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8915B - 按摩機構及椅子型按摩機 - Google Patents

按摩機構及椅子型按摩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8915B
TWI738915B TW106138470A TW106138470A TWI738915B TW I738915 B TWI738915 B TW I738915B TW 106138470 A TW106138470 A TW 106138470A TW 106138470 A TW106138470 A TW 106138470A TW I738915 B TWI738915 B TW I7389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grasping
massage
kneading
restri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8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2745A (zh
Inventor
石川哲也
劉穎
曾根也寸志
清水新策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2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9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5/00Massage by means of rollers, balls, e.g. inflatable, chains, or roller cha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可將施療部挾入抓揑施療件及與其面對的的施療件之間俾進行抓揑按摩的按摩機構。
本發發明的按摩機構(7)具有:抓揑臂(27),其一方側具備抓揑施療件(28);第1臂(11),前端具備第1施療件(13);及抓揑按摩手段,使抓揑臂(27)及第1臂(11)驅動以產生按摩動作;而抓揑按摩手段則具有驅動抓揑臂(27)俾使抓揑施療件(28)相對於第1施療件(13)接近/離開的構成。

Description

按摩機構及椅子型按摩機
本發明係關於可將施療部挾入俾施行抓揑按摩的按摩機構及具備該按摩機構的椅子型按摩機。
習知技術中,具備供使用者就座的座位部、及支持就座於座位部的使用者之背脊側的靠背部的椅子型按摩機已為眾所周知。該椅子型按摩機的靠背部之內部設有對使用者的肩部、背脊、腰部等施療部進行按摩的按摩機構。該按摩機構係為產生揉按、捶敲、指壓及振動等動作當中至少一種以上按摩動作,對使用者之施療部賦予按摩動作的部分。
這種按摩機構有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機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52905號公報
揭示於專利文獻1的按摩機構為可對肩部等 施療部進行按摩的機型。
但,近年來,關於按摩感的要求已變得形形色色,例如使用者已逐漸提出「希望能實現像被人施以抓揑肩膀那樣的按摩之肩部揉按動作」的要求。
因此,本發明係為有鑑於上述情況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可將施療部挾入抓揑施療件及與其相對的施療件之間俾施行抓揑按摩的按摩機構及椅子型按摩機。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了以下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按摩機構係為具有:抓揑臂,在一方側具備施行抓揑按摩的抓揑施療件;揉按臂,在一方側具備施行揉按按摩的揉按施療件;及抓揑按摩手段,驅動前述抓揑臂;其特徵為:前述抓揑按摩手段係驅動前述抓揑臂,使前述抓揑施療件相對於前述揉按施療件接近/離開。
較佳為,前述抓揑按摩手段具備:旋轉軸,傳送驅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偏心凸座部,以偏心狀態安裝於前述旋轉軸,並且在外周面形成有凸輪面;環狀嵌合部,設於前述抓揑臂,並嵌入於前述偏心凸座部的凸輪面;及限制部,限制前述抓揑臂伴同前述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
