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3792B -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3792B
TWI783792B TW110143643A TW110143643A TWI783792B TW I783792 B TWI783792 B TW I783792B TW 110143643 A TW110143643 A TW 110143643A TW 110143643 A TW110143643 A TW 110143643A TW I783792 B TWI783792 B TW I7837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arrow
wide
diameter section
circuit board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1098A (zh
Inventor
黃泊憲
王子彰
Original Assignee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3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379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3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379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1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109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用以連接一煞車卡鉗,並包含一殼體、一控制電路板、一發光件、一導光件、一驅動件及一洩壓件。殼體具有相分離的一第二空間及一第一空間。控制電路板位於殼體的第二空間內,控制電路板遠離第一空間的一側具有一第一表面。發光件位於控制電路板的第一表面上。導光件穿於殼體,導光件之一部分自殼體顯露於外,導光件之另一部分位於殼體的第二空間內並對應於發光件。驅動件位於殼體的第一空間,且電性連接於控制電路板。洩壓件位於殼體的第一空間,且洩壓件用以受驅動件驅動而對於煞車卡鉗洩壓。

Description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防鎖死煞車裝置,特別是一種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近年來自行車的市場蓬勃發展,無論是競賽型的高階自行車,或是作為代步工具及休閒娛樂的大眾型自行車,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促使廠商更加重視使用者對於自行車功能的需求,而在車體材料及配備功能上不斷地改善精進。
以自行車的煞車來說,目前自行車上已配有防煞車鎖死裝置,藉此提升自行車的煞車安全性。一般而言,防煞車鎖死裝置在使用上可能因非預期的狀況(如溫度過高、提供於其的電力不足或與其搭配的輪速感測器故障),而無法正常對於煞車卡鉗進行洩壓。然,使用者通常不易察覺前述的狀況,而在此防煞車鎖死裝置無法正常運作的情況下繼續騎乘自行車。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能夠提醒使用者防煞車鎖死裝置處於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況。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一種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用以連接一煞車卡鉗。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包含一殼體、一控制電路板、一發光件、一導光件、一驅動件及一洩壓件。殼體具有相分離的一第二空間及一第一空間。控制電路板位於殼體的第二空間內,控制電路板遠離第一空間的一側具有一第一表面。發光件位於控制電路板的第一表面上。導光件穿於殼體,導光件之一部分自殼體顯露於外,導光件之另一部分位於殼體的第二空間內並對應於發光件。驅動件位於殼體的第一空間,且電性連接於控制電路板。洩壓件位於殼體的第一空間,且洩壓件用以受驅動件驅動而對於煞車卡鉗洩壓。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藉由導光件穿於殼體,導光件之一部分自殼體顯露於外,且導光件之另一部分位於殼體的第二空間內並對應於發光件,可在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因非預期的狀況而無法對於煞車卡鉗進行洩壓時,透過導光件將發光件所發出的警示光導引於外,來讓使用者從外部即可經由警示光得知目前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等相關元件有異常狀況,而可即時進行排除,以避免使用者在自行車防煞車鎖死裝置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況下繼續騎乘自行車。