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0574B - 食品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 - Google Patents

食品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0574B
TWI810574B TW110119359A TW110119359A TWI810574B TW I810574 B TWI810574 B TW I810574B TW 110119359 A TW110119359 A TW 110119359A TW 110119359 A TW110119359 A TW 110119359A TW I810574 B TWI810574 B TW I8105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od
support member
gate
shaped
outer sk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9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5977A (zh
Inventor
篠宮吉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雷恩自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雷恩自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雷恩自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5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5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0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057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30/00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r apparatus
    • A23P30/20Extruding
    • A23P30/25Co-extrusion of different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PSHAPING OR WORKING OF FOODSTUFFS, NOT FULLY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A23P20/00Coating of foodstuffs; Coatings therefor; Making laminated, multi-layered, stuffed or hollow foodstuffs
    • A23P20/20Making of laminated, multi-layered, stuffed or hollow foodstuffs, e.g. by wrapping in preformed edible dough sheets or in edible food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Devices For Dough (AREA)
  • 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 Products (AREA)
  • Bakery Produc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種食品的成形方法,係使棒狀食品或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的外皮材,從供給裝置往下方向通過具備開閉自如的複數個閘門片且上下移動自如的閘門裝置中而供給至上下移動自如的支承構件上並從下側支承,藉由關閉複數個閘門片將棒狀食品切斷或將外皮材的周緣藉由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其特徵為:根據食品的目標重量及閘門片的厚度運算支承構件的最上升位置,而決定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軌跡。

Description

食品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將食品成形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更詳細而言,係關於在將棒狀食品切斷而成形為食品之際,或是在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將薄片狀的外皮材的周緣以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之際,能夠輕易地因應食品的重量變更而成形為具有良好外觀形狀的食品的方法以及裝置。
至今提出有各種將食品切斷為棒狀食品的裝置及方法。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方法,係調節多層包覆食品的外皮材的包裹狀態而包覆切斷的方法。在將多層棒狀食品包覆切斷時,係控制切斷機構部所具備之轉動自如的切斷器體的旋轉,藉此調整被切斷器體包圍的整形切斷閘門的縮小速度及縮小開始時機。並且,控制切斷機構的上下移動速度及上下移動時機,藉此調整多層棒狀食品的擠出速度與整形切斷閘門的下降速度之相對速度。
並且,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裝置,係具備:閘門上下移動用馬達、閘門開閉用馬達、承接構件上下移動用馬達,以及控制該等之馬達控制部,藉由控制閘門開閉用馬達的旋轉,即便在變更閘門的關閉開始位置或閘門封閉動作速度的情形,亦能夠使閘門的關閉結束位置恆為相同,而恆將包被食品包覆切斷為相同的外觀形狀。
並且,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裝置,係具備:控制從下側支承包覆食品的承接構件之上升速度及下降速度的控制裝置,控制閘門下表面與包覆食品上部的接觸狀態,而控制外皮材往包被食品的頭部側的誘導量並進行包覆切斷。
