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022B - 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92022B TWI792022B TW109124443A TW109124443A TWI792022B TW I792022 B TWI792022 B TW I792022B TW 109124443 A TW109124443 A TW 109124443A TW 109124443 A TW109124443 A TW 109124443A TW I792022 B TWI792022 B TW I79202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inspection
- substrate
- inorganic light
- ligh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無機發光元件之連接不良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係具有陣列基板、及排列於陣列基板之複數個無機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且具有:檢查用基板,其夾著複數個無機發光元件與陣列基板對向;檢查用電極,其設置於檢查用基板之與陣列基板對向之面,並與複數個無機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加壓裝置,其將檢查用基板朝向複數個無機發光元件加壓;及控制電路,其判斷複數個無機發光元件各者之點亮狀態。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
近年,使用無機發光二極體(微LED(micro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無機發光元件作為顯示元件之無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受到注目。於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有用以進行無機發光元件之點亮檢查之檢查治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中國專利申請公開第109686828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將無機發光元件安裝於陣列基板上時,有產生陣列基板上之電極、與無機發光元件之連接不良之可能性。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要求檢測連接不良之無機發光元件、及將檢測出之連接不良之無機發光元件設為良品。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無機發光元件之連接不良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係具有陣列基板、及排列於上述陣列基板之複數個無機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且具有:檢查用基板,其夾著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與上述陣列基板對向;檢查用電極,其設置於上述檢查用基板之與上述陣列基板對向之面,並與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加壓裝置,其將上述檢查用基板朝向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加壓;及控制電路,其判斷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各者之點亮狀態。
對於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詳細說明。並非藉由以下之實施形態所記載之內容限定本發明。又,於以下所記載之構成要件中,包含熟知本技術者可容易設想者、實質上相同者。再者,以下所記載之構成要件可適當組合。另,揭示僅為一例,於熟知本技術者而言,關於可容易想到保持發明主旨之適當變更者,當然涵蓋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又,圖式係為使說明更明確,與實際之態樣相比,有對各部之寬度、厚度、形狀等模式性表示之情形,但僅為一例,並非限定本發明之解釋。又,於本說明書與各圖中,對與已出現之圖相關之前述者相同之要件,有時標註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詳細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例之俯視圖。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1包含陣列基板2、像素Pix、驅動電路12、驅動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210、及陰極配線60。陣列基板2係用以驅動各像素Pix之驅動電路基板,亦稱為背板或主動矩陣基板。陣列基板2具有基板20、複數個電晶體、複數個電容及各種配線等。
如圖1所示,顯示裝置1具有顯示區域AA、與周邊區域GA。顯示區域AA係配置複數個像素Pix之區域,即顯示圖像之區域。周邊區域GA係不與複數個像素Pix重疊之區域,配置於顯示區域AA之外側。
複數個像素Pix於基板20之顯示區域AA,排列於第1方向Dx及第2方向Dy。另,第1方向Dx及第2方向Dy係相對於陣列基板2之基板20之第1面20a(參照圖4)平行之方向。第1方向Dx與第2方向Dy正交。但,第1方向Dx亦可不與第2方向Dy正交而交叉。第3方向Dz係與第1方向Dx及第2方向Dy正交之方向。第3方向Dz例如對應於基板20之法線方向。以下,俯視意指顯示自第3方向Dz觀察時之位置關係。
驅動電路12設置於基板20之周邊區域GA。驅動電路12係基於來自驅動IC210之各種控制信號而驅動複數條閘極線(例如,發光控制掃描線BG、重設控制掃描線RG、初始化控制掃描線IG及寫入控制掃描線SG(參照圖3))之電路。驅動電路12依序或同時選擇複數條閘極線,並對所選擇之閘極線供給閘極驅動信號。藉此,驅動電路12選擇連接於閘極線之複數個像素Pix。
驅動IC210係控制顯示裝置1之顯示之電路。驅動IC210亦可作為COG(Chip On Glass:玻璃覆晶)安裝於基板20之周邊區域GA。未限定於此,驅動IC210亦可作為COF(Chip On Film:薄膜覆晶)安裝於基板20之周邊區域GA所連接之配線基板之上。另,連接於基板20之配線基板例如為可撓性印刷基板或剛性基板。
陰極配線60設置於基板20之周邊區域GA。陰極配線60包圍顯示區域AA之複數個像素Pix及周邊區域GA之驅動電路12而設置。複數個發光元件5(參照圖4)之陰極(陰極電極114(參照圖5))連接於共通之陰極配線60,且被供給固定電位(例如接地電位)。更具體而言,發光元件5之陰極電極114經由陣列基板2上之對向陰極電極61,連接於陰極配線60。另,陰極配線60亦可於一部分具有狹縫,且於基板20上以2條不同之配線形成。
圖2係顯示複數個像素之俯視圖。如圖2所示,1個像素Pix包含複數個像素SPix。例如,像素Pix具有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第1像素SPixR顯示作為第1色之原色之紅色。第2像素SPixG顯示作為第2色之原色之綠色。第3像素SPixB顯示作為第3色之原色之藍色。
如圖2所示,於1個像素Pix中,第1像素SPixR與第3像素SPixB排列於第1方向Dx。又,第2像素SPixG與第3像素SPixB排列於第2方向Dy。另,第1色、第2色、第3色分別未限於紅色、綠色、藍色,可選擇互補色等任意顏色。以下,無需分別區分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之情形時,稱為像素SPix。
另,1個像素Pix所包含之像素SPix未限於3個,亦可將4個以上之像素SPix建立對應關係。例如,亦可包含以白色作為第4色建立對應關係之第4像素SPixW。又,複數個像素SPix之配置未限定於圖2所示之構成。例如,第1像素SPixR亦可與第2像素SPixG於第1方向Dx相鄰。又,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亦可依序於第1方向Dx重複排列。
像素SPix分別具有發光元件5。顯示裝置1於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中,藉由按發光元件5R、5G、5B各者出射不同之光而顯示圖像。發光元件5係俯視下具有數μm以上30 μm以下左右之大小之無機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晶片。一般而言,將一個晶片尺寸為100 μm以上之元件稱為迷你LED(mini LED),數μm以上未達100 μm之尺寸之元件稱為微LED(micro LED)。於本發明中亦可使用任一尺寸之LED,只要根據顯示裝置1之畫面尺寸(一像素之大小)分開使用即可。於各像素具備微LED(micro LED)之顯示裝置亦稱為微LED顯示裝置。另,微LED之微並非限定發光元件5之大小。
