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213B - 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213B
TWI737213B TW109107861A TW109107861A TWI737213B TW I737213 B TWI737213 B TW I737213B TW 109107861 A TW109107861 A TW 109107861A TW 109107861 A TW109107861 A TW 109107861A TW I737213 B TWI737213 B TW I7372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frame
waist
so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7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2334A (zh
Inventor
石橋俊一
彭玉霖
黃子健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法蘭西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法蘭西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法蘭西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2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6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converting a lying surface into a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raising or lowering of the whole mattress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連結於前述腰底板的大腿部底板;及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大腿部底板位於前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位狀態。前述驅動機構可在前述臥位狀態及前述坐位狀態的各狀態中,以連結於前述腰底板之前述大腿部底板的一端作為軸來使前述大腿部底板旋動。

Description

床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可從臥位狀態變形至坐位狀態的床裝置。
發明背景
以往,已知一種具有像抬背功能或抬膝功能的輔助功能之床裝置,可使高齡者或身體不便者等使用者在床裝置上容易變更姿勢。這種床裝置具有包含背底板、腰底板及腳底板的複數個底板,且驅動機構可因應於如遙控器般的輸入裝置的操作而使各底板互相旋動。
又,亦提案有各底板可從形成平坦形狀的臥位狀態變形至坐位狀態的床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至3)。在坐位狀態,隨著各底板往床裝置的足側移動,背底板立起。藉此,使用者可將腳踩在放置有床裝置的地板上而坐在各底板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平第4-8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423154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第2018-15269號公報
[發明概要]
可從臥位狀態變形至坐位狀態的床裝置,在可減輕使用者或是介助者的身體負擔的點上極為有用。然而,在這種床裝置中,關於坐位狀態中的底板的姿勢、用來變形至坐位狀態的機構、甚至是用來指示變形至坐位狀態的輸入裝置的操作性,有改善的餘地。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將可從臥位狀態變形至坐位狀態的床裝置之便利性更提升。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觀點,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連結於前述腰底板的大腿部底板;及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大腿部底板位於前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位狀態,前述驅動機構可在前述臥位狀態及前述坐位狀態的各狀態中,以連結在前述腰底板之前述大腿部底板的一端作為軸來使前述大腿部底板旋動。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觀點,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至少一部分互相重疊的第1板件及第2板件;及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第1板件和前述第2板件 位於前述腰底板的下方的坐位狀態,前述驅動機構包含:第1滑動框架,支撐前述背底板及前述腰底板,且安裝於前述床框架;第2滑動框架,安裝於前述第1滑動框架;第1連桿,將前述第1板件與前述第2滑動框架可旋動地連結在複數個旋動軸;及第2連桿,將前述第2板件與前述第2滑動框架可旋動地連結在與前述第1連桿不同數量的旋動軸,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前述第1滑動框架相對於前述床框架往第1方向移動,前述第2滑動框架相對於前述第1滑動框架往與前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動,藉此,前述第1板件與前述第2板件一邊互相滑動一邊各自利用前述第1連桿及前述第2連桿朝向前述腰底板的下方旋動。
根據本發明之進一步的其他觀點,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連結於前述腰底板的大腿部底板;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大腿部底板位於前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位狀態;及輸入裝置,包含供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之指令輸入的按鈕,前述驅動機構包含:水平框架,安裝於前述床框架;及傾斜框架,連結成相對於前述水平框架可旋動並且支撐前述背底板及前述 腰底板,進而,前述驅動機構因應於在前述臥位狀態中操作前述按鈕,而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至前述坐位狀態,且因應於在那之後再次操作前述按鈕,而使前述傾斜框架相對於前述水平框架傾斜,以至少使前述背底板前傾。
