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9206A - 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9206A
CN114269206A CN202080049432.5A CN202080049432A CN114269206A CN 114269206 A CN114269206 A CN 114269206A CN 202080049432 A CN202080049432 A CN 202080049432A CN 114269206 A CN114269206 A CN 114269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frame
bed
wais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94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桥俊一
彭玉霖
黄子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ance Be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ance B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ce B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ance Be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69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9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6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converting a lying surface into a c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raising or lowering of the whole mattress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床装置具备:床框架;背托板;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腿托板,其包括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大腿部托板;以及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大腿部托板位于所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姿状态。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卧姿状态和所述坐姿状态下,分别能够将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所述大腿部托板的一端作为轴而使所述大腿部托板转动。

Description

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从卧姿状态变形为坐姿状态的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床装置,该床装置具备背部抬起功能、膝部抬起功能这样的辅助功能,使得老年人或身体不便的人等利用者能够在床装置上容易地变更姿势。这种床装置具有包含背托板、腰托板及腿托板在内的多个托板,驱动机构根据遥控器这样的输入装置的操作而使各托板相互转动。
另外,还提出了一种能够从各托板呈平坦形状的卧姿状态变形为坐姿状态的床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3)。在坐姿状态下,各托板向床装置的脚侧移动,并且背托板立起。由此,利用者能够将脚放在放置有床装置的地面而坐在各托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4-8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231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15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能够从卧姿状态变形为坐姿状态的床装置在能够减轻利用者或护理者的身体的负担这一点极为有用。但是,在这种床装置中,关于坐姿状态下的托板的姿势、用于向坐姿状态变形的机构、以及用于指示向坐姿状态变形的输入装置的操作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能够从卧姿状态变形为坐姿状态的床装置的便利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大腿部托板;以及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大腿部托板位于所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姿状态,
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卧姿状态和所述坐姿状态下,分别能够将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所述大腿部托板的一端作为轴而使所述大腿部托板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的第一板和第二板;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腰托板的下方的坐姿状态,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滑动框架,其支承所述背托板和所述腰托板,并且安装于所述床框架;
第二滑动框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
第一连杆,其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框架以能够在多个转动轴处转动的方式连结;以及
第二连杆,其将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框架以能够在与所述第一连杆不同数量的转动轴处转动的方式连结,
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所述第一滑动框架相对于所述床框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一边相互滑动,一边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而朝向所述腰托板的下方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观点,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大腿部托板;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大腿部托板位于所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姿状态;以及
输入装置,其包括输入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的命令的按钮,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水平框架,其安装于所述床框架;以及
倾转框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水平框架连结,并且支承所述背托板和所述腰托板,