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請參閱圖1至5,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及煞車卡鉗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1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圖1的剖視示意圖。圖5為圖4的放大剖視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用以連接一煞車卡鉗(未繪示)。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包含一殼體10、一控制電路板20、一發光件30、一導光件40、一洩壓件50及一驅動件60。
殼體10包含一第一殼件11、一第二殼件12及一第三殼件13。第一殼件11具有一第一空間111、一內環面112及一螺紋結構113,內環面112位於第一空間111內,且螺紋結構113位於內環面112上。第二殼件12包含一板體121、一第一環形側牆122及一第二環形側牆123。第一環形側牆122及第二環形側牆123分別連接於板體121的相對二表面。第一環形側牆122具有一螺紋結構1221,第一環形側牆122的螺紋結構1221與第一殼件11的螺紋結構113螺合,而使得第二殼件12固定於第一殼件11。第三殼件13位於第二殼件12之第二環形側牆123遠離板體121的一側,且第二殼件12的板體121、第二環形側牆123及第三殼件13共同形成一第二空間14。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殼件12更包含一導引柱125及一組裝柱126。導引柱125位於第一空間111內,導引柱125與第一環形側牆122連接板體121的同一表面,且第一環形側牆122環繞導引柱125。組裝柱126位於第二空間14內,組裝柱126與第二環形側牆123連接於板體121的同一表面,且第二環形側牆123環繞組裝柱126。控制電路板20位於第二空間14,且裝設組裝柱126。控制電路板20具有一第一表面21及一第二表面22。第一表面21背對於板體121,而第二表面22面向板體121。也就是說,控制電路板20的第一表面21位於控制電路板20遠離第一空間111的一側,而第二表面22位於控制電路板20鄰近第一空間111的一側。發光件30例如為發光二極體。發光件30設置於控制電路板20的第一表面21上,且直接接觸控制電路板20的第一表面21。
接著,請連同圖2至5一併參閱圖6至8。圖6為圖1之部分的剖視示意圖。圖7為圖1之感測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圖8為圖7之感測模組的剖視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更包含一感測模組70。感測模組70位於第二空間14內。感測模組70包含一座體71、一感測器72、一活塞73、一彈性件74及一磁鐵75。座體71包含一主體部711、一環形凸緣部712及一環形牆部713。環形凸緣部712連接於主體部711的周緣。環形凸緣部712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7121及一第二表面7122。環形牆部713連接於環形凸緣部712的第一表面7121。環形凸緣部712的第一表面7121抵靠於第二殼件12之第二環形側牆123遠離板體121的一端,且環形牆部713插入第二環形側牆123並透過緊配的方式固定於第二環形側牆123。
感測模組70之座體71的主體部711具有一流體通道7111。流體通道7111具有一主油路7112及一旁通道7113。主油路7112具有相連通的一入油段7114及一延伸段7115。入油段7114例如透過油管(未繪示)連通於煞車把手(未繪示)。旁通道7113及延伸段7115分別連通於入油段7114的相對二側,並朝相同方向延伸。旁通道7113遠離入油段7114的一端具有一開口71131,而延伸段7115遠離入油段7114的一端亦具有一開口71151。此二開口71131、71151為加工形成旁通道7113及延伸段7115之後所留下的結構。感測模組70還包含二螺絲76、77,二螺絲76、77分別裝設於二開口71131、71151,而封閉二開口71131、71151。
感測器72例如為霍爾感測器。感測器72設置於主體部711,並鄰近於入油段7114與旁通道7113相連之處,且感測器72電性連接控制電路板20。活塞73可移動地位於旁通道7113內。活塞73具有一凸緣731。彈性件74位於旁通道7113內,且其相對二端別抵靠螺絲76及活塞73的凸緣731。彈性件74用以施予活塞73朝入油段7114之方向移動的作用力。磁鐵75設置於活塞73鄰近入油段7114的一端。
在本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還包含一固定件80。第三殼件13具有一端面132、一外環面133及二穿孔134、135。端面132及外環面133皆背對於第二空間14,二穿孔134、135連接第二空間14。外環面133連接於端面132的周緣,且二穿孔134、135皆位於端面132上。第三殼件13抵靠於感測模組70之座體71的環形凸緣部712的第二表面7122,且感測模組70之座體71的主體部711的不同部分分別位於第二空間14及穿孔134內。固定件80例如為螺絲。固定件80穿設於第三殼件13並鎖入主體部711,而使第三殼件13固定於主體部711。然,固定件並不限於為螺絲。在其他實施例中,固定件可為插銷。
