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662B - 半導體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662B
TWI767662B TW110114331A TW110114331A TWI767662B TW I767662 B TWI767662 B TW I767662B TW 110114331 A TW110114331 A TW 110114331A TW 110114331 A TW110114331 A TW 110114331A TW I767662 B TWI767662 B TW I7676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tch stop
stop layer
dielectric layer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4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1694A (zh
Inventor
陳建漢
邱建智
張世郁
林大為
陳逸棠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166,53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615983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1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1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66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29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e.g. dielectric etch-stop, barrier, capping or line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vered by H01L21/00
    • H01L2221/10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 H01L2221/1005Formation and after-treatment of dielectrics
    • H01L2221/1052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半導體內連線結構包括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主動半導體裝置,第一蝕刻停止層形成於導電線路上;第一介電層,形成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第二蝕刻停止層形成於第一介電層上;第二介電層形成於第二蝕刻停止層上;以及內連線結構電性耦接至導電線路並延伸穿過第一蝕刻停止層、第一介電層、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二介電層。內連線結構包括通孔,延伸穿過第一蝕刻停止層、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一介電層;以及溝槽,延伸穿過第二介電層。

Description

半導體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一般關於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更特別關於在積體電路製作製程時形成的內連線結構。
半導體裝置用於多種電子單元,通常需要改善半導體裝置的效能與產能。隨著這些裝置持續縮小,如何產生高效能且可行的內連線結構面臨挑戰。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為半導體結構。半導體結構包括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主動半導體裝置,第一蝕刻停止層,形成於導電線路上;第一介電層,形成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第二蝕刻停止層,形成於第一介電層上;第二介電層,形成於第二蝕刻停止層上;以及內連線結構,電性耦接至導電線路並延伸穿過第一蝕刻停止層、第一介電層、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二介電層。內連線結構包括通孔,延伸穿過第一蝕刻停止層、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一介電層;以及溝槽,延伸穿過第二介電層。
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為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方法包括形成第 一蝕刻停止層於導電線路上,且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主動半導體裝置;形成第一介電層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於第一介電層上;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露出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形成第二介電層於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一介電層上;移除第二介電層的一部分、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與第一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形成開口並露出導電線路;以及將導電材料填入開口。
