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6304B - 驅動機 - Google Patents

驅動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6304B
TWI756304B TW106140462A TW106140462A TWI756304B TW I756304 B TWI756304 B TW I756304B TW 106140462 A TW106140462 A TW 106140462A TW 106140462 A TW106140462 A TW 106140462A TW I756304 B TWI756304 B TW I7563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ush rod
chamber
state
trig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0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1229A (zh
Inventor
古海正顕
西田昌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1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6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63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7Mechanic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1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fixed main cylinder
    • B25C1/043Trigger valve and trigger mechanis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抑制相對於被打入材的緊固構件的打入位置的偏離的產生。一種驅動機,其具有:操作構件(41)及接觸構件、擊打部、以及第一壓力室,且設置有:閥體,使將壓縮流體輸送至第一壓力室的第一路徑開閉;控制機構(30),具有對閥體進行控制的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以及限制機構(154),對控制機構(30)的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的切換進行許可及限制,限制機構(154)具備:根據自基準時間點起的時間,容許或限制控制機構(30)自第二狀態變為第一狀態的第一功能及第二功能。

Description

驅動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將緊固構件打入的驅動機的結構。
驅動機被用於將緊固構件打入作為被打入材的板材,例如木材、石膏板、鋼板等中。緊固構件作為一例,包含釘子、螺釘等。驅動機作為一例,包含打釘機、螺釘機。打釘機進行如下動作:藉由強烈的打入力將釘子沿一個方向打入被打入材中。螺釘機進行如下動作:將螺釘沿一個方向且以較螺釘的總長度短的距離打入被打入材中,使打入至被打入材中的螺釘旋轉從而將螺釘旋入被打入材中。作為驅動機的動力源,使用壓縮空氣的驅動機的構成例如記載於專利文獻1中。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驅動機具有:本體、把手、鼻狀部、氣缸、活塞、推桿、扳機、蓄壓室及活塞上室。氣缸及活塞上室設置於本體內。活塞能夠於氣缸內往復移動。活塞上固定有驅動撞針。把手連接於本體,鼻狀部固定於本體。蓄壓室跨越本體及把手的內部而設置。扳機設置於本體與把手的連接部分。推桿安裝於鼻狀部。
若壓縮空氣被導入活塞上室,則活塞於氣缸內沿打入方向大力地急劇移動。驅動撞針與活塞一併移動,將緊固構件打入被打入材中。若推桿及扳機被操作,則驅動機開始打入動作。
推桿能夠相對於鼻狀部而移動。推桿藉由彈簧而朝遠離本體的方向被施力。而且,當將緊固構件打入位於推桿的下方的板材中時,操作員使鼻狀部朝下並將推桿的前端部按壓至板材。藉由該動作,推桿抵接於板材,且沿鼻狀部向靠近本體的方向移動。另一方面,扳機設置於本體與把手部的連接部分、即操作員握持把手部的部分。扳機能夠以支撐軸為中心轉動,若操作員操作扳機,則扳機轉動。
而且,於推桿被按壓至板材、以及操作員操作扳機此兩者成立的情況下,驅動機開始打入動作。
因此,例如操作員使推桿抵接於應打入緊固構件的部位後,操作員操作扳機,藉此可將緊固構件準確地打入所需部位。該情況下,藉由扳機的操作而將壓縮空氣供給於活塞上室,從而驅動機開始打入動作。藉由如此般操作員將推桿按壓至板材,之後操作員操作扳機以使驅動機進行打入的動作、即單發擊打動作適於要求每一次均對緊固構件的打入部位進行對準打入的作業。
相對於此,操作員亦可一面維持預先操作扳機的狀態一面使推桿抵接於板材等,並藉由驅動機來進行打入動作、即進行連續擊打動作。該情況下,操作員將推桿按壓至板材,藉此將壓縮空氣供給於活塞上室,從而驅動機開始打入動作。此種連續擊打動作適於以短時間間隔將緊固構件連續地打入板材中的多個部位的情況。若進行該連續擊打動作,則可特別有效率地進行緊固構件的打入作業。操作員根據作業內容來選擇進行單發擊打動 作、連續擊打動作中的哪一者。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15922號公報
若自操作員對扳機施加操作力、推桿遠離被打入材此兩者成立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後推桿接觸被打入材,則緊固構件有可能被打入至被打入材中的自所需位置偏離些許的位置。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將緊固構件打入被打入材中的偏離所需位置的位置的驅動機。
一實施形態的驅動機具有:由操作員操作的操作構件;與被打入材接觸的接觸構件;擊打部,設置為能夠動作且將緊固構件打入所述被打入材中;以及第一壓力室,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且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則藉由壓縮流體的壓力使擊打部動作,且所述驅動機設置有:閥體,能夠以使將所述壓縮流體輸送至所述第一壓力室的第一路徑開閉的方式動作;控制機構,具有對所述閥體的開閉進行控制的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以及限制機構,對所述控制機構的所述第一狀態與所述第二狀態的切換進行許可及限制,所述第一狀態為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則藉由所述閥 體使所述第一路徑打開,所述第二狀態為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中的至少一者不成立,則藉由所述閥體使所述第一路徑關閉,所述限制機構具備:第一功能,當自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遠離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的基準時間點起為規定時間內時,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從而容許所述控制機構自所述第二狀態變為所述第一狀態;及第二功能,當自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遠離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的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時,即使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亦限制所述控制機構自所述第二狀態變為所述第一狀態。
一實施形態的驅動機可抑制將緊固構件打入被打入材中的位置的偏離。
10、201:主罩殼
10A、237:回流室
10B:驅動用流路
10C:控制用流路
11、227:驅動撞針
12、203:鼻狀部
13:推桿(接觸構件)
14、226:活塞
15、204、258:氣缸
15A、234:活塞下室
16、205:擊打部
20、206:扳機閥
20A:扳機閥室
21:扳機柱塞
22:導引部
23、33、266、319:閥構件
24、112、240:凸緣
76、116、137、149、155、235:壁部
34、77、296、307、317、320:彈簧
30:推桿閥(控制機構)
30A:壓力室
30B:推桿閥室
31:推桿柱塞
32:閥體
35、129:外筒構件
36:鎖銷卡止部
36A:鎖銷卡止面
36B:傾斜面
36C:垂直面
41、208:扳機
41A:扳機軸
50、202:把手
50A、210:蓄壓室
51:空氣閥
60、209:釘匣
70、128:銷驅動部
70A:第一空氣室
70B:第二空氣室
71、152:銷
72、211:外筒部
73、212:內筒部
75:外壁部
76A:小孔
80:釘子
81:被打入材
82、114、115、134、213、257、270、288、301:軸線
83:虛擬線
84、229:活塞上室
85、151、223:排氣通路
86、93、96、230、231、321:閥口
87、89、222、232:阻尼器
88、92、98、122、146、157、158、159、260:彈性構件
73A、90、145、243、247:止回閥
91:導引構件
94、97、141、150、215、216、228、242、271、277、280、289、292、302、303、308、312、314:密封構件
95、117、121、133、138、233、263、273、300:軸孔
99:氣缸閥
100、200:驅動機
101:氣缸閥室
102:排氣閥
103:排氣閥室
110:鉤
111、261:擋塊
113、153、306:階部
118、119、132、135、143、144、238、244、246、274、275、276、283、290、299、304:通路
120、265:柱塞導引件
123、139:槽
124、224、252:施力構件
125、126:接觸突起
127:塊
130:內筒構件
131:推桿臂部
136、239、255、262:筒部
140:凸台部
142:空氣室
147、285、297:大徑部
148、286、298:小徑部
154、316:限制機構
156:第二柱塞
160:卡合槽
161:第一柱塞
207:推桿
214:可動構件
217:輸出閥室
218:空氣通路
219:第一端部
220:第二端部
221:蓋
225:輸出閥
236、254:固定器
241:間隔壁
245:重置室
248:射出路徑
249、251:支撐軸
250:扳機臂
253:銷
256、267、268:柱塞
259:圓板部
264:扳機閥導引件
269、310:凹部
272:內部
279:逾時閥室
281、282:計時器通路
284、291、309、313:空間
287:收容部
293:閉鎖閥
294:收容室
295:鎖銷
305:支撐部
311:閘室
315:逾時閥
318:臂
711:前端部
712:活塞部
713:中央部
A:區域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θ1:規定角度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相當於實施形態1的驅動機的剖面圖。
圖2是表示於圖1所示的驅動機中,扳機、推桿均為斷開的狀態下的扳機閥及推桿閥的結構例、對推桿閥的運作進行限制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的放大剖面圖。
圖3A是圖2所示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的主要部分、且為鎖銷處於初始位置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3B是圖2所示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的主要部分、且為 鎖銷自初始位置移動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3C是圖2所示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的主要部分、且為鎖銷處於限制位置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3D是圖2所示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的主要部分、且為鎖銷自限制位置朝初始位置移動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4是圖2所示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且為表示僅將扳機導通後經過短時間後的推桿閥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5是圖2所示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且為表示僅將扳機導通後經過長時間後的推桿閥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6是圖2所示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且為表示僅將扳機導通後經過短時間後,將推桿頂起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7是將圖6中的區域A放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8是圖2所示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且為表示僅將扳機導通後經過短時間後,將推桿頂起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9是表示圖8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10是圖2所示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1,且為自無法使推桿閥自斷開成為導通的狀態起使扳機閥斷開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1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2,且為扳機閥及推桿閥均被斷開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2是表示圖11所示的限制機構的動作的平面剖面圖。
圖13是設置於圖11所示的推桿及塊上的接觸突起的立體圖。
圖14是表示圖1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圖15是表示設置於圖11所示的推桿及塊上的接觸突起的相對位置的平面剖面圖。
圖16是表示設置於圖11所示的推桿及塊上的接觸突起的相對位置的側面圖。
圖17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2,且為推桿處於導通狀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18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2,且為扳機閥及推桿閥均被導通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19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2,且為推桿處於斷開狀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20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2,且為扳機閥被導通、推桿閥斷開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21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3,且為扳機閥及推桿閥均處於斷開狀態的剖面圖。
圖22是將圖21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23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3,且為扳機閥及推桿閥均導通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24是將圖23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25是圖1的驅動機中使用的扳機閥、推桿閥、限制機構的具體例3,且為扳機閥導通、推桿閥的動作受到限制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26是將圖25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27是表示本發明的作為實施形態2的驅動機的整體的剖面圖。
圖28是圖27所示的擊打部的放大剖面圖。
