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5546B - 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5546B
TWI755546B TW107119766A TW107119766A TWI755546B TW I755546 B TWI755546 B TW I755546B TW 107119766 A TW107119766 A TW 107119766A TW 107119766 A TW107119766 A TW 107119766A TW I755546 B TWI755546 B TW I7555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kin
water repellency
fibrous article
impart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3244A (zh
Inventor
田中雅仁
鬼頭哲治
大谷憲一
中西浩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花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3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3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5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554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61F13/51113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comprising an additive, e.g. lotion or odour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BSHIRTS; UNDERWEAR; BABY LINEN; HANDKERCHIEFS
    • A41B9/00Undergarments
    • A41B9/02Drawers or underpants for men, with or without inserted crotch or seat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0Impermeable to liquids, e.g. waterproof; Liquid-repellent
    • A41D31/102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84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bsorbent pads
    • A61F13/8405Additives, e.g. for odour, disinfectant or pH cont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52Water-repella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1/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 D06M11/77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omplexes thereof;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e.g. mercerising with silicon or compounds thereof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5/00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 D06M15/19Treating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with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Such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mechanical treatment with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06M15/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6M15/53Polyeth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2200/00Functionality of the treatment composition and/or properties imparted to the textile material
    • D06M2200/10Repellency against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21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ydrophob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10)具備纖維製物品(1)、及附著於該纖維製物品(1)之撥水性賦予劑,該纖維製物品(1)具有皮膚對向面(1a)及非皮膚對向面(1b),且含有吸水性纖維,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於纖維製物品(1)之非皮膚對向面(1b)具有包含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於纖維製物品(1)之於俯視下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重疊之部位且較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具有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之吸水層(11)。關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與水之接觸角為80度以上,且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

Description

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各種衣服、漏尿處理用護墊等緊貼於皮膚而使用之纖維製物品實施撥水處理的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
以內褲為代表之內衣為以纖維為主體所構成之直接緊貼於皮膚而使用之纖維製物品之典型例之一。又,已知有放置於內褲之內側、或尿布或尿布套之內側主要吸收尿之類型之吸收性物品,該吸收性物品亦為纖維製物品之一種。於專利文獻1中,作為該吸收性物品之一種,記載有具備阻擋所排泄之尿之側流從而即便一次排泄大量之尿亦不會漏出的構造(防漏翻邊)之男性失禁用護墊。對此種纖維製物品,希望吸收汗、尿、血液等自身體排泄之體液、於與皮膚接觸之面無濕潤感或黏膩感等。
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布帛作為於穿著時即便大量出汗亦無黏膩感之布帛:布帛之表面為於具有撥水性之海狀部位中具有具有吸水性之複數個島狀部位之構成,且每一處該島狀部位之面積及該表面之該島狀部位之總面積率分別設定為特定範圍。專利文獻2記載之布帛可藉由如下方式而製造:於具有吸水性之布帛之表面,使用氟系、聚矽氧系等之各種撥水劑,藉由旋轉篩印染法等公知之方法實施印染加工。
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如下情況:藉由對包含棉纖維之針織物實施鹼處理將該棉纖維所包含之棉蠟去除,其後使該針織物之正面及背面之至少一面局部附著撥水劑,藉此可獲得濕潤感較少且具有吸濕性之針織物。根據專利文獻3,撥水劑較佳為僅附著於針織物之與皮膚接觸之面,又,作為撥水劑之附著圖案,較佳為多邊形利用角部連續之圖案或晶格圖案。
於專利文獻4中,作為防止出汗時產生之汗濕之防汗濕布帛,記載有一種利用聚酯纖維所構成之防汗濕布帛,其僅使該布帛之一表面附著撥水劑,將另一表面設為凹凸構造。專利文獻4記載之防汗濕布帛係以附著有撥水劑之一表面位於外部大氣側且凹凸構造之另一表面位於皮膚側之方式進行配置而使用。根據專利文獻4,藉由使用時與皮膚接觸之面具有凹凸構造,皮膚與布帛之接觸面積變小,因此黏膩感降低,又,藉由使汗沿著凹凸構造之凹部而擴散,乾燥速度變快,因此防汗濕效果提昇。又,關於撥水劑,於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如下意旨:較局部附著於布帛之表面而言,附著於該整個表面就獲得優異之防汗濕效果而言較佳。
於專利文獻5中記載有一種可對纖維製物品賦予對起因於汗等體液之污漬或污跡之耐性具體而言撥油性、撥水性、污跡釋出性、耐污跡性等特性的氟化物組合物。根據專利文獻5,於將該氟化物組合物應用於纖維製物品形成塗膜之情形時,即便將該纖維製物品洗滌複數次亦可維持該塗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1887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2-12603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7-16215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1-22600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10-529263號公報
本發明係一種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具備纖維製物品、及附著於該纖維製物品之撥水性賦予劑,該纖維製物品具有於使用時配置於相對靠近使用者之皮膚之側的皮膚對向面、及配置於相對遠離使用者之皮膚之側的非皮膚對向面,且含有吸水性纖維,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
於上述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具有包含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
上述纖維製物品於俯視下與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重疊之部位且較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具有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之吸水層。
關於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與水之接觸角為80度以上,且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
又,本發明係一種上述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 法,具有對表現出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的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賦予撥水性賦予劑的步驟。
1:纖維製物品(短褲)
1a:皮膚對向面
1A:短褲(纖維製物品)
1b:非皮膚對向面
1T:纖維製物品(短褲)之厚度
2:非皮膚側撥水區域
2A:非皮膚側撥水區域
2T: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
10:賦予撥水性之短褲
10A:賦予撥水性之短褲
11:纖維片材
20:褲子
100:短褲穿著者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作為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內衣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之穿著狀態的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自圖1所示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上穿上作為外衣之褲子之狀態的圖。
圖3係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沿厚度方向的剖視圖,係模式性地表示與外衣組合使用之狀態的圖。
圖4(a)係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具體例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顯微鏡照片,圖4(b)係與圖4(a)所示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形成側相反之側即該具體例之皮膚對向面的顯微鏡照片。
圖5係對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具體例之沿厚度方向之剖面藉由能量分散型X射線分析裝置(EDS)進行拍攝所獲得的圖像(EDS圖像)。
圖6係將圖5所示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具體例進行洗滌之後之狀態的EDS圖像,呈現出撥水性賦予劑因洗滌而被去除從而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消失的狀態。
尤其是於男性當中,排尿時之尿不盡、於排尿結束後產生少量漏尿而弄髒短褲成為煩惱。尤其是於高齡之男性之情形時,起因於伴隨年齡增 加之尿道擴張等,於排尿結束後,尿容易殘留於尿道,有時該殘尿由於某種原因自陰莖流出而弄髒短褲,煩惱很深。此種由尿道之殘尿而引起之漏尿為數mL~10mL左右,其大部分為由1mL以下左右之少量之尿而引起之所謂之「尿後滴尿」,與如連綿不斷地弄濕短褲之失禁即所謂之「尿褲子」不同,有時不一定需要換穿短褲,因人不同而不理解為必須立即解決之問題。然而,尿後滴尿成為因短褲之潤濕而引起之不快感之原因,又,存在尿滲出至自短褲等內衣上穿上之褲子等外衣將其弄髒、或向周圍擴散氣味之情況,為其對策而煩惱之人不在少數。
作為解決此種因尿後滴尿導致之穿著之衣服之污漬或氣味之問題之方法,可列舉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男性失禁用護墊之使用。關於男性失禁用護墊,近年來,為了不易被第三者知曉穿著有失禁用護墊,亦提出有經小型化之輕度失禁用護墊等,對大多數男性而言,因尿後滴尿程度之少量之漏尿而使用失禁用護墊在心理上存在阻力,實際情況是欲於不使用失禁用護墊之情況下解決由尿後滴尿而引起之問題之願望強烈。
又,專利文獻2及3記載之技術係對纖維製物品之表面賦予撥水劑使纖維製物品之與皮膚接觸之面之乾爽感提昇,但關於上述由尿後滴尿而引起之穿著之衣服之污漬並未特別考慮到,該等技術作為尿後滴尿對策不充分。又,專利文獻4記載之防汗濕布帛雖對防汗濕具有一定效果,但尤其是於撥水劑附著於布帛之整個面之形態中擔憂透氣性之降低,例如於用作穿著物品之構成構件之情形時,擔憂引起氣味之產生或悶熱或皮膚炎症等皮膚問題。又,專利文獻4記載之防汗濕布帛由於由聚酯纖維所構成,因 此布帛本身缺乏吸水性,而且就穿著感之方面而言亦差於使用如天然纖維素纖維之吸水性纖維者。又,於將專利文獻5記載之氟化物組合物應用於短褲等纖維製物品並使其一部分疏水化之情形時,或許對防止由尿後滴尿而引起之穿著之衣服之污漬有效果,但有超過需要地進展纖維製物品之撥水化之擔憂,其結果為,有纖維製物品原本具有之吸水性、柔軟性、透氣性等降低之擔憂。
如上所述,對相對少量之尿或汗等體液滲出至穿著之衣服之問題而煩惱之人較多,但對使用如失禁用護墊或腋下護墊之專用之對策產品存在敬而遠之的傾向。尚未提供有於不使用此種專用之對策產品之情況下直接使用平常使用之內褲等衣服仍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之技術。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係關於提供一種可有效地防止自身體排泄之體液滲出至穿著之衣服導致自外部可視認之不良情況的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
以下,對本發明詳細地進行說明。於圖1中模式性地表示作為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穿著狀態,於圖2中模式性地表示自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上穿上作為外衣之褲子20之狀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具備作為本發明之纖維製物品(未實施撥水性賦予處理之纖維製物品)之短褲1、及附著於該短褲1之撥水性賦予劑(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
作為本發明之纖維製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短褲1基本上與作為內衣之通常之男性用運動褲型短褲同樣地構成,具有前身片、後見片及位於兩者間之胯部,並且具有腰部開口部及一對腿部開口部。短褲1為無前開之所謂之前閉型之運動褲,於劃分形成腰部開口部之腰部端部配置絲狀之彈性構件等,而賦予伸縮性。短褲1具有使用時配置於相對靠近使用者之皮膚之側之皮膚對向面1a、及配置於相對遠離使用者之皮膚之側之非皮膚對向面1b,如圖2所示,於短褲1之穿著時,皮膚對向面1a與短褲穿著者100之皮膚抵接,非皮膚對向面1b與褲子20抵接。短褲1成為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主體,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外觀、質感、穿著感等基本性能基本上來自成為其基礎之短褲1之原本之性能。
再者,成為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基礎之纖維製物品並無特別限定,關於短褲而言,不僅可列舉如圖1及圖2所示之前身片為單層構造之運動褲型短褲,例如還可列舉前身片成為雙重構造之所謂之三角褲型短褲,於短褲1之前身片成為此種多層構造之情形時,該多層構造之中距穿著者之皮膚最遠之最外層之表面(外表面)成為與褲子20抵接之非皮膚對向面1b。針對該多層構造之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非皮膚對向面之想法應可應用於除短褲以外之其他纖維製物品。