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為半導體結構的另一製作方法。方法包括形成第一蝕刻停止層於導電線路上,且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主動半導體裝置;形成第一介電層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於第一介電層上;形成絕緣層於第二蝕刻停止層上;移除絕緣層的第一部分與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露出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形成第二介電層於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一介電層上;移除第二介電層的部分、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絕緣層的第二部分、與第一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形成開口並露出導電線路;以及將導電材料填入開口。
W1,W2:寬度
100:內連線結構
102,104:通孔
112,114:溝槽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導電線路
130:導電填充層
142:第一蝕刻停止層
144:第二蝕刻停止層
146:第三蝕刻停止層
150:層間介電層
162,164,166:金屬間介電層
170:絕緣層
300,400:製程
301,302,303,304,305,306,307,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步驟
310,320:光阻
342,344:緩衝層
352:遮罩層
502,504,602,604,702,704:開口
802:第一開口
804:第二開口
圖1係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的剖視圖。
圖2係一些實施例中,圖1的內連線結構的另一剖視圖。
圖3A係一些實施例中,製作圖1的內連線結構之製程的流程圖。
圖3B至3H係一些實施例中,圖1的內連線結構在圖3A的製程之多種步驟中的剖視圖。
圖4A係一些實施例中,製作圖1的內連線結構之另一製程的流程圖。
圖4B至4J係一些實施例中,圖1的內連線結構在圖4A的製程之多種步驟中的剖視圖。
下述詳細描述可搭配圖式說明,以利理解本發明的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各種結構僅用於說明目的而未按比例繪製,如本業常態。實際上為了清楚說明,可任意增加或減少各種結構的尺寸。
應理解的是,下述揭露內容提供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以實施本發明的不同結構。特定構件與排列的實施例係用以簡化本發明而非侷限本發明。舉例來說,形成第一構件於第二構件上的敘述包含兩者直接接觸,或兩者之間隔有其他額外構件而非直接接觸。此外,本發明之多個實例可重複採用相同標號以求簡潔,但多種實施例及/或設置中具有相同標號的元件並不必然具有相同的對應關係。
此外,空間性的相對用語如「下方」、「其下」、「較下方」、「上方」、「較上方」、或類似用語可用於簡化說明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在圖示中的相對關係。空間性的相對用語可延伸至以其他方向使用之元件,而非侷限於圖示方向。元件亦可轉動90°或其他角度,因此方向性用語僅用以說明圖示中的方向。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內連線結構以利電性連接積體電路中的半導體裝置。內連線結構包括額外的蝕刻停止層形成於內連線結構的通孔與溝槽的接面周圍。額外的蝕刻停止層可作為硬遮罩,且可在移除介電材料的主要部分以用於填入導電材料之前,圖案化額外的蝕刻停止層。內連線結構可改善通孔 晶面控制,特別是在半導體裝置的關鍵尺寸持續縮小時。隨著關鍵尺寸持續縮小,將面臨遮罩材料損失、受限的製程容許範圍、與通孔輪廓不一致等挑戰。
圖1係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00的剖視圖。內連線結構100的形成方法一般為積體電路製作製程的後段製程。內連線結構100通常有利於電性連接積體電路中的個別半導體裝置(如電晶體)與線路。
內連線結構100包括層間介電層150以及多個導電線路如導電線路121、導電線路122、導電線路123、導電線路124、導電線路125、導電線路126、導電線路127、與導電線路128。層間介電層150可採用低介電常數的介電材料如四乙氧基矽烷的氧化物、氧化矽、或其他合適材料。層間介電層150通常提供緊密排列的導電線路121、導電線路122、導電線路123、導電線路124、導電線路125、導電線路126、導電線路127、與導電線路128的電性隔離。採用低介電常數的介電材料形成層間介電層150,可使層間介電層150在提供電性隔離時最小化導電線路121、導電線路122、導電線路123、導電線路124、導電線路125、導電線路126、導電線路127、與導電線路128之間的電容耦合(串音)。每一導電線路121、導電線路122、導電線路123、導電線路124、導電線路125、導電線路126、導電線路127、與導電線路128,可連接至積體電路製作製程的前段部分所形成的一或多個主動裝置(如電晶體或類似物)。舉例來說,導電線路121、導電線路122、導電線路123、導電線路124、導電線路125、導電線路126、導電線路127、與導電線路128,可連接至電性耦接至電晶體閘極的導電接點。
內連線結構100亦包括通孔102與溝槽112。通孔102為常見通孔結構,其可電性連接至導電線路122以及溝槽112。溝槽112為常見導電溝槽如銅內連線。通孔102與溝槽112的組成可採用多種合適導電材料或其組合,比如銅、 鋁、或其他導電材料。在圖1中,通孔102具有寬度W1,而溝槽112具有寬度W2。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1為5nm至15nm,然而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其他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2為15nm至20nm,但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其他寬度。通孔102與溝槽112的形成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比如雙鑲嵌製程。通孔102與溝槽112的製作製程將詳述如下。
內連線結構100亦包括通孔104與溝槽114。通孔104為常見通孔結構,其可電性連接至導電線路126以及溝槽114。溝槽114為常見導電溝槽如銅內連線。通孔104與溝槽114的組成可採用多種合適導電材料或其組合,比如銅、鋁、或其他導電材料。一些實施例與通孔102類似,通孔104的寬度為5nm至15nm,然而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其他寬度。此外,一些實施例與通孔104類似,溝槽114的寬度為15nm至20nm,然而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其他寬度。通孔104與溝槽114的形成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雙鑲嵌製程。形成通孔104與溝槽114的製作製程將詳述如下。