根據本發明之進一步的其他觀點,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連結於前述腰底板的大腿部底板;及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大腿部底板位於前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位狀態,前述背底板包含:中央底板,連結有前述腰底板;一對側底板,連結成各自相對於前述中央底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可旋動;及一對突條部,設置在前述一對側底板的各自的背面,沿著與前述寬度方向交叉的長邊方向延伸,前述驅動機構包含一對輥,前述一對輥在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分別推壓前述一對突條部,藉此使前述一對側底板各自相對於前述中央底板傾斜。
根據本發明,能更提升可從臥位狀態變形至坐位狀態的床裝置之 便利性。
1:底板單元
2:驅動機構
3:床框架
3a:端部
4:底框架
4a:腳部
5:輸入裝置
5a:坐位變形按鈕
5b:電線
6:控制裝置
10:背底板
10C:中央底板
10L,10R:側底板
11:腰底板
12:腳底板
13:第1腰底板
14:第2腰底板
14a:孔
15:大腿部底板
16:膝底板
17:第1板件
18:第2板件
20:升降機構
21L,21R:第1升降連桿
22L,22R:第2升降連桿
23:旋動軸
24,25:軌道
26:上推構件
30:滑動機構
31:第1滑動框架
32:第2滑動框架
33:水平框架
34:傾斜框架
35:固定銷
36L,36R:軌道
40:抬背機構
41:抬背框架
42:抬背主軸
43L,43R:支撐構件
44:輥
45:可動桿件
45a:旋動軸
46:輥
47L,47R:軌道
48:鉸鏈
49:突條部
49a:傾斜面
50:抬膝機構
51L,51R:抬膝臂
52L,52R:抬膝輥
53:抬膝主軸
60:抬腰機構
61L,61R:旋動軸
71L,71R:第1連桿
72L,72R:第2連桿
73L,73R,74L,74R:第1安裝構件
171:框架
172:縫隙
181:溝部
211:支架
212:輥
221:支架
321L,321R:軌道
322:連結構件
331L,331R:框架材
332:連結構件
333:桿件
334:輥
335:突出構件
341L,341R:框架材
342,343:連結構件
344:桿件
345:輥
711,712:第1支架
713:臂
714:第1旋動軸
715:第2旋動軸
721:支架
722:臂
723:旋動軸
B:床裝置
B11,B12,B21,B22,B31,B32,B41,B42,B51,B52,B61,B62:支架
C1,C2,C3,C4,C5,C6:氣缸
D:距離
F20,F23:線
M1:升降馬達
M2:第1滑動馬達
M3:第2滑動馬達
M4:抬背馬達
M5:抬膝馬達
M6:抬腰馬達
P1,P2:位置
R1,R2,R3,R4,R5,R6:桿件
RF:背面
S:面積
X,Y,Z:方向
圖1是關於一實施形態之床裝置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2是上述床裝置的其他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3是上述床裝置之概略的側面圖。
圖4是概略地顯示上述床裝置所具備的底板單元的形狀的幾個例子的側面圖。
圖5是概略地顯示上述底板單元的形狀的其他例子的側面圖。
圖6是顯示在拆下上述底板單元的狀態下床裝置之概略的平面圖。
圖7是用以說明上述床裝置所具備的升降機構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8是用以說明上述床裝置所具備的滑動機構之概略的平面圖。
圖9是用以說明上述滑動機構的其他之概略的平面圖。
圖10是連結上述床裝置所具備的第1及第2板件和第2滑動框架的連桿機構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11是圖10所示的主要要素之概略的分解立體圖。
圖12是變形成坐位狀態途中的上述底板單元之概略的側面圖。
圖13是在坐位狀態中之上述底板單元之概略的側面圖。
圖14是用以說明上述床裝置所具備的抬背機構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15是用以說明上述抬背機構的其他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16是顯示由上述抬背機構所具備的抬背框架所支撐的背底板之支撐構造之一例的圖。
圖17是概略地顯示上述背底板的背面等之立體圖。
圖18是用以說明上述床裝置所具備的抬膝機構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19是用以說明上述抬膝機構的其他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20是沿著圖19所示的各要素的F20-F20線之概略的截面圖。
圖21是用以說明上述床裝置所具備的抬腰機構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22是用以說明上述抬腰機構的其他之概略的立體圖。
圖23是沿著圖22所示的各要素的F23-F23線之概略的截面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針對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床裝置,邊參照圖式邊說明之。
圖1及圖2是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床裝置B之概略的立體圖。在以下的說明中,如圖示般定義X方向、Y方向及Z方向。X方向為從床裝置B的頭側朝向足側的方向。Y方向為床裝置B的寬度方向。Z方向為床裝置B的高度方向。有時稱Y方向的箭頭指示側(從仰臥位的使用者看起來的左側)為「左」,稱其相反側(從仰臥位的使用者看起來的右側)為「右」。又,有時稱Z方向的箭頭指示側為「上」,稱其相反側為「下」。
床裝置B具備:底板單元1、驅動機構2、床框架3、底框架4、輸入裝置5及控制裝置6(參照圖2)。底板單元1的上面放置有未圖示的床墊等。
本實施形態中,底板單元1具備:背底板10,支撐使用者的背部;腰底板11,支撐使用者的腰部;及腳底板12,支撐使用者的腳部。
背底板10包含中央底板10C及一對側底板10L、10R。側底板10L、10R相對於中央底板10C之寬度方向(Y方向)的左右兩側,各自連結成可繞著與中央底板10C的長邊方向(與Y方向正交之方向)平行的軸旋動(參照圖17)。