圖3係顯示顯示裝置之像素電路之構成例之電路圖。圖3所示之像素電路PICA設置於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之各者。像素電路PICA係設置於基板20,將驅動信號(電流)供給至發光元件5之電路。另,於圖3中,對像素電路PICA之說明可適用於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之各者具有之像素電路PICA。
如圖3所示,像素電路PICA包含發光元件5、5個電晶體、及2個電容。具體而言,像素電路PICA包含發光控制電晶體BCT、初始化電晶體IST、寫入電晶體SST、重設電晶體RST及驅動電晶體DRT。一部分電晶體亦可由相鄰之複數個像素SPix共有。
像素電路PICA具有之複數個電晶體分別由n型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構成。但,未限定於此,各電晶體亦可分別由p型TFT構成。
發光控制掃描線BG連接於發光控制電晶體BCT之閘極。初始化控制掃描線IG連接於初始化電晶體IST之閘極。寫入控制掃描線SG連接於寫入電晶體SST之閘極。重設控制掃描線RG連接於重設電晶體RST之閘極。
發光控制掃描線BG、初始化控制掃描線IG、寫入控制掃描線SG及重設控制掃描線RG分別連接於驅動電路12(參照圖1)。驅動電路12對發光控制掃描線BG、初始化控制掃描線IG、寫入控制掃描線SG及重設控制掃描線RG分別供給發光控制信號Vbg、初始化控制信號Vig、寫入控制信號Vsg及重設控制信號Vrg。
驅動IC210(參照圖1)對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各者之像素電路PICA分時供給影像信號Vsig。於第1像素SPixR、第2像素SPixG及第3像素SPixB之各行、與驅動IC210之間,設置多工器等開關電路。影像信號Vsig經由影像信號線L2供給至寫入電晶體SST。又,驅動IC210經由重設信號線L3將重設電源電位Vrst供給至重設電晶體RST。驅動IC210經由初始化信號線L4將初始化電位Vini供給至初始化電晶體IST。
發光控制電晶體BCT、初始化電晶體IST、寫入電晶體SST、及重設電晶體RST係作為選擇2節點間之導通與非導通之開關元件發揮功能。驅動電晶體DRT作為根據閘極與汲極之間之電壓,控制流入發光元件5之電流之電流控制元件發揮功能。
發光元件5之陰極(陰極電極114)連接於陰極電源線L10。又,發光元件5之陽極(陽極電極110)經由驅動電晶體DRT及發光控制電晶體BCT連接於陽極電源線L1。對陽極電源線L1供給陽極電源電位PVDD。對陰極電源線L10供給陰極電源電位PVSS。陽極電源電位PVDD為高於陰極電源電位PVSS之電位。陰極電源線L10包含陰極配線60。
又,像素電路PICA包含電容Cs1及電容Cs2。電容Cs1係形成於驅動電晶體DRT之閘極與源極之間之保持電容。電容Cs2係形成於驅動電晶體DRT之源極及發光元件5之陽極、與陰極電源線L10之間之附加電容。
顯示裝置1將第1列之像素SPix至最終列之像素SPix進行驅動,並將1訊框量之圖像顯示於1訊框期間。
於重設期間,根據發光控制掃描線BG及重設控制掃描線RG之電位,發光控制電晶體BCT斷開(非導通狀態),重設電晶體RST接通(導通狀態)。藉此,驅動電晶體DRT之源極固定於重設電源電位Vrst。重設電源電位Vrst係重設電源電位Vrst與陰極電源電位PVSS之電位差小於發光元件5開始發光之電位差之電位。
接著,根據初始化控制掃描線IG之電位,初始化電晶體IST接通。經由初始化電晶體IST將驅動電晶體DRT之閘極固定於初始化電位Vini。又,驅動電路12使發光控制電晶體BCT接通,且使重設電晶體RST斷開。驅動電晶體DRT於源極電位為(Vini-Vth)時斷開,各像素SPix各者之驅動電晶體DRT之臨限值電壓Vth之不均被補償。
接著,於影像信號寫入動作期間,發光控制電晶體BCT斷開,初始化電晶體IST斷開,寫入電晶體SST接通。影像信號Vsig被輸入驅動電晶體DRT之閘極。
接著,於發光動作期間,發光控制電晶體BCT接通,寫入電晶體SST斷開。自陽極電源線L1,經由發光控制電晶體BCT對驅動電晶體DRT供給陽極電源電位PVDD。驅動電晶體DRT將與閘極源極間之電壓相應之電流供給至發光元件5。發光元件5以與該電流相應之亮度發光。
另,驅動電路12可於每1列驅動像素SPix,亦可同時驅動2列像素SPix,又可同時驅動3列量以上之像素SPix。又,圖3所示之像素電路PICA之構成僅為一例,可適當變更。例如1個像素SPix中之配線之數量及電晶體之數量亦可不同。
圖4係圖1之IV-IV’剖視圖。如圖4所示,顯示裝置1之陣列基板2具備基板20、及複數個電晶體。基板20為絕緣基板,即例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或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樹脂製之可撓性基板。
另,於本說明書中,於垂直於基板20之表面之方向上,將自基板20朝向發光元件5之方向稱為「上側」或簡稱為「上」。又,將自發光元件5朝向基板20之方向稱為「下側」或簡稱為「下」。又,於表現於某構造體之上配置其他構造體之態樣時,簡單表述為「於上」之情形,只要未特別說明,則包含以與某構造體相接之方式於正上方配置其他構造體之情形、與於某構造體之上方進而介隔其他構造體配置其他構造體之情形之兩者。
底塗層21設置於基板20之第1面20a上。底塗層21、絕緣膜22、23、24、26、27為無機絕緣膜,例如包含氧化矽(SiO2
)或氮化矽(SiN)等。
複數個電晶體設置於底塗層21上。例如於基板20之顯示區域AA,作為複數個電晶體,分別設置有包含於像素SPix之驅動電晶體DRT及寫入電晶體SST。於基板20之周邊區域GA,作為複數個電晶體,設置有包含於驅動電路12之電晶體TrC。另,於複數個電晶體中,顯示驅動電晶體DRT、寫入電晶體SST、及電晶體TrC,但包含於像素電路PICA之發光控制電晶體BCT、初始化電晶體IST及重設電晶體RST亦具有與驅動電晶體DRT同樣之積層構造。另,於以下之說明中,無需區分說明複數個電晶體之情形時,僅表示為電晶體Tr。
電晶體Tr為例如雙面閘極構造之TFT。電晶體Tr分別具有第1閘極電極31、第2閘極電極32、半導體層33、源極電極35、及汲極電極34。第1閘極電極31設置於底塗層21上。絕緣膜22設置於底塗層21上並覆蓋第1閘極電極31。半導體層33設置於絕緣膜22上。半導體層33例如使用多晶矽。但,半導體層33未限定於此,亦可為微晶氧化物半導體、非晶氧化物半導體、低溫多晶矽等。
絕緣膜23設置於半導體層33上。第2閘極電極32設置於絕緣膜23上。於半導體層33中,由第1閘極電極31與第2閘極電極32夾著之部分成為電晶體Tr之通道區域33a。另,作為電晶體Tr,僅顯示n型TFT,亦可同時形成p型TFT。
閘極線36連接於驅動電晶體DRT之第2閘極電極32。第1閘極電極31、第2閘極電極32及閘極線36例如由鋁(Al)、銅(Cu)、銀(Ag)、鉬(Mo)或其等之合金膜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電晶體Tr並非限定於雙面閘極構造。電晶體Tr亦可為僅由第1閘極電極31構成閘極電極之底閘極型。又,電晶體Tr亦可為僅由第2閘極電極32構成閘極電極之頂閘極型。又,亦可無底塗層21。
源極電極35及汲極電極34經由設置於絕緣膜23、24之接觸孔,連接於半導體層33。源極電極35及汲極電極34例如為鈦與鋁之積層構造即(上)TiAlTi(下)或(上)AlTi(下)之積層膜。
由介隔絕緣膜24對向之閘極線36與源極電極35,形成電容Cs1。又,電容Cs1亦包含形成於介隔絕緣膜23對向之半導體層33與閘極線36之電容。
絕緣膜25覆蓋電晶體Tr並設置於絕緣膜24之上。絕緣膜25使用感光性丙烯酸等有機材料。絕緣膜25為平坦化膜,可使藉由電晶體Tr或各種配線形成之凹凸平坦化。
於絕緣膜25之上,依序積層對向電極37、絕緣膜26、對向陽極電極50、連接層51、絕緣膜27。對向電極37由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等具有透光性之導電性材料構成。與對向電極37同層地設置連接電極38。連接電極38於接觸孔之底部與源極電極35連接。
對向陽極電極50設置於陣列基板2,對應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各者而設置。對向陽極電極50經由設置於絕緣膜26之接觸孔而與連接電極38及源極電極35電性連接。藉此,對向陽極電極50與驅動電晶體DRT電性連接。對向陽極電極50例如設為鉬(Mo)、鋁(Al)之積層構造。另,對向陽極電極50亦可為包含鉬、鈦之任1者以上之金屬或合金、或透光性導電材料。
於介隔絕緣膜26對向之對向陽極電極50與對向電極37之間形成電容Cs2。絕緣膜27覆蓋對向陽極電極50而設置。絕緣膜27覆蓋對向陽極電極50之周緣部,將相鄰之像素SPix之對向陽極電極50絕緣。
絕緣膜27於與對向陽極電極50及連接層51重疊之位置,具有用以安裝發光元件5之開口。絕緣膜27之開口之大小考慮發光元件5之安裝製程中之安裝偏移量等,設為較發光元件5更大面積之開口。各發光元件5以陽極電極110、反射層112(參照圖5)與對向陽極電極50相接之方式安裝。
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間設置元件絕緣膜28。元件絕緣膜28由樹脂材料形成。元件絕緣膜28至少覆蓋發光元件5之側面,於發光元件5之陰極電極114(參照圖5)之上,未設置元件絕緣膜28。以元件絕緣膜28之上表面、與陰極電極114之上表面形成同一面之方式,元件絕緣膜28平坦地形成。但,元件絕緣膜28之上表面之位置亦可與陰極電極114之上表面之位置不同。
