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說明此說明書之目的,將應用以下定義,且無論合適時,呈單數形式使用之術語將亦包括複數。 除非本文另有明確指示,否則本說明書中所用之術語具有以下意義: 如本文所用,術語「個體」係指動物。在某些態樣中,該動物為哺乳動物。個體亦係指例如靈長類(例如,人類)、牛、綿羊、山羊、馬、犬、貓、兔、大鼠、小鼠、魚、鳥及類似動物。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個體為人類。如本文所用,術語「患者」係指人類個體。 如本文所用,術語「抑制」係指減少或抑制所給定之病狀、症狀或病症或疾病或顯著降低生物活性或過程之基線活性。 如本文所用,在一實施例中,術語「治療」任何疾病或病症係指改善該疾病或病症(即,減緩或阻止或減少該疾病或其臨床症狀中之至少一者的發展)。在另一實施例中,「治療」係指緩解或改善至少一種物理參數(包括彼等無法被患者識別的參數)。在又一實施例中,「治療」係指在物理(例如,可識別症狀之穩定化)、生理(例如,物理參數之穩定化)或兩者上調控該疾病或病症。在又一實施例中,「治療」係指預防該疾病或病症或延緩該疾病或病症的出現或發展或進展。 如本文所用,除非文中另外指示或與內文明顯矛盾,否則本發明內容(尤其申請專利範圍內文)中所用的術語「一」、「一個」、「該」及類似術語係應解釋為涵蓋單數及複數。 除非文中另外指示或與內文明顯矛盾,否則可以任何適宜順序進行文中所述之所有方法。本文中提供之任何及所有實例或例示性語言(例如,「諸如」)之使用僅欲更佳地闡述本發明而不對另外主張之本發明範疇施加限制。 「視情況經取代」意指所提及之基團可在一或多個位置上經其後所列之基團中的任一者或任何組合取代。取代基之數量、位置及選擇應理解為僅涵蓋彼等熟練化學家將認為係合理穩定之取代;因此,例如,「側氧基」不應成為芳基或雜芳基環上之取代基,及單個碳原子不應具有三個羥基或胺基取代基。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可選取代基通常係至多四個選自鹵基、側氧基、CN、胺基、羥基、-C
1-3
烷基、-OR*、-NR*
2
、-SR*、-SO
2
R*、-COOR*及-CONR*
2
之基團,其中各R*係獨立地為H或C
1-3
烷基。 如本文所用,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芳基」係指苯基或萘基。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芳基可視情況經至多四個選自鹵基、CN、胺基、羥基、C
1-3
烷基、-OR*、-NR*
2
、-SR*、-SO
2
R*、-COOR*及-CONR*
2
之基團取代,其中各R*係獨立地為H或C
1-3
烷基。 如本文所用,「鹵基」或「鹵素」可為氟、氯、溴或碘。 如本文所用,「C
1-6
烷基」或「C
1
至C
6
烷基」表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若指定不同數量之碳原子,諸如C
4
或C
3
,則相應地修改定義,諸如「C
1-4
烷基」將表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及第三丁基。 如本文所用,「C
1-6
伸烷基」或「C
1
至C
6
伸烷基」表示具有1至6個碳原子及兩個用於連接兩個其他基團之開放價鍵的直鏈或分支鏈烷基。若指定不同數量之碳原子,諸如C
4
或C
3
,則相應地修改定義,諸如「C
1-4
伸烷基」將表示亞甲基(-CH
2
-)、伸乙基(-CH
2
CH
2
-)、直鏈或分支鏈伸丙基(-CH
2
CH
2
CH
2
-或–CH
2
-CHMe-CH
2
-)及類似基團。 如本文所用,「C
1-6
烷氧基」表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氧基(-O-烷基)。若指定不同數量之碳原子,諸如C
4
或C
3
,則相應地修改定義,諸如「C
1-4
烷氧基」將表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及第三丁氧基。 如本文所用,「C
1-4
鹵烷基」或「C
1
至C
4
鹵烷基」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的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其中至少一個氫係經鹵素置換。鹵素置換的數量可自一個上至未經取代之烷基上的氫原子數量。若指定不同數量之碳原子,諸如C
6
或C
3
,則相應地修改定義。因此「C
1-4
鹵烷基」將表示具有至少一個氫經鹵素取代之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及第三丁基,諸如其中該鹵素為氟:CF
3
CF
2
-、(CF
3
)
2
CH-、CH
3
-CF
2
-、CF
3
CF
2
-、CF
3
、CF
2
H-、CF
3
CF
2
CH(CF
3
)-或CF
3
CF
2
CF
2
CF
2
-。 如本文所用,「C
3-8
環烷基」係指具有3至8個碳原子之飽和單環烴環。此等基團之實例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及環己基。若指定不同數量之碳原子,諸如C
3
至C
6
,則相應地修改定義。 「4至8員雜環基」、「5至6員雜環基」、「3至10員雜環基」、「3至14員雜環基」、「4至14員雜環基」及「5至14員雜環基」各自係指4至8員、5至6員、3至10員、 3至14員、4至14員及5至14員雜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此等環含有1至7個、1至5個或1至3個選自由氮、氧及硫組成之群的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該等環可為飽和或部分飽和,但不為芳烴。雜環基團可附接至另一基團之氮或碳原子上。術語「雜環基」包括單環基團、稠合環基團及橋聯基團。此等雜環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吡咯啶、哌啶、哌嗪、吡咯啶酮、嗎啉、四氫呋喃、四氫噻吩、四氫噻喃、四氫哌喃、1,4-二噁烷、1,4-噁噻烷(oxathiane)、8-氮雜-雙環[3.2.1]辛烷、3,8-二氮雜雙環[3.2.1]辛烷、3-氧雜-8-氮雜-雙環[3.2.1]辛烷、8-氧雜-3-氮雜-雙環[3.2.1]辛烷、2-氧雜-5-氮雜-雙環[2.2.1]庚烷、2,5-二氮雜-雙環[2.2.1]庚烷、氮呾、伸乙基二側氧基 (ethylenedioxo)、環氧丙烷或噻唑。在某些實施例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雜環基團具有1至2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及4至7個環原子,且係視情況經至多四個選自鹵基、側氧基、CN、胺基、羥基、C
1-3
烷基、-OR*、-NR*
2
、-SR*、-SO
2
R*、-COOR*及-CONR*
2
之基團取代,其中各R*係獨立地為H或C
1-3
烷基。特定言之,含有硫原子之雜環基團係視情況在硫上經一或二個側氧基取代。 「雜芳基」係完全不飽和(芳族)環。術語「雜芳基」係指具有1至8個選自N、O或S之雜原子的5至14員單環或雙環或三環芳族環系。通常,雜芳基係5至10員環或環系(例如,5至7員單環基團或8至10員雙環基團),常常係含有至多四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的5至6員環,但是常常係在環中含有不超過一個二價O或S之雜芳環。典型雜芳基包括呋喃、異噻唑、噻二唑、噁二唑、吲唑、吲哚、喹啉、2-或3-噻吩基、2-或3-呋喃基、2-或3-吡咯基、2-、4-或5-咪唑基、3-、4-或5- 吡唑基、2-、4-或5-噻唑基、3-、4-或5-異噻唑基、2-、4-或5-噁唑基、3-、4-或5-異噁唑基、3-或5-(1,2,4-三唑基)、4-或5-(1,2,3-三唑基)、四唑基、三嗪、嘧啶、2-、3-或4-吡啶基、3-或4-噠嗪基、3-、4-或5-吡嗪基、2-吡嗪基及2-、4-或5-嘧啶基。雜芳基係視情況經至多四個選自鹵基、CN、胺基、羥基、C
1-3
烷基、-OR*、-NR*
2
、-SR*、-SO
2
R*、-COOR*及-CONR*
2
之基團取代,其中各R*係獨立地為H或C
1-3
烷基。 術語「羥基」係指基團–OH。 本文描述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應瞭解,各實施例中所指定之特徵可與其他所指定之特徵組合以提供其他實施例。以下所列舉之實施例係本發明之代表: 1. 一種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I) 其中: R
1
為H、鹵基或C
1
至C
3
烷基; R
2
為H、鹵基、CN、C
1
至C
3
烷基或C
1
至C
3
鹵烷基、C
1
至C
3
烷氧基; R
3
為OH、鹵基、CN、C
1
至C
3
烷基、C
3
至C
6
環烷基、C
1
至C
3
鹵烷基、C
1
至C
3
烷氧基或C
1
至C
3
鹵烷氧基; R
4
係選自R
11
、–OR
11
、-SR
11
及–NRR
11
; R
11
為C
1
至C
4
烷基、C
3
至C
6
環烷基、氧雜丁環基、四氫呋喃基或四氫哌喃基,其各視情況經至多三個選自鹵基、CN、-OR、C
1
至C
3
鹵烷氧基、-NR
2
及含有一或二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視情況經一或二個選自鹵基、側氧基、CN、R、–OR及-NR
2
之基團取代之4至7員雜環基團的基團取代; R在每次出現時係獨立地選自H及視情況經一至三個選自鹵基、–OH、C
1
至C
3
烷氧基、側氧基、CN、-NH
2
、-NH(C
1
至C
3
烷基)、–N(C
1
至C
3
烷基)
2
及環丙基之基團取代的C
1
至C
3
烷基; 且直接附接至可為C或N之相同原子上的兩個R基團可視情況結合在一起以形成可視情況含有一個選自N、O及S之添加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且可由至多兩個選自–OH、側氧基、C
1
至C
3
烷基及C
1
至C
3
烷氧基之基團取代的3至6員環; R
5
為H、鹵基、CN、C
1
至C
3
烷基或C
1
至C
3
鹵烷基; R
6
為H、鹵基、C
1
至C
3
烷氧基或C
1
至C
6
烷基; R
7
為H、鹵基、C
1
至C
3
烷氧基或C
1
至C
6
烷基; R
8
為H或C
1
至C
6
烷基; R
9
與選自R
6
、R
7
及R
8
之基團一起形成3至7員環烷基環或含有N、O或S作為環成員之3至7員雜環;其中該環烷基或雜環係視情況經至多三個選自R、-OR、-NR
2
、鹵基、CN、COOR、CONR
2
及側氧基之基團取代; W為–COOR
10
、-C(O)NH-SO
2
R、-C(O)NH-SO
2
NR
2
、5-四唑基或1,2,4-噁二唑-3-基-5(4H)-酮; R
10
為H或視情況經一或二個選自鹵基、–OR、側氧基、CN、-NR
2
、COOR及CONR
2
之基團取代的C
1
至C
6
烷基。 在實施例1中,W之較佳選擇為–COOH。 2. 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
1
為H。或者,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中R
1
為F或Cl。 3. 如實施例1或實施例2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
2
為H或鹵基。 4. 如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
3
為C
1
至C
3
烷氧基或鹵基。 5.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
4
為-OR
11
。 6.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
5
為H或鹵基。 7.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具有如下化學式:
, 其中R
9
與R
7
一起形成3至7員環烷基環或含有N、O或S作為環成員之3至7員雜環;其中該環烷基環或雜環係視情況經至多三個選自R、-OR、 -NR
2
、鹵基、CN、COOR、CONR
2
及側氧基之基團取代;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在此實施例之較佳化合物中,由R
9
與R
7
一起形成之環係順式稠合至該三環核心上。在此實施例之某些化合物中,R
8
為H。此實施例中特別受關注之化合物包括具有以下此絕對立體化學之化合物:
。 8. 如實施例1至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具有以下化學式:
, 其中R
9
與R
8
一起形成3至7員環烷基環或含有N、O或S作為環成員之3至7員雜環;其中該環烷基或雜環係視情況經至多三個選自R、-OR、-NR
2
、鹵基、CN、COOR、CONR
2
及側氧基之基團取代;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9.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
11
為C
1
至C
4
烷基,其視情況經至多兩個選自下列之基團取代:鹵基、CN、-OR、C
1
至C
3
鹵烷氧基、及含有一或二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作為環成員之4至7員雜環基團(其視情況經一或二個選自鹵基、側氧基、CN、R、–OR及-NR
2
之基團取代)。 10. 如實施例1至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R
11
係選自–CH
2
CH
2
OMe、-CH
2
CH
2
CH
2
OMe、-CH
2
-OEt、-CH
2
CH
2
-Q及–CH
2
CH
2
CH
2
-Q,其中Q係選自
、
及
。 11.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中 R
9
與選自R
6
、R
7
及R
8
之一個基團結合形成4至6員環烷基環或含有N、O或S作為環成員之5至6員雜環;其中該環烷基環或雜環係視情況經至多三個選自R、-OR、-NR
2
、鹵基、CN、COOR、CONR
2
及側氧基之基團取代。 12. 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其係選自以下化合物:
、
、
、
、
、
、
、
、
、
、
、
、
、
、
、
、
、
、
及此等化合物之對映異構體;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他如實施例1之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及其等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
、
、
、
、
、
、
、
、
及
。 13. 如實例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此實施例之特定化合物包括以下化合物之任一者或全部:
及此等化合物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14.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與至少一種醫藥上可接受的載劑混合之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15. 一種用於治療B型肝炎感染之方法,其包括將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實施例14之醫藥組合物投與給患有B型肝炎感染之患者。 16. 如實施例15之方法,其中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如實施例14之醫藥組合物係與選自以下之其他治療劑組合使用:干擾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擾素、HBV聚合酶抑制劑、病毒進入抑制劑、病毒成熟抑制劑、衣殼組裝抑制劑、HBV核心調節劑、反轉錄酶抑制劑、TLR促效劑或免疫調節劑。 17. 一種抑制B型肝炎病毒之複製的方法,其包括使該B型肝炎病毒與如實施例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在活體外或活體內相接觸。 18. 如實施例1至1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R
1
為F。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如上所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其作為藥劑。 本發明範圍內亦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治療或預防人類之病毒疾病及/或感染(包括HBV)的藥劑。 本發明範圍內包括含有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且視情況進一步包含其他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的醫藥組合物。 根據此實施例之其他態樣,本發明醫藥組合物進一步包含治療有效量之至少一種其他抗病毒劑。 本發明亦提供如上所述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治療患有HBV感染或處於罹患該感染風險之人類的該感染。 本發明亦提供如上所述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治療患有該疾病或具有罹患該疾病風險之人類的HBV感染。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涉及一種治療或預防人類之B型肝炎病毒疾病及/或感染之方法,其藉由將抗病毒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或如上所述之組合物單獨投與或與至少一種其他抗病毒劑組合一起投與或分開投與給該人類。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製品,其含有可有效治療B型肝炎病毒疾病及/或感染之組合物;及包括指示該組合物可用於治療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之疾病及/或感染之標籤的包裝材料;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本發明式(I)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係關於一種抑制HBV之複製的方法,其包括在該病毒之複製受到抑制的條件下使該病毒曝露於有效量之式(I)化合物或其鹽。此方法可在活體外或活體內實施。 本發明範圍進一步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鹽用於抑制HBV之複製的用途。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化合物係與至少一種選自以下之其他治療劑共同投與或組合使用:干擾素或聚乙二醇化干擾素、HBV聚合酶抑制劑、病毒進入抑制劑、病毒成熟抑制劑、衣殼組裝抑制劑、HBV核心調節劑、反轉錄酶抑制劑、TLR促效劑或免疫調節劑。