在本實施例中,感測模組70之座體71的環形凸緣部712還具有連通第二空間14的一穿孔7123。穿孔7123包含相連通的一寬徑段71231及一窄徑段71232,寬徑段71231的寬度W1大於窄徑段71232的寬度W2,窄徑段71232較寬徑段71231靠近控制電路板20,寬徑段71231及窄徑段71232之間形成一支撐面71233。導光件40包含相連接的一寬部41及一窄部42,寬部41的外徑D1大於窄部42的外徑D2。導光件40之寬部41穿設於第三殼件13的穿孔135,且導光件40之寬部41的一部分自第三殼件13的端面132顯露於外,而另一部分位於第二空間14內。寬部41之位於第二空間14內的部分插設於穿孔7123的寬徑段71231並受支撐面71233支撐,窄部42穿設於穿孔7123的窄徑段71232,且窄部42遠離寬部41的一端抵靠於發光件30。在本實施例中,支撐面71233至控制電路板20之第一表面21的距離T大於導光件40之窄部42的軸向長度L。
在本實施例中,導光件40之寬部41例如透過一黏膠層210固定於支撐面71233上,且導光件40之寬部41及窄部42與穿孔7123之寬徑段71231及窄徑段71232的內壁面之間的間隙還可以經由填膠的方式填充(未繪示),使導光件40固定於座體71的環形凸緣部712,但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省略佈置黏膠層及填膠的步驟,而導光件的寬部可直接抵靠於支撐面,且導光件可經由其寬部及窄部緊密貼合穿孔之寬徑段及窄徑段的內壁面的方式固定於座體的環形凸緣部。
此外,導光件40並不限包含有外徑不同的寬部及窄部。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件於其長軸方向上可保持相同外徑,而座體之環形凸緣部的穿孔可對應地無寬窄之分。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殼件12具有一滑槽127,滑槽127之不同部分分別位於第二殼件12的組裝柱126、板體121及導引柱125。滑槽127具有相連通的一寬徑部1271及一窄徑部1272,寬徑部1271的最小寬度W3大於窄徑部1272的寬度W4。滑槽127的寬徑部1271較窄徑部1272靠近感測模組70之座體71的主體部711。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還可包含一連接件90、一定位件100、一閥件110及一彈性件120。
連接件90的相對二端分別裝入於第二殼件12之組裝柱126及感測模組70之座體71的主體部711內,且控制電路板20被夾設於部分的組裝柱126及部分的連接件90之間。連接件90具有一流體通道91及一組裝槽92,流體通道91的一端連通於座體71之主油路7112的延伸段7115,且流體通道91的另一端連接組裝槽92。定位件100裝設於組裝槽92,定位件100具有一穿孔1001。流體通道91透過穿孔1001連通於滑槽127寬徑部1271。
閥件110可移動地位於第二殼件12的滑槽127,且其不同部分分別位於寬徑部1271及窄徑部1272。閥件110具有相連通的一流體通道1101及二旁通孔1102。流體通道1101之一端透過旁通孔1102連通滑槽127的寬徑部1271,且流體通道1101遠離旁通孔1102的一端直接連通於滑槽127的寬徑部1271。連接件90的流體通道91、定位件100的穿孔1001、閥件110之流體通道1101、二旁通孔1102及第二殼件12之滑槽127的寬徑部1271共同形成一入油通道130。入油通道130具有與滑槽127的窄徑部1272連接的一連通口1301。
閥件110之移動可封閉或開啟入油通道130的連通口1301。詳細來說,閥件110包含一寬部1103、一窄部1104及一密封環部1105。閥件110之寬部1103與窄部1104相連,且閥件110之寬部1103的寬度W5大於窄部1104的寬度W6。閥件110之密封環部1105套設於閥件110之窄部1104。閥件110之寬部1103位於滑槽127的寬徑部1271,而窄部1104的不同部分分別滑槽127的寬徑部1271的窄徑部1272,而密封環部1105位於滑槽127的寬徑部1271。閥件110之流體通道1101及二旁通孔1102位於閥件110之寬部1103,且密封環部1105較二旁通孔1102靠近於入油通道130的連通口1301。經由滑動閥件110可令其密封環部1105堵住或開啟入油通道130的連通口1301。
彈性件120之相對二端分別抵靠於定位件100及閥件110之寬部1103。彈性件120用以施予閥件110封閉入油通道130的連通口1301的作用力。
應注意的是,彈性件120之一端並不限於抵靠定位件100。在其他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可省略定位件,而彈性件可直接抵靠連接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件11的第一空間111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容置部1111及一第二容置部1112,而第一殼件11還具有一出油通道114。第二容置部1112較第一容置部1111遠離第二空間14,出油通道114連通第二容置部1112。出油通道114例如透過油管(未繪示)連通於煞車卡鉗。
