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8617B -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8617B
TWI808617B TW111102341A TW111102341A TWI808617B TW I808617 B TWI808617 B TW I808617B TW 111102341 A TW111102341 A TW 111102341A TW 111102341 A TW111102341 A TW 111102341A TW I808617 B TWI808617 B TW I8086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insulating film
memory device
semiconductor memory
semi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2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2455A (zh
Inventor
清水峻
石田貴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8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86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實施形態是在於提供一種抑制字元線的資料保存特性的劣化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是具備第1絕緣膜及第1導電膜被交替層疊於第1方向的第1層疊體。 複數的第1柱狀體是在第1方向延伸於第1層疊體內,含有第1半導體部及被設在該第1半導體部的外周面上的電荷捕獲膜。 第1分離部是在第1方向貫通第1層疊體的上層部,且延伸於與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含有第2絕緣膜及隔著該第2絕緣膜而配置的第3絕緣膜,在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電性分離第1層疊體的上層部所含的第1導電膜。

Description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是關於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關聯申請案] 本案是以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21-143394號(申請日:2021年9月2日)為基礎主張優先權,且在此引用其內容全體。
NAND型快閃記憶體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是有具有三維配置複數的記憶格(memory cell )的立體型記憶格陣列的情況。 在立體型記憶格陣列的上部,為了選擇記憶體串(memory string)而設有複數的選擇閘極(gate)。在如此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中,為了電性分離鄰接的選擇閘極彼此間,而在立體型記憶格陣列的上方設置分離部。 在形成記憶格陣列的字元線之後形成分離部的情況,有氫等的雜質經由分離部來浸入至字元線的情形。浸入至字元線的雜質是恐有使字元線的資料保存(data retention)特性劣化之虞。
實施形態是在於提供一種抑制字元線的資料保存特性的劣化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係具備第1絕緣膜及第1導電膜交替層疊於第1方向的第1層疊體。 複數的第1柱狀體是在第1方向延伸於第1層疊體內,含有第1半導體部及被設在該第1半導體部的外周面上的電荷捕獲膜。 第1分離部是在第1方向貫通第1層疊體的上層部,且延伸於與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含有第2絕緣膜及隔著該第2絕緣膜而配置的第3絕緣膜,在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電性分離第1層疊體的上層部所含的第1導電膜。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不是限定本發明者。圖面是模式性或概念性者,各部分的比率等是不一定與現實者相同。在說明書及圖面中,關於已出的圖面,和前述者同樣的要素是附上同一符號,詳細的說明適當省略。 (第1實施形態) 圖1A是舉例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模式立體圖。圖1B是表示層疊體1的模式平面圖。圖1C是表示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模式平面圖。在本說明書中,以層疊體1的層疊方向作為第1方向(Z方向)。以和第1方向交叉例如正交的1個方向作為第2方向(X方向)。以和第1及第2方向分別交叉例如正交的1個方向作為第3方向(Y方向)。和Z方向交叉的面是X-Y面。圖2A是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模式剖面圖。圖2B及圖2C的各者是舉例表示三維構造的記憶格的模式剖面圖。 如圖1A~圖2C所示般,第1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具有三維構造的記憶格的非揮發性記憶體。 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包括基體部3、層疊體1、深縫隙ST(板狀部40)、淺縫隙SHE(分離部50、51)及複數的柱狀體CL1。 基體部3是包括基板30、絕緣膜31、導電膜32及半導體部33。絕緣膜31是被設在基板30上。導電膜32是被設在絕緣膜31上。半導體部33是被設在導電膜32上。基板30是例如矽基板。矽(Si)的導電型是例如p型。在基板30的表面區域是例如設有元件分離區域30i。元件分離區域30i是例如含矽氧化物的絕緣區域,在基板30的表面區域區劃主動區(Actvie Area)AA。在主動區AA是設有電晶體Tr的源極及汲極區域。電晶體Tr是構成非揮發性記憶體的周邊電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電路)。絕緣膜31是例如含矽氧化物(SiO 2),將電晶體Tr絕緣。在絕緣膜31內是設有配線31a。配線31a是與電晶體Tr電性連接的配線。導電膜32是含導電性金屬例如鎢(W)。半導體部33是例如含矽。矽的導電型是例如n型。半導體部33的一部分是亦可含無摻雜的矽。 層疊體1是設在基板30的上方,位於半導體部33的Z方向。層疊體1是第1層疊體的例子。層疊體1是沿著Z方向來交替層疊複數的導電膜11及複數的絕緣膜12而構成。導電膜11是第1導電膜的例子,絕緣膜12是第1絕緣膜的例子。導電膜11是含導電性金屬例如鎢或氮化鈦(TiN)。絕緣膜12是例如含矽氧化物。絕緣膜12是將導電膜11彼此間絕緣。導電膜11及絕緣膜12的各者的層疊數是任意。