中含量 (質量%) 99 99 95 90 90 70 90 90 90
光致變色 化合物 紫外線曝光後之顏色
貼附部中含量 (質量%) 1 1 5 10 10 30 10 10 10
平均厚度(μm) 10 2.5 10 5 10 10 10 5 10
平均纖維徑(nm) 823 765 790 819 849 778 882 817 863
最小纖維徑(nm) 450 459 420 471 376 401 523 459 503
最大纖維徑(nm) 1190 1189 1080 1150 1077 1039 1203 1176 1100
可見光穿透率(%) 1.2 42.3 1.5 23.5 1.3 1.2 1.4 21.1 2.1
黏著劑層
標準曝 光試驗 紫外線曝光
L * 70.0 49.8 68.8 61.1 69.8 60.4 67.6 61.1 68.2 58.1 69.8 60.4 67.9 57.7 68.0 65.8 68.8 63.8
a * 5.9 6.1 7.7 6.5 6.6 5.5 7.8 7.2 8.6 5.1 6.6 5.5 8.0 5.4 8.2 9.7 7.4 12.3
b * 12.2 -11.1 20.0 11.0 17.5 7.2 20.1 13.7 17.6 7.3 17.5 7.2 18.1 7.1 21.7 35.7 21.4 43.5
色差(ΔE*ab) 30.8 11.9 14.0 9.2 14.9 14.0 15.2 14.3 23.2
太陽光下的顏色變化評價(分數) 2 1 2 1 2 2 2 1 2
對肌膚的 密接性 評分平均值 2.2 4.6 4.6 4.5 4.7 4.7 4.9 4.5 4.7
對肌膚的 貼附持續性 評分平均值 3.4 3.1 3.5 3.6 4.3 3.5 4.6 4.2 3.5
[表2]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紡絲溶液 水不溶性聚合物 (質量%) 38.29 19.57 86.36 14.75 14.75 14.75 14.75 14.98
光致變色化合物(質量%) 4.26 2.17 9.09 1.64 1.64 0.15
添加劑 (質量%) 4.55
乙醇 (質量%) 57.45 44.02 83.61 83.61 83.61 83.61 84.87
1-丁醇 (質量%) 34.24
紡系時間(分) 15 30 90 90 120 240
水不溶性 高分子 種類 聚胺基甲酸酯 壓克力 PP ※聚胺基甲酸酯 PVB PVB PVB PVB PVB
貼附部中含量 (質量%) 90 90 90 90 90 90 100 100 99
光致變色 化合物 紫外線曝光後之顏色 紫羅蘭 粉紅
貼附部中含量 (質量%) 10 10 10 10 10 10 1
平均厚度(μm) 20 10 10 40 10 10 5 10 10
平均纖維徑(nm) 1730 560 410 無纖維 1070 1100 753 695 無纖維
最小纖維徑(nm) 930 190 100 無纖維 470 630 450 392 無纖維
最大纖維徑(nm) 4470 1070 4920 無纖維 2080 2320 1237 1154 無纖維
可見光穿透率(%) 10.6 4.2 3.2 13.1 1.7 1.8 25.3 2.1 45.1
黏著劑層
標準曝光試驗 紫外線曝光
L * 71.2 64.0 70.9 65.4 67.6 59.0 67.9 51.3 70.7 61.7 71.8 67.2 70.4 70.0 70.5 70.7 68.0 64.0
a * 7.2 9.1 6.6 6.8 6.1 6.7 5.7 10.2 7.3 2.9 6.9 9.7 7.1 6.9 6.8 6.5 7.7 7.9
b * 19.7 11.7 16.9 9.4 16.7 5.6 19.3 0.9 18.9 9.3 15.3 9.1 16.1 17.7 15.3 16.4 14.8 17.4
色差(ΔE*ab) 8.4 6.8 10.3 18.5 11.0 5.3 1.7 1.1 4.7
太陽光下的顏色變化評價(分數) 2 1 1 1 2 2 0 0 1
對肌膚的密接性 評分平均值 4.7 3.3 4.5 4.8 4.6 4.7 4.0 3.1 2.2
對肌膚的貼 附持續性 評分平均值 4.4 2.7 4.3 4.7 4.1 4.3 3.2 2.8 1.4
[紫外線防禦化妝料之性能評價] 相關實施例5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依照以下方法施行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性能評價。由10位護膚劑研究者當作受測者,在該受測者的前臂部依塗佈量成為5mg/cm 2之方式,塗抹化妝用乳液(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est Biomimesis Veil Effector)而呈濕潤狀態。接著,在上述前臂部呈濕潤狀態的部分處,依變色層抵接肌膚之方式按押皮膚用貼附片材(直徑30mm圓形),而將該變色層貼附於肌膚上。接著,剝離基材層,在所貼附的變色層上少量塗抹液狀物a~c(塗抹量5mg/cm 2)。液狀物a與液狀物b分別係SPF50+、PA4+的市售紫外線防禦化妝料。液狀物c係市售化妝水。
接著,使受測者移至戶外,由該受測者(護膚劑研究者)目視貼附部(變色層),針對太陽光下(晴天、全天日照量1.477MJ/m 2)的貼附部(變色層)顏色變化,依照下述評分施行評價。該評價係貼附部在太陽光下曝曬1分鐘後、5分鐘後、及10分鐘後實施。評價結果係如下表3所示。評價結果係採用10位受測者的評分平均值。 2分:變色層顏色明顯出現變化。 1分:變色層顏色略出現變化。 0分:變色層顏色沒有變化。
[表3]
   實施例5
太陽光下經過時間 1分鐘 5分鐘 10分鐘
液狀物a 0 0 0
液狀物b 0 0 1
液狀物c 2 2 2
