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0205B - 長尾夾 - Google Patents

長尾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0205B
TWI770205B TW107121739A TW107121739A TWI770205B TW I770205 B TWI770205 B TW I770205B TW 107121739 A TW107121739 A TW 107121739A TW 107121739 A TW107121739 A TW 107121739A TW I770205 B TWI770205 B TW I7702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lcrum
portions
opening
plate
long t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1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8147A (zh
Inventor
松下東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普樂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8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8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20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 Holde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為了提供一種減低在開啟操作時所需之力、同時維持長度與過去同等之槓桿構件的長尾夾,長尾夾1具備夾件本體10與槓桿構件30。夾件本體10具有2片板狀部11、12以及與該板狀部11、12連接的底板部13,板狀部11、12形成有進行反彈抵接的開口部14。一對槓桿構件30係形成為長條狀,且與板狀部11、12連結。而在板狀部11、12與各槓桿構件30之間,形成第1支點部11a、12a,係用以在藉由槓桿構件30進行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時作為支點的支點部。第1支點部11a、12a配置於由底板部13至開口部14為止之距離中,中央位置偏底板部13之一側。

Description

長尾夾
本發明為關於一種長尾夾。
過去以來,有關夾持文件等的長尾夾,揭示有減輕在開啟操作開口部時所需之力的長尾夾。例如,於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117841號公報所揭示的長尾夾,設有夾件本體、以及用以開啟該夾件本體的一對槓桿構件,該夾件本體由金屬板材彎折而形成,從側面所視呈略三角形,且具備開口部,該開口部係反彈而呈關閉狀態。各槓桿構件係以形成在開口部上的軸承部而呈旋轉自如的方式連結至夾件本體。而在夾件本體中,鄰接至軸承部形成有突出之支點部。長尾夾的開啟操作係為:將各槓桿構件抵接至支點部,以該抵接點作為支點,藉由旋轉操作各槓桿構件而使夾件本體的開口部開啟。
於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117841號公報中所揭示的長尾夾係為,將用以開啟夾件本體的槓桿構件與夾件本體所抵接之支點鄰接至開口部(軸承部)所形成, 藉此,拉近作用點與支點的距離(換言之,加長由支點至槓桿構件之端部為止的距離),因此,減少在實施長尾夾之開啟操作時所必要之力。然而,在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117841號公報中所揭示的長尾夾,其槓桿構件按壓支點的力為朝關閉開口部的方向作動,其力為大於以槓桿構件開啟開口部之力。從而,在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117841號公報中所揭示的長尾夾,將會增加在開口部的開啟操作中所必要之力。另外,若在此種情況下減低於開啟操作中所必要之力時,則必須將槓桿構件本體加長,進而有導致長尾夾大型化的情況。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長尾夾,其係減低開啟操作時所需之力、同時槓桿構件之長度為與過去相同。
有關本發明之長尾夾係具備:夾件本體,其具有兩片板狀部、以及與各個該板狀部連接之底板部,各個前述板狀部反彈抵接而形成有開口部;一對槓桿構件,其形成為長條狀,且與各個前述板狀部連結;以及支點部,其分別形成在各個前述板狀部與各個前述槓桿構件之間,在藉由一對前述槓桿構件而在進行前述開口部之開啟操作時作為支點;前述支點部配置在由前述底板部至前述開口部為止的距離中,中央位置偏前述底板部之一側。