並且,作為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將薄片狀的外皮材的周緣以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的裝置,係例如專利文獻4所記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1205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01056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208524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6/133034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將棒狀食品切斷為食品而成形之際,或是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將薄片狀的外皮材的周緣以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之際,於閘門裝置的下方從下側支承食品的支承構件(相當於專利文獻1之輸送機及專利文獻2之承接構件)對於閘門裝置之上下方向的位置,對於食品的外觀形狀而言係重要的要素。例如,在閘門裝置對於從供給裝置流下的棒狀食品一邊上下移動一邊進行切斷動作之際,支承構件係一邊同步於閘門裝置的上下移動一邊進行上下移動而塑造食品的外觀形狀。因此,在變更食品重量之際,有必要配合變更支承構件的最上升位置。
然而,就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之裝置而言,支承構件的上下位置的變更係一邊確認被切斷的食品一邊以手動進行,故作業效率不佳。並且,在視食品的性狀而有必要變更支承構件的動作模式的情形,係必須更換上下凸輪。
專利文獻3之裝置,係具備使支承構件(相當於專利文獻3的承接構件)上下移動的控制用致動器以控制上下移動速度,然而並未考量到因應食品重量的大小而自動變更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位置的設定,故在食品重量變更之際,仍然必須由操作者一邊確認食品一邊變更支承構件的上下位置。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前述課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食品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其係在將棒狀食品切斷而成形為食品之際,或是在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將薄片狀的外皮材的周緣以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之際,能夠輕易地因應食品的重量變更而成形為具有良好外觀形狀的食品,藉此能夠減輕操作者的負擔,而能夠使生產效率提升。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一種將棒狀食品成形為食品的成形裝置,其特徵為:具備:上下移動自如的閘門裝置,係以開閉自如的方式具備將前述棒狀食品切斷的複數個閘門片;支承裝置,係以上下移動自如的方式具備從下側支承前述食品的支承構件;以及控制裝置,係控制前述閘門裝置及前述支承裝置的動作;前述控制裝置,係具備:輸入部,係將輸入參數輸入;以及運算部,係根據前述輸入參數運算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方向的最上升位置。
並且,特徵在於:於前述輸入部設定的輸入參數,係根據前述食品的目標重量的值。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控制裝置,係具備儲存初期設定參數的儲存部,前述運算部,係根據於前述輸入部選擇的前述初期設定參數及於前述輸入部設定的前述輸入參數,運算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方向的前述最上升位置。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初期設定參數,係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模型,以及前述閘門片的種類。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儲存部,作為前述初期設定參數係具有前述支承構件的最大上下行程,前述運算部,係構成為:以前述最大上下行程作為閾值,在前述最上升位置未超過前述閾值的情形,將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下降位置運算為上下移動下端位置,在前述最上升位置超過前述閾值的情形,將前述最下降位置運算為從前述最上升位置後退前述最大上下行程量的位置。
並且,特徵在於:運算部,係構成為:根據前述上下移動模型、前述最上升位置及前述最下降位置,運算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模式。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控制裝置,係具備:動作控制部,根據前述運算部的運算結果,控制前述閘門裝置及前述支承裝置的動作。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控制裝置,係具備:記憶部,係能夠將前述初期設定參數、前述輸入參數及前述運算結果記憶為一個記憶群組,或者能夠讀取所記憶的記憶群組。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成形裝置,係具備:棒狀食品供給裝置,係具備內包材供給裝置、外皮材供給裝置及聚合管嘴。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控制裝置,係具備: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係當對於前述輸入部輸入前述食品的目標重量,則藉由前述運算部運算前述棒狀食品供給裝置的供給量,當對於前述輸入部輸入前述食品的實際重量,則藉由前述運算部以因應於前述目標重量與前述實際重量的差變更前述供給量的方式進行運算,並遵循受到變更的運算結果控制前述棒狀食品供給裝置的動作。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成形裝置,係具備:棒狀食品供給裝置,係具備:搬運薄片狀的外皮材的搬運裝置、對於被搬運的前述外皮材上供給內包材的內包材供給裝置,以及以前述內包材為中心將前述外皮材從寬度方向的其中一方捲起的捲起裝置。