內連線結構100包括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第二蝕刻停止層144、與第三蝕刻停止層146。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以及第三蝕刻停止層146的材料,通常與周圍材料(如金屬間介電層162、金屬間介電層164、以及金屬間介電層166以及絕緣層170)具有不同的蝕刻特性。由於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以及第三蝕刻停止層146與周圍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蝕刻特性(如不同的蝕刻選擇性),因此可改善製作內連線結構100所用的多種蝕刻製程。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第二蝕刻停止層144、與第三蝕刻停止層146的組成材料可採用氮化矽、氧化矽、碳化矽、其他合適材料、或上述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第二蝕刻停止層144、與第三蝕刻停止層146 的組成可採用氧化鋁,且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第二蝕刻停止層144、與第三蝕刻停止層146各自的厚度為10Å至30Å,然而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厚度。採用第二蝕刻停止層144特別有利於改善通孔102與通孔104的晶面控制,其可作為圖案化通孔102與通孔104時的硬遮罩。
內連線結構100亦包括金屬間介電層162、金屬間介電層164、與金屬間介電層166。可採用多種材料或其組合以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2、金屬間介電層164、與金屬間介電層166,比如極低介電常數的材料如氧化物、氮化物、或其他合適材料。金屬間介電層162形成於第一蝕刻停止層142與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之間。金屬間介電層164形成於絕緣層170與第三蝕刻停止層146之間。金屬間介電層166形成於第三蝕刻停止層146上,且至少部分地形成於導電填充層130周圍。
內連線結構100亦包括絕緣層170。絕緣層的組成可採用多種合適材料,比如低介電常數的介電材料、高介電常數的介電材料、其他合適材料、或上述之組合。舉例來說,絕緣層的組成可採用氧化矽、氮化矽、或其他合適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層170的組成可採用氧化矽,其厚度可為120Å至180Å,但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其他厚度。內連線結構100亦包括導電填充層130形成於金屬間介電層166上,以電性連接至積體電路的不同層。
應理解可採用圖1所述的內容之外的額外層狀物與材料,以實施內連線結構100。舉例來說,可實施適用於積體電路的多種不同阻障金屬層、晶種層、導電層、介電層、與其他種類的層狀物與材料於內連線結構100,端視預定應用而定。圖1顯示預定的實施例,而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適用於此實施方式的多種合適方法屬於本發明實施例的範疇。
圖2係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00的另一剖視圖。如圖2所示,在圖案化金屬間介電層162與金屬間介電層164以填入導電材料之前,形成開口(如下述開口602)至絕緣層170與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中以用於通孔102。此製程將詳述如下。第二蝕刻停止層144可保護通孔102的角度,因為通孔102不受圖案化金屬間介電層162與金屬間介電層164的製程限制。如圖2所示,遮罩層352位於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層352為組成採用氮化鈦的硬遮罩,而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的組成採用四乙氧基矽烷的氧化物,然而亦可採用其他材料或其組合以形成遮罩層352、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如圖2所示,由於在形成開口於金屬間介電層162與金屬間介電層164以填入導電材料之前,形成通孔102所用的開口至絕緣層170與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中,因此可保護遮罩層352以及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
圖3A係製作內連線結構100的製程300之流程圖。圖3B至3H係內連線結構100於製程300的每一步驟的剖視圖。一般而言,製程300包括在形成開口以填入導電材料,最終形成通孔102與通孔104以及溝槽與溝槽114之前,形成通孔102與通孔104所用的開口,其可圖案化至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中。
步驟301形成第一介電層、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絕緣層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圖3B)。如圖3B所示,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2於第一蝕刻停止層142上、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144於金屬間介電層162上、並形成絕緣層170於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上。金屬間介電層162形成於第一蝕刻停止層142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第二蝕刻停止層144形成於第一蝕刻停止層142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其他合適製程、 或上述之組合。絕緣層170形成於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