若針對成為作為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基礎之纖維製物品即短褲1進一步進行說明,則短褲1具備以包含吸水性纖維之纖維為主體之1塊纖維片材11。纖維片材11形成短褲1之主體,短褲1之前身片、後身片及胯部分別藉由纖維片材11而形成。短褲1之皮膚對向 面1a為纖維片材11之皮膚對向面,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為纖維片材11之非皮膚對向面。關於以下纖維片材11之說明,只要未特別申明,則直接應用於短褲1(纖維製物品)。
纖維片材11係以包含吸水性纖維之纖維為主體而構成。纖維片材11中之纖維之含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亦可100質量%即僅包含纖維。作為纖維片材11之構成纖維,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在以衣服為首之各種纖維製品中通常使用之纖維,可為天然纖維亦可為化學纖維,可單獨使用1種纖維或將2種以上纖維組合使用。
天然纖維可為植物纖維亦可為動物纖維。作為植物纖維,例如可列舉針葉樹紙漿、闊葉樹紙漿等木漿;棉、麻等非木材纖維質。作為動物纖維,例如可列舉蠶絲、羊毛。
作為化學纖維,例如可列舉:聚酯、丙烯酸樹脂、丙烯酸系、尼龍、維尼綸、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亞乙烯基、聚胺基甲酸酯等以樹脂為素材之合成纖維;嫘縈、高濕模量黏膠纖維、銅氨纖維、萊賽爾等再生纖維;乙酸酯、三乙酸酯等半合成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碳纖維等無機纖維。
纖維片材11含有吸水性纖維。於本發明中,所謂「吸水性纖維」,如文字為具有吸水性之纖維,更具體而言,為公定水分率為5%以上之纖維。作為吸水性纖維,可為本來具有吸水性之纖維,亦可為對本來不具有 吸水性之纖維實施加工而賦予了吸水性之纖維。上述天然纖維、以用化學纖維之中之再生纖維及半合成纖維可於本發明中作為吸水性纖維而使用。
又,作為可於本發明中用作吸水性纖維之合成纖維,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纖維、聚丙烯腈纖維等本來為親水性之合成纖維;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聚乙烯纖維、聚丙烯纖維、聚酯纖維等本來為疏水性之合成纖維實施親水化處理而得之纖維(親水化處理纖維)。作為上述親水化處理纖維,例如可列舉混練有親水化劑之合成纖維、於表面附著有親水化劑之合成纖維、實施過電漿處理之合成纖維。親水化劑只要為以衣服為首之各種纖維製品所使用之普通之親水化劑則無特別限定。合成纖維可為包含1種合成樹脂或將2種類以上合成樹脂混合而成之摻合聚合物的單一纖維,或亦可為複合纖維。此處所述之複合纖維係指將成分不同之2種以上合成樹脂利用紡絲頭進行複合並同時進行紡絲而獲得的合成纖維,且複數個成分分別以向纖維之長度方向連續之構造於單纖維內相互接著。對複合纖維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制,有芯鞘型、並列型等。
纖維片材11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為梭織物(織布)、針織物、不織布、紙。於梭織物、針織物之情形時,梭織方法、針織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梭織物,例如可列舉平紋織物、斜紋織物、緞紋織物等梭織布之梭織物。作為針織物,例如可列舉:平針、橡膠針織、雙反面針織、雙面針織等緯編針織;單經編針織、單線縫線針織、翠可特半畦編針織、翠可特平紋針織、女王大衣針織等經編針織針織布。作為不織布,例如可列舉: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水刺不織布、熔噴不織布、樹脂黏合劑不 織布、針刺不織布。
纖維片材11可為單層構造,亦可為積層複數塊單層構造片材而成之積層構造。例如,作為積層構造之不織布,可例示紡黏-紡黏積層不織布(SS不織布)、紡黏-紡黏-紡黏積層不織布(SSS不織布)、紡黏-熔噴-紡黏積層不織布(SMS不織布)、紡黏-熔噴-熔噴-紡黏不織布(SMMS不織布)。
纖維片材11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較佳為20秒以下、更佳為15秒以下之吸水性。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短褲1)藉由具備具有該吸水性之纖維片材11,可吸收水及各種水性液體,例如可吸收作為自身體排泄之體液之汗、尿、血液。
就對纖維片材11確實地賦予上述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纖維片材11中含有固定量以上吸水性纖維。具體而言,吸水性纖維占纖維片材11之全部構成纖維之比率(吸水性纖維佔有率)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亦可為100質量%即全部構成纖維為吸水性纖維。
纖維片材11可採用包含天然纖維及合成纖維之兩者作為構成纖維之形態。此處所述之合成纖維包含為吸水性纖維者、及非吸水性纖維者者(非吸水性纖維)之兩者。作為此種天然合成混合形態之纖維片材11之特徵,可列舉於濕潤時及反覆濕潤乾燥之後(反覆使用後)之尺寸收縮或走樣較少。就充分地發揮天然合成混合形態之該特徵之觀點而言,於天然合成混合形態之纖維片材11中,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之含有質量比以天然纖維 /合成纖維計較佳為1/9~9/1,更佳為2/8~8/2。
又,纖維片材11可採用僅包含天然纖維作為構成纖維之形態。作為此種單一纖維形態之纖維片材11之特徵,可列舉反覆吸水性優異且皮膚刺激較少。作為單一纖維形態之纖維片材11中之天然纖維,尤佳為將木棉纖維進行紡絲並利用各種梭織方法針織方法所製作之織布或針織布。
作為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主要特徵之一,如圖1及圖2所示,可列舉如下方面:於短褲1(纖維製物品)之外表面即非皮膚對向面1b具有包含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且於短褲1之於俯視下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重疊之部位且較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而言與短褲穿著者(圖中,以符號100表示)之皮膚較近之側具有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即「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之吸水層。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作為上述吸水層發揮功能的是纖維片材11。如此,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按照距短褲穿著者之皮膚較近之順序於厚度方向具有作為吸水層之纖維片材11、及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
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作為防止自為吸水層之纖維片材11滲出液體之體液阻擋層發揮功能。例如如圖2所示,於自作為內衣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上穿上作為外衣之褲子20之狀態下,產生所謂之「尿後滴尿」,於自圖中符號100所表示之短褲穿著者之排泄部(陰莖)排泄1mL以下左右之少量之尿之情形時,擔憂該排泄之尿於作為吸水 層之纖維片材11向厚度方向滲出並到達褲子20,而產生如下不良情況:於褲子20產生可自外部視認之尿跡(濕跡)、尿臭向周圍擴散等。然而,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藉由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作為體液阻擋層更具體而言作為污跡阻擋層發揮功能,可阻止尿滲向褲子20方向,因此可防止該不良情況之產生。
又,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儘管採用了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防體液滲出對策,但其基本構成實質上與成為基礎之短褲1(纖維製物品)之構成不變,因此雖採用了防體液滲出對策卻不易被第三者知曉,可於與穿著通常之內褲相同之感覺下使用。又,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由於僅於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形成,因此由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而引起之對短褲1之影響可抑制為最小限度,因此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外觀、穿著感、吸水性等基本性能並不遜於短褲1原本具有者,亦存在有時會提昇之情況,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於質感、使用感等方面亦優異。
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係於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纖維片材11之非皮膚對向面)局部形成,具體而言,如圖1及圖2所示,僅於短褲1之前見頃之與符號100所表示之短褲穿著者之排泄部(陰莖)對向之部位形成,於俯視下形成大致四角形形狀。
再者,於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作為體液等污跡阻擋材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只要於纖維製物品之至少非皮膚對向面形成即可,其形成部位並無特別限制,總之,以包含欲防止液體之滲出之部位之方式而形成即可。例如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可於短褲1之前身片之 非皮膚對向面1b之全域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又,非皮膚對向面1b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亦可不為如圖1所示般為與穿著者之陰部對應之部分(短褲1之前視之中央部),可設定於對該穿著者而言尤其擔憂體液之滲出之部位等任意之部位。具體而言,例如可將穿著者之身體於寬度方向分成兩份,以向身高方向延伸之假想中心線為基準,於較該基準右側或左側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
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與水之接觸角需要為80度以上,較佳為85度以上,更佳為90度以上。接觸角為成為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疏水度之指標者,接觸角之數值越大,疏水性越強(親水性越低),接觸角之數值越小,疏水性越弱(親水性越高)。若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與水之接觸角未達80度,則無法防止液體自吸水層(纖維片材11)滲出,無法防止自身體排泄之體液滲出至穿著之衣服導致自外部可視認等不良情況。
先前,關於對被加工物(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之情形時之「撥水性」,於以與水之接觸角為指標之情形時,一般設為超過90度之範圍,於本發明之技術思想中,只要可阻止液體自內褲等內衣側滲至褲子等外衣側使液體固定於內衣內即充分,因此,對內衣賦予充分低於外衣具有之親水性之親水性(較高之疏水性)即可。該見解係本發明者進行各種研究之結果所獲得者,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與水之接觸角之較佳之範圍(80度以上)係基於該見解。接觸角可藉由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接觸角(片材表面之接觸角)之測定方法>
自測定對象之纖維製物品切取縱向(MD方向)150mm、橫向(CD方向)70mm之俯視四角形形狀作為測定試樣,於特定之測定環境中靜置1晝夜使之適應該環境。測定環境設為氣溫23±2℃、相對濕度50±5%RH。使測定試樣之接觸角之被測定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附著離子交換水之液滴,對該液滴進行錄影,基於該錄影之圖像測定接觸角。更具體而言,使用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顯微鏡VHX-1000作為測定裝置,將中倍率變焦透鏡以放倒成90°之狀態放置於其中。將測定試樣以被測定面成為朝上之狀態且可自測定試樣之CD方向觀察之方式設置於測定裝置之測定載台。繼而,使設置於測定載台之測定試樣之被測定面附著離子交換水3μL之液滴,並對該液滴之圖像進行錄影,擷取至測定裝置中。此時,圖像係於3秒以內擷取。選擇10張所錄影之複數張圖像中液滴之CD方向之兩端或一端清晰之圖像,針對該10張圖像分別基於基準面測量液滴之接觸角,將該等接觸角之平均值設為測定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被測定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之接觸角。
再者,於上述接觸角之測定方法中,根據測定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布料之編織構造,有可能存在表面凹凸較大、於放大觀察時無法確定上述基準面之情況。於此情形時,將離子交換水之液滴之附著量變更為上述3μL至0.1mL,並且將液滴之附著方法設為藉由安全移液管之靜置附著,於不放大(1/1)之情況下擷取圖像。除以上方面以外,可與上述同樣地進行測定。
又,作為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之疏水度之指標,亦可使用藉由下述方法所測得之「撥水角」代替上述「與水之接觸角」。此處所述之「撥水角」之用語亦可換言為「滑落角」。關於撥水角,根據具有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纖維製物品之種類等,較與水之接觸角而言,以更接近實際狀態之態樣而進行測定,可更恰當地表示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之疏水度。
<撥水角(滑落角)之測定方法>
自測定對象之纖維製物品切取縱向(MD方向)150mm、橫向(CD方向)70mm之俯視四角形形狀作為測定試樣,於特定之測定環境中靜置1晝夜使之適應該環境。測定環境設為氣溫23±2℃、相對濕度50±5%RH。將測定試樣固定於表面平滑之厚度1mm之丙烯酸系樹脂板之一表面。該測定試樣於丙烯酸系樹脂板之固定較佳為將測定試樣之四邊拉直並利用黏著帶等固定以使測定試樣不產生皺褶。
將固定有測定試樣之丙烯酸系樹脂板於將該測定試樣之固定面設為上側並且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之狀態下進行固定,自測定試樣之上方10mm之位置對測定試樣輕輕地滴下離子交換水0.1mL之液滴。一面適當變更丙烯酸系樹脂板與水平面所成之角度即「測定試樣傾斜角度」一面持續複數次實施該液滴之滴下操作,將所滴下之液滴於其滴下位置不被測定試樣吸收並於測定試樣之斜面滑落跨及30mm以上之情形時的測定試樣傾斜角度設為測定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被測定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之撥水角(滑落角)。
通常,撥水角(滑落角)為超過0度且未達90度之範圍,可判斷:撥水角之值越小,則該被測定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越撥水,越容易排斥所滴下之液滴。因此,只要本發明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為撥水角相對較小之撥水性表面,則可有效地防止液體向褲子等外衣側滲出。就該觀點而言,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非皮膚對向面1b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撥水角需為45度以下,較佳為40度以下,更佳為30度以下。
另一方面,關於短褲1之皮膚對向面1a,如上所述,若考慮到需要於在俯視下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重疊之部位且較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具有作為維持上述吸水性(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之吸水層之纖維片材11、及要求與非皮膚對向面1b相對照而無濕潤感之舒適之使用感等,則過度之撥水化欠佳。就該觀點而言,皮膚對向面1a之與水之接觸角較佳為60度以下,更佳為40度以下,最佳的是如下形態:於使上述測定方法中作為被測定面之皮膚對向面1a附著離子交換水之液滴時,該液滴與該附著大致同時地(瞬時地)經由該皮膚對向面1a被短褲1之內部吸收。即短褲1之皮膚對向面1a最佳為具有如使用離子交換水之接觸角之測定變得不可能之較高之吸水性。就相同之觀點而言,皮膚對向面1a之撥水角(滑落角)較佳為50度以上,更佳為55度以上,最佳的是如下形態:無論撥水角如何,於上述測定方法中滴於測定試樣上之液滴不從斜面上滑落而於其滴下位置被快速吸收。
於纖維製物品中,於該皮膚對向面之位於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撥水 性賦予劑之附著部)相反之側之部分與水之接觸角超過60度、或撥水角未達50度、或具有如上所述之接觸角之測定變得不可能之較高之吸水性之情形時,可判斷該纖維製物品不具有「於在俯視下與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重疊之部位且較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維持上述吸水性之吸水層」。