較佳為,前述抓揑臂係使基端部以偏心狀態安裝於前述旋轉軸;形成有從抓揑臂的基端部朝互相離 開的方向突出的2個突起部;在一方突起部的前端設有前述抓揑施療件,另一方突起部之前端則設有前述限制部。
較佳為,前述限制部具有:限制銷,設在從前述抓揑臂之基端部向另一方側突出之突起部的前端;及限制孔,形成在面對前述限制銷的部位,且前述限制銷可插入其中;前述抓揑臂係設成繞著插入前述限制孔的前述限制銷之軸心轉動自如,以限制伴同前述旋轉軸旋轉。
較佳為,前述抓揑臂的基端部形成有自該抓揑臂的一方側朝向另一方側的溝部;前述溝部設有在該溝部內移動自如的滑動件;形成於前述滑動件之中央的貫通孔係作成嵌入於前述偏心凸座部之凸輪面的環狀嵌合部。
較佳為,前述揉按臂的前端設有揉按施療件,前述旋轉軸則以貫通狀通過前述揉按臂的中途部或是基端部,並設成依據前述旋轉軸的驅動力驅動前述揉按臂使其擺動於左右方向的構成。
本發明的椅子型按摩機具有:座位部,作成可載置於地面上,且使用者可就座其上;及靠背部,配備於前述座位部的後部,並設成可支持使用者的背部;而前述靠背部中內設有如上述之按摩機構。
若依本發明,可將施療部挾入抓揑施療件及與其相對的施療件之間俾進行抓揑按摩。
1‧‧‧椅子型按摩機
2‧‧‧座位部
2a‧‧‧座面
3‧‧‧靠背部
3a‧‧‧靠背面
4‧‧‧扶手部
4a‧‧‧左扶手部
4b‧‧‧右扶手部
5‧‧‧擱腳部
6‧‧‧支撐框架
6a‧‧‧支撐框架(座位部)
6b‧‧‧支撐框架(靠背部)
7‧‧‧按摩機構
8‧‧‧下肢插入部
9‧‧‧收納室
10‧‧‧按摩構件
11‧‧‧第1臂
12‧‧‧第2臂
13‧‧‧第1施療件
14‧‧‧第2施療件
15‧‧‧軸部(伸設方向)
16‧‧‧軸部(上下方向)
17‧‧‧旋轉軸
18‧‧‧傾斜凸座部
19‧‧‧傾斜凸輪面
20‧‧‧第1環狀嵌合部
21‧‧‧突片
21a‧‧‧球體
22‧‧‧連結臂
23‧‧‧凹部
24‧‧‧第3環狀嵌合部
25‧‧‧揉按-抓揑驅動馬達
26‧‧‧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
27‧‧‧抓揑臂
28‧‧‧抓揑施療件
29‧‧‧突起部
29a‧‧‧位於下側的突起部
29b‧‧‧位於上側的突起部
30‧‧‧貫通孔
31‧‧‧限制部
32‧‧‧限制銷
32a‧‧‧貫通孔
33‧‧‧限制孔
33a‧‧‧正交孔(貫通孔)
34‧‧‧溝部
35‧‧‧長溝緣(溝邊)
36‧‧‧滑動件
37‧‧‧側壁面
38‧‧‧第2環狀嵌合部(貫通孔)
39‧‧‧偏心凸座部
40‧‧‧偏心凸輪面
41‧‧‧捶敲驅動軸
42‧‧‧捶敲驅動馬達
43‧‧‧捶敲驅動用齒輪箱(引導體)
44‧‧‧捶敲凸座部
45‧‧‧移動軌道
圖1為具備本發明按摩機構的椅子型按摩機的立體圖。
圖2為按摩機構位於移動軌道上端側之狀態的靠背部內部構造的立體圖。
圖3為按摩機構之內部構造的前方立體圖。
圖4為按摩機構之內部構造的後方立體圖。
圖5為按摩機構的分解圖。
圖6為按摩機構的側視圖,其為抓揑施療件及其與相對之施療件的動作圖。
圖7為按摩機構的側視圖,其為抓揑施療件的動作圖。
[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按摩機構7及椅子型按摩機1的實施形態。
另外,以下說明的實施形態為本發明之一具體例,而非以該具體例來限定本發明的構成者。
再者,下文的說明中,圖1中箭號所示的方向係為說明椅子型按摩機1時的方向。這些方向係和就座於椅子型按摩機1的使用者觀看的方向一致。另外,這些方向係使用箭號適當標示於圖式中。
裝設有本發明按摩機構7的椅子型按摩機1具有:座位部2,供使用者就座其上;靠背部3,供就座 於座位部2的使用者倚靠;及扶手部4,用以支持就座於座位部2的使用者之兩肘。再者,本實施形態的椅子型按摩機1作成可將按摩使用者下肢的擱腳部5收容在座位部2之下側。
如圖1、圖2所示,座位部2係為沿著水平方向(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平坦地擴展的構件,其上部設有緩衝材。
座位部2之下側設有用以支持座位部2的支撐框架6a。該支撐框架6a係由朝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角材(桿材)組合成格子狀支撐架的部分。支撐框架6a係連結於接地框架(接觸地面等的框架)。意即,支撐框架6a可將座位部2保持在離開地面的上方位置。
