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1486B - 難燃劑組合物及含有其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難燃劑組合物及含有其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1486B
TWI761486B TW107111099A TW107111099A TWI761486B TW I761486 B TWI761486 B TW I761486B TW 107111099 A TW107111099 A TW 107111099A TW 107111099 A TW107111099 A TW 107111099A TW I761486 B TWI761486 B TW I7614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
amine
flame retardant
phosphate
amine sa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1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2022A (zh
Inventor
中村総夫
梅木勉
神本哲男
小倉弦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艾迪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2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2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1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14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0Fireproofing materials
    • C09K21/06Organic materials
    • C09K21/12Organic materials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8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with aromatically bound a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7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92Triazines
    • C08K5/34922Melamine;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7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92Triazines
    • C08K5/34928Sal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05Salts of P-acids with N-b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0Fireproofing materials
    • C09K21/02Inorganic materials
    • C09K21/04Inorganic materials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0Fireproofing materials
    • C09K21/06Organic materials
    • C09K21/10Organic materials containing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21Phosphates
    • C08K2003/322Ammonium phosphate
    • C08K2003/323Ammonium polyphosp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難燃劑組合物,其係含有(聚)磷酸胺鹽者,且將式(I)所表示之胺過剩率(mol%)設為0.01 mol%以上且10 mol%以下。
Figure 107111099-A0101-11-0001-1
式中,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A1 ~An 表示各胺之最大解離段數。但是,最大解離段數係設為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之解離段之最大數。B1 ~Bn 表示假定(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該胺的莫耳數。

Description

難燃劑組合物及含有其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難燃劑組合物及含有其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合成樹脂由於成型加工性、耐熱性及力學特性等優異並且具有低比重、輕重量之優勢,故而先前以來廣泛用於建材、汽車零件、包裝用材料、農業用材料、家電製品之殼體材料、玩具等。然而,大部分合成樹脂為可燃性物質,根據用途不同,難燃化不可或缺。尤其是以聚烯烴樹脂為首之具有較高之可燃性之合成樹脂於廣泛領域中大量使用,因而對該等樹脂調配用以賦予難燃性之難燃劑變得必不可缺。 作為合成樹脂之難燃化方法,將鹵素系難燃劑、以赤磷或聚磷酸銨等聚磷酸系難燃劑為代表之無機磷系難燃劑、以三芳基磷酸酯化合物為代表之有機磷系難燃劑、氫氧化鎂等金屬氫氧化物或作為難燃助劑之氧化銻、三聚氰胺化合物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被廣泛知曉。然而,鹵素系難燃劑存在燃燒時會產生有害氣體之問題。金屬氫氧化物由於若不大量地調配則無法獲得難燃性,因此存在使樹脂之加工性或成型品之物性降低之問題。因此,正嘗試使用磷系難燃劑作為不產生此種問題之難燃劑。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含有聚磷酸銨、含多元羥基化合物、含三𠯤環化合物及金屬氫氧化物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又,於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含有三聚氰胺聚磷酸鹽及季戊四醇至三季戊四醇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該等之中,作為於燃燒時形成表面膨脹層(Intumescent)而抑制分解產物之擴散或傳熱藉此發揮難燃性之難燃劑的膨脹系難燃劑具有優異之難燃性。與此種難燃劑相關之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4中有所記載。 然而,關於作為該膨脹系難燃劑之主成分之聚磷酸鹽,由於為具有高極性之化合物,因此存在如下問題:耐水解性不充分,於調配於合成樹脂中製成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已水解之聚磷酸鹽會對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之耐候性造成不良影響。又,聚磷酸鹽存在如下情況:由於藉由加熱縮合而製造時之副反應等之影響,會生成酸性較強之鹽。於將以此種聚磷酸鹽為原料之難燃劑調配於合成樹脂中製成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之情形時,存在對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之耐候性造成不良影響之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1763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US3936416A 專利文獻3:US4010137A 專利文獻4:US2003088000A1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同時實現耐水解性、耐候性及難燃性之難燃劑組合物及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藉由提供一種難燃劑組合物而解決上述問題,該難燃劑組合物含有(聚)磷酸胺鹽且式(1)所表示之胺過剩率(mol%)為0.01 mol%以上且10 mol%以下。 [數1]
Figure 02_image003
式中,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A1 ~An 表示各胺之最大解離段數。但是,最大解離段數係設為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之解離段之最大數。B1 ~Bn 表示假定(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該胺的莫耳數。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難燃劑組合物,其含有(聚)磷酸胺鹽及胺化合物且式(1)所表示之胺過剩率(mol%)為0.01 mol%以上且10 mol%以下。 [數2]
Figure 02_image005
式中,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及上述胺化合物之種類之數量之總數,A1 ~An 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及上述胺化合物之最大解離段數。但是,最大解離段數係設為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之解離段之最大數。B1 ~Bn 表示假定(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該胺的莫耳數及上述胺化合物之莫耳數。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上述難燃劑組合物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及難燃性合成樹脂成形體。