第二殼件12的導引柱125位於第一空間111的第一容置部1111內。洩壓件50包含一寬柱部51及一窄柱部52。寬柱部51位於第一空間111的第一容置部1111內,且寬柱部51具有相連通的一導引槽511、二通孔512、一插槽513及一容置槽514。二通孔512及插槽513位於導引槽511及容置槽514之間,且二通孔512較插槽513靠近導引槽511。第二殼件12之導引柱125裝設於寬柱部51的導引槽511。窄柱部52包含相連的一組裝部521及一延伸部522。窄柱部52之組裝部521插設於寬柱部51的插槽513,且窄柱部52的延伸部522之不同部分分別位於容置槽514、第一空間111的第一容置部1111及第二容置部1112內。
在本實施例中,窄柱部52具有一流體通道523,流體通道523貫穿組裝部521及延伸部522。寬柱部51之二通孔512、插槽513及窄柱部52的流體通道523共同形成一連接通道140。連接通道140之一端連通於第二殼件12之滑槽127的窄徑部1272,連接通道140之另一端透過第二容置部1112連通於出油通道114。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殼件12之滑槽127的窄徑部1272與連接通道140之間於導引槽511內形成一第一腔室150,且出油通道114與連接通道140之間於第二容置部1112內形成一第二腔室160。其中,第一腔室150的寬度W7即為寬柱部51之導引槽511的寬度W7,第二腔室160之寬度W8即為第二容置部1112的寬度W8,且第一腔室150的寬度W7大於第二腔室160之寬度W8。
在本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還可包含另一彈性件170。彈性件170套設於窄柱部52的延伸部522,且彈性件170之不同部分分別位於寬柱部51的容置槽514及第一容置部1111。彈性件170之相對二端分別抵靠窄柱部52之延伸部522的一凸緣5221及第一殼件11。彈性件170用以施予整體洩壓件50朝第二殼件12之板體121之方向移動的作用力。
驅動件60包含一線軸61及一電磁線圈62。線軸61位於第一空間111的第一容置部1111內並套設於洩壓件50的寬柱部51,且電磁線圈62纏繞於線軸61。
在本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還包含一導磁板180。導磁板180套設於洩壓件50的寬柱部51,並位於第二殼件12的板體121及線軸61之間,且導磁板180之相對二表面分別抵靠線軸61及第二殼件12之第一環形側牆12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件11例如為導磁材料。當電磁線圈62通電後,電磁線圈62會經由第一殼件11及導磁板180導磁於洩壓件50的寬柱部51,而產生一磁力於寬柱部51上,使得整體洩壓件50從一初始位置(如圖4所示)朝一洩壓位置(容後說明)移動。如圖4所示,當洩壓件50位於初始位置時,第一腔室150之容積例如趨近於0,且洩壓件50之寬柱部51抵壓於閥件110的窄部1104而開啟入油通道130的連通口1301,使入油通道130透過第二殼件12之滑槽127的窄徑部1272與連接通道140及出油通道114相連通。
在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未運作的情況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的洩壓件50係位於初始位置。當使用者操作煞車把手進行煞車時,會產生一壓力,該壓力經由煞車把手、連接煞車把手的油管、感測模組70之座體71的主油路7112、入油通道130、第二殼件12之滑槽127的窄徑部1272、連接通道140、出油通道114及連接煞車卡鉗之油管內的液壓油傳遞至煞車卡鉗內,以迫使煞車卡鉗進行煞車。同時,請參閱圖9,圖9為圖8之活塞被推動的剖視示意圖。該壓力亦透過座體71之旁通道7113內的液壓油作用於磁鐵75及活塞73,而帶動磁鐵75及活塞73移動並壓縮彈性件74。
在液壓油推動活塞73及磁鐵75移動的過程中,隨著磁鐵75之移動距離的不同,感測器72會因磁密度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電位差,故可預先整理出對照表,此對照表歸納有磁鐵75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最終位置之過程中液壓油之壓力大小與電位差之間的關係,且將此對照表預先存入控制電路板20的控制單元(未繪示)內。假設液壓油之壓力須到達400 psi,才能認定自行車係處於煞車狀態,故控制單元可經由感測器72所感測之電位差是否達到對照表內400 psi所對應之電位差,來判斷自行車是否處於煞車狀態。如此一來,藉由感測器72所感測的資訊(如電位差),可於液壓油推動活塞73時感應到活塞73的移動,並間接得知主油路7112內的液壓油壓力達到符合自行車煞車狀態的壓力,而可準確地確定目前自行車正在進行煞車,以利在自行車於煞車狀態之下喚醒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