所述驱动机构还与在所述卧姿状态下操作了所述按钮相应地,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所述坐姿状态,之后,与再次操作了所述按钮相应地,以至少所述背托板前倾的方式使所述倾转框架相对于所述水平框架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观点,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大腿部托板;以及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大腿部托板位于所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姿状态,
所述背托板包括:
中央托板,其连结有所述腰托板;
一对侧托板,它们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央托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结;以及
一对突条部,它们设置在所述一对侧托板各自的背面,沿着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长边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对辊,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该一对辊分别按压所述一对突条部,由此使所述一对侧托板分别相对于所述中央托板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进一步提高能够从卧姿状态变形为坐姿状态的床装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上述床装置的另一概要立体图。
图3是上述床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4是概要地示出上述床装置所具备的托板单元的形状的几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概要地示出上述托板单元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卸下了上述托板单元的状态下的床装置的概要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床装置所具备的升降机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床装置所具备的滑动机构的概要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上述滑动机构的另一概要俯视图。
图10是连结上述床装置所具备的第一板及第二板与第二滑动框架的连杆机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主要要素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变形为坐姿状态的中途的上述托板单元的概要侧视图。
图13是坐姿状态下的上述托板单元的概要侧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上述床装置所具备的背部抬起机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上述背部抬起机构的另一概要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基于上述背部抬起机构所具备的背部抬起框架的背托板的支承构造的一例的图。
图17是概要地示出上述背托板的背面等的立体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上述床装置所具备的膝部抬起机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上述膝部抬起机构的另一概要立体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各要素的沿着F20-F20线剖切的概要剖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上述床装置所具备的腰部抬起机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上述腰部抬起机构的另一概要立体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各要素的沿着F23-F23线剖切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床装置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床装置B的概要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示那样定义X方向、Y方向及Z方向。X方向是从床装置B的头侧朝向脚侧的方向。Y方向是床装置B的宽度方向。Z方向是床装置B的高度方向。有时将Y方向的箭头所示的一侧(从仰卧姿的利用者观察到的左侧)称为“左”,将其相反侧(从仰卧姿的利用者观察到的右侧)称为“右”。另外,有时将Z方向的箭头所示的一侧称为“上”,将其相反侧称为“下”。
床装置B具备托板单元1、驱动机构2、床框架3、基座框架4、输入装置5、以及控制装置6(参照图2)。在托板单元1上放置有未图示的床垫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板单元1具备支承利用者的背部的背托板10、支承利用者的腰部的腰托板11、以及支承利用者的腿部的腿托板12。
背托板10包括中央托板10C和一对侧托板10L、10R。侧托板10L、10R分别以能够绕与中央托板10C的长边方向(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转动的方式连结在中央托板10C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参照图17)。
腰托板11包括第一腰托板13和第二腰托板14。另外,腿托板12包括支承利用者的大腿部的大腿部托板15、支承利用者的膝部或腓部的膝托板16、以及支承利用者的脚部的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
中央托板10C与第一腰托板13、第一腰托板13与第二腰托板14、第二腰托板14与大腿部托板15、大腿部托板15与膝托板16、膝托板16与第一板17以能够绕与Y方向平行的轴进行转动的方式连结。第二板18相对于第一板17能够滑动。第一板17与第二板1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在图1中,背托板10、腰托板11及腿托板12呈水平姿势(与X-Y平面平行)。另一方面,在图2中,背托板10和第一腰托板13在Z方向上立起,并且,以膝托板16成为顶点的方式使腿托板12弯曲。
驱动机构2支承托板单元1,并且使托板单元1变形为后述的各种形状。床框架3配置在托板单元1的下方。基座框架4支承床框架3。基座框架4在床装置B的四角具有与地面相接的腿部4a。基座框架4也可以具有脚轮以取代腿部4a。
输入装置5例如是遥控器,具有用于输入使托板单元1变形的命令或者使床框架3相对于基座框架4升降的命令的多个按钮。输入装置5包括坐姿变形按钮5a,该坐姿变形按钮5a用于输入使托板单元1从后述的卧姿状态向坐姿状态变形的命令。
控制装置6例如安装在床框架3上。控制装置6根据从输入装置5输入的命令来控制驱动机构2。输入装置5与控制装置6例如经由缆线5b而被通信连接。但是,输入装置5与控制装置6也可以以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图3是床装置B的概要侧视图。驱动机构2具备固定销35、背部抬起框架41、一对膝部抬起臂51L、51R和安装于它们的前端的一对膝部抬起辊52L、52R(参照图18和图19)、以及一对第一连杆71L、71R和一对第二连杆72L、72R(参照图10和图11),来作为用于支承托板单元1的要素。