並且,本發明係一種將棒狀食品成形為食品的成形方法,其特徵為:藉由供給裝置將前述棒狀食品往下方向供給,並以開閉自如的方式具備複數個閘門片;在藉由上下移動自如的閘門裝置切斷前述棒狀食品時,根據對於控制裝置的輸入部所輸入的輸入參數,控制從下側支承前述食品的支承構件的上下方向的最上升位置。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輸入參數,係根據前述食品的目標重量及/或前述閘門片的厚度的值。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控制裝置的儲存部,係於所儲存的初期設定參數具有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模型,根據前述上下移動模型及前述輸入參數運算前述最上升位置,並根據前述最上升位置,藉由以運算部所運算的上下移動模式控制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儲存部,作為前述初期設定參數係具有前述支承構件的最大上下行程,前述運算部,係以前述最大上下行程作為閾值,在前述最上升位置未超過前述閾值的情形,將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下降位置運算為上下移動下端位置,在前述最上升位置超過前述閾值的情形,將前述最下降位置運算為從前述最上升位置後退前述最大上下行程量的位置,而控制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控制裝置所具備的動作控制部,根據以前述運算部運算的運算結果,控制前述閘門裝置及前述支承裝置的動作。
並且,特徵在於:藉由前述控制裝置所具備的記憶部,係進行將前述初期設定參數、前述輸入參數及前述運算結果記憶為一個記憶群組,並讀取所記憶的記憶群組的控制。
並且,特徵在於:前述成形裝置,係具備:棒狀食品供給裝置,係具備內包材供給裝置、外皮材供給裝置、聚合管嘴;於前述控制裝置具備有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根據對於前述輸入部輸入的前述食品的目標重量,藉由前述運算部運算前述棒狀食品供給裝置的供給量,並根據對於前述輸入部輸入的前述食品的實際重量,藉由前述運算部以因應於前述目標重量與前述實際重量的差變更前述供給量的方式進行運算,並遵循受到變更的運算結果,藉由前述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控制前述棒狀食品供給裝置的動作。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在將棒狀食品切斷而成形為食品之際,或是在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將薄片狀的外皮材的周緣以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之際,能夠因應食品的重量變更而自動變更裝置的設定,故能夠維持良好的外觀形狀的狀態下輕易地變更食品的重量。並且,因能夠輕易地變更設定,故能夠減少操作者的負荷,使生產效率提升。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係參照圖1至圖6進行說明。將成形裝置1,作為將內包材F的周圍以外皮材D被覆的棒狀食品切斷而成形為食品(包覆食品)P的裝置進行說明。成形裝置1,係具備箱型的框架2、供給裝置3、閘門裝置5、支承裝置7、控制裝置9。
供給裝置3,係具備:配置於框架2的上部之包材F的供給裝置11及外皮材D的供給裝置13,以及配置於框架2的正面側(圖1中之當前側)上部的聚合管嘴15;聚合管嘴15,係具備將包材F的周圍以外皮材D被覆的棒狀食品PB往下方向供給的管嘴15A。內包材F的供給裝置11,係具備料斗11A、以旋轉自如的方式配置於料斗11A的內側底部的螺桿(未圖示)、泵浦11B、驅動螺桿的螺桿驅動用馬達M1、驅動泵浦11B的泵浦驅動用馬達M2。外皮材D的供給裝置13,係具備料斗13A、以旋轉自如的方式配置於料斗13A的內側底部的螺桿(未圖示)、泵浦13B、驅動螺桿的螺桿驅動用馬達M3、驅動泵浦13B的泵浦驅動用馬達M4。供給裝置3的構成係屬已知,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閘門裝置5,係配置於聚合管嘴15的下方,並構成為將複數個閘門片17以開閉自如且上下移動自如的方式驅動,而將從聚合管嘴15往下方向供給的棒狀食品PB切斷為食品P的裝置。閘門裝置5,係具備閘門開閉驅動機構19、上下驅動機構21。開閉驅動機構19,係構成為藉由驅動伺服馬達等之開閉驅動用控制馬達M5,使配置為環狀之複數個閘門片17開閉動作,藉此,使以複數個閘門片17形成的開口17A開閉,而將棒狀食品PB切斷為食品P。上下驅動機構21,係具備伺服馬達等之上下驅動用控制馬達M6及曲柄機構,並構成為藉由使上下驅動用控制馬達M6往一定方向旋轉,而透過曲柄機構使複數個閘門片17及開閉驅動機構19上下移動(往上下往復移動)。並且,於上下驅動用控制馬達M6的輸出軸,配置有感知閘門裝置5位於上下的往復移動的最上升位置之接近感測器等之感測器(未圖示)。閘門裝置5的構成係屬已知,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支承裝置7,係配置於閘門裝置5的下方,並具備:從下側支承自棒狀食品PB切斷出的食品P的支承構件23、使支承構件23上下移動(往上下往復移動)的支承構件上下機構25、搬運輸送機27、伺服馬達等之控制電動致動器M7、輸送機皮帶驅動用馬達M8。
支承構件上下機構25,係具備:軸承31,係配置於框架2的正面側下部;圓柱狀的2根軸32,以上下移動自如的方式被軸承31支承;以及凸緣33,係安裝於控制電動致動器M7的軸的前端。2根軸32,係該等的軸線彼此平行且配置於上下方向,軸32的上部前端係連結至支承構件23,軸32的中間附近的側面係連結至凸緣33。因此,藉由驅動控制電動致動器M7使該軸伸縮,凸緣33、2根軸32及支承構件23,係構成為一體地上下往復移動。將控制電動致動器M7的軸縮得最短時的支承構件23的位置,亦即支承裝置7中支承構件23的構造上的最下降位置(圖1中支承構件23的位置),於以下稱為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參照圖5及圖6)。
搬運輸送機27,輸送機托板35、輸送機皮帶36、驅動滑輪37。輸送機托板35,係安裝於從框架2往正面側延伸的2根軸。輸送機皮帶36,係繞掛於輸送機托板35、驅動滑輪37及支承構件23。因此,伴隨支承構件23的上下往復移動,位於支承構件23上(換言之係位於閘門裝置5的下方)的輸送機皮帶36的部分亦上下往復移動。亦即,支承構件23係透過輸送機皮帶36從下側支承食品P。輸送機皮帶驅動用馬達M8,係構成為透過驅動滑輪37驅動輸送機皮帶36。輸送機皮帶36,係構成為將成形結束後的食品P往搬運方向R搬運。
控制裝置9,係構成為將閘門裝置5的開閉驅動用控制馬達M5、支承裝置7的控制電動致動器M7及搬運輸送機27的輸送機皮帶驅動用馬達M8同步於閘門裝置5的上下驅動用控制馬達M6的旋轉驅動進行驅動。