絕緣膜12是例如亦可為氣隙(air gap)。在層疊體1與半導體部33之間是例如設有絕緣膜1g。絕緣膜1g是例如含矽氧化物(SiO 2)。絕緣膜1g是亦可含相對介電係數要比矽氧化物更高的高介電質。高介電質是例如亦可為鉿氧化物等的金屬氧化物。 導電膜11是包括至少1個的源極側選擇閘極SGS、複數的字元線WL及至少1個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源極側選擇閘極SGS是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的閘極電極。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是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的閘極電極。源極側選擇閘極SGS是被設在層疊體1的下部區域。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是被設在層疊體1的上部區域。下部區域是指接近層疊體1的基體部3的側的區域,上部區域是指遠離層疊體1的基體部3的側的區域。字元線WL是被設在源極側選擇閘極SGS與汲極側選擇閘極SGD之間。 複數的絕緣膜12之中,將源極側選擇閘極SGS及字元線WL絕緣的絕緣膜12的Z方向的厚度是例如亦可比將字元線WL及字元線WL絕緣的絕緣膜12的Z方向的厚度更厚。 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具有被串聯連接於源極側選擇閘極SGS與汲極側選擇閘極SGD之間的複數的記憶格MC。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記憶格MC及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被串聯連接的構造是稱為“記憶體串”、或“NAND串”。記憶體串是例如經由接觸孔CH、VY來連接至位元線BL。位元線BL是被設在層疊體1的上方,延伸於Y方向。 在層疊體1內是設有複數的深縫隙ST及複數的淺縫隙SHE的各者。深縫隙ST是從層疊體1的上端到基體部3來將層疊體1貫通於Z方向,被設為從Z方向看的平面視在層疊體1內延伸於X方向。板狀部40是被設在深縫隙ST內(圖1B)。在板狀部40是例如可使用矽氧化物等的絕緣物。板狀部40是藉由絕緣膜來與層疊體1電性絕緣,且含有與半導體部33電性連接的導電膜。淺縫隙SHE是從層疊體1的上端到層疊體1的上層部內的層疊體1的途中設於Z方向。又,從Z方向看的平面視,淺縫隙SHE是延伸於X方向。絕緣膜50、51是被設在淺縫隙SHE內。有關淺縫隙SHE的構成是在後面詳述。深縫隙ST及淺縫隙SHE是在對於Z方向交叉的面內(X-Y面)(從Z方向看的平面視),彼此大略平行地延伸於X方向。 如圖1B所示般,層疊體1是包括階段部分1s及記憶格陣列部分1m。階段部分1s是被設在層疊體1的緣部。記憶格陣列部分1m是藉由階段部分1s所夾或被包圍。深縫隙ST是從層疊體1的一端的階段部分1s經由記憶格陣列部分1m來設至層疊體1的另一端的階段部分1s。淺縫隙SHE是至少設在記憶格陣列部分1m。 如圖1C所示般,記憶格陣列部分1m是包括單元區域(Cell)及分接區域(Tap)。階段部分1s是包括階段區域(Staircase)。分接區域是例如被設在單元區域與階段區域之間。在圖1C未圖示,但分接區域是例如亦可被設在單元區域彼此間之間。階段區域是設有複數的配線37a的區域。分接區域是設有配線37b及37c的區域。配線37a~37c的各者是例如延伸於Z方向。配線37a是分別例如與導電膜11電性連接。配線37b是例如與導電膜32電性連接。配線37c是例如與配線31a電性連接。 藉由圖1B所示的2個板狀部40所夾的層疊體1的部分是被稱為區塊(BLOCK)。區塊是例如構成資料消去的最小單位。絕緣膜50是被設於區塊內。板狀部40與絕緣膜50之間的層疊體1是被稱為手指(finger)。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會按每個手指而區隔。因此,在資料寫入及讀出時,區塊內的1個手指可藉由汲極側選擇閘極SGD來設為選擇狀態。 如圖1A所示般,複數的柱狀體CL1的各者是被設在層疊體1內所設的記憶體孔MH內。柱狀體CL1是第1柱狀體的例子。各柱狀體CL1是沿著Z方向來從層疊體1的上端貫通層疊體1,至層疊體1內及半導體部33而設。 其次,圖2A是圖1C的A-A線的剖面圖,從X方向看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剖面圖。如圖2A所示般,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具備:導電膜11及絕緣膜12交替層疊於Z方向的層疊體1,及在Z方向延伸於層疊體1內的複數的柱狀體CL1。並且,在導電膜11與絕緣膜12之間是設有區塊膜11a。導電膜11是第1導電膜的例子,絕緣膜12是第1絕緣膜的例子,柱狀體CL1是第1柱狀體的例子,區塊膜11a是第1保護膜的例子。柱狀體CL1是具有:在層疊體1內延伸於Z方向的核心層101、被設在核心層101的外周面上的半導體本體(body)102、被設在半導體本體102的外周面上的電荷捕獲膜103及被設在核心層101上的蓋(cap)層104。半導體本體102是第1半導體部的例子。半導體本體102是與半導體部33電性連接。從各手指分別各選擇1個之複數的柱狀體CL1是經由接觸孔CH、VY來共通連接至1條的位元線BL。在接觸孔CH、VY內是充填有導電性金屬例如鎢(W)或氮化鈦(TiN),形成接觸柱塞90。亦即,接觸孔CH、VY與蓋層104會被電性連接,半導體本體102與位元線BL會被電性連接。另外,接觸孔CH、VY是藉由層間絕緣膜81來電性分離。層間絕緣膜81是例如含矽氧化物。柱狀體CL1的各者是例如被設在單元區域(Cell)(圖1C)。 其次,參照圖2B及圖2C說明柱狀體CL1。圖2B是擴大圖示圖2A的區域B,圖2C是圖示圖2B的C-C線的剖面圖。如圖2B及圖2C所示般,X-Y平面的記憶體孔MH的形狀是例如圓或橢圓。區塊膜11a是在導電膜11與半導體本體102之間亦可構成電荷捕獲膜103的一部分。區塊膜11a是例如金屬氧化物或矽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1個的例子是氧化鋁(Al 2O 3)。區塊膜11a是抑制從導電膜11往電荷捕獲膜103側的電荷的逆穿隧(back tunneling)。 半導體本體102的形狀是例如具有底的筒狀。半導體本體102是例如含矽。矽是例如使非晶矽結晶化的多晶矽。半導體本體102是例如無摻雜矽。又,半導體本體102是亦可為p型矽。半導體本體102是成為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記憶格MC及源極側選擇電晶體STS的各者的通道。 電荷捕獲膜103是被設在區塊膜11a以外的部分的記憶體孔MH的內壁與半導體本體102之間。電荷捕獲膜103的形狀是例如筒狀。複數的記憶格MC是在半導體本體102與成為字元線WL的導電膜11之間具有記憶區域,被層疊於Z方向。電荷捕獲膜103是例如包括罩(cover)絕緣膜103a、電荷捕獲部103b及隧道絕緣膜103c。半導體本體102、電荷捕獲部103b及隧道絕緣膜103c的各者是延伸於Z方向。