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7196A - 用於藥物遞送應用之基於兩親性胜肽的自組裝奈米顆粒 - Google Patents

用於藥物遞送應用之基於兩親性胜肽的自組裝奈米顆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7196A
TW202317196A TW111122464A TW111122464A TW202317196A TW 202317196 A TW202317196 A TW 202317196A TW 111122464 A TW111122464 A TW 111122464A TW 111122464 A TW111122464 A TW 111122464A TW 202317196 A TW202317196 A TW 2023171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drug molecule
amphiphile
linker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傑弗里 M 林恩
朱亞玲
莎拉 R 尼克爾斯
秋音 任
安德魯 S 石塚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威克斯技術北美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威克斯技術北美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filed Critical 美商威克斯技術北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7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19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08G69/10Alpha-amino-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sters, polyamino acids, polysiloxanes, polyphosphazines, copolymers of polyalkylene glycol or poloxa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49Sugars,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or nucle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5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 A61K47/6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a polyoxyalkylene oligomer, polymer or dendrimer, e.g. PEG, PPG, PEO or polyglyce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6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a polysaccharid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4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4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45Polycationic or polyanionic oligopeptides, polypeptides or polyamino acids, e.g. polylysine, polyarginine, polyglutamic acid or peptide T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4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46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the entire peptide or protein drug conjugate elicits an immune response, e.g. conjugate vacc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6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conjugate being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or galenical forms, e.g. emulsion, particle, inclusion complex, stent or kit
    • A61K47/69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conjugate being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or galenical forms, e.g. emulsion, particle, inclusion complex, stent or kit the form being a colloid or an emulsion
    • A61K47/6907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conjugate being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or galenical forms, e.g. emulsion, particle, inclusion complex, stent or kit the form being a colloid or an emulsion the form being a microemulsion, nanoemulsion or micel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07Emulsions ; Emulsion preconcentrates; Micelles
    • A61K9/1075Microemulsions or submicron emulsions; Preconcentrates or solids thereof; Micelles, e.g. made of phospholipids or block copoly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 the absence of monomers, e.g. block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2/00 - C08G81/00
    • C08G83/002Dendritic macromolecules
    • C08G83/003Dendrimers
    • C08G83/004After treatment of dendrim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各具有式S-[B]-[U]-H-[D]之第一兩親分子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且至少一種藥物分子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該組合物適用於治療癌症、傳染性疾病或發炎性疾病。

Description

用於藥物遞送應用之基於兩親性胜肽的自組裝奈米顆粒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兩親分子組合物,特定言之基於聚合物之兩親分子組合物,其可用於形成奈米顆粒,包括膠束結構或聚合物囊泡;製造兩親分子組合物之方法;用形成奈米顆粒的兩親分子組合物調配藥物分子之方法;及奈米顆粒用於藥物遞送之治療用途。
最有希望之癌症療法由於治療選擇性不足而受到偏離目標毒性的限制。此外,由於廣泛之免疫抑制或其他偏離目標毒性,許多用於治療發炎性疾病之免疫調節劑通常會導致嚴重的不良事件。即使局部感染常常需要伴隨全身副作用之全身治療。因此,基於此等挑戰,仍然需要改良藥物分子靶向特定組織之選擇性的藥物遞送平台,尤其用於治療癌症、傳染性疾病及發炎性疾病。
目前藥物遞送平台受限於使用經驗性、試錯法之調配過程,該等過程通常會導致藥物分子負載不足及/或可變;位於肝臟及脾臟的網狀內皮系統細胞之高攝取導致藥物分子在目標組織中的積聚不良;及/或對限制既定治療之潛在範圍之抗原的依賴性。
本文論述解決現代挑戰之改良的組合物及製造藥物(稱為「奈米藥劑」)之奈米尺寸載體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各具有式S-[B]-[U]-H-[D]之第一兩親分子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其中S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增溶性嵌段; B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間隔子; H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疏水性嵌段; U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及 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防止或抑制個體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之免疫反應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組合物,該組合物包含: 至少一種兩親分子;及 選自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的第一藥物分子(D1), 其中該組合物在時間1 (T1)向該個體投與且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在時間(T2)向該個體投與。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11月30日提交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284,375號及2021年6月16日提交之第63/211,336號的優先權,該等申請案各自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及人類服務部門之機構)在執行合作研究及開發協定中創建本發明。美國政府具有本發明之某些權利。 定義
以下給出術語及方法之細節以提供關於化合物、組合物、方法及其用途之更清楚的說明,以指導本發明之實務中的一般技術者。本發明中之術語應理解為適用於提供對特定實施例之更好描述的目的且不應被認為具有限制性。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當參考諸如量、暫態持續時間及其類似者之可量測值時,「約」意欲涵蓋與指定值相差±20%、±10%、±5%、±1%或±0.1%之變化,因而變化適合於進行所揭示之方法。舉例而言,「約10」係指9.5至10.5。「約5:1」之比率係指4.75:1至5.25:1之比率。
投與 為了藉由任何有效途徑向個體提供或給予藥劑,例如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兩親分子及藥物的奈米藥劑組合物。例示性投藥途徑包括但不限於經口、注射(諸如皮下、肌內、皮內、腹膜內及靜脈內)、經皮、表面、鼻內、陰道及吸入途徑。
化合物「 之投與」及「 投與」化合物應理解為意謂提供如本文所述之化合物、化合物之前藥或醫藥組合物。化合物或組合物可藉由另一個人向個體投與或其可藉由個體自投與。
抗原 任何含有結合至T細胞或B細胞受體之抗原決定基且可刺激個體中之免疫反應,尤其B細胞反應及/或T細胞反應的分子。抗原決定基可包含胜肽、糖肽、脂質或任何適合分子,其含有可與特定B細胞或T細胞受體之組分相互作用的抗原決定基。此類相互作用可藉由免疫細胞產生反應。「 抗原決定基」係指與B細胞受體及T細胞受體相互作用之肽抗原的區域。
抗原呈遞細胞 (APC):任何將與MHC I類或II類分子結合的抗原呈遞至T細胞之細胞,包括(但不限於)單核球、巨噬細胞、樹狀細胞、B細胞、T細胞及蘭格漢氏(Langerhans)細胞。
兩親性:術語「兩親性」在本文中用於意謂含有親水性或極性及疏水性基團兩者之物質。
CD4 分化叢集4,一種與其他細胞表面上所存在之MHC II類分子相互作用的表面糖蛋白。T細胞的子集表現CD4且此等細胞通常稱為輔助T細胞或CD4 T細胞。
CD8:分化叢集8,一種與其他細胞表面上所存在之MHC I類分子相互作用的表面糖蛋白。T細胞的子集表現CD8且此等細胞通常稱為細胞毒性T細胞(CTL)、殺手T細胞或CD8 T細胞。
電荷:物質之物理特性,該特性影響其與其他原子及分子(包括溶質及溶劑)之相互作用。帶電物質會受到來自其他類型帶電物質以及不具有全整數值電荷之分子(諸如極性分子)的靜電力。兩個電荷相同之帶電分子相互排斥,而兩個電荷不同之帶電分子互相吸引。電荷通常以正整數或負整數單位描述。基於分子之路易斯結構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公認方法,可以容易地估計分子的電荷。電荷可能來自感應效應,例如,結合在一起之原子在電子親和力方面之差異可能導致極性共價鍵,從而產生部分帶負電原子及部分帶正電原子。例如,氮鍵結至氫會導致氮上之部分負電荷及氫原子上之部分正電荷。或者,當分配給分子中之原子的電子數小於或等於該原子的原子數時,可以認為該原子具有全整數值電荷。分子之電荷係藉由將組成分子的各原子之電荷相加來確定。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藉由對分子中各原子之形式電荷求和來估計分子電荷的過程。「帶電官能基」係指可能永久帶電或根據pH帶電之官能基。帶電官能基可以為電荷之部分或全整數值,可為正或負的,分別稱為帶正電官能基或帶負電官能基。分子中包含一或多個可為正的或負的帶電官能基之部分稱為「 帶電基團」,例如,帶正電基團或帶負電基團。帶電基團可包含帶正電官能基、帶負電官能基或帶正電及帶負電官能基。帶電基團之淨電荷可為正電荷、負電荷或中性電荷。 帶電單體係指包含帶電基團之單體。 帶電胺基酸為一種類型的帶電單體。注意:包含進一步包含帶電基團(例如帶電單體,諸如帶電胺基酸)之兩親分子之顆粒的淨電荷可以藉由將兩親分子內各官能基之電荷相加來估計。
化學治療劑 為廣泛定義為適用於治療癌症之任何醫藥活性分子的一種類型之藥物分子(D),且包括生長抑制劑或細胞毒性劑,包括烷基化劑、抗代謝物、抗微管抑制劑、拓樸異構酶抑制劑、受體酪胺酸激酶抑制劑、血管生成抑制劑及其類似者。化學治療劑之實例包括烷基化劑,諸如噻替派(thiotepa)及環磷醯胺(CYTOXAN®);磺酸烷基酯,諸如白消安(busulfan)、英丙舒凡(improsulfan)及哌泊舒凡(piposulfan);氮丙啶,諸如苯唑多巴(benzodopa)、卡波醌(carboquone)、米特多巴(meturedopa)及尤利多巴(uredopa);伸乙亞胺及甲基三聚氰胺,包括六甲蜜胺(altretamine)、三伸乙基三聚氰胺、三伸乙基磷醯胺、三伸乙基硫代磷醯胺及三羥甲基三聚氰胺;氮芥,諸如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環磷醯胺、雌氮芥(estramustine)、異環磷醯胺、甲氮芥、甲氮芥氧化物鹽酸鹽、美法侖(melphalan)、新氮芥(novembichin)、苯芥膽甾醇(phenesterine)、潑尼氮芥(prednimustine)、曲磷胺(trofosfamide)、尿嘧啶氮芥;亞硝基脲,諸如卡莫司汀(carmustine)、氯脲菌素(chlorozotocin)、福莫司汀(fotemustine)、洛莫司汀(lomustine)、尼莫司汀(nimustine)、雷莫司汀(ranimustine);抗生素,諸如阿克拉黴素(aclacinomysins)、放線菌素(actinomycin)、安麴黴素(authramycin)、偶氮絲胺酸(azaserine)、博來黴素(bleomycins)、放線菌素C (cactinomycin)、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卡拉比辛(carabicin)、洋紅黴素(carminomycin)、嗜癌菌素(carzinophilin)、色黴素(chromomycins)、更生黴素(dactinomy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地托比星(detorubicin)、6-重氮-5-側氧基-L-正白胺酸、阿黴素(doxorubicin)、表柔比星(epirubicin)、依索比星(esorubicin)、艾達比星(idarubicin)、麻西羅黴素(marcellomycin)、絲裂黴素(mitomycins)、黴酚酸(mycophenolic acid)、諾加黴素(nogalamycin)、橄欖黴素(olivomycins)、培洛黴素(peplomycin)、潑非黴素(potfiromycin)、嘌呤黴素(puromycin)、三鐵阿黴素(quelamycin)、羅多比星(rodorubicin)、鏈黑黴素(streptonigrin)、鏈脲菌素(streptozocin)、殺結核菌素(tubercidin)、烏苯美司(ubenimex)、淨司他丁(zinostatin)、佐柔比星(zorubicin);抗代謝物,諸如甲胺喋呤及5-FU;葉酸類似物,諸如迪諾特寧(denopterin)、甲胺喋呤、蝶羅呤(pteropterin)、曲美沙特(trimetrexate);嘌呤類似物,諸如氟達拉濱(fludarabine)、6-巰基嘌呤、噻咪嘌呤、硫鳥嘌呤;嘧啶類似物,諸如安西他濱(ancitabine)、阿紮胞苷(azacitidine)、6-氮雜尿苷、卡莫氟(carmofur)、阿糖胞苷(cytarabine)、二去氧尿苷、去氧氟尿苷、依諾他濱(enocitabine)、氟尿苷(floxuridine);雄激素,諸如卡魯睾酮(calusterone)、丙酸屈他雄酮(dromostanolone propionate)、環硫雄醇(epitiostanol)、美雄烷(mepitiostane)、睾內酯(testolactone);抗腎上腺類,諸如胺魯米特(aminoglutethimide)、米托坦、曲洛司坦(trilostane);葉酸補充劑,諸如亞葉酸;乙醯葡醛酯;醛磷醯胺醣苷;胺基乙醯丙酸;安吖啶(amsacrine);貝斯布西(bestrabucil);比生群(bisantrene);依達曲沙(edatraxate);地磷醯胺(defofamine);秋水仙胺(demecolcine);地吖醌(diaziquone);依氟鳥胺酸(elfornithine);依利醋銨(elliptinium acetate);乙環氧啶(etoglucid);硝酸鎵;羥基脲;磨菇多糖(lentinan);氯尼達明(lonidamine);丙脒腙(mitoguazone);米托蒽醌;莫哌達醇(mopidamol);二胺硝吖啶(nitracrine);噴司他丁(pentostatin);苯來美特(phenamet);吡柔比星(pirarubicin);鬼臼酸;2-乙基醯肼;丙卡巴肼(procarbazine);PSK®;雷佐生(razoxane);西索菲蘭(sizofiran);螺旋鍺(spirogermanium);細交鏈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三亞胺醌(triaziquone);2,2'2''-三氯三乙胺;尿烷;長春地辛(vindes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甘露醇氮芥(mannomustine);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哌泊溴烷(pipobroman);加西托星(gacytosine);阿拉伯糖苷(「Ara-C 」);環磷醯胺;噻替派;紫杉烷類或紫杉烷家族之成員,諸如太平洋紫杉醇(TAXOL®)、多西他賽(TAXOTERE®)及其類似物;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吉西他濱(gemcitabine);6-硫代鳥嘌呤;巰基嘌呤;甲胺喋呤;鉑類似物,諸如順鉑及卡鉑;長春鹼;鉑;依託泊苷(etoposide) (VP-16);異環磷醯胺;絲裂黴素C;米托蒽醌(mitoxantron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瑞賓(vinorelbine);溫諾平(navelbine);諾凡特龍(novantrone);替尼泊甙(teniposide);柔紅黴素(daunomycin);胺基喋呤;截瘤達(xeloda);伊班膦酸鹽(ibandronate);CPT-11;拓樸異構酶抑制劑RFS 2000;二氟甲基鳥胺酸(DMFO);視黃酸;埃斯波黴素(esperamicin);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受體酪胺酸激酶及/或血管生成之抑制劑,包括索拉非尼(sorafenib) (NEXAVAR®)、舒尼替尼(sunitinib) (SUTENT®)、帕佐泮尼(pazopanib) (VOTRIENT™)、妥賽蘭尼(toceranib) (PALLADIA™)、凡德他尼(vandetanib) (ZACTIMA™)、西地尼布(cediranib) (RECENTIN®)、瑞戈非尼(regorafenib) (BAY 73-4506)、阿西替尼(AG013736)、來他替尼(lestaurtinib) (CEP-701)、埃羅替尼(erlotinib) (TARCEVA®)、吉非替尼(gefitinib) (IRESSA™)、BIBW 2992 (TOVOK™)、拉帕替尼(lapatinib) (TYKERB®)、來那替尼(neratinib) (HKI-272)及其類似物,及以上中的任一者之醫藥上可接受鹽、酸或衍生物。在此定義中亦包括用來調控或抑制激素對腫瘤之作用的抗激素劑,諸如抗雌激素,包括例如他莫昔芬(tamoxifen)、雷諾昔酚(raloxifene)、芳香酶抑制性4 (5)-咪唑、4-羥基他莫昔芬、曲沃昔芬(trioxifene)、雷洛昔芬(keoxifene)、LY117018、奧那司酮(onapristone)及托瑞米芬(toremifene) (FARESTON®);及抗雄激素,諸如氟他胺(flutamide)、尼魯胺(nilutamid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亮丙立德(leuprolide)及戈舍瑞林(goserelin);以上中之任一者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酸或衍生物。其他習知細胞毒性化合物,如Wiemann等人, 1985年在Medical Oncology(Calabresi等人編),第10章,McMillan Publishing中揭示之彼等化合物,亦為適合的化學治療劑。
化學治療劑(Chemotherapeutic) (亦稱為化學治療劑(chemotherapeutic agent))係醫藥學活性化合物且因此在本文中通常可稱為藥物或藥物分子,或式中之「D」。為了清楚起見,術語化學治療劑及化學治療劑在本文中用於描述適用於癌症治療的任何合成或天然存在之分子,然而,某些類別之藥物分子可替代地藉由其作用機制描述,例如血管生成抑制劑為抑制血管生成之化學治療劑。儘管某些免疫調節劑,例如免疫刺激劑可適用於癌症治療,但在本說明書中,包括免疫刺激劑及免疫抑制劑之免疫調節劑不稱為化學治療劑。
點擊化學反應:一種生物正交反應,在溫和條件下在高產率反應中將兩種化合物接合在一起,其產生最少、生物相容及/或無害副產物。本發明中使用之例示性點擊化學反應為疊氮基與炔烴經由應變促進的[3+2]疊氮化物-炔烴環加成反應形成三唑連接子。
共聚物:一種衍生自兩種(或更多種)不同單體之聚合物,與其中僅使用一種單體之均聚物相對。由於共聚物包括至少兩種類型之構成單元(亦結構單元),因此可以根據此等單元沿鏈的排列方式對共聚物進行分類。共聚物可為統計(或隨機)共聚物,其中兩個或多個單體單元隨機分佈;該共聚物可為交替共聚物,其中兩個或更多個單體單元以交替順序分佈;或者,例如共聚物,例如聚(胺基酸)可藉由固相胜肽合成(SPPS)產生,且具有特定順序的單體單元。術語「 嵌段共聚物」一般指由兩個或更多個不同組成單體或共聚單體之連續嵌段構成的聚合物(若嵌段包含兩個或更多個不同單體)。 嵌段共聚物在本文中可用於指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均聚物亞單位、兩個或更多個共聚物亞單位或一或多個均聚物亞單位及一或多個共聚物亞單位的共聚物,其中亞單位可藉由共價鍵直接連接,或亞單位可經由中間非重複亞單位(諸如接合嵌段或連接子)間接連接。區塊可基於線性及/或刷狀架構。具有兩種或三種相異嵌段之嵌段共聚物在本文中分別稱為「二嵌段共聚物」及「三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一般可稱作聚合物,例如,統計共聚物可稱為聚合物或共聚物。類似地,嵌段共聚物一般可稱為聚合物。儘管本文中所用之共聚物意謂包含兩種或更多種類型之單體的聚合物,但三元共聚物為具有三種單體單元之共聚物。