固定销35穿过设置于第二腰托板14的一对孔14a(参照图1和图2)。背部抬起框架41支承背托板10(中央托板10C)的背面。膝部抬起辊52L、52R支承大腿部托板15的背面。第一连杆71L、71R将第一板17支承为能够转动。第二连杆72L、72R将第二板18支承为能够转动。
驱动机构2通过调整背部抬起框架41、膝部抬起臂51L、51R、第一连杆71L、71R以及第二连杆72L、72R的位置关系及倾斜角度,能够使托板单元1变形为各种形状。
图4是概要地示出托板单元1的形状的一例的侧视图。在图4中的(a)所示的托板单元1中,与图1的例子相同,背托板10、腰托板11及腿托板12均水平地排列。以下,将至少背托板10为水平(与X-Y平面平行)的托板单元1的形状称为卧姿状态。
在图4中的(b)所示的托板单元1中,与图2的例子相同,背托板10在Z方向上立起,并且腰托板11和腿托板12弯曲。具体而言,第一腰托板13在Z方向上立起,并且,腿托板12形成为向上方凸出的形状,使得膝托板16位于比大腿部托板15和各板17、18靠上方的位置。
在图4中的(c)所示的托板单元1中,各板17、18位于腰托板11和大腿部托板15的下方。大腿部托板15例如位于上述的床框架3的脚侧的端部3a附近,与腰托板11一起形成座面。膝托板16在大腿部托板15与第一板17之间沿Z方向延伸。以下,将这样的托板单元1的形状称为坐姿状态。
图4中的(d)所示的托板单元1也处于坐姿状态,与图4中的(c)的例子相比,托板单元1整体前倾。本实施方式中的“前倾”是指,以至少背托板10的上端朝向脚侧且背托板10的下端朝向头侧的方式使托板单元1转动。向这样的托板单元1的形状的变形有助于辅助利用者从坐姿立起的动作。
这样,托板单元1能够从图4中的(a)所示的卧姿状态经过图4中的(b)所示的形状而变形为图4中的(c)、(d)所示的坐姿状态。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背托板10如图4中的(b)~(c)那样立起的动作称为背部抬起。另外,将使大腿部托板15如图4中的(b)那样在Z方向上立起的动作称为膝部抬起。另外,将使坐姿状态的托板单元1如图4中的(d)所示那样前倾的动作称为腰部抬起。
在图4中的(a)~(c)中示出第一板17与第二板18重叠的距离D。距离D及各板17、18重叠的面积S从图4中的(a)所示的卧姿状态朝向图4中的(c)所示的坐姿状态而增加。即,在从卧姿状态向坐姿状态变形时,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在彼此重叠的面积增加的方向上滑动。
能够通过上述的坐姿变形按钮5a来输入从图4中的(a)所示的卧姿状态向图4中的(c)所示的坐姿状态变形的命令。即,在卧姿状态下持续按下坐姿变形按钮5a时,驱动机构2使托板单元1渐渐变形为坐姿状态。在该变形的中途停止坐姿变形按钮5a的按下时,托板单元1的变形也停止。
当托板单元1向坐姿状态的变形结束时,即便保持持续按下坐姿变形按钮5a,托板单元1也丝毫不变形。另一方面,在暂时停止坐姿变形按钮5a的按下、之后再次按下了该按钮5a的情况下,驱动机构2使托板单元1如图4中的(d)所示那样前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输入装置5也具有用于输入使托板单元1从坐姿状态变形为卧姿状态的命令的按钮。在按压该按钮的期间,托板单元1从图4中的(d)所示的状态向图4中的(a)所示的卧姿状态渐渐变形。
图5是概要地示出托板单元1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如图5中的(a)所示,通过在卧姿状态下也将大腿部托板15从水平的状态沿Z方向立起,能够执行膝部抬起。如果像这样在卧姿状态下进行膝部抬起,则能够弯曲仰卧姿的利用者的膝部。
另外,如图5中的(b)所示,通过在坐姿状态下将大腿部托板15从水平的状态沿Z方向立起,能够执行膝部抬起。如果像这样在坐姿状态下进行膝部抬起,则坐在托板单元1上的利用者不易从座面滑落。
图6是卸下了托板单元1的状态下的床装置B的概要俯视图。上述的驱动机构2具备包括升降马达M1的升降机构20、包括第一滑动马达M2和第二滑动马达M3的滑动机构30、包括背部抬起马达M4的背部抬起机构40、包括膝部抬起马达M5的膝部抬起机构50、以及包括腰部抬起马达M6的腰部抬起机构60。各马达M1~M6是驱动源的一例。
滑动机构30具备第一滑动框架31和第二滑动框架32,对此之后详细叙述。第一滑动框架31被安装为相对于床框架3能够滑动。第二滑动框架32被安装为相对于第一滑动框架31能够滑动。
第一滑动框架31包括水平框架33和倾转框架34。水平框架33与X-Y平面平行。倾转框架34能够相对于水平框架33倾斜。在倾转框架34设置有上述的背部抬起框架41、一对固定销35、一对膝部抬起臂51L、51R以及一对膝部抬起辊52L、52R等。
以下,依次详细说明升降机构20、滑动机构30、背部抬起机构40、膝部抬起机构50以及腰部抬起机构60。
[升降机构20]
图7是用于说明升降机构20的概要立体图。在该图中,省略了与升降机构20不相关的要素。
床框架3与基座框架4的Y方向上的一方的侧部通过呈X字状交叉的第一升降连杆21L和第二升降连杆22L而连结。床框架3与基座框架4的Y方向上的另一方的侧部通过呈X字状交叉的第一升降连杆21R和第二升降连杆22R而连结。
第一升降连杆21L与第二升降连杆22L通过转动轴23而连结。第一升降连杆21L的一端经由支架21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基座框架4连结。在第一升降连杆21L的另一端设置有辊212。辊212能够在设置于床框架3的轨道24内沿着X方向滚动。
第二升降连杆22L的一端经由支架22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床框架3连结。虽然在图7中未表示,但在第二升降连杆22L的另一端设置有辊。该辊能够在设置于基座框架4的轨道25内沿着X方向滚动。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升降连杆21R和第二升降连杆22R分别连结到床框架3和基座框架4的构造与将第一升降连杆21L和第二升降连杆22L连结到这些框架3、4的构造相同。
在升降马达M1设置有筒状的缸筒C1和收容于缸筒C1的杆R1。杆R1从缸筒C1突出的突出量伴随着升降马达M1的动作而变化。升降马达M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基座框架4的支架B11连结。杆R1的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支架B12连结,该支架B12设置于在Y方向上为长条的上推构件26。上推构件26与第一升降连杆21L、21R的下表面接触。
当驱动升降马达M1而使杆R1从缸筒C1突出的突出量增加时,上推构件26将第一升降连杆21L、21R向上方推起。由此,第一升降连杆21L、21R各自的辊212在轨道24内滚动,并且,第二升降连杆22L、22R各自的辊在轨道25内滚动。床框架3被第一升降连杆21L、21R和第二升降连杆22L、22R沿Z方向推起,相对于基座框架4上升。相反,当杆R1从缸筒C1突出的突出量减少时,床框架3朝向基座框架4下降。通过这样的升降机构20,能够使托板单元1升降。
[滑动机构30]
图8和图9是用于说明滑动机构30的概要俯视图。在这些图中,省略了与滑动机构30不相关的要素。
床框架3具有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一对轨道36L、36R。轨道36L、36R均沿X方向延伸。上述的第一滑动框架31和第二滑动框架32配置在轨道36L、36R之间。
第一滑动框架31的水平框架33具有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一对框架件331L、331R、以及将这些框架件331L、331R的头侧(图中左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构件332。框架件331L、331R均沿X方向延伸。
此外,水平框架33具有从框架件331L、331R朝向该框架33的外侧延伸的多个杆333。如图8中断开轨道36L的一部分所示,在各杆333的前端设置有辊334。通过这些辊334在轨道36L、36R内滚动,第一滑动框架31能够相对于床框架3与X方向平行地滑动。
