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9207B - 避難用構造物 - Google Patents
避難用構造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9207B TWI809207B TW108135142A TW108135142A TWI809207B TW I809207 B TWI809207 B TW I809207B TW 108135142 A TW108135142 A TW 108135142A TW 108135142 A TW108135142 A TW 108135142A TW I809207 B TWI809207 B TW I80920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shaped structure
- aforementioned
- drainage
- evacu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9/00—Life-saving in water
- B63C9/06—Floatable closed containers with accommodation for one or more persons insid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14—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against other dangerous influences, e.g. tornadoes, floo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所提供的避難用構造物(1)係具有:具備至少一個艙門(4)之不完全水密性的箱型構造體(6);設在箱型構造體(6)內之漂浮體(10);以及其中一端(50A)開口於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另外一端(50B)則是在滿載吃水線(LWL)的上方,開口於外壁(3C~3D)之至少一個排水管(50);其中,至少一個排水管(50)係具有:止回閥(60),其係用來防止水流入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而且係具備只有當來自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的排水的水壓產生作用時才會開啟的閥門。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在發生海嘯、洪水之類的水災時,可以漂浮且能夠確保避難用空間之避難用構造物等。
以往,曾經有人提出在發生水災時可漂浮的緊急避難艙之技術方案。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技術方案,是以保麗龍材來形成之可漂浮的緊急避難艙。這種緊急避難艙,係在緊急避難艙的地板部將地板部貫穿,且設置有貫穿在緊急避難艙的底部之排出口,可經由排出口來將進入到艙室內的海水排出到外部。
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可自由漂流狀態的球體緊急避難艙,係在其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體內設有壓艙配重物。突出體及壓艙配重物係以較之球體的比重更大比重的材質所形成的,如此一來,可防止球體緊急避難艙發生傾倒翻覆現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61702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6977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技術課題]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緊急避難艙,當緊急避難艙在海上漂浮時,開口於緊急避難艙底部之排出口的出口是位於海水中。因此,即使發生了海水流入緊急避難艙內部的情況時,流入緊急避難艙內部的海水也不會從位於海水中的排出口排出。又,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保麗龍材製的緊急避難艙,用來使得緊急避難艙沉浮在海水中的壓艙配重物的重量係包含在緊急避難艙室內的避難者、飲用水保特瓶等的物品在內的總重量,而並不是作為構造體之壓艙配重錘的重量,因此並不穩定,很容易因為重心移動而導致緊急避難艙傾倒翻覆。再者,被貫穿且形成有排出口之地板部,如果厚度不夠厚的話,將無法確保充分的從緊急避難艙的最下面起迄水面的距離也就是吃水深度,換言之,無法確保充分的緊急避難艙下沉在海水中的深度,若從這種觀點考量的話,緊急避難艙是很容易傾倒翻覆。
專利文獻2的緊急避難艙,雖然其穩定性較為良好,但是其構造上是包含了球體與突出體而變得比較複雜,因而在製造上比較困難。此外,萬一海水經由打開狀態的艙蓋進入到構成緊急避難艙室內之球體內部的話,就極為難以將水予以排出到球體外。
本發明的數種態樣之目的,係提供:即使有水跑進去不完全水密性之箱型構造體內的避難室,亦可很容易將水排出而且又很容易製造的避難用構造物。
[用以解決課題之技術方案]
(1)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係具有:
具備至少一個艙門(Hatch door)之不完全水密性的箱型構造體;
設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內的漂浮體;
其中一端係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且另一端係在前述箱型構造體之較滿載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處,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外壁之至少一個排水管;以及
設在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上,用來防止水流進入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並且具備只有當來自前述箱型構造體內部的排水的水壓產生作用時才會打開的閥門之止回閥。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1)的避難用構造物,在水災時,其中一部分的漂浮體係沉入水中而產生浮力,並且是將吃水線(箱型構造體外的水面的位置)設定在:當避難用構造物內搭載了上限積載量時的滿載吃水線(load water line:LWL)以下的位置,因此,避難用構造物係可漂浮。尤其是因為排水管的另一端係開口於較滿載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所以並不會有來自箱型構造體的外部之會阻礙排水管進行排水的外部水壓作用在排水管中。排水管係具有:具備了只有當來自箱型構造體的內部的排水的水壓產生作用時才會打開的閥門之止回閥。因此,可藉由:將開口於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之其中一端浸泡在水下而且另一端係位於箱型構造體外的水面上方的排水管,來確保順暢的排水作用。因此,可防止箱型構造體內的避難室淹水。而且,因為在排水管係設有止回閥,所以可防止外部水經由排水管流進入箱型構造體的內部。
(2)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的避難用構造物,係確保前述漂浮體的體積大小為:即使前述箱型構造體內進滿了水,也不會讓前述箱型構造體完全沉沒於水中的體積大小。此時的吃水線,亦即,最大負荷吃水線(Max load water line:MLWL)係容後詳述般地進行計算之後,而被設定在較箱型構造體的頂面更低的位置。這樣地設定的話,箱型構造體就不會沉没到水下,避難者係可停留在箱型構造體內,或者從至少其中一個艙門脫逃到避難用構造物的外部來等待救援,就會有獲救的可能。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3)係針對於態樣(1)或(2)的避難用構造物,還具有:配置在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且在較前述滿載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具有地板面之地板底座,
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之前述其中一端,亦可開口於前述地板底座之前述地板面以下的高度。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3),即使有水流進入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亦可經由開口於地板面以下的高度之排水管予以排水。因此,可防止地板面上淹水。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4)係針對於態樣(3)的避難用構造物,亦可還具有:在前述地板底座的下方位置處,配置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之排水儲存室,