對向陰極電極61覆蓋複數個發光元件5及元件絕緣膜28,且電性連接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更具體而言,對向陰極電極61遍及元件絕緣膜28之上表面、與陰極電極114之上表面而設置。對向陰極電極61對陰極電極114供給陰極電源電位PVSS。對向陰極電極61使用例如ITO等具有透光性之導電性材料。藉此,可將來自發光元件5之出射光效率較佳地提取至外部。
對向陰極電極61自顯示區域AA至周邊區域GA連續設置,於接觸孔H1之底部與陰極配線60連接。具體而言,接觸孔H1於周邊區域GA貫通元件絕緣膜28及絕緣膜25而設置,且於接觸孔H1之底面設置陰極配線60。陰極配線60設置於絕緣膜24之上。即,陰極配線60與源極電極35及汲極電極34設置於同層,由相同材料形成。
此處,對發光元件5之構成進行說明。圖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構成例之剖視圖。如圖5所示,發光元件5具有半導體層52、陽極電極110、反射層112、及陰極電極114。但,亦可將對向陽極電極50、連接層51、及對向陰極電極61包含於發光元件5。
半導體層52係進行發光之發光層。半導體層52具有n型包覆層54、p型包覆層56、及設置於p型包覆層56與n型包覆層54之間之發光層58。於本實施形態中,半導體層52朝向上側,依序積層p型包覆層56、發光層58、n型包覆層54而構成。作為半導體層52,使用氮化鎵(GaN)、磷化鋁銦鎵(AlInGaP)或砷化鋁鎵(AlGaAs)或磷化砷鎵(GaAsP)等化合物半導體。於本實施形態中,p型包覆層56及n型包覆層54為氮化鎵(GaN)。又,發光層58為氮化銦鎵(InGaN)。發光層58亦可為積層有InGaN、GaN之多量子井構造(MQW:Multiple Quantum Well)。
發光元件5朝向上側,依序積層有反射層112、陽極電極110、p型包覆層56、發光層58、n型包覆層54、陰極電極114。更具體而言,發光元件5係於陣列基板2之上配置有至少依序積層p型包覆層56、發光層58、n型包覆層54之構造體而形成。於發光元件5之下,設置連接層51,於發光元件5之上,設置對向陰極電極61。
連接層51包含導電性之構件,此處為金屬材料。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接層51為焊料,進而言之,為金錫(AuSn)、或銀錫(AgSn)等金系焊料。連接層51將對向陽極電極50與反射層112接合。
反射層112設置於連接層51之上。反射層112為可反射光之導電性之構件,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包含銀(Ag)之合金。陽極電極110設置於反射層112之上。陽極電極110為具有透光性之導電性之構件,即例如ITO。陽極電極110經由反射層112及連接層51,電性連接於對向陽極電極50。陽極電極110與p型包覆層56連接。
陰極電極114連接於n型包覆層54。陰極電極114為具有透光性之導電性之構件,即例如ITO。又,陰極電極114較佳於內部具有連接端子116。連接端子116設置於陰極電極114之下側之表面。連接端子116於下側之表面與n型包覆層54接觸,且亦連接於陰極電極114。
連接端子116包含導電性之構件,此處為金屬材料。於本實施形態中,連接端子116包含鈦(Ti)或氮化鈦(TiN)之至少一者。連接端子116輔助n型包覆層54與陰極電極114之連接。
對向陰極電極61重疊設置於陰極電極114之上側之表面。另,發光元件5亦可不設置陰極電極114,而經由連接端子116,與對向陰極電極61連接。
接著,對發光元件5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6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積層方法之圖。如圖6所示,積層發光元件5之情形時,於第1基板200之一表面200a,形成半導體層52(步驟S10)。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基板200為包含Al2
O3
之基板,即藍寶石基板。具體而言,製造裝置於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a上,以n型包覆層54、發光層58、p型包覆層56之順序成膜半導體層52。藉此,半導體層52使第1面52a與第1基板200之一表面200a接觸並接合。
另,第1面52a為n型包覆層54、發光層58、p型包覆層56之排列中之半導體層52之n型包覆層54側之表面。又,半導體層52之第2面52b為與第1面52a相反側之表面。即,第2面52b為n型包覆層54、發光層58、p型包覆層56之排列中之半導體層52之p型包覆層56側之表面。
接著,雷射裝置對半導體層52照射雷射光L(步驟S11)。具體而言,於腔室CH內,使形成有半導體層52之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a與陣列基板2之表面對向而配置。於陣列基板2之表面,積層有對向陽極電極50、連接層51、反射層112、及陽極電極110。即,第1基板200之半導體層52之第2面52b、與陽極電極110之表面110a對向。另,雖於圖6中省略,但陣列基板2於對向陽極電極50與基板20之間,亦積層有圖4所示之各層(電晶體Tr等)。
於步驟S11中,於該狀態,即於腔室CH內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a與陣列基板2之表面對向之狀態下,自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b側照射雷射光L。雷射光L自表面200b入射至第1基板200內,到達表面200a,並照射至與表面200a接觸之半導體層52之第1面52a。
半導體層52藉由被雷射光L照射,而吸收光,自第1基板200分離(剝離),並積層於陣列基板2之表面上(步驟S12)。具體而言,製造裝置藉由雷射剝離(laser lift-off),使半導體層52自第1基板200剝離。
另,雷射光L較佳設定於透射第1基板200且由半導體層52之n型包覆層54吸收光之波長帶。例如,雷射光L較佳具有與透射藍寶石但不透射氮化鎵之波長帶對應之3.5 eV(electron Volt:電子伏特)以上9.9 eV以下之能量。又,雷射光L之波長較佳設定為310 nm以下。
又,於使半導體層52剝離時,陣列基板2之表面與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a對向。因此,自第1基板200剝離之半導體層52之第2面52b與陣列基板2之陽極電極110之表面110a接觸,且半導體層52(p型包覆層56)之第2面52b與陽極電極110之表面110a接合。即,半導體層52被轉移至陣列基板2。
將半導體層52轉移至陣列基板2後,於半導體層52之第1面52a形成連接端子116。然後,藉由修復系統100,進行發光元件5之檢查,並根據需要進行發光元件5之修復(步驟S13)。例如,於修復系統100中,點亮檢查裝置7具有檢查用基板71、與檢查用電極72。檢查用基板71與陣列基板2對向。檢查用電極72設置於檢查用基板71之與陣列基板2對向之面。檢查用電極72與半導體層52之n型包覆層54及連接端子116相接。於圖6中為容易理解說明而顯示1個發光元件5,但修復系統100進行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及修復。
於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中,於對向陽極電極50,供給陽極電源電位PVDD。又,檢查用電極72被供給基準電位(例如陰極電源電位PVSS)。藉此,點亮發光元件5。或,判斷為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藉由修復系統100,實施特定之修復。
發光元件5之檢查及修復結束之情形時,於半導體層52上積層陰極電極114。藉此,形成發光元件5(步驟S14)。其後,於發光元件5之間設置元件絕緣膜28,對向陰極電極61覆蓋複數個發光元件5,並積層於陰極電極114上及元件絕緣膜28之上。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基板200上僅形成半導體層52,亦可形成半導體層52以外之發光元件5之構件。例如,於步驟S10中,亦可將陰極電極114、連接端子116、連接層51、反射層112、陽極電極110之至少1者與半導體層52一起形成於第1基板200上,並將其轉移至陣列基板2。又,圖6中記載為腔室CH內之處理,但未限於腔室CH內積層發光元件5。
接著,對顯示裝置1之修復系統100及修復方法進行說明。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構成例之方塊圖。修復系統100進行具有陣列基板2、及排列於陣列基板2之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顯示裝置1之點亮檢查及修復。如圖7所示,修復系統100包含點亮檢查裝置7、檢查用控制電路101、光檢測裝置102、圖像處理電路103、檢查用驅動電路104、加壓裝置220、雷射裝置230、及加熱器電源240。