腰底板11包含第1腰底板13及第2腰底板14。又,腳底板12包含:大腿部底板15,支撐使用者的大腿部;膝底板16,支撐使用者的膝部或腓腸部;及第1板件17和第2板件18,支撐使用者的足部。
中央底板10C和第1腰底板13、第1腰底板13和第2腰底板14、第2腰底板14和大腿部底板15、大腿部底板15和膝底板16、膝底板16和第1板件17是連結成可繞著與Y方向平行的軸旋動。第2板件18相對於第1板件17可滑動。第1板件17和第2板件18至少會有一部分重疊。
在圖1,背底板10、腰底板11及腳底板12為水平(與X-Y平面平行)。另一方面,在圖2,背底板10及第1腰底板13朝Z方向立起,並且腳底板12以膝底板16成為頂點的方式屈曲。
驅動機構2支撐底板單元1,並且使底板單元1變形為後述各種的形狀。床框架3配置在底板單元1的下方。底框架4支撐床框架3。底框架4在床裝置B的4個角落具有相接於地板面的腳部4a。底框架4亦可具有腳輪來替代腳部4a。
輸入裝置5例如是遙控器,且具有複數個按鈕用以輸入以下指令:底板單元1的變形、或床框架3相對於底框架4的升降。輸入裝置5包含坐位變形按鈕5a用以輸入以下指令:使底板單元1從後述的臥位狀態變形成坐位狀態。
控制裝置6例如安裝在床框架3。控制裝置6因應於由輸入裝置5輸入的指令而控制驅動機構2。輸入裝置5和控制裝置6例如透過電線5b進行通訊連接。但,輸入裝置5和控制裝置6亦可以無線方式進行通訊連接。
圖3是床裝置B之概略的側面圖。驅動機構2具備以下來作為用以支撐底板單元1的要素:固定銷35;抬背框架41;一對抬膝臂51L、51R及安裝在這些抬膝臂的前端之一對抬膝輥52L、52R(參照圖18及圖19);一對第1連桿71L、71R及一對第2連桿72L、72R(參照圖10及圖11)。
固定銷35穿過設置於第2腰底板14的一對孔14a(參照圖1及圖2)。抬背框架41支撐背底板10(中央底板10C)的背面。抬膝輥52L、52R支撐大腿部底板15的背面。第1連桿71L、71R可旋動地支撐第1板件17。第2連桿72L、72R可旋動地支撐第2板件18。
驅動機構2可藉由調整抬背框架41、抬膝臂51L、51R、第1連桿71L、71R及第2連桿72L、72R的位置關係或傾斜角度,使底板單元1變形成各種形狀。
圖4是概略地顯示底板單元1的形狀的一例的側面圖。在圖4(a)顯示的底板單元1中,與圖1的例子相同,背底板10、腰底板11及腳底板12皆呈水平排列。以下,將至少背底板10呈水平(與X-Y平面平行)的底板單元1的形狀稱為臥位狀態。
在圖4(b)顯示的底板單元1中,與圖2的例子相同,背底板10朝Z方向立起,並且腰底板11及腳底板12呈彎曲。具體來說,第1腰底板13朝Z方向立起,並且腳底板12以膝底板16位於比大腿部底板15及各板件17、18上方的方式形成朝上方凸起的形狀。
在圖4(c)顯示的底板單元1中,各板件17、18位於腰底板11及大腿部底板15的下方。大腿部底板15位於例如上述的床框架3的足側之端部3a附近,與腰底板11共同形成坐面。膝底板16在大腿部底板15及第1板件17之間沿著Z方向延伸。以下,將像這樣的底板單元1的形狀稱為坐位狀態。
圖4(d)顯示的底板單元1亦處於坐位狀態,比起圖4(c)的例子,底板單元1整體更為前傾。本實施形態中的「前傾」意指,底部單元1旋動而至少使得背底板10的上端向著足側,且背底板10的下端向著頭側。變形成像這樣的底板單元1的形狀,對使用者從坐位上站起來的動作的輔助有幫助。
像這樣,底板單元1可由圖4(a)顯示的臥位狀態,經過圖4(b)顯示的形狀,而變形成圖4(c)(d)顯示的坐位狀態。
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背底板10如圖4(b)~(c)立起的動作稱為抬背。又,將大腿部底板15如圖4(b)朝Z方向立起的動作稱為抬膝。又,將如圖4(d)顯示的使坐位狀態之底板單元1前傾的動作稱為抬腰。
圖4(a)~(c)中,顯示有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重疊的距離D。距離D或各板件17、18重疊的面積S,從圖4(a)中顯示的臥位狀態向圖4(c)中顯示的座位狀態增加。即,從臥位狀態變形至座狀態時,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會往互相重疊的面積增加的方向滑動。
從圖4(a)顯示的臥位狀態往圖4(c)顯示的坐位狀態變形之指令,可藉由上述的坐位變形按鈕5a輸入。即,在臥位狀態中持續按下坐位變形按鈕5a時,驅動機構2會使底板單元1慢慢變形成坐位狀態。在該變形的途中,若坐位變形按鈕5a的按下停止,底板單元1的變形也會停止。
底板單元1朝坐位狀態變形結束後,即使照原樣繼續按住坐位變形按鈕5a,底板單元1也不會有任何變形。另一方面,坐位變形按鈕5a的按下一度停止,之後再度按下該按鈕5a時,驅動機構2會使底板單元1如圖4(d)所示般前傾。
再者,上述的輸入裝置5也具有按鈕,可用於輸入使底板單元1從坐位狀態變形成臥位狀態的指令。在按壓這個按鈕的期間,底板單元1會從圖4(d)顯示的狀態慢慢地變形至圖4(a)顯示的臥位狀態。
圖5是概略地顯示底板單元1的形狀的其他例子的側面圖。如圖5(a)所示,臥位狀態中亦可藉由將大腿部底板15從水平狀態向Z方向立起,來執行抬膝。像這樣在臥位狀態下進行抬膝的話,可將仰臥位的使用者之膝蓋彎曲。
又,如圖5(b)所示,坐位狀態中亦可藉由將大腿部底板15從水平狀態向Z方向立起,來執行抬膝。像這樣在坐位狀態下進行抬膝的話,坐在底板單元1的使用者變得難以從坐面滑落。
圖6是顯示在拆下底板單元1的狀態下床裝置B之概略的平面圖。上述的驅動機構2具備:包含有升降馬達M1的升降機構20;包含有第1滑動馬達M2及第2滑動馬達M3的滑動機構30;包含有抬背馬達M4的抬背機構40;包含有抬膝馬達M5的抬膝機構50;及包含有抬腰馬達M6的抬腰機構60。各個馬達 M1~M6為驅動源的一例。
詳情後述,滑動機構30具備第1滑動框架31及第2滑動框架32。將第1滑動框架31安裝成相對於床框架3可滑動。將第2滑動框架32安裝成相對於第1滑動框架31可滑動。
第1滑動框架31包含水平框架33及傾斜框架34。水平框架33與X-Y平面平行。傾斜框架34可相對於水平框架33傾斜。於傾斜框架34設置有:上述的抬背框架41;一對固定銷35;一對抬膝臂51L、51R及一對抬膝輥52L、52R等。
以下,針對升降機構20、滑動機構30、抬背機構40、抬膝機構50及抬腰機構60依次詳細地說明。
[升降機構20]
圖7是用以說明升降機構20之概略的立體圖。此圖中,省略與升降機構20不相關之要素。
床框架3和底框架4的Y方向的一側部,藉由X形交叉的第1升降連桿21L及第2升降連桿22L連結。床框架3和底框架4的Y方向的另一側部,藉由X形交叉的第1升降連桿21R及第2升降連桿22R連結。
第1升降連桿21L和第2升降連桿22L藉由旋動軸23連結。第1升降連桿21L的一端,透過支架211連結成相對於底框架4可旋動。第1升降連桿21L的另一端設有輥212。輥212可在設置於床框架3的軌道24內沿X方向滾動。
第2升降連桿22L的一端,透過支架221連結成相對於床框架3可旋動。圖7中沒顯示出來,但第2升降連桿22L的另一端設有輥。該輥可在設置於底框架4的軌道25內沿X方向滾動。
