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0130A -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0130A
CN105830130A CN201480046201.3A CN201480046201A CN105830130A CN 105830130 A CN105830130 A CN 105830130A CN 201480046201 A CN201480046201 A CN 201480046201A CN 105830130 A CN105830130 A CN 105830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d device
signal receiving
control device
controlled
receiving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2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0130B (zh
Inventor
匡运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30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0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5/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correcting errors; Monito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30User interface
    • G08C2201/32Remote control based on movements, attitude of remote control devic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70Device selection
    • G08C2201/71Directional be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该方法包括:控制设备获取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接收数据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以及在多径模式下接收数据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计算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得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根据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确定控制设备所指向的目标被控设备,在控制设备上显示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本发明实现了控制设备可以自动对用户想要控制的被控设备进行识别和选择。

Description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技术械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应用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 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设备数量和种类的增多以及实现的功能变得原来越强大, 对这些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设备的控制也变得越来复杂。 一般, 电视机、 音 响设备、 空调等家用电器都会配备专用的遥控器, 但是随着家庭智能化的不 断增强, 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之间的交互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因此产生了用 一台控制设备就可以控制所有家用电器设备的需求, 而在控制设备之前, 就 需要首先选中被控设备。
目前进行设备控制和数据传输的信号载体包括光通信和无线电磁波通信 两种, 其中最典型的光通信应用为红外线数据协会(英文: Infrared Data As soc ia t ion, 缩写 I rDA)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器中; 而 依靠无线电磁波作为通信介质的典型应用包括无线保真 (英文: Wi reles s Fidel i ty, 缩写: Wi_Fi )和蓝牙两种通信技术。 在选择被控设备方面, I rDA 技术以其指向性好的特点具有先天优势,但是由于 I rDA技术是单工方式传输、 承载的信息量少以及传输距离受限, 因此不太适用于结构功能复杂的电子设 备的选择, 而 Wi-F i、 蓝牙等无线电磁波信号不是定向的发送和接收信号, 因 此需要用户自行选择被控设备, 这在家用电器设备较多的环境中会导致用户 体验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以实现对控 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进行自动识别, 并选出目标被控设备。
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应用于一个 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中, 控制设备执行以下方法: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 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 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 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 控设备;
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在所述控制 设备上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根据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所述 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 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网络的当前无 线信道环境模型; 根据所述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网络中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 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送至对应 的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述每个被控设备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多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方面的第 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 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 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 文, 所述响应^艮文包含所述 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 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 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向所述至少 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 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所述 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 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 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一 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向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 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 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居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 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 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 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 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 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或者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根据所述至 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 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 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 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居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包括: 判断 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确定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为目标被 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 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 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 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 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 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应用于 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中, 该控制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 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 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 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 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确定单元, 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 备, 在所述控制设备上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根据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控制设备 还包括生成单元、 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网络的当 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所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网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 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 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述每个被 控设备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 号接收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 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二方面的第 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 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 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 述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 一种,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 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 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获取单元 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直 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 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获取 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 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 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居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每个 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 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 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或者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判断单元具 体用于: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 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 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居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确定 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 控设备,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 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 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 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第三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应用 于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控制设备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中央处理器、 显示器件和接口, 所述短 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和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总线和所述接口通信; 其中,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 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 强度;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 度比;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 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 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 被控设备;
