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2914B - 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及其等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及其等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2914B
TWI732914B TW106125716A TW106125716A TWI732914B TW I732914 B TWI732914 B TW I732914B TW 106125716 A TW106125716 A TW 106125716A TW 106125716 A TW106125716 A TW 106125716A TW I732914 B TWI732914 B TW I7329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block copolymer
chain
polyethylene glycol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7025A (zh
Inventor
栗原大
福田剛
川野裕輝
山本啓一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化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7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7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91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07Emulsions ; Emulsion preconcentrates; Micelles
    • A61K9/1075Microemulsions or submicron emulsions; Preconcentrates or solids thereof; Micelles, e.g. made of phospholipids or block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0Polya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sters, polyamino acids, polysiloxanes, polyphosphazines, copolymers of polyalkylene glycol or poloxa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pre-targeting systems involving an organic compound, other than a peptide, protein or antibody, for targeting specific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5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 A61K47/595Polyamides, e.g. nyl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0Alpha-amino-carboxylic ac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 Polyamid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其藉由提高對腫瘤組織或炎症患部組織等疾病靶組織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提高藥理活性物質之作用,而可有效率地發揮藥理活性效果,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A)係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並且於該親水性聚合物鏈段鍵結有靶結合部位,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

Description

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及其等之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靶結合部位之高分子衍生物、及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使用其等之醫藥品,該高分子衍生物係具有針對疾病靶組織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及/或具有腎臟等中之排泄性之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
業界開發有如下藥物遞送系統(DDS),其控制醫藥品中作為有效成分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藥物動力,並將其以所需之藥物濃度-作用時間遞送至生物體內之特異性作用部位。非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以聚乙二醇鏈段與含有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作為藥劑輸送載體之DDS化製劑。該嵌段共聚物形成具有聚乙二醇之外殼與疏水性內核之粒徑為20~100nm之高分子微胞,且藉由化學鍵結或物理取入而將各種藥劑穩定地包含於內核中。
該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特徵在於:具有EPR(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高浸透長滯留)(與正常之血管相比透過性更高之腫瘤部位或炎症部位附近之血管中100nm以下之粒子特異性地聚集之現象)效應;若投予至生物體內,則排泄受到抑制,體內滯留性提高;被動地向腫瘤等組織轉移集聚。基於該等性質,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可使生理活性物質長時間留存於生物體內,而提高有效成分之利用率。即, 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與搭載藥相比,帶來更強力之生理活性效果。
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揭示有以物理方式取入有太平洋紫杉醇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化學鍵結有喜樹鹼衍生物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化學鍵結有間苯二酚衍生物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專利文獻5中記載有化學鍵結有紫杉烷衍生物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專利文獻6中記載有化學鍵結有類固醇衍生物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各種藥劑可應用於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已知有各種嵌段共聚物及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
於先前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中,由於內包藥劑之血中滯留性提高,故而藥劑不僅長時間作用於疾病組織,而且長時間作用於正常組織。例如專利文獻3所揭示之化學鍵結有作為抗腫瘤劑之喜樹鹼衍生物的嵌段共聚物於生物體內緩慢釋放出喜樹鹼衍生物。結果有如下擔憂:游離之喜樹鹼衍生物不僅長時間作用於腫瘤組織,而且長時間作用於骨髓等正常組織。先前之鍵結有喜樹鹼衍生物之嵌段共聚物於發揮強力之抗腫瘤效果之同時不可避免地表現出嗜中性球減少等骨髓抑制,此情況成為劑量限制毒性(DLT,dose limiting toxity)(非專利文獻2)。因此,業界謀求開發出維持抗腫瘤效果且進一步減輕骨髓抑制之喜樹鹼衍生物。如上所述,先前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雖然能夠發揮出強力之藥理活性效果,但有於正常組織中表現出副作用之情況。
另一方面,非專利文獻3指出,EPR效應根據癌種類及動物種類而異。又,業界正探討該差異是否會影響到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所含之成分之效果。非專利文獻4報告有如下內容:有使用30nm與70nm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而容易表現出EPR效應之動物模型與難以表現出EPR效應 之動物模型;30nm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於EPR效應較低之動物模型中表現出該效應。
專利文獻7中揭示有含有具有靶結合部位之聚合物成分α及具有藥劑之聚合物成分β之組合物,具體而言,揭示有使用轉鐵蛋白作為靶結合部位,使用歐洲紫杉醇作為藥劑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記載有利用對腫瘤組織之標靶效果獲得之強力之抗腫瘤活性,並且記載有微胞崩解,藉由代謝將聚合物單元β排泄至體外,由此降低副作用。然而,除了未記載詳細之副作用減輕效果、未追蹤組合物之體內行為以外,多數實施例中粒徑大至約為100nm,因此認為根據癌種類及動物種類,無法實現充分之抗腫瘤效果與副作用減少。
據此,對於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業界謀求開發出一種嵌段共聚物、及包含該嵌段共聚物之組合物,該嵌段共聚物藉由具有針對難以表現出EPR效應之疾病組織的浸透性與滯留性而增強效果,且抑制向正常組織之分佈而減輕副作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4/082718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06/033296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4/039869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08/041610號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07/111211號
[專利文獻6]國際公開第2009/041570號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第4538666號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8年,60卷,899~914頁
[非專利文獻2]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0年,16卷,5058~5066頁
[非專利文獻3]Cancer Research,2013年,73卷,2412~2417頁
[非專利文獻4]ACS Nano,2015年,9(5),4957~4967頁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與先前之藉由化學鍵結或物理取入將生理活性物質包含於內核中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相比,有效性及/或安全性提高之嵌段共聚物及包含該嵌段共聚物之醫藥組合物。本發明之課題尤其在於提供一種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其提高針對腫瘤組織或炎症患部組織等疾病靶組織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而提高藥理活性物質之作用,藉此能夠有效率地發揮藥理活性效果。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聚合物主鏈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之分子量之載體聚合物所製備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表現出與先前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完全不同之藥物動力特性。
進而發現,於作為用以製備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載體聚合物之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中,藉由製成使抗體分 子或受體結合性肽等靶結合部位鍵結於聚乙二醇鏈而成之嵌段共聚物,該嵌段共聚物形成類高分子微胞聚集體,並且具有靶部位識別性,而靶部位特異性地滯留,並且發現具有能夠提高有效性及/或安全性之動態,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以下之[1]~[17]。
[1]一種嵌段共聚物(A),其係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者,並且於該親水性聚合物鏈段鍵結有靶結合部位,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
本發明之第1特徵在於:於用以製備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中,該嵌段共聚物之聚合物主鏈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之分子量之載體聚合物。並且,其第2特徵在於:其為使抗體分子或受體結合性肽等靶結合部位鍵結於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而成之嵌段共聚物。
本發明藉由上述第1特徵,與先前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相比具有針對靶疾病組織之移行性、浸透性,並且具有不同於具備自腎臟之排泄性之先前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的藥物動力特性。又,藉由第2特徵,而具有針對靶組織之標靶功能,可於靶疾病組織中長時間滯留。
[2]如上述[1]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A),其中聚胺基酸鏈為聚天冬胺酸鏈、聚麩胺酸鏈或聚(天冬胺酸-麩胺酸)鏈,且於側鏈羧基藉由酯鍵結及/或醯胺鍵結而具有疏水性取代基。
若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使用具有羧酸側鏈之聚胺基酸,則可容易地控 制各種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量而賦予,故而有利。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A),其中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為1千道爾頓以上且6千道爾頓以下。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A),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中之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A),其中嵌段共聚物(A)係以通式(1)表示,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07-1
[式中,R1表示靶結合部位之鍵結殘基,ta表示20~140之整數,A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a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a含有1個以上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 基,其餘部分為羥基,Ba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na表示1或2,x1a、x2a及za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x1a+x2a表示1~20之整數,(x1a+x2a+za)表示3~20之整數,上述R3a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A),其於水溶液中形成自締合性之奈米粒子,該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30奈米以下。
本發明之較大之特徵在於:該嵌段共聚物(A)基於為兩親媒性而具有自締合性,形成30奈米以下之奈米粒子,於疾病組織中之浸透性優異,並且兼具自腎臟等之排泄性,表現出明顯不同於先前已知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藥物動力特性。
本案亦列舉組合上述具有靶結合部位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之嵌段共聚物(A)、與不具備靶結合部位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之嵌段共聚物(B)所製備之組合物作為發明之態樣之一。
[7]一種組合物,其含有嵌段共聚物(A)及嵌段共聚物(B),該嵌段共聚物(A)係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A),該嵌段共聚物(B)係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並且上述嵌段共聚物(B)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嵌段共聚物(B)之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
若將具有靶結合部位且具有主動標靶功能之嵌段共聚物(A)與不具備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B)組合,則該等2種共聚物會形成基於相互作用 之一體之締合性凝集體。因此,藉由調整具有主動標靶作用之嵌段共聚物(A)之含量,可調整針對靶疾病之親和能力。又,藉由對嵌段共聚物(B)賦予各種疏水性取代基,可調整類高分子微胞聚集體之締合性。
[8]如上述[7]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嵌段共聚物(B)之聚胺基酸鏈為聚天冬胺酸鏈、聚麩胺酸鏈或聚(天冬胺酸-麩胺酸)鏈,且於側鏈羧基藉由酯鍵結及/或醯胺鍵結而具有疏水性取代基。
[9]如[7]或[8]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嵌段共聚物(B)之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為1千道爾頓以上且6千道爾頓以下。
[10]如上述[7]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嵌段共聚物(B)係以通式(2)表示,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09-2
[式中,R5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烷基,tb表示20~140之整數,Ab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b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b含有1個以上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 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其餘部分為羥基,Bb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nb表示1或2,x1b、x2b及zb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x1b+x2b表示1~20之整數,(x1b+x2b+zb)表示3~20之整數,上述R3b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
[11]如上述[7]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含有嵌段共聚物(A)及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於水溶液中形成奈米粒子,該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30奈米以下。
本發明之較大之特徵在於:具備主動標靶功能之嵌段共聚物(A)、不具有主動標靶功能之嵌段共聚物(B)藉由基於同為兩親媒性之相互作用締合而形成一體之30奈米以下之奈米粒子。並且該奈米粒子於靶組織中之移行性、浸透性優異,同時兼具自腎臟等之排泄性,表現出明顯不同於先前已知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藥物動力特性。又,藉由嵌段共聚物(A)而具有針對靶組織之標靶功能,可於靶疾病組織中長時間滯留。
本案亦列舉組合上述具有靶結合部位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之嵌段共聚物(A)與不具備靶結合部位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且具有藉由以緩慢釋放生理活性物質之方式裂解之態樣之化學鍵結而具備之高分子前藥要素之嵌段共聚物(C)所製備之組合物作為發明之態樣之一。
[12]一種組合物,其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該嵌段共聚物(A)係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A),該嵌段共聚物(C)係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羧基鍵結有具有 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者,並且上述嵌段共聚物(C)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嵌段共聚物(C)之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
若將具有靶結合部位且具有主動標靶功能之嵌段共聚物(A)與不具備靶結合部位之作為高分子前藥之嵌段共聚物(C)組合,則該等2種共聚物會形成基於相互作用之一體之締合性凝集體。因此,藉由調整具有主動標靶作用之嵌段共聚物(A)之含量,可調整針對靶疾病之親和能力。又,藉由對嵌段共聚物(C)賦予各種生理活性物質,可提供具有針對多種疾病之主動標靶功能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
[13]如上述[12]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嵌段共聚物(C)之聚胺基酸鏈為聚天冬胺酸鏈、聚麩胺酸鏈或聚(天冬胺酸-麩胺酸)鏈,且於側鏈羧基藉由酯鍵結及/或醯胺鍵結而含有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
[14]如上述[12]或[13]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嵌段共聚物(C)之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為1千道爾頓以上且6千道爾頓以下。
[15]如上述[12]至[14]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嵌段共聚物(C)係以通式(3)表示,[化3]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12-3
[式中,R5c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烷基,tc表示20~140之整數,Ac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c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c表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R4c為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表示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及羥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Bc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nc表示1或2,x1c、x2c、y1c、y2c及zc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x1c+x2c)為必須之構成,表示1~20之整數,(x1c+x2c+y1c+y2c+zc)表示3~20之整數,上述R3c及R4c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
[16]如上述[12]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組合物,其中含有嵌段共聚物(A)及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於水溶液中形成奈米粒子,該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30奈米以下。
若將具有靶結合部位且具有主動標靶功能之嵌段共聚物(A)與不具備靶結合部位之作為高分子前藥之嵌段共聚物(C)組合,則該等2種共聚物會形成基於相互作用之一體之締合性凝集體。因此,藉由調整具有主動標靶作用之嵌段共聚物(A)之含量,可調整針對靶疾病之親和能力。又,藉由對嵌段共聚物(C)賦予各種生理活性物質,可提供能夠供於治療多種疾病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
本案之嵌段共聚物可用於醫藥品,因此該嵌段共聚物之醫藥用途亦包含於本案之發明中。
[17]一種醫藥,其含有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嵌段共聚物。
即,可列舉使用上述嵌段共聚物(A)之醫藥。可使該嵌段共聚物(A)以物理方式包含生理活性物質而製備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又,可藉由製成鍵結生理活性物質作為疏水性取代基之前藥型共聚物,而製備化學鍵結型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
又,可列舉使用如上述[7]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態樣、即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之醫藥。可使該嵌段共聚物(A)及(B)以物理方式包含生理活性物質而製備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又,可藉由製成使生理活性物質鍵結於嵌段共聚物(A)作為疏水性取代基之前藥型共聚物,而製備化學鍵結型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
或者,可列舉使用如上述[12]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態樣、即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之醫藥。可使該嵌段共聚物(A)及(C)以物理方式包含生理活性物質而製備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又,可藉由製成鍵結生理活性物質作為該嵌段共聚物(A)之疏水性取代基之前 藥型共聚物,而製備化學鍵結型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或者,可製備化學鍵結型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其作為該嵌段共聚物(A)之疏水性取代基並非生理活性物質,且使該嵌段共聚物(C)擔載前藥型共聚物。
由含有本案發明之鍵結有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之組合物所形成之奈米粒子被投予至生物體內後,於靶組織中移行、浸透、滯留,及/或腎臟等中之排泄性提高。因此,本發明之含有嵌段共聚物(A)之組合物與先前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相比,具有針對靶組織之較高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因此可使生理活性物質對靶組織之廣範圍致敏,而可有效率地發揮藥理活性效果。及/或該嵌段共聚物、及該組合物於腎臟等中之排泄性提高,因此可抑制血中滯留性,抑制生理活性物質對靶組織以外之正常組織致敏,藉此避免正常組織之損傷表現。
尤其於使用抗腫瘤劑作為生理活性物質之情形時,可藉由提高含有嵌段共聚物(A)之組合物對腫瘤組織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及/或提高腎排泄性,而達成抗腫瘤效果之增強及/或對骨髓抑制等正常組織損傷之背離。
圖1表示實施例7及8、以及比較例3之磷酸緩衝液中之藥劑釋放性。
圖2表示比較例1及6之對整聯蛋白αVβ3之結合性試驗之結果。
圖3表示實施例3及4之對整聯蛋白αVβ3之結合性試驗之結果。
圖4係表示實施例3、以及比較例4及5之腫瘤組織內分佈之圖像。
圖5係算出表示圖4之腫瘤組織內分佈之圖像之亮度的圖表。
圖6係表示實施例3、以及比較例4及5之腎臟組織內分佈之圖像。
圖7係算出表示圖6之腎臟組織內分佈之圖像之亮度的圖表。
圖8係表示實施例7、以及比較例2及3之腫瘤組織內分佈之圖像。
圖9係算出表示圖8之腫瘤組織內分佈之圖像之亮度的圖表。
圖10係表示實施例7、以及比較例2及3之腎臟組織內分佈之圖像。
圖11係算出表示圖10之腎臟組織內分佈之圖像之亮度的圖表。
圖12表示實施例7、以及比較例2及3之腫瘤內AUC(areas under the curve,曲線下面積)/血漿中AUC。
圖13表示實施例11、及比較例7之靶結合能力試驗之結果。
[嵌段共聚物(A)]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嵌段共聚物,其係作為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構成聚合物的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者,並且於該親水性聚合物鏈段鍵結有靶結合部位,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較佳為關於一種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之嵌段共聚物(A)。該嵌段共聚物(A)具有對腫瘤組織或炎症性疾病部位等靶疾病組織或靶細胞表現出親和性之靶結合部位,而具有所謂主動標靶功能之兩親媒性之嵌段共聚物。以下,對其詳細內容進行說明。
嵌段共聚物(A)係以如下AB嵌段共聚物作為載體聚合物之主鏈結構,該AB嵌段共聚物係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部分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經由合適之鍵結基連結而成。
嵌段共聚物(A)中之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係具有伸乙氧基:(CH2CH2O)單元之重複結構之鏈段。較佳為含有伸乙氧基單元聚合度為10~180單元、更佳為含有聚合度為20~140單元之聚乙二醇鏈之鏈段結構。
即,所謂該聚乙二醇鏈段,較佳為以相當於聚乙二醇之分子量計為0.4千道爾頓~8千道爾頓之鏈段部,更佳為以分子量計為0.8千道爾頓~6千道爾頓之結構部分,尤佳為以分子量計為1千道爾頓~6千道爾頓。尤其較佳為分子量為1千道爾頓~5千道爾頓之聚乙二醇鏈段。
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中之上述聚乙二醇鏈段之質量含有率更佳為20質量%以上且70質量%以下。尤佳為30質量%以上且65質量%以下。
再者,本發明所使用之所謂聚乙二醇鏈段之分子量係採用根據於製備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時所使用之聚乙二醇鏈段結構化合物之藉由以聚乙二醇標準品作為基準之GPC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浸透層析法)所測得之峰頂分子量所求出之分子量,使用將百位進行四捨五入而獲得之值作為計算值。