藉由本發明,將可提供一種長尾夾,其係減低開啟操作時所需之力、同時維持 長度與過去同等之槓桿構件。
1、1A~1E‧‧‧長尾夾
10、10A~10E‧‧‧夾件本體
11、11A~11E‧‧‧板狀部
11a、11Ca、11Da、11Ea‧‧‧第1支點部
11b‧‧‧第2支點部
11Db、11Eb‧‧‧支點凹部
11Db1、11Eb1‧‧‧邊緣部
12、12A~12E‧‧‧板狀部
12a、12Ca、12Da、12Ea‧‧‧第1支點部
12b‧‧‧第2支點部
12Db、12Eb‧‧‧支點凹部
12Db1、12Eb1‧‧‧邊緣部
13‧‧‧底板部
14‧‧‧開口部
14a‧‧‧中央彎曲部
14b1、14b2‧‧‧軸支撐部
30、30B‧‧‧槓桿構件
30a‧‧‧握持部
30b‧‧‧轉動軸
30b1、30b2‧‧‧線狀部
30c‧‧‧轉動軸
31‧‧‧抵接部
32‧‧‧抵接部
圖1所示之立體圖,為由開口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長尾夾。
圖2所示之立體圖,為由底板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長尾夾。
圖3所示之立體圖,為揭示閉合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長尾夾的一對槓桿構件。
圖4所示之側面圖,為揭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長尾夾的開啟操作,(a)圖所示為關閉狀態,(b)圖所示為正在進行開啟操作之途中狀態,(c)圖所示為切換支點之狀態。
圖5所示之側面圖,為揭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的長尾夾之開啟操作,(a)圖所示為關閉狀態,(b)圖所示為正在進行開啟操作之途中狀態,(c)圖所示為再加以開啟夾件本體之狀態。
圖6所示之側面圖,為揭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的長尾夾之開啟操作,(a)圖所示為關閉狀態,(b)圖所示為正在進行開啟操作之途中狀態,(c)圖所示為切換支點之狀態。
圖7所示之立體圖,為由開口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的長尾夾。
圖8所示之立體圖,為由底板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的長尾夾。
圖9所示之立體圖,為揭示閉合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的長尾夾 之一對槓桿構件之狀態。
圖10所示之側面圖,為揭示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的長尾夾之開啟操作,(a)圖所示為關閉狀態,(b)圖所示為切換支點的狀態。
圖11所示之立體圖,為由開口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4的長尾夾。
圖12所示之立體圖,為由底板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4的長尾夾。
圖13所示之立體圖,為揭示閉合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4的長尾夾之一對槓桿構件之狀態。
圖14所示為圖11之A-A斷面圖,揭示在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4的長尾夾之開啟操作中切換支點的狀態。
圖15所示之立體圖,為由開口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5的長尾夾。
圖16所示之立體圖,為由底板部側觀察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5的長尾夾。
圖17所示之立體圖,係揭示閉合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5的長尾夾之一對槓桿構件之狀態。
接著,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如圖1及圖2所示,長尾夾1具備夾 件本體10以及一對槓桿構件30。夾件本體10為由彎曲加工一片金屬板所形成。夾件本體10具備有相對配置之兩片板狀部11、12、以及連接板狀部11、12的底板部13。板狀部11、12之端部則作為相互反彈抵接的夾持部,構成為藉由槓桿構件30實施開啟操作以進行開啟的開口部14。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12的連接部係實施有R角彎曲加工,在該連接部中,板狀部11、12與底板部13為連接成略垂直狀。換言之,在此連接部中,板狀部11、12呈略平行狀。從而,即使以長尾夾1夾持文件等情況下,仍可減小板狀部11、12突出至文件等的表面(紙面)(亦即,板狀部11、12的內面為接觸或靠近文件等的表面),並且可提升長尾夾1在夾持文件等之狀態下的外觀設計性。另外,於後詳述,該連接部係被作為第2支點部11b、12b。