由以上的情形,複數的柱狀體CL1的各者是包括在Z方向延伸於層疊體1內的半導體本體102及被設在半導體本體102的外周面上的電荷捕獲膜103。 罩絕緣膜103a是被設在絕緣膜12與電荷捕獲部103b之間。罩絕緣膜103a是例如含矽氧化物。將犠牲膜(未圖示)置換成導電膜11時(更換(replace)工序),罩絕緣膜103a是保護電荷捕獲部103b不會被蝕刻。罩絕緣膜103a是在更換工序中,亦可從導電膜11與電荷捕獲膜103之間除去。此情況,如圖2B及圖2C所示般,在導電膜11與電荷捕獲膜103之間是例如設有區塊膜11a。 電荷捕獲部103b是被設在區塊膜11a及罩絕緣膜103a與隧道絕緣膜103c之間。電荷捕獲部103b是例如包括矽氮化膜(SiN),在膜中具有捕捉電荷的捕捉地點(trap site)。電荷捕獲部103b之中,被夾於成為字元線WL的導電膜11與半導體本體102之間的部分會捕獲電荷而構成記憶格MC的記憶區域。記憶格MC的臨界值電壓是依據電荷捕獲部103b的電荷的有無或被捕獲至電荷捕獲部103b的電荷的量而變化。藉此,記憶格MC保持資訊。 隧道絕緣膜103c是被設在半導體本體102與電荷捕獲部103b之間。隧道絕緣膜103c是例如含有矽氧化物或矽氧化物及矽氮化物。隧道絕緣膜103c是半導體本體102與電荷捕獲部103b之間的電位障壁。例如,在從半導體本體102往電荷捕獲部103b注入電子時(寫入動作)及從半導體本體102往電荷捕獲部103b注入電洞時(消去動作),電子及電洞分別隧道絕緣膜103c是通過電位障壁(穿隧(tunneling))。 核心層101是埋入筒狀的半導體本體102的內部空間。核心層101的形狀是例如柱狀。核心層101是例如含矽氧化物,為絕緣性。 另外,複數的柱狀體CLHR(圖1C)的各者是被設在層疊體1內所設的孔(hole)HR內。孔HR是沿著Z方向來從層疊體1的上端貫通層疊體1,設到層疊體1內及半導體部33內。柱狀體CLHR是含矽氧化物。柱狀體CLHR的各者是亦可為與柱狀體CL1同構成。柱狀體CLHR的各者是例如被設在階段區域及分接區域。柱狀體CLHR是在更換工序中,作為用以保持被形成於階段區域及分接區域的空隙的支持構件機能。又,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更包括半導體部14。半導體部14是位於層疊體1與半導體部13之間。半導體部14的導電型是例如n型,亦可作為源極側選擇閘極機能(圖1A)。 再度參照圖2A。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設有將層疊體1的上層部貫通於Z方向的淺縫隙SHE。在淺縫隙SHE內是含有:被覆該內壁的屏障膜51,及隔著屏障膜51來充填於淺縫隙SHE內的絕緣膜50。屏障膜51是在淺縫隙SHE內被覆層疊體1的上層部。屏障膜51是將層疊體1的上層部與絕緣膜50分離。屏障膜51是第2絕緣膜的例子,絕緣膜50是第3絕緣膜的例子。屏障膜51及絕緣膜50是作為分離部被設在淺縫隙SHE內。因此,以下,屏障膜51及絕緣膜50是亦成為分離部50、51。淺縫隙SHE內的分離部50、51是將層疊體1的上層部的導電膜11電性分離。亦即,分離部50、51是為了將鄰接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電性分離而設。作為第1分離部的分離部50、51是在Z方向貫通層疊體1的上層部,且延伸於X方向。亦即,第1分離部是包括屏障膜51及隔著該屏障膜51而配置的絕緣膜50,在Y方向電性分離層疊體1的上層部所含的導電膜11。 參照圖2D及圖2E說明有關屏障膜51的機能。 圖2D是將圖2A的區域C擴大顯示的剖面圖。圖2E是表示不具有屏障膜51的比較例的剖面圖。 如圖2D所示般,淺縫隙SHE是在Z方向貫通層疊體1的上層部。淺縫隙SHE是貫通作為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機能的導電膜11與汲極側選擇閘極SGD的正下面的導電膜11。汲極側選擇閘極SGD的正下面的導電膜11是成為虛設字元線DWL。另外,在虛設字元線DWL的記憶格(虛設單元(dummy  cell)是不記憶資料。淺縫隙SHE是有貫通至比虛設字元線DWL更下層的導電膜11的情況。此情況,淺縫隙SHE所貫通的字元線WL是結果成為虛設字元線DWL。 如圖2D所示般,分離部50、51是以屏障膜51來被覆淺縫隙SHE的內壁,更藉由在淺縫隙SHE內充填絕緣膜50而形成。在導電膜11與絕緣膜50之間是設有屏障膜51。在導電膜11與屏障膜51之間是未設區塊膜11a,導電膜11直接接觸於屏障膜51。 屏障膜51是可使用PRF(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的值要比矽氧化膜(SiO 2)更大的絕緣材料。所謂PRF是評價抑制氫的浸入的性質的值。PRF要比矽氧化膜更高的絕緣材料,例如有矽氮化膜(SiN)、氧化鋁(Al 2O 3)、氮化鋁(AlN)、氧化鋯(ZrO 2)等。因此,屏障膜51是例如只要使用矽氮化膜(SiN)、氧化鋁(Al 2O 3)、氮化鋁(AlN)、氧化鋯(ZrO 2)等即可。屏障膜51的厚度是例如3~10nm,以均一的厚度來被覆淺縫隙SHE內。另一方面,絕緣膜50是例如為矽氧化膜等的低PRF的絕緣材料即可。 如上述般,屏障膜51存在於導電膜11與絕緣膜50之間及區塊膜11a與絕緣膜50之間。因此,從絕緣膜50往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之氫等的雜質的浸入會藉由屏障膜51所抑制。 相對的,就圖2E所示的比較例而言,在導電膜11與絕緣膜50之間及區塊膜11a與絕緣膜50之間不存在屏障膜51。因此,例如以箭號Y1所示般,氫等的雜質會從絕緣膜50往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浸入。一旦氫等的雜質浸入至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字元線WL),則記憶格MC的資料保存(Data Retention)特性會劣化。所謂資料保存是記憶於記憶格MC的資料喪失為止的時間。 若根據本實施形態,則如上述般,屏障膜51會抑制氫等的雜質往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字元線WL)的浸入。藉此,可抑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資料保存特性的劣化。 其次,說明有關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製造方法。 圖3A~圖12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製造方法之一例的模式圖。圖3A~圖12是相當於圖1C的A-A線的部分的剖面圖。 首先,如圖3A所示般,將絕緣膜12及犠牲膜11c交替地層疊於Z方向,而將層疊體1a形成於圖1A的基體部3上。犠牲膜11c是第1犠牲膜的例。絕緣膜12是例如使用矽氧化膜,犠牲膜11c是例如使用矽氮化膜。 其次,利用光微影技術及蝕刻技術等,在層疊體1a內形成複數的記憶體孔MH。其次,在記憶體孔MH的內壁面,依序形成電荷捕獲膜103、半導體本體102,且在半導體本體102的內側埋入核心層101。進一步,在核心層101上形成蓋層104。