步驟302施加光阻於絕緣層上(圖3C)。如圖3C所示,施加光阻310於絕緣層170上。如圖3C所示,形成開口502與開口504於光阻310上。在步驟302施加光阻310之前,可施加多種保護層於絕緣層170中,比如底抗反射塗層。亦可進行研磨步驟與其他準備步驟。施加光阻310於絕緣層170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包括旋轉塗佈、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光罩可對準開口502與開口504,以在光微影製程時曝光至紫外線,最後有利於在絕緣層170的策略位置中形成通孔開口以分別放置通孔102與通孔104,如下所述。
步驟303圖案化絕緣層(圖3D)。如圖3D所示,圖案化絕緣層170以形成開口602與開口604。步驟302中進行光微影,以形成開口602而對應開口502。步驟303依據通孔102所需的輪廓圖案化開口602。類似地,步驟303依據通孔104所需的輪廓圖案化開口604。步驟303中的圖案化製程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包括乾蝕刻與濕蝕刻製程。第二蝕刻停止層144有利於步驟303圖案化絕緣層170。舉例來說,步驟303可向下移除絕緣層170的部分至第二蝕刻停止層144(或靠近第二蝕刻停止層144處)。依據預定應用,步驟303中進行的圖案化可適於符合不同輪廓。
步驟303可採用多種蝕刻劑以圖案化絕緣層170,包括流速為20sccm至50sccm的碳氟為主蝕刻劑、流速為20sccm至50sccm的碳氟為主蝕刻劑、流速為0sccm至100sccm的氮為主蝕刻劑、流速為0sccm至25sccm的氧為主蝕刻劑、流速為600sccm至1200sccm的氬為主蝕刻劑、流速為0sccm至100sccm的氫 為主蝕刻劑、與流速為0sccm至100sccm的碳氫氟為主蝕刻劑。圖案化製程所用的參數可包含源功率為200瓦至1000瓦的高射頻,或源功率為200瓦至500瓦的低射頻。圖案化製程所用的參數亦可包含溫度為0℃至50℃、壓力為20mtorr至80mtorr、直流電壓為0V至500V、且線路中心與邊緣溝槽深度的偏差小於20Å。然而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其他蝕刻劑以及流速、源功率、壓力、溫度、電壓、與偏差。
步驟304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圖3E)。如圖3E所示,依據通孔102的所需輪廓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144的第一部分,並依據通孔104的所需輪廓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144的第二部分。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144的部分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濕蝕刻與乾蝕刻製程。在步驟304中,延伸開口602以穿過第二蝕刻停止層144而形成通孔102所用的開口,且亦延伸開口604以穿過第二蝕刻停止層144。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述形成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的開口之前,步驟304延伸開口602與開口604以穿過第二蝕刻停止層144,因此可改善通孔晶面完整性,特別是在半導體裝置與積體電路的關鍵尺寸持續減少時。
步驟305形成第二介電層與遮罩層於絕緣層上(圖3F)。如圖3F所示,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4於絕緣層170之上以及開口602與開口604之中。此外,形成遮罩層352於金屬間介電層164之上以及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之間。圖案化遮罩層352,以形成開口702與開口704於遮罩層352中。分別形成開口702與開口704於開口602與開口604上。遮罩層352作為步驟306時的蝕刻遮罩以利形成溝槽,如下所述。之後將填入溝槽以形成通孔102、溝槽112、通孔104、與溝槽114。新增至金屬間介電層164、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的遮罩層352形成於絕緣層170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 積、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
步驟306移除第一介電層、第二介電層、第一蝕刻停止層、與絕緣層的部分,以形成開口(圖3G)。如圖3G所示,移除金屬間介電層162、金屬間介電層164、第一蝕刻停止層142、與絕緣層170的部分,以形成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如圖4I所示,移除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的部分可露出導電線路122。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的形成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移除製程或其組合,包括多種線性移除製程、濕蝕刻製程、乾蝕刻製程、或類似製程。由於在步驟304形成通孔輪廓之後產生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因此開口602和開口604的輪廓不受步驟306去除金屬間介電層164的部分的製程變化影響,進而改善晶面完整性。步驟306亦可移除緩衝層342。
步驟307將導電材料填入開口(圖3H)。如圖3H所示,形成通孔102與溝槽112所用的導電材料於第一開口802中,並形成通孔104與溝槽114所用的導電材料於第二開口804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填入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所用的方法可採用雙鑲嵌製程,但亦可實施其他合適製程如單鑲嵌製程。應理解的是,步驟307可採用阻障層、晶種層、與其他材料與層狀物以利形成通孔102、溝槽112、通孔104、與溝槽114。此外如圖3H所示,移除遮罩層352與緩衝層344,並形成第三蝕刻停止層146於金屬間介電層164、溝槽112、與溝槽114上。此外,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6於第三蝕刻停止層146上,並形成導電填充層130於金屬間介電層166上。在步驟307之後,大致完成內連線結構100。