聚乙二醇鏈段之一末端基係用以與下文所述之聚胺基酸鏈鍵結之連結基。作為聚乙二醇鏈與下文所述之聚胺基酸鏈之連結方式,只要為藉由化學鍵結將2條聚合物鏈連結之基,則無特別限定,為具備可與聚乙二醇末端基及聚胺基酸衍生物之末端基分別鍵結之官能基之連結基即可。較佳為末端基具有鍵結官能基之(C1~6)伸烷基。與聚乙二醇鏈段之鍵結方式較佳為藉由聚氧伸乙基:(CH2CH2O)之末端氧原子的醚鍵結,與含有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之鍵結方式較佳為醯胺鍵結或酯鍵結。即,作 為連結基,為-(CH2)s-NH-基(s為1~6之整數)或-(CH2)s-CO-基(s為1~6之整數)。作為-(CH2)s-CO-基(s為1~6之整數),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伸丁基、六亞甲基等,尤佳為三亞甲基。
嵌段共聚物(A)中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之含有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只要為含有側鏈具有烷基或芳烷基等疏水性取代基之胺基酸,且與上述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相比表現出疏水性之聚合物鏈段,則可無特別限定地應用。
構成該聚胺基酸鏈段之胺基酸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天然型胺基酸、合成胺基酸及其等之側鏈修飾體之任一者。又,可使用L體、D體及外消旋體之任一者。例如可列舉:甘胺酸、丙胺酸、β-丙胺酸、白胺酸、苯丙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天冬胺酸、麩胺酸、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鳥胺酸、半胱胺酸等。又,亦可使用側鏈經修飾之胺基酸,可列舉: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烷基酯、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芳烷基酯、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烷基醯胺、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芳烷基醯胺、Boc離胺酸等烷氧基羰基離胺酸等。該聚胺基酸鏈段可為該等胺基酸之任意1種,亦可混合存在複數種而構建鏈段。
該聚胺基酸鏈較佳為2~30單元之胺基酸進行聚合而成之鏈段結構。更佳為3~20單元之聚合物,尤佳為5~20單元之聚合物。
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之聚胺基酸鏈就可控制各種疏水性取代基而導入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設為含有作為具有羧酸側鏈之胺基酸之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之聚胺基酸鏈。更佳為僅由天冬胺酸構建而成之聚天冬胺酸鏈、僅由麩胺酸構建而成之聚麩胺酸鏈、或天冬胺酸與麩胺酸隨機混合存在所構成之聚(天冬胺酸-麩胺酸)鏈為佳。此外,較佳為以表現出所需疏 水性之程度,以任意比例將疏水性取代基藉由酯鍵結及/或醯胺鍵結導入至側鏈羧基之態樣。該等具有側鏈羧基之聚胺基酸鏈可為α-醯胺鍵型聚合物,亦可為與側鏈羧基之醯胺鍵型聚合物,亦可為β(或γ)-醯胺鍵型聚合物,亦可為其等之混合物。又,聚胺基酸鏈可為直鏈狀聚胺基酸,亦可為經由側鏈之支鏈型結構。
作為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之疏水性取代基,例如較佳為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二(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該等疏水性取代基於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中之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於疏水性取代基之含有率低於5質量%之情形時,有該嵌段共聚物(A)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之疏水性較弱,而無法獲得基於疏水性相互作用之充分締合性之擔憂。另一方面,於疏水性取代基之含有率超過60質量%之情形時,雖然充分地具備締合性,但有於疾病組織中之浸透性、分佈特性、或向體外之排泄性方面無法發揮可令人滿意之藥物動力特性之擔憂。該疏水性取代基於嵌段共聚物(A)中之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作為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之疏水性取代基,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氧基,可列舉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C1~C30)烷氧基。即,為側鏈羧基成為酯型衍生物者。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作為該碳數(C1~C30)烷氧基,例如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環己氧基、苄氧基、4-苯基丁氧基、辛 氧基、癸氧基、十二烷氧基、十四烷氧基、十六烷氧基、十八烷氧基、二十烷氧基、二十二烷氧基、二十四烷氧基、二十六烷氧基、二十八烷氧基、三十烷氧基等。
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可列舉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即,為側鏈羧基成為烷基醯胺型衍生物者。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作為該碳數(C1~C30)烷基胺基,例如可列舉: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丁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環己基胺基、苄基胺基、4-苯基丁基胺基、辛基胺基、癸基胺基、十二烷基胺基、十四烷基胺基、十六烷基胺基、十八烷基胺基、二十烷基胺基、二十二烷基胺基、二十四烷基胺基、二十六烷基胺基、二十八烷基胺基、三十烷基胺基等。
於該烷基胺基中亦包含羧基經保護之胺基酸或具有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作為該羧基經保護之胺基酸,例如可使用甘胺酸甲酯、甘胺酸苄酯、β-丙胺酸甲酯、β-丙胺酸苄酯、丙胺酸甲酯、白胺酸甲酯、苯丙胺酸甲酯等。
作為該具有胺基之螢光物質,例如亦包含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19-9
-5-酮、BODIPY(註冊商標)TR Cadaverine、BODIPY(註冊商標)FL Ethylene diamine、Alexa Fluor(註冊商標)594 Cadaverine、Texas Red(註冊商標)Cadaverine、ATTO 594 amine等,含有該等之醯胺鍵結殘基。藉由導入螢光物質,可設為用以確認該嵌段共聚物(A)之組織內分佈或排泄性之指標。
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二(C1~C30)烷基胺基,可列舉可具有取代基之 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C1~C30)烷基胺基。即,為側鏈羧基成為二烷基醯胺型衍生物者。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作為該二(C1~C30)烷基胺基,例如可列舉: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丙胺基、二異丙胺基、二丁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二苄基胺基、N-苄基-N-甲基胺基、二辛胺基、二壬胺基、二癸胺基、二(十二烷基)胺基、二(十四烷基)胺基、二(十六烷基)胺基、二(十八烷基)胺基、二(二十烷基)胺基等。
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為取代有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C1~C8)烷基之脲型衍生物。該烷基可為同一種類,亦可為不同之種類。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於具有取代基之情形時,較佳為二烷基胺基。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例如為:甲基胺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羰基異丙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羰基環己基胺基、乙基胺基羰基(3-二甲胺基丙基)胺基、(3-二甲胺基丙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等。
又,作為該疏水性取代基,亦可使用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於該生理活性物質游離之情形時,嵌段共聚物(A)可成為具有主動標靶功能之高分子前藥。
作為可用作疏水性取代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並無特別限定,若考慮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適應疾病,則可列舉惡性腫瘤疾病、炎症性疾病、感染症疾病等,較佳為應用該等疾病之治療所使用之醫藥品之有效成分或醫藥有效成分候補化合物,或者應用將其等衍生物化或前藥化而成之 有效成分。以下,列舉可應用於本發明之生理活性物質之例,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可用於惡性腫瘤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7-乙基-10-羥基喜樹鹼、伊立替康、拓樸替康、9-胺基喜樹鹼等喜樹鹼衍生物;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卡巴他賽(Cabazitaxel)等紫杉烷衍生物;Ganetespib、Luminespib等具有HSP(heat shock protein,熱休克蛋白)90抑制活性之間苯二酚衍生物;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氨柔比星、道諾黴素、艾達黴素、吡柔比星等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衍生物;西羅莫司、依維莫司、坦羅莫司(Temsirolimus)等雷帕黴素衍生物;吉西他濱、胞嘧啶阿拉伯糖(Cytosine arabinoside)、依諾他濱、阿糖胞苷十八烷基磷酸鹽、乙炔基胞嘧啶核苷、氮雜胞嘧啶核苷、地西他濱等胞嘧啶核苷系代謝拮抗劑;甲胺喋呤、培美曲塞、左亞葉酸鹽(levofolinate)、甲醯四氫葉酸(folinate)等葉酸代謝拮抗劑;氟達拉濱、奈拉濱、噴司他丁(Pentostatin)、克拉屈濱等嘌呤系代謝拮抗劑;去氧氟尿苷、卡培他濱、替加氟、氟尿嘧啶、卡莫氟等氟化嘧啶系代謝拮抗劑;順鉑、卡鉑、奧沙利鉑、奈達帕汀(Nedaplatin)等含鉑化合物;絲裂黴素C等絲裂黴素衍生物;博萊黴素、Libromycin等博萊黴素衍生物;長春新鹼、長春花鹼、長春地辛、長春瑞濱等長春花生物鹼衍生物;依託泊苷、替尼泊苷等鬼臼毒素衍生物;埃立布林等軟海綿素衍生物;蝴蝶黴素(rebeccamycin)、UCN-01等星孢菌素衍生物;雷利度胺(Lenalidomide)、泊馬度胺(Pomalidomide)等沙利竇邁衍生物;維生素A酸、他米巴羅汀等維生素A衍生物;硼替佐米、Carfilzomib、Ixazomib等蛋白酶體抑制劑;康普瑞汀(Complestatin)A4等康普瑞汀(Complestatin)衍生物;Binimetinib、 Cobimeti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等MEK抑制劑;Dinaciclib、Flavopiridol、Palbociclib等CDK抑制劑;達拉菲尼(Dabrafenib)、索拉菲尼(Sorafenib)、維羅菲尼(Vemurafenib)等Raf激酶抑制劑;伏立諾他(Vorinostat)、Belinostat、帕比司他(Panobinostat)、羅米地辛(Romidepsin)等HDAC抑制劑;細胞遲緩素(Cytochalasin)、拉春庫林(Latrunculin)、鬼筆環肽(Phalloidin)等肌動蛋白聚合抑制劑;維利帕尼(Veliparib)、Rucaparib、奧拉帕尼(Olaparib)等PARP抑制劑;克唑替尼(Crizotinib)、伊馬替尼(Imatinib)、吉米沙星(gefitinib)、埃羅替尼(Erlotinib)、阿發替尼(Afatinib)、達沙替尼(Dasatinib)、伯舒替尼(Bosutinib)、凡德他尼(Vandetanib)、舒尼替尼(Sunitinib)、阿西替尼(Axitinib)、帕唑帕尼(Pazopanib)、樂伐替尼(Lenvatinib)、拉帕替尼(Lapatinib)、尼達尼布(Nintedanib)、尼洛替尼(Nilotinib)、色瑞替尼(Ceritinib)、阿雷替尼(Alectinib)、魯索利替尼(Ruxolitinib)、克唑替尼(Crizotinib)、依魯替尼(Imbruvica)等酪胺酸激酶抑制劑;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硫酸布他卡因(Busulfan)、美法侖(Merphalan)等氮芥(Nitrogen mustard)系烷化劑;尼莫司汀(Nimustine)、雷莫司汀(rani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等亞硝基脲系烷化劑;達卡巴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22-10
(Dacarbazine)、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甲基苄肼(Procarbazine)、噻替派等烷化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來曲唑、法倔唑等芳香酶抑制劑;羥基氟他胺、氟他胺、比卡魯胺、恩紮魯胺(Enzalutamide)等抗雄性素劑;阿比特龍(Abiraterone)等CYP17(解離酶)抑制劑;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抗雌性素劑;雌莫司汀(Estramustine)、助孕酮(Progesterone)、米托 坦(Mitotane)、甲羥助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等激素劑。
作為用於炎症性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他克莫司等他克莫司衍生物;地塞米松、潑尼松龍等類固醇衍生物;西羅莫司、依維莫司、坦羅莫司(Temsirolimus)等雷帕黴素衍生物;環孢靈、芬戈莫德(Fingolimod)、硫唑嘌呤、咪唑立賓、黴酚酸嗎啉乙酯、胍立莫司(Gusperimus)等免疫抑制劑;二氟尼柳、噻拉米特等NSAIDs等。
作為可用於感染症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雙性黴素B、制黴素等多烯系抗生物質;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唑系衍生物、米卡芬淨(Micafungin)等Candin系衍生物、氟胞嘧啶(Flucytosine)等嘧啶衍生物等抗真菌劑;阿昔洛韋(Aciclovir)、萬乃洛韋(val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抗病毒劑;紮那米韋(Zanamivir)、奧司他韋(Oseltamivir)、拉尼娜米韋(Laninamivir)等抗病毒劑等。
該天冬胺酸及/或聚麩胺酸之酯衍生物及/或醯胺衍生物可為同一種類,亦可為混合存在不同種類之態樣。又,亦可混合存在側鏈羧基為游離酸或其鹽之態樣。
該聚胺基酸鏈之一末端基係用以與上文所述之聚乙二醇鏈段鍵結之連結基。並且,另一末端基可為該聚胺基酸鏈之N末端基及C末端基,亦可為無保護之游離胺基及游離羧酸、及其等之鹽,亦可為N末端基及C末端基之適當之修飾體。
作為N末端基之修飾體,可列舉:醯基醯胺型修飾體、烷氧基羰基醯胺型修飾體(胺基甲酸酯型修飾體)、烷基胺基羰基醯胺型修飾體(脲型修飾體)等。另一方面,作為該C末端基之修飾體,可列舉:酯型修飾體、醯胺型修飾體、硫酯型修飾體。
該N末端基及該C末端基之修飾基可為任意之修飾基,較佳為經由與N末端基及C末端基鍵結之適當鍵結基,可列舉如下末端修飾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6~C18)之芳香族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7~C20)之芳烷基等。
即,N末端基較佳為適當之醯基醯胺型修飾體或烷氧基羰基醯胺型修飾體(胺基甲酸酯型修飾體),較佳為經由羰基或羰氧基之上述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6~C18)之芳香族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7~C20)之芳烷基。
另一方面,作為C末端基,較佳為適當之醯胺型取代基或酯型取代基,較佳為經由醯胺基或酯基之上述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6~C18)之芳香族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7~C20)之芳烷基。
作為該末端基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環己基等。
作為該末端基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6~C18)之芳香族基,可列舉:苯基、吡啶基、萘基等。
作為該末端基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7~C20)之芳烷基,係任一處之氫原子被取代為芳基之直鏈或支鏈烷基。例如可列舉:苄基、2-苯基乙基、4-苯基丁基、8-苯基辛基等。
該聚胺基酸鏈之該末端基較佳為N末端基及C末端基之修飾體。
嵌段共聚物(A)中之所謂與聚乙二醇鏈鍵結之靶結合部位意指具有生 物學識別功能之部位,即可選擇性地與源自生物體及病毒等之特異性之物質鍵結並且與該物質形成生物學鍵結電子對之靶結合性分子種類。作為源自生物體及病毒之物質,存在於生物體細胞、細菌、真菌、及病毒中之分子與其相當。具體而言,可例示腫瘤細胞、新生血管細胞、構成各種器官之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免疫活性細胞(例如T細胞)、炎症細胞(例如白血球)等,該靶結合部位係與此種細胞中之特異性之物質形成鍵結電子對之蛋白質、肽及糖鏈等化合物,或者為於維持形成鍵結電子對之特異性之情況下以含有其結構之至少一部分之狀態所構成之化合物。
作為相當於靶結合部位之分子種類,可例示與源自生物體及病毒之物質形成鍵結電子對之蛋白質、肽或糖鏈。作為此種蛋白質,可例示與源自生物體及病毒之物質結合之抗體及其片段、轉鐵蛋白以及上皮生長因子(EGF)。作為抗體,可例示對作為於以癌細胞為代表之投藥對象物之表面進行高表現之受體或細胞表面之抗原的EGFR、Her2、CD20、VEGFR、CD20及CD33等抗原進行識別之抗體。抗體可為單株抗體,亦可為多株抗體。作為抗體之片段,只要為具有可特異性地識別抗原之長度者即可,可例示(Fab')2及Fab。作為肽,可例示胰島素、LHRH、IGF、GE11、RGD肽及其等之衍生物。作為糖類,可例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及具有岩藻糖殘基之糖類。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可為其自身可發揮藥理活性之化合物,例如可為抗體醫藥及疫苗。
作為該聚乙二醇鏈段與靶結合部位之鍵結方式,只要為藉由化學鍵結將兩者連結之基,則無特別限定,為具備分別可與聚乙二醇末端基及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化學種之鍵結部位鍵結之官能基的連結基即可。較佳為末端基具有鍵結官能基之(C1~C6)伸烷基。與聚乙二醇鏈段之鍵結方式較 佳為利用聚氧伸乙基:(CH2CH2O)之末端氧原子之醚鍵結,聚乙二醇鏈鏈段之α末端較佳為羥基、胺基、甲醯基、羧基、醛基、巰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
嵌段共聚物(A)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之特徵在於: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較佳為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8千道爾頓以下。
該分子量係採用將其構成部分之各構成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分子量。即,以將(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聚胺基酸鏈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該分子量。再者,由於嵌段共聚物(A)中之靶結合部位不包含於主鏈聚合物中,因此分子量不予考慮。
再者,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可為以千道爾頓單位計之精度。以下列舉各構成部分之較佳之分析方法,但只要為於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kDa單位計之分子量測定中精度充分之分析方法,則無特別限定。
上述(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係構建聚乙二醇鏈段之聚乙二醇化合物之分子量測定值,採用根據藉由以聚乙二醇標準品為基準之GPC法所測得之峰頂分子量求出之分子量,使用將百位進行四捨五入而獲得之值作為計算值。
上述(2)聚胺基酸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係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所含之聚胺基酸鏈之聚合單體單元之分子量乘以其平均聚合數而獲得之計算值。該聚合數可使用藉由中和滴定對聚胺基酸之側鏈羧基進行定量之方法而求出;或可使用由1H-NMR之積分值算出之聚合數。較佳為使用中和滴定法。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A)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自締合性,粒徑(平均粒徑)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A)之粒徑(體積基準粒徑)測定係藉由使用雷射光之動態光散射法對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A)之1mg/mL水溶液進行測定。例如,可藉由Malvern公司製造之粒徑-ζ電位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進行測定,此時之所謂體積基準粒徑係藉由NNLS(non-negative least square,非負最小平方)法解析之體積分佈內存在之比例最多的峰值粒徑。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A)係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與因生理活性物質或其他疏水性側鏈而表現出疏水性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因此認為於水溶液中,複數之嵌段共聚物彼此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基於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締合。結果形成以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為內核(核部)、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覆蓋其周圍而形成外殼層(殼部)之核-殼結構之類微胞聚集體,推測其為作為上述奈米粒子而被觀測者。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A)較佳為通式(1)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27-4
[式中,R1表示靶結合部位之鍵結殘基,ta表示20~140之整數,A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a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 (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a含有1個以上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其餘部分為羥基,Ba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na表示1或2,x1a、x2a及za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x1a+x2a表示1~20之整數,(x1a+x2a+za)表示3~20之整數,上述R3a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
上述R1中之靶結合部位係藉由經由任意之連結基鍵結於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側之末端而形成。作為具有該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與上述所示者含義相同,可列舉與源自生物體及病毒之物質形成鍵結電子對之蛋白質、肽或糖鏈等。作為此種蛋白質,可例示與源自生物體及病毒之物質結合之抗體及其片段、轉鐵蛋白及上皮生長因子(EGF)。作為抗體,可例示對作為於以癌細胞為代表之投藥對象物之表面進行高表現之受體或細胞表面之抗原的EGFR、Her2、CD20、VEGFR及CD33等抗原進行識別之抗體。抗體可為單株抗體,亦可為多株抗體。作為抗體之片段,只要為具有可特異性地識別抗原之長度者即可,可例示(Fab')2及Fab。作為肽,可例示胰島素、LHRH、IGF、GE11、RGD肽及其等之衍生物。作為糖類,可例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及具有岩藻糖殘基之糖類。具有靶結合部位 之化合物可為其自身可發揮藥理活性之化合物,例如可為抗體醫藥及疫苗。
R1可根據治療目的之疾病中之靶組織或目的而適當選擇任意之化合物。
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可藉由製備具有聚乙二醇鏈鏈段之α末端具有羥基、胺基、甲醯基、羧基、醛基、巰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連結基之嵌段共聚物,使其與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進行縮合或加成反應而使R1鍵結。
通式(1)之ta表示聚乙二醇鏈段中之伸乙氧基之聚合數。該ta為20~140之整數。即,作為該聚乙二醇鏈段之分子量,為0.8千道爾頓~6千道爾頓。
若該ta小於20,則嵌段共聚物(A)不具備充分之水溶性,有不發揮所需之體內動態之虞。另一方面,於該ta大於140之情形時,有含有承擔疏水性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之含量相對變低,因此未獲得所需之自締合性,而無法發揮伴隨其之體內動態之擔憂。該ta較佳為22~130之整數,更佳為30~120之整數。即,作為該聚乙二醇鏈段之分子量,較佳為1千道爾頓~5.7千道爾頓,更佳為1.3千道爾頓~5.3千道爾頓。
作為上述Aa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正伸丙基、正伸丁基等。所謂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
作為該Aa,尤其更佳為伸乙基、正伸丙基。
作為上述R2a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醯基,可列舉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C1~C6)醯基。作為取代基,可 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
作為上述R2a之該碳數(C1~C6)醯基,例如可列舉:甲醯基、乙醯基、三氯乙醯基、三氟乙醯基、丙醯基、三甲基乙醯基、苄基羰基、苯乙基羰基等。更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C1~C4)醯基,更佳為乙醯基、三氯乙醯基、三氟乙醯基。
作為上述R2a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可列舉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作為上述R2之該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例如可列舉: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第三丁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9-茀基甲氧基羰基等。
於通式(1)中,na表示1或2。於na為1時,構成聚胺基酸鏈之胺基酸為天冬胺酸。另一方面,於na為2時,構成聚胺基酸鏈之胺基酸為麩胺酸。因此,通式(1)中之聚胺基酸鏈為聚天冬胺酸鏈、聚麩胺酸鏈或聚(天冬胺酸-麩胺酸)之混合鏈。
通式(1)中之Ba係上述R3a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且為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及羥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與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之側鏈羧基之鍵結基。
作為該Ba之鍵結基,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作為上述二價鍵結基, 係與上述疏水性取代基之羥基及/或胺基進行酯鍵結及/或醯胺鍵結,且與上述天冬胺酸鏈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基進行酯鍵結、醯胺鍵結或硫酯鍵結之鍵結基。例如為[R3a]-CO-(CH2)x-O-[CO-polymer](x表示1~8之整數)、[R3a]-CO-(CH2)x-NH-[CO-polymer](x表示1~8之整數)、[R3a]-CO-(CH2)x-S-[CO-polymer](x表示1~8之整數)。作為Ba中之x,較佳為1至6,進而較佳為1、2、3、或5。作為最佳之Ba,為[R3a]-CO-(CH2)x-NH-[CO-polymer](x=1、2、3、或5)。
又,作為該Ba之二價鍵結基,亦可使用胺基酸衍生物。作為將胺基酸衍生物設為鍵結基之情形時之鍵結基之使用態樣,係胺基酸衍生物之N末胺基與上述側鏈羧基進行醯胺鍵結,C末羧基與疏水性取代基之羥基及/或胺基進行酯鍵結或醯胺鍵結之態樣。
於使用胺基酸衍生物作為該Ba之二價鍵結基之情形時,可使用天然型胺基酸或合成胺基酸及其等之側鏈修飾體之任一者。又,亦可使用L體、D體及外消旋體之任一者。例如可列舉:甘胺酸、丙胺酸、β-丙胺酸、白胺酸、苯丙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天冬胺酸、麩胺酸、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鳥胺酸、半胱胺酸等。又,作為側鏈經修飾之胺基酸,可列舉: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烷基酯、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芳烷基酯、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烷基醯胺、天冬胺酸或麩胺酸之芳烷基醯胺、Boc離胺酸等烷氧基羰基離胺酸等。
又,亦可使用經由亞甲基而配置羥基與羧基之乙醇酸衍生物作為該二價鍵結基。作為將乙醇酸衍生物設為二價鍵結基之情形時之使用態樣,係乙醇酸衍生物之羥基與上述側鏈羧基進行酯鍵結,羧基與疏水性取代基之羥基及/或胺基進行酯鍵結或醯胺鍵結之態樣。
