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7250B - 導航系統、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 - Google Patents

導航系統、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7250B
TWI777250B TW109132659A TW109132659A TWI777250B TW I777250 B TWI777250 B TW I777250B TW 109132659 A TW109132659 A TW 109132659A TW 109132659 A TW109132659 A TW 109132659A TW I777250 B TWI777250 B TW I7772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wer supply
electric vehicles
supply station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3387A (zh
Inventor
藤原崇雄
三川誠
大久保克幸
中内洪太
吉田昭
渡邊成章
藤津瞬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3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2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407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C21/343Calculating itineraries, i.e. routes leading from a starting point to a series of categorical destinations using a global route restraint, round trips, touristic 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7Controlling two or more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453Special cost functions, i.e. other than distance or default speed limit of road segments
    • G01C21/3469Fuel consumption; Energy use; Emiss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79Retrieval, searching and output of POI information, e.g. hotels, restaurants, shops, filling stations, parking facil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9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 G08G1/0962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having an indicator mounted inside the vehicle, e.g. giving voice messages
    • G08G1/0967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highway information, e.g. weather, speed limits
    • G08G1/096766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highway information, e.g. weather, speed limits where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sed by the origin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G08G1/096791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highway information, e.g. weather, speed limits where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sed by the origin of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where the origin of the information is another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60Navigation input
    • B60L2240/62Vehicle position
    • B60L2240/622Vehicle position by satellite navig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70Interactions with external data bases, e.g. traffic centres
    • B60L2240/72Charging station selection relying on external da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16Driver interactions by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2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drive range estimation, e.g. of estimation of available travel 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60/00Operating Modes
    • B60L2260/40Control modes
    • B60L2260/50Control modes by future state prediction
    • B60L2260/54Energy consumption estim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9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 G08G1/0962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having an indicator mounted inside the vehicle, e.g. giving voice messages
    • G08G1/0968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to the vehicle
    • G08G1/096833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to the vehicle where different aspects are considered when computing the route
    • G08G1/096844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to the vehicle where different aspects are considered when computing the route where the complete route is dynamically recomputed based on new data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22Platooning, i.e. convoy of communicating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導航系統,係包含有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及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裝置具備:儲存部,其儲存將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計算部,其根據自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部,其判定複數輛電動車輛中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目的地;及行駛導引部,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目的地之情況下,於行駛路徑中搜索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Description

導航系統、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導航系統、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尤其是關於一種在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之因素下導引供電站,並且無需將群組拆散而可進行導引至目的地之路線導引之技術。
專利文獻1揭示了一種導航系統,其提供根據本車輛之電池殘餘量且經考慮經由之供電站之後而建議之路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210281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之技術,係以本車輛單獨行駛作為前提,於將預先作為群組而登錄之複數輛車輛路線導引至目的地之情況下, 路線之設定除了本車輛之電池殘餘量外,還需要考慮群組中其他車輛之電池殘餘量。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將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於經由可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的技術。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導航系統係包含有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及搜索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作為行駛路徑而設定之路徑設定裝置者;其特徵在於:上述路徑設定裝置具備: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計算手段,其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手段,其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導航系統中,其特徵在於:上述電池可於上述供電站中充電或更換為已充電完畢之電池,上述供電站係可對上述電池進行充電或更換上述電池之電池更換站,上述路徑設定裝置,進而具備取得手段,其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複數個供電站取得電力資訊,該電力資訊顯示於各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自上述複數個供電 站中選擇上述電力資訊超過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上述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於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導航系統中,其特徵在於:上述電池可於上述供電站中充電或更換為已充電完畢之電池,上述供電站係可對上述電池進行充電或更換上述電池之電池更換站,上述路徑設定裝置進而具備取得手段,其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複數個供電站取得電力資訊,該電力資訊顯示於各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於上述電力資訊少於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上述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情況下,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於經由以上述電力資訊之和超過上述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方式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於本發明之第4態樣之導航系統中,其特徵在於: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根據上述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與在上述選擇之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之比較,對在上述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更換上述電池之順序進行導引。
於本發明之第5態樣之導航系統中,其特徵在於: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以於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可續航距離短之順序而設定較高之優先順位,以決定更換上述電池之順序。