一些可與本發明化合物組合使用之特定治療劑包括本文所述之免疫調節劑、干擾素α2a、干擾素α-2b、聚乙二醇化之干擾素α-2a、聚乙二醇化之干擾素α-2b、TLR-7及TLR-9促效劑、因提弗、田諾弗、西多弗(cidofovir)、汰比夫定(telbivudine)、地達諾新(didanosine)、紮西他賓(zalcitabine)、司他夫定(stavudine)、拉米夫定(lamivudine)、阿巴卡韋(abacavir)、安卓西他賓(emtricitabine)、阿立他賓(apricitabine)、阿替韋拉平(atevirapine)、利巴韋林(ribavirin)、阿昔洛維(acyclovir)、泛昔洛韋(famciclovir)、伐昔洛韋(valacy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阿德福韋(adefovir)、依法韋侖(efavirenz)、奈韋拉平(nevirapine)、地拉韋啶(delavirdine)及依曲韋林(etravirine)。WO2013/096744中揭示合適的核心調節劑;US2015/0252057中描述合適的HBV衣殼抑制劑。 此等其他藥劑可與本發明化合物組合以形成單一醫藥劑型。或者,此等其他藥劑可作為多劑型之一部分分開投與至患者,(例如)使用套組。此等其他藥劑可在本發明化合物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的投與之前、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或者,此等其他治療劑可與本發明化合物分開並視情況經由不同於本發明化合物之投與途徑並以不同於本發明化合物之投藥療程進行投與,限制條件為本發明化合物及該其他治療劑係同時用於治療HBV感染或由HBV感染所引起或併發之病症。 本發明化合物之每日適用劑量範圍通常係0.01至100 mg/kg體重,較佳0.1至50 mg/kg體重。在一些實施例中總每日劑量係在1與25 mg之間,且可呈單次劑量或呈以不同時間的分次劑量進行投與以維持合適血漿濃度。各劑量單位可合宜地含有5%至95%之活性化合物(重量/重量)。較佳地,此等製劑含有20%至80%之活性化合物,其通常係與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混合。 當然,實際醫藥上有效量之治療劑量將取決於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之因素,諸如患者之年齡及體重、投與途徑及疾病之嚴重程度。在任何情況中,組合將以允許基於患者之獨特狀況遞送醫藥上有效量之劑量及方式進行投與。 當本發明組合物含有本發明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其他治療劑或預防劑之組合時,該化合物及該其他藥劑皆可以低於當呈單一藥劑治療時該個別化合物通常所用之劑量的劑量使用。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組分可以在通常呈單療法方案所投與的劑量的約10至100%之間的劑量水平,且更佳地在約10與80%之間的劑量水平存在。 預期本發明化合物可與其他治療劑組合使用,正如目前使用治療劑組合來治療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因此本發明化合物可用於與不同抗-HBV治療劑諸如核苷或免疫調節劑組合使用。此等組合治療提供互補機制以抑制HBV且因此其等之組合使用應增強療效且亦降低耐藥性發展的頻率。 預期用於此等組合治療之抗病毒劑包括可有效抑制病毒在人類中形成及/或複製之藥劑(化合物或生物品),其包括但不限於干擾病毒在人類中形成及/或複製所必需之宿主或病毒機制的藥劑。此等藥劑可係選自因提弗、田諾弗、西多弗、汰比夫定、地達諾新、紮西他賓、司他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韋、安卓西他賓、阿立他賓、阿替韋拉平、利巴韋林、阿昔洛維、泛昔洛韋、伐昔洛韋、更昔洛韋、阿德福韋、依法韋侖、奈韋拉平、地拉韋啶及依曲韋林、及包括干擾素及聚乙二醇化之干擾素之本文所述的免疫調節劑、TLR-7及TLR-9促效劑。已知包括免疫調節劑(諸如干擾素-α及聚乙二醇化之干擾素-α)及經口核苷/核苷酸類似物(NA,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汰比夫定、因提弗及田諾弗)之當前HBV治療抑制但不消除HVB。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1,第66(12)卷,2715-25,且因此彼等治療可與本發明化合物組合使用。 許多本發明化合物含有一或多個對掌性中心。此等化合物可呈單一異構體或呈異構體混合物製得及使用。用於分離異構體(包括非對映異構體及對映異構體)之方法係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本文描述合適方法之實例。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單一實質上純異構體使用,此意指至少90%之該化合物樣品為所指定之異構體且少於10%之該樣品為任意其他異構體或異構體混合物。較佳地,至少95%之該樣品為單一異構體。合適異構體之選擇係在一般技術範圍內,因為通常一種異構體將在本文所述用於量測HBV活性之活體內或活體外檢定中更具活性,且其將係較佳異構體。在異構體之間之活體外活性差異係相對小,例如小於約4倍的情況下,較佳異構體可係基於在細胞培養中對抗病毒複製之活性水平,使用諸如彼等本文所述之方法進行選擇:具有較低MIC (最小抑制濃度)或EC-50之異構體係較佳。 本發明化合物可藉由下文所述之一般合成途徑進行合成,其特定實例係在實例中更詳細地描述。 術語「光學異構體」或「立體異構體」係指本發明之既定化合物可存在的各種立體異構構型中之任一者且包括幾何異構體。應瞭解,取代基可附接在碳原子對掌性中心。術語「對掌性」係指具有與其鏡像配對物不重合之性質的分子,而術語「非對掌性」係指與其鏡像配對物重合之分子。因此,本發明包括該化合物之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或外消旋體。「對映異構體」係互為不重合鏡像的一對立體異構體。一對「對映異構體」之1:1混合物係「外消旋」混合物。該術語係用於指定適當情況下之外消旋混合物。「非對映異構體」係具有至少兩個非對稱原子之立體異構體,但其等不互為鏡像。根據Cahn- lngold- Prelog R-S系統指定絕對立體化學結構。當化合物係純對映異構體時,可藉由R或S指定各對掌性碳的立體化學。絕對構型未知的解析化合物係可根據其在鈉D線的波長下旋轉平面偏極光的方向(右旋或左旋)而指定為(+)或(-)。文中所述之某些化合物包含一或多個非對稱中心或軸且因此可產生對映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及可按照絕對立體化學定義為(R)-或(S)-的其他立體異構形式。 根據起始物質及程序之選擇,該等化合物可以可能異構體中之一種形式或其混合物(例如呈純光學異構體或呈異構體混合物(諸如外消旋體及非對映異構體混合物))的形式存在,端視非對稱碳原子數目而定。本發明意欲包括所有該等可能立體異構體,包括外消旋混合物、非對映異構混合物及光學上純形式。可使用對掌性合成子或對掌性試劑來製備或使用習知技術來解析光學活性(R)-及(S)-異構體。若該化合物包含雙鍵,則該取代基可係E或Z構型。若該化合物包含經二取代之環烷基,該環烷基取代基可具有順式-或反式構型。本發明亦意欲包括所有互變異構形式。 可根據該等成分之物理化學差異,(例如)藉由層析及/或分步結晶將異構體之任何所得混合物分離成純或實質上純幾何或光學異構體或非對映異構體。 可藉由已知方法(例如,藉由使其非對映異構鹽(藉由光學活性酸或鹼獲得)分離並釋離該光學活性酸性或鹼性化合物)將最終產物或中間體之任何所得外消旋體解析成光學鏡像異構體。特定言之,因此可使用鹼性部分將本發明化合物解析成其光學鏡像異構體,例如藉由分步結晶與光學活性酸(例如酒石酸、二苯甲醯酒石酸、二乙醯酒石酸、二-O,O'-對甲苯醯酒石酸、杏仁酸、蘋果酸或樟腦-10-磺酸)所形成的鹽。亦可使用對掌性吸附劑藉由對掌性層析(例如高壓液相層析(HPLC))解析外消旋產物。 另外,本發明化合物(包括其鹽)亦可以其水合物的形式來獲得或包括用於其結晶之其他溶劑。本發明化合物可固有或藉由設計與醫藥上可接受之溶劑(包括水)形成溶劑化物;因此,本發明意欲包括溶劑化及非溶劑化形式。術語「溶劑化物」係指本發明化合物(包括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與一或多種溶劑分子之分子之複合物。該等溶劑分子係彼等醫藥技術中常用且已知對接受者無害者,例如水、乙醇及類似物。術語「水合物」係指其中溶劑分子係水的複合物。 本發明化合物(包括其鹽、水合物及溶劑化物)可固有或藉由設計形成多晶型。 如本文所用,術語「鹽」係指本發明化合物之酸加成鹽或鹼加成鹽。特定言之,「鹽」包括「醫藥上可接受之鹽」。術語「醫藥上可接受之鹽」係指保留本發明化合物之生物有效性及性質且通常在生物學上或其他方面不係非所欲的鹽。在諸多情況下,本發明化合物可藉由存在的胺基及/或羧基或與其類似的基團形成酸式鹽及/或鹼式鹽。 可與無機酸及有機酸形成醫藥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例如乙酸鹽、天冬胺酸鹽、苯甲酸鹽、苯磺酸鹽、溴化物/氫溴化物、碳酸氫鹽/碳酸鹽、硫酸氫鹽/硫酸鹽、樟腦磺酸鹽、氯化物/鹽酸鹽、氯茶鹼鹽、檸檬酸鹽、乙二磺酸鹽、富馬酸鹽、葡庚糖酸鹽、葡萄糖酸鹽、尿甘酸鹽、馬尿酸鹽、氫碘化物/碘化物、羥乙磺酸鹽、乳酸鹽、乳糖酸鹽、月桂硫酸鹽、蘋果酸鹽、馬來酸鹽、丙二酸鹽、杏仁酸鹽、甲磺酸鹽、甲基硫酸鹽、萘酸鹽、萘磺酸鹽、菸鹼酸鹽、硝酸鹽、十八酸鹽、油酸鹽、草酸鹽、棕櫚酸鹽、雙羥萘酸鹽、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聚半乳糖醛酸鹽、丙酸鹽、硬脂酸鹽、琥珀酸鹽、磺基水楊酸鹽、酒石酸鹽、甲苯磺酸鹽及三氟乙酸鹽。 可衍生鹽之無機酸包括(例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及類似物。 可衍生鹽之有機酸包括(例如)乙酸、丙酸、乙醇酸、草酸、馬來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馬酸、酒石酸、檸檬酸、苯甲酸、杏仁酸、甲磺酸、乙磺酸、甲苯磺酸、磺基水楊酸及類似物。可使用無機及有機鹼形成醫藥上可接受之鹼加成鹽。 可衍生鹽之無機鹼包括(例如)銨鹽及週期表之第I至XII列的金屬。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鹽係衍生自鈉、鉀、銨、鈣、鎂、鐵、銀、鋅及銅;特別適宜的鹽包括銨鹽、鉀鹽、鈉鹽、鈣鹽及鎂鹽。 可衍生鹽之有機鹼包括(例如)一級胺、二級胺及三級胺、經取代之胺(包括天然經取代之胺)、環狀胺、鹼離子交換樹脂及類似物。某些有機胺包括異丙胺、苄星、膽鹼鹽(cholinate)、二乙醇胺、二乙胺、離胺酸、葡甲胺、哌嗪及緩血三胺。 可藉由習知化學方法自鹼性或酸性部分合成本發明之醫藥上可接受之鹽。通常,可藉由使此等化合物之游離酸形式與化學計量量的適當鹼(諸如Na、Ca、Mg或K之氫氧化物、碳酸鹽、碳酸氫鹽或類似物)反應或藉由使此等化合物之游離鹼形式與化學計量量的適當酸反應來製備該等鹽。該等反應通常係於水中或有機溶劑中或兩者之混合物中進行。通常,若可行,則希望使用非水性介質,例如乙醚、乙酸乙酯、乙醇、異丙醇或乙腈。其他適宜鹽之清單可見(例如)於「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第20版,Mack Publishing Company, Easton, Pa., (1985)及Stahl及Wermuth(Wiley-VCH, Weinheim, Germany, 2002)等人之「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 Selection, and Use」中。 本文所給定的任何化學式亦意欲表示本發明化合物的未標記形式以及具有至多三個具有非天然同位素分佈的原子(例如,在氘或
13
C或
15
N上富集之位置)的同位素標記形式。同位素標記化合物具有由本文所給定之化學式所描繪的結構,只是一或多個原子係經具有選定原子質量或質量數的原子置換而非天然豐度質量分佈。可適用於併入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同位素的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氟及氯之同位素,諸如各自為
2
H、
3
H、
11
C、
13
C、
14
C、
15
N、
18
F、
31
P、
32
P、
35
S、
36
Cl、
125
I。本發明包括各種經同位素標記之本發明化合物,例如放射性同位素(諸如
3
H及
14
C)以實質上高於正常同位素分佈之水平存在的彼等或非放射性同位素(諸如
2
H及
13
C)以實質上高於正常同位素分佈之水平存在的彼等。該等同位素標記化合物係用於代謝研究(例如,利用
14
C)、反應動力學研究(例如,利用
2
H或
3
H)、檢測或影像技術(諸如正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ET)或單光子發射電腦斷層攝影術(SPECT)(包括藥物或受質組織分佈分析))或放射性治療患者。特定言之,經
18
F標記之本發明化合物可係特別適用於PET或SPECT研究。通常,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習知技術或藉由與彼等隨附實例及製法中所述者類似的方法使用適當同位素標記反應試劑代替通常所使用之非標記反應試劑來製備經同位素標記之本發明化合物。標記樣品可係以相當低的同位素併入使用,諸如其中放射性標記係用於檢測痕量的該化合物。 另外,更廣泛的經較重同位素(特定言之氘(即
2
H或D))之取代可提供源自更佳代謝安定性的一些治療優點,例如活體內半衰期增加或劑量要求降低或治療指數提高。應瞭解在本文中,氘視為本發明化合物的一種取代基,且通常含有氘作為取代基之化合物的樣品在標記位置上具有至少50%之氘併入。該較重同位素(明確言之氘)之濃度可由同位素濃化係數所定義。如本文所用,術語「同位素濃化係數」意指指定同位素之同位素豐度與天然豐度之間的比率。若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取代基表示氘,則該化合物之各標示氘原子具有至少3500(各標示氘原子具有52.5%氘併入)、至少4000(60%氘併入)、至少4500(67.5%氘併入)、至少5000(75%氘併入)、至少5500(82.5%氘併入)、至少6000(90%氘併入)、至少6333.3(95%氘併入)、至少6466.7(97%氘併入)、至少6600(99%氘併入)或至少6633.3(99.5%氘併入)的同位素濃化係數。 醫藥上可接受之本發明溶劑化物包括彼等其中結晶溶劑可經同位素取代者,例如D
2
O、d
6
-丙酮、d
6
-DMSO。 含有能夠作為氫鍵之供體及/或受體之基團的本發明化合物可能夠與合適共晶體形成劑形成共晶體。可藉由已知共晶體形成製程自本發明化合物製備此等共晶體。該等製程包括研磨、加熱、共昇華、共熔融或在溶液中使本發明之化合物與共晶體形成劑於結晶條件下接觸並單離由此形成的共晶體。合適共晶體形成劑包括彼等於WO 2004/078163中所描述者。因此,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含有本發明化合物之共晶體。 使用方法 除非文中另外指示或與內文明顯矛盾,否則可以任何適宜順序進行文中所述之所有方法。除非另有聲明,否則本文中提供之任何及所有實例或例示性語言(例如,「諸如」)之使用僅欲更佳地闡述本發明而不對本發明範疇造成限制。 可藉由已知方法來投與本發明化合物,包括經口投與、非經腸投與、吸入投與及類似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係呈丸劑、口含錠、片劑、膠囊、溶液或懸浮液經口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化合物係藉由注射或輸注進行投與。輸注通常係在靜脈內進行,通常歷時在約15分鐘與4小時之間的一段時間。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係經鼻投與或藉由吸入進行投與;吸入方法係特別適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本發明化合物呈現口服生物可用性,因此經口投與有時係較佳的。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係與第二抗病毒劑(諸如彼等本文所指定者)組合使用。 所謂術語「組合」,其意指在一個劑量單位形式中之固定組合,其呈適於同時或依次一起使用之分開劑型或呈用於組合投與的部分的套組,其中本發明化合物與組合搭配物可在相同時間獨立投與或在尤其允許該組合搭配物顯示協同性(例如協同作用)之時間間隔內分開投與之或其任何組合。 該第二抗病毒劑可係與本發明化合物組合投與,其中該第二抗病毒劑係在本發明化合物投與之前、同時或之後進行投與。當需要本發明化合物與第二藥劑同時投與且投與路徑相同時,則本發明化合物可與第二藥劑調配至相同劑型中。含有本發明化合物及第二藥劑之劑型的實例為錠劑或膠囊。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與第二抗病毒劑之組合可提供協同活性。本發明化合物與第二抗病毒劑可一起投與、分開但同時投與或依次投與。 化合物之「有效量」係指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及/或本文所述之疾病或病狀的必需量或足夠量。在一實例中,式I化合物之有效量係指治療個體中之病毒感染的足夠量。在另一實例中,有效量係指治療需要該治療之個體中之HBV的足夠量。有效量可隨諸如個體之大小及體重、疾病之類型或本發明特定化合物之此等因素改變。例如,本發明化合物之選擇可影響有效量之構成。一般技術者將能夠研究本文所包含之該等因素並做出關於本發明化合物之有效量的判定而無需過度實驗。 投與方案可影響有效量之構成。本發明化合物可在病毒感染發病之前或之後投與給該個體。此外,一些分開劑量以及交錯劑量可進行每日投與或依序投與,或劑量可經連續注輸或可為快速注射。此外,本發明化合物之劑量可根據治療或預防狀況的危急程度按比例增加或減少。 本發明化合物可用於治療如本文所述之狀態、病症或疾病,或用於製備用於治療此等疾病之醫藥組合物。本發明提供使用本發明化合物治療此等疾病或製備含有本發明化合物用於治療此等疾病之醫藥組合物的方法。 術語「醫藥組合物」包括適用於投與給哺乳動物(例如,人類)之製劑。當本發明化合物係作為醫藥投與給哺乳動物(例如,人類)時,其等可呈本身投與或呈含有(例如)0.1至99.5% (更佳地,0.5至90%)之至少一種式(I)化合物或其任何亞屬作為活性成分,與一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視情況兩種或更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組合的醫藥組合物投與。 片語「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係相關技藝習知者,且包括醫藥上可接受之物質、組合物或媒劑,適於將本發明化合物投與給哺乳動物。該等載劑包括液體或固體填充劑、稀釋劑、賦形劑、溶劑或封裝材料,其等涉及將目標藥劑從身體的一個器官或部分攜帶或傳送至身體的另一個器官或部分。各載劑必須係在與該調配物之其他成分相容的意義上「可接受」且不會對該患者造成傷害。可以充作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之物質的一些實例包括:糖,諸如乳糖、葡萄糖及蔗糖;澱粉,諸如玉米澱粉及馬鈴薯澱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諸如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及纖維素乙酸酯;粉狀黃蓍膠;麥芽;明膠;滑石粉;賦形劑,諸如可可脂及栓劑用蠟;油類,諸如花生油、棉籽油、紅花子油、芝麻油、橄欖油、玉米油及大豆油;二醇類,諸如丙二醇;多元醇,諸如甘油、山梨糖醇、甘露糖醇及聚乙二醇;酯類,諸如油酸乙酯及月桂酸乙酯;瓊脂;緩衝劑,諸如氫氧化鎂及氫氧化鋁;褐藻酸;無熱原水;等滲鹽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乙醇;磷酸鹽緩衝溶液;及可用於醫藥調配物中之其他非毒性相容物質。