臨界微胞濃度 (CMC):係指高於此膠束自發形成以滿足熱力學平衡之材料的濃度。
藥物:係指任何在攝入或以其他方式引入體內時具有生理效應具有生理作用之醫藥活性分子-包括但不限於蛋白質、胜肽、糖類、醣類、核苷、無機化合物、脂質、核酸、合成的小化合物、大環化合物等。醫藥學活性化合物可選自多種已知類別之化合物,包括例如鎮痛劑、麻醉劑、抗炎劑、驅蟲劑、抗心律不齊劑、抗哮喘劑、抗生素(包括青黴素)、抗癌劑、抗凝劑、抗抑鬱劑、抗糖尿病劑、抗癲癇劑、抗組胺劑、止咳藥、抗高血壓劑、抗毒蕈鹼劑、抗分支桿菌劑、抗腫瘤劑、抗氧化劑、退熱劑、免疫抑制劑、免疫刺激劑、抗甲狀腺劑、抗病毒劑、抗焦慮鎮靜劑(安眠藥及精神安定劑)、收斂劑、抑菌劑、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血液產品及替代物、支氣管擴張劑、緩衝劑、賁門心肌收縮劑、化學治療劑、造影介質、皮質類固醇、止咳藥(祛痰劑及黏液溶解劑)、診斷劑、診斷成像劑、利尿劑、多巴胺能藥(抗帕金森病劑)、游離基清除劑、生長因子、止血劑、免疫劑、脂質調節劑、肌肉鬆弛劑、蛋白質(諸如治療性抗體及抗體片段、MHC-胜肽複合物、細胞介素及生長因子、糖蛋白、胜肽及多肽)、擬副交感神經藥、甲狀旁腺降鈣素、聯膦酸酯、前列腺素、放射性藥物、激素、性激素(包括類固醇)、抗過敏劑、刺激劑及厭食劑、類固醇、擬交感神經劑、甲狀腺劑、疫苗、血管擴張劑及黃嘌呤。藥物亦可稱為醫藥活性劑、醫藥活性物質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生物活性分子。本文中所描述之式之任何藥物分子縮寫為「D」。
藥物遞送:一種投與醫藥化合物以在人類或動物中達成治療效果之方法或過程。
有效量:有效達成特定生物結果,諸如(但不限於)本文所揭示、描述或例示之生物結果的化合物、材料或組合物之量。此類結果可包括(但不限於)有效減輕與本文中提及之疾病病況中之任一者相關之症狀,如藉由此項技術中適合之任何方式所測定。
表現系統:為經設計以在個體中產生蛋白質之核酸(DNA或RNA)之一或多個股的任何形式。此包括(但不限於)編碼一或多種蛋白質之單股DNA、雙股DNA、單股RNA及雙股RNA之任何長度(例如鹼基對之數目)。表現系統可為天然的或全合成的,或者可以包含天然與合成元件兩者,例如穩定DNA或RNA之非天然修飾。核酸之股可為線性或環狀的。包含核酸之表現系統可能以固體或溶液形式存在,且可以以任何可能之鹽形式存在。表現系統可為裸露的,即未複合之DNA或RNA,或者可以與任何複合劑複合,例如用於複合核酸之任何可能的聚合物或脂質,其在此項技術中為吾人所熟知。表現系統亦可為天然存在或工程化之病毒。工程化病毒為已使用重組技術進行修飾之彼等病毒。
接枝共聚物:具有主聚合物鏈(例如聚合物A)及一或多個第二聚合物(例如聚合物B)之側鏈的聚合物。第一聚合物A經由其單體及側鏈連接至第二聚合物B,該第二聚合物B鍵結至聚合物A之個別單體,由此自聚合物A之鏈分支出來。經由端基連接至第二聚合物之第一聚合物可描述為嵌段聚合物(例如A-B型二嵌段)或末端接枝聚合物。
親水性指數 / GRAVY 為表示胺基酸或胺基酸序列之疏水性或親水性特徵的數字。存在可用於描述構成胜肽之胺基酸之相對疏水性及親水性特徵的多種量表。在本發明中,Kyte及Doolittle之親水性量表(Kyte J,Doolittle RF, J.Mol.Biol157:105-32,1983)用於計算親水性之總平均值(GRAVY),有時稱為GRAVY分數。胜肽之GRAVY值為構成胜肽之所有胺基酸的親水性值之和除以胜肽之長度(即胺基酸的數目)。GRAVY值為相對值。GRAVY值越大,認為胜肽序列疏水性越大,而GRAVY值越低,認為胜肽序列親水性越大。
親水性 係指材料自由分散或溶解於水溶液(有時稱作水性介質)中之傾向。若一種材料傾向於與其他親水性材料相互作用且避免與疏水性材料相互作用,則該材料視為親水性材料的。在某些情況下,親水性可以用作一個相對術語,例如,同一分子可以被描述為親水性或非親水性,這取決於它與什麼進行比較。親水性分子通常為極性及/或帶電的,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例如,在至少1.0 mg/mL或更高的濃度下可溶。親水性基團係指分子中為極性及/或帶電且具有良好水溶性之部分。
疏水性 係指材料避免與水接觸之傾向。若一種材料傾向於與其他疏水性材料相互作用且避免與親水性材料相互作用,則該材料視為疏水性的。疏水性為相對術語;同一分子可描述為疏水性或非疏水性,這取決於它與什麼進行比較。疏水分子通常為非極性及不帶電的,水溶性差,例如,不溶於水,或僅在1 mg/mL或更低,通常0.1 mg/mL或更低或更佳0.01 mg/mL或更低之濃度下可溶於水。 疏水性單體為包含疏水性基團且形成不溶於水或在特定溫度、pH及鹽濃度下不溶於水的聚合物的單體,例如 疏水性胺基酸疏水性基團係指分子中為疏水性之一部分。舉例而言,苯乙烯單體可稱為疏水性單體,此係因為聚(苯乙烯)為水不溶性聚合物。 疏水性藥物係指不可溶或僅在約pH 7.4之pH下在約1.0 mg/mL或更低之濃度下可溶於水溶液中的藥物分子。 兩親性藥物為在水溶液中具有組裝成超分子結構(例如膠束)之趨勢,及/或在約pH 7.4之pH下在水溶液中具有有限溶解度的藥物分子。
免疫反應 一種由於直接或諸如經由細胞或細胞介素中間物間接刺激,免疫系統細胞活性之變化,諸如B細胞、T細胞或單核球。在某些實施例中,反應對特定抗原具有特異性(「 抗原特異性反應」)。免疫反應可包含T細胞反應,諸如CD4 T細胞反應或CD8 T細胞反應。此類免疫反應可導致額外T細胞子代之產生及/或T細胞之移動。在其他實施例中,反應為B細胞反應,且導致特異性抗體之產生或額外B細胞子代之產生。在其他實施例中,反應為抗原呈遞細胞反應。抗原可用於刺激導致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之免疫反應,從而殺死病毒感染細胞或癌細胞。在其他實施例中,抗原可用於誘導耐受性或免疫抑制。耐受性反應可由T細胞或B細胞對抗原之無反應產生。抑制性免疫反應可能係由於調節性細胞(諸如調節性T細胞)之啟動及/或活化,或效應細胞轉分化為下調免疫反應之調節性細胞,即減弱免疫反應。
免疫原性組合物 一種材料調配物,包含誘導可量測之免疫反應之抗原及/或免疫調節劑。
免疫調節劑 係指一種類型的藥物,其調節免疫系統之細胞活性,其包括免疫刺激劑及免疫抑制劑。
免疫刺激劑 係指任何合成或天然存在之藥物,可促進免疫細胞之促發炎及/或細胞毒活性。例示性免疫刺激劑包括模式識別受體(PRR)激動劑,諸如鐸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TLR)之合成或天然存在激動劑、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激動劑(STINGa)、結合核苷酸之寡聚合域樣受體(NLR)激動劑、視黃酸誘導性基因I樣受體(RLR)激動劑及某些C型凝集素受體(CLR),以及某些細胞介素(例如某些介白素),諸如IL-2;結合趨化細胞素受體之某些趨化細胞素或小分子;活化免疫細胞之某些抗體、抗體片段或合成胜肽,例如經由結合至刺激性受體,例如抗CD40,或藉由阻斷抑制性受體,例如抗CTLA4、抗PD1等。適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多種免疫刺激劑描述於整個說明書中。為了清楚起見,刺激免疫系統之某些醫藥學活性化合物可稱為免疫刺激劑或更一般稱為藥物分子(式中簡稱為「D」)。
免疫抑制劑 係指抑制免疫細胞或體液免疫系統之促發炎及/或細胞毒性活性的任何合成或天然存在之藥物,例如抗體及補體蛋白。免疫抑制劑可經由以下一或多種作用機制介導效應:藉由啟動抑制細胞,例如調節性T細胞;殺死、抑制或去活化促發炎細胞、細胞毒性細胞及/或B細胞;將促發炎及/或細胞毒性T細胞轉分化為抑制細胞;及/或螯合促發炎細胞、細胞毒性細胞及/或B細胞及/或限制促發炎細胞、細胞毒性細胞及/或B細胞之遷移。例示性免疫抑制劑包括芳烴受體(AHR)之合成或天然存在之激動劑;某些類固醇,包括糖皮質激素;某些組蛋白脫乙醯基酶抑制劑(HDACS),諸如HDAC9之抑制劑;視黃酸受體激動劑;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劑,諸如雷帕黴素;某些週期素依賴性激酶(CDK)抑制劑;某些腺苷受體激動劑;PD1之激動劑;及藉由免疫細胞或抗體抑制發炎性或細胞毒活性之其他分子。適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多種免疫抑制劑描述於整個說明書中且包括Treg促進免疫調節劑。為了清楚起見,免疫抑制劑可更通常稱為藥物分子(式中簡稱為「D」)。
活體內遞送:藉由表面、經皮、栓劑(直腸、陰道)、子宮托(陰道)、靜脈內、口服、皮下、腹膜內、鞘內、肌內、顱內、吸入、口服或任何其他適當途徑向個體投與組合物,諸如包含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及藥物的組合物。
連接或偶合 術語「鏈接」及「偶合」表示直接或間接接合在一起。第一部分可共價或非共價連接至第二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分子藉由共價鍵連接至另一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分子藉由靜電引力連接至另一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分子藉由偶極-偶極力(例如氫鍵)連接至另一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分子藉由凡得瓦爾力(亦稱為倫敦力)連接至另一分子。第一分子可藉由此類偶合之任何及所有組合連接至另一分子。分子可諸如藉由使用連接子(有時稱為連接分子)間接連接。分子可以藉由插入獨立地與兩個分子非共價結合之組分而間接連接。本文化學式中所用之術語「連接子」,有時簡稱為「X」意謂任何適合的連接分子。特定的較佳連接子可由其他符號指示,諸如X1、X2、X3、X4、X5及U。在整個說明書中描述各種連接子。
雙層膜」或「 雙層」為兩親分子或超兩親分子在水溶液中之自組裝膜。
膠束:球形容器,具有限定封閉隔室之單層。一般而言,兩親分子在極性溶劑中自發形成膠束結構。與雙層(例如脂質體雙層)相比,膠束為「側邊」的,因為它們投射出親水性極性外表面,且顯示出疏水性內表面。
Mol%:係指聚合物中存在之特定類型單體單元(或「單體」)的百分比。舉例而言,除非另外規定,否則具有100個A及B單體單元且單體A之密度(或「mol%」)等於10 mol%的聚合物將具有10個A單體單元,其餘90個單體單元(或「單體」)可為單體B或另一單體。
單體單元:術語「單體單元(monomeric unit)」或「單體單元(monomer unit)」在本文中用於意指含有與單體中的一者相同或相似原子數的聚合物分子單元。如本說明書中所使用,單體單元可為單一類型(均質的)或多種類型(異質的)。舉例而言,聚(胺基酸)包含胺基酸單體單元。單體單元亦可稱為單體或單體單元或其類似物。
奈米藥劑:術語奈米藥劑可用於描述一或多種藥物分子之奈米尺寸載體,可以用作藥劑。舉例而言,單獨之奈米顆粒膠束可稱為奈米載體,而進一步包含藥物分子之奈米顆粒膠束可稱為包含奈米載體及藥物分子的奈米藥劑。
淨電荷:一個分子或分子之一部分或區段(若有規定)所攜帶的靜電荷之和。
顆粒:由一組分子構成之奈米或微米尺寸的超分子結構。舉例而言,本發明之兩親分子在水溶液中形成顆粒。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兩親分子形成顆粒視pH或溫度而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兩親分子構成之奈米顆粒具有5奈米(nm)至500 nm之間的平均直徑。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兩親分子構成之奈米顆粒形成膠束,且平均直徑在5奈米(nm)至50 nm之間,諸如在10與30 n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兩親分子構成之奈米顆粒可大於100 nm。
模式識別受體( PRR):由各種細胞群,特定言之與多種合成及天然存在之分子結合的先天性免疫細胞表現的受體。存在若干類PRR。PRR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類鐸樣受體(TLR)、RIG-I類受體(RLR)、NOD類受體(NER)、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受體(STING)及C型凝集素受體(CLR)。此類PRR之激動劑稱為免疫刺激劑藥物且可用於增強及/或改變針對抗原之免疫反應。關於模式識別受體之更多資訊,參見Wales等人,Biochem Soc Trans., 35:1501-1503, 2007。
胜肽或多肽:兩個或更多個經由一或多個醯胺鍵串聯接合在一起之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殘基。胺基酸殘基可含有轉譯後修飾(例如糖基化、瓜胺酸化、均瓜胺酸化、氧化及/或磷酸化)。此類修飾可以模擬活體內天然存在或可以為非天然的轉譯後修飾。兩親分子之組分中之任何一或多者可包含胜肽。
胜肽修飾 胜肽可以用如下所述之幾種修飾中之一或多者來改變或以其他方式來合成。此外,此等胜肽之類似物(非胜肽有機分子)、衍生物(獲自胜肽之化學官能化胜肽分子)及變異體(同源物)可用於本文所述的方法中。本文中所描述之胜肽包含胺基酸、類似物、衍生物及變異體之序列,其可為L-及/或D-型式。除非另外規定,否則本文提及之任何胜肽序列包含L胺基酸,較佳僅僅L胺基酸。此類胜肽可含有天然存在及其他之胜肽、類似物、衍生物及變異體。
胜肽可以經由各種化學技術中的任何一種進行修飾,以產生與未修飾胜肽具有類似活性且視情況具有其他所需特性之衍生物。例如,胜肽之羧酸基團,無論在羧基末端抑或在側鏈,都可以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陽離子的鹽形式提供或酯化以形成CC 1-CC 16酯,其中CC係指碳鏈(因此,CC1係指單個碳且CC16係指16個碳),或轉化為醯胺。胜肽之胺基,無論在胺基末端抑或在側鏈,都可採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加成鹽的形式,如HCl、HBr、乙酸、三氟乙酸、甲酸、苯甲酸、甲苯磺酸、馬來酸、酒石酸及其他有機鹽,或者可以例如藉由乙醯化經修飾或轉化為醯胺。
胜肽可經修飾以含有含有正電荷或負電荷或兩者之取代基。正電荷及/或負電荷可受存在肽之pH影響。
胜肽側鏈之羥基可使用公認技術轉化成C 1-C 16烷氧基或C 1-C 16酯,或羥基可經轉化(例如硫酸化或磷酸化)以引入負電荷。胜肽側鏈之苯環及酚環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諸如氟、氯、溴或碘,或C 1-C 16烷基、C 1-C 16烷氧基、羧酸及其酯,或該等羧酸之醯胺取代。胜肽側鏈之亞甲基可延長為同源C 2-C 4伸烷基。硫醇可用於例如經由與順丁烯二醯亞胺反應形成二硫鍵或硫醚。硫醇可受許多公認保護基中之任一者保護,諸如乙醯胺基。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將認識到用於將環狀結構引入本發明之胜肽中以選擇且提供結構之構形約束以增強穩定性的方法。關於對官能基進行額外修飾之細節可以參考Greene等人,「 Greene's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第四版,John Wiley & Sons, Inc. 2006。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 適用於本發明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或載劑)包括習知載劑、賦形劑及稀釋劑。E. W. Martin之 Remington ' 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ack Publishing Co., Easton, PA, 第15版(1975)描述適合於醫藥學上遞送一或多種治療性組合物(諸如一或多種治療性癌症疫苗及額外醫藥劑)之組合物及調配物。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包括例如水溶液,諸如水或生理緩衝食鹽水,或其他溶劑或媒劑,諸如二醇、丙三醇、油(諸如橄欖油)或可注射有機酯。在較佳實施例中,當此類醫藥組合物用於投與人類、尤其用於侵入性投藥途徑(亦即,避開經由上皮障壁傳輸或擴散之途徑,諸如注射或植入)時,水溶液無熱原質,或實質上無熱原質。可選擇賦形劑(例如)以實現試劑之延時延遲釋放或選擇性靶向一或多種細胞、組織或器官。醫藥組合物可為單位劑型,諸如錠劑、膠囊(包括分散型膠囊及明膠膠囊)、顆粒、復原用凍乾物、粉末、溶液、糖漿、栓劑、注射劑或其類似物。組合物亦可存在於經皮遞送系統(例如皮膚貼片)中。組合物亦可存在於諸如軟膏或乳膏之適用於表面投與之溶液中。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含有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藥劑,其用於(例如)穩定化合物(諸如本發明之化合物)、提高其溶解性或提高其吸收。此類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藥劑包括例如碳水化合物,諸如葡萄糖、蔗糖或聚葡萄糖;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麩胱甘肽;螯合劑,低分子量蛋白質或其他穩定劑或賦形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試劑)的選擇例如視組合物之投與途徑而定。醫藥組合物的製備可為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或自微乳化藥物遞送系統。醫藥組合物(製劑)亦可為脂質體或其他聚合物基質,其中可併入(例如)本發明化合物。脂質體(例如其包含磷脂或其他脂質)係生理學上可接受且可代謝之無毒載劑,其可相對簡單地製備及投與。
極性:物質特性之描述。極性為相對術語且可描述具有部分電荷之分子或分子之一部分,該部分電荷由分子中鍵合在一起之原子之間的電負性差異產生,諸如氮與氫之間的鍵。極性分子偏好與其他極性分子相互作用,通常不與非極性分子締合。在特定的非限制性情況下,極性基團可含有羥基,或胺基,或羧基,或帶電基團。在特定非限制性情況下,極性基團可偏好與極性溶劑(諸如水)相互作用。在特定的非限制性情況下,引入額外極性基團可以增加分子的一部分的溶解性。
聚合物:一種含有重複結構單元(單體)之分子。如整個說明書中更詳細地描述,聚合物可用於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結合物之任何數目的組分且可為天然或合成的。在其他處更詳細地論述適用於實踐本發明之聚合物之各種組合物。注意:聚合物在整個說明書中使用以廣泛地涵蓋具有少至三個或更多個單體之分子,其有時可稱作寡聚物。
聚合:一種化學反應,通常用催化劑、熱或光進行,其中單體組合形成鏈狀、分支或交聯大分子(聚合物)。鏈、分支或交聯大分子可藉由額外化學合成使用適當取代基及化學反應進一步修飾。聚合反應通常藉由加成或縮合發生。當引發劑(通常自由基)與單體中之雙鍵反應時發生加成聚合。自由基添加至雙鍵之一側,在另一側產生自由電子。此自由電子接著與另一單體反應,且鏈變得自繁殖,因此一次將一個單體單元添加至生長鏈末端。縮合聚合涉及兩個單體單元之反應,使得分離出水分子。在其他聚合形式中,經由分階段引入活化單體,諸如在固相胜肽合成(SPPS)期間,將單體一次一個地添加至生長鏈。
聚合物囊泡:囊泡,其由合成多嵌段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組裝而成。不同於脂質體,聚合物囊泡不包括脂質或磷脂作為其大多數組分。因此,聚合物囊泡可以在熱學、機械學及化學上不同,特定而言,比最穩定之脂質囊泡更持久且有彈性。聚合物囊泡在層狀溶脹過程中組裝,例如,藉由薄膜或本體再水合或經由如下所述之額外電泳步驟,或藉由其他已知方法。類似脂質體,聚合物囊泡藉由「自組裝」形成,其為一種自發、熵驅動之製備封閉半透膜的過程。
純化:一種物質或組合物,其相對不含摻雜或污染該物質或組合物之雜質或物質。術語經純化為相對術語且不需要絕對純度。實質純化指示自雜質之純化。實質上純化物質或組合物通常為至少60%、70%、80%、90%、95%、98%或99%純。
可溶性:能夠以分子或以離子方式分散於溶劑中形成均勻溶液。當提及兩親藥物分子結合物及/或藥物分子時,可溶性理解為溶液中的單分子,其不經由疏水或其他非共價相互作用組裝成多聚體或其他超分子結構。將可溶分子理解為在溶液中以單分子形式自由分散。本文所描述之疏水性嵌段(H)為不可溶的或僅可溶至約0.1 mg/mL或更低之濃度。溶解度可藉由目視檢查、濁度量測或動態光散射來測定。
個體及患者:此等術語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以指代人類與非人類動物兩者,包括鳥類及非人類哺乳動物,諸如嚙齒動物(例如小鼠及大鼠)、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例如恆河猴)、伴侶動物(例如家養狗及貓)、家畜(例如豬、綿羊、牛、駱馬及駱駝),以及非馴養動物(例如大型貓科動物)。
靶向分子:為廣泛地定義為將藥物分子引導至特定組織或細胞群體之分子。靶向分子由其預期用途定義,因此包括結構多樣的分子,包括但不限於抗體、Fab、胜肽、適體、醣類(例如,與凝集素受體結合及/或被細胞轉運子識別的醣類)、胺基酸、神經傳遞素等。由於靶向分子通常選自結合細胞受體之分子,該等分子可以活化下游信號級聯及/或影響其他連接分子之活性,因此在本發明中,靶向分子常常歸類為藥物分子(D)。另外,靶向分子亦可具有增溶性作用,且可視為藥物分子(D)及/或增溶性(SG)基團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T 細胞:一種類型的白血球,其為免疫系統之一部分且可參與免疫反應。T細胞包括(但不限於) CD4 T細胞及CD8 T細胞。CD4 T細胞在其表面上呈現CD4糖蛋白且此等細胞通常稱為輔助T細胞。此等細胞通常協調免疫反應,包括抗體反應及細胞毒性T細胞反應,然而,CD4 T細胞(例如調節T細胞)亦可抑制免疫反應或CD4 T細胞可充當細胞毒性T細胞。CD8 T細胞在其表面上呈現CD8糖蛋白且此等細胞通常稱為細胞毒性或殺手T細胞,然而CD8 T細胞亦可抑制免疫反應。
治療、預防或改善疾病「治療」係指一種在疾病或病理性病狀已開始產生之後減少其之病徵或症狀或標記的干預。例如,治療一種疾病可能導致腫瘤負荷減輕,這意味著腫瘤及/或轉移之數目減少或尺寸減小,或者治療一種疾病可能導致免疫耐受,從而降低與自身免疫相關之系統。「 預防」疾病係指抑制疾病之完全發展。可完全預防疾病發展。可預防疾病在嚴重程度或程度或種類上發展。「 改善( ameliorating)」係指諸如癌症的疾病病徵或症狀或標記之數目或嚴重程度降低。
減少疾病或與疾病相關之病理性病狀的病徵或症狀或標記,係指治療之任何可觀測到的有益效果及/或對近端替代終點(例如腫瘤體積)之任何可觀測到的效果,無論是否有症狀。減少與腫瘤或病毒感染相關之病徵或症狀可以藉由例如易感個體((諸如具有尚未轉移之腫瘤的個體,或可能暴露於病毒感染之個體)中疾病的臨床症狀的延遲發作、疾病之一些或所有臨床症狀之嚴重程度的降低、疾病進展較慢(例如,藉由延長患有腫瘤或病毒感染之個體的壽命)、疾病復發次數減少、個體總體健康或幸福改善,或此項技術中熟知的其他參數(例如,對特定腫瘤或病毒感染具有特異性)。「 防治性」治療為出於降低出現病變之風險或嚴重程度之目的,向未顯示疾病之病徵或僅顯示早期病徵之個體投與的治療。
腫瘤或癌症或贅瘤:異常細胞生長,其可為良性或惡性的,通常但未必總是引起臨床症狀。「 贅生性」細胞生長係指對諸如生長及抑制因子之生理線索無反應之細胞生長。
腫瘤」為贅生性細胞之集合。在大多數情況下,腫瘤係指形成固體塊狀物之贅生性細胞之集合。此類腫瘤可稱為實體腫瘤。在一些情況下,贅生性細胞可不形成固體塊狀物,諸如一些白血病之情況。在此類情況下,贅生性細胞之集合可稱為液體癌症。
癌症係指贅生性細胞之惡性生長,為固體或液體。將癌症定義為惡性之特徵包括轉移、對相鄰細胞正常功能之干擾、細胞介素或其他分泌產物在異常水準下之釋放及發炎或免疫反應之抑制或惡化、對周圍或遠端組織或器官(諸如淋巴結等)之侵襲。
不呈遞實質上有害的臨床症狀及/或生長緩慢之腫瘤稱為「 良性」。
惡性」意謂引起或將來有可能引起顯著的臨床症狀。侵襲周圍組織及/或轉移及/或經由產生及分泌對附近或遠處身體系統有影響之化學介體而產生實質性臨床症狀的腫瘤稱為「惡性」。
轉移性疾病」係指離開原始腫瘤部位且遷移至身體其他部分的癌細胞,例如經由血流、淋巴系統或體腔,諸如腹腔或胸腔。
個體中腫瘤之量為「 腫瘤負荷」。腫瘤負荷可以用腫瘤之數目、體積或質量來量測,且通常藉由體檢、放射成像或病理性檢查來評定。
一個「 已建立」或「 存在」之腫瘤為在開始療法時存在的腫瘤。通常,可藉由診斷性測試辨別已建立之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觸診已建立之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已建立之腫瘤的尺寸為至少500 mm 3,諸如至少600 mm 3、至少700 mm 3或至少800 mm 3。在其他實施例中,腫瘤長至少1 cm。就實體腫瘤而言,已建立之腫瘤通常具有新建立且穩固之血液供應,且可能已誘導調節性T細胞(Treg)及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DSC)。