靠背部3係配設於座位部2之後側,其為具備有由角材(桿材)組合成格子狀支撐框架6b的構件。該靠背部3的接觸使用者之面和座位部2同樣是由緩衝材構成。而且,在靠背部3之內部設有:按摩機構7,對就座於座位部的使用者之肩部、背脊、腰部、臀部等進行按摩(施療)的施療部;及移動軌道45,沿著上下方向配設,並且朝上下方向引導上述按摩機構7。
該靠背部3的支撐框架6b中,其下端及座位部2的支撐框架6a之後端係被樞支成繞著朝左右方向之軸擺動自如。意即,靠背部3可繞著朝左右方向之軸相對於座位部2向前後傾靠。
扶手部4由配備在座位部2左側的左扶手部4a、及配備在座位部2右側的右扶手部4b所構成。這些左右扶 手部4的上面係形成前後方向較長的平坦面,讓使用者的手肘或手腕得以擱放其上。
在這些左右扶手部4之間,上述座位部2的下方空間係作為收納擱腳部5的收納室9。
擱腳部5係為稍小於收納室9的方形構件,且以朝前方及上方開口的方式具備有使用者之下肢可插入其中的下肢插入部8。再者,擱腳部5的內部設有可對插入下肢插入部8的下肢施行按摩的下肢按摩部,並作成可對使用者的下肢進行按摩的構成。
另外,配備於靠背部3內的按摩機構7具備對肩部等的使用者施療部施行按摩的施療件13、14、28,透過使該施療件13、14、28接觸施療部即可給予按摩。
如圖3至圖5所示,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的按摩機構7設有從按摩機構7觀看係朝向前方上側伸設的第1臂11(揉按臂)、及朝向前方下側伸設的第2臂12。亦即,第1臂11及第2臂12係設成向施療部側突出。
本實施形態中,第1臂11及第2臂12係設成基端部通用(同一個)。亦即,第1臂11及第2臂12係形成一體式彎曲狀(迴旋鏢狀)按摩構件10,且配備成左右一對。此外,該按摩構件10的長溝邊方向中途部係當作基端部。
該基端部形成有貫通狀的第1環狀嵌合部20(其詳細容後述)。按摩構件10係配設成基端部的第1環狀嵌合部20之軸心為朝向左右方向。後述的旋轉軸17則朝左右方向以貫通狀配設在基端部。
意即,第1臂11係設在以旋轉軸17之軸心為基準的徑向外側,且從基端部略向前方突出。再者,第2臂12係設於徑向外側,對第1臂11大致正交,並且從基端部略向下方延伸。
依此方式,第1臂11及第2臂12的基端部即繞著朝左右方向的軸心擺動自如地安裝在上述旋轉軸17。亦即,第1臂11及第2臂12係透過共用的基端部形成可一體擺動。
另外,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係將第1臂11及第2臂12設成形成一體的彎曲狀按摩構件10,但也可設為除去第2臂12而只有第1臂11的按摩構件10。
該第1臂11的前端部形成有沿第1臂11的伸設方向延伸的軸部15。而且,第2臂12的前端部也形成有沿第2臂12的伸設方向延伸的軸部15。
該第1臂11(揉按臂)的軸部15轉動自如地安裝有第1施療件13(揉按施療件)。而且,第2臂12的軸部15也轉動自如地安裝有第2施療件14。換言之,從按摩機構7觀看時,第1施療件13係配備在前方上側,第2施療件14則配備在前方下側。該第1施療件13及第2施療件14係形成有如球形的圓弧形狀。
具體而言,第1施療件13係以繞著其軸心(第1臂11的伸設方向)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於第1臂11的軸部15。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第1臂11的軸部15裝設有 相對於其軸心大致正交方向(大致上下方向)的軸部16。第1施療件13亦繞著朝向相對於第1臂11的軸部15大致正交方向的軸部16之軸心旋轉自如。
再者,第2施療件14係以繞著其軸心(第2臂12的伸設方向)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於第2臂12的軸部15。
依此方式在左右配設一對具備第1施療件13及第2施療件14的彎曲狀按摩構件10之間,設有將旋轉軸17的旋轉運動變換為第1臂11及第2臂12的擺動運動俾產生揉按按摩動作的揉按按摩手段。
如圖3至圖5所示,揉按按摩手段係為可透過將配設於相對位置的各第1臂11及各第2臂12沿著左右方向朝互相接近/離開的方向擺動,將使用者的施療部挾入左右配備一對的第1施療件13之間、或者第2施療件14之間,俾對施療部進行揉按按摩的構成。
具體而言,揉按按摩手段具備:軸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轉軸17,;及設成可和該旋轉軸17一體旋轉,且配備於旋轉軸17之兩端部的左右一對大致圓筒狀的傾斜凸座部18。
