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5499B -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5499B
TWI785499B TW110105424A TW110105424A TWI785499B TW I785499 B TWI785499 B TW I785499B TW 110105424 A TW110105424 A TW 110105424A TW 110105424 A TW110105424 A TW 110105424A TW I785499 B TWI785499 B TW I7854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communication
appliance
appliance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5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5425A (zh
Inventor
菅原隆行
奧浦圭一郎
栗田昌典
辻本郁夫
上村光央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5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5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5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54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高通信可靠度。配線器具(1),係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配線器具系統(A1)中作為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其中1個使用的配線器具(1)。配線器具(1),具備:第1通信部(11)、第2通信部(12),以及通信控制部(131)。第1通信部(11),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以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第2通信部(12),在其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1)以外的1個以上的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以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通信控制部(131),在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欲送往其他配線器具(1)的第1資料之後,便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從第2通信部(12)發送到其他配線器具(1)。

Description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式。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控制負載的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式。
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在將新的通信裝置加入由複數個通信裝置所構成的網路時,決定新的通信裝置所連接之連接對象的網路設定方法。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通信系統中,新加入到網路的通信裝置(操作終端機),將構成網路的複數個通信裝置(配線器具)之中的接收信號強度最強的通信裝置,決定為連接對象。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19306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通信系統中,若加入網路的通信裝置增加,則無線通信的干涉發生的機率會提高,通信可靠度可能會降低。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通信可靠度的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式。
本發明一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係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的配線器具系統中作為該複數個配線器具的其中1個使用的配線器具。該配線器具,具備:第1通信部、第2通信部,以及通信控制部。該第1通信部,在其與操作終端機之間,以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該第2通信部,在其與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1個以上的其他配線器具之間,以通信距離比該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該通信控制部,在該第1通信部從該操作終端機接收到欲送往該其他配線器具的第1資料之後,將基於該第1資料的第2資料從該第2通信部發送到該其他配線器具。
本發明一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系統,具備複數個該配線器具。當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一配線器具的該第1通信部從該操作終端機接收到該第1資料 時,該一配線器具的該第2通信部,便將基於該第1資料的該第2資料發送到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該一配線器具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
本發明一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係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的配線器具系統中作為該複數個配線器具的其中1個使用的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該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包含接收處理與發送處理。在接收處理中,與操作終端機之間利用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以從該操作終端機接收欲送往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的第1資料。在該發送處理中,與該其他配線器具之間,利用通信距離比該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將基於該第1資料的第2資料發送到該其他配線器具。
本發明一實施態樣之程式,係用以令電腦系統實行該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的程式。
1A:連接對象器具
1B:配線器具
1:配線器具
2,2A,2B:操作終端機
3:負載
4:控制裝置
5:電源
10:通信部
11:第1通信部
12:第2通信部
13:處理部
14:記憶部
15:負載控制部
16:電源電路部
21:通信部
22:控制部
23:輸入輸出部
24:記憶部
41:通信部
42:控制部
43:記憶部
101~105:配線器具
131:通信控制部
231:輸入部
232:輸出部
A1: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
F1:設施
L11,L12:電力線
S01~S07,S1~S21,S31~S34,S41~S46,S51~S56:步驟
W1:建築面
[圖1]係以示意的方式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的方塊圖。
[圖2]係導入了同上之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的設施的概略圖。
[圖3]係用以說明同上之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的動作的序列圖。
[圖4]係導入了同上之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的設施的概略圖。
[圖5]係說明同上之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中的來自操作終端機的控制動作的序列圖。
[圖6]係說明同上的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中的來自操作終端機的另一控制動作的序列圖。
[圖7]係說明同上之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中的來自操作終端機以及控制裝置的控制動作的序列圖。
[圖8]係說明同上之控制系統以及配線器具系統中的設定動作的序列圖。
(實施態樣)
(1)概要
在以下之實施態樣中所說明的各圖,係示意圖,各圖中的各構成要件的大小以及厚度各自的比例,並不一定反映出實際的尺寸比。
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如圖1以及圖2所示的,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配線器具系統(控制系統A1)中,作為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其中1個使用。該配線器具1,具備:第1通信部11、第2通信部12,以及通信控制部131。
第1通信部11,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以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
第2通信部12,在其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1個以上的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以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
通信控制部131,在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欲送往其他配線器具1的第1資料(亦即,以其他配線器具1為目的地的第1資料)之後,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從第2通信部12發送到其他配線器具1。
在該配線器具系統中,由於第2通信方式採用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通信方式,故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01之間的無線通信和配線器具101與配線器具102、103之間的無線通信不易互相干涉,而可令通信可靠度提高。
另外,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A1,如圖1以及圖2所示的,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1。複數個配線器具1各自與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連接,複數個配線器具1,各自根據來自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資料,控制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
複數個配線器具1,各自具有通信部10。通信部10,可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以及其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1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進行無線通信。
操作終端機2,根據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選擇作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
操作終端機2,可在其與連接對象器具之間進行無線通信,並經由連接對象器具將控制資料發送到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連接對象器具以外的配線器具1。
在此,配線器具1,例如,係具有在電源(交流電源)5與負載(例如照明器具或換氣風扇等)3之間電連接的接點的開關裝置。配線器具1,根據從操作終端機2直接輸入或透過其他配線器具1(例如連接對象器具1A)輸入的控制資料,將接點切換成導通(ON)狀態或切斷(OFF)狀態。藉此,配線器具1,便可切換「從交流電源等電源5對負載3供給電力的狀態」與「從電源5到負載3的電力供給被阻斷的狀態」。
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包含任意2個配線器具1所實行之無線通信的傳送品質、連接品質以及穩定品質的其中至少1種。衡量通信品質的指標,例如,採用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接收側的配線器具1的接收信號強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號強度指標)。另外,衡量通信品質的指標,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只要包含接收信號強度、資料錯誤發生率、傳送資料的資料大小除以傳送時間所得到的流通量以及表示可否在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連接資訊的其中至少1種即可。另外,在以下之實施態樣中,作為衡量通信品質的指標,係採用接收信號強度與表示可否進行無線通信的連接資訊。