再者,將第1升降連桿21R及第2升降連桿22R各自連結在床框架3及底框架4的構造,與將第1升降連桿21L及第2升降連桿22L連結在這些框架3、4的構造相同。
升降馬達M1中設有筒狀的氣缸C1及容置在氣缸C1裡的桿件R1。伴隨著升降馬達M1的動作,桿件R1從氣缸C1突出的突出量會改變。升降馬達M1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底框架4的支架B11可旋動。桿件R1的前端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Y方向較長的上推構件26的支架B12可旋動。上推構件26接觸於第1升降連桿21L、21R的下表面。
驅動升降馬達M1,桿件R1從氣缸C1突出的突出量增加後,上推構件26將第1升降連桿21L、21R往上方上推。藉此,第1升降連桿21L、21R各自的輥212在軌道24滾動,並且第2升降連桿22L、22R各自的輥在軌道25內滾動。床框架3藉由第1升降連桿21L、21R及第2升降連桿22L、22R而被往Z方向上推,且相對於底框架4上升。反之,桿件R1從氣缸C1突出的突出量減少後,床框架3朝向底框架4下降。藉由這樣的升降機構20,可使底板單元1升降。
[滑動機構30]
圖8及圖9是用以說明滑動機構30之概略的平面圖。這些圖中,省略與滑動機構30不相關之要素。
床框架3具有在Y方向上空出間隔排列的一對軌道36L、36R。軌道36L、36R皆在X方向上延伸。上述的第一滑動框架31及第2滑動框架32配置在軌道36L、36R之間。
第1滑動框架31的水平框架33具有:在Y方向上空出間隔排列的一對框架材331L、331R;及連結這些框架材331L、331R的頭側(圖中左側)的端部彼此的連結構件332。框架材331L、331R皆在X方向上延伸。
進而,水平框架33具有從框架材331L、331R向該框架33的外側延伸出的複數個桿件333。在圖8中,如同破壞軌道36L的一部分來顯示地,各桿件333的前端設有輥334。藉由這些輥334在軌道36L、36R內滾動,可讓第1滑動框架31相對於床框架3與X方向平行地滑動。
第1滑動框架31的傾斜框架34具有:在Y方向上空出間隔排列的一對框架材341L、341R;連結框架材341L、341R的頭側(圖中左側)的端部彼此的連結構件342;及連結框架材341L、341R的足側(圖中右側)的端部彼此的連結構件343。詳情參照圖21及圖22後述,框架材341L、341R各自連結成相對於框架材331L、331R可旋動。上述的一對固定銷35分別設置在框架材341L、341R。
第2滑動框架32具有:在Y方向上空出間隔排列的一對軌道321L、321R;及連結這些軌道321L、321R的足側(圖中右側)的端部彼此的連結構件322。軌道321L、321R皆在X方向上延伸。
傾斜框架34具有從框架材341L、341R向該框架34的外側延伸出的複數個桿件344。在圖8中,如同破壞軌道321R的一部分來顯示地,各桿件344的前端設有輥345。藉由這些輥345在軌道321L、321R內滾動,可讓第2滑動框架32相對於第1滑動框架31(傾斜框架34)滑動。
第1滑動馬達M2(第1驅動源)中設有筒狀的氣缸C2及容置在氣缸C2裡的桿件R2。伴隨著第1滑動馬達M2的動作,桿件R2從氣缸C2突出的突出量會改變。
第1滑動馬達M2對設置在床框架3的支架B21連結。在氣缸C2的下方,設有從水平框架33的連結構件332朝向第1滑動框架31的內側在X方向上延伸出的突出構件335(參照圖9)。桿件R2的前端對設置在該突出構件335的支架B22連結。
第2滑動馬達M3(第2驅動源)中設有筒狀的氣缸C3及容置在氣缸C3裡的桿件R3。伴隨著第2滑動馬達M3的動作,桿件R3從氣缸C3突出的突出量會改變。
第2滑動馬達M3及氣缸C3配置在安裝於傾斜框架34的連結構件342、343之X方向較長的支架B31之上,利用該支架B31支撐。將桿件R3的前端 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第2滑動框架32之連結構件322的支架B32可旋動。在這樣的構成中,利用後述的抬腰機構60抬腰時,第2滑動馬達M3、氣缸C3及桿件R3與傾斜框架34及第2滑動框架32一同相對於水平框架33傾斜。
圖8顯示的第1滑動框架31及第2滑動框架32等的位置關係,對應於臥位狀態。另一方面,圖9顯示的第1滑動框架31及第2滑動框架32等的位置關係,對應於坐位狀態。
即,在臥位狀態中,第1滑動馬達M2的桿件R2最大限度容置在氣缸C2中,並且第2滑動馬達M3的桿件R3從氣缸C3最大限度突出。藉此,第2滑動框架32從第1滑動框架31朝足側(圖中右側)大幅地突出。
從圖8顯示的臥位狀態變形至圖9顯示的坐位狀態時,利用第1滑動馬達M2將桿件R2從氣缸C2送出的同時,利用第2滑動馬達M3將桿件R3拉入氣缸M3中。這時,第1滑動框架31及第2滑動馬達M3等相對於床框架3往X方向(第1方向)推壓。又,第2滑動框架32相對於第1滑動框架31及床框架3往X方向的反向(第2方向)拉。在圖9的例子中,第2滑動框架32的足側之端部(連結構件322)位於相較第1滑動框架31的足側之端部(連結構件343)更靠近頭側的位置。
藉由這樣的滑動動作,在圖9顯示的坐位狀態中,第1滑動框架31比圖8顯示的臥位狀態往床框架3的足側移動。進而,第2滑動框架32比圖8顯示的臥位狀態往床框架3的頭側移動。
藉由以上的滑動機構30的動作,底板單元1從圖4(a)顯示的臥位狀態往圖4(c)顯示的坐位狀態變形之際,大腿部底板15定位於床框架3的足側的端部。進而,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被拉入腰底板11的下方。
圖10是連結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和第2滑動框架32之連桿機構的概略的立體圖。圖11是圖10顯示的主要要素的概略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10及圖11所示,在軌道321L、321R的前端部之下表面,設有 各自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1安裝構件73L、73R。第1安裝構件73L、73R互相相向的內表面中,設有各自在Y方向上延伸的第2安裝構件74L、74R。
如圖11所示,第1板件17的背面安裝有格子狀的框架171。進而,第1板件17在Y方向上的兩端部附近具有縫隙172。另一方面,在第2板件18的背面,在Y方向的兩端部各自形成有溝部181。藉由將被各縫隙172分開的第1板件17的兩端部各自插入溝部181,將第1板件17安裝成相對於第2板件18可滑動。
上述的第1連桿71L、71R各自具有第1支架711、第2支架712、臂713。第1連桿71L的第1支架711安裝在第2安裝構件74L。第2連桿72R的第1支架711安裝在第2安裝構件74R。第1連桿71L、71R的各自的第2支架712安裝在框架171。
在第一連桿71L、71R各自中,臂713的一端藉由第1旋動軸714連結成相對於第1支架711可旋動,臂713的另一端藉由第2旋動軸715連結成相對於第2支架712可旋動。