第一滑动框架31的倾转框架34具有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一对框架件341L、341R、将框架件341L、341R的头侧(图中左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构件342、以及将框架件341L、341R的脚侧(图中右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构件343。框架件341L、341R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框架件331L、331R连结,之后详细参照图21和图22进行叙述。上述的一对固定销35分别设置于框架件341L、341R。
第二滑动框架32具有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的一对轨道321L、321R、以及将这些轨道321L、321R的脚侧(图中右侧)的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构件322。轨道321L、321R均沿X方向延伸。
倾转框架34具有从框架件341L、341R朝向该框架34的外侧延伸的多个杆344。如图8中断开轨道321R的一部分所示,在各杆344的前端设置有辊345。通过这些辊345在轨道321L、321R内滚动,第二滑动框架32相对于第一滑动框架31(倾转框架34)能够滑动。
在第一滑动马达M2(第一驱动源)设置有筒状的缸筒C2和收容于缸筒C2的杆R2。杆R2从缸筒C2突出的突出量伴随着第一滑动马达M2的动作而变化。
第一滑动马达M2与设置于床框架3的支架B21连结。在缸筒C2的下方,设置有从水平框架33的连结构件332朝向第一滑动框架31的内侧沿X方向延伸的突出构件335(参照图9)。杆R2的前端与设置于该突出构件335的支架B22连结。
在第二滑动马达M3(第二驱动源)设置有筒状的缸筒C3和收容于缸筒C3的杆R3。杆R3从缸筒C3突出的突出量伴随着第二滑动马达M3的动作而变化。
第二滑动马达M3和缸筒C3配置在安装于倾转框架34的连结构件342、343的在X方向上为长条的支架B31上,并且被该支架B31支承。杆R3的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第二滑动框架32的连结构件322的支架B32连结。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由后述的腰部抬起机构60进行腰部抬起时,第二滑动马达M3、缸筒C3及杆R3与倾转框架34及第二滑动框架32一起相对于水平框架33倾斜。
图8所示的第一滑动框架31和第二滑动框架32等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卧姿状态。另一方面,图9所示的第一滑动框架31和第二滑动框架32等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坐姿状态。
即,在卧姿状态下,第一滑动马达M2的杆R2最大限度地收容在缸筒C2中,并且,第二滑动马达M3的杆R3从缸筒C3最大限度地突出。由此,第二滑动框架32从第一滑动框架31向脚侧(图中右侧)大幅突出。
在从图8所示的卧姿状态向图9所示的坐姿状态变形时,通过第一滑动马达M2将杆R2从缸筒C2送出,同时,通过第二滑动马达M3将杆R3拉入到缸筒C3中。此时,第一滑动框架31和第二滑动马达M3等相对于床框架3沿X方向(第一方向)被推动。另外,第二滑动框架32相对于第一滑动框架31和床框架3沿X方向的相反方向(第二方向)被拉动。在图9的例子中,第二滑动框架32的脚侧的端部(连结构件322)位于比第一滑动框架31的脚侧的端部(连结构件343)靠头侧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滑动动作,在图9所示的坐姿状态下,与图8所示的卧姿状态相比,第一滑动框架31向床框架3的脚侧移动。此外,与图8所示的卧姿状态相比,第二滑动框架32向床框架3的头侧移动。
通过以上的滑动机构30的动作,在托板单元1从图4中的(a)所示的卧姿状态变形为图4中的(c)所示的坐姿状态时,大腿部托板15位于床框架3的脚侧的端部。此外,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被拉入到腰托板11的下方。
图10是将第一板17及第二板18与第二滑动框架32连结的连杆机构的概要立体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主要要素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轨道321L、321R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安装构件73L、73R。在第一安装构件73L、73R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构件74L、74R。
如图11所示,在第一板17的背面安装有格子状的框架171。此外,第一板17在Y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具有狭缝172。另一方面,在第二板18的背面,在Y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槽部181。通过将由各狭缝172分开的第一板17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到槽部181,从而将第一板17安装为相对于第二板18能够滑动。
上述的第一连杆71L、71R分别具有第一支架711、第二支架712、以及臂713。第一连杆71L的第一支架711安装在第二安装构件74L上。第二连杆72R的第一支架711安装在第二安装构件74R上。第一连杆71L、71R各自的第二支架712安装在框架171上。
在第一连杆71L、71R各自中,臂713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71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一支架711连结,臂71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71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支架712连结。
第二连杆72L、72R分别具有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73L、73R的支架721和安装于第二板18的背面的臂722。在第二连杆72L、72R各自中,支架721与臂722通过转动轴72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
图12是变形为坐姿状态的中途的托板单元1的概要侧视图。图13是坐姿状态下的托板单元1的概要侧视图。在各图中,还示出第二滑动马达M3、缸筒C3、杆R3、第一连杆71R及第二连杆72R。
在图12中,杆R3从缸筒C3突出。在图13中,杆R3被最大限度地收容在缸筒C3中。在像这样将杆R3收容到缸筒C3的过程中,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被拉入到腰托板11的下方。
此时,第一连杆71R(71L)通过上述的第一转动轴714和第二转动轴715进行转动,第二连杆72R(72L)通过上述的转动轴723进行转动。由于第二板18是以单轴进行的转动,因此,描绘正圆形的轨迹。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板17是以双轴进行的转动,因此,能够描绘更加复杂的轨迹。
假设在第一板17也以单轴进行转动的情况下,无法将两个板17、18一边相互滑动一边拉入到图13所示的位置。与此相对,在第一板17以双轴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将两个板17、18一边相互滑动一边拉入到图13所示的位置。