並且,控制裝置9係包含電腦等,並如圖3所示,具備中央處理裝置(CPU)9Z、ROM9Y、RAM9X、儲存部(手段)9A、輸入部(手段)9B、運算部(手段)9C、動作控制部9D、記憶部(手段)9E、顯示部(手段)9F等。
於本說明書中,係如圖5等所示,將切斷步驟的1循環以360度進行說明。閘門裝置5,係在作為開始時機S0之位於0度時位於最上升位置(感測器的感知位置),之後開始下降,在從開始時機S0前進了180度之S1時位於最下降位置,之後上升,在從開始時機S0前進360度的結束時機S2時,再度位於最上升位置。亦即,開始時機S0及結束時機S2,係1個循環的相同時機。
儲存部9A,係構成為儲存初期設定參數(項目)10A。初期設定參數10A,係包含支承構件23的複數個上下移動模型10B、支承構件23的事先設定的最大上下行程10C、對應於閘門片17的種類10N所訂定的閘門片厚度T。
各個上下移動模型10B,係包含切斷步驟的1循環內之支承構件23的上升開始時機S3、上升結束時機S4、下降開始時機S5、下降結束時機S6、上升及下降時的移動軌跡運算式。根據移動軌跡運算式所運算的支承構件23的上升時或下降時的移動軌跡,係直線、正弦曲線、對數曲線等亦可,為組合該等的軌跡亦可。儲存部9A,係儲存有複數個上下移動模型10B,並能夠配合食品的性狀或外觀形狀,選擇複數個上下移動模型10B之一。
最大上下行程10C,係每個複數個上下移動模型10B皆有儲存亦可,為複數個上下移動模型10B共通亦可。如後述般,最大上下行程10C,係使用作為閾值。
並且,儲存部9A,係儲存有複數的閘門片17的種類10N,並且儲存有每個閘門片17的種類10N的閘門片厚度T。
輸入部9B,係例如為觸控面板,並構成為將輸入參數(值)10D輸入。輸入參數10D,係包含食品P的目標重量10E、選擇式的閘門片17的種類10N及上下移動模型10B。藉由選擇閘門片17的種類10N,決定閘門片17的厚度T。
運算部9C,係構成為使用初期設定參數10A及輸入參數10D,運算作為運算結果10F之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10G、上下移動軌跡(上下移動模式)10H、10P及最下降位置10M。
動作控制部9D,係具備:支承裝置動作控制部(手段)9G,係根據以運算部9C運算的運算結果10F,控制使支承裝置7的支承構件23上下往復移動的控制電動致動器M7的動作;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手段)9H,係控制供給裝置3的動作;以及閘門裝置動作控制部(手段)9K,係控制閘門裝置5的動作。
記憶部(手段)9E,係將初期設定參數10A、輸入參數10D及運算結果10F記憶為一個記憶群組10K。並且,記憶群組10K的資料能夠視必要進行讀取。
顯示部9F,係顯示初期設定參數10A、輸入參數10D及運算結果10F等,例如為液晶面板。
如此般構成之成形裝置1,係使棒狀食品PB從供給裝置3往下方向通過具備開閉自如的複數個閘門片17且上下移動自如的閘門裝置5中而供給至上下移動自如的支承構件23上並從下側支承,藉由關閉複數個閘門片17將棒狀食品切斷,而成形為食品P。
針對成形裝置1的控制方法進行說明。
操作者係使用輸入部9B,選擇儲存部9A所儲存的複數個上下移動模型10B當中之一,以及複數個閘門片17的種類10N當中之一。操作者係進一步使用輸入部9B,輸入欲成形的食品P的目標重量10E。
運算部9C,係使用對應於所選擇的閘門片17的種類10N之閘門片厚度T及食品P的目標重量10E,如以下般運算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10G。
目標重量10E與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10G(對應於食品P的成形高度PH),係認為如圖4所示般為線性函數之關係。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說明閘門片17的厚度T為2種之T1、T2(T1<T2)之情形。又,於其他實施形態中,使目標重量10E與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10G的關係為二次函數等關係亦可,閘門片17的厚度T係3種以上亦可。
在閘門片厚度為T1的情形,以目標重量10E為變數X,以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10G為變數Y的情形之X與Y的關係,係以圖4之圖表G1所示之關係。該情形之運算式,係Y=-A1X+B1並且,在閘門片厚度為T2的情形,以目標重量10E為變數X,以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10G為變數Y的情形之X與Y的關係,係以圖4之圖表G2所示之關係。該情形之運算式,係Y=-A2X+B2於前述之運算式中,A1、A2、B1、B2係由食品的性狀所決定的常數,且係B1>B2的關係。運算部9C,係將目標重量10E代入至對應於前述之閘門片厚度T運算式,而運算最上升位置10G。
藉此,能夠輕易地因應食品的重量變更而成形為具有良好外觀形狀的食品,而藉此能夠減輕操作者的負擔,故能夠使生產效率提升。
接著,運算部9C,係決定最下降位置10M及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軌跡10H、10P。以下,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的Y座標作為0mm(零點)。
在決定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軌跡10H、10P之際,若最上升位置10G相對較高,則支承構件23在最上升位置10G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之間上下移動的時間會增長,因此會有生產效率降低之情事。特別是,在閘門片17的厚度T較薄、食品的目標重量10E較小的情形,最上升位置10G會提高,導致生產效率降低。在此情形,係預先設定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的最大上下行程10C,將最大上下行程10C作為閾值,並將最上升位置10G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之間的距離與閾值比較,並因應於其結果決定支承構件23的最下降位置10M即可。
首先,在最上升位置10G相對較低的情形,亦即最上升位置10G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之間的距離未超越閾值(比最大上下行程10C更小)的情形,運算部9C係將支承構件23的最下降位置10M決定為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例如,在最大上下行程10C為60mm,最上升位置10G為50mm的情形,係將最下降位置10M決定為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零點)之0mm。接著,運算部9C,係將最上升位置10G及最下降位置10M套用至上下移動模型10B(特別是移動軌跡運算式),而決定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軌跡10H(參照圖5)。