操作終端機2,在從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選擇作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1A時,係根據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選擇連接對象器具1A。因此,操作終端機2,可考慮到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而選擇連接對象器具1A。因此,在該控制系統A1中,包含連接對象器具1A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連接對象器具1A以外的配線器具1之間的無線通信在內,皆可達到提高通信可靠度之目的。另外,由於不容易選擇到與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並非良好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故無須使用中繼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的中繼器,便可從操作終端機2將控制資料發送到複數個配線器具1。另外,所謂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之間通信可靠度較高,係指在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之間變得無法通信的可能性較低,或在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之間發送、接收的資料的錯誤發生率較低的意思。
(2)詳細內容
如上所述的,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A1,係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配線器具系統。
複數個配線器具1,係用來控制設置於使用者所使用的如獨棟住宅等的設施F1的負載(例如照明器具)3。另外,於設施F1,實行負載3的控制與監視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控制裝置4,設置在設施F1內的適當位置。另外,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A1包含複數個配線器具1,複數個配線器具1,各自根據來自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資料,對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進行控制。因此,控制系統A1並非必須包含控制裝置4,控制裝置4可適當省略之。
複數個配線器具1,例如,以埋入設置於設施F1的壁面等建築面W1的埋入孔的狀態設置。另外,配線器具1不限於埋入型的器具,亦可為直接安裝於壁面等建築面W1的露出型的器具,亦可為定置型的器具。另外,設施F1不限於獨棟住宅,亦可為集合住宅的住宅戶。另外,設施F1,不限於獨棟住宅或集合住宅的住宅戶等住宅設施,亦可為辦公室、店舖、學校、工場、醫院或看護設施等非住宅設施。
複數個配線器具1,係用來控制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動作,其根據從設施F1的使用者使用之操作終端機2所接收到的控制資料,控制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動作。
以下,針對上述的配線器具1、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分別進行說明。
(2.1)配線器具
複數個配線器具1具有同一構造。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當欲區別複數個配線器具1時,係表述為配線器具101、102、103、104、105。
複數個配線器具1,各自透過2條電力線L11、L12,連接了電源5與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串聯電路。另外,在圖1中,僅圖示出與配線器具101連接的電源5以及負載3,配線器具102、103其電源5以及負載3的圖式省略。
在本實施態樣中,操作終端機2,以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1個為成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1A。操作終端機2,例如,若以配線器具101為成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1A,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配線器具102~105便成為連接對象器具1A(配線器具101)以外的1個以上的配線器具1B。另外,配線器具1僅可與1個操作終端機2通信,當使用複數個操作終端機2時,會對複數個操作終端機2分別設定成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
配線器具1,如上所述的,具備可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以及其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1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通信部10。另外,配線器具1,更具備:處理部13、記憶部14、負載控制部15,以及電源電路部16。
通信部10,可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以及其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配線器具1之間進行無線通信。具體而言,通信部10,具備:可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第1通信部11,以及可在其與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第2通信部12。
第1通信部11,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進行以電波為媒體的無線通信。操作終端機2為智慧型手機等的行動式通信終端機。智慧型手機,一般而言,具備進行以BLE〔Bluetooth(登記商標)Low Energy,藍牙(登記商標)低功耗〕的規格為標準的近距離無線通信的無線模組。因此,第1通信部11,例如,以「進行以BLE的規格為標準的近距離無線通信」的方式構成。另外,「BLE」,係作 為無線PAN(Personal Area Network,個人區域網路)技術的Bluetooth的衍伸規格之一,其係可進行低電力通信的規格。第1通信部11,例如,使用2.4GHz帶域的頻率,並採用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頻移鍵控)方式作為調變方式。
第2通信部12,在其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1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進行以電波為媒體的無線通信。例如,連接對象器具1A(亦即配線器具101)的第2通信部12,在其與連接對象器具1A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B(亦即複數個配線器具102~105)之間,進行以電波為媒體的無線通信。在此,第2通信部12,採用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部11更長的通信方式。在本實施態樣中,第2通信部12,例如,以「進行以無須許可證的低功率無線(特定低功率無線)的規格為標準的近距離無線通信」的方式構成。在此,第2通信部12,例如,使用920MHz帶域的頻率,並採用頻率調變、相位調變或相位振幅調變作為調變方式。另外,第2通信部12,具有在接收到來自其他配線器具1的無線信號時,測量所接收到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的功能。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第2通信部12,在其與控制裝置4之間亦以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
在本實施態樣中,第2通信部12,係使用比第1通信部11更低的頻率帶域的電波進行通信。由於電波會以與頻率的平方成正比的方式衰減,故第2通信部12所發送之無線信號的衰減,比第1通信部11所發送之無線信號的衰減更小,第2通信部12的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部11更長。因此,即使在第1通信部11與第2通信部12令發送電力相同,第2通信部12的通信距離仍會比第1通信部11更長。
像這樣,第1通信部11與第2通信部12,其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彼此相異,無線信號的調變方式亦彼此相異,惟只要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與調變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相異即可。
在此,關於為了令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而可變更通信規格的項目,有發送電力、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以及調變方式等。本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係2線式的配線器具,故會有希望能夠盡量降低配線器具1的消耗電力此等需求。於是,在本實施態樣中,關於為了令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而變更通信規格的項目,相較於發送電力,係優先採用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其可抑制消耗電力的增加,同時可延長通信距離。另外,為了令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而變更通信規格的項目,不限於頻率,亦可為調變方式。亦即,關於為了令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而變更通信規格的項目,相較於發送電力,只要優先使用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與調變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即可,其可抑制消耗電力的增加,同時可延長通信距離。
處理部13,例如,具備微型控制器作為主構造,該微型控制器具有1個以上的處理器以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微型控制器,用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記錄於1個以上的記憶體的程式,以實現處理部13的功能(例如通信控制部131等的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記憶體,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提供之,或是通過電子通信線路而提供之。換言之,上述程式,係用來令1個以上的處理器發揮作為處理部13的功能的程式。
通信控制部131,控制第1通信部11以及第2通信部12的通信。例如,當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欲送往其他配線器具1的第1資料時,通信控制部131,便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從第2通信部12發送到其他配線器具1。換言之,當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一配線器具(連接對象器具1A)的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第1資料時,一配線器具的第2通信部12,便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發送到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一配線器具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B(例如配線器具102~105)。另外,通信控制部131(控制部),具有「將關於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包含該配線器具1在內的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的通信品質資料(例如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等)從第1通信部11發送到操作終端機2」的功能。例如,配線器具101的通信控制部131,具有「令關於該配線器具101與其他配線器具1(配線器具102、103或104)之間的通信品質的通信品質資料,從第1通信部11發送之」的功能。
記憶部14,記憶配線器具1的動作所必要的資訊。記憶部14,包含可改寫的非揮發性記憶體。於記憶部14,記憶了個別分配給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識別資訊(例如媒體存取控制(MAC)位址、網路位址等)。另外,記憶部14,將從其他配線器具1所接收到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值等,依照各配線器具1分別記憶之。