圖4A係製作內連線結構100的另一製程400之流程圖。圖4B至4J係內連線結構100於製程400的每一步驟的剖視圖。在製程400中,在形成開口以填入導電材料,最終形成通孔102與通孔104以及溝槽112與溝槽114之前,可圖 案化通孔102與通孔104所用的開口至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中。此外,製程400與製程300不同,分開採用兩個光阻以圖案化通孔102與通孔104所用的開口至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中。分開採用光阻可提供製作製程的彈性,以形成不同通孔輪廓。分開採用光阻可進一步改善準確性,特別是在小結構尺寸的應用中。
步驟401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第一介電層、與絕緣層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圖4B)。如圖4B所示,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2於第一蝕刻停止層142上,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144於金屬間介電層162上,並形成絕緣層170於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上。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2於第一蝕刻停止層142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144於金屬間介電層162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形成絕緣層170於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
步驟402施加光阻於絕緣層上(圖4C)。如圖4C所示,施加光阻310於絕緣層170上。如圖4C所示,步驟402形成開口502於光阻310上,但不形成開口504。在步驟402施加光阻310之前,可施加多種保護層於絕緣層170上,比如底抗反射塗層。亦可進行研磨步驟與其他準備步驟。施加光阻310於絕緣層170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包括旋轉塗佈、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之後光罩可對準開口502,以在光微影製程時曝光至紫外線,最後有利於在絕緣層170的策略位置中形成通孔開口以放置通孔102,如下所述。
步驟403圖案化絕緣層(圖4D)。如圖4D所示,圖案化絕緣層170以 形成開口602。步驟402中進行光微影,以形成開口602而對應開口502。步驟403依據通孔102所需的輪廓圖案化開口602。步驟403中的圖案化製程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包括乾蝕刻與濕蝕刻製程。第二蝕刻停止層144有利於步驟403圖案化絕緣層170。依據預定應用,步驟403中進行的圖案化可適於符合不同輪廓。
步驟404施加第二光阻於絕緣層上(圖4E)。如圖4E所示,施加光阻320於絕緣層170上。如圖4E所示,形成開口504於光阻320上。在步驟404施加光阻320之前,可施加多種保護層於絕緣層170上,比如底抗反射塗層。亦可進行研磨步驟與其他準備步驟。施加光阻320於絕緣層170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包括旋轉塗佈、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之後光罩可對準開口504,以在光微影製程時曝光至紫外線,最後有利於在絕緣層170的策略位置中形成通孔開口以放置通孔102,如下所述。
步驟405圖案化絕緣層(圖4F)。如圖4F所示,圖案化絕緣層170以形成開口604。步驟402進行光微影,以形成開口604而對應開口504。步驟405依據通孔104所需的輪廓圖案化開口604。步驟405中進行的圖案化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包括乾蝕刻與濕蝕刻製程。第二蝕刻停止層144有利於在步驟405中圖案化絕緣層170。依據預定應用,步驟405中進行的圖案化製程可適於符合不同輪廓。舉例來說,一些應用中需要大寬度的開口604,而其他應用需要較窄寬度的開口604。
步驟405可採用多種蝕刻劑以圖案化絕緣層170,包括流速為20sccm至50sccm的碳氟為主蝕刻劑、流速為0sccm至100sccm的氮為主蝕刻劑、流速為0sccm至25sccm的氧為主蝕刻劑、流速為600sccm至1200sccm的氬為主蝕刻劑、流速為0sccm至100sccm的氫為主蝕刻劑、與流速為0sccm至100sccm 的碳氫氟為主蝕刻劑。圖案化製程所用的參數可包含源功率為200瓦至1000瓦的高射頻,或源功率為200瓦至500瓦的低射頻。圖案化製程所用的參數亦可包含溫度為0℃至50℃、壓力為20mtorr至80mtorr、直流電壓為0V至500V、且線路中心與邊緣溝槽深度的偏差小於20Å。然而亦可實施此範圍之外的其他蝕刻劑以及流速、源功率、壓力、溫度、電壓、與偏差。
步驟406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圖4G)。如圖4G所示,依據通孔102所需的輪廓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144的第一部分,並依據通孔104所需的輪廓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144的第二部分。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144的部分之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濕蝕刻與乾蝕刻製程。步驟406延伸開口602穿過第二蝕刻停止層144以形成通孔102所用的開口,亦延伸開口604穿過第二蝕刻停止層144。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述形成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的開口之前,步驟406延伸開口602與開口604以穿過第二蝕刻停止層144,因此可改善通孔晶面完整性,特別是在半導體裝置與積體電路的關鍵尺寸持續減少時。