接著,在最上升位置10G相對較高的情形,亦即最上升位置10G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之間的距離超越閾值(比最大上下行程10C更大)的情形,運算部9C係將支承構件23的最下降位置10M決定為從最上升位置10G僅下降最大上下行程10C的位置。例如,在最大上下行程10C為60mm,最上升位置10G為70mm的情形,係將最下降位置10M決定為離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零點)之10mm上方的位置。在此情形,支承構件23的上下行程,係與最大上下行程10C一致。接著,運算部9C,係將最上升位置10G及最下降位置10M套用至上下移動模型10B(特別是移動軌跡運算式),而決定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軌跡10P(參照圖6)。
因此,在最上升位置10G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10J之間的距離比最大上下行程10C更大(超過閾值)的情形,支承構件23的上下行程會被抑制為最大上下行程10C而不會超過。如此,能夠避免生產效率降低之情事。並且,能夠防止支承構件23的上下行程過大而導致輸送機皮帶36上下大幅擺動以致輸送機皮帶36上的食品P翻覆或脫落之情事。
動作控制部9D的閘門裝置動作控制部9K,係控制閘門裝置5的動作。並且,支承裝置動作控制部9G,係遵循最終決定的上下移動軌跡10H、10P,控制使支承構件23上下移動的控制電動致動器M7的動作。再者,動作控制部9D,係在食品P的切斷結束而支承構件23下降至最下降位置之後,驅動輸送機皮帶驅動用馬達M8而驅動輸送機皮帶36,藉此將食品P往搬運方向R搬運。
並且,控制裝置9的運算部9C,係根據輸入至輸入部9B之食品P的目標重量10E,運算並設定供給裝置3的供給量,詳細而言,係內包材供給裝置的螺桿驅動用馬達M1及泵浦驅動用馬達M2的轉數(供給量)、外皮材供給裝置13的螺桿驅動用馬達M3及泵浦驅動用馬達M4的轉數(供給量)。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9H,係遵循所設定的轉數,控制驅動供給裝置3的各馬達M1~M4。之後,操作者,係測定食品P的實際重量10L,並對於輸入部9B的實際重量10L用的輸入部位以手動輸入。又,亦可構成為自動測定實際重量10L並自動輸入至輸入部9B。接著,運算部9C,係運算目標重量10E與實際重量10L的差,並將各馬達M1~M4的轉數以使實際重量10L接近目標重量10E的方式進行運算而再設定。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9H,係遵循再設定的轉數,控制驅動供給裝置3的各馬達M1~M4。藉此,能夠使操作者容易令食品P的實際重量與目標重量一致,而能夠減輕操作者(作業者)的負擔。
顯示部9F,係顯示輸入參數10D及運算結果10F。記憶部9E係能夠將輸入參數10D及運算結果10F等記憶為1個群組10K,控制裝置9係視必要讀取1個群組10K並使用其所包含的輸入參數10D及運算結果10F等亦可。1個群組10K,較佳為包含食品的目標重量、閘門片17的厚度、支承構件23的最大行程、所選擇的上下移動模型10B及上下移動軌跡10H、10P。
藉由進行以上般之控制,能夠維持良好的外觀形狀並且輕易地變更食品P的重量,而能夠減輕操作者(作業者)的負擔。
以上針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進行了說明,接著,參照圖7,說明將成形裝置1的供給裝置3置換為別的供給裝置53之第1變形例的成形裝置51。成形裝置51,係與成形裝置1相同,為成形食品P的裝置,具體而言係將內包材F的周圍以外皮材D被覆的包覆食品的裝置。於此說明中,針對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相同之功能的符號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成形裝置51,係具備供給裝置53、閘門裝置5、支承裝置7、控制裝置9。
供給裝置53,係具備:搬運輸送機55,係將薄片狀的外皮材D往搬運方向R搬運;內包材供給裝置57,係配置於搬運輸送機55的上方且將內包材F供給至外皮材D上;以及捲起裝置59,係配置於內包材供給裝置57的下游側且將內包材作為芯材並將外皮材從其中一方的側面方捲起。藉此,將內包材F的周圍以外皮材D被覆之棒狀食品PB,係從搬運輸送機55的下游端部往下方向供給。閘門裝置5,係配置於搬運輸送機55的下游端部的下方,支承裝置7係配置於閘門裝置5的下方。支承裝置7,係具備直列配置之2個輸送機,亦即配置於閘門裝置5的下方之輸送機41,以及配置於其下游之搬運輸送機43。支承構件23,係以輸送機41的輸送機托板構成。輸送機41(支承構件23),係構成為藉由支承構件上下機構25上下往復移動。
第1變形例之成形裝置51,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相同,藉由使控制裝置9透過支承構件上下機構25控制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能夠維持良好的外觀形狀並且輕易地變更食品P的重量,而能夠減輕操作者(作業者)的負擔。
接著,參照圖8,說明將成形裝置1之支承裝置7置換為於搬運方向R連續的2個輸送機之第2變形例之成形裝置101。於此說明中,針對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相同之功能的符號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成形裝置101,係與成形裝置1相同,具備供給裝置3、閘門裝置5、支承裝置7、控制裝置9。
支承裝置7,係具備:直列配置的2個輸送機,亦即配置於閘門裝置5的下方的輸送機45,以及配置於其下游的搬運輸送機47;從下側支承自棒狀食品PB切斷出的食品P的支承構件23;以及使支承構件23上下移動(往上下往復移動)的支承構件上下機構25等。輸送機45的輸送機皮帶係繞掛於支承構件23,伴隨著支承構件23的上下往復移動,位於支承構件23上的輸送機皮帶的部分亦上下往復移動。
第2變形例之成形裝置101,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相同,藉由使控制裝置9透過支承構件上下機構25控制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能夠維持良好的外觀形狀並且輕易地變更食品P的重量,而能夠減輕操作者的負擔。