以下,基於其較佳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難燃劑組合物及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於本發明中,所謂難燃劑組合物,意指含有1種以上難燃劑成分之組合物。又,於本發明中,所謂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意指具有下述所示之難燃性且含有1種以上難燃劑成分及1種以上合成樹脂之組合物。於本發明中,所謂難燃性,意指為如下性質:物質不易著火,又,即便著火使燃燒持續,其速度亦非常慢或之後自熄,較佳為具有根據實施例所記載之UL-94V標準之燃燒等級中V-2級尤其是V-0級。 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含有(聚)磷酸胺鹽。(聚)磷酸胺鹽為(聚)磷酸與胺之鹽。 (聚)磷酸胺鹽中之所謂「(聚)磷酸」,係單磷酸及聚磷酸之總稱。作為單磷酸,例如可列舉正磷酸(H3 PO4 )。作為聚磷酸,可列舉作為二磷酸之焦磷酸(H4 P2 O7 )、作為三磷酸之三磷酸(H5 P3 O10 )或作為縮合磷酸之偏磷酸(HPO3 )k (k表示正整數)等。 作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例如可列舉氨、烷基胺、芳香族胺及雜環式胺等。胺可具有羥基。 作為上述烷基胺,可列舉R1 NH2 所表示之單烷基胺、R1 R2 NH所表示之二烷基胺、R1 R2 R3 N所表示之三烷基胺及[R4 R5 N(CH2 )m NR6 R7 ]所表示之二胺等。R1 、R2 及R3 表示相同之或不同之碳原子數1~8之直鏈或者分支之烷基。R4 、R5 、R6 及R7 表示相同之或不同之氫原子、碳原子數1~8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 作為上述單烷基胺,例如可列舉甲基胺、乙基胺、丙基胺及異丙基胺等。作為上述二烷基胺,例如可列舉二甲胺、二甲基乙基胺、二乙基胺、二丙基胺、甲基丙基胺、乙基丙基胺及乙二胺等。作為上述三烷基胺,例如可列舉三甲基胺、二甲基乙基胺、二甲基丙基胺、甲基二乙基胺、甲基二丙基胺、三乙基胺及三丙基胺等。 作為上述[R4 R5 N(CH2 )m NR6 R7 ]所表示之二胺,例如可列舉:N,N,N',N'-四甲基二胺基甲烷、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乙基乙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N'-二乙基乙二胺、丁二胺、1,2-丙烷二胺、1,3-丙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1,7-二胺基庚烷、1,8-二胺基辛烷及1,9-二胺基壬烷、1,10-二胺基癸烷等。 作為上述芳香族胺,例如可列舉芳香族單胺、芳香族二胺及芳香族三胺。作為芳香族單胺,例如可列舉苯胺等。作為芳香族二胺,例如可列舉1,2-二胺基苯、1,4-二胺基苯及1,3-二胺基苯等。作為芳香族三胺,例如可列舉1,3,5-三胺基苯等。 作為上述雜環式胺,可列舉包含氮原子之至少1種及/或選自硫原子及氧原子中之至少1種之碳原子數2~14之雜環式胺。作為該雜環式胺,例如可列舉碳原子數2~7之脂肪族雜環式胺、碳原子數2~4之五員環芳香族雜環式胺、碳原子數2~5之六員環芳香族雜環式胺及碳原子數5~12之多環芳香族雜環式胺等。作為碳原子數2~7之脂肪族雜環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哌啶、哌𠯤、𠰌啉、
Figure 107111099-A030412-01
啶、吡咯啶、吖丁啶、吖丁啶-2-酮及氮丙啶等。作為碳原子數2~4之五員環芳香族雜環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吡咯、咪唑、吡唑、㗁唑、異㗁唑、噻唑及異噻唑等。作為碳原子數2~5之六員環芳香族雜環式胺,例如可列舉三聚氰胺、吡啶、嘧啶、嗒𠯤、吡𠯤及1,2,3-三𠯤等。作為碳原子數5~12之多環芳香族雜環式胺,例如可列舉喹啉、異喹啉、喹唑啉、酞𠯤、吲哚、苯并咪唑、嘌呤、吖啶及啡噻𠯤等。 於上述胺具有羥基之情形時,作為此種胺,例如可列舉R1 NH2 所表示之單烷基胺、R1 R2 NH所表示之二烷基胺及R1 R2 R3 N所表示之三烷基胺中之烷基中之氫原子之一個或兩個以上經羥基取代的胺。例如可列舉甲醇胺、乙醇胺、二甲醇胺、二乙醇胺、三甲醇胺及三乙醇胺等。 於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中,(聚)磷酸胺鹽可設為上述(聚)磷酸之一種或兩種以上與上述胺之一種或兩種以上之任意之組合。例如於(聚)磷酸為正磷酸及焦磷酸且胺為哌𠯤及三聚氰胺之情形時,作為(聚)磷酸胺鹽,除正磷酸哌𠯤、焦磷酸哌𠯤、正磷酸三聚氰胺、焦磷酸三聚氰胺以外,還可列舉焦磷酸與哌𠯤及三聚氰胺之複鹽、或正磷酸與哌𠯤及三聚氰胺之複鹽等。 (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中,較佳為選自由氨、烷基胺、芳香族胺、雜環式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二伸乙基三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進而較佳為選自由二乙基胺、乙醇胺、二乙醇胺、苯胺、三聚氰胺、𠰌啉、乙二胺、哌𠯤、1,2-二胺基苯、1,4-二胺基苯、二伸乙基三胺、甲基胺、乙基胺及二甲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或2種以上,就難燃性之方面而言,最佳為三聚氰胺及哌𠯤。 作為(聚)磷酸胺鹽之具體例,可列舉式(2)所表示之(聚)磷酸胺鹽。 [化1]
Figure 02_image007
(式中,s為1~100之數,X1 為氨、芳香族胺、式(3)所表示之三𠯤衍生物,且0<p≦s+2) [化2]
Figure 02_image009
(式中,Z1 及Z2 可相同亦可不同,為選自由-NR5 R6 基[此處,R5 及R6 相同或不同均可,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6之直鏈或者分支之烷基或羥甲基]、羥基、巰基、碳原子數1~10之直鏈或者分支之烷基、碳原子數1~10之直鏈或者分支之烷氧基、苯基及乙烯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基) 作為上述式(2)中之X1 所表示之芳香族胺,例如可列舉芳香族單胺、芳香族二胺、芳香族三胺,作為芳香族單胺,例如可列舉苯胺等,作為芳香族二胺,例如可列舉1,2-二胺基苯、1,4-二胺基苯、1,3-二胺基苯等,作為芳香族三胺,例如可列舉1,3,5-三胺基苯等。 作為上述式(3)中之Z1 及Z2 所表示之碳原子數1~1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丁基、戊基、異戊基、第三戊基、己基、環己基、庚基、異庚基、第三庚基、正辛基、異辛基、第三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癸基等,作為碳原子數1~10之直鏈或分支之烷氧基,可列舉由該等烷基所衍生之基。 作為上述三𠯤衍生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三聚氰胺、乙胍𠯤、苯胍𠯤、丙烯醯基胍胺、2,4-二胺基-6-壬基-1,3,5-三𠯤、2,4-二胺基-6-羥基-1,3,5-三𠯤、2-胺基-4,6-二羥基-1,3,5-三𠯤、2,4-二胺基-6-甲氧基-1,3,5-三𠯤、2,4-二胺基-6-乙氧基-1,3,5-三𠯤、2,4-二胺基-6-丙氧基-1,3,5-三𠯤、2,4-二胺基-6-異丙氧基-1,3,5-三𠯤、2,4-二胺基-6-巰基-1,3,5-三𠯤、2-胺基-4,6-二巰基-1,3,5-三𠯤等。 作為上述式(2)所表示之(聚)磷酸胺鹽,可列舉正磷酸三聚氰胺、焦磷酸三聚氰胺、聚磷酸三聚氰胺等,該等之中,就難燃性之方面而言,尤佳為焦磷酸三聚氰胺。 作為(聚)磷酸胺鹽之其他具體例,可列舉式(4)所表示之(聚)磷酸胺鹽。 [化3]
Figure 02_image011
(式中,t為1~100,Y1 為R1 NH2 所表示之單烷基胺、R1 R2 NH所表示之二烷基胺、R1 R2 R3 N所表示之三烷基胺、[R4 R5 N(CH2 )m NR6 R7 ]、包含哌𠯤或哌𠯤環之二胺、二伸乙基三胺或𠰌啉,R1 、R2 及R3 分別表示碳原子數1~5之直鏈或者分支之烷基,R4 、R5 、R6 及R7 分別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5之直鏈或者分支之烷基,該烷基有時亦經羥基取代,R1 、R2 、R3 及R4 可為相同之基亦可不同,m為1~10之整數,且0<q≦t+2) 作為上述式(4)中之Y1 所表示之單烷基胺、二烷基胺、三烷基胺、上述胺中之烷基經羥基取代之胺、[R4 R5 N(CH2 )m NR6 R7 ]所表示之二胺,可列舉與作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進行說明之胺相同的胺等。 作為包含Y1 所表示之哌𠯤環之二胺,例如可列舉反式-2,5-二甲基哌𠯤、1,4-雙(2-胺基乙基)哌𠯤及1,4-雙(3-胺基丙基)哌𠯤等。 作不上述式(4)所表示之(聚)磷酸胺鹽,可列舉正磷酸哌𠯤、焦磷酸哌𠯤、聚磷酸哌𠯤等。該等之中,就難燃性及耐熱性之方面而言,尤佳為焦磷酸哌𠯤。 於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中,(聚)磷酸胺鹽之含量較佳為於難燃劑組合物中為50~100質量%,更佳為80~100質量%,進而較佳為90~100質量%。若(聚)磷酸胺鹽之含量未達50質量%,則存在難以獲得充分之難燃化效果之情況。 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含有(聚)磷酸胺鹽,並且式(1)所表示之胺過剩率為0.01 mol%以上且且10 mol%以下。 [數3]
Figure 02_image013
式(1)中,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例如於(聚)磷酸胺鹽中之胺為哌𠯤之情形時,胺之種類之數量為1。於(聚)磷酸胺鹽為三聚氰胺鹽與哌𠯤鹽之混合物之情形、或(聚)磷酸胺鹽為(聚)磷酸與三聚氰胺及哌𠯤之複鹽之情形時,由於存在三聚氰胺及哌𠯤2種胺,故而n為2。 A1 ~An 表示各胺之最大解離段數。最大解離段數係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之解離段之最大數。例如於(聚)磷酸胺鹽為三聚氰胺鹽之情形時,在三聚氰胺於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僅存在pKb=9.00之解離段,因此三聚氰胺之最大解離段數成為1。於(聚)磷酸胺鹽為哌𠯤鹽之情形時,在哌𠯤於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存在pKb=4.18之解離段、及pKb=8.32之解離段,因此哌𠯤之最大解離段數為2。 B1 ~Bn 表示假定(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該胺的莫耳數。例如,於(聚)磷酸胺鹽為三聚氰胺鹽與哌𠯤鹽之混合物之情形、或(聚)磷酸胺鹽為(聚)磷酸與三聚氰胺及哌𠯤之複鹽之情形時,n為2,B1 為假定三聚氰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三聚氰胺之莫耳數,B2 為假定哌𠯤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哌𠯤之莫耳數。 於以下記載代表性之胺、及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及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處於0~13之範圍內之解離段及最大解離段數。再者,關於一種胺,於存在複數個解離段之情形時,將pKb之值最小之解離段設為第1解離段,以下依序設為第2解離段、第3解離段・・・。 氨(第1解離段之pKb=4.64,最大解離段數=1) 二乙基胺(第1解離段之pKb=2.98,最大解離段數=1) 乙醇胺(第1解離段之pKb=4.36,最大解離段數=1) 二乙醇胺(第1解離段之pKb=5.13,最大解離段數=1) 苯胺(第1解離段之pKb=9.37,最大解離段數=1) 三聚氰胺(第1解離段之pKb=9.00,最大解離段數=1) 𠰌啉(第1解離段之pKb=5.5,最大解離段數=1) 乙二胺(第1解離段之pKb=4.08,第2解離段之pKb=6.88,最大解離段數=2) 哌𠯤(第1解離段之pKb=4.18,第2解離段之pKb=8.32,最大解離段數=2) 1,2-二胺基苯(第1解離段之pKb=9.30,第2解離段之pKb=13.47,最大解離段數=1) 1,4-二胺基苯(第1解離段之pKb=8.00,第2解離段之pKb=11.27,最大解離段數=2) 二伸乙基三胺(第1解離段之pKb=4.15,第2解離段之pKb=4.94,第3解離段之pKb=9.69,最大解離段數=3) 式(1)中,難燃劑組合物所包含之磷原子包括(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磷原子,且於下文所述之添加劑包含磷原子之情形時,亦包括該磷原子。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所包含之磷原子之莫耳數可藉由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感應耦合電漿)發光分析、離子層析法、螢光X射線分析、核磁共振分析(NMR)等而求出。 胺過剩率係表示於含有(聚)磷酸胺鹽之難燃劑組合物中,未與(聚)磷酸反應而殘留之未反應之胺基之莫耳數相對於該組合物所包含之磷原子之莫耳數的比率。即,若胺基之莫耳數較磷原子之莫耳數,超過與(聚)磷酸反應之當量,則胺過剩率超過0.00 mol%。又,若磷原子之莫耳數較胺基之莫耳數,超過與胺反應之當量,則胺過剩率變得未達0.00 mol%。 