所述显示器件, 用于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根据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短距离无 线通信芯片在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之前, 还用于获取 所述无线网络的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当 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网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 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 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送至 对应的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述每个被控设备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 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 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三方面的第 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 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艮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 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 一种,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 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 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 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 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 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第三方面,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短距离无 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 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 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 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 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包 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 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 号接收强度。
居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每个 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 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 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 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 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或者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 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 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所述被控设备 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贝' J ,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根据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 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 备, 包括: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确定所述指向的被 控设备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 向用 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两个被 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 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 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大于两个的 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获取至 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 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 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 比; 根据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被控设备 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从控 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在控制设备上显示目标被 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由此实现了一台控制设备可以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对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进行自动识别, 并选出目标被控设备。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时的信号传输路径以 及各路径下信号接收强度示意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时的信号传输路径 以及各路径下信号接收强度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 说明, 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场景为室内环境, 如家庭室内 环境, 室内可以放置一个控制设备和多个被控设备, 其中控制设备和被控设 备中都装配有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模块, 用以支持短距离无线信号的传输和 处理。 控制设备作为主设备 (Mas ter) , 被控设备作为从设备(S lave)组成无线 网络; 控制设备可以为万能遥控器、 智能终端 (例如,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等) , 用户控制位于同一无线网络中的被控设备, 被控设备可以为电视机、 机顶盒、 空调、 数字通用光盘(Dig i ta l Ver sat i le Di sc , DVD )机、 音响设 备等。 本申请文件中, 控制设备的短距离通信天线为有向天线, 且天线的主 瓣方向为控制设备的前端指向方向 (即指向方向) , 被控设备的短距离通信 天线为全向天线; 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模块中均配置 有信道均衡器, 并且信道均衡器的各个抽头系数可配置; 所述至少一个被控 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均已将各自控制指令的数据模型上传至控制设备, 并 在控制设备内生成控制界面。
其中, 本申请文件中, 短距离无线通信不限定具体的无线通信技术, 可 包括蓝牙、 Wi-Fi Di rect , 消费电子射频 ( Radio Frequency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 , RF4CE )技术、 超宽带 ( Ul t ra- Wideband , 羅)技术、 紫蜂协 议 Zigbee技术、 家庭射频 ( Home Radio Frequency, HomeRF )技术等。
需要说明的是, 在控制设备发出短距离无线信号时, 控制设备指向被控 设备和不指向被控设备所对应的信道模型是不同的。 当遥控器指向被控设备 时, 直径分量的信号强度最大, 多径分量的信号强度反而较小; 而不指向被 控设备时, 由于信号受到墙壁、 地板、 家居设施等物体的反射和遮挡, 在接 收到直径分量的信号强度不大, 甚至无直径分量, 接收信号能量的大部分来 自多径分量。 因此, 可通过这一区别区分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设备。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该实施例 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具有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设备的无线网络 中, 具体地, 如图 1所示, 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执行方法:
步骤 101 ,控制设备获取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 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实际构建无线网络的过程中, 控制设备 还可以获取到当前的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并且根据该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无线网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其中, 获取当前的无线信道环境模型可以釆用参考信号估计、 最大似然 估计、 盲估计等信道估计算法, 其具体实现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控 制设备在生成各个被控设备的抽头系数之后, 可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 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 系数分别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可选的, 直径模式下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所占权重最大, 权值远远大于 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 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权重较小, 或者权重 为 0,各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权重较大。具体的抽头系数权重分配可根据室内 的无线信道环境模型进行设定, 无线信道环境模型包括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噪声造成的瑞利信道衰落模型以及其他 ISM频段干扰噪声的干扰模型等, 无 线信道环境与室内各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 室内家具设施的摆放位置、 房间 的格局以及所在小区的无线电干扰情况均有关系, 而且是时变的, 不同房间 对应的无线信道环境均不尽相同。 具体的信道均衡器抽头系数的设定可釆用 迫零算法、 最小均方误差、 卡尔曼滤波等信道均衡算法, 其具体实现方式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控制设备在配置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被控设备可设置相同的直径模式和多 径模式下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也可针对不同的被控设备设置不同的信道 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当控制设备设置好各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后, 可分别发 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其中可通过第一配置报文将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 抽头系数发送到被控设备, 以使得被控设备根据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 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控制设备可通过第二配置报文将 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发送到被控设备, 以使得被控设备根据信 道均衡器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其中, 获取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 接收强度的过程, 可以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该请求报文用于指示被控设备将自 身的信号接收强度读取并反馈给控制设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 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这 里所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天线接收到的电 磁信号经过设置为直径模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的能量大小, 衡 量指标可以为信号功率、 信号最大幅值、 信号峰-峰值等。
可选地, 控制设备配置好无线网络中被控设备信道均衡器为直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 并根据所配置好的收发时隙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 每个被控设备。 各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配置报文后, 配 置其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控制设备指定的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在配 置完成后,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该数据主要用于检测被控设备 接收信号的强度。 同时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读取被控设备 接收所述数据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于被控设备 i , 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来的 请求报文后, 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信号强度 IDi发送给控制设备。
而获取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 强度的过程, 可以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 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该请求报文用于指示被控设备将自身的 信号接收强度读取并反馈给控制设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 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这里所 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 号经过设置为多径模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的能量大小, 衡量指 标可以为信号功率、或者信号最大幅值、或者信号峰-峰值等。需要说明的是, 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衡量指标必须与前述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衡量指标相 同。
控制设备配置好对于无线网络中被控设备信道均衡器为多径模式下的抽 头系数, 并根据所配置好的收发时隙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 被控设备。 各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配置报文后, 配置其 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控制设备指定的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在配置完 成后,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该数据主要用于检测接收信号强度。 同时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读取被控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接 收信号强度指示, 对于被控设备 i , 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来的请求报文后, 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信号强度 ΙΜί发送给控制设备。
可选的, 获取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 号接收强度, 具体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 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 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 度。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具体包括: 向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 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 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也即, 控制设备可以重复执行上述操作, 并且在获取到每个被控设备对 应的多组 1^和 ΙΜί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由此可以避免在测试时 由于信道的随机突变或者强噪声干扰等原因导致测试数据的误差较大, 提高 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经过加权平均处理后, 得到最终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IDi 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