負載控制部15,具有在2條電力線L11、L12之間電連接的接點。負載控制部15將接點控制為導通(ON)狀態或切斷(OFF)狀態,藉此,切換「從電源5 對負載3供給電力的狀態」以及「阻斷從電源5到負載3的電力供給的狀態」。亦即,負載控制部15,透過2條電力線L11、L12,連接了電源5與負載3的串聯電路,並控制從電源5到負載3的電力供給。在此,負載3,例如,為將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固體發光光源點亮的照明負載。負載控制部15,藉由在從電源5輸入的交流電壓的半周期內,調整接點為導通(ON)狀態的期間,便可調整對負載3所供給的交流電力,進而調整照明負載(亦即負載3)的光輸出。另外,即使在令負載3完全點亮的情況下,負載控制部15,仍以「在交流電壓的半周期內,存在接點為切斷(OFF)狀態的切斷(OFF)期間」的方式,控制接點的導通(ON)/切斷(OFF)。
電源電路部16,與2條電力線L11、L12電連接。電源電路部16,具備:對從2條電力線L11、L12輸入的交流電壓進行整流的整流器,以及令整流器的輸出電壓穩定化的穩壓電路。電源電路部16,從電源5經由2條電力線L11、L12在既定的時序接受電力供給,產生第1通信部11、第2通信部12以及通信控制部131等的驅動電力,並供給到各部。
例如,在照明器具等負載3熄滅時,負載控制部15的接點被控制成經常切斷(OFF)狀態,故電源電路部16,經由2條電力線L11、L12,令負載3不會動作之程度的微小電流流到充電構件(例如電容),以對充電構件進行充電。然後,電源電路部16,藉由令在充電構件兩端之間產生的電壓穩定化,以對第1通信部11、第2通信部12以及通信控制部131等供給驅動電力。
另一方面,在照明器具等負載3點亮時,負載控制部15,於交流電壓的各個半周期,在對應負載3的調光位準的導通(ON)期間,將接點切換成導通(ON)狀態,在切斷(OFF)期間,將接點切換成切斷(OFF)狀態。電源電路部16,在切斷(OFF)期間,令電流從2條電力線L11、L12流到充電構件,以對充電構件進行充電。然後,電源電路部16,藉由令在充電構件兩端之間產生的電壓穩定化,以對第1通信部11、第2通信部12以及通信控制部131等供給驅動電力。
像這樣,電源電路部16,在負載3熄滅時與點亮時,均令微小電流從2條電力線L11、L12流到充電構件,以對充電構件進行充電,進而從電源5接受電力供給。因此,可從電源電路部16供給到通信部10等的電力存在制約,故在通信部10等的消耗電力宜盡量抑制。
(2.2)操作終端機
操作終端機2,係設施F1的使用者所攜帶之智慧型手機等的行動通信終端機。操作終端機2,具備:通信部21、控制部22、輸入輸出部23,以及記憶部24。
通信部21,在其與配線器具1的第1通信部11之間進行以電波為媒體的無線通信。通信部21,例如,具備進行以BLE的規格為標準的近距離無線通信的無線模組。
控制部22,例如,具備微型控制器作為主構造,該微型控制器具有1個以上的處理器以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微型控制器,用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記錄於1 個以上的記憶體的程式,以實現控制部22的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記憶體,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提供之,或是通過電子通信線路而提供之。換言之,上述程式,係用來令1個以上的處理器發揮作為控制部22的功能的程式。
輸入輸出部23,係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機介面),其具有:接受使用者的操作輸入的輸入部231,以及對使用者輸出資訊的輸出部232。輸入輸出部23,例如包含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觸控面板,係輸入裝置,其具有:液晶顯示器等顯示器裝置,以及配置於顯示器裝置的顯示畫面的觸控板等位置輸入裝置。輸入部231,接受使用者對觸控板所實行的觸控操作。另外,輸出部232,於顯示器裝置的顯示畫面用文字或記號等顯示通知資訊,以對使用者通知該通知資訊。
記憶部24,記憶了操作終端機2的動作所必要的資訊。記憶部24,包含可改寫的非揮發性記憶體。記憶部24,記憶了識別資訊(例如MAC位址、網路位址等)。另外,於記憶部24,記憶了用以令控制部22(電腦系統)實行後述之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方法的程式(應用程式)。控制部22實行該程式,藉此,操作終端機2,便可實行選擇作為連接對象的配線器具1(亦即連接對象器具1A)的處理等。
(2.3)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4,實行對設置在設施F1內的負載3的監視與控制的至少其中之一。控制裝置4,例如,係管理在設施F1內的能量使用量的能量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的控制器。
控制裝置4,具備:通信部41、控制部42,以及記憶部43。
通信部41,在其與配線器具1的第2通信部12之間進行以電波為媒體的無線通信。通信部41,例如,以「進行以無須許可證的低功率無線(特定低功率無線)的規格為標準的近距離無線通信」的方式構成。
控制部42,例如,具備微型控制器作為主構造,該微型控制器具有1個以上的處理器以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微型控制器,用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記錄於1個以上的記憶體的程式,以實現控制部42的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記憶體,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提供之,或是通過電子通信線路而提供之。換言之,上述程式,係用來令1個以上的處理器發揮作為控制部42的功能的程式。
記憶部43,記憶了控制裝置4的動作所必要的資訊。記憶部43,包含可改寫的非揮發性記憶體。於記憶部43,針對複數個配線器具1,分別記憶了分配給各配線器具1的識別資訊(例如MAC位址、網路位址等)以及作為各配線器具1的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識別資訊與其動作狀態等的資訊。
另外,控制裝置4,亦可更具備使用者操作控制裝置4或對使用者輸出資訊的HMI,亦即輸入輸出部。
(2.4)動作
(2.4.1)操作終端機的連接對象器具的選擇處理
首先,針對操作終端機2從複數個配線器具1選擇作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的處理,參照圖3進行說明。另外,在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中,分別針對複數個配線器具1、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分配了個別的識別資訊,在配線器具1、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之間可用識別資訊進行通信。
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在選擇連接對象器具之前的階段,以複數個配線器具1(101~105)之中的通信狀態最良好的配線器具1為暫定的連接對象,並在其與該配線器具1的第1通信部11之間進行通信。在此,係以「操作終端機2以配線器具101為暫定的連接對象而選擇作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的處理」為例,進行說明。
例如,在操作終端機2的設置時或啟動時等的時序,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對配線器具101發送無線信號,其包含指示實行連通確認處理的連通確認指令在內(S01)。
在配線器具101的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連通確認指令之後,配線器具101,便從第2通信部12對配線器具102~105廣播發送包含自機的識別資 訊與連通確認指令在內的無線信號(S1)。接收到該無線信號的配線器具102~105,依照連通確認指令開始進行連通確認處理。另外,配線器具102~105,各自測定來自配線器具101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並將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記憶於記憶部14(S2~S5)。
從連通確認處理開始的時點到經過既定的第1待機時間之後,配線器具102的第2通信部12,廣播發送包含「自機的識別資訊」與「從連通確認開始時起,到此為止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內的無線信號(S6)。接收到該無線信號的配線器具101、104、105,各自測定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並將來自配線器具102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記憶於記憶部14(S7~S9)。在此,係假定為配線器具103因為周圍通信環境的影響等而無法接收到配線器具102所發送之無線信號的態樣,在配線器具103,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處理並未實行。另外,當配線器具101在步驟S6中接收到來自配線器具102的無線信號之後,便將來自配線器具102的無線信號所包含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此為配線器具102在步驟S2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從第1通信部11發送到操作終端機2(S02)。在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之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此為配線器具102在步驟S2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之後(S03),控制部22,便將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記憶於記憶部24。
接著,從連通確認處理開始的時點到經過既定的第2待機時間(第2待機時間>第1待機時間)之後,配線器具103的第2通信部12,廣播發送包含「自機的 識別資訊」與「從連通確認開始時起,到此為止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內的無線信號(S10)。接收到該無線信號的配線器具101、104、105,各自測定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並將來自配線器具103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記憶於記憶部14(S11~S13)。在此,係假定為配線器具102因為周圍通信環境的影響等而無法接收到配線器具103所發送之無線信號的態樣,在配線器具102,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處理並未實行。另外,當配線器具101在步驟S10中接收到來自配線器具103的無線信號之後,便將來自配線器具103的無線信號所包含之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此為配線器具103在步驟S3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在配線器具101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從第1通信部11發送到操作終端機2(S04)。在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之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此為配線器具103在步驟S3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之後(S05),控制部22,便將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記憶於記憶部24。
之後,配線器具104的第2通信部12,廣播發送包含「自機的識別資訊」與「從連通確認開始時起,到此為止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內的無線信號,接收到該無線信號的配線器具1測定接收信號強度,並將來自配線器具104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記憶於記憶部14。另外,配線器具101,在接收到來自配線器具104的無線信號之後,便將來自配線器具104的無線信號所包含之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此為配線器具104在步驟S4、S8、S12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從第1通信部11發送到操作終端機2。在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之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 此為配線器具104在步驟S4、S8、S12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之後,控制部22,便將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記憶於記憶部24。
接著,配線器具105的第2通信部12,廣播發送包含「自機的識別資訊」與「從連通確認開始時起,到此為止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內的無線信號(S14)。接收到該無線信號的配線器具101~104,各自測定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並將來自配線器具105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記憶於記憶部14(S15~S18)。另外,配線器具101,在接收到來自配線器具105的無線信號之後,便將來自配線器具105的無線信號所包含之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與在配線器具101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從第1通信部11發送到操作終端機2(S06)。在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之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此為配線器具105在步驟S5、S9、S13等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之後(S07),控制部22,便將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記憶於記憶部24。