第2連桿72L、72R各自具有安裝在第1安裝構件73L、73R的支架721和安裝在第2板件18之背面的臂722。在第2連桿72L、72R各自中,支架721與臂722利用旋動軸723可旋動地連結。
圖12是變形至坐位狀態途中的底板單元1之概略的側面圖。圖13是在坐位狀態中的底板單元1之概略的側面圖。在各圖中,也顯示有第2滑動馬達M3、氣缸C3、桿件R3、第1連桿71R及第2連桿72R。
在圖12中,桿件R3從氣缸C3突出。在圖13中,桿件R3最大限度容置在氣缸C3。在桿件R3像這樣慢慢容置到氣缸C3的過程中,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慢慢被拉入腰底板11的下方。
這時,第1連桿71R(71L)藉由上述的第1旋動軸714及第2旋動軸715旋動,第2連桿72R(72L)藉由上述的旋動軸723旋動。第2板件18用1軸來旋動, 因此描繪正圓形的軌跡。另一方面,第1板件17用2軸來旋動,因此可描繪更複雜的軌跡。
假設在第1板件17也用1軸旋動的情況下,是無法讓兩板件17、18邊相互滑動邊拉入至圖13顯示的位置。相對於此,在第1板件17用2軸旋動的情況下,可讓兩板件17、18邊相互滑動邊拉入至圖13顯示的位置。
且,隨著拉入越進行,第1板件17和第2板件18重疊的面積越增加,兩板件17、18變得小型化。藉此,旋動時所需的距離地板面的高度也只要較低就解決了。
再者,只要第1連桿71L、71R所具有的旋動軸的數量(M)和第2連桿72L、72R所具有的旋動軸的數量(N)為M、N相異,不受限於如本實施形態M=2且N=1的情況。又,只要M、N相異,M<N的關係亦可成立。
[抬背機構40]
圖14及圖15是用以說明抬背機構40之概略的立體圖。這些圖中,省略與抬背機構40不相關之要素。
上述的抬背框架41具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抬背主軸42及連結在抬背主軸42之較長的支撐構件43L、43R。抬背主軸42連結成相對於傾斜框架34的框架材341L、341R可旋動。
支撐構件43L、43R的互相相向的內表面,分別設有2個輥44。又,支撐構件43L、43R的外表面,各自設有2個可動桿件45。各可動桿件45的前端設有輥46。
抬背馬達M4中設有筒狀的氣缸C4及容置在氣缸C4裡的桿件R4。伴隨著抬背馬達M4的動作,桿件R4從氣缸C4突出的突出量會改變。抬背馬達M4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傾斜框架34的連結構件343的支架B41可旋動。桿件R4的前端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抬背主軸42的支架B42可旋動。
圖14對應於臥位狀態,支撐構件43L、43R與X方向平行。在此狀態中利用抬背馬達M4將桿件R4從氣缸C4送出後,透過支架B42旋動抬背主軸42。藉此,如圖15所示,支撐構件43L、43R以抬背主軸42為中心旋動而立起。
背底板10由抬背框架41支撐。即,伴隨著抬背框架41的姿勢從圖14顯示的狀態改變成圖15顯示的狀態,背底板10從圖4(a)顯示的水平狀態如圖4(b)(c)所示般地立起。
圖16是顯示由抬背框架41所支撐的背底板10之支撐構造之一例的圖。在圖示的例子中,在中央底板10C的背面設有一對軌道47L、47R。這些軌道47L、47R沿中央底板10C的長邊方向(臥位狀態中的X方向)呈長條狀延伸,並且位於支撐構件43L、43R之間。
在圖16中,如同破壞軌道47R的一部分來顯示般,設置在支撐構件43L、43R的輥44分別位在軌道47L、47R內。即,中央底板10C藉由軌道47L、47R及各輥44,支撐成可相對於支撐構件43L、43R朝長邊方向滑動。
圖16顯示的支撐構件43L、43R和軌道47L、47R的位置關係對應於坐位狀態。例如著眼於圖中的左上的可動桿件45,在臥位狀態中,該可動桿件45會位於虛線顯示的位置P1。從臥位狀態變形到坐位狀態時,隨著抬背框架41立起,支撐構件43L、43R滑動,該可動桿件45會移動至圖中的位置P2。
側底板10L藉由2個鉸鏈48連結在中央底板10C的左側邊。同樣的,側底板10R藉由2個鉸鏈48連結在中央底板10C的右側邊。
側底板10L、10R的背面RF分別設有2個突條部49。各突條部49沿著側底板10L、10R的長邊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並且被配置在對應於可動桿件45及輥46的位置。
可動桿件45其中間具有旋動軸45a,可以該旋動軸45a為中心彎曲。在圖16的例子中,各可動桿件45被彎曲成直角。在這個情況中,各輥46會 退避到與各突條部49不重疊的位置。另一方面,關於圖16的右上的可動桿件45及輥46,如虛線所示,使可動桿件45直線狀地延伸後,輥46會與突條部49重疊。
圖17是概略地顯示背底板10的背面及輥46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在此圖中,可動桿件45直線狀地延伸,輥46與突條部49重疊。
突條部49具有與輥46接觸的傾斜面49a。例如,傾斜面49a是距離側底板10L、10R之背面RF的高度隨著朝向圖中下方(有腰底板11的方向)而增加,並且朝中央底板10C側更傾斜的曲面。
圖17中的輥46在臥位狀態的位置P1。這時,中央底板10C與側底板10L、10R平行,形成平板狀的背底板10。
往坐位狀態變形時,輥46從距離背面RF的高度較小的位置P1到到達該高度較大的位置P2為止,都在傾斜面49a上滾動。藉此,突條部49被輥46推壓,側底板10L、10R以鉸鏈48的旋動軸為中心旋動,如虛線所示地相對於中央底板10C傾斜。
側底板10L、10R若像這樣傾斜的話,在坐位狀態中的使用者的上半身之左右會受到支撐,因此提高床裝置B的安全性。再者,用以使側底板10L、10R傾斜的構造之細部,亦可適用日本特許第3910873號中揭示的構造。
[抬膝機構50]
圖18及圖19是用以說明抬膝機構50之概略的立體圖。在這些圖中,省略與抬膝機構50不相關之要素。
在傾斜框架34的框架材341L、341R間,配置著在Y方向上延伸的抬膝主軸53。抬膝主軸53連結成相對框架材341L、341R可旋動。
上述的抬膝臂51L、51R的一端對抬膝主軸53連結。抬膝臂51L、51R的另一端各自安裝有上述的抬膝輥52L、52R。
抬膝馬達M5中設有筒狀的氣缸C5及容置在氣缸C5裡的桿件R5。伴隨著抬膝馬達M5的動作,桿件R5從氣缸C5突出的突出量會改變。抬膝馬達M5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傾斜框架34的連結構件342的支架B51可旋動。桿件R5的前端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抬膝主軸53的支架B52可旋動。
圖18對應於未抬膝的狀態,抬膝臂51L、51R與X方向平行。在此狀態中利用抬膝馬達M5將桿件R5從氣缸C5送出後,透過框架B52旋動抬膝主軸53。藉此,如圖19所示,抬膝臂51L、51R與抬膝主軸53一同旋動而立起。