在本實施例中,自行車的車輪設有輪速感測器(未繪示),此輪速感測器例如電性連接控制電路板20。在控制電路板20經由感測器72確定自行車處於煞車狀態之後,控制電路板20會經由輪速感測器感測自行車之車輪的輪速,並判斷車輪是否有打滑的可能。若自行車之車輪有打滑的可能,控制電路板20會使電磁線圈62通電,而使得整體洩壓件50從初始位置朝洩壓位置移動,並壓縮彈性件170。
請參閱圖10,圖10為圖4之洩壓件移動至洩壓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在洩壓件50朝洩壓位置移動的過程中,由於閥件110已不受洩壓件50之寬柱部51的抵壓,故彈性件120會迫使閥件110之密封環部1105封閉入油通道130的連通口1301,而令入油通道130不連通於連接通道140及出油通道114。如圖10所示,當洩壓件50從初始位置朝洩壓位置移動時,第一腔室150之容積會因洩壓件50之移動增加,而第二腔室160之容積會因洩壓件50之移動減少。由於第一腔室150之寬度W7大於第二腔室160之寬度W8,故洩壓件50之移動所造成之第一腔室150之容積的增加量會大於第二腔室160之容積的減少量,而於第一腔室150內產生了額外的洩壓空間,以對於煞車卡鉗進行洩壓。
接著,控制單元會停止通電電磁線圈62。此時,原本推動洩壓件50的磁力即消失,故彈性件170即會回彈,而讓洩壓件50從洩壓位置移動至初始位置,且寬柱部51抵壓閥件110的窄部1104,使得閥件110的密封環部1105開啟連通口1301。如此一來,入油通道130即與出油通道114相連通,使得油壓又可傳遞至煞車卡鉗,以對於煞車卡鉗進行增壓。若控制電路板20又判斷到自行車的車輪有打滑的可能,則又再通電電磁線圈62,以令洩壓件50對於煞車卡鉗進行洩壓。當自行車的煞車結束,主油路7112內的液壓油壓力即降低,而讓彈性件74帶動活塞73復位。
在本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還可包含一溫度感測器190及一電力感測器200。溫度感測器190例如設置於控制電路板20的第二表面22,而電力感測器200例如設置於控制電路板20的第一表面21。溫度感測器190用於感測殼體10內部的溫度,而電力感測器200用於感測提供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運作之電力。
應注意的是,溫度感測器190及電力感測器200的設置位置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而是可依據需求調整溫度感測器190及電力感測器200的設置位置。
當溫度感測器190所感測之殼體10內部的溫度高於預定值,電力感測器200所感測之提供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運作之電力不足,或輪速感測器故障時,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即無法正常進行如上所述的運作。此時,控制電路板20的控制單元會使發光件30發出警示光,而此警示光例如可為恆亮的光或是閃爍的光。
如此一來,藉由導光件40穿於殼體10的第三殼件13,導光件40之一部分自殼體10的第三殼件13顯露於外,且導光件40之另一部分位於殼體10的第二空間14內並對應於發光件30,可在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因非預期的狀況(如溫度過高、提供於其的電力不足或與其搭配的輪速感測器故障)而無法對於煞車卡鉗進行洩壓時,透過導光件40將發光件30所發出的警示光導引於外,來讓使用者從外部即可經由警示光得知目前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等相關元件有異常狀況,而可即時進行排除,以避免使用者在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況下繼續騎乘自行車。
再者,藉由發光件30位於控制電路板20的第一表面21且直接接觸控制電路板20的第一表面21,以及搭配穿設於第三殼件13之導光件40的設置,相較於發光件直接設置於第三殼件13上的配置,可省去將發光件電性連接於控制電路板20的電線及連接器,而可以相對低的成本實現利用警示光提醒使用者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無法正常運作的效果。
此外,在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裝設於自行車車架的前叉管件時,第三殼件13的端面132是面向騎乘自行車的使用者,故導光件40顯露於第三殼件13的端面132有利於使用者觀察到發光件30所發出的警示光。然,導光件40並不限於顯露於第三殼件13的端面132。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件可依據實際需求調整從第三殼件的其他表面顯露,或者是從其他殼件顯露。
再者,藉由導光件40的窄部42抵靠於發光件30的設計,可使發光件30所發光的光集中入射於導光件40,而提升自導光件40射出之光線的亮度。應注意的是,導光件40的窄部42並不限於抵靠發光件。在其實施例中,導光件的窄部可與發光件保持距離,而對應於發光件。
應注意的是,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1不限包含有感測模組70。在其他實施例中,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可無感測模組。
