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5942B -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5942B
TWI805942B TW109130053A TW109130053A TWI805942B TW I805942 B TWI805942 B TW I805942B TW 109130053 A TW109130053 A TW 109130053A TW 109130053 A TW109130053 A TW 109130053A TW I805942 B TWI805942 B TW I8059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assette
bearing member
main body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3453A (zh
Inventor
竹內俊陽
大石浩一
清水宏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3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94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5Pivotable subunit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61Rotational subunit conn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種卡匣,包括:第一單元,其包括影像承載構件及第一部分,且構造成在要從主體移除卡匣時採取移除姿勢;第二單元,其包括顯影劑承載構件及第二部分,第二單元能夠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處,顯影劑承載構件接觸影像承載構件,在第二位置處,顯影劑承載構件與影像承載構件分離,且第二部分接觸第一部分,其中,在第一單元採取移除姿勢時,第二單元被定位在第二位置,且在第二單元被定位在第二位置時,第二單元在顯影劑承載構件與影像承載構件分離所沿的方向上之移動受到限制。

Description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關於卡匣以及影像形成裝置。
當在使用電子照相成像系統(電子照相處理)的影像形成裝置(例如,印表機等)中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影像時,首先藉由充電輥使感光鼓均勻地充電。接著,被充電的感光鼓藉由曝光設備而被選擇性地曝光,藉此在感光鼓上形成靜電潛像(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被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藉由顯影設備利用所使用的調色劑被顯影為調色劑影像。被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調色劑影像被轉印到記錄介質上,例如,記錄紙片、塑膠片等。被轉印到記錄介質上的調色劑影像接著藉由以定像單元施加壓力並加熱而被定像在記錄介質上。因此,影像被形成在記錄介質上。在將調色劑影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之後殘留在感光鼓上的殘餘調色劑藉由清潔刮刀被移除。
這種影像形成裝置通常需要保養處理設備,例如,感光鼓、充電輥、顯影設備等等。為了更容易保養處理設備,近年來,感光鼓、充電輥、清潔刮刀和顯影設備被整合成卡匣。具有這種處理設備的卡匣通常被稱為處理卡匣。處理卡匣能夠可拆卸地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的裝置主體。藉由將處理卡匣做成為可更換的,可更換處理設備,且可執行處理裝置的保養。
作為在這種處理卡匣中所採用的顯影設備,可用的是在顯影輥與感光鼓接觸的狀態下執行顯影的接觸顯影(contact development)。在這種接觸顯影中,顯影輥處於被設置在處理卡匣中的施力設備施力壓在感光鼓上的狀態,以在影像形成的過程中維持顯影輥與感光鼓之間的預定接觸壓力。在這種佈置中,在顯影輥處於與感光鼓接觸的狀態且長時間保持未被使用的情況下,顯影輥的彈性層可能發生永久變形。在顯影時,這可能會造成在影像中之顯影輥循環的影像濃度不均勻的情況。
作為解決此問題的構造,已經提出了這樣的處理卡匣,其具有在不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使感光鼓與顯影輥彼此分離的機構(日本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01-337511號)。還提出了這樣的處理卡匣,其具有藉由將處理卡匣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主體上而使已經分離的顯影輥變為接觸狀態的機構(日本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06-276190號)。
本發明是上述習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卡匣,在此卡匣中,影像承載構件和顯影劑承載構件可被容易地分離。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卡匣被構造成能夠可拆卸地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卡匣包括: 第一單元,其包括影像承載構件及第一部分,且構造成在要從主體移除卡匣時採取移除姿勢; 第二單元,其包括顯影劑承載構件及第二部分,且可旋轉地連接至第一單元,第二單元構造成藉由圍繞旋轉軸線旋轉而能夠相對於第一單元在(i)第一位置和(ii)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第一位置處,顯影劑承載構件接觸影像承載構件,在第二位置處,顯影劑承載構件與影像承載構件分離,且第二部分接觸第一部分, 其中,在從主體移除卡匣且第一單元採取移除姿勢的狀態下,第二單元藉由第二單元的自重(own weight)而被定位在第二位置, 在第二單元被定位在第二位置的情況下,第二單元在顯影劑承載構件與影像承載構件分離所沿的方向上之移動受到與第一部分接觸的第二部分的限制,並且 旋轉軸線與第二部分之間在與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上的距離短於顯影劑承載構件的旋轉中心與旋轉軸線之間的距離。
從例示性實施例的以下描述(參照所附圖式),本發明的更多特徵將變得清楚明瞭。
現在將參照所附圖式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實施例中所描述的部件之尺寸、材料、形狀及其相對位置可根據應用本發明的裝置的構造以及根據各種條件而被適當地改變,而並非意圖將本發明的範圍限制於以下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影像形成裝置100的整體構造 將參照圖2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100(在下文中稱為“影像形成裝置100”)的整體構造。圖2是根據本實施例的影像形成裝置100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卡匣1和調色劑卡匣13能夠可拆卸地安裝至執行影像形成的影像形成裝置100的裝置主體(主體)100a。影像形成裝置100具有作為複數個影像形成單元的第一影像形成單元SY、第二影像形成單元SM、第三影像形成單元SC、以及第四影像形成單元SK,它們分別形成顏色黃色(Y)、洋紅色(M)、青色(C)、及黑色(K)的影像。在本實施例中,除了所形成的影像的顔色不同之外,第一影像形成單元SY至第四影像形成單元SK的構造和操作基本上是相同的。據此,在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具體的區分為必要的,否則將省略詞尾Y到K並共同地做成描述。
第一至第四處理卡匣1沿水平方向被陣列地設置。每一個處理卡匣1均設置有作為第一單元的鼓單元4、以及作為第二單元的顯影單元(顯影劑容器)6。鼓單元4具有用作承載顯影劑影像的影像承載構件之感光鼓7、用作對感光鼓7的表面均勻地充電的充電設備之充電輥8、以及用作清潔設備的清潔刮刀10。各處理卡匣1均可沿著感光鼓7的旋轉軸線方向被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鼓單元4構造成在處理卡匣1正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時採取移除姿勢。顯影單元6容納顯影輥11、及顯影劑T(在下文中稱為“調色劑”),並具有用於使感光鼓7上的靜電潛像顯影的顯影設備。鼓單元4和顯影單元6相對於彼此可樞轉地支撐。應注意的是,第一處理卡匣1Y在顯影單元6中容納黃色(Y)調色劑。以同樣的方式,第二處理卡匣1M容納洋紅色(M)調色劑,第三處理卡匣1C容納青色(C)調色劑,且第四處理卡匣1K容納黑色(K)調色劑。