另外,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的說明大致如前述,然而不限於此,在申請專利範圍內能夠有各種變更,且該等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乃不在話下。
於前述所說明之成形裝置中,雖係遵循所運算之上下移動軌跡10H、10P控制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然而亦可暫時運算出上下移動軌跡之後,一邊進行生產一邊對於輸入部9B輸入不同的參數,而變更及調整支承構件23的上下移動軌跡。
或者,以使圖5或圖6所示之支承構件23之上下移動軌跡10H或10P對於閘門裝置5的上升端位置(開始時機S0)往圖5或圖6中之橫方向移動(使相位偏移)的方式進行調整亦可。
於前述之實施形態中,係將食品P作為以外皮材D被覆內包材F的周圍之藉由切斷及包覆棒狀食品而成形的包覆食品進行說明,然而使食品P為僅由外皮材D所成之棒狀食品而藉此成形的食品亦可。就如此食品而言,亦能夠維持良好的外觀形狀並且輕易地變更食品的目標重量。
並且,於前述實施形態中,雖將成形裝置作為將棒狀食品切斷等而成形為食品的成形裝置,然而亦可為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將薄片狀的外皮材的周緣以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的成形裝置。在此情形,於前述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1中,變更供給裝置(參照專利文獻4),閘門裝置係使用作為於上表面配置有內包材之薄片狀的外皮材藉由複數個閘門片封黏之封黏裝置作為用。就該成形裝置而言,亦能夠維持良好的外觀形狀並且輕易地變更食品的目標重量。
於前述實施形態中,雖將支承裝置作為輸送機進行說明,然而不限於此,例如亦能夠為將被托盤支承構件所支承的托盤配置於閘門裝置的下方,並具備使托盤支承構件往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動的機構(例示有機械手臂等)之支承裝置。
於前述實施形態中,雖說明針對根據運算結果進行成形裝置的動作控制,然而亦可顯示運算結果並藉由手動進行裝置的設定變更。在此情形,按照顯示部所顯示者對於輸入部進行輸入即可,與以往相比係作業效率提升。
1,51,101:(包覆食品的)成形裝置 2:框架 3,53:供給裝置 5:閘門裝置 7:支承裝置 9:控制裝置 11:供給裝置 11A:料斗 11B:泵浦 13:供給裝置 13A:料斗 13B:泵浦 15:聚合管嘴 15A:管嘴 17:閘門片 17A:開口 19:開閉驅動機構 21:上下驅動機構 23:支承構件 25:支承構件上下機構 27:搬運輸送機 31:軸承 32:軸 33:凸緣 35:輸送機托板 36:輸送機皮帶 37:驅動滑輪 41:輸送機 43:搬運輸送機 45:輸送機 47:搬運輸送機 55:搬運輸送機 57:內包材供給裝置 59:捲起裝置 101:成形裝置 9A:儲存部 9B:輸入部 9C:運算部 9D:動作控制部 9E:記憶部 9F:顯示部 9G:支承裝置動作控制部 9H: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 9K:閘門裝置動作控制部 9X:RAM 9Y:ROM 9Z:中央處理裝置 10A:初期設定參數 10B:上下移動模型 10C:最大上下行程 10D:輸入參數 10E:目標重量 10F:運算結果 10G:(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 10H:上下移動軌跡 10K:記憶群組 10M:最下降位置 10N:閘門片17的種類 10P:上下移動軌跡 T:閘門片厚度 D:外皮材 F:內包材 P:食品 PB:棒狀食品 M1:螺桿驅動用馬達 M2:泵浦驅動用馬達 M3:螺桿驅動用馬達 M4:泵浦驅動用馬達 M5:開閉驅動用控制馬達 M6:上下驅動用控制馬達 M7:控制電動致動器 M8:輸送機皮帶驅動用馬達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的示意性正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的控制裝置的構成的功能方塊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食品的目標重量與支承構件的最上升位置的關係的示意性圖表。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的動作的示意性時序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成形裝置的動作的示意性時序圖。 [圖7]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第1變形例之成形裝置的示意性正視圖。 [圖8]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第2變形例之成形裝置的示意性正視圖。
9:控制裝置
9A:儲存部
9B:輸入部
9C:運算部
9D:動作控制部
9E:記憶部
9F:顯示部
9G:支承裝置動作控制部
9H:供給裝置動作控制部
9K:閘門裝置動作控制部
9X:RAM
9Y:ROM
9Z:中央處理裝置
10A:初期設定參數
10B:上下移動模型
10C:最大上下行程
10D:輸入參數
10E:目標重量
10F:運算結果
10G:(支承構件23的)最上升位置
10H:上下移動軌跡
10K:記憶群組
10M:最下降位置
10N:閘門片17的種類
10P:上下移動軌跡
T:閘門片厚度

Claims (8)

  1. 一種食品的成形方法,係使棒狀食品或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的前述外皮材,從供給裝置往下方向通過具備開閉自如的複數個閘門片且上下移動自如的閘門裝置中而供給至上下移動自如的支承構件上並從下側支承,藉由關閉前述複數個閘門片將前述棒狀食品切斷或將前述外皮材的周緣藉由前述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其特徵為:根據前述食品的目標重量及前述閘門片的厚度運算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上升位置,而決定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軌跡。