在該傾斜凸座部18的外周面以環繞的形式形成有傾斜凸輪面19。該傾斜凸輪面19的軸心係配設成朝向和旋轉軸17之軸心交叉的方向。傾斜凸輪面19係以對旋轉軸17之軸心方向傾斜的狀態環繞該旋轉軸17之軸心。
該傾斜凸座部18係設於按摩構件10(第1臂 11及第2臂12)的基端部,朝左右方向開口的環狀第1環狀嵌合部20則滑動自如地嵌入於傾斜凸輪面19.。意即,透過第1環狀嵌合部20從外側沿著傾斜凸輪面19滑動自如地嵌入,使按摩構件10(第1臂11及第2臂12)成為相對於旋轉軸17擺動自如(轉動自如)。
再者,如圖5所示,按摩構件10的基端部形成有朝第1臂11及第2臂12延伸方向的相反側突出的突片21。在該突片21的前端形成有球體21a。該球體21a則轉動自如地嵌合於連結臂22的凹部23。
連結臂22係為長型構件,且配設成前端部向下垂的形態。該連結臂22的基端部設有朝向左右方向開口的第3環狀嵌合部24,捶敲驅動軸41(容後詳述)則朝左右方向以貫通狀配設於該第3環狀嵌合部24。另一方面,在連結臂22的前端部設有作成向前方敞開狀讓球體21a轉動自如地嵌入其中的凹部23。此外,連結臂22的長溝邊方向中途部係設成朝左右方向擺動自如。
透過該突片21之球體21a轉動自如地嵌入連結臂22的凹部23,將按摩構件10和連結臂22連結,即成為限制按摩構件10的基端部和傾斜凸座部18一體轉動的構成。亦即,連結臂22係相對於朝左右方向的軸藉滾珠軸承機構繞著軸心擺動自如地安裝在突片21的前端。
更進一步,使旋轉軸17旋轉驅動的揉按-抓揑驅動馬達25係以其輸出軸朝向下方的方式設在按摩機構7的前面側。該揉按-抓揑驅動馬達25的下方設有 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26。意即,揉按-抓揑驅動馬達25的輸出軸係插入於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26。更且,旋轉軸17係以貫通方式配設於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26。
亦即,揉按按摩手段中,藉揉按-抓揑驅動馬達25輸出的旋轉驅動力會在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26減速至預定的速度,並傳達至旋轉軸17,且在該旋轉軸17繞著朝左右方向的軸旋轉驅動時,經由第1環狀嵌合部20嵌入於傾斜凸座部18的按摩構件10的基端部會沿著傾斜地環繞旋轉軸17軸心的傾斜凸輪面19,以傾斜狀態繞著旋轉軸17軸心滑動(旋轉)。
於是,具備第1施療件13的第1臂11及具備第2施療件14的第2臂12可沿著左右方向朝互相接近/離開的方向擺動。
此時,透過按摩構件10藉由連結臂22加以連結,即可限制按摩構件10和傾斜凸座部18一體轉動。
依此方式,因按摩構件10(第1臂11及第2臂12)係以繞著旋轉軸17軸心的旋轉受到限制的狀態朝左右方向重覆往復擺動,第1施療件13及第2施療件14也會擺動於左右方向,故可將施療部挾入該施療件13、14之間對施療部進行揉按按摩。
不過,如圖5至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的按摩機構7中設有對施療部賦予抓揑按摩動作的抓揑臂27。抓揑臂27係裝設於按摩構件10的左右方向內側,並且裝設成從按摩機構7側向前方(朝向施療部側)伸 設。該抓揑臂27係以基端部旋轉自如地連結於旋轉軸17
抓揑臂27具備相對於旋轉自如地連結於旋轉軸17的基端部朝徑向外側(離開旋轉軸17軸心的方向)突出的2個突起部29。該等2個突起部29中,一方突起部29a的前端(抓揑臂27的一方側)設有可對施療部進行抓揑按摩的抓揑施療件28。意即,在圖6所示的側視圖中,抓揑施療件28係設於於第1施療件13與第2施療件14之間(上下方向之間)。
另一方面,突起部29b的前端(抓揑臂27的另一方側)設有軸心朝向左右方向的貫通孔30,構成限制部31的限制銷32則貫通插入該貫通孔30中。
限制部31具有限制抓揑臂27之擺動方向的限制銷32、及限制銷32可插入其中的限制孔33。
限制銷32的一端係作成突緣狀,另一端則設有相對於該限制銷32的軸心朝大致正交方向貫通的1個孔。該限制銷32係為比突起部29b的貫通孔30之長度(抓揑臂27的左右方向厚度)更長的構件。透過插入於突起部29b的貫通孔30,並且其突緣部抵接於抓揑臂27,限制銷32可滑動自如地卡合於抓揑臂27。
限制孔33係以軸心朝左右方向的方式設於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26(按摩機構7的主體側)。限制孔33的外周面設有1個對該限制孔33之軸心大致正交方向貫通的孔(正交孔)33a。