如上所述,作為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換言之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或非皮膚對向面之疏水度之指標,可使用與水之接觸角,亦可使用撥水角(滑落角)。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較佳為與水之接觸角處於上述較佳之範圍,並且撥水角處於上述較佳之範圍。
又,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較理想的是:與水之接觸角為80度以上或撥水角為45度以下,並且進而需要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較佳為25秒以上,更佳為40秒以上。此處使用之吸水速度係以吸收特定量之水所需要之時間(吸水時間)而表示,吸水速度之數值越大(吸水時間越長),判斷為吸水速度越慢。藉由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設置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側與位置於其相反側之皮膚對向面1a側之比較中,吸水量相對較少,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在皮膚對向面1a側所吸收之液體滲至非皮膚對向面1b側,結果可進一步有效地防止液體向褲子20滲出。若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吸水速度未達10秒,則無法防止液體自吸水層(纖維片材11)滲出,無法防止自身體排泄之體液滲出至穿著之衣服導致自外部可視認等不良情況。吸水速度可藉 由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又,就進一步提昇防止液體向褲子20滲出之效果之觀點而言,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吸水速度(吸水時間)較佳為較短褲1之皮膚對向面1a之位於與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相反之側之部分之表面的吸水速度慢5秒以上。又,關於吸水速度,就同時實現有效地防止液體向褲子20滲出之方面及透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600秒以下,更佳為300秒以下。
<吸水速度之測定方法>
自測定對象之纖維製物品切取5塊縱向(MD方向)200mm、橫向(CD方向)200mm之俯視四角形形狀作為測定試樣,於特定之測定環境中靜置1晝夜使之適應該環境。測定環境設為氣溫23±2℃、相對濕度50±5%RH。以該測定試樣為對象之吸水速度之測定依據JIS L1907記載之方法而進行。但是,關於測定試樣之測定對象面至滴定管前端之高度,變更為5mm。測定對象面為測定試樣之成為吸水速度之測定對象之面,為皮膚對向面或非皮膚對向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
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與水之接觸角、吸水速度可藉由適當調整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之種類、附著量、附著範圍等進行調整。又,如下文所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可藉由對成為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基礎之短褲1(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1b賦予撥水性賦予劑而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之與水之接觸角、吸水速度亦可藉由考慮該撥水性賦予劑之黏度、賦予時之賦予壓力等賦予方法而進行調 整。
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基重)較佳為0.02g/m2以上,更佳為0.05g/m2以上,並且較佳為1.5g/m2以下,更佳為1.2g/m2以下。
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係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之包含「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區域,可採用i)撥水性賦予劑於非皮膚對向面1b之面方向連續而不具有撥水性賦予劑之非附著部之形態、及ii)混合存在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及非附著部之形態。上述ii)之形態中,撥水性賦予劑於非皮膚對向面1b不連續存在,即間歇地存在有複數個附著部,該複數個附著部以稱為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1個集中在一起之區域之形式於觀察者可辨識之程度下集中在一起而存在。於圖4(a)中表示上述ii)形態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具體例之顯微鏡照片(觀察倍率50倍)。於圖4(a)所示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中,可看出混合存在有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非白色部)及非附著部(纖維製物品之表面之露出部、白色部)之狀態。
藉由對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賦予撥水性賦予劑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如上所述,可防止自身體排泄之體液滲出至穿著之衣服導致自外部可視認之不良情況,另一方面,擔憂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透氣性或柔軟性降低。就該方面而言,若如上述ii)之形態(參照圖4(a))般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混合存在有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及非附著部,則可抑制起因於撥水性賦予劑之賦予之透氣性或柔軟性之降低,可實質上維 持短褲1原本具有之透氣性、柔軟性。關於使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中混合存在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及非附著部,例如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製造時,可藉由使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間歇地附著撥水性賦予劑而形成。該間歇性之撥水性賦予劑之賦予例如可藉由使用噴霧器等非接觸式劑賦予機構對非皮膚對向面1b噴撥水性賦予劑之方法或下文所述之滾珠法或使固形化成棒形狀之撥水性賦予劑直接接觸進行塗佈之方法而實施,藉由該等方法可獲得如圖4(a)所示之混合存在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及非附著部之形態。
於圖4(b)中表示與圖4(a)所示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形成側(撥水性賦予劑之賦予側)相反之側即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具體例之皮膚對向面(撥水性賦予劑之非賦予側)之顯微鏡照片(觀察倍率50倍)。圖4(a)中可確認撥水性賦予劑(圖中之非白色部)之存在,但圖4(b)中無法確認撥水性賦予劑之存在,僅纖維製物品原本具有之表面(皮膚對向面)變寬。圖4(b)中無法確認撥水性賦予劑例如意味著於對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藉由下文所述之滾珠法等賦予撥水性賦予劑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情形時,不易產生該所賦予之撥水性賦予劑於厚度方向透過短褲1而出現於皮膚對向面1a之情況。即,可言:藉由對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賦予撥水性賦予劑,存在可獲得「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量自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朝皮膚對向面不斷減少之形態」之可能性。關於該形態,將於後文進行敍述。
自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任意地選擇之50mm見方之區域(單位區域)之 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總面積占全部面積的比率(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5%以上,並且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60%以下。上述ii)之形態包含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處於該範圍。上述i)之形態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為100%。若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過低,則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作為阻擋層之功能變得不充分,有無法防止自身體排泄之體液滲出至穿著之衣服導致自外部可視認等不良情況之擔憂。若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過高,則根據短褲1之種類等,於對該非皮膚對向面1b賦予可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之情形時,有該所賦予之撥水性賦予劑會滲透至相反側之皮膚對向面1a,防止液體向褲子20滲出之效果降低之擔憂。又,若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較高,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作為阻擋層之功能變得較高,相反則有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透氣性、柔軟性變得不充分之擔憂。
再者,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由於在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面側相反之側之皮膚對向面1a未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或即便附著有亦為極少量,因此皮膚對向面1a之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明顯低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具體而言,自皮膚對向面1a任意選擇之50mm見方之區域(單位區域)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總面積占全部面積的比率(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5%以下,最佳為零。
於確認纖維製物品中是否存在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本發明之非皮 膚側撥水區域)之情形時,可利用以下確認方法A或B。使用以下確認方法A及B之任一方法均可算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但是,於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之確認方法B之情形時,上述單位區域不設為50mm見方而設為2mm見方,又,該情形時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5%以上,並且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60%以下。
確認方法A:對確認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表面(非皮膚對向面)滴下著色液之液滴。著色液係使適當之著色劑(染料、顏料等)溶解或分散於水中而製備。於在該液滴之滴下位置未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之情形時,該滴下位置會被液滴染色,但於在滴下位置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之情形時,液滴會被撥水性賦予劑排斥,因此該滴下位置不會著色而為原本之顏色。通常,藉由進行複數次該著色液之滴下操作,未著色之非著色區域可由目視進行視認,可將該非著色區域判定為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本發明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又,非著色區域之面積與單位區域(50mm見方)之面積之比率(前者/後者)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
再者,由於難以於確認方法A中使用上述非著色面積之比率,因此於難以算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之情形時,以如下方式進行即可。即,將20滴左右之複數滴著色液之液滴以不相互重疊之方式大致均等地滴於50mm見方之單位區域,計數3秒以上未被吸收而殘留於該單位區域上之液滴數(殘留液滴數),將殘留液滴數占滴下之液滴總數之比率設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
確認方法B:本方法於附著於確認對象之撥水性賦予劑為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之情形時尤其有效。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及附帶之能量分散型X射線分析裝置(EDS)對確認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表面(非皮膚對向面)進行觀察,視需要輸出該觀察圖像,確認上述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中包含之元素Si之有無。於確認到元素Si之情形時,該部分可判定為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本發明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SEM之觀察倍率通常為50~100倍。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例如可藉由將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轉印於透明薄膜並利用圖像解析法計算面積率之方法等算出。作為確認方法B之觀察條件之具體例,可列舉使用JEOL(日本電子製造)之JSM-6510作為SEM、且EDS使用(裝置內置)EX-230BU、觀察倍率50倍、加速電壓10kV之條件。
再者,於確認方法A及B中均存在如下情況:根據確認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布料之編織構造,因確認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表面(非皮膚對向面)凹凸而產生階差;於此情形時,以包含該階差在內之單位區域之總表面積為基準,算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
又,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若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2T(參照圖2)過小,則有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作為阻擋層之功能變得不充分之擔憂,反之,若厚度2T過大,則有相較於撥水性賦予劑附著前之狀態即短褲1(纖維製物品),透氣性、柔軟性顯著降低之擔憂。若考慮到以上情況,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2T相對於短褲1(纖維製物品)之厚度1T(參照圖2),較佳為5%以 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50%以上,並且進而較佳為60%以下。以下,將該厚度2T相對於厚度1T之比率亦稱為「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之尤佳之範圍如上所述為50%以上且60%以下。就儘可能地維持短褲1原本具有之作為內褲之性質且有效地利用原本具有之吸水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上述厚度2T較小且相對薄於短褲1。
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2T較佳為0.05mm以上,更佳為0.1mm以上,並且進而較佳為0.5mm以下。
短褲1(纖維片材11)之厚度1T較佳為0.5mm以上,更佳為0.8mm以上,並且較佳為2mm以下,更佳為1.7mm以下。
上述厚度2T可利用公知之厚度測定方法進行測定,若於測定之前預先對附著之撥水性賦予劑本身利用適當之著色劑進行著色,則能夠順利進行測定。又,於附著之撥水性賦予劑為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之情形時,與上述確認方法B同樣地使用SEM-EDS之測定方法較簡便。於此情形時,上述厚度2T之測定可於測定試樣之剖面方向進行。又,觀察條件例如可將觀察倍率設為100倍、加速電壓設為10kV。再者,於自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切取特定形狀而製備測定試樣之情形時,為了使成為觀察對象之切斷面不會被該切取操作污染,除利用切片機等進行業者公知之切削操作以外,亦可於液態氮冷凍之基礎上藉由FEATHER單刃剃刀(FAS-10)進行切斷。