於本發明之第6態樣之導航系統中,其特徵在於:上述儲存手段係按每群組而儲存顯示預定於供電站補給電力之預定資訊,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參照上述預定資訊,而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與在另 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站不同的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於本發明之第7態樣之導航系統中,其特徵在於:上述儲存手段係儲存乘坐上述電動車輛之使用者之過去的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上述計算手段係參照上述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計算上述可續航距離。
本發明之第8態樣之導航系統係包含有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及搜索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者;其特徵在於:上述路徑設定裝置具備: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判定手段,其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9態樣之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其包含有: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計算手段,其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手段,其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 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10態樣之路徑設定方法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含有以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計算步驟,其中,計算手段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11態樣之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之程式,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計算步驟,其中,計算手段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 續航距離;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12態樣之儲存有電腦可讀取的程式之儲存媒體,該程式係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計算步驟,其中,計算手段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13態樣之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其具備: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 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判定手段,其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14態樣之路徑設定方法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具備以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15態樣之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之程式,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 段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之第16態樣之儲存有電腦可讀取的程式之儲存媒體,該程式係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導航技術,其可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於經由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亦即,即使於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也無需將作為群組所設定之複數輛電動車輛拆散地,可於經由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導航系統,可整個群組集中於一個供電站更換電池,因此可縮短更換電池而需要之時間。
根據本發明之第3態樣之導航系統,即使於不能整個群組集中於一個供電站上更換電池之情況下,藉由於經由以電力資訊之和超過合計之電池數量或電池之殘餘容量之方式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的路徑上進行導引,仍可整個群組不缺電地到達目的地。
根據本發明之第4及第5態樣之導航系統,即使於不能整個群組集中在一個供電站上更換電池之情況下,也可藉由對在選擇之供電站更換電池之順序進行導引,以避免群組中之各電動車輛之電力不足,從而可整個群組不缺電地到達目的地。
若與另一群組之間存在重複之供電站,則可能無法接收供電。根據本發明之第6態樣之導航系統,藉由參照儲存於每個群組之預定資訊之路徑導引,可避免因供電站重複而不能供電之情況,其中,該預定資訊係顯示預定在供電站補給電力之資訊。
於電費上可能會因使用者之電動車輛之乘坐方式而有所差別。根據本發明之第7態樣之導航系統,可藉由參照乘坐電動車輛之使用者之過去之實際利用電費,而計算更正確之可續航距離。
根據本發明之第8態樣之導航系統,可提供一種導航技術,其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可於經由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本發明之第9態樣之路徑設定裝置、第10態樣之路徑設定方法、第11態樣之程式、及第12態樣之儲存媒體,可提供一種路徑設定技術,其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可於經由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本發明之第13態樣之路徑設定裝置、第14態樣之路徑設定方法、第15態樣之程式、及第16態樣之儲存媒體,可提供一種路徑設定技術,其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可於經由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1A、1B:車輛
11:動力源
12:電池
13:操作機構
14:車輛控制裝置
15:通信裝置
16:檢測裝置
17:顯示裝置
18:資訊處理裝置
21:處理部
22:儲存部
23:通信介面部(通信I/F)
200:攝影部
201:通信介面部(通信I/F)
202:特定部
203:攝影控制部
204:旋翼
205:馬達
206:感測器
207:飛行控制部
210:判定部
220:信號生成部
230:通信控制部
240:圖像處理部
250:圖像判定部
260:逆光判定部
801:儲存部
802:管理部
803:通信介面部(通信I/F)
810:處理部
820:儲存部
830:通信介面部(通信I/F)
901:實際情況管理部
910:計算部
920:判定部
930:行駛導引部
940:取得部
1000:封包資訊
1010:供電站ID
1020:使用者ID
1030:更換實際情況
1040:更換日期
A、B:使用者
CNT:控制裝置
DB:資料庫
DRN:無人飛行器
GR:群組
NAV:路徑設定裝置
NT:網路
PST:供電站
SP:攜帶式終端
STM:攝影系統
STM2:導航系統
圖1為說明實施形態1之攝影系統之一例之方塊圖。
圖2係例示ST21為無人飛行器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且例示ST22為處理部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
圖3為示意地說明判定部之處理之圖。
圖4為說明儲存部22及處理部21之處理流程的圖。
圖5為說明圖像處理部及圖像判定部之處理流程的圖。
圖6為說明複數輛車輛之車輛間距離之調整處理之流程的圖。
圖7為說明複數輛車輛之速度差之調整處理之流程的圖。
圖8為說明實施形態2之導航系統之方塊圖。
圖9係例示ST91為控制裝置之處理部的功能構成之方塊圖,且例示ST92為路徑設定裝置之處理部的功能構成之方塊圖。
圖10為例示封包資訊之圖。
圖11為顯示將更換電池之實際情況登錄於資料庫之例的圖。
圖12為顯示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的值與需要電力之關係的圖。
圖13為顯示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的值與需要電力之關係的圖。
圖14為說明處理部810之處理流程的圖。
圖15為說明圖14之步驟S1440之具體處理的圖。
以下,參照附加圖式,對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以下之實施形態,並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此外,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所有特徵之組合,不一定為發明所必須。
[實施形態1] (攝影系統之構成)
圖1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攝影系統STM之構成的一例之圖。攝影系統STM具備:複數輛車輛1A、1B;無人飛行器DRN;及控制裝置CNT(控制伺服器),其能與複數輛車輛1A、1B及無人飛行器DRN通信。無人飛行器DRN具有攝影部200(照相機),該攝影部200能於飛行狀態下拍攝複數輛車輛。
控制裝置CNT可經由網路NT而與複數輛車輛1A、1B及無人飛行器DRN進行遠程通信,且可經由網路NT而輸出控制無人飛行器DRN之信號。
資訊處理裝置18係管理車輛之租借(車輛利用服務)之外部終端,當使用者租借車輛時,經由網路NT將特定使用者之使用者資訊及識別被租借之車輛之車輛資訊傳送至控制裝置CNT。資訊處理裝置 18(外部終端)可設置於例如旅館、租車公司、提供車輛之銷售及保養服務的經銷商等外部據點(代理店)。
外部據點(代理店)可提供如下之服務:將租借車輛之複數位使用者A、B作為群組GR,且以無人飛行器DRN拍攝進行車輛1A、1B行駛中之使用者A、B。
若控制裝置CNT經由通信介面部23(通信I/F)取得自資訊處理裝置18(外部終端)傳送之資訊(使用者資訊及車輛資訊),則將以複數輛車輛1A、1B之使用者A、B作為一個群組GR而設定之群組資訊登錄於儲存部22之資料庫DB中。然後,於作為群組所設定之複數輛車輛在既定之攝影區域內行駛中之情況下,控制裝置CNT之處理部21生成控制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之控制信號,且經由網路NT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
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可根據自控制裝置CNT傳送之控制信號進行攝影。藉由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係經由網路NT被傳送至控制裝置CNT,且保存於儲存部22之資料庫DB。所拍攝之圖像係於歸還被租借之車輛時,可於資訊處理裝置18(外部終端)或複數位使用者A、B之攜帶式終端SP(例如,智慧型手機)上藉由預覽顯示而進行確認(閱覽),於使用者A、B滿意攝影圖像之情況下,可購入圖像資料。於購入圖像資料之情況下,也可將圖像資料下載至複數位使用者A、B之攜帶式終端SP(智慧型手機)、或者將圖像資料保存於CD-ROM、DVD等之儲存媒體中而提供給使用者。關於控制裝置CNT之處理部21及無人飛行器DRN之具體功能構成,容待稍後詳細說明。
於實施形態1中,作為複數輛車輛之例,車輛1A、1B可使用例如跨坐型車輛等之電動型二輪車輛。再者,跨坐型車輛係指駕駛 員騎跨於車體上乘坐之類型之車輛,且該概念中還包含速克達型之二輪車等。
車輛A、車輛B具有相同之構造,以下之說明中作為代表而對車輛1A之構成進行說明。再者,作為複數輛車輛之例,圖1中顯示2輛車輛1A、1B之例,但不限於此例,也可由三輛以上之車輛構成群組。
車輛1A具備動力源11、將電力供給於車輛之電池12(電源裝置)、操作機構13、控制車輛之車輛控制裝置14、及通信裝置15。於實施形態1中,動力源11係電動馬達,電池12可將電力供給於動力源11及構成車輛1之各個元件。對於電池12,例如可使用能充電之二次電池,作為其例,可列舉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及鎳氫電池等。電池12可藉由經由電纜連接於能供給既定電壓之電源而進行充電。此外,也可於設在行駛路徑之途中之電池更換站與已充電完畢之電池更換,且將已充電完畢之電池12安裝於車輛上。
操作機構13係被構成為能輸入用以控制動力源11之操作,例如,根據藉由使用者輸入之操作而將既定之信號輸出至後述之車輛控制裝置14。作為對操作機構13進行操作輸入之例,可列舉使用與車輛對應之既定之鍵(點火鍵、遙控鍵等)之轉動操作、使用按壓式開關(啟動開關等)之按壓操作等。
車輛控制裝置14係能進行車輛1A整體之動作控制之ECU(電子控制單元),例如,能經由既定之信號線而在與車輛1A之各構成元件之間進行信號之傳送及接收。作為一例,車輛控制裝置14係可以接收與對操作機構13之操作輸入對應之信號而使動力源11啟動之方式進行控制。
車輛控制裝置14之功能藉由硬體及軟體之任一者均可實現。例如,車輛控制裝置14之功能也可藉由CPU(中央運算裝置)使用記憶體執行既定之程式而實現。或者,車輛控制裝置14之功能也可藉由PLD(可程式邏輯裝置)或ASIC(特定應用半導體積體電路)等公知之半導體裝置而實現。此外,在此雖然將車輛控制裝置14作為單一之元件而加以顯示,但也可根據需要而將車輛控制裝置14分為2個以上之元件。
通信裝置15具有用以經由網路NT而實現與控制裝置CNT之通信的天線。此外,通信裝置15包含TCU(車載資訊控制單元)等,該TCU係進行用以經由網路NT而實現與控制裝置CNT之通信的信號處理。