前述地板底座係具有朝上下方向貫穿的貫穿孔,
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之前述其中一端係開口於前述排水儲存室。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4)的避難用構造物,即使外部的水流入到箱型構造體內,也會從貫穿在地板底座的貫穿口迅速地被排放到地板底座的下方之排水儲存室。因此,即使是進水量比較大量的時候,亦可防止地板底座的上方的避難室淹水。集中在排水儲存室內的水將會經由排水管被排放到箱型構造體的外部。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5)係針對於態樣(1)~(4)中的任何一種避難用構造物,
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之前述另一端係可具有:在沿著鉛直方向而依序提升高度之N(N是2以上的整數)個不同高度的位置處開口於前述外壁之N個排水出口。當外部水流入到不完全水密性的箱型構造體內,因而增加了與所流入的水的份量相當的重量而導致吃水線位於較之滿載吃水線LWL更上方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將從排水管的其中一端流入的水,從總共為N個排水出口當中之開口於較之吃水線更上方的任何一個排水管的排水出口持續地進行排水。藉由以這種方式來將流入避難用構造物內的水經由不同高度的複數個排水出口持續地進行排水,就能夠使得吃水線不會超過(低於)滿載吃水線LWL。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6)係針對於態樣(4)的避難用構造物,
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係可具有:N個包含前述N個排水出口、以及分開地與前述N個排水出口各別相連通的N個排水入口之排水管。換言之,係可將一個排水入口與N個排水出口相連通,亦可將N個排水入口分開地與N個排水出口各別相連通。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7)係針對於態樣(5)或態樣(6)的避難用構造物,
係可將滿載時之在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空間充滿進水之最大負荷時的最大負荷吃水線,設定在較前述N個的排水出口之至少其中一個排水出口的位置更低的位置。這樣地設定的話,在滿載時之在箱型構造體的內部空間充滿進水之前,換言之,在到達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之前,係可從位於較吃水線更高位置之不同高度的N個排水出口之中的至少一個排水口,優選是從N個排水出口將內部空間的進水予以持續地排水出去。因此,在一般的使用形態時,箱型構造體的內部空間就不會被進水所充滿,因此也就不會發生到達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的這種情事。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8)係針對於態樣(1)~(7)中的任何一種避難用構造物,係可在前述滿載吃水線的下方,配置有用來賦予前述箱型構造體回復力的重錘。這個重錘係具有用來防止避難用構造物傾倒翻覆之平衡配重的功能。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9)係針對於態樣(8)的避難用構造物,前述箱型構造體之橫剖面的輪廓形狀,優選是形成多角形,而且該多角形的底部與頂部的各水平寬度係小於在前述底部與前述頂部之間的位置的水平寬度。如此設定的話,縱使在避難用構造物即將要發生傾倒翻覆之前,亦可藉由重錘來使避難用構造物很容易回復到原狀。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10)係針對於態樣(1)~(9)的避難用構造物,前述箱型構造體係具有:骨架組裝構造體以及安裝在前述骨架組裝構造體的上表面的頂棚壁,前述頂棚壁係可具有:圍繞在可從設在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前述至少一個艙門脫逃的頂棚上表面領域而配置的扶手。如此一來,經由艙門而脫逃到頂棚壁的外部之避難者,係可以手握持設在頂棚壁之扶手的狀態,安全地等待救援。此外,萬一頂棚壁從骨架組裝構造體脫離的情況下,頂棚壁還是可以宛如木筏般地保持在漂浮狀態,供避難者繼續地搭乘在其上面。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11)係針對於態樣(1)~(10)的避難用構造物,前述箱型構造體係可收容:從在與前述箱型構造體的長軸正交的橫剖面上互相對向的兩個外壁側朝向前述箱型構造體外的水面上突出之複數個穩定板。藉由從箱型構造體之互相對向的兩個外壁側將複數個穩定板朝向箱型構造體外的水面上突出,可防止箱型構造體傾倒翻覆而可保持穩定的姿勢。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12)係針對於態樣(11)的避難用構造物,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每一個也可以都是可折疊地被收納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內。如此一來,即使不必加大避難用構造物的寬度,也可以確保用來收納穩定板的空間。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13)係針對於態樣(11)的避難用構造物,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每一個也可以都是可轉動地被支承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外,並且是以立設狀態來被收容。如此一來,避難用構造物的內部就不會被占用作為複數個穩定板的收容空間。此外,只要將複數個穩定板收容在兩個外壁的其中任何一方的外壁上並且隔著空隙的話,即使在該外壁設置排水管,該排水管的另一端也不會受到堵塞。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14)係針對於態樣(13)的避難用構造物,係可以還具有:將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至少其中一個在立設狀態下予以卡止之卡止部;以及將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至少其中一個被前述卡止部所卡止的狀態,藉由在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進行操作而予以解除之解除操作部。如此一來,在避難時,逃避到箱型構造體內的避難者,在確認了箱型構造體正在漂浮之後,可在箱型構造體的內部進行操作解除操作部,來使得複數個穩定板朝向箱型構造體外的水面上突出。
本發明的其中一種態樣(15)係針對於態樣(1)~(14)的避難用構造物,前述箱型構造體係可具備:用來安裝對於前述箱型構造體賦予推進力的推進具之安裝部。推進具係可舉出:電動式螺旋槳、手動式划水槳。藉由安裝推進具,即可達成能夠在水面上自行前進的自走式避難用構造物。
以下,將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以下所說明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並非用來不當地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本發明的內容,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所有的構成要素,也不一定都是作為本發明之用來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中的絕對必要條件。
[第1實施方式]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1。第1圖中,避難用構造物1係包含箱型構造體6。箱型構造體6例如:是由骨架組裝構造體2與外壁3所構成的。骨架組裝構造體2例如:是由鋼管之類的樑2A和柱子(未圖示)所形成的。在骨架組裝構造體2之例如:六個面上係支承著例如:鋼板之類的外壁3。在六個面的外壁3的其中至少一個面例如:在四個面上係設置了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艙門4。先在形成於外壁3的方孔部組裝上艙門框5,然後再利用鉸鏈之類的配件將艙門4支承在艙門框5並且可進行開閉。艙門4最好是能夠對於艙門框5進行密封成水密狀態而不會進水。在箱型構造體6的下部,係可設置:與設置在地上的基礎構造進行連結用的以鋼材等所形成的底座台2B。亦可將底座台2B與位在台階下的構造體進行連結,而將避難用構造物1設置在台階上。底座台2B與基礎構造或者台階下所做的連結,最好是可很容易地利用在箱型構造體6內所進行的操作來予以解除連結,以謀求在水災時能夠漂浮。