藉此,在記憶體孔MH內形成複數的柱狀體CL1,該柱狀體CL1是包括核心層101、被設在核心層101的外周面上的半導體本體102、被設在半導體本體102的外周面上的電荷捕獲膜103、在核心層101上的蓋層104。 其次,參照圖1A~圖1C來說明的深縫隙ST會被形成貫通層疊體1a。 其次,如圖3B所示般,經由深縫隙ST來以磷酸溶液等除去犠牲膜11c。其次,在於Z方向鄰接的絕緣膜12之間的空間的內壁形成區塊膜11a。 其次,如圖3C所示般,在Z方向鄰接的絕緣膜12之間的空間埋入導電性金屬例如鎢(W)或氮化鈦(TiN)。藉此,在Z方向鄰接的絕緣膜12之間的空間埋入導電膜11。在導電膜11與絕緣膜12之間是設有區塊膜11a。如此,把將犠牲膜11c置換成導電膜11的工序稱為更換工序。另外,複數的柱狀體CL1是亦可在參照圖3A~圖3C說明的更換工序之後形成。此情況,記憶體孔MH是以未圖示的犠牲膜來被充填至更換工序。 其次,如圖4所示般,在層疊體1上形成硬遮罩60。硬遮罩60是例如可使用利用TEOS(TetraEthOxySilane)來形成的矽氧化膜。 其次,如圖5所示般,利用光微影技術,將光阻劑層71形成於硬遮罩60上。光阻劑層71是被圖案化為露出淺縫隙SHE的區域。 其次,使用遮罩作為光阻劑層71,以蝕刻技術來加工硬遮罩60,進一步,使用硬遮罩60作為遮罩,以蝕刻技術來加工絕緣膜12。藉此,如圖6所示般,將開口部A1形成於絕緣膜12。 其次,如圖7所示般,使用光阻劑層71及硬遮罩60作為遮罩,以RIE(Reactive Ion Etching)法等的蝕刻技術來形成將層疊體1的上層部貫通於Z方向的淺縫隙SHE。淺縫隙SHE的剖面形狀是例如上面的寬度可為比下面的寬度更廣的錐形形狀。 其次,如圖8所示般,以屏障膜51來被覆淺縫隙SHE的內壁面。屏障膜51是例如可使用矽氮化膜、氧化鋁、氮化鋁、氧化鋯等之比矽氧化膜更高PRF的材料。屏障膜51的膜厚是例如3~10nm,以大略均一的厚度來被覆內壁面。另外,屏障膜51是在層疊體1的上面也被形成。 其次,如圖9所示般,在淺縫隙SHE內,在屏障膜51的內側形成絕緣膜50。絕緣膜50是例如可使用矽氧化膜等之比屏障膜51更低PRF的材料。另外,絕緣膜50是在層疊體1上的屏障膜51上也被形成。 其次,利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法或蝕刻技術,研磨或蝕刻層疊體1及屏障膜51上所形成的絕緣膜50。此時,屏障膜51是可作為研磨阻擋或蝕刻阻擋機能。藉此,可取得圖10所示的構造。屏障膜51是在淺縫隙SHE內,被覆層疊體1的內壁,絕緣膜50是隔著屏障膜51來充填至淺縫隙SHE內。另外,位於淺縫隙SHE內的上方的絕緣膜50是亦可被少許除去。但,淺縫隙SHE內的絕緣膜50的高度是位於比層疊體1的最上層的導電膜11的上面的高度更高的位置為理想。 其次,如圖11所示般,利用CMP法或蝕刻技術,除去被形成於層疊體1上的屏障膜51。藉此,使淺縫隙SHE內的絕緣膜50及屏障膜51(分離部50、51)殘置不動,除去層疊體1上的絕緣膜50及屏障膜51。另外,層疊體1上的屏障膜51本身是不對記憶格MC等的裝置的電性特性造成特別的影響。因此,層疊體1上的屏障膜51是亦可使殘置。此情況,屏障膜51是更可抑制來自外部的氫等的雜質的侵入。 其次,如圖12所示般,在層疊體1上形成層間絕緣膜81。層間絕緣膜81是例如可使用矽氧化物。其次,利用光微影(lithography)技術及蝕刻技術,加工層間絕緣膜81而形成接觸孔CH。接觸孔CH是被形成至到達蓋層104的上面的深度,就來自Z方向的平面視而言,是大略扁圓形或大略扁橢圓即可。其次,在接觸孔CH充填鈦(Ti)、氮化鈦(TiN)或鎢(W)而形成接觸柱塞90,用CMP法來予以研磨。 之後,在接觸孔CH上形成通路接觸(via contact),在通路接觸上形成位元線。藉此,位元線是經由接觸孔CH、通路接觸來電性連接至柱狀體CL1。位元線是被設為從Z方向看的平面視延伸於對於絕緣膜50的延伸方向大略正交方向(Y方向)。之後,形成其他的多層配線構造等,完成第1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 如以上般,若根據第1實施形態,則在導電膜11與絕緣膜50之間及區塊膜11a與絕緣膜50之間形成有屏障膜51。屏障膜51是以比矽氧化膜更高PRF的材料所構成,因此可抑制氫等的雜質從絕緣膜50往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浸入。藉此,可抑制記憶格MC的資料保存特性的劣化。 (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圖13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構成例的剖面圖。就本變形例而言,是在絕緣膜50的內部有孔隙(void)V1。即使在絕緣膜50的內部有孔隙V1,分離部50、51還是可與第1實施形態的分離部同樣的機能。又,屏障膜51是可抑制氫等的雜質從絕緣膜50往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浸入。又,孔隙V1是亦作為氣隙(air gap)機能,可取得使分離部50、51的電性的分離特性更提升的效果。本變形例的其他的構成是可與第1實施形態的對應的構成同樣。因此,在本變形例中也可取得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第2實施形態)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構成例的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在絕緣膜50的內部更設有絕緣膜52。在淺縫隙SHE(第1分離部)的內壁面是設有屏障膜51,在屏障膜51的內側是設有絕緣膜50。進一步,絕緣膜52會被充填於淺縫隙SHE內的絕緣膜50的內側。絕緣膜52是第4絕緣膜的例子。絕緣膜52是例如可使用矽氮化膜(SiN)等之容易捕獲電荷的絕緣材料。藉此,在淺縫隙SHE的內部是充填有絕緣膜50(矽氧化膜)及絕緣膜52(矽氮化膜)。就第2實施形態而言,分離部是以50~52所構成。在隔著淺縫隙SHE而鄰接的導電膜11(字元線WL)之間是屏障膜51、絕緣膜50(矽氧化膜)、絕緣膜52(矽氮化膜)52、絕緣膜50(矽氧化膜)、屏障膜51會被層疊於Y方向。因此,在隔著淺縫隙SHE而鄰接的導電膜11之間是存在由絕緣膜50(矽氧化膜)、絕緣膜52(矽氮化膜)、絕緣膜50(矽氧化膜)所組成的ONO膜。 其次,說明有關淺縫隙SHE及其內部構造所致的電場的緩和效果。就半導體記憶裝置100而言,在進行資料的寫入動作/消去動作時,經由選擇電晶體STS、STD來施加電場至柱狀體CL1。藉此,進行資料的寫入動作/消去動作的柱狀體CL1會被選擇(選擇串)。例如,在圖14中,以柱狀體CL1_A作為選擇串,施加電場至柱狀體CL1_A。另一方面,以柱狀體CL1_B作為非選擇串,柱狀體CL1_B是設為不施加電場者。 此情況,對應於柱狀體CL1_A的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會上升至高位準電壓。對應於柱狀體CL1_B的汲極側選擇電晶體STD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是維持低位準電壓。藉此,在柱狀體CL1_A與柱狀體CL1_B之間,淺縫隙SHE內的分離部50~52是在汲極側選擇閘極SGD的高位準電壓側與低位準電壓側之間產生電位差。