檢查用控制電路101係控制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之電路。又,檢查用控制電路101係基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點亮狀態之資訊,控制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修復之電路。
點亮檢查裝置7係用以進行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之檢查基板。點亮檢查裝置7之檢查用電極72連接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陰極(連接端子116)。檢查用電極72於點亮檢查時作為發光元件5之陰極電極114及對向陰極電極61發揮功能。
檢查用驅動電路104基於來自檢查用控制電路101之控制信號,對陣列基板2供給陽極電源電位PVDD,對點亮檢查裝置7供給陰極電源電位PVSS。於各發光元件5,與陽極電源電位PVDD與陰極電源電位PVSS之電位差相應之電流流動,而發光。另,檢查用驅動電路104只要供給將發光元件5點亮之電位作為檢查用驅動信號即可,亦可供給與顯示裝置1之顯示中之陽極電源電位PVDD及陰極電源電位PVSS不同之電位。
光檢測裝置102檢測自複數個發光元件5分別出射之光。光檢測裝置102係例如具有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等之攝像元件之圖像感測器。圖像處理電路103藉由接收來自光檢測裝置102之檢測信號(圖像資料),並進行圖像處理,而解析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各者之點亮狀態(例如亮度)。圖像處理電路103將關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點亮狀態之資訊輸出至檢查用控制電路101。
檢查用控制電路101基於來自圖像處理電路103之資訊,判斷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各者之點亮狀態。例如,若自發光元件5出射之光之亮度為特定之範圍內,則檢查用控制電路101判斷發光元件5之點亮狀態為良好。檢查用控制電路101於自發光元件5出射之光之亮度小於基準值之情形時,判斷發光元件5為非點亮狀態。又,檢查用控制電路101運算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之個數相對於所有發光元件5之個數之比例作為連接不良率。又,檢查用控制電路101運算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與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之各者之位置。
檢查用控制電路101於連接不良率大於特定之基準值之情形,即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存在特定數量之情形時,對加壓裝置220、雷射裝置230及加熱器電源240之至少一者以上輸出控制信號,進行發光元件5之修復。
圖8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修復方法之流程圖。另,圖8之修復方法係詳細說明圖6所示之步驟S13之修復方法之流程圖。
如圖8所示,首先,修復系統100使點亮檢查裝置7之檢查用電極72與發光元件5之連接端子116接觸(步驟S21)。更具體而言,圖9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檢查用基板及加壓裝置之剖視圖。如圖9所示,檢查用基板71夾著複數個發光元件5與陣列基板2對向配置。檢查用電極72設置於檢查用基板71之第2面71b(與陣列基板2對向之面),並與複數個發光元件5電性連接。
檢查用基板71係具有透光性之絕緣基板,即例如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或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樹脂製之可撓性基板。檢查用電極72為具有透光性之導電材料,即例如ITO。藉此,即便於點亮檢查裝置7重疊配置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情形時,自複數個發光元件5出射之光亦透射點亮檢查裝置7而到達光檢測裝置102。
加壓裝置220配置於檢查用基板71之第1面71a側,將檢查用基板71朝向複數個發光元件5加壓。加壓裝置220具有設置台221、及彈性體222。設置台221係設置點亮檢查裝置7並支持點亮檢查裝置7之構件。彈性體222配置於設置台221與點亮檢查裝置7之間。彈性體222係具有彈性之片狀構件,由合成橡膠、彈性體(elastomer)等形成。彈性體222亦可為天然橡膠。
藉由加壓裝置220,點亮檢查裝置7朝向陣列基板2移動,藉此,發光元件5之連接端子116與檢查用電極72相接。即,發光元件5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由陣列基板2與檢查用基板71夾著,並分別電性連接於陣列基板2之對向陽極電極50及檢查用電極72。該情形時,由於未設置元件絕緣膜28及對向陰極電極61,故發光元件5之側面於陣列基板2與檢查用基板71之間露出。
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於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上表面之連接端子116具有大於檢查用電極72之楊氏模量。連接端子116如上所述包含鈦(Ti),更佳為氮化鈦(TiN)。例如,鈦之楊氏模量為106 GPa左右。氧化鈦之楊氏模量為350 GPa左右。相對於此,作為用於檢查用電極72之材料,例如ITO之楊氏模量為60 GPa左右。藉此,連接端子116以自檢查用電極72之表面向內部嵌入之方式接觸。其結果,可確保檢查用電極72與發光元件5之陰極(連接端子116)之連接可靠性。
圖10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構成例之俯視圖。如圖10所示,複數個發光元件5於俯視下為四邊形狀,且設置4個2條邊相接形成之角部。複數個連接端子116於發光元件5之上表面,即n型包覆層54之上表面,設置於位於對角之2個角部之各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與覆蓋發光元件5之上表面之所有區域設置連接端子116之情形相比,自複數個連接端子116施加至檢查用電極72之壓力變大。其結果,將複數個連接端子116與檢查用電極72確實地電性連接。
連接端子116之形狀、數量、配置未限定於圖10所示之例,可適當變更。圖1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之發光元件之俯視圖。如圖11所示,於第1變化例中,複數個連接端子116A於俯視下沿著發光元件5之上表面相對之2條邊之各者設置。即,複數個連接端子116A分別以於第2方向Dy延伸之線狀設置,且,於第1方向Dx隔開配置。
圖1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之發光元件之俯視圖。如圖12所示,於第2變化例中,連接端子116B於俯視下形成為沿著發光元件5之上表面之4邊之框狀。於圖12中,以1個連續之連接端子116B形成,亦可於連接端子116B之一部分設置狹縫,而以分割成複數個之連接端子116B形成為框狀。
返回圖8,修復系統100進行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檢查用控制電路101判斷各發光元件5為點亮狀態或非點亮狀態(步驟S22)。具體而言,檢查用驅動電路104將陽極電源電位PVDD供給至陣列基板2,將陰極電源電位PVSS供給至檢查用電極72。藉此,同時進行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
於連接不良率為特定之基準值以下之情形時,更佳於所有發光元件5良好地點亮之情形時(步驟S22,是),修復系統100結束修復,且製造裝置進行圖6之步驟S14所示之發光元件5之安裝製程。
連接不良率大於特定之基準值之情形時,即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存在特定數量之情形時(步驟S22,否),修復系統100執行修復。圖13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修復方法之說明圖。圖13係模式性顯示圖8之步驟S23、S25、S26之修復方法之說明圖。其中,由於圖13之各步驟間所進行之點亮檢查與圖9同樣,故省略而顯示。又,圖13顯示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中,產生陽極側之連接不良之情形。例如,圖13例示有於連接層51產生空隙51SP,而產生發光元件5之陽極電極110與對向陽極電極50之間之連接不良之情形。
修復系統100首先藉由加壓裝置220,將檢查用基板71向陣列基板2側加壓(步驟S23)。如圖13所示,藉由加壓裝置220介隔檢查用基板71,對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施加力P,而使連接層51之空隙51SP以被擠壓之方式變形,有發光元件5之陽極電極110與對向陽極電極50經由連接層51電性連接之情形。該情形時,消除發光元件5之陽極側之連接不良,且發光元件5成為可良好點亮之良品。