步驟407形成第二介電層與遮罩層於絕緣層上(圖4H)。如圖4H所示,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4於絕緣層170之上以及開口602與開口604之中。此外,形成遮罩層352於金屬間介電層164之上以及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之間。圖案化遮罩層352,以形成開口702與開口704於遮罩層352中。遮罩層352在步驟407時作為蝕刻遮罩以利形成溝槽,如下所述。之後可填入溝槽以形成通孔102、溝槽112、通孔104、與溝槽114。新增至金屬間介電層164、緩衝層342、與緩衝層344的遮罩層352形成於絕緣層170上的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製程如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其他合適製程、或上述之組合。
步驟408移除第一介電層、第二介電層、第一蝕刻停止層、與絕 緣層的部分,以形成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圖4I)。如圖4I所示,移除金屬間介電層162、金屬間介電層164、第一蝕刻停止層142、與絕緣層170的部分,以形成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如圖4I所示,移除第一蝕刻停止層142的部分可露出導電線路122。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的形成方法可採用多種合適的移除製程或其組合,包括多種線性移除製程、濕蝕刻製程、乾蝕刻製程、或類似製程。由於在步驟406形成通孔輪廓之後才產生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可改善通孔晶面完整性。步驟408亦可移除緩衝層342。
步驟409將導電材料填入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圖4J)。如圖4J所示,形成通孔102與溝槽112所用的導電材料以及通孔104與溝槽114所用的導電材料於第二開口804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採用雙鑲嵌製程填入第一開口802與第二開口804,但亦可實施其他合適製程如單鑲嵌製程。應理解的是步驟409可採用阻障層、晶種層、與其他材料以利形成通孔102、溝槽112、通孔104、與溝槽114。此外如圖4J所示,移除遮罩層352與緩衝層344,並形成第三蝕刻停止層146於金屬間介電層164、溝槽112、與溝槽114上。另一方面,可形成金屬間介電層166於第三蝕刻停止層146上,並形成導電填充層130於金屬間介電層166上。在步驟409之後,大致完成內連線結構100。
應理解的是,上述製程300與製程400為實施例,且可對這些製程進行多種調整以改善通孔晶面完整性,此亦屬於本發明實施例的範疇。舉例來說,可形成超過兩個通孔於內連線結構中,端視預定應用而定。此外,應理解內連線結構100通常可提供積體電路或其他積體電路中的完整內連線結構的一部分,以利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理解此處所述的結構與技術。
如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內連線結構以利電性連接積體電路 中的半導體裝置。內連線結構包括額外的蝕刻停止層形成於內連線結構的通孔與溝槽之接面周圍。額外的蝕刻停止層作為硬遮罩,且可在移除介電材料的主要部分以用於填入導電材料之前,圖案化額外的蝕刻停止層。內連線結構可改善通孔晶面控制,特別是在半導體裝置的關鍵尺寸持續縮小時。隨著關鍵尺寸持續縮小,將面臨遮罩材料損失、受限的製程容許範圍、與通孔輪廓不一致等挑戰。
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為半導體結構。半導體結構包括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主動半導體裝置,第一蝕刻停止層,形成於導電線路上;第一介電層,形成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第二蝕刻停止層,形成於第一介電層上;第二介電層,形成於第二蝕刻停止層上;以及內連線結構,電性耦接至導電線路並延伸穿過第一蝕刻停止層、第一介電層、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二介電層。內連線結構包括通孔,延伸穿過第一蝕刻停止層、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一介電層;以及溝槽,延伸穿過第二介電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蝕刻停止層圍繞通孔與溝槽的接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結構更包括絕緣層形成於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二介電層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蝕刻停止層的組成採用氧化鋁。
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的寬度為5nm至15nm。
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槽的寬度為15nm至20nm。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蝕刻停止層的厚度為10Å至30Å。
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為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方法包括形成第一蝕刻停止層於導電線路上,且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主動半導體裝置;形成第 一介電層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於第一介電層上;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露出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形成第二介電層於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一介電層上;移除第二介電層的一部分、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與第一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形成開口並露出導電線路;以及將導電材料填入開口。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形成絕緣層於第二蝕刻停止層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第二介電層的部分、第一介電層的部分、與第一蝕刻停止層的部分以形成開口的步驟,更包括移除絕緣層的一部分以形成開口。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在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的部分以露出第一介電層的部分之前,施加光阻於絕緣層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在移除第二蝕刻停止層的部分以露出第一介電層的部分之前,施加光阻於第二蝕刻停止層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形成第三蝕刻停止層於第二介電層與導電材料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導電材料填入開口的步驟包括形成通孔與溝槽於開口中。