認為於先前製備含有(聚)磷酸胺鹽之難燃劑組合物時,若於難燃劑組合物中大量地存在未反應之(聚)磷酸或胺,則於將難燃劑組合物調配至合成樹脂中之情形時,會對合成樹脂之性能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聚)磷酸與胺之調配量通常以成為反應之化學計量比,即胺過剩率成為0.00 mol%之方式進行設定。即,先前未進行如下設定:使胺之莫耳數較磷原子之莫耳數,超過與(聚)磷酸反應之當量,即(換言之)使胺過剩率超過0.00 mol%;或使磷原子之莫耳數較胺之莫耳數,超過與胺反應之當量,即(換言之)使胺過剩率未達0.00 mol%。 於此種情況下,本發明者提出如下見解:藉由於含有(聚)磷酸胺鹽之難燃劑組合物中將胺過剩率之值設定於上述範圍,可獲得滿足耐水解性、耐候性及難燃性之全部之難燃劑組合物。若胺過剩率未達0.01 mol%、或超過10 mol%,則耐水解性、耐候性及難燃性之中之至少一個性能降低。就耐水解性、耐候性及難燃性之全部變得更良好之觀點而言,胺過剩率較佳為0.1 mol%以上且未達10 mol%,更佳為1.0 mol%以上且未達10 mol%,進而較佳為2.2 mol%以上且未達10 mol%,進而更佳為2.4 mol%以上且未達10 mol%,尤佳為2.9 mol%以上且未達10 mol%。 作為於本發明之難燃性組合物中將胺過剩率之值設定於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以下之1)或2)之方法作為較佳者。 1)於在(聚)磷酸水溶液中加入以成為上述範圍之胺過剩率之方式預先進行計算而得之量的胺進行中和反應之後將水進行蒸餾去除而獲得(聚)磷酸胺鹽的方法。 2)於在為上述範圍外之胺過剩率之(聚)磷酸胺鹽中加入以成為上述範圍之胺過剩率之方式預先進行計算而得之量的胺使之反應而獲得(聚)磷酸胺鹽的方法。 於上述1)之方法中,作為製備上述(聚)磷酸水溶液之方法,例如可列舉3)藉由利用(聚)磷酸鈉等(聚)磷酸鹽之陽離子交換樹脂之鹽交換進行製備的方法及4)藉由五氧化二磷之水解進行製備之方法。 又,於上述3)之方法中,就提高所獲得之(聚)磷酸之純度之方面而言,藉由(聚)磷酸鈉之陽離子交換樹脂之鹽交換較佳為進行複數次。 胺過剩率可藉由如下方式而獲得:分別求出ΣAn×Bn(mol)所規定之胺基之莫耳數、及難燃劑組合物所包含之磷原子之莫耳數之合計,根據該等值藉由上述式(1)而算出。 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可除(聚)磷酸胺鹽以外含有還胺化合物。作為胺化合物,除上述與作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進行說明者相同之化合物以外,還可列舉下文所述之添加劑中之包含胺之化合物。 即便於難燃劑組合物為除(聚)磷酸胺鹽以外還含有胺化合物之情形時,亦較佳為上述式(1)所表示之胺過剩率滿足上述範圍。於難燃劑組合物除(聚)磷酸胺鹽以外還含有胺化合物之情形時,上述式(1)之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及上述胺化合物之種類之數量之總數。例如於難燃劑組合物包含三聚氰胺鹽及哌𠯤鹽作為(聚)磷酸胺鹽且包含氨及乙醇胺作為胺化合物之情形時,由於(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為2,胺化合物之種類之數量為2,因此n為4。 於難燃劑組合物包含三聚氰胺鹽及哌𠯤鹽作為(聚)磷酸胺鹽且包含三聚氰胺及哌𠯤作為胺化合物之情形時,胺之種類之數量為2。 又,關於A1 ~An ,求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最大解離段數、以及上述胺化合物之最大解離段數即可。 B1 ~Bn 表示假定(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該胺的莫耳數及上述胺化合物之莫耳數。例如,於(聚)磷酸胺鹽為三聚氰胺鹽及哌𠯤鹽且胺化合物為氨及乙醇胺之情形時,n為4,因而假定三聚氰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三聚氰胺之莫耳數為B1 ,假定哌𠯤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哌𠯤之莫耳數為B2 ,作為胺化合物之氨之莫耳數為B3 ,作為胺化合物之乙醇胺之莫耳數為B4 。 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就難燃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聚)磷酸胺鹽包含焦磷酸鹽,且焦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為80質量%以上且99.99質量%以下,較佳為90質量%以上且99.99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上且99.99質量%以下。進而,就熱穩定性、難燃性、加工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上述(聚)磷酸胺鹽包含正磷酸鹽,且正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為5質量%以下,較佳為3質量%以下,更佳為1質量%以下。再者,正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之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制,越近於0越佳。 於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作為將焦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設定於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列舉以下所述之方法作為較佳者。 於作為將胺過剩率之值設定於上述範圍之方法而記載之上述1)之方法中,於利用上述3)之方法製備聚磷酸水溶液之情形時,關於作為(聚)磷酸鈉等(聚)磷酸鹽之原料之(聚)磷酸,可列舉使用焦磷酸占(聚)磷酸中之比率為上述範圍之(聚)磷酸的方法。焦磷酸占(聚)磷酸中之比率處於上述範圍之(聚)磷酸例如可藉由於利用加熱使正磷酸進行脫水縮合之(聚)磷酸之生成反應中,使之於如儘可能不殘留未反應之正磷酸且不過度進展正磷酸之縮合而以焦磷酸之狀態停止的溫度範圍進行反應而製造。 又,作為於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中將正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設定於上述範圍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如下方法:於上述將焦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設定於上述範圍之方法中,使用正磷酸占(聚)磷酸中之比率處於上述範圍之(聚)磷酸作為(聚)磷酸。 正磷酸占(聚)磷酸中之比率處於上述範圍之(聚)磷酸例如可藉由於利用加熱使正磷酸脫水縮合之(聚)磷酸之生成反應中,使之於如未反應之正磷酸於上述範圍殘留的溫度範圍下進行反應而製造。 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焦磷酸及正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可藉由離子層析法等而求出。 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亦可含有除(聚)磷酸胺鹽以外之難燃劑、或下文所述之調配於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之添加劑。作為除(聚)磷酸胺鹽以外之難燃劑,例如可列舉氰尿酸三聚氰胺等氮系難燃劑、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等金屬氫氧化物、次膦酸鹽或二次膦酸鹽、膦酸鹽、磷酸酯系難燃劑等。 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可調配於各種合成樹脂中以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之形式用於各種用途。 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係含有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者。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之含量相對於合成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10~400質量份,更佳為20~70質量份。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藉由將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設定於10質量份以上,使樹脂之難燃性提昇。又,藉由將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設定於400質量份以下,不會損害樹脂之加工性。 作為上述合成樹脂,可列舉: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苯醚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等熱塑性樹脂。該等合成樹脂可使用1種亦可使用2種以上。又,合成樹脂可經合金化。 關於上述合成樹脂,就加工性及難燃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依據JIS K7210所測得之於荷重2.16 kg、溫度230℃之熔體流動速率(MFR)為2.0~80 g/10 min者,更佳為8.0~60 g/10 min者。 作為上述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均聚丙烯、無規共聚物聚丙烯、嵌段共聚物聚丙烯、衝擊共聚物聚丙烯、耐衝擊共聚物聚丙烯、同排聚丙烯、對排聚丙烯、半同排聚丙烯、順丁烯二酸酐改性聚丙烯、聚丁烯、環烯烴聚合物、立體嵌段聚丙烯、聚-3-甲基-1-丁烯、聚-3-甲基-1-戊烯、聚-4-甲基-1-戊烯等α-烯烴聚合物、乙烯/丙烯嵌段或無規共聚體、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α-烯烴共聚物等。 作為上述聚酯系樹脂,可列舉使用對苯二甲酸等二元酸、或具有酯形成能之該等之衍生物作為酸成分且使用碳數2~10之二醇、其他二元醇、或具有酯形成能之該等之衍生物等作為二醇成分而獲得的飽和聚酯樹脂。該等之中,就加工性、機械特性、電性、耐熱性等之平衡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聚對苯二甲酸烷二酯樹脂。作為聚對苯二甲酸烷二酯樹脂之具體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酯樹脂。 作為上述乙烯系樹脂,可列舉乙烯系單體(例如,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含氯乙烯基單體(例如,氯乙烯等);乙烯酮類;乙烯醚類;N-乙烯咔唑等乙烯胺類等)之均聚物或共聚物、或與其他能夠共聚之單體之共聚物等。亦可使用上述乙烯系樹脂之衍生物(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甲醛、聚乙烯醇縮丁醛等聚乙烯醇縮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作為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例如可列舉使1種以上雙酚類與碳醯氯或碳酸二酯反應而成者、或藉由酯交換法使1種以上雙酚類與碳酸二苯酯類進行反應而成者等。作為上述雙酚類,例如可列舉對苯二酚、4,4-二羥基苯基、雙-(4-羥基苯基)-烷烴、雙-(4-羥基苯基)-環烷烴、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醚、雙-(4-羥基苯基)-酮、雙-(4-羥基苯基)-碸、雙酚茀或該等之烷基取代物、芳基取代物、鹵素取代物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亦可使用將聚碳酸酯與其他樹脂混合而成之所謂之聚合物合金。