加壓裝置220施加力P特定時間後,檢查用控制電路101結束加壓裝置220之加壓,使加壓裝置220移動。然後,修復系統100藉由點亮檢查裝置7,進行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步驟S24)。
連接不良率為特定之基準值以下之情形時(步驟S24,是),檢查用控制電路101判斷藉由加壓裝置220之修復,消除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之連接不良,且修復系統100結束修復。
連接不良率大於特定之基準值之情形時(步驟S24,否),修復系統100藉由雷射裝置230照射雷射光而執行修復(步驟S25)。
如圖13所示,檢查用控制電路101使加壓裝置220及點亮檢查裝置7自發光元件5之上側移動,藉由雷射裝置230照射雷射LZ。雷射裝置230基於來自檢查用控制電路101之控制信號,對複數個發光元件5中,判斷為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照射雷射光LZ。此處,修復中之雷射LZ之波長為例如355 nm以上,更佳為紅外區域之波長區域。由於雷射LZ相較於發光元件5之半導體層52(例如GaN)之帶隙,波長足夠長,故透射半導體層52,被連接層51吸收。藉由來自雷射LZ之熱,連接層51熔融,有發光元件5之陽極電極110與對向陽極電極50經由連接層51電性連接之情形。
另,由於連接端子116使用熔點高於連接層51之材料,故即便於進行雷射裝置230之修復之情形時,亦可抑制變形等。
雷射裝置230照射雷射LZ特定時間後,檢查用控制電路101結束雷射裝置230之修復,使雷射裝置230移動。然後,修復系統100與圖9同樣,藉由點亮檢查裝置7,進行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步驟S26)。
連接不良率為特定之基準值以下之情形時(步驟S26,是),檢查用控制電路101判斷藉由雷射裝置230之修復,消除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之連接不良,且修復系統100結束修復。
連接不良率大於特定基準值之情形時(步驟S26,否),修復系統100藉由加壓裝置220對檢查用基板71加壓,且加熱發光元件5(步驟S27)。發光元件5之加熱係例如加熱器電源240基於來自檢查用控制電路101之控制信號,對檢查用電極72供給發熱用之驅動信號VH,藉此於檢查用電極72流動電流。檢查用電極72根據流動之電流而發熱,且檢查用電極72之熱傳遞至發光元件5。即,檢查用電極72作為藉由驅動信號VH而發熱之發熱電阻體發揮功能。
藉由發光元件5之熱傳遞至連接層51,而使連接層51熔融。再者,藉由加壓裝置220對發光元件5施加力P,連接層51之空隙51SP以被擠壓之方式變形。藉此,有發光元件5之陽極電極110與對向陽極電極50經由連接層51電性連接之情形。
加壓裝置220對發光元件5施加力P,且加熱器電源240對檢查用電極72供給驅動信號VH特定時間後,檢查用控制電路101結束加熱器電源240及加壓裝置220之修復,使加熱器電源240移動。然後,修復系統100與圖9同樣,藉由點亮檢查裝置7,進行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步驟S28)。
連接不良率為特定之基準值以下之情形時(步驟S28,是),檢查用控制電路101判斷藉由加壓裝置220及發光元件5之加熱之修復,消除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之連接不良,且修復系統100結束修復。
連接不良率大於特定之基準值之情形時(步驟S28,否),修復系統100判斷為難以修復,而去除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步驟S29),並結束修復。又,修復系統100去除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後,安裝其他發光元件5。或,修復系統100亦可於留下非點亮狀態之發光元件5之狀態下,結束修復。
如以上,修復系統100可於在陣列基板2安裝複數個發光元件5,且未形成元件絕緣膜28及對向陰極電極61之狀態下,進行點亮檢查及修復。因此,修復系統100可以簡易構成之點亮檢查裝置7,進行複數個發光元件5之點亮檢查。又,修復系統100即便藉由雷射LZ之照射或發光元件5之加熱進行修復亦未產生元件絕緣膜28及對向陰極電極61之損傷,故與形成元件絕緣膜28及對向陰極電極61後進行點亮檢查及修復之情形相比,可容易地進行修復。
又,修復系統100可藉由加壓裝置220、雷射裝置230及發熱電阻體(檢查用電極72),進行複數次修復,藉此提高修復之成功率。其結果,可減少發光元件5之連接不良。
另,圖7至圖9所示之修復系統100之修復方法亦可適當變更。圖8所示之步驟S23、S25、S27之順序可交換,亦可省略步驟S23、S25、S27之任一者。
又,圖9所示之點亮檢查裝置7之構成亦僅為一例,可適當變更。例如,圖14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第3變化例之修復系統之修復方法之說明圖。如圖14所示,第3變化例之點亮檢查裝置7A亦可具有發熱電阻體73。加熱器電源240對發熱電阻體73供給驅動信號VH。藉此,於發熱電阻體73流動電流而發熱(步驟S27-1)。
另,發熱電阻體73設置於檢查用基板71之第1面71a,即與檢查用電極72相反側之面。但,發熱電阻體73亦可設置於檢查用基板71之第2面71b。即,發熱電阻體73亦可與檢查用電極72設置於同一面上。
圖1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4變化例之檢查用基板及加壓裝置之剖視圖。如圖15所示,於第4變化例中,發光元件5R、5G、5B具有各不相同之高度。具體而言,發光元件5G高於發光元件5B,發光元件5R高於發光元件5G。又,於第4變化例中,檢查用基板71係以柔軟之樹脂材料形成之可撓性基板。藉此,即便於發光元件5R、5G、5B之高度不同之情形時,檢查用基板71藉由來自加壓裝置220之力,沿發光元件5R、5G、5B各者之上表面變形,而將各個連接端子116與檢查用電極72連接。又,由於加壓裝置220具有彈性體222,故於發光元件5R、5G、5B之高度不同之情形時,亦可抑制自檢查用基板71施加至發光元件5R、5G、5B各者之力之差。
(第2實施形態)
圖16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檢查用基板之剖視圖。另,於以下之說明中,對與上述之實施形態所說明者相同之構成要件標註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如圖16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點亮檢查裝置7B具有設置於第2面71b之凸部74。凸部74於與周邊區域GA重疊之區域,朝陣列基板2突出。凸部74以例如金屬材料形成。
檢查用電極72遍及與顯示區域AA重疊之區域及與周邊區域GA重疊之區域而設置,並覆蓋凸部74。換言之,周邊區域GA中之檢查用電極72與檢查用基板71之間之高度高於顯示區域AA中之檢查用電極72與檢查用基板71之間之高度。檢查用電極72於與凸部74之下表面重疊之部分,與陣列基板2之陰極配線60電性連接。
於第2實施形態中,檢查用驅動電路104可將陰極電源電位PVSS經由陣列基板2供給至點亮檢查裝置7B之檢查用電極72。因此,可省略將檢查用驅動電路104與點亮檢查裝置7B電性連接之配線基板,且可使修復系統100之構成簡易化。
(第3實施形態)
圖17係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積層方法之圖。如圖17所示,積層發光元件5之情形時,於腔室CH內,使形成有半導體層52之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a與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對向,並對半導體層52照射雷射光L(步驟S30)。轉移基板250可為任意材料,例如可為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 Dimethylsiloxane;PDMS)、或氧化矽(SiO2
)等。氧化矽之情形時,較佳於表面設置黏著劑。
於該狀態,即於腔室CH內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a與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對向之狀態下,對半導體層52之第1面52a照射雷射光L。具體而言,自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b側向第1基板200照射雷射光L。雷射光L自表面200b入射至第1基板200內到達表面200a,並照射至與表面200a接觸之半導體層52之第1面52a。半導體層52藉由如此被雷射光L照射,而吸收光,自第1基板200分離(剝離)(步驟S31)。即,於步驟S30及步驟S31(分離步驟)中,藉由雷射剝離(laser lift-off),而使半導體層52自第1基板200剝離。