處理卡匣1能夠藉由設置於影像形成裝置100的安裝設備(例如,安裝引導件(省略圖示)、定位構件(省略圖示)等)而沿感光鼓7的旋轉軸線方向可拆卸地安裝至裝置主體100a。處理卡匣1能夠在鼓單元4和顯影單元6被連接的狀態下可拆卸地安裝至裝置主體100a。也就是說,鼓單元4和顯影單元6可一體地從裝置主體100a被拆卸以及一體地安裝至裝置主體100a。另外,用於形成靜電潛像的掃描儀單元12被定位在處理卡匣1下方。此外,廢調色劑輸送單元23被定位在影像形成裝置100的處理卡匣1的後側(處理卡匣1的安裝/拆卸方向上的下游側)。
第一至第四調色劑卡匣13分別以與容納在各個處理卡匣1中的調色劑的顔色相對應的順序沿水平方向被陣列地設置在各個處理卡匣1下方。也就是說,第一調色劑卡匣13Y容納黃色(Y)調色劑。以同樣的方式,第二調色劑卡匣13M容納洋紅色(M)調色劑,第三調色劑卡匣13C容納青色(C)調色劑,且第四調色劑卡匣13K容納黑色(K)調色劑。調色劑卡匣13各自向容納相同顔色的調色劑的處理卡匣1供應調色劑。
在設置於裝置主體100a的剩餘量檢測單元(省略圖示)檢測到處理卡匣1內的調色劑的剩餘量不足時,執行調色劑卡匣13的供應操作。調色劑卡匣13能夠藉由設置於影像形成裝置100的安裝設備(例如,安裝引導件(省略圖示)、定位構件(省略圖示)等)而可拆卸地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100。應注意的是,稍後將詳細描述處理卡匣1。
第一至第四調色劑輸送設備14與調色劑卡匣13相對應地被設置在調色劑卡匣13下方。調色劑輸送設備14沿垂直方向向上輸送從調色劑卡匣13接收的調色劑,並將調色劑供應至顯影單元6。因此,調色劑從作為供應容器的調色劑卡匣13被供應到顯影單元6中。
沿垂直方向被設置在處理卡匣1上方的是用作中間轉印構件的中間轉印單元19。中間轉印單元19被大致水平地設置,其中,一次轉印部分S1側在垂直方向上面向下方。面對每一個感光鼓7的中間轉印皮帶18是能夠被轉動的無端皮帶(endless belt),且圍繞複數個張力輥張緊。在隔著中間轉印皮帶18與感光鼓7形成一次轉印部分S1的位置處被設置在中間轉印皮帶18的內表面上的是一次轉印輥20,其為一次轉印構件。作為二次轉印構件的二次轉印輥21亦與中間轉印皮帶18接觸,並與在中間轉印皮帶18的相反面上的輥一起構成二次轉印部分S2。中間轉印皮帶清潔單元22在橫向方向(使中間轉印皮帶18張緊所沿的方向)上被進一步地設置在與二次轉印部分S2相反的一側上。
定像單元25在垂直方向上被設置在中間轉印單元19上方。定像單元25具有加熱單元26、以及向加熱單元26施加壓力的壓力施加輥27。排出托盤32被設置在裝置主體100a的上表面上,且廢調色劑回收容器24被設置在排出托盤32與中間轉印單元之間。此外,容納記錄介質3的饋紙托盤2被設置在裝置主體100a的最下部處。
影像形成過程 接下來將參照圖2及3描述藉由影像形成裝置100所進行的影像形成操作。圖3是根據本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剖視圖。在執行影像形成時,以預定的速度沿圖3中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地驅動感光鼓7。沿箭頭B的方向(相對於感光鼓7的旋轉的正向(forward direction))旋轉地驅動中間轉印皮帶18。
首先,藉由充電輥8使感光鼓7的表面均勻地充電。接下來,藉由掃描儀單元12所發射的雷射光束對感光鼓7的表面執行掃描曝光,從而在感光鼓7上形成基於影像資訊(影像數據)的靜電潛像。被形成在感光鼓7上的靜電潛像藉由顯影單元6顯影為調色劑影像(顯影劑影像)。此時,正藉由被設置於裝置主體100a的顯影壓力施加單元(省略圖示)對顯影單元6施加壓力。接著,藉由一次轉印輥20執行使形成於感光鼓7上的調色劑影像一次轉印到中間轉印皮帶18上的一次轉印。
例如,在執行全色影像形成時,在第一影像形成單元SY至第四影像形成單元SK處依序地執行上述處理,從而將各種顔色的調色劑影像依序地疊加在中間轉印皮帶18上。同時,被容納在饋紙托盤2中的記錄介質3在預定的控制時間點被饋送,且與中間轉印皮帶18的移動同步地被輸送至二次轉印部分S2。接著,藉由隔著記錄介質3與中間轉印皮帶18接觸的二次轉印輥21執行將中間轉印皮帶18上的四色調色劑影像作為一個整體轉印到記錄介質3上的二次轉印。
在這之後,已經轉印有調色劑影像的記錄介質3被輸送至定像單元25。在定像單元25處使記錄介質3經受熱和壓力將調色劑影像定像到記錄介質3上。接下來,將已經定像有調色劑影像的記錄介質3輸送至排出托盤32,從而完成了影像形成操作。
此外,在一次轉印處理之後殘留在感光鼓7上的一次轉印殘餘調色劑(廢調色劑)藉由清潔刮刀10被移除。在二次轉印處理之後殘留在中間轉印皮帶18上的二次轉印殘餘調色劑(廢調色劑)藉由中間轉印皮帶清潔單元22被移除。藉由清潔刮刀10和中間轉印皮帶清潔單元22被移除的廢調色劑藉由設置在裝置主體100a的廢調色劑輸送單元23而被輸送,並積聚在廢調色劑回收容器24中。應注意的是,影像形成裝置100亦可僅使用期望的一個或數個(但不是全部)影像形成單元來形成單色影像或多色影像。
處理卡匣 接下來,將參照圖3、4A和4B描述根據本實施例之被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100的處理卡匣1的整體構造。圖3是根據本實施例的處理卡匣1的剖視圖。圖4A是處理卡匣1從背側(處理卡匣1的安裝/拆卸方向上的下游側)觀看時的透視圖。圖4B是處理卡匣1從後側觀看時的透視圖。
處理卡匣1具有鼓單元4及顯影單元6。處理卡匣1具有一個鼓單元(感光單元)4及一個顯影單元6。也就是說,處理卡匣1具有一個感光鼓7及一個顯影輥11。鼓單元4和顯影單元6以旋轉支撐銷30為中心可樞轉(可移動)地連接。據此,顯影單元6被連接到鼓單元4,以能夠圍繞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旋轉。顯影單元6被不可分離地連接至鼓單元4。在從裝置主體100a上移除處理卡匣1的狀態下,限制顯影單元6沿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的方向相對於鼓單元4移動。此外,允許顯影單元6圍繞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相對於鼓單元4旋轉,但限制顯影單元6沿著與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相交的方向平行地移動。鼓單元4具有支撐鼓單元4中的各種構件的鼓框架5。鼓單元4具有感光鼓7、充電輥8、清潔刮刀10、及廢調色劑螺桿15,廢調色劑螺桿15沿著與感光鼓7的旋轉軸線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鼓軸承33支撐感光鼓7,使得感光鼓7能夠旋轉。鼓軸承33被設置在鼓單元4之縱向方向上的兩端處。鼓軸承33具有用於將驅動力從感光鼓7傳遞至廢調色劑螺桿15的齒輪系(gear train)。換言之,一對鼓軸承33被設置在鼓框架5之縱向方向上的兩端處,因此,鼓框架5支撐感光鼓7,使得感光鼓7能夠旋轉。
被設置在鼓單元4的充電輥8藉由充電輥壓力施加彈簧36沿箭頭C的方向朝向感光鼓7施力推壓。充電輥8被設置成由感光鼓7驅動,且當在形成影像時感光鼓7正被沿著箭頭A的方向旋轉地驅動時,充電輥8沿箭頭D的方向(相對於感光鼓7的旋轉的正向)旋轉。
被設置在鼓單元4的清潔刮刀10由彈性構件10a及支撐構件10b所構成,彈性構件10a用於在一次轉印後移除殘留在感光鼓7的表面上的轉印殘餘調色劑(廢調色劑),支撐構件10b用於支撐彈性構件10a。藉由清潔刮刀10而從感光鼓7的表面被移除的廢調色劑被容納在由清潔刮刀10和鼓框架5所構成的廢調色劑容納室9中。被容納在廢調色劑容納室9中的廢調色劑藉由被設置在廢調色劑容納室9內的廢調色劑螺桿15朝向影像形成裝置100的背側(處理卡匣1的安裝/拆卸方向上的下游側)輸送。被輸送的廢調色劑從廢調色劑排出部分35排出,且被移交至影像形成裝置100的廢調色劑輸送單元23。
作為顯影劑容器的顯影單元6具有顯影框架16,其支撐顯影單元6內的各種構件。顯影框架16被分成顯影室16a、以及調色劑容納室(顯影劑容納室)16b,顯影室16a中設置有顯影輥(顯影劑承載構件)11及供應輥17,調色劑容納室(顯影劑容納室)16b中容納調色劑且設置有攪拌構件29。顯影輥11及供應輥17被設置於顯影框架16,且顯影單元6亦被稱為顯影設備。
顯影輥11、供應輥17及顯影刮刀28被設置於顯影室16a。顯影輥11承載調色劑,且在形成影像時藉由與感光鼓7接觸地沿箭頭E的方向旋轉而將調色劑輸送至感光鼓7。顯影輥11還在其縱向方向(旋轉軸線方向)上的兩端處由設置於顯影軸承34上的軸承部分(省略圖示)可旋轉地支撐。因此,作為軸承構件的顯影軸承34支撐顯影輥11,使得顯影輥11可旋轉。供應輥17與顯影輥11接觸,且藉由被設置於顯影軸承的軸承部分(省略圖示)可旋轉地支撐。在形成影像時,供應輥17沿箭頭F的方向旋轉。作為層厚度控制構件的顯影刮刀28被設置為與顯影輥11的表面接觸。顯影刮刀28控制被形成在顯影輥11上的調色劑層的厚度。
調色劑容納室16b設置有攪拌被容納在調色劑容納室16b中的調色劑T的攪拌構件(輸送構件)29,且還將調色劑容納室16b內的調色劑經由顯影連通孔16c輸送至顯影室16a。攪拌構件29具有與顯影輥11的旋轉軸線方向平行的旋轉軸29a、以及攪拌片29b。攪拌片29b是具有撓性的片體。攪拌片29b的一端被附接至旋轉軸29a,且攪拌片29b的另一端是自由端。藉由旋轉軸29a旋轉且攪拌片29b沿箭頭G的方向旋轉,藉由攪拌片29b攪拌調色劑。