單位劑量:為包含預定量之活性成分之醫藥組合物的個別量。
囊泡:一種流體填充之囊。在一些實施例中,囊泡為包含兩親性物質之囊。在一些實施例中,囊為基於奈米顆粒之囊泡,其係指大小或尺寸在奈米範圍內之囊泡。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合物囊泡為由一或多種聚合物形成之囊泡。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視情況存在之(optional)」或「視情況(optionally)」意謂隨後描述之事件或情形可能出現或可能不出現,且本說明書包括其中該事件或情形出現之情況以及不出現之情況。舉例而言,「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可選」係指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烷基。 應理解,本發明之化合物上的取代基及取代模式可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選擇以產生可易於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以及下文給出之彼等方法由容易獲得的起始物質合成的化學穩定化合物。若取代基其自身經多於一個基團取代,則應瞭解,此等多個基團可在同一碳上或不同碳上,只要產生穩定結構即可。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視情況經取代」係指既定結構中之一至六個氫基經指定取代基之基團置換,指定取代基包括但不限於:羥基、羥烷基、烷氧基、鹵素、烷基、硝基、矽基、醯基、醯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胺基、胺烷基、氰基、鹵烷基、鹵烷氧基、-OCO-CH 2-O-烷基、-OP(O)(O-烷基) 2或-CH 2-OP(O)(O-烷基) 2。較佳地,「視情況經取代」係指既定結構中之一至四個氫基經上文所提及之取代基置換。更佳地,一至三個氫基經如上文所提及之取代基置換。應理解,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烷基」係指包括但不限於C 1-C 10直鏈烷基或C 1-C 10分支鏈烷基之飽和脂族基團。較佳地,「烷基」係指C 1-C 6直鏈烷基或C 1-C 6分支鏈烷基。最佳地,「烷基」係指C 1-C 4直鏈烷基或C 1-C 4分支鏈烷基。「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1-丙基、2-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1-戊基、2-戊基、3-戊基、新戊基、1-己基、2-己基、3-己基、1-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1-辛基、2-辛基、3-辛基或4-辛基及其類似基團。「烷基」可視情況經取代。 術語「醯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由通式烴基C(O)-、較佳烷基C(O)-表示之基團。 術語「醯胺基」係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經醯基取代之胺基,且可例如由式烴基C(O)NH-表示。 術語「醯氧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由通式烴基C(O)-、較佳烷基C(O)O-表示之基團。 術語「烷氧基」係指具有與其連接之氧之烷基。代表性烷氧基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三級丁氧基及其類似基團。 術語「烷氧烷基」係指經烷氧基取代之烷基且可由通式烷基-O-烷基表示。 術語「烷基」係指飽和脂族基團,包括直鏈烷基、分支鏈烷基、環烷基(脂環族)基團、經烷基取代之環烷基及經環烷基取代之烷基。在較佳實施例中,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在其主鏈中具有30個或更少碳原子(例如直鏈C 1-30、分支鏈C 3-30),且更佳20個或更少。 此外,如整個說明書、實例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烷基」意欲包括未經取代之烷基及經取代之烷基,後者係指具有置換烴主鏈之一或多個碳上之氫之取代基的烷基部分,該等烷基部分包括諸如三氟甲基及2,2,2-三氟乙基之鹵烷基等。 術語「C x-y」或「C x-C y」當與諸如醯基、醯氧基、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之化學部分結合使用時意在包括鏈中含有x至y個碳之基團。C 0烷基在基團處於末端位置中之情況下指示氫,若處於內部,則指示鍵。C 1-6烷基例如在鏈中含有一至六個碳原子。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基胺基」係指經至少一個烷基取代之胺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基硫基」係指經烷基取代之硫醇基且可由通式烷基S-表示。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醯胺」係指基團
Figure 02_image001
, 其中,R 22及R 23各獨立地表示氫或烴基,或R 22及R 23與其所連接之N原子一起完成在環結構中具有4至8個原子的雜環。 術語「胺」及「胺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未經取代與經取代之胺及其鹽,例如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02_image003
, 其中,R 22、R 23及R 24各獨立地表示氫或烴基,或R 22及R 23與其所連接之N原子一起完成環結構中具有4至8個原子的雜環。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胺基烷基」係指經胺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芳烷基」係指經芳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芳基」包括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碳環以及雜芳基。本文中之術語「芳基」可與術語「芳族基」互換使用。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具體說明,否則芳基部分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取代基取代,該一或多個取代基獨立地為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羥基、鹵基、氰基、三氟甲基、三氟甲氧基、硝基、三甲基矽烷基、-OR a、-SR a、-OC(O)-R a、-N(R a) 2、-C(O)R a、-C(O)OR a、-OC(O)N(R a) 2、-C(O)N(R a) 2、-N(R a)C(O)OR a、-N(R a)C(O)R a、-N(R a)C(O)N(R a) 2、N(R a)C(NR a)N(R a) 2、-N(R a)S(O) tR a(其中t為1或2)、-S(O) tOR a(其中t為1或2)、-S(O) tN(R a) 2(其中t為1或2)或PO 3(R a) 2,其中各R a獨立地為氫、烷基、氟烷基、碳環基、碳環基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烷基、雜環烷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芳族碳環包括單環芳族基,其中環之各原子為碳。環較佳為5員至7員環,更佳為6員環。術語「芳基」亦包括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環狀環之多環系統,其中兩個或更多個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其中至少一個環為芳族,例如另一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芳基包括苯、萘、菲、酚、苯胺及其類似者。 術語「胺基甲酸酯」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
Figure 02_image005
, 其中R 22及R 23獨立地表示氫或烴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碳環基烷基」係指經碳環基取代之烷基。 術語「碳環」包括5至7員單環及8至12員雙環。雙環碳環之各環可選自飽和、不飽和及芳族環。碳環包括雙環分子,其中兩個環之間共用一個、兩個或三個或超過三個原子。術語「稠合碳環」係指雙環碳環,其中各環與另一環共用兩個相鄰原子。稠合碳環之每一環可選自飽和、不飽和及芳環。例如,芳族環,例如苯基,可與例如環己烷、環戊烷或環己烯之飽和或不飽和環稠合。飽和、不飽和及芳族雙環之任何組合在價數准許時包括於碳環之定義中。例示性「碳環」包括環戊烷、環己烷、雙環[2.2.1]庚烷、1,5-環辛二烯、1,2,3,4-四氫萘、雙環[4.2.0]辛-3-烯、萘及金剛烷。示例性稠合碳環包括十氫萘、萘、1,2,3,4-四氫萘、雙環[4.2.0]辛烷、4,5,6,7-四氫-1H-茚及雙環[4.1.0]庚-3-烯。「碳環」可在能夠帶有氫原子之任何一或多個位置處經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碳環基烷基」係指經碳環基取代之烷基。 術語「碳酸酯」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OCO 2-。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羧基」係指由式-CO 2H表示之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酯」係指基團-C(O)OR 22,其中R 22表示烴基。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醚」係指經氧連接於另一烴基之烴基。因此,烴基之醚取代基可為烴基-O-。醚基可為對稱或不對稱的。醚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雜環-O-雜環及芳基-O-雜環。醚基包括「烷氧基烷基」,其可由通式烷基-O-烷基表示。 如本文所用,術語「鹵基」及「鹵素」意謂鹵素且包括氯、氟、溴及碘。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芳烷基(hetaralkyl/heteroaralkyl)」係指經雜芳基取代之烷基。 術語「雜芳基(heteroaryl)」及「雜芳基(hetaryl)」包括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單環結構,較佳5至7員環,更佳5至6員環,其環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雜原子,較佳一至四個雜原子,更佳一個或兩個雜原子。術語「雜芳基(heteroaryl/hetaryl)」亦包括具有兩個或大於兩個環狀環之多環環系統,其中兩個或大於兩個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其中環中之至少一者為雜芳環,例如,其他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雜芳基包括例如吡咯、呋喃、噻吩、咪唑、㗁唑、噻唑、吡唑、吡啶、吡𠯤、嗒𠯤及嘧啶及類似基團。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原子」意謂除碳或氫之外的任何元素之原子。較佳雜原子為氮、氧及硫。 如本文所用,術語「雜環基烷基」係指經雜環基團取代之烷基。 術語「雜環基」、「雜環(heterocycle)」及「雜環(heterocyclic)」係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非芳族環結構,較佳3至10員環,更佳3至7員環,其環結構包括至少一個雜原子,較佳一至四個雜原子,更佳一或兩個雜原子。術語「雜環基」亦包括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環之多環環系統,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碳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其中至少一個環為雜環,例如其他環可為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雜環基包括例如哌啶、哌𠯤、吡咯啶、嗎啉、內酯、內醯胺及其類似基團。 如本文所使用之術語「烴基」係指經由碳原子鍵結之基團,該基團不具有=O或=S取代基且通常具有至少一個碳-氫鍵及主要碳主鏈,但可視情況包括雜原子。因此,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認為如甲基、乙氧基乙基、2-吡啶基及甚至三氟甲基之基團為烴基,但諸如乙醯基(其在連接碳上具有=O取代基)及乙氧基(其經氧而非碳連接)之取代基並非烴基。烴基包括(但不限於)芳基、雜芳基、碳環、雜環基、烷基、烯基、炔基及其組合。 如本文所用,術語「羥烷基」係指經羥基取代之烷基。 術語「低碳」當與諸如醯基、醯氧基、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之化學部分結合使用時,意謂包括取代基中存在十個或更少,較佳六個或更少原子之基團。「低碳數烷基」例如係指含有十個或少於十個、較佳六個或少於六個碳原子的烷基。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定義之醯基、醯氧基、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取代基分別係低碳醯基、低碳醯氧基、低碳數烷基、低碳烯基、低碳炔基或低碳烷氧基,不管其單獨出現或與其他取代基組合出現,諸如在所述羥烷基及芳烷基中(在該情形中,例如,當計數烷基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時不計數芳基內之原子)。 術語「多環基」、「多環(polycycle/polycyclic)」係指兩個或更多個環(例如,環烷基、環烯基、環炔基、芳基、雜芳基及/或雜環基),其中兩個或更多個原子為兩個鄰接環所共用,例如,該等環為「稠環」。多環之各環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多環之各環在環中含有3至10個,較佳5至7個原子。 術語「硫酸酯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OSO 3H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術語「磺醯胺」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由以下通式表示之基團
Figure 02_image007
, 其中R 22及R 23獨立地表示氫或烴基。 術語「亞碸」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S(O)-。 術語「磺酸酯」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SO 3H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術語「碸」為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係指基團-S(O) 2-。 術語「經取代」係指部分具有置換主鏈之一或多個碳上之氫的取代基。應瞭解「取代」或「經取代」包括隱含限制條件,即此類取代與經取代原子及取代基之允許價態一致,且取代產生穩定化合物,例如其不會自發地諸如藉由重排、環化、消除等進行轉化。如本文所用,術語「經取代」預期包括有機化合物之所有可容許取代基。在一廣泛態樣中,可容許取代基包括有機化合物之非環狀及環狀、分支鏈及非分支鏈、碳環及雜環、芳族及非芳族取代基。對於合適之有機化合物,可容許取代基可為一或多個及相同或不同的。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諸如氮之雜原子可具有氫取代基及/或本文所述之滿足雜原子價數之有機化合物的任何可容許取代基。取代基可包括本文所述之任何取代基,(例如)鹵素、羥基、羰基(諸如羧基、烷氧基羰基、甲醯基或醯基)、硫羰基(諸如硫酯基、硫乙酸酯基或硫甲酸酯基)、烷氧基、磷醯基、磷酸酯基、膦酸酯基、亞膦酸酯基、胺基、醯胺基、脒基、亞胺基、氰基、硝基、疊氮基、硫氫基、烷硫基、硫酸酯基、磺酸酯基、胺磺醯基、磺醯胺基、磺醯基、雜環基、芳烷基或芳族或雜芳族部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取代在烴鏈上之部分本身在適當時可經取代。 如本文所用,術語「硫烷基」係指經硫醇基取代之烷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硫酯」係指基團-C(O)SR 22或-SC(O)SR 22,其中R 22表示烴基。 如本文所用,術語「硫醚」等於醚,其中氧經硫置換。 術語「脲」係此項技術中公認的且可由以下通式表示
Figure 02_image009
, 其中R 22及R 23獨立地表示氫或烴基。 術語「芳族胺基酸」包括側鏈包含芳族基之胺基酸,諸如苯丙胺酸、酪胺酸或色胺酸。芳族基團係指分子中包含芳環之部分。舉例而言,苯丙胺酸為包含芳族基(亦即苯甲基)之芳族胺基酸。苯丙胺酸(Phe)及色胺酸(Trp)為原型芳族胺基酸。
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以上定義不意欲包括不許可之取代基模式(例如,經5個不同基團取代之甲基及其類似者)。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地認識到此類不許可的取代模式。除非本文中另有指示,否則本文中所揭示及/或上文所定義之任何官能基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除非另外解釋,否則本文中所用的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一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的含義。術語「包含」意謂「包括」。因此,包含「A」或「B」係指包括A,包括B,或包括A及B兩者。應進一步理解,對核酸或多肽所給出之所有鹼基大小或胺基酸大小以及所有分子量或分子量值均為近似值,且係出於描述而提供。儘管類似或等效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及材料可用於實踐或測試本發明,但下文描述合適方法及材料。在有衝突之情況下,將以本說明書(包括對術語之解釋)為準。另外,材料、方法及實例僅為說明性的且並不意欲為限制性的。 實施例之描述
本文提供包含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的顆粒組合物,其適用於治療或防止疾病,例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過敏及/或傳染性疾病。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各具有式S-[B]-[U]-H之第一兩親分子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其中S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增溶性嵌段; B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間隔子; H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疏水性嵌段; U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 且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D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第一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在其他實施例中,D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第二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在其他實施例中,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經選擇之D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第一及第二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選自羧酸之SG。 在一些實施例中,4至8個SG連接至S。 在一些實施例中,樹突擴增子包含1至10代重複單體單元,每代具有2至6個分支。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樹突擴增子包含2至3代重複單體單元,每代具有2至3個分支。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重複單體單元係選自-FG1-(CH 2) y2CH(R 1) 2、-FG1-(CH 2) y2C(R 1) 3、-FG1-(CH 2CH 2O) y2CH(R 1) 2、-FG1-(CH 2CH 2O) y2C(R 1) 3、-FG1-CH(R 1) 2及-FG1-C(R 1) 3, 其中 R 1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CH 2) y3-FG2、-(OCH 2CH 2) y3-FG2及-CH 2(OCH 2CH 2) y3-FG2; y2及y3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1至6之重複單元之整數; FG1為第一官能基;及 FG2為第二官能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FG1為-NH 2且FG2為-CO 2H;或FG1為-CO 2H且FG2為-NH 2。 在一些實施例中,重複單體單元係選自羥基酸、胺基酸、多元醇、多元胺及胺基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單體包含3-羥丙酸及絲胺醇。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011