在限制銷32插入突起部29b之貫通孔30,並且插 入限制孔33的狀態下,藉由卡合銷插入於限制孔33之正交孔33a及限制銷32的貫通孔32a,抓揑臂27即連結於按摩機構7的主體側,且繞著限制銷32的軸心轉動自如,使伴同旋轉軸17旋轉的動作受到限制。
另外,限制銷32也可以朝寬度方向內側突出的方式,以固定狀形成在突起部29b的前端。
此外,與上述的本實施形態相反地,也可在抓揑臂27側形成限制孔33,且在與其相對的位置(例如按摩機構7的主體側等)以固定狀設置限制銷32。亦即,限制銷32與限制孔33的配設位置也可以相反。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係採用限制銷32、限制孔33,但這些構件並不一定必須為銷(桿體)、圓筒狀等的構件。亦即,只要符號32的構件能卡合於符號33的構件以防止伴同抓揑臂27之旋轉軸17而旋轉即可。
還有,如圖5、圖7所示,在抓揑臂27的長溝邊方向中途部形成有從該抓揑臂27的一方側朝向另一方側的溝部34。該溝部34係設成開口朝向左右方向,在側面視圖上大致呈矩形狀的孔。溝部34從一方側朝向另一方側方向的溝緣(溝邊)35係設成相對於與其正交方向的溝緣稍長的形式。
該溝部34內的一方側與另一方側之間嵌入有滑動自如地往復移動的滑動件36。
滑動件36係為薄板片,且以挾持抓揑臂27之溝部34的方式左右配設一對。該滑動件36具有側壁面37,其係抵接在設於溝部34之長溝緣(長溝邊)35。意即,設 於滑動件36的一對側壁面37的距離係與溝部34內相對的一對長溝緣35的距離相同。此外,位在抓揑臂27外側之滑動件36的一方端係作成突緣狀。
再者,滑動件36之中央形成有開口朝向左右方向的圓環狀貫通孔38。該貫通孔38係作為第2環狀嵌合部套合在形成於偏心凸座部39之外周面的偏心凸輪面40。
滑動件36係以側壁面37滑動自如地抵接於溝部34的長溝緣35的方式插入,並且突緣部抵接於抓揑臂27,透過偏心凸座部39滑動自如地嵌入第2環狀嵌合部38,滑動件36即從一方側往另一方側滑動自如地卡合於抓揑臂27。
此外,本實施形態的按摩機構7中設有將施療部挾入第1臂11的第1施療件13與抓揑臂27的抓揑施療件28之間施行抓揑按摩的抓揑按摩手段。
抓揑按摩手段係為使配設於前端側的抓揑施療件28相對於第1施療件13接近/離開的方式驅動抓揑臂27的構成。
該抓揑按摩手段具備:旋轉軸17,傳達驅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偏心凸座部39,以偏心狀態安裝於旋轉軸17,外周面形成有偏心凸輪面40;第2環狀嵌合部38,設於抓揑臂27側,嵌入於偏心凸座部39的偏心凸輪面40;及限制部31,限制抓揑臂27伴同旋轉軸17的旋轉而旋轉。
具體而言,抓揑按摩手段係和傾斜凸座部18 同樣具備:可對旋轉軸17一體轉動的偏心凸座部39;及上文已詳細說明的限制部31。
在本實施形態中,偏心凸座部39與傾斜凸座部18係為形成一體的構件,且左右配設一對。亦即,傾斜凸座部18在寬度方向的內側設有偏心凸座部39。另外,偏心凸座部39與傾斜凸座部18設成各別的構件亦無妨。例如,偏心凸座部39也可安裝在鄰接傾斜凸座部18的位置。
在該偏心凸座部39之外周面形成有偏心凸輪面40,其具備相對於旋轉軸17的軸心偏心的環繞軌道,使旋轉軸17旋轉時,偏心凸輪面40就會描畫出對旋轉軸17的軸心偏心的環繞軌道。
再者,形成在滑動件36的第2環狀嵌合部38係滑動自如地從外側嵌入於該偏心凸座部39的偏心凸輪面40。
亦即,旋轉軸17上設置偏心凸座部39(抓揑臂27)的位置係在比按摩構件10的基端部更靠旋轉軸17寬度方向的內側且鄰接傾斜凸座部18的位置。
這種抓揑按摩手段中,將從揉按-抓揑驅動馬達25輸出的旋轉驅動力以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26減速至預定速度並傳達到旋轉軸17,使該旋轉軸17繞著朝左右方向的軸旋轉驅動時,經由第2環狀嵌合部38嵌入於偏心凸座部39的抓揑臂27之基端部就會沿著以偏心狀環繞旋轉軸17之軸心的偏心凸輪面40以偏心狀態繞著旋轉軸17之軸心滑動(旋轉)。
於是,具備抓揑施療件28的抓揑臂27即相對於具備第1施療件13的第1臂11朝相互接近/離開的方向擺動。
此時,透過限制銷32嵌入並卡合於設在抓揑臂27之突起部29b的貫通孔30及設在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26的限制孔33而限制抓揑臂27與偏心凸座部39一體旋轉。