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前述支承構件,係具有構造上的上下移動下端位置,前述方法,係進一步為:在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上升位置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之間的距離,未超過所設定的最大上下行程的情形,將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下降位置決定為上下移動下端位置,並使前述支承構件在最上升位置與最下降位置之間上下移動,在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上升位置與上下移動下端位置之間的距離,超過所設定的最大上下行程的情形,將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下降位置決定為從最上升位置下降了最大上下行程的位置,並使前述支承構件在最上升位置與最下降位置之間上下移動。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 選擇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模型,並對於上下移動模型套用前述支承構件的最上升位置及最下降位置,而決定前述支承構件的上下移動軌跡。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方法,其中,將食品的目標重量、前述閘門片的厚度、前述支承構件的最大行程、所選擇的上下移動模型及上下移動軌跡,以能夠讀取的方式記憶為一個記憶群組。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係將棒狀食品切斷而成形為食品。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將於薄片狀的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內包材之後的外皮材的周緣,以內包材的上方封黏而成形為食品。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其中,比較食品的目標重量與實際重量,以令從前述供給裝置所供給的棒狀食品的供給量使目標重量與實際重量的差減小的方式,調整前述供給裝置。
  8. 一種食品的成形裝置,係具備:棒狀食品或內包材及外皮材之供給裝置;閘門裝置,係將複數個閘門片以開閉自如且上下移動自如的方式驅動;以及支承構件,係支承前述棒狀食品,或支承於前述外皮材的上表面配置前述內包材之後的前述外皮材,該食品的成形裝置,係實施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 之方法。
TW110119359A 2020-05-29 2021-05-28 食品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 TWI810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3987 2020-05-29
JP2020-093987 2020-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5977A TW202205977A (zh) 2022-02-16
TWI810574B true TWI810574B (zh) 2023-08-01

Family

ID=7874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9359A TWI810574B (zh) 2020-05-29 2021-05-28 食品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0160A1 (zh)
EP (1) EP4159052A4 (zh)
JP (1) JP7477605B2 (zh)
KR (1) KR20230003222A (zh)
CN (1) CN115697092A (zh)
TW (1) TWI810574B (zh)
WO (1) WO2021241724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2056A (ja) * 1994-10-18 1996-05-07 Kobaade:Kk 多層包被食品の製造方法
CN101209063A (zh) * 2006-12-27 2008-07-02 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食品制造装置
JP4149801B2 (ja) * 2002-12-27 2008-09-17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包被切断方法及び装置
CN101491263B (zh) * 2008-01-21 2011-03-30 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碾平和形成食品面团的装置和方法
JP5550269B2 (ja) * 2009-06-30 2014-07-16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包被切断装置
WO2016199720A1 (ja) * 2015-06-08 2016-12-15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片、シャッタセット、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成形装置
CN107249336A (zh) * 2015-02-16 2017-10-13 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包馅食品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13234B2 (ja) 1992-07-30 1999-06-28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複合食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WO1993024025A1 (en) 1992-05-26 1993-12-09 Kobird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lastic foods
JPH0773488B2 (ja) * 1992-12-15 1995-08-09 株式会社コバード 成形食品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装置