圖20是沿著圖19中顯示的各要素的F20-F20線之概略的截面圖。在此圖中,亦顯示有大腿部底板15。抬膝輥52R(52L)接觸在大腿部底板15的背面。
抬膝臂51R(51L)從圖18顯示的狀態旋動至圖19顯示的狀態時,抬膝輥52R(52L)上推大腿部底板15的背面,如圖20所示,大腿部底板15相對於X方向傾斜。
抬膝馬達M5、抬膝主軸53、抬膝臂51L、51R及抬膝輥52L、52R等的要素藉由第一滑動框架31(傾斜框架34)支撐。因此,這些要素可和第1滑動框架31一同滑動,無論在臥位狀態及坐位狀態之任一狀態中,抬膝輥52L、52R皆位於大腿部底板15的正下方。因此,如圖5(a)(b)所示,在臥位狀態及坐位狀態雙方皆可執行抬膝。
[抬腰機構60]
圖21及圖22是用以說明抬腰機構60之概略的立體圖。在這些圖中,省略與抬腰機構60不相關之要素。
上述水平框架33和傾斜框架34藉由一對旋動軸61L、61R可旋動地連結。具體來說,旋動軸61L將水平框架33的框架材331L及傾斜框架34的框架材341L可旋動地連結。又,旋動軸61R與水平框架33的框架材331R及傾斜框架34的框架材341R可旋動地連結。
圖21及圖22的例子中,框架材341L、341R為下方呈開口的蓋件,在傾斜框架34未傾斜的狀態中,如圖21所示地分別被覆蓋於框架材331L、331R。
抬腰馬達M6中設有筒狀的氣缸C6及容置在氣缸C6裡的桿件R6。伴隨著抬腰馬達M6的動作,桿件R6從氣缸C6突出的突出量會改變。抬腰馬達M6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水平框架33的連結構件332的支架B61可旋動。桿件R6的前端連結成相對於設置在傾斜框架34的連結構件342的支架B62可旋動。連結構件342位於比連結構件332更上方的位置。氣缸C6及桿件R6在傾斜框架34未傾斜的狀態下,以氣缸C6及桿件R6的前端側位於上方的方式傾斜。
圖21對應於未抬腰的坐位狀態,框架材341L、341R與X方向平行。在此狀態中利用抬腰馬達M6將桿件R6從氣缸C6送出後,如圖22所示,傾斜框架34的頭側(圖中左側)被抬起。藉由傾斜框架34支撐的第2滑動框架32、抬背框架41及抬膝臂51L、51R等的要素也與傾斜框架34一同傾斜。
圖23是沿著圖22所示的各要素的F23-F23線之概略的截面圖。在此圖中,亦顯示有底板單元1。抬背框架41、抬膝框架51L、51R、第1連桿71L、71R及第2連桿72L、72R(參照圖10)等支撐底板單元1的要素,皆設置於傾斜框架34或第2滑動框架32。
即,背底板10、腰底板11及腳底板12藉由傾斜框架34及第2滑動框架32支撐。因此,藉由抬腰機構60來執行抬腰動作時,如圖4(d)也已顯示的,坐位狀態的底板單元1整體地前傾。
若使用以上說明的升降機構20、滑動機構30、抬背機構40、抬膝機構50及抬腰機構60,如圖4及圖5所例示,可使底板單元1變形成臥位狀態、坐位狀態或甚至其他形狀,或變更底板單元1之距離地板面的高度。藉此,使用者的姿勢變更或從床裝置B站起來會變得容易。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a)(b)所示,在臥位狀態及坐位狀態雙方中 皆可抬膝。假設,臥位狀態及坐位狀態中之抬膝由個別的機構實現時,床裝置的零件個數會增加,製造成本也上升。進而,亦可能難以在底板單元的下方確保用來配置各種的機構的空間。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可藉由同一個抬膝機構50在臥位狀態及坐位狀態雙方中抬膝,因此可抑制這些問題。
本實施形態中,腳底板12的端部以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構成,這些板件17、18各自透過第1連桿71L、71R及第2連桿72L、72R連結在第2滑動框架32。且,第1連桿71L、71R所具有的旋動軸之數量與第2連桿72L、72R所具有的旋轉軸之數量相異。若是像這樣的構成,從臥位狀態往坐位狀態變形時,便可使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邊互相滑動邊往腰底板11之下方拉入。
如同參照圖4所說明的,比起在臥位狀態中第1板件17及第2板件18重疊的面積,在坐位狀態中這些板件17、18重疊的面積更小。在此情況下,可確保臥位狀態中之底板單元1的面積較寬,並且可將坐位狀態中之腳底板12小型化。
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用來讓底板單元1從臥位狀態變形至坐位狀態之坐位變形按鈕5a,在往坐位狀態的變形完成後再度按下,可藉由抬腰機構60使底板單元1前傾(抬腰)。只要像這樣以一個按鈕的操作來執行往坐位狀態的變形及之後的抬腰,使用者從床裝置B下來的一連串動作就可非常順利地進行。
在本實施形態,藉由參照圖16及圖17說明過的包含輥46及突條部49的構造,在往坐位狀態變形時,側底板10L、10R相對於中央底板10C傾斜。藉此,在坐位狀態中使用者的上半身之左右受到支撐,因此床裝置B的安全性提高。且,因為側底板10L、10R會隨著將背底板10立起的抬背機構40的動作傾斜,所以不需要用來使側底板10L、10R傾斜的專用的驅動源。
再者,在不必使側底板10L、10R傾斜的時候,如圖16所示,只要 使可動桿件45先退避到與突條部49不重疊的位置即可。
除此之外,從本實施形態還可得到各種合適的效果。依據本實施形態,可從臥位狀態變形至坐位狀態的床裝置B之便利性會明顯提升。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並非將本發明的範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中所揭示的構成。本發明可將上述實施形態中所揭示的構成變形成各種態樣來實施。
1:底板單元
2:驅動機構
3:床框架
4:底框架
4a:腳部
5:輸入裝置
5a:坐位變形按鈕
5b:電線
10:背底板
10C:中央底板
10L:側底板
10R:側底板
11:腰底板
12:腳底板
13:第1腰底板
14:第2腰底板
14a:孔
15:大腿部底板
16:膝底板
17:第1板件
18:第2板件
B:床裝置
X,Y,Z: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連結於前述腰底板的大腿部底板;及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大腿部底板位於前述床框架的端部且前述腳底板的一部份被拉入至前述腰底板之下方的坐位狀態,前述驅動機構可在前述臥位狀態及前述坐位狀態的各狀態中,以連結於前述腰底板之前述大腿部底板的一端作為軸來使前述大腿部底板旋動。
  2. 如請求項1之床裝置,其中前述腳底板更包含連結到前述大腿部底板的膝底板、連結到前述膝底板的第1板件、以及相對於前述第1板件為可滑動的第2板件,在前述坐位狀態中,前述膝底板往前述床裝置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前述腳底板屈曲成前述第1板件及前述第2板件位於前述腰底板的下方。