在板狀部11、12的端部(也就是開口部14側)中央形成中央彎曲部14a。中央彎曲部14a為實施有朝外側彎曲之加工,形成端部外方為凸曲面狀。而在中央彎曲部14a的幅寬方向之兩側形成有略圓筒狀之軸支撐部14b1、14b2。軸支撐部14b1、14b2之中央彎曲部14a側形成為斜向切斷圓筒的形狀,且其斜向切斷的切口前端側形成為朝向外側狀。藉此,由於可對後述之槓桿構件30的轉動運動賦予阻抗感,因此將不會有由關閉槓桿構件30之狀態(參照圖3)任意地切換至開啟操作之狀態(參照圖1、圖2)、或由開啟操作之狀態任意地切換至關閉槓桿構件30之狀態的情況。
在板狀部11、12上形成有作為支點部之第1支點部11a、12a,該作為支點部 之第1支點部11a、12a係成為藉由槓桿構件30實施開啟操作時的支點。第1支點部11a、12a為,從平坦之板狀部11、12的外側面突出、且橫跨板狀部11、12的幅寬方向而形成。於側面所視,第1支點部11a、12a形成為凸圓弧狀。亦即,第1支點部11a、12a係形成在板狀部11、12與槓桿構件30之間。
並且,如圖4(a)所示,第1支點部11a、12a係配置在由底板部13至開口部14(具體而言,為板狀部11、12反彈抵接之點P1)為止之距離L中,中央位置P2(在圖4(a)中,l1=(1/2)L)偏底板部13之一側。並且,第1支點部11a、12a中之支點部間距離S大於在與該支點部間距離S為同方向中的底板部13之尺寸(高度尺寸T)。此外,板狀部11、12由第1支點部11a、12a至開口部14為止的部分係傾斜形成,而且使開口部14中之板狀部11、12的端部抵接。如此,由第1支點部11a、12a至開口部14為止具有充分長度的板狀部11、12係具有反彈力,且板狀部11、12之端部會抵接。換言之,開口部14為朝關閉方向反彈。
回到圖1及圖2,長尾夾1之一對槓桿構件30係形成為長條狀、且呈轉動自如狀地連結板狀部11、12。具體而言,槓桿構件30係以彎曲加工金屬製線狀材料而形成,且對折該線狀材料之彎曲部分則作為略三角形狀的握持部30a。對折線狀材料且延伸設置於開口部14側的2根線狀部30b1、30b2,係在端部分別朝外方向彎曲而作為轉動軸30c。並且,各轉動軸30c係藉由2根線狀部30b1、30b2而在朝外方向反彈的狀態下插入至軸支撐部14b1、14b2。據此,槓桿構件 30呈轉動自如狀地連結至板狀部11、12。並且,可由圖1及圖2所示之可進行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的狀態開始,如圖3所示,使一對槓桿構件30朝開口部14側轉動而使各槓桿構件30抵接且閉合。
接著,根據圖4(a)~(c),說明以長尾夾1夾持文件等場合時所進行的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
圖4(a)係如同圖1或圖2,為揭示關閉開口部14的關閉狀態。由該狀態開始實施開口部14的開啟操作,亦即,將一對槓桿構件30以朝閉合握持部30a的方向進行操作。此時,一對槓桿構件30的線狀部30b1、30b2係與作為支點部之第1支點部11a、12a抵接,第1支點部11a、12a(具體而言,為槓桿構件30與第1支點部11a、12a之間的抵接點)則作為在開啟操作時之一對槓桿構件30的支點。
而如圖4(b)所示,至少一對槓桿構件30形成為相互平行為止(換言之,直到開口部14開啟指定間隔為止),在開啟操作中之一對槓桿構件30的支點係為第1支點部11a、12a。並且,如圖4(c)所示,當從一對槓桿構件30的平行狀態(換言之,從開口部14開啟指定間隔開始)再進行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的情況下,開啟操作中之一對槓桿構件30的支點係為第2支點部11b、12b(同様的,具體而言,為槓桿構件30與第2支點部11b、12b間之抵接點)。
如此,在開啟操作時作為支點部之形成為槓桿構件30支點的第1支點部11a、 12a,係相對於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12間之連接部(在與一對槓桿構件30相對的位置上,相對於第1支點部11a、12a而分別形成在底板部13側的第2支點部11b、12b)而位於開口部14側。藉此,由於從作為一對槓桿構件30之力點的握持部30a到支點部(第1支點部11a、12a)為止的距離,大於過去的距離(亦即,其距離係相當於由握持部30a至第2支點部11b、12b為止的距離),故而縮短由支點部(第1支點部11a、12a)至作用點(亦即,被插入至軸支撐部14b1、14b2之轉動軸30c的位置)為止的距離,而可減少開啟操作中所需之力。此外,由於支點部(第1支點部11a、12a)配置在從底板部13至開口部14為止的距離L中,中央位置P2偏底板部13之一側,因此,槓桿構件30在開啟開口部14之方向的開啟力為大於支點部(第1支點部11a、12a)由槓桿構件30所承受之用以關閉開口部14的按壓力,因此可確實減低在開啟操作中所必要之力。