圖29是表示設置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上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4的局部剖面圖。
圖30是限制機構的具體例4所具有的逾時閥的放大剖面圖。
圖31是限制機構的具體例4所具有的閉鎖閥的放大剖面圖。
圖32是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中導入有壓縮空氣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33是將壓縮空氣導入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中,且閉鎖閥進行動作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34是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中,將扳機導通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35是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中,擊打部進行擊打動作的狀態的整體剖面圖。
圖36是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中,自扳機導通且推桿斷開成立的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推桿被導通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37是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中,自扳機導通且推桿斷開成立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的狀態的局部剖面圖。
圖38是能夠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中應用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5,且為表示限制機構的初始狀態的剖面圖。
圖39是限制機構的具體例5,且為將壓縮空氣供給於蓄壓室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40是限制機構的具體例5,且為操作扳機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41是限制機構的具體例5,且為操作扳機並使推桿接觸被打入材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42是限制機構的具體例5,且為對擊打部打入釘子進行限制的狀態的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驅動機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圖1是表示相當於實施形態1的驅動機100的剖面圖。驅動機100作為一例,揭示有打釘機。該驅動機100將作為緊固構件的一例的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圖1表示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前的剖面圖。圖1是包含驅動機100的軸線82的剖面圖,且為將驅動機100的一部分透視表示的圖。圖1所示的驅動機100表示將釘子80沿鉛垂方向打入被打入材81的例子。因此,圖1的軸線82沿鉛垂方向配置。鉛垂方向為圖1中的上下方向。圖1所示的驅動機100為對釘子80施加圖 1中朝下的打入力以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的例子。
該驅動機100具有:主罩殼10、把手50、鼻狀部12及擊打部16。主罩殼10為於圖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圓筒形狀。把手50連接於主罩殼10,且於主罩殼10的徑向上朝外側突出。另外,鼻狀部12安裝於主罩殼10的長度方向的端部。
於本實施形態及各圖中,將主罩殼10的長度方向、軸線82方向記載為上下方向。再者,主罩殼10的長度方向與沿著軸線82的方向、與軸線82平行的方向、軸線82方向中的任一者相同。沿著軸線82的方向、與軸線82平行的方向、軸線82方向於技術上含義相同。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朝下、下側、下、下方向中的任一用語來表示圖1的上下方向中靠近鼻狀部12的方向。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朝上、上側、上、上方向中的任一用語來表示圖1的上下方向中遠離鼻狀部12的方向。
另外,於把手50中的位於與主罩殼10連接的端部的相反位置的端部設置有空氣閥51。空氣閥51能夠相對於用以供給壓縮空氣的空氣軟管而裝卸。空氣軟管未圖示。
本實施形態中,有時將圖1中沿著虛擬線83的方向、或者與虛擬線83平行的方向記載為前後方向,其中,所述虛擬線83將空氣閥51、與主罩殼10中的位於連接有把手50的部位的相反位置的部位連接。而且,有時藉由前方、前側、前這三者中的任一用語來表示前後方向中遠離空氣閥51的方向。另外,藉由後方、後側、後中的任一用語來表示前後方向中靠近空氣閥51的方 向。再者,於對驅動機100進行側面觀察的圖1中,虛擬線83與軸線82交叉。
擊打部16設置於主罩殼10的內部。擊打部16為使用壓縮空氣朝圖1中的下側對釘子80施加打入力的機構。
主罩殼10內設置有氣缸15。氣缸15的中心線於圖1中以軸線82表示。跨越把手50內、氣缸15的上側、及氣缸15的外周而設置有蓄壓室50A。自空氣軟管供給的壓縮空氣積存於蓄壓室50A。再者,亦能夠於空氣閥51與蓄壓室50A之間的空氣路徑上設置公知的減壓閥。減壓閥使用彈簧壓與空氣壓的差壓來調整壓縮空氣的壓力。即,可調整被供給於蓄壓室50A內的壓縮空氣的壓力。
活塞14設置於氣缸15內,且活塞14能夠於氣缸15內沿軸線82方向往復運動。主罩殼10內,於氣缸15的上方設置有排氣閥室103。於排氣閥室103與活塞14之間設置有活塞上室84。排氣閥室103與氣缸閥室101相連。主罩殼10內,於氣缸15的上方設置有排氣通路85。設置有將排氣通路85與活塞上室84相連的閥口(port)86。排氣閥102設置於排氣閥室103與閥口86之間。排氣閥102使閥口86開閉。主罩殼10內,於氣缸15之上設置有阻尼器(bumper)89。阻尼器89作為一例,為合成橡膠。
氣缸15內,於活塞14的下方設置有活塞下室15A。於主罩殼10與氣缸15的外周面之間設置有回流室10A。氣缸15具有將活塞下室15A與回流室10A連接及阻斷的止回閥90。進而, 阻尼器87設置於氣缸15與鼻狀部12之間。阻尼器87為合成橡膠製的緩衝構件。進而,於主罩殼10內設置有回彈彈性構件88,且彈性構件88對氣缸15向上側施力。彈性構件88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
驅動機100將釘子80朝下側打入的動作可藉由使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沿軸線82方向移動來進行。若驅動撞針11於圖1中向下側移動,則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圖1中表示驅動撞針11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前的狀態、即初始狀態。
鼻狀部12於圖1中自主罩殼10朝下方向突出。鼻狀部12具有射出路徑,且驅動撞針11能夠於射出路徑內沿軸線82方向移動。
圖1中,驅動撞針11的下端於射出路徑的內部沿上下方向移動。推桿13安裝於鼻狀部12,且推桿13能夠沿著鼻狀部12於上下方向上移動。若操作員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推桿13沿著鼻狀部12向上移動。另外,收容有多個釘子的釘匣60安裝於鼻狀部12的後方。驅動撞針11每打入一根釘子80,下一根釘子80便自動地自釘匣60被送至射出路徑。被送至射出路徑的釘子80由驅動撞針11打入被打入材81中。
活塞14固定於驅動撞針11的上側,且活塞14於氣缸15內上下運動。擊打部16包含活塞14、驅動撞針11及活塞上室84。氣缸15的端部因彈性構件88的力而被按壓至阻尼器89,且閥口321被關閉。閥口321形成於氣缸15的端部與阻尼器89之 間。若閥口321關閉,則蓄壓室50A與活塞上室84被阻斷。
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因活塞下室15A的空氣壓而朝上方被施力。若扳機柱塞21及推桿柱塞31兩者斷開,則活塞14被按壓至阻尼器89,且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停止於圖1所示的上死點。
所謂扳機柱塞21的斷開,是如圖2所示對扳機41施加的操作力被解除,而扳機閥20關閉。若為扳機柱塞21的斷開,則扳機柱塞21停止於初始位置。所謂推桿柱塞31的斷開,為推桿13的操作力未傳遞至推桿閥30,而推桿閥30關閉的狀態。若推桿13遠離被打入材81,則為推桿柱塞31的斷開。若為推桿柱塞31的斷開,則如圖2所示推桿柱塞31停止於初始位置。
相對於此,若操作員使扳機柱塞21及推桿柱塞31兩者導通,則進行擊打部16的打入動作。驅動機100的打入動作包含:氣缸15於圖1中朝下方向移動的動作、驅動撞針11及活塞14自上死點朝下死點移動的動作。所謂扳機柱塞21的導通,為將圖8所示的扳機41的操作力傳遞至扳機閥20,以使扳機閥20打開的狀態。所謂推桿柱塞31的導通,是將推桿13沿軸線115方向移動的力傳遞至推桿閥30,以將推桿閥30打開。
於主罩殼10與把手50的連接部位設置有壓力室30A。若操作員將扳機柱塞21及推桿柱塞31導通,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經由壓力室30A流入氣缸閥室101。推桿閥30於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供給至氣缸閥室101的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相較 於扳機閥20而配置於下游。若氣缸閥室101的空氣壓上升,則氣缸15克服彈性構件88的施加力而向下方移動,閥口321打開,且蓄壓室50A與活塞上室84連通。於是,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被供給至活塞上室84,活塞上室84的空氣壓上升,從而活塞14於圖1中下降。
若圖1中活塞14下降,活塞下室15A內的空氣壓上升,則止回閥90打開。因此,活塞下室15A內的空氣被排出至回流室10A。若如此般活塞下室15A的空氣壓降低,則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於圖1中下降,驅動撞針11對釘子80進行擊打並打入被打入材81中。另外,活塞14碰撞阻尼器87。於活塞14碰撞到阻尼器87的時間點,軸線82方向上的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的位置為下死點。另外,當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被供給至氣缸閥室101時,氣缸閥室101的壓縮空氣的一部分被供給至排氣閥室103。因此,排氣閥102藉由排氣閥室103的空氣壓來運作,並阻斷閥口86。因此,活塞上室84的壓縮空氣不被排出至排氣通路85。
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移動至下死點而停止,驅動機100的打入動作結束。若操作員將扳機柱塞21或推桿柱塞31的至少一者斷開,則氣缸閥99關閉,蓄壓室50A與活塞上室84被阻斷,且氣缸閥室101的空氣壓降低。因此,氣缸15藉由彈性構件88的施加力而上升。另外,氣缸閥室101與排氣閥室103的壓縮空氣被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因此,排氣閥102運作並打開閥口86,活塞上室84的壓縮空氣經由排氣通路85而被排出至主罩殼 10的外部。因而,活塞上室84的空氣壓降低。若活塞上室84的空氣壓降低,則回流室10A中的空氣流入活塞下室15A。因此,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自下死點朝上死點上升,且如圖1所示活塞14接觸阻尼器89,活塞14於上死點停止。
如此,驅動機100開始如下動作:藉由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活塞上室84而驅動撞針11移動並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對該驅動機100中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供給至活塞上室84以及與活塞上室84阻斷的路徑的結構、及路徑周圍的結構進行說明。
驅動機100藉由扳機閥20及推桿閥30的運作來切換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活塞上室84的狀態和阻斷壓縮空氣對於活塞上室84的供給的狀態。若扳機閥20及推桿閥30均導通,則驅動機100對活塞上室84供給壓縮空氣,並開始打入動作。若扳機閥20或推桿閥30中的至少一者斷開,則驅動機100阻斷壓縮空氣對於活塞上室84的供給,並結束打入動作。
扳機閥20及推桿閥30均設置於把手50與主罩殼10的連結部附近。扳機閥20的導通.斷開和推桿閥30的導通.斷開分別能夠單獨切換。
圖2是將扳機閥20、推桿閥30周邊的結構放大表示的剖面圖。圖2表示扳機閥20及推桿閥30均為斷開狀態的例子。扳機閥20的導通.斷開可藉由扳機41的操作來切換。扳機41以扳機軸41A為中心能夠旋轉地安裝於主罩殼10上。
扳機41於軸線82方向上相較於扳機閥20而配置於下方。導引構件91安裝於主罩殼10上。設置有彈性構件92,彈性構件92於圖2中對扳機41以扳機軸41A為中心沿順時針施力。扳機41被彈性構件92施力,且如圖2所示停止於與導引構件91接觸的位置、即初始位置。
扳機閥20具有將蓄壓室50A與壓力室30A連接及阻斷的功能。若扳機閥20導通、即為打開狀態,則將蓄壓室50A與壓力室30A連接。若扳機閥20斷開、即為關閉狀態,則蓄壓室50A與壓力室30A被阻斷。
扳機閥20具有:安裝於把手50上的筒形狀的導引部22;設置於導引部22的扳機閥室20A;設置於導引部22且將蓄壓室50A與扳機閥室20A連接的閥口93;使閥口93開閉的球形狀的閥構件23;以及以能夠於導引部22的軸孔95內移動的方式設置的扳機柱塞21。導引部22以扳機柱塞21於圖2中沿上下方向移動的方式進行導引。扳機柱塞21的長度方向的一部分配置於導引部22之外,具體而言配置於把手50之外。閥構件23因蓄壓室50A的空氣壓而被按壓至導引部22,從而關閉閥口93。扳機閥室20A與壓力室30A相連。
於扳機柱塞21中配置於把手50之外的部位設置有凸緣24,且於扳機柱塞21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94。密封構件94將軸孔95密封。密封構件94作為一例,為合成橡膠製的O型環。
若不對扳機41施加操作力而如圖2所示扳機41停止於 初始位置,則閥構件23因蓄壓室50A的空氣壓而被按壓至導引部22,從而閥構件23阻斷閥口93。即,扳機閥20斷開,換言之,為關閉狀態。若扳機閥20斷開,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不流入壓力室30A。
另外,若扳機閥20斷開,則凸緣24不會將密封構件94壓入軸孔95內。即,密封構件94不將軸孔95密封。因此,扳機閥室20A及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自軸孔95被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
相對於此,若操作員對停止於初始位置的扳機41施加操作力,則扳機41於圖2中沿逆時針轉動,且扳機41被按壓至扳機柱塞21。於是,扳機柱塞21於圖2中朝上移動,並將閥構件23頂起,從而如圖4所示閥口93打開。另外,凸緣24將密封構件94壓入軸孔95內,密封構件94將軸孔95密封。即,扳機閥20導通,換言之,為打開狀態。若扳機閥20導通,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經由閥口93、扳機閥室20A流入壓力室30A。
推桿閥30於主罩殼10中設置於氣缸15與扳機閥20之間。推桿閥30具有:壓力室30A、推桿閥室30B、推桿柱塞31、將推桿柱塞31能夠移動地加以收容的筒形狀的閥體32、閥構件33、對閥構件33施力的彈簧34。推桿柱塞31及閥構件33以軸線115為中心配置為同心狀。對圖1所示的驅動機100進行側面觀察,軸線115與軸線82平行。推桿柱塞31及閥構件33配置成於圖2中能夠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且相互接觸。圖2、圖4、圖5、 圖6、圖8及圖10中的上下方向為與軸線115平行的方向。圖2、圖4、圖5、圖6、圖8及圖10中的前後方向為相對於軸線115而交叉的方向,具體而言為相對於軸線115而成直角的方向。
壓力室30A設置於閥體32內。閥口96設置於閥體32,閥口96將壓力室30A與推桿閥室30B相連。閥體32具有與推桿閥室30B相連的排氣通路151。密封構件97安裝於閥構件33,密封構件97使閥口96開閉。彈簧34對閥構件33於圖2中朝下方向施力,閥構件33被按壓至推桿柱塞31。
另外,設置有外筒構件35,外筒構件35由導引構件91支撐,且能夠相對於主罩殼10沿軸線115方向、即於圖2中沿上下方向移動。閥體32的一部分配置於外筒構件35內。於外筒構件35的外周面中於軸線115方向上靠近扳機軸41A的部位設置有鎖銷卡止部36。鎖銷卡止部36如圖9所示,具有鎖銷卡止面36A、傾斜面36B及垂直面36C。鎖銷卡止面36A相對於軸線115而為直角,傾斜面36B相對於軸線115而傾斜,垂直面36C與軸線115平行。