顯影單元6具有連通顯影室16a和調色劑容納室16b之間的顯影連通孔16c。在本實施例中,當顯影單元6處於正常使用姿勢(正被使用時的姿勢)時,顯影室16a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調色劑容納室16b上方。調色劑容納室16b內之藉由攪拌構件29而拌起的調色劑通過顯影連通孔16c,且被供應至顯影室16a。
此外,調色劑入口40被設置於顯影單元6。調色劑入口40相對於顯影輥11的旋轉軸線方向被設置在顯影單元6的一端側。在本實施例中,調色劑入口40沿處理卡匣1的安裝/拆卸方向被設置在顯影單元6的下游側。入口密封構件45和能夠在前後方向上移動的入口擋板41被設置在調色劑入口40的頂部處。在處理卡匣1未被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100時,調色劑入口40藉由入口擋板41而被關閉。入口擋板41構造成藉由影像形成裝置100而被推壓,並隨著處理卡匣1的安裝/拆卸操作而打開。
引入輸送路徑42被設置於顯影單元6,且可旋轉的輸送螺桿(旋轉構件)43被設置在引入輸送路徑42內部。引入輸送路徑42具有用於引入調色劑的調色劑入口(入口)40,且調色劑入口40與引入輸送路徑42連通。此外,用於向調色劑容納室16b供應調色劑的容納室連通開口44被設置在顯影單元6的縱向方向上的中部附近,其中,引入輸送路徑42和調色劑容納室16b透過容納室連通開口44而連通。引入輸送路徑42是用於將調色劑引導至容納室連通開口44的引導部分。輸送螺桿43平行於顯影輥11和供應輥17的旋轉軸線方向延伸。輸送鰭片部分(輸送部分)被設置在輸送螺桿43上。當輸送螺桿43旋轉時,透過調色劑入口40引入的調色劑藉由輸送鰭片部分經由引入輸送路徑42而被傳送至容納室連通開口44。調色劑接著經由與調色劑容納室16b連通的容納室連通開口44而被供應至調色劑容納室16b中。
接觸和分離操作 接下來,將參照圖1A、1B、5、6A及6B詳細描述顯影輥11和感光鼓7的接觸/分離操作。圖1A是處理卡匣1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的狀態下的側視圖,且圖1B是處理卡匣1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接觸的狀態下的側視圖。圖5是示出了鼓單元4和顯影單元6被連接的狀態的示意性透視圖。圖6A是示出了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的狀態的剖視圖,且圖6B是示出了顯影輥11與感光鼓7接觸的狀態的剖視圖。圖6A及6B是在處理卡匣1的中部附近所截取的剖視圖。
如圖5所示,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處設置有一對孔5a及5b,且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處設置有孔5c。同時,與鼓框架5的一對孔5a及5b相對應的樞轉孔(支撐孔)34a被設置於兩個顯影軸承34中的一個顯影軸承34,且與孔5c相對應的一對樞轉孔(支撐孔)34b及34c被設置於兩個顯影軸承34中的另一個顯影軸承34。兩個旋轉支撐銷30中的一個旋轉支撐銷30被裝配在樞轉孔34a以及孔5a和5b中,且兩個旋轉支撐銷30中的另一個旋轉支撐銷30被裝配在樞轉孔34b和34c以及孔5c中。因此,顯影單元6被連接至鼓單元4,從而能夠以旋轉支撐銷30或樞轉孔34a至34c為中心相對於鼓單元4樞轉。據此,顯影單元6被由鼓單元4支撐。也就是說,旋轉支撐銷30的中心軸線與相對於鼓單元4旋轉的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匹配。
另外,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上設置有限制部分5d(第一部分),且在與限制部分5d相對應的位置處在顯影軸承34上設置有軸承限制部分34d(第二部分),如圖1A及1B所示。限制部分5d和軸承限制部分34d在與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上被設置在遠離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旋轉支撐銷30的中心軸線)的位置處。在限制部分5d和軸承限制部分34d面對彼此的狀態下,限制部分5d呈突出形式,且軸承限制部分34d呈平面形式。據此,在面對軸承限制部分34d的面上,突出部分被設置於限制部分5d上。此構造並非限制性的,且限制部分5d和軸承限制部分34d可均呈突出形式。同樣地,限制部分5d可呈平面形式,且軸承限制部分34d可呈突出形式。從圖1A、1B、6A及6B可理解的是,相對於與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與限制部分5d之間的距離短於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旋轉支撐銷30的中心軸線)與顯影輥11的旋轉中心之間的距離。以同樣的方式,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與軸承限制部分34d之間的距離短於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與顯影輥11的旋轉中心之間的距離。據此,可使用較小的空間來設置限制部分5d和軸承限制部分34d。
在本實施例中,雖然限制部分5d被設置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上,且軸承限制部分34d被設置在兩個顯影軸承34中的一個顯影軸承34上,但此構造並非限制性的。例如,可做成如下佈置,其中,限制部分5d被設置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中部處,且軸承限制部分34d被設置在顯影框架16的縱向方向上的中部處。同樣地,例如,可做成如下佈置,其中,兩個限制部分5d中的一個限制部分5d被設置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處,且兩個限制部分5d中的另一個限制部分5d被設置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處。此外,例如,可做成如下佈置,其中,兩個軸承限制部分34d中的一個軸承限制部分34d被設置於兩個顯影軸承34中的一個顯影軸承34,且兩個軸承限制部分34d中的另一個軸承限制部分34d被設置於兩個顯影軸承34中的另一個顯影軸承34。
在不形成影像時,相對於顯影單元6的重心46,顯影單元6的重量(自重)(圖6A中的箭頭W的方向)產生圍繞旋轉支撐銷30的力矩(圖6A中的箭頭N的方向),且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彼此分離。接著,藉由相接觸的限制部分5d和軸承限制部分34d維持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彼此分離的分離狀態,如圖1A所示。在下文中,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的分離狀態下之顯影單元6的位置將被稱為“分離位置”。在不形成影像時將顯影單元6的位置移動到分離位置使得能夠抑制由於顯影輥11與感光鼓7之間的接觸而引起的顯影輥11的表面層的變形。
壓力施加桿101被設置在裝置主體100a的縱向方向上的兩端處。壓力施加桿101能夠藉由省略圖示的機構在壓力施加位置(圖1B中的位置S)和非壓力施加位置(圖1A中的位置T)之間移動。另外,在與兩個壓力施加桿101相對應的位置中的每一個位置處設置壓力接收部分34e。
在形成影像時,壓力施加桿101沿壓力施加方向(箭頭U的方向)移動,並與顯影軸承34的壓力接收部分34e接觸,如圖1B所示。據此,壓力施加桿101對顯影軸承34施力,因此使顯影單元6以旋轉支撐銷30為中心沿圖6B中的箭頭M的方向旋轉,且顯影輥11與感光鼓7接觸。在下文中,顯影輥11與感光鼓7接觸的接觸狀態下之顯影單元6(顯影輥11)的位置將被稱為“接觸位置”。在結束影像形成時,壓力施加桿101沿撤回方向(圖1A及6A中的箭頭V的方向)移動。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圖6A中的箭頭W的方向)而引起之圍繞旋轉支撐銷30的力矩(圖6A中的箭頭N的方向)使顯影單元6再次移動到分離位置。在顯影單元6處於分離位置和接觸位置時,壓力接收部分34e在垂直方向上均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上方。壓力施加桿101的操作藉由被設置於裝置主體100a的控制單元所控制。由於壓力施加桿101的移動而引起的顯影輥11的接觸操作和分離操作較佳地在感光鼓7正在旋轉的狀態下被執行,且更佳地在感光鼓7和顯影輥11均正在旋轉的狀態下被執行。
此時,顯影單元6的重心的位置和重量根據被容納在顯影單元6中的調色劑的量而變化。據此,旋轉支撐銷30的位置被設計成使得無論顯影單元6內之剩餘的調色劑的量如何,顯影單元6均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產生的力矩而移動至分離位置。