在一些實施例中,樹突擴增子包含一或多個聚氧化乙烯(PEG)單體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奈米藥劑包含具有式S-[B]-[U]-H之第二兩親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兩親分子之S為親水性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性聚合物為線性親水性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性聚合物包含選自HEMA、HPMA、PEG及兩性離子甜菜鹼單體之單體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性聚合物包含約24至約300個單體單元,或約48至約200個單體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兩親分子包含含有約48至約200個單體單元之親水性聚合物,且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之莫耳比選自約12:1至約6: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兩親分子具有式S-X6-B-[U]-H,其中連接子X6係選自酶可降解胜肽及pH敏感型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酶可降解肽包含2至6個胺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酶可降解胜肽包含選自精胺酸、離胺酸、乙醯基離胺酸、受boc保護之離胺酸、瓜胺酸、麩醯胺酸、蘇胺酸、白胺酸、正白胺酸、α-胺基丁酸及甲硫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1;及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絲胺酸、白胺酸、纈胺酸及異白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兩親分子之B係選自包含約1至約36個單體單元或約4至約24個單體單元的胜肽或親水性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包含選自包含約1至約36個單體單元之親水性聚合物之間隔子(B)。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B相對於該第二兩親分子之B包含相等或較大數目之單體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之莫耳比選自約20:1至約1:20之間或約10:1至約1:1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或第二兩親分子之H包含高碳數烷烴、芳族基團、脂肪酸、固醇、多不飽和烴、角鯊烯、皂苷或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或第二兩親分子之H包含選自聚(胺基酸)之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或第二兩親分子之H包含樹突擴增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H獨立地包含聚(胺基酸),該聚(胺基酸)包含選自疏水性胺基酸(M)、反應性胺基酸(N)、間隔子胺基酸(O)、帶電胺基酸(P)及其組合之單體,其限制條件為存在M或N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H獨立地包含具有下式之聚(胺基酸):
Figure 02_image013
, 其中M、N、O及P各獨立地存在或不存在,其限制條件為存在M或N中之至少一者; m、n、o及p各獨立地指示1至100之整數,其中m、n、o及p之總和小於或等於100; R 3係選自氫、NH 2、NH-CH 3、NH-(CH 2) y5CH 3、OH或直接或經由適合的連接子X連接的藥物分子(D);及 y5為選自1至6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P不存在。 在一些實施例中,N、O及P各自不存在。 在一些實施例中,P當存在時為
Figure 02_image015
,其中各R 5獨立地為包含1至2個帶電官能基之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O當存在時為
Figure 02_image017
,其中各Q獨立地選自(CH 2) y6及(CH 2CH 2O) y7CH 2CH 2;各y6獨立地選自1至6之整數;且各y7獨立地選自1至4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N當存在時為
Figure 02_image019
,其中各X1獨立地為適合連接子;且各D獨立地為藥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M當存在時為
Figure 02_image021
,其中各R 4獨立地為疏水性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R 4
Figure 02_image023
其中, α為芳基或雜芳基; X2存在或不存在且當存在時為適合的連接子; y8係選自0及6之整數;及 Z 1、Z 2及Z 3各獨立地選自氫、氟、羥基、胺基、烷基及氟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α為芳基。在其他實施例中,α為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A係選自咪唑基、苯基、吡啶基、萘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吲哚基及苯并咪唑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X2不存在。在實施例中,X2存在且係選自C(O)、CO 2(CH 2) y9、CO 2、C(O)NH(CH 2) y9、NHC(O)及NHC(O)(CH 2) y9,其中y9為選自1至6之整數。在其他實施例中,X2存在且選自烷基及PEG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X1存在且係選自酶可裂解連接子、pH敏感型連接子、自分解型連接子、低碳數烷基及PEG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2_image025
Figure 02_image027
, 其中各X2係獨立地選自適合連接子且各y8係獨立地選自0及6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2_image029
Figure 02_image031
, 其中各y8獨立地選自0及6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2_image033
Figure 02_image035
。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2_image037
Figure 02_image039
Figure 02_image041
。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2_image043
。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R 4選自:
Figure 02_image045
。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D係選自免疫調節藥物及化學治療藥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D為選自TLR-3、TLR-7、TLR-8、TLR-7/8、TLR-9及STING之激動劑的免疫刺激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D為選自蒽環黴素、鉑、諸如卡魯睾酮(calusterone)之雄激素;抗腎上腺素、類毒素、紫杉烷、酪胺酸激酶抑制劑及/或血管生成抑制劑及PI3K抑制劑的化學治療藥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D為選自以下之化學治療藥物:蒽環黴素,諸如阿黴素及道諾黴素;鉑,諸如順鉑、卡鉑及奧沙利鉑;雄激素,諸如卡魯睾酮;抗腎上腺素,諸如米托坦或曲洛司坦;紫杉烷類或紫杉烷家族之成員,諸如太平洋紫杉醇(TAXOL®)、多西他賽(TAXOTERE®)及其類似物;受體酪胺酸激酶及/或血管生成之某些抑制劑,包括索拉非尼(NEXAVAR®)及舒尼替尼(SUTENT®);及PI3K之抑制劑,諸如阿吡利塞(alpelisib)及其類似者,以及上述任何一者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酸或衍生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D並不共價連接至第一及/或第二兩親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D直接地或經由連接子X1間接地共價連接至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第二兩親分子的疏水性嵌段(H)。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D直接或經由連接子U共價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D直接或經由連接子X1共價連接至該第一兩親分子、該第二兩親分子或該第一兩親分子與該第二兩親分子兩者之疏水性嵌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X1包含醯胺、胺基甲酸酯、腙、縮酮或矽烷基醚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X1包含含有2至6個胺基酸之可降解胜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酶可降解胜肽包含選自精胺酸、離胺酸、乙醯基離胺酸、受boc保護之離胺酸、瓜胺酸、麩醯胺酸、蘇胺酸、白胺酸、正白胺酸、α-胺基丁酸及甲硫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1;及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絲胺酸、白胺酸、纈胺酸及異白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2。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選自mTORC1之抑制劑的第二藥物分子(D2)。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mTORC1之抑制劑係選自雷帕黴素(rapamycin)、依維莫司(everolimus)及替西羅莫司(temsirolimus)。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藥物分子為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係選自雷帕黴素、西羅莫司(sirolimus)、他克莫司(tacrolimus)、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E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RAD001、CCI-779、AP23573、BEZ235、AZD2014及XL765。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係選自雷帕黴素、西羅莫司、他克莫司、依維莫司、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RAD001、CCI-779、AP23573、BEZ235、AZD2014及XL765,及其任何衍生物或結構類似物,包括其任何前藥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係選自INK128、AZD8055、Torin 1及WYE-132。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係選自INK128、AZD8055、Torin 1、Torin 2及WYE-132。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藥物分子為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藥物分子為選自ATP-競爭性mTOR抑制劑之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係選自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BEZ235、AZD2014及XL765,及其任何衍生物或結構類似物,包括其任何前藥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0:1至約1:20。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5:1至約1:5。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1至約1:4。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1:1至約1:4。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047
Figure 02_image049
Figure 02_image051
, 其中b為1至48之重複單元的整數,
Figure 02_image053
Figure 02_image055
, 其中b為1至36之重複單元的整數,或
Figure 02_image057
, 其中b為1至36之重複單元的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059
其中 L 1A為伸烷基連接子;及 L 2A為胺基、醯胺基、酯、胜肽或含氮雜環基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061
其中 L 1B為伸烷基-C(O)-NH-連接子;及 L 2A為胺基、醯胺基、胜肽或含氮雜環基連接子;或
Figure 02_image063
L 1B
Figure 02_image065
連接子; L 2B為胺基、醯胺基或肽連接子;及 R 1B為NH 2
Figure 02_image067
。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069
Figure 02_image071
Figure 02_image073
Figure 02_image075
Figure 02_image077
。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呈膠束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膠束之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200 nm之間,或直徑介於約5 nm與約50 nm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藥物分子與膠束非共價締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暴露於低於7.4之pH時,相對於其在7.4之生理pH下之總電荷或溶解度,該組合物的總電荷及/或溶解度發生變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暴露於低於7.0之pH時,相對於其在7.4之生理pH下之總電荷或溶解度,該組合物的總電荷及/或溶解度發生變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為奈米藥劑。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將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選擇性遞送至個體中之目標細胞或組織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發明之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細胞或組織之pH低於7.4。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細胞或組織之pH為約6.0至7.3。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細胞或組織為腫瘤細胞或組織。 在一些實施例中,靜脈內投與組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中之癌症、傳染性疾病或發炎性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發明之組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中之慢性病毒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發明之組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防止或抑制個體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之免疫反應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組合物,該組合物包含: 至少一種兩親分子;及 選自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的第一藥物分子(D1), 其中該組合物在時間1 (T1)向該個體投與且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在時間(T2)向該個體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藥物分子(D1)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至少一種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經口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藉由注射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藉由局部注射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中之一者係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且另一者係藉由局部注射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係經口投與且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藉由注射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藉由局部注射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係藉由注射投與,且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經口投與。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係藉由局部注射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係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T1與T2相同。在其他實施例中,T1在T2之前至少6小時或之後至少6小時發生。在其他實施例中,T1發生在T2之前約1分鐘與約120分鐘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藥物分子為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藥物分子為選自ATP-競爭性mTOR抑制劑之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藥物分子係選自雷帕黴素、西羅莫司、他克莫司、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BEZ235、AZD2014及XL765,及其任何衍生物或結構類似物,包括其任何前藥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藥物分子係選自雷帕黴素、西羅莫司、他克莫司、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RAD001、CCI-779、AP23573、BEZ235、AZD2014及XL765,及其任何衍生物或結構類似物,包括其任何前藥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藥物分子為依維莫司。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藥物分子選自Torin-1及Torin-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藥物分子(D2)選自任何合成或重組胜肽或基於蛋白質之藥物分子,或其任何修飾或衍生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抗TNFα、抗VEGF、抗CD20、抗Her2、抗EGFR、抗α4/β1/7整合素、抗CD3、抗GRPIIb/IIIa、抗CD20或抗CD20藥物結合物、抗IL2R、抗CD33、抗CD52、抗CD11、抗IgE、抗C5、抗IL-1b、抗EPCAM、抗IL12/23、抗IL6R、抗RANK-L、抗BLys、抗炭疽桿菌(B. anthrasis) PA、抗CTLA-4、抗PD1或抗PDL1、抗CD30、抗因子IX及X或抗病毒藥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TNFα藥物分子係選自依那西普(Etanercept)、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英利昔單抗(Infliximab)、聚乙二醇化賽妥珠單抗(Certolizumab pegol)及戈利木單抗(Golimumab);該抗VEGF藥物分子係選自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雷珠單抗(Ranibizumab)及雷珠單抗;該抗CD20藥物分子係選自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及奧法木單抗(Ofatumumab);該抗Her2藥物分子為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該抗EGFR藥物分子係選自西妥昔單抗(Cetuximab)及帕尼單抗(Panitumumab);該抗α4/β1/7整合素藥物分子為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該抗CD3藥物分子為莫羅單抗(Muromonomab);該抗GRPIIb/IIIa藥物分子為阿昔單抗(Abciximab);該抗CD20或抗CD20藥物結合物藥物分子係選自利妥昔單抗、托西莫單抗(Tositumomab)及替伊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該抗IL2R藥物分子係選自巴利昔單抗(Basiliximab)及達利珠單抗(Daclizumab);該抗CD33藥物分子為吉妥單抗(Gemtuzumab);該抗CD52藥物分子為阿侖單抗(Alemtuzumab);該抗CD11藥物分子為依法利珠單抗(Efalizumab);該抗IgE藥物分子為奧馬珠單抗(Omalizumab);該抗C5藥物分子為依庫珠單抗(Eculizumab);該抗IL-1b藥物分子為卡那單抗(Canakinumab);該抗EPCAM藥物分子為卡妥索單抗(Catumaxomab);該抗IL12/23藥物分子為烏司奴單抗(Ustekinumab);該抗IL6R藥物分子為托珠單抗(Toclizumab);該抗RANK-L藥物分子為地舒單抗(Denosumab);該抗BLys藥物分子為貝利尤單抗(Belimumab);該抗炭疽桿菌PA藥物分子為雷昔庫單抗(Raxibacumab);該抗CTLA-4藥物分子為伊匹單抗(Ipilimumab);該抗PD1或抗PDL1藥物分子係選自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及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該抗CD30藥物分子為維布妥昔單抗(Brentuxmiab vedotin);該抗因子IX及X藥物分子為艾美賽珠單抗(Emicizumab);且該抗病毒藥物分子為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藥物分子(D2)為胰島素或經修飾之胰島素。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藥物分子(D2)為紅血球生成素(EPO)或經修飾之EPO。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藥物分子(D2)係選自普蘭林肽(Pramintide)及艾塞那肽(Exenatide)。