再者,於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中,當一對槓桿構件30由圖4(b)所示之平行狀態再進行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後,槓桿構件30的支點係由第1支點部11a、12a移至第2支點部11b、12b。在此,第2支點部11b、12b係配置在較第1支點部11a、12a為更靠近握持部30a側。從而,當支點由第1支點部11a、12a移至第2支點部11b、12b時,將可縮短由槓桿構件30之握持部30a至支點為止的距離,因此,可提高開啟操作中所需之力。如此,使用者由於可感受到開口部14的過度開啟,故而可減低因開口部14的過度開啟所造成之手指插入開口部14等使用者的危險動作。
(變形例1)
接著,根據圖5(a)~(c),說明有關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1的長尾夾1A。在此,有關已於前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長尾夾1為相同之構件或部位,係賦予相同符號,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在前述實施形態中,夾件本體10係形成為:由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12間之連接部至第1支點部11a、12a為止之間的板狀部11、12為呈略平行狀;相對於此,變形例1之夾件本體10A係形成為:由側面所視,朝向開口部14的板狀部11a、12a為傾斜呈展開狀。換言之,在前述實施形態中,連接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12的連接部係為內角呈垂直狀,相較於此,變形例1中則呈鈍角狀。
當形成為此形態時,特別如圖5(c)所示,可大幅展開開口部14的開口。從而,可使欲裝訂的文件容易插入開口部14。
(變形例2)
接著,根據圖6(a)~(c),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2的長尾夾1B。在此,有關已於前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長尾夾1為相同之構件或部位,係賦予相同符號,省略或簡化其說明。長尾夾1B係構成為由側面所視,夾件本體10B為呈略三角形狀。從而,板狀部11B、12B係形成為略平坦狀。並且,在一對槓桿構件30B中,形成有彎折成朝向夾件本體10B突出的抵接部31、32。該等抵接部31、32係抵接至各個板狀部11B、12B。從而,抵接部31、32與板狀部 11B、12B間之抵接點係作為當一對槓桿構件30在實施開啟操作時的支點。亦即,抵接部31、32係支點部,該支點部在藉由槓桿構件30B實施開啟操作時形成為支點,且抵接部31、32形成在板狀部11B、12B與槓桿構件30B之間。據此,藉由槓桿構件30B,將可使用與過去相同形狀之夾件本體10B。
據此,若藉由長尾夾1、1A、1B,將可減低在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中所需之力,同時維持長度與過去同等之槓桿構件30、30B。
(變形例3)
接著,根據圖7~圖10,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3的長尾夾1C。在此,有關已於前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長尾夾1為相同之構件或部位,係賦予相同符號,省略或簡化其說明。本變形例之長尾夾1C係不同於跨越板狀部11C、12C之幅寬方向所形成的前述實施形態中之長尾夾1的第1支點部11a、12a,取而代之的,是由板狀部11C、12C之外側面以短於板狀部11C、12C之寬度的指定長度突出的第1支點部11Ca、12Ca。第1支點部11Ca、12Ca係構成為以夾件本體10C之幅寬方向為長邊方向、且端部呈圓弧狀的長條狀,在圖10(a)、(b)所示之側面視圖中,係形成為凸圓弧狀。此外,本變形例之長尾夾1C係如同於前述實施形態中之長尾夾1,當進行開啟操作的情況下,如圖7、圖8所示,將槓桿構件30配置成槓桿構件30的線狀部30b1、30b2與第1支點部11Ca、12Ca進行抵接。並且,槓桿構件30為如圖9所示,亦可一併閉合一對槓桿構件30。