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2T相對於 纖維製物品之厚度1T的比率」(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可使用上述SEM-EDS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即,將測定對象(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之纖維製物品)利用液態氮進行冷凍,其後,使用FEATHER單刃剃刀(FAS-10)將測定對象之存在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部分於厚度方向進行切斷,與上述確認方法B同樣地使用SEM-EDS對該切斷面進行觀察,並測定厚度2T,根據該測定值及厚度1T算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厚度2T之測定較佳為對每個試樣改變5次觀察位置,使用該等5次測定之厚度2T之測定值之平均值算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又,上述切斷面之觀察(厚度2T之測定)例如可使用JEOL(日本電子製造)之JSM-6510作為SEM,EDS使用(裝置內置)EX-230BU,將觀察倍率設為100倍、加速電壓設為10kV而實施。
又,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透氣度較佳為2秒/100ml以上,更佳為3秒/100ml以上,並且較佳為30秒/100ml以下,更佳為20秒/100ml以下。此處所述之所謂「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形成部位」,係包含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及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纖維片材11)之於俯視下與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重疊之部位的部位,換言之,為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除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非形成部位以外之部位。
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透氣度過低之情形時,可判斷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過高,相較於撥水性賦予劑附著前之狀態即短褲1(纖維製物品)之透氣性、柔軟性顯著降低,有於短褲穿著者之皮膚產生悶熱或皮膚炎症等問題之擔憂。又,於非皮膚側 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透氣度過高之情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透氣度與短褲1原本具有之透氣度實質上無差別之情形)時,可判斷為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過低,由於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不充分,因此有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作為阻擋層之功能變得不充分之擔憂。
透氣度係藉由JIS P8117(1998年)所測得之值,以於固定之壓力之基礎上100ml之空氣通過6.42cm2之面積之時間而定義。因此,透氣度較大意味著空氣之通過要耗費時間,即透氣性較低。反之,透氣度較小意味著透氣性較高。因此,透氣度之大小與透氣性之高低表現出逆關係。透氣度可利用王研式透氣度計進行測量。
又,一般而言,於對纖維製物品進行膜衣等撥水性處理之情形時,存在該纖維製物品原本具有之透氣性明顯降低,並誘發悶熱或皮膚炎症等皮膚問題之問題。若考慮到該方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透氣度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非形成部位(實質上維持短褲1原本具有之透氣度之部位)之透氣度之差較佳為以前者>後者為前提,以前者-後者計為5秒/100ml以下。
又,於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中,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較佳為60mm以下,更佳為55mm以下,並且較佳為10mm以上,更佳為15mm以上。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亦可成為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之指標。即,作為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而言較佳者(例如將於後文進行敍述之改性 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具有其附著量越增加則附著部位之柔軟性越提昇(剛性越降低)之性質,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由此種特定之撥水性賦予劑而形成之情形時,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之值越低之情形時,具體而言,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與短褲1原本具有之剛柔度實質上無差別、或小於其原本之剛柔度之值之情形時,可判斷為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較高。另一方面,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較短褲1原本具有之剛柔度明顯小之情形時,即,剛性(塑性)過度柔軟化至明顯降低之程度之情形時,可判斷為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過高。再者,普通之撥水塗佈劑與下文所述之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相對照,與附著量之增加成比率,附著部位之柔軟性降低,其原因在於會於該附著部位形成樹脂膜。剛柔度可藉由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剛柔度之測定方法>
剛柔度之測定係根據JIS L 1096「8.21.剛柔度測定法」A法(45°懸臂法)而進行。但是,根據測定試樣之製備(取樣)之情況,本測定方法中僅對測定試樣之縱向之剛柔度進行測定。又,於測定試樣存在皺褶或折縫等之情形時,於測定之前預先對測定試樣使用燙平進行熨燙使皺褶或折縫消失,然後於測定環境下靜置一晝夜使之適應該環境。
又,就防止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存在過量之撥水性賦予劑、將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設為適當之範圍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如上所述為60mm以下,並且進而同等或小於 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短褲1)之未形成有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部位即撥水區域非形成部之剛柔度。更具體而言,撥水區域非形成部之剛柔度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之差以前者>後者為前提,以前者-後者計較佳為0~25mm,更佳為0~20mm。例如,作為成為該「(撥水區域非形成部之剛柔度)>(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之大小關係可成立之撥水性賦予劑之一例,可列舉將於後文進行敍述之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於使用該組合物作為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撥水性賦予劑之情形時,較佳為前者與後者之差以前者-後者計處於上述特定範圍。作為上述組合物所包含之改性聚矽氧,例如可列舉各種分子量及分支結構之聚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30-7
唑啉改性聚矽氧、聚醚改性聚矽氧,可將該等之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於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作為成為其基礎之纖維製物品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位,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必須為供非皮膚側撥水區域形成之部位,關於「纖維製物品之於俯視下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重疊之部位」例如若為圖2所示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則為短褲1(纖維片材11)之於俯視下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重疊之部位,不論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之有無,均以於該部位存在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即「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之吸水層為前提。即便於纖維製物品中存在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之部位,根據其附著量或附著圖案等,該部位亦可維持上述吸水性。
關於此種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形態,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 物品可包含如下形態:於圖2所示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自短褲1(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1b朝皮膚對向面1a不斷減少。又,該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量減少形態可包含如下形態:於皮膚對向面1a側(自皮膚對向面1a向短褲1之厚度方向跨及特定長度之區域)未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如下文所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典型而言可藉由對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利用噴霧器等賦予撥水性賦予劑之方法而形成,藉由以此方式自短褲1之非皮膚對向面1b側賦予撥水性賦予劑,該所賦予之撥水性賦予劑僅附著於非皮膚對向面1b而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或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並進而滲入至短褲1(纖維片材11)之內部,為任一情況,結果均可獲得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量自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朝皮膚對向面不斷減少之形態」。如上所述,圖4(a)為該形態之具體例之非皮膚對向面,圖4(b)為與該非皮膚對向面相反側之皮膚對向面。
圖5係表示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量自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朝皮膚對向面不斷減少之形態」之具體例之沿厚度方向之剖面的EDS圖像(觀察倍率100倍)。於圖5中,於圖像之縱向中央向橫向延伸之白色部分為纖維製物品(構成纖維),該白色部分之大致上半部分所存在之微小之點(黑點)為作為撥水性賦予劑更具體而言撥水性賦予劑之一種之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中所包含之元素Si。於圖5所示之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具體例中,上述點係非皮膚對向面側(圖5中之片材之上表面側)相對較多,皮膚對向面側(圖5中之片材之下面側)相對較少。藉由以此方式使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自非皮膚對向面1b朝皮膚對向面1a不斷減 少,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皮膚對向面1a側(皮膚對向面1a及其附近)不易受到撥水性賦予劑之影響,因此可保持短褲1原本具有之觸感,從而更佳。
又,關於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形態,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可包含如下形態:於圖2所示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於短褲1(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1a具有包含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皮膚側撥水區域(未作圖示)。於該皮膚側撥水區域形成形態中,皮膚側撥水區域相較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而言,撥水性賦予劑之每單位面積之附著重量較少。又,於該皮膚側撥水區域形成形態中,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與皮膚側撥水區域之間存在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即「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之吸水層。根據該皮膚側撥水區域形成形態,由於藉由於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形成皮膚側撥水區域而賦予有撥水性,因此可發揮降低對使用者之皮膚之黏膩感之效果。皮膚側撥水區域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的比率以前者/後者計較佳為1/5以下,更佳為1/10以下,於前者中觀察不到撥水性賦予劑亦較佳。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另一實施形態。關於下文所述之另一實施形態,以與上述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不同之構成部分為主進行說明,相同之構成部分附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尤其是未說明之構成部分可適當應用針對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之說明。
於圖3所示之作為內衣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A(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短褲1A(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1a為實質上無凹凸之平坦面,相對於此,非皮膚對向面1b具有包含複數個凸部及凹部之凹凸構造。並且,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A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於構成該凹凸構造之凸部。撥水性賦予劑於構成凹凸構造之凹部未附著有、或即便附著有,與凸部之附著量相比亦為少量。短褲1A之非皮膚對向面1b之凹凸構造可藉由伴隨熱或不伴隨熱之壓紋加工、超音波壓紋加工等公知之壓紋加工而形成,於構成短褲1A之纖維片材11之素材為梭織物或針織物之情形時,藉由考慮其梭織方法或針織方法亦可形成。
上述所謂「凹凸構造」,意指包含藉由編織組織所形成之複數個凸部、及於該複數個凸部間所形成之凹部之構造。於纖維製物品之表面(非皮膚對向面)存在之複數個凹部之60%以上面積大於於俯視下一邊為500μm之正方形,且深度(自與該凹部鄰接之凸部之頂部至該凹部之底部之長度)為500μm以上之情形時,可言該纖維製物品之表面(非皮膚對向面)具有凹凸構造。
例如圖2所示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由於形成有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短褲1之皮膚對向面1a為實質上無凹凸之平坦面,因此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表面亦為實質上無凹凸之平坦面,於此情形時,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大致全域可與作為外衣之褲子20密接,因此於穿著期間之短褲1之內部空間(短褲穿著者之皮膚與短褲1之皮膚對向面1a之間)所產生之蒸氣難以排出至外部,因此擔憂褲子20因該蒸氣而弄濕之不良情況,又,亦擔 憂會產生悶熱或皮膚炎症等皮膚問題。該蒸氣係因短褲穿著者所排泄之尿或汗等體液藉由體溫蒸發而產生。相對於此,圖3所示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A由於與褲子20對向之表面具有凹凸構造,因此與褲子20之接觸面積較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之與褲子20之接觸面積降低,於與褲子20之接觸部分可產生可作為通氣管路發揮功能之間隙,因此可消除上述擔憂。如此,具備表面為凹凸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2A之賦予撥水性之短褲10A之速乾性優異,黏膩感得到進一步降低。