通常,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係經滅菌及/或實質上無熱原。 該等組合物中亦可存在潤濕劑、乳化劑及潤滑劑(諸如月桂基硫酸鈉及硬脂酸鎂)以及著色劑、釋離劑、塗佈劑、甜味劑、增味及芳香劑、防腐劑及抗氧化劑。 醫藥上可接受之抗氧化劑的實例包括:水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半胱胺酸鹽酸鹽、硫酸氫鈉、偏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及類似物;油溶性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棕櫚酸酯、丁基化羥基茴香醚(BHA)、丁基化羥甲苯(BHT)、卵磷脂、沒食子酸丙酯、a-生育酚及類似物;及金屬螯合劑,諸如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山梨糖醇、酒石酸、磷酸及類似物。 本發明調配物包括彼等適於經口、經鼻、吸入、經皮、頰內、舌下、經直腸、經陰道及/或非經腸投與者。該等調配物可便利地呈單位劑型存在且可藉由製藥學技術中已知的任何方法製得。可與載劑物質組合以製造單一劑型之活性成分的用量將通常為該化合物產生治療效果的量。一般而言,以百分之百為基準,此用量將含有約1%至約99%,較佳約5%至約70%,最佳約10%至約30%的活性成分。 製備此等調配物或組合物之方法包括使本發明化合物與載劑及(視情況)一或多種輔助成分締合的步驟。一般而言,該等調配物係藉由均勻且精細地使本發明化合物與液體載劑或微細固體載劑或兩者締合,且隨後(若需要)使產物成形來製備。 適於經口投與之本發明調配物可呈以下形式:膠囊、扁囊劑、丸劑、錠劑、口含劑(使用調味基劑,例如,通常為蔗糖及阿拉伯膠或黃蓍膠)、散劑、顆粒劑、或呈在水性或非水性液體中之溶液或懸浮液、或呈水包油或油包水液體乳液、或呈酏劑或糖漿、或呈錠片(使用惰性基劑,諸如明膠及甘油、或蔗糖及阿拉伯膠)及/或呈漱口劑及類似物,其等各含有預定量之本發明化合物作為活性成分。本發明化合物亦可呈大丸劑、舐劑或糊劑進行投與。 在用於經口投與之本發明固體劑型(膠囊、錠劑、丸劑、糖衣藥丸、散劑、顆粒劑及類似物)中,活性成分係與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混合,諸如檸檬酸鈉或磷酸二鈣及/或以下物質之任一者:填充劑或增量劑,諸如澱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糖醇及/或矽酸;黏合劑,諸如(例如)羧甲基纖維素、海藻酸鹽、明膠、聚乙烯吡咯啶酮、蔗糖及/或阿拉伯膠;保濕劑,諸如甘油;崩解劑,諸如瓊脂、碳酸鈣、馬鈴薯或木薯澱粉、褐藻酸、某些矽酸鹽及碳酸鈉;溶液阻滯劑,諸如石蠟;吸收加速劑,諸如四級銨化合物;濕潤劑,諸如(例如)鯨蠟醇及單硬脂酸甘油酯;吸附劑,諸如高嶺土及膨潤土;潤滑劑,諸如滑石粉、硬脂酸鈣、硬脂酸鎂、固體聚乙二醇、月桂基硫酸鈉及其混合物;及著色劑。就膠囊、錠劑及丸劑而言,該等醫藥組合物可包含緩衝劑。亦可採用相似類型之固體組合物作為使用諸如乳糖以及高分子量聚乙二醇及類似物之此等賦形劑之軟填充及硬填充明膠膠囊的填充劑。 可藉由壓縮或模製,視情況使用一或多種輔助成分製備錠劑。可使用黏合劑(例如,明膠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潤滑劑、惰性稀釋劑、防腐劑、崩解劑(例如,羥乙酸澱粉鈉或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表面活性劑或分散劑製備壓縮錠劑。可藉由在合適機器中對經惰性液體稀釋劑潤濕之化合物粉末的混合物進行模製來製備模製錠劑。 錠劑及本發明醫藥組合物之其他固體劑型(諸如糖衣藥丸、膠囊、丸劑及顆粒劑)可視情況經包衣及殼(諸如腸溶性包衣及在醫藥調配技術中所熟知的其他包衣)刻痕或製備。亦可使用(例如)呈提供預期釋放曲線之不同比例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其他聚合物基質、脂質體及/或微球調配其等以便提供其中之活性成分的緩慢或受控釋放。其等可藉由(例如)通過細菌截留過濾器過濾或藉由將滅菌劑以可在緊接使用之前溶解於無菌水或一些其他無菌可注射介質中之無菌固體組合物的形式併入來進行滅菌。此等組合物亦可視情況含有乳濁劑且可係僅在或優先在胃腸道的某些部分中(視情況)以延遲方式釋放活性成分之組合物。可使用之包埋組合物的實例包括聚合物質及蠟。若適當,則活性成分亦可與一或多種上述賦形劑呈微封裝形式。 用於本發明化合物之經口投與的液體劑型包括醫藥上可接受之乳液、微乳液、溶液、懸浮液、糖漿及酏劑。除活性成分外,該等液體劑型可含有此項技術中常用之惰性稀釋劑,諸如(例如)水或其他溶劑;增溶劑及乳化劑,諸如乙醇、異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苄醇、苯甲酸苄酯、丙二醇、1,3-丁二醇、油(特定言之,棉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胚芽油、橄欖油、蓖麻油及芝麻油)、甘油、四氫呋喃醇、聚乙二醇及山梨糖醇之脂肪酸酯;及其混合物。 除了惰性稀釋劑,經口組合物亦可包含佐劑,諸如潤濕劑、乳化劑及懸浮劑、甜味劑、增味劑、著色劑、芳香劑及防腐劑。 除了活性化合物,懸浮液可含有懸浮劑,諸如(例如)乙氧基化異硬脂醇、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及山梨醇酐酯、微晶纖維素、偏氫氧化鋁、膨潤土、瓊脂及黃蓍膠、及其混合物。 用於經直腸或經陰道投與之本發明醫藥組合物的調配物可呈栓劑存在,其可藉由將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與一或多種包括(例如)可可脂、聚乙二醇、栓劑蠟或水楊酸鹽之合適非刺激性賦形劑或載劑混合來製得,且其係在室溫下呈固體但在體溫下呈液體且(因此)將在直腸或陰道腔中熔化並釋放活性化合物。 適於經陰道投與之本發明調配物亦包括含有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適當之此類載劑的子宮托、衛生棉塞、乳膏、凝膠、糊劑、發泡體或噴霧調配物。 用於本發明化合物之局部或經皮投與的劑型包括散劑、噴霧、軟膏、糊劑、乳膏、洗劑、凝膠、溶液、貼片及吸入劑。可在無菌條件下使活性化合物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及所需之任何防腐劑、緩衝劑或推進劑混合。 除了本發明活性化合物,軟膏、糊劑、乳膏及凝膠可含有賦形劑,諸如動物及植物脂肪、油、蠟、石蠟、澱粉、黃蓍膠、纖維素衍生物、聚乙二醇、聚矽氧、膨潤土、矽酸、滑石粉及氧化鋅、或其混合物。 除了本發明化合物,散劑及噴霧可含有賦形劑,諸如乳糖、滑石粉、矽酸、氫氧化鋁、矽酸鈣及聚醯胺粉末、或此等物質之混合物。噴霧可另外含有常見推進劑,諸如氯氟代烴及揮發性未取代烴,諸如丁烷及丙烷。 經皮貼片具有提供本發明化合物至身體之可控遞送的額外優點。此等劑型可藉由將該化合物溶解或分散於合適介質中製得。亦可使用吸收增強劑來增加該化合物穿過皮膚的通量。此通量之比率可藉由提供比率控制膜或將活性化合物分散於聚合物基質或凝膠中來控制。 本發明範圍亦可涵蓋眼用調配物、眼軟膏、散劑、溶液及類似物。 適於非經腸投與之本發明醫藥組合物可包括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與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無菌等滲水性或非水性溶液、分散液、懸浮液或乳液)或可在使用前復水至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之無菌粉末(其可包括抗氧化劑、緩衝劑、抑菌劑、使調配物與預期接受者之血液等滲的溶質或懸浮或增稠劑)組合。 可用於本發明醫藥組合物之合適水性及非水性載劑的實例包括水、乙醇、乙二醇醚、多元醇(諸如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及類似物)及其合適混合物、植物油(諸如橄欖油)及可注射有機酯(諸如油酸乙酯)。例如,藉由使用諸如卵磷脂之包衣材料、藉由維持所需粒徑(就分散液而言)、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可維持適度流動性。 此等組合物亦可含有佐劑,諸如防腐劑、濕潤劑、乳化劑及分散劑。藉由包涵多種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山梨酸及類似物)可確保預防微生物作用。亦可期望包含等滲劑(諸如糖、氯化鈉及類似物)至於該組合物中。此外,藉由包涵延遲吸收之藥劑(諸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可帶來注射醫藥形式之延長吸收。 在一些情況下,爲了延長藥物的作用,期望減緩來自皮下或肌肉注射之藥物的吸收此目的可藉由使用具有低水溶性之晶型或非晶型物質的液體懸浮劑來達成。藥物的吸收速率取決於其溶解速率,而溶解速率可取決於晶體大小及結晶型式。或者,非經腸投與之藥物形式的延遲吸收係藉由將該藥物溶解或懸浮於油性媒劑中來達成。 可注射儲積形式係藉由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諸如聚丙交酯-聚乙交酯)中形成標的化合物之微膠囊基質來製得。根據藥物與聚合物的比率及所採用之特定聚合物的性質可控制藥物釋放的速率。其他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實例包括聚(原酸酯)及聚(酸酐)。亦可藉由將藥物包埋在與身體組織相容的脂質體或微乳液中來製備儲積可注射調配物。 本發明製劑可經口、非經腸、經局部或經直腸進行給藥。當然,其等係以適於各投與途徑之形式進行進行給藥。例如,其等係呈錠劑或膠囊形式經口投與;藉由注射液、吸入液、眼洗液、軟膏、栓劑等藉由注射、輸注或吸入進行非經腸投與;藉由洗液或軟膏進行局部投與;及藉由栓劑進行經直腸投與。 如本文所用,片語「非經腸投與」意指除經腸及局部投與之外的投與模式(通常藉由注射),且包括(但不限於)靜脈內、肌肉內、動脈內、鞘內、囊內、眶內、心臟內、皮內、腹膜內、經氣管、皮下、表皮下、關節內、囊下、蛛網膜下、脊柱內及腦幹內注射及輸注。有時,靜脈輸注係遞送本發明化合物之較佳方法。輸注可用於遞送單一每日劑量或多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化合物係藉由在15分鐘與4小時之間,通常0.5與3小時之間的間隔內輸注來投與。此等輸注可每天使用一次、兩次或至多三次。 如本文所用,片語「全身性投與」及「外周投與」意指化合物、藥物或其他物質除直接投與至中樞神經系統之外的投與模式(例如,皮下投與),使得其進入患者之系統且(因此)經受代謝及其他類似過程。 此等化合物可藉由任何合適之投與途徑投與給人類及其他動物用於治療,投與途徑包括經口、經鼻(如藉由,例如,噴霧)、經直腸、陰道內、非經腸、腦池內及經局部(如藉由散劑、軟膏或滴劑,包括經頰及舌下)。 無關於所選之投與途徑,可呈合適的水合形式使用之本發明化合物及/或本發明醫藥組合物係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方法調配成醫藥上可接受之劑型。 可改變本發明醫藥組合物中之活性成分的實際劑量水平以獲得可有效使特定患者、組合物及投藥模式實現預期治療反應而對該患者無毒性之活性成分的量。 所選劑量水平係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所採用之本發明特定化合物或其酯、鹽或醯胺的活性,投與途徑,投與時間,所採用之特定化合物的排泄速率,治療持續時間,於所採用之特定化合物組合物使用的其他藥物、化合物及或物質,接受治療之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狀態、健康情況及先前醫療病史,及醫藥技術中熟知的類似因素。 具有一般技術之內科醫師或獸醫可輕易判定及規定所需醫藥組合物之有效量。例如,內科醫師或獸醫可從低於為實現預期治療效果所需之本發明化合物在醫藥組合物中使用的劑量水平開始,並逐步增加劑量直到實現預期效果。 一般而言,本發明化合物之合適每日劑量將為該化合物有效地產生治療效果的最低劑量。此等有效劑量將通常取決於上文所述之因素。一般而言,當用於指示效果時,本發明化合物用於患者之靜脈及皮下劑量將在約每天每千克體重約0.0001至約100 mg之範圍內,更佳在約0.01至約50 mg/kg/天之範圍內,且仍更佳在約0.1至約20 mg/kg/天之範圍內。有效量係預防或治療病毒感染(諸如HBV)之量。 若需要,則活性化合物之有效每日劑量可呈單次劑量每天進行投與,或呈兩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或更多次的分次劑量在一天內以適當間隔(視情況呈單位劑型)分開投與。經口或藉由吸入遞送之化合物通常以每天一次至四次之劑量進行投與。藉由注射遞送之化合物通常係每天一次或每兩天一次進行投與。藉由輸注遞送之化合物通常以每天一次至三次之劑量進行投與。但一天內投與多劑量時,該等劑量可以約4小時、約6小時、約8小時或約12小時之間隔進行投與。 雖然本發明化合物可進行單獨投與,但是較佳呈醫藥組合物(諸如彼等本文所述者)投與該化合物。因此,使用本發明化合物之方法包括呈醫藥組合物投與該化合物,其中至少一種本發明化合物在投與之前與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混合。 與免疫調節劑組合之本發明化合物之用途 本文所述之該等化合物及組合物可與一或多種用作免疫調節劑(例如,共同刺激分子之活化劑或免疫抑制性分子之抑制劑)或疫苗之治療劑組合使用或投與。程式性死亡1 (PD-1)蛋白質係T細胞調節劑之擴展CD28/CTLA4族的抑制性成員(Okazaki等人(2002) Curr Opin Immunol 14: 391779-82;Bennett等人(2003) J. Immunol. 170:711-8)。PD-1係在活化B細胞、T細胞及單核球中表現。PD-1係負向調節TCR信號之免疫抑制性蛋白質(Ishida, Y.等人(1992) EMBO J. 11:3887-3895;Blank, C.等人(Epub 2006 Dec. 29) Immunol. Immunother. 56(5):739-745),且係在慢性感染中上調。PD-1與PD-L1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作為免疫檢查點,其可導致(例如)滲入淋巴細胞的減少、T細胞受體調節之增殖的減少及/或由癌變或受感染細胞引起的免疫逃避(Dong等人(2003) J. Mol. Med. 81:281-7;Blank等人(2005)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54:307-314;Konishi等人(2004) Clin. Cancer Res. 10:5094-100)。免疫抑制可藉由抑制PD-1與PD-L1或PD-L2之局部相互作用來恢復;當PD-1與PD-L2之相互作用亦被阻斷時,效果係加成的(Iwai等人(2002)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9: 12293-7; Brown等人(2003) J. Immunol. 170: 1257-66)。免疫調節可藉由結合免疫抑制性蛋白質(例如,PD-1)或調節該抑制性蛋白質之結合蛋白(例如,PD-L1、PD-L2)來實現。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組合治療包括為免疫檢查點分子之抑制性分子之抑制劑或拮抗劑的免疫調節劑。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免疫調節劑結合至天然抑制免疫抑制性檢查分子的蛋白質。當與抗病毒化合物組合使用時,此等免疫調節劑可增強抗病毒反應,且因此相對於單獨使用該抗病毒化合物之治療增強療效。 術語「免疫檢查點」係指一組在CD4及CD8 T細胞之細胞表面上的分子。此等細胞可有效充作「制動器」以下調或抑制適應性免疫反應。免疫檢查點分子包括(但不限於)程式性死亡1 (PD-1)、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 (CTLA-4)、B7H1、B7H4、OX-40、CD137、CD40及LAG3,其等直接抑制免疫細胞。可作為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PD-L1、PD-L2、CTLA4、TIM3、LAG3、VISTA、BTLA、TIGIT、LAIR1、CD160、2B4及/或TGFR β之抑制劑。抑制性分子之抑制可藉由在DNA、RNA或蛋白質水平上之抑制來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抑制性核酸(例如,dsRNA、siRNA或shRNA)來抑制抑制性分子之表現。在其他實施例中,抑制性信號的抑制劑為結合至該抑制性分子之多肽,例如,可溶性配體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所謂「與...組合」,其無意暗指治療或治療劑必須在相同時間進行投與及/或一起遞送調配,儘管此等遞送方法係在本文所述之範圍內。免疫調節劑可與一或多種本發明化合物及可選之一或多種其他治療或治療劑同時、在其之前或在其之後進行投與。組合中之治療劑可以任何順序進行投與。一般而言,各藥劑將以針對彼藥劑所確定之劑量及/或時程表來進行投與。應進一步瞭解,用於此組合中之治療劑可呈單一組合物一起投與或呈不同組合物分開投與。一般而言,預期組合中所用之各治療劑係以不超過個別使用其等之水平的水平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組合中使用之水平將係低於彼等個別使用之水平。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病毒化合物係與一種或多種為PD-1、PD-L1及/或PD-L2抑制劑之免疫調節劑組合投與。各此等抑制劑可為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免疫黏附素、融合蛋白或寡肽。此等免疫調節劑之實例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選自MDX-1106、Merck 3475或CT- 011之抗-PD-1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免疫黏附素(例如,包括PD-Ll或PD-L2融合至恆定區(例如,免疫球蛋白序列之Fc區)之細胞外或PD-1結合部分的免疫黏附素)。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PD-1抑制劑,諸如AMP-224。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PD-Ll抑制劑,諸如抗-PD-Ll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選自YW243.55.S70、MPDL3280A、MEDI-4736、MSB-0010718C或MDX-1105之抗-PD-Ll結合拮抗劑。WO2007/005874中描述MDX-1105 (亦稱為BMS-936559)係抗-PD-Ll抗體。WO 2010/077634中描述抗體YW243.55.S70為抗-PD-Ll。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尼沃單抗(nivolumab,CAS登錄號:946414-94-4)。尼沃單抗之替代名稱包括MDX-1106、MDX-1106-04、ONO-4538或BMS-936558。尼沃單抗係特異性阻斷PD-1之全人類IgG4單株抗體。US 8,008,449、EP2161336及WO2006/121168中揭示尼沃單抗(純系5C4)及其他特異性結合至PD-1之人類單株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抗-PD-1抗體派立珠單抗(Pembrolizumab)。派立珠單抗(亦稱為拉立珠單抗(Lambrolizumab)、MK-3475、MK03475、SCH-900475或KEYTRUDA®;Merck)係結合之PD-1之人源化IgG4單株抗體。