如表1及表2所示,實施例1~15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係不同於比較例1及2,利用紫外線曝光使變色層顏色出現明顯變化,即使在太陽光下仍可目視確認到該顏色變化。由該結果得知,利用本實施例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可即時辨識紫外線的曝光。 再者,相較於比較例3之下,實施例1~15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係貼附部對肌膚的密接性與對肌膚的貼附持續性均較優異。此現象可認為係因貼附部含有纖維、或具有黏著層,貼附部良好地密接於肌膚,而不易剝離的緣故所致。 再者,由實施例2與比較例3的對比得知,貼附部1含有纖維時,使紫外線曝光前與後的色差(ΔE *ab)增大,在能更輕易辨識紫外線曝光方面係屬有效。
如表3所示,實施例5的貼附部係藉由將紫外線防禦化妝料(液狀物a及液狀物b)塗抹於該貼附部,而抑制在太陽光下的顏色變化。由該結果得知,藉由使用實施例5的皮膚用貼附片材,便可辨識肌膚上所使用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有效性)。又,依照變色層的顏色變化程度,便可比較液狀物a與液狀物b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及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以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可即時辨識紫外線對肌膚的曝光。
1、1a:貼附部 2:基材層 3:變色層 4:黏著層 10、10a:皮膚用貼附片材 S:肌膚
圖1係本發明皮膚用貼附片材一實施形態之示意圖,貼附於肌膚上的皮膚用貼附片材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情況的平面圖; 圖2係圖1所示皮膚用貼附片材的剖視圖;以及 圖3係本發明皮膚用貼附片材另一實施形態的相當於圖2之圖示。
1:貼附部
3:變色層
10:皮膚用貼附片材
S:肌膚

Claims (15)

  1. 一種皮膚用貼附片材,係具備有貼附於肌膚而使用的貼附部;其中,上述貼附部為纖維片材,並含有纖維徑10nm以上且3000nm以下的纖維;上述貼附部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變色層;上述貼附部係在濕潤狀態的以下條件下施行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a*b*表色系之色差△E*ab為5以上且300以下;(條件)濕潤條件:在上述貼附部塗抹水5mg/cm2,靜置5分鐘而成為濕潤狀態波長範圍:280nm~400nm曝光時間:10秒鐘紫外線照度:1.2mW/cm2
  2. 一種皮膚用貼附片材,係具備有貼附於肌膚而使用的貼附部;其中,將上述貼附部經由含有水或25℃呈液狀之油的液狀物貼附於肌膚時、或者經由含有25℃呈液狀之多元醇的液狀物貼附於肌膚時,該貼附部係密接於該肌膚;上述貼附部係含有利用紫外線曝光進行變色的變色層;上述貼附部係在濕潤狀態的以下條件下施行紫外線曝光的標準曝光試驗中,曝光前與曝光10秒後的L*a*b*表色系之色差△E*ab為5以上且300 以下;(條件)濕潤條件:在上述貼附部塗抹水5mg/cm2,靜置5分鐘而成為濕潤狀態波長範圍:280nm~400nm曝光時間:10秒鐘紫外線照度:1.2mW/cm2
  3. 如請求項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係於該貼附部中保持上述液狀物。
  4. 如請求項1或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係含有纖維,上述纖維含有水不溶性高分子。
  5. 如請求項1或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變色層係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
  6. 如請求項1或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變色層係含有纖維,該纖維含有光致變色化合物。
  7. 如請求項6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光致變色化合物係埋藏於上述纖維內部。
  8. 如請求項1或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的平均厚度係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9. 如請求項1或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在曝光紫外線前、且塗抹水呈濕潤狀態的可見光穿透率係1%以上且80%以下。
  10. 如請求項1或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具備有配置於 上述貼附部之其中一面側的基材層。
  11. 如請求項10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上述貼附部係從上述基材層剝離後使用。
  12. 如請求項1或2之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中,具備有:積層於上述貼附部上、且含有黏著劑的黏著層。
  13. 一種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皮膚用貼附片材之使用方法,包括有:在利用液狀物使上述貼附部或肌膚呈濕潤之狀態下,將該貼附部貼附於該肌膚上。
  14. 一種紫外線檢測方法,係使用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皮膚用貼附片材的紫外線檢測方法;將上述貼附部貼附於肌膚上,利用上述變色層的顏色變化檢測紫外線的曝光。