步骤 102 ,控制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 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对于被控设备 i , 其信号接收强度比有两种定义方式: 一种是信号接收强 度比为被控设备 i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IDi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的比值,即 被控设备 i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Α: = ; 另一种定义方式是信号接收强度比为 被控设备 i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1«的比值,即被控设 备 i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Α: = ^。 釆用何种定义方式可由用户或者开发者自行 决定, 但是在一种实际情况下只能釆用一种定义方式。
控制设备可以根据对该被控设备 i 所配置的直径模式与多径模式下信道 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设定该被控设备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同被控设备 i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的定义相同, 被控设备 i 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也有两种 定义方式。 一般情况下, 直径模式下的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中直径分量对 应的抽头系数要远远大于多径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 多经分量的抽头系数往 往艮小, 甚至为零; 而多径模式下多径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要远远大于直径 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 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往往很小, 甚至为零。 因此, 若 釆用第一种定义方式,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与直径模式和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 抽头系数的差值成正比, 差值越大,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的值越大; 同理, 若 釆用第二种定义方式,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与直径模式和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 抽头系数的差值成反比, 差值越大,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的值越小。
步骤 103 ,控制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 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 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针对每一个被控设备 i ,将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步骤 102计算出的信号 接收强度比进行对比。 对于步骤 102 中所述的第一种定义方式, 如果信号接 收强度比大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i ; 若小于 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i ; 若等于预设信号接 收强度比, 可以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i , 也可以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 控设备 i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对于步骤 102中所述的第二种定义方式, 如果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 备 i ; 若大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i ; 若等 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可以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i , 也可以判断控制 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i ,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
步骤 104 , 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在 所述控制设备上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根据步骤 103 的对比结果, 所述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包括: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时, 则 确定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 个被控设备时,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 指令选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 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时,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被控设 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 令选择所述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当判断出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时, 则控制设备可自动弹出该目 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用户对该被控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当判断出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时, 例如判断出控制设备同时指向 机顶盒和电视机, 则控制设备可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其中 提示的方式可以为在控制设备的显示器件上显示操作界面的形式提示用户, 还可以为控制设备播放语音、 或者显示文本、 或者显示图像等形式来提示用 户, 由用户根据该提示选择要对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设备可根据用 户的操作生成对应的处理指令, 并根据该处理指令选择对应的被控设备作为 目标被控设备, 并自动弹出该当前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用户对该被控 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另外, 除了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之外, 控制设备还可以根据各个被控设备的优先级、 用户的偏好、 用户的使用习惯 等自动选择一个目标被控设备。
如果步骤 103判断出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可以说明选 择被控设备失败, 重新执行上述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者还可以向用户提 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由用户在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目 标被控设备。 釆用何种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方式可由用户或者开发者自行决 定。
由此,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一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被控设备回传的信号 接收强度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设备, 根据一般人们使用遥控器控制设 备的操作习惯, 用户手持控制设备指向哪个被控设备, 就代表了用户想要对 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 设备实现了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对用户想要控制的设备进行识别, 在多台被控设备中选择出目标被控设备, 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流程图; 该实施例 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具有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设备的无线网络 中, 如图 2所示, 该实施例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 201 , 控制设备确定每个被控设备的发送时隙和接收时隙。
在构建无线网络的过程中, 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短距离通信时钟配 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时钟, 被控设备的短距离通信 时钟与控制设备的短距离通信时钟保持严格同步, 这样各个设备的链路时隙 就能做到统一和同步。 控制设备釆用时分双工(Time Divi s ion Duplexing , TDD)复用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和接收数据 报文, 除了广播报文之外, 在同一时隙内控制设备只能向一个被控设备发送 数据报文或者只能接收来自一个被控设备的数据报文。
步骤 202 ,控制设备配置直径模式下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实际构建无线网络的过程中, 控制设备 还可以获取到当前的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并且根据该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无线网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其中, 获取当前的无线信道 环境模型可以釆用参考信号估计、 最大似然估计、 盲估计等信道估计算法, 其具体实现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 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 别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可选的, 直径模式下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所占权重最大, 权值远远大于 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 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权重较小, 或者权重 为 0,各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权重较大。具体的抽头系数权重分配可根据室内 的无线信道环境模型进行设定, 无线信道环境模型包括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噪声造成的瑞利信道衰落模型以及其他 ISM频段干扰噪声的干扰模型等, 无 线信道环境与室内各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 室内家具设施的摆放位置、 房间 的格局以及所在小区的无线电干扰情况均有关系, 而且是时变的, 不同房间 对应的无线信道环境均不尽相同。 具体的信道均衡器抽头系数的设定可釆用 迫零算法、 最小均方误差、 卡尔曼滤波等信道均衡算法, 其具体实现方式不 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控制设备在配置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被控设备可设置相同的直径模式和多 径模式下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也可针对不同的被控设备设置不同的信道 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步骤 203 ,控制设备向每个被控设备发送配置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直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的配置报文。
各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配置报文后, 配置其信道均 衡器的抽头系数为控制设备指定的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以便根据信道均 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步骤 204 ,在被控设备配置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直径模式之后, 向每 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每个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各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配置报文后, 配置其信道均 衡器的抽头系数为控制设备指定的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在配置完成后,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该数据主要用于检测接收信号强度。 同时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读取被控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信号接 收强度。
步骤 205 , 接收每个被控设备接收到报文后发送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每个被控设备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来的读取信号接收强度指示指令 后, 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信号强度 IDi发送给控制设备。 其中, 这里的第一信 号接收强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经过设置 为直径模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的能量大小, 衡量指标可以为信 号功率、 信号最大幅值、 信号峰-峰值等。
步骤 206 ,向每个被控设备发送配置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多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的配置报文。
步骤 207 , 在被控设备配置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多径模式之后, 向每 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每个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各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配置报文后, 配置其信道均 衡器的抽头系数为控制设备指定的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在配置完成后,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该数据主要用于检测接收信号强度。 同时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用来读取被控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接 收信号强度。
步骤 208 , 接收每个被控设备接收到报文后发送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每个被控设备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来的读取信号接收强度指示指令 后, 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信号强度 ΙΜί发送给控制设备。 这里所指的第二信号 接收强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经过设置为 多径模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的能量大小, 衡量指标可以为信号 功率、 信号最大幅值、 信号峰-峰值等, 但是衡量指标必须与前述的第一信号 接收强度的衡量指标相同。