作為乙醇酸衍生物,例如可列舉:乙醇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於使用多元羧酸之情形時,較佳為上述疏水性取代基鍵結於一羧基,另一羧基為酯衍生物或醯胺衍生物。
上述二價鍵結基可為單一種類之鍵結基,亦可複數種鍵結基混合存在。
又,該Ba可為單鍵。所謂單鍵係指如下態樣:不特別地經由鍵結基,上述天冬胺酸鏈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基與上述疏水性取代基之羥基及/或胺基直接酯鍵結或醯胺鍵結。
R3a中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係於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基鍵結有酯型修飾基及/或醯胺型修飾基者。即,該羥基及/或胺基係鍵結性官能基,表示自其中除去氫原子而成之殘基。該疏水性取代基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
通式(1)中之R3a表示如下取代基:含有1個以上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且其餘部分為羥基。
該R3a係以控制嵌段共聚物(A)之疏水性為目的而導入之疏水性取代基。即,藉由對該R3a導入疏水性基,可提高該嵌段共聚物(A)之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疏水性。疏水性之程度可藉由欲導入之疏水性取代基之疏水性度及/或導入率進行控制。因此,該R3a無需全部為疏水性取代 基,其餘部分可為羥基。又,該R3a可為單一種類之取代基,亦可為複數種類之取代基。
R3a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係於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基鍵結有酯型修飾基者。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
作為上述R3a中之該碳數(C1~C30)烷氧基,例如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1-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第三丁氧基、環己氧基、苄氧基、4-苯基丁氧基、正辛氧基、癸氧基、十二烷氧基、十四烷氧基、十六烷氧基、十八烷氧基、二十烷氧基、二十二烷氧基、二十四烷氧基、二十六烷氧基、二十八烷氧基、三十烷氧基等。
R3a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係於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基鍵結有烷基醯胺型修飾基者。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
作為上述R3a中之該碳數(C1~C30)烷基胺基,例如可列舉: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丁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環己基胺基、苄基胺基、4-苯基丁基胺基、辛基胺基、癸基胺基、十二烷基胺基、十四烷基胺基、十六烷基胺基、十八烷基胺基、二十烷基胺基、二十二烷基胺基、二十四烷基胺基、二十六烷基胺基、二十八烷基胺基、三十烷基胺基等。
又,羧基經保護之胺基酸亦包含於該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中。作為該羧基經保護之胺基酸,例如可使用甘胺酸甲酯、甘胺 酸苄酯、β-丙胺酸甲酯、β-丙胺酸苄酯、丙胺酸甲酯、白胺酸甲酯、苯丙胺酸甲酯等。
R3a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係於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基鍵結有二烷基醯胺型修飾基者。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
作為上述R3a中之該二(C1~C30)烷基胺基,例如可列舉:二甲胺基、二乙胺基、二丙胺基、二異丙胺基、二丁胺基、吡咯啶基、哌啶基、二苄基胺基、N-苄基-N-甲基胺基、二辛胺基、二壬胺基、二癸胺基、二(十二烷基)胺基、二(十四烷基)胺基、二(十六烷基)胺基、二(十八烷基)胺基、二(二十烷基)胺基等。
R3a中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係於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基鍵結有脲型修飾基者。該烷基可為同一種類,亦可為不同之種類。作為取代基,可具備羥基、鹵素基、胺基、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烷氧基、芳基等。於具有取代基之情形時,較佳為二烷基胺基。
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例如為:甲基胺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異丙基胺基羰基異丙基胺基、環己基胺基羰基環己基胺基、乙基胺基羰基(3-二甲胺基丙基)胺基、(3-二甲胺基丙基)胺基羰基乙基胺基等。
R3a中之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應用醫藥品之有效成分或醫藥有效成分候補化合物,或者應用將其等衍生物化或前藥化而成之有效成分。若考慮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 之適應疾病,則可列舉惡性腫瘤疾病、炎症性疾病、感染症疾病等,較佳為應用該等疾病之治療所使用之醫藥品之有效成分或醫藥有效成分候補化合物,或者應用將其等衍生物化或前藥化而成之有效成分。以下,列舉可應用於本發明之生理活性物質之例,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可用於惡性腫瘤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7-乙基-10-羥基喜樹鹼、伊立替康、拓樸替康、9-胺基喜樹鹼等喜樹鹼衍生物;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卡巴他賽(Cabazitaxel)等紫杉烷衍生物;Ganetespib、Luminespib等具有HSP90抑制活性之間苯二酚衍生物;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氨柔比星、道諾黴素、艾達黴素、吡柔比星等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衍生物;西羅莫司、依維莫司、坦羅莫司(Temsirolimus)等雷帕黴素衍生物;吉西他濱、胞嘧啶阿拉伯糖、依諾他濱、阿糖胞苷十八烷基磷酸鹽、乙炔基胞嘧啶核苷、氮雜胞嘧啶核苷、地西他濱等胞嘧啶核苷系代謝拮抗劑;甲胺喋呤、培美曲塞、左亞葉酸鹽(levofolinate)、甲醯四氫葉酸(folinate)等葉酸代謝拮抗劑;氟達拉濱、奈拉濱、噴司他丁(Pentostatin)、克拉屈濱等嘌呤系代謝拮抗劑;去氧氟尿苷、卡培他濱、替加氟、氟尿嘧啶、卡莫氟等氟化嘧啶系代謝拮抗劑;順鉑、卡鉑、奧沙利鉑、奈達帕汀(Nedaplatin)等含鉑化合物;絲裂黴素C等絲裂黴素衍生物;博萊黴素、Libromycin等博萊黴素衍生物;長春新鹼、長春花鹼、長春地辛、長春瑞濱等長春花生物鹼衍生物;依託泊苷、替尼泊苷等鬼臼毒素衍生物;埃立布林等軟海綿素衍生物;蝴蝶黴素(rebeccamycin)、UCN-01等星孢菌素衍生物;雷利度胺(Lenalidomide)、泊馬度胺(Pomalidomide)等沙利竇邁衍生物;維生素A酸、他米巴羅汀等維生素A衍生物;硼替佐米、Carfilzomib、Ixazomib等蛋白酶體抑制劑;康普瑞 汀(Complestatin)A4等康普瑞汀(Complestatin)衍生物;Binimetinib、Cobimeti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等MEK抑制劑;Dinaciclib、Flavopiridol、Palbociclib等CDK抑制劑;達拉菲尼(Dabrafenib)、索拉菲尼(Sorafenib)、維羅菲尼(Vemurafenib)等Raf激酶抑制劑;伏立諾他(Vorinostat)、Belinostat、帕比司他(Panobinostat)、羅米地辛(Romidepsin)等HDAC抑制劑;細胞遲緩素(Cytochalasin)、拉春庫林(Latrunculin)、鬼筆環肽(Phalloidin)等肌動蛋白聚合抑制劑;維利帕尼(Veliparib)、Rucaparib、奧拉帕尼(Olaparib)等PARP抑制劑;克唑替尼(Crizotinib)、伊馬替尼(Imatinib)、吉米沙星(gefitinib)、埃羅替尼(Erlotinib)、阿發替尼(Afatinib)、達沙替尼(Dasatinib)、伯舒替尼(Bosutinib)、凡德他尼(Vandetanib)、舒尼替尼(Sunitinib)、阿西替尼(Axitinib)、帕唑帕尼(Pazopanib)、樂伐替尼(Lenvatinib)、拉帕替尼(Lapatinib)、尼達尼布(Nintedanib)、尼洛替尼(Nilotinib)、色瑞替尼(Ceritinib)、阿雷替尼(Alectinib)、魯索利替尼(Ruxolitinib)、克唑替尼(Crizotinib)、依魯替尼(Imbruvica)等酪胺酸激酶抑制劑;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硫酸布他卡因(Busulfan)、美法侖(Merphalan)等氮芥(Nitrogen mustard)系烷化劑;尼莫司汀(Nimustine)、雷莫司汀(rani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等亞硝基脲系烷化劑;達卡巴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36-11
(Dacarbazine)、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甲基苄肼(Procarbazine)、噻替派等烷化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來曲唑、法倔唑等芳香酶抑制劑;羥基氟他胺、氟他胺、比卡魯胺、恩紮魯胺(Enzalutamide)等抗雄性素劑;阿比特龍(Abiraterone)等CYP17(解離酶)抑制劑;他莫昔芬、托瑞米 芬等抗雌性素劑;雌莫司汀(Estramustine)、助孕酮(Progesterone)、米托坦(Mitotane)、甲羥助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等激素劑。
作為用於炎症性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他克莫司等他克莫司衍生物;地塞米松、潑尼松龍等類固醇衍生物;西羅莫司、依維莫司、坦羅莫司(Temsirolimus)等雷帕黴素衍生物;環孢靈、芬戈莫德(Fingolimod)、硫唑嘌呤、咪唑立賓、黴酚酸嗎啉乙酯、胍立莫司(Gusperimus)等免疫抑制劑;二氟尼柳、噻拉米特等NSAIDs等。
作為可用於感染症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雙性黴素B、制黴素等多烯系抗生物質;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唑系衍生物、米卡芬淨(Micafungin)等Candin系衍生物、氟胞嘧啶(Flucytosine)等嘧啶衍生物等抗真菌劑;阿昔洛韋(Aciclovir)、萬乃洛韋(val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抗病毒劑;紮那米韋(Zanamivir)、奧司他韋(Oseltamivir)、拉尼娜米韋(Laninamivir)等抗病毒劑等。
R3a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因此,於該R3a為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之情形時,係指從上述羥基及/或胺基中除去氫原子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再者,應用螢光物質作為R3a之目的係於不特別影響本發明之效果之情況下用於組織移行性或排泄性之確認之指標。
作為該螢光物質,較佳為具有胺基之螢光物質,例如可列舉: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37-12
-5-酮、BODIPY(註冊商標)TR Cadaverine、BODIPY(註冊商標)FL Ethylene diamine、Alexa Fluor(註冊商標)594 Cadaverine、Texas Red(註冊商標)Cadaverine、ATTO 594 amine等。因此,該R3a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包含該等之醯胺鍵結殘基。
通式(1)中之R3a可為羥基。即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側鏈羧酸為游離羧酸。於該情形時,側鏈羧酸可為游離酸之態樣,又,亦可為作為醫藥品所容許之任意之羧酸鹽之形態。作為上述羧酸鹽,可列舉:鋰鹽、鈉鹽、鉀鹽、鎂鹽、鈣鹽、銨鹽等,且包含於本發明中。
於通式(1)中,x1a、x2a及za分別表示嵌段共聚物(A)之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中之天冬胺酸衍生物單元及/或麩胺酸衍生物單元的構成單元之含量,分別為0~20之整數。又,(x1a+x2a+za)表示該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聚合數,為3~20之整數。即,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表示以平均聚合數計為3~20之聚合物。若該(x1a+x2a+za)小於3,則有所獲得之嵌段共聚物(A)不具備自締合性之虞。另一方面,於聚合數大於20之情形時,有所獲得之嵌段共聚物(A)之主鏈之分子量超過10千道爾頓之可能性,而有無法發揮所需之藥物動力之擔憂。即,若作為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聚合數之(x1a+x2a+za)偏離3~20之範圍,則有無法發揮所需之藥物動力特性而無法獲得藥理作用效果之增強作用及副作用之減少效果之擔憂。聚胺基酸衍生物之聚合數較佳為考慮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而適當設定。該(x1a+x2a+za)較佳為5~20之整數。
作為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聚合數之(x1a+x2a+za)可藉由基於1H-NMR之測定、或者對鍵結R3a前之聚乙二醇-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嵌段共聚物進行中和滴定而求出。
於通式(1)中,(x1a+x2a)表示鍵結有R3a之疏水性取代基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之總數。該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單元為必須之構成,該(x1a+x2a)為1~20之整數。較佳為該(x1a+x2a)為2~20之整數,更佳為3~15之整數。(x1a+x2a)相對於作為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 之聚合數之上述(x1a+x2a+za)之比例為4~100%。較佳為10~90%,更佳為20~80%。
該(x1a+x2a)之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天冬胺酸單位及/或麩胺酸單位之含有數係根據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量與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聚合數而算出。該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量可藉由使該疏水性取代基從該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裂解,對游離之疏水性取代基進行定量分析之方法而求出。又,亦可使用由製造該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時之疏水性取代基之反應率算出之方法。
於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中,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係側鏈羧基具備R3a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及側鏈羧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結構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混合存在之聚合物鏈段。各構成單元係以1單元以上存在,且其排列不受特別控制,係不規則地排列之無規排列之鏈段結構。
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通式(1)所表示之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較佳為上述R3a所表示之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於該疏水性取代基含量低於5質量%之情形、疏水性取代基之含量高於60質量%之情形時,均有該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之親水性-疏水性之平衡大幅度變化而不具備適當之自締合性,而不發揮所需之藥物動力之擔憂。該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質量%以上且40質量%以下。
通式(1)所表示之不包括靶結合部位R1及疏水性取代基R3a、以及鍵結基Ba而獲得之嵌段共聚物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之特徵在於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該分子 量係採用將其構成部分之各構成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分子量。即,以將(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聚胺基酸鏈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該分子量。
再者,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可為以千道爾頓單位計之精度。以下列舉各構成部分之較佳之分析方法,但只要為於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kDa單位計之分子量測定中精度充分之分析方法,則無特別限定。
上述(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係構建聚乙二醇鏈段之聚乙二醇化合物之分子量測定值,採用根據藉由以聚乙二醇標準品為基準之GPC法所測得之峰頂分子量求出之分子量,使用將百位進行四捨五入而獲得之值作為計算值。
上述(2)聚胺基酸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係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所含之聚胺基酸鏈之聚合單體單元之分子量乘以其平均聚合數而獲得之計算值。該聚合數可使用藉由中和滴定對聚胺基酸之側鏈羧基進行定量之方法而求出;或可使用由1H-NMR之積分值算出之聚合數。較佳為使用中和滴定法。
於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中,不包括靶結合部位R1及疏水性取代基R3a、以及鍵結基Ba而獲得之嵌段共聚物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於上述分子量小於2千道爾頓之情形時,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不具有充分之奈米粒子形成能力,而無法獲得對靶組織之充分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因此,於內包生理活性物質之情形時,變得無法有效率地發揮藥理作用效果。另一方面,於上述分子量大於10千道爾頓之 情形時,該嵌段共聚物伴隨腎排泄性受到抑制,體內滯留性變高。因此,可導致生理活性物質對疾病靶組織以外之正常組織致敏,故而有正常組織之損傷表現之擔憂。例如,於使用細胞毒性之生理活性物質之情形時,可想到伴隨骨髓抑制之血液毒性之延遲化。因此,必須將上述分子量控制為10千道爾頓以下。該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較佳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8千道爾頓以下,進而較佳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7千道爾頓以下。
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自締合性,粒徑(平均粒徑)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
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之粒徑(體積基準粒徑)測定係藉由使用雷射光之動態光散射法對本發明之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之1mg/mL水溶液進行測定。例如可藉由Malvern公司製造之粒徑-ζ電位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進行測定,此時之所謂體積基準粒徑係藉由NNLS法解析之體積分佈內存在之比例最多的峰值粒徑。
[嵌段共聚物(B)]
繼而,對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且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之嵌段共聚物(B)進行說明。
再者,嵌段共聚物(B)於以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部分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經由適當之鍵結基連結而成之AB嵌段共聚物作為載體聚合物之主鏈結構之方面,與上述嵌段共聚物(A)相同。另一方面,於作為親水性聚合物鏈段之聚乙 二醇鏈之一末端部位不具有靶結合部位之方面、及不含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作為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之疏水性取代基之方面,與上述嵌段共聚物(A)不同。因此,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嵌段共聚物(B)中之聚乙二醇鏈之不為聚胺基酸鏈鍵結側之末端基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氫原子、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2~C6)之炔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7~C20)芳烷基等。作為該烷基、炔基、芳烷基中之取代基,可列舉:羥基、胺基、甲醯基、羧基等。
於嵌段共聚物(B)中之聚乙二醇鏈之不為聚胺基酸鏈鍵結側之末端基中,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支鏈狀烷基,例如可列舉:異丙基、異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2-甲基丁基、新戊基、1-乙基丙基、4-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等。作為可具有取代基之環狀烷基,例如可列舉: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於嵌段共聚物(B)中之聚乙二醇鏈之不為聚胺基酸鏈鍵結側之末端基中,所謂直鏈狀烷基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硫醇基、羥基、鹵素基、硝基、氰基、烷硫基、碳環或雜環芳基、芳硫基、烷基亞磺醯基、芳基亞磺醯基、烷基磺醯基、胺磺醯基、烷氧基、芳氧基、醯氧基、烷氧基羰氧基、胺甲醯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醯基胺基、烷氧基羰基胺基、脲基、磺醯基胺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醯基、羧基、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或矽烷基等。
於嵌段共聚物(B)中之聚乙二醇鏈之不為聚胺基酸鏈鍵結側之末端基中,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2~C6)炔基例如可列舉2-丙炔基、3-丁炔基、4-庚炔基、5-己炔基等。
於嵌段共聚物(B)中之聚乙二醇鏈之不為聚胺基酸鏈鍵結側之末端基中,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7~C20)芳烷基係任一處之氫原子被取代為芳基之直鏈或支鏈烷基。例如可列舉:苄基、2-苯基乙基、4-苯基丁基、3-苯基丁基、5-苯基戊基、6-苯基己基、8-苯基辛基等。較佳為苄基、4-苯基丁基、8-苯基辛基。
作為嵌段共聚物(B)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之疏水性取代基,例如較佳為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二(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該等疏水性取代基於嵌段共聚物(B)中之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於疏水性取代基之含有率低於5質量%之情形時,有該嵌段共聚物(B)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之疏水性較弱,而無法獲得基於疏水性相互作用之充分締合性之擔憂。另一方面,於疏水性取代基之含有率超過60質量%之情形時,雖然充分地具備締合性,但有於疾病組織中之浸透性、分佈特性、或向體外之排泄性方面無法發揮可令人滿意之藥物動力特性之擔憂。該疏水性取代基於嵌段共聚物(B)中之含有率更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再者,作為疏水性取代基而可列舉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二(C1~C30)烷基胺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 ~C8)烷基胺基與上述嵌段共聚物(A)含義相同。再者,嵌段共聚物(B)係不含生理活性物質作為疏水性取代基之態樣。
嵌段共聚物(B)中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之特徵在於: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較佳為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8千道爾頓以下。
該分子量係採用將其構成部分之各構成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分子量。即,以將(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聚胺基酸鏈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該分子量。再者,由於嵌段共聚物(B)中之疏水性取代基不包含於主鏈聚合物中,因此分子量不予考慮。
再者,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可為以千道爾頓單位計之精度。以下列舉各構成部分之較佳之分析方法,但只要為於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kDa單位計之分子量測定中精度充分之分析方法,則無特別限定。
上述(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係構建聚乙二醇鏈段之聚乙二醇化合物之分子量測定值,採用根據藉由以聚乙二醇標準品為基準之GPC法所測得之峰頂分子量求出之分子量,使用將百位進行四捨五入而獲得之值作為計算值。
上述(2)聚胺基酸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係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所含之聚胺基酸鏈之聚合單體單元之分子量乘以其平均聚合數而獲得之計算值。該聚合數可使用藉由中和滴定對聚胺基酸之側鏈羧基進行定量之方法而求出;或可使用由1H-NMR之積分值算出之聚合數。較佳為使用中和滴定法。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B)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自締合性。
本發明之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尤佳為3nm以上且未達20nm。
於本發明中,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之測定例如係藉由誘導繞射光柵法進行測定。誘導繞射光柵法係如下方法:(1)對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B)之2~5mg/mL水溶液照射雷射光,藉由介電電泳形成繞射光柵;(2)停止進行介電電泳之外力,計測因擴散引起之繞射光柵之湮滅速度;(3)將湮滅速度代入斯托克斯-愛因斯坦之關係式中,求出粒徑。例如可利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B)係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與因疏水性側鏈而表現出疏水性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因此認為於水溶液中,複數之嵌段共聚物彼此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基於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締合。結果形成以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為內核(核部)、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覆蓋其周圍而形成外殼層(殼部)之核-殼結構之類微胞聚集體,推測其為上述作為奈米粒子所觀測到者。
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進行連結,且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之嵌段共聚物(B)較佳為通式(2)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化5]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46-5
[式中,R5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烷基,tb表示20~140之整數,Ab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b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b含有1個以上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其餘部分為羥基,Bb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nb表示1或2,x1b、x2b及zb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x1b+x2b表示1~20之整數,(x1b+x2b+zb)表示3~20整數,上述R3b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
上述R5中之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烷基,可列舉可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碳數(C1~C6)烷基等。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環戊基、正己基、環己基等。