因此,為了確保對於汲極側選擇閘極SGD的高位準電壓與低位準電壓的電壓差之耐壓,淺縫隙SHE是需要確保一定的寬度W1以上(例如20nm以上)。 然而,隨著記憶格陣列部分1m的微細化,淺縫隙SHE是恐有無法將一定的寬度確保至W1以上之虞。此情況,淺縫隙SHE是無法確保對於汲極側選擇閘極SGD的高位準電壓與低位準電壓的電壓差之耐壓。又,若淺縫隙SHE的寬度變窄,則恐有在淺縫隙SHE內無法充分地形成絕緣膜50、52之虞。此情況,淺縫隙SHE是無法確保對於汲極側選擇閘極SGD的高位準電壓與低位準電壓的電壓差之耐壓。 進一步,若所欲使淺縫隙SHE的底面的寬度確保至W1以上,則比底面更廣的淺縫隙SHE的上部會接觸於柱狀體CL1,有導致汲極側選擇閘極SGD不良的可能性。 於是,在第2實施形態中,在淺縫隙SHE內,在絕緣膜50(矽氧化膜)的內部更設絕緣膜52(矽氮化膜)。絕緣膜52是例如矽氮化膜般以容易捕獲電荷的材料所構成。藉此,絕緣膜52捕獲電荷,緩和在位於選擇串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與非選擇串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之間的分離部50~52產生的電場。其結果,可保證非選擇串與選擇串之間的分離部50~52的耐壓。 圖15A及圖15B是淺縫隙SHE及鄰接於其兩側的導電膜11(字元線WL)的能帶(energy band)圖。參照圖15A及圖15B來更詳細說明絕緣膜52所致的非選擇串與選擇串之間的電場的緩和效果。 圖15A是表示資料讀出時的能帶構造。在資料讀出時,如上述般,在位於選擇串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與非選擇串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之間的分離部50~52產生電位差。例如,在選擇串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是被施加高位準電壓(V SGDA=5V),在非選擇串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是被施加低位準電壓(V SGDB=0V)。此情況,電子會從非選擇串側的絕緣膜50B朝向選擇串側的絕緣膜50A移動。亦即,在淺縫隙SHE內產生從絕緣膜50A流往絕緣膜50B的洩漏電流。另外,絕緣膜50A是圖14的分離部之中位於左側的絕緣膜50。絕緣膜50B是圖14的分離部之中位於右側的絕緣膜50。 未設有絕緣膜52的情況,洩漏電流是容易從絕緣膜50A流往絕緣膜50B。特別是淺縫隙SHE亦即分離部50~52的寬度要比W1更窄時,洩漏電流是容易通過分離部50~52。 另一方面,設有絕緣膜52的情況,如圖15A所示般,位於絕緣膜50A與絕緣膜50B之間的絕緣膜52會捕獲藉由此洩漏電流而移動的電子。 如圖15B所示般,絕緣膜52會捕獲電子,蓄積電子,藉此絕緣膜52的能量準位會上昇。藉此,絕緣膜50A與絕緣膜50B之間的電位差的梯度會緩和。換言之,藉由電子蓄積於絕緣膜52,絕緣膜50A與絕緣膜50B之間的能量障壁會上昇。因此,電子的移動會被抑制,洩漏電流會被抑制。藉此,絕緣膜52是可使分離部50~52的耐壓上昇。 第2實施形態的其他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形態的對應的構成同樣即可。因此,第2實施形態是可取得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另外,緩和絕緣膜52所致的電場的效果是即使無屏障膜51也會產生。若在絕緣膜50內設有絕緣膜52,則可取得高度維持分離部50~52的耐壓之效果。另外,第2實施形態的分離部是例如可藉由在參照圖9說明的工序之後,在淺縫隙SHE內的絕緣膜50形成溝(trench ),在此溝內埋入絕緣膜52而形成。 (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圖16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構成例的剖面圖。就本變形例而言,在絕緣膜52的內部有孔隙V2。即使在絕緣膜52的內部有孔隙V2,分離部50~52還是可作為第1實施形態的分離部機能。又,屏障膜51是可抑制氫等的雜質從絕緣膜50往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浸入。本變形例的其他的構成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對應的構成同樣即可。因此,在本變形例中也可取得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又,孔隙V2是亦作為氣隙機能,可取得使分離部50~52的電性的分離特性更提升的效果。 (第3實施形態) 圖17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構成例的剖面圖。就第3實施形態而言,在絕緣膜52的內部更設有絕緣膜53。在淺縫隙SHE(第1分離部)的內壁面是設有屏障膜51,在屏障膜51的內側是設有絕緣膜50。進一步,在絕緣膜50的內側設有絕緣膜52,在絕緣膜52的更內側設有絕緣膜53。絕緣膜53是第5絕緣膜的例子。絕緣膜53是例如可使用矽氧化膜(SiO 2)等之比絕緣膜52(SiN)更相對介電係數低的材料。就第3實施形態而言,分離部是以50~53所構成。 絕緣膜52是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可藉由捕獲電荷來使分離部的耐壓上昇。因此,在第3實施形態中也可取得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其次,說明有關絕緣膜53的機能。 第3實施形態的分離部是更具備被形成於絕緣膜52(矽氮化膜)的內部的絕緣膜53(矽氧化膜)。絕緣膜53是被形成於第2實施形態的絕緣膜52內。絕緣膜53是例如矽氧化膜般以比絕緣膜52(例如矽氮化膜)更相對介電係數低的材料所構成。因此,以屏障膜51、絕緣膜50、絕緣膜52及絕緣膜53所構成的第3實施形態的分離部是相較於以屏障膜51、絕緣膜50、絕緣膜52所構成的第2實施形態的分離部,相對介電係數低。藉此,在第3實施形態的分離部產生的電場會被緩和,因此可取得將分離部50、52、53的耐壓維持更高的效果。亦即,分離部是可更好地分離選擇串側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與非選擇串側的汲極側選擇閘極SGD之間的電壓差。 第3實施形態的其他的構成是與第1實施形態的對應的構成同樣即可。因此,在第3實施形態中也可取得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另外,第3實施形態是亦可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省略屏障膜51。若在絕緣膜50內設有絕緣膜52、53,則可取得第2及第3實施形態的效果。 另外,第3實施形態的分離部50~53是如其次般形成。例如,在參照圖9說明的工序之後,在淺縫隙SHE的絕緣膜50形成溝,在此溝內埋入絕緣膜52。然後更在絕緣膜52內形成溝,在此溝內埋入絕緣膜53。藉此,形成第3實施形態的分離部50~53。 (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圖18是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所致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的構成例的剖面圖。就本變形例而言,在絕緣膜53的內部有孔隙V3。即使在絕緣膜53的內部有孔隙V3,淺縫隙SHE還是可實現作為分離部的機能。又,屏障膜51是可抑制氫等的雜質從絕緣膜50往導電膜11及區塊膜11a浸入。本變形例的其他的構成是與第3實施形態的對應的構成同樣即可。因此,在本變形例中也可取得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又,孔隙V3是亦作為氣隙機能,可取得使分離部50、51的電性的分離特性更提升的效果。 圖19是表示適用上述實施形態的任一者的半導體記憶裝置的構成例的方塊圖。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可不揮發地記憶資料的NAND型快閃記憶體,藉由外部的記憶體控制器1002來控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00與記憶體控制器1002之間的通訊是例如支援NAND介面規格。 如圖19所示般,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是例如具備記憶格陣列MCA、指令寄存器1011、位址寄存器1012、定序器(sequencer)1013、驅動器模組1014、行解碼器模組1015及讀出放大器模組1016。 記憶格陣列MCA是含有複數的區塊BLK(0)~BLK(n)(n是1以上的整數)。區塊BLK是可不揮發地記憶資料之複數的記憶格的集合,例如作為資料的消去單位使用。並且,在記憶格陣列MCA是設有複數的位元線及複數的字元線。各記憶格是例如與1條的位元線及1條的字元線建立關聯。有關記憶格陣列MCA的詳細的構成是後述。 指令寄存器1011是保持半導體記憶裝置100從記憶體控制器200接收的指令CMD。指令CMD是例如含有使讀出動作、寫入動作、消去動作等實行於定序器1013的命令。 位址寄存器1012是保持半導體記憶裝置100從記憶體控制器1002接收的位址資訊ADD。位址資訊ADD是例如包含區塊位址BAdd、頁位址PAdd及列位址CAdd。例如,區塊位址BA、頁位址PAdd及列位址CAdd是分別被使用於區塊BLK、字元線及位元線的選擇。 定序器1013是控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00全體的動作。例如,定序器1013是根據被保持於指令寄存器1011的指令CMD,來控制驅動器模組1014、行解碼器模組1015及讀出放大器模組1016等,實行讀出動作、寫入動作、消去動作等。驅動器模組1014是產生被使用在讀出動作、寫入動作、消去動作等的電壓。而且,驅動器模組1014是例如根據被保持於位址寄存器1012的頁位址PAdd來施加產生的電壓至對應於被選擇的字元線的訊號線。 行解碼器模組1015是具備複數的行解碼器RD。行解碼器RD是根據被保持於位址寄存器1012的區塊位址BAdd來選擇對應的記憶格陣列MCA內的1個區塊BLK。而且,行解碼器RD是例如將被施加於對應於被選擇的字元線的訊號線之電壓轉送至被選擇的區塊BLK內的被選擇的字元線。 讀出放大器模組1016是在寫入動作中,按照從記憶體控制器200接收的寫入資料DAT,施加所望的電壓至各位元線。又,讀出放大器模組1016是在讀出動作中,根據位元線的電壓來判定被記憶於記憶格的資料,以判定結果作為讀出資料DAT轉送至記憶體控制器200。 在以上說明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及記憶體控制器200是亦可藉由該等的組合來構成1個的半導體裝置。如此的半導體裝置是例如可舉SDTM卡之類的記憶卡或SSD(Solid State Drive)等。 圖20是表示記憶格陣列MCA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記憶格陣列MCA中所含的複數的區塊BLK之中1個的區塊BLK會被抽出。如圖39所示般,區塊BLK是含有複數的串單元SU(0)~SU(k)(k是1以上的整數)。 各串單元SU是含有分別與位元線BL(0)~BL(m)(m是1以上的整數)建立關聯的複數的NAND串NS。各NAND串NS是例如含有記憶格電晶體MT(0)~MT(15)和選擇電晶體ST(1)及ST(2)。記憶格電晶體MT是含有控制閘極及電荷蓄層疊,不揮發地保持資料。選擇電晶體ST(1)及ST(2)的各者是被使用在各種動作時的串單元SU的選擇。 在各NAND串NS中,記憶格電晶體MT(0)~MT(15)是被串聯連接。選擇電晶體ST(1)的汲極是被連接至被建立關聯的位元線BL,選擇電晶體ST(1)的源極是被連接至被串聯連接的記憶格電晶體MT(0)~MT(15)的一端。選擇電晶體ST(2)的汲極是被連接至被串聯連接的記憶格電晶體MT(0)~MT(15)的另一端。選擇電晶體ST(2)的源極是被連接至源極線SL。 在同一區塊BLK中,記憶格電晶體MT(0)~MT(15)的控制閘極是分別被共通連接至字元線WL(0)~WL(7)。串單元SU(0)~SU(k)內的各者的選擇電晶體ST(1)的閘極是分別被共通連接至選擇閘極線SGD(0)~SGD(k)。選擇電晶體ST(2)的閘極是被共通連接至選擇閘極線SGS。 在以上說明的記憶格陣列MCA的電路構成中,位元線BL是藉由在各串單元SU分配有同一列位址的NAND串NS而共有。源極線SL是例如在複數的區塊BLK間共有。 在1個的串單元SU內被連接至共通的字元線WL的複數的記憶格電晶體MT的集合是例如被稱為記憶格單元CU。例如,分別含有記憶1位元資料的記憶格電晶體MT的記憶格單元CU的記憶容量會被定義為「1頁資料」。記憶格單元CU是可按照記憶格電晶體MT所記憶的資料的位元數而具有2頁資料以上的記憶容量。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100所具備的記憶格陣列MCA是不為以上說明的電路構成所限定。例如,各NAND串NS所含的記憶格電晶體MT和選擇電晶體ST(1)及ST(2)的個數是分別可設計成任意的個數。各區塊BLK所含的串單元SU的個數是可被設計成任意的個數。 說明了本發明的幾個的實施形態,但該等的實施形態是作為例子提示者,不是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該等實施形態是可在其他的各種的形態被實施,可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進行各種的省略、置換、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形是與含在發明的範圍或主旨同樣,為申請專利範圍記載的發明及其均等的範圍所包含者。
100:半導體記憶裝置 1,1a:層疊體 11:導電膜 11a:區塊膜 11c:犠牲膜 12:絕緣膜 40:板狀部 50:絕緣膜 51:屏障膜 52~53:絕緣膜 60:硬遮罩 71:光阻劑層 81:層間絕緣膜 90:接觸柱塞 101:核心層 102:半導體本體 103:電荷捕獲膜 104:蓋層 A1:開口部 CH:接觸孔 VY:通路接觸 V1~V3:孔隙(氣隙) CL1:柱狀體 SGD:汲極側選擇閘極 SGS:源極側選擇閘極 SHE:淺縫隙 ST:深縫隙