推桿柱塞31的下端設置有凸緣112。彈性構件98設置於凸緣112與閥體32之間。彈性構件98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螺旋彈簧。彈性構件98於圖2中具有上下方向的彈力。
推桿13具有推桿臂部131,推桿臂部131具有鉤110。擋塊111設置於導引構件91。藉由彈性構件98的施加力而於圖2中向下側被推壓的推桿柱塞31被按壓至外筒構件35。另外,外筒 構件35被按壓至推桿臂部131。而且,如圖2所示,鉤110卡合於擋塊111,推桿13停止於初始位置,且推桿柱塞31停止於初始位置。再者,閥體32因彈性構件98的彈力而於圖2中向上側被施力,且被按壓至階部113而停止。階部113設置於主罩殼10與把手50的連接部位。
若推桿13如圖1般遠離被打入材81,則因彈性構件98的施加力而被施力的推桿柱塞31如圖2般停止於初始位置。若推桿柱塞31停止於初始位置,則凸緣112停止於圖2的上下方向上距閥體32最遠的位置。
若推桿柱塞31如圖2般停止於初始位置,則推桿柱塞31不接觸閥構件33。因此,被彈簧34施力的閥構件33將密封構件97按壓至閥體32而停止。即,密封構件97將閥口96關閉,且壓力室30A與推桿閥室30B被阻斷。
另外,推桿柱塞31打開排氣通路151,驅動用流路10B經由推桿閥室30B及排氣通路151而與主罩殼10的外部相連。
若如此般推桿閥30斷開、即處於關閉狀態,則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不被供給至驅動用流路10B及氣缸閥室101。因此擊打部16不開始打入動作。
相對於此,若操作員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推桿13、外筒構件35及推桿柱塞31對抗彈性構件98的施加力而於圖2中自初始位置起向上方移動。於是,推桿柱塞31將排氣通路151與壓力室30A阻斷。而且,若推桿柱塞31接觸閥構件33, 則推桿13的移動力經由推桿柱塞31而傳遞至閥構件33。於是,閥構件33於圖2中自初始位置起向上方移動,密封構件97如圖8般遠離閥體32,從而閥口96打開。即,推桿閥30成為打開狀態。
若如此般推桿閥30導通、即處於打開狀態,則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經由推桿閥室30B、驅動用流路10B而被供給至氣缸閥室101。於是,氣缸15於圖1中下降,閥口321打開,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被輸送至活塞上室84。因此,擊打部16進行打入動作。
驅動機100中,若扳機閥20及推桿閥30均導通,則壓縮空氣被供給至活塞上室84,擊打部16將釘子80打入。相對於此,驅動機100中,若扳機閥20或推桿閥30中的至少一者斷開,則壓縮空氣不被供給至活塞上室84,且驅動機100不進行打入動作。
此處,使用驅動機100而進行的打入動作除了作為第一打入動作的單發擊打動作、作為第二打入動作的連續擊打動作以外,亦存在第三打入動作。單發擊打動作是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且將推桿閥30導通,其次,將扳機閥20導通以使擊打部16動作。若一次打入結束,則操作員使推桿13遠離被打入材81,使推桿閥30斷開,且使扳機閥20斷開。以後,重覆進行所述操作,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
連續擊打動作為,於操作員將扳機閥20維持為導通的狀態下交替地重覆進行將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的操作、與 將推桿閥30自導通切換為斷開的操作,以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的動作。
再者,第三打入動作是將扳機閥20導通後將推桿閥30導通以使擊打部16動作。若一次打入結束,則操作員使推桿閥13遠離被打入材81,使推桿閥30斷開,且使扳機閥20斷開。以後,重覆進行所述操作,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
要進行持續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的接近的部位的作業,可藉由進行連續擊打動作而特別有效率地進行作業。於單發擊打動作或連續擊打動作的任一動作中,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的動作結束之後,壓縮空氣自活塞上室84被排出,並且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自下死點上升,活塞14及驅動撞針11停止於圖1所示的上死點、即初始位置。
於操作員使用驅動機100進行連續擊打動作的情況下,操作員於將扳機41維持為導通的狀態下,交替地重覆進行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的操作與使推桿13遠離被打入材81的操作。藉由該操作,進行如下動作:於維持扳機閥20導通的狀態下,交替地切換推桿閥30的斷開與導通以將釘子80連續地打入被打入材81中。
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的時機交給操作員。因此,自扳機閥20導通且推桿閥30斷開這一情況成立的時間點起,至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為止的等待時間、即時間間隔並非一定,等待時間根據狀況而發生變動。等待時間中推桿閥13亦有 時接近被打入材81。而且,於等待時間中存在如下情況:若驅動機100稍微移動而推桿13與被打入材81接觸,則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釘子80被打入至被打入材81中的偏離所需位置的位置。
為了防止釘子80被打入至被打入材81中的偏離所需位置的位置,於等待時間超過規定時間的情況下,只要限制擊打部16打入釘子80即可。另一方面,為了使擊打部16下次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時的作業性不會降低,對於擊打部16的打入的限制理想為可容易地且以短時間解除。
此處,於所述驅動機100中,為了限制打入動作而具有限制機構154。限制機構154具體而言具備對推桿柱塞31的動作進行限制的功能、及將限制解除的功能。限制機構154為一種逾時機構,即若自推桿閥30斷開、扳機閥20導通均成立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則限制將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的動作。
此處,推桿閥30斷開、扳機閥20導通均成立的例子有第一例及第二例。第一例為自推桿閥30及扳機閥20均斷開的狀態起扳機閥2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的情況。第二例為自推桿閥30導通且扳機閥20導通的狀態起推桿閥30自導通切換為斷開的情況。以下,依次說明能夠設置於驅動機100中的限制機構154的具體例。
(具體例1)限制機構154具有外筒構件35及銷驅動部70。銷驅動部70具有第一功能及第二功能。第一功能為自推桿 閥30斷開、扳機閥20導通均成立的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容許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的功能。第二功能為若自推桿閥30斷開、扳機閥20導通均成立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則限制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的功能。
主罩殼10具有形成回流室10A的壁部155,銷驅動部70設置於壁部155。銷驅動部70於氣缸15的徑向上配置於氣缸15與閥體32之間。銷驅動部70具有銷71。銷71為限制推桿13於圖2中朝上方向移動的元件。銷驅動部70利用壓縮空氣使銷71運作,並根據扳機41的狀態來限制推桿13於圖2中朝上方向移動。另外,可容易地解除銷71對推桿13的限制。
銷驅動部70的結構示於圖3A、圖3B、圖3C及圖3D中。銷驅動部70除了銷71以外,亦具有外筒部72、內筒部73、外壁部75。銷71於圖3A、圖3B、圖3C、圖3D中能夠以軸線114為中心朝右方向及左方向移動。於圖2、圖3A~圖3D、圖4、圖6、圖8及圖10中,將軸線114配置成相對於軸線115而交叉,作為一例,相對於軸線115而為直角。
銷71於圖3A、圖3B、圖3C、圖3D的任一圖中朝右方向移動即為,銷71於圖2、圖3A~圖3D、圖4、圖6、圖8、圖10的任一圖中向後方移動。若銷71向後方移動,則銷71於軸線114方向上靠近閥體32。
銷71於圖3A、圖3B、圖3C、圖3D的任一圖中朝左方向移動即為,銷71於圖2、圖3A~圖3D、圖4、圖6、圖8、 圖10的任一圖中向前方移動。若銷71向前方移動,則銷71於軸線114方向上遠離閥體32。
例如,若推桿13如圖1所示遠離被打入材81,則外筒構件35如圖2般停止於初始位置。此處,銷71能夠自圖3A所示的初始位置,銷71沿圖3B所示的軸線114朝右方向移動,進而,銷71停止於圖3C及圖5所示的限制位置。
當銷71停止於限制位置時,推桿13被按壓至被打入材81,若外筒構件35與推桿13一併於圖5中沿軸線115向上方移動,則鎖銷卡止部36卡止於銷71。因此,推桿柱塞31於圖5中沿軸線115的上升受到限制。因而,即使如圖5般扳機閥20導通,推桿閥30亦維持為斷開,驅動機100不會開始打入動作。
以下,對銷驅動部70的結構及銷71的動作進行說明。銷驅動部70利用壓力室30A中的壓縮空氣來動作。如圖4所示,控制用流路10C設置於主罩殼10。如圖3A般,銷驅動部70具有第一空氣室70A,控制用流路10C將第一空氣室70A與壓力室30A連接。圖3A表示銷71停止於初始位置的狀態,圖3B表示銷71自初始位置開始朝右方向移動的狀態,圖3C表示銷71停止於限制位置的狀態,圖3D表示銷71自限制位置朝初始位置移動的狀態。
若銷71處於圖3A的初始位置,則可使推桿13自斷開成為導通的狀態。若銷71處於圖3C的限制位置,則無法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外筒部72構成銷驅動部70的外殼。於外筒部72內設置有內筒部73。第一空氣室70A形成於外筒部72與內筒部73之間。外筒部72、內筒部73及銷71以軸線114為中心配置為同心狀。外筒部72的軸線114方向上的第一端部由壁部116封閉。外筒部72的軸線114方向上的位於壁部116的相反位置的第二端部內固定有外壁部75。內筒部73於軸線114方向上配置於壁部116與外壁部75之間。
內筒部73的於軸線114方向上靠近壁部116的端部由壁部76封閉。另外,內筒部73的於軸線114方向上與壁部76為相反側的端部由外壁部75封閉。因此,內筒部73相對於外筒部72而於軸線114方向被固定。外壁部75具有以軸線114為中心的軸孔117。
銷71具有前端部711、活塞部712及中央部713。中央部713於軸線114方向上配置於前端部711與活塞部712之間。活塞部712及中央部713以能夠沿軸線114方向移動的方式配置於內筒部73內。前端部711以能夠移動的方式配置於軸孔117內。於內筒部73內,於活塞部712與外壁部75之間設置有彈簧77。彈簧77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螺旋彈簧,彈簧77對銷71朝壁部76施力。
於內筒部73內,於活塞部712與壁部76之間形成有第二空氣室70B。壁部76具有通路118及小孔76A。通路118與小孔76A連接,且通路118與第一空氣室70A相連,小孔76A與第 二空氣室70B相連。設置有將內筒部73沿徑向貫通的通路119。通路119將第一空氣室70A與第二空氣室70B連接。
止回閥73A安裝於內筒部73的外周面。止回閥73A作為一例,為合成橡膠製的環。若止回閥73A打開通路119,則容許第二空氣室70B的壓縮空氣經由通路119而被排出至第一空氣室70A。若止回閥73A關閉通路119,則防止第一空氣室70A的壓縮空氣經由通路119流入第二空氣室70B。
銷驅動部70可根據第二空氣室70B內的空氣壓來使銷71於軸線114方向上移動及停止。於壓力室30A與第二空氣室70B之間的壓縮空氣的流動可經由第一空氣室70A來進行。於第一空氣室70A與第二空氣室70B之間的壓縮空氣的流動可經由小孔76A或通路119中的至少一者來進行。此處,將通過小孔76A的空氣的流量、即每單位時間的流量設定為小於通過通路119的空氣的流量。
銷71藉由彈簧77的施加力而以於軸線114方向上離開閥體32的方式被施力。另外,若壓縮空氣被導入第二空氣室70B,則所述銷71藉由第二空氣室70B的空氣壓來對抗彈簧77的彈力且於軸線114方向上朝靠近閥體32的方向移動。進而,若第二空氣室70B的空氣壓降低,則銷71藉由彈簧77的施加力來移動,且如圖3A般與壁部76接觸而停止於初始位置。
如圖2所示,於扳機41及推桿13均斷開的情況、即扳機閥20及推桿閥30均斷開的情況下,壓力室30A成為大氣壓。 由於第一空氣室70A與壓力室30A連通,因此第一空氣室70A亦成為大氣壓,壓縮空氣不被導入第二空氣室70B。因此,銷71因彈簧77的施加力而被推壓且停止於圖3A的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若扳機閥2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被導入壓力室30A。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的一部分被導入第一空氣室70A。於該時間點,第二空氣室70B的空氣壓低於使止回閥73A打開的壓力,從而止回閥73A關閉。因此,第一空氣室70A的壓縮空氣經由通路118及小孔76A緩緩流入第二空氣室70B,第二空氣室70B內的壓力緩緩上升。
因此,如圖3B所示,銷71沿軸線114朝右方向移動。而且,如圖3C所示,中央部713接觸外壁部75,銷71停止於限制位置。另外,第二空氣室70B內的壓力變得與第一空氣室70A及壓力室30A內的壓力相等。即,經由第一空氣室70A而將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導入第二空氣室70B,藉此可使銷71自初始位置移動至限制位置。銷71的移動速度與經由小孔76A所流動的空氣的流量相適應。
另一方面,對扳機閥20自導通切換為斷開,且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被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時的動作進行說明。若壓力室30A的壓力降低,則第一空氣室70A的壓力亦降低,第二空氣室70B內的壓縮空氣如圖3D般,通過小孔76A及通路118流入第一空氣室70A。另外,藉由第一空氣室70A的空氣壓的降低而止回閥73A打開,第二空氣室70B內的壓縮空氣的一部分經 由通路119而被排出至第一空氣室70A。
進而,活塞部712藉由彈簧77而於圖3D中朝左方向被施力。因此,相較於圖3B中當使銷71朝右方向移動時自第一空氣室70A導入第二空氣室70B的空氣的流量,如圖3D般當使銷71朝左方向移動時自第二空氣室70B排出至第一空氣室70A的空氣的流量更大。因此,可使銷71如圖3D般朝左方向移動時的移動速度大於銷71如圖3B般朝右方向移動時的移動速度。
以下,針對於操作員使用驅動機100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的作業時,與扳機41及推桿13的操作對應的銷驅動部70的動作、尤其是銷71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2中示出扳機41、推桿13均斷開的狀態。若扳機41、推桿13均斷開,則銷71如圖3A般停止於初始位置。於銷71停止於初始位置的狀態下,若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且使推桿13於圖1中向上側移動,則銷71不會卡合於鎖銷卡止部36。即,能夠使推桿13自圖2的斷開狀態向上側移動,且將推桿13切換為圖8所示的導通。
對自如圖2般扳機41及推桿13均被斷開的狀態起,如圖4般將扳機41自斷開切換為導通且將推桿13維持為斷開的情況下的、銷驅動部70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自扳機41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壓縮空氣被導入壓力室30A,且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的一部分被導入第一空氣室70A。於是,第一空氣室70A的壓縮空氣被緩緩 導入第二空氣室70B。因此,銷71自圖3A所示的初始位置如圖3B般朝右方向移動。另外,推桿13如圖2般為斷開的狀態,因此鎖銷卡止部36相較於銷71而位於下側。
若自扳機41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則銷驅動部70成為圖5及圖3C的狀態。銷71停止於軸線114方向上移動至最右側的位置、即限制位置。當銷71停止於限制位置時,於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且使推桿13於圖5中向上側移動了的情況下,鎖銷卡止部36卡止於銷71。因此,推桿柱塞31於圖5中向上方移動的量受到限制,且推桿閥30被維持為斷開、即關閉狀態。即,銷71限制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因而,擊打部16不開始打入動作。