上述所謂可具有之取代基,可列舉:鹵素基、硝基、氰基、羥基、巰基、碳環或雜環芳基、烷硫基、芳硫基、烷基亞磺醯基、芳基亞磺醯 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胺磺醯基、烷氧基、芳氧基、醯氧基、烷氧基羰氧基、胺甲醯氧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醯基胺基、烷氧基羰基胺基、脲基、磺醯基胺基、胺磺醯基胺基、甲醯基、醯基、羧基、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或矽烷基等。芳香環上之取代位置可為鄰位,亦可為間位,亦可為對位。
作為該R1,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苄基、2,2-二甲氧基乙基、2,2-二乙氧基乙基、2-甲醯基乙基。尤其更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
關於通式(2)之tb、Ab、R2b、nb、Bb、x1b、x2b、zb,與上述通式(1)之ta、Aa、R2a、na、Ba、x1a、x2a、za相同。關於通式(2)之R3b,與從通式(1)中之R3a除去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而成者相同。
於本發明之通式(2)所表示之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B)中,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係混合存在側鏈羧基具備R3b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及側鏈羧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結構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的聚合物鏈段。各構成單元係存在1個單元以上,且其排列不受特別控制,係不規則地排列之無規排列之鏈段結構。
通式(2)所表示之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較佳為上述R3b所表示之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於該疏水性取代基含量低於5質量%之情形、疏水性取代基之含量高於60質量%之情形時,均有該鍵結有疏水性取代基之嵌段共聚物之親水性-疏水性之平衡大幅度變化而不具備適當之自締合性,而不發揮所需之藥物動力之 擔憂。該疏水性取代基之質量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質量%以上且40質量%以下。
通式(2)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B)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的特徵在於:其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該分子量不包含作為疏水性取代基之R3b及作為鍵結基之Bb,係採用將其構成部分之各構成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分子量。即,以將(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聚胺基酸鏈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該分子量。
再者,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可為以千道爾頓單位計之精度。以下列舉各構成部分之較佳之分析方法,但只要為對於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kDa單位計之分子量測定而言精度充分之分析方法,則無特別限定。
上述(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係構建聚乙二醇鏈段之聚乙二醇化合物之分子量測定值,採用根據藉由以聚乙二醇標準品為基準之GPC法所測得之峰頂分子量求出之分子量,使用將百位進行四捨五入而獲得之值作為計算值。
上述(2)聚胺基酸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係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所含之聚胺基酸鏈之聚合單體單元之分子量乘以其平均聚合數而獲得之計算值。該聚合數可使用藉由中和滴定對聚胺基酸之側鏈羧基進行定量之方法而求出;或可使用由1H-NMR之積分值算出之聚合數。較佳為使用中和滴定法。
本發明之通式(2)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於 上述分子量小於2千道爾頓之情形時,含有通式(2)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B)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不具有充分之奈米粒子形成能力,而無法獲得對靶組織之充分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因此,於內包有生理活性物質之情形時,變得無法有效率地發揮藥理作用效果。另一方面,於上述分子量大於10千道爾頓之情形時,隨著腎排泄性受到抑制,體內滯留性變高。因此,會引起生理活性物質對疾病靶組織以外之正常組織致敏,故而有表現出正常組織之損傷之擔憂。例如,於使用細胞毒性之生理活性物質之情形時,可想到伴隨骨髓抑制之血液毒性之延遲化。因此,必須將上述分子量控制為10千道爾頓以下。該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較佳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8千道爾頓以下,進而較佳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7千道爾頓以下。
本發明之通式(2)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B)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自締合性。
本發明之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尤佳為3nm以上且未達20nm。
於本發明中,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之測定例如係藉由誘導繞射光柵法進行測定。誘導繞射光柵法係如下方法:(1)對本發明之通式(2)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B)之2~5mg/mL水溶液照射雷射光,藉由介電電泳形成繞射光柵;(2)停止進行介電電泳之外力,計測因擴散引起之繞射光柵之湮滅速度;(3)將湮滅速度代入斯托克斯-愛因斯坦之關係式中,求出粒徑。例如可利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進行測定。
[嵌段共聚物(C)]
其次,對嵌段共聚物(C)進行說明,該嵌段共聚物(C)係含有聚乙二 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羧基鍵結有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而成,且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再者,嵌段共聚物(C)於以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部分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經由適當之鍵結基連結而成之AB嵌段共聚物作為載體聚合物之主鏈結構之方面,與上述嵌段共聚物(B)相同。另一方面,於以如下態樣作為必須構成之方面與上述嵌段共聚物(B)不同,該態樣為:其係具有側鏈羧基之聚胺基酸鏈,且於該側鏈羧基上酯鍵結及/或醯胺鍵結有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即,嵌段共聚物(C)係作為投予至生物體後解離並釋放所鍵結之生理活性物質的高分子前藥而發揮功能。以下,以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嵌段共聚物(C)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係如下態樣:其係具有側鏈羧基之聚胺基酸鏈,且於該側鏈羧基上酯鍵結及/或醯胺鍵結有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
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之聚胺基酸鏈較佳為含有作為具有可控制生理活性物質並導入之羧酸側鏈之胺基酸的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之聚胺基酸鏈。更佳為僅由天冬胺酸構建而成之聚天冬胺酸鏈、僅由麩胺酸構建而成之聚麩胺酸鏈、或天冬胺酸與麩胺酸隨機混合存在所構成之聚(天冬胺酸-麩胺酸)鏈、為佳。該等具有側鏈羧基之聚胺基酸鏈可為α-醯胺鍵型聚合物,亦可為與側鏈羧基之醯胺鍵型聚合物,亦可為β(或γ)-醯胺鍵型聚合 物,亦可為其等之混合物。又,聚胺基酸鏈可為直鏈狀聚胺基酸,亦可為經由側鏈之支鏈型結構。
嵌段共聚物(C)所具備之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應用醫藥品之有效成分或醫藥有效成分候補化合物,或者應用將其等衍生物化或前藥化而成之有效成分。若考慮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之適應疾病,則可列舉惡性腫瘤疾病、炎症性疾病、感染症疾病等,較佳為應用該等疾病之治療所使用之醫藥品之有效成分或醫藥有效成分候補化合物,或者應用將其等衍生物化或前藥化而成之有效成分。以下,列舉可應用於本發明之生理活性物質之例,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作為可用於惡性腫瘤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7-乙基-10-羥基喜樹鹼、伊立替康、拓樸替康、9-胺基喜樹鹼等喜樹鹼衍生物;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杉醇、卡巴他賽(Cabazitaxel)等紫杉烷衍生物;Ganetespib、Luminespib等具有HSP90抑制活性之間苯二酚衍生物;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氨柔比星、道諾黴素、艾達黴素、吡柔比星等蒽環黴素(anthracycline)衍生物;西羅莫司、依維莫司、坦羅莫司(Temsirolimus)等雷帕黴素衍生物;吉西他濱、胞嘧啶阿拉伯糖、依諾他濱、阿糖胞苷十八烷基磷酸鹽、乙炔基胞嘧啶核苷、氮雜胞嘧啶核苷、地西他濱等胞嘧啶核苷系代謝拮抗劑;甲胺喋呤、培美曲塞、左亞葉酸鹽(levofolinate)、甲醯四氫葉酸(folinate)等葉酸代謝拮抗劑;氟達拉濱、奈拉濱、噴司他丁(Pentostatin)、克拉屈濱等嘌呤系代謝拮抗劑;去氧氟尿苷、卡培他濱、替加氟、氟尿嘧啶、卡莫氟等氟化嘧啶系代謝拮抗劑;順鉑、卡鉑、奧沙利鉑、奈達帕汀(Nedaplatin)等含鉑化合物;絲裂黴素C等絲裂黴素衍生物;博萊黴素、Libromycin等博萊黴素衍生物;長春新鹼、長春花鹼、長 春地辛、長春瑞濱等長春花生物鹼衍生物;依託泊苷、替尼泊苷等鬼臼毒素衍生物;埃立布林等軟海綿素衍生物;蝴蝶黴素(rebeccamycin)、UCN-01等星孢菌素衍生物;雷利度胺(Lenalidomide)、泊馬度胺(Pomalidomide)等沙利竇邁衍生物;維生素A酸、他米巴羅汀等維生素A衍生物;硼替佐米、Carfilzomib、Ixazomib等蛋白酶體抑制劑;康普瑞汀(Complestatin)A4等康普瑞汀(Complestatin)衍生物;Binimetinib、Cobimetinib、曲美替尼(Trametinib)等MEK抑制劑;Dinaciclib、Flavopiridol、Palbociclib等CDK抑制劑;達拉菲尼(Dabrafenib)、索拉菲尼(Sorafenib)、維羅菲尼(Vemurafenib)等Raf激酶抑制劑;伏立諾他(Vorinostat)、Belinostat、帕比司他(Panobinostat)、羅米地辛(Romidepsin)等HDAC抑制劑;細胞遲緩素(Cytochalasin)、拉春庫林(Latrunculin)、鬼筆環肽(Phalloidin)等肌動蛋白聚合抑制劑;維利帕尼(Veliparib)、Rucaparib、奧拉帕尼(Olaparib)等PARP抑制劑;克唑替尼(Crizotinib)、伊馬替尼(Imatinib)、吉米沙星(gefitinib)、埃羅替尼(Erlotinib)、阿發替尼(Afatinib)、達沙替尼(Dasatinib)、伯舒替尼(Bosutinib)、凡德他尼(Vandetanib)、舒尼替尼(Sunitinib)、阿西替尼(Axitinib)、帕唑帕尼(Pazopanib)、樂伐替尼(Lenvatinib)、拉帕替尼(Lapatinib)、尼達尼布(Nintedanib)、尼洛替尼(Nilotinib)、色瑞替尼(Ceritinib)、阿雷替尼(Alectinib)、魯索利替尼(Ruxolitinib)、克唑替尼(Crizotinib)、依魯替尼(Imbruvica)等酪胺酸激酶抑制劑;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硫酸布他卡因(Busulfan)、美法侖(Merphalan)等氮芥(Nitrogen mustard)系烷化劑;尼莫司汀(Nimustine)、雷莫司汀 (rani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等亞硝基脲系烷化劑;達卡巴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53-13
(Dacarbazine)、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甲基苄肼(Procarbazine)、噻替派等烷化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來曲唑、法倔唑等芳香酶抑制劑;羥基氟他胺、氟他胺、比卡魯胺、恩紮魯胺(Enzalutamide)等抗雄性素劑;阿比特龍(Abiraterone)等CYP17(解離酶)抑制劑;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抗雌性素劑;雌莫司汀(Estramustine)、助孕酮(Progesterone)、米托坦(Mitotane)、甲羥助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等激素劑。
作為用於炎症性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他克莫司等他克莫司衍生物;地塞米松、潑尼松龍等類固醇衍生物;西羅莫司、依維莫司、坦羅莫司(Temsirolimus)等雷帕黴素衍生物;環孢靈、芬戈莫德(Fingolimod)、硫唑嘌呤、咪唑立賓、黴酚酸嗎啉乙酯、胍立莫司(Gusperimus)等免疫抑制劑;二氟尼柳、噻拉米特等NSAIDs等。
作為可用於感染症疾病之生理活性物質,可列舉:雙性黴素B、制黴素等多烯系抗生物質;氟康唑、伏立康唑等唑系衍生物、米卡芬淨(Micafungin)等Candin系衍生物、氟胞嘧啶(Flucytosine)等嘧啶衍生物等抗真菌劑;阿昔洛韋(Aciclovir)、萬乃洛韋(valaciclovir)、更昔洛韋(Ganciclovir)等抗病毒劑;紮那米韋(Zanamivir)、奧司他韋(Oseltamivir)、拉尼娜米韋(Laninamivir)等抗病毒劑等。
上述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於嵌段共聚物(C)中之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於該生理活性物質之含有率低於5質量%之情形時,有該嵌段共聚物(C)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之疏水性較弱,而無法獲得基於疏水性相互作用之充分締合性之擔憂。又,為了獲得生理活性物質之所需之投予量,而變得大量投予作為DDS載體之嵌段共聚物, 故而欠佳。另一方面,於疏水性取代基之含有率超過60質量%之情形時,雖然充分地具備締合性,但有於疾病組織中之浸透性、分佈特性、或向體外之排泄性方面無法發揮可令人滿意之藥物動力特性之擔憂。該疏水性取代基於嵌段共聚物(C)中之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
嵌段共聚物(C)亦可以調整聚集體形成性為目的而對側鏈羧基導入任意之疏水性取代基。作為該疏水性取代基,例如較佳為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二(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
再者,作為疏水性取代基而可列舉之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二(C1~C30)烷基胺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與上述嵌段共聚物(A)及(B)含義相同。再者,嵌段共聚物(B)係不含生理活性物質作為疏水性取代基之態樣。
嵌段共聚物(C)中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之特徵在於: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較佳為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8千道爾頓以下。
該分子量係採用將其構成部分之各構成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分子量。即,以將(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聚胺基酸鏈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該分子量。再者,由於嵌段共聚物(C)中之生理活性物質不包含於主鏈聚合物中,因此分子量不予考慮。
再者,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可為以千道爾頓單位計之精度。以下列舉各構成部分之較佳之分析方法,但 只要為於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kDa單位計之分子量測定中精度充分之分析方法,則無特別限定。
上述(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係構建聚乙二醇鏈段之聚乙二醇化合物之分子量測定值,採用根據藉由以聚乙二醇標準品為基準之GPC法所測得之峰頂分子量求出之分子量,使用將百位進行四捨五入而獲得之值作為計算值。
上述(2)聚胺基酸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係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所含之聚胺基酸鏈之聚合單體單元之分子量乘以其平均聚合數而獲得之計算值。該聚合數可使用藉由中和滴定對聚胺基酸之側鏈羧基進行定量之方法而求出;或可使用由1H-NMR之積分值算出之聚合數。較佳為使用中和滴定法。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C)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自締合性。
本發明之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尤佳為3nm以上且未達20nm。
於本發明中,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之測定例如係藉由誘導繞射光柵法進行測定。誘導繞射光柵法係如下方法:(1)對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C)之2~5mg/mL水溶液照射雷射光,藉由介電電泳形成繞射光柵;(2)停止進行介電電泳之外力,計測因擴散引起之繞射光柵之湮滅速度;(3)將湮滅速度代入斯托克斯-愛因斯坦之關係式中,求出粒徑。例如可藉由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C)係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與因生理活性物質或其他疏水性側鏈而表現出疏水性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 共聚物,因此認為於水溶液中,複數之嵌段共聚物彼此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基於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締合。結果形成以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為內核(核部)、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覆蓋其周圍而形成外殼層(殼部)之核-殼結構之類微胞聚集體,推測其為作為上述奈米粒子而被觀測者。
嵌段共聚物(C)較佳為通式(3)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56-6
[式中,R5c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烷基,tc表示20~140之整數,Ac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c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c表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R4c為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表示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及羥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Bc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 基,nc表示1或2,x1c、x2c、y1c、y2c及zc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x1c+x2c)為必須之構成,表示1~20之整數,(x1c+x2c+y1c+y2c+zc)表示3~20整數,上述R3c及R4c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
關於通式(3)之R5c、tc、Ac、R2c、nc、Bc,與上述通式(2)之R5、tb、Ab、R2b、nb、Bb相同。關於通式(3)之R3c,與上述通式(1)之R3a中所列舉之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相同。關於通式(3)之R4c,與上述通式(2)之R3b中所列舉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含義相同。
於通式(3)中,x1c、x2c、y1c、y2c及zc分別表示該嵌段共聚物之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中之天冬胺酸衍生物單元及/或麩胺酸衍生物單元的構成單元之含量,分別為0~20之整數。又,(x1c+x2c+y1c+y2c+zc)表示該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聚合數,為3~20之整數。即,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表示以平均聚合數計為3~20之聚合物。若該(x1c+x2c+y1c+y2c+zc)小於3,則有所獲得之嵌段共聚物(C)不具備自締合性之虞。另一方面,於聚合數大於20之情形時,有所獲得之嵌段共聚物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超過10千道爾頓之可能性,而有不發揮所需之藥物動力之擔憂。即,若作為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聚合數之(x1c+x2c+y1c+y2c+zc)偏離3~20之範圍,則有無法獲得生理活性物質之藥理作用效果之增強作用及副作用之減少效果之擔憂。聚胺基酸衍生物之聚合數較佳為考慮該生理活性物質所鍵結之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而適當設定。該(x1c+x2c+y1c+y2c+zc)較佳為5~20之整數。
作為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聚合數之(x1c+x2c+y1c+y2c+zc)可藉由基於1H-NMR之測定、或者對鍵結R3c及R4c前之聚乙二醇-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嵌段共聚物進行中和滴定而求出。
於通式(3)中,(x1c+x2c)表示鍵結有R3c之生理活性物質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之總數。該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單元為必須之構成,該(x1c+x2c)為1~20之整數。較佳為該(x1c+x2c)為2~20之整數,更佳為3~15之整數。(x1c+x20)相對於作為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衍生物)鏈之聚合數之上述(x1c+x2c+y1c+y2c+zc)之比例為4~100%。較佳為10~90%,更佳為20~80%。
該(x1c+x2c)之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天冬胺酸單位及/或麩胺酸單位之含有數係根據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量與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之聚合數而算出。該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量可藉由使該生理活性物質從該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裂解,對游離之生理活性物質進行定量分析之方法而求出。又,亦可使用由製造該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時之生理活性物質之反應率算出之方法。
於通式(3)中,(y1c+y2c)表示鍵結有R4c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之總數。又,zc表示側鏈羧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結構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之總數。該等為任意之構成,(y1c+y2c)及zc分別為0~18之整數。較佳為該(y1c+y2c)及zc分別為1~15之整數。(y1c+y2c+zc)相對於作為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衍生物鏈段之聚合數之上述(x1c+x2c+y1c+y2c+zc)之比例為0~96%,較佳為4~90%。
該(y1c+y2c)之鍵結有R4c之天冬胺酸單位及/或麩胺酸單位之含有數係根據該R4c之取代基之鍵結量與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段之聚合數 而算出。該R4c之取代基之鍵結量可藉由使該R4c之取代基從該嵌段共聚物裂解,對游離之生理活性物質進行定量分析之方法而求出。又,亦可使用由製造該嵌段共聚物時之R4c之取代基之反應率算出之方法。又,亦可由1H-NMR之積分值算出。
於本發明之通式(3)所表示之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C)中,上述聚(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鏈係於側鏈羧基具備R3c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具備R4c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及側鏈羧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結構之天冬胺酸單元及/或麩胺酸單元混合存在之聚合物鏈段。各構成單元係以1單元以上存在,且其排列不受特別控制,係不規則地排列之無規排列之鏈段結構。
通式(3)所表示之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C)較佳為上述R3c所表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於該生理活性物質含量低於5質量%之情形、生理活性物質之含量高於60質量%之情形時,均有該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之親水性-疏水性之平衡大幅度變化而不具備適當之自締合性,而不發揮所需之藥物動力之擔憂。該生理活性物質之質量含有率較佳為5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8質量%以上且40質量%以下。
通式(3)所表示之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的特徵在於:其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該分子量採用將除去作為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之R3c及作為任意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之R4c而成之構成部分的各構成分子量累加而成之計算值作為分子量。即,以將(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聚胺基酸鏈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累加而獲得之計算值作為該分 子量。
再者,該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可為以千道爾頓單位計之精度。以下列舉各構成部分之較佳之分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但只要為於該聚胺基酸衍生物之kDa單位計之分子量測定中精度充分之分析方法,則無特別限定。
上述(1)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係構建聚乙二醇鏈段之聚乙二醇化合物之分子量測定值,採用根據藉由以聚乙二醇標準品為基準之GPC法所測得之峰頂分子量求出之分子量,使用將百位進行四捨五入而獲得之值作為計算值。
上述(2)聚胺基酸之主鏈部分之分子量係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中所含之聚胺基酸鏈之聚合單體單元之分子量乘以其平均聚合數而獲得之計算值。該聚合數可使用藉由中和滴定對聚胺基酸之側鏈羧基進行定量之方法而求出;或可使用由1H-NMR之積分值算出之聚合數。較佳為使用中和滴定法。
通式(3)所表示之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10千道爾頓以下。於上述分子量小於2千道爾頓之情形時,含有通式(3)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C)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不具有充分之奈米粒子形成能力,而無法獲得對靶組織之充分之移行性、浸透性、滯留性。因此,變得無法有效率地發揮藥理作用效果。另一方面,於上述分子量大於10千道爾頓之情形時,伴隨腎排泄性受到抑制,體內滯留性變高。因此,可導致生理活性物質對疾病靶組織以外之正常組織致敏,故而有正常組織之損傷表現之擔憂。例如,於使用細胞毒性之生理活性物質之情形時,可想到伴隨 骨髓抑制之血液毒性之延遲化。因此,必須將上述分子量控制為10千道爾頓以下。該嵌段共聚物之分子量較佳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8千道爾頓以下,進而較佳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7千道爾頓以下。
本發明之通式(3)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C)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自締合性。