例如:在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係設有漂浮體10。漂浮體10是以密度小於水(比重低於1)的材料所形成的,係可使用例如:密度為45kg/m3
的聚苯乙烯。第1圖中,係在六個面的外壁3當中的底壁3A上配置著漂浮體10A。當這個漂浮體10A的大部分沉沒於水中時,係會如第2圖所示般地確保了足夠讓避難用構造物1漂浮上來的浮力。
在第1圖中係顯示出滿載吃水線LWL(load water line)。滿載吃水線LWL的位置係依照下述的方式而計算出來的。首先,求出滿載時之避難用構造物1的總重量。這個總重量係指:避難用構造物1本身的總重量與在避難用構造物1內滿載時的總重量的總和。在避難用構造物1內滿載時的總重量,係包含:最大收容人員的想定總體重(例如:人員數×65kg)、搭載物(飲料用寶特瓶、急救用具等)的總重量。假設避難用構造物1之沒入水下的深度為H時,則當(沒入水下的深度為H時之避難用構造物1之將水予以排除的體積)×(水的比重)=(滿載時的避難用構造物1的總重量)的關係式成立時,所計算出來的深度H就是滿載吃水線LWL的位置。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所稱的「水」係包含:海水、淡水或者海水與淡水混合在一起的汽水等。
第1圖中,在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之較箱型構造體6的滿載吃水線LWL更上方的位置處,係配置著地板底座20。由地板底座20、頂棚壁3B及兩個側壁3C、3D所包圍的空間就是避難室30的最大體積。地板底座20係在較滿載吃水線LWL更高位置處具有地板面21。地板底座20係具備朝上下貫穿之一個以上例如:複數個排水口20A。在地板底座20的下表面與位於地板底座20的下方之漂浮體10A的上表面之間,設有排水儲存室40。本實施方式,係在漂浮體10A的上表面設置了防水板41來作為排水儲存室40的底板。如此一來,排水儲存室40內的水就不會洩漏到漂浮體10A這一側。排水儲存室40係配置在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之位於較箱型構造體6的滿載吃水線LWL更上方處。萬一在避難室30內進水的話,就會經由開口於地板底座20的地板面21之排水口20A將水排放到排水儲存室40。因此,即使避難室30內有較大量的進水,亦可防止地板底座20上方的避難室30淹水。此外,排水儲存室40並不侷限於設置成如第1圖所示般地設在地板底座20整個下方區域,亦可只設在地板底座20下方之其中一部分(例如:周緣區域)。
此外,設置了用來將集中於排水儲存室40內的水予以排放到箱型構造體6的外部之排水管50。排水管50之其中一端的入口50A係開口於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例如:開口於排水儲存室40,另一端的出口50B則是在滿載吃水線LWL的上方處開口於側壁3C、3D的外部。以這種方式將集中在排水儲存室40內的水經由排水管50予以排放到箱型構造體的外部。尤其是因為排水管50的出口50B係開口於滿載吃水線LWL的更上方處,因此不會有妨礙排水之外部水壓作用於排水管。因而可確保排水管50之順暢的排水作用。排水管50是將出口50B設定在較入口50A更低的位置為宜,尤其是設定成:從入口50A朝向出口50B具有水壓斜率更好。如此一來,可防止位於地板底座20上方的避難室30淹水。此外,亦可不設置排水儲存室40,而是改為將排水管50配置成:將排水管50之其中一端開口於地板底座20的地板面21的高度以下的位置。
本實施方式中的排水管50,係可具備:防止來自箱型構造體6外部的水流入的止回閥60。如此一來,可以防止水經由排水管50流入箱型構造體6的內部。尤其是如第3圖所示般地,止回閥60係可具備:只有受到來自排水儲存室40的排水之水壓的作用時才會打開的閥門61。閥門61係利用例如:鉸鏈62而被支承成往下垂而且保持可以轉動的狀態。如此一來,在沒有受到來自排水儲存室40的排水之水壓的作用時,閥門61將會依據閥門61本身的重量而往下垂,而將排水管50的出口50B予以關閉。藉此,能夠全時性地利用閥門61來防止水從排水管50的出口50B朝向入口50A發生逆流。當來自排水儲存室40的排水對於閥門61作用了既定的水壓時,閥門61就會朝向第3圖中的箭頭方向進行轉動而開放。如第3圖所示,係設置了用來包圍並且保護閥門61和鉸鏈62之外罩63。止回閥60亦可採用其他的構造,亦可不要設置外罩63。此外,如第2圖所示,當箱型構造體6係呈略直方體的情況下,係可在箱型構造體6之與該略直方體的長軸平行的兩個側壁3C、3D都分別設置一個或複數個排水管50和止回閥60,此外,亦可也設置在與該略直方體的長軸正交的兩個端壁3E、3F上。
本實施方式,係可在位於滿載吃水線LWL下方位置處的底壁3A配置重錘70,其係對於因為受到風和波浪的作用而呈現傾斜狀態的箱型構造體6賦予回復力。這個重錘70係可發揮作為防止避難用構造物1發生傾倒翻覆之平衡配重的功能。因此,重錘70係位於第2圖所示的避難用構造物1的橫剖面的中心位置。又,如第2圖所示般地,當箱型構造體6係呈略直方體的情況下,重錘70係沿著略直方體的長軸來進行配置為宜。
本實施方式中的漂浮體10的體積大小,係具有:即使箱型構造體6內充滿了進水,也都不會讓箱型構造體6完全地沉沒到水下的體積大小為宜。當第1圖所示的避難室30內進水的話,避難用構造物1的總重量將會增加,吃水線將會上昇到達超過滿載吃水線LWL的位置。為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要讓避難用構造物1完全地沉沒到水下起見,係可在箱型構造體6的避難室30內增設用漂浮體10B。因為即使避難用構造物1內充滿了進水時,避難用構造物1也不會完全地沉沒到水下,因此對避難室30並不要求其具有完全水密性。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在頂棚壁3B的內側增設了漂浮體10B,但是,也在地板底座20和兩個側壁3C、3D的內側也增設用漂浮體10B為宜。這種增設用漂浮體10B係可增加與排水量的體積成正比的浮力,所以能夠使得避難用構造物1不會完全地沉沒到水下。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係將漂浮體10A、10A1、10B、10B1全部都沉沒在水中時的排水量的體積V乘以水的密度ρ之後的重量V×ρ×G(G為重力加速度)設定為大於避難用構造物1的總重量。尤其是將漂浮體10的體積大小設定為:即使箱型構造體6內充滿了進水還是能夠讓排水管50的出口50B位於箱型構造體外的水面的上方,而不會讓箱型構造體6完全地沉沒到水下的這種程度的體積大小。此外,避難用構造物1的總重量,既可以是包含最大搭載人數的體重和搭載設備的重量,也可以是不包含。實際上,漂浮體以外的構件也具有排水量,因此可獲得大於V×ρ×G的浮力,因此,有些情況亦可將避難用構造物1本身重量以外的重量予以忽視。
此處的箱型構造體6,只要不是保持完全水密封閉的不完全水密性的構造體即可,只要是在進行避難時的至少幾個鐘頭之內不會讓大量的水一下子就進入到其內部的構造體的話即可。不完全水密性的箱型構造體6,在構造原理上係可具有空氣孔,或者亦可在箱型構造體6的上部側配置空氣孔。如此一來,即使將艙門4密閉時,避難者也不會窒息。
第4圖係顯示箱型構造體6內已經進水的狀態下的避難用構造物1的漂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係可以確保至少頂棚壁3B的頂棚面是位於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因此,在第4圖所示的狀態下,避難者係可經由頂棚壁3B的艙門4而脫逃到頂棚壁3B的頂棚面。此時,係可將設在與頂棚壁3B的艙門4相對向的位置處的漂浮體10B1拆下來,或者預先不在該位置設置漂浮體10B1的話,就不會妨礙避難者的脫逃。
如上所述,只要在避難室30內設置增設用漂浮體10B的話,無論避難用構造物1變成何種姿勢也都不會完全地沉沒到水下,只要避難者可以經由至少一個艙門4而脫逃到避難用構造物1外部來等待救援的話,人命就有獲得救助之可能。此外,將增設用漂浮體10B配置在避難室30的六個面上來將其包圍的話,以發泡體之類的材料所形成的漂浮體10B,當避難用構造物1在搖晃時或傾倒翻覆時,係可當作保護避難者的緩衝材來加以利用。
如上所述,艙門4係可設置在六個面的外壁3當中之與略直方體長軸平行的四個面,也就是底壁3A、頂棚壁3B、以及兩個側壁3C、3D。萬一箱型構造體6發生傾倒翻覆時,將會以箱型構造體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的其中一個面朝上方的姿勢穩定下來。因此,只要預先在箱型構造體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也就是底壁3A、頂棚壁3B、以及兩個側壁3C、3D上設置艙門4的話,當箱型構造體6發生傾倒翻覆時,即可很容易從箱型構造體6脫逃出來。此外,第1圖中,預先將位於與底壁3A的艙門4相對向的位置的漂浮體10A1、地板底座20及防水板41的其中一部分設置成可以拆下,或者在該位置不要設置漂浮體10A1的話,就不會妨礙脫逃。
本實施方式,係如第2圖所示般地,設在兩個側壁3C、3D之其中一方的側壁3C的艙門4,係可配置在比較偏靠:位在略直方體的長軸方向上的兩端位置的兩個端壁3E、3F的其中一方端壁3E的位置。同樣地,設在兩個側壁3C、3D之另一方的側壁3D的艙門4,係可配置在比較偏靠:兩個端壁3E、3F之另一方的端壁3F的位置。如此一來,即使避難用構造物1朝縱向翻轉而導致兩個端壁3E、3F的其中一方變成頂棚面的情況下,也會很容易讓設在兩個側壁3C、3D的艙門4的其中一方的艙門4變成位在水面更上方的位置處,而可讓避難者從避難用構造物1脫逃出去。