圖4及圖5表示於將推桿13斷開的狀態下將扳機41持續導通的情況下的銷驅動部70的動作。即,對應於為了進行連續擊打動作而自將扳機41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至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而驅動機100進行第一次打入動作為止的等待時間的經過。即,若等待時間超過規定時間而銷驅動部70成為圖5的狀態,則即使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鎖銷卡止部36亦卡止於銷71,從而限制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另一方面,停止於初始位置的銷71朝限制位置移動的移動速度慢。因此,若自將扳機41導通的時間點起為規定時間內,則銷71與圖2同樣地停止於初始位置。因此,能夠於剛剛將扳機41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後,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從而驅動 機100進行打入動作。
其次,對如圖3B及圖4般於銷71的移動中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情況下的銷驅動部70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6表示於銷71自初始位置到達限制位置的途中,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情況下的、銷驅動部70的狀態。圖7是將圖6中由虛線包圍的區域A放大而成者。如圖6及圖7所示的銷驅動部70般,銷71的前端部711接觸傾斜面36B。因此,若推桿13於圖6中向上側移動,則自傾斜面36B對銷71施加軸線114方向的分力。因此,可使銷71如圖3D所示沿軸線114朝左方向移動。此時,於銷驅動部70,第二空氣室70B的壓縮空氣經由小孔76A及通路119流向第一空氣室70A。
當如此般銷71處於圖3B的狀態時,即使不使第一空氣室70A的壓力降低,亦能夠藉由自外筒構件35對銷71施加左方向的力,從而與圖3D同樣地將第二空氣室70B的壓縮空氣排出至第一空氣室70A,使銷71朝左方向移動。
即,藉由將第一空氣室70A的壓縮空氣經由壓力室30A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或者對圖3C的銷71施加左方向的力,可使銷71自限制位置朝初始位置移動。尤其,藉由使止回閥73A打開通路119,可使圖3C所示的銷71朝左方向移動的移動速度大於圖3A所示的銷71朝右方向移動時的移動速度。
因此,當銷驅動部70處於圖6的狀態時,藉由施加使推桿13於圖6中向上側移動的力,可使推桿13進一步上升。圖8 表示使圖6所示的推桿13進一步上升的狀態。圖9表示使圖6所示的推桿13進一步上升時的、銷71與外筒構件35的接觸狀態。圖9所示的銷71與較傾斜面36B更靠下側的垂直面36C抵接,能以使銷71於垂直面36C上滑動的方式將推桿13頂起,且能使推桿13成為導通狀態。此時,銷71移動至圖3A中的初始位置。
於所述驅動機100中,從自扳機41、推桿13均斷開的狀態僅將扳機41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銷71自初始位置移動至限制位置後,無法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另外,若自將扳機41導通的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以內,例如直至銷71到達限制位置之前的期間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如圖7般,銷71與鎖銷卡止部36抵接,可使銷71與圖3D同樣地朝左方向移動,使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即,於連續擊打動作中,若將扳機41導通之後的等待時間超過規定時間,則驅動機100無法使第一次打入動作開始。相對於此,於連續擊打動作中,若等待時間為規定時間內,則驅動機100可開始第一次打入動作。
另外,圖8所示的銷71與圖3A所示的銷71同樣地停止於初始位置。即使自銷71如圖8所示停止於初始位置的狀態起將推桿13暫時自導通切換為斷開,若扳機41維持為導通狀態,則藉由壓力室30A中的壓縮空氣,銷71亦自圖3A的初始位置朝圖3C的限制位置緩緩移動。該銷71的動作與自扳機41及推桿13均被斷開的狀態起將扳機41導通時的銷71的動作相同。
因此,自將如圖8般處於導通狀態的推桿13暫時斷開的時間點起,至欲再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為止的期間,銷71自圖3A的狀態變化為圖3C的狀態。即,自將推桿13暫時斷開的時間點起至欲再次使推桿13導通為止的等待時間為規定時間內的情況下,可再次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相對於此,自將推桿13暫時斷開的時間點起至欲再次使推桿13導通為止的等待時間超過規定時間的情況下,銷71限制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另外,圖10表示自無法使推桿13自斷開成為導通的圖5的狀態起將扳機41斷開時的狀況。該情況下,與停止將壓縮空氣供給至壓力室30A同時地,壓力室30A經由扳機閥室20A而開放於大氣中。因此,如圖3D所示,第一空氣室70A亦開放於大氣中,銷71朝左方向移動,回到圖3A的初始位置。即,由於推桿13及扳機41均斷開,因此藉由再次將推桿13導通,可進行單發擊打動作,且藉由將扳機41導通,可重新進行連續擊打動作。
於所述動作中,可使銷71自初始位置移動至限制位置所需的時間大幅度長於銷71自限制位置移動至初始位置所需的時間。因此,僅於連續擊打動作中的等待時間長的情況下抑制推桿13自斷開成為導通,並且於該等待時間短的情況下使推桿13能夠自斷開成為導通,從而可進行連續擊打動作。此時,無法將推桿13導通的狀態可藉由將扳機41斷開而以短時間解除,之後,可進行連續擊打動作、單發擊打動作中的任一者。
具體而言,當自扳機41及推桿13均斷開的狀態起將扳機41導通後,驅動機100進行第一次打入動作時,以將扳機41導通的時間點為起點,於第一時間T1經過前,容許推桿13自斷開成為導通的動作。相對於此,若超過第一時間T1,則銷71限制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第一時間T1為自銷71處於圖3A所示的初始位置的時間點起至銷71移動至圖3C所示的限制位置為止的時間。
此處,圖8表示於第一時間T1經過前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驅動機100進行打入動作時的、推桿13及銷驅動部70的狀態。當推桿13及銷驅動部70處於圖8所示的狀態時,驅動機100欲進行下一次的打入動作,當將推桿13暫時斷開時,若銷71移動至圖3A的狀態,則之後驅動機100進行打入動作時的動作與驅動機100進行第一次打入動作的情況同樣。
即,以將推桿13斷開的時間點為起點,於第一時間T1經過前,容許推桿13自斷開成為導通的動作。相對於此,於第一時間T1經過後,銷71限制使推桿13自斷開成為導通的動作。因此,第一時間T1較佳為1秒以上且30秒以下的範圍,尤其較佳為2秒以上且20秒以下的範圍。進而,第一時間T1較佳為3秒以上且10秒以下。
但是,無需使自圖8的狀態起暫時將推桿13斷開時的銷71的狀態於圖3A的位置與圖2的位置嚴格相同。例如,亦可使圖3A中的銷71的位置較圖2中的銷71的位置更靠右方向。該 情況下,當驅動機100進行第二次以後的打入動作時,銷71於圖3A中開始朝右方向移動時的位置相較於銷71於圖2中開始朝右方向移動時的位置更靠近限制位置。因此,驅動機100進行第二次以後的打入動作時的逾時時間相較於驅動機100進行第一次打入動作時的逾時時間更短。
另一方面,銷71限制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之後,扳機41被斷開,自再次將扳機41導通的時間點起經過第二時間T2後,銷71容許將推桿13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為了使用驅動機100進行有效率的作業,第二時間T2較佳為短,較佳為至少較所述逾時時間、即第一時間T1短。若第二時間T2過長,則為了解除銷71的限制而需要長時間,因此難以使用驅動機100進行有效率的作業。因此,第二時間T2較佳為設為1秒以下、尤其為0.5秒以下的範圍。
第一時間T1及第二時間T2可藉由銷71於圖3A及圖3B中朝右方向移動的移動速度、銷71於圖3C及圖3D中朝左方向移動的移動速度、鎖銷卡止部36的形狀即鎖銷卡止面36A、傾斜面36B的角度等來調整。其中,銷71的移動速度可藉由圖3A、圖3B、圖3C及圖3D的小孔76A中的空氣流動量、通路119中的空氣流動量、彈簧77的特性來調整。小孔76A中的空氣流動量可藉由小孔76A的開口面積的設定來調整。通路119中的空氣流動量可藉由通路119的開口面積來調整。
於所述構成中,銷驅動部70可僅利用被用於驅動機100 的打入動作中的壓縮空氣,於扳機41、推桿13動作時如所述般使銷71動作。因此,不需要僅被用於使銷71動作的感測器或致動器、馬達等,從而可使該驅動機100價格低廉。
再者,於所述構成中,為了使銷71驅動,使用自扳機閥20側對壓力室30A供給的壓縮空氣。然而,作為根據扳機與推桿的動作來對擊打部供給壓縮空氣的構成,亦能夠為所述構成以外的構成。用以驅動限制構件的壓縮空氣能夠根據此種情況下的壓縮空氣的路徑而適宜設定。
另外,於所述構成中,當對連續擊打動作中的第二次以後的打入進行控制時,藉由鎖銷卡止部36的動作而使銷71成為初始狀態。但例如,亦可藉由使驅動機100於一次打入動作結束後放掉第一空氣室70A的壓縮空氣而使銷71成為初始狀態。此種情況下,不需要使鎖銷卡止部成為可將鎖銷推回的形狀,且亦可使鎖銷卡止部成為如可更確實地限制推桿的動作般的形狀。或者,亦可設為如下構成:將所述般的對於推桿13被導通的動作的限制僅應用於連續擊打動作的第一次打入動作,而不應用於第二次以後的打入動作。
(具體例2)參照圖11來說明能夠設置於驅動機100中的限制機構154的具體例2。導引構件91對柱塞導引件120進行支撐。柱塞導引件120為圓筒形狀,推桿柱塞31能夠於閥體32及柱塞導引件120的軸孔121內沿軸線115方向移動。另外,推桿柱塞31能夠以軸線115為中心相對於柱塞導引件120旋轉。於 鉤110與柱塞導引件120之間配置有彈性構件122。彈性構件122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性構件122對推桿13於圖11中朝下方施力。
如圖11及圖12所示,推桿柱塞31具有槽123。槽123如圖11般,於軸線115方向上以規定的範圍而設置。軸孔121內設置有施力構件124,施力構件124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施力構件124的一部分配置於槽123內,且施力構件124被按壓至推桿柱塞31。施力構件124對推桿柱塞31施加以軸線115為中心的圓周方向的施加力。圖12中,作為一例,示出施力構件124對推桿柱塞31施加順時針的施加力的結構。槽139設置於推桿柱塞31的外周面。槽139於軸線115方向上以規定的長度而設置。
如圖11及圖13般,於推桿13的長度方向上,於最靠近推桿臂部131的端部設置有接觸突起125。接觸突起125於以軸線115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設置有一個,或者空開間隔設置有多個,例如兩個。
塊127固定於鉤110,且塊127具有接觸突起126。接觸突起126於以軸線115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設置有一個,或者空開間隔設置有多個,例如兩個。兩個接觸突起125與兩個接觸突起126配置於同一圓周上。
於主罩殼10的形成回流室10A的壁部155設置有銷驅動部128。銷驅動部128具有外筒構件129、內筒構件130及銷 152。外筒構件129及內筒構件130以軸線134為中心而設置。將軸線134配置成與軸線115交叉,作為一例,與軸線115成直角。設置有將外筒構件129沿徑向貫通的通路132。外筒構件129具有於徑向上朝內側突出的壁部149。壁部149設置於軸線134方向上最靠近柱塞導引件120的部位。設置有將壁部149沿軸線134方向貫通的軸孔133。軸孔133以軸線134為中心而設置。內筒構件130設置於外筒構件129內,且以不會沿軸線134方向移動的方式而設置。於外筒構件129與內筒構件130之間設置有通路135,且通路132將通路135與控制用流路10C相連。
內筒構件130具有筒部136、及將筒部136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部封閉的壁部137。設置有將柱塞導引件120於內外貫通的軸孔138。
銷152具有大徑部147、小徑部148及凸台(land)部140。大徑部147的外徑大於小徑部148的外徑。於大徑部147與小徑部148的邊界處設置有階部153。階部153相對於軸線134而垂直,且為環狀的平面。大徑部147配置於筒部136內,小徑部148跨越軸孔133、軸孔138內而配置。銷152能夠沿軸線134方向移動。
凸台部140自大徑部147的外周面沿徑向突出,且設置為環狀。密封構件141安裝於凸台部140的外周面。於內筒構件130內,於凸台部140與外筒構件129之間設置有空氣室142。密封構件141將空氣室142密封。於壁部149中的軸孔133的內表 面安裝有密封構件150,密封構件150將空氣室142密封。設置有將筒部136沿徑向貫通的通路143,且通路143將通路135與空氣室142相連。通路143的開口面積較通路132的開口面積窄。
設置有將筒部136沿徑向貫通的通路144,且設置有使通路144開閉的止回閥145。止回閥145容許空氣室142內的空氣經由通路144流向通路135。止回閥145防止通路135內的空氣經由通路144流向空氣室142。通路144的開口面積較通路143的開口面積寬。
於內筒構件130內,於壁部137與凸台部140之間設置有彈性構件146。彈性構件146對銷152於圖14中沿軸線134朝右方向、即靠近柱塞導引件120的方向施力。限制機構154的具體例2包括銷驅動部128、推桿柱塞31、施力構件124及塊127。
其次,對限制機構154的具體例2的作用進行說明。於將壓縮空氣供給至蓄壓室50A的狀態下,如圖11般未對扳機41施加操作力的情況下,扳機閥20斷開、即為關閉狀態。另外,若推桿13遠離被打入材81,則推桿閥30斷開、即為關閉狀態。推桿13因彈性構件122的施加力而被推壓,鉤110卡合於擋塊111,推桿13停止於初始位置。扳機閥20關閉的作用與圖2同樣。
若如圖11所示扳機閥20關閉,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不被輸送至壓力室30A。因此,壓縮空氣不流入圖14所示的空氣室142,空氣室142為低壓。銷152藉由彈性構件而於圖14中朝左方向被施力,階部153被按壓至壁部149,銷152停止於初始 位置。
另外,推桿柱塞31如圖12的上半部分所示,藉由施力構件124而被施力。若銷152停止於初始位置,則如圖12的上半部分所示,銷152的小徑部148位於槽139,銷152被按壓至推桿柱塞31。因此,推桿柱塞31停止於圓周方向的第一位置P1。關於第一位置P1,作為一例,以施力構件124與推桿柱塞31接觸的部位為基準來說明。
若推桿柱塞31停止於第一位置P1,則如圖15的上半部分所示,接觸突起125及接觸突起126於推桿柱塞31的圓周方向上處於相同位置。另外,如圖16的上半部分所示,接觸突起125與接觸突起126彼此接觸。
如圖11般,若於扳機41被斷開且推桿13被斷開的狀態下,操作員對扳機41施加操作力,則扳機閥2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若扳機閥2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被輸送至扳機閥室20A、壓力室30A、控制用流路10C、通路132、通路135。
輸送至通路135的空氣經由通路143緩緩流入空氣室142,從而空氣室142的壓力上升。空氣室142的壓力對銷152施加與彈性構件146的施加力為相反方向的施加力。即,銷152因空氣室142的壓力而受到圖14中的左方向的力、即遠離推桿柱塞31的方向的力。
若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為規定 時間內,則銷152對抗彈性構件146的力而移動的量不足規定值。因此,推桿柱塞31停止於圖12的上半部分所示的第一位置P1,或者推桿柱塞31自第一位置P1沿圓周方向動作的角度不足圖12的下半部分所示的規定角度θ1。因此,於推桿柱塞31的圓周方向上,接觸突起125的位置與接觸突起126的位置如圖15的上半部分所示,以至少一部分重疊。
針對於操作員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的情況下,限制機構154的作用進行說明。推桿13的移動力經由接觸突起126及接觸突起125而傳遞至推桿柱塞31。
於是,圖11所示的推桿柱塞31沿軸線115上升。銷152的小徑部148於槽139內滑動。而且,於推桿柱塞31將排氣通路151與推桿閥室30B阻斷後,推桿柱塞31被按壓至閥構件33。而且,藉由推桿柱塞31的移動力而閥構件33沿軸線115如圖17般上升,且如圖18般推桿閥30導通,即推桿閥30打開。因此,壓縮空氣經過壓力室30A及推桿閥室30B而被輸送至驅動用流路10B。因而,於圖1所示的驅動機100中,擊打部16進行打入動作。
另外,當壓縮空氣自壓力室30A流入推桿閥室30B時,通路135內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132及控制用流路10C流入壓力室30A,從而通路135的壓力降低。若通路135的壓力降低,則止回閥145打開,空氣室142的壓縮空氣經由通路144被排出至 通路135。因此,空氣室142的壓力降低,銷152藉由彈性構件146的施加力而移動,且銷152停止於初始位置。