其中,控制设备可以重复执行步骤 205至步骤 208 , 并且在获取到每个被 控设备对应的多组 1^和 ΙΜί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由此可以避免 在测试时由于信道的随机突变或者强噪声干扰等原因导致测试数据的误差较 大, 提高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经过加权平均处理后, 得到最终的第一信号接 收强度 IDi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
步骤 209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 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对于被控设备 i , 其信号接收强度比有两种定义方式: 一种是信号接收强 度比为被控设备 i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IDi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的比值,即 被控设备 i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A: = ; 另一种定义方式是信号接收强度比为
I Mi
被控设备 i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1«的比值,即被控设 备 i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A: = 。 釆用何种定义方式可由用户或者开发者自行 决定, 但是在一种实际情况下只能釆用一种定义方式。
控制设备可以根据对该被控设备 i所配置的直径模式与多径模式下信道 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设定该被控设备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同被控设备 i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的定义相同, 被控设备 i 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也有两种 定义方式。 一般情况下, 直径模式下的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中直径分量对 应的抽头系数要远远大于多径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 多经分量的抽头系数往 往艮小, 甚至为零; 而多径模式下多径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要远远大于直径 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 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往往很小, 甚至为零。 因此, 若 釆用第一种定义方式,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与直径模式和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 抽头系数的差值成正比, 差值越大,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的值越大; 同理, 若 釆用第二种定义方式,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与直径模式和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 抽头系数的差值成反比, 差值越大,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的值越小。 步骤 210 ,根据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 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可选的,假设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i , 则控制设备的指向方向与被控设 备 i 之间构成一条直射路径, 且这条路径是视距可到达路径, 即中间不会有 任何遮挡, 由于本申请中控制设备的短距离通信天线为有向天线, 且主瓣方 向指向控制设备的指向方向, 因此在被控设备 i 的接收信号中, 直径分量的 信号强度最大, 而其他多径分量的信号强度较小, 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时 的信号传输路径以及各路径下信号接收强度示意图如图 3所示。 如图 3所示, 当被控设备的接收时隙处于直径模式下接收数据信号时, 由于直径模式下信 道均衡器的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 因此在 经过信道均衡后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大; 相反, 当被控设备的接收时隙处 于多径模式下接收数据信号时, 由于信道均衡器的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远远 小于其他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 因此在经过信道均衡后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 较小。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当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时, 所得到的在直径模 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IDi要远远大于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IMi o
假设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i ,则短距离通信天线的主瓣方向并不指向 被控设备 i , 导致控制设备到被控设备的直径分量的信号强度较低, 甚至由于 控制设备与被控设备之间有物体遮挡, 使得控制设备到被控设备的直径分量 的信号强度为零, 而控制设备短距离通信天线主瓣方向发出的信号经过墙壁、 天花板等的反射到达被控设备, 成为多径分量, 因此多径分量的信号强度较 大, 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时的信号传输路径以及各路径下信号接收强度 示意图如图 4所示。 如图 4所示, 当被控设备的接收时隙处于直径模式下接 收数据信号时, 由于直径模式下信道均衡器的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远远小于 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 因此在经过信道均衡后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小; 相 反, 当被控设备的接收时隙处于多径模式下接收数据信号时, 由于信道均衡 器的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远远大于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 因此在经过信道均 衡后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大。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当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 设备时, 所得到的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IDi要远远小于在多径模 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
因此,针对每一个被控设备 i , 将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步骤 102计算出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进行对比。 对于步骤 209 中所述的第一种定义方式, 如果 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i ; 若小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i ; 若等于预设 信号接收强度比, 可以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i , 也可以判断控制设备不 指向被控设备 i ,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对于步骤 102中所述的第二种定 义方式, 如果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指 向被控设备 i ; 若大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i ; 若等于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可以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i , 也可以 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i ,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
步骤 211 , 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在 所述控制设备上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根据步骤 210 的对比结果, 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 目标被控设备, 包括: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时, 则确定 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 控设备时,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 选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 述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时,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 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 择所述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当判断出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时, 则控制设备可自动弹出该目 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用户对该被控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当判 断出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时, 例如判断出控制设备同时指向机顶盒和 电视机, 则控制设备可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其中提示的方 式可以为在控制设备的显示器件上显示操作界面的形式提示用户, 还可以为 控制设备播放语音、 或者显示文本、 或者显示图像等形式来提示用户, 由用 户根据该提示选择要对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设备可根据用户的操作 生成对应的处理指令, 并根据该处理指令选择对应的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 设备, 并自动弹出该当前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用户对该被控设备进行 相应的控制操作。 另外, 除了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之外, 控制设备 还可以根据各个被控设备的优先级、 用户的偏好、 用户的使用习惯等自动选 择一个目标被控设备。
如果步骤 210判断出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可以说明选 择被控设备失败, 重新执行上述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者还可以向用户提 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由用户在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目 标被控设备。 釆用何种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方式可由用户或者开发者自行决 定。
由此,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一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被控设备回传的信号 接收强度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设备, 根据一般人们使用遥控器控制设 备的操作习惯, 用户手持控制设备指向哪个被控设备, 就代表了用户想要对 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 设备实现了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对用户想要控制的设备进行识别, 在多台被控设备中选择出目标被控设备, 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相应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应用于 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中,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 提供的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示意图,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被 控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 501 ,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 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获取单元 501 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 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一信 号接收强度。 这里所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 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经过设置为直径模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 的能量大小, 衡量指标可以为信号功率、 信号最大幅值、 信号峰-峰值等。
可选的, 控制设备配置好无线网络中被控设备信道均衡器为直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 并根据所配置好的收发时隙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 每个被控设备。 各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配置报文后, 配 置其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控制设备指定的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在配 置完成后,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该数据主要用于检测被控设备 接收信号的强度。 同时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读取被控设备 接收所述数据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于被控设备 i , 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来的 请求报文后, 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信号强度 IDi发送给控制设备。
获取单元 501 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 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 收强度。 这里所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天线 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经过设置为多径模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的能 量大小, 衡量指标可以为信号功率、 信号最大幅值、 信号峰-峰值等。 但是衡 量指标必须与前述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衡量指标相同。
控制设备配置好对于微微网中被控设备信道均衡器为多径模式下的抽头 系数, 并根据所配置好的收发时隙发送给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 控设备。 各被控设备在接收到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配置报文后, 配置其信 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为控制设备指定的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在配置完成 后, 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该数据主要用于检测被控设备接收信 号的强度。 同时控制设备向各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读取被控设备接收所 述数据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于被控设备 i , 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来的请求报 文后, 将其接收到的数据的信号强度 ΙΜί发送给控制设备。