像這樣,配線器具101~105,依序廣播發送無線信號,同時其他配線器具1測定接收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在此,當配線器具101~105各自廣播發送無線信號時,配線器具101~105,各自廣播發送包含在連通確認實行中從其他配線器具1所接收到的接收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在內的無線信號。然後,配線器具101~105依序發送無線信號,各配線器具1在將測定來自其他配線器具1的接收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的處理(步驟S1~S18的處理)重複既定次數之後,複數個配線器具1便結束連通確認處理。另外,在圖3中,為了簡化圖式,僅圖示出1次份的 步驟S1~S18的處理量。另外,在連通確認處理中,複數個配線器具101~105,發送包含自機的識別資訊與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在內的無線信號的順序不限於上述的順序,可適當變更之。
如以上所述的,在配線器具101~105實行了連通確認處理之後,配線器具101,便可接收在其他配線器具102~105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配線器具101,將在包含自機在內的全部的配線器具101~105所測定到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發送到操作終端機2,操作終端機2,收集在複數個配線器具101~105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並記憶於記憶部24。
在此,下述的表1,顯示出操作終端機2的記憶部24所記憶的在配線器具101~105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的一例。表1的左側的第1列表示接收側的配線器具。於記憶部24,保存了將接收信號強度區分為位準1~位準5(共5個階段)的測定結果。接收信號強度的位準數值越高,表示接收信號強度越強,亦即通信環境越良好。另外,當無法進行無線通信時,便記憶了表示無法通信的資料。在此,於操作終端機2的記憶部24,記憶了複數個配線器具101~105之中的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另外,當在任意的2個配線器具1之間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複數時,係將複數個測定結果的最小值記憶於記憶部24,惟亦可將複數個測定結果的平均值或最大值記憶於記憶部24。另外,於配線器具101的記憶部14,亦記憶了包含配線器具101在內的複數個配線器具101~105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配線器具101,亦可在連通確認處理結束 的時序,將複數個配線器具101~105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對操作終端機2一併發送之。
Figure 110105424-A0305-02-0025-1
在複數個配線器具101~105之間的連通確認處理結束之後,配線器具101對操作終端機2發送通知連通確認處理已結束的通知信號。在連通確認處理結束之後,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實行「根據記憶部24所記憶之在各配線器具1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通信品質資料),選擇作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1A」的選擇處理(S19)。
在此,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根據在各配線器具101~105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對各配線器具101~105設定表示通信品質的優先度,並選擇優先度較高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
具體而言,操作終端機2,使用關於可否在任意2個配線器具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連接資訊,作為衡量通信品質的指標。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根據連接資訊,將可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設定為高優先度,並將無法與一部分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 的配線器具1設定為低優先度。然後,操作終端機2,根據連接資訊(具體而言,係基於連接資訊所設定的優先度),選擇可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當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如表1所示的測定結果時,配線器具102以及103無法與一部分的配線器具進行通信,配線器具101、104以及105可與其他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故相較於配線器具102、103的優先度,配線器具101、104以及105的優先度設定為較高值。因此,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從配線器具101、104以及105之中選擇連接對象器具1A。另外,當不存在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時,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只要選擇可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的台數較多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即可。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操作終端機2,更使用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作為衡量通信品質的指標。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以「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越高的配線器具1,會被分配到越高的優先度」的方式,對各配線器具1設定優先度。然後,操作終端機2,從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選擇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較高的配線器具1(亦即優先度較高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當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為如表1所示的測定結果時,配線器具101其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為位準3,配線器具104其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為位準1,配線器具105其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為位準2。由於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越高的配線器具1會被分配到越高的優先度,故優先度依照配線器具104、配線器具105、配線器具101的順序升高。
在以該等方式對複數個配線器具101~105設定優先度之後,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從配線器具101、104以及105之中,選擇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較高(亦即優先度較高)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在此,由於操作終端機2,係選擇配線器具101作為暫定的連接對象器具,故無須重新實行與配線器具101的連接(配對)處理。另外,當操作終端機2選擇配線器具101以外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時,只要解除與配線器具101的連接狀態,並實行與新連接對象器具1A的連接(配對)處理即可。
之後,當使用者對操作終端機2進行操作,而實行「切換與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的配線器具101連接的負載3的動作」的操作時,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便作成對應使用者的操作輸入的控制資料,並從通信部21無線發送到連接對象器具1A。在連接對象器具1A的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控制資料之後,負載控制部15便根據控制資料,控制負載3的動作。
另一方面,當使用者對操作終端機2進行操作,而實行「切換與配線器具102連接的負載3的動作」的操作時,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便作成對應使用者的操作輸入的控制資料,並從通信部21無線發送到連接對象器具1A(S20)。在連接對象器具1A的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控制資料(第1資料)之後,通信控制部131便作成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控制資料),並將第2資料從第2通信部12發送(轉送)到作為發送對象的配線器具102(S21)。在配線器具102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連接對象器具1A(配線器具101)所發送的第2資料(控制資料)之後,負載控制部15便根據第2資料控制負載3的動作。藉此,當 操作終端機2對連接對象器具1A以外的配線器具102~105發送控制資料時,從操作終端機2發送到連接對象器具1A的控制資料,經由連接對象器具1A發送到作為發送對象的配線器具1。
另外,在選擇處理S19中,當優先度相同的配線器具1有複數個時,操作終端機2,只要從優先度相同的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根據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的無線通信的通信品質,選擇連接對象器具1A即可。換言之,當待選為連接對象器具1A的待選器具有複數個時,操作終端機2,只要從複數個待選器具之中,選擇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的無線通信的通信品質較良好的待選器具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即可。具體而言,當可與其他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且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相同的配線器具1(待選器具)有複數個時,操作終端機2,從複數個待選器具之中,選擇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的無線通信的通信品質較高的待選器具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例如,當待選器具有複數個時,操作終端機2,於複數個待選器具之中,選擇從複數個待選器具所接收到的無線信號的接收信號強度較高的待選器具,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當在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得到如表2所示的結果時,由於配線器具101以及104,可與其他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且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為相同值,故優先度為相同值。
[表2]
Figure 110105424-A0305-02-0029-2
此時,2個配線器具101、104成為連接對象器具1A的待選器具,操作終端機2,選擇配線器具101、104之中的在操作終端機2的接收信號強度較高的配線器具104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像這樣,當連接對象器具1A的待選器具有複數個時,操作終端機2,會更進一步考慮操作終端機2與待選器具之間的無線通信的通信品質,而選擇連接對象器具1A,故可令通信可靠度更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中,可與1個配線器具1連接(可與其通信)的操作終端機2為1個。茲針對「當如圖4所示的,在設施F1中,在已使用了操作終端機2A的狀態下,使用新的操作終端機2B時,操作終端機2B選擇連接對象器具」的處理進行說明。另外,在圖4中,配線器具101為操作終端機2A的連接對象器具1A,配線器具102~105對於操作終端機2A而言,為連接對象器具1A以外的配線器具1B。