若擊打部16進行了打入動作之後,操作員將扳機41維持為導通,且使推桿13遠離被打入材81,則推桿13藉由彈性構件122的施加力於圖18中向下方移動,推桿柱塞31打開排氣通路151。因此,驅動用流路10B的壓縮空氣通過推桿閥室30B及排氣通路151而被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進而,若鉤110卡合於擋塊111,則推桿13停止於初始位置。
另一方面,若推桿柱塞31於圖18中朝下移動,則閥構件33藉由彈簧34的施加力而朝下移動,且如圖11般密封構件97接觸閥體32,從而閥構件33停止。即,推桿閥30斷開,即成為關閉狀態。
其次,對自操作員將扳機41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的情況進行說明。該情況下,空氣室142的壓力進一步上升,且銷152自圖12的初始位置起向左側移動的量超過規定值。而且,銷152如圖19般接觸壁部137而停止。
於銷152的移動量不足規定量期間,推桿柱塞31如圖12般被施力構件124沿順時針施力。因此,推桿柱塞31的沿圓周方向動作的角度增加。而且,若銷152的移動量超過規定值,則推桿柱塞31停止於圖12的下半部分所示的第二位置P2。如此,推桿柱塞31自第一位置P1沿圓周方向動作規定角度θ1而停止於第二位置P2。規定角度θ1作為一例,為45度。
於推桿柱塞31如圖12般自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為止的期間,圖15所示的接觸突起125與接觸突起126的相對位置於推桿柱塞31的圓周方向上發生變化。而且,若推桿柱塞31停止於圖12的下半部分所示的第二位置P2,則接觸突起125與接觸突起126如圖15的下半部分及圖16的下半部分所示,於推桿柱塞31的圓周方向上不重疊。
因此,自扳機41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後,即使操作員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且使推桿13對抗彈性構件122的力於圖11中向上側移動,接觸突起126亦不會接觸推桿柱塞31,且接觸突起125不會接觸塊127。因此,推桿13的移動力不被傳遞至推桿柱塞31。
而且,若使推桿柱塞31繼續移動,而接觸突起126接觸推桿柱塞31,且接觸突起125接觸塊127,則推桿13的移動力傳遞至推桿柱塞31。於是,推桿柱塞31沿軸線115朝上移動。之後,若達到彈性構件122的壓縮極限,則推桿柱塞31如圖19及圖20般停止。自推桿柱塞31沿軸線115開始上升後至停止為止的期間,推桿柱塞31的移動力不被傳遞至閥構件33。因此,推桿閥30維持斷開、即關閉狀態。因而,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不被輸送至驅動用流路10B,且擊打部16不進行打入動作。
之後,若使推桿13遠離被打入材81,則推桿13藉由彈性構件122的施加力於圖17中朝下移動,且推桿柱塞31打開排氣通路151。進而,推桿13於鉤110卡合於擋塊111的時間點停 止。
若於如此般扳機閥20被斷開且推桿閥30被斷開的狀態下,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推桿13被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限制機構154容許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從而擊打部16進行打入動作。
相對於此,若於扳機閥20被斷開且推桿閥30被斷開的狀態下,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後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限制機構154限制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從而擊打部16不進行打入動作。
進而,針對將限制機構154對推桿閥30施加的限制解除的操作及作用進行說明。當限制機構154限制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時,若解除操作員對扳機41的操作力,則扳機閥20自導通切換為斷開。於是,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經由扳機閥室20A、軸孔95而被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從而壓力室30A的壓力降低。
隨著壓力室30A的壓力降低,止回閥145打開,空氣室142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144、通路135、通路132及控制用流路10C流入壓力室30A,從而空氣室142的壓力降低。因此,銷152藉由彈性構件146的施加力,於圖19中向靠近推桿柱塞31的方向移動。於是,自銷152對推桿柱塞31於圖12的下半部分施加逆時針的轉動力。
因此,推桿柱塞31對抗施力構件124的施加力於圖12 的下半部分沿逆時針動作,並回到圖12的上半部分所示的第一位置P1而停止。結果,於推桿柱塞31的圓周方向上,接觸突起125與接觸突起126的相對位置成為圖15的上半部分所示的狀態。因而,限制機構154對推桿閥30施加的限制被解除。即,若將推桿13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推桿13的移動力能夠經由推桿柱塞31而傳遞至閥構件33,且將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於限制機構154的具體例2中,規定時間以及銷152藉由彈性構件146的施加力而遠離壁部137時的動作速度可根據通路143的開口面積、彈性構件146的彈簧常數來確定。具體而言,隨著通路143的開口面積變寬,而規定時間變短,且銷152的動作速度變快。另外,彈性構件146的彈簧常數越大,則規定時間越短,且銷152的動作速度越快。
(具體例3)能夠設置於圖1的驅動機100中的限制機構154的具體例3示於圖21及圖22中。限制機構154具有銷驅動部70、第一柱塞161、第二柱塞156、彈性構件157、彈性構件158、彈性構件159。銷驅動部70的構成與圖3A、圖3B、圖3C、圖3D所示的銷驅動部70的構成相同。
第一柱塞161固定於推桿13。第二柱塞156於軸線115方向上配置於第一柱塞161與閥構件33之間。第一柱塞161及第二柱塞156均以軸線115為中心配置為同心狀。第一柱塞161的一部分配置於軸孔121內,第一柱塞161能夠於軸孔121內沿軸線115方向移動。第二柱塞156跨越軸孔121及閥體32內而配置, 第二柱塞156能夠沿軸線115方向移動。
彈性構件157配置於推桿13與柱塞導引件120之間。彈性構件157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性構件157對推桿13於圖21中朝下施力。彈性構件158配置於第一柱塞161與第二柱塞156之間。彈性構件158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性構件158的軸線115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柱塞161及第二柱塞156接觸。彈性構件159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性構件159的軸線115方向上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柱塞156及閥構件33接觸。
第二柱塞156具有環狀的卡合槽160。設置有將柱塞導引件120沿徑向貫通的軸孔138,若銷71沿軸線114方向移動,則前端部711能夠經由軸孔138而於柱塞導引件120的軸孔121內進入及退出。
對限制機構154的具體例3的作用進行說明。對如圖21般操作員不對扳機41施加操作力,且推桿13遠離圖1所示的被打入材81的情況進行說明。若操作員不對扳機41施加操作力,則扳機閥20斷開、即為關閉狀態。若扳機閥20斷開,則壓縮空氣不被輸送至圖22所示的銷驅動部70的第二空氣室70B。銷71因彈簧77的施加力而被按壓至壁部76,且停止於初始位置。若銷71停止於初始位置,則前端部711如圖22般位於卡合槽160之外。
進而,若推桿13遠離被打入材81,則推桿13停止於初始位置。因此,移動力不會自推桿13傳遞至第一柱塞161、第二 柱塞156,第二柱塞156停止於初始位置。若第二柱塞156停止於初始位置,則自第二柱塞156施加至閥構件33的施加力為最低值。因此,被彈簧34施力的閥構件33以密封構件97被按壓至閥體32的狀態停止。因而,推桿閥30斷開、即處於關閉狀態。
另外,第二柱塞156將推桿閥室30B與排氣通路151連接。因此,驅動用流路10B的壓縮空氣經由推桿閥室30B及排氣通路151而被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
若於扳機閥20被斷開且推桿閥30被斷開的狀態下,操作員對扳機41施加操作力,則扳機閥2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若扳機閥2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通過扳機閥室20A、壓力室30A、控制用流路10C、通路118、第一空氣室70A、小孔76A而流入第二空氣室70B。於是,第二空氣室70B的壓力緩緩上升。
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經由扳機閥室20A、壓力室30A、控制用流路10C、通路118、小孔76A而流入第二空氣室70B,從而第二空氣室70B的壓力上升。因此,銷71對抗彈簧77的施加力而向靠近第二柱塞156的方向沿軸線114方向移動。
若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為規定時間內,則銷71自初始位置向靠近第二柱塞156的方向移動的量不足規定值,前端部711不進入卡合槽160。
若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於規定 時間內,推桿13被按壓至圖1所示的被打入材81,則第一柱塞161對抗彈性構件157的施加力於圖21中沿軸線115向上方動作。於是,第一柱塞161的移動力經由彈性構件158而被傳遞至第二柱塞156,第二柱塞156於圖23及圖24中沿軸線115朝上方動作。因此,第二柱塞156將排氣通路151與推桿閥室30B阻斷。另外,第二柱塞156的移動力經由彈性構件159而被傳遞至閥構件33。結果,閥構件33如圖23般向上移動,從而推桿閥30導通、即成為打開狀態。
若如此般扳機閥20導通且推桿閥30導通,則蓄壓室50A的壓縮空氣經由扳機閥室20A及推桿閥室30B而被輸送至驅動用流路10B。因而,擊打部16進行打入動作。
隨著推桿閥30自斷開成為導通,通路118的壓縮空氣自控制用流路10C流入壓力室30A,從而通路118的壓力降低。若通路118的壓力降低,則止回閥73A打開,第二空氣室70B的壓縮空氣被排出至通路118,從而第二空氣室70B的壓力降低。於是,銷71藉由彈簧77的施加力而向遠離第二柱塞156的方向移動,回到初始位置而停止。另外,止回閥73A被關閉。
若擊打部16進行了打入動作之後,操作員使推桿13遠離圖1所示的被打入材81,則推桿13藉由彈性構件157的施加力於圖23中向下移動,若鉤110卡合於擋塊111,則推桿13停止於初始位置。
另外,第二柱塞156藉由彈性構件159的施加力於圖23 中向下動作,將推桿閥室30B與排氣通路151連接之後,停止於圖22所示的初始位置。進而,閥構件33藉由彈簧34的施加力於圖23中向下動作,如圖21般推桿閥30斷開、即成為關閉狀態。
相對於此,若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則銷71的前端部711通過軸孔138進入柱塞導引件120的軸孔121內,且如圖26般停止於限制位置。即,前端部711進入卡合槽160。
若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後,操作員將推桿13按壓至圖1所示的被打入材81,且圖26所示的第二柱塞156沿軸線115方向向上動作,則銷71卡合於第二柱塞156,防止第二柱塞156於圖26中向上移動。於是,自第二柱塞156經由彈性構件159而傳遞至閥構件33的施加力不足規定值。因此,閥構件33於圖25中不向上移動,推桿閥30維持斷開、即關閉狀態。因而,擊打部16不進行打入動作。
若於如此般扳機閥20被斷開且推桿閥30被斷開的狀態下,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推桿13被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限制機構154容許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從而擊打部16進行打入動作。
相對於此,若於扳機閥20被斷開且推桿閥30被斷開的狀態下,自扳機閥20從斷開切換成了導通的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後推桿13被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限制機構154限制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從而擊打部16不進行打入動作。
進而,針對將如圖25般限制機構154對推桿閥30施加的限制解除的操作及作用進行說明。當限制機構154限制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時,若解除操作員對扳機41的操作力,則扳機閥20自導通切換為斷開。於是,壓力室30A的壓縮空氣經由扳機閥室20A、軸孔95而被排出至主罩殼10的外部,從而壓力室30A的壓力降低。
隨著壓力室30A的壓力降低,止回閥73A打開,第二空氣室70B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119、通路118及控制用流路10C流向壓力室30A,從而第二空氣室70B的壓力降低。因此,銷71藉由彈簧77的施加力,於圖25及圖26中朝遠離推桿柱塞31的方向移動。於是,前端部711如圖22般露出於軸孔138之外。因而,限制機構154對推桿閥30施加的限制被解除。即,當將推桿13按壓至圖1所示的被打入材81時,能夠使推桿13的移動力經由第一柱塞161及第二柱塞156傳遞至閥構件33,且將推桿閥30自斷開切換為導通。
(實施形態2)其次,參照圖27、圖28及圖29對驅動機的實施形態2進行說明。圖27所示的驅動機200具有主罩殼201、把手202、鼻狀部203、氣缸204、擊打部205、扳機閥206、推桿207、扳機208及釘匣209。主罩殼201連接於把手202,蓄壓室210跨越主罩殼201及把手202內而形成。空氣軟管裝卸於把手202,且自空氣軟管將壓縮空氣供給至蓄壓室210內。
主罩殼201為筒形狀,鼻狀部203具有筒部239及凸緣 240。凸緣240設置於筒部239的長度方向的端部。鼻狀部203藉由凸緣240而固定於主罩殼201的長度方向的第一端部219。外筒部211及內筒部212設置於主罩殼201的長度方向的第二端部220的內表面。外筒部211及內筒部212以軸線213為中心而設置。主罩殼201的長度方向為與軸線213平行的方向。軸線213為氣缸204的中心。
外筒部211配置於內筒部212的外側,於外筒部211與內筒部212之間配置有可動構件214。可動構件214是以軸線213為中心的環狀體。密封構件215設置於可動構件214與外筒部211之間,密封構件216設置於可動構件214與內筒部212之間。可動構件214於軸線213方向上配置於氣缸204與第二端部220之間。可動構件214能夠與軸線213平行地移動。輸出閥(head valve)225安裝於可動構件214。輸出閥225為環狀,且作為一例,為合成橡膠製。輸出閥225能夠與可動構件214一併與氣缸204的軸線213平行地移動。輸出閥225能夠相對於氣缸204的軸線213方向的端部而接觸及離開。
輸出閥室217設置於外筒部211、內筒部212及可動構件214之間。施力構件224配置於輸出閥室217。施力構件224對可動構件214於沿著軸線213的方向上朝靠近氣缸204的方向施力。施力構件224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與輸出閥室217相連的空氣通路218設置於主罩殼201。
蓋221安裝於第二端部220,蓋221對阻尼器222進行 保持。阻尼器222於以軸線213為中心的徑向上配置於內筒部212的內側及可動構件214的內側。阻尼器222作為一例,為合成橡膠製的緩衝構件。排氣通路223跨越阻尼器222與內筒部212之間、以及蓋221與第二端部220之間而設置。
擊打部205包含活塞226、驅動撞針227及活塞上室229。活塞226能夠於氣缸204內沿軸線213方向移動,驅動撞針227固定於活塞226。密封構件228安裝於活塞226的外周面。氣缸204內,活塞上室229形成於活塞226與阻尼器222之間。閥口230形成於阻尼器222與可動構件214之間。若可動構件214沿軸線213方向動作,則可動構件214與阻尼器222接觸及離開,從而使閥口230開閉。若閥口230打開,則活塞上室229與排氣通路223相連,若閥口230關閉,則活塞上室229與排氣通路223被阻斷。
閥口231形成於輸出閥225與氣缸204的端部之間。若輸出閥225沿軸線213方向動作,則輸出閥225與氣缸204接觸及離開,從而使閥口231開閉。若閥口231打開,則將蓄壓室210與活塞上室229連接。若閥口231關閉,則蓄壓室210與活塞上室229被阻斷。