  3. 如請求項2之床裝置,其中前述驅動機構包含:第1滑動框架,支撐前述背底板及前述腰底板,且安裝於前述床框架;及第2滑動框架,支撐前述腳底板,且安裝於前述第1滑動框架,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前述第1滑動框架相對於前述床框架往第1方向移動,前述第2滑動框架相對於前述第1滑動框架往與前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動,在前述第2滑動框架往前述第2方向移動的期間,前述第1板件及前述第2板件被拉入至前述腰底板的下方。
  4. 如請求項3之床裝置,其中前述驅動機構包含:主軸,設置在前述第1滑動框架;臂,連結於前述主軸;輥,設置在前述臂的前端並且相接於 前述大腿部底板的背面;及驅動源,以前述主軸作為軸使前述臂及前述輥旋動,在前述臥位狀態及前述坐位狀態的各狀態中,藉由前述驅動源以前述主軸為軸使前述臂及前述輥旋動,前述大腿部底板會以連結於前述腰底板之前述大腿部底板的一端作為軸來旋動。
  5. 一種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至少一部分互相重疊的第1板件及第2板件;及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第1板件和前述第2板件位於前述腰底板的下方的坐位狀態,前述驅動機構包含:第1滑動框架,支撐前述背底板及前述腰底板,且安裝於前述床框架;第2滑動框架,安裝於前述第1滑動框架;第1連桿,將前述第1板件與前述第2滑動框架可旋動地連結在複數個旋動軸;及第2連桿,將前述第2板件與前述第2滑動框架可旋動地連結在與前述第1連桿不同數量的旋動軸,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前述第1滑動框架相對於前述床框架往第1方向移動,前述第2滑動框架相對於前述第1滑動框架往與前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移動,藉此,前述第1板件與前述第2板件一邊互相滑動一邊各自利用前述第1連桿及前述第2連桿朝向前述腰底板的下方旋動。
  6. 如請求項5之床裝置,其在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 形時,往前述第1板件及前述第2板件互相重疊的面積增加的方向滑動。
  7. 如請求項5或6之床裝置,其中前述驅動機構包含:第1驅動源,安裝於前述床框架,在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將前述第1滑動框架往前述第1方向推壓;及第2驅動源,安裝於前述第1滑動框架,在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將前述第2滑動框架往前述第2方向拉。
  8. 一種床裝置,具備:床框架;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連結於前述腰底板的大腿部底板;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大腿部底板位於前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位狀態;及輸入裝置,包含供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之指令輸入的按鈕,前述驅動機構包含:水平框架,安裝於前述床框架;及傾斜框架,連結成相對於前述水平框架可旋動並且支撐前述背底板及前述腰底板,進而,前述驅動機構因應於在前述臥位狀態中操作前述按鈕,而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至前述坐位狀態,且因應於在那之後再次操作前述按鈕,而使前述傾斜框架相對於前述水平框架傾斜,以至少使前述背底板前傾。
  9. 一種床裝置,具備:床框架; 背底板;腰底板,連結於前述背底板;腳底板,包含連結於前述腰底板的大腿部底板;及驅動機構,使前述背底板、前述腰底板及前述腳底板,變形成至少前述背底板呈水平的臥位狀態、以及前述背底板立起並且前述大腿部底板位於前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位狀態,前述背底板包含:中央底板,連結有前述腰底板;一對側底板,連結成各自相對於前述中央底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可旋動;及一對突條部,設置在前述一對側底板的各自的背面,沿著與前述寬度方向交叉的長邊方向延伸,前述驅動機構包含一對輥,前述一對輥在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分別推壓前述一對突條部,藉此使前述一對側底板各自相對於前述中央底板傾斜。
  10. 如請求項9之床裝置,其中前述一對突條部各自具有距離前述背面的高度隨著朝向前述腰底板而增加的傾斜面,從前述臥位狀態往前述坐位狀態變形時,前述一對輥各自在前述一對突條部的前述傾斜面上,從距離前述背面的高度小的位置朝向該高度大的位置滾動,藉此使前述一對側底板各自相對於前述中央底板傾斜。
TW109107861A 2019-09-19 2020-03-10 床裝置 TWI737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0327 2019-09-19
JP2019170327A JP6957572B2 (ja) 2019-09-19 2019-09-19 ベッ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334A TW202112334A (zh) 2021-04-01
TWI737213B true TWI737213B (zh) 2021-08-21

Family

ID=7487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861A TWI737213B (zh) 2019-09-19 2020-03-10 床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970565A4 (zh)
JP (3) JP6957572B2 (zh)
CN (1) CN114269206A (zh)
TW (1) TWI737213B (zh)
WO (1) WO2021053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23003365A (es) 2020-09-23 2023-03-29 Crispr Therapeutics Ag Linfocitos t modificados por ingenieria genetica con disrupcion de regnasa-1 y/o tgfbrii tienen una funcionalidad y una persistencia mejoradas.