  15. 一種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係使用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皮膚用貼附片材之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其中,在將經摻合紫外線防禦劑的紫外線防禦化妝料塗抹於上述貼附部的狀態下,利用上述變色層的顏色變化,評價該紫外線防禦化妝料的紫外線防禦性能。
TW110136803A 2020-10-05 2021-10-04 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TWI8106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8785 2020-10-05
JP2020168785 2020-10-05
JP2021-156165 2021-09-24
JP2021156165A JP7065242B2 (ja) 2020-10-05 2021-09-24 肌用貼付シート、その使用方法、紫外線検知方法、及び紫外線防御性能評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3364A TW202223364A (zh) 2022-06-16
TWI810669B true TWI810669B (zh) 2023-08-01

Family

ID=81125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803A TWI810669B (zh) 2020-10-05 2021-10-04 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0632A1 (zh)
EP (1) EP4227654A1 (zh)
JP (1) JP7065242B2 (zh)
KR (1) KR102552802B1 (zh)
CN (1) CN116324349A (zh)
TW (1) TWI810669B (zh)
WO (1) WO2022075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4686A1 (ja) * 2022-10-21 2024-04-25 道生 鯉渕 人工皮膚と、人工皮膚を用いた化粧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9789A1 (en) * 1999-12-09 2004-06-10 Ori Faran Dosimeter for sun radiation for use with sunscreen lotion
US9097588B2 (en) * 2008-12-20 2015-08-04 Intellego Technologies Ab Dose responsive UV indicator
US20190041261A1 (en) * 2016-02-02 2019-02-07 8996598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tection of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light
CN109425428A (zh) * 2017-08-24 2019-03-05 浩思特美容与个人护理创新公司 可穿戴uv暴露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2811A (ja) 1990-11-29 1992-07-23 Teijin Ltd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複合繊維
JPH0953981A (ja) 1995-08-09 1997-02-25 Sakura Color Prod Corp 紫外線チェッカー
JP3595057B2 (ja) * 1996-02-09 2004-12-02 花王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化粧料組成物
JPH10300576A (ja) * 1997-04-21 1998-11-13 Kawamoto Butai Shomei:Kk Uvチェック用フィルムおよびuvチェック用カード 並びにuvチェック用シール
US5986273A (en) * 1998-02-09 1999-11-16 Tripp; James E. Ultraviolet radiation sensor
US6130435A (en) * 1998-03-20 2000-10-10 Rocklin; Erik 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sunscreen composition
US20070113358A1 (en) 2004-03-16 2007-05-24 University Of Delaware Active and adaptive photochromic fibers, textiles and membranes
JP2007278904A (ja) * 2006-04-07 2007-10-25 Kuriotekku:Kk 紫外線センサ
JP2009014689A (ja) * 2007-07-09 2009-01-22 Saitama Univ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化合物を利用した紫外線強度測定装置
JP2013072151A (ja) 2011-09-28 2013-04-22 Kao Corp 不織布
EP3400062A4 (en) * 2016-01-04 2020-03-25 L'Oréal DEVICE AND SYSTEM FOR INDIVIDUAL MEASUREMENTS OF UV EXPOSURE
JP7038292B2 (ja) * 2016-09-27 2022-03-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薄膜および薄膜形成方法