已使用之操作終端機2A,如上所述的,根據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選擇通信品質最良好的配線器具1(例如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在本實施態樣中,配線器具1可與1個操作終端機2進行通信,配線器具101被選擇作為操作終端機2A的連接對象器具1A,故其他操作終端機2無法選擇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當在該狀態下使用新 的操作終端機2B時,操作終端機2B,無法選擇通信品質最良好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故選擇通信品質次良好的配線器具102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換言之,操作終端機2B,在無法選擇「係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1個配線器具1,且與該配線器具以外的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最良好」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時,便選擇與該配線器具以外的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次良好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具體而言,操作終端機2B,在可連接的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選擇接收信號強度的最低值較高的配線器具1(例如配線器具102),作為連接對象器具。像這樣,操作終端機2B,選擇通信品質次良好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故可盡可能地令新使用的操作終端機2B與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提高。
在此,當操作終端機2B所選擇之連接對象器具(配線器具102)無法與一部分的配線器具(例如配線器具103)進行通信時,操作終端機2B,便實行限制控制功能的限制處理與通知處理的至少其中之一。控制功能的限制處理,係限制關於操作終端機2B的連接對象器具(配線器具102)無法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3的控制功能(配線器具103的個別控制,以及,包含配線器具103在內的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一併控制等)的處理。通知處理,係通知「操作終端機2B所選擇之連接對象器具(配線器具102)無法與配線器具103進行通信」的處理。操作終端機2B,例如,將表示「無法與配線器具103進行通信」的文字或記號顯示於輸入輸出部23的顯示畫面,以通知使用者「無法與配線器具103進行通信」。像這樣,操作終端機2,在選擇無法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一部分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時,便實行上述的限制處理與上述的通知處理的至少 其中之一。藉此,便可防止使用該操作終端機2的使用者,用該操作終端機2,錯誤地實行關於連接對象器具無法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的控制功能,且可對該使用者通知存在連接對象器具無法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
另外,操作終端機2B,在選擇無法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一部分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2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狀態下,若變得可選擇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時,亦可實行重新選擇該配線器具101的處理。當變成「與配線器具101連接的操作終端機2A的電源被切斷(OFF)等配線器具101與操作終端機2A並未連接」的狀態時,配線器具101,便從第1通信部11發送宣傳信號等的指標信號。在操作終端機2B中,通信部21,接收到來自配線器具101的指標信號,藉此,控制部22,便檢知「目前變得可選擇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然後,操作終端機2B的控制部22,便實行重新選擇該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處理。例如,藉由在操作終端機2B與配線器具101之間實行連接(配對)處理,配線器具101便被選擇作為操作終端機2B的連接對象器具。像這樣,操作終端機2B,可在檢知「目前變得可選擇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時,自動地選擇該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
另外,操作終端機2B,只要在重新選擇可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時,解除(控制功能的)限制即可。由於操作終端機2B,在重新選擇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之後,解除控制功能的限制, 故使用操作終端機2B的使用者,便可用該操作終端機2B實行全部的配線器具1的操作。另外,操作終端機2B,亦可在重新選擇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之後,實行對使用者通知「變成可控制全部的配線器具1的狀態」的通知處理。
另外,當操作終端機2B,在選擇無法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一部分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02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狀態下,發送一併控制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全部的控制資料時,操作終端機2B亦可令輸出部232輸出引導資訊。該引導資訊,係用來引導使用者選擇可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資訊。當使用者用操作終端機2B實行一併控制全部的配線器具1的操作時,若該操作終端機2B位於無法和「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場所,便從輸出部232輸出「促請使用者移動到和『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能夠進行通信的場所」的引導資訊。引導資訊,係以文字或地圖(例如設施F1內的簡圖)等,表示和「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能夠進行通信的場所的資訊。在使用該操作終端機2B的使用者確認引導資訊,並持操作終端機2B移動到和「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能夠進行通信的場所之後,操作終端機2B,便實行重新選擇可與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處理。藉此,使用者,便可用操作終端機2B控制全部的配線器具1。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控制裝置4的通信部41,亦以「與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的第2通信部12進行通信,而可經由連接對象器具在其與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進行通信」的方式構成。控制裝置4,可實行與操作終端機2同樣的選擇處理,而從複數個配線器具1選擇連接對象器具,以選擇與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的無線通信的通信品質良好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
另外,操作終端機2,係以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的通信狀況最良好的配線器具101作為暫定的連接對象器具,而實行選擇連接對象器具的處理,惟當配線器具101無法與其他全部的配線器具1進行通信時,亦可以其他配線器具1作為暫定的連接對象器具,而實行選擇連接對象器具的處理。操作終端機2掌握位於設施F1內之配線器具1的台數,當操作終端機2無法經由配線器具101從全部的配線器具1接收到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時,只要將可從全部的配線器具1接收到接收信號強度的測定結果的配線器具設定為暫定的連接對象器具即可。
在上述之實施態樣中,操作終端機2,在既定的時序,(根據測定處理的結果)實行從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選擇連接對象器具1A的處理,藉此,便可變更連接對象器具1A。既定的時序,例如為操作終端機2的設置時或啟動時,惟亦可在例如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狀態或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狀態改變的時序,實行選擇連接對象器具1A的處理。藉此,即使發生了通信環境有所變化等情況時,仍可選擇通信品質較良好的配線器具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1A。
(2.4.2)配線器具的控制處理
接著,針對用操作終端機2控制配線器具1(具體而言,係作為配線器具1的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控制處理,參照圖5進行說明。以下,係針對操作終端機2選擇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態樣進行說明。
當使用者實行用操作終端機2一併控制配線器具101、102、103的操作時,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會在其與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的第1通信部11之間進行無線通信,而用識別資訊等實行連接/認證處理(S31)。若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01之間的認證處理成立,則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將用以一併控制配線器具101、102、103的控制資料,從通信部21無線發送到配線器具101(S32)。
在配線器具101的第1通信部11接收到來自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資料(第1資料)之後,處理部13,根據該控制資料控制負載控制部15,以控制配線器具101的控制對象(亦即負載3)的動作。另外,配線器具101的通信控制部131,根據來自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資料,作成發送到配線器具102、103的控制資料(第2資料),並將該控制資料從第2通信部12分別發送到配線器具102、103(S33、S34)。配線器具102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的控制資料之後,處理部13便根據該控制資料控制負載控制部15,以控制配線器具102的控制對象(亦即負載3)的動作。同樣地,配線器具103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的控制資料之後,處理部13便根據該控制資料控制負載控制部15,以控制配線器具103的控制對象(亦即負載3)的動作。
像這樣,在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中,操作終端機2所發送之控制資料,經由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發送到連接對象器具以外的配線器具102、103,故不用設置中繼器,便可將控制資料發送到複數個配線器具1。另外,操作終端機2係以第1通信方式對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發送控制資料,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係以第2通信方式對配線器具102、103發送控制資料。由於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故可從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對其他配線器具102、103更確實地發送控制資料,進而可令通信可靠度提高。另外,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01之間的無線通信,以及,配線器具101與配線器具102、103之間的無線通信,係採用彼此相異的通信方式,故也有可防止無線通信互相干涉此等優點。
另外,當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對其他配線器具1(例如配線器具102、103)轉送控制資料時,亦可將控制資料(第2資料)發送複數次。例如,如圖6所示的,配線器具101,亦可將根據來自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資料所作成的控制資料,從第2通信部12對配線器具102發送複數次(例如3次),即使發生多路徑衰退所導致的干涉,仍可提高控制資料發送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具有可提高通信可靠度此等優點。