CN113749462B (zh) * 2021-10-26 2023-03-10 浙江世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背板可折叠电动床架
WO2023119201A2 (en) 2021-12-22 2023-06-29 Crispr Therapeutics A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 cells with disrupted 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 proto-oncogene-b (cblb) and uses thereof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8164A (ja) * 2000-01-18 2001-07-24 Nippon Conveyor Co Ltd 介護ベッド
TWM537476U (zh) * 2016-10-12 2017-03-01 Tung Keng Enterprise Co Ltd 可升降背板的電動床
TWI631941B (zh) * 2013-05-15 2018-08-11 日商最佳床材股份有限公司 Bed device
CN110200758A (zh) * 2019-05-24 2019-09-0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护理功能的转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9125A (en) * 1978-07-27 1980-02-09 Godo Butsusan Kk Physical standard converting head
JPS61238232A (ja) * 1985-04-16 1986-10-23 石井 賢俊 座位補助および起立補助機構を有するベツド
JPH0740977B2 (ja) * 1990-03-28 1995-05-10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JPH04819U (zh) 1990-04-18 1992-01-07
US5479666A (en) 1994-01-25 1996-01-02 Hill-Rom Company, Inc. Foot egress chair bed
JP3277316B2 (ja) 1997-02-05 2002-04-2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糸引き防止ノズルおよびそのノズル孔加工方法
JP2003265543A (ja) * 2002-03-18 2003-09-24 Paramount Bed Co Ltd ベッド等におけるボトム調節動作制御システム
JP3910873B2 (ja) * 2002-03-29 2007-04-25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背上げ式ベッド装置
JP2006109930A (ja) * 2004-10-12 2006-04-27 Iura Co Ltd ベッド
JP2006116026A (ja) * 2004-10-20 2006-05-11 Iura Co Ltd ベッド
JP2006346311A (ja) 2005-06-17 2006-12-28 Paramount Bed Co Ltd 電動ベッドの動作制御装置
JP5519125B2 (ja) 2008-06-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光検出装置
WO2011139167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Multifit Hospital Supplies Limited Bed chair
US8640285B2 (en) * 2010-11-22 2014-02-04 Hill-Rom Services, Inc. Hospital bed seat section articulation for chair egress
JP5658120B2 (ja) * 2011-10-04 2015-01-21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WO2013062423A2 (en) * 2011-10-25 2013-05-02 Wayne Smeaton Manson Bed chair
EP2712597A2 (en) * 2012-09-27 2014-04-02 Multifit Hospital Supplies Limited Improvements to bed chairs
US10188567B2 (en) * 2014-10-30 2019-01-29 Byron Wade Wurdeman Hospital chair beds with extendable/retractable foot sections
JP6755477B2 (ja) 2016-07-28 2020-09-16 株式会社いうら ベッド装置
DE202016006431U1 (de) * 2016-10-18 2016-10-26 Control Live, S.L. Kippbett für Personen mit Behinder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8164A (ja) * 2000-01-18 2001-07-24 Nippon Conveyor Co Ltd 介護ベッド
TWI631941B (zh) * 2013-05-15 2018-08-11 日商最佳床材股份有限公司 Bed device
TWM537476U (zh) * 2016-10-12 2017-03-01 Tung Keng Enterprise Co Ltd 可升降背板的電動床
CN110200758A (zh) * 2019-05-24 2019-09-0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护理功能的转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7572B2 (ja) 2021-11-02
JP2022000230A (ja) 2022-01-04
TW202112334A (zh) 2021-04-01
WO2021053849A1 (ja) 2021-03-25
EP3970565A1 (en) 2022-03-23
JP7171868B2 (ja) 2022-11-15
CN114269206A (zh) 2022-04-01
JP2022186990A (ja) 2022-12-15
JP7375147B2 (ja) 2023-11-07
EP3970565A4 (en) 2023-01-18
JP2021045381A (ja)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7213B (zh) 床裝置
JP3960885B2 (ja) 可動ベッド用マット
TWI626934B (zh) Bed device
TWI230060B (en) Movable bed
JP2987290B2 (ja) ベッド装置
JP2010178783A (ja) ベッド装置
JP4566069B2 (ja) 電動ベッド
TWI593370B (zh) 仰臥台之底板控制方法及其裝置
TWM578158U (zh) Bed frame structure
TWI516255B (zh) Bed rest and foot drop mechanism
JP5089785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ベッド
JP6968518B2 (ja) ベッド装置
JP2003275061A (ja) ベッド
JPH0422579B2 (zh)
JP2007252469A (ja) 支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介護ロボット装置
KR20210102625A (ko) 의료용 전동 침대
JPH0731642A (ja) ベッド
JP7447161B2 (ja) ベッド装置
JP7127011B2 (ja) マットレスおよびベッド装置
JP696014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1801521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4261306B2 (ja) 折畳式車椅子の昇降装置
JP3076554U (ja) ベッド昇降装置
JP2021194192A (ja) 電動ベッド
JPH03128008A (ja) ベッドに於ける床板の昇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