JP6954523B2 (ja) 2017-02-10 2021-10-27 国立大学法人山口大学 遷移金属酸化物及びセルロースナノファイバーを含有する複合膜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3212162U (ja) * 2017-04-17 2017-08-31 株式会社Shindo 紫外線センサー布帛
US20200191649A1 (en) * 2017-05-11 2020-06-18 8996598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tection of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light
JP6778312B2 (ja) 2018-11-26 2020-10-28 花王株式会社 ナノファイバシー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9789A1 (en) * 1999-12-09 2004-06-10 Ori Faran Dosimeter for sun radiation for use with sunscreen lotion
US9097588B2 (en) * 2008-12-20 2015-08-04 Intellego Technologies Ab Dose responsive UV indicator
US20190041261A1 (en) * 2016-02-02 2019-02-07 8996598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tection of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light
CN109425428A (zh) * 2017-08-24 2019-03-05 浩思特美容与个人护理创新公司 可穿戴uv暴露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4349A (zh) 2023-06-23
KR102552802B1 (ko) 2023-07-06
EP4227654A1 (en) 2023-08-16
WO2022075161A1 (ja) 2022-04-14
US20230270632A1 (en) 2023-08-31
KR20230042532A (ko) 2023-03-28
JP2022061009A (ja) 2022-04-15
TW202223364A (zh) 2022-06-16
JP7065242B2 (ja) 2022-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137605A (ja) 美容パッ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487629B (zh) 保液片和面膜
JP5580670B2 (ja) ナノファイバ積層シート
EP2470136B1 (en) Textile composite material for decontaminating the skin
JP6153423B2 (ja) ナノファイバシート
JP5855938B2 (ja) 肌貼付用ナノファイバ積層体
EP3565641B1 (en) Barrier patch with soluble film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skin appearance
CN111698984B (zh) 制备具有可溶性膜的阻隔贴片的方法
CN1889915A (zh) 吸收性物品
TWI810669B (zh) 皮膚用貼附片材、其使用方法、紫外線檢測方法及紫外線防禦性能評價方法
CN1714183A (zh) 具有图案标记的非织造制品
WO2020022383A1 (ja) 肌貼付用フィルム、および、転写シート
CN102596132A (zh) 包括纳米纤维非织造织物的织物复合材料
CN111148452A (zh) 面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48308A (zh) 用于挤压和缩小疤痕的多层胶带
CN107337802B (zh) 对乙醇和丙酮敏感的气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RU2638397C2 (ru)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ое изделие с термоактив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KR101743916B1 (ko) 화장용 마스크팩
RU2682350C1 (ru) Абсорбирующие изделия, имеющие нетканые подложки с композициями реакционноспособной краски
JP6778312B2 (ja) ナノファイバシー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KR20160118013A (ko) 미용 팩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689312B1 (en) Absorbent article
KR102366887B1 (ko) 나노파이버 시트, 그 사용 방법,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70910A (ko) 건식 미용 팩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166877B2 (ja) 吸収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