作為此種聚合物合金,例如可列舉:聚碳酸酯/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AS(Acrylonitrile-Styrene,丙烯腈-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橡膠系高分子化合物、聚碳酸酯/ABS樹脂/橡膠系高分子化合物、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ASA(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樹脂、聚碳酸酯/AES(Acrylonitrile Ethylene Styrene,丙烯腈-乙烯-苯乙烯)樹脂等。該等聚合物合金所含有之聚碳酸酯之比率較佳為聚合物合金中之50~98質量%。 作為上述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為主體之聚合物,可為(甲基)丙烯酸酯之均聚物,亦可為甲基丙烯酸酯50重量%以上與除此以外之單體50質量%以下之共聚物。作為除(甲基)丙烯酸酯以外之單體,可列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烯基化合物;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烯基氰基化合物;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飽和羧酸;順丁烯二酸酐;N-取代順丁烯二醯亞胺等單官能單體、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多元醇之聚不飽和羧酸酯;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肉桂酸烯丙酯等不飽和羧酸之烯基酯;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順丁烯二酸二烯丙酯、氰尿酸三烯丙酯、異氰尿酸三烯丙酯等多元酸之多烯基酯;二乙烯苯等芳香族多烯基化合物等多官能單體等。 作為上述苯乙烯系樹脂,可列舉:苯乙烯系單體(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之均聚物或共聚物;苯乙烯系單體與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例如(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等)、順丁烯二酸酐等α,β-單烯烴性不飽和羧酸或酸酐或酯等]之共聚物;苯乙烯系接枝共聚物、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等。 作為上述聚醯胺系樹脂,可列舉:聚醯胺46、聚醯胺6、聚醯胺66、聚醯胺610、聚醯胺612、聚醯胺11、聚醯胺12等脂肪族聚醯胺;由雙(胺基環己基)C1-3 烷烴類等脂環族二胺與C8-14 烷烴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所獲得之脂環族聚醯胺;由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及/或間苯二甲酸)與脂肪族二胺(例如,己二胺、壬二胺等)所獲得之聚醯胺;由芳香族及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及己二酸)與脂肪族二胺(例如,己二胺)所獲得之聚醯胺等。 作為上述聚苯醚系樹脂,可列舉:聚(2,6-二甲基-1,4-伸苯基)醚、聚(2,5-二甲基-1,4-伸苯基)醚、聚(2,5-二乙基-1,4-伸苯基)醚等聚(單、二或三C1-6 烷基-伸苯基)醚、聚(單或二C6-20 芳基-伸苯基)醚、聚(單C1-6 烷基-單C6-20 芳基-伸苯基)醚等均聚物;或具有2,6-二甲基-1,4-伸苯基醚單元、及2,3,6-三甲基-1,4-伸苯基氧化物單元之無規共聚體等);由使甲酚等烷酚與苯甲醛樹脂(酚樹脂等)或烷基苯甲醛樹脂反應而獲得之烷酚改性苯甲醛樹脂嵌段與作為主體結構之聚苯醚嵌段所構成之改性聚苯醚共聚物;於聚苯醚或其共聚物接枝有苯乙烯系聚合物及/或不飽和羧酸或酐((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等)之改性接枝共聚物等。 作為上述聚苯硫醚系樹脂,可列舉具有苯硫醚骨架-(Ar-S)-[式中,Ar表示伸苯基]之均聚物及共聚物,作為伸苯基(-Ar-),例如除對、間或鄰伸苯基以外,亦可為取代伸苯基(例如,具有C1-6 烷基等取代基之烷基伸苯基、或具有苯基等取代基之芳基伸苯基)、-Ar-A1 -Ar-[式中,Ar表示伸苯基,A1 表示直接鍵、O、CO、或SO2 ]等。 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可於胺過剩率為上述範圍之條件下視需要調配酚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光穩定劑、硫醚系抗氧化劑、其他抗氧化劑、成核劑、紫外線吸收劑、難燃助劑、潤滑劑、填充劑、鋁碳酸鎂類、脂肪族金屬鹽、染料等。該等成分可預先調配於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亦可於製備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時進行調配。藉由調配該等,合成樹脂會穩定化,因而較佳為。 作為上述酚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2,6-二苯基-4-十八烷氧基苯酚、膦酸二硬脂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酯、1,6-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胺]、4,4'-硫代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乙基-6-第三丁基苯酚)、4,4'-亞丁基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2,2'-亞乙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酚)、2,2'-亞乙基雙(4-第二丁基-6-第三丁基苯酚)、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1,3,5-三(2,6-二甲基-3-羥基-4-第三丁基苄基)異氰尿酸酯、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異氰尿酸酯、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2,4,6-三甲基苯、2-第三丁基-4-甲基-6-(2-丙烯醯氧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苄基)苯酚、丙酸硬脂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酯、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甲烷、硫代二乙二醇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雙[3,3-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雙[2-第三丁基-4-甲基-6-(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苄基)苯基]對苯二甲酸酯、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異氰尿酸酯、3,9-雙[1,1-二甲基-2-{(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三乙二醇雙[(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等。該等之中,就樹脂之穩定化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甲烷。關於該等酚系抗氧化劑之含量,於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較佳為0.001~5質量%,更佳為0.01~1質量%。 作為上述磷系抗氧化劑,例如可列舉:亞磷酸三(壬基苯酯)、三[2-第三丁基-4-(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硫基)-5-甲基苯基]亞磷酸酯、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亞磷酸三癸酯、亞磷酸辛基二苯酯、亞磷酸二(癸基)單苯酯、二(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6-三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四(十三烷基)亞異丙基二酚二亞磷酸酯、四(十三烷基)-4,4'-亞正丁基雙(2-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二亞磷酸酯、六(十三烷基)-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三亞磷酸酯、四(2,4-二第三丁基苯基)伸聯苯基二亞膦酸酯、9,10-二氫-9-㗁-10-磷雜菲-10-氧化物、2,2'-亞甲基雙(4,6-第三丁基苯基)-2-乙基己基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第三丁基苯基)-十八烷基亞磷酸酯、2,2'-亞乙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氟亞磷酸酯、三(2-[(2,4,8,10-四第三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雜磷雜環庚烷-6-基)氧基]乙基)胺、2-乙基-2-丁基丙二醇及2,4,6-三第三丁基苯酚之亞磷酸酯等。該等之中,就樹脂之穩定化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關於該等磷系抗氧化劑之含量,於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較佳為0.001~5質量%,更佳為0.01~1質量%。 作為上述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硬脂酸2,2,6,6-四甲基-4-哌啶酯、硬脂酸1,2,2,6,6-五甲基-4-哌啶酯、苯甲酸2,2,6,6-四甲基-4-哌啶酯、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雙(1-辛氧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1,2,3,4-丁烷四羧酸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1,2,3,4-丁烷四羧酸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1,2,3,4-丁烷四羧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雙(十三烷基)酯、1,2,3,4-丁烷四羧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雙(十三烷基)酯、丙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2-丁基-2-(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酯、1-(2-羥基乙基)-2,2,6,6-四甲基-4-哌啶醇/琥珀酸二乙酯縮聚物、1,6-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胺基)己烷/二溴乙烷縮聚物、1,6-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胺基)己烷/2,4-二氯-6-嗎啉基均三𠯤縮聚物、1,6-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胺基)己烷/2,4-二氯-6-第三辛基胺基均三𠯤縮聚物、1,5,8,12-四[2,4-雙(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胺基)均三𠯤-6-基]-1,5,8,12-四氮十二烷、1,5,8,12-四[2,4-雙(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胺基)均三𠯤-6-基]-1,5,8,12-四氮十二烷、1,6,11-三[2,4-雙(N-丁基-N-(2,2,6,6-四甲基-4-哌啶基)胺基均三𠯤-6-基胺基]十一烷、1,6,11-三[2,4-雙(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胺基均三𠯤-6-基胺基]十一烷、3,9-雙[1,1-二甲基-2-{三(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氧羰基)丁基羰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3,9-雙[1,1-二甲基-2-{三(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氧羰基)丁基羰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雙(1-十一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碳酸酯等或作為市售品之ADEKA製造之「Adekastab LA-402」、「Adekastab LA-502」等。