TCU可自電池12取得顯示電池12之電壓值之電壓資訊,並且,TCU可自車輛控制裝置14(ECU)取得顯示車輛1之控制狀態之控制資訊。TCU係經由網路NT而將取得之電池12之電壓資訊及車輛控制裝置14(ECU)的控制資訊傳送至控制裝置CNT。此外,TCU可根據自控制裝置CNT接收之資訊而介入車輛控制裝置14中之車輛控制。
通信裝置15可於構成群組GR之複數輛車輛之間進行車與車之間的通信,車輛1A之通信裝置15可與構成群組GR之另一車輛1B進行無線通信,且於車輛之間進行資訊交換。車輛控制裝置14能以藉由車輛之間的車與車間之通信而在群組GR內調整行駛於攝影區域內時之速度及車輛距離之方式進行控制。
於檢測裝置16包含有檢測車輛1A之各種狀態之各種感測器,例如包含有陀螺儀感測器、GPS感測器、檢測車速資訊之車速感測器等。車輛控制裝置14能根據藉由檢測裝置16檢測之資訊而控制車 輛1A,通信裝置15可經由網路NT而將檢測裝置16之檢測結果傳送至控制裝置CNT。
陀螺儀感測器檢測車輛1A之旋轉運動。車輛控制裝置14可藉由陀螺儀感測器之檢測結果及車速感測器等而判定車輛1A之行進路線。GPS感測器檢測車輛1A之當前位置。此外,通信裝置15也可與提供地圖資訊及交通資訊之伺服器裝置進行無線通信,以取得車輛1A之當前位置的資訊。
於實施形態1中,通信裝置15及檢測裝置16係作為取得車輛之位置資訊之取得部而發揮功能,且通信裝置15係作為經由網路NT傳送車輛位置資訊之車輛通信部而發揮功能。
顯示裝置17係被構成為可與車速計及轉速計一起顯示電池12之電池殘餘量、及自控制裝置CNT接收之通知資訊。當行駛於攝影區域時,若自控制裝置CNT接收群組GR中之車輛間之關於車速及車輛間距離之通知資訊,則顯示裝置17可對使用者顯示通知資訊,並促使用者調整車速及車輛間距離。藉此,作為攝影時之攝影準備,可以在群組GR內調整車速及車輛間距離之狀態行駛於攝影區域內。
控制裝置CNT具有處理部21、儲存部22及通信介面部23(通信I/F),且設置於例如進行車輛利用服務之管理公司。處理部21係由具備CPU及記憶體之處理器構成,儲存部22係由作為程式之處理區域之RAM、儲存各種程式及資料之ROM、及相對較大容量之HDD(硬碟驅動器)構成。此外,也可被分散配置於雲端上。
例如,處理部21可藉由通信介面部23而與車輛1A、1B、無人飛行器DRN經由網路NT進行通信,且將關於車輛1A、1B、無人飛行器DRN之資訊存放於儲存部22、或自儲存部22讀取關於車輛1A、1B、 無人飛行器DRN之資訊。此外,可將以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存放於儲存部22。
當使用者租借車輛時,經由網路NT將特定使用者之使用者資訊及識別租借之車輛之車輛資訊傳送至控制裝置CNT。儲存部22可登錄將複數輛車輛之使用者作為一個群組GR而設定之群組資訊。於圖1之例中,群組GR係由使用車輛1A之使用者A、及使用車輛1B之使用者B構成。再者,於圖1之例中,群組GR為一隊,但儲存部22也可登錄與複數個群組相關之群組資訊。
(無人飛行器DRN之功能構成)
接著,對無人飛行器DRN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2之ST21為例示無人飛行器DRN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攝影部200係搭載於無人飛行器DRN上之照相機,且攝影部200係被構成為能於無人飛行器DRN之飛行狀態下拍攝複數輛車輛。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可進行靜止圖像或動態影像之攝影。
通信介面部201(通信I/F)可經由網路NT而與車輛1A、1B及控制裝置CNT進行通信。通信介面部201將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傳送至控制裝置CNT。
特定部202係根據自複數輛車輛1A、1B發布之車輛資訊、及自控制裝置CNT傳送之群組資訊內包含之車輛資訊,特定構成群組GR之複數輛車輛。當無人飛行器DRN進行攝影時,作為特定群組GR之資訊,將包含識別車輛之車輛資訊之群組資訊自控制裝置CNT的通信介面部23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此外,複數輛車輛1A、1B係於行駛期間自通信裝置15發布識別車輛之車輛資訊,且藉由核對車輛資訊,特定 部202可根據自控制裝置CNT之通信介面部23傳送之群組資訊,特定構成群組GR之複數輛車輛。
攝影控制部203係根據控制信號而控制攝影部200,以控制藉由特定部202特定之複數輛車輛之攝影。若接收自控制裝置CNT傳送之控制信號(參數控制信號),則攝影控制部203可根據控制信號而進行使攝影部200之視角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之控制(Pan控制)、使攝影部200之視角於垂直方向上移動之控制(Tilt控制)、將視角放大(圖像放大)或縮小(圖像縮小)並進行攝影之控制。
旋翼204係將馬達205作為驅動源進行旋轉,以產生無人飛行器DRN之推進力。為了控制飛行狀態下之姿勢,於無人飛行器DRN上設置有至少4個旋翼204及馬達205,飛行控制部207可控制各馬達205之輸出。飛行控制部207可根據自控制裝置CNT傳送之控制信號,進行迴旋以變更飛行位置或變更飛行高度。
感測器206例如為距離感測器,用以檢測藉由特定部202特定之複數輛車輛與無人飛行器DRN之距離。
(處理部21之功能構成)
接著,對控制裝置CNT之處理部21之具體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2之ST22為例示處理部21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圖3為示意說明判定部210之處理的圖。
判定部210能進行各種之判定處理,例如,根據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複數輛車輛1A、1B的位置資訊及地圖資訊,判定複數輛車輛1A、1B是否在既定之攝影區域內行駛。判定部210,可存取建構於 儲存部22之地圖資訊之資料庫,判定部210經對複數輛車輛之位置資訊與地圖資訊進行比較,判定是否在設定之攝影區域內行駛。
例如,如圖3之ST31所示,於攝影區域較作為基準之區域小(距離短)之情況、或群組GR之車輛1A、1B之車間距離拉開之情況等,判定部210判定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複數輛車輛1A、1B中至少一輛(車輛1A)已進入攝影區域之情況下,判定部210判定複數輛車輛1A、1B在攝影區域內行駛。
此外,如圖3之ST32所示,於攝影區域較作為基準之區域大(距離長)之情況等,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複數輛車輛1A、1B全部進入攝影區域之情況下,判定部210判定複數輛車輛在攝影區域內行駛。
信號生成部220可根據判定部210之判定生成各種之信號,例如,根據判定部210之判定,而生成控制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之控制信號。
於未開始攝影之狀態下,於判定部210判定為複數輛車輛在攝影區域行駛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生成指示攝影開始之控制信號。
此外,在開始攝影之後,於判定部210判定複數輛車輛中的至少一輛在攝影區域內行駛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生成指示繼續攝影之控制信號。
然後,如圖3之ST33所示,於判定部210判定複數輛車輛1A、1B已全部離開攝影區域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生成指示攝影結束之控制信號。
通信控制部230可經由通信介面部23傳送藉由信號生成部220生成之信號,例如,經由通信介面部23將藉由信號生成部220生成之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
當開始攝影時,通信控制部230將群組資訊及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藉此,無人飛行器DRN之特定部202可根據群組資訊而特定構成群組GR之複數輛車輛,且可藉由攝影部200拍攝被特定之複數輛車輛。
再者,於判定部210判定為複數輛車輛中之至少一輛已進入攝影區域或設定於攝影區域之前方的既定準備區域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也可生成通知使用者已進入攝影區域或準備區域之區域通知信號,且通信控制部230將區域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
藉由於攝影前將區域通知信號通知給使用者,可進行使群組GR之車輛彼此之隊伍排列整齊等之準備攝影之行駛。
於繼續攝影或結束攝影之情況下,通信控制部230將藉由信號生成部220生成之指示繼續攝影之控制信號、或指示結束攝影之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
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控制部203,以根據指示繼續攝影之控制信號控制攝影部200而繼續攝影之方式進行控制。此外,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控制部203以根據指示結束攝影之控制信號控制攝影部200而結束攝影之方式進行控制。
圖像處理部240可進行自藉由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中擷取使用者之臉部之圖像處理。於圖像資料為動態影像之情況下,圖像處理部240對每幀之圖像進行圖像處理。此外,圖像處理部240還可對以既定之幀率取樣之圖像進行圖像處理。
圖像判定部250根據圖像處理之結果及群組資訊,判定是否已對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人數之使用者之臉部進行了拍攝。例如,於藉由圖像處理擷取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使用者A、B兩人份之使用者之臉部之情況、即群組GR之設定數(N1)與被圖像處理擷取之擷取數量(N2)相等之情況下(N1=N2),圖像判定部250判定為已對構成群組GR之使用者全體人員之臉部進行了拍攝。
另一方面,於藉由圖像處理之結果而擷取之使用者臉部為一人份之情況、即群組GR之設定數(N1=2)與被圖像處理擷取之擷取數量(N2=1)不相等之情況下(於此情況下,N1>N2),圖像判定部250判定未拍攝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人數份之使用者臉部。
逆光判定部260根據藉由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而判定其是否為逆光。例如,於藉由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中,當包含有像素值局部超過基準像素值之區域時,逆光判定部260可判定為在逆光之攝影狀態下拍攝之圖像。於此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以避開逆光之方式生成指示變更無人飛行器DRN之飛行位置之飛行控制信號、或以變更攝影部200之視角之方式生成控制信號。關於具體之處理,以圖5之步驟S570之後的與逆光判定有關之追加處理進行說明。
(處理流程)
圖4為說明儲存部22及處理部21(判定部210、信號生成部220、通信控制部230)之處理流程的圖。
於步驟S400中,儲存部22登錄群組GR之資訊。當控制裝置CNT經由通信介面部23取得自資訊處理裝置18(外部終端)傳送之資 訊(使用者資訊及車輛資訊)時,儲存部22將以複數輛車輛1A、1B之使用者A、B作為一個群組GR而設定之群組資訊登錄於資料庫DB中。
於步驟S405中,判定部210自構建於儲存部22之地圖資訊之資料庫取得地圖資訊。
於步驟S410中,判定部210取得複數輛車輛之位置資訊,於步驟S415中,判定部210根據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複數輛車輛1A、1B之位置資訊及地圖資訊,判定複數輛車輛1A、1B是否在既定之攝影區域內行駛。
根據步驟S415之判定,於車輛不在攝影區域內行駛之情況下(S415-No),則判定部210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410,並重複相同之處理。
另一方面,根據步驟S415之判定,於車輛在攝影區域內行駛之情況下(S415-Yes),則處理進入步驟S420。
於步驟S420中,信號生成部220根據判定部210之判定,生成指示攝影開始之控制信號而作為控制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之控制信號。
然後,於步驟S425中,通信控制部230將登錄之群組GR之資訊及生成之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
無人飛行器DRN之特定部202根據群組資訊對構成群組GR之複數輛車輛進行特定,且以攝影部200拍攝被特定之複數輛車輛。
於步驟S430中,判定部210判定複數輛車輛1A、1B是否已全部離開攝影區域,於車輛未全部離開攝影區域之情況下(S430- No)、即判定部210判定為複數輛車輛中至少有一輛尚在攝影區域內行駛之情況下,處理進入步驟S435。
於步驟S435中,信號生成部220生成指示繼續攝影之控制信號,於步驟S440中,通信控制部230將藉由信號生成部220生成之指示繼續攝影之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接收指示繼續攝影之控制信號之後,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控制部203以根據指示繼續攝影之控制信號控制攝影部200而繼續攝影之方式進行控制。
另一方面,於步驟S430之判定中,於判定部210判定為複數輛車輛1A、1B已全部離開攝影區域之情況下(S430-Yes),於步驟S445中,信號生成部220生成指示攝影結束之控制信號。
然後,於步驟S450中,通信控制部230將藉由信號生成部220生成之指示攝影結束之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於接收指示攝影結束之控制信號之後,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控制部203以根據指示攝影結束之控制信號控制攝影部200而結束攝影之方式進行控制。
(圖像處理部及圖像判定部之處理流程)