在長尾夾1C之開啟操作中的支點,為如同在前述實施形態中之長尾夾1。亦即,如圖10(a)、(b)所示,在藉由槓桿構件30實施之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中的支點係構成為:從開口部14之關閉狀態(圖10(a)之狀態)至開口部14以指定間隔開啟為止(圖10(b)之狀態),係以第1支點部11Ca、12Ca作為支點,而在從開口部14以指定間隔開啟後再加以進行開啟操作的情況下,則以第2支點部11b、12b作為支點。
(變形例4)
接著,根據圖11~圖14,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4的長尾夾1D。在此,有關已於前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長尾夾1為相同之構件或部位,係賦予相同符號,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如圖11~圖13所示,如同前述變形例3中之長尾夾1C的第1支點部11Ca、12Ca,在長尾夾1D之板狀部11D、12D上,形成有以指定長度突出之第1支點部11Da、12Da,該指定長度係較板狀部11D、12D的寬度為短。
並且,在彎折1片金屬板之部位、連接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D、12D的連接部中,在與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相對的部位上,形成有缺口凹狀之支點凹部11Db、12Db。支點凹部11Db、12Db所形成之缺口,其長度係若干長於以板狀部11D、12D之幅寬方向作為長邊方向時之線狀部30b1、30b2的間隔。並且,支點凹部11Db、12Db具備露出底板部13之邊緣的邊緣部11Db1、 12Db1。
在長尾夾1D中,同樣地,在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中的支點部,當開口部14以指定間隔開啟為止,係為第1支點部11Da、12Da。而在開口部14以指定間隔開啟後再加以進行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的情況下,如圖14所示,於支點凹部11Db、12Db之邊緣部11Db1、12Db1抵接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該支點凹部11Db、12Db之邊緣部11Db1、12Db1則作為支點部(第2支點部)。
尤其形成支點凹部11Db、12Db且將邊緣部11Db1、12Db1作為支點部(第2支點部)的結構,特別適合於將夾件本體10D進行大型化的情況,而且適合於,因加工條件等而使得第1支點部11Da、12Da的突出高度無法獲得充分高度的情況。亦即,當在如上述情況未有支點凹部11Db、12Db的情況下,開口部14在開啟充分間隔之前,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便會與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D、12D間之連接部抵接,導致開口部14之指定間隔變窄。然而,藉由設置支點凹部11Db、12Db,由於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在抵接至邊緣部11Db1、12Db1為止,係以第1支點部11Da、12Da作為支點而可開啟開口部14,因此,可取得寬廣的指定間隔。
再者,藉由形成支點凹部11Db、12Db,緩和以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D、12D之連接部所產生的反彈力所造成的開口部14之夾持力,因此,適合於夾持力過強的情況。另外,本變形例之長尾夾1D係配置有槓桿構件30,該槓桿構件30 之配置係如同前述實施形態中之長尾夾1,當進行開啟操作的情況下,如圖11、圖12所示,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為與第1支點部11Da、12Da抵接。並且,槓桿構件30為如圖13所示,亦可一併閉合一對槓桿構件30。
(變形例5)
接著,根據圖15~圖17,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變形例5的長尾夾1E。在此,有關已於前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長尾夾1為相同之構件或部位,係賦予相同符號,省略或簡化其說明。如同前述之變形例3中之長尾夾1C的第1支點部11Ca、12Ca,在長尾夾1E之板狀部11E、12E,形成有以指定長度突出之第1支點部11Ea、12Ea,該指定長度係短於板狀部11E、12E之寬度。
並且,在彎折1片金屬板之部位、且連接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E、12E的連接部中,在與槓桿構件30之各線狀部30b1、30b2相對的部位上,形成對應於各線狀部30b1、30b2之缺口凹狀的各2個支點凹部11Eb、12Eb。支點凹部11Eb、12Eb所形成之缺口,則在板狀部11E、12E之幅寬方向上長度係若干長於線狀部30b1、30b2的粗細。並且,各支點凹部11Eb、12Eb係具備露出底板部13之邊緣的邊緣部11Eb1、12Eb1。