本實施方式,在將至少一個艙門4如第1圖或第4圖所示般地設置在頂棚壁3B的情況下,頂棚壁3B係可具有例如:利用鉸鏈81而能夠將其豎立起來的扶手80。如此一來,經由艙門4脫逃到頂棚壁3B外部的避難者,係可先將設置在頂棚壁3B的扶手80豎立起來,再以手握持住扶手80的狀態,安全地等待救援。此外,如第4圖所示,為了將扶手80維持在豎立的狀態,係使用四個連結具82將相鄰的扶手80互相連結在一起。
此外,雖然是如上所述般地詳細說明了本實施方式,但是就熟習此項技藝人士而言,在實質上未脫離本發明的新穎事項以及效果的範圍內亦可進行許多種的變形,這些都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的。因此,這種的變形例也都被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例如:在說明書或圖式中,至少有一次與更廣義或同義的不同用語一起被記載的用語,在說明書或圖式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置換成該不同的用語。此外,本實施方式以及所有的變形例的組合也都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第2實施方式]
第5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1A。在第1實施方式中,當避難室30內進水而導致吃水線上昇超過滿載吃水線LWL的話,止回閥60的閥門61會承受到外部的水壓因而被關閉。如此一來,就無法經由排水管50來進行排水。第5圖所示的避難用構造物1A,係具有:追加的排水管90,其係當避難室30內進水而導致吃水線上昇時可用來將避難室30內的水予以排放出去。
如第5圖所示,係在與地板底座20交叉的外壁3C~3F的至少其中一個,例如:係在外壁3C設置了追加的排水管90。這個排水管90,其開口於避難室30的下部之其中一端90A是當作排水入口。排水管90之開口於外壁3C的外側之複數個分岐端(也稱為排水出口)90B1~90Bm(m是2以上的整數)分別是當作排水出口。
複數個分岐端90B1~90Bm的每一個都具有與排水管50的出口50B相同的構造。換言之,複數個分岐端90B1~90Bm的每一個都具有止回閥60(閥門61及鉸鏈62)與外罩63。因此,當避難室30的水壓經由排水管90的入口90A而作用到複數個分岐端90B1~90Bm時,第3圖所示的閥門61將會開放而可進行排水。
設置複數個分岐端90B1~90Bm的理由,係考量到即使當避難室30內進水而導致吃水線即將要上昇超過滿載吃水線LWL的情況下,也會因為複數個分岐端90B1~90Bm的至少其中一個是配置在吃水線的更上方,還是可以利用避難室30內的水壓來將避難室30內的進水予以排放出去的緣故。如此一來,就可以防止吃水線上昇超過滿載吃水線LWL。
[第3實施方式]
第6圖及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100。避難用構造物100的橫剖面的輪廓形狀是較之第1、第2實施方式所示的四角形更多角數的多角形例如:是略呈六角形。尤其是在漂浮狀態時的避難用構造物100係如第6圖所示,底部(底壁)103A的水平寬度W1與頂部(頂棚壁)103B的水平寬度W2係小於:在底部103A與頂部103B之間的位置處的水平寬度W3(W1<W3,W2<W3)。尤其是W1<W3的話,即使避難用構造物100發生即將要傾倒翻覆的情況下,也會較之第1、第2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1、1A更容易回復到正立狀態。
避難用構造物100係如第7圖所示,係具有例如:由骨架組裝構造體102、壁材(底壁103A、頂棚壁103B、側壁103C,103D等)以及漂浮體110所形成的箱型構造體106,箱型構造體106之橫剖面的輪廓形狀是略呈六角形。露出於外部的漂浮體110,亦可利用鐵板之類的物品將露出面覆蓋起來。艙門104則是配置在與第1實施方式的艙門4相同的位置。換言之,艙門104係可設置在:箱型構造體10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也就是底壁103A、頂棚壁103B及兩個側壁103C、103D。萬一避難用構造物100傾倒翻覆的時候,都會以箱型構造體10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的其中一個面朝向上方的姿勢穩定下來。因此,預先將艙門104設在箱型構造體10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也就是底壁103A、頂棚壁103B及兩個側壁103C、103D的話,當避難用構造物100傾倒翻覆的時候,可很容易從避難用構造物100脫逃出去。
在箱型構造體106的內部配置有地板底座120,在地板底座120的下方且是在避開了艙門104的位置處配置有重錘170。在箱型構造體106的頂部103B係設置有扶手180,其係與第1實施方式的扶手80同樣地可以進行摺疊。
箱型構造體106係可具有如第5圖所示的排水管90,或者具有如第7圖所示的複數個排水管150來取代排水管90。複數個排水管150的每一個都是其中一端150A開口於避難室130,其另一端150B則是開口於箱型構造體106的側壁103C、103D。此外,在第6圖中係將複數個排水管150的另一端150B的開口的圖示予以省略。又,複數個排水管150的每一個都是具備了設置有閥門161之止回閥160。複數個排水管150係分別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如此一來,複數個排水管150係可發揮與第5圖所示的在不同的高度具有分岐端90B1~90Bm的排水管90同樣的作用。在第7圖的構造中亦可設置第5圖所示的排水儲存室40及排水管50。如此一來,係可防止在位於地板底座120的地板面更上方的避難室130內淹水。
[第4實施方式]
第8圖~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200。避難用構造物200的橫剖面的輪廓形狀是較之第1、第2實施方式的四角形更多角數的多角形例如:是略呈八角形。尤其是在漂浮狀態時的避難用構造物200,底部(底壁)203A的水平寬度與頂部(頂棚壁)203B的水平寬度都是小於位於底部203A與頂部203B之間的位置處的水平寬度。如此一來,即使避難用構造物200發生即將要傾倒翻覆的情況下,也會較之第1、第2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1、1A更容易回復到正立狀態。
避難用構造物200係如第10圖所示,係具有例如:由骨架組裝構造體202、壁材(底壁203A、頂棚壁203B、側壁203C、203D等)及漂浮體210等所形成的箱型構造體206,箱型構造體206的橫剖面的輪廓形狀是略呈八角形。艙門204是配置在與第1實施方式的艙門4同樣的位置。換言之,艙門204係可設置在箱型構造體20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也就是底壁203A、頂棚壁203B及兩個側壁203C、203D。萬一避難用構造物200傾倒翻覆的時候,都會以箱型構造體20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的其中一個面朝向上方的姿勢穩定下來。因此,預先將艙門204設在箱型構造體206之與長軸平行的四個面也就是底壁203A、頂棚壁203B及兩個側壁203C、203D的話,當避難用構造物200傾倒翻覆的時候,可很容易從避難用構造物200脫逃出去。
在箱型構造體206的內部係配置有地板底座220,在地板底座220的下方且是在避開了艙門204的位置配置了重錘270。在箱型構造體206的頂部203B設置了扶手280。扶手280雖然可採用與第1實施方式的扶手80同樣的可折疊式,但是也可採用能夠將其位置調整成如第8圖所示的不使用時的位置與第9圖所示的使用時的位置之位置可調整式。
箱型構造體206係可具有如第5圖所示的排水管90,或者係可如第10圖所示般地,具有與第7圖的複數個排水管150同樣的複數個排水管250來取代排水管90。此外,在第8圖及第9圖中係將複數個排水管250之另一端的開口的圖示予以省略。複數個排水管250係可發揮與具有不同的高度的分岐端90B1~90Bm之第5圖的排水管90相同的作用。在第10圖的構造中亦可設置第5圖所示的排水儲存室40及排水管50。如此一來,係可防止在地板底座220的上方的避難室230內淹水。
[第5實施方式]
第11圖及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300。避難用構造物300係除了以下所說明的穩定板310的收容構造之外,其他的部分係具有與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相同的構造。再者,亦可將穩定板310追加到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第4實施方式的任何一種避難用構造物。
避難用構造物300係可收容:可從避難用構造物300的箱型構造體206之在橫剖面上相對向的兩個側壁203C、203D朝水平方向突出的複數個穩定板310。當避難用構造物300正在漂浮時,係可將複數個穩定板310從避難用構造物300之兩個側壁203C、203D朝水平方向突出。如此一來,係可利用穩定板310與水接觸而產生的阻力,來防止避難用構造物300傾倒翻覆而可使其姿勢保持穩定。穩定板310優選是設置於如第6圖以後的各圖所示之縱剖面為多角形之較容易傾倒翻覆的箱型構造體。穩定板310亦可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位置的複數個層。