根據上述實施例所揭露的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藉由導光件穿於殼體的第三殼件,導光件之一部分自殼體的第三殼件顯露於外,且導光件之另一部分位於殼體的第二空間內並對應於發光件,可在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因非預期的狀況(如溫度過高、提供於其的電力不足或與其搭配的輪速感測器故障)而無法對於煞車卡鉗進行洩壓時,透過導光件將發光件所發出的警示光導引於外,來讓使用者從外部即可經由警示光得知目前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等相關元件有異常狀況,而可即時進行排除,以避免使用者在自行車防煞車鎖死裝置無法正常運作的狀況下繼續騎乘自行車。
再者,藉由發光件位於控制電路板的第一表面且直接接觸控制電路板的第一表面,以及搭配穿設於第三殼件之導光件的設置,相較於發光件直接設置於第三殼件上的配置,可省去將發光件電性連接於控制電路板的電線及連接器,而可以相對低的成本實現利用警示光提醒使用者自行車防煞車鎖死裝置無法正常運作的效果。
此外,在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裝設於自行車車架的前叉管件時,第三殼件的端面是面向騎乘自行車的使用者,故導光件顯露於第三殼件的端面有利於使用者觀察到發光件所發出的警示光。
再者,藉由導光件的窄部抵靠於發光件的設計,可使發光件所發光的光集中入射於導光件,而提升自導光件射出之光線的亮度。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10:殼體
11:第一殼件
111:第一空間
1111:第一容置部
1112:第二容置部
112:內環面
113:螺紋結構
114:出油通道
12:第二殼件
121:板體
122:第一環形側牆
1221:螺紋結構
123:第二環形側牆
14:第二空間
125:導引柱
126:組裝柱
127:滑槽
1271:寬徑部
1272:窄徑部
13:第三殼件
132:端面
133:外環面
134,135:穿孔
20:控制電路板
21:第一表面
22:第二表面
30:發光件
40:導光件
41:寬部
42:窄部
50:洩壓件
51:寬柱部
511:導引槽
512:通孔
513:插槽
514:容置槽
52:窄柱部
521:組裝部
522:延伸部
5221:凸緣
523:流體通道
60:驅動件
61:線軸
62:電磁線圈
70:感測模組
71:座體
711:主體部
7111:流體通道
7112:主油路
7113:旁通道
71131:開口
7114:入油段
7115:延伸段
71151:開口
712:環形凸緣部
7121:第一表面
7122:第二表面
7123:穿孔
71231:寬徑段
71232:窄徑段
71233:支撐面
713:環形牆部
72:感測器
73:活塞
731:凸緣
74:彈性件
75:磁鐵
76,77:螺絲
80:固定件
90:連接件
91:流體通道
92:組裝槽
100:定位件
1001:穿孔
110:閥件
1101:流體通道
1102:旁通孔
1103:寬部
1104:窄部
1105:密封環部
120:彈性件
130:入油通道
1301:連通口
140:連接通道
150:第一腔室
160:第二腔室
170:彈性件
180:導磁板
190:溫度感測器
200:電力感測器
210:黏膠層
W1,W2,W3,W4,W5,W6,W7,W8:寬度
D1,D2:外徑
T:距離
L:長度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所揭露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1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4的放大剖視示意圖。 圖6為圖1之部分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1之感測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8為圖7之感測模組的剖視示意圖。 圖9為圖8之活塞被推動的剖視示意圖。 圖10為圖4之洩壓件移動至洩壓位置的剖視示意圖。
1: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10:殼體
11:第一殼件
12:第二殼件
13:第三殼件
20:控制電路板
30:發光件
40:導光件

Claims (12)