Hamid, O.等人(201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9 (2): 134–44、US 8,354,509、WO2009/114335及 WO2013/079174中揭示派立珠單抗及其他人源化抗-PD-1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皮立珠單抗(Pidilizumab,CT-011;Cure Tech),其係結合至PD-1之人源化IgG1k單株抗體。WO2009/101611中揭示皮立珠單抗及其他人源化抗-PD-1單株抗體。 適用作用於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之免疫調節劑的其他抗-PD1抗體包括AMP 514 (Amplimmune)及揭示於US 8,609,089、US 2010028330及/或US 20120114649中之抗-PD1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PD-L1抗體為MSB0010718C。MSB0010718C (亦稱為A09-246-2;Merck Serono)係結合至PD-L1之單株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MDPL3280A (Genentech / Roche),其係結合至PD-L1之人類Fc最佳化IgG1單株抗體。美國專利號:7,943,743及美國公開案第20120039906號中揭示MDPL3280A及結合至PD-L1之其他人類單株抗體。適用作用於本發明方法之免疫調節劑的其他抗-PD-L1結合劑包括YW243.55.S70 (參見WO2010/077634)、MDX-1105 (亦稱為BMS-936559)及揭示於WO2007/005874中之抗-PD-L1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AMP-224 (B7-DCIg;Amplimmune;例如,揭示於WO2010/027827及WO2011/066342中),其係阻斷PD-1與B7-H1之間之相互相用的PD-L2 Fc融合可溶性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調節劑為抗-LAG-3抗體,諸如BMS-986016。BMS-986016 (亦稱為BMS986016)係結合至LAG-3之單株抗體。US 2011/0150892、WO2010/019570及WO2014/008218中揭示BMS-986016及其他人源化抗-LAG-3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治療包括共同刺激性分子或抑制性分子之調節劑,例如,共同抑制性配體或受體。 在一實施例中,共同刺激性分子之共同刺激性調節劑(例如,促效劑)係選自以下物質之促效劑(例如,激動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可溶性融合):OX40、CD2、CD27、CDS、ICAM-1、LFA-1 (CD11a/CD18)、ICOS (CD278)、4-1BB (CD137)、GITR、CD30、CD40、BAFFR、HVEM、CD7、LIGHT、NKG2C、SLAMF7、NKp80、CD160、B7-H3或CD83配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組合治療包括為共同刺激性分子之免疫調節劑,例如,與包括CD28、CD27、ICOS及/或GITR之共同刺激性域的正信號相關聯之促效劑。 例示性GITR促效劑包括(例如)GITR融合蛋白及抗-GITR抗體(例如,二價抗-GITR抗體),諸如,描述於美國專利號:6,111,090、歐洲專利號:090505B1、美國專利號:8,586,023、PCT專利案號:WO 2010/003118及2011/090754 GITR中之融合蛋白,或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號:7,025,962、歐洲專利號:1947183B1、美國專利號:7,812,135、美國專利號:8,388,967、美國專利號:8,591,886、歐洲專利號:EP 1866339、PCT專利案號:WO 2011/028683、PCT專利案號:WO 2013/039954、PCT專利案號:WO2005/007190、PCT專利案號:WO 2007/133822、PCT專利案號:WO2005/055808、PCT專利案號:WO 99/40196、PCT專利案號:WO 2001/03720、PCT專利案號:WO99/20758、PCT專利案號:WO2006/083289、PCT專利案號:WO 2005/115451、美國專利號:7,618,632及PCT專利案號:WO 2011/051726中之抗-GITR抗體。 在一實施例中,所用免疫調節劑為可溶性配體(例如,CTLA-4-Ig)或結合至PD-L1、PD-L2或CTLA4之抗體或抗體片段。例如,抗-PD-1抗體分子可與抗-CTLA-4抗體(例如,伊匹單抗(ipilimumab))組合投與。例示性抗-CTLA4抗體包括曲美單抗(Tremelimumab,購自Pfizer之IgG2單株抗體,以前稱為替西木單抗(ticilimumab),CP-675,206);及伊匹單抗(CTLA-4抗體,亦稱為MDX-010,CAS號477202-00-9)。 在一實施例中,抗-PD-1抗體分子係在經如本文所述之本發明化合物處理後進行投與。 在另一實施例中,抗-PD-1或PD-L1抗體分子係與抗-LAG-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抗-PD-1或PD-L1抗體分子係與抗-TIM-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抗-PD-1或PD-L1抗體分子係與抗-LAG-3抗體及抗-TIM-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組合投與。本文所述之抗體的組合可分開投與(例如,呈分離抗體)或連鎖投與(例如,呈雙特異性或三特異性抗體分子)。在一實施例中,投與雙特異性抗體,其包括抗-PD-1或PD-L1抗體分子及抗-TIM-3或抗-LAG-3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體的組合係用於治療癌症,例如,如本文所述之癌症(例如,實體腫瘤)。前述組合之療效可於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動物模型中測試。例如,該等測試抗-PD-1及抗-LAG-3之協同作用的動物模型係描述於(例如)Woo等人(2012) Cancer Res. 72(4):917-27)。 可用於組合治療之例示性免疫調節劑包括(但不限於),例如,阿夫吐珠(afutuzumab,購自Roche®);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Neulasta®);來那度胺(lenalidomide,CC-5013,Revlimid®);沙立度胺(thalidomide,Thalomid®)、艾克堤邁(actimid,CC4047);及細胞激素,例如,IL-21或IRX-2 (人類細胞激素之混合物,包括介白素1、介白素2及干擾素γ,CAS 951209-71-5,購自IRX Therapeutics)。 此等可用於與本發明抗病毒化合物組合之免疫調節劑的例示性劑量包括約1至10 mg/kg (例如,3 mg/kg)之抗-PD-1抗體分子的劑量及約3 mg/kg之抗-CTLA-4抗體(例如,伊匹單抗)之劑量。 組合使用本發明抗病毒化合物與免疫調節劑之方法之實施例的實例包括此等可與本文所揭示之式I化合物或其任何亞屬或種類一起使用者: i. 一種治療個體之病毒感染之方法,其包括將本文所述之式(I)化合物及免疫調節劑投與給該個體。 ii. 如實施例i之方法,其中該免疫調節劑為共同刺激性分子之活化劑或免疫檢查點分子之抑制劑。 iii. 如實施例i及ii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共同刺激性分子之活化劑為以下物質中之一或多者的促效劑:OX40、CD2、CD27、CDS、ICAM-1、LFA-1 (CD11a/CD18)、ICOS (CD278)、4-1BB (CD137)、GITR、CD30、CD40、BAFFR、HVEM、CD7、LIGHT、NKG2C、SLAMF7、NKp80、CD160、B7-H3及CD83配體。 iv. 如上文實施例i至iii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分子之抑制劑係選自PD-1、PD-L1、PD-L2、CTLA4、TIM3、LAG3、VISTA、BTLA、TIGIT、LAIR1、CD160、2B4及TGFRβ。 v. 如實施例i至iii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分子之抑制劑係選自PD-1、PD-L1、LAG-3、TIM-3或CTLA4之抑制劑或其任何組合。 vi. 如實施例i至v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檢查點分子之抑制劑為結合至該免疫檢查點分子之可溶性配體或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vii. 如實施例i至vi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來自IgG1或IgG4 (例如,人類IgG1或IgG4)。 viii. 如實施例i至vii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經變更(例如,突變)以增加或減少以下之一或多者:Fc受體結合、抗體醣基化、半胱胺酸殘基之數量、效應細胞功能或補體功能。 ix. 如實施例i至viii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分子為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分子,其具有結合至PD-1或PD-L1之第一結合特異性及結合至TIM-3、LAG-3或PD-L2之第二結合特異性。 x. 如實施例i至ix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調節劑為選自尼沃單抗、派立珠單抗、皮立珠單抗之抗-PD-1抗體。 xi. 如實施例i至x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調節劑為選自YW243.55.S70、MPDL3280A、MEDI-4736、MSB-0010718C或MDX-1105之抗-PD-L1抗體。 xii. 如實施例i至x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調節劑為抗-LAG-3抗體分子。 xiii. 如實施例xii之方法,其中該抗-LAG-3抗體分子為BMS-986016。 xiv. 如實施例i至x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免疫調節劑係藉由(例如,皮下或靜脈內)注射約1至30 mg/kg (例如,約5至25 mg/kg、約10至20 mg/kg、約1至5 mg/kg或約3 mg/kg)之劑量(例如)每週一次至每2、3或4週一次地投與的抗-PD-1抗體分子。 xv. 如實施例xiv之方法,其中該抗-PD-1抗體分子係以每兩週約10至20 mg/kg之劑量進行投與。 xvi. 如實施例xv之方法,其中該抗-PD-1抗體分子(例如,尼沃單抗)係以每兩週約1 mg/kg至3 mg/kg (例如,約1 mg/kg、2 mg/kg或3 mg/kg)之劑量進行靜脈內投與。 xvii. 如實施例xv之方法,其中該抗-PD-1抗體分子(例如,尼沃單抗)係以3週間隔約2 mg/kg之劑量進行靜脈內投與。 本發明化合物與經報導具有與本發明化合物相同效用之化合物共有某些結構特徵。例如,WO2015/113990中之實例132具有以下此結構:
及與本發明化合物類似之生物活性。如本文所述,當與用於預測開發之合適性之常見篩選中的參考實例比較時,某些本發明化合物具有改良溶解度及安全性。 本文所述之該等化合物可藉由下文之一般合成途徑進行合成,其特定實例係在實例部分中更詳細地描述。 一般合成步驟 用於合成本發明化合物之所有起始物質、構築嵌段、試劑、酸、鹼、脫水劑、溶劑及催化劑皆係市售或可藉由一般技術者已知之有機合成方法(Houben-Weyl,第4版,1952, Methods of Organic Synthesis, Thieme,第21卷)製得。藉由下文實例及公開PCT申請案WO2015/113990及WO2015/173164中所揭示之方法說明合成本發明化合物之一般方法。 縮寫清單 Ac 乙醯基 ACN 乙腈 AcOEt / EtOAc 乙酸乙酯 AcOH 乙酸 aq 水溶液 Bn 苄基 Bu 丁基(nBu = 正丁基,tBu = 第三丁基) CDI 羰基二咪唑 DBU 1,8-二氮雜雙環[5.4.0]-十一-7-烯 Boc2O 二碳酸二第三丁酯 DCE 1,2-二氯乙烷 DCM 二氯甲烷 DIAD 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 DiBAl-H 二異丁基氫化鋁 DIPEA N-乙基二異丙胺 DMA N,N-二甲基乙醯胺 DMAP 二甲基胺基吡啶 DMF N,N'-二甲基甲醯胺 DMSO 二甲基亞碸 EDC 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 EI 電噴霧離子化 Et
2
O 乙醚 Et
3
N 三乙胺 Ether 乙醚 EtOAc 乙酸乙酯 EtOH 乙醇 FA 甲酸 FC 急驟層析法 h 小時 HCl 鹽酸 HOBt 1-羥基苯并三唑 HPLC 高效液相層析法 H
2
O 水 IPA 異丙醇 L 升 LC-MS 液相層析質譜法 LiHMDS 雙(三甲基甲矽烷基)醯胺鋰 Me 甲基 MeI 碘甲烷 MeOH 甲醇 mg 毫克 min 分鐘 mL 毫升 MS 質譜法 Pd/C 木炭載鈀 PG 保護基 Ph 苯基 Ph
3
P 三苯基膦 Prep 製備型 Rf 前比 RP 逆相 Rt 滯留時間 rt 室溫 SFC 超臨界流體層析法 SiO
2
矽膠 T3P® 丙膦酸酐 TBAF 氟化四丁銨 TBDMS 第三丁基二甲基甲矽烷基 TEA 三乙胺 TFA 三氟乙酸 THF 四氫呋喃 TLC 薄層層析法 TsCl 甲苯磺醯氯 在本文範圍內,除非文中另外指示,否則將非本發明化合物之特定期望最終產物之組成的可輕易移除基團指定為「保護基」。藉由此等保護基保護官能團、保護基本身及其裂解反應例如描述於諸如例如以下之標準參考著作中:Science of Synthesis: Houben-Weyl Methods of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 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 Germany. 2005.第41627頁(URL: http://www.science-of-synthesis.com (電子版,第48卷));J. F. W. McOmie,「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Chemistry」, Plenum Press, London and New York 1973;於T. W. Greene及P. G. M. Wuts,「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三版,Wiley, New York 1999中;於「The Peptides」,第3卷(編者:E. Gross及J. Meienhofer), Academic Press, London and New York 1981中;於「Methoden der organischen Chemie」(有機化學方法), Houben Weyl,第四版,第15卷/I, 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 1974中;於H.-D. Jakubke及H. Jeschkeit, 「Aminosäuren, Peptide, Proteine」(胺基酸、肽、蛋白質), Verlag Chemie, Weinheim, Deerfield Beach, and Basel 1982中;及於Jochen Lehmann, 「Chemie der Kohlenhydrate: Monosaccharide und Derivate」(碳水化合物:單醣及衍生物化學), 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 1974中。保護基之特徵為其等可例如藉由溶劑分解、還原、光解或在生理條件下(例如,藉由酶裂解)輕易移除(即,不會發生非所欲二次反應)。 具有至少一種鹽形成基團之本發明化合物的鹽可依本身已知之方式製備。例如,具有酸基團之本發明化合物的鹽可(例如)藉由使用:金屬化合物(諸如合適有機羧酸之鹼金屬鹽,例如,2-乙基己酸之鈉鹽)、有機鹼金屬或鹼土金屬化合物(諸如對應的氫氧化物、碳酸鹽或碳酸氫鹽,諸如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碳酸鈉或碳酸鉀或碳酸氫鈉或碳酸氫鉀)、對應的鈣化合物、或氨或合適有機胺,處理該等化合物來形成,較佳使用化學計量或僅少量過量之鹽形成劑。本發明化合物之酸加成鹽係以慣用方式(例如,藉由使用酸或合適陰離子交換試劑處理該等化合物)獲得。含有酸性及鹼性鹽形成基團(例如,游離羧基及游離胺基)之本發明化合物的內鹽可(例如)藉由(例如使用弱鹼)將鹽(諸如酸加成鹽)中和至等電點或藉由使用離子交換劑處理來形成。 可依慣用方式將鹽轉化成游離化合物;例如,金屬鹽及銨鹽可使用合適酸處理而轉化,及例如,酸加成鹽可使用合適鹼性試劑處理而轉化。 可根據本發明獲得之異構體的混合物可依本身已知之方式分離成個別異構體;非對映異構體可(例如)藉由分溶在多相溶劑混合物之間、再結晶及/或層析分離(例如在矽膠上)或藉由例如在逆相管柱上之中壓液相層析分離;且外消旋體可(例如)藉由用光學純成鹽試劑形成鹽,且例如藉助於分步結晶或藉由在光學活性管柱物質上之層析分離可依此方式獲得之非對映異構體混合物來分離。 中間體及最終產物可根據標準方法進行處理及/或純化,例如,使用層析法、分佈法、(再)結晶及其類似方法。 實例 本發明藉由以下實例進行說明,該等實例不應理解為限制性。在整個實例中所用的分析為此項技術中良好確立的:此等分析中療效之論證一般被視為個體中療效之預測。 一般條件: 在使用電噴霧離子化作用之LC-MS系統上運行質譜。此等為WATERS Acquity單四極檢測器(Single Quard Detector)。[M+H]
+
係指單同位素分子量。 NMR光譜係在開放存取Varian 400或Varian 500 NMR光譜儀上運行。光譜係在298K下量測且使用溶劑峰參考。
1
H NMR之化學位移以百萬分率(ppm)報導。 使用以下條件中之一者在LC-MS系統上運行質譜: 1. 配備有SQD檢測器之Waters Acquity UPLC-H類系統。 管柱:ACQUITY UPLC HSS C18 (50*2.1) mm,1.8u。 柱溫:環境溫度。 移動相:A) 0.1% FA + 5mM乙酸銨/水。 B) 0.1% FA/乙腈。 梯度:5-5%溶劑B,0.40分鐘;5-35%溶劑B,0.80分鐘;35-55%溶劑B,1.2分鐘;55-100%溶劑B,2.5分鐘。 流速:0.55 mL/min。 化合物係藉由Waters光電二極體陣列檢測器進行檢測。 2. 配備有ZQ 2000檢測器之Waters LCMS系統。 管柱:X-BRIDGE C18 (50*4.6) mm,3.5u。 柱溫:環境溫度。 移動相:A) 0.1% NH
3
/水。 B) 0.1% NH
3
/乙腈。 梯度:5-95%溶劑B,5.00分鐘。 流速:1.0 mL/min。 化合物係藉由Waters光電二極體陣列檢測器進行檢測。 3. Waters ACQUITY UPLC系統且配備有ZQ 2000 MS系統。 管柱:Phenomenex之Kinetex,2.6 um,2.1 x 50 mm 柱溫:50℃ 梯度:2-88% (或00-45%或65-95%)溶劑B,歷經1.29分鐘時段 流速:1.2 mL/min。 化合物係藉由Waters光電二極體陣列檢測器進行檢測。