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GCSF或經修飾之GCSF(例如,非格司亭(Filgrastim)、聚乙二醇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沙格司亭(Sargramostim))、干擾素或經修飾之干擾素(例如,阿溫耐克斯(Avonex)、利比(Rebif)、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干擾素β-1b)、IL-2及經修飾之IL-2 (例如,地尼白介素白喉毒素(Denileukin difitox))、IL-11 (例如,奧普瑞白介素(Oprelvekin))、生長激素、經修飾之生長激素及生長激素拮抗劑(例如培維索孟(Pegvisoman))、IGF1 (例如美卡舍明(Mecasermin))、促卵泡激素(FSH)、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黃體成長激素(例如促黃體素(Lutropin)-α)、降鈣素(例如鮭魚降鈣素)、甲狀旁腺激素或甲狀旁腺激素之部分(例如特立帕肽(Teriparatide))、凝血級聯因子諸如因子VIIa、因子VIII (例如Octocog α、Eptacog α、重組抗血友病因子)、因子IX、蛋白C、α1-蛋白酶抑制劑、抗凝血酶III (絲胺酸蛋白酶抑制劑、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例如A型肉毒桿菌毒素、保妥適(OnabotulinumtoxinA)、B型肉毒桿菌毒素)、β-葡糖腦苷脂酶、阿糖苷酶(Alglucosidase)-α、拉羅尼酶(Laronidase)、艾杜硫酸酯酶(Idursulfase)、加硫酶(Galsulfase)、阿加糖酶(Agalsidase)-β、乳糖酶、胰酶(脂肪酶、澱粉酶及其他蛋白酶)、腺苷去胺酶、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屈曲可金(Drotrecogin)-α、胰蛋白酶、膠原蛋白酶、人去氧核糖核酸酶I、玻尿酸酶、木瓜酶、L-天冬醯胺酶、拉布立酶(Rasburicase)或鏈球菌激酶(Streptokinase)。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藥物分子(D2)為小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小分子在向該個體投與時能夠形成半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小分子在向個體投與時能夠誘導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小分子為β-內醯胺抗生素。 在一些實施例中,小分子為青黴素(penicillin)或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 在一些實施例中,小分子為化學治療藥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血液產品、基於細胞之產品或蛋白質萃取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表現系統(D2e)係選自腺病毒(Ad)、腺相關病毒(AAV)、棒狀病毒、痘病毒(例如MVA)、疱疹病毒、慢病毒及DNA或RNA,其可為游離的或呈與脂質(例如脂質複合體)或聚合物(聚合物複合體)之複合體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之該第一兩親分子具有式S-[B]-[U]-H,其中S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增溶性嵌段; B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間隔子; H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疏水性嵌段; U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及 該第一藥物分子(D1)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至少一種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選自羧酸之SG。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選自糖部分之SG。 在一些實施例中,SG為甘露糖。 在一些實施例中,4至8個SG連接至S。 在一些實施例中,樹突擴增子包含1至10代重複單體單元,每代具有2至6個分支。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0:1至約1:20。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5:1至約1:5。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1至約1:4。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1:1至約1:4。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呈膠束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膠束之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200 nm之間,或直徑介於約5 nm與約50 nm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藥物分子與膠束非共價締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進一步包含向該個體投與第三藥物分子(D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藥物分子(D3)為TLR-7/8a(例如化合物4)、TLR-3a(例如pICLC)或TLR-9a(例如CpG)。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三藥物分子(D3)為NOD樣受體激動劑(例如,胞壁醯二胜肽(MDP))、巨噬細胞誘導C型凝集素(mincle)受體激動劑(例如,海藻糖二山崳酸酯(TDB))及TLR4激動劑(例如,LPS或MPL)。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揭示之兩親分子(amphilies)中的任一者用於防止或抑制個體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之免疫反應的方法中。 連接子
術語連接子係指將任何兩種或更多種分子(或「部分」),諸如兩親分子或藥物結合物之任何兩種或更多種組分連接在一起的任何分子,且可另外進行以下功能中之任何一或多者:I)提高或降低水溶性;II)增加任何兩種組分之間的距離;III)賦予剛性或可撓性;或IV)調節任何兩種或更多種不同分子之間的連接之降解速率。如本文所用,術語「連接子」可用於描述連接子(U)、適合連接子(X),諸如X1、X2、X3、X4、X5及X6。
命名具有特定效用之連接子,且在整個說明書中描述彼等命名連接子之特定、較佳組合物。間隔子(B)為在兩親分子上在增溶性嵌段(S)與疏水性嵌段(H)之間的連接子。將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連接至增溶性嵌段(S)或藥物(D)之連接子前驅物1 (「U1」)與疏水性嵌段(H)上之連接子前驅物2(「U2」)反應產生的分子稱為連接子U。適合連接子X係指適用於連接兩個或更多個相鄰基團之任何連接子。較佳用於將藥物分子(D)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之適合連接子稱為X1。較佳用於將芳基或雜芳基連接至疏水性嵌段之適合連接子稱為X2。用於將反應性官能基(「FG4」)接合至藥物分子(D)之藥效基團的適合連接子稱為X3。較佳用於將帶電基團接合至疏水性嵌段(H)之適合連接子稱為X4。較佳用於將SG接合至S之適合連接子稱為X5。較佳用於接合兩親分子之增溶性嵌段(S)及間隔子(B)的適合連接子稱為X6。
連接子可使用共價或非共價方式接合任何兩種或更多種組分。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子可藉由共價鍵接合(亦即連接)任何兩個組分。共價鍵為用於接合任何兩種組分之較佳鍵且確保在向個體投與後,沒有組分可立即自其他組分中分散。
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許多合適之連接子,且包括但不限於直鏈或分支鏈碳連接子、雜環碳連接子、剛性芳族連接子、可撓性環氧乙烷連接子、肽連接子或其組合,對於共價連接子,進一步包含兩個或更多個可能相同或不同之官能基,用於藉由共價鍵連接任何兩個分子,例如,兩親分子及/或藥物結合物的任何兩個組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碳連接子可包括C1-C18烷烴連接子,例如低碳數烷基連接子,諸如C1-C6 (亦即一至六個亞甲基單元),其可用以增加兩個或更多個分子,亦即不同組分之間的空間,同時較長鏈烷烴連接子可用以賦予疏水性特徵。或者,可使用親水性連接子,諸如環氧乙烷連接子代替烷烴連接子,以增加任何兩個或更多個異源分子之間的空間且增加水溶性。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可為賦予剛性之環狀及/或芳族化合物或聚(芳族)化合物。連接分子可包含親水性或疏水性連接子。在若干實施例中,連接子包括可藉由細胞內酶(諸如組織蛋白酶或免疫蛋白酶體)裂解之可降解胜肽序列。
針對連接兩親分子及藥物結合物之兩種組分,其中組分中之至少一者包含胜肽,發現包含2個與7個之間的亞甲基之連接子改良兩種或組分之偶合。在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中,增加基於胜肽之疏水性嵌段(H)之N端胺基酸之醯胺與胺之間的亞甲基單元數目使得改良與其他分子之偶合,包括U2、間隔子(B)及增溶性嵌段(S)。因此,在較佳實施例中,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之N端胺基酸包含兩個或更多個,通常2與7個之間,諸如1、2、3、4、5、6、7個亞甲基單元。為了清楚起見,具有2個亞甲基單元之胺基酸為β-丙胺酸且具有5個亞甲基單元之胺基酸為胺基-己酸。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基於胜肽之疏水性嵌段(H)之N端胺基酸為胺基-己酸(有時稱為Ahx;CAS編號60-32-3)。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於胜肽之疏水性嵌段(H)之N端胺基酸為β-丙胺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包含聚(環氧乙烷) (PEG)。連接子之長度視連接子之目的而定。舉例而言,可增加連接子(諸如PEG連接子)之長度以分離任何兩種或更多種組分,例如以降低位阻,或在親水性PEG連接子的情況下,可用來改良水溶性。連接子(諸如PEG)之長度可在約1與約48個單體之間,諸如長度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或48個單體或更多。當用作間隔子(B)時,PEG之長度可為長達約48個單體或更多,但通常PEG間隔子之長度介於約1與36個單體之間。
在其中連接子包含碳鏈之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包含長度介於約1或2至約18個碳之間的鏈,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個碳或更多。在其中連接子包含碳鏈之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包含介於約12至約20個碳之間的鏈。在其中連接子包含碳鏈之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包含不超過18個碳原子,通常介於約1與6個碳原子之間的鏈。
用於連接任何兩種或更多種分子,例如兩親分子及/或藥物結合物之任何兩種或更多種組分的鍵可以包含任何合適之官能基,包括但不限於醯胺、酯、醚、硫醚、矽烷基醚、二硫化物、胺基甲酸酯、胺基甲酸酯、醯肼、腙、縮醛及三唑。
在共價鍵之非限制性實例中,點擊化學反應可產生連接(亦即,接合在一起)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結合物之任何兩種組分的三唑。在若干實施例中,點擊化學反應為應變促進之[3+2]疊氮化物-炔烴環加成反應。炔烴基及疊氮基可提供於待藉由「點擊化學」連接之相應分子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帶有疊氮官能基之藥物(D)偶合至諸如炔烴,例如二苯甲基環辛炔(DBCO)的具有適當反應性基團之疏水性嵌段(H)。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個分子上提供胺,且可以藉由使胺與任何合適之親電基團(諸如羧酸、醯氯、活化酯(例如NHS酯))反應,產生醯胺鍵來連接至另一個分子;胺可以與烯烴反應(經由邁克爾加成(Michael addition));胺可以與醛及酮反應(經由希夫鹼(Schiff base));或者,胺可以與活性碳酸酯或胺基甲酸酯反應生成胺基甲酸酯。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在細胞內條件下可裂解,使得連接子之裂解導致與連接子相連的任何組分之釋放,例如藥物分子(D)。
例如,連接子可以藉由定位於細胞內囊泡中(例如,溶酶體或胞內體或小窩內)之酶或藉由胞溶質中之酶,諸如蛋白酶體或免疫蛋白酶體裂解。連接子可為例如由蛋白酶裂解之肽連接子,該蛋白酶包括但不限於定位於細胞內囊泡中之蛋白酶,諸如細胞之溶酶體或胞內體區室中之組織蛋白酶。
肽連接子通常介於1至10個胺基酸之間,諸如1、2、3、4、5、6、7、8、9、10或更多個(諸如多達20個)胺基酸長,諸如11、12、13、14、15、16、17、18、19、20或更多個胺基酸長。當用作間隔子(B)時,胜肽連接子可高達約45個胺基酸,然而,當用作酶可降解連接子以控制藥物(D)之釋放速率或連接至間隔子(例如經由X6)之增溶性嵌段(S)的脫落時,胜肽連接子通常介於1至8個胺基酸之間,諸如長度為1、2、3、4、5、6、7或8個胺基酸,但通常長度不超過6個胺基酸。
已知某些二胜肽待藉由包括組織蛋白酶(諸如組織蛋白酶B及D及纖維蛋白溶酶)之蛋白酶水解(參見例如Dubowchik and Walker, 1999, Pharm. Therapeutics 83:67-123)。舉例而言,可使用可藉由硫醇依賴性蛋白酶組織蛋白酶-B裂解之胜肽連接子(例如Phe-Leu或Gly-Phe-Leu-Gly (SEQ ID NO:1)連接子)。此類連接子之其他實例描述於例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的美國專利第6,214,345號中。在某些此類實施例中,由細胞內蛋白酶可裂解之胜肽連接子為Val-Cit連接子或Phe-Lys連接子(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214,345號,其描述使用Val-Cit連接子合成小紅莓)。注意: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對於在整個說明書通篇中提供之胺基酸及胜肽的實例(在圖之文本中),胜肽及胺基酸為L-胺基酸。
可選擇可裂解胜肽連接子以在藉由免疫細胞細胞內攝取之後促進胜肽連接子之加工(亦即水解)。可選擇可裂解胜肽連接子的序列以促進蛋白酶在細胞外空間(諸如腫瘤之細胞外環境)或細胞內空間(諸如抗原呈遞細胞之細胞內環境)中的加工。
在數個實施例中,包含式Pn…P4-P3-P2-P1之胜肽序列的連接子用於促進由組織蛋白酶識別,其中P1係選自精胺酸、離胺酸、乙醯基離胺酸(亦即ε胺經乙醯化)、受boc保護之離胺酸(亦即ε胺受硼保護)、瓜胺酸、麩醯胺酸、蘇胺酸、白胺酸、正白胺酸、α-胺基丁酸(本文中縮寫為「a-But」)或異硫胺酸;P2係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絲胺酸、白胺酸、纈胺酸或異白胺酸;P3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絲胺酸、丙胺酸、脯胺酸或白胺酸;且P4係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絲胺酸、精胺酸、離胺酸、乙醯基離胺酸(亦即,ε胺經乙醯化)、受boc保護之離胺酸、天冬胺酸、麩胺酸或β-丙胺酸。在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中,式P4-P3-P2-P1之四胜肽連接子經由醯胺鍵連接至另一分子且具有序列Lys-Pro-Leu-Arg (SEQ ID NO:2)。為了清楚起見,胺基酸殘基(Pn)自裂解位點近端至遠端編號,該裂解位點為P1殘基之C端,例如P1-P1'之間的醯胺鍵水解。文獻中詳細描述了促進胞內體及溶酶體蛋白酶(諸如組織蛋白酶)裂解之合適胜肽序列(參見:Choe等人, J. Biol. Chem., 281:12824-12832, 2006)。
在若干實施例中,選擇包含胜肽序列之連接子以促進由蛋白酶體或免疫蛋白酶體識別,選擇式Pn…P4-P3-P2-P1之胜肽序列以促進蛋白酶體或免疫蛋白酶體之識別,其中P1係選自鹼性殘基及疏水性分支鏈殘基,諸如精胺酸、離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及纈胺酸;P2、P3及P4視情況選自白胺酸、異白胺酸、纈胺酸、離胺酸及酪胺酸。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由蛋白酶體識別之式P4-P3-P2-P1之可裂解連接子在P1處經由醯胺鍵連接至另一分子且具有序列Tyr-Leu-Leu-Leu (SEQ ID NO:3)。藉由蛋白酶體或免疫蛋白酶體促進降解之序列可單獨或與組織蛋白酶可裂解連接子組合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促進免疫蛋白酶體加工之胺基酸連接至促進由胞內體蛋白酶加工之連接子。藉由免疫蛋白酶體促進裂解之多種適合序列充分描述於文獻中(參見:Kloetzel 等人, Nat. Rev. Mol. Cell Biol., 2:179-187), 2001;Huber等人, Cell, 148:727-738, 2012,及Harris等人, Chem. Biol., 8:1131-1141, 2001)。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經由包含酶可降解胜肽之連接子X1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在此展示一個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079
, 其中D為藥物分子;「連接子」為任何適合的連接分子;j表示任何整數,但j通常為1至6個胺基酸,諸如1、2、3、4、5或6個胺基酸;R 8為任何適合的胺基酸側基;胜肽之N端胺直接或經由末端,例如直接或經由U連接至包含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之N端或C端,或經由包含疏水性嵌段(H)之反應性單體連接;且,方括號「[]」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
在經由包含酶可降解胜肽之連接子X1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之藥物分子的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直接經由醯胺鍵連接至胜肽,如此處所展示:
Figure 02_image081
在以上結構之非限制性實例中,其中N端連接基團存在且選自β丙胺酸,該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083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經由自分解型胺基甲酸酯連接子連接至胜肽。在此展示一個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085
在以上實例中,其中j為4且胺基酸為絲胺酸-離胺酸(Ac)-纈胺酸-nor-白胺酸,該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087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經由硫酸酯酶可降解連接子X1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其中由硫酸酯酶水解硫酸酯導致藥物分子自連接子釋放。最近已描述多種芳基硫酸酯酶及烷基硫酸酯酶可降解連接子(例如參見:Bargh等人,2020,Chem.Sci.11,2375)。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藥物分子經由硫酸酯酶可降解連接子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為清楚起見,此處展示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089
Figure 02_image091
, 其中D為藥物分子;「連接子」為直接或經由末端,例如直接或經由U連接至包含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之N端或C端,或經由包含疏水性嵌段(H)之反應性單體連接的任何適合連接分子;且,方括號「[]」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
此處為了清楚起見而展示以上結構之非限制性實例,其中「連接子」存在且選自經由醯胺連接至疏水性嵌段之短烷基連接子:
Figure 02_image093
在其他實施例中,任何兩種或更多種組分可經由在酸性條件下對水解敏感之pH敏感型連接子X接合在一起。許多pH敏感型連接子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常見的,且包括例如腙、碳腙、半卡巴腙、硫半卡巴腙、順烏頭醯胺、原酸酯、縮醛、縮酮、矽烷基醚或其類似物。(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122,368號;第5,824,805號;第5,622,929號;Dubowchik and Walker, 1999, Pharm. Therapeutics 83:67-123;Neville等人, 1989, Biol. Chem. 264:14653-14661)。
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同組分(例如藥物分子及疏水性嵌段(H))藉由pH敏感型連接子連接在一起,該等連接子在血液pH下穩定,例如在約7.4的pH下,但在約pH 5-6.5之胞內體/溶酶體pH下經歷更快速的水解。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經由pH敏感型鍵(諸如酮與肼之間反應產生的腙鍵)藉由反應性單體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連接至羰基之官能基肼有時被稱為醯肼,但肼意謂廣泛指-NH-NH 2基團,包括當與羰基連接時,例如C(O)-NH-NH 2。pH敏感型鍵,諸如腙提供以下優點:鍵在約pH 7.4之生理pH下穩定,但在較低pH值,諸如細胞內囊泡之pH下水解。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藥物分子藉由包含酮之連接子X1連接且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02_image095
, 其中D為任何藥物分子;「連接子」為任何適合之連接分子;y1表示1至6之間的整數,較佳4;方括號「[]」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且其中上述實例中之酮用以使連接之藥物分子(D)經由腙鍵連接至反應性單體。
在以上實例中,其中y1為4且藥物分子經由醯胺鍵直接連接(亦即,「連接子」不存在),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097
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至酮之藥物分子經由腙或碳腙鍵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此處展示經由腙及碳腙鍵連接至基於麩胺酸之反應性單體(N)的藥物分子之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099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藥物分子包含酮,且可經由腙或碳腙直接連接至反應性單體。
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在還原條件下可裂解之鍵,諸如可還原二硫鍵。用於引入二硫鍵之許多不同連接子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參見例如,Thorpe等人, 1987, Cancer Res. 47:5924-5931;Wawrzynczak等人, In Immunoconjugates: Antibody Conjugates in Radioimagery and Therapy of Cancer (C. W. Vogel編, Oxford U. Press, 1987);Phillips 等人, Cancer Res. 68:92809290, 2008)。亦參見美國專利第4,880,935號。)。