於氣缸204內,阻尼器232設置於距鼻狀部203最近的端部。阻尼器232作為一例,為合成橡膠製的緩衝構件。阻尼器232具有軸孔233。於主罩殼201的內表面及把手202的連接部位設置有壁部235。壁部235對固定器236進行保持。固定器236 為環狀,固定器236將氣缸204支撐為能夠沿軸線213方向移動。固定器236將氣缸204沿徑向定位。
於氣缸204內,於活塞226與阻尼器232之間設置有活塞下室234。自氣缸204的外周面於外側設置有間隔壁241。間隔壁241跨越氣缸204的整周而設置。間隔壁241於軸線213方向上設置於固定器236與阻尼器232之間。於間隔壁241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242。密封構件242與主罩殼201的內表面及壁部235的內表面接觸而進行密封。
回流室237設置於主罩殼201內。回流室237於主罩殼201及壁部235與氣缸204之間設置於間隔壁241與第一端部219之間。
設置有將氣缸204沿徑向貫通的通路238。通路238將活塞下室234與回流室237相連。於回流室237設置有止回閥243。止回閥243容許活塞下室234的壓縮空氣流向回流室237,且防止回流室237的壓縮空氣流向活塞下室234。另外,設置有將氣缸204沿徑向貫通的通路244。通路244將活塞下室234與回流室237相連。
於氣缸204與主罩殼201及壁部235之間設置有重置室245。重置室245於軸線213方向上設置於固定器236與間隔壁241之間。設置有將氣缸204沿徑向貫通的通路246。通路246將活塞下室234與重置室245相連。於重置室245設置有止回閥247。止回閥247容許活塞下室234的壓縮空氣流向重置室245,且防止重 置室245的壓縮空氣流向活塞下室234。
筒部239沿著軸線213方向配置,且筒部239具有射出路徑248。射出路徑248及軸孔233以軸線213為中心配置為同心狀。驅動撞針227能夠於軸孔233及射出路徑248內沿軸線213方向移動。推桿207以能夠沿軸線213方向移動的方式安裝於筒部239。
釘匣209收容釘子80。多個釘子80彼此連結在一起。釘匣209將多個釘子80排列成旋渦狀而收容。釘匣209具有進給機構,進給機構將釘子80一根一根地送出至射出路徑248。
(具體例4)參照圖29、圖30、圖31來說明對擊打部205的動作進行限制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4。圖29所示的限制機構316具有逾時閥315、閉鎖閥293及固定器254。設置有連接於推桿207的臂318,且於臂318上安裝有銷253。銷253能夠與推桿207一併沿軸線213方向移動。如圖29般,於銷253上安裝有固定器254。固定器254具有筒部255,且固定器254對柱塞256進行保持。銷253、固定器254及柱塞256能夠沿軸線257方向動作。軸線257與軸線213平行。鼻狀部203具有支撐部305。
氣缸258安裝於柱塞256。氣缸258能夠相對於柱塞256沿軸線257方向移動。柱塞256具有圓板部259,於圓板部259與氣缸258之間設置有彈性構件260。彈性構件260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性構件260產生使圓板部259與氣缸258沿軸線257方向分離的施加力。於壁部235設置有擋塊261,被彈 性構件260施力的氣缸258藉由擋塊261而固定於壁部235。氣缸258具有筒部262,且設置有將筒部262沿徑向貫通的軸孔263。被彈性構件260沿軸線257方向施力的柱塞256、固定器254、銷253藉由使固定器254接觸支撐部305而停止。
扳機208以支撐軸249為中心能夠轉動地支撐於主罩殼201。扳機臂250以支撐軸251為中心能夠轉動地安裝於扳機208。設置有對扳機臂250施力的施力構件252。施力構件252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施力構件252於圖29中對扳機臂250以支撐軸251為中心沿順時針施力。
對扳機閥206的構成進行說明。扳機閥206具有扳機閥導引件264、柱塞導引件265、閥構件266、柱塞267、柱塞268。於壁部235設置有凹部269,扳機閥導引件264設置於凹部269。扳機閥導引件264是以軸線270為中心的筒形狀。扳機閥導引件264不會相對於壁部235沿軸線270方向移動。另外,扳機閥導引件264與壁部235的內表面之間藉由密封構件271來密封。
柱塞導引件265設置於扳機閥導引件264的內部272。柱塞導引件265不會相對於扳機閥導引件264沿軸線270方向移動。另外,柱塞導引件265為筒形狀,且具有軸孔273。於柱塞導引件265的外周面設置有與軸線270平行的通路274。通路274將內部272與主罩殼201的外部相連。
柱塞267跨越軸孔273內及主罩殼201的外部而配置,且能夠沿軸線270方向移動。柱塞267的端部與扳機臂250接觸。 於柱塞267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312。閥構件266配置於扳機閥導引件264內。閥構件266能夠相對於扳機閥導引件264沿軸線270方向移動。於閥構件266與扳機閥導引件264之間形成有通路275。設置有將扳機閥導引件264沿徑向貫通的通路276,通路276將通路275與空氣通路218相連。
於閥構件266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277。若密封構件277被按壓至扳機閥導引件264的內表面,則密封構件277將蓄壓室210與通路275阻斷。若密封構件277離開扳機閥導引件264的內表面,則蓄壓室210與通路275相連。
若密封構件314被按壓至扳機閥導引件264的內表面,則密封構件314將通路276與通路274阻斷。若密封構件277遠離扳機閥導引件264的內表面,則通路276與通路274相連。
柱塞導引件265具有凹部310,柱塞268的長度方向的一部分配置於凹部310內。柱塞267、柱塞268以軸線270為中心於同軸上且串聯地配置。另外,閥構件266的一部分配置於凹部310內。於閥構件266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280。密封構件280將凹部310內與內部272阻斷。於柱塞268與閥構件266之間設置有彈簧307。彈簧307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柱塞268因彈簧307的施加力而被按壓至階部306。閥構件266藉由彈簧307的施加力而於軸線270方向上朝遠離階部306的方向被施力。於柱塞268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308。若密封構件308遠離閥構件266,則蓄壓室210經由凹部310而與空間309相連。 若密封構件308接觸閥構件266,則蓄壓室210與凹部310被阻斷。
凹部310與軸孔273相連,於柱塞268與柱塞267之間形成有空間309。於將凹部310與軸孔273連接的部位設置有階部306。階部306為相對於軸線270而垂直的端面。於軸孔273,於柱塞267與柱塞268之間形成有空間309。空間309與凹部310相連。
逾時閥315設置於壁部235。逾時閥315如圖30般具有閥構件319、逾時閥室279、彈簧320。逾時閥室279經由通路283而與重置室245相連。閥構件319具有大徑部285及小徑部286。閥構件319具有計時器通路281、計時器通路282。計時器通路281將小徑部286沿徑向貫通,且計時器通路281與逾時閥室279相連。計時器通路281的開口面積較計時器通路282的開口面積窄。於壁部235設置有通路290,計時器通路281與通路290相連。通路290如圖29般與空間309相連。
於壁部235形成有收容部287,閥構件319能夠於收容部287內沿軸線288方向移動。逾時閥室279於收容部287內於軸線288方向上配置於閥構件319的其中一端部側。
密封構件289安裝於大徑部285的外周面。密封構件289將通路290與逾時閥室279之間密封。於收容部287的內表面與小徑部286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空間284。空間284無關於閥構件319的軸線288方向的位置而與通路290相連。於收容部287的內表面與小徑部286的端面之間形成有空間291。空間291與計時器 通路281相連。於小徑部286的外周面安裝有密封構件292。若閥構件319沿軸線288方向移動,則密封構件292與收容部287的內表面接觸或離開。若密封構件292與收容部287的內表面接觸,則計時器通路281與空間291被阻斷。若密封構件292離開收容部287的內表面,則將計時器通路281與空間291連接。彈簧320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簧320對閥構件319於軸線288方向上朝將空間291縮窄的方向施力。
如圖29所示,閉鎖閥293設置於壁部235。閉鎖閥293如圖31般具有收容室294、鎖銷295、彈簧296。鎖銷295能夠沿軸線301方向移動。鎖銷295具有大徑部297與小徑部298。大徑部297的外徑大於小徑部298的外徑。於大徑部297與收容室294的內表面之間形成有閘室311。於壁部235設置有通路299,通路299將閘室311與逾時閥室279相連。
於壁部235設置有軸孔300,小徑部298跨越軸孔300及軸孔263內而配置。小徑部298能夠於軸孔300及軸孔263內沿軸線301方向移動。於軸孔300與小徑部298之間設置有密封構件302。於大徑部297的外周面設置有密封構件303。密封構件302、密封構件303將閘室311密封。彈簧296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簧296對鎖銷295沿軸線301方向朝靠近固定器254的方向施力。於壁部235設置有通路304。通路304將收容室294中配置有彈簧296的空間與主罩殼201的外部相連。
對圖27所示的驅動機200的初始狀態進行說明。驅動 機200的初始狀態為操作員不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且推桿207遠離被打入材81的狀態。能夠將操作員未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理解為扳機208的斷開。推桿207遠離被打入材81的狀態能夠理解為推桿207的斷開。
於驅動機200的初始狀態下,未將壓縮空氣供給至蓄壓室210。若驅動機200處於初始狀態,則鎖銷295被彈簧296施力,小徑部298位於軸孔263,且小徑部298的前端位於筒部262內。因此,若推桿207被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固定器254接觸鎖銷295的小徑部298,藉此推桿207沿軸線213方向朝靠近凸緣240的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能夠將推桿207被按壓至被打入材81理解為推桿207的斷開。
另外,因彈性構件260的施加力而被推壓的固定器254接觸支撐部305,藉此推桿207沿軸線213方向朝遠離凸緣240的方向的移動受到限制。另外,由於小徑部298位於軸孔263內,因此可防止氣缸258沿軸線257方向移動。
關於逾時閥315,閥構件319因彈簧320的施加力而被推壓,大徑部285被按壓至壁部235,從而閥構件319停止。另外,密封構件292與壁部235的內表面接觸。因此,空間291、通路290及空間284被阻斷。另外,如圖32般,受到施力構件252的施加力的扳機臂250及扳機208均停止於與氣缸258接觸的初始位置。
進而,如圖29般,密封構件277遠離扳機閥導引件264。 因此,蓄壓室210與通路275相連。進而,密封構件314被按壓至扳機閥導引件264。密封構件314將通路275與通路274阻斷。
另外,如圖28般,施力構件224的施加力經由可動構件214、輸出閥225而傳遞至氣缸204。如圖27般,氣缸204的軸線213方向的端部被按壓至凸緣240,從而氣缸204停止。進而,如圖28般,閥口231被關閉。進而,可動構件214遠離阻尼器222,且閥口230打開。進而另外,活塞226接觸阻尼器222,且擊打部205停止於上死點。
當驅動機200為初始狀態時,若將壓縮空氣供給至圖32所示的蓄壓室210,則蓄壓室210內的壓縮空氣通過閥構件266與柱塞268之間的空間313、凹部310流入空間309。於是,柱塞267因壓縮空氣的壓力而被按壓至扳機臂250,從而將空間309與通路290連接。
另外,於對扳機臂250施加了動作力的情況下,傳遞該動作力的元件分割為柱塞267、柱塞268兩者。因此,於對蓄壓室210供給了壓縮空氣的狀態下,扳機臂250因自蓄壓室210輸送至空間309的壓縮空氣的壓力而於圖32中朝下方被推壓,扳機208接觸氣缸258而停止於初始位置。因而,為了將扳機208保持於初始位置,亦可不設置對扳機208朝氣缸258施力的施力構件。
空間309與通路290被連接的狀態能夠理解為扳機閥206的導通。空間309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290流入計時器通路281。若計時器通路281的壓力施加於大徑部285的端面,則閥構 件319對抗彈簧320的施加力而朝靠近通路299的方向移動。於是,空間284經由空間291而與計時器通路282相連。因此,壓縮空氣通過空間284、空間291、計時器通路282、逾時閥室279、通路299而被供給至閘室311。
於是,大徑部297受到壓縮空氣的壓力,鎖銷295對抗彈簧296的施加力而朝遠離固定器254的方向移動。因此,小徑部298向筒部262之外移動。因而,成為推桿207能夠於圖27中朝靠近凸緣240的方向移動的狀態。
流入逾時閥室279的壓縮空氣的一部分通過通路283流入重置室245。止回閥247藉由重置室245的壓力而關閉。
而且,若通路290的壓力與通路299的壓力變得相同,則閥構件319藉由彈簧320的施加力朝遠離通路299的方向動作,如圖33般,若大徑部285的端面接觸壁部235,則閥構件319停止。因而,密封構件292將空間284與空間291密封。
若於壓縮空氣被供給至蓄壓室210且推桿207遠離被打入材81的狀態下,操作員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則如圖34般,扳機208以支撐軸249為中心沿逆時針動作,扳機208遠離氣缸258,且扳機208接觸柱塞導引件265而停止。將扳機臂250維持為與氣缸258接觸的狀態。能夠將操作員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理解為扳機208的導通。
柱塞267藉由扳機208的轉動力朝靠近柱塞268的方向動作,密封構件312將空間309與通路290阻斷。因此,通路290 經由柱塞267與柱塞導引件265之間的間隙而與主罩殼201的外部相連。因此,閘室311內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299、逾時閥室279、計時器通路281、通路290而被緩緩排出至主罩殼201的外部。若如此般閘室311的壓力降低,則鎖銷295藉由彈簧296的施加力朝靠近固定器254的方向開始動作。將閘室311的壓力降低且鎖銷295藉由彈簧296的施加力而開始動作的時間點記載為基準時間點。
若自基準時間點起為規定時間內,則鎖銷295的小徑部298不會到達筒部262內。若自基準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推桿207被按壓至被打入材81,且推桿207沿軸線213方向朝靠近凸緣240的方向動作,則推桿207的動作力經由銷253及固定器254而傳遞至柱塞256。
於是,如圖35、36般,柱塞256對抗彈性構件260的施加力沿軸線257方向朝靠近柱塞導引件265的方向動作。扳機臂250藉由柱塞256的動作力,對抗施力構件252的施加力而以支撐軸251為中心沿順時針動作。
柱塞267如圖36般因扳機臂250的動作力而被按壓至柱塞268,且柱塞268朝遠離階部306的方向動作。而且,若密封構件308被按壓至閥構件266,則密封構件308將蓄壓室210與空間313阻斷。於是,蓄壓室210的壓力上升,閥構件266受到蓄壓室210的壓力而朝靠近階部306的方向動作。於是,密封構件277被按壓至扳機閥導引件264,且將蓄壓室210與通路275阻斷。 另外,密封構件314遠離扳機閥導引件264,從而將通路275與通路274連接。如此,輸出閥室217經由空氣通路218、通路276、通路275及通路274而與主罩殼201的外部連接。
輸出閥225受到蓄壓室210的壓力,輸出閥225及可動構件214如圖35般沿軸線213方向朝靠近蓋221的方向動作。於是,可動構件214與阻尼器222接觸而閥口230被阻斷,且閥口231打開。因此,蓄壓室210的壓縮空氣流入活塞上室229,活塞上室229的壓力上升。於是,擊打部205開始打入動作。即,擊打部205沿軸線213方向以靠近阻尼器232的方式下降,驅動撞針227將處於射出路徑248上的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中。
若於擊打部205下降過程中,密封構件228於軸線213方向上處於通路238與阻尼器222之間,則活塞下室234內的壓力上升且止回閥243打開,活塞下室234的空氣的一部分流入回流室237。
進而,若密封構件228沿軸線213方向於通路246與阻尼器232之間移動,則止回閥247打開,且活塞上室229內的壓縮空氣的一部分流入重置室245。已流入重置室245的壓縮空氣經由通路283、通路299流入閘室311。因此,閘室311的壓力上升,鎖銷295對抗彈簧296的施加力朝遠離固定器254的方向動作。即,鎖銷295回到於基準時間點開始動作之前的位置。
驅動撞針227將釘子80打入被打入材81之後,活塞226碰撞阻尼器232且擊打部205達到下死點,阻尼器232將衝擊吸 收。
進而,若於扳機208導通且推桿207導通的狀態下,將扳機208維持為導通、且將推桿207自導通切換為斷開,則推桿207藉由彈性構件260的施加力沿軸線213方向移動,固定器254及柱塞256藉由彈性構件260的施加力朝遠離柱塞導引件265的方向沿軸線257方向動作。若固定器254如圖34般接觸支撐部305而停止,則推桿207停止於初始位置,且柱塞256亦停止。