實例 1 :外消旋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rac-
1] 之合成 步驟1: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酮 [1.1a]
使Pd(OAc)
2
(8.16 mg,0.036 mmol)、第三丁醇鈉(0.454 g,4.72 mmol)、二環己基(2'-甲基-[1,1'-聯苯]-2-基)膦(32 mg)、2,2-二甲基環戊酮(0.547 ml,4.36 mmol)及4-溴-1-甲氧基-2-(3-甲氧基丙氧基)苯(1 g,3.63 mmol)含於甲苯(4.0 mL)中之混合物在50℃下於密閉小瓶中加熱18小時。用EtOAc稀釋混合物並過濾。濃縮濾液並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庚烷 5至50%)純化剩餘油以獲得產物(500 mg,45%產率)。LC-MS (m/z):307.2 [M+H]
+
。
1
H NMR (400 MHz, CDCl
3
):7.72 – 7.28 (m, 1H), 6.94 – 6.61 (m, 2H), 4.10 (m, 2H), 3.91 – 3.77 (m, 4H), 3.65 – 3.49 (m, 2H), 3.41 – 3.27 (m, 3H), 2.36 (d,
J
= 4.2 Hz, 1H), 2.19 – 1.88 (m, 4H), 1.88 – 1.71 (m, 1H), 1.21 – 1.11 (m, 3H), 1.07 (s, 3H)。 步驟2: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胺 [1.1b]
將乙酸氨鹽(1.6 g,20.9 mmol)及氰基硼氫化鈉(656 mg,10.4 mmol)添加至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酮(320 mg,1.0 mmol)含於MeOH (3 mL)中之混合物中。在80℃下攪拌混合物8小時,並隨後於減壓下濃縮。用EtOAc稀釋剩餘物質,用水及鹽水清洗,經Na
2
SO
4
乾燥並濃縮。粗物質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308.0 [M+H]
+
。 步驟3:N-(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基)甲醯胺 [1.1c]
將甲酸(0.160 mL,4.16 mmol)添加至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胺(320 mg,1.041 mmol)含於二噁烷(3 ml)中之混合物中。在100℃下攪拌混合物6小時。濃縮混合物以獲得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之粗產物。LCMS (m/z):336.2 [M+H]
+
。 步驟4:7-甲氧基-8-(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2,3,3a,9b-四氫-1H-環戊并[c]異喹啉 [1.1d-I]及[1.1d-II]
將POCl
3
(140 μl,1.50 mmol)添加至N-(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基)甲醯胺(349 mg,1.04 mmol)含於乙腈(1.8 ml)中之混合物中。在85℃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並隨後進行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EtOAc中並藉由添加氫氧化銨溶液進行鹼化。分離相並用鹽水清洗有機層,經Na
2
SO
4
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法(丙酮/庚烷 5至50%)純化剩餘物質以獲得產物
rac
-
1.1d-I
及
rac
-
1.1d-II
。 反式異構體
rac
-
1.1d-II
:(70 mg,21 %產率)。LCMS (m/z):318.3 [M+H]
+
。
1
H NMR (400 MHz, CDCl
3
):8.22 (s, 1H), 6.93 - 6.83 (m, 1H), 6.70 (s, 1H), 4.16 (t, J = 6.4 Hz, 2H), 3.94 - 3.83 (m, 3H), 3.57 (q, J = 4.7 Hz, 2H), 3.35 (d, J = 1.5 Hz, 4H), 2.84 (s, 2H), 2.21 - 1.98 (m, 4H), 1.84 - 1.70 (m, 3H), 1.68 - 1.53 (m, 3H), 1.22 (s, 4H), 1.06 (s, 4H)。 順式異構體
rac
-
1.1d-I
:(54 mg,16 %產率)。LCMS (m/z):318.3 [M+H]
+
。1H NMR (400 MHz, CDCl
3
):8.17 (s, 1H), 6.75 (s, 1H), 6.67 (s, 1H), 4.14 (t, J = 6.2 Hz, 3H), 3.92 - 3.83 (m, 3H), 3.77 (d, J = 10.3 Hz, 1H), 3.57 (t, J = 5.4 Hz, 3H), 3.35 (d, J = 1.6 Hz, 3H), 3.25 (q, J = 9.4 Hz, 1H), 2.42 - 2.21 (m, 2H), 2.19 - 2.01 (m, 3H), 1.64 (dd, J = 20.6, 7.8 Hz, 4H), 1.45 (t, J = 8.0 Hz, 2H), 1.24 (d, J = 6.1 Hz, 4H), 0.89 (s, 4H)。
rac
-
1.1d-I
及
rac
-
1.1d-II
之相對構型係藉由核奧弗豪澤效應(nOe)實驗來確認。 步驟5: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8,8a,12b-八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乙酯 [
rac
-
1.1e
]
將(Z)-2-(乙氧基亞甲基)-3-側氧基丁酸乙酯(90 mg,0.482 mmol)添加至7-甲氧基-8-(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2,3,3a,9b-四氫-1H-環戊并[c]異喹啉(順式異構體,
rac
-
1.1d-I)
(51 mg,0.161 mmol)含於EtOH (0.6 ml)中之混合物中。在110℃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冷卻後,濃縮混合物且粗物質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458.0 [M+H]
+
。 步驟6: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12b-六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乙酯 [
rac
-1.1f]
將對四氯苯醌(39.6 mg,0.161 mmol)添加至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8,8a,12b-八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乙酯(73.7 mg,0.161 mmol)含於DME (0.3 ml)中之混合物中。在110℃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過濾混合物並用冷DME清洗固體。乾燥後,期望產物(28 mg,38 %產率)為淺黃色固體。LCMS (m/z):456.0 [M+H]
+
。 步驟7:外消旋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12b-六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 [
rac
-1]
將LiOH (4.42 mg,0.184 mmol)添加至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12b-六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乙酯(28 mg,0.061 mmol)含於THF (0.4 ml)、MeOH (0.4 ml)及水(0.4 ml)之混合物中。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後,濃縮混合物並隨後藉由添加3.0N HCl水溶液進行酸化。將EtOAc添加至混合物中。用水及鹽水清洗有機層,乾燥並濃縮。藉由逆相HPLC純化粗製殘餘物以獲得產物(5 mg,19 %產率)。LCMS (m/z):428.2 [M+H]
+
。1H NMR (400 MHz, CD
3
CN):8.41 (s, 1H), 7.33 (d, J = 22.5 Hz, 2H), 6.97 (s, 1H), 4.38 (d, J = 8.5 Hz, 1H), 4.17 (dtd, J = 13.1, 9.6, 4.8 Hz, 2H), 3.91 (s, 3H), 3.80 (t, J = 8.9 Hz, 1H), 3.53 (t, J = 6.2 Hz, 3H), 3.32 (s, 3H), 2.32 (q, J = 7.7 Hz, 4H), 2.13 - 2.00 (m, 3H), 1.65 (dt, J = 13.2, 6.8 Hz, 2H), 1.45 (dt, J = 12.9, 7.9 Hz, 1H), 1.22 (s, 3H), 0.48 (s, 3H)。 對掌性分離:(3aS,12bR)-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12b-六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 [1.1]及(3aR,12bS)-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12b-六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 [1.2]
藉由對掌性HPLC (管柱: AD 21x250 mm,庚烷/IPA=30/70,流速:20 ml/min)分離化合物
rac
-
1
(40 mg,0.090 mmol)以獲得兩種對映異構體
1.1
及
1.2
。 化合物
1.1
:tR 9.55分鐘,8 mg,20%產率。LCMS (m/z):428.2 [M+H]
+
。
1
H NMR (400 MHz, CD
3
CN):8.41 (s, 1H), 7.33 (d, J = 22.5 Hz, 2H), 6.97 (s, 1H), 4.38 (d, J = 8.5 Hz, 1H), 4.17 (dtd, J = 13.1, 9.6, 4.8 Hz, 2H), 3.91 (s, 3H), 3.80 (t, J = 8.9 Hz, 1H), 3.53 (t, J = 6.2 Hz, 3H), 3.32 (s, 3H), 2.32 (q, J = 7.7 Hz, 4H), 2.13 - 2.00 (m, 3H), 1.65 (dt, J = 13.2, 6.8 Hz, 2H), 1.45 (dt, J = 12.9, 7.9 Hz, 1H), 1.22 (s, 3H), 0.48 (s, 3H)。 化合物
1.2
:tR18.90分鐘,8 mg,20%產率。LCMS (m/z):428.2 [M+H]
+
。
1
H NMR (400 MHz, CD
3
CN):8.41 (s, 1H), 7.33 (d, J = 22.5 Hz, 2H), 6.97 (s, 1H), 4.38 (d, J = 8.5 Hz, 1H), 4.17 (dtd, J = 13.1, 9.6, 4.8 Hz, 2H), 3.91 (s, 3H), 3.80 (t, J = 8.9 Hz, 1H), 3.53 (t, J = 6.2 Hz, 3H), 3.32 (s, 3H), 2.32 (q, J = 7.7 Hz, 4H), 2.13 - 2.00 (m, 3H), 1.65 (dt, J = 13.2, 6.8 Hz, 2H), 1.45 (dt, J = 12.9, 7.9 Hz, 1H), 1.22 (s, 3H), 0.48 (s, 3H)。
實例 2 :外消旋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rac-
2] 之合成 藉由與用於製備
實例 1
相同之方法,使用
實例 1
之步驟4的反式融合異構體來製備標題化合物。LCMS (m/z):428.2 [M+H]
+
。
1
H NMR (400 MHz, CD
3
CN):δ 8.72 (s, 1H), 7.34 (s, 1H), 7.23 (s, 1H), 6.84 (s, 1H), 4.17 (q, J = 6.4 Hz, 2H), 3.90 (s, 3H), 3.74 (d, J = 13.5 Hz, 1H), 3.60 - 3.42 (m, 4H), 3.32 (s, 4H), 2.31 (dq, J = 17.6, 7.9, 6.3 Hz, 2H), 2.10 - 2.00 (m, 3H), 1.52 (s, 4H), 1.29 (s, 4H)。
實例 3.1 : (3aS,12bR)-8- 氟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之合成。
步驟1:(Z)-2-(乙氧基亞甲基)-4,4-二氟-3-((三甲基甲矽烷基)氧基)丁-3-烯酸乙酯[3.1a]
在氬氣氛圍下,使用超音波輻射處理Mg (3.69 g,152 mmol)及TMSCl (19.43 mL,152 mmol)之混合物15分鐘。在50℃下,在氬氣氛圍下,將DMF (30 mL)添加至混合物中,逐滴添加(Z)-2-(乙氧基亞甲基)-4,4,4-三氟-3-側氧基丁酸乙酯(4.56 g,19mmol)。在50℃下,再攪拌反應混合物3分鐘。在真空中移除過量TMSCI後,過濾粗製混合物並將濾液(含有
3.1a
及DMF)用於下一步驟而無需進一步純化。 步驟2:8-氟-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12b-六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乙酯 [3.1b-1]及[3.1b-2]
在50℃下,將粗製
3.1a
(5091 mg,17.30 mmol)含於無水DMF (30 mL)之溶液逐滴添加至ZnI
2
(920 mg,2.88 mmol)及
1.1d-I
(915 mg,2.88 mmol)含於無水MeCN (10 mL)之懸浮液中,並攪拌反應混合物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倒入10 % HCl中並用DCM萃取。用鹽水清洗有機層並經MgSO
4
乾燥。過濾後,濃縮有機層並藉由矽膠層析(0至10% MeOH/EtOAc)純化粗製油以獲得呈淺黃色固體之rac-
3.1b
(1.2 g,2.53 mmol,88 %產率)。隨後藉由對掌性SFC (AD柱,流速100 ml/min,CO
2
/EtOH=70/30,256 bar)純化該物質以提供產物
3.1b-1
(tR 2.4 min)及
3.1b-2
(tR 4.4 min,280 mg)。LC-MS (m/z):474.2 [M+H]
+
。 步驟3:(3aS,12bR)-8-氟-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1,2,3,3a,7,12b-六氫環戊并[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 [3.1]
將NaOH (1.394 mL,1.394 mmol)添加至
3.1b-2
(330 mg,0.697 mmol)含於THF (1 mL)中之溶液。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隨後使用1.5 ml 1N HCl酸化反應並利用二氯甲烷萃取。用鹽水清洗有機層並經MgSO
4
乾燥。過濾並濃縮後,所得固體自熱EtOH/水(5 ml;5 ml)再結晶並藉由真空過濾收集固體。該物質自MeCN及水進一步凍乾以獲得呈棕黃色固體之產物(230 mg,0.511 mmol,73.3 %)。LC-MS (m/z):446.4 [M+H]
+
。
1
H NMR (500 MHz, DMSO-
d 6
) δ 8.82 (s, 1H), 7.56 (s, 1H), 7.20 (s, 1H), 4.52 (d, J = 5.5 Hz, 1H),4.20 - 4.06 (m, 2H), 3.82 (s, 3H), 3.31 (dd, J = 15.9, 4.8 Hz, 2H), 3.26 (s, 3H), 3.18 (d, J = 15.9 Hz, 1H), 2.01 (p, J = 6.3 Hz, 2H), 1.57 - 1.50 (m, 1H), 0.87 (d, J = 6.6 Hz, 3H), 0.73 (d, J = 6.7 Hz, 3H)。 按照步驟3程序,自
3.1b-1
合成化合物
3.2
。LC-MS (m/z):446.2 [M+H]
+
。
實例 4.1 : (3aR,12bR)-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3,3a,7,12b- 四氫 -2H- 呋喃并 [3,2-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之合成。 步驟1:4-(苄氧基)-1-(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3,3-二甲基丁-2-酮。
在經烘箱乾燥之250 mL圓底燒瓶中裝入4-溴-1-甲氧基-2-(3-甲氧基丙氧基)苯(6.7 g,24.35 mmol)、XPhos (0.348 g,0.731 mmol)、Pd(OAc)
2
(0.082 g,0.365 mmol),並用氮氣淨化。添加二噁烷(體積:32.5 ml)並攪拌混合物直至均勻。添加LiHMDS (1.0M含於THF,70.6 ml,70.6 mmol)。緩慢添加含於4 mL二噁烷中之4-(苄氧基)-3,3-二甲基丁-2-酮(10.05 g,48.7 mmol)。使燒瓶配備氮氣淨化回流冷凝器,並隨後加熱至71℃持續90分鐘。冷卻後,將混合物倒入水中並用4N HCl使pH值達到3。使用EtOAc萃取水層三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並隨後在16 g矽藻土上濃縮。在120 g SiO
2
Combiflash濾筒(0->50% EtOAc/庚烷)上純化該物質。濃縮主要UV活性峰以提供呈黃色油之
4.1a
(8.8 g,21.97 mmol,90 %產率)。LC-MS (m/z):401.3 [M+H]
+
。
1
H NMR (400 MHz, CDCl
3
):7.28-7.36 (m, 5H), 6.79 (d,
J =
8.2 Hz, 1H) 6.6-6.7 (m, 2H), 4.51 (s, 2H), 4.04 (t,
J
= 6.5 Hz), 2H), 3.83 (s, 3H), 3.75 (s, 2H), 3.55 (t,
J
= 6.2 Hz, 2H), 3.51 (s, 2H), 3.34 (s, 3H), 2.07 (quint,
J
= 6.3 Hz, 2H), 1.20 (s, 6H)。 步驟2:4-(苄氧基)-1-(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3,3-二甲基丁-2-胺 [4.1b]
在圓底燒瓶中裝入
4.1a