获取单元 501 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 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 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 收强度。 获取单元 501 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 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 号接收强度。
可选的, 控制设备可以重复执行上述操作, 并且在获取到每个被控设备 对应的多组 1^和 ΙΜί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由此可以避免在测试 时由于信道的随机突变或者强噪声干扰等原因导致测试数据的误差较大, 提 高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经过加权平均处理后, 得到最终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IDi和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
计算单元 502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 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对于被控设备 i , 其信号接收强度比有两种定义方式: 一种是信号接收强 度比为被控设备 i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IDi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的比值,即 被控设备 i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A: = ; 另一种定义方式是信号接收强度比为
I Mi
被控设备 i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ΙΜί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1«的比值,即被控设 备 i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A: =^。 釆用何种定义方式可由用户或者开发者自行 决定, 但是在一种实际情况下只能釆用一种定义方式。 控制设备可以根据对该被控设备 i 所配置的直径模式与多径模式下信道 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设定该被控设备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同被控设备 i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的定义相同, 被控设备 i 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也有两种 定义方式。 一般情况下, 直径模式下的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中直径分量对 应的抽头系数要远远大于多径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 多经分量的抽头系数往 往艮小, 甚至为零; 而多径模式下多径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要远远大于直径 分量对应的抽头系数, 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往往很小, 甚至为零。 因此, 若 釆用第一种定义方式,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与直径模式和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 抽头系数的差值成正比, 差值越大,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的值越大; 同理, 若 釆用第二种定义方式,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与直径模式和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 抽头系数的差值成反比, 差值越大, 预设信号强度比 Di的值越小。
判断单元 503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 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 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如果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则判断单元 503 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 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若小于预 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若等于预设信号接收 强度比, 可以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也可以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 设备,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
如果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则判断单元 503 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 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若大于预 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设备; 若等于预设信号接收 强度比, 可以判断控制设备指向被控设备, 也可以判断控制设备不指向被控 设备, 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
确定单元 504 ,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确定目标被控 设备, 在所述控制设备上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确定单元 504具体用于: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 确定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 个被控设备,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 令选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 所述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 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 择所述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可选的, 如果判断单元 503判断出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控 制设备可自动弹出该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用户对该被控设备进行 相应的控制操作; 如果判断出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 例如判断出控制 设备同时指向机顶盒和电视机, 则控制设备可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 的信息, 其中提示的方式可以为在控制设备的显示器件上显示操作界面的形 式提示用户, 还可以为控制设备播放语音、 或者显示文本、 或者显示图像等 形式来提示用户, 由用户根据该提示选择要对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 设备可根据用户的操作生成对应的处理指令, 并根据该处理指令选择对应的 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并自动弹出该当前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 用户对该被控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另外, 除了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 控设备之外, 控制设备还可以根据各个被控设备的优先级、 用户的偏好、 用 户的使用习惯等自动选择一个目标被控设备。
如果判断单元 503判断出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可以说 明选择被控设备失败, 重新执行上述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者还可以向用 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由用户在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选择一个作 为目标被控设备。 釆用何种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方式可由用户或者开发者自 行决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还包括生成单元 505、 发送单元 506 : 所述 获取单元 501 ,还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网络的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所述生成 单元 505 , 用于才艮据所述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网络中所述至 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 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所述发送单元 506 ,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至少 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述每个被控设备 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 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 信号接收强度。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实际构建无线网络的过程中, 控制设备 还可以获取到当前的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并且根据该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无线网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其中, 获取当前的无线信道 环境模型可以釆用参考信号估计、 最大似然估计、 盲估计等信道估计算法, 其具体实现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 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 别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可选的, 直径模式下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所占权重最大, 权值远远大于 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 多径模式下直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权重较小, 或者权重 为 0 ,各多径分量的抽头系数权重较大。具体的抽头系数权重分配可根据室内 的无线信道环境模型进行设定, 无线信道环境模型包括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噪声造成的瑞利信道衰落模型以及其他 I SM频段干扰噪声的干扰模型等, 无 线信道环境与室内各电子设备的摆放位置、 室内家具设施的摆放位置、 房间 的格局以及所在小区的无线电干扰情况均有关系, 而且是时变的, 不同房间 对应的无线信道环境均不尽相同。
控制设备在配置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被控设备可设置相同的直径模式和多 径模式下信道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也可针对不同的被控设备设置不同的信道 均衡器的抽头系数。
由此,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一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被控设备回传的信号 接收强度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设备, 根据一般人们使用遥控器控制设 备的操作习惯, 用户手持控制设备指向哪个被控设备, 就代表了用户想要对 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 设备实现了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对用户想要控制的设备进行识别, 在多台被控设备中选择出目标被控设备, 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示意图, 如图 所示, 该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 中央处理器 602、 接口 603和显示器件 606, 其中, 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和中央处 理器 602通过总线 604和接口 603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中集成了 短距离无线通信收发天线、 信道均衡器, 甚至还可以集成一个短距离无线通 信芯片处理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 605, 用于 存储程序代码, 并将该程序代码传输给中央处理器。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 性存储器 (英文: volatile memory ) , 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 (英文: random-access memory, 缩写: RAM) ; 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英文: non-volat i le memory ),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 read-only memory, 缩写: ROM) , 快闪存储器(英文: flash memory ) , 硬盘(英文: harddisk drive, 缩写: HDD )或固态硬盘(英文: solid-state drive, 缩写: SSD ); 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存储器 605通过总线 604与 中央处理器 602和接口 603相连接。
其中, 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 ,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 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 度;
所述中央处理器 602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 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 强度比;
所述中央处理器 602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 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所述中央处理器 602 ,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确定目 标被控设备;
所述显示器件 606 , 用于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可选的, 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 在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 接收强度之前, 还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网络的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所述中 央处理器 602 , 用于才艮据所述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网络中所 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 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 , 用于将所述至少 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述每个被控设备 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 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 信号接收强度。