JP2007074978A (ja) 2005-09-14 2007-03-29 Kobird Co Ltd 粉振り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米飯食品成形装置
US7935034B2 (en) 2009-07-24 2011-05-03 Pioneer Interstate, Inc. Clapping martial arts striking target
JP6189664B2 (ja) 2013-07-29 2017-08-3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窒化アルミニウム結晶の製造方法
KR101698203B1 (ko) 2015-05-11 2017-01-20 (주)동명기술공단종합건축사사무소 수질 자동 측정기의 청소장치
JP2017038579A (ja) * 2015-08-21 2017-02-23 プリマハム株式会社 練り状食品材料の整列装置および練り状食品材料の整列方法
CH714464A2 (it) 2017-12-19 2019-06-28 Guglielmana Gianfranco Metod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prodotto alimentare a base di legumi e prodotto alimentare ottenuto.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2056A (ja) * 1994-10-18 1996-05-07 Kobaade:Kk 多層包被食品の製造方法
JP4149801B2 (ja) * 2002-12-27 2008-09-17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包被切断方法及び装置
CN101209063A (zh) * 2006-12-27 2008-07-02 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食品制造装置
CN101491263B (zh) * 2008-01-21 2011-03-30 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碾平和形成食品面团的装置和方法
JP5550269B2 (ja) * 2009-06-30 2014-07-16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包被切断装置
CN107249336A (zh) * 2015-02-16 2017-10-13 雷恩自动机株式会社 包馅食品的成形方法和装置
WO2016199720A1 (ja) * 2015-06-08 2016-12-15 レオン自動機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片、シャッタセット、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成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1724A1 (ja) 2021-12-02
JP7477605B2 (ja) 2024-05-01
EP4159052A1 (en) 2023-04-05
JPWO2021241724A1 (zh) 2021-12-02
TW202205977A (zh) 2022-02-16
EP4159052A4 (en) 2023-11-29
CN115697092A (zh) 2023-02-03
US20230210160A1 (en) 2023-07-06
KR20230003222A (ko)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85638B2 (ja) 多連式自動包装機
CN106586137B (zh) 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
JP6440787B2 (ja) 食品生地の切断方法及び装置
CN109229536B (zh) 一种烤鳗块烘烤后整齐排列分批入袋机构及分批入袋方法
MX2014012093A (es) Mordazas de sellado para una empacadora.
TWI810574B (zh) 食品的成形方法以及成形裝置
CN107455410A (zh) 旋转叠堆机
JP4789504B2 (ja) 横型製袋充填機におけるエンドシール装置
CH688308A5 (it) Dispositivo di sincronizzazione, particolarmente per impianti per la fabbricazione ed il confezionamento di prodotti alimentari.
JP4497363B2 (ja) 横型製袋充填機におけるエンドシール装置
CN206466272U (zh) 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
JP2008308227A (ja) エンドシー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機並びにピロー包装機
EP0376174B1 (en) Automatic horizontal bag packaging machine
JP5219432B2 (ja) エンドシール装置
JP7487271B2 (ja) 包被食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4538387B2 (ja) 食品生地の延展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145366A (ja) 製袋包装機
JP3244842U (ja) 供給材料押し出しのフィルム封止包装装置
KR102554840B1 (ko) 직접투입방식의 필로우 포장기
JP5550269B2 (ja) 包被切断装置
JP7266849B2 (ja) 横型製袋充填包装機
JP5593484B2 (ja) 製袋装置におけるヒートシール位置の自動補正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IT201800005745A1 (it) Macchina formatrice di cassette di cartone, particolarmente del tipo portanti.
IT201800005748A1 (it) Macchina formatrice di corpi contenitori di cartone.
JP2019092430A (ja) おにぎり製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