本發明之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尤佳為3nm以上且未達20nm。
於本發明中,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之測定例如係藉由誘導繞射光柵法進行測定。誘導繞射光柵法係如下方法:(1)對本發明之通式(3)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C)之2~5mg/mL水溶液照射雷射光,藉由介電電泳形成繞射光柵;(2)停止進行介電電泳之外力,計測因擴散引起之繞射光柵之湮滅速度;(3)將湮滅速度代入斯托克斯-愛因斯坦之關係式中,求出粒徑。例如可藉由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進行測定。
[包含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包含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本發明係用作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所使用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載體之技術,尤其係關於具有生物體識別功能且具備主動標靶功能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因此,以包含賦予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之DDS製劑作為第1發明之態樣。又,以包含具備靶結合部位之該嵌段共聚物(A)與不具有靶結合部位之上述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作為第2發明之態樣。又,另外以包含具備靶結合部位之該嵌段共聚物(A)與不具有靶結合部位之作為高分子前藥之上述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作為第3發明之態樣。該 等係兩親媒性之嵌段共聚物,於水溶液中藉由疏水性聚合物鏈段彼此之疏水性相互作用具有締合性而形成奈米粒子。即,其特徵在於:即使為混合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及/或(C)之化學結構不同之嵌段共聚物彼此,亦會產生疏水性聚合物鏈段彼此之相互作用,而形成混合存在該等之類奈米粒子聚集體。因此,可作為藉由化學鍵結或物理吸附作用使類奈米粒子聚集體之內核(核)部內包生理活性物質、且外殼(殼)部具備靶結合部位而具有主動標靶功能之高分子微胞型DDS製劑而利用。
再者,於作為第2發明之態樣之包含共聚物(A)與(B)之組合物中,即使該嵌段共聚物並未鍵結而具備生理活性物質,亦可用作藉由物理吸附作用而保持疏水性之生理活性物質之物理吸附型微胞DDS製劑。
於作為第3發明之態樣之包含共聚物(A)與(C)之組合物的情形時,由於嵌段共聚物(C)為高分子前藥,因此可用作化學鍵結型微胞DDS製劑。
本發明之組合物中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及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及嵌段共聚物(C)之混合配方)可以任意適當之比率存在。較佳為於由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形成之奈米粒子聚集體中含有1分子以上之承擔主動標靶功能之嵌段共聚物(A)。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可以聚合物分子之形式算出莫耳含量,本發明之組合物可以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及/或嵌段共聚物(C)之莫耳比表示。
將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及/或嵌段共聚物(C)加以混合之較佳之莫耳比((A):(B)及/或(C))為1:0.1~30。更佳為1:0.5~20,尤佳為以1:1~10進行製備。於本發明之組合物內可以任意適當之比率存在不為嵌段共聚物(A)、嵌段共聚物(B)及嵌段共聚物(C)之任一者之嵌段共 聚物。例如為嵌段共聚物(A)、(B)及(C)之製造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之未反應或副生成、分解生成之嵌段共聚物。該等可於不影響本發明之組合物之物性的範圍內存在。其存在比率以莫耳比(嵌段共聚物(A)+嵌段共聚物(B)+嵌段共聚物(C)之合計莫耳量:其他嵌段共聚物之合計莫耳量)計為1:0~2,較佳為1:0~0.5,更佳可以1:0~0.25之範圍存在。
本發明之組合物例如可列舉以下之4種組合之態樣。
(組合物1)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
(組合物2)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
(組合物3)嵌段共聚物(A)、嵌段共聚物(B)及生理活性物質
(組合物4)嵌段共聚物(A)、嵌段共聚物(B)及嵌段共聚物(C)
該等組合物藉由嵌段共聚物間之相互作用而成為締合性之組合物。例如,可列舉以下之3種製備方法。
(1)於水性溶液中混合並自體組織化為微胞狀之方法。
(2)溶解於有機溶媒中後進行透析之方法。
(3)溶解於有機溶媒中加以混合並均勻化,將所獲得之溶液減壓蒸餾而獲得聚合物之膜,對該膜添加水並進行混合,自體組織化為微胞狀之方法。
又,本發明之組合物亦可於製備以下之3種組合物後,與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進行反應而製備。即,
(前驅物組合物1)嵌段共聚物(A)前驅物與嵌段共聚物(B)或嵌段共聚物(C)
(前驅物組合物2)嵌段共聚物(A)前驅物、嵌段共聚物(B)及生理活性物質
(前驅物組合物3)嵌段共聚物(A)前驅物、嵌段共聚物(B)及嵌段共聚物(C)
製備上述前驅物組合物(1)至(3)之溶液,例如可列舉以下之2種製備方法。
(1)將前驅物組合物(1)至(3)溶解於有機溶媒中,將加以混合並均勻化之溶液進行減壓蒸餾而獲得聚合物之膜。於其中添加水並加以混合,自體組織化為微胞狀。其後,使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與嵌段共聚物(A)前驅物(與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進行反應前之嵌段共聚物(A))鍵結而製備本發明之組合物之方法。
(2)於水性溶液中將前驅物組合物(1)至(3)加以混合,自體組織化為微胞狀。其後,使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與嵌段共聚物(A)前驅物(與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化合物進行反應前之嵌段共聚物(A))鍵結而製備本發明之組合物之方法。
作為用以製備上述組合物之有機溶媒,例如可列舉:甲醇、丙酮、乙腈、及二甲基甲醯胺等。
用以製備上述組合物之水性溶液例如可藉由將乙醇及二甲基亞碸等水混合性有機溶媒與公知之緩衝劑添加至純化水中而形成。
本發明之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於水溶液中表現出自締合性。
本發明之組合物之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較佳為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30nm以下,尤佳為3nm以上且未達20nm。
於本發明中,奈米粒子之粒徑(平均粒徑)之測定例如係藉由誘導繞射光柵法進行測定。誘導繞射光柵法係如下方法:(1)對本發明之含有嵌段 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之2~5mg/mL水溶液照射雷射光,藉由介電電泳形成繞射光柵;(2)停止進行介電電泳之外力,計測因擴散引起之繞射光柵之湮滅速度;(3)將湮滅速度代入斯托克斯-愛因斯坦之關係式中,求出粒徑。例如可藉由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係含有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與因生理活性物質或其他疏水性側鏈而表現出疏水性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之組合物,因此認為於水溶液中,複數之嵌段共聚物彼此之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基於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締合。結果形成以聚胺基酸衍生物鏈段為內核(核部)、親水性之聚乙二醇鏈段覆蓋其周圍而形成外殼層(殼部)之核-殼結構之類微胞聚集體,推測其為作為上述奈米粒子而被觀測者。
繼而,對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A)、(B)及(C)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對嵌段共聚物(B)、嵌段共聚物(C)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其可列舉如下方法:藉由合成作為親水性聚合物鏈段之聚乙二醇鏈與作為疏水性聚合物鏈段之主鏈構成之含有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之聚胺基酸鏈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並使其與含有生理活性物質及/或疏水性取代基之化合物進行縮合反應而製造。又,可列舉使包含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及/或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鍵結而構建嵌段共聚物之方法等。較佳為前者之藉由預先合成聚乙二醇鏈段與聚胺基酸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使其與生理活性物質或疏水性取代基進 行縮合反應而製造之方法。
作為該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之製造方法,可列舉如下方法:藉由使用所使用之胺基酸-N-羧酸酐,使其與包含聚乙二醇鏈段之化合物逐次聚合而構建聚胺基酸鏈之方法;或使聚乙二醇鏈段與聚胺基酸衍生物鍵結之方法等。由於胺基酸-N-羧酸酐之反應性較高,且容易控制聚胺基酸聚合數,因此較佳為使用前者之方法。
對預先合成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衍生物鏈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使其與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或疏水性取代基鍵結而獲得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之製造方法之一態樣進行說明。
首先,使胺基酸之側鏈官能基經適當保護之胺基酸-N-羧酸酐依序與一末端為胺基之聚乙二醇衍生物(例如,甲氧基聚乙二醇-1-丙基胺)進行反應,藉由逐次聚合而構建聚乙二醇鏈段與聚胺基酸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之骨架。於該情形時,藉由含有適當之側鏈羧基經保護之天冬胺酸-N-羧酸酐及/或麩胺酸-N-羧酸酐作為該胺基酸-N-羧酸酐,可於聚胺基酸鏈段中含有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其後,實施適當之去保護反應,可合成含有側鏈羧基經去保護之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之該嵌段共聚物。作為去保護反應,於側鏈羧基為苄酯之情形時,可藉由鹼性條件下之水解、或氫解反應進行去保護基反應。
使具有胺基及/或羥基之生理活性物質或疏水性取代基與該聚乙二醇-聚胺基酸嵌段共聚物於適當之反應溶媒中、縮合反應條件下進行反應即可。
於該聚乙二醇-聚胺基酸嵌段共聚物與生理活性物質或疏水性取代基之縮合反應中,可使用之溶媒只要為溶解兩化合物之溶媒,則可無特別限 定地使用。例如可列舉N,N-二甲基甲醯胺(DMF)、N-甲基吡咯啶酮(NMP)、1,3-二甲基-2-咪唑啶酮(DMI)等水溶性有機溶媒。該等溶媒可單獨使用,亦可作為該等之混合溶媒而使用。又,亦可為上述溶媒與其他有機溶媒之混合溶媒。
又,所使用之縮合劑只要為藉由脫水縮合反應而使羧酸與羥基進行酯反應及/或藉由脫水縮合反應而使羧酸與胺基進行醯胺反應之通常之脫水縮合劑,則可無特別問題地使用。作為該縮合劑,例如可使用二環己基碳二醯亞胺(DCC)、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醯亞胺鹽酸鹽(WSC)等碳二醯亞胺系之縮合劑;4-(4,6-二甲氧基-1,3,5-三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67-14
-2-基)-4-甲基嗎啉鹽酸鹽n水合物(DMT-MM)等三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67-17
系縮合劑;1-乙氧基羰基-2-乙氧基-1,2-二氫喹啉(EEDQ)、二碳酸二第三丁酯(Boc2O)等。於該縮合反應時亦可使用4-二甲胺基吡啶(DMAP)、或1-羥基苯并三唑(HOBt)、N-羥基丁二醯亞胺(HOSu)等反應助劑。若使用碳二醯亞胺系縮合劑,則可將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與生理活性物質或疏水性取代基同時導入。
關於反應溫度,通常於0~180℃、較佳為於5~100℃之溫度下進行即可。
以調整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之自締合性為目的而向聚胺基酸鏈導入如上述碳數(C1~C30)烷氧基、上述碳數(C1~C30)烷基胺基或上述二(C1~C30)烷基胺基之疏水性取代基。作為其方法,可列舉:藉由添加縮合劑而使聚乙二醇-聚胺基酸共聚物之羧基活化後,使相當於欲導入之疏水性取代基之化合物以所需之當量進行反應之方法;或使相當於疏水性取代基之化合物活化後與該共聚物之聚胺基酸鏈段進行反應之方法等。
於該情形時,可於導入疏水性取代基後導入生理活性物質,反之亦可,亦可將該生理活性物質與該疏水性取代基同時導入。該疏水性取代基可為單一種類之取代基,亦可為複數種類之取代基。
藉由對聚乙二醇-聚胺基酸嵌段共聚物導入生理活性物質及任意之疏水性取代基後,任意地進行通常之分離操作或精製操作,而可製造本發明之嵌段共聚物。
繼而,以下對嵌段共聚物(A)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嵌段共聚物(A)係由具有聚乙二醇鏈段與含有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之聚胺基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所製造。其構建方法可為使聚乙二醇鏈段與含有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之聚胺基酸鏈段鍵結之方法、使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依序遂次與聚乙二醇鏈段聚合之方法之任一方法。
作為後者之方法,可列舉如下方法:應用日本專利特開平5-955號公報等所記載之方法,例如使市售之單末端經N-(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乙基、另一單末端經胺基乙基修飾之聚乙二醇與胺基酸之側鏈官能基經適當保護之胺基酸-N-羧酸酐依序進行反應,藉由逐次聚合而構建聚乙二醇鏈段與聚胺基酸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之骨架。於該情形時,藉由含有適當之側鏈羧基經保護之天冬胺酸-N-羧酸酐及/或麩胺酸-N-羧酸酐作為該胺基酸-N-羧酸酐,可於聚胺基酸鏈段中含有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其後,實施適當之去保護反應,可合成含有側鏈羧基經去保護之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之該嵌段共聚物。作為去保護反應,於側鏈羧基為β-苄酯之情形時,可藉由鹼性條件下之水解、或氫解反應進行去保護基反應。然後,亦可使與通式(2)、通式(3)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B)、(C)同樣地具有胺基及/或羥基之生理活性物質或疏水性取代基與該聚乙二醇-聚胺基酸嵌段共 聚物於適當之反應溶媒中、縮合反應條件下進行反應。
繼而,為了導入靶結合部位,將嵌段共聚物之聚乙二醇結構部分之末端胺基之保護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進行去保護,使該胺基與GMBS(N-(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醯氧基)丁二醯亞胺)進行醯胺鍵結。視需要將蛋白質、肽及糖鏈等化合物中所存在之雙硫鍵加以還原,經由硫氫基使其與以上述方式獲得之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鍵結,藉此可製造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
製造該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之方法並不限於上述方法,將嵌段共聚物之聚乙二醇結構部分之末端胺基之保護基(例如,第三丁氧基羰基)進行去保護後,使其與末端硫醇基經保護之(硫)羧酸衍生物進行醯胺鍵結,繼而對末端硫醇基之保護基進行去保護。另一方面,使蛋白質、肽及糖鏈等化合物中所存在之離胺酸等之胺基與具有末端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羧酸衍生物進行醯胺鍵結,使所獲得之化合物之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與上述(將末端硫醇基之保護基進行去保護而獲得之)硫醇化合物進行加成反應,藉由該方法亦可製造通式(1)所表示之嵌段共聚物(A)。
除此以外,使用如下方法亦可製造:使蛋白質、肽及糖鏈等化合物中所存在之離胺酸之胺基與具有α-鹵代醯胺基之聚乙二醇結構部分之末端進行反應之方法;對蛋白質、肽及糖鏈等化合物與聚乙二醇結構部分之末端導入疊氮基或乙炔基而使用點擊反應(click reaction)之方法等。使靶結合部位與聚乙二醇鍵結後,視需要亦可使未反應之活性反應基消失(例如使作為活性反應基之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與半胱胺酸進行反應),或者為了避免靶化合物脫離之retro-Michael反應,而積極地使環狀醯亞胺基開環,藉此謀求與靶化合物之鍵結穩定性,經由精製步驟而製造。
本發明之內包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A)、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於投予至生物體內後,所內包之生理活性物質逐漸游離。游離之生理活性物質可發揮藥理效果。因此,內包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A)、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可用作以該生理活性物質作為有效成分之醫藥品。
於將本發明之內包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A)、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用作醫藥品之情形時,可以經口、非經口中之任一投予路徑使用。較佳為藉由利用非經口之注射之投予路徑而進行配方。利用注射之投予可藉由靜脈內投予、動脈內投予、皮下投予、肌內投予、腫瘤部內投予等進行。
於本發明之內包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A)、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之製劑化時,可使用通常所使用之藥學上所容許之載體、例如賦形劑、增量劑、填充劑、結合劑、濕潤劑、崩解劑、潤滑劑、界面活性劑、分散劑、緩衝劑、保存劑、溶解助劑、防腐劑、矯味除臭劑、鎮痛劑、穩定化、溶劑、助溶劑、懸浮劑、色素、香料劑及等張劑等。
於注射液劑之情形時,通常使用溶劑。作為溶劑,例如可列舉:水、生理鹽水、5%葡萄糖或甘露醇液、水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甘油、乙醇、二甲基亞碸、N-甲基吡咯啶酮、聚乙二醇、Cremophor等、及其等之混合液、以及水與該水溶性有機溶媒之混合液等。較佳為使用該等製劑用 添加劑,而用於製備可投予之醫藥製劑。
本發明之內包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A)、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及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之投予量當然可根據所鍵結之生理活性物質之種類、患者之性別、年齡、生理狀態、病情等而變更,但較佳為以非經口之方式,以活性成分計通常成人每天投予0.01~500mg/m2,較佳為0.1~250mg/m2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實施例1-1、1-2及2之嵌段共聚物(A)之體積基準粒徑之測定係利用Malvern公司製造之粒徑-ζ電位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測定溫度:25℃、分析模式:通用(normal resolution)、材料RI(Refractive Index,折射率):1.59)而進行。
體積基準粒徑測定樣品係使用如下溶液,該溶液係以鍵結有生理活性物質之嵌段共聚物濃度計成為1mg/mL之方式添加超純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超音波進行溶解後,利用0.45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而獲得。
又,含有實施例3~10及比較例1~6之嵌段共聚物之組合物之平均粒徑的測定係利用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測定溫度:25℃、t=0下之光強度:100~200)而進行。
平均粒徑測定樣品係使用以組合物重量換算計成為2mg/mL或5mg/mL之方式製備,並利用0.45μm薄膜過濾器進行過濾而獲得之溶液。
[合成例1]
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分子量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聚 合數21.0)之合成
將一末端為甲氧基、另一末端為3-胺基丙基之聚乙二醇(SUNBRIGHT M141573,日油公司製造,平均分子量10千道爾頓,9.0g)溶解於DMSO(dimethyl sulphoxide,二甲基亞碸)(180mL)中後,添加γ-苄基-L-麩胺酸-N-羧酸酐(5.7g),於30℃下攪拌21.0小時。歷經0.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2880mL)及乙醇(72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1440mL)及乙醇(360mL)混合溶液,並攪拌1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而獲得聚合物(12.4g)。
將所獲得之聚合物(12.0g)溶解於DMF(198mL)中,添加乙酸酐(2.4mL),於20℃下攪拌23.5小時。歷經0.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1600mL)及乙酸乙酯(40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800mL)及乙醇(200mL)混合溶液,攪拌1小時後,濾取析出物,並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乙醯化聚合物(10.7g)。
將所獲得之乙醯化聚合物(10.7g)溶解於DMF(230mL)中,並添加10%鈀-碳(2.2g)。其後,對反應環境進行氫氣置換,於30℃、1個大氣壓下進行43.5小時氫解。將10%鈀-碳觸媒進行過濾分離後(洗入係使用乙酸乙酯240mL),歷經1.5小時將濾液滴加至庚烷(1965mL)及乙酸乙酯(715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2.5晚。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庚烷(833mL)及乙酸乙酯(417mL)混合液,並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將該析出物(9.0g)溶解於5%食鹽水(900mL)中,利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將溶解液之pH值調整為約11後,使用分配吸附樹脂管柱 層析法(HP20)進行精製,繼而使用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層析法(Dowex 50)進行精製。將所溶出之溶液進行減壓濃縮後,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合成例1 7.4g)。
藉由使用0.1N氫氧化鉀之滴定法,算出合成例1之麩胺酸之聚合數為21.0。
[合成例2]
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分子量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聚合數7.9)之合成
將一末端為甲氧基、另一末端為3-胺基丙基之聚乙二醇(SUNBRIGHT M89506,日油公司製造,平均分子量2千道爾頓,14g)溶解於DMSO(280mL)中後,添加γ-苄基-L-麩胺酸-N-羧酸酐(16.8g),並於30℃下攪拌22.5小時。歷經2.0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5040mL)及乙醇(56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4.0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1800mL)及乙醇(200mL)混合溶液並攪拌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而獲得聚合物(31.9g)。
將所獲得之聚合物(30.0g)溶解於DMF(336mL)中,添加乙酸酐(6.0mL),於20℃下攪拌18小時。歷經2.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3024mL)及乙酸乙酯(336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6.0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1800mL)及乙醇(200mL)混合溶液,並攪拌1.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乙醯化聚合物(23.7g)。
將所獲得之乙醯化聚合物(22.0g)溶解於DMF(515mL)中,添加10%鈀-碳(4.4g)。其後,對反應環境進行氫氣置換,於30℃、1個大氣壓下進 行65小時氫解。將10%鈀-碳觸媒進行過濾分離後(洗入係使用乙酸乙酯200mL),歷經1.5小時將濾液滴加至庚烷(3000mL)及乙酸乙酯(120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5.0晚。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庚烷(1333mL)及乙酸乙酯(667mL)混合液,並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將該析出物(15.0g)溶解於5%食鹽水(1500mL)中,利用2.2N氫氧化鈉水溶液將溶解液之pH值調整為約11後,使用分配吸附樹脂管柱層析法(HP-20)進行精製,繼而使用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層析法(Dowex 50)進行精製。將所溶出之溶液進行減壓濃縮後,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合成例2 12.3g)。
藉由使用0.1N氫氧化鉀之滴定法,算出合成例2之麩胺酸之聚合數為7.9。
[合成例3](嵌段共聚物(B)之比較例)
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1.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4-18
-5-酮鍵結體之合成
將合成例1(500mg)、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4-19
-5-酮(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4.9mg)及4-二甲胺基吡啶(DMAP 101mg)溶解於DMF(6.6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12μL),並於25℃下攪拌5小時。其後,添加4-苯基-1-丁醇(85.0μL)及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253μL)並攪拌16小時後,進一步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127μL)並攪拌1小時。歷經20分鐘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96mL)、乙醇(12mL)及乙酸乙酯(12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粗產物。將所獲得之粗產物溶解於乙腈/水(50/50(v/v),20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樹脂 (Dowex 50)並於室溫下攪拌2.5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4-苯基-1-丁醇之嵌段共聚物(合成例3 514mg)。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3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4-苯基-1-丁醇進行定量,求出4-苯基-1-丁醇含量。其結果為,合成例3中之4-苯基-1-丁醇含量為10.2質量%。
合成例3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5-20
-5-酮鍵結量根據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得之反應溶液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5-21
-5-酮之消耗率而為1.0分子。因此,算出合成例3之總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5-22
-5-酮分子量為377≒0.4kDa。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3之總分子量為15700≒16kDa。
合成例3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10,000)、麩胺酸21.0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21.0=2711)、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12,753≒12kDa。
又,合成例3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5-23
-5-酮之含量為2.4質量%,4-苯基-1-丁醇含量為10.2質量%,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64質量%。
[合成例4](嵌段共聚物(B))
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5-24
-5-酮鍵結體之合成
將合成例2(1000mg)、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 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6-25