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疏水性嵌段(H)及一或多種藥物分子(D)之連接子X1為短烷基或PEG連接子。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連接疏水性嵌段(H)及一或多種藥物分子(D)之連接子X1為酶可降解連接子,諸如組織蛋白酶可降解胜肽或硫酸酯酶可降解連接子。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連接疏水性嵌段(H)及一或多種藥物分子(D)之連接子X1包含酶可降解胜肽及自分解型連接子。
X可為任何合適的連接子,但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任何兩個或更多個基團之連接子X為短烷基(亦即低碳數烷基)或PEG連接子,例如具有約1至約24個單體單元之PEG連接子。 間隔子
間隔子(B)為一種使增溶性嵌段(S)直接或經由連接子(U)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之連接子,例如,其中該兩親分子具有結構S-B-H或S-B-U-H。間隔子(B)可包含以下中之任何一或多者:胺基酸,包括非天然胺基酸;親水性聚合物,例如基於環氧乙烷(PEG)、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之單體的聚合物;烷烴鏈;或其類似物;或其組合。間隔子(B)可以藉由任何合適之方式連接至增溶性嵌段(S)及疏水性嵌段(H),例如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間接連接,儘管鍵通常包含共價鍵,例如醯胺鍵。將間隔子(B)連接至增溶性嵌段(S)之某些間隔子稱為X6;在整個說明書中描述了X6之較佳實施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子(B)用於在異源分子S與H之間提供距離,亦即空間。在其他實施例中,間隔子(B)用於賦予疏水性或親水性特性。在另其他實施例中,可選擇間隔子之組成以賦予剛性或可撓性。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選擇間隔子之組成以便由酶識別且促進降解。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子(B)為親水性聚合物,其中單體單元選自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烯丙基醚、乙酸乙烯酯、乙烯基醯胺、經取代之苯乙烯、胺基酸、丙烯腈、雜環單體(例如環氧乙烷)、醣、磷酸酯、膦醯胺、磺酸酯、磺醯胺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子(B)為長度介於約1至45個胺基酸之間的胜肽序列,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9、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或45個胺基酸,通常長度不超過45個胺基酸,其藉由例如分別在間隔子(B)之N端與C端羧基之間形成的醯胺鍵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及增溶性嵌段(S)。間隔子(B)與增溶性嵌段(S)及/或疏水性嵌段(H)之間的醯胺鍵可以被酶識別或者可經選擇以抵抗酶介導之水解。
在其他實施例中,間隔子(B)為包含選自非天然親水性單體,例如環氧乙烷(PEG)、HPMA、HEMA或其類似物之單體單元的親水性聚合物,且長度約為1至48個單體(即聚合度),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9、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或48個單體,通常長度不超過48個單體,其直接或藉由連接子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及增溶性嵌段(S)。
導致生物活性出人意料的改善之間隔子的特定組成在整個說明書中有所描述。注意:間隔基團(B)及增溶性嵌段(S)均可包含親水性聚合物(例如,親水性聚(胺基酸);親水性基於甲基丙烯酸酯之聚合物,諸如HEMA;親水性基於甲基丙烯醯胺之聚合物,諸如HPMA、PEG等);然而,S與B之間的區別部分基於功能,且在兩親分子的特定實例中引起注意。 連接子 (U)
連接子(U)視情況藉由U1與U2之反應將增溶性嵌段(S)片段(S-[B]-U1)接合至疏水性嵌段(H)片段(U2-H)以形成兩親分子(S-[B]-U-H),或者連接子U藉由U1與U2之反應將藥物分子(D)片段(D-[B]-U1)接合至疏水性嵌段(H)片段(U2 -H),形成藥物分子結合物(D-[B]-U-H)。
雖然兩親分子上的增溶性嵌段(S)可以直接接合至疏水性嵌段(H),即S-H,或經由間隔子接合,即S-B-H,但在某些情況下,將增溶性嵌段(S)及疏水性嵌段(H)作為包含連接子前驅物U1 (S-[B]-U1)及連接子前驅物U2(U2-H)之單獨片段產生可為有益的,可在樹脂上或溶液中接合以產生S-[B]-U-H。類似地,雖然藥物分子可以直接接合至疏水性嵌段(H),即D-H,或經由間隔子接合,但在某些情況下,將增溶性嵌段(S)及疏水性嵌段(H)作為包含連接子前驅物U1 (S-[B]-U1)及連接子前驅物U2(U2-H)之單獨片段產生可為有益的,可以在樹脂上或溶液中接合以產生S-[B]-U-H。
在較佳實施例中,選擇用於形成連接子U之連接子前驅物用於位點選擇性,亦即僅在U1與U2之間發生反應,而不在其他基團之間發生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前驅物U1包含活化羧酸且與包含胺之連接子前驅物U2反應以形成包含醯胺的連接子U;或者,U1包含胺且與包含活化羧酸之U2反應以形成包含醯胺的連接子U。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前驅物U1包含順丁烯二醯亞胺且與包含硫醇之連接子前驅物U2反應以形成包含硫醚鍵的連接子U;或者,U1包含硫醇且與包含順丁烯二醯亞胺之U2反應以形成包含硫醚鍵的連接子U。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前驅物U1包含疊氮基且與包含炔烴之連接子前驅物U2反應以形成包含三唑的連接子U;或者,U1包含炔烴且與包含疊氮基之U2反應以形成包含三唑的連接子US。
在較佳實施例中,藉由將增溶性嵌段片段(S-[B]-U1)連接至疏水性嵌段片段(U2-H),將式S-[B]-U-H之兩親分子接合在一起,其中連接子前驅物U2包含應變炔烴(例如,二苯并環辛炔(DBCO)、雙環壬炔(BCN)或其類似物),其與包含疊氮基之連接子前驅物U1反應以形成包含三唑的連接子U。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子前驅物U2包含疊氮基,該疊氮基與包含應變炔烴(例如,二苯并環辛炔(DBCO)、雙環壬炔(BCN)或其類似物)之連接子前驅物U1反應以形成包含三唑的連接子U。在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中,包含DBCO之連接子前驅物U2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例如DBCO-NHS,CAS號1353016-71-3)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且連接子前驅物U1 (例如疊氮酸,諸如疊氮戊酸;疊氮胺基酸,諸如疊氮基-離胺酸(縮寫為Lys(N3),CAS號159610-92-1);或者,疊氮胺(諸如疊氮丁胺)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連接至增溶性嵌段片段(S-[B]-U1)。
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子U較佳包含醯胺、硫醚或三唑。
樹突擴增子
樹突擴增子為一種特定類型的連接部分,其用以增加本文所述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結合物的任何成分上存在之基團的價數(即數量)。例如,在增溶性嵌段(S)之較佳實施例中,樹突擴增子用於增加增溶性嵌段(S)表面上存在之增溶性基團(在式中稱為「SG」)的價數。在其他實施例中,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結合物之疏水性嵌段(H)包含樹突擴增子,且用於增加所連接之藥物分子(D)的價數。
樹突擴增子(亦稱為「樹突」)為具有規則分支鏈之分子,通常對稱且通常包含包括三個或更多個(FG)及一個分支點的單體重複單元。樹突擴增子可以用式(FG')-T-(FGt)d表示,其中FG'及FGt分別為選自任何合適官能基之焦點及末端官能基;T為任何合適的連接子且「d」為大於1的任何整數,通常介於2至32之間,但更佳介於2與8之間,諸如2、3、4、5、6、7及8。樹突擴增子增加末端官能基(FGt)之倍數可以表示為FGt=β γ,其中β為每代樹突出現的分支數,符號γ為代之數目,其中分支數為任意整數,但通常介於2至6之間,而代之數目為任意整數,但通常介於1至10之間。增溶性嵌段上存在的末端官能基為游離的(即,未反應的),亦可稱為增溶性基團(SG)。
樹突擴增子可包含包括第一官能基(FG1)及第二官能基(FG2)之單體的重複,其中第一官能基對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例如,為了清楚起見,此處展示β=2之第二代樹突擴增子的非限制性實例,其包含包括第一官能基(FG1)及第二官能基(FG2)之單體的重複,其中第一官能基對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
Figure 02_image101
其中,起點處之第一官能基亦稱為焦點官能基(FG')且末端FG2稱為末端官能基或FGt。
為清楚起見在此展示由包含第一及第二官能基之單體形成之第3代樹突的非限制性實例,其中β=2:
Figure 02_image103
為了清楚起見,此處展示β=3之第二代樹突擴增子的非限制性實例,其包含包括第一官能基(FG1)及第二官能基(FG2)之第一單體的重複,其中第一官能基對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
Figure 02_image105
包含第一官能基及第二官能基之單體,其中第一官能基對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且單體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官能基,且兩個或更多個第二官能基可選自任何合適的單體。非限制性實例包括FG1-(CH 2) y2CH(R 1) 2、FG1-(CH 2) y2C(R 1) 3、FG1-(CH 2CH 2O) y2CH(R 1) 2、FG1-(CH 2CH 2O) y2C(R 1) 3、FG1-CH(R 1) 2、FG1-C(R 1) 3,其中R 1獨立地選自(CH 2) y3-FG2、(OCH 2CH 2) y3-FG2或CH 2(OCH 2CH 2) y3-FG2) 且y2及y3各為選自1至6之間的重複單元之整數數目。
為清楚起見,此處展示FG1-CH(R 1) 2之非限制性實例,其中FG1為NH 2,R 1為CH 2(OCH 2CH 2) y3-FG2,y3為1且FG2為COOH:
Figure 02_image107
其中以上單體用以產生第2代擴增連接子,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109
包含第一官能基及第二官能基之單體之額外非限制性實例,其中第一官能基對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且單體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官能基,且兩個或更多個第二官能基包括FG1-(CH 2) y2N(R 2) 2、FG1-(CH 2CH 2O) y2CH 2CH 2N(R 2) 2,其中R 2獨立地選自(CH 2) y3-FG2、(CH 2CH 2O) y3(CH 2) y4-FG2、(CH 2OCH 2CH 2) y3-FG2)且y2,y3及y4各自為選自1至6之間的重複單元之整數。附註:在以上實例中,FG'為胺且4個FGt為羧酸。
為了清楚起見,本文展示FG1-(CH 2CH 2O) y1CH 2CH 2N(R 2) 2之非限制性實例,其中FG1為NH 2,R 2為(CH 2CH 2O) y3(CH 2) y4-FG2,y2為2,y3為1,y4為2且FG2為COOH:
Figure 02_image111
在包含第一官能基及第二官能基之單體的又一額外非限制性實例中,其中第一官能基對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且單體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官能基,且兩個或更多個第二官能基包括某些胺基酸,諸如麩胺酸、天冬胺酸、離胺酸或鳥胺酸。為了清楚起見此處展示第3代離胺酸樹突之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113
樹突擴增子可包含兩種單體之重複,其中第一單體包含三個或更多個第一官能基(FG1)且第二單體包含兩個或更多個第二官能基(FG2),其中第一官能基對於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例如,為了清楚起見,此處展示β=2之第二代樹突擴增子的非限制性實例,其包含第一及第二單體之重複,其中第一單體包含三個第一官能基(FG1),且第二單體包含兩個第二官能基(FG2),其中第一官能基對於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
Figure 02_image115
為了清楚起見,此處展示β=2之第1代樹突擴增子之非限制性實例,其包含第一及第二單體之重複,其中第一單體包含三個第一官能基(FG1)且第二單體包含三個第二官能基(FG2),其中第一官能基對於第二官能基具有反應性:
Figure 02_image117
樹突擴增子可用於接合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結合物之任何三種或更多種組分。焦點官能基(FG')及末端官能基(FGt)可進一步經官能化,亦即,反應以適應特定目的。
在式S-[B]-[U]-H之兩親分子的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樹突擴增子,其中焦點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末端官能基(FGt)或未連接且用作增溶性基團(SG),或連接至增溶性基團(SG)以區別於FGt。增溶性基團(SG)為任何親水性及/或帶電的分子;較佳增溶性基團(SG)在整個說明書中有所描述。
在式S-[B]-[U]-H-D之兩親分子及式H-D之藥物分子結合物的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樹突擴增子,其中焦點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i)增溶性嵌段(S);或直接或經由連接子X1連接至(ii)藥物分子。在藥物分子結合物之其他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經由樹突擴增子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藥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樹突擴增子且末端官能基(FGt)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在此類實施例中,焦點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i)增溶性嵌段(S);或(iii)為未反應的或用端基(諸如乙醯基)封端。經封端或封端係指諸如FGt之官能基之修飾,以使其在pH 7.4下具有較低反應性及/或具有中性電荷。例如,可以用活化羧酸(例如乙醯氯)封端胺,以產生反應性相對較低之醯胺;或者,例如,應變炔烴可以用烷基-疊氮化物封端,以產生相對較低反應性之三唑。 疏水性嵌段( H)
疏水性嵌段(有時在式中表示「H」)為具有實質上有限水溶性之分子,或在特性上為兩親性,且能夠組裝成超分子結構,例如水溶液中之膠束、奈米-或微-顆粒。在某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在水溶液中為不溶的或形成膠束,濃度為約1.0 mg/mL或更低,例如約0.1 mg/mL或約0.01 mg/mL。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在某些濃度、溫度及/或pH範圍下可溶於水溶液中,但回應於濃度、溫度及/或pH之變化變得不溶。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為對溫度具有反應性之疏水性聚合物,亦即疏水性聚合物在低於轉變溫度(T tr)之溫度下可溶於水溶液中,但在高於轉變溫度之溫度下變得不可溶。較佳疏水性嵌段(H)為在或接近生理pH (約pH 7.4)、在約pH 6.5至pH 8.5之間或在約pH 6.0與pH 9.0之間且在或接近生理溫度(約37ºC)及生理鹽濃度(約10 g/L)及鹽組成下溶解度為至少低於約1.0 mg/ml,諸如低於約0.1 mg/ml或低於約0.01 mg/ml的分子。
疏水性嵌段(H)可選自任何包含高碳數烷烴、環狀芳族物、脂肪酸、衍生自萜類/異戊二烯之化合物或具有有限水溶性及/或兩親性特徵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分子。
例示性高碳數烷烴包括但不限於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及十八烷。例示性環狀芳族物包括但不限於苯基。例示性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但不限於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或油酸。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為脂肪酸,例如肉豆蔻酸。在其他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二醯基脂質,諸如1,2-二油醯基-sn-丙三氧基-3-磷酸乙醇胺或1,2-二硬脂醯基-sn-丙三氧基-3-磷酸乙醇胺或脂肽,例如Pam2Cys。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脂肪酸或脂質之疏水性嵌段(H)可進一步包含PEG。衍生自萜類/異戊二烯之例示性化合物包括固醇衍生物,諸如膽固醇及角鯊烯。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膽固醇。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皂素,例如QS-21。
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為線性、接枝或刷狀聚合物(或寡聚物)。疏水性嵌段(H)可為均聚物或共聚物。疏水性嵌段(H)可包含一或多種不同類型之單體單元。疏水性嵌段(H)可為統計共聚物或交替共聚物。疏水性嵌段(H)可為嵌段共聚物,諸如A-B型,或聚合物可包含接枝共聚物,由此兩種或更多種聚合物藉由聚合物類似反應連接。
疏水性嵌段(H)可包含包括天然存在及/或非天然單體及其組合之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係選自天然生物聚合物。天然生物聚合物可包括包含疏水性胺基酸之胜肽(有時稱為聚(胺基酸))。疏水性胺基酸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白胺酸、異白胺酸、正白胺酸、纈胺酸、色胺酸、苯胺、酪胺酸及甲硫胺酸,以及諸如藉由乙醯化或苯甲醯化以具有疏水性特徵已經修飾之親水性胺基酸。可以使用天然形式之可溶於水的天然生物聚合物,但必須進行化學修飾,使此類天然生物聚合物不溶於水,且適合用作疏水性嵌段(H)。舉例而言,包含親水性胺基酸(諸如麩胺酸或離胺酸殘基)之生物聚合物可分別在γ羧基或ε胺基處經修飾以用於連接疏水性分子(諸如疏水性藥物分子),從而增加所得經改質生物聚合物之疏水性。類似地,生物聚合物可選自親水性多醣,其可包括但不限於肝醣、纖維素、聚葡萄糖、海藻酸鹽及聚葡萄胺糖,但此類多醣應經化學修飾,例如經由親水性官能基之乙醯化或苯甲醯化以使所得經修飾多醣不可溶於水。在另外其他實施例,疏水性嵌段包含選自乳酸及/或乙醇酸之單體。
包含疏水性嵌段(H)之單體可選自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烯丙基醚、乙酸乙烯酯、乙烯基醯胺、經取代之苯乙烯、胺基酸、丙烯腈、雜環單體(例如環氧乙烷)、醣、磷酸酯、膦醯胺、磺酸酯、磺醯胺或其組合。(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醯胺之特定實例分別包括苯甲基甲基丙烯醯胺(BnMAM)及甲基丙烯酸苯甲酯(BnMA)。
本文描述為疏水性單體之某些單體在某些條件下可為水溶性的但在某些條件下在水溶液中為疏水性及水不溶性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溫度反應性單體,諸如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IPMAM);完全包含NIPMAM之均聚物可在室溫下可溶於水但可在高溫下變得不可溶及形成顆粒。作出此類區別是為了便於描述某些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包含選自對溫度具有反應性之疏水性單體(有時稱為「溫度反應性單體」)之大多數單體單元,諸如NIPAM、NIPMAM、N,N'-二乙基丙烯醯胺(DEAAM)、N-(L)-(1-羥甲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HMPMAM)、N,N'-二甲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MEMA),N-(N-乙基胺甲醯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烯基異丁醯胺(PNVIBA)、N-乙烯基-n-丁醯胺(PNVBA)、N-丙烯醯基-N-丙基哌𠯤(PNANPP)、N-乙烯基己內醯胺(PVCa)、DEGMA、TEGMA或聚(胺基酸)或γ-(2-甲氧基乙氧基)酯基-L-麩胺酸。在另其他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可包含環氧乙烷、環氧丙烷或其組合之單體。
構成聚合物之疏水性嵌段(H)通常包含疏水性單體及一或多種其他類型之單體,諸如視情況連接至藥物分子的反應性單體、間隔子單體及/或帶電單體。在構成聚合物(或寡聚物)之疏水性嵌段(H)之一些實施例中,大多數單體單元係選自疏水性單體。在構成聚合物(或寡聚物)之疏水性嵌段(H)之其他實施例中,大部分單體單元選自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的反應性單體。在構成聚合物(或寡聚物)之疏水性嵌段(H)之另其他實施例中,聚合物包含疏水性單體及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的反應性單體。在包含聚合物(或寡聚物)之疏水性嵌段(H)之另外其他實施例中,聚合物包含疏水性單體及帶電單體及視情況選用之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的反應性單體。
在較佳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聚合物(或寡聚物),其包含進一步包含芳基之疏水性單體。在某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雜芳基。在其他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之芳基或雜芳基包含胺基取代基。本發明人發現,包含胺基芳基或胺基雜芳基之疏水性嵌段(H)引起可製造性及在水可互溶溶劑中之溶解度的改良。本發明人亦發現,具有包含芳族胺之疏水性嵌段(H)之兩親分子導致形成具有低CMC之穩定顆粒。
在較佳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包括芳基或雜芳基之單體。例示性芳基(有時稱為「芳族物」或「芳族環」)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萘基及喹啉基。非限制性實例包括:
Figure 02_image119
Figure 02_image121
Figure 02_image123
,其中X為任何適合連接分子且y為整數值,通常介於1與6之間。
在較佳實施例中,芳基或雜芳基包括但不限於
Figure 02_image125
Figure 02_image127
此外,在上述芳基或雜芳基中,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一或多個氟原子取代。在某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包含氟化脂族、芳基或雜芳基,其中構成疏水性單體之前述基團之一或多個氫原子可經一或多個氟原子取代。氟化芳基之以下非限制性實例可以疏水性單體存在:
Figure 02_image129
Figure 02_image131
Figure 02_image133
,其中X為任何適合連接分子且y為整數值,通常介於1與6之間。
本發明人出乎意料地發現,包含胺基芳基或胺基雜芳基之疏水性嵌段(H)引起製造及在極性非質子溶劑及醇中之溶解度的改良。因此,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式-Ar-NHR之部分,其中Ar可為芳基或雜芳基,且R獨立地為氫、烷基、氟烷基、碳環基、碳環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烷基、雜環烷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胺基芳基或胺基雜芳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Figure 02_image135
Figure 02_image137
Figure 02_image139
,其中X為任何適合連接分子且y為整數值,通常介於1與6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聚合物(或寡聚物),其進一步包含具有稠合芳基(例如萘基)或稠合雜芳基(例如𠮿基或喹啉基)之疏水性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之反應性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藥物分子(例如咪唑并喹啉)為芳族的,且因此連接至包含芳基之疏水性藥物分子的反應性單體亦可描述為包含芳基之疏水性單體或連接至藥物之反應性單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 I之聚(胺基酸):
Figure 02_image141
其中,式I之聚(胺基酸)包含選自疏水胺基酸(M)、反應性胺基酸(N)、間隔子胺基酸(O)、帶電胺基酸(P)及其組合的單體,其限制條件為至少存在單體M或N;m、n、o及p分別表示單體M、N、O及P之重複單元的整數,它們可以按特定或隨機順序沿聚合物分佈;且R 3通常選自氫、NH 2、NH 2-CH 3、NH 2-(CH 2) y5CH 3、OH或直接連接或藉由X1連接的藥物分子(D)。
在一些實施例中,P不存在。在其他實施例中,N、O及P各自不存在。
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
Figure 02_image143
,其中各R 5獨立地為包含1至2個帶電官能基之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O為
Figure 02_image145
,其中各Q獨立地選自(CH 2) y6及(CH 2CH 2O) y7CH 2CH 2;各y6獨立地選自1至6之整數;且各y7獨立地選自1至4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N為
Figure 02_image147
,其中各X1獨立地為適合連接子;且各D獨立地為藥物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M為
Figure 02_image149
,其中各R 4獨立地為疏水性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 I之聚(胺基酸):
Figure 02_image151
其中,式I之聚(胺基酸)包含選自疏水胺基酸(M)、反應性胺基酸(N)、間隔子胺基酸(O)、帶電胺基酸(P)及其組合的單體,其限制條件為至少存在單體M或N;m、n、o及p分別表示單體M、N、O及P之重複單元的整數,它們可以按特定或隨機順序沿聚合物分佈;R 3通常選自氫、NH 2、NH 2-CH 3、NH 2-(CH 2) y5CH 3、OH或直接連接或藉由X1連接的藥物分子(D);R 4為通常選自芳基或雜芳基之任何疏水基團;R 5為包含一或多個在水溶液中帶電,或對pH具有反應性且在一定pH範圍內在水溶液中帶電的官能基之任何基團;Q通常選自任何低碳數烷基或雜烷基,包括但不限於(CH 2) y6及(CH 2CH 2O) y7CH 2CH 2,其中y6為1至6之任意整數,y7為通常選自1至4之整數;且N端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i)增溶性嵌段(S);或直接或經由X1連接至(iii)藥物分子。註:疏水性胺基酸、反應性胺基酸、間隔胺基酸及帶電胺基酸有時更一般地描述為疏水性單體、反應性單體、間隔子單體及帶電單體。
在式I之聚(胺基酸)之較佳實施例中,R 4
Figure 02_image153
其中, α為芳基或雜芳基; X2存在或不存在且當存在時為適合的連接子; y8係選自0及6之整數;及 Z 1、Z 2及Z 3各獨立地選自H、F、羥基、胺基、烷基及氟烷基。
在式I之聚(胺基酸)之較佳實施例中,α為芳基,例如苯基或萘基。在其他實施例中,α為雜芳基,例如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吲哚基及苯并咪唑基。
在式I之聚(胺基酸)的較佳實施例中,X2不存在。在其他實施例中,X2存在且係選自C(O)、CO 2(CH 2) y9及C(O)NH(CH 2) y9、NHC(O)及NHC(O)(CH 2) y9,其中y9為選自1至6之整數。在其他實施例中,X2存在且選自低碳數烷基及PEG基團。
在式I之聚(胺基酸)之較佳實施例中,式I之聚(胺基酸)包含疏水性胺基酸M,選自包含疏水性基團R 4之任何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在較佳實施例中,R 4選自包含芳基、雜芳基、胺基芳基及/或胺基雜芳基之疏水性基團。R 4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Figure 02_image155
Figure 02_image157
Figure 02_image159
, 其中X2為任何適合的連接分子且y8為整數值,通常介於0與6之間。在較佳實施例中,y8為1。
在非限制性實例中,其中R 4
Figure 02_image161
,單體M為:
Figure 02_image163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包含選自任何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之反應性胺基酸N,其中藥物分子(D)直接或經由X1連接至單體。適合之反應性胺基酸包括但不限於帶有適合於連接藥物分子之基團的任何胺基酸,包括具有疊氮基、炔烴、四𠯤、反式環辛炔(TCO)、經保護肼、酮、醛、某些羥基、異氰酸酯、異硫氰酸酯、羧酸、活化羧酸、活化胺基甲酸酯、經保護之順丁烯二醯亞胺、硫醇及/或胺基之胺基酸。
X1為任何適合用於將藥物分子D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包括連接至聚(胺基酸)之反應性胺基酸N之連接子。用於將D連接至反應性胺基酸N之X1通常選自-(CH 2) y10-FG3及-(CH 2) y10-R 6(或當藥物連接在N端或胺基外時,為-C(O)-(CH 2) y10-FG3及-C(O)-(CH 2) y10-R 6,或當藥物連接在C端處或羰基外時,為-NH-(CH 2) y10-FG3及-NH-(CH 2) y10-R 6),其中y10為任何通常選自1至6之整數,且R 6通常選自以下中之任何一或多者:-C(O)-NH-R 7、-NH-C(O)-R 7、-NH-C(O)-O-R 7、-O-C(O)-NH-R 7、-O-C(O)-R 7、-C(O)-O-R 7、-O-R 7、O-C(O)-W或-C(O)-W,其中R 7通常選自以下中之任何一或多者:-(CH 2) y11-W、-(CH 2) y11-(OCH 2CH 2) y12-W、-(CH 2) y11-(OCH 2CH 2) y12-(CH 2) y13-W、-CHR 8-C(O)-W、-CHR 8-C(O)-(NH-CHR 8-C(O)) j-W、-(CH 2) y11-C(O)-NH-CHR 8-C(O)-W、-(CH 2) y11-C(O)-NH-CHR 8-C(O)-(NH-CHR 8-C(O)) j-W、-(CH 2) y11-(OCH 2CH 2) y12-C(O)-NH-CHR 8-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H 2) y13C(O)-NH-CHR 8-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O)-NH-CHR 8-C(O)-(NH-CHR 8-C(O)) j-W、-(CH 2) y11-(OCH 2CH 2) y12-(CH 2) y13-C(O)-NH-CHR 8-C(O)-(NH-CHR 8-C(O)) j-W、-CHR 8-C(O)-NH-C 6H 4-CH 2-O-C(O)-W、-CHR 8-C(O)-NH(CH 3)(CH 2) 2-O-C(O)-W、-CHR 8-C(O)-(NH-CHR 8-C(O)) j-NH-C 6H 4-CH 2-O-C(O)-W、-CHR 8-C(O)-(NH-CHR 8-C(O)) j-NH(CH 3)(CH 2) 2-O-C(O)-W、-(CH 2) y11-C(O)-(NH-CHR 8-C(O)) j-NH-C 6H 4-CH 2-O-C(O)-W、-(CH 2) y11-C(O)-(NH-CHR 8-C(O)) j-NH(CH 3)(CH 2)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O)-(NH-CHR 8-C(O)) j-NH-C 6H 4-CH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O)-(NH-CHR 8-C(O)) j-NH(CH 3)(CH 2)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H 2) y13C(O)-(NH-CHR 8-C(O)) j-NH-C 6H 4-CH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H 2) y13C(O)-(NH-CHR 8-C(O)) j-NH(CH 3)(CH 2)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H 2) y13-C(O)-NH-(CH 2) y14-C(O)-(NH-CHR 8-C(O)) j-NH-C 6H 4-CH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H 2) y13C(O)-NH-(CH 2) y14-C(O)-(NH-CHR 8-C(O)) j-NH(CH 3)(CH 2)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O)-NH-(CH 2) y14-C(O)-(NH-CHR 8-C(O)) j-NH-C 6H 4-CH 2-O-C(O)-W、-(CH 2) y11-(OCH 2CH 2) y12-C(O)-NH-(CH 2) y14-C(O)-(NH-CHR 8-C(O)) j-NH(CH 3)(CH 2) 2-O-C(O)-W、-CHR 8-C(O)-NH-(CH 2) y15-W、-CHR 8-NH-C(O)-(CH 2) y15-W、-CHR 8-C(O)-(NH-CHR 8-C(O)) j-NH-(CH 2) y15-W、-CHR 8-NH-(C(O)-CHR 8-NH) j-C(O)-(CH 2) y15-W,其中y11、y12、y13、y14、y15及j各獨立地選自任何通常選自1至6之整數,R 8為任何胺基酸側基,且W可獨立地選自H(氫)、FG3、LG及w;其中FG3為任何用於連接至藥物分子之適合官能基,該官能基可選自(但不限於)羧酸、活化羧酸(例如羰基噻唑啶-2-硫酮(「TT」)、NHS或硝基苯酚酯)、羧酸酐、胺及經保護之胺(例如,受三級丁氧基羰基保護之胺)、OSi(CH 3)、烯烴、疊氮基、炔烴、應變炔烴、鹵素(例如,氟化物、氯化物)、烯烴及內環烯烴(例如,烯丙基)、CN、OH及環氧基、肼(包含醯肼)、碳醯肼、醛、酮、胺基甲酸酯及活化胺基甲酸酯,LG為任何適合之離去基,其可選自(但不限於)任何適合之離去基(例如,NHS、TT、硝基苯基等),且w為由FG4與FG3反應或FG4置換LG產生之基團,且通常選自:NH-、C(O)-、NH-C(O)-、C(O)-NH-、O-C(O)-NH-、C(O)-NH-N=C(CH 3)-、NH-N=C(CH 3)-或-C(CH3)=N-NH-C(O)-,其中w始終直接(亦即,w-D)或經由X3(亦即,w-X3-D)間接連接至D。
藥物分子(D)可直接或經由X1藉由FG4與FG3反應連接至反應性胺基酸N,其中FG4係藥物(D)上與FG3反應之任何適合官能基。或者,藥物分子(D)可以經由X1藉由用包含親核試劑之任何合適FG4置換LG連接至反應性胺基酸N,例如,一級胺或藥物分子(D)可經由X1藉由用包含親核試劑之任何合適FG3置換藥物分子上存在的LG來連接至反應性胺基酸N。
在較佳實施例中,FG3為羧酸且FG4為胺,他們反應形成醯胺。在非限制性實例中,X1選自-(CH 2) y10-FG3,y10為2,FG3為羧酸,且藥物上存在之FG4為胺(即NH 2-D),他們反應形成醯胺,其可表示為-(CH 2) 2-C(O)-D(胺未示出)或-(CH 2) 2-C(O)-NH-D(胺示出),表明藥物經由X1羰基處之醯胺鍵連接,其(醯胺鍵形成後)可描述為-(CH 2) y10-R 6,其中y10為2,R 6= C(O)-W,且W為基團w,其為NH-且連接至D,得到-(CH 2) 2-C(O)-NH-D。
藥物可另外在反應性官能基FG4與藥效基團之間包含連接子X3,例如FG4-X3-D。X3之特定較佳組合物在別處描述。
在其他實施例中,FG3為胺且FG4為羧酸,他們反應形成醯胺。在非限制性實例中,X1為-(CH 2) y10-FG3,y10為4,FG3為胺,且存在於藥物上之FG4為羧酸(亦即,COOH-D),他們反應形成醯胺,醯胺可表示為-(CH 2) 4-NH-D(羰基未示出)或-(CH 2) 4-NH-C(O)-D(羰基示出),表明藥物經由X1之胺處的醯胺鍵來連接。
在其他實施例中,FG3為酮或醛且FG4為醯肼或碳醯肼,他們反應形成腙。在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中,X1為-(CH 2) y10-R 6,y10為4,R 6為-NH-C(O)-R 7,R 7為(CH 2) y11-W,y11為2,W為C(O)-CH3,且存在於藥物分子上之FG4為醯肼(NH2-NH2-C(O)-D),其與X1,即-(CH 2) 4-NH-C(O)-(CH 2) 2-C(O)-CH 3反應,形成腙鍵,即-(CH 2) 4-NH-C(O)-(CH 2) 2-C(CH3)=N-NH-C(O)-D。在另其他實施例中,FG3為醯肼或碳醯肼且FG4為酮或醛,他們反應形成腙。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X1為-(CH 2) y10-R 6,y10為2,R 6為-C(O)-W,W為FG3且FG3為-NH-NH 2且存在於藥物分子上之FG4為酮CH 3C(O)-D(或視情況CH 3C(O)-X3-D),其與X1反應形成-(CH 2) 4-C(O)-NH-NH 2,形成腙結合,即形成-(CH 2) 4-C(O)-NH-N=C(CH 3)-D。
在某些較佳組合物中,藥物分子(D)直接連接至反應性胺基酸N。為了清楚起見,包含選自-(CH 2)y 10-FG3之連接子的反應性胺基酸之非限制性實例如下所示,其中y10=2,FG3為連接至藥物分子之羧酸(亦即,反應性胺基酸為麩胺酸):
Figure 02_image165
在某些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經由酶可降解肽及/或自分解型連接子連接至反應性胺基酸(N),其中自分解型連接子通常選自-NH-C 6H 4-CH 2-O-C(O)-或-NH(CH 3) (CH 2) 2-O-C(O)-,且存在於藥物上之FG4為胺,例如NH 2-D或NH 2-X3-D,在連接子與藥物之間產生胺基甲酸酯鍵。在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中,反應性單體包含選自(CH 2) y10-R 6之連接子,其中y10=2,R 6為-C(O)-NH-R 7且R 7為(CH 2) y11-C(O)-(NH-CHR 8-C(O)) j-NH-C 6H 4-CH 2-O-C(O)-W,其中y11為2,R 8為任何胺基酸基團,j為通常選自1至6的整數,W選自基團w,其NH-連接至藥物(D),如下所示:
Figure 02_image167
在包含酶可降解連接子之X1的較佳組合物中,酶可降解連接子通常包含1至6個胺基酸,諸如1、2、3、4、5或6個胺基酸,該等胺基酸選自單胺基酸、二胜肽、三肽、四肽、五肽及六肽且由諸如組織蛋白酶及/或免疫蛋白酶體之酶識別及裂解。
反應性胺基酸(N)可包含可賦予電荷之官能基;然而,將胺基酸分類為反應性胺基酸單體取決於上下文且基於其預定用途。例如,若羧酸不用於藥物連接,則包含羧酸之單體可稱為帶電單體,而例如經由醯胺結合連接至帶有胺之藥物分子的相同單體將被視為反應性單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包含間隔子胺基酸O,其選自任何非龐大且接近中性之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諸如PEG胺基酸間隔子,例如單體O之Q為低碳數烷基或PEG,例如-(CH 2) y6-、-CH 2-CH 2-O-或-(CH 2-CH 2-O) y7CH 2-CH 2-,其中,y6及y7各獨立地為通常介於1與6之間的整數。或者,單體O係選自具有選自氫、低碳數烷基或包含羥基之低碳數烷基的小(即非龐大)取代基的胺基酸,且經提供以增加聚合物主鏈之間距或可撓性。
非限制性實例包括:
Figure 02_image169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包含選自任何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的視情況存在之共單體P,其中R 5選自任何包含在水溶液中永久或在特定pH下攜帶電荷之官能基的基團。帶電胺基酸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任何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其包含胺、第四銨、磺酸、硫酸、鋶、磷酸、膦酸、鏻、羧酸、
Figure 111122464-001
酸官能基及/或其組合,包括兩性離子,其可直接或經由適當的連接分子連接,以及其鹽之任何組合物。鹽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例如帶正電官能基,例如與鹵(例如氯)離子配對的銨離子。帶電胺基酸之合適鹽的其他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羧酸、磺酸及膦酸之共軛鹼,與諸如鈉或銨或鈲離子的第1族金屬配對。
在用於核酸遞送之兩親分子的一些較佳實施例中,例如,其中藥物分子(D)為核酸,兩親分子包含疏水性嵌段(H),其進一步包含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該聚合物包括選自具有淨正電荷的基團之R 5,該等基團包括但不限於:
Figure 02_image171
Figure 02_image173
Figure 02_image175
,其中,X4為任何合適的連接子,y16及y17各獨立地為任何整數,通常選自1至6之間,R 9係選自低碳數烷基或分支鏈烷基,諸如CH 3、CH 2CH 3、CH 2CH 2CH 3、CH(CH 3) 2、H 2CH(CH 3) 2或其類似基團,且Z -為任何合適的抗衡陰離子,其通常選自弱酸或鹵離子之共軛鹼,諸如Cl -、I -或Br -
疏水性嵌段(H)用於驅動水溶液中之顆粒總成,因此,在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結合物的較佳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之疏水性胺基酸及/或反應性胺基酸。在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的較佳實施例中,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或寡聚物)包括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的疏水性胺基酸(M)及/或反應性胺基酸(N),及視情況存在之間隔子胺基酸(O)及/或帶電胺基酸(P)。在用於遞送中性藥物分子之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結合物的較佳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通常選自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其包含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的疏水性胺基酸(M)及/或反應性胺基酸(N),及視情況選用之間隔子胺基酸(O),但不包括帶電胺基酸(P)。相比之下,其中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結合物用於核酸遞送或用於帶電藥物分子遞送,疏水性嵌段(H)通常選自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其包含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的疏水性胺基酸(M)及/或帶電胺基酸(P)及視情況存在之反應性胺基酸(N),及間隔子胺基酸(O),其中帶電胺基酸之電荷與核酸或帶電藥物分子之電荷相反。在整個說明書中描述了基於式I之基於聚(胺基酸)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的疏水性嵌段(H)的特定組合物,其導致生物活性之出人意料的改良。
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為式I之聚(胺基酸),其包含完全疏水性單體(m):
Figure 02_image177
非限制性實例包括:
Figure 02_image179
完全由選自色胺酸之疏水性單體(M)構成的式I之聚(胺基酸)之非限制性實例在此為清楚起見而展示:其中m等於5 (亦即,5個單體單元),R 3為胺且N端胺直接地或間接地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連接至增溶性嵌段(S):
Figure 02_image181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經由包含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之N端或C端連接。出於清楚起見,此處展示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183
其中聚(胺基酸)包含選自色胺酸之疏水性胺基酸且R 3為NH 2,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185
其中當X1包含經由丁二酸酯連接子連接至聚(胺基酸)的PAB-Cit-Val時,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187
或者,其中X1包含經由由疊氮基與DBCO之間的反應產生之連接子U連接至聚(胺基酸)的PAB-Cit-Val,一種例示性應變炔烴,其中該DBCO部分經由Ahx連接至聚(胺基酸),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189
在此,吾人報告一項出人意料的發現具有疏水聚合物或寡聚物(H)之兩親性共聚物,其包含包括芳族胺基酸(例如苯丙胺酸、胺基苯丙胺酸、組胺酸、色胺酸、酪胺酸、苯甲基麩胺酸)及/或芳族藥物分子(例如咪唑喹啉)的基於聚(胺基酸)之共聚物,其相較於包含選自脂族胺基酸之疏水性胺基酸的聚(胺基酸),可藉由改良在極性非質子溶劑及醇類中之溶解度及改良顆粒穩定性,而在可製造性方面具有出人意料的改良。