(600. mg,1.498 mmol)及甲醇(1.5 mL)。添加乙酸銨(1.732 g,22.47 mmol)並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30分鐘,隨後添加氰基硼氫化鈉(471 mg,7.49 mmol)。在60℃下加熱混合物直至反應持續18小時。藉由添加6N NaOH淬滅反應並攪拌30分鐘。用2-Me-THF萃取混合物兩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並隨後進行過濾及濃縮以提供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使用之粗製
4.1b
(602 mg,1.498 mmol,100 %產率)。LC-MS (m/z):402.4 [M+H]
+
。 步驟3:N-(4-(苄氧基)-1-(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3,3-二甲基丁-2-基)甲醯胺 [4.1c]
將
4.1b
(600 mg,1.494 mmol)溶解於DMF (2.3 ml)中並冷卻至0℃。添加三乙胺(1.04 mL,7.5 mmol),接著添加EDC (573 mg,2.99 mmol)及甲酸(229 μl,5.98 mmol)。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添加水並用EtOAc萃取混合物。使用1.0H HCl水溶液、鹽水清洗經合併之有機層,隨後經Na
2
SO
4
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0->70% 丙酮/庚烷)純化粗物質以獲得呈黃色油之
4.1c
(520 mg,1.211 mmo,81 %產率)。LC-MS (m/z):430.3 [M+H]
+
。 步驟4:3-(1-(苄氧基)-2-甲基丙-2-基)-7-甲氧基-6-(3-甲氧基丙氧基)-3,4-二氫異喹啉 [4.1d]
在200 mL圓底燒瓶中裝入
4.1c
(4.71 g,10.96 mmol)並用氮氣淨化。添加乙腈(體積:43.8 ml),並使燒瓶冷卻至0至5℃。逐滴添加POCl
3
(1.532 ml,16.44 mmol)。使燒瓶配備乾式冷凝器並使混合物加熱至70℃持續1小時。使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在旋轉蒸發器上移除揮發物。使用EtOAc及水稀釋所得油,隨後使用飽和NH
4
OH鹼化直至水層達到pH值為11。分離層並用EtOAc萃取水層兩次。合併有機相,經Na
2
SO
4
乾燥,過濾並在6 g矽藻土上濃縮並在40 g SiO
2
Combiflash柱(0->60% 丙酮/庚烷)上純化以提供呈油之
4.1d
(3.8 g,84 %產率)。LC-MS (m/z):412.5 [M+H]
+
。 步驟5:6-(1-(苄氧基)-2-甲基丙-2-基)-10-甲氧基-9-(3-甲氧基丙氧基)-2-側氧基-6,7-二氫-2H-吡啶并[2,1-a]異喹啉-3-甲酸乙酯 [4.1e]
在20 mL微波小瓶中,將(Z)-2-(乙氧基亞甲基)-3-側氧基丁酸乙酯(5.92 ml,34.0 mmol)添加至
4.1d
(3.5 g,8.50 mmol)含於EtOH (體積:8.50 ml,比率:1.000)之溶液中。隨後密封混合物並用氮氣沖洗。在110℃下加熱該小瓶18小時。在真空下使反應混合物濃縮至乾燥。將DME (體積:8.50 ml,比率:1.000)及對四氯苯醌(2.509 g,10.21 mmol)添加至殘餘物中。將小瓶密封並在100℃下加熱1小時。移除溶劑並將殘餘物裝載至12 g矽藻土上並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IPA/EtOAc 0 ->70%)純化以提供呈澄清油之
4.1e
(3.5 g,75%)。LC-MS (m/z):550.5 [M+H]
+
。 步驟6:6-(1-羥基-2-甲基丙-2-基)-10-甲氧基-9-(3-甲氧基丙氧基)-2-側氧基-6,7-二氫-2H-吡啶并[2,1-a]異喹啉-3-甲酸乙酯 [4.1f]
用H
2
淨化
4.1e
(600 mg,1.092 mmol)及10% Pd/C (349 mg,0.327 mmol)含於EtOH (體積:10 mL)之混合物並攪拌4小時。過濾後,使濾液濃縮至乾燥以獲得粗物質,藉由矽膠層析法(0-50% MeOH/EtOAc)純化該粗物質以獲得呈油之
4.1f
(353 mg,0.768 mmol,70.4 %產率)。LC-MS (m/z):460.3 [M+H]
+
。 步驟7:(3aR*,12bR*)-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3,3a,7,12b-四氫-2H-呋喃并[3,2-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乙酯 [4.1g]
將CuSO
4
(108 mg,0.677 mmol)及K
2
S
2
O
8
(366 mg,1.354 mmol)含於水(體積:1.9 mL)之溶液添加至
4.1f
(311mg,0.677 mmol)含於乙腈(9 mL)之溶液中。在回流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小時。將100 mL乙酸乙酯添加至混合物,用水、鹽水清洗,並經Na
2
SO
4
乾燥。濃縮有機相且殘餘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使用2 mL AcOH/0.1 mL H
2
SO
4
之混合物處理粗製殘餘物。在室溫下攪拌20分鐘後,將100 ml DCM添加至混合物中,用飽和NaHCO
3
清洗,經Na
2
SO
4
乾燥。濃縮有機相並藉由矽膠層析法(0-70% IPA/EA)純化殘餘物以獲得產物
4.1g
(180 mg,60.4 %)。 步驟8:(3aR,12bR)-10-甲氧基-11-(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7-側氧基-3,3a,7,12b-四氫-2H-呋喃并[3,2-c]吡啶并[2,1-a]異喹啉-6-甲酸 [4.1]
將含於水之LiOH (3.28 ml, 6.56 mmol)添加至
4.1g
(1.2 g,2.62 mmol)含於THF (8.74 ml)之溶液中並攪拌混合物30分鐘。隨後藉由添加4.0N HCl對溶液進行酸化,用水稀釋,並使用DCM萃取三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藉由對掌性層析法(AD柱,SFC 5 mL/min,CO
2
/IPA=70/30)純化該物質,並呈
4.1
(1.36 min)及
4.2
(1.86 min)返回。自MeCN/H
2
O冷凍乾燥後,
4.1
(348 mg,0.802 mmol,30.6 %產率)為絮狀固體。LC-MS (m/z):430.4 [M+H]
+
。
1
H NMR (500 MHz, DMSO-d6):8.60 (s, 1H), 7.66 (s, 1H), 7.56 (s, 1H), 7.06 (s, 1H), 5.54 (d,
J
= 8.8 Hz, 1H), 4.96 (d,
J
= 8.5 Hz, 1H), 4.11 (m, 2H), 3.91 (s, 3H), 3.70 (d,
J
= 8.8 Hz, 1H), 3.48 (t,
J
= 6.4 Hz, 2H), 3.37 (d,
J
= 9.0 Hz, 1H), 3.25 (s, 3H), 1.99 (quint,
J
= 6.6 Hz, 2H), 1.25 (s, 3H), 0.46 (s, 3H)。
實例 5 :合成 10- 氯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5.1] 及 [5.2] 步驟 1 : 4- 溴 -1- 氯 -2-(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 [5a] 在室溫下,將K
2
CO
3
(20 g,145 mmol)添加至5-溴-2-氯苯酚(15 g,72.3 mmol)及1-溴-3-甲氧基丙烷(9.7 ml,87 mmol)含於DMF (40 ml)中之混合物,並在50℃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6小時。隨後過濾混合物,並濃縮濾液。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庚烷,0至30%)純化殘餘物以獲得產物(18.4 g,91%產率)。
1
H NMR (400 MHz, 乙腈-d3):7.38 - 7.20 (m, 2H), 7.10 (dd, J = 8.4, 2.1 Hz, 1H), 4.13 (t, J = 6.3 Hz, 2H), 3.54 (t, J = 6.2 Hz, 2H), 3.31 (s, 3H), 2.09 - 1.98 (m, 2H)。
步驟 2 : 5-(4- 氯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環戊酮 [5b] 在50℃下氮氣氛圍下,於密閉小瓶中加熱Pd(OAc)
2
(60 mg,0.268 mmol)、第三丁醇鈉(3.35 g,34.9 mmol)、二環己基(2'-甲基-[1,1'-聯苯]-2-基)膦(230 mg)、2,2-二甲基環戊酮(4.04 ml,32.2 mmol)及4-溴-1-甲氧基-2-(3-甲氧基丙氧基)苯(7.5 g,26.8 mmol)含於甲苯(30.0 mL)之混合物6小時。用EtOAc稀釋混合物並過濾。濃縮經過濾之溶液並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庚烷,5至50%)純化剩餘油以獲得產物(3 g,36%產率)。LC-MS (m/z):311.2 [M+H]
+
。
步驟 3 : 5-(4- 氯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環戊胺 [5c] 將乙酸氨鹽(14.8 g,192 mmol)及氰基硼氫化鈉(6.06 g,97 mmol)添加至5-(4-氯-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酮(3 g,9.65 mmol)含於MeOH (30 mL)中之混合物。在70℃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並隨後於減壓下濃縮。用EtOAc稀釋剩餘物質,用水及鹽水清洗,經Na
2
SO
4
乾燥並濃縮。粗物質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312.0 [M+H]
+
。
步驟 4 : N-(5-(4- 氯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環戊基 ) 甲醯胺 [5d] 將甲酸(1.48 ml,38.6 mmol)添加至5-(4-氯-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胺(3 g,9.65 mmol)含於二噁烷(25 ml)中之混合物。在100℃下攪拌混合物6小時。濃縮混合物以獲得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之粗產物。LCMS (m/z):340.2 [M+H]
+
。
步驟 5 : 7- 氯 -8-(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2,3,3a,9b- 四氫 -1H- 環戊并 [c] 異喹啉 [rac
-5e-1 及 rac -5e-2] 將POCl
3
(1.35 ml,14.5 mmol)添加至N-(5-(4-氯-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戊基)甲醯胺(3.28 g,9.65 mmol)含於乙腈(17 ml) 中之混合物。在85℃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並隨後進行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EtOAc中並藉由添加氫氧化銨溶液進行鹼化。分離相並用鹽水清洗有機層,經Na
2
SO
4
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法(丙酮/庚烷,5至50%)純化剩餘物質以獲得產物
rac
-
5e-1
及
rac
-
5e-2
。 較低極性產物:
rac
-
5e-1
反式異構體(590 mg,19%產率)。LCMS (m/z):322.3 [M+H]
+
。 較高極性產物:
rac
-
5e-2
順式異構體(470 mg,15 %產率)。LCMS (m/z):322.3 [M+H]
+
。
1
H NMR (400 MHz, 氯仿-d) δ 8.15 (s, 1H), 7.25 (s, 2H), 6.69 (s, 1H), 4.14 (s, 3H), 3.78 (d, J = 10.1 Hz, 1H), 3.60 (s, 3H), 3.43 - 3.32 (m, 4H), 3.26 (q, J = 9.5, 9.1 Hz, 2H), 2.47 - 2.19 (m, 3H), 2.16 - 2.02 (m, 4H), 1.66 (d, J = 10.1 Hz, 4H), 1.46 (t, J = 8.6 Hz, 3H), 1.23 (s, 4H), 1.16 - 1.00 (m, 3H), 0.88 (s, 4H)
rac
-
5e-1
及
rac
-
5e-2
之相對構型係藉由核奧弗豪澤效應(NOE)實驗來確定。
步驟 6 : 10- 氯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8,8a,12b- 八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乙酯 [rac
-5f] 將(Z)-2-(乙氧基亞甲基)-3-側氧基丁酸乙酯(816 mg,4.38 mmol)添加至7-氯-8-(3-甲氧基丙氧基)-3,3-二甲基-2,3,3a,9b-四氫-1H-環戊并[c]異喹啉(順式異構體,
rac
-
5e-2)
(470 mg,1.46 mmol)含於EtOH (5 ml)中之混合物。在110℃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冷卻後,濃縮混合物且粗物質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462.0 [M+H]
+
。
步驟 7 : (3aS,12bR)-10- 氯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乙酯 [5g-1] 及 [5g-2] 將對四氯苯醌(359.6 mg,1.461 mmol)添加至
rac
-
5f
(673.7 mg,1.461 mmol)含於DME (3.5 ml)之混合物中並在110℃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濃縮混合物並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MeOH/DCM,0至6 %)純化殘餘物以獲得產物(180 mg)。LCMS (m/z):460.0 [M+H]
+
。藉由對掌性SFC (AD柱,流速100 ml/min,CO
2
/MeOH=75/25)分離此產物以獲得兩種對映異構體:
5g-1
(tR 3.55 min,70 mg,11%產率)及
5g-2
(tR 4.91 min,70 mg,11%產率)。
步驟 8 : (3aS,12bR)-10- 氯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5.1] 將NaOH (5M,0.152 ml,0.761 mmol)添加至
5g-1
(70 mg,0.152 mmol)含於EtOH (1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後,濃縮混合物並隨後藉由添加3.0N HCl水溶液進行酸化。將EtOAc添加至混合物中。用水及鹽水清洗有機層,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MeOH/DCM,0至5%)純化殘餘物以獲得產物(50 mg,75 %產率)。LCMS (m/z):432.2 [M+H]
+
。
1
H NMR (400 MHz, 乙腈-d3):8.40 (s, 1H), 8.01 (s, 1H), 7.22 (s, 1H), 7.09 (s, 1H), 4.39 (d, J = 8.6 Hz, 1H), 4.24 (ddt, J = 15.9, 9.6, 4.8 Hz, 2H), 4.08 (q, J = 7.1 Hz, 4H), 3.83 (t, J = 6.8 Hz, 1H), 3.57 (t, J = 6.1 Hz, 2H), 3.32 (s, 3H), 2.48 - 2.24 (m, 3H), 2.15 (s, 2H), 2.07 (p, J = 6.2 Hz, 3H), 1.66 (ddd, J = 13.9, 8.1, 6.0 Hz, 1H), 1.56 - 1.40 (m, 1H), 1.28 - 1.16 (m, 8H), 0.47 (s, 3H)。
步驟 9 : (3aR,12bS)-10- 氯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5.2] 將NaOH (5 M,0.152 ml,0.761 mmol)添加至
5g-2
(70 mg,0.152 mmol)含於EtOH (1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後,濃縮混合物並隨後藉由添加3.0N HCl水溶液進行酸化。將EtOAc添加至混合物中。用水及鹽水清洗有機層,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MeOH/DCM,0至5%)純化殘餘物以獲得產物(59 mg,79 %產率)。LCMS (m/z):432.2 [M+H]
+
。
1
H NMR (400 MHz, 乙腈-d3):8.40 (s, 1H), 8.01 (s, 1H), 7.22 (s, 1H), 7.09 (s, 1H), 4.39 (d, J = 8.6 Hz, 1H), 4.24 (ddt, J = 15.9, 9.6, 4.8 Hz, 2H), 4.08 (q, J = 7.1 Hz, 4H), 3.83 (t, J = 6.8 Hz, 1H), 3.57 (t, J = 6.1 Hz, 2H), 3.32 (s, 3H), 2.48 - 2.24 (m, 3H), 2.15 (s, 2H), 2.07 (p, J = 6.2 Hz, 3H), 1.66 (ddd, J = 13.9, 8.1, 6.0 Hz, 1H), 1.56 - 1.40 (m, 1H), 1.28 - 1.16 (m, 8H), 0.47 (s, 3H)。
實例 6 :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6.1 及 6.2] 步驟 1. 2-(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 環戊 -1- 酮 [6a] 在室溫下於氮氣氛圍下,將NaOAc (1.49 g,18.24 mmol)、環戊酮(4.59 g,54.74 mmol)、吡咯啶(0.259 g,3.64mmol)、P(O-Tol)
3
(0.222 g,0.72 mmol)及1,1,3,3-四甲基丁胺(0.471 g,3.64 mmol)添加至4-溴-1-甲氧基-2-(3-甲氧基丙氧基)苯(5 g,18.24 mmol)含於1,4-二噁烷(100.0 mL)中之溶液。用氮氣淨化反應混合物。將Pd(OAc)
2
(0.0817 g,0.364 mmol)添加至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並再次用氮氣淨化混合物並隨後在110℃下加熱15小時。在室溫下冷卻後,通過矽藻土床過濾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進一步清洗該床。用水、鹽水清洗濾液,並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己烷,20至30%)純化殘餘物以獲得產物。LCMS (m/z):279.35 [M+H]