若柱塞256朝遠離柱塞導引件265的方向沿軸線257方向動作,則扳機臂250藉由施力構件252的施加力沿逆時針動作,扳機臂250如圖34般接觸氣缸258,從而扳機臂250停止。進而,密封構件277遠離扳機閥導引件264,通路275與蓄壓室210相連,且蓄壓室210的壓縮空氣流入輸出閥室217。因此,如圖27及圖28般輸出閥225因施力構件224的施加力而下降,閥口230打開。因此,活塞上室229的壓縮空氣經由排氣通路223而被排出至主罩殼201的外部。
另外,回流室237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244流入活塞下室234。因此,擊打部205自下死點上升,活塞226接觸阻尼器222及輸出閥225,從而擊打部205停止於上死點。
於操作員進行連續擊打動作的情況下,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維持已將扳機閥206導通的狀態,重覆進行將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的操作與使推桿207遠離被打入材81的操作,藉此使擊打部205動作,從而將多個釘子80依次打入被打入材81 中。此處,若自基準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進行將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的操作,則擊打部205可進行第一次打入動作,進而,擊打部205亦可進行第二次以後的打入動作。
其次,參照圖37來說明自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的情況下的驅動機200的動作及操作員的操作例。操作例包含第一操作例及第二操作例。第一操作例為:將自推桿207斷開且扳機閥206斷開的狀態起,扳機閥206從斷開切換為導通的時間點作為基準時間點。第二操作例為:將自推桿207導通且扳機閥206導通的狀態起,推桿207從導通切換為斷開的時間點作為基準時間點。於任一操作例中,於基準時間點,扳機閥206導通且推桿207斷開。
自基準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閘室311的壓縮空氣通過通路299、通路290、柱塞267與柱塞導引件265之間的間隙而被排出至主罩殼201的外部。因此,鎖銷295藉由彈簧296的施加力朝靠近固定器254的方向動作。而且,若自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則小徑部298如圖37及圖31所示進入筒部262內。
因此,若自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後,將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固定器254接觸鎖銷295。因此,推桿207的移動力不會傳遞至柱塞268,且輸出閥室217的壓縮空氣不會自空氣通路218被排出至主罩殼201的外部。因而,擊打部205不進行打入動作。輸出閥室217具有阻止擊打部205的打入動作的功能。
再者,若於基準時間點超過規定時間之前、或者超過之後,將扳機208斷開且將推桿207斷開,則扳機閥206斷開,且逾時閥315及閉鎖閥293成為圖33所示的狀態。即,逾時閥315如圖30所示,大徑部285被按壓至壁部235而停止,密封構件292將空間284與空間291阻斷。即,通路290與通路299的壓力變得相同。另外,將壓縮空氣供給於閉鎖閥293的閘室311,鎖銷295藉由閘室311的空氣壓朝遠離固定器254的方向動作,小徑部298停止於筒部262之外。因而,成為能夠將推桿207自斷開切換為導通的狀態。
於具體例4中,鎖銷295朝靠近固定器254的方向動作的速度及規定時間可根據彈簧296的彈簧常數、計時器通路281的開口面積來確定。例如,彈簧296的彈簧常數越大,則鎖銷295的移動速度越快,且規定時間越短。另外,計時器通路281的開口面積越大,則鎖銷295的移動速度越快,且規定時間越短。
(具體例5)參照圖38來說明能夠設置於圖27的驅動機200中的限制機構的具體例5。圖38所示的限制機構316具有逾時閥315、閉鎖閥293及固定器254。逾時閥315與圖30所示者相同。閉鎖閥293與圖31所示者相同。於臂318與支撐部305之間介隔有彈簧317。彈簧317作為一例,為金屬製的壓縮彈簧。彈簧317對圖27所示的推桿207沿軸線213方向向上施力,且對銷253、固定器254及柱塞256於圖38中向靠近柱塞導引件265的方向、即向上施力。彈簧317的彈簧常數小於施力構件252的 彈簧常數。於圖38所示的構成中未設置圖29所示的彈性構件260。圖38、圖39、圖40、圖41及圖42中的其他構成與圖27、圖28、圖29、圖30及圖31所示的構成相同。
針對於圖27所示的驅動機200中設置有圖38的限制機構316的情況下的操作及作用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27及圖38來說明驅動機200為初始狀態的情況。驅動機200的初始狀態是指,不對圖27所示的蓄壓室210供給壓縮空氣,且操作員使圖27所示的推桿207遠離被打入材81,並且,操作員未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
於驅動機200的初始狀態下,彈簧317的施加力經由圓板部259傳遞至氣缸258,氣缸258接觸擋塊261而停止。扳機208接觸氣缸258而停止,扳機臂250接觸柱塞256而停止。另外,鎖銷295的小徑部298位於軸孔263內,且接觸固定器254的外周面,鎖銷295停止。即,鎖銷295對氣缸258沿軸線270方向定位。進而,凹部310與通路290相連。
若對圖27所示的蓄壓室210供給壓縮空氣,則蓄壓室210的壓縮空氣與限制機構的具體例4的情況同樣地,經由凹部310、通路290、通路299流入閘室311。因此,鎖銷295藉由閘室311的壓力於圖38中朝遠離固定器254的方向動作,如圖39所示,鎖銷295接觸壁部235而停止。
若於限制機構316處於圖39的狀態,且圖27所示的推桿207處於遠離被打入材81的狀態下,操作員對扳機208施加操 作力,則扳機208以支撐軸249為中心於圖39中沿逆時針動作,扳機208如圖40般接觸柱塞導引件265而停止。
若扳機208於圖39中沿逆時針動作,則扳機208的動作力被傳遞至扳機臂250。彈簧317的彈簧常數小於施力構件252的彈簧常數。因此,若扳機臂250以支撐軸251為力點,以柱塞267與扳機臂250的接觸部位為支點,以扳機臂250與柱塞256的接觸部位為作用點,藉由槓桿的原理對柱塞256施加力,則彈簧317收縮,柱塞256沿軸線270方向朝靠近支撐部305的方向動作。
另外,柱塞267朝靠近柱塞268的方向動作,且密封構件312將凹部310與通路290阻斷。但是,柱塞268不會朝遠離階部306的方向動作。因此,扳機閥206與圖34所示的扳機閥206同樣地,密封構件277遠離柱塞導引件265。因此,蓄壓室210的壓縮空氣經由空氣通路218而被供給至輸出閥室217,從而擊打部205不進行打入動作。
另一方面,如圖40般,自操作員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且密封構件312將凹部310與通路290阻斷的時間點、即基準時間點起,閘室311內的壓縮空氣經由通路299、通路290、以及柱塞267與柱塞導引件265之間而被排出至主罩殼201的外部。因此,鎖銷295自基準時間點起朝靠近固定器254的方向緩緩動作。
進而,若限制機構316處於圖40的狀態,且維持操作 員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的狀態,並且自基準時間點起為規定時間內,則鎖銷295的小徑部298位於軸孔263內,且不會到達筒部262內。即,固定器254能夠沿軸線270方向朝遠離支撐部305的方向移動。
因此,若操作員將圖27所示的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且推桿207的移動力經由臂318傳遞至銷253,則固定器254及柱塞256如圖41所示,沿軸線270方向朝遠離支撐部305的方向動作。於是,以支撐軸251為支點,以柱塞256與扳機臂250的接觸部位為力點,以扳機臂250與柱塞267的接觸部位為作用點,將扳機臂250的動作力傳遞至柱塞267。而且,若柱塞267朝遠離階部306的方向動作,則與圖36所示的扳機閥206同樣地,密封構件277將蓄壓室210與通路276阻斷。另外,密封構件314遠離扳機閥導引件264,且通路276與通路274相連。因此,輸出閥室217的壓縮空氣經由空氣通路218、通路276、通路274而被排出至主罩殼201的外部。因而,擊打部205進行打入動作,如圖41般,活塞226碰撞阻尼器232。
相對於此,若限制機構316處於圖40的狀態,且維持操作員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的狀態,並且自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則如圖42所示,鎖銷295的小徑部298到達筒部262內。小徑部298於軸線270方向上位於固定器254與擋塊261之間。
因此,即使操作員將圖27所示的推桿207按壓至被打 入材81,鎖銷295亦防止固定器254及柱塞256於圖42中沿軸線270方向朝遠離支撐部305的方向動作。
於限制機構316中,鎖銷295靠近固定器254的速度及規定時間可根據計時器通路281的開口面積、彈簧296的彈簧常數來確定,該情形與限制機構的具體例4相同。
所述說明為當操作員使用驅動機200時,先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其次,使推桿207接觸被打入材81以使擊打部205動作的例子。
相對於此,若圖27及圖28所示的驅動機200具有圖38、圖39、圖40、圖41及圖42所示的構成,則操作員亦能夠於其他操作例中使用驅動機200。
其他操作例如圖39所示,為如下者:對圖27的蓄壓室210供給壓縮空氣,將限制機構316設為圖39所示的狀態,操作員使推桿207接觸被打入材81,之後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於其他操作例中,使推桿207接觸被打入材81時的反作用力可經由銷253、固定器254、圓板部259及氣缸258而被傳遞至擋塊261。因此,扳機208及扳機臂250被保持為停止的狀態。
若於如此般使推桿207接觸被打入材81的狀態下,操作員對圖39所示的扳機208施加操作力,則與圖41同樣地,擊打部205進行打入動作。而且,若操作員維持使推桿207接觸被打入材81的狀態,且解除扳機208的操作力,則限制機構316成為圖39所示的狀態。以後,若操作員於使推桿207接觸被打入材 81的狀態下,交替地重覆進行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解除扳機208的操作力這一操作,則可將多個釘子80連續地打入被打入材81、即進行連續擊打動作。
如以上般,設置有限制機構316的驅動機200亦能夠進行其他操作例,此種驅動機200中,於先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之後由操作員進行如將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般的使用方法的情況下,若自基準時間點起於規定時間內將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擊打部205進行打入動作。相對於此,於先對扳機208施加操作力,之後由操作員進行如將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般的使用方法的情況下,若自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後將推桿207按壓至被打入材81,則擊打部205不進行打入動作。因而,可獲得與具體例1同樣的效果。
於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中,規定時間較佳為超過1秒且不足8秒。尤其,規定時間較佳為超過2秒且不足5秒。進而,規定時間較佳為超過2秒且不足3秒。
對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中所說明的事項的含義進行說明。驅動機100、驅動機200為驅動機的一例。扳機41、扳機208為操作構件的一例。推桿13、推桿207為接觸構件的一例。釘子80為緊固構件的一例。釘子80包含有頭部者與無頭部者。另外,釘子80包含軸形狀者及弓形狀者。擊打部16、擊打部205為擊打部的一例。活塞上室84、活塞上室229為第一壓力室的一例。氣缸閥室101為第二壓力室的一例。
閥口231、閥口321為第一路徑的一例。氣缸15及輸出閥225為閥體的一例。扳機閥206、推桿閥30為控制機構的一例。扳機閥20為第一閥的一例。推桿閥30為第二閥的一例。扳機閥206為第三閥的一例。
限制機構154、限制機構316為限制機構的一例。蓄壓室50A、蓄壓室210為蓄壓室的一例。銷驅動部70、銷驅動部128、閉鎖閥293為限制閥的一例。外筒部材35、第二柱塞156、扳機臂250、柱塞256、圓板部259為傳遞構件的一例。第二空氣室70B、空氣室142、閘室311為限制室的一例。銷71、鎖銷295、銷152為銷的一例。柱塞268為第一柱塞的一例,柱塞267為第二柱塞的一例。空間309為空間的一例,空間309亦能夠理解為第四壓力室。氣缸258為支撐構件的一例。
銷71、鎖銷295、銷152的初始位置為銷的許可位置的一例,銷71、鎖銷295、銷152的限制位置為銷的限制位置的一例。銷71、鎖銷295、銷152停止於初始位置為第一功能的一例。銷71、鎖銷295、銷152處於限制位置為第二功能的一例。
推桿閥30的閥口96打開、即推桿閥30的導通為第一狀態。另外,閥口96關閉、即推桿閥30的斷開為第二狀態。
扳機閥206的密封構件277接觸扳機閥導引件264而打開閥口231為扳機閥206的第一狀態。扳機閥206的密封構件277遠離扳機閥導引件264而關閉閥口231為扳機閥206的第二狀態。第一壓力及第二壓力為朝使閥體打開第一路徑的方向對閥體施加 的壓縮流體的壓力。
壓縮空氣為壓縮流體的一例。壓縮流體除了空氣以外,亦可使用惰性氣體,例如氮氣、稀有氣體。限制推桿的動作、限制推桿閥的動作、限制扳機閥的動作、限制柱塞的動作、限制固定器的動作、限制推桿柱塞的動作為將該些元件或機構的動作禁止的一例。
驅動機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形態,能夠於未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向與推桿13的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動的鎖銷、銷被用作限制機構的一部分。但是,只要可與所述同樣地切換對推桿的動作進行限制的狀態與不限制的狀態,則限制構件的形態、動作任意。根據該情況,亦對由限制構件限制的推桿側的結構進行設定。
進而,於所述例子中,為了擊打部、限制構件驅動部的驅動而使用了壓縮空氣。然而,只要於打入動作時,使用與所述同樣地設定有導通.斷開的扳機、推桿來控制打入動作,則設置與所述同樣地發揮功能的限制機構是有效的。
另外,具體例1至具體例5中,作為擊打部及限制機構的動力源,使用相同者,即壓縮空氣。相對於此,亦能夠使擊打部的動力源與限制機構的動力源不同。但為了使驅動機整體的構成簡單化以使其價格低廉,較佳為使限制構件的驅動源與擊打部的驅動源相同。
另外,亦可將所述構成設為,僅於連續擊打動作的模式 時能夠選擇所述構成,而於單發擊打動作時該構成不動作。該情況下,能夠設置於單發擊打動作時對鎖銷或銷的動作進行限制的限制構件。進而,亦能夠設為限制壓縮空氣相對於銷驅動部或閉鎖閥的供給及排出的結構。
進而,於壓縮流體被輸送而閥體將第一路徑打開的結構中,朝打開閥體的方向起作用的第一壓力及第二壓力可均與蓄壓室的壓力相同,亦可均與蓄壓室的壓力不同。
進而,於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中,作為驅動機的一例,對打釘機進行了說明。實施形態的驅動機只要為具有扳機及推桿且將緊固構件打入被打入材中者,則不限於打釘機。例如,亦能夠應用於由擊打部對螺釘進行打入動作,並且對螺釘施加旋轉力以將螺釘緊固的驅動機中。
10:主罩殼
10B:驅動用流路
10C:控制用流路
13:推桿(接觸構件)
20:扳機閥
20A:扳機閥室
21:扳機柱塞
22:導引部
23、33:閥構件
24、112:凸緣
30:推桿閥(控制機構)
30A:壓力室
30B:推桿閥室
31:推桿柱塞
32:閥體
34:彈簧
35:外筒構件
36:鎖銷卡止部
36A:鎖銷卡止面
36B:傾斜面
36C:垂直面
41:扳機
41A:扳機軸
50:把手
50A:蓄壓室
60:釘匣
70:銷驅動部
71:銷
91:導引構件
92、98:彈性構件
93、96:閥口
94、97:密封構件
95:軸孔
100:驅動機
110:鉤
111:擋塊
113:階部
114、115:軸線
131:推桿臂部
151:排氣通路
154:限制機構
155:壁部

Claims (14)