複數個穩定板310係如第13圖(A)所示,係可收容在避難用構造物300的箱型構造體206內。此處的穩定板310係如第13圖(A)所示,係可包含:以鉸鏈來進行連結之可折疊的第1穩定板311、第2穩定板312。要將穩定板310突出時,係先從第13圖(A)所示的收容狀態,將穩定板310如第13圖(B)所示般地朝向外方滑動。這種滑動,例如:係可在第10圖所示的地板底座220上來進行滑動。其次,如第13圖(C)所示般地,將第2穩定板312相對於第1穩定板311旋轉90°而豎立起來。然後,如第13圖(D)所示地,一邊滑動穩定板310的同時,一邊將第2穩定板312相對於第1穩定板311再旋轉90°。如此一來,可將第1、第2穩定板311、312變成平板狀態,而可將穩定板310突出到最終位置為止。如此一來,即使沒有將避難用構造物300做成無謂的大型化,也可以在避難用構造物300內收容著可變成既定的突出長度的穩定板310。
[第6實施方式]
[6.1. 外觀以及內部構造]
第14圖~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400。避難用構造物400係具有箱型構造體406。針對於箱型構造體406當中之具有與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200的箱型構造體206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都予以標註與箱型構造體206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其說明。此外,針對於已經在箱型構造體206中就說明過的構件當中,在箱型構造體406中並未做變更的構件,都予以視為在箱型構造體406中也具有該構件。
箱型構造體406係如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在箱型構造體406之與長軸正交的方向的橫剖面上互相對向的兩個外壁203C及203D都各具有兩個艙門204。換言之,箱型構造體406係在底壁203A及頂棚壁203B都各設有一個艙門204,而在外壁203C及203D都各設有兩個艙門204,合計設有6個艙門204。但是艙門204的個數並不侷限於這種個數。位在兩個艙門204之兩側的3個區域的外壁203D,是利用穩定板450、451、452予以覆蓋著。如第24圖所示,若將穩定板450、451、452以下部支點為中心進行轉動的話,就可將3個區域的外壁203D顯露出來。
箱型構造體406之設置在其頂棚壁203B的扶手280,不使用時係可如第15圖所示般地折疊起來,而想要使用時,則是可如第14圖及第18圖所示地豎立起來。如第14圖及第18圖所示,在扶手280係可裝設用來覆蓋頂棚壁203B的遮陽構件290。作為從箱型構造體406避難到頂棚壁203B上的避難路線,除了在第14圖及第15圖中省略了圖示之第8圖所示的頂棚用艙門204之外,亦可在兩側的外壁203D也設置了梯子410。在用來設置梯子410的外壁203D當中之被穩定板452所覆蓋的區域內的梯子410,係可經由形成在穩定板452中的貫穿孔452A而突出到外部。
如第16圖及第17圖所示,在箱型構造體406內係可搭乘例如:每一排為6人之兩排合計為12人。但是,搭乘人數是可變更。本實施方式之在兩個艙門204之兩側的3個區域,分別都配置著固定式或可動式的椅子例如:固定式椅子420,來作為可供搭乘者坐下來的椅子。而在與兩個艙門204相對向的兩個區域,則是如第16圖及第18圖所示般地,分別都配置著可動式的椅子例如:可以支點422為中心將可動椅子板421轉動放下,來作為可供搭乘者坐下來的椅子。當兩個艙門204正在使用時,係將可動椅子板421豎立掛在支點422的上方,因而不會妨礙到出入口。此外,如第17圖所示,底面用艙門204及重錘270係配置成:與橫剖面略呈六角形的底面位在同一個平面上。
其次,佐以第16圖、第19圖及第20圖來說明如何將已進入到箱型構造體406內的進水予以排水。本實施方式係將例如:第19圖所示的排水管91予以在外壁203D上配置成如第20圖所示的縱橫排列方式,並且如第24圖所示般地,藉由轉動穩定板450~452而使得排水管91顯露出來(第24圖中係將排水管91的圖示省略)。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6圖所示般地,將滿載吃水線LWL設定成:低於箱型構造體406的地板面水準線FL的作法,係與第1圖及第5圖的作法相同。此外,如第16圖所示,係將箱型構造體406的頂棚壁203B之最上面水準線,稱為:UML(Upper Most Level),將最下面水準線,稱為:LML(Lower Most Level))。第16圖所示的MLWL(Max Load Water Line)係指:當滿載後的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充滿進水時且正在漂浮的箱型構造體406的最大負荷吃水線。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雖然是位於滿載吃水線LWL的上方更高出h高度的位置,但還是低於最上面水準
線UML。
第20圖所示的區塊Z1~Z8係顯示:將箱型構造體406之從地板面水準線FL起迄頂棚壁203B的最上面水準線UML為止的高度範圍予以分割成例如:8個區塊的例子,區塊Z1係位於最下位,區塊Z8係位於最上位。在區塊Z1~Z8的各區塊內,在鉛直方向上係配置著至少一個排水管91,而在水平方向上則是以既定的間距P配置著複數個排水管91。此外,這種區塊的分割方式只是其中一例而已,被設定為區塊之內部空間內的高度範圍、區塊數目並不限定於此。而第20圖所示的例子,係在鉛直方向上具有N(N為2以上的整數)個高度依序變高之例如:N個=8個之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具有出口的排水管91的例子。在第20圖中,配置在區塊Z1內的排水管91是位於地板面水準線FL的上方更高出例如;0.12m的位置,並且排水管91在鉛直方向上係以例如:間距P=0.15m的方式來進行配置。此外,第5圖所示的例子,在具有:其出口(另一端)是位在地板面21的下方且位在滿載吃水線LWL的上方之排水管50的情況下,具有其出口(另一端)是位於在鉛直方向上高度依序昇高的不同的高度位置之N個=9個排水管的例子。
排水管91係如第19圖所示般地,具有:開口於箱型構造體406之內部的一端91A;開口於外壁203D的另一端91B;以及配置在這兩者之間的閥門92。排水管91的內徑例如:為52mm。排水管91係在一端91A與另一端91B之間具有:將內徑縮小的環狀突起93以及在圓周方向
上之隔開間隔的複數個地方突起出去之複數個局部突起94。在環狀突起93與局部突起94之間的管路內,係配置著例如:球體狀閥門92。當從箱型構造體206的內部朝向外部進行排水時,閥門92係承受到該排水水壓而朝向局部突起94這一側移動。因此,可以經由在圓周方向上不具有局部突起94的區域來進行排水。另一方面,當從箱型構造體206的外部朝向內部進水時,閥門92係承受到其水壓而朝向環狀突起93這一側移動。因此,排水管91將會因為球體狀閥門92與環狀突起93的抵接而將通路堵塞起來,而可防止排水管91進水。
避難用構造物400的尺寸之長度×高度×寬度,例如:概略為5.8m×2.1m×2.3m。又,避難用構造物400的總重量,係想定為:將骨架組裝構造體為350kg、漂浮體為260kg、壁材為180kg、重錘270為350kg、12個搭乘人員為840kg、其他物品為420kg全部加在一起的重量之2400kg。
本實施方式係將位於地板面水準線FL的下方之漂浮體的總體積予以設定為5.3m3(平均面積8.84m2×高度0.6m)。此時,只根據這個漂浮體來作用於箱型構造體406的浮力FF,若假定漂浮體的密度為24kg/m3,水的密度為1000kg/m3的話,則為浮力FF=(漂浮體之排水量的重量)-(漂浮體本身的重
量)=5.3m3×1000kg/m3×9.81m/s2 -5.3m3×24kg/m3×9.18m/s2 =(1000-24)×5.3×9.81 =50754(N)
另一方面,能夠與總重量2400kg的避難用構造物400相抗衡的浮力則是2400×9.81=23544N,因此,只要有與位於地板面水準線FL的下方的漂浮體的總體積5.3m3之約46%(100×23544/50745)相當的體積2.4m3沉沒在水中的話就足夠了。因此,如第16圖所示般地,可以得知:滿載吃水線LWL係位在地板面水準線FL更下方,且是位在地板面水準線FL與最下面MLL之間的0.6m高度的近乎中間的位置。在第16圖中,係將從最下面LML起迄滿載吃水線LWL為止的高度設定為0.3m。
其次,係求出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所稱的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係指:除了箱型構造體406的總重量之外又加上在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空間充滿水時的重量所作用的最大負荷時的吃水線。雖然這種情事通常是不會被想定,但為了確保安全性起見,乃進一步地保證在超過搭載重量的最大負荷時箱型構造體不會沉没。
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空間的容量,假設移開搭乘人員和椅子之後的平均面積為8m2、高度為1.5m的