此時,鼓單元4正採取圖6B中的在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所採取的姿勢,且顯影單元6被定位在接觸位置。相反地,在圖6A中,鼓單元4的姿勢與圖6B中的相同,且顯影單元6被定位在分離位置。鼓單元4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的姿勢(移除姿勢)及鼓單元4在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的姿勢是相同的姿勢,這將在後面描述。據此,鼓單元4在從裝置主體100a上移除處理卡匣1時的姿勢與圖6A及6B中所示的姿勢相同。如圖6A所示,感光鼓7和顯影輥11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旋轉支撐銷30的中心軸線)上方。如圖6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旋轉支撐銷30的中心軸線)被定位成使得顯影單元6的重心46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上方。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亦被定位成使得顯影單元6的重心46在水平方向上被定位在與感光鼓7的相反側上。另外,在垂直方向上的顯影單元6之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上方的區域大於顯影單元6之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下方的區域,如圖6A所示。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垂直方向上的顯影單元6之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上方的區域的重量較顯影單元6之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下方的區域的重量更重。此佈置使得能夠藉由顯影單元6的自重而使要被執行之顯影單元6的分離穩定。
從裝置主體移除處理卡匣 處理卡匣1可藉由打開裝置主體100a的門來移除。例如,藉由握住設置在處理卡匣1的近側上的手柄並沿感光鼓7的軸向方向拉出處理卡匣1,可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
在本實施例中,打開裝置主體100a的門使感光鼓7移動到遠離中間轉印皮帶18的位置,同時鼓單元4維持與在處理卡匣1中形成影像時相同的姿勢。在此狀態下,允許將處理卡匣1安裝到裝置主體100a或從裝置主體100a拆卸(移除)。也就是說,鼓單元4在要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的姿勢(移除姿勢)和鼓單元4在正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的姿勢是相同的姿勢。在將處理卡匣1安裝至裝置主體100a且鼓單元4採取移除姿勢的狀態下,允許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據此,在以下參照圖1A、1B、6A及6B之關於處理卡匣1的移除的描述中,將假設圖1A、1B、6A及6B中所示的鼓單元4正採取移除姿勢來進行描述。還應注意的是,圖1A、1B、6A及6B中的上下方向與鼓單元4正採取移除姿勢時的垂直方向相同。此外,圖1A、1B、6A及6B中的左右方向與鼓單元4正採取移除姿勢時的水平方向相同。此時的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與顯影單元6的重心46之間的位置關係等與如上所述參照圖6A進行的描述相同。
在壓力施加桿101沿撤回方向(圖1A及6A中的箭頭V的方向)移動時,顯影單元6的重量圍繞旋轉支撐銷30在顯影單元6中產生力矩。並且,以同樣的方式,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的狀態下,顯影單元6的重量圍繞旋轉支撐銷30在顯影單元6中產生力矩。因此,顯影單元6移動至分離位置,使得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且限制部分5d和軸承限制部分34d接觸,如圖1A所示。據此,即使在處理卡匣1被長時間地放置的情況下,亦可抑制由於顯影輥11與感光鼓7之間的接觸而引起的顯影輥11的彈性層的永久變形。
也就是說,處理卡匣1被構造成使得在鼓單元4採取移除姿勢時,顯影單元6藉由顯影單元6的自重而自動地從接觸位置移動到分離位置。應注意的是,顯影單元6不需要僅靠其自重而從接觸位置移動到分離位置。例如,處理卡匣1可具有施力構件,其在使顯影單元6從接觸位置移動到分離位置的方向上對顯影單元6施力。
在處理卡匣1中,當鼓單元4採取移除姿勢時,顯影單元6自然地藉由顯影單元6的自重而從接觸位置分離到分離位置。也就是說,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且鼓單元4採取與移除姿勢相同的姿勢時,顯影單元6被定位在分離位置。換言之,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且鼓單元4採取移除姿勢的狀態下,顯影單元6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而被定位在分離位置。另外,鼓單元4在允許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的姿勢被包含在鼓單元4在顯影單元6由於其自重而被定位在分離位置時的姿勢中。據此,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顯影單元6自然地移動至分離位置,且在已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了處理卡匣1之後,顯影單元6仍保持在分離位置。因此,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可使顯影單元6被定位在分離位置,而無需執行任何特殊的操作。並且,不需要設置分離構件來將顯影單元6維持在分離位置處。也就是說,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的狀態下,顯影輥11可容易地與感光鼓7分離。
在本實施例中,即使鼓單元4從圖6A中所示的姿勢以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為中心沿第一方向以及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顯影單元6也在預定範圍內被維持於分離位置。也就是說,顯影單元6的重心46將顯影單元6保持在被朝向分離位置被施力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在從圖6A所示的狀態使鼓單元4圍繞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順時針旋轉30°的情況下以及在從此狀態使鼓單元4逆時針旋轉30°的情況下,顯影單元6均處於分離位置。為了即使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也以穩定的方式將顯影單元6維持在分離位置,較佳的是,即使鼓單元4沿順時針和逆時針這兩個方向旋轉10°,顯影單元6也維持在分離位置。更佳的是,如上所述,即使鼓單元4圍繞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沿順時針和逆時針這兩個方向旋轉30°,顯影單元6也較佳地被維持在分離位置。
限制部分5d和軸承限制部分34d的位置分別被設定成使得即使在部件尺寸等存在變化的狀態下,顯影輥11和感光鼓7亦可在顯影單元6移動至分離位置時以確定的方式被分離。此時,顯影軸承34設置有用於顯影輥11的軸承部分(省略圖示)、樞轉孔34b、及軸承限制部分34d。相較於用於顯影輥11的軸承部分、樞轉孔34b、及軸承限制部分34d被設置於複數個部件上的情況,將用於顯影輥11的軸承部分、樞轉孔34b、及軸承限制部分34d設置於相同部件上可減少由於部件尺寸的改變所導致的分離位置的變化。據此,為了使顯影輥11與感光鼓7以確定的方式分離,顯影單元6相對於鼓單元4的必要移動量可被設定得較小。因此,可使接觸位置與分離位置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小,藉此改善使用者的可操作性。從圖1A、1B及5還可理解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旋轉支撐銷30的位置、以及軸承限制部分34d與限制部分5d的位置相對於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方向重疊。據此,可更精確地限制顯影單元6的位置。從圖1A及1B還可理解的是,在顯影單元6處於分離位置和接觸位置時,軸承限制部分34d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下方。此外,限制部分5d被設置在軸承限制部分34d下方。因此,限制部分5d能夠以穩定的方式支撐軸承限制部分34d。
現在,將參照圖8更詳細地描述軸承限制部分34d和限制部分5d的放置。圖8是描述軸承限制部分34d和限制部分5d的放置的圖。圖8示出了在沿著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觀看時顯影單元6處於分離位置的狀態。