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為半導體結構的另一製作方法。方法包括形成第一蝕刻停止層於導電線路上,且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主動半導體裝置;形成第一介電層於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形成第二蝕刻停止層於第一介電層上;形成絕緣層於第二蝕刻停止層上;移除絕緣層的第一部分與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露出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形成第二介電層於第二蝕刻停止層與第一 介電層上;移除第二介電層的部分、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絕緣層的第二部分、與第一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形成開口並露出導電線路;以及將導電材料填入開口。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在移除絕緣層的部分與第二蝕刻停止層的部分以露出第一介電層的部分之後,施加光阻於絕緣層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形成第三蝕刻停止層於第二介電層與導電材料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形成第三介電層於第三蝕刻停止層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更包括形成額外的導電材料於第三介電層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導電材料填入開口的步驟包括形成通孔與溝槽於開口中。
上述實施例之特徵有利於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理解本發明。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可採用本發明作基礎,設計並變化其他製程與結構以完成上述實施例之相同目的及/或相同優點。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理解,這些等效置換並未脫離本發明精神與範疇,並可在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的前提下進行改變、替換、或更動。
300:製程
301,302,303,304,305,306,307:步驟

Claims (9)

  1.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一導電線路;一第一蝕刻停止層,形成於該導電線路上;一第一介電層,形成於該第一蝕刻停止層上;一第二蝕刻停止層,形成於該第一介電層上;一第二介電層,形成於該第二蝕刻停止層上;一絕緣層,形成於該第二蝕刻停止層與該第二介電層之間;以及一內連線結構,電性耦接至該導電線路並延伸穿過該第一蝕刻停止層、該第一介電層、該第二蝕刻停止層、與該第二介電層,且該內連線結構包括:一通孔,延伸穿過該第一蝕刻停止層、該第二蝕刻停止層、與該第一介電層;以及一溝槽,延伸穿過該第二介電層。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二蝕刻停止層圍繞該通孔與該溝槽的一接面。
  3. 一種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包括:形成一第一蝕刻停止層於一導電線路上;形成一第一介電層於該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形成一第二蝕刻停止層於該第一介電層上;形成一絕緣層於該第二蝕刻停止層上;移除該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露出該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形成一第二介電層於該絕緣層、該第二蝕刻停止層與該第一介電層上; 移除該第二介電層的一部分、該絕緣層的一部分、該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與該第一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形成一開口並露出該導電線路;以及將一導電材料填入該開口。
  4. 如請求項3之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更包括形成一緩衝層於該第二介電層上。
  5. 如請求項4之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更包括形成一遮罩層於該緩衝層上。
  6. 如請求項3或4之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更包括形成一第三蝕刻停止層於該第二介電層與該導電材料上。
  7. 如請求項3或4之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將該導電材料填入該開口的步驟包括形成一通孔與一溝槽於該開口中。
  8. 一種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包括:形成一第一蝕刻停止層於一導電線路上,且該導電線路電性耦接至一主動半導體裝置;形成一第一介電層於該第一蝕刻停止層上;形成一第二蝕刻停止層於該第一介電層上;形成一絕緣層於該第二蝕刻停止層上;移除該絕緣層的一第一部分與該第二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露出該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形成一第二介電層於該絕緣層、該第二蝕刻停止層與該第一介電層上;移除該第二介電層的一部分、該第一介電層的一部分、該絕緣層的一第二部分、與該第一蝕刻停止層的一部分,以形成一開口並露出該導電線路,並保留 該絕緣層的一第三部分;以及將一導電材料填入該開口。