話,容量就為12m3。當這個空間內充滿水,而將這個空間的重量從空氣(比重1.225kg/m3)置換成水(比重1000kg/m3)時,則會有下列數式所計算出來的追加的重力FW作用在箱型構造體406上。
FW=(空間內充滿水的重量)-(空間本身的重量)=(8m3×1000kg/m3×9.81m/s2) -(8m3×1.225kg/m3×9.18m/s2) =(1000-1.225)×8×9.81 =78384(N)
此處,假定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是位於第16圖中所示的位置的話,因為箱型構造體406的下沉量係較之滿載吃水線LWL又多了h高度的下沉量,因此將會增加與這個h高度的下沉量相當的浮力FA。此處,假設箱型構造體406的輪廓所圍繞的平均面積A=10m2的話,所增加的浮力FA係如下列數式所示。
FA=體積(h×A)×水的比重(1000kg/m2)×9.81(m/s2)=98100×h
為了使箱型構造體406浮起來,FW=FA的關係必須要成立。
因此,h高度=78384/98100=0.8m。
換言之,從箱型構造體406的最下面LML起迄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為止的高度,就等於0.3m(從箱型構造體406的最下面LML起迄滿載吃水線LWL為止的高度)+0.8m(從滿載吃水線LWL起迄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為止的高度h)=1.1m。
箱型構造體406的總高度為2.1m,第20圖中之最高的排水管91的位置是在從箱型構造體406的最下面LML起算之1.77m(0.6+0.12+0.15×7)的高度之位置。由此可以得知漂浮體的體積大小係為:即使箱型構造體406內充滿進水,還是能夠足以讓N個排水管91中的至少一個排水管91的另一端位於箱型構造體406外的水面上方的位置,並且是不會使得箱型構造體406完全沉沒在水下之程度的體積大小。
此外,只要加大箱型構造體406之從最下面LML起迄地板面水準線FL為止的高度的話,就可以增大能夠配置在地板面水準線FL的下方的漂浮體的體積。因此,也能夠將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設定在地板面水準線FL的下方。如此一來,即使在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空間充滿進水時的重量所作用的最大負荷時,也都還是可以如第20圖所示般地將N個排水管91之所有的排水出口都配置在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的更上方。如此一來,可以隨時都同時地使用N個排水管91,因而可更加快排水速度。
第16圖所示之滿載時的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空間充滿進水之最大負荷時的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係位於較之N個排水管91的排水出口之至少其中一個排水出口位置更低的位置。如此一來,在滿載時的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空間被進水充滿之前,換言之,在尚未到達最大負荷吃
水線MLWL之前,就可以從位於較之吃水線更高位置的N個排水出口的其中至少一個排水出口,更好是從不同高度的N個排水出口之其中的複數個排水出口,將進入到內部空間的水予以持續地排水。因此,在通常的使用形態時,並不會發生所謂「進水量多於排水量而使得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空間充滿進水」的情事。換言之,不會發生到達最大負荷吃水線MLWL的情事。
第21圖~第23圖係顯示不僅是可以漂浮而且還能夠自走的避難用構造物。首先,係如第14圖、第15圖、第18圖及第21圖所示般地,箱型構造體406係可具備用來安裝對於箱型構造體406賦予推進力的推進具例如:電動式螺旋槳431的安裝部430。電動式螺旋槳431係可連接到將門板432打開之後即可露出來的電連接器而被通電。如第21圖所示,安裝部430係可設在箱型構造體406之長軸方向上的兩端部。如此一來,可使得箱型構造體406朝向第21圖中的箭頭A及B的方向前進。
亦可如第22圖所示般地,除了具有安裝部430之外,也可以又在箱型構造體406之例如:兩側面的艙門204中,利用作為划水槳440的支點之離合器(安裝部)204A來將划水槳(推進具)440突出到外方。或者也能夠以該離合器204A來取代安裝部430。在箱型構造體406內部的避難者,係可以離合器204A當作支點,用手來划動划水槳
440,而使箱型構造體406往前進。
或者如第23圖所示般地,亦可在頂棚壁203B或扶手280設置離合器(圖示省略)來供避難到頂棚壁203B上的避難者划動划水槳440來進行划水。此外,第23圖係顯示出:未意料到的外力作用於箱型構造體406而導致外壁203D等脫離了骨架組裝構造體而飛散到水面上的狀態。即使在這種狀態下,頂棚壁203B還是可當作板筏來發揮功能,而可確保避難者之最起碼的程度的安全性。
第24圖~第27圖係顯示可提昇箱型構造體406的穩定性之穩定板450~452。如第24圖所示,穩定板450~452的每一個,都是可轉動地被支承在箱型構造體406上的例如:外壁203D,而且是以立設狀態被收容。如此一來,避難用構造物400的內部就不會被占用作為複數個穩定板450~452的收容空間。此外,複數個穩定板450~452係被收容在兩個外壁203D的任何一方且與該外壁203D隔開著空隙,因此,設在該外壁203D的排水管91之另一端的排水出口並不會被堵塞住。
如第25圖所示,係可以還又具有:將穩定板450~452的至少其中一個例如:將穩定板450在立設狀態下予以卡止的卡止部460;以及將該穩定板450被卡止部460所卡止的狀態,藉由在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所進行的操作而予以解除之解除操作部470。如第26圖所示,卡止部
460係將安裝在穩定板450的上部的被卡止部453予以卡止。卡止部460係可以轉動。為了可以從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來進行操作卡止部460,解除操作部470係可包含:把手471;以及用來連結把手471與卡止部460的轉動部的鋼索472。如此一來,當避難時,逃避到箱型構造體406內的避難者,在確認了箱型構造體406已經正在漂浮之後,可在箱型構造體406的內部進行操作解除操作部470,而使得穩定板450突出到箱型構造體406外的水面上。如此一來,箱型構造體406就會穩定地浮在水面上。此時,係如第27圖所示,穩定板450的轉動位置係受到擋止部480的規制,因此可防止穩定板450發生例如:旋轉了180°而無法發揮穩定化功能之情事。
此外,本發明的避難用構造物,尤其是被想定為在海水中使用的情況下,最好是在外壁披覆著表面保護材。表面保護材最好是具有:防鏽性、防水性、耐紫外線特性、耐磨損性、或者兼具外觀美感性,係可採用例如:脂肪族系的聚脲樹脂。
1,1A:避難用構造物
2:骨架組裝構造體
2A:樑
2B:底座台
3:外壁
3A:底壁
3B:頂棚壁
3C,3D:側壁
3E,3F:端壁
4:艙門
5:艙門框
6:箱型構造體
10,10A,10A1,10B,10B1:漂浮體
20:地板底座
20A:排水口
21:地板面
30:避難室
40:排水儲存室
41:防水板
50:排水管
50A:排水管50的其中一端(入口)
50B:排水管50的另一端(排水出口)
60:止回閥
61:閥門
62:鉸鏈
63:外罩
70:重錘
80:扶手
81:鉸鏈
82:連結具
90:追加的排水管
90A:排水管90的其中一端(入口)
90B1~90Bm:排水管90的排水出口
91:排水管
91A:排水管91的其中一端
91B:排水管91的另一端
92:閥門
93:流路開口
94:閥門擋止部
100:避難用構造物
102:骨架組裝構造體
103A:底壁
103B:頂棚壁
103C,103D:側壁
104:艙門
106:箱型構造體
110:漂浮體
120:地板底座
130:避難室
150:排水管
150A:排水管150的其中一端(入口)
150B:排水管150的另一端(出口)
160:止回閥
161:閥門
170:重錘
180:扶手
200:避難用構造物
202:骨架組裝構造體
203A:底部(底壁)
203B:頂部(頂棚壁)
203C,203D:外壁
204:艙門
206:箱型構造體
210:漂浮體
220:地板底座
230:避難室
250:排水管
260:止回閥
270:重錘
280:扶手
300:避難用構造物
290:遮陽材
310:穩定板
311:第1穩定板
312:第2穩定板
400:避難用構造物
406:箱型構造體
410:梯子
420:固定椅子
421:可動椅子板
422:鉸鏈
430:安裝部
431:螺旋槳
432:扉
440:划水槳
450,451,452:穩定板
452A:穩定板452中的貫穿孔
453:被卡止部
460:卡止部
470:解除操作部
471:把手
472:鋼索
480:擋止部
FL:地板面水準線
LWL:滿載吃水線
MLWL:最大負荷吃水線
H:避難用構造物之沒入水下的深度
[第1圖]係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剖面圖。
[第2圖]係顯示漂浮狀態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3圖]係顯示設在排水管的止回閥之圖。