再者,因限制銷32在嵌入突起部29b之貫通孔30及限制孔33的狀態下,只容許沿著上下方向移動,故設有抓揑施療件28的抓揑臂27之突起部29a的前端會朝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重複反復移動。
依此方式,朝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反復移動的抓揑臂27的抓揑施療件28會對擺動於左右方向的第1臂11的第1施療件13相對地時而接近時而離開地作往復狀重複擺動,故可將施療部挾入抓揑施療件28及第1施療件13之間進行抓揑按摩。
意即,抓揑施療件28及第1施療件13可進行例如抓揑或放開肩部的抓揑按摩動作。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抓揑臂27的構造也可想成以下方式。
亦即,抓揑臂27的前端側設有抓揑施療件28,抓揑臂27之基端側形成有讓限制銷32貫通的貫通孔30。而且,抓揑臂27的中途部形成有溝部34,構成為藉滑動件36及旋轉軸17旋轉的偏心凸輪面40則嵌入於該溝部中。
不過,本實施形態的按摩機構7設有用第1臂11的第1施療件13及第2臂12的第2施療件14對施療部產生捶敲按摩動作的捶敲按摩手段。
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捶敲按摩手段具有:配設於按摩機構7之後側的捶敲驅動馬達42;設於捶敲驅動馬達42之上方的捶敲驅動軸41;嵌入於捶敲驅動軸41的連結臂22;及形成於按摩構件10,用以和連結臂22連結的突片21。
捶敲驅動軸41為朝左右方向安裝的軸,可藉捶敲驅動馬達42旋轉驅動。捶敲驅動馬達42係配設成輸出軸朝向上方。該捶敲驅動馬達42的上方配設有捶敲驅動用齒輪箱43。捶敲驅動馬達42的輸出軸係插入該捶敲驅動用齒輪箱43中,並且該捶敲驅動用齒輪箱43以貫通狀配設有捶敲驅動軸41。
在該捶敲驅動軸41的兩端側,以對捶敲驅動軸41之軸心偏心的狀態安裝有圓筒狀的捶敲凸座部44。該捶敲凸座部44係轉動自如地鬆嵌於設在連結臂22之基端部的第3環狀嵌合部24,並且成為嵌入於捶敲驅動軸41的形態。
意即,藉捶敲驅動馬達42使捶敲驅動軸41旋轉時,因以偏心狀態安裝的捶敲凸座部44會繞著捶敲驅動軸41之軸心偏心旋轉,並且鬆嵌於捶敲凸座部44的第3環狀嵌合部24也會偏心旋轉,故連結臂22會朝上下方向擺動。
於是,按摩構件10的基端部側即配合著連結 臂22之第3環狀嵌合部24的偏心旋轉以繞著旋轉軸17的軸心重複正旋轉及逆旋轉的方式反復轉動,使第1臂11的第1施療件13與第2臂12的第2施療件14交替地對施療部進行捶敲而賦予捶敲按摩動作。
若依以上所述的本發明按摩機構7,可將施療部挾入抓揑施療件28及與其相對的第1施療件13之間,實現有如被人施以抓揑著肩膀的技術之肩部揉按動作(抓揑按摩)要求。
再者,本發明中,因具備第1施療件13的第1臂11及具備抓揑施療件28的抓揑臂27能進行穩定而流暢的抓揑按摩動作,故施療部不會受到劇烈的挾壓。此外,因設於本實施形態的抓揑臂27之前端部的抓揑施療件28係以沿著未圖示的外殼(覆蓋揉按-抓揑驅動馬達25等的外殼)密貼地滑動(進行圓弧運動)的方式動作,故不會發生物體挾入抓揑施療件28與未圖示的外殼之間的缺點。
另外,本說明書揭示的各實施形態,在所有方面皆應視為例示性而非制限性。特別是本說明書揭示的各實施形態中,未明示性揭露的事項,例如運轉條件或操作條件、各種參數、構成物的尺寸、重量、體積等皆未逸離本行業者通常實施的範圍,均採用只要是一般業者皆可容易想到的值。
例如,本說明書中,係以椅子型按摩機1為例進行說明,但按摩機構7也可搭載於板體(sheet)型按摩機或座椅型按摩機、或手持型按摩機。
11‧‧‧第1臂
12‧‧‧第2臂
13‧‧‧第1施療件
14‧‧‧第2施療件
15‧‧‧軸部(伸設方向)
16‧‧‧軸部(上下方向)
17‧‧‧旋轉軸
18‧‧‧傾斜凸座部
19‧‧‧傾斜凸輪面
20‧‧‧第1環狀嵌合部
21‧‧‧突片
21a‧‧‧球體
22‧‧‧連結臂
23‧‧‧凹部
24‧‧‧第3環狀嵌合部
25‧‧‧揉按-抓揑驅動馬達
26‧‧‧揉按-抓揑驅動用齒輪箱
27‧‧‧抓揑臂
28‧‧‧抓揑施療件
29‧‧‧突起部
29a‧‧‧位於下側位置的突起部
29b‧‧‧位於上側位置的突起部
30‧‧‧貫通孔
32‧‧‧限制銷
32a‧‧‧貫通孔
33‧‧‧限制孔
34‧‧‧溝部
35‧‧‧長溝緣(溝邊)
36‧‧‧滑動件
37‧‧‧側壁面
38‧‧‧第2環狀嵌合部
39‧‧‧偏心凸座部
40‧‧‧偏心凸輪面
41‧‧‧捶敲驅動軸
42‧‧‧捶敲驅動馬達
43‧‧‧捶敲驅動用齒輪箱
44‧‧‧捶敲凸座部

Claims (6)