此處,使半導體層52自第1基板200剝離時,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與第1基板200之表面200a對向。因此,自第1基板200剝離之半導體層52被轉移至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上。進而言之,半導體層52之第2面52b與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接觸,且將半導體層52(p型包覆層56)之第2面52b與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接合。
將半導體層52轉移至轉移基板250後,於腔室CH內,使形成有半導體層52之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與陣列基板2之表面對向,並對半導體層52照射雷射光L(步驟S32)。於陣列基板2之與轉移基板250對向之表面,積層有對向陰極電極61A、連接層51A、反射層112、陰極電極114A,進而,積層有電晶體Tr等形成於半導體層52更下方之各層。因此,半導體層52之第1面52a、與陰極電極114A之表面114Aa對向。
於該狀態,即於腔室CH內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與陣列基板2之表面對向之狀態下,對半導體層52之第2面52b照射雷射光L。具體而言,自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b側向轉移基板250照射雷射光L。雷射光L自表面250b入射至轉移基板250內到達表面250a,且照射至與表面250a接觸之半導體層52之第2面52b。半導體層52藉由如此被雷射光L照射,而自轉移基板250分離(剝離)(步驟S33)。另,雷射光L較佳設定於透射轉移基板250且不透射半導體層52之p型包覆層56之波長帶。
此處,使半導體層52自轉移基板250剝離時,陣列基板2之表面與轉移基板250之表面250a對向。因此,自轉移基板250剝離之半導體層52積層於陣列基板2之表面上。進而言之,半導體層52之第1面52a與陣列基板2之表面,此處為陰極電極114A之表面114Aa接觸,且將半導體層52之第1面52a與陰極電極114A之表面114Aa接合。即,半導體層52自轉移基板250被轉移至陣列基板2。其後,藉由於半導體層52上積層對向陽極電極50,而形成發光元件5。再者,於陽極電極110上部分地形成對向陽極電極,形成顯示裝置1。
另,於第3實施形態中,於第1基板200及轉移基板250上僅形成半導體層52,亦可形成半導體層52以外之發光元件5之構件。例如,亦可將連接層51A、反射層112、陰極電極114A、對向陽極電極50中之至少1者與半導體層52一起形成於第1基板200及轉移基板250之至少一基板之上,並將其轉移至陣列基板2。
以上,對本發明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種實施形態。實施形態所揭示之內容僅為一例,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於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之適當之變更,當然亦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可於不脫離上述之各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構成要件之各種省略、置換及變更中之至少1者。
1:顯示裝置
2:陣列基板
5,5R,5G,5B:發光元件
7,7A,7B:點亮檢查裝置
12:驅動電路
20:基板
20a:第1面
21:底塗層
22~27:絕緣膜
28:元件絕緣膜
31:第1閘極電極
32:第2閘極電極
33:半導體層
33a:通道區域
34:汲極電極
35:源極電極
36:閘極線
37:對向電極
38:連接電極
50:對向陽極電極
51,51A:連接層
51SP:空隙
52:半導體層
52a:第1面
52b:第2面
54:n型包覆層
54p:n型包覆層
56:p型包覆層
58:發光層
60:陰極配線
61:對向陰極電極
61A:對向陰極電極
71:檢查用基板
71a:第1面
71b:第2面
72:檢查用電極
73:發熱電阻體
74:凸部
100:修復系統
101:檢查用控制電路
102:光檢測裝置
103:圖像處理電路
104:檢查用驅動電路
110:陽極電極
110a:表面
112:反射層
114,114A:陰極電極
114Aa:表面
116,116A,116B:連接端子
200:第1基板
200a:表面
200b:表面
210:驅動IC
220:加壓裝置
221:設置台
222:彈性體
230:雷射裝置
240:加熱器電源
250:轉移基板
250a:表面
250b:表面
AA:顯示區域
BCT:發光控制電晶體
BG:發光控制掃描線
CH:腔室
Cs1:電容
Cs2:電容
DRT:驅動電晶體
Dx:第1方向
Dy:第2方向
Dz:第3方向
GA:周邊區域
H1:接觸孔
IG:初始化控制掃描線
IST:初始化電晶體
IV-IV':線
L:雷射光
L1:陽極電源線
L2:影像信號線
L3:重設信號線
L4:初始化信號線
L10:陰極電源線
LZ:雷射
P:力
PICA:像素電路
Pix:像素
PVDD:陽極電源電位
PVSS:陰極電源電位
RG:重設控制掃描線
RST:重設電晶體
S10~S14:步驟
S21~S33:步驟
S27-1:步驟
SG:寫入控制掃描線
SPix:像素
SPixB:第3像素
SPixG:第2像素
SPixR:第1像素
SpixW:第4像素
SST:寫入電晶體
Tr:電晶體
TrC:電晶體
Vbg:發光控制信號
VH:驅動信號
Vig:初始化控制信號
Vini:初始化電位
Vrg:重設控制信號
Vrst:重設電源電位
Vsg:寫入控制信號
Vsig:影像信號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構成例之俯視圖。
圖2係顯示複數個像素之俯視圖。
圖3係顯示顯示裝置之像素電路之構成例之電路圖。
圖4係圖1之IV-IV’剖視圖。
圖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構成例之剖視圖。
圖6係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積層方法之圖。
圖7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8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修復方法之流程圖。
圖9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檢查用基板及加壓裝置之剖視圖。
圖10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構成例之俯視圖。
圖1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之發光元件之俯視圖。
圖1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之發光元件之俯視圖。
圖13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修復方法之說明圖。
圖14係用以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第3變化例之修復系統之修復方法之說明圖。
圖1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第4變化例之檢查用基板及加壓裝置之剖視圖。
圖16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修復系統之檢查用基板之剖視圖。
圖17係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發光元件之積層方法之圖。
2:陣列基板
5,5R,5G,5B:發光元件
7:點亮檢查裝置
71:檢查用基板
72:檢查用電極
100:修復系統
101:檢查用控制電路
102:光檢測裝置
103:圖像處理電路
104:檢查用驅動電路
220:加壓裝置
230:雷射裝置
240:加熱器電源
PVDD:陽極電源電位
PVSS:陰極電源電位
Claims (13)
- 一種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係具有陣列基板、及排列於上述陣列基板之複數個無機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且具有:檢查用基板,其夾著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與上述陣列基板對向;檢查用電極,其設置於上述檢查用基板之與上述陣列基板對向之面,並與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加壓裝置,其將上述檢查用基板朝向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加壓,用以修復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中判斷為非點亮之無機發光元件之連接不良;及控制電路,其判斷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各者之點亮狀態。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更具有:電極,其設置於上述陣列基板,對應於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之各者而設置;連接層,其將上述電極與上述無機發光元件電性連接;及雷射裝置,其於藉由上述加壓裝置實施修復後之製程中,基於來自上述控制電路之控制信號,對判斷為上述非點亮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照射雷射光;且上述雷射裝置具有修復判斷為上述非點亮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之連接不良之功能。