其中, 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天线接收到的 电磁信号经过设置为直径模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的能量大小, 衡量指标可以为信号功率、 信号最大幅值、 信号峰-峰值等; 第二信号接收强 度用来表征单位时间内被控设备对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经过设置为多径模 式抽头系数的均衡器处理后的信号的能量大小, 衡量指标可以为信号功率、 信号最大幅值、 信号峰-峰值等。 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衡量指标必须与前述的 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衡量指标相同。
可选的, 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 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 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 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可选的, 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 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 芯片 601 ,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 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 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可选的, 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 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包括: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 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 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601 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 片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 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 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也即, 控制设备可以重复执行上述操作, 并且在获取到每个被控设备对 应的多组直径模式下的信号接收强度数据和多组多径模式下的信号接收强度 数据后, 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处理, 由此可以避免在测试时由于信道的随机 突变或者强噪声干扰等原因导致测试数据的误差较大, 提高测试数据的可靠 性。 经过加权平均处理后, 得到最终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和第二信号接收强 度。
可选的, 对于每个被控设备, 其信号接收强度比有两种定义方式: 一种 是信号接收强度比为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 值, 即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另一种定义方式是信号接收强度比为被 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即被控设备的信号 实际情况下只能釆用一种定义方式。
当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 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时; 所述中央处理器 602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 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 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 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当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 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时; 中央处理器 602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 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 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所述被控设备 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贝' J ,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可选的, 中央处理器 602 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 定目标被控设备, 包括: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确定 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 控设备,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 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判断出所述 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 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当判断出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时, 则控制设备可自动弹出该目 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用户对该被控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当判 断出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时, 例如判断出控制设备同时指向机顶盒和 电视机, 则控制设备可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其中提示的方 式可以为在控制设备的显示器件上显示操作界面的形式提示用户, 还可以为 控制设备播放语音、 或者显示文本、 或者显示图像等形式来提示用户, 由用 户根据该提示选择要对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控制设备可根据用户的操作 生成对应的处理指令, 并根据该处理指令选择对应的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 设备, 并自动弹出该当前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以使用户对该被控设备进行 相应的控制操作。 另外, 除了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之外, 控制设备 还可以根据各个被控设备的优先级、 用户的偏好、 用户的使用习惯等自动选 择一个目标被控设备。
如果判断出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可以说明选择被控设 备失败, 重新执行上述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者还可以向用户提示选择目 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由用户在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目标被控设 备。 釆用何种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方式可由用户或者开发者自行决定。
由此,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一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被控设备回传的信号 接收强度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设备, 根据一般人们使用遥控器控制设 备的操作习惯, 用户手持控制设备指向哪个被控设备, 就代表了用户想要对 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 设备实现了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自动对用户想要控制的设备进行识别, 在多台被控设备中选择出目标被控设备, 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系统, 所述系统植入了上述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包括如图 5 所示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以及至 少一个被控设备。 该系统中, 控制设备获取无线网络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 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 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每个被控设备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根据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 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从 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在控制设备上显示目标 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从而避免了用户需要自行选择被控设备的问题; 实现 了一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被控设备回传的信号接收强度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 向被控设备, 根据一般人们使用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操作习惯, 用户手持控制 设备指向哪个被控设备, 就代表了用户想要对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因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设备实现了基于短距离无线通 信技术自动对用户想要控制的设备进行识别, 在多台被控设备中选择出目标 被控设备, 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系统, 所述系统植入了上述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包括如图 6 所示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以及至 少一个被控设备。 该系统中, 控制设备获取无线网络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 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 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每个被控设备 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根据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 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从 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在控制设备上显示目标 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从而避免了用户需要自行选择被控设备的问题; 实现 了一台控制设备可以根据被控设备回传的信号接收强度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 向被控设备, 根据一般人们使用遥控器控制设备的操作习惯, 用户手持控制 设备指向哪个被控设备, 就代表了用户想要对哪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因此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判断控制设备是否指向被控设备实现了基于短距离无线通 信技术自动对用户想要控制的设备进行识别, 在多台被控设备中选择出目标 被控设备, 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 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 能够以电子硬件、 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 实现, 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 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 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 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 执行,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 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 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 处理 器执行的软件模块, 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 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 ( RAM ) 、 内存、 只读存储器(ROM ) 、 电可编程 R0M、 电可擦除可编程 R0M、 寄存器、 硬盘、 可移动磁盘、 CD-R0M、 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 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佯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 已,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 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应用于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设备 组成的无线网络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设备执行以下方法: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 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 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 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 控设备;
    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在所述控制 设备上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 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网络的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根据所述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网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 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
    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 述每个被控设备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 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 算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 度, 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 每个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 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 收强度, 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 每个被控设备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 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 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 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 号接收强度, 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 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 二信号接收强度。