  1. 一種按摩機構,具有:抓揑臂,在一側具備施行抓揑按摩的抓揑施療件;揉按臂,在一側具備施行揉按按摩的揉按施療件;及抓揑按摩手段,驅動前述抓揑臂,其特徵為:前述抓揑按摩手段係驅動前述抓揑臂,使前述抓揑施療件相對於前述揉按施療件接近離開,前述抓揑按摩手段具備:旋轉軸,傳送驅動馬達的旋轉驅動力;偏心凸座部,其係以偏心狀態安裝於前述旋轉軸,並且在外周面形成有凸輪面,前述抓揑臂的基端部形成有自該抓揑臂的一側朝向另一側的溝部,前述溝部設有在該溝部內移動自如的滑動件,形成於前述滑動件之中央的貫通孔係作成嵌入在前述偏心凸座部之凸輪面的環狀嵌合部。
  2. 如請求項1之按摩機構,其中,前述抓揑按摩手段具備:環狀嵌合部,設於前述抓揑臂,並嵌入於前述偏心凸座部的凸輪面;及限制部,限制前述抓揑臂伴同前述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
  3. 如請求項1之按摩機構,其中前述抓揑臂係使基端部以偏心狀態安裝於前述旋轉軸;形成有從抓揑臂的基端部朝互相離開的方向突出 的2個突起部;在一突起部的前端設有前述抓揑施療件,另一突起部的前端則設有前述限制部。
  4. 如請求項1之按摩機構,其中前述限制部具有:限制銷,設在從前述抓揑臂之基端部向另一側突出之突起部的前端;及限制孔,形成在面對前述限制銷的部位,且前述限制銷可插入其中;前述抓揑臂係設成繞著插入前述限制孔的前述限制銷之軸心轉動自如,以限制伴同前述旋轉軸旋轉。
  5. 如請求項1按摩機構,其中,前述揉按臂的前端設有揉按施療件,前述旋轉軸則以貫通狀通過前述揉按臂的中途部或是基端部,並設成藉前述旋轉軸的驅動力驅動前述揉按臂使其擺動於左右方向的構成。
  6. 一種椅子型按摩機,具有:座位部,作成可載置於地面上,且使用者可就座其上;及靠背部,配備於前述座位部的後部,並設成可支持使用者的背部;而在前述靠背部內設有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按摩機構。
TW106138470A 2016-12-28 2017-11-07 按摩機構及椅子型按摩機 TWI738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4896 2016-12-28
JP2016254896A JP6605443B2 (ja) 2016-12-28 2016-12-28 マッサージ機構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745A TW201822745A (zh) 2018-07-01
TWI738915B true TWI738915B (zh) 2021-09-11

Family

ID=6271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8470A TWI738915B (zh) 2016-12-28 2017-11-07 按摩機構及椅子型按摩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05443B2 (zh)
CN (1) CN109922772B (zh)
SG (1) SG11201807890RA (zh)
TW (1) TWI738915B (zh)
WO (1) WO20181232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1269B2 (ja) * 2018-08-17 2022-02-03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JP7001278B2 (ja) 2019-05-17 2022-01-19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機構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617A (zh) * 2014-02-27 2016-02-03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JP2016026517A (ja) * 2014-02-27 2016-02-18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6718B2 (ja) * 2012-08-16 2016-07-06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マッサージ装置を備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6165031B2 (ja) * 2013-11-05 2017-07-19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機