另外,在圖6之例中,第2資料的發送次數為3次,惟通信控制部131,例如,可根據操作終端機2或控制裝置4所輸入的設定資訊等,適當地變更第2通信部12的第2資料的發送次數。通信控制部131,至少可變更第2通信部12的第2資料的 發送次數,藉由因應周圍通信環境等變更第2資料的發送次數,便可提高第2資料(控制資料)的發送成功可能性,進而令通信可靠度提高。另外,通信控制部131,可變更第1通信部11的資料發送次數,亦可分別個別地變更第1通信部11的資料發送次數,與第2通信部12的第2資料的發送次數。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中,可用控制裝置4控制配線器具1的動作。在此,參照圖7的序列圖說明用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控制配線器具1(配線器具1的控制對象,亦即負載3)的動作的處理。
使用者用操作終端機2一併控制配線器具101、102時的處理S41~S43,與圖5的序列圖所說明的處理S31~S32相同,故其說明省略。
另一方面,當使用者實行用控制裝置4一併控制配線器具101、102的操作時,控制裝置4的通信部41會在其與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的第2通信部12之間進行無線通信,而用識別資訊等實行連接/認證處理(S44)。若控制裝置4與配線器具101之間的認證處理成立,則控制裝置4的控制部42,便將用以一併控制配線器具101、102的控制資料從通信部41無線發送到配線器具101(S45)。
在配線器具101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來自控制裝置4的控制資料之後,處理部13,便根據該控制資料控制負載控制部15,以控制配線器具101的控制對象(亦即負載3)的動作。另外,配線器具101的通信控制部131,根據來自控制裝置4 的控制資料,作成發送到配線器具102的控制資料,並將該控制資料從第2通信部12發送到配線器具102(S46)。在配線器具102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的控制資料之後,處理部13,便根據該控制資料控制負載控制部15,以控制配線器具102的控制對象(亦即負載3)的動作。
像這樣,在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中,控制裝置4所發送的控制資料,經由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發送到連接對象器具以外的配線器具102,故不用設置中繼器,便可將控制資料發送到複數個配線器具1。
(2.4.3)配線器具的設定處理
接著,針對用操作終端機2或控制裝置4設定配線器具1的動作的設定處理,參照圖8進行說明。以下,係針對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選擇配線器具101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態樣進行說明。
在使用者實行用操作終端機2設定配線器具101、102的動作內容的操作之後,操作終端機2的通信部21便在其與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的第1通信部11之間進行無線通信,而用識別資訊等實行連接/認證處理(S51)。若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01之間的認證處理成立,則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部22,便將用以設定配線器具101、102的動作內容的設定資訊,從通信部21無線發送到配線器具101(S52)。在此,設定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的設定資訊,例如,包含關於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控制方法的設定資訊、關於第2通信部12所實行 之無線通信的設定資訊以及關於第1通信部11所實行之無線通信的設定資訊的其中至少1種。關於第1通信部11以及第2通信部12所實行之無線通信的設定資訊,係用以設定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頻率以及無線信號的發送輸出的其中至少一方的設定資訊。
在配線器具101的第1通信部11接收到來自操作終端機2的設定資訊之後,配線器具101的通信控制部131,便將來自操作終端機2的設定資訊從第2通信部12發送到配線器具102(S53)。另外,配線器具101的處理部13,根據從操作終端機2所接收到的設定資訊,設定該配線器具101的動作內容。
另外,在配線器具102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的設定資訊之後,處理部13,便根據該設定資訊,設定該配線器具102的動作內容。
因此,在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中,藉由使用者對操作終端機2進行操作,便可一併設定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
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亦可用控制裝置4設定各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
在使用者實行用控制裝置4設定配線器具101、102的動作內容的操作之後,控制裝置4的通信部41便在其與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01的第2通信部12之間進行無線通信,而用識別資訊等實行連接/認證處理(S54)。若控制裝置4與配線器具101之間的認證處理成立,則控制裝置4的控制部42,便將用以設 定配線器具101、102的動作內容的設定資訊,從通信部41無線發送到配線器具101(S55)。在此,設定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的設定資訊,例如,包含關於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控制方法的設定資訊、關於第2通信部12所實行之無線通信的設定資訊以及關於第1通信部11所實行之無線通信的設定資訊的其中至少1種。
在配線器具101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來自控制裝置4的設定資訊之後,配線器具101的通信控制部131,便將來自控制裝置4的設定資訊從第2通信部12發送到配線器具102(S56)。另外,配線器具101的處理部13,根據從控制裝置4所接收到的設定資訊,設定該配線器具101的動作內容。
另外,在配線器具102的第2通信部12接收到配線器具101所發送的設定資訊之後,處理部13,便根據該設定資訊,設定該配線器具102的動作內容。
因此,在本實施態樣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中,藉由使用者對控制裝置4進行操作,便可一併設定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
如上所述的,作為連接對象器具的配線器具1的通信控制部131,從第2通信部12,對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發送用以設定其他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的設定資訊。藉此,便可不受到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之間的無線通信的干涉,而從某個配線器具1對其他配線器具1發送設定資訊,進而設定其他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
另外,上述的設定資訊,亦可包含用以設定第1通信方式與第2通信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通信規格的資訊。具體而言,設定資訊,只要係「用以在第1通信方式以及第2通信方式的其中一方或雙方中,設定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頻率與無線通信的發送輸出(發送電力)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資訊即可。藉此,便可適當變更操作終端機2與配線器具1之間的第1通信方式或在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第2通信方式,藉由配合通信環境等變更通信規格,便可防止通信可靠度降低。
在此,當從某個配線器具1(連接對象器具)發送設定資訊到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時,某個配線器具1的通信控制部131,宜從第2通信部12將設定資訊同時發送到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另外,所謂將設定資訊同時發送到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不限於同時將設定資訊發送到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亦可包含在視為幾乎同時的時序對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連續地發送設定資訊的態樣。通信控制部131,從第2通信部12將設定資訊同時發送到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便可同時變更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
(3)變化實施例
上述實施態樣,僅為本發明之各種實施態樣的其中一個。上述實施態樣,只要可達到本發明之目的,可因應設計需求作出各種變更。
與上述實施態樣所說明之操作終端機2同樣的功能,亦可用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方法、電腦程式或記錄了程式的非暫時性記錄媒體等,具體實現之。一實 施態樣之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方法,包含選擇處理與發送處理。在選擇處理中,係根據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任意2個配線器具1之間的通信品質,選擇作為連接對象的連接對象器具1A。在發送處理中,係與連接對象器具1A之間進行無線通信,而經由連接對象器具1A將控制資料發送到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連接對象器具1A以外的配線器具1B。另外,一實施態樣之(電腦)程式,係用以令電腦系統實行上述的操作終端機2的控制方法的程式。
另外,與上述實施態樣所說明之配線器具1同樣的功能,亦可用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電腦程式或記錄了程式的非暫時性記錄媒體等,具體實現之。一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包含接收處理與發送處理。在接收處理中,係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利用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而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欲送往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例如操作終端機2的連接對象,亦即連接對象器具1A)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配線器具1B)的第1資料。在發送處理中,係與其他配線器具(配線器具1B)之間,利用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而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發送到其他配線器具(配線器具1B)。一實施態樣之(電腦)程式,係用以令電腦系統實行上述的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的程式。
以下,列舉上述之實施態樣的變化實施例。以下所說明的變化實施例,可適當組合並適用之。
本發明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包含電腦系統。電腦系統,以作為硬體的處理器以及記憶體為主要構造。處理器執行電腦系統的記憶體所記錄的程式,以實現本發明之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的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電腦系統的記憶體,亦可經由電子通信線路提供之,亦可記錄於電腦系統可讀取的記憶卡、光碟、硬碟機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提供之。電腦系統的處理器,係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或大型積體電路(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LSI)在內的1個乃至複數個電子電路所構成。在此所謂的IC或LSI等的積體電路,係根據積體的程度而名稱有所不同,包含稱為系統LSI、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型積體電路)或ULSI(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極大型積體電路)的積體電路在內。再者,亦可採用在LSI製造後編程之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域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或是可實行LSI內部之接合關係的重新構成或LSI內部之電路區劃的重新構成的邏輯裝置,作為處理器。複數個電子電路,可集中於1個晶片,亦可分散設置於複數個晶片。複數個晶片,可集中於1個裝置,亦可分散設置於複數個裝置。在此所謂的電腦系統,包含具有1個以上的處理器以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的微型控制器在內。因此,微型控制器,亦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或大型積體電路在內的1個乃至複數個電子電路所構成。