圖5為說明圖像處理部240及圖像判定部250之處理流程的圖。於步驟S500中,圖像處理部240取得以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
於步驟S510中,圖像處理部240進行自圖像資料中擷取使用者之臉部之圖像處理。
於步驟S520中,圖像判定部250根據於步驟S510中取得之圖像處理之結果與預先登錄之群組資訊,對是否已對作為群組GR而設定之人數份之使用者之臉部進行了拍攝而進行圖像判定。
根據步驟S520之判定,於已對被設定之人數份之使用者之臉部進行了拍攝之情況下(S520-Yes),則處理進入步驟S530。
然後,於步驟S530中,儲存部22將拍攝之圖像資料儲存於資料庫中並結束處理。
當歸還租借之車輛時,可提供儲存於資料庫之圖像資料,以供在資訊處理裝置18(外部終端)或複數位使用者A、B之攜帶式終端SP上預覽顯示。於使用者A、B滿意攝影圖像之情況下,可購入圖像資料,於此情況下,可將圖像資料下載於複數位使用者A、B之攜帶式終端SP(智慧型手機)。此外,也可將圖像資料保存於儲存媒體並提供給使用者。
另一方面,根據步驟S520之判定,於未對被設定之人數份之使用者之臉部進行拍攝之情況下(S520-No),處理進入步驟S540。
於步驟S540中,信號生成部220生成控制攝影參數之參數控制信號。於未對被設定之人數份之使用者之臉部進行拍攝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以能拍攝被設定之人數份之使用者(全體人員)之臉部之方式生成控制攝影部200之攝影參數之參數控制信號。信號生成部220,可生成使攝影部200之視角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之參數控制信號作為Pan控制用之攝影參數、或者生成使攝影部200之視角朝垂直方向移動之參數控制信號作為Tilt控制用之攝影參數。並且,可生成將視角放大(圖像放大)或縮小(圖像縮小)而拍攝之參數控制信號。
於步驟S550中,通信控制部230將藉由信號生成部220生成之參數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控制部203係於接收參數控制信號之後,根據參數控制信號控制攝影部200,一面以無人飛行器DRN移動一面進行攝影。藉由根據參數控制信號控制攝影部200之視角,可對群組所有成員之臉部進行攝影。
於步驟S560中,信號生成部220生成用以導引重新攝影之攝影導引信號。根據圖像判定部250之判定,於未對被設定之人數份的使用者A、B之臉部進行攝影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生成導引對使用者A、B重新攝影之攝影導引信號。
然後,於步驟S570中,通信控制部230將攝影導引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1A、1B。各車輛之顯示裝置17係於接收攝影導引信號之後,對使用者示出根據攝影導引信號之表示內容,以導引再次攝影。藉此,即使於不能拍攝所有使用者之臉部之情況下,也可藉由生成攝影導引信號,且將攝影導引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而於攝影區域中立即進行重新攝影。
於步驟S570之後,處理返回至步驟S500,之後重複執行相同之處理。
(關於逆光判定之追加處理)
再者,於步驟S570之後,還可進行關於逆光判定之追加處理。逆光判定部260根據藉由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判定攝影狀態是否為逆光。例如,於藉由攝影部200拍攝之圖像資料中,當包含有像素值局部超過基準像素值之區域時,則逆光判定部260判定為在逆光之攝影狀態下拍攝之圖像。
於判定攝影狀態為逆光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以避開逆光之方式生成指示變更無人飛行器DRN之飛行位置之飛行控制信號。例如,信號生成部220以陽光不進入攝影部之視野角範圍內之方式生成指示無人飛行器DRN進行迴旋之飛行控制信號。
通信控制部230將飛行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無人飛行器之飛行控制部207係於接收飛行控制信號之後,根據飛行控制信號變更飛行位置。
此外,於判定攝影狀態為逆光之情況下,信號生成部220,也可以進行使攝影部200之視角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之控制(Pan控制)、或使攝影部200之視角沿垂直方向移動之控制(Tilt控制)之方式生成控制信號(參數控制信號)。
通信控制部230將參數控制信號傳送至無人飛行器DRN。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控制部203係於接收參數控制信號之後,根據參數控制信號變更攝影部200之視角。
於根據拍攝之圖像資料而判斷為逆光之攝影狀態之情況下,可藉由變更無人飛行器之飛行位置、或變更攝影部200之視角,以避開逆光之狀態進行攝影。
(複數輛車輛之車輛間距離之調整處理)
控制裝置CNT檢查複數輛車輛1A、1B在攝影區域或設定於攝影區域之前之既定的準備區域內行駛時之車輛間距離,且以成為適合攝影之車輛間距離(收斂於既定之基準距離範圍內之距離)之方式將通知資訊傳送至複數輛車輛。
例如,於車輛間之車輛間距離超過既定之基準距離範圍上限之距離之情況下,將通知車輛間距離過於拉開之距離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1A、1B,以通知各車輛之使用者。
此外,於車輛間之車輛間距離為既定之基準距離範圍下限之距離以下之情況下,將通知車輛間距離過於接近之接近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1A、1B,以通知各車輛之使用者。
圖6為說明複數輛車輛之車輛間距離之調整處理之流程的圖。於步驟S600中,判定部210取得在攝影區域或設定於攝影區域前之既定的準備區域內行駛之複數輛車輛1A、1B之位置資訊。於步驟S610中,判定部210根據位置資訊而取得複數輛車輛1A、1B之車輛間距離。例如,判定部210可根據位置資訊之差值而取得車輛間距離。
於步驟S620中,於判定部210判定為取得之車輛間距離超過既定之基準距離範圍上限之距離之情況下(S620-Yes),處理進入步驟S630。
於步驟S630中,信號生成部220生成通知使用者車輛間距離已超過基準距離範圍上限之距離之情況之距離通知信號。然後,於步驟S640中,通信控制部230將距離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1A、1B。於車輛間距離過於拉開之情況下,由於在攝影區域內行駛時可能無法同時拍攝複數位使用者,因此可將通知車輛間距離已超過基準距離範圍上限之距離之情況之距離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以通知使用者,藉此促使使用者縮小車輛間距離。
此外,於步驟S620之判定中,取得之車輛間距離未超過既定之基準距離範圍上限之距離之情況下(S620-No),判定部210使處理進入步驟S650。
於步驟S650中,於判定部210判定為取得之車輛間距離不在基準距離範圍下限之距離以下之情況下(S650-No),判定部210使處理返回步驟S600,並重複執行相同之處理。於此情況下,複數輛車輛1A、1B之車輛間距離係適合攝影之車輛間距離(收斂於既定之基準距離範圍內的距離),無需生成通知信號(距離通知信號、接近通知信號),繼續執行車輛間距離之檢查處理。
另一方面,根據步驟S650之判定,於取得之車輛間距離為既定之基準距離範圍下限之距離以下之情況下(S650-Yes),判定部210使處理進入步驟S660。
於步驟S660中,信號生成部220生成通知使用者車輛間距離為基準距離範圍下限之距離以下之情況之接近通知信號。
然後,於步驟S670中,通信控制部230將接近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於車輛間距離過於接近之情況下,由於複數位使用者於攝影區域內行駛時可能重疊而無法同時攝影,因此,藉由將通知車輛間距離為基準距離範圍下限之距離以下之情況之接近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以通知使用者,可促使用者拉開車輛間距離。
(複數輛車輛之速度差之調整處理)
控制裝置CNT檢查複數輛車輛1A、1B在攝影區域或設定於攝影區域前之既定準備區域內行駛時之車輛間的速度差,且以成為適合攝影之速度差(既定之基準速度以下)之方式將速度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
圖7為說明複數輛車輛之速度差之調整處理之流程的圖。於步驟S700中,判定部210取得在攝影區域或設定於攝影區域前之 既定之準備區域內行駛的複數輛車輛1A、1B之速度資訊。於步驟S710中,判定部210根據複數輛車輛1A、1B之速度資訊,取得複數輛車輛1A、1B之速度差。例如,判定部210可根據速度資訊之差值,取得車輛間之速度差。
於步驟S720中,於取得之速度差未超過基準速度之情況下(S720-No),判定部210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700,並重複執行相同之處理。於此情況下,複數輛車輛1A、1B之速度差係適合攝影之速度差(既定之基準速度以下),無需生成速度通知信號而繼續執行速度差之檢查處理。
另一方面,根據步驟S720之判定,於速度差超過既定之基準速度之情況下(S720-Yes),判定部210使處理進入步驟S730。
於步驟S730中,信號生成部220生成通知使用者速度差超過基準速度之情況之速度通知信號。
然後,於步驟S740中,通信控制部230,將速度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1A、1B。
於速度差超過基準速度之情況下,由於在攝影區域內行駛時可能無法同時拍攝複數位使用者,因此藉由將通知速度差超過基準速度之情況之速度通知信號傳送至複數輛車輛以通知使用者,可促使用者減小速度差。
[實施形態2]
接著,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進行說明。於實施形態1中,對將成群行駛之複數位使用者作為被攝影對象,以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照相機)拍攝利用車輛行駛之使用者之構成進行了說明。於實施形態 2中,對以下之構成進行說明:即使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進行電池之電力補給之情況下,也無需將作為群組設定之複數輛電動車輛拆散而可於經由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圖8為說明實施形態2之導航系統之一例之方塊圖。導航系統STM2至少具備: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及路徑設定裝置NAV,其搜索將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
電動車輛之電池可於供電站PST進行充電或與已充電完畢之電池更換,供電站PST係可對電動車輛之電池進行充電、或與已充電完畢之電池更換之電池更換站。供電站PST具有儲存部801、管理部802、及通信介面部803(通信I/F)而作為其功能構成。
儲存部801係儲存有顯示於供電站PST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之電力資訊。管理部802係管理儲存於儲存部801之電力資訊、及在供電站PST進行了電池更換之群組(使用者)之更換實際情況等。例如,於群組GR之使用者A、B分別更換N個電池之情況下,管理部802設定識別使用者A、B之使用者資訊(使用者ID),且將使用者ID、對應於使用者ID之更換實際情況(N個)及更換日期之組合作為更換實際情況資訊而進行管理。
管理部802可藉由通信介面部803而與路徑設定裝置NAV及控制裝置CNT經由網路NT進行通信,且將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及使用者之更換實際情況資訊傳送至路徑設定裝置NAV及控制裝置CNT。
於各供電站PST設定有可於網路NT上識別之供電站ID,當管理部802經由網路NT而傳送使用者之更換實際情況資訊時,傳送組合有供電站ID之封包資訊。
圖10為例示封包資訊之圖,其中,封包資訊1000包含有供電站ID 1010、識別各使用者之使用者ID 1020、電池之更換實際情況(更換個數、更換容量)1030、及更換日期1040(年月日)。當管理部802以既定之時間點傳送更換實際情況資訊時,管理部802生成如圖10所示之封包資訊1000,且藉由通信介面部803經由網路NT傳送至控制裝置CNT等。
於圖8之例中,供電站PST雖然為一個,但於行駛路徑上配置有複數個供電站PST,每個供電站PST具有相同之構成,且自各供電站PST以既定之時間點傳送更換實際情況資訊。路徑設定裝置NAV及控制裝置CNT可經由網路NT接收自複數個供電站PST傳送之各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及使用者之更換實際情況資訊。
於實施形態2中,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係與實施形態1相同,例如,可使用跨坐型車輛等之電動型二輪車輛(還包含速克達型之二輪車)等。
於電動車輛1A、1B中,將電力供給於車輛之電池12(電源裝置)係可於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進行充電,並且可於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與已充電完畢之電池進行更換。使用於電動車輛1A、1B之電池12係串聯連接複數個電池(例如,2個電池)而使用者,當於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更換電池12之情況下,需要同時更換複數個電池(例如,2個電池)。
電動車輛1A、1B之通信裝置15包含TCU(車載資訊控制單元)等,該TCU係進行用以經由網路NT實現與路徑設定裝置NAV之通信之信號處理。
TCU可自電池12取得顯示電池12之電壓值之電壓資訊(顯示電池殘餘量之資訊),此外,TCU可自車輛控制裝置14(ECU)取得顯示車輛1之控制狀態的控制資訊。TCU經由網路NT將取得之電池12之電壓資訊(顯示電池殘餘量之資訊)及車輛控制裝置14(ECU)之控制資訊傳送至路徑設定裝置NAV。
顯示裝置17係被構成為可與車速計及轉速計一起顯示電池12之電池殘餘量及自路徑設定裝置NAV接收之導航資訊。顯示裝置17可顯示於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之資訊、經由之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之導引資訊、及於群組內更換電池之順序等之資訊作為導航資訊。