JP6534912B2 (ja) * 2014-12-26 2019-06-26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CN105326630B (zh) * 2015-12-14 2017-08-25 颜艳青 揉捏按摩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7617A (zh) * 2014-02-27 2016-02-03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按摩装置
JP2016026517A (ja) * 2014-02-27 2016-02-18 大東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マッサー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807890RA (en) 2018-10-30
WO2018123258A1 (ja) 2018-07-05
JP2018102794A (ja) 2018-07-05
JP6605443B2 (ja) 2019-11-13
CN109922772B (zh) 2021-09-14
CN109922772A (zh) 2019-06-21
TW201822745A (zh) 201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9300B (zh) 椅子型按摩機及按摩機構
JP5946718B2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マッサージ装置を備えた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CN107822843B (zh) 按摩装置
KR101730782B1 (ko) 마사지 장치 및 이 마사지 장치를 구비한 의자형 마사지기
TWI689301B (zh) 按摩機
JP7094534B2 (ja) 施療ユニットおよびマッサージ機
TWI738915B (zh) 按摩機構及椅子型按摩機
JP4509987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TWI643611B (zh) 按摩機
JP6562617B2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7014467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のマッサージ機構
JP2010082329A (ja) 小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01112831A (ja) 肩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具えたマッサージ機
JP7121998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708972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TWI609684B (zh) 按摩裝置、及具備此按摩裝置的椅子型按摩機
JP7049671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7330523B2 (ja) マッサージ器
WO2016104021A1 (ja) マッサージ装置
JP3052473U (ja) 回転自在な接触端を有する振動式按摩器
TW202408444A (zh) 按摩裝置
TW202216104A (zh) 按摩機
JP2006334431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装置
JP2020185339A (ja) 揺動機構
JP2021040692A (ja) マッサー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