在長尾夾1E中亦如同前述變形例4之長尾夾1D,係以第1支點部11Ea、12Ea作為在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中之支點部,直到開口部14以指定間隔開啟為止。並且,當開口部14以指定間隔開啟後,再進行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的 情況下,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係抵接至支點凹部11Eb、12Eb的邊緣部11Eb1、12Eb1,該支點凹部11Eb、12Eb之邊緣部11Eb1、12Eb1係作為支點部(第2支點部)。
本變形例之長尾夾1E的支點凹部11Eb、12Eb,較佳係適用於例如在變形例4之長尾夾1D的支點凹部11Db、12Db中,無法充分獲得開口部14之夾持力的情況下之長尾夾1E。亦即,長尾夾1E係為:於底板部13與板狀部11E、12E間之連接部被折彎、獲得在開口部14中之反彈力時,若如變形例4之支點凹部11Db、12Db加長缺口長度、縮短連接部後,將會減小開口部14中之夾持力。從而,如同本變形例,藉由設置分別對應於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的支點凹部11Eb、12Eb,在兩個支點凹部11Eb、12Eb間形成連接部,因此,於增加夾持力的同時,可加大因第1支點部11Ea、12Ea所致之開口部14之開口的指定間隔。此外,本變形例之長尾夾1E係如同前述實施形態中之長尾夾1,當進行開啟操作的情況下,如圖15、圖16所示,將槓桿構件30配置成槓桿構件30之線狀部30b1、30b2與第1支點部11Ea、12Ea進行抵接狀。並且,槓桿構件30係如圖17所示,亦可一併閉合一對槓桿構件30。
如同以上述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說明之長尾夾1、1A~1E所示,開口部14之開啟操作中的支點部係可根據製造之設備或材料等狀況,適當選擇如:作為第1支點部11a(12a)、11Ca(12Ca)、11Da(12Da)、11Ea(12Ea)、或作為槓桿構件30B之抵接部31、32、抑或是在與槓桿構件30之各線狀部30b1、30b2 相對的板狀部外側面上分別設置突起。此外,設置在與各線狀部30b1、30b2相對之板狀部外側面上作為第1支點部的突起,係可以自板狀部突出、或是另外安裝其他構件的方式形成。
並且,如此所形成之支點部(第1支點部11a(12a)、11Ca(12Ca)、11Da(12Da)、11Ea(12Ea)、抵接部31、32)均被配置在由底板部13至開口部14為止的距離中,中央位置偏底板部13之一側。
以上,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受限於以上之實施形態,而是可以各種形態進行實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長尾夾,其係減低在開啟操作時所需之力、同持維持槓桿構件的長度與過去同等。
1‧‧‧長尾夾
10‧‧‧夾件本體
11‧‧‧板狀部
11a‧‧‧第1支點部
11b‧‧‧第2支點部
12‧‧‧板狀部
12a‧‧‧第1支點部
12b‧‧‧第2支點部
13‧‧‧底板部
14‧‧‧開口部
14a‧‧‧中央彎曲部
14b1、14b2‧‧‧軸支撐部
30‧‧‧槓桿構件
30a‧‧‧握持部
30b1、30b2‧‧‧線狀部
30c‧‧‧轉動軸

Claims (6)

  1. 一種長尾夾,其特徵在於,具備:夾件本體,其具有兩片之平坦的板狀部、以及與各個該板狀部連接之底板部,各個前述板狀部反彈抵接而形成有開口部;一對槓桿構件,其形成為長條狀,且與各個前述板狀部連結;以及第1支點部,其形成為從各個前述板狀部的前述平坦的外側面突出的於側面所視呈凸狀,在藉由一對前述槓桿構件而進行前述開口部之開啟操作時作為供前述槓桿構件抵接的支點;前述第1支點部配置在由前述底板部至前述開口部為止的距離中,中央位置偏前述底板部之一側;第2支點部形成於供各個前述板狀部與前述底板部連接的連接部;在藉由一對前述槓桿構件而進行前述開口部之開啟操作時的支點,在從前述開口部之關閉狀態直到前述開口部開啟指定間隔為止,是前述第1支點部;從前述開口部開啟指定間隔開始再進行前述開口部之開啟操作的情況下,是各個前述第2支點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長尾夾,其中各個前述第1支點部係形成為於側面觀察呈凸圓弧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長尾夾,其中各個前述第1支點部係從各個 前述板狀部以短於前述板狀部之寬度的指定長度突出且端部呈圓弧狀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長尾夾,其中各個前述第1支點部係形成為,跨越各個前述板狀部之幅寬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長尾夾,其中各個前述第2支點部係在前述連接部呈缺口狀的支點凹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長尾夾,其中前述一對槓桿構件之端部以轉動自如狀地連結至各個前述板狀部。