路徑設定裝置NAV可經由網路NT而與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及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進行遠程通信,並且可經由網路NT而將於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之資訊、經由之供電站之導引資訊、及於群組內更換電池之順序等之資訊輸出至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
路徑設定裝置NAV具備處理部810、儲存部820及通信介面部830(通信I/F)。處理部810係藉由具備CPU及記憶體之處理器構成,且儲存部820係由作為程式之處理區域之RAM、儲存各種程式及資料之ROM、及相對較大容量之HDD(硬碟驅動器)構成。此外,也可分散配置於雲端上。
例如,處理部810可藉由通信介面部830而與車輛1A、1B及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經由網路NT而進行通信,並且可於儲存部820存放關於車輛1A、1B及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之資訊、或自儲存部820讀取關於車輛1A、1B及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的資訊。
儲存部820具有複數個資料庫,且儲存部820儲存有例如將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能朝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之位置資訊。儲存部820係於開始圖14之處理流程之前儲存有群組資訊及供電站PST(電池更換站)的位置資訊。
當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8(外部終端)之處理而將車輛租借給使用者時,經由網路NT而將特定使用者之使用者資訊及識別被租借之車輛之車輛資訊傳送至控制裝置CNT及路徑設定裝置NAV。儲存部820可登錄將複數輛車輛之使用者作為一個群組GR而設定之群組資訊。於圖8之例中,群組GR係由使用車輛1A之使用者A及使用車輛1B之使用者B構成。
此外,儲存部820可將與複數群組相關之群組資訊作為群組資訊、依每個群組而顯示預定在供電站補給電力之預定資訊、及乘坐電動車輛之使用者之過去的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儲存於資料庫中。
再者,於圖8之例中,控制裝置CNT及路徑設定裝置NAV係作為不同之裝置而構成,但也可將控制裝置CNT及路徑設定裝置NAV統合成一個伺服器裝置。
(控制裝置CNT之功能構成)
接著,對連接於圖8之網路NT之控制裝置CNT之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8所示之控制裝置CNT係與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控制裝置CNT對應的裝置,圖9之ST91係例示控制裝置CNT(圖8)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如圖9之ST91所示,判定部210~逆光判定部260係與圖2之ST22中說明之構成相同。在圖9之方塊圖中,於具備對關於使用者之電池更換之實際情 況資訊進行管理之實際情況管理部901之點上,與圖2之ST22之方塊圖不同。
實際情況管理部901係當經由通信介面部23而接收自各供電站PST傳送之封包資訊1000時,將封包資訊1000含有之資訊登錄於資料庫內。封包資訊1000內包含有供電站ID 1010、使用者ID 1020、電池之更換實際情況(更換個數、更換容量)1030、及更換日期1040(年月日),實際情況管理部901係將識別使用者之使用者ID作為基準,將顯示更換實際情況之資訊之履歷登錄於資料庫。
圖11為顯示將更換電池之實際情況登錄於資料庫之例的圖。按每位使用者登錄更換了電池之供電站、已更換之電池數量(個數或容量)、更換日期。
於圖11中,ID_A係使用者A之使用者ID,ID_B係使用者B之使用者ID。於使用者A、B在同一供電站進行了電池更換之情況下,登錄相同之供電站ID。於圖11之例中,使用者A、B在供電站A、B(PST_A、B)中同時更換電池(更換之電池數量(容量):N2)。
另一方面,於供電站C、D(PST_C、D)中,僅使用者A進行電池更換(更換之電池數量(容量):N2),於供電站E、F(PST_E、F)中,僅使用者B進行了電池更換(更換之電池數量(容量):N1)。
實際情況管理部901係於將更換電池之實際情況登錄於資料庫時,根據更換實際情況(更換之電池數量(容量))而賦予點數。例如,實際情況管理部901賦予與更換之電池數量N1對應之點數p1,且賦予與更換之電池數量N2對應之點數p2。
實際情況管理部901對累積有各點數之累積點數進行計算,且登錄於資料庫中。如圖11之所例示,實際情況管理部901算出 P8(=p2×4)作為使用者A之累積點數,且算出P6(=p2+p2+p1+p1)作為使用者B之累積點數。
於前面說明之實施形態1之構成中,於將成群行駛之複數位使用者作為被攝影對象、且以無人飛行器DRN之攝影部200拍攝利用車輛行駛之使用者而且使用者滿意圖像之情況下,使用者可購入圖像資料。
於將實施形態2之系統與實施形態1之系統組合之情況下,當使用者購入圖像資料時,實際情況管理部901可根據各使用者之累積點數而進行對圖像購入費用打折之折扣處理。
此外,當進行車輛之租借(車輛利用服務)時,實際情況管理部901,也可根據每位使用者之累積點數而進行扣除車輛之租借費之折扣處理。
如此,可提供一種獎勵措施,其藉由進行根據使用者之累積點數之折扣處理,以減輕伴隨電池更換而帶給使用者之負擔,從而可建立積極地進行電池更換之動機。
(處理部810之功能構成)
接著,對路徑設定裝置NAV之處理部810之具體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9之ST92為例示處理部810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
當路徑設定裝置NAV藉由通信介面部830取得自複數輛電動車輛傳送之顯示電池12之電壓值的電壓資訊(顯示電池殘餘量之資訊)時,計算部910根據自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於儲存部820之資料庫內儲存有乘坐電動車輛 之使用者之過去的實際利用電費的資訊,計算部910可參照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計算可續航距離。
此外,也可於儲存部820之資料庫內預先儲存每位使用者之體重資料,計算部910參照使用者之體重資料,計算可續航距離。
此外,於儲存部820之資料庫預先儲存地形資訊,計算部910根據自當前位置至目的地之行駛路徑與地形資訊之比較,可求出行駛路徑之道路坡度。作為道路坡度,例如也可劃分為上坡行駛路徑部分、平坦行駛路徑部分及下坡部分,並根據各部分之比率而計算可續航距離。
也可將各部分之比率(上坡部分、平坦部分、下坡部分之比率)與可續航距離建立對應之表格預先儲存於資料庫中,當計算可續航距離時,計算部910亦可參照資料庫之表格,而取得可續航距離。
此外,計算部910亦可經由通信介面部830而自外部之伺服器裝置取得氣候資訊,且估算電池12之電力消費量,以計算可續航距離。
氣候封包資訊含當前位置、目的地及自當前位置至目的地之途中之路經地點之氣溫及氣候狀態(晴天、陰天、雨天等)。此外,計算部910也可考慮電動車輛之移動時間,取得按時間分類之氣候資訊(例如,假設現在為0,則為2小時後、2~4小時後、4~6小時後等…),且估算電池12之電力消費量,以計算可續航距離。
接著,判定部920,藉由比較自當前位置至目的地之距離與算出之可續航距離,判定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中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目的地。
行駛導引部930係經由通信介面部830而與提供地圖資訊及交通資訊之外部伺服器裝置進行無線通信,取得其等之資訊,以進行自當前位置到達目的地之路徑搜索等。此外,於根據判定部920之判定而判定為不能到達目的地之情況下,行駛導引部930根據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行駛路徑中搜索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以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取得部940係根據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複數個供電站PST取得顯示於各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之電池的數量或容量的電力資訊。各供電站PST之管理部802係藉由通信介面部803將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經由網路NT傳送至路徑設定裝置NAV,取得部940根據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複數個供電站PST中特定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供電站PST,且自特定之供電站PST取得電力資訊。
行駛導引部930對取得部940取得之各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與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電池容量(殘餘容量)進行比較。在此,將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電池容量(殘餘容量)作為需要電力。
圖12為示意顯示各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的值與需要電力之關係的圖。如圖12所示,供電站B之電力資訊的值超過了需要電力(電力資訊≧需要電力)。於此情況下,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藉由在供電站B進行一次電池更換,即可到達目的地。
於此情況下,行駛導引部930自複數個供電站(於圖12之情況下,供電站A~D)中選擇電力資訊超過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電池之殘餘容量之供電站(於圖12之情況下,供電站B),且於經由該供電站(供電站B)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圖13為示意顯示各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的值與需要電力之關係的圖。如圖13所示,不存在單獨地超過需要電力之電力資訊之供電站。然而,若求得供電站B之電力資訊的值與供電站D之電力資訊的值之和,則其和超過需要電力。
亦即,於電力資訊低於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為了到達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電池之殘餘容量之情況下(電力資訊<需要電力),行駛導引部930係於經由以電力資訊之和(供電站B之電力資訊的值與供電站D之電力資訊的值之和)超過合計之電池數量或電池之殘餘容量之方式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圖13之情況下,供電站B、D)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於在經由複數個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之情況下,行駛導引部930根據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與在選擇之供電站(於圖13之情況下,供電站B、D)充電之更換用之電池之數量或容量之比較,對在選擇之供電站更換電池之順序進行導引。行駛導引部930係以於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中可續航距離短之順序而設定較高之優先順位,以決定更換電池之順序。例如,對複數輛電動車輛1A、1B中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例如,電動車輛1A)設定第一優先順位,對可續航距離次短之電動車輛(例如,電動車輛1B)設定第二優先順位。
行駛導引部930將距離當前位置較近之供電站B設定作為供第一優先順位之電動車輛進行電池更換之供電站,且將供電站D設定作為供第二優先順位之電動車輛進行電池更換之供電站。
於行駛導引部930在經由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之情況下,行駛導引部930按每群組而將顯示預定於供電站補給電力之預定資訊儲存於儲存部820之資料庫中。當於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時,行駛導引部930參照資料庫之預定資訊,於行駛路徑中搜索與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站不同之供電站,以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例如,於圖13之情況下,於預定在供電站B補給(電池更換)之情況下,於行駛路徑中搜索與供電站B不同之供電站,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於此情況下,由於不存在單獨地超過需要電力之電力資訊之供電站,因此,行駛導引部930係於經由以電力資訊之和超過需要電力之方式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的路徑上進行導引。
供電站(電池更換站)可設置於例如旅館、土產店、飲食店等。可預先於儲存部820之資料庫中登錄供電站(電池更換站)之可利用時間(例如,旅館、土產店、飲食店等之營業時間)。當行駛導引部930在行駛路徑之導引中選擇供電站(電池更換站)時,行駛導引部930可參照登錄於資料庫之供電站(電池更換站)之可利用時間,選擇可利用之供電站(電池更換站)。
(處理流程)
圖14為說明處理部810之處理流程的圖。
於步驟S1410中,計算部910自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電池殘餘量之資訊。
於步驟S1420中,計算部910根據自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