而且,随着拉入的进行,第一板17与第二板18重叠的面积增加,两个板17、18变得紧凑。由此,转动时所需的距地面的高度也可以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连杆71L、71R具有的转动轴的数量(M)和第二连杆72L、72R具有的转动轴的数量(N),只要M、N互不相同即可,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M=2且N=1的情况。另外,如果M、N互不相同,则M<N的关系也可以成立。
[背部抬起机构40]
图14和图15是用于说明背部抬起机构40的概要立体图。在这些图中,省略了与背部抬起机构40不相关的要素。
上述的背部抬起框架41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背部抬起轴构件42、以及与背部抬起轴构件42连结的长条的支承构件43L、43R。背部抬起轴构件4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倾转框架34的框架件341L、341R连结。
在支承构件43L、43R的相互对置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辊44。另外,在支承构件43L、43R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可动杆45。在各可动杆45的前端设置有辊46。
在背部抬起马达M4设置有筒状的缸筒C4和收容于缸筒C4的杆R4。杆R4从缸筒C4突出的突出量伴随着背部抬起马达M4的动作而变化。背部抬起马达M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倾转框架34的连结构件343的支架B41连结。杆R4的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背部抬起轴构件42的支架B42连结。
图14对应于卧姿状态,支承构件43L、43R与X方向平行。在该状态下,当通过背部抬起马达M4将杆R4从缸筒C4送出时,背部抬起轴构件42经由支架B42进行转动。由此,如图15所示,支承构件43L、43R以背部抬起轴构件42为中心进行转动而立起。
背托板10由背部抬起框架41支承。即,伴随着背部抬起框架41的姿势从图14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15所示的状态,背托板10从图4中的(a)所示的水平状态起如图4中的(b)、(c)所示那样立起。
图16是示出基于背部抬起框架41的背托板10的支承构造的一例的图。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中央托板10C的背面设置有一对轨道47L、47R。这些轨道47L、47R沿着中央托板10C的长边方向(卧姿状态下的X方向)呈长条地延伸,并且,位于支承构件43L、43R之间。
如图16中断开轨道47R的一部分所示,设置于支承构件43L、43R的辊44分别位于轨道47L、47R内。即,中央托板10C由轨道47L、47R和各辊44支承为能够沿长边方向相对于支承构件43L、43R进行滑动。
图16所示的支承构件43L、43R与轨道47L、47R的位置关系对应于坐姿状态。例如当着眼于图中的左上的可动杆45时,在卧姿状态下,该可动杆45位于虚线所示的位置P1。在从卧姿状态向坐姿状态变形时,随着背部抬起框架41立起,支承构件43L、43R进行滑动,该可动杆45移动至图中的位置P2。
侧托板10L通过两个铰链48而与中央托板10C的左侧边连结。同样,侧托板10R通过两个铰链48而与中央托板10C的右侧边连结。
在侧托板10L、10R的背面RF分别设置有两个突条部49。各突条部49沿着侧托板10L、10R的长边方向(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配置在与可动杆45及辊46对应的位置。
可动杆45在其中腹具有转动轴45a,能够以该转动轴45a为中心而弯曲。在图16的例子中,各可动杆45弯曲为直角。在该情况下,各辊46退避到不与各突条部49重叠的位置。另一方面,关于图16的右上的可动杆45和辊46,如虚线所示,当使可动杆45呈直线状延伸时,辊46与突条部49重叠。
图17是概要地示出背托板10的背面和辊46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在该图中,可动杆45呈直线状延伸,辊46与突条部49重叠。
突条部49具有与辊46接触的倾斜面49a。例如,倾斜面49a是这样的曲面:随着朝向图中下方(具有腰托板11的方向),距侧托板10L、10R的背面RF的高度增加,并且向中央托板10C侧更加倾斜。
图17中的辊46位于卧姿状态的位置P1。此时,中央托板10C与侧托板10L、10R平行,形成平板状的背托板10。
在向坐姿状态变形时,辊46在倾斜面49a上滚动,直至从距背面RF的高度较小的位置P1到达该高度较大的位置P2。由此,突条部49被辊46按压,侧托板10L、10R以铰链48的转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如虚线所示那样相对于中央托板10C倾斜。
如果侧托板10L、10R像这样倾斜,则在坐姿状态下,利用者的上半身的左右被支承,因此,床装置B的安全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用于使侧托板10L、10R倾斜的构造的细节部分应用日本专利第3910873号所公开的构造。
[膝部抬起机构50]
图18和图19是用于说明膝部抬起机构50的概要立体图。在这些图中,省略了与膝部抬起机构50不相关的要素。
在倾转框架34的框架件341L、341R之间配置有沿Y方向延伸的膝部抬起轴构件53。膝部抬起轴构件5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框架件341L、341R连结。
上述的膝部抬起臂51L、51R的一端与膝部抬起轴构件53连结。在膝部抬起臂51L、51R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上述的膝部抬起辊52L、52R。
在膝部抬起马达M5设置有筒状的缸筒C5和收容于缸筒C5的杆R5。杆R5从缸筒C5突出的突出量伴随着膝部抬起马达M5的动作而变化。膝部抬起马达M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倾转框架34的连结构件342的支架B51连结。杆R5的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膝部抬起轴构件53的支架B52连结。
图18对应于未进行膝部抬起的状态,膝部抬起臂51L、51R与X方向平行。在该状态下,当通过膝部抬起马达M5将杆R5从缸筒C5送出时,膝部抬起轴构件53经由支架B52进行转动。由此,如图19所示,膝部抬起臂51L、51R与膝部抬起轴构件53一起转动而立起。
图20是图19所示的各要素的沿着F20-F20线剖切的概要剖视图。在该图中,还示出大腿部托板15。膝部抬起辊52R(52L)与大腿部托板15的背面接触。
当膝部抬起臂51R(51L)从图18所示的状态向图19所示的状态转动时,膝部抬起辊52R(52L)推起大腿部托板15的背面,如图20所示,大腿部托板15相对于X方向倾斜。
膝部抬起马达M5、膝部抬起轴构件53、膝部抬起臂51L、51R及膝部抬起辊52L、52R等要素由第一滑动框架31(倾转框架34)支承。因此,这些要素能够与第一滑动框架31一起滑动,无论在卧姿状态下还是在坐姿状态下,膝部抬起辊52L、52R都位于大腿部托板15的正下方。因此,如图5中的(a)、(b)所示,能够在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的双方执行膝部抬起。
[腰部抬起机构60]
图21和图22是用于说明腰部抬起机构60的概要立体图。在这些图中,省略了与腰部抬起机构60不相关的要素。
上述的水平框架33与倾转框架34通过一对转动轴61L、61R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具体而言,转动轴61L将水平框架33的框架件331L与倾转框架34的框架件341L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另外,转动轴61R将水平框架33的框架件331R与倾转框架34的框架件341R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