-5-酮(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6.9mg)及4-二甲胺基吡啶(DMAP 315mg)溶解於DMF(21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38μL),並於25℃下攪拌5小時。其後,添加4-苯基-1-丁醇(266μL)及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794μL)並攪拌15小時後,進一步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397μL)並攪拌5.5小時。將反應液轉移至MWCO(Molecular Weight Cut Off,載留分子量)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產物。將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乙腈/水(50/50(v/v),50mL)中後,將溶液轉移至MWCO 1.0kDa透析膜,將外液設為乙腈/水(50/50(v/v)進行透析。其後,將外液設為乙腈進行透析。透析結束後,以內液成為乙腈/水(50/50(v/v))之方式添加水,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室溫下攪拌0.5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4-苯基-1-丁醇之嵌段共聚物(合成例4 1012mg)。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4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4-苯基-1-丁醇進行定量,求出4-苯基-1-丁醇含量。其結果為,合成例4中之4-苯基-1-丁醇含量為15.9質量%。
合成例4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6-26
-5-酮鍵結量根據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得之反應溶液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6-27
-5-酮之消耗率而為0.37分子。因此,算出合成例4之總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6-28
-5-酮分子量為138≒0.1kDa。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4之總分子量為4169≒4kDa。
合成例4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 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000)、麩胺酸7.9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7.9=1020)、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3062≒3kDa。
又,合成例4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7-29
-5-酮之含量為3.3質量%,4-苯基-1-丁醇含量為15.9質量%,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48質量%。
[合成例5](嵌段共聚物(C)之比較例)
聚乙二醇(1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7-30
-5-酮鍵結體之合成
將藉由與合成例1及合成例2同樣之方法所合成之聚乙二醇(1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4100mg)溶解於DMF(65mL)中後,添加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7-31
-5-酮(藤本分子化學公司製造,120mg),最後添加4-(4,6-二甲氧基-1,3,5-三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7-32
-2-基)-4-甲基嗎啉鹽酸鹽(DMT-MM 114mg),於25℃下攪拌21小時。歷經1.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720mL)及乙醇(180mL)混合液中,並於室溫下進行攪拌。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400mL)及乙醇(100mL)混合溶液,進行攪拌並濾取析出物,藉此獲得產物。將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乙腈/水(50/50(v/v),160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0℃下攪拌1.0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產物(4100mg)。
將所獲得之產物及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1272mg)溶解於DMF(18mL)中後,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1826μL),並於25 ℃下攪拌21小時。進一步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913μL),並攪拌6.5小時。歷經1.0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1600mL)及乙酸乙酯(40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徹夜攪拌。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800mL)及乙酸乙酯(200mL)混合溶液,進行攪拌並濾取析出物,藉此獲得產物。將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乙腈/水(75/25(v/v),120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0℃下攪拌2.0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之嵌段共聚物(合成例5 5150mg)。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5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進行定量,求出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其結果為,合成例5中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為23.5質量%。
合成例5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8-33
-5-酮鍵結量根據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得之反應溶液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8-34
-5-酮之消耗率而為1分子。因此,算出合成例5之總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8-35
-5-酮分子量為371≒0.4kDa。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5之總分子量為20826≒21kDa。
合成例5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12,000)、麩胺酸22.0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22.0=2840)、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14882≒15kDa。
又,合成例5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8-36
- 5-酮之含量為1.8質量%,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為23.5質量%,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58質量%。
[合成例6](嵌段共聚物(C))
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6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9-37
-5-酮鍵結體之合成
將藉由與合成例1及合成例2同樣之方法所合成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6聚合物)嵌段共聚物(981mg)、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79-38
-5-酮(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42.2mg)及4-二甲胺基吡啶(DMAP 45mg)溶解於DMF(50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35μL),並於25℃下攪拌4小時。其後,添加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532mg)、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771μL)及DMF(26mL),進而攪拌20小時後,進一步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771μL),並進一步攪拌4小時。歷經1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675mL)及乙酸乙酯(75mL)混合液中,濾取所獲得之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產物。將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乙腈/水(98/2(v/v),30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5℃下攪拌7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之嵌段共聚物(合成例6 1440mg)。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6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進行定量,求出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其結果為,合成例6中之7-乙基-10-羥基喜樹 鹼(EHC)含量為24.2質量%。
合成例6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0-39
-5-酮鍵結量根據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得之反應溶液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0-40
-5-酮之消耗率而為0.32分子。因此,算出合成例6之總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0-41
-5-酮分子量為123≒0.1kDa。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6之總分子量為4779≒5kDa。
合成例6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000)、麩胺酸7.6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7.6=981)、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3023≒3kDa。
又,合成例6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0-42
-5-酮之含量為2.6質量%,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為24.2質量%,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42質量%。
[合成例7]
單末端為第三丁氧基羰基之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分子量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聚合數7.8)之合成
將一末端為第三丁氧基羰基、另一末端為3-胺基丙基之聚乙二醇(SUNBRIGHT BO-020EA,日油公司製造,平均分子量2千道爾頓,7.00g)溶解於DMSO(140mL)中後,添加γ-苄基-L-麩胺酸-N-羧酸酐(8.4g),於30℃下攪拌20.5小時。歷經0.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2,520mL)、乙醇(280mL)及乙酸乙酯(3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7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900mL)及乙醇(100mL)混合溶液, 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而獲得聚合物(12.3g)。
將所獲得之聚合物(12.0g)溶解於DMF(145mL)中,添加乙酸酐(2.6mL),於20℃下攪拌2小時。歷經0.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1,305mL)及乙酸乙酯(145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1.5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900mL)及乙醇(100mL)混合溶液,將攪拌之作業進行2次後(每次之攪拌時間為0.5小時與1小時),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乙醯化聚合物(12.1g)。
將所獲得之乙醯化聚合物(12.0)溶解於DMF(260mL)中,添加10%鈀-碳(1.20g)。其後,對反應環境進行氫氣置換,於30℃、1個大氣壓下進行22小時氫解。將10%鈀-碳觸媒進行過濾分離後(洗入係使用乙酸乙酯90mL),歷經1小時將濾液滴加至庚烷(1,750mL)及乙酸乙酯(3,50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1.5晚。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庚烷(800mL)及乙酸乙酯(1,600mL)混合液並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7.85g)。將該析出物(7.6g)溶解於5%食鹽水(760mL)中,藉由2.2N氫氧化鈉水溶液將溶解液之pH值調整為約11後,使用分配吸附樹脂管柱層析法(HP-20)進行精製,繼而使用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層析法(Dowex 50)進行精製。將所溶出之溶液進行減壓濃縮後,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單末端為第三丁氧基羰基之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合成例7 5.5g)。
藉由使用0.1N氫氧化鉀之滴定法,算出合成例7之麩胺酸之聚合數為7.8。
[合成例8]
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的合成
將合成例7(500mg)、4-二甲胺基吡啶(DMAP 156mg)及4-苯基-1-丁醇(132μL)溶解於DMF(6.9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393μL)並於25℃下攪拌22.5小時。進一步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197mL)並攪拌1.5小時。將反應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乙腈/水(50/50(v/v)進行透析。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後,以內液成為乙腈/水(50/50(v/v))之方式添加乙腈,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加以冷凍乾燥,藉此獲得4-苯基-1-丁醇鍵結體(550mg)。
於4-苯基-1-丁醇鍵結體(530mg)中添加TFA(trifluoroacetic acid,三氟乙酸)(10mL)並於0℃下攪拌1小時。繼而將TFA蒸餾除去後,溶解於DMF(10mL)中,將溶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並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去保護體(430mg)。
將去保護體(410mg)及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GMBS 88.7mg)溶解於DMF(15mL)中,添加DIPEA(144μL),並於25℃下攪拌1小時。其後,追加DIPEA(144μL),進一步攪拌4小時後,將反應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乙腈進行透析。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合成例8 340mg)。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8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4-苯基-1-丁醇進行定量,求出4-苯基-1-丁醇含量。 其結果為,合成例8中之4-苯基-1-丁醇含量為16.0質量%。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8之總分子量為4194≒4kDa。藉此,合成例8中之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48質量%。
[合成例9](嵌段共聚物(B)之比較例)
聚乙二醇(1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3-43
-5-酮鍵結體之合成
將藉由與合成例1及合成例2同樣之方法所合成之聚乙二醇(1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676mg)、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3-44
-5-酮(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17.0mg)及4-二甲胺基吡啶(DMAP 122mg)溶解於DMF(8.0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14μL),並於25℃下攪拌1.5小時。其後,添加4-苯基-1-丁醇(102mg)及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308μL)並攪拌25小時後,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120mL)、乙醇(15mL)及乙酸乙酯(15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加以攪拌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產物(770mg)。將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乙腈/水(50/50(v/v),20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0℃下攪拌2.0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聚乙二醇(1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3-45
-5-酮鍵結體(合成例9 720mg)。
合成例9之4-苯基-1-丁醇鍵結量根據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得之反應溶液中之4-苯基-1-丁醇之消耗率而為15分子。因此,算出合成例9之總4-苯基-1-丁醇分子量為2224≒2kDa。
又,合成例9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4-46
-5-酮鍵結量根據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得之反應溶液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4-47
-5-酮之消耗率而為1分子。因此,算出合成例9之總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4-48
-5-酮分子量為376≒0.4kDa。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9之總分子量為18091≒18kDa。
合成例9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12,000)、麩胺酸7.6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22.0=2840)、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14882≒15kDa。
又,合成例9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4-50
-5-酮之含量為2.1質量%,4-苯基-1-丁醇之含量為12質量%,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66質量%。
[合成例10]
單末端為第三丁氧基羰基之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分子量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聚合數22.3)之合成
將一末端為第三丁氧基羰基、另一末端為3-胺基丙基之聚乙二醇(Lot.1214,587,RAPP POLYMERE公司,平均分子量10千道爾頓,9.80g)溶解於DMSO(196mL)中後,添加γ-苄基-L-麩胺酸-N-羧酸酐(6.2g)並於30℃下攪拌24小時。歷經1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3,600mL)及乙醇(40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1,800mL)及乙醇(200mL)混合溶液,攪拌一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而獲得聚合物(15.33g)。
將所獲得之聚合物(15.0g)溶解於DMF(248mL)中,添加乙酸酐(3.0mL),並於20℃下攪拌18小時。歷經1.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2,000mL)及乙酸乙酯(525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800mL)及乙醇(200mL)混合溶液,並攪拌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乙醯化聚合物(13.34g)。
將所獲得之乙醯化聚合物(13.0g)溶解於DMF(280mL)中,添加10%鈀-碳(1.32g)。其後,對反應環境進行氫氣置換,於30℃、1個大氣壓下進行70小時氫解。將10%鈀-碳觸媒進行過濾分離後,歷經1小時將濾液滴加至庚烷(3,700mL)及乙酸乙酯(1,850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2晚。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庚烷(1,200mL)及乙酸乙酯(600mL)混合液並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將該析出物(8.7g)溶解於5%食鹽水(870mL)中,藉由2.2N氫氧化鈉水溶液將溶解液之pH值調整為約11後,使用分配吸附樹脂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繼而使用離子交換樹脂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將所溶出之溶液進行減壓濃縮後,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單末端為第三丁氧基羰基之聚乙二醇-聚麩胺酸嵌段共聚物(合成例10 7.26g)。
藉由使用0.1N氫氧化鉀之滴定法,算出合成例10之麩胺酸之聚合數為22.3。
[合成例11]
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3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之合成
將合成例10(500mg)、4-二甲胺基吡啶(DMAP 105mg)及4-苯基-1- 丁醇(88.3μL)溶解於DMF(6.9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264μL)並於25℃下攪拌22小時。其後,進一步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132μL)並攪拌1.5小時。歷經15分鐘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100mL)、乙醇(12.5mL)及乙酸乙酯(12.5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產物。將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乙腈/水(50/50(v/v),20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樹脂並於室溫下攪拌1.0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產物(550mg)。
繼而,於所獲得之產物(530mg)中添加TFA(6mL),並於0℃下攪拌2小時。繼而將TFA蒸餾除去後,溶解於DMF(8mL)中,歷經15分鐘將該溶液滴加至二異丙醚(104mL)及乙酸乙酯(52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產物(597mg)。
進而,將所獲得之產物(516mg)及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GMBS 28.4mg)溶解於DMF(15mL)中,添加DIPEA(92.2μL),並於25℃下攪拌2小時。歷經0.5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216mL)及乙酸乙酯(54mL)混合液中,於室溫下攪拌0.5小時。其後,除去上清液,添加二異丙醚(200mL)及乙酸乙酯(50mL)混合溶液並攪拌0.5小時後,濾取析出物,藉此獲得標題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3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合成例11 475mg)。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11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4-苯基-1-丁醇進行定量,求出4-苯基-1-丁醇含 量。其結果為,合成例11中之4-苯基-1-丁醇含量為10.3質量%。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11之總分子量為15933≒16kDa。藉此,合成例8中之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62.8質量%。
[合成例12](嵌段共聚物(A)之比較例)
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Cys](cRGDfC)之單末端與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鍵結之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3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的合成
於合成例11(426mg)中添加乙腈/磷酸緩衝液(25/75(v/v),72mL)後,添加預先溶解於乙腈/磷酸緩衝液(25/75(v/v),9mL)中之環[Arg-Gly-Asp-D-Phe-Cys](肽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RGDfC:25.0mg),並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磷酸緩衝液:氯化鉀200mg/L、磷酸二氫鉀200mg/L、氯化鈉8000mg/L、磷酸氫鈉1150mg/L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二水合物7420mg/L)。其後,添加半胱胺酸鹽酸鹽(49mg),進一步攪拌1小時後,使用Vivaspin(MWCO:3kDa)(Sartorius公司)對反應溶液進行精製。繼而,將溶液轉移至MWCO6~8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透析結束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作為靶結合部位之環[Arg-Gly-Asp-D-Phe-Cys](cRGDfC)與單末端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鍵結而成之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3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
合成例11相對於cRGDfC之反應率為75.6%。根據該值算出分子量16544≒17kDa之鍵結有cRGDfC之共聚物、分子量16087≒16kDa之未鍵結cRGDfC之共聚物之莫耳比為75.6:24.4,重量比為76.1:23.9。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12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 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4-苯基-1-丁醇進行定量,求出4-苯基-1-丁醇含量。其結果為,合成例12中之4-苯基-1-丁醇含量為10.2質量%。
合成例12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10,000)、麩胺酸22.3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22.3=2879)、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14921≒15kDa。
[合成例13]
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L-纈胺酸苄酯鍵結體之合成
將合成例7(392mg)、4-二甲胺基吡啶(DMAP 123mg)及L-纈胺酸苄酯鹽酸鹽(171mg)溶解於DMF(10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308μL)並於25℃下攪拌22.5小時。進一步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150μL)並攪拌5小時。將反應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乙腈進行透析。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後,以內液成為乙腈/水(50/50(v/v))之方式添加乙腈,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L-纈胺酸苄酯鍵結體(444mg)。
於L-纈胺酸苄酯鍵結體(428mg)中添加TFA(2mL)並於0℃下攪拌5分鐘後,於室溫下攪拌7.5小時。繼而將TFA蒸餾除去後,溶解於H2O(7mL)中,將溶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並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去保護體(387mg)。