以下,針對本發明所使用之撥水性賦予劑進行說明。
對本發明所使用之撥水性賦予劑要求對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防水性)、並可形成與水之接觸角及吸水速度處於上述特定範圍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
又,於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如上所述,需要於纖維製物品之於在俯視下與非皮膚側撥水區域重疊之部位且較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存在可維持該纖維製物品原本具有之吸水性之「吸水層」,於自該纖維製物品之一面(非皮膚對向面)側藉由噴霧器等賦予撥水性賦予劑之情形時,若該所賦予之撥水性賦予劑滲透性良好地滲至另一面(皮膚對向面)側,則擔憂該吸水層之確保變得困難,進而,該纖維製物品之透氣性、柔軟性等大幅降低。
因此,對撥水性賦予劑要求可對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並且進而纖維製物品之滲透性較低,且於對纖維製物品進行賦予之情形時止於其賦予位置及其附近(非滲透性)。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撥水性賦予劑,可列舉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改性聚矽氧係作為撥水劑發揮功能而對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之成分。作為改性聚矽氧,例如可列舉各種分子量及分支結構之聚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35-8
唑啉改性聚矽氧、聚醚改性聚矽氧,可將該等之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該等改性聚矽氧之中,尤其是聚矽氧單元等二甲基矽氧烷結構之含量為55%以上且98%以下之聚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35-9
唑啉改性聚矽氧因可同時實現處理後之撥水穩定性、及藉由普通之洗滌操作之洗掉性而可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關於撥水性賦予劑之改性聚矽氧之含量,就獲得安定之撥水耐久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該撥水性賦予劑之總質量,較佳為25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於使用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作為撥水性賦予劑之情形時,由於作為該組合物之含有成分且成為撥水性賦予之主要原因物質的改性聚矽氧會優先於其他含有成分析出至纖維製物品之該組合物之附著部之表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因此可獲得該組合物之使用量(附著量)相對較少量即可之優點。
上述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亦可為包含可溶解改性聚矽氧之揮發性溶劑者。即,本發明所使用之撥水性賦予劑於常溫常壓下可為改性聚矽氧溶解於揮發性溶劑而成之液狀,藉由將該液狀撥水性賦予劑賦予至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可獲得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但是,有可能存在如下情況:於以此方式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液狀撥水性賦予劑中所包含之揮發性溶劑揮發而未殘留。作為揮發性溶劑,例如可列舉乙醇、甲醇、異丙醇、及各種比率之水/乙醇混合液,可將該等之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該等 揮發性溶劑之中尤其是乙醇由於安全性及較高之揮發性(速乾性)而可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
又,上述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亦可為包含水溶性黏合劑者。水溶性黏合劑主要發揮將作為撥水劑之改性聚矽氧固定於該組合物之賦予對象(纖維製物品)之任用。作為此種黏合劑,有完全不溶解或難以溶解於水之非水溶性黏合劑,市售之衣服用之防水噴霧劑中之撥水性賦予劑中包含非水溶性黏合劑之情況較多,若對纖維製物品賦予包含非水溶性黏合劑之撥水性賦予劑,則有如下擔憂:容易產生纖維製物品之泛黃、發硬、令人不快之溶劑臭味等,又,亦存在纖維製物品之洗滌受到限制之情況,纖維製物品之處理性降低。相對於此,於選擇水溶性黏合劑之情形時,不易產生此種起因於非水溶性黏合劑之使用之不良情況。
作為水溶性黏合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乳膠,可將該等之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該等水溶性黏合劑之中,尤其是例如以可自MATSUMOTO TRADING(股)取得之「Gantrez ES-425」為代表之(乙烯基甲醚/順丁烯二酸丁基)共聚物、或丙烯酸系樹脂烷醇胺等各種丙烯酸系樹脂類對纖維製物品之表面藉由酯鍵牢固地附著,因此可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該各種丙烯酸系樹脂類於纖維製物品之藉由酯鍵之牢固之附著於與聚醚改性聚矽氧系撥水性賦予劑組合、並進而併用燙平熨燙或乾燥等加熱操作之情形時尤其明顯。撥水性賦予劑中之水溶性黏合劑之含量相對於該撥水性賦予劑之總質量較佳為20質量%以上,更佳為30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70質 量%以下。
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所具有之撥水性(防水性)亦可藉由對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使用水藉由常規方法進行洗滌而去除。即,亦可藉由對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進行洗滌,去除撥水性賦予劑,使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消失,而成為原先之纖維製物品。此種可藉由洗滌重設撥水性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於不作為工業實施而是個人或於家庭內實施使用有撥水性賦予劑之纖維製物品之撥水化處理(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之情形時尤其有用。即例如個人或於家庭內可重複實施如下一連串之作業:「使用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後,將其進行洗滌,製成原先之纖維製物品之後進行保管,其後,於需要對該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之情形時,使用撥水性賦予劑實施該纖維製物品之撥水化處理」。
上述為「可藉由洗滌重設撥水性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更具體而言,可如下般進行定義。即,於含有普通可取得之衣服用洗劑0.1質量%及離子交換水之液體中,將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攪拌浸漬10分鐘,其後將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輕擰之後進而以轉數350rpm之條件於離子交換水中攪拌浸漬10分鐘,於該情形時,該攪拌浸漬後之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含量為攪拌浸漬前之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20質量%以下之情形時,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為可藉由洗滌重設撥水性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作為上述「普通可取得之衣服用洗劑」,可使用以長鏈烷基醚硫酸鹽等為主成分 之界面活性劑,一般而言,正市售之衣服用洗劑大部分可使用。具體而言,例如可例示作為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液體衣服用洗劑之「Attack Neo」(註冊商標)。又,上述所謂「將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輕擰」,具體而言,為以如下狀態所代表之方法:重疊20張大於對象物之濾紙「2」,於其上載置經弄濕之纖維製物品,利用5kg之輥(寬度50mm)對整體加壓一個來回並進行拉拔。
若針對上述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洗滌之條件等進行補充,將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進行攪拌浸漬所使用之裝置器具之容量等條件於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條件之範圍內適當決定即可,作為以一片纖維製物品為對象之情形時之較佳之條件,可例示如下條件:使用容量2L之燒杯作為攪拌浸漬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裝置器具且使用1.5L之洗滌液及漂洗液。又,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攪拌可適當使用可監測轉數之攪拌器,較佳為使用AS ONE(股)製造之磁力攪拌器HS-50D,並使用AS ONE十字頭雙轉子(直徑60mm,商品編號1-5409-07)作為攪拌子。
圖6係將圖5所示之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具體例(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量自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朝皮膚對向面不斷減少之形態」)利用上述順序進行攪拌浸漬之後(即經洗滌之後)的狀態以沿著該具體例之厚度方向之剖面之EDS圖像(觀察倍率100倍)之形式而表示。可知:於圖5之洗滌前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於其非皮膚對向面側(圖5之白色部分之上表面及其附近)能夠以多個點(黑點)之形式而確認之撥水性賦予劑(源自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之元素Si)於圖6之洗滌 後大致消失。根據該情況可知:圖5所示之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具體例為上述「可藉由洗滌重設撥水性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
洗滌後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殘存率亦可藉由提取法進行實測,簡便上而言,利用藉由液滴載置之吸液情況觀察大致亦可代替。具體而言,例如於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撥水狀態於洗滌處理前以藉由上述方法所測得之與水之接觸角計表現出80度以上之相對較強之撥水性,於洗滌處理後於同面進行相同之觀察之情形時表現出與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同等之接觸角、或接觸角之測定所使用之離子交換水之液滴瞬時地被同面吸收至無法進行該測定之程度的情形時,可判斷同面之撥水性賦予劑殘存率為零。
上述「可藉由洗滌重設撥水性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可藉由使用上述水溶性黏合劑作為使撥水性賦予劑含有之黏合劑而獲得。又,上述「可藉由洗滌重設撥水性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亦可藉由使用具有包含親水性聚合物之親水性側鏈作為改性基之改性聚矽氧系撥水性賦予劑作為撥水性賦予劑而獲得,於此情形時,可所使用之撥水性賦予劑之全部為該改性聚矽氧系撥水性賦予劑,或亦可所使用之撥水性賦予劑之主成分為該改性聚矽氧系撥水性賦予劑,進而併用較主成分少量之撥水性賦予劑。於該改性聚矽氧系撥水性賦予劑中,親水性側鏈相對於聚矽氧主鏈之含有質量比較佳為55質量%以上且98質量%以下。
可視需要而使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含有選自由除臭成分、脫臭成分、芳香成分、抗菌劑、殺菌劑及清涼劑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作為臭氣對策。該等除臭成分等可使之含有於構成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纖維製物品中,亦可使之含有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例如,於藉由對不含有除臭成分等之纖維製物品賦予含有除臭成分等之撥水性賦予劑(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所獲得的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至少使非皮膚側撥水區域含有除臭成分等,根據撥水性賦予劑之賦予條件等進而使纖維製物品中亦含有除臭成分等。該等臭氣對策就皮膚之皮膚炎症等之抑制效果之方面而言亦較佳。使用上述成分之中之哪一種作為臭氣對策較佳為考慮到於使用者之身體中之該成分之使用部位之對身體帶來之安全性等影響之後決定。
作為上述除臭成分及上述脫臭成分,分別例如可列舉活性碳、二氧化矽凝膠、沸石、包含磷酸鋯之層狀構造粒子、包含矽酸鹽之立體構造粒子、氧化鋅等公知之脫臭劑,可將該等之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芳香成分,可適量使用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之任一者,例如可列舉綠茶、安息香、丁香油、茉莉花精油、冬青茶、含羞草、中路香(Tonquin Musk)、乳香、迷迭香油、白檀油、香根草油、紫羅蘭葉精油等天然萃取香料、高級醇、醛、苯甲醛、苯甲酸、肉桂酸、肉桂醛、肉桂醇、香豆素、酯、吲哚、酮、水楊酸及相關化合物、類萜、香蘭素等各種 合成香料,可將該等之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抗菌劑及上述殺菌劑,作為既知之抗菌、殺菌物質,分別例如可列舉銀、銅、鋅、二氧化矽、活性碳、鋁矽酸鹽化合物、沸石、可用作吸濕材之電解質等、醇、醛、苯酚、過氧化氫、氯、次氯酸鹽、或界面活性劑等,可將該等之1種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上述清涼劑,例如可適當使用專利第6121269號公報所記載者。藉由使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含有清涼劑,賦予爽快感及乾爽感,可進一步提昇舒適性。
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如上所述,為具有纖維製物品原本具有之吸水性及藉由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撥水性者,可發揮該特徵而應用於各種用途,例如可應用於:短褲、兜襠布、襯衫、胸罩、緊身短褲、襪子等以內褲為代表之內衣;足球衫、高爾夫衫、網球衫、籃球衫、乒乓球衫、羽毛球衫、運動背心、足球短褲、網球短褲、籃球短褲、乒乓球短褲、羽毛球短褲、運動短褲、高爾夫短褲、各種運動用打底衫(undershirt)、各種運動用內衣(innerwear)等、毛衣、T恤、針織衫(jersey)、運動衫(trainer)、擋風夾克、短褲、護腿等運動衣服;漏尿處理用護墊等輕度失禁用用品、生理用衛生棉類似物、衛生護墊等陰道分泌物護墊類似物、母乳襯墊類似物等。又,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形成部位根據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用途適當設定即可,至少於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中之與於該用途中可預想 液體之滲出之部位例如陰莖等排泄部、腋下、後背、褲襠部、臀部、乳頭部對應之部位進行設定即可。
關於漏尿處理用護墊,典型而言,具備配置於與穿著者之皮膚相對較近之位置之正面片材、配置於距穿著者之皮膚相對較遠之位置之背面片材、及介置配置於兩片材間之吸收體,於漏尿處理用護墊之穿著期間,背面片材可與褲子等外衣接觸。因此,於將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應用於漏尿處理用護墊之情形時,對該護墊之背面片材之外表面(非皮膚對向面)賦予撥水性賦予劑形成非皮膚側撥水區域即可。
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具有對具有上述吸水性即「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賦予撥水性賦予劑之步驟。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基本上可僅實施該步驟而製造,無需大型之設備或複雜之順序,可高效率地製造。因此,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不僅可於工業上實施,亦可個人或於家庭內實施。
於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中,對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可不賦予撥水性賦予劑,或亦可賦予較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少量之撥水性賦予劑。關於該方面,如上文所述。