另外,在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A1所使用的配線器具1、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各自之中,複數個功能集中於1個框體內並非必要的構造,配線器具1、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各自的構成要件,亦可分散設置於複數個框 體。再者,配線器具1、操作終端機2以及控制裝置4的至少一部分的功能亦可由雲端(雲端運算)等實現之。
在上述之實施態樣中,複數個配線器具1,各自透過2條電力線L11、L12,連接了電源5與作為控制對象的負載3的串聯電路,惟電源5與負載3的配線態樣不限於此。亦可相對於配線器具1,電源5與負載3透過各2條電線連接之,亦可相對於配線器具1,電源5與負載3透過3條電線連接之。
(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的,第1態樣之配線器具(1),係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配線器具系統(A1)中作為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其中1個使用的配線器具(1)。配線器具(1),具備:第1通信部(11)、第2通信部(12),以及通信控制部(131)。第1通信部(11),在其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以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第2通信部(12),在其與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1)以外的1個以上的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以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通信控制部(131),在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欲送往其他配線器具(1)的第1資料之後,便從第2通信部(12)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發送到其他配線器具(1)。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2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1態樣中,更具備:負載控制部(15),以及電源電路部(16)。負載控制部(15),透過2條電力線(L11、L12),連接了電源(5)與負載(3)的串聯電路,以控制從電源(5)到負載(3)的電力供給。電源電路部(16),從電源(5)透過2條電力線(L11、L12)在既定的時序接受電力供給,以產生至少第1通信部(11)、第2通信部(12)以及通信控制部(131)的驅動電力。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3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2態樣中,第2通信部(12),在其與實行負載(3)的控制與監視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控制裝置(4)之間,以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4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1~第3其中任一項的態樣中,第1通信方式與第2通信方式,其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與調變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相異。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5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1~第4其中任一項的態樣中,關於為了令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距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而變更的通信規格的項目,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與調變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比發送電力更優先採用之。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6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1~第5其中任一項的態樣中,通信控制部(131),至少可變更第2通信部(12)的第2資料的發送次數。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7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1~第6其中任一項的態樣中,通信控制部(131),從第2通信部(12),對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1)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發送設定資訊。設定資訊,係用以設定其他配線器具(1)的動作內容的資訊。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8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7態樣中,設定資訊,包含用以設定第1通信方式與第2通信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通信規格的資訊。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9態樣之配線器具(1),在第7或第8態樣中,其他配線器具(1)為複數個,通信控制部(131),從第2通信部(12)將設定資訊同時發送到複數個其他配線器具(1)。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10態樣之配線器具系統(A1),具備複數個第1~第9其中任一項之態樣的配線器具(1)。在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一配線器具(1)的第1通信部(11)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到第1資料之後,一配線器具(1)的第2通信部(12),便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發送到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一配線器具(1)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11態樣之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係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配線器具系統(A1)中作為複數個配線器具(1)的其中1個使用的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包含接收處理與發送處理。在接收處理中,與操作終端機(2)之間利用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從操作終端機(2)接收欲送往複數個配線器具(1)之中的該配線器具(1)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1)的第1資料。在發送處理中,與其他配線器具(1)之間,利用通信距 離比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將基於第1資料的第2資料發送到其他配線器具(1)。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第12態樣的程式,係用以令電腦系統實行第11態樣之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的程式。
若根據該態樣,便可達到令通信可靠度提高之目的。
不限於上述態樣,實施態樣之配線器具(1)的各種構造(包含變化實施例),可由配線器具(1)的控制方法、(電腦)程式或記錄了程式的非暫時性記錄媒體等,具體實現之。
關於第2~第9態樣之構造,並非配線器具(1)所必要的構造,可適當省略之。
1A:連接對象器具
1B:配線器具
1:配線器具
2:操作終端機
3:負載
4:控制裝置
5:電源
10:通信部
11:第1通信部
12:第2通信部
13:處理部
14:記憶部
15:負載控制部
16:電源電路部
21:通信部
22:控制部
23:輸入輸出部
24:記憶部
41:通信部
42:控制部
43:記憶部
101~103:配線器具
131:通信控制部
231:輸入部
232:輸出部
A1:控制系統(配線器具系統)
L11,L12:電力線

Claims (12)

  1. 一種配線器具,其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的配線器具系統中作為該複數個配線器具的其中1個使用,該配線器具包含: 第1通信部,其與操作終端機之間,以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 第2通信部,其與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1個以上的其他配線器具之間,以通信距離比該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以及 通信控制部,其在該第1通信部從該操作終端機接收到欲送往該其他配線器具的第1資料之後,將基於該第1資料的第2資料從該第2通信部發送到該其他配線器具。
  2. 如請求項1之配線器具,更包含: 負載控制部,其透過2條電力線連接了電源與負載的串聯電路,以控制從該電源到該負載的電力供給;以及 電源電路部,其從該電源透過該2條電力線在既定的時序接受電力供給,以產生至少該第1通信部、該第2通信部以及該通信控制部的驅動電力。
  3. 如請求項2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第2通信部,在其與實行該負載的控制與監視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控制裝置之間,以該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
  4. 如請求項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第1通信方式與該第2通信方式,其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與調變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相異。
  5. 如請求項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其中, 相較於發送電力,更優先採用無線通信所使用之電波的頻率與調變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作為為了令該第2通信方式的通信距離比該第1通信方式更長而變更的通信規格的項目。
  6. 如請求項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通信控制部,至少可變更該第2通信部所發送的該第2資料的發送次數。
  7. 如請求項1至3項中任一項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通信控制部,從該第2通信部,對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該其他配線器具,發送用以設定該其他配線器具的動作內容的設定資訊。
  8. 如請求項7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設定資訊,包含用以設定該第1通信方式與該第2通信方式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通信規格之資訊。
  9. 如請求項7之配線器具,其中, 該其他配線器具有複數個; 該通信控制部,從該第2通信部將該設定資訊同時發送到複數個該其他配線器具。
  10. 一種配線器具系統,包含: 複數個如請求項1至9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配線器具; 在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一配線器具的該第1通信部,從該操作終端機接收到該第1資料之後,該一配線器具的該第2通信部,便將基於該第1資料的該第2資料發送到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該一配線器具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
  11. 一種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該配線器具在具備複數個配線器具的配線器具系統中作為該複數個配線器具的其中1個使用,該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包含: 接收處理,其與操作終端機之間利用第1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從該操作終端機接收欲送往該複數個配線器具之中的該配線器具以外的其他配線器具的第1資料;以及 發送處理,其與該其他配線器具之間,利用通信距離比該第1通信方式更長的第2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以將基於該第1資料的第2資料發送到該其他配線器具。