[圖1A]是圖示第1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立體圖。 [圖1B]是第1實施形態的第1層疊體的模式平面圖。 [圖1C]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平面圖。 [圖2A]是圖示圖1C的A-A線的剖面的模式剖面圖。 [圖2B]是圖2A的區域B的擴大剖面圖。 [圖2C]是圖示圖2B的C-C線的剖面的模式剖面圖。 [圖2D]是圖2A的區域D的擴大剖面圖。 [圖2E]是圖示不具有第2絕緣膜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 [圖3A]~[圖12]是圖示第1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的製造方法的模式剖面圖。 [圖13]是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 [圖14]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 [圖15A]是模式性地表示資料讀出時的第3絕緣膜與第4絕緣膜之間的帶構造的圖。 [圖15B]是模式性地表示電場緩和時的第3絕緣膜與第4絕緣膜之間的帶構造的圖。 [圖16]是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 [圖17]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 [圖18]是表示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半導體記憶裝置之一例的模式剖面圖。 [圖19]是表示適用上述實施形態的任一者的半導體記憶裝置的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0]是表示記憶格陣列的電路構成之一例的電路圖。
1:層疊體 11:導電膜 11a:區塊膜 12:絕緣膜 50:絕緣膜 51:屏障膜 81:層間絕緣膜 90:接觸柱塞 101:核心層 102:半導體本體 103:電荷捕獲膜 104:蓋層 B:區域 CH:接觸孔 CL1:柱狀體 D:區域 SHE:淺縫隙

Claims (14)

  1.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特徵係具備:第1層疊體,其係將複數的第1絕緣膜及複數的第1導電膜交替層疊於第1方向;複數的第1柱狀體,其係含有在前述第1方向延伸於前述第1層疊體內的第1半導體部及被設在前述第1半導體部的外周面上的電荷捕獲膜;及第1分離部,其係包含:在前述第1方向貫通前述複數的第1導電膜之中的上側的至少1個,且延伸於與前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縫隙;被覆前述縫隙內部的側面及底面的第2絕緣膜;及被充填於前述縫隙內部的前述第2絕緣膜的內側的第3絕緣膜,在與前述第1方向及前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電性分離前述複數的第1導電膜之中的上側的至少1個。
  2. 如請求項1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2絕緣膜係被覆前述第1層疊體的上層部,將前述上層部與前述第3絕緣膜分離。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第1分離部係電性分離前述層疊體的前述上層部的前述第1導電膜。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複數的第1導電膜之中的上側的至少1個係包含第1膜,在前述第1膜與鄰接於彼的前述複數的第1絕緣膜之中 的第2膜之間設有第1區塊膜,在前述第1膜與前述第2絕緣膜之間未設有前述第1區塊膜。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複數的第1導電膜之中的上側的至少1個係包含第1膜,前述第1膜係與前述第2絕緣膜直接接觸。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1分離部係更具備被設在前述第3絕緣膜的內部的第4絕緣膜。
  7. 如請求項6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1分離部係更具備被設在前述第4絕緣膜的內部的第5絕緣膜。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2絕緣膜係包含矽氮化膜(SiN)、氧化鋁(Al2O3)、氮化鋁(AlN)、氧化鋯(ZrO2)的任一者。
  9. 如請求項4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1區塊膜為氧化鋁(Al2O3)。
  10. 如請求項1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前述第2絕緣膜係含有PRF(Permeation Reduction Factor)的值比矽氧化膜(SiO2)更大的材料。
  11. 如請求項1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在前述第3絕緣膜的內部係含有孔隙。
  12. 如請求項1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其 中,前述複數的第1導電膜之中的上側的至少1個係包含第1膜及比前述第1膜更下側的第3膜,前述第1膜係可作為汲極側選擇閘極機能,前述第3膜係可作為虛設字元線機能,在被連接至前述虛設字元線的記憶格係未被記憶資料。
  13.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的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具備:將複數的第1絕緣膜及複數的第1犠牲膜交替層疊於第1方向而形成第1層疊體;形成含有在前述第1方向延伸於前述第1層疊體內的第1半導體部及被設在該第1半導體部的外周面上的電荷捕獲膜之複數的第1柱狀體;將前述複數的第1犠牲膜置換成複數的第1導電膜;形成在前述第1方向貫通前述複數的第1導電膜之中的上側的至少1個之縫隙;以第2絕緣膜來被覆前述縫隙的內部的側面及底面;在前述縫隙內部的前述第2絕緣膜的內側充填第3絕緣膜。
  14. 如請求項13記載的半導體記憶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複數的第1導電膜之中的上側的至少1個係包含第1膜及比前述第1膜更下側的第3膜,前述第1膜係可作為汲極側選擇閘極機能,前述第3膜係可作為虛設字元線機能, 在被連接至前述虛設字元線的記憶格係未被記憶資料。