撥水性賦予劑於纖維製物品之賦予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其劑賦予機構可為於劑賦予時與纖維製物品接觸之接觸式,亦可為於劑賦予時不與纖 維製物品接觸之非接觸式。如上所述,就透氣性、柔軟性等觀點而言,關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圖案,相較於撥水性賦予劑於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全域無間隙地連續存在之圖案(所謂之撥水性賦予劑之滿塗佈)而言,較佳為混合存在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及非附著部,就確實地獲得該混合存在圖案之觀點而言,於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中,撥水性賦予劑於纖維製物品之賦予較佳為使用噴霧器等非接觸式劑賦予機構,藉由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而實施。
又,於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中,可對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賦予劑之後將纖維製物品進行乾燥。撥水性賦予劑之乾燥可為藉由加熱之乾燥、藉由減壓之乾燥、將加熱與減壓進行組合之強制乾燥或自然乾燥。於藉由加熱之乾燥之情形時,較佳為於不損傷纖維製物品之基材、撥水性賦予劑之範圍內進行乾燥。尤其是於對纖維製物品賦予之撥水性賦予劑為上述改性聚矽氧溶解於揮發性溶劑中而成之液狀物之情形時,可藉由導入該乾燥步驟確實地去除揮發性溶劑。於此情形時,撥水性賦予劑賦予後之纖維製物品之乾燥條件根據以揮發性溶劑為首之撥水性賦予劑之成分等適當設定即可,就充分地發揮賦予並附著至纖維製物品之撥水性賦予劑之功能從而同時實現透氣性及撥水性之觀點、及防止尺寸收縮或撥水性賦予劑之含浸之觀點而言,更佳為於所賦予之撥水性賦予劑之初溫成為50℃以下之條件下將纖維製物品進行乾燥。
作為對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賦予劑並使之附著之方法,例如可列舉溶液之浸漬、噴霧塗佈、浸漬法、滾珠法、以及轉印法、模具塗佈、凹 版塗佈、噴墨法、網版印刷法等依照印刷之塗佈等使用公知之液體塗佈裝置之塗佈等,可自由地使用該等。又,可採用使藉由將撥水性賦予劑進行固形化例如固形化成棒形狀之撥水性賦予劑與纖維製物品直接接觸而塗佈該撥水性賦予劑之方法、或使用海綿等間接地塗佈於纖維製物品之方法。該等之中,就可藉由對撥水性賦予劑之黏度等諸物性、噴霧器用噴嘴之形狀、其塗佈量等適當調整而有效率地形成所需狀態之方面而言,較佳為噴霧塗佈法。尤其是使用氣溶膠噴霧器、手動式觸發噴霧器、超音波等之撥水性賦予劑之賦予、附著方法就使用者可簡便地形成撥水層之方面而言更佳。又,於撥水性賦予劑之塗佈時,為了控制其滲透性,需要對包含撥水性賦予劑之調配組合物之黏度、對布帛等纖維製物品之賦予壓力、噴霧器移動速度、印染速度等進行適當調整。
作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可使用之劑賦予機構之一,可列舉將撥水性賦予劑(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填充於具備噴霧器之容器中而成之泵壓噴霧式劑賦予機構。即,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可藉由利用泵壓噴霧式劑賦予機構之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而實施撥水性賦予劑於纖維製物品之賦予。本發明中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公知之泵壓噴霧式劑賦予機構。
又,作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可使用之劑賦予機構之另一者,可列舉將撥水性賦予劑(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及噴射劑填充於氣溶膠噴霧器用耐壓容器中而成之氣溶膠噴霧式劑賦予機構。即,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可藉由利用將撥水性賦予劑及噴射劑填充於氣 溶膠噴霧器用耐壓容器中而成之氣溶膠噴霧式劑賦予機構的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而實施撥水性賦予劑於纖維製物品之賦予。本發明中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先前公知之氣溶膠噴霧式劑賦予機構。作為噴射劑,例如可列舉使用氮氣或二氧化碳等之壓縮氣體者、或使用液化石油氣(LPG)或二甲醚(DME)等液化氣體者。
進而,作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可使用之劑賦予機構之又一者,可列舉將撥水性賦予劑(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填充於具備手動式噴霧器之容器中而成之手動式噴霧式劑賦予機構。即,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可藉由利用將撥水性賦予劑填充於具備手動式噴霧器之容器中而成之手動式噴霧式劑賦予機構的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而實施撥水性賦予劑於纖維製物品之賦予。該手動式噴霧式劑賦予機構為不使用氣體等噴射劑之噴霧器,具體而言,例如可例示手動式觸發噴霧器、超音波式,尤其是蓄壓式之手動式噴霧式劑賦予機構由於霧之粒徑細小、霧徑均一性等良好而可於本發明中較佳地使用。又,作為手動式噴霧式劑賦予機構之使用方法之一例,亦可使用藉由具備壓縮機構之容器並使用壓縮空氣等進行噴霧之方法。
又,作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可使用之劑賦予機構之進而又一者,可列舉包含撥水性賦予劑(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之棒狀固形物而構成且可藉由使該固形物與處理對象接觸而將該撥水性賦予劑塗佈於該處理對象者。即,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可藉由使用包含棒狀固形物而構成之劑賦予機構並使該固形物與處理對象接觸而實施撥水 性賦予劑於纖維製物品之賦予。該包含棒狀固形物之劑賦予機構例如與口紅或膠棒等同樣地構成,且包含撥水性賦予劑之棒狀固形物、及支持該固形物之支持部。
又,作為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可使用之劑賦予機構之進而又一者,可列舉將撥水性賦予劑(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填充於滾珠式容器中而成之滾珠式劑賦予機構。即,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可藉由將上述撥水性賦予劑填充於滾珠式容器中而成之滾珠式劑賦予機構而實施撥水性賦予劑於纖維製物品之賦予。滾珠式容器係於容器口部配置使鋼珠旋轉自如地保持之中栓而使內容物(撥水性賦予劑)分配於鋼珠表面從而塗佈於所需部位的容器。於使用滾珠式容器時,一面使鋼珠與成為內容物之賦予對象之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接觸一面將容器本體拿到上方使內容物與鋼珠接觸,並且使鋼珠於該非皮膚對向面上轉動,藉此使內容物分配至鋼珠表面。作為滾珠式容器,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公知者。
於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於對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賦予劑時使用之劑賦予機構例如上述泵壓噴霧式劑賦予機構、氣溶膠噴霧式劑賦予機構、手動式噴霧式劑賦予機構、包含棒狀固形物之劑賦予機構、滾珠式劑賦予機構中,可能夠自外部視認地設置與該劑賦予機構之使用方法相關之資訊。尤其是於個人或於家庭內實施本發明之處理方法之情形時,若於該實施所使用之劑賦予機構中可自外部視認地設置有此種資訊,則可有效地防止因使用者而引起之劑賦予機構之錯誤使用,可順利地實施纖維製物品之撥水化作業。
上述較佳之態樣可藉由考慮撥水性賦予劑之組成或賦予方法而實現。例如,於撥水性賦予劑為噴霧製劑之情形時,為了選擇性地使撥水性賦予劑附著於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維持相反側之皮膚對向面之吸水性,較佳為如下般進行考慮:將揮發性溶劑相對於撥水性賦予劑及黏合劑之比率設為80質量%以下且於將可溶存改性聚矽氧之二甲基醚設為50質量%以上之情況下將噴霧噴射劑(氣體劑)設為包含撥水性賦予劑/黏合劑/溶劑之主劑重量之1倍~3倍,使撥水性賦予劑以高黏度/速乾性附著於纖維製物品之表面(非皮膚對向面)。又,亦較佳為以使噴霧器離開15cm以上並於3個來回以內進行噴射之方式進行注意提醒。
以上,基於其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形態所限制,可適當變更。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更進一步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例。
(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
使用聚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47-10
唑啉改性聚矽氧(聚矽氧75質量%,聚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47-11
唑啉25質量%,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5-25025號公報等)作為撥水性賦予劑,將其於常溫下溶解於乙醇溶劑中製成20質量%乙醇溶液,進而與二甲醚/LPG(70/30)氣體一併封入至噴霧罐(乙醇溶液/氣體重量比=40/60),獲得作為噴霧劑之撥 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
(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B)
將作為撥水性賦予劑之聚醚改性聚矽氧(Dow Corning Toray(股)製造,商品名「SH-3775M」)、作為水溶性黏合劑之(乙烯基甲醚/順丁烯二酸丁酯)共聚物(MATSUMOTO TRADING(股)取得,商品名「Gantrez ES-425」)、及乙醇以質量比10/10/80進行混合並進行強制攪拌,與進而二甲醚/LPG(70/30)氣體一併封入至噴霧罐(乙醇溶液/氣體重量比=40/60),獲得作為噴霧劑之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B。再者,關於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B,由於分散狀態不穩定,因此於其使用之前將噴霧罐搖動數次之後使用。
(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C)
將市售之噴霧型之撥水性賦予劑(3M(股)製造,商品名「Scotchgard衣服,布製品用」)直接作為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C。
(纖維製物品I:預處理過之棉布)
準備寬度60cm、長度1m、單位面積重量180g/m2之原布(牛津純白色棉布,商品編號2012200003154,於Yuzawaya購買),為了排除工程油劑等之影響等而對該原布進行預處理。具體而言,對原布進行洗滌及漂洗操作,於23±2℃/50±5%RH環境下乾燥1晝夜,其後,使用燙平(Panasonic製造,NI-S33)進行高溫燙平熨燙而去除皺褶。洗滌及漂洗操作係使用市售之洗衣機(日立製作所製造,NW-500MX)及市售之洗劑(花 王股份有限公司製造,Ultra Attack Neo)30g,以水量30L進行「洗滌4分鐘→漂洗1次→脫水5分鐘」之步驟。將以此方式所獲得之預處理過之棉布設為纖維製物品I。該纖維製物品I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
[實施例1]
將10cm×10cm之俯視正方形形狀之纖維製物品I(上述預處理過之棉布)以使其一面朝上之方式載置於濾紙上,自該纖維製物品I之上方25cm之位置對該纖維製物品I之上表面之全域利用噴霧器(壓力0.4mPa)霧狀噴出撥水性賦予劑2秒鐘,其後靜置30分鐘使之乾燥。如此,於纖維製物品I之整個單面形成包含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撥水區域,獲得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0.15g/m2。使用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作為撥水性賦予劑。
[實施例2]
將藉由噴霧器之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時間設為10秒鐘,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1.10g/m2
[實施例3]
使用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B作為撥水性賦予劑,且將藉由噴霧器之撥水性賦予劑噴霧後之乾燥時間(靜置時間)設為5分鐘,且於其乾燥後進行 下述後處理(酯化處理),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0.10g/m2
(撥水性賦予劑賦予後之後處理)
利用墊布(白色闊幅棉布,商品編號2012200092448,於Yuzawaya購買)覆蓋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之纖維製物品之上表面整體,自該墊布之上方使用燙平(Panasonic製造,NI-S33)進行低溫燙平熨燙,其後靜置20分鐘。於該低溫燙平熨燙中,使纖維製物品之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面(上表面)之溫度成為50℃。
[比較例1]
使用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C作為撥水性賦予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0.10g/m2
[比較例2]
將實施例1之作為半成品之纖維製物品I即預處理過之棉布直接作為比較例2。
[比較例3]
使用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作為撥水性賦予劑,將噴霧器噴霧時間設為0.8秒,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 品。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0.04g/m2
[比較例4]
使用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作為撥水性賦予劑,將噴霧器噴霧時間設為3.5秒,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0.29g/m2
[性能評價I]
針對以纖維製物品I為基礎之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藉由上述方法對各部之接觸角及撥水角(滑落角)、吸水速度、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透氣度、剛柔度等進行測定,並且進行下述手觸試驗,將該等之結果示於下述表1。該等測定係每1個試樣改變觀察位置進行5次,使用該等5次測定之測定值之平均值作為該試樣之代表值。又,針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進行下述去污試驗及使用試驗,並將該等之結果示於下述表2。
1.手觸試驗
請5名男性官能檢查員用手指觸摸100mm×100mm之平面四角形形狀之試驗對象之整體,並對此時之整體觸感及柔軟度藉由下述評價基準進行評價。將5名官能檢查員之評價之平均作為該試驗對象之評價結果。評價分數越大,越成為高評價。
(整體觸感之評價基準)
1分:較差;2分:稍差;3分:兩者皆非;4分:較好;5分:良好
(柔軟度之評價基準)
1分:較硬;2分:稍硬;3分:兩者皆非;4分:較柔軟;5分:柔軟
2.去污試驗
於水平之台上依序重疊濾紙、透水性片材,於氣溫25℃之環境下放置2小時。使用未賦予撥水性賦予劑之纖維製物品即上述預處理過之棉布作為透水性片材。繼而,於透水性片材之上表面重疊試驗對象之纖維製物品(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任一者1片)。此時,於試驗對象為於單面賦予有撥水性賦予劑者之情形時,以該撥水性賦予劑之賦予面與透水性片材之上表面對向之方式將試驗對象重疊於透水性片材上。繼而,對試驗對象之上表面利用點滴器滴下1mL藍水。該藍水係藉由著色料(藍色1號)將蒸餾水進行著色而成者(著色料濃度0.1質量%)。於滴下藍水之後5分鐘後取走試驗對象,對所留下之下布及濾紙分別進行目視觀察,並根據下述評價基準進行評價。本試驗係將試驗對象設為內褲等內衣、將透水性片材設為外衣,對液體(藍水)自試驗對象側向透水性片材側之滲出性進行評價。
(去污之評價基準)
◎:透水性片材及濾紙均不存在藍水之附著部。
○:於透水性片材存在最大直徑長度5mm以下之俯視點狀之藍水之附著部,但於濾紙不存在藍水之附著部。
△:於透水性片材存在最大直徑長度超過20mm之相對較大之藍水之附著部(所謂之污跡),但於濾紙不存在藍水之附著部。
×:於濾紙可觀察到直徑至少2mm以上之藍水附著。或於透水性片材存在最大直徑長度超過40mm之相對較大之藍水之附著部(所謂之污跡),且於濾紙存在藍水附著。
再者,針對實施例1進行上述去污試驗,此外進而進行追加去污試驗,該追加去污試驗係使透水性片材與評價對象調換,除此以外,藉由與上述去污試驗相同之順序而進行。該追加去污試驗係將透水性片材設為內褲等內衣、將試驗對象設為外衣,對液體(藍水)自透水性片材側向試驗對象側之滲出性進行評價。下述表2中,將上述去污試驗設為「內衣適性」並將上述追加去污試驗設為「外衣適性」,而進行區分。
3.使用試驗(短褲)
請自知1天有1次以上之所謂「尿後滴尿」之2名男性作為官能檢查員。將平常使用之類型之100%棉短褲(內衣)、及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C(噴霧劑)交給2名官能檢查員。指示官能檢查員穿著自短褲之非皮膚對向面側噴出噴霧劑並乾燥1天後之短褲,且穿著該短褲後繼續穿著作為外衣之褲子(牛仔褲),於該狀態下進行日常生活。試驗期間,對各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設為2天,因尿後滴尿等而弄髒短褲之情形時隨時更換噴過噴霧劑之新短褲。試驗期間中,由官能檢查員對(1-1)因尿後滴尿導致尿滲出至褲子之次數、(1-2)尿後滴尿時之情況、(1-3)短褲之整體評價、(1-4)短褲之穿著感分別進行官能評價。將2名官能檢查員之評價之平均作為該試驗對象之評價結果。