[第4圖]係顯示萬一避難室淹水時亦可漂浮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5圖]係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剖面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7圖]係第6圖所示的避難用構造物之橫剖面圖。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9圖]係顯示第8圖所示的避難用構造物的扶手的使用狀態之圖。
[第10圖]係第8圖所示的避難用構造物之橫剖面圖。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12圖]係第11圖所示的避難用構造物之橫剖面圖。
[第13圖(A)~第13圖(D)]係顯示將第11圖所示的避難用構造物的穩定板拉出到使用位置時的過程之圖。
[第1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15圖]係顯示第14圖中的頂棚壁的扶手的折疊狀態之圖。
[第16圖]係第14圖所示的箱型構造體之縱剖面圖。
[第17圖]係第14圖所示的箱型構造體之橫剖面圖。
[第18圖]係顯示將第14圖所示的箱型構造體的內部局部剖開之立體圖。
[第19圖]係排水管之剖面圖。
[第20圖]係排水管的配置圖。
[第21圖]係顯示在箱型構造體安裝了螺旋槳的自走式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22圖]係顯示使用了從艙門突出的划水槳的自走式避難用構造物之圖。
[第23圖]係顯示頂棚壁漂浮或利用划水槳來自走狀態之圖。
[第24圖]係顯示穩定板的使用狀態之圖。
[第25圖]係顯示將穩定板收容成立設狀態時的側面圖。
[第26圖]係顯示穩定板的解除操作部之圖。
[第27圖]係顯示穩定板的使用狀態之側面圖。
1:避難用構造物
2:骨架組裝構造體
2A:樑
2B:底座台
3:外壁
3A:底壁
3B:頂棚壁
3C,3D:側壁
3E,3F:端壁
4:艙門
5:艙門框
6:箱型構造體
10,10A,10A1,10B,10B1:漂浮體
20:地板底座
20A:排出口(貫穿孔)
21:地板面
30:避難室
40:排水儲存室
41:防水板
50:排水管
50A:其中一端(入口)
50B:另一端(排水出口)
60:止回閥
70:重錘
80:扶手
81:鉸鏈
LWL:滿載吃水線
H:避難用構造物之沒入水下的深度
Claims (13)
- 一種避難用構造物,其係具有:具備至少一個艙門之不完全水密性的箱型構造體;設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內的漂浮體;其中一端係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且另一端係在前述箱型構造體之較滿載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處,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外壁之至少一個排水管;設在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上,用來防止水流進入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並且具備只有當來自前述箱型構造體內部的排水的水壓產生作用時才會打開的閥門之止回閥;以及配置在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且在較前述滿載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具有地板面之地板底座,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之前述其中一端係開口於前述地板底座之前述地板面以下的高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前述漂浮體的體積大小係:即使前述箱型構造體內進滿了水,也不會讓前述箱型構造體完全沉沒於水中的體積大小。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還具有:在前述地板底座的下方位置,配置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之排水儲存室, 前述地板底座係具有:朝上下貫穿的貫穿孔,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之前述其中一端係開口於前述排水儲存室。
- 一種避難用構造物,其係具有:具備至少一個艙門之不完全水密性的箱型構造體;設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內的漂浮體;其中一端係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且另一端係在前述箱型構造體之較滿載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處,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外壁之至少一個排水管;以及設在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上,用來防止水流進入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並且具備只有當來自前述箱型構造體內部的排水的水壓產生作用時才會打開的閥門之止回閥,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之前述另一端係具有:在沿著鉛直方向而依序提升高度之N(N是2以上的整數)個不同高度的位置處開口於前述外壁之N個排水出口,滿載時之在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空間充滿進水之最大負荷時的最大負荷吃水線,係設定在:較前述N個排水出口之至少其中一個排水出口的位置更低的位置。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係具有:N個包含前述N個排水出口、以及分開地與前述N個排水出口各別相連通的N個排水入口之排水管。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係在前述滿載吃水線的下方,配置有用來賦予前述箱型構造體回復力的重錘。
- 如請求項6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前述箱型構造體的橫剖面的輪廓形狀是形成多角形,而且該多角形的底部及頂部的各水平寬度係小於在前述底部與前述頂部之間的位置的水平寬度。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前述箱型構造體係具有:骨架組裝構造體以及安裝在前述骨架組裝構造體的上表面的頂棚壁,前述頂棚壁係具有:圍繞在可從設在前述頂棚壁的前述至少一個艙門脫逃的頂棚上表面領域而配置的扶手。
- 一種避難用構造物,其係具有:具備至少一個艙門之不完全水密性的箱型構造體;設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內的漂浮體;其中一端係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且另一端係在前述箱型構造體之較滿載吃水線更上方的位置處,開口於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外壁之至少一個排水管;設在前述至少一個排水管上,用來防止水流進入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並且具備只有當來自前述箱型構造體 內部的排水的水壓產生作用時才會打開的閥門之止回閥;以及被收容於前述箱型構造體,可從在與前述箱型構造體的長軸正交的橫剖面上互相對向的兩個外壁水平地突出之複數個穩定板。
- 如請求項9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每一個都是可折疊地被收納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內。
- 如請求項9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每一個都是可轉動地被支承在前述箱型構造體外,並且是以立設狀態來被收容。
-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還具有:將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至少其中一個在立設狀態下予以卡止之卡止部;以及將前述複數個穩定板的至少其中一個被前述卡止部所卡止的狀態,藉由在前述箱型構造體的內部進行操作而予以解除之解除操作部。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避難用構造物,其中,前述箱型構造體係具備:用來安裝對於前述箱型構造體賦予推進力的推進具之安裝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83277 | 2018-09-28 | ||