  9. 如請求項8之半導體結構的製作方法,其中將該導電材料填入該開口的步驟包括形成一通孔與一溝槽於該開口中。
TW110114331A 2020-04-22 2021-04-21 半導體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TWI767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13937P 2020-04-22 2020-04-22
US63/013,937 2020-04-22
US17/166,539 2021-02-03
US17/166,539 US11615983B2 (en) 2020-04-22 2021-02-03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1694A TW202141694A (zh) 2021-11-01
TWI767662B true TWI767662B (zh) 2022-06-11

Family

ID=7737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4331A TWI767662B (zh) 2020-04-22 2021-04-21 半導體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4500A (zh)
TW (1) TWI767662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0184A (en) * 1997-08-20 2000-08-08 Sematech, Inc. Method of making a dual damascene interconnect structure using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 for an inter-level dielectric layer
US20200083094A1 (en) * 2018-09-11 2020-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interconnection lin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0184A (en) * 1997-08-20 2000-08-08 Sematech, Inc. Method of making a dual damascene interconnect structure using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 for an inter-level dielectric layer
US20200083094A1 (en) * 2018-09-11 2020-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interconnection lin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1694A (zh) 2021-11-01
CN113314500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7476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854505B2 (en) Removing polymer through treatment
US9947535B2 (en) Trench formation using horn shaped spacer
US20210118688A1 (en) Reduction of Line Wiggling
TWI713113B (zh) 半導體裝置之形成方法
TW201941362A (zh) 製作積體電路裝置的方法
US11018052B2 (e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6372649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multi-level metal interconnection
US8841214B2 (en) Dual damascene process
TW202145392A (zh) 半導體結構
TWI784183B (zh) 用於貫孔輪廓控制及相關應用的原子層沉積(ald)襯墊
CN106952863B (zh)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JP3386438B2 (ja) 二次元波形構造の製造方法
US10204859B2 (e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I767662B (zh) 半導體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CN111261582A (zh) 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US11615983B2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KR100912958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제조 방법
TWI660459B (zh) 一種雙重鑲嵌製程
KR20090044855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TW202244995A (zh) 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法
CN115831859A (zh)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JP2006108336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916126A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KR20010092083A (ko) 반도체소자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