關於上述(1-1),於發生尿後滴尿時,官能檢查員自外側目視觀察褲子,於褲子上確認到尿跡之情形時,尿之滲出次數成為1次,於褲子上無法確認到尿跡之情形時,尿之滲出次數成為0次。尿之滲出次數越少,可判斷為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短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滲出抑制效果越高,成為高評價。
關於上述(1-2),尿後滴尿時之情況係發生尿後滴尿時官能檢查員實際辨識到之事項,於未能辨識尿向褲子側滲出之情形時,成為「成功防止向褲子之滲出」,成為高評價。除此以外之情形時,請官能檢查員告知其具體情況。例如有尿穿透短褲而滲至褲子側、尿自短褲之下擺部滲出等。
關於上述(1-3),請官能檢查員於與平常穿著之同類型短褲之比較中考慮穿著期間之安心感等,對短褲整體以5個等級進行評價。評價分數越大,越成為高評價。
1分.較差;2分.稍差;3分.相同程度;4分.稍好;5分.良好
關於上述(1-4),請官能檢查員於與平常穿著之同類型短褲之比較中對僵硬感(硬度)根據如下基準以5個等級進行評價。評價分數越大,越成為高評價。
1分:僵硬;2分:稍僵硬;3分:兩者皆非;4分:稍不僵硬;5分:不僵硬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55-2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56-3
如表1及表2所示,各實施例之纖維製物品均為對其整個單面賦予有撥水性賦予劑、且該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賦予面(撥水區域之表面)與水之接觸角為80度以上(撥水角40度以下)、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的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且位於與該賦予面相反側之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非賦予面表現出如與水之接觸角60度以下或者撥水角50度以上或無法測定接觸角之較高之吸水性,可判斷於較包含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附著部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得以維持之吸水層,因此,相較於各比較例,體液污垢防止效果優異,又,根據使用試驗之良好結果,可知:於實際用於短褲之情形時亦可成為對尿後滴尿有效之解決手段。而且,各實施例之纖維製物品雖經撥水化,但與作為同樣地經撥水化之纖維製物品之比較例1及4相比,透氣度高且不易悶熱,又,各實施例之手觸試驗之結果為與作為未經撥水化之纖維製物品之比較例2同等或以上,因此明確:根據以各實施例為代表之本發明,可於不損害纖維製物品之質感之情況下有效地防止體液之滲出,具體而言,可有效地防止因尿後滴尿等而引起之尿之滲出。
比較例1之纖維製物品雖與比較例2不同,賦予有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而經撥水化,但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非賦予面與水之接觸角超過60度(撥水角未達50度),認為於較包含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附著部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不具有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之吸水層,即,在其厚度方向之全域進行撥水化導致明顯有損原本之吸水性,因此造成去污試驗之結果較差,又,推測出於使用試驗中,尿後滴尿順著內褲之 內側流下,使用感非常差,且未防止滲出。
比較例3之纖維製物品雖賦予有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而經撥水化,但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不在適當之範圍內,即實施例1~3中之作為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之範圍的50~60%之範圍,具體而言,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過低且為38%,故而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作為阻擋層之功能不充分,因此推測造成去污試驗及使用試驗之結果較差。另一方面,比較例4之纖維製物品由於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過高且為67%,因此認為與比較例1相同,不會產生皮膚對向面側之內褲原本之吸水性,於尿後滴尿時會順著內褲之內側流下而產生滲出,並且嚴重損害使用感。又,因該過量之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影響,導致透氣度數值較大從而難以實現透氣性,並且,剛柔度之數值與未賦予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比較例2之差較大,導致過度柔軟,進而,為黏膩之觸感,因此推測結果導致整體觸感較差。再者,比較例4所使用之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為上述改性聚矽氧系撥水賦予劑之一種,具有其附著量越增加則附著部位之柔軟性越提昇(剛性越降低)之性質。
(纖維製物品II:打底衫(Innershirt))
將市售之100%棉之打底衫(GUNZE YG V領,商品編號31YV0015N)直接作為纖維製物品II。該纖維製物品II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
[實施例4]
將纖維製物品II(打底衫)以使其背側之外表面(非皮膚對向面)朝上之 方式載置於濾紙上,自該纖維製物品II之上方25cm之位置對該纖維製物品II之背側外表面之中央部利用噴霧器(壓力0.4mPa)霧狀噴出撥水性賦予劑,其後靜置使之乾燥。於該噴霧器噴霧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區域設為長20cm、寬30cn之俯視長方形形狀,又,噴霧時間設為10秒,且以不使撥水性賦予劑滯留於纖維製物品II之一部位之方式對整個噴霧區域均勻地進行噴霧。又,噴霧器噴霧後之乾燥係藉由將賦予有撥水性賦予劑之纖維製物品II於室溫(23±2℃/50±5%RH環境)之環境下放置1晝夜而進行。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0.10g/m2。使用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作為撥水性賦予劑。
[比較例5]
使用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C作為撥水性賦予劑,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獲得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所獲得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撥水性賦予劑之基重以固形物成分計為0.10g/m2
[比較例6]
將實施例4之作為半成品之纖維製物品II即市售之棉質襯衫直接作為比較例6。
[性能評價II]
針對以纖維製物品II為基礎之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纖維製物品(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藉由上述方法對各部之接觸角及撥水角(滑落角)、吸水速度、撥水性賦予劑附著部佔有率、撥水性賦予劑厚度率、透 氣度、剛柔度等進行測定,並且進行上述手觸試驗,將該等結果示於下述表3。該等測定係對每個試樣改變5次觀察位置而進行,使用該等5次測定之測定值之平均值作為該試樣之代表值。又,針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進行上述去污試驗及下述使用試驗,並將該等結果示於下述表4。
使用試驗(打底衫):
分別交給2名男性官能檢查員6件市售之為100%棉之作為內衣之打底衫(GUNZE YG V領,商品編號31YV0015N)且適合各官能檢查員之尺寸者、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A及C(噴霧劑)、及2件自該打底衫上直接穿著之作為外衣之市售之半開襟短袖運動衫(優衣庫速乾鹿紋半開襟短袖運動衫,半袖,灰色,商品編號180719,棉72%,聚酯28%)且適合各官能檢查員之尺寸者。請官能檢查員對打底衫之背側外表面之中央部噴霧器霧狀噴出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並使之乾燥之後進行穿著。關於該噴霧器噴霧、乾燥,指示官能檢查員將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區域設為長20cm、寬30cm之俯視長方形形狀,又,將噴霧時間設為10秒,且以不使撥水性賦予劑滯留於打底衫之一部位之方式對整個噴霧區域均勻地進行噴霧;及於噴霧器噴霧後,使打底衫於室溫下乾燥1晝夜之後進行穿著;進而指示:穿著經噴霧器噴霧並乾燥之打底衫後直接穿著外衣(半開襟短袖運動衫),於該狀態下進行日常生活。試驗期間,對各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設為2天,外衣每1天洗滌進行穿著。試驗期間中,由官能檢查員對(2-1)因汗而引起之汗向外衣後背之滲出次數、(2-2)汗濕之情況、(2-3)打底衫之整體評價、(2-4)打底衫之穿著感分別進行官能評價。將2名官能檢查員之評價之平均作為該試驗對象之評價結果。
關於上述(2-1),請官能檢查員於日常生活中,於每天14點左右使後背照於鏡子中進行目視觀察,於在外衣上可確認到汗濕之情形時設為汗之滲出次數1次,於在外衣上無法確認到汗濕之情形時設為汗之滲出次數0次。汗之滲出次數越少,可判斷為附著有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打底衫(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滲出抑制效果越高,成為高評價。
關於上述(2-2),汗濕之情況為於(2-1)中評論員進行後背觀察時所感覺之事項,於不存在向外衣之滲出之情形時,成為「可防止向外衣之滲出」,成為高評價。除此以外之情形時,請告知其具體情況。例如有汗穿透打底衫滲至外衣側、汗滴落至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區域下面變成污跡、悶熱等。
關於上述(2-3),請官能檢查員於與平常穿著之同類型之打底衫之比較中考慮穿著期間之安心感等對打底衫整體以5個等級進行評價。評價分數越大,越成為高評價。
1分.較差;2分.稍差;3分.相同程度;4分.較好;5分.良好
關於上述(2-4),請官能檢查員於與平常穿著之同類型之打底衫之比較中對悶熱感、黏膩、僵硬感(硬度)等穿著感藉由如下基準以5個等級進行評價。評價分數越大,越成為高評價。
1分.較差;2分.稍差;3分.相同程度;4分.較好;5分.良好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62-4
Figure 107119766-A0305-02-0063-5
如表3及表4所示,實施例4之纖維製物品為其整個單面賦予有撥水性賦予劑且該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賦予面(撥水區域之表面)與水之接觸角為80度以上(撥水角40度以下)、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的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且位於與該賦予面相反側之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非賦予面呈現出如與水之接觸角60度以下或者撥水角50度以上或無法進行接觸角之測定之較高之吸水性,可判斷於較包含撥水性賦予劑組合物之附著部之非皮 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具有可維持「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之吸水層,因此,較比較例5及6而言,體液污垢防止效果優異,又,根據使用試驗之良好之結果可知:於實際使用於打底衫之情形時亦可成為對汗濕有效之解決手段。而且,實施例4之纖維製物品為雖經撥水化卻較作為同樣地進行過撥水化之纖維製物品之比較例5而言透氣度高且不易悶熱者,又,實施例4之手觸試驗之結果為與作為未經撥水化之纖維製物品之比較例6同等或以上,因此明確:根據以實施例4為代表之本發明,可於不損害纖維製物品之質感之情況下有效地防止體液之滲出,具體而言,可有效地防止汗濕。
再者,表3及表4所示之試驗結果為將撥水性賦予劑賦予至打底衫(內衣)之情況之結果,於將撥水性賦予劑賦予至自該打底衫上穿著之半開襟短袖運動衫(外衣)代替該打底衫之情形時,尤其是將撥水性賦予劑賦予至該半開襟短袖運動衫之皮膚對向面(內面)側之情形時,亦可獲得與賦予至打底衫之情形時相同之汗濕防止效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有效地防止自身體排泄之體液滲出至穿著之衣服導致自外部可視認之不良情況的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
本發明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基本而言具有使撥水性賦予劑於附著於成為基礎之纖維製物品之程度之簡單之構成,且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外觀或基本性能與該纖維製物品原本具有者實質上並未改變,因此,儘管採用了體液之滲出防止對策卻並不會讓第三者知曉,又,作為纖維製物品之質感、使用感等亦優異。
1:纖維製物品(短褲)
1a:皮膚對向面
1b:非皮膚對向面
1T:纖維製物品(短褲)之厚度
2:非皮膚側撥水區域
2T: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
10:賦予撥水性之短褲
11:纖維片材
20:褲子
100:短褲穿著者

Claims (16)

  1. 一種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具備纖維製物品、及附著於該纖維製物品之撥水性賦予劑,該纖維製物品具有於使用時配置於相對靠近使用者之皮膚之側的皮膚對向面、及配置於相對遠離使用者之皮膚之側的非皮膚對向面,且含有吸水性纖維,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並且於上述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具有包含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上述纖維製物品於俯視下與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重疊之部位且較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具有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之吸水層;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與水之接觸角為80度以上,且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之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於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混合存在有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及非附著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自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任意選擇之50mm見方之區域的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總面積占全部面積的比率為10%以上且80%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上述非皮膚側撥水 區域之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為上述纖維製物品之厚度之5%以上且60%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為60mm以下,且與上述纖維製物品之未形成有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部位即撥水區域非形成部之剛柔度相比係同等或較小。
  6. 一種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具備纖維製物品、及附著於該纖維製物品之撥水性賦予劑,該纖維製物品具有於使用時配置於相對靠近使用者之皮膚之側的皮膚對向面、及配置於相對遠離使用者之皮膚之側的非皮膚對向面,且含有吸水性纖維,具有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並且上述纖維製物品為短褲;於上述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具有包含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上述纖維製物品於俯視下與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重疊之部位且較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更靠使用者之皮膚之側具有上述吸水性得以維持之吸水層;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與水之接觸角為80度以上,且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表面之吸水速度為10秒以上;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厚度為上述纖維製物品之厚度之5%以上且60%以下; 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形成部位之剛柔度為60mm以下,且與上述纖維製物品之未形成有該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部位即撥水區域非形成部之剛柔度相比係同等於或較小。