於步驟S1430中,判定部920藉由對自當前位置至目的地之距離、與在步驟S1420算出之可續航距離進行比較,判定複數輛電動 車輛中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目的地。於能到達目的地之情況下(S1430-Yes),判定部920使處理進入步驟S1450,於步驟S1450中,行駛導引部930於不經由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再者,步驟S1430之處理不限於使用可續航距離之判定處理,判定部920亦可藉由自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複數輛電動車輛中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目的地。
另一方面,根據步驟S1430之判定,於判定為不能到達目的地之情況下(S1430-No),判定部920使處理進入步驟S1440。
然後,於步驟S1440中,行駛導引部930根據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行駛路徑中搜索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在此,於藉由根據電池殘餘量之判定處理(S1430)而判定為不能到達目的地之情況下,行駛導引部930可根據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行駛路徑中搜索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圖15為說明圖14之步驟S1440之具體處理流程的圖。
於步驟S1510中,行駛導引部930對各供電站PST之電力資訊、與需要電力(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電池之數量或電池之容量(殘餘容量))進行比較。
於步驟S1520中,行駛導引部930根據電力資訊與需要電力之比較,自複數個供電站選擇電力資訊超過需要電力之供電站(於圖12之情況下為供電站B)。
於步驟S1530中,行駛導引部930參照資料庫之預定資訊而判定S1520中選擇之供電站是否為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 站。於為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站之情況下(S1530-Yes),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1510,進行相同之處理。於此情況下,於步驟S1520之處理中,將最初之處理中選擇之供電站排除在外。
根據步驟S1530之判定,於並非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站之情況下(S1530-No),行駛導引部930使處理進入步驟S1540。
於步驟S1540中,行駛導引部930參照登錄於資料庫之供電站(電池更換站)之可利用時間,判定選擇之供電站是否可利用。於選擇之供電站不能利用之情況下,行駛導引部930使處理返回至步驟S1510,並進行相同之處理。於此情況下,於步驟S1520之處理中,將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站及不可利用之供電站排除在外。
根據步驟S1540之判定,於選擇之供電站可利用之情況下(S1540-Yes),行駛導引部930使處理進入步驟S1550。
然後,於步驟S1550中,行駛導引部930於經由最終選擇而可利用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另一方面,根據步驟S1520之判定,於不存在單獨地超過需要電力之電力資訊之供電站之情況下(S1520-No),行駛導引部930使處理進入步驟S1560。
於步驟S1560中,行駛導引部930以電力資訊之和(例如,圖13之供電站B之電力資訊的值與供電站D之電力資訊的值之和)超過需要電力之方式選擇複數個供電站。
於步驟S1570中,行駛導引部930設定於選擇之供電站更換電池之順序。
然後,行駛導引部930使處理進入步驟S1530,且行駛導引部930判定是否為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此外,於步驟S1540中,行駛導引部930判定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是否可利用。
然後,於步驟S1550中,行駛導引部930係於經由最終選擇而可利用之複數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行駛導引部930將步驟S1570中設定之電池之更換順序傳送至複數輛電動車輛,對在最終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更換電池之順序進行導引,並結束處理。
<實施形態之彙總>
上述實施形態至少揭示以下之構成。
(構成1)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係包含有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例如,圖8之1A、1B)、及搜索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例如,圖8之NAV)之導航系統(例如,圖8之STM2),其中,上述路徑設定裝置(NAV)具備:儲存手段(例如,圖8之820),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例如,圖8之12)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計算手段(例如,圖9之910),其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手段(例如,圖9之920),其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例如,圖9之930),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構成1之導航系統,可提供一種導航技術,其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可於經由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
亦即,即使於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也無需將作為群組所設定之複數輛電動車輛拆散地,可於經由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2)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中,上述電池(12)可於上述供電站(PST)中充電或更換為已充電完畢之電池,且上述供電站係可對上述電池進行充電或更換上述電池之電池更換站,上述路徑設定裝置(NAV)進而具備取得手段(例如,圖9之940),該取得手段係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複數個供電站取得電力資訊,該電力資訊顯示於各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的數量或容量,上述行駛導引手段(930)係自上述複數個供電站中選擇上述電力資訊超過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上述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構成2之導航系統,可整個群組集中在一個供電站更換電池,因此可縮短更換電池而需要之時間。
(構成3)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中,上述電池(12)可於上述供電站(PST)中充電或更換為已充電完畢之電池,且上述供電站係可對上述電池進行充電或更換上述電池之電池更換站,上述路徑設定裝置(NAV)進而具備取得手段(例如,圖9之940),該取得手段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複數個供電站取得電力資訊,該電力資訊顯示於各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於 上述電力資訊少於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上述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情況下,上述行駛導引手段(930)係於經由以上述電力資訊之和超過上述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方式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構成3之導航系統,即使於不能整個群組集中在一個供電站上更換電池之情況下,藉由於經由以電力資訊之和超過合計之電池數量或電池之殘餘容量之方式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的路徑上進行導引,仍可整個群組不缺電地到達目的地。
(構成4)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中,上述行駛導引手段(930)係根據上述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與在上述選擇之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之比較,對在上述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更換上述電池之順序進行導引。
(構成5)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中,上述行駛導引手段(930)係以於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可續航距離短之順序而設定較高之優先順位,以決定更換上述電池之順序。
根據構成4及構成5之導航系統,即使於不能整個群組集中在一個供電站上更換電池之情況下,也可藉由對在選擇之供電站更換電池之順序進行導引,以避免群組中之各電動車輛之電力不足,從而可整個群組不缺電地到達目的地。
(構成6)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中,上述儲存手段(820)係按每群組而儲存顯示預定在供電站補給電力之預定資訊,上述行駛導引手段(930)係參照上述預定資訊,而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與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站不同的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若與另一群組之間存在重複之供電站,則可能無法接收供電。根據構成6之導航系統,藉由參照儲存於每個群組之預定資訊之路徑導引,可避免因供電站重複而不能供電之情況,其中,該預定資訊係顯示預定在供電站補給電力之資訊。
(構成7)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中,上述儲存手段(820)係儲存乘坐上述電動車輛之使用者之過去的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上述計算手段(910)係參照上述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計算上述可續航距離。
於電費上可能會因使用者之電動車輛之乘坐方式而有所差別。根據構成7之導航系統,可藉由參照乘坐電動車輛之使用者之過去之實際利用電費,而計算更正確之可續航距離。
(構成8)上述實施形態之導航系統係包含有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例如,圖8之1A、1B)、及搜索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例如,圖8之NAV)之導航系統(例如,圖8之STM2),其中,上述路徑設定裝置(NAV)具備:儲存手段(例如,圖8之820),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例如,圖8之12)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判定手段(例如,圖9之920),其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例如,圖9之930),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構成8之導航系統,可提供一種導航技術,其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可於經由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9)上述實施形態之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例如,圖8之1A、1B)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例如,圖8之NAV),其包含有:儲存手段(例如,圖8之820),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計算手段(例如,圖9之910),其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手段(例如,圖9之920),其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例如,圖9之930),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10)上述實施形態之路徑設定方法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其包含有以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820);計算步驟(例如,圖14之S1420),其中,計算手段(910)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 (例如,圖14之S1430),其中,判定手段(920)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例如,圖14之S1440),其中,行駛導引手段(930)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11)上述實施形態之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之程式,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中,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820)計算步驟(例如,圖14之S1420),其中,計算手段(910)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例如,圖14之S1430),其中,判定手段(920)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例如,圖14之S1440),其中,行駛導引手段(930)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12)上述實施形態之儲存有電腦可讀取的程式之儲存媒體,該程式係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 驟,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中,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820);計算步驟(例如,圖14之S1420),其中,計算手段(910)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例如,圖14之S1430),其中,判定手段(920)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例如,圖14之S1440),其中,行駛導引手段(930)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構成9之路徑設定裝置、構成10之路徑設定方法、構成11之程式、及構成12之儲存媒體,可提供一種路徑設定技術,其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下,可於經由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13)上述實施形態之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例如,圖8之1A、1B)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例如,圖8之NAV),其具備:儲存手段(例如,圖8之820),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 訊;判定手段(例如,圖9之920),其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例如,圖9之930),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14)上述實施形態之路徑設定方法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其具備以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820);判定步驟(例如,圖14之S1430),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例如,圖14中的S1440),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15)上述實施形態之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之程式,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中,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 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820);判定步驟(例如,圖14之S1430),其中,判定手段(920)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例如,圖14之S1440),其中,行駛導引手段(930)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例如,圖8之PST),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構成16)上述實施形態之儲存有電腦可讀取的程式之之儲存媒體,該程式係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該路徑設定裝置係搜索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其中,該路徑設定方法具備以下之步驟: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820);判定步驟(例如,圖14之S1430),其中,判定手段(920)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例如,圖14之S1440),其中,行駛導引手段(930)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根據構成13之路徑設定裝置、構成14之路徑設定方法、構成15之程式、及構成16之儲存媒體,可提供一種路徑設定技術,其於經考慮成群行駛之各車輛之電池殘餘量而需要補給電池之電力之情況 下,可於經由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而至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本發明之實質內容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及變更。
1A、1B:車輛
11:動力源
12:電池
13:操作機構
14:車輛控制裝置
15:通信裝置
16:檢測裝置
17:顯示裝置
18:資訊處理裝置
801:儲存部
802:管理部
803:通信介面部(通信I/F)
810:處理部
820:儲存部
830:通信介面部(通信I/F)
A、B:使用者
CNT:控制裝置
DB:資料庫
GR:群組
NAV:路徑設定裝置
NT:網路
PST:供電站
SP:攜帶式終端
STM2:導航系統

Claims (16)

  1. 一種導航系統,其係包含有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者;其特徵在於,上述路徑設定裝置具備有: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計算手段,其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手段,其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2. 如請求項1之導航系統,其中,上述電池可於上述供電站中充電或更換為已充電完畢之電池,上述供電站係可對上述電池進行充電或更換上述電池之電池更換站,上述路徑設定裝置進而具備:取得手段,其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複 數個供電站取得電力資訊,該電力資訊顯示於各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自上述複數個供電站中選擇上述電力資訊超過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上述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3. 如請求項1之導航系統,其中,上述電池可於上述供電站中充電或更換為已充電完畢之電池,上述供電站係可對上述電池進行充電或更換上述電池之電池更換站,上述路徑設定裝置進而具備:取得手段,其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自配置於行駛路徑上之複數個供電站取得電力資訊,該電力資訊顯示於各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於上述電力資訊少於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為了到達上述目的地而需要之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情況下,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於經由以上述電力資訊之和超過上述合計之電池數量或上述電池的殘餘容量之方式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4. 如請求項3之導航系統,其中,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根據上述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與在上述選擇之供電站充電之更換用的電池之數量或容量之比較,對在上述選擇之複數個供電站更換上述電池之順序進行導引。
  5. 如請求項4之導航系統,其中,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以於 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可續航距離短之順序而設定較高之優先順位,以決定更換上述電池之順序。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導航系統,其中,上述儲存手段係按每群組而儲存顯示預定於供電站補給電力之預定資訊,上述行駛導引手段係參照上述預定資訊,而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與在另一群組中預定進行補給之供電站不同的供電站,且於經由該供電站而至上述目的地之路徑上進行導引。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導航系統,其中,上述儲存手段係儲存乘坐上述電動車輛之使用者之過去的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上述計算手段係參照上述實際利用電費之資訊,計算上述可續航距離。
  8. 一種導航系統,其係包含有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者;其特徵在於,上述路徑設定裝置具備有: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判定手段,其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 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9. 一種路徑設定裝置,其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計算手段,其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手段,其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10. 一種路徑設定方法,其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含有: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 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計算步驟,其中,計算手段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11. 一種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之程式,該路徑設定裝置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有: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計算步驟,其中,計算手段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 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12. 一種儲存有電腦可讀取的程式之儲存媒體,該程式係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者,該路徑設定裝置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有: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計算步驟,其中,計算手段根據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計算各電動車輛之可續航距離;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當前位置至上述目的地之距離與上述算出之可續航距離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可續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可續 航距離最短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13. 一種路徑設定裝置,其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儲存手段,其儲存將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判定手段,其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手段,其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14. 一種路徑設定方法,其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之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具有: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 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15. 一種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之程式,該路徑設定裝置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有: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16. 一種儲存有電腦可讀取的程式之儲存媒體,該程式係使電腦執行路徑設定裝置中之路徑設定方法的各步驟者,該路徑設定裝置係將具有電池之複數輛電動車輛設定為一個群組並搜索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目的地之路徑且設定行駛路徑者;其特徵在於,該路徑設定方法具有:儲存步驟,其中,將以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作為上述一個群組所設定之群組資訊、及可對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電池補給電力之供電站之位置資訊儲存於儲存手段;判定步驟,其中,判定手段藉由自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取得之電池殘餘量之比較,判定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中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否到達上述目的地;及行駛導引步驟,其中,行駛導引手段於判定為不能到達上述目的地之情況下,根據上述供電站之位置資訊,於上述行駛路徑中搜索上述電池殘餘量最少之電動車輛能到達之供電站,且經由該供電站將包含上述複數輛電動車輛之上述群組之整體導引至上述目的地。