將去保護體(190mg)及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GMBS 44.8mg)溶解於DMF(7.5mL)中,添加DIPEA(68μL),並於25℃ 下攪拌1小時。其後,追加DIPEA(22μL),進一步攪拌20分鐘後,將反應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乙腈/水(50/50(v/v))進行透析。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L-纈胺酸苄酯鍵結體(合成例13 153mg)。
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合成例13之L-纈胺酸苄酯導入反應進行定量,結果100%反應。由此算出合成例13中之L-纈胺酸苄酯含量為28.3質量%。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13之總分子量為4569≒4.5kDa。藉此,合成例13中之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44質量%。
[合成例14](嵌段共聚物(C))
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9.1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9-51
-5-酮(Nile Red)鍵結體之合成
將藉由與合成例1及2同樣之方法所合成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9.1聚合物)嵌段共聚物(1000mg)、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89-52
-5-酮(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造,50.0mg)、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500mg)及4-二甲胺基吡啶(DMAP 51.3mg)溶解於DMF(80mL)中,添加二異丙基碳二醯亞胺(DIPCI 50μL),並於25℃下攪拌21小時。將反應液滴加至二異丙醚(1080mL)及乙酸乙酯(120mL)混合液中,將上清液除去後,添加二異丙醚(540mL)及乙酸乙酯(60mL)混合液。濾取所獲得之析出物,於減壓下加以乾燥,藉此獲得產物。
將所獲得之產物溶解於乙腈/水(99/1(v/v),43mL)中後,添加離子交換樹脂(Dowex 50)並於0℃下攪拌2小時。將離子交換樹脂進行過濾分離後於減壓下將乙腈蒸餾除去,並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0-54
-5-酮(Nile Red)之嵌段共聚物(合成例14 1367mg)。
使用1N-氫氧化鈉水溶液對合成例14進行水解處理,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對游離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進行定量,求出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其結果為,合成例14中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為28.9質量%。
合成例14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0-55
-5-酮鍵結量根據藉由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得之反應溶液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0-56
-5-酮之消耗率而為0.40分子。因此,算出合成例14之總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0-57
-5-酮分子量為151≒0.15kDa。
根據該等值,算出合成例14之總分子量為4625≒4.6kDa。
合成例14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000)、麩胺酸9.1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9.1=1175)、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3217≒3.2kDa。
又,合成例14中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0-58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0-59
-5-酮之含量為3.3質量%,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含量為28.9質量%,聚乙二醇鏈段之含量為43質量%。
[合成例15]
具有硫氫基之西妥昔單抗(Cetuximab)之合成
將西妥昔單抗(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4mg)外液交換為HEPES(4-(2-hydroxyethyl)-1-piperazineethanesulfonic acid,4-(2-羥乙基)-1-哌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1-60
乙磺酸)緩衝液(pH值7.4)(6.37mg/mL)。添加SAT(PEG)(N-丁二醯亞胺基-S-乙醯硫基乙炔二醇)/DMSO溶液(12mM,17.5μL)並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藉由去鹽柱(desalting column)(PD-10)將未反應之低分子成分除去後,添加含有羥胺/5mM-EDTA(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乙二胺四乙酸)之HEPES緩衝液(pH值7.4,0.5M,42μL),於室溫下攪拌50分鐘。再次藉由PD-10將低分子成分除去,藉此獲得具有硫氫基之西妥昔單抗(合成例15、2.2mL)。
合成例15藉由SEC(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尺寸排外層析法)分析,以西妥昔單抗基準計為1.00mg/mL。
[實施例1-1](嵌段共聚物(A))
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Cys](cRGDfC)之單末端與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鍵結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的合成
於合成例8(121mg)中添加磷酸緩衝液/乙腈(75/25(v/v),87mL)後,添加預先溶解於磷酸緩衝液/乙腈(75/25(v/v),12mL)中之環[Arg-Gly-Asp-D-Phe-Cys](肽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RGDfC:22.0mg),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磷酸緩衝液:氯化鉀200mg/L、磷酸二氫鉀200mg/L、氯化鈉8000mg/L、磷酸氫鈉1150mg/L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二水合物7420mg/L)。其後,添加半胱胺酸鹽酸鹽(56mg),並攪拌1小時後,將反應溶液轉移至MWCO 3.5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 析。透析結束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Cys](cRGDfC)之單末端與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鍵結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
合成例8相對於cRGDfC之反應率為77.2%。根據該值算出分子量4790≒5kDa之鍵結有cRGDfC之共聚物、分子量4333≒4kDa之未鍵結cRGDfC之共聚物之莫耳比為77.2:22.8,重量比為78.9:21.1。再者,於本回收物中含有51.5質量%之來自反應溶媒之EDTA。
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實施例1-1之4-苯基-1-丁醇含量根據合成例8而為16.0質量%。
實施例1-1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000)、麩胺酸7.8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7.8=1007)、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3049≒3kDa。
藉由粒徑-ζ電位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對實施例1-1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25nm(1mg/mL)。
[實施例1-2A](嵌段共聚物(A))
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之酯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的合成
於合成例8(140mg)中添加磷酸緩衝液/乙腈(75/25(v/v),87mL)後,添加預先溶解於磷酸緩衝液/乙腈(75/25(v/v),11mL)中之環[Arg-Gly-Asp-D-Phe-Lys(Cys)](肽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RGDfK(C): 33.1mg),並於室溫下攪拌1.5小時(磷酸緩衝液:氯化鉀200mg/L、磷酸二氫鉀200mg/L、氯化鈉8000mg/L、磷酸氫鈉1150mg/L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二水合物7420mg/L)。其後,添加半胱胺酸鹽酸鹽(59.7mg),進一步攪拌2小時後,將反應溶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實施例1-2A)。
合成例8相對於cRGDfK(C)之反應率為94.4%。根據該值算出分子量4918≒5kDa之鍵結有cRGDfK(C)之共聚物、分子量4333≒4kDa之未鍵結cRGDfK(C)之共聚物之莫耳比為94.4:5.6,重量比為95.0:5.0。再者,於本回收物中含有48.2質量%之來自反應溶媒之EDTA。
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實施例1-2A之4-苯基-1-丁醇含量根據合成例8而為16.0質量%。
實施例1-2A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000)、麩胺酸7.8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7.8=1007)、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3049≒3kDa。
[實施例1-2B](嵌段共聚物(A))
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之酯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的合成(脫鹽)
將實施例1-2A(115mg)溶解於DMF/水(50/50(v/v),20mL)中,將溶 液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實施例1-2B)。來自反應溶媒之EDTA為5.0質量%。
藉由粒徑-ζ電位測定裝置Zetasizer Nano ZS(Malvern公司製造)對實施例1-2B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22nm(1mg/mL)。
[實施例1-3](嵌段共聚物(A))
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之酯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的合成
藉由磷酸緩衝液/乙腈(50/50(v/v),12mL)將合成例8(64mg)溶解後,添加預先溶解於磷酸緩衝液/乙腈(50/50(v/v),4.3mL)中之環[Arg-Gly-Asp-D-Phe-Lys(Cys)](肽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RGDfK(C):16.3mg),於25℃室溫下攪拌3小時(磷酸緩衝液:氯化鉀200mg/L、磷酸二氫鉀200mg/L、氯化鈉8000mg/mL、磷酸氫鈉1150mg/L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二水合物3720mg/L)。其後,添加半胱胺酸鹽酸鹽(28mg),進一步攪拌1小時後,將反應溶液轉移至MWCO 3.5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DMF/水(50/50(v/v))進行透析,繼而設為水進行透析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實施例1-3)。
合成例8相對於cRGDfK(C)之反應率為89.4%。根據該值算出分子量4917≒5kDa之鍵結有cRGDfK(C)之共聚物、分子量4332≒4kDa之未鍵結cRGDfK(C)之共聚物之莫耳比為89.4:10.6,重量比為90.5:9.5。再者,於本回收物中含有4.5質量%之來自反應溶媒之EDTA。
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實施例1-3之4-苯基-1-丁醇含量根據合成例8而為16.0質量%。
實施例1-3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000)、麩胺酸7.8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7.8=1007)、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3049≒3kDa。
[實施例2](嵌段共聚物(A))
鍵結有H[Cys-X-Tyr-His-Trp-Tyr-Gly-Tyr-Thr-Pro-Gln-Asn-Val-Ile]OH(X:6-胺基己酸)(CX-GE11)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的合成
藉由磷酸緩衝液/乙腈(50/50(v/v),6.1mL)將合成例8(64mg)溶解後,添加預先溶解於磷酸緩衝液/乙腈(50/50(v/v),2.4mL)中之環H[Cys-X-Tyr-His-Trp-Tyr-Gly-Tyr-Thr-Pro-Gln-Asn-Val-Ile]OH(X:6-胺基己酸)(Sigma-Aldrich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CX-GE11:13.6mg),並於25℃室溫下攪拌2.5小時(磷酸緩衝液:氯化鉀200mg/L、磷酸二氫鉀200mg/L、氯化鈉8000mg/L、磷酸氫鈉1150mg/L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二水合物3720mg/L)。其後,添加半胱胺酸鹽酸鹽(15mg),進一步攪拌2小時後,將反應溶液轉移至MWCO3.5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DMF/水 (50/50(v/v))進行透析,繼而設為水進行透析後,將內液進行冷凍乾燥,藉此獲得標題之鍵結有H[Cys-X-Tyr-His-Trp-Tyr-Gly-Tyr-Thr-Pro-Gln-Asn-Val-Ile]OH(X:6-胺基己酸)(CX-GE11)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實施例2)。
合成例8相對於CX-GE11之反應率為72.2%。根據該值算出分子量5,967≒6kDa之鍵結有CX-GE11之共聚物、及分子量4,333≒4kDa之未鍵結CX-GR11之共聚物之莫耳比為72.2:27.8,重量比為78.2:21.8。再者,於本回收物中含有8.4質量%之來自反應溶媒之EDTA。
不包括靶結合部位之實施例2之4-苯基-1-丁醇含量根據合成例8而為16.0質量%。
實施例2中之合併聚乙二醇鏈與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根據聚乙二醇鏈之分子量(2,000)、麩胺酸7.8聚合物之分子量(129.11×7.8=1007)、聚胺基酸末端之乙醯基之分子量(42)之合計而為3049≒3kDa。
[實施例3](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6-61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 量比34:2:80)(莫耳比29:2:8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7-62
-5-酮濃度成為0.33mg/mL之方式將實施例1-2A(34.8mg,含有EDTA:48.2質量%)及合成例4(40.1mg)溶解於DMF/水(50/14(v/v))中。繼而,轉移至MWCO1000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以最終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7-63
-5-酮濃度成為0.11mg/mL之方式添加水,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3。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實施例3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30nm(2mg/mL)。
[實施例4](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7-64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34:2:80)(莫耳比29:2:8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7-65
-5-酮濃度成為0.068mg/mL之方式對實施例1-2B(3.9mg,含有EDTA:4.5質量%)及合成例4(8.2mg)添加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音波處理(sonication)進行溶解,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4。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 實施例4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5nm(2mg/mL)。
[實施例5](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B)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H[Cys-X-Tyr-His-Trp-Tyr-Gly-Tyr-Thr-Pro-Gln-Asn-Val-Ile]OH(X:6-胺基己酸)(CX-GE11)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8-66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17:5:80)(莫耳比12:5:8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8-67
-5-酮濃度成為0.15mg/mL之方式對實施例2(3.6mg,含有EDTA:8.4質量%)及合成例4(12.2mg)添加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音波處理進行溶解,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5。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實施例5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1nm(2mg/mL)。
[實施例6](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H[Cys-X-Tyr-His-Trp-Tyr-Gly-Tyr-Thr-Pro-Gln-Asn-Val-Ile]OH(X:6-胺基己酸)(CX-GE11)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 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5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9-68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17:5:80)(莫耳比14:5:8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9-69
-5-酮濃度成為0.15mg/mL之方式對實施例2(3.7mg,含有EDTA:8.4質量%)及合成例6(12.3mg)添加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音波處理進行溶解,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6。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實施例6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7nm(2mg/mL)。
[實施例7](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5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9-70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36:4:60)(莫耳比35:4:6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099-71
-5-酮濃度成為0.25mg/mL之方式對實施例1-3(37.6mg,含有EDTA:4.5質量%)及合成例6(54.2mg)添加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音波處理進行溶解,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7。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實施例7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26nm(2mg/mL)。
[實施例8](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Lys(Cys)](cRGDfK(C))之單末端與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鍵結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5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0-73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17:2:80)(莫耳比17:2:8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0-74
-5-酮濃度成為0.25mg/mL之方式對實施例1-3(37.6mg,含有EDTA:4.5質量%)及合成例6(31.1mg)添加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音波處理進行溶解,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8。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實施例8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8nm(2mg/mL)。
[實施例9](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H[Cys-X-Tyr-His-Trp-Tyr-Gly-Tyr-Thr-Pro-Gln-Asn-Val-Ile]OH(X:6-胺基己酸)(CX-GE11)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 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5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1-75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30:8:60)(莫耳比24:9:6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1-76
-5-酮濃度成為0.28mg/mL之方式對實施例2(17.1mg,含有EDTA:8.4質量%))及合成例6(25.1mg)添加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音波處理進行溶解,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9。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實施例9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6nm(2mg/mL)。
[實施例10](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包含鍵結有H[Cys-X-Tyr-His-Trp-Tyr-Gly-Tyr-Thr-Pro-Gln-Asn-Val-Ile]OH(X:6-胺基己酸)(CX-GE11)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5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1-77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15:4:80)(莫耳比12:5:8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1-78
-5-酮濃度成為0.28mg/mL之方式對實施例2(6.7mg,含有EDTA:8.4質量%)及合成例6(25.5mg)添加水,於冰浴冷卻下藉由音波處理進行溶解,利用0.45μm 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10。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實施例10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5nm(2mg/mL)。
[實施例11](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包含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L-纈胺酸苄酯鍵結體與具有硫氫基之西妥昔單抗之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9.1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2-79
-5-酮(Nile Red)的組合物(莫耳比1:1.81、重量比1:60.8)。
將合成例13(1.50mg)及合成例14(8.64mg)溶解於HEPES緩衝液(pH值7.0,50mL)中。照射8分鐘超音波後,利用凝膠過濾管柱(HiprepTM 16/60 SephacrylTM S-300 HR)進行精製,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11之前驅物奈米粒子(3.19mg/mL)。
繼而對上述前驅物奈米粒子(0.5mL,1.60mg)添加合成例15(0.80mL,0.80mg),於30℃下振盪攪拌6小時。添加N-乙基順丁烯二醯亞胺/HEPES緩衝液(pH值7.0,0.5mM,0.05mL)並振盪攪拌30分鐘後,添加L-半胱胺酸/5mM-含有EDTA之HEPES緩衝液(pH值7.5,5mM,0.1mL),藉此對未反應之硫氫基及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進行不活化處理。使用超濾過濾器(Vivaspin,MWCO3,000)將未反應之低分子成分除去後,以成為1.5mL之方式添加HEPES緩衝液(pH值7.5),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11之組合物(1.60mg/mL)。
關於實施例11之組合物中之具有西妥昔單抗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嵌段 共聚物(A),由於合成例13與合成例15之混合比根據(合成例13之分子量4,569≒4.5kDa與合成例15之分子量151,000≒151kDa而為莫耳比1:0.23),因此具有西妥昔單抗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變得相當於合成例13之23%。即,具有西妥昔單抗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及具有藥劑SN-38之嵌段共聚物(C)之重量比成為A:C=1:1.81(莫耳比為A:C=1/155569(A之分子量):1.81/4626(C之分子量)=1:60.8)。
藉由超濾將實施例11之組合物置換為超純水,藉由IG-1000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8nm。
[比較例1](嵌段共聚物(B)之比較例)
僅由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1.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3-80
-5-酮鍵結體(合成例3)構成之製備物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3-82
-5-酮(NileRed)濃度成為0.60mg/mL之方式將合成例3溶解於DMF/水(50/10(v/v)中。繼而,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以最終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3-83
-5-酮濃度成為0.15mg/mL之方式添加水,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比較例1。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比較例1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8nm(2mg/mL)。
[比較例2](嵌段共聚物(C)之比較例)
僅由聚乙二醇(1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 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4-84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4-85
-5-酮鍵結體(合成例5)構成之製備物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比較例2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23nm(5mg/mL)。
[比較例3](嵌段共聚物(C))
僅由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5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4-86
-5-酮鍵結體(合成例6)構成之製備物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比較例3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3nm(2mg/mL)。