+
。
步驟 2. 1-(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3,3- 二甲基丁 -2- 胺 [6b] 。 在室溫下,將NH
4
OAc (8.73 g,113 mmol)及NaBH
3
CN (0.949 g,15.1 mmol)添加至
6a
(2.1 g,7.55 mmol)含於MeOH (15.1 mL)中之溶液並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8小時。隨後藉由添加20% NaOH水溶液淬滅反應並在室溫下攪拌20分鐘。用EtOAc萃取反應混合物。用水、鹽水清洗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以獲得產物
6b
(2.1 g,粗製)。LCMS (m/z):281.2 [M+H]
+
。
步驟 3. N-(1-(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3,3- 二甲基丁 -2- 基 ) 甲醯胺 [6c] 在0℃下,將EDC.HCl (2.73g,14.3 mmol)、DIPEA (2.77g,21.5 mmol)添加至
6b
(2.0g,7.16 mmol)含於DMF (11.9 mL)中之溶液,接著添加甲酸(1.31 g,28.6 mmol)。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將冷水添加至上述反應混合物中並用EtOAc萃取混合物。用10% NaHCO
3
水溶液、10% HCl水溶液、水及鹽水清洗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所分離出的有機層,過濾並濃縮以獲得產物
6c
(1.4 g)。粗物質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308.1 [M+H]
+
。
步驟 4. 7- 甲氧基 -8-(3- 甲氧基丙氧基 )-2,3,3a,9b- 四氫 -1H- 環戊并 [c] 異喹啉 [6d-1] 及 [6d-2] 。 在0℃下,將POCl
3
(0.778 g,5.07 mmol)添加至
6c
(1.30 g,4.23 mmol)含於CH
3
CN (21.15 mL)中之溶液並在80℃下加熱反應混合物3小時。在真空下濃縮反應混合物並使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在攪拌下添加氨溶液(27%含於水中)直至pH值=11。隨後使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用水、鹽水清洗經合併之乙酸乙酯層,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純化殘餘物以獲得兩種異構體。
6d-1 (
0.425 g,較低極性產物)及
6d-2
(0.3 g,較高極性異構體)。
6d-1 :
LCMS (m/z):290.1 [M+H]
+
。
1
H NMR (400 MHz, CDCl
3
):8.23 (d,
J
= 3.1 Hz, 1H), 6.92 (s, 1H), 6.75 (d,
J
= 8.8 Hz, 1H), 4.19 (t,
J
= 6.5 Hz, 2H), 3.90 (s, 3H), 3.60 (t,
J
= 6.0 Hz, 3H), 3.39 (d,
J
= 9.1 Hz, 4H), 3.21 – 3.15 (m, 1H), 2.60 – 2.51 (m, 1H), 2.30 – 2.11 (m, 5H), 1.98 – 1.90 (m, 2H), 1.82 (dt,
J
= 19.6, 11.4 Hz, 2H)。
6d-2 :
LCMS (m/z):290.1 [M+H]
+
。
1
H NMR (400 MHz, CDCl
3
):8.16 (s, 1H), 6.84 (s, 1H), 6.75 (s, 1H), 4.18 (t,
J
= 6.4 Hz, 2H), 3.90 (s, 3H), 3.60 (t,
J
= 6.0 Hz, 2H), 3.38 (s, 3H), 2.91 (dd,
J
= 17.4, 8.6 Hz, 1H), 2.34 (dd,
J
= 14.8, 7.0 Hz, 1H), 2.20 – 2.10 (m, 3H), 2.08 – 1.95 (m, 3H), 1.67 – 1.55 (m, 3H), 1.60 – 1.44 (m, 2H), 0.97 – 0.82 (m, 2H)。
步驟 5.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乙酯 [6e-1] 在110℃下,加熱
6d-1
(0.425 g,1.45 mmol)及(E)-2-(乙氧基亞甲基)-3-側氧基丁酸乙酯(0.810g,4.35 mmol)含於EtOH (9 ml)之溶液18小時。隨後在真空下濃縮混合物並使殘餘物溶解於DME (20.0 mL)中。添加對四氯苯醌(0.426 g,1.73 mmol)並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回流持續2小時。在真空下移除揮發性溶劑後,添加乙醚。藉由過濾收集沉澱以獲得產物。LCMS (m/z):428.3 [M+H]
+
。
步驟 6.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7- 側氧基 -1,2,3,3a,7,12b- 六氫環戊并 [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6.1] 及 [6.2] 在室溫下,將LiOH.2H
2
O (0.014 g,0.35 mmol)添加至
6e-1
(0.075 g,0.175 mmol)含於MeOH (6.0 mL)中之溶液,接著添加水(2.0 mL)。隨後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反應完成後,在真空下濃縮反應混合物。使殘餘物溶解於冷水中並使用稀HCl進行酸化至pH值為4至5。過濾所得固體,用冷水及乙醚清洗。在真空下乾燥固體完全以獲得呈灰白色固體之期望產物
6.1
(0.029 g,41 %產率)。LCMS (m/z):[M+H]
+
400.0。
1
H NMR (400 MHz, DMSO):16.83 (s, 1H), 8.80 (s, 1H), 7.54 (d,
J
= 3.3 Hz, 2H), 7.07 (s, 1H), 5.01 – 4.74 (m, 1H), 4.29 – 4.00 (m, 2H), 3.89 (s, 3H), 3.57 (s, 1H), 3.48 (t,
J
= 6.2 Hz, 2H), 3.34 (s, 3H), 2.37 (s, 1H), 2.23 (d,
J
= 8.5 Hz, 1H), 2.08 (d,
J
= 6.6 Hz, 1H), 2.01 – 1.90 (m, 2H), 1.64 (s, 1H), 1.49 (s, 2H)。 按照針對
6.1
之合成所述的程序步驟5至6,自化合物
6d-2
合成化合物
6.2
。LCMS (m/z):[M+H]
+
400.0。
1
H NMR (400 MHz, DMSO):16.77 (s, 1H), 8.38 (s, 1H), 7.52 (d,
J
= 20.7 Hz, 2H), 6.85 (s, 1H), 4.13 (t,
J
= 6.4 Hz, 2H), 3.89 (s, 3H), 3.48 (t,
J
= 6.2 Hz, 2H), 3.26 (s, 3H), 3.09 (dd,
J
= 19.7, 12.1 Hz, 1H), 2.38 (s, 1H), 2.10 – 1.92 (m, 5H), 1.70 (s, 1H)。 註釋:異構體
6.1
及
6.2
係經單離並單獨進行測試,但該等異構體之立體化學從其等nmr資料不明顯。
實例 7 : (3aR,12bR)-8- 氟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3,3a,7,12b- 四氫 -2H- 呋喃并 [3,2-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7.1] 步驟 1 : 4- 羥基 -1-(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3,3- 二甲基丁 -2- 酮 [7.1a] 用真空及H
2
淨化
4.1a
(8.8g,21.97 mmol)及10% Pd/C (2.1 g,1.973 mmol)含於MeOH (110 ml)中之混合物,並攪拌2天。用真空淨化氛圍,並在MeOH沖洗下通過矽藻土過濾混合物,並濃縮以提供灰色油,使該灰色油溶解於EtOAc並通過SiO
2
小墊片,並濃縮以提供呈黃色油之
7.1a
(6.66 g,21.46 mmol,98 %產率)。LC-MS (m/z):311.3 [M+H]
+
。
1
H NMR (500 MHz, CDCl
3
):6.82 (d, J=8.24 Hz, 1 H), 6.73 (s, 1 H), 6.70 (d, J=8.10 Hz, 1 H), 4.10 (t, J=6.41 Hz, 2 H), 3.84 (s, 3 H), 3.74 (s, 2 H), 3.55 - 3.60 (m, 4 H), 3.35 (s, 3 H), 2.36 (br, 1 H), 2.10 (quin, J=6.33 Hz, 2 H), 1.23 (s, 6 H)。
步驟 2 : 2-(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4,4- 二甲基二氫呋喃 -3(2H)- 酮 [7.1b] 使經烘箱乾燥之250 mL 2頸圓底燒瓶配備均壓添加漏斗並裝入
7.1a
(6.63 g,21.36 mmol)及50 mL DCM。使燒瓶冷卻至0℃。在添加漏斗中裝入含於485 mL DCM之Br
2
(1.045 ml, 20.29 mmol),其係歷時約25分鐘進行逐滴添加。緊接添加完成之後,將混合物倒入200 mL飽和Na
2
S
2
O
3
水溶液中並攪拌20分鐘。用EtOAc萃取化合物三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在13 g矽藻土上濃縮。在80 g RediSep SiO
2
濾筒(0-60% EtOAc/庚烷)上純化粗物質以提供來自第一UV-活性主峰之呈黃色油之
7.1b
(3.89 g,12.61 mmol,59.1 %產率)。LC-MS (m/z):309.3 [M+H]
+
。
1
H NMR (400 MHz, CDCl
3
):6.97 (s, 1 H), 6.96 (d, J=7.96 Hz, 1 H), 6.87 (br d, J=8.12 Hz, 1 H), 4.76 (s, 1 H), 4.08 - 4.17 (m, 3 H), 3.96 (d, J=9.2 Hz, 1 H), 3.85 (s, 3 H), 3.57 (t, J=6.13 Hz, 2 H), 3.35 (s, 3 H), 2.10 (quint, J=6.3 Hz, 2 H), 1.20 (s, 3 H), 1.16 (s, 3 H)。
步驟 3 : N-(2-(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4,4- 二甲基四氫呋喃 -3- 基 ) 甲醯胺 [7.1c] 在250 mL圓底燒瓶中裝入
7.1b
(3.7 g,12.00 mmol)及MeOH (30.0 ml)。添加NH
4
OAc (18.50 g,240 mmol),接著添加NaBH
3
CN (2.262 g,36.0 mmol)。使燒瓶配備冷凝器並回流過夜。在20小時時,使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添加30 mL 20重量% NaOH (水溶液)。攪拌1小時後,用水稍微稀釋,使用2-MeTHF萃取三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以提供異質性混合物。使混合物溶解於DCM (30.0 ml)中。添加NEt
3
(10.03 ml,71.9 mmol),接著添加甲酸(1.840 ml,48.0 mmol)及EDC (9.19 g,48.0 mmol)。1小時完成後,將混合物倒入20 mL水、60 mL EtOAc中,並分離層。用N NaHSO
4
清洗有機層兩次,用鹽水清洗一次,經Na
2
SO
4
乾燥,過濾並在矽藻土上濃縮。在40 g RediSep SiO
2
濾筒(0->70% 丙酮/庚烷)上純化粗物質以提供呈黃色油之
7.1c
(2.58 g,7.65 mmol,63.8 %產率)。LC-MS (m/z):338.3 [M+H]
+
。
步驟 4 : rac- (3aR,9bR)-7- 甲氧基 -8-(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2,3,3a,9b- 四氫呋喃并 [3,2-c] 異喹啉 [7.1d] 在200 mL圓底燒瓶中裝入
7.1c
(2.6 g,7.71 mmol)並用N
2
淨化。添加MeCN (30.8 ml),接著添加POCl
3
(1.077 ml,11.56 mmol)。使燒瓶配備冷凝器,並隨後加熱至70℃。在30分鐘時,使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在減壓下移除揮發物。使用EtOAc及水稀釋油,並使用飽和NH
4
OH水溶液鹼化至pH值為11。分離層並用EtOAc萃取水層兩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在6 g矽藻土上濃縮。在40 g RediSep SiO
2
濾筒(0->70% 丙酮/庚烷)上純化粗物質。單離最大極性UV-活性峰為
7.1d
(900 mg,2.82 mmol,36.6 %產率),其藉由
2
D NMR顯示為順式異構體。LC-MS (m/z):320.3 [M+H]
+
。
1
H NMR (500 MHz, CDCl
3
) d 8.27 (s, 1 H), 6.98 (s, 1 H), 6.86 (s, 1 H), 4.97 (d, J=7.33 Hz, 1 H), 4.14 - 4.23 (m, 2 H), 3.87 - 3.94 (m, 4 H), 3.48 - 3.60 (m, 3 H), 3.39 (d, J=7.80 Hz, 1 H), 3.35 (s, 3 H), 2.12 (quin, J=6.33 Hz, 2 H), 1.37 (s, 3 H), 1.14 (s, 3 H)。
步驟 5 : rac- (3aR,12bR)-8- 氟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3,3a,7,12b- 四氫 -2H- 呋喃并 [3,2-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乙酯 [7.1e] 在50℃下,將
3.1a
(553 mg,1.879 mmol)含於無水DMF (3 mL)之溶液逐滴添加至ZnI
2
(200 mg,0.626 mmol)及
7.1d
(200 mg,0.626 mmol)含於無水MeCN (2 mL)中之懸浮液,並攪拌反應混合物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倒入10% HCl中並用DCM萃取。用鹽水清洗有機層並經MgSO
4
乾燥。過濾後,將有機層在矽藻土上濃縮並在4 g RediSep SiO
2
濾筒(0->60 IPA/EtOAc)上進行純化以提供呈棕色固體之
7.1e
(90 mg,0.184 mmol,30.6%產率)。LC-MS (m/z):476.3 [M+H]
+
。
步驟 6 : (3aR,12bR)-8- 氟 -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3,3a,7,12b- 四氫 -2H- 呋喃并 [3,2-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7.1] 將
7.1g
(90 mg,0.189 mmol)懸浮於THF (1.5 ml)中。添加LiOH水溶液(500 μl,1.000 mmol)並攪拌混合物過夜。使用4N HCl將pH值調整至1。用EtOAc萃取混合物三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以提供淺棕色固體。藉由對掌性SFC (AD柱,流速100 ml/min,CO
2
/MeOH=80/20,250 bar)純化該物質以獲得兩種對映異構體
7.1
(tR 4.56,17.7 mg,21%)及
7.2
(tR 2.89 min,17.3 mg,21%)。化合物
7.1
:LC-MS (m/z):448.3 [M+H]
+
。
1
H NMR (500 MHz, CDCl
3
):8.36 (s, 1 H), 7.72 (s, 1 H), 7.21 (s, 1 H), 5.54 (d,
J
=7.6 Hz, 1 H) 4.42 (d, J=6.4 Hz, 1 H), 4.16 - 4.31 (m, 2 H) 3.92 (s, 3 H), 3.78 (d,
J
=8.5 Hz, 1 H), 3.52 - 3.69 (m, 2 H), 3.42 (br d,
J
=9.22 Hz, 1 H), 3.37 (s, 3 H), 2.10 - 2.22 (m, 2 H), 1.40 (s, 3 H) 0.58 (s, 3 H)。
實例 8 : (3aS,12bR)-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3,3a,7,12b- 四氫 -1H- 呋喃并 [3,4-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8.1] 步驟 1 : 3- 羥基 -1-(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3- 甲基丁 -2- 酮 [8.1a] 在200 mL圓底燒瓶中裝入4-溴-1-甲氧基-2-(3-甲氧基丙氧基)苯(13.0 g,47.2 mmol)、NaO
t
-Bu (13.62 g,142 mmol)、氧雜蒽膦(0.820 g,1.417 mmol)、Pd
2
dba
3
(0.649 g,0.709 mmol)及THF (體積:140 mL)。將3-羥基-3-甲基丁-2-酮(9.65 g,94 mmol)添加至混合物中。使燒瓶配備回流冷凝器並使混合物在鋁晶片浴中加熱至65℃持續3.5小時。冷卻後,在EtOAc及水沖洗下通過矽藻土過濾混合物。將水層之pH值調整至2,分離層並用EtOAc萃取水層兩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在6 g矽藻土上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庚烷 0至70%)純化該物質以獲得產物(5.7 g,19.23 mmol,40.7 %產率)。LC-MS (m/z):297.3 [M+H]
+
。
步驟 2 : 4-(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呋喃 -3(2H)- 酮 [8.1b] 將
8.1a
(1.43 g,4.83 mmol)溶解於甲苯(19.30 ml)中。添加布雷德雷克氏試劑(Bredereck's reagent,1.993 ml,8.69 mmol),且使燒瓶配備回流冷凝器並加熱至100℃持續1小時。冷卻至室溫後,添加3 g矽藻土並移除揮發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庚烷,0至50%)純化該物質以提供呈黃色油之產物
8.1b
(1.26 g,85 %產率)。LC-MS (m/z):307.2 [M+H]
+
。
1
H NMR (500 MHz, 氯仿-
d
):8.39 (s, 1 H), 7.31 (d,
J
=1.89 Hz, 1 H), 7.22 (dd,
J
=8.35, 2.05 Hz, 1 H), 6.88 (d,
J