  1. 一種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用以連接一煞車卡鉗,包含:一殼體,具有相分離的一第一空間及一第二空間;一控制電路板,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二空間內,該控制電路板遠離該第一空間的一側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發光件,位於該控制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一導光件,穿於該殼體,該導光件之一部分自該殼體顯露於外,該導光件之另一部分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二空間內並對應於該發光件;一驅動件,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空間,且電性連接於該控制電路板;以及一洩壓件,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一空間,且該洩壓件用以受該驅動件驅動而對於該煞車卡鉗洩壓;其中,該導光件與該洩壓件分別位於該控制電路板的相對二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殼體具有一外環面及一端面,該外環面連接於該端面的周緣,該導光件之一部分自該殼體的該端面顯露於外。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更包含一感測模組,該感測模組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二空間,該感測模組包含一座體及一感測器,該感測器設置於該座體並電性連接 該控制電路板,該座體具有不相連通的一流體通道及一穿孔,該感測器用以取得該流體通道內之液壓油的壓力,且該導光件位於該殼體的該第二空間內的部分穿設於該感測模組的該穿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穿孔具有相連通的一寬徑段及一窄徑段,該寬徑段的寬度大於該窄徑段的寬度,該窄徑段較該寬徑段靠近該控制電路板,該寬徑段及該窄徑段之間形成一支撐面,該導光件包含相連接的一寬部及一窄部,該寬部的外徑大於該窄部的外徑,該寬部插設於該穿孔的該寬徑段並受該支撐面支撐,且該窄部穿設於該穿孔的該窄徑段。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導光件與該穿孔之內壁面之間的間隙經由填膠的方式填充。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感測模組更包含一活塞及一彈性件,該流體通道具有一主油路及一旁通道,該旁通道連通於該主油路,該活塞可移動地位於該旁通道,該感測器用以於液壓油推動該活塞時感應該活塞的移動,而間接取得液壓油的壓力,該彈性件設置於該活塞,且該彈性件用以施予該活塞朝該主油路移動的作用力。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感測模組更包含一磁鐵,該磁鐵與該活塞相結合,該感測器為霍爾感測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發光件直接接觸於該控制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導光件的一端抵靠於該發光件。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更包含一溫度感測器及一電力感測器,該溫度感測器及該電力感測器設置於該控制電路板。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更包含一座體,該座體位於該第二空間內,該座體具有一穿孔,該穿孔具有相連通的一寬徑段及一窄徑段,該寬徑段的寬度大於該窄徑段的寬度,該窄徑段較該寬徑段靠近該控制電路板,該寬徑段及該窄徑段之間形成一支撐面,該導光件包含相連接的一寬部及一窄部,該寬部的外徑大於該窄部的外徑,該寬部插設於該穿孔的該寬徑段並透過一黏膠層固定於該支撐面,且該窄部穿設於該穿孔的該窄徑段。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其中該支撐面至該控制電路板的該第一表面的距離大於該導光件之該窄部的軸向長度。
TW110143643A 2021-11-24 2021-11-24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TWI783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643A TWI783792B (zh) 2021-11-24 2021-11-24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643A TWI783792B (zh) 2021-11-24 2021-11-24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3792B true TWI783792B (zh) 2022-11-11
TW202321098A TW202321098A (zh) 2023-06-01

Family

ID=8579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643A TWI783792B (zh) 2021-11-24 2021-11-24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379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6124A1 (de) * 2012-07-27 2014-01-30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orrichtung für ein zwei- oder dreirad-fahrzeug, brem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bremssystems