該等之中,較佳為Adekastab LA-502。關於該等光穩定劑之含量,於難燃性樹脂組合物中,較佳為0.001~5質量%,更佳為0.005~0.5質量%。 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進而調配結晶成核劑作為任意成分。作為該結晶成核劑,可適當使用一般用作聚合物之結晶成核劑者,於本發明中,可使用無機系結晶成核劑及有機系結晶成核劑之任一者。 作為上述無機系結晶成核劑之具體例,可列舉:高嶺石、合成雲母、黏土、沸石、二氧化矽、石墨、碳黑、氧化鎂、氧化鈦、硫化鈣、氮化硼、碳酸鈣、硫酸鋇、氧化鋁、氧化釹及膦酸苯酯等金屬鹽。該等無機系結晶成核劑可為了提高於組合物中之分散性而利用有機物進行修飾。 作為上述有機系結晶成核劑之具體例,可列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鋰、苯甲酸鈣、苯甲酸鎂、苯甲酸鋇、對苯二甲酸鋰、對苯二甲酸鈉、對苯二甲酸鉀、草酸鈣、月桂酸鈉、月桂酸鉀、肉豆蔻酸鈉、肉豆蔻酸鉀、肉豆蔻酸鈣、二十八酸鈉、二十八酸鈣、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鋰、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酸鋇、褐煤酸鈉、褐煤酸鈣、甲苯甲酸鈉、水楊酸鈉、水楊酸鉀、水楊酸鋅、二苯甲酸鋁、二苯甲酸鉀、二苯甲酸鋰、β-萘二甲酸鈉、環己甲酸鈉等有機羧酸金屬鹽、對甲苯磺酸鈉、磺基間苯二甲酸鈉等有機磺酸鹽、十八醯胺、伸乙基雙月桂酸醯胺、棕櫚酸醯胺、羥基十八醯胺、芥子酸醯胺、1,3,5-苯三甲酸三(第三丁基醯胺)等羧醯胺、亞苄基山梨糖醇及其衍生物、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酯鈉等磷化合物金屬鹽、及2,2-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鈉等。 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調配潤滑劑。作為此種潤滑劑,可列舉:液態石蠟、天然石蠟、微蠟、合成石蠟、低分子量聚乙烯、聚乙烯蠟等純烴系潤滑劑;鹵化烴系潤滑劑;高級脂肪酸、氧基脂肪酸等脂肪酸系潤滑劑;脂肪酸醯胺、雙脂肪酸醯胺等脂肪醯胺系潤滑劑;脂肪酸之低級醇酯、甘油酯等脂肪酸之多元醇酯、脂肪酸之聚二醇酯、脂肪酸之脂肪醇酯(酯蠟)等酯系潤滑劑;金屬皂、脂肪醇、多元醇、聚二醇、聚甘油、脂肪酸與多元醇之偏酯、脂肪酸與聚二醇、聚甘油之偏酯系之潤滑劑、或聚矽氧油、礦物油等。潤滑劑可為2種以上。關於含有潤滑劑之情形時之含量,於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較佳為0.01~10質量%,更佳為0.05~3質量%。 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調配塑化劑作為任意成分。作為該塑化劑,可適當使用一般作為聚合物之塑化劑而使用者,例如可列舉聚酯系塑化劑、甘油系塑化劑、多元羧酸酯系塑化劑、聚伸烷基二醇系塑化劑及環氧系塑化劑等。 除此以外,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中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調配通常於熱塑性樹脂中使用之添加劑,例如交聯劑、抗靜電劑、金屬皂、填充劑、防霧劑、抗壓析劑、表面處理劑、螢光劑、防黴劑、殺菌劑、發泡劑、金屬減活劑、脫模劑、顏料、除丙烯酸系加工助劑以外之加工助劑等。 為了獲得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將本發明之難燃劑組合物及合成樹脂、以及視需要之其他任意成分進行混合即可,於混合時可使用各種混合機。於混合時可進行加熱。若列舉可使用之混合機之例,可列舉滾筒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帶式混合機、V型混合機、W型混合機、高速混合機、圓錐螺旋混合機等。 關於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藉由將其成形,可獲得難燃性優異之難燃性合成樹脂成形體。成形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擠出加工、壓光加工、射出成形、滾壓、壓縮成形、吹塑成形等,可製造樹脂板、片、膜、異形品等各種形狀之成形體。 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可使用於電動汽車、機械、電氣・電子設備、OA(Office 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設備等之殼體材料(框架、殼體、外罩、外裝)或零件、汽車內外裝材等。 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可用於電氣・電子・通信、農林水產、礦業、建設、食品、纖維、衣物、醫療、煤、石油、橡膠、皮革、汽車、精密設備、木材、建材、土木、傢俱、印刷、樂器等廣泛之產業領域。更具體而言,可用於印表機、電腦、文字處理機、鍵盤、PDA(Personal Digital Asistance,個人數位助理)(小型資訊終端機)、電話機、影印機、傳真機、ECR(Electronic Cash Register,電子式收銀機)、計算器、電子記事本、卡、托架、文具等商務、辦公自動化設備;洗衣機、冰箱、吸塵器、微波爐、照明器具、遊戲機、熨斗、曖爐等家電設備;TV(Television,電視)、VTR(Video Tape Recorder,磁帶錄影機)、攝錄影機、收錄機、磁帶錄音機、迷你磁碟、CD(Compact Disc,光碟)播放機、揚聲器、液晶顯示器等AV(Audiovisual,視聽)設備;連接器、繼電器、電容器、開關、印刷基板、繞線管、半導體密封材料、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密封材料、電線、纜線、變壓器、偏向軛、分電盤、鐘錶等電氣・電子零件及通信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等之殼體材料(框架、殼體、外罩、外裝)或零件、汽車內外飾材之用途。 進而,本發明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可用於座位(填充物、面料等)、帶、頂棚覆蓋物、折合式敞蓬車頂(convertible top)、扶手、門飾板、後雜物箱(rear package tray)、地毯、墊子(mat)、遮陽板、輪罩(wheel cover)、床罩、安全氣囊、絕緣材、吊環、吊環帶、電線被覆材、電氣絕緣材、塗料、塗覆材、貼面材、地板材、角壁、地毯、壁紙、壁飾材材、外飾材、內飾材、屋瓦材、蓋板材、壁材、柱材、敷設板、圍牆之材料、骨架及造模、窗戶及門型材、木瓦板、板壁、平台、陽台、隔音板、隔熱板、窗材等汽車、油電混合車、電動汽車、車輛、船舶、飛機、建築物、住宅及建築用材料、或土木材料、衣料、窗簾、片料(sheet)、合板、合成纖維板、絨毯、門墊、罩布、水桶、軟管、容器、眼鏡、皮包、盒子、護目鏡、滑雪板、球拍、帳篷、樂器等生活用品、運動用品等各種用途。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不受以下實施例任何限制。於以下說明中,只要未特別申明,則「%」意指「質量%」。 正磷酸及焦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定量係根據於下述分析條件下進行之面積比(%)而求出。 ・離子層析法:ICS-2100(DIONEX公司製造) ・管柱:DIONEX IONPAC AS19(4×250 mm) ・溶離液:氫氧化鉀水溶液 <實施例1> 於500 m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2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250 mL,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5.0 g(18.8 mmol),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去除了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500 m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之前通過管柱出來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1.22 g(14.2 mmol)、三聚氰胺1.41 g(11.2 mmol)、及水2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在30℃以下將水完全地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4.8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2%及97.7%。 <實施例2>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去除了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通過管柱出來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54 g(41.1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在30℃以下將水完全地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2.3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2%及97.7%。 <實施例3>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三聚磷酸鈉15.0 g,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三聚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三聚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80 g(44.1 mmol)、三聚氰胺4.53 g(35.9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2.9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3%及13.7%。 <實施例4>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85%正磷酸水溶液0.60 g(5.2 mmol)及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正磷酸及焦磷酸混合水溶液。於所獲得之正磷酸及焦磷酸混合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80 g(44.1 mmol)、三聚氰胺4.53 g(35.9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且含有作為(聚)磷酸之正磷酸及焦磷酸。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5.0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5.0%、94.1%。 <實施例5>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80 g(44.1 mmol)、三聚氰胺4.53 g(35.9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9.8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之比率分別為0.7%及97.7%。 <實施例6>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30 g(38.3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10%氨水1.00 g(5.9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氨。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2.5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之比率分別為0.8%及97.9%。 <實施例7>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30 g(38.3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40%甲基胺水溶液0.50 g(6.4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甲基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0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之比率分別為0.8%及98.0%。 <實施例8>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30 g(38.3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乙基胺0.30 g(6.7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乙基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2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之比率分別為0.6%及98.0%。 <實施例9>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10 g(36.0 mmol)、三聚氰胺4.30 g(34.1 mmol)、二甲胺0.50 g(11.1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二甲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6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之比率分別為0.6%、98.2%。 <實施例10>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0 g(39.5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二乙基胺0.30 g(4.1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二乙基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0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8%及98.0%。 <實施例11>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0 g(39.5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乙醇胺0.30 g(4.9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乙醇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7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8%及97.9%。 <實施例12>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0 g(39.5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二乙醇胺0.30 g(2.9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二乙醇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1.9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8%及97.9%。 <實施例13>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0 g(39.5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𠰌啉0.40 g(4.6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𠰌啉。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5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4%及98.1%。 <實施例14>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1.52 g(17.7 mmol)、三聚氰胺4.22 g(33.5 mmol)、乙二胺1.50 g(25.0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乙二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4.9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1.0%及97.8%。 <實施例15>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10 g(36.0 mmol)、三聚氰胺4.20 g(33.3 mmol)、二伸乙基三胺0.40 g(3.9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二伸乙基三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4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1.0%及98.0%。 <實施例16>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0 g(39.5 mmol)、三聚氰胺4.20 g(33.3 mmol)、苯胺0.30 g(3.2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苯胺。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2.1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1.2%及97.6%。 <實施例17>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0 g(39.5 mmol)、三聚氰胺4.20 g(33.3 mmol)、1,2-二胺基苯0.30 g(2.8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1,2-二胺基苯。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1.7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7%及97.7%。 <實施例18>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0 g(39.5 mmol)、三聚氰胺4.20 g(33.3 mmol)、1,4-二胺基苯0.30 g(2.8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哌𠯤及1,4-二胺基苯。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4.2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7%及97.8%。 <比較例1>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46 g(40.2 mmol)、三聚氰胺4.13 g(32.7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0.0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7%及98.4%。 <比較例2>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2.54 g(29.5 mmol)、三聚氰胺6.82 g(54.1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0.0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7%及98.4%。 <比較例3>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及三聚磷酸鈉2.0 g,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及三聚磷酸混合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及三聚磷酸混合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63 g(42.1 mmol)、三聚氰胺5.06 g(40.1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且含有作為(聚)磷酸之焦磷酸及三聚磷酸。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3.7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1.0%及87.8%。 <比較例4>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3.75 g(43.5 mmol)、三聚氰胺5.68 g(45.0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16.8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1.6%及95.9%。 <比較例5>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85%正磷酸水溶液2.0 g(17.4 mmol)、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及三聚磷酸鈉0.8 g,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正磷酸、獲得焦磷酸及三聚磷酸混合水溶液。於所獲得之正磷酸、焦磷酸及三聚磷酸混合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5.50 g(63.9 mmol)、三聚氰胺6.36 g(50.4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且含有作為(聚)磷酸之正磷酸、焦磷酸及三聚磷酸。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26.1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14.1%及79.5%。 <比較例6>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85%正磷酸水溶液3.1 g(26.9 mmol)、及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正磷酸及焦磷酸混合水溶液。於所獲得之正磷酸及焦磷酸混合水溶液中加入哌𠯤5.50 g(63.9 mmol)、三聚氰胺6.36 g(50.4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哌𠯤,且含有作為(聚)磷酸之正磷酸及焦磷酸。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26.9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20.8%及77.5%。 <比較例7> 於2 L燒杯中加入超純水750 mL及陽離子交換樹脂(SK1BH,三菱化學,2.0 meq/mL)750 mL,並利用冰浴冷卻至1℃以下。向其中加入焦磷酸鈉15.0 g(56.4 mmol),並將所獲得之溶液攪拌2小時,其後,藉由過濾自該溶液中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為了使鈉之離子交換結束,使經去除陽離子交換樹脂之上述溶液通過填充有陽離子交換樹脂150 mL之管柱。通過後,藉由使1.5 L之超純水通過該管柱內而使殘存於該管柱內之溶液流出。將藉由流出所獲得之液體與先前通過管柱之溶液進行混合,獲得焦磷酸水溶液。於所獲得之焦磷酸水溶液中加入三聚氰胺10.00 g(79.3 mmol)、10%氨水7.80 g(45.8 mmol)、及水750 mL,並攪拌3小時。使用旋轉蒸發器於減壓下於30℃以下將水完全蒸餾去除,獲得作為難燃劑組合物之(聚)磷酸胺鹽。所獲得之難燃劑組合物中之(聚)磷酸胺鹽含有作為胺之三聚氰胺及氨。難燃劑組合物之胺過剩率為10.6 mol%。正磷酸及焦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分別為0.4%及98.1%。 <耐水解性> 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難燃劑組合物分別放入聚乙烯袋,於25℃、濕度50%之環境下保存。於100天後對各者之正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質量%)進行測定,將式所表示之正磷酸之比率變化量未達1%者設為○,將水解進展且正磷酸之比率變化量為1%以上者設為×。將評價結果記載於下述表1。 正磷酸之比率變化量(%)=耐水解性試驗後之正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之比率(質量%)-(耐水解性試驗前之正磷酸占(聚)磷酸胺鹽所包含之(聚)磷酸中之比率(質量%) <難燃性> 於聚丙烯(依據JIS K7210所測得之於荷重2.16 kg、230℃下之熔體流動速率=8 g/10 min)100質量份中調配硬脂酸鈣0.07質量份、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甲烷(酚系抗氧化劑)0.14質量份、及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磷系抗氧化劑)0.14質量份,對所獲得之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分別相對於合成樹脂添加實施例及比較例之難燃劑組合物43質量份,製成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將所獲得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於220℃、5~15 MPa之條件下壓製10分鐘,藉此獲得長度127 mm、寬度12.7 mm、厚度1.6 mm之難燃性試驗評價用之試片。依據ISO1210對該試片進行20 mm垂直燃燒試驗(UL-94V)。具體而言,將試片保持垂直,使燃燒器之火與下端接觸10秒鐘之後將火取走,測定在試片上著火之火熄滅之時間。繼而,與火熄滅之同時進行第2次接觸火焰10秒鐘,與第1次相同地測定著火之火熄滅之時間。又,同時亦對如下方面進行評價:藉由掉落之火種,試片下面之棉是否著火。根據第1次及第2次之燃燒時間、棉著火之有無等,按照UL-94V標準分燃燒等級。關於燃燒等級,V-0為最高者,隨著變為V-1、V-2,難燃性降低。將達成V-0等級者設為○,將未能達成者設為×。將評價結果記載於下述表1。 <耐候著色性>(JIS K7373標準) 於聚丙烯(依據JIS K7210所測得之於荷重2.16 kg、230℃下之熔體流動速率=8 g/10 min)100質量份中調配硬脂酸鈣0.07質量份、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甲烷(酚系抗氧化劑)0.14質量份、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磷系抗氧化劑)0.14質量份、及Adekastab LA-502(光穩定劑)0.28質量份,對所獲得之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分別相對於樹脂添加實施例或比較例之難燃劑組合物39質量份,製成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對所獲得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於陽光耐氣候試驗箱(sunshine weather meter)、有雨、黑板溫度63℃之條件下進行耐候性加速試驗達到1200小時。藉由上述評價方法,對試片於1200小時中之Y.I.變化量(ΔY.I.、黃變度)依據JISK 7373進行測定。將ΔY.I未達5者設為○,將5以上者設為×。又,將於達到1200小時之前脆化並於試片產生裂痕之情形亦設為×。將評價結果記載於下述表1。 [表1]
Figure 107111099-A0304-0001
根據表1之結果判斷:藉由於含有(聚)磷酸胺鹽之難燃劑組合物中,將胺過剩率設定為0.01 mol%以上且10 mol%以下之範圍,可滿足耐水解性、難燃性及耐候著色性之全部。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同時實現耐水解性、耐候性及難燃性之難燃劑組合物及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Claims (9)

  1. 一種難燃劑組合物,其含有(聚)磷酸胺鹽且式(1)所表示之胺過剩率(mol%)為0.01mol%以上且10mol%以下,上述(聚)磷酸胺鹽之含量,於難燃劑組合物中為50質量%以上,且上述(聚)磷酸胺鹽中之胺至少含有三聚氰胺及哌
    Figure 107111099-A0305-02-0047-3
    Figure 107111099-A0305-02-0047-1
    式中,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A1~An表示各胺之最大解離段數;但是,最大解離段數係設為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之解離段之最大數;B1~Bn表示假定(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單獨存在之情形時之該胺的莫耳數。
  2. 一種難燃劑組合物,其含有(聚)磷酸胺鹽及胺化合物且式(1)所表示之胺過剩率(mol%)為0.01mol%以上且10mol%以下,上述(聚)磷酸胺鹽之含量,於難燃劑組合物中為50質量%以上,且上述(聚)磷酸胺鹽中之胺至少含有三聚氰胺及哌
    Figure 107111099-A0305-02-0047-4
    Figure 107111099-A0305-02-0047-2
    式中,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之種類之數量及上述胺化合物之種類之數量之總數,A1~An表示(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及上述胺化合物之最大解離段數;其中,最大解離段數係設為25℃下之鹼解離常數pKb為0~13之範圍內之解離段之最大數;B1~Bn表示假定(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單獨存 在之情形時之該胺的莫耳數及上述胺化合物之莫耳數。
  3. 如請求項1或2之難燃劑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含有選自由氨、烷基胺、芳香族胺、雜環式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及二伸乙基三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4. 如請求項1或2之難燃劑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磷酸胺鹽中之胺含有選自由氨、二乙基胺、乙醇胺、二乙醇胺、苯胺、
    Figure 107111099-A0305-02-0048-5
    啉、乙二胺、1,2-二胺基苯、1,4-二胺基苯、二伸乙基三胺、甲基胺、乙基胺及二甲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5. 如請求項1或2之難燃劑組合物,其中上述胺過剩率為0.1mol%以上且未達10mol%。
  6. 如請求項1或2之難燃劑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磷酸胺鹽包含焦磷酸鹽,且焦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為80質量%以上且99.99質量%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2之難燃劑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磷酸胺鹽包含正磷酸鹽,且正磷酸占全部(聚)磷酸胺鹽中之(聚)磷酸中之比率為5質量%以下。
  8. 一種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其含有如請求項1或2之難燃劑組合物。
  9. 一種難燃性合成樹脂成形體,其含有如請求項8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TW107111099A 2017-03-31 2018-03-30 難燃劑組合物及含有其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TWI761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2745A JP6279789B1 (ja) 2017-03-31 2017-03-31 難燃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成物