TW109132659A 2019-09-27 2020-09-22 導航系統、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 TWI777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7693 2019-09-27
JP2019-177693 2019-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387A TW202113387A (zh) 2021-04-01
TWI777250B true TWI777250B (zh) 2022-09-11

Family

ID=75166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659A TWI777250B (zh) 2019-09-27 2020-09-22 導航系統、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036894A4 (zh)
JP (1) JP7285942B2 (zh)
CN (1) CN114364944A (zh)
TW (1) TWI777250B (zh)
WO (1) WO2021060114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2617A (en) * 1991-10-15 1993-04-13 Norvik Technologies Inc. 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H10304502A (ja) * 1997-04-22 1998-11-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アシスト走行可能距離表示装置
WO2007141543A2 (en) * 2006-06-08 2007-12-13 Elektromotive Ltd. Charging station
JP2011075291A (ja) * 2009-09-29 2011-04-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載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283769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3699950A (zh) * 2013-09-07 2014-04-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考虑交通网络流量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
TWI479772B (zh) * 2013-02-21 2015-04-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車充電系統及其適用之充電方法
TW201642208A (zh) * 2015-05-22 2016-12-01 Quan Hong Logistics Co Ltd 整合式電動車充電電源之雲端管理方法及系統
TWI565610B (zh) * 2015-03-10 2017-01-11 蓋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充電站系統與相關電動車充電方法
WO2019159475A1 (ja) * 2018-02-13 2019-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19107C1 (de) * 1995-05-24 1996-04-04 Daimler Benz Ag Fahrtroutenratgebereinrichtung
JP3813066B2 (ja) * 2001-03-30 2006-08-23 三菱電機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ナビゲーション方法
CN104105610B (zh) 2012-02-22 2016-10-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远程控制系统、服务器以及远程操作终端
JP5774534B2 (ja) 2012-03-30 2015-09-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気自動車の経路探索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007765B2 (en) 2018-03-02 2021-05-18 The Boeing Company Edge delamin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2617A (en) * 1991-10-15 1993-04-13 Norvik Technologies Inc. Charging st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H10304502A (ja) * 1997-04-22 1998-11-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アシスト走行可能距離表示装置
WO2007141543A2 (en) * 2006-06-08 2007-12-13 Elektromotive Ltd. Charging station
JP2011075291A (ja) * 2009-09-29 2011-04-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車載用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283769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
TWI479772B (zh) * 2013-02-21 2015-04-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車充電系統及其適用之充電方法
CN103699950A (zh) * 2013-09-07 2014-04-0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考虑交通网络流量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方法
TWI565610B (zh) * 2015-03-10 2017-01-11 蓋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充電站系統與相關電動車充電方法
TW201642208A (zh) * 2015-05-22 2016-12-01 Quan Hong Logistics Co Ltd 整合式電動車充電電源之雲端管理方法及系統
WO2019159475A1 (ja) * 2018-02-13 2019-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387A (zh) 2021-04-01
JP7285942B2 (ja) 2023-06-02
EP4036894A1 (en) 2022-08-03
EP4036894A4 (en) 2022-11-30
JPWO2021060114A1 (zh) 2021-04-01
CN114364944A (zh) 2022-04-15
WO2021060114A1 (ja)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78151C1 (ru) Система расчета достижимого пробега и способ расчета достижимого пробега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RU2572279C1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ланирования мультимодального маршрута поездки
US10522035B2 (en) Navigation systems for a vehicle and an auxilliary vehicle
JP5928320B2 (ja) 電気自動車向け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EP2789977A1 (en)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alculating accessible range
EP3472033A1 (en) Motorised scooter
FR2948999A1 (fr) Dispositif et systeme de sortie d&#39;indications sur la quantite d&#39;energie electrique
CN110936844B (zh) 服务器、车辆和充电器通告方法
JP2011170686A (ja) 乗換地決定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カー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2164773A (zh) 用于操作电动车辆的系统和方法
US20210191424A1 (en) Camera-sensor fusion module for surface detection and fleet vehicle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1214930A (ja) 充電待ち時間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カー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2243811A (zh) 车辆导航系统及推荐路径检索方法
CN109436174B (zh) 车辆控制方法、服务器及车辆系统
US2019017998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redicted energy usage of a vehicle
JP2015161604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ナビゲ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FR2937297A1 (fr) Procede d&#39;estimation d&#39;autonomi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pourvu de moyens de predictions ameliores et dispositif associe.
TWI777250B (zh) 導航系統、路徑設定裝置、路徑設定方法、程式及儲存媒體
US2019017665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ehicle performance factors
CN110889578A (zh) 车辆分配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13454829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服务系统、程序及存储介质
WO2021060113A1 (ja) 撮影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7346365B2 (ja) 撮影管理システム、撮影管理装置、運営装置、撮影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運営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083710A1 (ja) 経路探索装置、経路探索方法および経路探索プログラム
JP7403117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カーナビゲーション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