    6、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 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 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 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或者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 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 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所述被控 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7、 根据权利要求 1-6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备, 包括: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确定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 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 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 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 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 处理指令选择所述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 备。 8、 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应用于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控 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 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计算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 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 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 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确定单元, 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被控设 备, 在所述控制设备上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控制设备还包括生成单元、 发送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 还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网络的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所述生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网 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 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所述发送单元, 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 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送至对应的 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述每个被控设备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 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多径 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 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 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 8-10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 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 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 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 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 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 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 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 收强度。
    1 3、 根据权利要求 8-12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 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判断单元 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 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 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或者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小于 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 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14、 根据权利要求 8-1 3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确定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 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 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 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 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 处理指令选择所述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 备。
    15、 一种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应用于一个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被 控设备组成的无线网络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 芯片、 中央处理器、 显示器件和接口,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和所述中 央处理器通过总线和所述接口通信; 其中,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 设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 强度;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的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得到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 度比;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 信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 设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标 被控设备;
    所述显示器件, 用于显示所述目标被控设备的控制界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在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 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以及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之前, 还用于获取所述无线网络的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所述中央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无线信道环境模型, 生成所述无线 网络中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 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 设备的信道均衡器在直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和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分别发 送至对应的被控设备, 以使得所述每个被控设备根据各自的信道均衡器在直 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和根据各自的信道均 衡器在多径模式下的抽头系数计算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17、 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 备在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艮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 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的第 一信号接收强度。
    18、 根据权利要求 15-17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 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所述数 据, 并且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分别发送请求报文; 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被 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 所述响应报文包含所述被控设备 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设备在 直径模式下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 用于向 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 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直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号接 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强度;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被控 设备在多径模式下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包括: 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芯片用 于向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广播多次数据; 获取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 对应的多个信号接收强度, 对所述每个被控设备在多径模式下对应的多个信 号接收强度进行加权处理, 得到所述第二信号接收强度。
    20、 根据权利要求 15-19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 每个被控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二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中央处 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与 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是否指向对应 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大于所述被控 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或者
    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比, 为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每个 被控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强度与第一信号接收强度的比值;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被控设备中的每个被控设备的信 号接收强度比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判断所述控制设 备是否指向对应的被控设备, 包括: 如果所述每个被控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 比小于所述被控设备对应的预设信号接收强度比, 则判断所述控制设备指向 所述被控设备, 否则, 判断所述控制设备不指向所述被控设备。
    21、 根据权利要求 15-20任一项所述的选择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 其特 征在于, 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从所述控制设备所指向的被控设备中, 确定目 标被控设备, 包括: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只指向一个被控设备, 则确定所述指向的被控设备 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两个被控设备, 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 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处理指令选择所述两个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 作为目标被控设备; 或者
    判断出所述控制设备指向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 则重新执行所述的选择 被控设备的方法, 或向用户提示选择目标被控设备的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 处理指令选择所述大于两个的被控设备中的一个被控设备作为目标被控设 备。
CN201480046201.3A 2014-06-13 2014-06-13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Active CN105830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9826 WO2015188366A1 (zh) 2014-06-13 2014-06-13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0130A true CN105830130A (zh) 2016-08-03
CN105830130B CN105830130B (zh) 2019-05-28

Family

ID=5483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201.3A Active CN105830130B (zh) 2014-06-13 2014-06-13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15824B2 (zh)
EP (1) EP3057074B1 (zh)
CN (1) CN105830130B (zh)
WO (1) WO201518836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7552A (zh) * 2017-07-21 2017-10-17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主控设备
CN108833222A (zh) * 2018-05-31 2018-11-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方法、装置、遥控器、终端、服务器及介质
CN114006893A (zh) * 2021-10-29 2022-02-01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远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13805A (zh) * 2020-11-16 2022-05-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无线建模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2768B1 (ko) 2007-09-24 2015-11-27 애플 인크. 전자 장치 내의 내장형 인증 시스템들
US8600120B2 (en) 2008-01-03 2013-12-03 Apple Inc.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 control using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US9002322B2 (en) 2011-09-29 2015-04-07 Apple Inc. Authentication with secondary approver