JP2018-183277 | 2018-09-28 | ||
JP2019-097477 | 2019-05-24 | ||
JP2019097477 | 2019-05-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0280A TW202020280A (zh) | 2020-06-01 |
TWI809207B true TWI809207B (zh) | 2023-07-21 |
Family
ID=69953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35142A TWI809207B (zh) | 2018-09-28 | 2019-09-27 | 避難用構造物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92008B1 (zh) |
AU (3) | AU2019347399B2 (zh) |
PH (1) | PH12021550600A1 (zh) |
SG (1) | SG11202102452XA (zh) |
TW (1) | TWI809207B (zh) |
WO (1) | WO20200673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72834B1 (ja) * | 2021-01-20 | 2021-05-19 | 株式会社シェルタージャパン | シェルター浮上装置 |
JP6873527B1 (ja) * | 2021-01-22 | 2021-05-19 | 株式会社シェルタージャパン | シェルター浮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56563A (ja) * | 2005-03-18 | 2006-09-28 | Hatachi Kogyo Kk | 防水救命容器 |
JP4882093B2 (ja) * | 2005-02-22 | 2012-02-22 | 林 武 | 高潮水害浮上建築物とその建造方法 |
JP2014061737A (ja) * | 2012-09-20 | 2014-04-10 | Amemiya Engineering Kk | 水上浮遊型シェルター |
JP5596751B2 (ja) * | 2012-07-17 | 2014-09-24 | 通博 大江 | 津波対策避難設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30745B (en) * | 1989-03-04 | 1992-08-26 | John George Brown | A vehicle carrying ferry vessel having floodwater dumping means to enhance accident survivability |
JP5893103B1 (ja) * | 2014-08-27 | 2016-03-23 | 株式会社高知丸高 | ボート型シェルタ、及びキャンピングカー |
JP2016222231A (ja) * | 2016-02-02 | 2016-12-28 | エアロファシリティー株式会社 | 避難用船舶 |
JP2017185952A (ja) * | 2016-04-07 | 2017-10-12 | 水島 孝 | 水難救助用球状型シェルター |
-
2019
- 2019-09-26 SG SG11202102452XA patent/SG11202102452XA/en unknown
- 2019-09-26 WO PCT/JP2019/037990 patent/WO202006735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9-26 JP JP2020502252A patent/JP6692008B1/ja active Active
- 2019-09-26 AU AU2019347399A patent/AU2019347399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9-09-27 TW TW108135142A patent/TWI809207B/zh active
-
2021
- 2021-03-17 PH PH12021550600A patent/PH12021550600A1/en unknown
- 2021-11-26 AU AU2021273634A patent/AU2021273634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21-11-26 AU AU2021273635A patent/AU2021273635B2/en not_active Ceas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82093B2 (ja) * | 2005-02-22 | 2012-02-22 | 林 武 | 高潮水害浮上建築物とその建造方法 |
JP2006256563A (ja) * | 2005-03-18 | 2006-09-28 | Hatachi Kogyo Kk | 防水救命容器 |
JP5596751B2 (ja) * | 2012-07-17 | 2014-09-24 | 通博 大江 | 津波対策避難設備 |
JP2014061737A (ja) * | 2012-09-20 | 2014-04-10 | Amemiya Engineering Kk | 水上浮遊型シェルター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11202102452XA (en) | 2021-04-29 |
AU2021273634A1 (en) | 2021-12-16 |
AU2021273635A1 (en) | 2021-12-16 |
PH12021550600A1 (en) | 2021-11-29 |
JPWO2020067354A1 (ja) | 2021-02-15 |
WO2020067354A1 (ja) | 2020-04-02 |
TW202020280A (zh) | 2020-06-01 |
AU2021273635B2 (en) | 2023-03-16 |
AU2019347399B2 (en) | 2021-12-16 |
AU2021273634B2 (en) | 2023-03-16 |
AU2019347399A1 (en) | 2021-03-18 |
JP6692008B1 (ja) | 2020-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40183B2 (en) | Ship having anti-sinking and anti-capsize device for emergency | |
TWI809207B (zh) | 避難用構造物 | |
JP2004322939A (ja) | 津波又は洪水に対する防災用として地上設置される浮遊型シェルタ | |
JP2007177600A (ja) | 津波、洪水に対する浮上避難設備 | |
JP2007192007A (ja) | 耐高潮建築物とその施工方法 | |
AU2012394670B2 (en) |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underwater activities | |
WO2016143733A1 (ja) | シェルター | |
WO2019230585A1 (ja) | 避難用構造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構造物並びに移動家屋 | |
KR102259705B1 (ko) | 폐선박을 이용한 인공 잠수풀 시설 | |
JP2015180794A (ja) | 津波避難構造体 | |
JP2015214299A (ja) | 災害時避難施設 | |
TW201408543A (zh) | 緊急避難用裝置 | |
JP6368892B1 (ja) | 津波、洪水、高潮対策用の避難部屋付き建築建造物 | |
JP7482365B2 (ja) | シェルター | |
JP7496603B2 (ja) | 構造物 | |
JP2015151061A (ja) | 津波避難用浮遊体及び空気保持形成体 | |
JP2022060941A (ja) | 避難用構造物 | |
JP5592442B2 (ja) | 津波避難用シェルター | |
JP5283025B2 (ja) | 浮体式津波避難艇 | |
JP6177656B2 (ja) | 避難用構造物 | |
JP2022128146A (ja) | 浮遊シェルター | |
GB2602352A (en) | Apparatus for use in a liquid pool | |
CZ32767U1 (cs) | Modulární betonový ponorný prvek a sestava z modulárních betonových ponorných prvků | |
JPH0354095A (ja) | 水中窓を有する浮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