軸承限制部分34d與限制部分5d相接觸的點將被稱為接觸點Pd,如圖8所示。在接觸點Pd處與軸承限制部分34d和限制部分5d接觸的線將被稱為線(第一線)Ld。相反地,通過接觸點Pd和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的線將被稱為線Lc,且與線Lc正交並通過接觸點Pd的線將被稱為線(第二線)Lt。軸承限制部分34d可沿著以顯影單元6的旋轉軸線為中心並通過接觸點Pd的圓Rd移動。線Lt在圖8所示的狀態下與軸承限制部分34d的移動方向一致,且在接觸點Pd處與圓Rd的切線一致。為了精確地定位軸承限制部分34d,線Lt與線Ld之間的角度θ較佳地接近90°。據此,線Lt與線Ld之間的角度θ較佳地大於或等於45°且小於或等於135°,且更佳地大於或等於60°且小於或等於120°。在本實施例中,線Lt與線Ld之間的角度θ約為75°。
如上所述,作為第一單元的鼓單元4具有感光鼓7和作為第一部分的限制部分5d,且作為第二單元的顯影單元6具有顯影輥11和作為第二部分的軸承限制部分34d。顯影單元6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第一位置是顯影單元6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接觸時的位置。第二位置是顯影單元6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且軸承限制部分34d與限制部分5d接觸時的位置。顯影單元6藉由預定的施加力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據此,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因此,即使在處理卡匣1被長時間地放置的情況下,亦可防止顯影輥11和感光鼓7接觸。預定的施加力包括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引起的施加力。在顯影單元6被定位在第二位置的情況下,顯影單元6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間隔開所沿的方向上之移動由於軸承限制部分34d與限制部分5d的接觸而受到限制。據此,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的狀態下,維持了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的分離狀態,且顯影輥11與感光鼓7之間的距離可被保持為恆定。
第二實施例 接下來,將參照圖7描述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圖7是處理卡匣1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的狀態下的側視圖。將詳細描述第二實施例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部分。除非另有特別說明,否則材料、形狀、處理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相同。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處理卡匣1的功能和構造相同或等同的功能和構造的元件由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將省略詳細描述。
在顯影軸承34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上設置凸座34g,且在鼓框架5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上設置凸座5g。處理卡匣1設置有作為施力部分的拉伸彈簧50。拉伸彈簧50的一端被附接至鼓框架5上的凸座5g(第一突出部分),且拉伸彈簧50的另一端被附接至設置於顯影軸承34的凸座34g(第二突出部分)上。因此,拉伸彈簧50接合凸座34g與凸座5g。拉伸彈簧50在壓力施加桿101對顯影軸承34施力(圖1B及6B)且顯影輥11與感光鼓7接觸的接觸狀態下被拉緊。在壓力施加桿101沿撤回方向移動時(圖1A及6A),拉伸彈簧50的復位力在箭頭R的方向上相對於顯影單元6產生施加力。藉由從拉伸彈簧50施加至顯影單元6的施加力以及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的顯影單元6的自重(圖6A中的箭頭W的方向)產生造成顯影單元6相對於鼓單元4在箭頭N的方向上旋轉的力矩。因此,顯影單元6移動至分離位置。
以與第一實施例中同樣的方式,即使在已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的狀態下長時間地放置處理卡匣1的情況下,亦可抑制由於顯影輥11與感光鼓7之間的接觸所引起的顯影輥11的彈性層的永久變形。
此時,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拉伸彈簧50的施加力和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之圍繞旋轉支撐銷30的力矩的方向是造成顯影單元6相對於鼓單元4在箭頭N的方向上移動的方向。不論拉伸彈簧50的施加力的方向(圖7中的箭頭R的方向)與垂直方向中之從上朝下的方向(重力方向)是一致還是不同,由於拉伸彈簧50的施加力所引起之圍繞旋轉支撐銷30的力矩的方向是圖6A中的箭頭N的方向。
由於拉伸彈簧50的施加力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及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可為相同的。並且,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及由於拉伸彈簧50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可為不同的。例如,在顯影單元6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鼓單元4上方的情況下,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之圍繞旋轉支撐銷30的力矩的方向可能為圖6B中的箭頭M的方向。在本實施例中,拉伸彈簧50的施加力的大小被設定成使得圍繞旋轉支撐銷30的總力矩的方向為圖6A中的箭頭N的方向。據此,例如,即使在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及由於拉伸彈簧50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為相反的情況下,顯影單元6亦相對於鼓單元4在圖7中的箭頭N的方向上旋轉。
以與第一實施例同樣的方式,顯影單元6由於預定的施加力而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顯影單元6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接觸時的位置。第二位置是顯影單元6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且軸承限制部分34d與限制部分5d接觸時的位置。例如,在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與由於拉伸彈簧50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為相反的情況下,預定的施加力是由於拉伸彈簧50而作用在顯影單元6上的施加力。在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與由於拉伸彈簧50所引起之力矩的方向唯一致的情況下,預定的施加力包括,例如,由於顯影單元6的自重所引起的施加力、及由於拉伸彈簧50而作用在顯影單元6上的施加力。
拉伸彈簧50可被設置在處理卡匣1的縱向方向上的一端處,或者,拉伸彈簧50可被設置在處理卡匣1的縱向方向上的中部處。替代地,可設置兩個拉伸彈簧50,一者被設置在處理卡匣1的縱向方向上的任一端上。
此外,拉伸彈簧為不受限制的,且可使用壓縮彈簧或扭力螺旋彈簧來獲得相同的優點,只要此構造是產生使顯影單元6相對於鼓單元4在顯影輥11與感光鼓7分離所沿的方向上旋轉的力矩的構造即可。
上面已經描述了鼓單元4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的姿勢(移除姿勢)和鼓單元4在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的姿勢是相同的。然而,鼓單元4在從裝置主體100a移除處理卡匣1時的姿勢(移除姿勢)和鼓單元4在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的姿勢可為不同的。在此情況下,在鼓單元4採取移除姿勢時,藉由顯影單元6的自重足以將顯影單元6定位在分離位置處。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卡匣,其中,影像承載構件和顯影劑承載構件被容易地分離。
雖然已參照例示性實施例描述本發明,應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所揭露的例示性實施例。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應被賦予最寬廣的解釋,以使其涵蓋所有這種修改及等效結構和功能。