[比較例4](嵌段共聚物(B))
僅由聚乙二醇(1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4-87
-5-酮鍵結體(合成例11)構成之製備物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比較例4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36nm(2mg/mL)。
[比較例5](嵌段共聚物(B))
僅由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9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4-88
-5-酮鍵結體(合成例4)構成之製備物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比較例5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3nm(2mg/mL)。
[比較例6](含有嵌段共聚物(A)之比較例與嵌段共聚物(B)之比較例之組合 物)
包含鍵結有環[Arg-Gly-Asp-D-Phe-Cys](cRGDfC)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3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鍵結有半胱胺酸之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2.3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10千道爾頓)-聚麩胺酸(21.0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4-苯基-1-丁醇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5-89
-5-酮鍵結體的組合物(重量比15:5:80)(莫耳比14:5:80)
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5-90
-5-酮濃度成為0.55mg/mL之方式將合成例3(83.1mg)及合成例12(20.8mg)溶解於DMF/水(50/10(v/v))中。繼而,轉移至MWCO 1.0kDa之透析膜,將外液設為水進行透析。以最終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5-91
-5-酮濃度成為0.18mg/mL之方式添加水,最後通過0.45μm過濾器而進行製備。
藉由單奈米粒徑測定裝置IG-1000(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比較例6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28nm(2mg/mL)。
[比較例7](含有嵌段共聚物(A)之比較例與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
包含單末端為4-順丁烯二醯亞胺丁酸-N-羥基丁二醯亞胺酯之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7.8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L-纈胺酸苄酯鍵結體與L-半胱胺酸之鍵結體、以及聚乙二醇(2千道爾頓)-聚麩胺酸(9.1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及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5-92
-5-酮(Nile Red)的組合物(莫耳比1:5.69、重量比 1.54:8.64)。
將合成例13(1.50mg)、及合成例14(8.64mg)溶解於HEPES緩衝液(pH值7.0,50mL)中。照射8分鐘超音波後,利用凝膠過濾管柱(HiprepTM 16/60 SephacrylTM S-300 HR)進行精製,藉此製備標題實施例11之前驅物奈米粒子(3.19mg/mL)。
繼而對上述前驅物奈米粒子(0.5mL,1.60mg)添加L-半胱胺酸/5mM-含有EDTA之HEPES緩衝液(pH值7.5,5mM,0.05mL)(L-半胱胺酸30.3mg),藉此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進行不活化處理。使用超濾過濾器(Vivaspin,MWCO3,000)將未反應之低分子成分除去後,以成為1.5mL之方式添加HEPES緩衝液(pH值7.5),利用0.45μm過濾器進行過濾,藉此製備標題比較例7之組合物(1.07mg/mL)。
關於比較例7之組合物中之具有不表現出靶結合能力之L-半胱胺酸之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A)之比較例),假定於合成例13(分子量4569)中L-半胱胺酸(分子量121)100%反應,分子量成為4,690。即,具有L-半胱胺酸之嵌段共聚物(比較A)、及具有藥劑SN-38之嵌段共聚物(C)之重量比成為比較A:C=1.5×4690/4569:8.64=1.54:8.64(莫耳比為比較A:C=1.54/4690(比較A之分子量):8.64/4626(C之分子量)=1:5.69)。
藉由超濾將比較例7之組合物置換為超純水,藉由IG-1000進行粒徑測定,結果平均粒徑為19nm。
[試驗例1]磷酸緩衝溶液中之藥劑釋放性試驗
以組合物重量換算成為1.0mg/mL之方式將實施例7、實施例8及比較例3分別溶解於磷酸緩衝溶液中(pH值7.4),於37℃下恆溫放置。藉由HPLC經時性地測定所釋放出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EHC)量,求出所 釋放出之EHC量相對於所使用之化合物中之總EHC量之比例。
將結果示於圖1。
該結果為,確認到比較例3、實施例7及實施例8於不存在酶之情況下之磷酸緩衝液中,6小時分別釋放出61%、42%及46%之EHC。
[試驗例2]藉由整聯蛋白結合分析所進行之含有靶結合部位(cRGD)之組合物之結合力測定試驗
按照以下順序進行測定具有cRGD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實施例3、實施例4、及比較例6、以及不具有靶結合部位(cRGD)之比較例1對整聯蛋白αVβ3之結合力之試驗。
將利用PBS(-)所製成之1μg/mL之重組小鼠整聯蛋白αVβ3蛋白(Recombinant Mouse Integrin alpha V beta 3 Protein)(R & D system公司)以每孔100μL之方式添加至96孔之Costar高容量結合板(high capacity binding plate)中,於4℃下放置一晚,藉此使整聯蛋白αVβ3結合於底面。其後,將孔之整聯蛋白αVβ3抽吸除去,於各孔添加200μL之阻斷/結合緩衝液(Blocking/Binding buffer)(50mM Tris HCl pH值7.4、100mM NaCl、2mM CaCl2、1mM MgCl2、1mM MnCl2、1% BSA(Bovine 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於室溫下放置1小時進行阻斷。進而將阻斷/結合緩衝液抽吸除去,將所製成之實施例3及實施例4、以及比較例1及比較例6之稀釋系列之試驗液於各孔添加100μL,並於室溫下放置2小時。
進而,將預先使用生物素標記套組(Biotin Labeling Kit)-NH2(同仁化學研究所)將人重組玻聯蛋白(vitronectin)(和光純藥)生物素化而成之生物素化玻聯蛋白(1μg/mL)於各孔中添加100μL,於室溫下放置3小時。其 後,使用阻斷/結合緩衝液200μL將孔洗淨3次,將利用阻斷/結合緩衝液稀釋至1萬倍之康生蛋白鏈菌素(streptavidin)-HRP(GE Healthcare公司)於各孔中添加100μL,並於室溫下放置一小時。然後,使用阻斷/結合緩衝液200μL將孔洗淨2次,添加TMB單組分基質(One Component Substrate)(Bethyl公司)100μL,於室溫下放置30分鐘使其顯色後,添加1當量濃度之HCl而停止反應。
於添加後30分鐘以內測定450nm之吸光度,算出生物素化玻聯蛋白之整聯蛋白αVβ3之結合率,將結果示於圖2及圖3。
對於包含鍵結有cRGD配體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與加成有螢光物質之嵌段共聚物(B)之混合物的微胞形成性之組合物,測定對玻聯蛋白與整聯蛋白αVβ3之結合抑制。將比較例1及比較例6之結果示於圖2,又,將實施例3及實施例4之結果示於圖3。作為加成有cRGD配體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微胞形成性組合物之實施例3及實施例4、以及比較例6中確認到結合抑制。相對於此,對於不具有靶結合部位(cRGD)之比較例1之微胞形成性組合物,未確認到結合抑制。據此顯示,具有cRGD配體作為靶結合部位之組合物形成使cRGD配體露出至外殼部分而對整聯蛋白αVβ3具有結合性之類微胞聚集體,而明確對嵌段共聚物(A)所賦予之靶結合部位(cRGD)具有對靶部位之識別功能,並且具有該組合物之結合功能。
[試驗例3]腫瘤及腎臟內組織分佈評價試驗
使用附帶注射針之注射器將培養癌細胞人神經膠質瘤U87MG懸浮液移植至裸小鼠之背側部皮下。利用5%葡萄糖注射液將實施例3、及比較例4、比較例5溶解,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8-93
-5-酮換算量5mg/kg分別單次投予至靜脈內。
於投予1小時後及24小時後將小鼠於異氟醚麻醉下進行放血,而製作所取出之腫瘤及腎臟之冷凍包埋切片,觀察來自投予組合物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09-94
-5-酮之螢光。
將各組合物之腫瘤內組織分佈之結果示於圖4,將腎臟內組織分佈之結果示於圖6。
又,基於該等圖像,使用Image-Pro Premier(Media Cybernetics)算出亮度,將腫瘤組織切片之亮度之值示於圖5,將腎臟組織切片之亮度之值示於圖7。
試驗例3之結果為,實施例3及比較例5於投予1小時後浸透至整個腫瘤而於更廣泛區域內觀察到螢光之訊號。與該等相比,可見比較例4缺乏向腫瘤內之浸透。進而,若觀察投予24小時後之螢光分佈,則實施例3於腫瘤之內部之廣泛區域觀察到螢光訊號,顯示出與比較例4及5相比向腫瘤組織內部之浸透性優異。
又,於腎臟內,實施例3及比較例5於血管內及腎小管內觀察到螢光。另一方面,比較例4於腎臟內在血管內以外未觀察到螢光。
據此顯示,實施例3與比較例4相比會迅速浸透至腫瘤之更深部,與比較例4及比較例5相比會長時間滯留於腫瘤中。根據該腫瘤內分佈特性,顯示實施例3作為可於腫瘤組織內部之廣範圍內傳遞藥劑之DDS載體有用。又,於腎臟內,顯示出實施例3與比較例4相比會迅速地進行腎排泄。由此認為其為高分子型DDS載體且具有體外排泄性之特徵,且為具有藉由避免藥劑於體內過度滯留而可建設血液毒性等對正常組織之損害之性能的載體。
[試驗例4]腫瘤及腎臟內組織分佈評價試驗
使用附帶注射針之注射器將培養癌細胞人神經膠質瘤U87MG懸浮液移植於裸小鼠之背側部皮下。利用5%葡萄糖注射液將實施例7、及比較例2、比較例3溶解,以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10-95
-5-酮換算量5mg/kg分別單次投予至靜脈內。
於投予1小時後及24小時後將小鼠於異氟醚麻醉下進行放血,而製作所取出之腫瘤及腎臟之冷凍包埋切片,觀察來自投予組合物之2-(2-胺基乙氧基)-9-(二乙胺基)-5H-苯并[a]啡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10-97
-5-酮之螢光。
將各組合物之腫瘤內組織分佈之結果示於圖8,將腎臟內組織分佈之結果示於圖10。
又,基於該等圖像,使用Image-Pro Premier(Media Cybernetics)算出亮度,將腫瘤組織切片之亮度之值示於圖9,將腎臟組織切片之亮度之值示於圖11。
試驗例4之結果為,實施例7及比較例3於投予1小時後,與比較例2相比浸透至整個腫瘤而於更廣泛區域內觀察到螢光之訊號。又,於投予24小時後,實施例7與比較例2及比較例3相比,於腫瘤內之更廣泛區域內觀察到螢光之訊號。
又,於腎臟內,實施例7及比較例3於血管內及腎小管內觀察到螢光。另一方面,比較例2於血管內以外未觀察到螢光。
據此提示,實施例7與比較例2相比會迅速地浸透至腫瘤之更深部,與比較例2及比較例3相比會長時間滯留於腫瘤中,藉此可增強抗腫瘤效果。又,於腎臟內,顯示出實施例7與比較例2相比會迅速地地進行腎排泄,具有體外排泄性,因此認為其為具有藉由避免藥劑於體內過度滯留而可減少血液毒性等對正常組織之損害之性能的載體。
[試驗例5]根據血漿及腫瘤AUC比之組織內滯留性評價試驗
使用附帶注射針之注射器將培養癌細胞人神經膠質瘤U87MG懸浮液移植於裸小鼠之背側部皮下。利用5%葡萄糖注射液將實施例7、及比較例2、比較例3溶解,將比較例2以7-乙基-10-羥基喜樹鹼換算量52mg/kg、將比較例3及實施例7以7-乙基-10-羥基喜樹鹼換算量46.8mg/kg分別單次投予至靜脈內。
於投予1、6及24小時後在異氟醚麻醉下對小鼠進行採血,將血液離心後,回收血漿。採血後使其安樂死,取出腫瘤並加以破碎。藉由HPLC測定血漿及腫瘤中之未與聚合物鍵結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藉由梯形近似法算出1-24小時之AUC。使用該值,算出腫瘤中AUC1-24(μg‧hr/g)與血漿中AUC1-24(μg‧hr/mL)之比。將結果示於圖12。
試驗例5之結果為,實施例7與比較例2及比較例3相比,顯示出約2倍之腫瘤中AUC/血漿中AUC值。由此認為實施例7與比較例2及比較例3相比,可更有選擇地將作為內包化合物之7-乙基-10-羥基喜樹鹼傳遞至腫瘤,而可期待藥效增強及毒性降低。
[試驗例6]利用流式細胞儀所進行之含有靶結合部位(西妥昔單抗)之組合物之靶結合能力測定試驗
按照以下順序,對含有具有西妥昔單抗作為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A)之實施例11與含有不具有靶結合部位之嵌段共聚物之比較例7進行測定靶結合能力之試驗。
於Coster 24孔板(Corning)中,每孔接種1×105之BxPC-3細胞,使用含有10%FBS(Fetal Bovine Serum,胎牛血清)之RPMI1640(GIBCO)培養基培養一晚。次日,以西妥昔單抗之終濃度分別成為10μg/mL之方式將 FITC(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螢光素)標記西妥昔單抗(每1分子西妥昔單抗結合4.4分子FITC)、以及實施例11及比較例7添加至培養基中培養1小時。再者,以嵌段共聚物C成為與實施例11等莫耳之方式添加不具有西妥昔單抗之比較例7。
培養後從板回收細胞,利用4℃之含有1%FBS之PBS洗淨1次。其後,懸浮於4℃之含有1%FBS之PBS中,利用流式細胞儀SH800(SONY)測定FITC之亮度。將結果示於圖13。
試驗例6之結果為,比較例7為與未添加西妥昔單抗之細胞相同程度之亮度,未觀察到FITC標記西妥昔單抗之靶結合抑制。另一方面,實施例11為與添加有西妥昔單抗之細胞相同程度之亮度,觀察到與西妥昔單抗相同程度之FITC標記西妥昔單抗之靶結合抑制。據此顯示,具有西妥昔單抗作為靶結合部位之組合物形成使西妥昔單抗露出至外殼部分而具有對靶之結合能力之類微胞聚集體。

Claims (3)

  1. 一種組合物,其含有嵌段共聚物(A)與嵌段共聚物(C),上述嵌段共聚物(A)係: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具有疏水性取代基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並且於該親水性聚合物鏈段鍵結有靶結合部位,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7千道爾頓以下,該嵌段共聚物(A)係以通式(1)表示,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13-7
    [式中,R1表示靶結合部位之鍵結殘基,ta表示20~140之整數,Aa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a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a含有1個以上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 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其餘部分為羥基,Ba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na表示1或2,x1a、x2a及za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x1a+x2a表示1~20之整數,(x1a+x2a+za)表示3~20之整數,上述R3a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上述嵌段共聚物(C)係:含有聚乙二醇鏈之親水性聚合物鏈段與含有側鏈羧基鍵結有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聚胺基酸鏈之疏水性聚合物鏈段連結而成之嵌段共聚物,合併該聚乙二醇鏈與該聚胺基酸鏈而成之主鏈聚合物之分子量為2千道爾頓以上且7千道爾頓以下,並且該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質量含有率為5質量%以上且60質量%以下,該嵌段共聚物(C)係以通式(3)表示,[化3]
    Figure 106125716-A0305-02-0115-8
    [式中,R5c表示氫原子或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烷基,tc表示20~140之整數,Ac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6)伸烷基,R2c表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C1~C6)醯基及碳數(C1~C6)烷氧基羰基所組成之群中之取代基,R3c表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生理活性物質之鍵結殘基,R4c為疏水性取代基之鍵結殘基,表示選自由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氧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30)之直鏈狀、支鏈狀或環狀之二烷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C1~C8)烷基胺基羰基(C1~C8)烷基胺基、具有羥基及/或胺基之螢光物質之鍵結殘基、及羥基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Bc表示單鍵或二價鍵結基,nc表示1或2,x1c、x2c、y1c、y2c及zc分別獨立地表示0~20之整數, (x1c+x2c)為必須之構成,表示1~20之整數,(x1c+x2c+y1c+y2c+zc)表示3~20之整數,上述R3c及R4c所鍵結之各構成單元及側鏈羰基進行分子內環化之構成單元分別獨立為無規排列之結構]。
  2.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含有嵌段共聚物(A)及嵌段共聚物(C)之組合物於水溶液中形成奈米粒子,該奈米粒子之平均粒徑為30奈米以下。
  3. 一種醫藥,其含有如請求項1或2之組合物。
TW106125716A 2016-08-02 2017-07-31 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及其等之用途 TWI732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2167 2016-08-02
JP2016152167 2016-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7025A TW201807025A (zh) 2018-03-01
TWI732914B true TWI732914B (zh) 2021-07-11

Family

ID=6107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716A TWI732914B (zh) 2016-08-02 2017-07-31 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及其等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3762B2 (zh)
EP (1) EP3495406A4 (zh)
JP (1) JPWO2018025699A1 (zh)
CN (1) CN109642024A (zh)
TW (1) TWI732914B (zh)
WO (1) WO20180256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62550A1 (ja) * 2019-06-28 2020-12-30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大学 タンパク質内包高分子ミセル
CN113698595B (zh) * 2021-09-01 2023-10-27 深圳大学 靶向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多聚硒代氨基酸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631A (zh) * 2008-03-18 2011-02-16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生理活性物质的高分子量偶联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3548U (ko) 1992-08-14 1994-02-21 김형술 세탁물 건조기
CN1309763C (zh) 2002-10-31 2007-04-11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喜树碱的高分子衍生物
PL1604687T3 (pl) 2003-03-20 2011-04-29 Nippon Kayaku Kk Preparat micelarny zawierający słabo rozpuszczalny w wodzie lek przeciwnowotworowy oraz nowy kopolimer blokowy
AU2005285953B2 (en) 2004-09-22 2011-01-20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Nove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 preparation, and anticancer agent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EP1957113A4 (en) * 2005-11-21 2011-11-09 Medivas Llc POLYMER PARTICLES FOR THE OUTPUT OF MACROMOLECULES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THEREFOR
KR20080106254A (ko) 2006-03-28 2008-12-04 니폰 가야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탁산류의 고분자 결합체
FR2904219B1 (fr) 2006-07-28 2010-08-13 Flamel Tech Sa Microparticules a base de copolymere amphiphile et de principe(s) actif(s) a liberation modifiee et formulations pharmaceutiques en contenant
CA2664852A1 (en) 2006-10-03 2008-04-10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High-molecular weight conjugate of resorcinol derivatives
WO2009041570A1 (ja) 2007-09-28 2009-04-02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ステロイド類の高分子結合体
WO2010013836A1 (ja) * 2008-07-29 2010-02-04 ナノキャリア株式会社 薬物内包アクティブターゲット型高分子ミセル、医薬組成物
CN101684178A (zh) 2009-06-25 2010-03-31 上海交通大学 pH值敏感型聚氨基酸基反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1068B (zh) 2010-06-07 2011-12-28 中山大学 一种可降解的酸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2058552A1 (en) 2010-10-29 2012-05-03 Intezyne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Iron stabilized polymer micelles for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ES2402614B1 (es) 2011-10-24 2014-03-18 Centro De Investigación Principe Felipe Sintesis controlada de poliglutamatos con baja polidispersidad y arquitecturas versátiles
KR101912978B1 (ko) * 2011-11-17 2018-10-29 도꾜 다이가꾸 페닐보론산기가 도입된 블록 공중합체 및 그의 용도
CN102552934B (zh) 2012-02-15 2013-08-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阿霉素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113879A1 (en) 2012-04-11 2014-04-24 Intezyne Technologies, Inc. Block copolymers for stable micelles
US9944752B2 (en) 2012-04-11 2018-04-17 Intezyne Technologies, Inc. Block copolymers for stable micelles
MX340992B (es) 2012-04-11 2016-08-03 Intezyne Tech Inc Copolimeros de bloque para micelas estables.
US20140127271A1 (en) 2012-04-11 2014-05-08 Intezyne Technologies, Inc. Block copolymers for stable micelles
US20140114051A1 (en) 2012-04-11 2014-04-24 Intezyne Technologies, Inc. Block copolymers for stable micelles
US9808480B2 (en) 2012-04-27 2017-11-07 Nanocarrier Co., Ltd. Unit structure-typ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nucleic acid delivery
CN103374128B (zh) 2012-04-28 2016-05-18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纳米载体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131005B (zh) 2013-01-10 2015-10-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氨基酸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物
SG11201509460UA (en) 2013-05-17 2015-12-30 Nanocarrier Co Ltd Polymeric micell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N105524271B (zh) 2014-10-24 2018-07-03 江苏师范大学 胆酸修饰的聚氨基酸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CN104856952B (zh) 2015-05-13 2017-08-04 江南大学 一种聚(L‑谷氨酸)‑b‑聚乙二醇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631A (zh) * 2008-03-18 2011-02-16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生理活性物质的高分子量偶联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Wei Wang al, "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Micelle for Tumor-Targeted Intracellular Drug Release and Fluorescent Imaging", Advanced Materials, Vol.24, No.1, 6 December 2011, page: 115-120 *
WeiWei Wang al, "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Micelle for Tumor-Targeted Intracellular Drug Release and Fluorescent Imaging", Advanced Materials, Vol.24, No.1, 6 December 2011, page: 115-12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62269A1 (en) 2019-08-29
WO2018025699A1 (ja) 2018-02-08
JPWO2018025699A1 (ja) 2019-05-30
TW201807025A (zh) 2018-03-01
EP3495406A1 (en) 2019-06-12
EP3495406A4 (en) 2020-04-01
US10973762B2 (en) 2021-04-13
CN109642024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526091A (ja) 癌の処置のための生物学的な標的基の改変
JP2010526091A5 (zh)
AU2017265310B2 (en) Multi-arm polymeric targeting anti-cancer conjugate
AU2006308511A1 (e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controlled stoichiometry
US20150320876A1 (en) Conformations of divergent peptides with mineral binding affinity
JP2018524389A (ja) 治療薬を送達させるためのpH感受性リンカー
TWI746434B (zh) 生理活性物質結合嵌段共聚物
CN111888480A (zh) 一种在活细胞表面锚定修饰纳米药物的方法
TWI732914B (zh) 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及其等之用途
JP2023515034A (ja) 標的送達及び活性化した免疫刺激性複合体の調製と使用
WO2014084378A1 (ja) 環状rgd配列含有ペプチドを含む抗癌剤
RU2451509C1 (ru) Противоопухолевый препарат
JP2023537066A (ja) トランス-シクロオクテン生体直交型薬剤並びに癌及び免疫療法における使用
ES2965383T3 (es) Polímero y composición a partir de una fuente renovable
JP2018024590A (ja) 標的認識型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CN109476841B (zh) 新型高分子衍生物和使用其的新型高分子衍生物成像探针
CN115087465A (zh) 肽-纳米颗粒缀合物
JP6513635B2 (ja) 核酸送達用組成物及び核酸含有医薬組成物
WO2021121068A1 (zh) 促抗癌药摄入的大分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抗癌药物的用途
TW202317196A (zh) 用於藥物遞送應用之基於兩親性胜肽的自組裝奈米顆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