-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更具有:發熱電阻體,其設置於上述檢查用基板;及加熱器電源,其基於來自上述控制電路之控制信號,對上述發熱電阻體供給發熱用驅動信號;且上述發熱電阻體具有如下功能:於藉由上述雷射裝置實施上述修復後,修復判斷為上述非點亮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之連接不良。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更具有:加熱器電源,其基於來自上述控制電路之控制信號,對上述檢查用電極供給發熱用驅動信號。
- 如請求項3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上述加壓裝置對上述檢查用基板加壓,且藉由來自上述加熱器電源之上述發熱用驅動信號而加熱上述無機發光元件。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上述檢查用電極遍及與顯示區域重疊之區域及與周邊區域重疊之區域而設置;且上述周邊區域中之上述檢查用電極與上述檢查用基板之間之高度高於上述顯示區域中之上述檢查用電極與上述檢查用基板之間之高度。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具有設置於各者之上表面之連接端子;且 上述連接端子與上述檢查用電極相接,具有大於上述檢查用電極之楊氏模量。
- 如請求項7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於自垂直於上述陣列基板之方向之俯視下,具有2條邊相接之4個角部;且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具有複數個上述連接端子;複數個上述連接端子設置於位於對角之2個角部之各者。
- 如請求項7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於自垂直於上述陣列基板之方向之俯視下,具有對向之2條邊;且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具有複數個上述連接端子;複數個上述連接端子沿著上述2條邊之各者設置。
- 如請求項7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上述連接端子包含鈦或氮化鈦。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上述無機發光元件於上述陣列基板上配置有至少依序積層p型包覆層、發光層、n型包覆層之構造體。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中 上述無機發光元件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由上述陣列基板與上述檢查用基板夾著,並分別電性連接於上述陣列基板之電極及上述檢查用電極;且上述無機發光元件之側面於上述陣列基板與上述檢查用基板之間露出。
-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其更具有:電極,其設置於上述陣列基板,對應於複數個上述無機發光元件之各者而設置;及連接層,其將上述電極與上述無機發光元件電性連接;且上述連接層為焊料,設置成能夠藉由上述加壓裝置之加壓而變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35528 | 2019-07-23 | ||
JP2019135528A JP7292138B2 (ja) | 2019-07-23 | 2019-07-23 | 表示装置のリペア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21365A TW202121365A (zh) | 2021-06-01 |
TWI792022B true TWI792022B (zh) | 2023-02-11 |
Family
ID=74483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4443A TWI792022B (zh) | 2019-07-23 | 2020-07-20 | 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92138B2 (zh) |
CN (1) | CN112309269A (zh) |
TW (1) | TWI7920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38815B2 (ja) * | 2020-03-27 | 2024-02-2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アレイ基板、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14333695A (zh) * | 2021-12-27 | 2022-04-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修复方法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7871A (zh) * | 2005-09-22 | 2007-03-28 |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检测修复系统及检测修复方法 |
JP2010256614A (ja) * | 2009-04-24 | 2010-11-11 | Videocon Global Ltd | アレイ基板検査機能付レーザーリペア装置 |
CN202896967U (zh) * | 2012-09-14 | 2013-04-24 | 昆山琉明光电有限公司 | Led修理机 |
TW201441642A (zh) * | 2013-04-29 | 2014-11-01 | E Ink Holdings Inc | 檢測方法及檢測裝置 |
CN109686828A (zh) * | 2019-01-08 | 2019-04-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Micro LED及其阵列基板、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
CN109917259A (zh) * | 2017-12-12 | 2019-06-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在微型化发光装置的检测系统及相关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20499A (ja) * | 1995-02-17 | 1996-08-30 | Sharp Corp | 表示パネルの自動修正方法 |
WO2000054098A1 (fr) * | 1999-03-08 | 2000-09-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t son procede d'inspection |
KR100648759B1 (ko) | 1998-09-10 | 2006-11-23 |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반도체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3906653B2 (ja) | 2000-07-18 | 2007-04-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328628A (ja) | 2001-05-02 | 2002-11-15 | Sharp Corp | 表示用駆動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検査方法 |
JP2003228297A (ja) * | 2002-02-05 | 2003-08-15 | Toshiba Corp |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検査用押圧具 |
JP2005106743A (ja) * | 2003-10-01 | 2005-04-21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の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