1:處理卡匣 1C:第三處理卡匣 1K:第四處理卡匣 1M:第二處理卡匣 1Y:第一處理卡匣 2:饋紙托盤 3:記錄介質 4:鼓單元 5:鼓框架 5a:孔 5b:孔 5c:孔 5d:限制部分 5g:凸座 6:顯影單元 7:感光鼓 8:充電輥 9:廢調色劑容納室 10:清潔刮刀 10a:彈性構件 10b:支撐構件 11:顯影輥 12:掃描儀單元 13:調色劑卡匣 13C:第三調色劑卡匣 13K:第四調色劑卡匣 13M:第二調色劑卡匣 13Y:第一調色劑卡匣 14:調色劑輸送設備 15:廢調色劑螺桿 16:顯影框架 16a:顯影室 16b:調色劑容納室 16c:顯影連通孔 17:供應輥 18:中間轉印皮帶 19:中間轉印單元 20:一次轉印輥 21:二次轉印輥 22:中間轉印皮帶清潔單元 23:廢調色劑輸送單元 24:廢調色劑回收容器 25:定像單元 26:加熱單元 27:壓力施加輥 28:顯影刮刀 29:攪拌構件 29a:旋轉軸 29b:攪拌片 30:旋轉支撐銷 32:排出托盤 33:鼓軸承 34:顯影軸承 34a:樞轉孔 34b:樞轉孔 34c:樞轉孔 34d:軸承限制部分 34e:壓力接收部分 34g:凸座 35:廢調色劑排出部分 36:充電輥壓力施加彈簧 40:調色劑入口 41:入口擋板 42:引入輸送路徑 43:輸送螺桿 44:容納室連通開口 45:入口密封構件 46:重心 50:拉伸彈簧 100:影像形成裝置 100a:裝置本體 101:壓力施加桿 A:箭頭 B:箭頭 C:箭頭 D:箭頭 E:箭頭 F:箭頭 G:箭頭 Lc:線 Ld:線 Lt:線 M:箭頭 N:箭頭 Pd:接觸點 Rd:圓 S:位置 S1:一次轉印部分 S2:二次轉印部分 SC:第三影像形成單元 SK:第四影像形成單元 SM:第二影像形成單元 SY:第一影像形成單元 T:顯影劑(調色劑)(位置) U:箭頭 V:箭頭 W:箭頭 Θ:角度
[圖1A及1B]是根據一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側視圖; [圖2]是根據實施例的電子照相影像形成裝置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剖視圖; [圖4A及4B]是根據實施例的處理卡匣的背側和後側的全景透視圖; [圖5]是示出了顯影單元和鼓單元的連接狀態的示意圖; [圖6A及6B]是示出了顯影輥和感光鼓的分離狀態和接觸狀態的剖視圖; [圖7]是處於分離狀態的處理卡匣的側視圖;以及 [圖8]是用於描述軸承限制部分和限制部分的放置的圖。
1:處理卡匣
4:鼓單元
5:鼓框架
5d:限制部分
6:顯影單元
30:旋轉支撐銷
34:顯影軸承
34a:樞轉孔
34d:軸承限制部分
34e:壓力接收部分
101:壓力施加桿
T:顯影劑(調色劑)(位置)
V:箭頭

Claims (26)

  1. 一種卡匣,其構造成能夠可拆卸地安裝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該卡匣包括:第一單元,其包括影像承載構件及第一部分;第二單元,其包括顯影劑承載構件及第二部分,且可旋轉地連接至該第一單元,該第二單元被構造成藉由圍繞旋轉軸線旋轉而能夠相對於該第一單元在(i)第一位置及(ii)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該第一位置處,該顯影劑承載構件接觸該影像承載構件,在該第二位置處,該顯影劑承載構件與該影像承載構件分離,且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一部分接觸,其中,該卡匣被構造成可在該第一單元採取移除姿勢的狀態下從該主體移除,其中,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且該第一單元採取該移除姿勢的狀態下,該第二單元的自重圍繞該旋轉軸線朝向該第二單元被移動朝向該第二位置之方向產生力矩,使得該第二單元藉由該第二單元的該自重而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在該第二單元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該第二 單元在該顯影劑承載構件與該影像承載構件分離所沿的方向上之移動受到與該第一部分相接觸的該第二部分的限制,並且該旋轉軸線與該第二部分之間在與該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上之距離短於該顯影劑承載構件的旋轉中心與該旋轉軸線之間的距離。
  2.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該第一單元包括框架,該框架支撐該影像承載構件,使得該影像承載構件能夠旋轉,且該第一部分被設置在該框架處。
  3. 如請求項1或2的卡匣,其中,該第二單元包括軸承構件,該軸承構件支撐該顯影劑承載構件,使得該顯影劑承載構件能夠旋轉,該第二單元可樞轉地連接至該第一單元,以能夠以設置於該軸承構件上的支撐孔為中心樞轉,並且該第二部分被設置在該軸承構件處。
  4.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移除姿勢時,且當該第一單元圍繞該旋轉軸線沿著 第一方向旋轉10°時,該第二單元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且當該第一單元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轉10°時,該第二單元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
  5.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移除姿勢時,該第二單元的重心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上方。
  6. 如請求項5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移除姿勢時,該第二單元的該重心被定位在與該影像承載構件的相反側上。
  7.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移除姿勢時,該第二單元之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上方的區域大於該第二單元之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下方的區域。
  8.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在與該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上被設置在遠離該旋轉軸線的位置處。
  9.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移除姿勢時,該顯影劑承載構件和該影像承載構件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上方。
  10. 如請求項1的卡匣,還包括施力部分,該施力部分向該第二單元施力,其中,使該第二單元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的力包括該第二單元的該自重以及藉由該施力部分施加至該第二單元的施加力。
  11. 如請求項10的卡匣,其中,該施力部分為彈簧。
  12.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該卡匣能夠沿著該影像承載構件的旋轉軸線方向從該主體移除。
  13. 如請求項1的卡匣,其中,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且該第一單元採取在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的影像形成姿勢的狀態下,該第二單元藉由該第二單元的該自重而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
  14. 一種卡匣,其構造成能夠可拆卸地安裝 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該卡匣包括:第一單元,其包括影像承載構件及第一部分;第二單元,其包括顯影劑承載構件及第二部分,且可旋轉地連接至該第一單元,該第二單元被構造成藉由圍繞旋轉軸線旋轉而能夠相對於該第一單元在(i)第一位置及(ii)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該第一位置處,該顯影劑承載構件接觸該影像承載構件,在該第二位置處,該顯影劑承載構件與該影像承載構件分離,且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一部分接觸,其中,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且該第一單元採取在執行影像形成操作時的影像形成姿勢的狀態下,該第二單元的自重圍繞該旋轉軸線朝向該第二單元被移動朝向該第二位置之方向產生力矩,使得該第二單元藉由該第二單元的該自重而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在該第二單元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的情況下,該第二單元在該顯影劑承載構件與該影像承載構件分離所沿的方向上之移動受到與該第一部分相接觸的該第二部分的限制,並且該旋轉軸線與該第二部分之間在與該旋轉軸線正交的 方向上之距離短於該顯影劑承載構件的旋轉中心與該旋轉軸線之間的距離。