  1. 一種驅動機,其具有:由操作員操作的操作構件;與被打入材接觸的接觸構件;擊打部,設置為能夠動作且將緊固構件打入所述被打入材中;蓄壓室,蓄積壓縮流體;以及第一壓力室,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且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則藉由所述壓縮流體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動作,且所述驅動機設置有:閥體,能夠以使將所述壓縮流體輸送至所述第一壓力室的第一路徑開閉的方式動作;控制機構,具有對所述閥體的開閉進行控制的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以及限制機構,對所述控制機構的所述第一狀態與所述第二狀態的切換進行許可及限制,所述第一狀態為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則藉由所述閥體使所述第一路徑打開,所述第二狀態為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中的至少一者不成立,則藉由所述閥體使所述第一路徑關閉,所述控制機構設置有:第二壓力室,控制所述閥體的動作;及第一閥,設置於將所述蓄壓室的所述壓縮流體輸送至所述第二壓力室的路徑,且藉由所述操作構件的操作而開閉, 第二閥,於所述路徑上相較於所述第一閥而配置於下游,且藉由使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的動作而使所述路徑開閉,所述控制機構的所述第一狀態為所述第二閥打開,所述控制機構的所述第二狀態為所述第二閥關閉,當自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且所述接觸構件遠離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的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時,所述限制機構藉由限制所述接觸構件的功能,限制所述控制機構自所述第二狀態變為所述第一狀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限制機構包含限制閥,所述限制閥藉由自所述蓄壓室輸送的所述壓縮流體的壓力來動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限制機構包含傳遞構件,所述傳遞構件藉由所述接觸構件的動作力來動作,且將所述接觸構件的動作力傳遞至所述控制機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限制機構使所述限制閥限制所述傳遞構件的動作,從而限制所述控制機構藉由所述接觸構件的動作力自所述第二狀態變為所述第一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限制閥具有:限制室,自所述基準時間點起所述壓縮流體流入且壓力上 升;及銷,根據所述限制室的壓力來動作,且相對於所述傳遞構件而接觸或者離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傳遞構件安裝於所述操作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控制機構包含第三閥,所述第三閥對自所述蓄壓室輸送的所述壓縮流體的壓力進行調整並使所述閥體進行動作,且藉由所述閥體而使所述第一路徑開閉,所述第三閥具備:第一狀態,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則將自所述蓄壓室輸送的所述壓縮流體的壓力作為第一壓力並藉由所述閥體使所述第一路徑打開;及第二狀態,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中的至少一者不成立,則將所述蓄壓室的壓力作為較所述第一壓力低的第二壓力並藉由所述閥體使所述第一路徑關閉。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第三閥具有:第一柱塞及第二柱塞,傳遞所述操作構件的操作力及所述接觸構件的動作力,且串聯地配置;以及空間,形成於所述第一柱塞與所述第二柱塞之間,且藉由自 所述蓄壓室輸送的所述壓縮流體的壓力對所述第二柱塞朝所述操作構件施力,且設置有支撐構件,所述支撐構件對因所述空間的壓力而被施力的所述第二柱塞進行支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銷具備與所述傳遞構件接觸的限制位置、以及自所述傳遞構件離開的許可位置,且所述銷於所述基準時間點自所述許可位置朝所述限制位置動作,若於所述規定時間內所述擊打部進行打入,則所述銷朝所述許可位置動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銷於所述壓縮流體被導入所述蓄壓室之前位於所述限制位置,若所述壓縮流體被導入所述蓄壓室,則自所述限制位置移動至許可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銷具備與所述傳遞構件接觸的許可位置、以及自所述傳遞構件離開的限制位置,且所述銷於所述基準時間點自所述許可位置朝所述限制位置動作,若於所述規定時間內所述擊打部進行打入,則所述銷朝所述許可位置動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規定時間超過1秒且不足8秒。
  13. 一種驅動機,其具有:由操作員操作的操作構件;與被打入材接觸的接觸構件;擊打部,設置為能夠動作且將緊固構件打入所述被打入材中;以及第一壓力室,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且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則藉由壓縮流體的壓力使所述擊打部動作,且所述驅動機設置有:閥體,能夠以使將所述壓縮流體輸送至所述第一壓力室的第一路徑開閉的方式動作;控制機構,具有對所述閥體的開閉進行控制的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以及限制機構,對所述控制機構的所述第一狀態與所述第二狀態的切換進行許可及限制,所述第一狀態為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則藉由所述閥體使所述第一路徑打開,所述第二狀態為若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及所述接觸構件接觸所述被打入材中的至少一者不成立,則藉由所述閥體使所述第一路徑關閉,當自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且所述接觸構件遠離所述被打入材均成立的基準時間點起超過規定時間時,所述限制機構藉由限制所述接觸構件的功能,限制所述控制機構自所述第二狀態變為所述第一狀態, 其中,所述接觸構件是由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構成,於所述第一構件及所述第二構件上分別設有突起,當所述限制機構動作時,所述突起以彼此不抵接的方式受到驅動,且所述第一構件的動作不被傳遞至所述第二構件,以藉此限制所述接觸構件的功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驅動機,其中,所述第二構件是由所述限制機構轉動。
TW106140462A 2016-11-30 2017-11-22 驅動機 TWI7563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2705 2016-11-30
JP2016232705 2016-11-30
JP2017191731 2017-09-29
JP2017-191731 2017-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229A TW201821229A (zh) 2018-06-16
TWI756304B true TWI756304B (zh) 2022-03-01

Family

ID=62242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0462A TWI756304B (zh) 2016-11-30 2017-11-22 驅動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267116B2 (zh)
JP (1) JP6677317B2 (zh)
CN (1) CN109952174B (zh)
DE (1) DE112017006083T5 (zh)
TW (1) TWI756304B (zh)
WO (1) WO20181009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5679B2 (ja) * 2016-04-28 2019-09-18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7114934B2 (ja) * 2018-03-01 2022-08-09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工具
US11065749B2 (en) 2018-03-26 2021-07-20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US11130221B2 (en) 2019-01-31 2021-09-2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TWI808135B (zh) * 2019-03-06 2023-07-11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動釘槍
TWI705876B (zh) * 2019-03-13 2020-10-01 力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動釘槍的氣路結構
TWI705877B (zh) * 2019-05-21 2020-10-01 力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動釘槍單擊模式的自動復歸裝置
JP7435311B2 (ja) * 2020-06-30 2024-02-2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工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34693A1 (en) * 2013-08-02 2015-02-05 Fasco S.R.L. Safety Device For A Nailer
TW201527054A (zh) * 2013-09-27 2015-07-16 Hitachi Koki Kk 驅動工具
CN105682861A (zh) * 2013-07-16 2016-06-15 喜利得股份公司 控制方法和手持工具机
WO2016179081A1 (en) * 2015-05-06 2016-11-1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rive-in tool with improved safet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2379A (en) * 1965-05-24 1971-10-12 Spotnails Pneumatically operated fastener-driving machine
JPH0538225Y2 (zh) * 1987-10-30 1993-09-28
JPH0261580A (ja) 1988-08-29 1990-03-01 Nec Corp レーダビデオ帯域圧縮装置
JPH0270980A (ja) 1988-09-06 1990-03-09 Nippon Denso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制御装置
JPH0261580U (zh) * 1988-10-24 1990-05-08
JPH0632308Y2 (ja) * 1988-11-17 1994-08-24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空気圧式釘打機
JPH0733575A (ja) 1993-07-14 1995-02-03 Central Glass Co Ltd 肥料被覆用組成物及び被覆粒状肥料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568736Y2 (ja) * 1993-12-06 1998-04-1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可搬形電動ステープル打機
US6371348B1 (en) * 1999-08-06 2002-04-16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sequential actuation
US6431429B1 (en) * 1999-08-06 2002-08-13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adjustable exhaust directing assembly
US6186386B1 (en) * 1999-08-06 2001-02-13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depth adjusting assembly
US6604664B2 (en) * 2001-01-16 2003-08-1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afe trigger with time delay for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s
JP4135574B2 (ja) * 2003-06-20 2008-08-2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釘打機
JP4102998B2 (ja) * 2003-09-10 2008-06-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釘打機の起動装置
CN102039580B (zh) * 2009-10-21 2015-06-17 美克司株式会社 紧固件打入机
JP5589804B2 (ja) 2010-11-30 2014-09-1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US9550288B2 (en) 2012-10-22 2017-01-2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DE102013106657A1 (de) * 2013-06-25 2015-01-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Eintreibwerkzeug zum Eintreiben von Befestigungsmitteln in ein Werkstüc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2861A (zh) * 2013-07-16 2016-06-15 喜利得股份公司 控制方法和手持工具机
US20150034693A1 (en) * 2013-08-02 2015-02-05 Fasco S.R.L. Safety Device For A Nailer
TW201527054A (zh) * 2013-09-27 2015-07-16 Hitachi Koki Kk 驅動工具
WO2016179081A1 (en) * 2015-05-06 2016-11-1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rive-in tool with improved safet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6083T5 (de) 2019-08-08
JP6677317B2 (ja) 2020-04-08
TW201821229A (zh) 2018-06-16
CN109952174B (zh) 2022-05-03
US11267116B2 (en) 2022-03-08
WO2018100939A1 (ja) 2018-06-07
JPWO2018100939A1 (ja) 2019-06-27
CN109952174A (zh) 2019-06-28
US20190344415A1 (en)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6304B (zh) 驅動機
CN108602179B (zh) 打入机
TWI429517B (zh) 氣力驅動機
CN109070322B (zh) 打钉机
TWI399270B (zh) 扣件驅動工具
WO2016002540A1 (ja) 打込機
US7156012B2 (en) Pneumatically operated fastener driving tool
JP5509771B2 (ja) 空気打込機
TWI763929B (zh) 打入工具
KR20060115737A (ko) 패스너 구동 공구의 연소 챔버 판을 위한 래치 메커니즘
TWI767933B (zh) 打釘槍及其致動裝置
TW201914772A (zh) 打釘槍及其驅動裝置
JP2023014364A (ja) 空気圧工具
JP6950424B2 (ja) 打込み工具
JP7205372B2 (ja) 空気圧工具
JP2020146821A (ja) 打込機
JPH08112779A (ja) 空気圧式固着具打込機
JP2736840B2 (ja) 空気圧式固定具打込機
JP2018108610A (ja) 打込機
JP7070038B2 (ja) 打込み工具
JPWO2019168075A1 (ja) 流体ダンパ及び打込み工具
JPH0523915B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