  7. 如請求項1或6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自上述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朝皮膚對向面不斷減少。
  8. 如請求項1或6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於上述纖維製物品之皮膚對向面具有包含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部之皮膚側撥水區域,且該皮膚側撥水區域與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相比,該撥水性賦予劑之附著量較少。
  9. 如請求項1或6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上述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具有凹凸構造,且形成上述非皮膚側撥水區域之上述撥水性賦予劑附著於構成該凹凸構造之凸部。
  10. 如請求項1或6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上述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係抑制被上述吸水層吸收之10mL以下之尿滲至上述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側。
  11. 如請求項1或6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上述撥水性賦予劑為包含改性聚矽氧之組合物。
  12. 如請求項1或6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其中於含有普通可取得之衣料用洗劑0.1質量%及離子交換水之液體中,以轉數350rpm之條件將上述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攪拌浸漬10分鐘,其後將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輕擰之後進而以轉數350rpm之條件於離子交換水中攪拌浸漬10分鐘,於該情形時,該攪拌浸漬後之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之上述撥水性賦予劑的含量為攪拌浸漬前之該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中之上述撥水性賦予劑含量之20質量%以下。
  13. 一種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方法,且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對表現出藉由JIS L-1907之滴下法測得之吸水時間為30秒以下之吸水性的纖維製物品之非皮膚對向面賦予撥水性賦予劑。
  14. 如請求項13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其於對上述纖維製物品賦予上述撥水性賦予劑之後,於該撥水性賦予劑之初溫成為50℃以下之條件下將該纖維製物品進行乾燥。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撥水性賦予劑對上述纖維製物品之賦予係藉由該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而實施。
  16. 如請求項13或14之纖維製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撥水性賦予劑 對上述纖維製物品之賦予係藉由該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而實施,該撥水性賦予劑之噴霧利用將上述撥水性賦予劑填充於具備噴霧器之容器中而成之泵壓噴霧式劑賦予機構。
TW107119766A 2017-06-09 2018-06-08 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TWI755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1553 2017-06-09
??PCT/JP2017/021553 2017-06-09
WOPCT/JP2017/021553 2017-06-09
WOPCT/JP2017/046254 2017-12-22
PCT/JP2017/046254 WO2018225286A1 (ja) 2017-06-09 2017-12-22 撥水性付与繊維製物品
??PCT/JP2017/046254 2017-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3244A TW201903244A (zh) 2019-01-16
TWI755546B true TWI755546B (zh) 2022-02-21

Family

ID=64566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9766A TWI755546B (zh) 2017-06-09 2018-06-08 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93188A1 (zh)
EP (1) EP3636090A4 (zh)
JP (1) JPWO2018225286A1 (zh)
CN (1) CN110719741A (zh)
TW (1) TWI755546B (zh)
WO (1) WO2018225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4625B1 (ja) * 2019-07-04 2019-12-25 一般社団法人Lgb.T 下半身用衣類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5407A (ja) * 2007-11-27 2009-06-11 Kao Corp 男性用失禁パッド
TW201014943A (en) * 2008-10-14 2010-04-16 Univ Tamkang Long-lasting water-repellent textile treatment process using crosslinking PDMS-containing PU
JP2012052266A (ja) * 2010-09-01 2012-03-15 Gunze Ltd インナーウェア
JP2015055019A (ja) * 2013-09-12 2015-03-23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汗滲み防止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2507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超撥水性溶凝膠及其製造方法與其應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7463A (en) 1978-09-09 1980-03-15 Nippon Oils & Fats Co Ltd Blast hole filling composition
JPH0525025A (ja) 1991-07-22 1993-02-02 Kao Corp 毛髪化粧料
JP3848697B2 (ja) * 1995-03-10 2006-11-22 花王株式会社 紫外線遮蔽性複合微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化粧料
US6107539A (en) * 1995-11-14 2000-08-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reduced surface wetness
AU6464698A (en) * 1997-03-21 1998-10-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Dual-zoned absorbent webs
JPH11323613A (ja) * 1998-05-11 1999-11-26 Sadayuki Sato 汗かき防止肌着
JP3044302B1 (ja) * 1998-11-20 2000-05-22 農林水産省蚕糸・昆虫農業技術研究所長 撥水性高分子素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81534B2 (ja) * 2001-05-02 2007-09-26 菊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塗料容器
JP2004059609A (ja) * 2002-07-25 2004-02-26 Miki Riken Kogyo Kk 柔軟撥水剤
JP4575199B2 (ja) * 2005-03-10 2010-11-04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ぬれ感の少ない織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7162150A (ja) 2005-12-09 2007-06-28 Teijin Fibers Ltd ぬれ感の少ない織編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7182636A (ja) * 2005-12-29 2007-07-19 Osaka Senko Kk 汗滲み防止布帛の製造方法
CN101679229A (zh) 2007-06-08 2010-03-24 3M创新有限公司 赋予抗水和抗油性的含有全氟烷基部分的酯低聚物
JP5324255B2 (ja) * 2009-02-25 2013-10-23 特種東海製紙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物
JP2011226001A (ja) 2010-04-15 2011-11-10 Teijin Fibers Ltd 汗じみ防止布帛および汗じみ防止衣料
JP2012052268A (ja) * 2010-09-02 2012-03-15 Tomoe Okazaki 長袖衣類
JP5346331B2 (ja) 2010-12-16 2013-11-20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ベタツキ感のない布帛及び繊維製品
JP2013100632A (ja) * 2011-10-20 2013-05-23 Goldwin Inc 失禁用パンツ
JP5814771B2 (ja) * 2011-12-13 2015-11-17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の製造方法、それに用いる下地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を備えた機能性材料
JP2013129695A (ja) * 2011-12-20 2013-07-04 Asahi Glass Co Ltd 撥水膜形成用組成物、撥水膜付き基体および輸送機器用物品
EP2740451A1 (en) * 2012-12-10 2014-06-11 Kao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JP6010498B2 (ja) * 2013-03-29 2016-10-19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汗滲防止機能を有するインナー用編地
US10238553B2 (en) * 2013-07-31 2019-03-2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Treated three-dimensional apertured surge
JP5925835B2 (ja) * 2013-09-24 2016-05-25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306395B2 (ja) 2014-03-28 2018-04-04 花王株式会社 男性用失禁パッド
CN104207370A (zh) * 2014-08-22 2014-12-17 丛繁滋 一种与人体排汗保温相关的健体、美体、美容服饰及装置
US10433620B2 (en) * 2014-12-25 2019-10-08 Ykk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JP2017008248A (ja) * 2015-06-24 2017-01-12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形成剤、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及び機能性材料
CN105332144A (zh) * 2015-12-04 2016-02-17 太仓圣丹绒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憎水憎油服装面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5407A (ja) * 2007-11-27 2009-06-11 Kao Corp 男性用失禁パッド
TW201014943A (en) * 2008-10-14 2010-04-16 Univ Tamkang Long-lasting water-repellent textile treatment process using crosslinking PDMS-containing PU
JP2012052266A (ja) * 2010-09-01 2012-03-15 Gunze Ltd インナーウェア
JP2015055019A (ja) * 2013-09-12 2015-03-23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汗滲み防止布帛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25070A (zh) * 2013-12-31 2015-07-0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超撥水性溶凝膠及其製造方法與其應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6090A1 (en) 2020-04-15
US20200093188A1 (en) 2020-03-26
TW201903244A (zh) 2019-01-16
JPWO2018225286A1 (ja) 2020-04-09
EP3636090A4 (en) 2021-03-31
WO2018225286A1 (ja) 2018-12-13
CN110719741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70851A1 (en) Fabric, protective garments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making
US20200297556A1 (en) Functional fabrics, protective garments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04244887B (zh) 具有脱色剂的吸收性物品
CN1311797C (zh) 具有插入件的吸收制品、吸收复合物及尿布
US20180014983A1 (en) Absorbable pad
DE60020995T2 (de) Waschbarer, wasserdichter, atmungsaktiver stoff und daraus hergestellte artikel
MXPA06013102A (es) Articulos y estructuras compuestas absorbentes y permeables que comprenden una capa de barrera de liquidos, permeable al vapor.
CN108135760A (zh) 可生物降解的吸收性物品
MX2014008676A (es) Aberturas tratadas.
USH1978H1 (en) Monolithic films having zoned breathability
CN1929875B (zh) 对疏水材料、尤其是微纤维材料具有改善的粘附性能的一次性吸收制品
JP5462619B2 (ja) 織編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衣類
TWI755546B (zh) 賦予撥水性之纖維製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WO2018225272A1 (ja) 繊維製物品の処理方法
JPH10113358A (ja) 吸水パッド及び該吸水パッドを設けてなる失禁用ショーツ
TW201903243A (zh) 表面處理用組合物
JP2020094317A (ja) 繊維用防水処理製品及び繊維製物品の表面処理方法
JP2021095658A (ja) 繊維製物品の防水処理方法及び防水性付与繊維製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13167019A (zh) 纤维处理剂
WO2020116597A1 (ja) 繊維用防水処理製品及び繊維製物品の表面処理方法
ES2765818T3 (es) Tela para producto textil desechable, y producto textil desechable que usa la misma
JP2021038473A (ja) 繊維処理剤
MXPA00000228A (en) Improvements to disposable garments to be use as bibs and also for surgical u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