  15. 如請求項14的卡匣,其中,該第一單元包括框架,該框架支撐該影像承載構件,使得該影像承載構件能夠旋轉,且該第一部分被設置在該框架處。
  16. 如請求項14或15的卡匣,其中,該第二單元包括軸承構件,該軸承構件支撐該顯影劑承載構件,使得該顯影劑承載構件能夠旋轉,該第二單元可樞轉地連接至該第一單元,以能夠以設置於該軸承構件上的支撐孔為中心樞轉,並且該第二部分被設置在該軸承構件處。
  17. 如請求項14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影像形成姿勢時,且當該第一單元圍繞該旋轉軸線沿著第一方向旋轉10°時,該第二單元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且當該第一單元沿著與該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轉10°時,該第二單元被定位在該第二位置。
  18. 如請求項14的卡匣,其中, 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影像形成姿勢時,該第二單元的重心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上方。
  19. 如請求項18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影像形成姿勢時,該第二單元的該重心被定位在與該影像承載構件的相反側上。
  20. 如請求項14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影像形成姿勢時,該第二單元之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上方的區域大於該第二單元之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下方的區域。
  21. 如請求項14的卡匣,其中,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在與該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上被設置在遠離該旋轉軸線的位置處。
  22. 如請求項14的卡匣,其中,當該第一單元在從該主體移除該卡匣的狀態下採取該影像形成姿勢時,該顯影劑承載構件和該影像承載構件在垂直方向上被定位在該旋轉軸線上方。
  23. 如請求項14的卡匣,還包括施力部分,該施力部分向該第二單元施力,其中,使該第二單元從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的力包括該第二單元的該自重以及藉由該施力部分施加至該第二單元的施加力。
  24. 如請求項23的卡匣,其中,該施力部分為彈簧。
  25. 如請求項14的卡匣,其中,該卡匣能夠沿著該影像承載構件的旋轉軸線方向從該主體移除。
  26.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的卡匣,其能夠沿著該影像承載構件的旋轉軸線方向可拆卸地安裝至該影像形成裝置;以及轉印部分,其將由該影像承載構件所承載的顯影劑影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
TW109130053A 2019-09-17 2020-09-02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TWI805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8869 2019-09-17
JP2019168869 2019-09-17
JP2020-129837 2020-07-31
JP2020129837A JP7483541B2 (ja) 2019-09-17 2020-07-31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453A TW202113453A (zh) 2021-04-01
TWI805942B true TWI805942B (zh) 2023-06-21

Family

ID=75157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053A TWI805942B (zh) 2019-09-17 2020-09-02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1789401B2 (zh)
EP (1) EP4235314A3 (zh)
JP (1) JP7483541B2 (zh)
KR (1) KR20210032915A (zh)
CN (1) CN117130246A (zh)
BR (1) BR102020017784A2 (zh)
ES (1) ES2944811T3 (zh)
RU (1) RU2755878C1 (zh)
TW (1) TWI80594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69545A1 (en) * 2011-04-25 2012-10-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201305750A (zh) * 2006-12-11 2013-02-01 Canon Kk 顯影設備、處理匣、和光電攝影影像形成設備
CN103698990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US20160202634A1 (en) * 2010-03-31 2016-07-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201807519A (zh) * 2016-08-26 2018-03-01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US20180348700A1 (en) * 2017-05-31 2018-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3046A (ja) * 1983-10-13 1985-05-11 Toshiba Corp 像形成装置
US6088560A (en) * 1998-07-07 2000-07-11 Imation Corp. Liquid ink replenishment system for liquid electrographic imaging devices
US6151041A (en) * 1998-10-19 2000-11-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Less restrictive print head cartridge installation in an ink jet printer
JP2001337511A (ja) 2000-05-26 2001-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74938A (ja) 2000-12-07 2002-06-21 Sharp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073748B2 (ja) 2002-09-27 2008-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136608B2 (en) * 2003-12-19 2006-11-14 Steven Miller Removable toner cartridge universal adapter