JP2017-072745 2017-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2022A TW201842022A (zh) 2018-12-01
TWI761486B true TWI761486B (zh) 2022-04-21

Family

ID=61195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099A TWI761486B (zh) 2017-03-31 2018-03-30 難燃劑組合物及含有其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3527B2 (zh)
EP (1) EP3604482B1 (zh)
JP (1) JP6279789B1 (zh)
CN (1) CN110337483A (zh)
TW (1) TWI761486B (zh)
WO (1) WO20181816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2426B (zh) * 2018-06-13 2023-06-23 株式会社Adeka 聚磷酸胺盐组合物、聚磷酸胺盐阻燃剂组合物、含有其的阻燃性合成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CN109705506B (zh) * 2018-11-30 2020-11-17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hip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5507B (zh) * 2018-11-30 2020-11-17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hip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02192A1 (ja) * 2019-07-02 2021-01-07 株式会社Adeka 耐熱安定助剤および耐熱安定剤組成物
EP3957702B1 (en) * 2019-07-26 2024-02-28 Adeka Corporation Flame retardant composition, flame-retardant resin composition using same, molded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ded article
CN114561063A (zh) * 2022-03-01 2022-05-31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无卤阻燃eva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824A (zh) * 1996-05-22 1999-03-03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密胺多偏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397590A (zh) * 2001-07-17 2003-02-19 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阻燃性合成树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0137A (en) 1973-07-24 1977-03-01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Phosphorus-containing flame retardant for synthetic resins
US3936416A (en) 1973-07-24 1976-02-03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Nonburning, nondripping, char-forming,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JPH08176343A (ja) 1994-12-22 1996-07-09 Mitsui Toatsu Chem Inc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4051723B2 (ja) * 1996-05-22 2008-02-27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メタリン酸メラミン及びその製造法
JP3867234B2 (ja) * 1997-10-31 2007-01-10 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難溶性縮合リン酸メラミ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NL1009588C2 (nl) * 1998-07-08 2000-01-11 Dsm Nv Polyfosfaatzout van een 1,3,5-triazineverbinding met hoge condensatiegraad, een werkwijze voor de bereiding ervan en de toepassing als vlamdover in polymeersamenstellingen.
JP2000129263A (ja) * 1998-10-27 2000-05-09 Rin Kagaku Kogyo Kk 低発煙性難燃剤組成物及び低発煙性難燃樹脂組成物
JP2001089115A (ja) * 1999-09-28 2001-04-03 Tosoh Corp Ii型ポリリン酸アンモニウムの製造方法と、その中間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02222A (ja) * 2000-04-19 2001-10-31 Chisso Corp 流動性の向上したポリリン酸アンモニウ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55764A (ja) * 2002-09-12 2004-06-03 Shimonoseki Mitsui Chemicals Inc ピロリン酸メラミンの製造方法
JP2004263111A (ja) * 2003-03-04 2004-09-24 Nippon Zeon Co Ltd ワニス及びその利用
JP4526255B2 (ja) * 2003-10-16 2010-08-18 株式会社Adeka 高純度ピロリン酸ピペラジンの製造方法
JP2014514282A (ja) * 2011-03-11 2014-06-19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メラミンとフェニルホスホン酸との縮合生成物、及び難燃剤としてのそれらの使用
US9828501B2 (en) * 2011-05-28 2017-11-28 Robert Valentine Kasowski Flame retardant with compositions
JP5793068B2 (ja) * 2011-12-06 2015-10-14 株式会社Adeka 難燃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JP6328564B2 (ja) 2012-12-17 2018-05-23 株式会社Adeka 難燃剤組成物及び難燃性合成樹脂組成物
JP2015052110A (ja) * 2013-08-08 2015-03-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難燃性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EP2915845B1 (en) * 2013-12-10 2019-02-13 Lg Chem, Ltd. Polyolefin flame-retardant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2015042730A (ja) * 2014-04-25 2015-03-05 株式会社Adeka 難燃性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CN106008397B (zh) * 2016-05-30 2018-08-24 兰州大学 一种焦磷酸哌嗪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824A (zh) * 1996-05-22 1999-03-03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密胺多偏磷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397590A (zh) * 2001-07-17 2003-02-19 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阻燃性合成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1676A1 (ja) 2018-10-04
TW201842022A (zh) 2018-12-01
US20200010642A1 (en) 2020-01-09
JP6279789B1 (ja) 2018-02-14
JP2018172590A (ja) 2018-11-08
CN110337483A (zh) 2019-10-15
EP3604482A4 (en) 2020-12-30
EP3604482B1 (en) 2024-03-20
US11753527B2 (en) 2023-09-12
EP3604482A1 (en)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1486B (zh) 難燃劑組合物及含有其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CN107207806B (zh) 阻燃性聚丙烯组合物
KR102141475B1 (ko) 난연제 조성물 및 난연성 합성 수지 조성물
US20160152798A1 (en) Flame-retardant composition and flame-retardant synthetic resin composition
CN108602995B (zh) 阻燃性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
TW201634677A (zh) 難燃劑組合物及難燃性合成樹脂組合物
TW201908471A (zh) 組合物及難燃性樹脂組合物
US10968336B2 (en) Flame retardant composition and flame retardant synthetic resin composition
CN111278950A (zh) 组合物及阻燃性树脂组合物
JP2004238568A (ja) 難燃性合成樹脂組成物
TW201920634A (zh) 組合物及難燃性樹脂組合物
TW202043444A (zh) 難燃劑組成物及難燃性合成樹脂組成物
JP7345463B2 (ja) ポリリン酸アミン塩組成物、ポリリン酸アミン塩難燃剤組成物、これを含有する難燃性合成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WO2018020840A1 (ja) 難燃剤組成物及び難燃性合成樹脂組成物
TW201920409A (zh) 組合物及難燃性樹脂組合物
WO2021187493A1 (ja) 難燃剤組成物、難燃性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WO2012011519A1 (ja) 環状アミン塩を含む難燃剤及び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TW201932541A (zh) 組合物及難燃性樹脂組合物
JP2018065758A (ja) 化合物、該化合物を用いた難燃剤および難燃性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