=8.20 Hz, 1 H), 4.16 (s, 2 H), 3.87 (s, 3 H), 3.58 (s, 2 H), 3.36 (s, 3 H), 2.13 (quin,
J
=6.38 Hz, 2 H), 1.46 (s, 6 H)。
步驟 3 : 4-(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二氫呋喃 -3(2H)- 酮 [8.1c] 將
8.1b
(1.26 g,4.11 mmol)溶解於EtOH (10.28 ml)及THF (10.28 ml)中。使混合物冷卻至0℃並添加NaBH
4
(0.202 g,5.35 mmol)。2小時後,用飽和NH
4
Cl水溶液淬滅反應並用EtOAc萃取。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以提供油。將該油裝入至100 mL圓底燒瓶中並使其溶解於DCM (32 mL)中。使混合物冷卻至0℃並呈單份添加DMP (4104 mg,9.68 mmol)。2小時後,使用DCM及飽和NaHCO
3
水溶液通過矽藻土過濾反應混合物。分離層。用DCM萃取水層兩次。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濃縮以提供黃色油,其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庚烷 0至70%)進行純化以獲得產物
8.1c
(841 mg,42.3 %產率)。LC-MS (m/z):309.2 [M+H]
+
。
步驟 4 : N-(4-(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 -3- 基 ) 甲醯胺 [8.1d] 在20 mL小瓶中裝入
8.1c
(840 mg,2.72 mmol)及甲醇(8 ml)。添加乙酸銨(3.15 g,40.9 mmol)並攪拌混合物直至均勻。呈單份添加氰基硼氫化鈉(0.342 g,5.45 mmol)。在60℃下攪拌該黃色溶液過夜。在20小時時,使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使用6 mL 5M NaOH (20重量%)淬滅。1小時後,使用EtOAc萃取混合物兩次,經Na
2
SO
4
乾燥,過濾並濃縮以提供黃色油。在8 mL小瓶中,將該油溶解於甲酸(5.0 ml,130 mmol)及二噁烷(7 ml)中。密封小瓶並加熱至98℃持續18小時。在減壓下(50℃,18 mbar)移除揮發物並使所得油與30 mL甲苯共沸兩次,之後隨MeOH及DCM在矽藻土上最終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丙酮/庚烷 0->50%)純化粗物質以獲得呈白色固體之產物
8.1d
(230 mg,25.1 %產率)。LC-MS (m/z):338.1 [M+H]
+
。
步驟 5 : 7- 甲氧基 -8-(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1,3,3a,9b- 四氫呋喃并 [3,4-c] 異喹啉 [8.1e] 在50 mL圓底燒瓶中裝入
8.1d
(230 mg,0.682 mmol)並用真空淨化並用氮氣回填。添加MeCN (3.41 ml),接著添加POCl
3
(0.095 ml,1.022 mmol)。使燒瓶配備冷凝器並加熱至70℃。在2小時時,冷卻至室溫並在真空下移除揮發物。使用40 mL EtOAc及10 mL水稀釋剩餘油,並隨後使用氫氧化銨溶液鹼化直至pH值為11。分離層並用EtOAc萃取水層。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過濾並在矽藻土上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丙酮/庚烷,0至50%)純化粗物質以獲得產物
8.1e
(202 mg,93 %產率)。LC-MS (m/z):320.2 [M+H]
+
。
步驟 6 : (3aS,12bR)-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3,3a,7,12b- 四氫 -1H- 呋喃并 [3,4-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乙酯 [8.1f] 在4 mL小瓶中裝入含於EtOH (1.5 ml)之
8.1e
(200 mg,0.626 mmol)。添加(E)-2-(乙氧基亞甲基)-3-側氧基丁酸乙酯(408 mg,2.192 mmol)。密封小瓶,用N
2
淨化,並加熱至85℃過夜。額外添加400 mg (E)-2-(乙氧基亞甲基)-3-側氧基丁酸乙酯。5小時後,在真空下移除揮發物。將該油溶解於DME (1.3 mL)中並添加對四氯苯醌(185 mg)。在100℃下加熱混合物30分鐘。冷卻至室溫後,在旋轉蒸發儀上移除溶劑並添加5 mL乙醚並過濾固體。將黑色固體溶解於MeOH中並裝載至矽藻土上,並隨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IPA/EtOAc,0至70%)進行純化以獲得產物。藉由對掌性HPLC (AD柱,流速1 mL/min,庚烷/IPA=60/40)分離立體異構體。單離峰3 (tR 6.76 min)為
8.1f
(13.5 mg,0.030 mmol,4.71 %產率)。LC-MS (m/z):458.4 [M+H]
+
。
步驟 7 : (3aS,12bR)-10- 甲氧基 -11-(3- 甲氧基丙氧基 )-3,3- 二甲基 -7- 側氧基 -3,3a,7,12b- 四氫 -1H- 呋喃并 [3,4-c] 吡啶并 [2,1-a] 異喹啉 -6- 甲酸 [8.1] 將NaOH (0.022 mL,0.109 mmol)添加至
8.1f
(12.5 mg,0.027 mmol)含於THF (1 mL)中之溶液並攪拌過夜。藉由添加4.0N HCl水溶液酸化溶液並用EtOAc進行萃取。經Na
2
SO
4
乾燥經合併之有機層並濃縮以提供黃色油,其藉由HPLC (Kinetex柱,0.1%TFA含於H
2
O/MeCN,1.2 mL/min)進行純化以提供
8.1
(7.8 mg,52%產率)。
1
H NMR (500 MHz, DMSO-
d 6
):8.62 (s, 1 H), 7.64 (s, 1 H), 7.57 (s, 1 H), 7.11 (s, 1 H), 5.04 (br d,
J
=8.75 Hz, 1 H), 4.40 (br dd,
J
=9.81, 1.30 Hz, 1 H), 4.17 - 4.26 (m, 3 H), 4.11 (dt,
J
=9.75, 6.47 Hz, 2 H), 3.94 - 4.00 (m, 1 H), 3.91 (s, 3 H), 3.50 (br t,
J
=6.27 Hz, 2 H), 3.27 (s, 3 H), 2.00 (dt,
J
=12.65, 6.21 Hz, 2 H), 1.39 (s, 3 H), 0.64 (s, 3 H)。LC-MS (m/z):430.1 [M+H]
+
。
實例 9 :合成 11- 甲氧基 -12-(3- 甲氧基丙氧基 )-4,4- 二甲基 -8- 側氧基 -2,3,4,4a,8,13b- 六氫 -1H- 吡啶并 [1,2-f] 啡啶 -7- 甲酸 [9.1] 及 [9.2] 步驟 1 : 6-(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環已酮 [9.1a] 在50℃下氮氣氛圍下,於密閉小瓶中加熱Pd(OAc)
2
(14 mg,0.064 mmol)、第三丁醇鈉(0.795 g,8.27 mmol)、二環己基(2'-甲基-[1,1'-聯苯]-2-基)膦(58 mg)、2,2-二甲基環己酮(1.056 ml,7.63 mmol)及4-溴-1-甲氧基-2-(3-甲氧基丙氧基)苯(1.75 g,6.36 mmol)含於甲苯(6.0 ml)之混合物18小時。用EtOAc稀釋混合物並用飽和碳酸氫鈉清洗。分離有機層,經Na
2
SO
4
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EtOAc/庚烷,5至50%)純化剩餘油以獲得產物(1 g,49.1%產率)。LC-MS (m/z):321.2 [M+H]
+
。
步驟 2 : 6-(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環己 -1- 胺 [9.1b] 將乙酸氨鹽(2.4 g,31.2 mmol)及氰基硼氫化鈉(981 mg,15.4 mmol)添加至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己酮(500 mg,1.56 mmol)含於MeOH (5 ml)中之混合物。在70℃下攪拌混合物8小時,並隨後於減壓下濃縮。用EtOAc稀釋剩餘物質,用水及鹽水清洗,經Na
2
SO
4
乾燥並濃縮。粗物質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322.0 [M+H]
+
。
步驟 3 : N-(5-(4- 甲氧基 -3-(3- 甲氧基丙氧基 ) 苯基 )-2,2- 二甲基環己基 ) 甲醯胺 [9.1c] 將甲酸(0.286 mL,6.22 mmol)添加至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己胺(500 mg,1.56 mmol)含於二噁烷(5 ml)之混合物中。在100℃下攪拌混合物6小時。濃縮混合物以獲得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之粗產物。LCMS (m/z):350.2 [M+H]
+
。
步驟 4 : 8- 甲氧基 -9-(3- 甲氧基丙氧基 )-4,4- 二甲基 -1,2,3,4,4a,10b- 六氫啡啶 [9.1d] 將POCl
3
(217 μl,2.33 mmol)添加至N-(5-(4-甲氧基-3-(3-甲氧基丙氧基)苯基)-2,2-二甲基環己基)甲醯胺(543 mg,1.54 mmol)含於乙腈(3 ml) 中之混合物。在85℃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並隨後進行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EtOAc中並藉由氫氧化銨溶液進行鹼化。分離相並用鹽水清洗有機層,經Na
2
SO
4
乾燥並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法(丙酮/庚烷,5至50%)純化剩餘物質以獲得標題產物。(320 mg,62 %產率)。LCMS (m/z):332.3 [M+H]
+
。
步驟 5 : (11- 甲氧基 -12-(3- 甲氧基丙氧基 )-4,4- 二甲基 -8- 側氧基 -2,3,4,4a,8,9,9a,13b- 八氫 -1H- 吡啶并 [1,2-f] 啡啶 -7- 甲酸乙酯 [9.1e] 將(Z)-2-(乙氧基亞甲基)-3-側氧基丁酸乙酯(236 mg,1.267 mmol)添加至8-甲氧基-9-(3-甲氧基丙氧基)-4,4-二甲基-1,2,3,4,4a,10b-六氫啡啶(140 mg,0.422 mmol)含於EtOH (1.6 ml)中之混合物。在110℃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冷卻後,濃縮混合物且粗物質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472.0 [M+H]
+
。
步驟 6 : 11- 甲氧基 -12-(3- 甲氧基丙氧基 )-4,4- 二甲基 -8- 側氧基 -2,3,4,4a,8,13b- 六氫 -1H- 吡啶并 [1,2-f] 啡啶 -7- 甲酸乙酯 [9.1f] 將對四氯苯醌(114.6 mg,0.464 mmol)添加至
9.1e
(199.7 mg,0.422 mmol)含於DME (1.0 ml)中之混合物。在110℃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冷卻至室溫後,過濾混合物並用冷DME清洗固體。乾燥後,獲得呈淺黃色固體之期望產物(100 mg,50.5 %產率,經兩個步驟)。LCMS (m/z):470.0 [M+H]
+
。
步驟 7 : 11- 甲氧基 -12-(3- 甲氧基丙氧基 )-4,4- 二甲基 -8- 側氧基 -2,3,4,4a,8,13b- 六氫 -1H- 吡啶并 [1,2-f] 啡啶 -7- 甲酸 [9.1] 及 [9.2] 將LiOH (7.7 mg,0.319 mmol)添加至
9.1f
(50 mg,0.106 mmol)含於THF (0.6 ml)、MeOH (0.6 ml)及水(0.6 ml)中之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後,濃縮混合物並隨後藉由添加3.0N HCl水溶液進行酸化。將EtOAc添加至所得混合物中。用水及鹽水清洗有機層,乾燥並濃縮。藉由逆相HPLC純化粗製殘餘物以獲得產物(10 mg,21 %產率)。LCMS (m/z):442.2 [M+H]
+
。H NMR (400 MHz, 乙腈-d3):9.15 (s, 1H), 7.11 (s, 1H), 6.98 (s, 1H), 4.15 (dt, J = 9.3, 4.7 Hz, 2H), 3.91 (s, 3H), 3.71 (d, J = 12.4 Hz, 1H), 3.53 (t, J = 6.2 Hz, 2H), 3.32 (s, 3H), 2.98 (td, J = 12.2, 5.2 Hz, 1H), 2.74 - 2.54 (m, 1H), 2.12 - 2.00 (m, 2H), 1.96 (dt, J = 4.5, 2.4 Hz, 5H), 1.46 (d, J = 29.8 Hz, 9H)。 產物的相對構型係如下所示藉由核奧弗豪澤效應(NOE)實驗來確定,但是各對映異構體之絕對立體化學尚未確認。
藉由對掌性SFC (OD柱,流速100 ml/min,CO
2
/MeOH=70/30)分離此外消旋物質以獲得兩種對映異構體:
9.1
(tR 3.93 min)及
9.2
(tR 6.14 min)。 可藉由相似方法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起始物質來製備以下化合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及
。
生物學實例
HBV細胞系 HepG2-純系42 (具有經穩定整合之HBV ayw菌株之1.3mer複本的Tet-可誘導之HBV-表現細胞系)係基於具有輕微改性之Tet-可誘導之HepAD38細胞系進行生殖。Ladner SK,等人,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 41(8):1715-1720 (1997)。在補充有10%胎牛血清(Life Technologies)、最終濃度為0.5 mg/mL之G-418 (Corning,Manassas,VA,USA)及5 μg/mL去氧羥四環素(Sigma,St. Louis,MO,USA)之DMEM/F-12 + Glutamax™ (Life Technologies,Carlsbad,CA,USA)中培養HepG2-純系42細胞並維持在37℃下5% CO
2
。 HBsAg分析 將HepG2-純系42細胞以6.0 x 10
4
個細胞/孔之濃度接種至於黑色透明底96孔板中。接種24小時後,用於DMSO中含有五倍連續稀釋化合物之培養基處理該等細胞。單獨使用DMSO作為無藥物對照。在所有孔中之最終DMSO濃度為0.5%。 使用HBsAg ELISA套組(Alpha Diagnostic International,San Antonio,TX,USE,目錄號4110)來測定所分泌之HBV sAg的水平(半定量)。根據以下所述之製造商協定進行HBSAg ELISA分析。 步驟1.將100 μL經化合物或DMSO處理之各樣品移液至HBsAg ELISA板中。將板密封並在室溫下培養60分鐘。 步驟2.吸出樣品並用洗滌緩衝液清洗三次。將100 μ之抗體-HRP共軛物分配至各孔中。在室溫下培養30分鐘。 步驟3.吸出樣品並用洗滌緩衝液清洗三次。添加100 μL TMB基質至所有孔中並在室溫下培養15分鐘。 步驟4.將100 μL停止溶液分配至各孔中。在450 nm下量測ELISA板之吸光度。 劑量反應曲線 生成劑量-反應曲線並將EC
50
值定義為與DMSO對照相比HBsAg分泌減少50%之化合物濃度。 EC
50
值係如下測定: 1. 測定HBsAg分泌抑制之百分比。使用以下方程計算HBsAg分泌抑制之抑制百分比: 100 x (X
C
– M
B
)/(M
D
– M
B
) 其中X
C
為經化合物處理之孔的吸光度信號;M
B
為管柱12 (無細胞 + HBsAg ELISA樣品緩衝劑)之平均吸光度信號(背景信號)且M
D
為經DMSO處理之孔的平均吸光度信號。隨後藉由非線性回歸使用四參數曲線邏輯方程計算EC
50
值。 所採用之曲線擬合模型為XLFit劑量反應單點模型204:y = (A+((B-A)/(1+(10^((C-x)*D))))),其中A為最小y值,B為最大y值,C為logEC
50
值,且D為斜率因子。 高通量溶解度量測 1. 將20 ul之10mM DMSO儲備溶液轉移至標記為樣品板之96深孔板中及將5 ul轉移至標記為化合物標準板之另一板中。 2. 將緩衝板放置於Multi-Tainer MT-4容器(FTS Systems)中。冷凍乾燥過夜以移除DMSO。 3. 將100 ul之無氯PBS (pH 6.8)添加至緩衝板中的乾燥化合物並將95 ul之DMSO添加至標準板。 4. 在水浴中超音波處理緩衝板10分鐘。 5. 隨後將兩個板放置於VWR迴轉式振盪器上,以在室溫下平衡24小時。 6. 在4000 rpm下離心緩衝板30分鐘。 7. 將來自緩衝板之10 ul等分試樣上清液轉移至樣品板並稀釋5倍。 8. 將化合物標準及樣品注射至UPLC/UV/CLND/MS以產生多檢測器定性及定量分析數據。 9. 用Xcalibur處理數據。使用CLND等莫耳響應量測DMSO溶液之化合物濃度。使用UV270 nm或MS相對比率進行溶解度測定。 表1.HBsAg抑制
表2.所選化合物之藥物動力學數據。 化合物1.1
a. iv 1.0 mg/kg,PO 2.0 mg/kg。調配物:與PEG (20%)及solutol (5%)含於D5W中之溶液 b. iv 1.0 mg/kg,PO 2.0 mg/kg。調配物:與PEG (20%)及solutol (5%)含於D5W中之溶液 c. iv 0.5 mg/kg,PO 1.0 mg/kg。調配物:與PEG (20%)及solutol (5%)含於D5W中之溶液 化合物3.1
a. iv 1.0 mg/kg,PO 2.0 mg/kg。調配物:與PEG (20%)及solutol (5%)含於D5W中之溶液 b. iv 1.0 mg/kg,PO 2.0 mg/kg。調配物:與PEG (20%)及solutol (5%)含於D5W中之溶液 c. iv 0.5 mg/kg,PO 1.0 mg/kg。調配物:與PEG (20%)及solutol (10%)含於D5W中之溶液 化合物4.1
a. iv 1.0 mg/kg,PO 2.0 mg/kg。調配物:與PEG (20%)及solutol (5%)含於D5W中之溶液 b. iv 1.0 mg/kg,PO 2.0 mg/kg。調配物:75% PEG300及25% D5W c. iv 0.5 mg/kg,PO 1.0 mg/kg。調配物:與20% PEG及10% solutol含於D5W中之溶液
比較數據
下表提供使用標準溶解度篩選方法之本發明化合物於PBS(磷酸鹽緩衝鹽水)中之溶解度的數據。其亦提供所選化合物抑制關鍵心臟鈉離子通道的數據:Nav1.5之抑制係通常與心臟毒性相關聯,因此呈現極少或不呈現此鈉離子通道抑制之化合物相比抑制Nav1.5之化合物較不可能引起不良作用,且預測其更適合開發作為藥物。因此預測實例4.1化合物就此而言比參考化合物更安全。 本發明化合物各者在PBS緩衝劑中皆顯示大於1 mM之溶解度。就生物可用性準則而言,具有較高溶解度之化合物具有較低的達成毒理學端點(在動物中)及之經口開發路徑(對人類而言)的風險。缺少所主張化合物之稠環的相似結構化合物(WO2015/113990之參考實例號132)之可溶性低約20倍;因此稠環提供具有用於調配及/或開發的改良物理性質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