JP2006276190A (ja) 2005-03-28 2006-10-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0B2 (ja)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73365C (zh) 2006-03-27 2009-12-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处理单元、调色剂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288769B2 (ja) 2006-12-11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4435B2 (ja) 2006-12-11 2010-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024080B2 (ja) 2008-01-31 2012-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11238B2 (ja) 2008-05-27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591569B2 (ja) 2008-07-22 2010-1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8092B2 (ja) 2009-12-22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4998B2 (ja) 2010-09-06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615652B1 (ko) 2011-01-06 2016-04-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910035B2 (ja) 2011-11-30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6007596B2 (ja) 2012-05-31 2016-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19534A (ja) 2012-12-14 2014-06-3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19592A (ja) 2012-12-17 2014-06-3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22257A (ja) 2013-07-23 2015-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6376782B2 (ja) 2014-03-10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77751B2 (en) 2014-03-31 2016-06-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er cartridge rotatable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ositions
JP2016095472A (ja) 2014-11-17 2016-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当接離間機構、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94304B2 (ja) * 2015-01-26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ギア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77594A (ko) 2015-12-28 2017-07-06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8097285A (ja) 2016-12-16 2018-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1450B2 (ja) 2017-01-25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6576507B2 (ja) 2018-05-18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88021B2 (en) 2019-09-17 2021-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including an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that can be easily separated
JP7226297B2 (ja) 2019-12-23 2023-0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05750A (zh) * 2006-12-11 2013-02-01 Canon Kk 顯影設備、處理匣、和光電攝影影像形成設備
US20160202634A1 (en) * 2010-03-31 2016-07-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269545A1 (en) * 2011-04-25 2012-10-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98990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容纳容器、显影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TW201807519A (zh) * 2016-08-26 2018-03-01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US20180348700A1 (en) * 2017-05-31 2018-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5314A3 (en) 2023-09-06
BR102020017784A2 (pt) 2021-03-30
US20230418212A1 (en) 2023-12-28
JP7483541B2 (ja) 2024-05-15
ES2944811T3 (es) 2023-06-26
US20230025390A1 (en) 2023-01-26
KR20210032915A (ko) 2021-03-25
TW202113453A (zh) 2021-04-01
RU2755878C1 (ru) 2021-09-22
EP4235314A2 (en) 2023-08-30
CN117130246A (zh) 2023-11-28
US11789401B2 (en) 2023-10-17
JP2021051291A (ja)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4870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11874625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a member configured to be pressed by a member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349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US8275283B2 (en) Cartridge with developer layer thickness regulating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493878B2 (en) Cartridge including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developing roller that can be easily separated
JP6821450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067913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1782130A2 (en) Movable subunit and two piece cartridge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231386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09429B2 (en) Belt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member exchanging method
TWI805942B (zh) 卡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US770671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n openable section at an upper face side or a front face side
US102227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941167B (zh) 成像设备和显影盒
JP72144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21051288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51290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