TW107121739A 2017-07-11 2018-06-25 長尾夾 TWI7702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5554 2017-07-11
JP2017135554 2017-07-11
JP2018-037031 2018-03-02
JP2018037031A JP2019018551A (ja) 2017-07-11 2018-03-02 ダブルクリ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8147A TW201908147A (zh) 2019-03-01
TWI770205B true TWI770205B (zh) 2022-07-11

Family

ID=65354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1739A TWI770205B (zh) 2017-07-11 2018-06-25 長尾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018551A (zh)
TW (1) TWI77020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6147A (en) * 1997-06-16 1998-09-15 Sato; Hisao Clip
JP2010100026A (ja) * 2008-10-27 2010-05-06 Hiroko Watanabe ダブルクリ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918U (zh) * 1975-07-21 1977-02-04
US7120970B2 (en) * 2003-03-28 2006-10-17 Beza, L.P. Devices for holding paper, cards, and walle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6147A (en) * 1997-06-16 1998-09-15 Sato; Hisao Clip
JP2010100026A (ja) * 2008-10-27 2010-05-06 Hiroko Watanabe ダブルクリッ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18551A (ja) 2019-02-07
TW201908147A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28731B (zh) 长尾夹
EP1591204A2 (en) Hand actuable locking clamp
JP4168088B2 (ja) クリップ
TWI770205B (zh) 長尾夾
US20090269966A1 (en) Lever-fitting connector
JP3955868B2 (ja) 書類等の綴じ具
JP2020526717A5 (zh)
JP3213670U (ja) 火ばさみ
JP5886169B2 (ja) プライヤ
JP4636561B2 (ja) 板金製クリ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01301B1 (ja) 綴じ具
JP2020075468A (ja) ダブルクリップ
KR100470273B1 (ko) 클립
JP2024088131A (ja) クリップ装置
JP2008100026A (ja) クリップ
JP4714234B2 (ja) クッション材
WO2021010423A1 (ja) 挟持具
JP4167056B2 (ja) クッション材
US8419308B2 (en) Document fastener and file or folder
JP2001003914A (ja) 止め具
JP2024064914A (ja) ダブルクリップ
JP3084382U (ja) 配管用接続金具
JP2001323910A (ja) 止め輪
JPH0515233U (ja) 接点開閉装置
JP2022009164A (ja) コンタクト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