CN205113178U (zh) * 2015-09-28 2016-03-30 深圳车宝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记录仪
CN208813435U (zh) * 2018-08-20 2019-05-03 天津市艾拜克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抱死的自行车刹车
TWI735339B (zh) * 2020-09-18 2021-08-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流體壓力感測裝置及防鎖死煞車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6124A1 (de) * 2012-07-27 2014-01-30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Vorrichtung für ein zwei- oder dreirad-fahrzeug, brem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bremssystems
CN205113178U (zh) * 2015-09-28 2016-03-30 深圳车宝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记录仪
CN208813435U (zh) * 2018-08-20 2019-05-03 天津市艾拜克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抱死的自行车刹车
TWI735339B (zh) * 2020-09-18 2021-08-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流體壓力感測裝置及防鎖死煞車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1098A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18424B2 (ja) 二輪車用の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油圧モジュール
US10286886B2 (en) Pressure modulator for an ABS system
US11807207B2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unit, braking system, and bicycle
KR102397465B1 (ko) 전자식 브레이크 시스템
US10246068B2 (en) Pressure modulator for an ABS system
JP2007168456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JP2015020448A (ja) 液圧発生装置
TWI735339B (zh) 流體壓力感測裝置及防鎖死煞車組件
TWI783792B (zh)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
JP2009179269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US11208086B2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ler, straddle-type vehicle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JP7429767B2 (j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
TWI696563B (zh) 自行車之防鎖死煞車機構
TW202136108A (zh) 自行車防鎖死煞車裝置控制方法及自行車防鎖死煞車組件
JP2005186734A (ja) パーキング機構付きブレーキ装置
JP7403970B2 (ja)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TWI728739B (zh) 自行車煞車系統、自行車把手組件及自行車把手組件的轉接件
JP6557312B2 (ja) 液圧発生装置
JP4922223B2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JP7157166B2 (ja)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CN112744206B (zh) 车辆制动系统的油路块及车辆
TWI697435B (zh) 自行車之防鎖死煞車機構
JP2018133545A (ja) 樹脂製部品
TWM528921U (zh) 油壓剎車訊號傳輸器
JP2005289159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