在图21和图22的例子中,框架件341L、341R是下方开口的罩,在倾转框架34未倾斜的状态下,如图21所示,分别盖在框架件331L、331R上。
在腰部抬起马达M6设置有筒状的缸筒C6和收容于缸筒C6的杆R6。杆R6从缸筒C6突出的突出量伴随着腰部抬起马达M6的动作而变化。腰部抬起马达M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水平框架33的连结构件332的支架B61连结。杆R6的前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设置于倾转框架34的连结构件342的支架B62连结。连结构件342位于比连结构件332靠上方的位置。缸筒C6和杆R6在倾转框架34未倾斜的状态下,以缸筒C6和杆R6的前端侧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
图21对应于未进行腰部抬起的坐姿状态,框架件341L、341R与X方向平行。在该状态下通过腰部抬起马达M6将杆R6从缸筒C6送出时,如图22所示,倾转框架34的头侧(图中左侧)被抬起。由倾转框架34支承的第二滑动框架32、背部抬起框架41及膝部抬起臂51L、51R等要素也与倾转框架34一起倾斜。
图23是图22所示的各要素的沿着F23-F23线剖切的概要剖视图。在该图中还示出托板单元1。背部抬起框架41、膝部抬起臂51L、51R、第一连杆71L、71R及第二连杆72L、72R(参照图10)等支承托板单元1的要素均设置在倾转框架34或第二滑动框架32上。
即,背托板10、腰托板11及腿托板12由倾转框架34和第二滑动框架32支承。因此,当由腰部抬起机构60执行腰部抬起动作时,还如图4中的(d)所示,坐姿状态的托板单元1整体上前倾。
如果使用以上说明的升降机构20、滑动机构30、背部抬起机构40、膝部抬起机构50及腰部抬起机构60,则如图4和图5所例示那样,能够使托板单元1变形为卧姿状态、坐姿状态或其他形状,或者能够变更托板单元1距地面的高度。由此,利用者的姿势变更及从床装置B的立起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中的(a)、(b)所示,在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的双方能够进行膝部抬起。假设在由不同的机构实现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下的膝部抬起的情况下,床装置的部件个数增加,制造成本也上升。此外,还可能难以在托板单元的下方确保用于配置各种机构的空间。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由同一膝部抬起机构50在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的双方进行膝部抬起,因此,能够抑制这些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腿托板12的端部由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构成,这些板17、18分别经由第一连杆71L、71R和第二连杆72L、72R而与第二滑动框架32连结。而且,第一连杆71L、71R具有的转动轴的数量与第二连杆72L、72R具有的转动轴的数量不同。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从卧姿状态向坐姿状态变形时,能够将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一边相互滑动一边拉入到腰托板11的下方。
如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在坐姿状态下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重叠的面积比在卧姿状态下第一板17和第二板18重叠的面积小。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卧姿状态下的托板单元1的面积确保得较宽,同时也能够使坐姿状态下的腿托板12紧凑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坐姿状态的变形完成后,再次按压用于使托板单元1从卧姿状态变形为坐姿状态的坐姿变形按钮5a,由此,能够通过腰部抬起机构60使托板单元1前倾(腰部抬起)。如果像这样通过一个按钮的操作来执行向坐姿状态的变形和之后的腰部抬起,则利用者能够非常顺利地进行从床装置B下来的一系列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参照图16和图17说明的包含辊46和突条部49的构造,在向坐姿状态变形时,侧托板10L、10R相对于中央托板10C倾斜。由此,在坐姿状态下利用者的上半身的左右被支承,因此,床装置B的安全性提高。而且,侧托板10L、10R伴随着抬起背托板10的背部抬起机构40的动作而倾斜,因此,无需设置用于使侧托板10L、10R倾斜的专用的驱动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无需使侧托板10L、10R倾斜的情况下,使可动杆45如图16所示那样退避到不与突条部49重叠的位置即可。
此外,还能够根据本实施方式而得到各种适当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从卧姿状态变形为坐姿状态的床装置B的便利性显著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由该实施方式公开的结构。本发明能够通过将由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结构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B、床装置;1、托板单元;2、驱动机构;3、床框架;4、基座框架;5、输入装置;6、控制装置;10、背托板;10C、中央托板;10L、10R、侧托板;11、腰托板;12、腿托板;13、第一腰托板;14、第二腰托板;15、大腿部托板;16、膝托板;17、第一板;18、第二板;31、第一滑动框架;32、第二滑动框架;33、水平框架;34、倾转框架;41、背部抬起框架;46、辊;49、突条部;51L、51R、膝部抬起臂;52L、52R、膝部抬起辊;M1、升降马达;M2、第一滑动马达;M3、第二滑动马达;M4、背部抬起马达;M5、膝部抬起马达;M6、腰部抬起马达。

Claims (10)

1.一种床装置,其中,
所述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大腿部托板;以及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大腿部托板位于所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姿状态,
所述驱动机构在所述卧姿状态和所述坐姿状态下,分别能够将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所述大腿部托板的一端作为轴而使所述大腿部托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装置,其中,
在所述坐姿状态下,所述腿托板以所述腿托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腰托板的下方的方式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滑动框架,其支承所述背托板和所述腰托板,并且安装于所述床框架;以及
第二滑动框架,其支承所述腿托板,并且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