  12. 一種配線器具的控制程式,用以令電腦系統實行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配線器具的控制方法。
TW110105424A 2020-02-21 2021-02-18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TWI7854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8823 2020-02-21
JP2020028823A JP2021136474A (ja) 2020-02-21 2020-02-21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システム、配線器具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5425A TW202135425A (zh) 2021-09-16
TWI785499B true TWI785499B (zh) 2022-12-01

Family

ID=7731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5424A TWI785499B (zh) 2020-02-21 2021-02-18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36474A (zh)
CN (1) CN113301588B (zh)
TW (1) TWI78549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202B (en) * 2002-12-27 2005-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Home automation system for multiple dwelling house and center server used therefor
JP2009219306A (ja) * 2008-03-12 2009-09-24 Jfe Steel Corp 高速モータ用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40389A (ja) * 2008-08-06 2010-02-1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配線器具及び配線器具を用いた給電システム
TWI595522B (zh) * 2014-03-13 2017-08-1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用罩蓋及操作終端器
TW201907634A (zh) * 2017-07-07 2019-02-16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配線器具及配線器具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27699B2 (ja) * 2001-07-10 2006-09-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Avデータ送信装置、avデータ受信装置、avデータ表示・再生装置
JP2005135640A (ja) * 2003-10-28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用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238371A (ja) * 2005-02-28 2006-09-07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JP4894076B2 (ja) * 2009-11-10 2012-03-07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線制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JP5399882B2 (ja) * 2009-12-21 2014-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
US10429869B2 (en) * 2011-02-16 2019-10-01 Kortek Industries Pty Ltd Wireless power, light and automation control
WO2012114568A1 (ja) * 2011-02-24 2012-08-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装置、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送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方法
JP2015115930A (ja) * 2013-12-16 2015-06-2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自己発電型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送受信方法
JP6144228B2 (ja) * 2014-04-25 2017-06-07 株式会社トーコ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を用いた通信方法
JP6460666B2 (ja) * 2014-07-15 2019-01-30 文化シヤッター株式会社 開閉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開閉制御方法
JP6692035B2 (ja) * 2016-03-10 2020-05-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照明器具及び端末装置
CN205754947U (zh) * 2016-05-12 2016-11-30 上海光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灯和家用电器
JP2018170651A (ja) * 2017-03-30 2018-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通信状態の報知方法
JP6964232B2 (ja) * 2017-04-25 2021-11-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939279B2 (ja) * 2017-09-01 2021-09-22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US10182357B1 (en) * 2017-09-20 2019-01-15 Echel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ottom-up invocation of control signal repeaters in a mesh lighting network
JP2019067723A (ja) * 2017-10-05 2019-04-2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機器の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JP2019169781A (ja) * 2018-03-22 2019-10-03 Kddi株式会社 中継通信における通信経路の管理を行う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92515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の無線中継方法
JP7033722B2 (ja) * 2018-04-26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端末器、照明システム、情報端末、照明器具のペア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17922A (ja) * 2018-07-27 2020-01-30 株式会社システムデザイン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6202B (en) * 2002-12-27 2005-01-0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Home automation system for multiple dwelling house and center server used therefor
JP2009219306A (ja) * 2008-03-12 2009-09-24 Jfe Steel Corp 高速モータ用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40389A (ja) * 2008-08-06 2010-02-1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配線器具及び配線器具を用いた給電システム
TWI595522B (zh) * 2014-03-13 2017-08-1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用罩蓋及操作終端器
TW201907634A (zh) * 2017-07-07 2019-02-16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配線器具及配線器具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1588A (zh) 2021-08-24
TW202135425A (zh) 2021-09-16
CN113301588B (zh) 2024-03-26
JP2021136474A (ja) 2021-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3888B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household devices
AU2014231732B2 (en) Wireless light pairing, dimming and control
US802811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CN105830130A (zh)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CN108347779A (zh) 上行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3715731A (zh) 具有设备发现和功率转移能力的功率接收设备
JP6282050B2 (ja)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無線電力伝送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KR2014012408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8605377A (zh)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12305A (zh) 智能设备配网方法、系统及智能设备
CN103609034B (zh) Nfc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和nfc设备
TWI785499B (zh)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EP3046371B1 (en) Method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between a group of emitter receiver devices
EP40756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frequency hopping for a channe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JP2018064458A (ja) 送電装置、通知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5162892A (ja) 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5612800B (zh)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方式的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21136471A (ja) 制御システム、配線器具、操作端末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016307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JP2019192538A (ja) 端末器、照明器具、情報端末、ペア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431521B2 (en) Installation of building automation devices
US2020019539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frequency hopping for a channel,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EP3542598A1 (en) Commissioning device of one or more installed lighting devices
JP7182148B2 (ja) 無線接続方法及び家電機器
JP2011097356A (ja)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