JP4688525B2 (ja) * | 2004-09-27 | 2011-05-25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パターン修正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09187962A (ja) * | 2009-05-26 | 2009-08-20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1023703A (ja) | 2009-06-17 | 2011-02-03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発光素子、発光装置および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
US8439717B2 (en) * | 2009-06-29 | 2013-05-1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
KR101069809B1 (ko) * | 2010-04-08 | 2011-10-04 | 주식회사 코윈디에스티 | 패드 패턴 수리장치 |
CN102466787A (zh) | 2010-11-18 | 2012-05-23 | 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阵列检测治具 |
WO2017094461A1 (ja) * | 2015-12-01 | 2017-06-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素子 |
JP6772594B2 (ja) | 2016-06-30 | 2020-10-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接続構造体、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18060993A (ja) | 2016-09-29 | 2018-04-12 |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転写方法、実装方法、転写装置、及び実装装置 |
CN110337712B (zh) | 2016-12-16 | 2023-11-07 | 苹果公司 | 发光二极管(led)测试设备和制造方法 |
TWI650238B (zh) | 2017-01-17 | 2019-02-11 | 行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真空貼膜裝置及方法 |
WO2019049360A1 (ja) * | 2017-09-11 | 2019-03-14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基板 |
JP2019078685A (ja) | 2017-10-26 | 2019-05-23 |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 Ledチップの検査方法、その検査装置及びled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
CN109377922B (zh) * | 2018-09-26 | 2022-03-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微发光二极管基板的线路检测治具及方法 |
KR101953645B1 (ko) * | 2018-12-19 | 2019-03-04 | (주)에스티아이 | Led 기판 리페어 장비 및 방법 |
-
2019
- 2019-07-23 JP JP2019135528A patent/JP729213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6-28 CN CN202010601507.8A patent/CN112309269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7-20 TW TW109124443A patent/TWI79202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37871A (zh) * | 2005-09-22 | 2007-03-28 | 铼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检测修复系统及检测修复方法 |
JP2010256614A (ja) * | 2009-04-24 | 2010-11-11 | Videocon Global Ltd | アレイ基板検査機能付レーザーリペア装置 |
CN202896967U (zh) * | 2012-09-14 | 2013-04-24 | 昆山琉明光电有限公司 | Led修理机 |
TW201441642A (zh) * | 2013-04-29 | 2014-11-01 | E Ink Holdings Inc | 檢測方法及檢測裝置 |
CN109917259A (zh) * | 2017-12-12 | 2019-06-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在微型化发光装置的检测系统及相关检测方法 |
CN109686828A (zh) * | 2019-01-08 | 2019-04-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Micro LED及其阵列基板、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09269A (zh) | 2021-02-02 |
JP7292138B2 (ja) | 2023-06-16 |
JP2021018386A (ja) | 2021-02-15 |
TW202121365A (zh) | 202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08801A (zh) | 显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200235128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repai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TWI792022B (zh) | 顯示裝置之修復系統 | |
TWI741805B (zh) | 顯示裝置之修補方法 | |
US11694990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20220302096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4762027A (zh) | 显示装置 | |
JP7438815B2 (ja) | アレイ基板、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EP3857602B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repai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13948023B (zh) | 阵列基板的检查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检查治具 | |
US11404000B2 (en) |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determining a bonding state of a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 therein | |
CN111599833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TWI753549B (zh) | 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顯示裝置 | |
TWI756839B (zh) | 顯示裝置之修補方法及顯示裝置 | |
CN113632246B (zh) | 无机发光体的制造方法 | |
US20240204157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39932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TWI757822B (zh) | 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 |
US20240222337A1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repairable sub pixels | |
JP2022001911A (ja) | 表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