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所述第一滑动框架相对于所述床框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在所述第二滑动框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期间,所述腿托板的一部分被拉入到所述腰托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轴构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
臂,其与所述轴构件连结;
辊,其设置于所述臂的前端,并且与所述大腿部托板的背面相接;以及
驱动源,其将所述轴构件作为轴而使所述臂和所述辊转动,
所述驱动源在所述卧姿状态和所述坐姿状态下分别将所述轴构件作为轴而使所述臂和所述辊转动,由此,所述大腿部托板将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所述大腿部托板的一端作为轴而进行转动。
5.一种床装置,其中,
所述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的第一板和第二板;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腰托板的下方的坐姿状态,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滑动框架,其支承所述背托板和所述腰托板,并且安装于所述床框架;
第二滑动框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
第一连杆,其将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框架以能够在多个转动轴处转动的方式连结;以及
第二连杆,其将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二滑动框架以能够在与所述第一连杆不同数量的转动轴处转动的方式连结,
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所述第一滑动框架相对于所述床框架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动框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一边相互滑动,一边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而朝向所述腰托板的下方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床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在相互重叠的面积增加的方向上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床装置,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源,其安装于所述床框架,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该第一驱动源沿所述第一方向推动所述第一滑动框架;以及
第二驱动源,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框架,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该第二驱动源沿所述第二方向拉动所述第二滑动框架。
8.一种床装置,其中,
所述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大腿部托板;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大腿部托板位于所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姿状态;以及
输入装置,其包括输入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的命令的按钮,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水平框架,其安装于所述床框架;以及
倾转框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水平框架连结,并且支承所述背托板和所述腰托板,
所述驱动机构还与在所述卧姿状态下操作了所述按钮相应地,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所述坐姿状态,之后,与再次操作了所述按钮相应地,以至少所述背托板前倾的方式使所述倾转框架相对于所述水平框架倾斜。
9.一种床装置,其中,
所述床装置具备:
床框架;
背托板;
腰托板,其与所述背托板连结;
腿托板,其包括与所述腰托板连结的大腿部托板;以及
驱动机构,其使所述背托板、所述腰托板及所述腿托板变形为至少所述背托板为水平的卧姿状态与所述背托板立起且所述大腿部托板位于所述床框架的端部的坐姿状态,
所述背托板包括:
中央托板,其连结有所述腰托板;
一对侧托板,它们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中央托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连结;以及
一对突条部,它们设置在所述一对侧托板各自的背面,沿着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长边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对辊,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该一对辊分别按压所述一对突条部,由此使所述一对侧托板分别相对于所述中央托板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床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突条部分别具有倾斜面,随着朝向所述腰托板,该倾斜面距所述背面的高度增加,
在从所述卧姿状态向所述坐姿状态变形时,所述一对辊分别在所述一对突条部的所述倾斜面上从距所述背面的高度小的位置朝向该高度大的位置滚动,由此,所述一对侧托板分别相对于所述中央托板倾斜。
CN202080049432.5A 2019-09-19 2020-02-25 床装置 Pending CN1142692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0327 2019-09-19
JP2019170327A JP6957572B2 (ja) 2019-09-19 2019-09-19 ベッド装置
PCT/JP2020/007455 WO2021053849A1 (ja) 2019-09-19 2020-02-25 ベッ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9206A true CN114269206A (zh) 2022-04-01

Family

ID=7487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9432.5A Pending CN114269206A (zh) 2019-09-19 2020-02-25 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970565A4 (zh)
JP (3) JP6957572B2 (zh)
CN (1) CN114269206A (zh)
TW (1) TWI737213B (zh)
WO (1) WO20210538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23003365A (es) 2020-09-23 2023-03-29 Crispr Therapeutics Ag Linfocitos t modificados por ingenieria genetica con disrupcion de regnasa-1 y/o tgfbrii tienen una funcionalidad y una persistencia mejoradas.