US8769624B2 (en) 2011-09-29 2014-07-01 Apple Inc. Access control utilizing indirect authentication
WO2014143776A2 (en) 2013-03-15 2014-09-18 Bodhi Technology Ventures Llc Providing remote interactions with host device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US9898642B2 (en) 2013-09-09 2018-02-20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fingerprint sensor inputs
US10482461B2 (en) 2014-05-29 2019-11-19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payments
US9967401B2 (en) 2014-05-30 2018-05-0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phone call routing among devices
EP3108342B1 (en) 2014-05-30 2019-10-23 Apple Inc. Transition from use of one device to another
US10339293B2 (en) 2014-08-15 2019-07-02 Apple Inc. Authenticated device used to unlock another device
CN105608861B (zh) * 2015-10-29 2019-08-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DK179186B1 (en) * 2016-05-19 2018-01-15 Apple Inc REMOTE AUTHORIZATION TO CONTINUE WITH AN ACTION
US10621581B2 (en) 2016-06-11 2020-04-14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transactions
CN109313759B (zh) 2016-06-11 2022-04-26 苹果公司 用于交易的用户界面
DK201670622A1 (en) 2016-06-12 2018-02-12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transactions
US20180068313A1 (en) 2016-09-06 2018-03-08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stored-value accounts
DK179978B1 (en) 2016-09-23 2019-11-27 Apple Inc. IMAGE DATA FOR ENHANCED USER INTERACTIONS
US10496808B2 (en) 2016-10-25 2019-12-03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access to credentials for use in an operation
US10992795B2 (en) 2017-05-16 2021-04-27 Apple Inc.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home media control
US11431836B2 (en) 2017-05-02 2022-08-30 Apple Inc.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initiating media playback
US20220279063A1 (en) 2017-05-16 2022-09-01 Apple Inc.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home media control
CN111343060B (zh) 2017-05-16 2022-02-11 苹果公司 用于家庭媒体控制的方法和界面
EP4156129A1 (en) 2017-09-09 2023-03-29 Apple Inc.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enrollment
KR102185854B1 (ko) 2017-09-09 2020-12-02 애플 인크. 생체측정 인증의 구현
CN108732559B (zh) * 2018-03-30 2021-09-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170085B2 (en) 2018-06-03 2021-11-09 Apple Inc.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11100349B2 (en) 2018-09-28 2021-08-24 Apple Inc. Audio assisted enrollment
US10860096B2 (en) 2018-09-28 2020-12-08 Apple Inc. Device control using gaze information
US10996917B2 (en) 2019-05-31 2021-05-04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udio media control
CN113748408A (zh) 2019-05-31 2021-12-03 苹果公司 用于音频媒体控件的用户界面
CN110337020A (zh) * 2019-06-26 2019-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JP7342650B2 (ja) * 2019-11-25 2023-09-12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位置推定装置、位置推定方法及び位置推定プログラム
US11816194B2 (en) 2020-06-21 2023-11-14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managing secure operations
US11392291B2 (en) 2020-09-25 2022-07-19 Apple Inc. Methods and interfaces for media control with dynamic feedback
US11847378B2 (en) 2021-06-06 2023-12-19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s for audio routing
US11784956B2 (en) 2021-09-20 2023-10-10 Apple Inc. Requests to add assets to an asset accou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6304A (en) * 1997-01-08 2000-02-15 U.S. Wireless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tter location fin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CN102057757A (zh) * 2008-06-11 2011-05-1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遥控式设备选择系统和方法
CN102239656A (zh) * 2008-12-05 2011-11-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9747A (zh) * 2008-12-04 2011-11-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和控制设备的方法
CN102388411A (zh) * 2009-04-08 2012-03-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受无线遥控的设备选择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9498B2 (en) * 1995-06-30 2011-04-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aptive forward power control and adaptive reverse power control for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6697350B2 (en) * 1995-06-30 2004-02-2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aptive vector correlator for spread-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6871049B2 (en) 2002-03-21 2005-03-22 Cognio, Inc.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amplifiers in devices using transmit beamforming
KR100580648B1 (ko) 2004-04-10 2006-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포인팅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06052596A2 (en) * 2004-11-05 2006-05-1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aptive equalizer with a dual-mode active taps mask generator and a pilot reference signal amplitude control unit
US7590169B2 (en) * 2005-02-07 2009-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ath interference reduction on pilot estimation with legac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WO2008103773A1 (en) * 2007-02-20 2008-08-28 Haiyun Tang Digital predistortion for cognitive radio
DE102008021160A1 (de) 2008-04-28 2009-10-29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Fernbedienung
CN103713536B (zh) * 2013-12-27 2016-05-04 广东省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声定位的3d手势识别控制器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6304A (en) * 1997-01-08 2000-02-15 U.S. Wireless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tter location fin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CN102057757A (zh) * 2008-06-11 2011-05-1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遥控式设备选择系统和方法
CN102239747A (zh) * 2008-12-04 2011-11-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和控制设备的方法
CN102239656A (zh) * 2008-12-05 2011-11-0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88411A (zh) * 2009-04-08 2012-03-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受无线遥控的设备选择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7552A (zh) * 2017-07-21 2017-10-17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主控设备
CN108833222A (zh) * 2018-05-31 2018-11-1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家电设备控制方法、装置、遥控器、终端、服务器及介质
CN114513805A (zh) * 2020-11-16 2022-05-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无线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4513805B (zh) * 2020-11-16 2024-09-0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无线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4006893A (zh) * 2021-10-29 2022-02-01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远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6893B (zh) * 2021-10-29 2024-02-09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多端远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7074A1 (en) 2016-08-17
CN105830130B (zh) 2019-05-28
EP3057074B1 (en) 2017-08-09
WO2015188366A1 (zh) 2015-12-17
US20160267779A1 (en) 2016-09-15
US9715824B2 (en) 2017-07-25
EP3057074A4 (en)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0130A (zh) 选择被控设备的方法和控制设备
US109923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based on distance betwe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US202301567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channel acces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96496B1 (en) Selec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ased on signal quality metrics
US2018008367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full-duplex schem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beam-forming scheme
CN107003397B (zh) 用于识别重复性运动的方法、数字工具、设备和系统
US942676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ynchronization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beamforming system
US96200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t least one device to be wirelessly controlled
EP3080925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broadcasting
US1047749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iming advance
KR20190133974A (ko) 상향링크 제어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한 장치
CN105676699A (zh) 提醒烹饪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JP5783325B2 (ja) ユーザー設備、基地局、リモート無線ヘッドの選択方法
CN113785531B (zh) 增强改变IEEE 802.15.4z中的STS索引/计数器的灵活性
CN106464345B (zh) 用于全双工无线通信的干扰管理技术
CN106688264B (zh) 自适应信标传送
CN106101980A (zh) 蓝牙系统、设备以及蓝牙信号的方向识别方法
KR100955818B1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다중 안테나 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장치 및 방법
AU2014413687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651463B1 (ko) 전력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선택 다이버시티
TWI785499B (zh) 配線器具、配線器具系統、配線器具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US20240129048A1 (en) Ultra-wideband enabled one-for-all smart remote
US2024010668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range and performance for low power radios
EP4171153A1 (e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479325A (zh) 基于争用的物理数据信道上的数据传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