TW111102341A 2021-09-02 2022-01-20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808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3394A JP2023036377A (ja) 2021-09-02 2021-09-02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43394 2021-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455A TW202312455A (zh) 2023-03-16
TWI808617B true TWI808617B (zh) 2023-07-11

Family

ID=85288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2341A TWI808617B (zh) 2021-09-02 2022-01-20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6475A1 (zh)
JP (1) JP2023036377A (zh)
CN (1) CN115768119A (zh)
TW (1) TWI8086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4676A1 (en) * 2011-11-29 2014-01-02 Daehong Eom Vertical channel memory devices with nonuniform gate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727636A (zh) * 2016-01-27 2017-08-01 Toshiba Kk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17158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三維儲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33265A (zh) * 2020-02-28 2021-09-01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33407A (zh) * 2020-01-29 2021-09-01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4676A1 (en) * 2011-11-29 2014-01-02 Daehong Eom Vertical channel memory devices with nonuniform gate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727636A (zh) * 2016-01-27 2017-08-01 Toshiba Kk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17158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大陸商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三維儲存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33407A (zh) * 2020-01-29 2021-09-01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33265A (zh) * 2020-02-28 2021-09-01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36377A (ja) 2023-03-14
CN115768119A (zh) 2023-03-07
TW202312455A (zh) 2023-03-16
US20230066475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3088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8089120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670833B (zh) 半導體裝置
JP2007317874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0118530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09094214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54802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248975A1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059204B2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036867A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KR20130091949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2117278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801341B2 (ja) 半導体メモリ
JP2010278233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08617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13734A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22126320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CN113161363A (zh) 3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780555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US20230061224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47150B (zh) 記憶體裝置
TWI797890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2023125863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36744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13276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