CN113749462B (zh) * 2021-10-26 2023-03-10 浙江世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段背板可折叠电动床架
WO2023119201A2 (en) 2021-12-22 2023-06-29 Crispr Therapeutics A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 cells with disrupted casitas b-lineage lymphoma proto-oncogene-b (cblb) and uses thereof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9125A (en) * 1978-07-27 1980-02-09 Godo Butsusan Kk Physical standard converting head
JPS61238232A (ja) * 1985-04-16 1986-10-23 石井 賢俊 座位補助および起立補助機構を有するベツド
JPH03277316A (ja) * 1990-03-28 1991-12-09 France Bed Co Ltd ベッド装置
JP2003290296A (ja) * 2002-03-29 2003-10-14 France Bed Co Ltd 背上げ式ベッド装置
CN1454579A (zh) * 2002-03-18 2003-11-12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床等的底板调节动作控制系统
JP2006109930A (ja) * 2004-10-12 2006-04-27 Iura Co Ltd ベッド
JP2006116026A (ja) * 2004-10-20 2006-05-11 Iura Co Ltd ベッド
US20120124745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Heimbrock Richard H Hospital bed seat section articulation for chair egress
CN103027809A (zh) * 2011-10-04 2013-04-10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床装置
US20130212807A1 (en) * 2010-05-05 2013-08-22 Multifit Hospital Supplies Limited Bed chair
US20140157515A1 (en) * 2012-09-27 2014-06-12 Multifit Hospital Supplies Limited Bed chairs
US20140259388A1 (en) * 2011-10-25 2014-09-18 Wayne Smeaton Manson Bed chair
US20160120717A1 (en) * 2014-10-30 2016-05-05 Byron Wade Wurdeman Hospital Chair Beds with Extendable/Retractable Foot Sections
DE202016006431U1 (de) * 2016-10-18 2016-10-26 Control Live, S.L. Kippbett für Personen mit Behinderung
WO2018020995A1 (ja) * 2016-07-28 2018-02-01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19U (zh) 1990-04-18 1992-01-07
US5479666A (en) 1994-01-25 1996-01-02 Hill-Rom Company, Inc. Foot egress chair bed
JP3277316B2 (ja) 1997-02-05 2002-04-2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糸引き防止ノズルおよびそのノズル孔加工方法
JP2001198164A (ja) * 2000-01-18 2001-07-24 Nippon Conveyor Co Ltd 介護ベッド
JP2006346311A (ja) 2005-06-17 2006-12-28 Paramount Bed Co Ltd 電動ベッドの動作制御装置
JP5519125B2 (ja) 2008-06-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光検出装置
CN105208992B (zh) * 2013-05-15 2017-11-03 八乐梦床业有限公司 床装置
TWM537476U (zh) * 2016-10-12 2017-03-01 Tung Keng Enterprise Co Ltd 可升降背板的電動床
CN110200758A (zh) * 2019-05-24 2019-09-0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具有护理功能的转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9125A (en) * 1978-07-27 1980-02-09 Godo Butsusan Kk Physical standard converting head
JPS61238232A (ja) * 1985-04-16 1986-10-23 石井 賢俊 座位補助および起立補助機構を有するベツド
JPH03277316A (ja) * 1990-03-28 1991-12-09 France Bed Co Ltd ベッド装置
CN1454579A (zh) * 2002-03-18 2003-11-12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床等的底板调节动作控制系统
JP2003290296A (ja) * 2002-03-29 2003-10-14 France Bed Co Ltd 背上げ式ベッド装置
JP2006109930A (ja) * 2004-10-12 2006-04-27 Iura Co Ltd ベッド
JP2006116026A (ja) * 2004-10-20 2006-05-11 Iura Co Ltd ベッド
US20130212807A1 (en) * 2010-05-05 2013-08-22 Multifit Hospital Supplies Limited Bed chair
US20120124745A1 (en) * 2010-11-22 2012-05-24 Heimbrock Richard H Hospital bed seat section articulation for chair egress
CN103027809A (zh) * 2011-10-04 2013-04-10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床装置
US20140259388A1 (en) * 2011-10-25 2014-09-18 Wayne Smeaton Manson Bed chair
US20140157515A1 (en) * 2012-09-27 2014-06-12 Multifit Hospital Supplies Limited Bed chairs
US20160120717A1 (en) * 2014-10-30 2016-05-05 Byron Wade Wurdeman Hospital Chair Beds with Extendable/Retractable Foot Sections
WO2018020995A1 (ja) * 2016-07-28 2018-02-01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装置
DE202016006431U1 (de) * 2016-10-18 2016-10-26 Control Live, S.L. Kippbett für Personen mit Behinderu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达毅;孙庆春;刘锡敏;陈丽敏;: "多功能自理床的研制", 机械制造, no. 01, 20 January 2008 (2008-01-20) *
王怿瑾;王志亮;: "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可调式多功能(病)床具设计", 价值工程, no. 14, 9 May 2018 (2018-05-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7572B2 (ja) 2021-11-02
JP2022000230A (ja) 2022-01-04
TW202112334A (zh) 2021-04-01
WO2021053849A1 (ja) 2021-03-25
EP3970565A1 (en) 2022-03-23
JP7171868B2 (ja) 2022-11-15
JP2022186990A (ja) 2022-12-15
JP7375147B2 (ja) 2023-11-07
EP3970565A4 (en) 2023-01-18
JP2021045381A (ja) 2021-03-25
TWI737213B (zh) 2021-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69206A (zh) 床装置
KR101709038B1 (ko) 침대 장치
JP2987290B2 (ja) ベッド装置
KR100721998B1 (ko) 하지 거상수단이 구비된 구급차용 스트레쳐
JP3960885B2 (ja) 可動ベッド用マット
KR101891685B1 (ko) 침대 가변형 휠체어
CN107847381B (zh) 电动床
CN110711102A (zh) 多体位医用电动诊疗床
JP4566069B2 (ja) 電動ベッド
WO2017006928A1 (ja) 電動ベッド
KR102418551B1 (ko) 스탠딩 기능을 포함한 휠체어
CN212185877U (zh) 一种升降台和升降床
JP2003275061A (ja) ベッド
JP2020114487A (ja) 寝台装置
CN219049270U (zh) 按摩床设备
JP7307783B2 (ja) 身体支持装置および寝台装置
JP7125452B2 (ja) 寝台装置
JP7472370B2 (ja) 寝台装置
JP2023102540A (ja) ベッド装置
JP6815241B2 (ja) 身体支持装置
JP7158138B2 (ja) 身体支持装置
JPH0731642A (ja) ベッド
JP3543293B2 (ja) ストレッチャー
CN114948555A (zh) 按摩床设备
JP2552396Y2 (ja) 寝台等における床部の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36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