另一個值得注意之發現係關於構成疏水性嵌段(H)之單體單元之數目如何影響顆粒形成。舉例而言,通常需要包含至少5個疏水性胺基酸的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以確保穩定組裝包含式S-[B]-[U]-H之兩親分子(視情況進一步包含藥物分子,例如S-[B]-[U]-H-D)的顆粒。然而,出乎意料地,發現包含寡聚物之基於聚(胺基酸)的疏水性嵌段(H),其中該等寡聚物具有少至3個包括芳環之單體,即足以驅動穩定之顆粒組裝。值得注意的是,將包含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之疏水性單體數目自3個增加至5個且將疏水性單體自5個增加至10個,會引起增加之顆粒穩定性。雖然增加該包含疏水性嵌段(H)之單體總數(即單體總數或聚合度)會引起改良之顆粒穩定性,但單體總數及式I之聚(胺基酸)的組成亦會影響可製造性。然而,疏水性單體之性質亦影響可製造性。例如,發現相較於包含10-30個選自包含脂族基之疏水性胺基酸之連續單體的式I聚(胺基酸)相比,包含10-30個選自包含芳基及/或雜芳基之疏水性胺基酸之連續單體的式I聚(胺基酸)之製造更可靠。 因此,在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的較佳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3個或更多個,較佳約3至約100個疏水性胺基酸(M)及/或連接至藥物分子(D)的反應性胺基酸,但更佳約3至30個疏水性胺基酸(M)及/或連接至藥品分子(D)的反應性胺基酸,更佳地,其中疏水性胺基酸及/或連接至藥物分子(D)的反應性胺基酸進一步包含芳基、雜芳基、胺基芳基及/或胺基雜芳基。 具有分支鏈架構之疏水性嵌段 (H)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包含分支之疏水性嵌段(H)。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包含樹突,其中焦點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i)增溶性嵌段(S);或直接或經由連接子U連接至(ii)藥物分子;或(iii)連接至封端基團,且末端官能基(FGt)連接至疏水分子,例如疏水性藥物分子,更佳包含芳基之疏水性分子,例如包含芳基之疏水藥物分子。
為清楚起見,下文提供包含樹突架構之疏水性嵌段(H)之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結合物的非限制性實例,其中末端官能基(FGt)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
Figure 02_image191
其中X1存在或不存在且當存在時為任何適合的連接子,且D為任何適合之藥物分子,較佳選自包含芳族基之疏水性藥物分子,且該焦點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i)增溶性嵌段(S);直接或經由連接子U連接至(ii)藥物分子;或連接至(iii)封端基團。
在整個說明書中提供具有樹突架構的疏水性嵌段(H)之額外實例,該等疏水性嵌段對於某些應用具有特定效用及/或引起製造及/或生物活性之出人意料的改良。 疏水性基團及 / 或藥物分子之密度 ( mol% )
本發明之發明人發現,併入至基於聚合物之疏水性嵌段(H) (例如式I之聚(胺基酸))中的疏水性單體((例如疏水性胺基酸或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之反應性單體)的密度(即mol%)會影響顆粒穩定性及生物活性。一般而言,所需疏水性單體(例如疏水性胺基酸或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之反應性單體)的密度(mol%)與聚合物之長度(亦即聚合度)成反比。
例如,對於具有3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而言,疏水性單體(例如疏水胺基酸,M)及/或連接至疏水藥物分子之反應性單體(例如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之反應性胺基酸(N))的較佳密度(mol%)通常為100 mol%;對於具有4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為75-100 mol%,諸如對於具有4個單體之聚合物為75 mol%或100 mol%;對於具有5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為60-100 mol%,諸如60 mol%、80 mol%或100 mol%;對於具有6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為50-100 mol%,諸如50 mol%、66.6 mol%、83.3 mol%及100 mol%;對於具有7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為42-100 mol%,諸如42 mol%、57 mol%、71 mol%、85.7 mol%及100 mol%;對於具有8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為37.5-100 mol%,諸如37.5 mol%、50 mol%、75 mol%、87.5mol%及100 mol%;對於具有9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為33.3-100 mol%,諸如33.3 mol%、44.4 mol%、55.6 mol%、66.6 mol%,77.9 mol%、88.9 mol%及100 mol%;對於具有10個單體之聚合物(或「寡聚物」)為30-100 mol%,諸如30 mol%、40 mol%、50 mol%、60 mol%、70 mol%、80 mol%、90 mol%及100 mol%。具有11個至20個單體之聚合物的疏水性單體(例如疏水性胺基酸,M)及/或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之反應性單體(例如連接至疏水性藥物分子之反應性胺基酸(N))的較佳密度(mol%)通常介於20 mol%至100 mol%之間,諸如20 mol%、21 mol%、22 mol%、23 mol%、24 mol%、25 mol%、26 mol%、27 mol%、28 mol%、29 mol%、30 mol%、31 mol%、32 mol%、33 mol%、34 mol%、35 mol%、36 mol%、37 mol%、38 mol%、39 mol%、40 mol%、41 mol%、42 mol%、43 mol%、44 mol%、45 mol%、46 mol%、47 mol%、48 mol%、49 mol%、50 mol%、51 mol%、52 mol%、53 mol%、54 mol%、55 mol%、56 mol%、57 mol%、58 mol%、59 mol%、60 mol%、61 mol%、62 mol%、63 mol%、64 mol%、65 mol%、66 mol%、67 mol%、68 mol%、69 mol%、70 mol%、71 mol%、72 mol%、73 mol%、74 mol%、75 mol%、76 mol%、77 mol%、78 mol%、79 mol%、80 mol%、81 mol%、82 mol%、83 mol%、84 mol%、85 mol%、86 mol%、87 mol%、88 mol%、89 mol%、90 mol%、91 mol%、92 mol%、93 mol%、94 mol%、95 mol%、96 mol%、97 mol%、98 mol%、99 mol%或100 mol%,其限制條件為存在至少3種疏水性單體(M)或連接至疏水性藥物之反應性單體(N);10-100 mol%,更佳20-80 mol%,諸如20 mol%、21 mol%、22 mol%、23 mol%、24 mol%、25 mol%、26 mol%、27 mol%、28 mol%、29 mol%、30 mol%、31 mol%、32 mol%、33 mol%、34 mol%、35 mol%、36 mol%、37 mol%、38 mol%、39 mol%、40 mol%、41 mol%、42 mol%、43 mol%、44 mol%、45 mol%、46 mol%、47 mol%、48 mol%、49 mol%、50 mol%、51 mol%、52 mol%、53 mol%、54 mol%、55 mol%、56 mol%、57 mol%、58 mol%、59 mol%、60 mol%、61 mol%、62 mol%、63 mol%、64 mol%、65 mol%、66 mol%、67 mol%、68 mol%、69 mol%、70 mol%、71 mol%、72 mol%、73 mol%、74 mol%、75 mol%、76 mol%、77 mol%、78 mol%、79 mol%或80 mol%對於具有21至30個單體之聚合物,其限制條件為存在至少3種疏水性單體(M)或連接至疏水性藥物之反應性單體(N);且,對於具有>30個單體之聚合物為5-60 mol%,更佳10-40 mol%,諸如對於具有>30個單體之聚合物為10 mol%、11 mol%、12 mol%、13 mol%、14 mol%、15 mol%、16 mol%、17 mol%、18 mol%、19 mol%、20 mol%、21 mol%、22 mol%、23 mol%、24 mol%、25 mol%、26 mol%、27 mol%、28 mol%、29 mol%、30 mol%、31 mol%、32 mol%、33 mol%、34 mol%、35 mol%、36 mol%、37 mol%、38 mol%、39 mol%及40 mol%。
在上述實例中,在較佳實施例中,聚合物為聚(胺基酸),且單體係選自疏水性單體(例如,疏水性胺基酸及/或連接至疏水藥物分子之反應性單體),其包含芳基,更佳雜芳基、胺基芳基及/或胺基雜芳基。此外,在以上實例中,疏水性單體可選自兩個或更多種單體,例如兩種或更多種不同的疏水性單體(例如疏水性胺基酸),或一或多種疏水性單體及一或多種連接至疏水性藥物之反應性單體(例如反應性胺基酸),使得疏水性單體之總mol%在較佳範圍內。 基於聚合物之疏水性嵌段( H) 之一般特性
基於聚合物之疏水性嵌段(H)之平均分子量可基於單體之數目及組成(例如,聚(胺基酸)之胺基酸)容易估計且通常介於約500 g/mol至約60,000 g/mol之間。
疏水性聚合物或寡聚物(H)之多分散性Mw/Mn通常在約1.0至2.0範圍內且視所用聚合技術而定。舉例而言,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聚合物或寡聚物(H)通常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且將具有1.0之多分散性,此係因為聚合物以分子方式定義。藉由鏈生長聚合形成之聚合物將具有多分散性>1.0。疏水性聚合物或寡聚物(H)亦可包含基於環狀單體之聚合物,諸如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聚合物或基於胺基酸N-羧酸酐(NCA)之寡聚物(H)。
基於聚合物之疏水性嵌段(H)之尺寸可由分子量或聚合度表示。對於以分子方式定義之單分散聚合物,可藉由將分子量(例如,理論或以實驗方式測定)除以構成聚合物之單體單元的平均分子量來計算聚合物之長度(或聚合度)。對於多分散聚合物,數均分子量(縮寫為Mn)較佳用於估計聚合度。舉一非限制性實例,Mn為25 kDa且平均單體分子量為250 g/mol之多分散聚合物將具有100之聚合度。聚合物之分子量亦可藉由將聚合度與平均單體分子量相乘來計算。
在疏水性嵌段(H)之較佳實施例中,分子量或Mn較佳介於約0.5 kDa與60 kDa之間,諸如約0.5 kDa、1 kDa、1.5 kDa、2 kDa、2.5 kDa、3 kDa、3,5 kDa、4 kDa、4,5 kDa、5 kDa、6 kDa、7 kDa、8 kDa、9 kDa,10 kDa、11 kDa、12 kDa、13、kDa、14 kDa、15 kDa、16 kDa、17 kDa、18 kDa、19 kDa、20 kDa、21 kDa、22 kDa、23 kDa、24 kDa、25 kDa、26 kDa、27 kDa、28 kDa、29 kDa、30 kDa、31 kDa、32 kDa、33 kDa、34 kDa、35 kDa、36 kDa、37 kDa、38 kDa、39 kDa、40 kDa、41 kDa、42 kDa、43 kDa、44 kDa、45 kDa、46 kDa、47 kDa、48 kDa、49 kDa、50 kDa、51 kDa、52 kDa、53 kDa、54 kDa、55 kDa、56 kDa、57 kDa、58 kDa、59 kDa或60 kDa。更佳地,疏水性嵌段之分子量介於約0.5 kDa至約20 kDa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疏水性嵌段(H)為聚(胺基酸)且具有介於約0.5 kDa與約10 kDa之間或約1.5 kDa至約5 kDa的分子量。
本文所描述之聚合物可藉由任何適合手段合成且應較佳具有低或多分散性。舉例而言,本文所描述之聚(胺基酸)通常藉由固相胜肽合成產生且在無多分散性之情況下以分子形式定義。類似地,本文所述之基於PEG之間隔子、增溶性嵌段及樹突具有極少至沒有多分散性。相比之下,藉由自由基聚合產生之聚合物將具有一定程度之多分散性,其可藉由將重量平均分子量Mw除以Mn來計算,亦即,多分散性指數(PDI)=Mw/Mn。然而,藉由自由基聚合產生之聚合物之多分散性可藉由所利用之聚合技術控制。因此,在較佳實施例中,活性聚合,例如RAFT聚合用於合成PDI小於2.0,通常介於約1.01與1.2之間的聚合物。 增溶性嵌段
本文揭示之兩親分子包含在特定溫度、pH及鹽濃度下用於賦予在水溶液中之溶解性之增溶性嵌段(S)。在某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可溶於水溶液中,濃度高達約1-1,000 mg/mL,例如高達約1 mg/mL、約10 mg/mL、約100 mg/mL、約200 mg/mL或約500 mg/mL,但通常不超過1,000 mg/mL。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在特定濃度、溫度及/或pH範圍下可溶於水溶液中,但回應濃度、溫度及/或pH之變化而變得不溶或不太可溶。較佳增溶性嵌段為在生理pH或接近生理pH (約pH 7.4)、生理溫度或接近生理溫度(約37℃)下(諸如介於約32-40℃之間)、生理鹽濃度或接近生理鹽濃度(約10 g/L)及鹽組成下,在高達至少1 mg/mL、高達至少約10 mg/mL或高達至少約100 mg/mL之濃度下可溶的分子。
增溶性嵌段可選自具有水溶性及/或具有親水性特徵之任何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係選自線性、接枝或刷狀聚合物(或寡聚物)。增溶性嵌段(S)可為均聚物或共聚物。增溶性嵌段(S)可包含一或多個不同類型之單體單元。增溶性嵌段(S)可為統計共聚物或交替共聚物。增溶性嵌段(S)可為嵌段共聚物,諸如A-B型,或聚合物可包含接枝共聚物,其中兩種或更多種聚合物經由可聚合型反應連接。
增溶性嵌段(S)可包含包括天然存在及/或非天然單體及其組合之聚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係選自天然生物聚合物。選擇為增溶性嵌段(S)之天然生物聚合物可包括包含親水性胺基酸之胜肽(有時稱為聚(胺基酸))。親水性胺基酸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絲胺酸、磺基絲胺酸、麩胺酸、天冬胺酸、離胺酸、鳥胺酸、精胺酸。生物聚合物可選自親水性多醣,其可包括(但不限於)肝醣、纖維素、聚葡萄糖、海藻酸鹽及聚葡萄胺糖。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包含基於線性或樹突之聚(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基於線性或樹突之聚(胺基酸)的增溶性嵌段包含帶負電胺基酸,該等帶負電胺基酸通常選自天冬胺酸及/或麩胺酸,或經由與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或其類似物反應而轉化成帶負電基團之離胺酸或鳥胺酸殘基。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包含約2-12個帶負電胺基酸或連接至胺基酸之帶負電增溶性基團。在非限制性實例中,使用包含12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SEQ ID NO:4)來製備淨負電荷為-12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11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SEQ ID NO:5)來製備淨負電荷為-11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10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SEQ ID NO:6)來製備淨負電荷為-10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9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Asp-Asp-Asp-Asp(SEQ ID NO:7)來製備淨負電荷為-9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8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Asp-Asp-Asp(SEQ ID NO:8)來製備淨負電荷為-8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7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Asp-Asp(SEQ ID NO:9)來製備淨負電荷為-7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6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Asp(SEQ ID NO:10:)來製備淨負電荷為-6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5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Asp(SEQ ID NO:11)來製備淨負電荷為-5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4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Asp(SEQ ID NO:12)來製備淨負電荷為-4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3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Asp來製備淨負電荷為-3的增溶性嵌段;使用包含2個天冬胺酸單體之聚(胺基酸),例如Asp-Asp來製備淨負電荷為-2的增溶性嵌段。在以上實例中,天冬胺酸(Asp)可經任何合適之帶負電胺基酸置換,包括但不限於麩胺酸、磺酸基-絲胺酸或磷酸基-絲胺酸,或藉由一級胺與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或其類似物反應轉化為帶負電基團的離胺酸或鳥胺酸殘基,其中帶負電胺基酸可以相同或不同。
包含增溶性嵌段(S)之單體可選自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烯丙基醚、乙酸乙烯酯、乙烯基醯胺、經取代之苯乙烯、胺基酸、丙烯腈、雜環單體(例如環氧乙烷)、醣、磷酸酯、膦醯胺、磺酸酯、磺醯胺或其組合。(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醯胺單體之特定實例包括N-2-羥丙基(甲基丙烯醯胺) (HPMA)及羥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HEMA)。以下描述適用於增溶性嵌段(S)之各種單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選自合成或天然聚(醣)之親水性聚合物,諸如肝醣、纖維素、聚葡萄糖、海藻酸鹽及聚葡萄胺糖。用作增溶性嵌段(S)之親水性聚合物應具有足夠之長度,以提供足夠表面覆蓋率,以穩定由兩親分子形成的顆粒,例如式S-[B]-[U]-H之兩親分子。在線性架構之包含親水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嵌段的較佳實施例中,親水性聚合物包含50個或更多個單體單元,諸如介於50至300個之間,但較佳介於50與200個之間的單體單元。
包含線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嵌段(S)可包含包括單一單體組成之均聚物或具有兩種或更多種不同單體組成之共聚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均聚物包含中性、親水性單體或帶電單體,例如陽離子、陰離子或兩性離子單體。在其他實施例中,共聚物包含中性、親水性單體及陽性、陰性或兩性離子單體或其任何組合。包含線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嵌段可包含連接至任何增溶性基團(SG) (或「部分」)之單體,其通常係指任何親水性基團,包括不攜帶全整數值電荷之中性親水性基團;兩性離子,其為中性但攜帶整數值正電荷及整數值負電荷;帶正電基團;及帶負電基團;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中性親水性單體,其一般可描述為親水性單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性單體係選自化學式CH 2=CR 11-C(O)-R 10(「式II」)之(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醯胺(包括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及甲基丙烯醯胺),其中丙烯醯基側基R 10可選自以下中之任何一或多者:-OR 2、-NHR 12或-N(CH 3)R 12,其中R 11可為H或CH 3,且R 12獨立地選自任何親水性取代基。R 12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H(除了OR 13以外)、CH 3、CH 2CH 3、CH 2CH 2OH、CH 2(CH 2) 2OH、CH 2CH(OH)CH 3、CHCH 3CH 2OH或(CH 2CH 2O) yH,其中y為重複單元之整數數目,通常為1至6,諸如1、2、3、4、5或6。
式II,其中R 10= NHR 12、R 11= CH 3及R 13= CH 2CH(OH)CH 3之中性親水性單體之非限制性實例為N-2-羥丙基(甲基丙烯醯胺) (HPMA):
Figure 02_image193
以上實例N-(2-羥丙基(甲基丙烯醯胺)) (HPMA)為式II之中性親水性單體的一個實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含有一或多個在特定生理條件下具有固定電荷或具有淨電荷之官能基(「帶電官能基」)的帶電單體。帶電單體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任何包含胺、四級銨、磺酸、硫酸、鋶、磷酸、膦酸、鏻、羧酸及/或
Figure 111122464-001
酸官能基之單體,以及其任何組合或鹽形式。
在一些實施例中,帶電單體係選自具有化學式CH 2=CR 14-C(O)-R 13(「式III」)之(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醯胺。丙烯醯基側基R 13可選自由-OR 15、-NHR 15或-N(CH 3)R 15組成之群中之一或多者,其中R 14可為H或CH 3且R 15可選自(但不限於)H;直鏈烷基結構,諸如(CH 2) yNH 2、(CH 2) y-咪唑、(CH 2) y-吡啶胺、(CH 2) y- (喹啉-胺)、(CH 2) y-吡啶胺、(CH 2) y-萘胺、(CH 2) yCH(NH 2)COOH、(CH 2) yCOOH、(CH 2) yCH(CH 3)COOH、(CH 2) yC(CH 3) 2COOH、(CH 2) yPO 3H 2、(CH 2) yOPO 3H 2、(CH 2) ySO 3H、(CH 2) yOSO 3H、(CH 2) yB(OH) 2、CH 2N(CH 3) 2、CH 2CH 2N(CH 3) 2、CH 2CH 2CH 2N(CH 3) 2、CH 2N(CH 2CH 3) 2、CH 2CH 2N(CH 2CH 3) 2、CH 2CH 2CH 2N(CH 2CH 3) 2、CH 2N(CH(CH 3) 2)、CH 2CH 2N((CH(CH 3) 2)、CH 2CH 2CH 2N(CH(CH 3) 2)、CH[CH 2N(CH 3) 2] 2、CH(COOH)CHCH 2COOH、(CH 2) yNH(CH 2) jCOOH、(CH 2) yN(CH 3)(CH 2) yCOOH、(CH 2) yN +(CH 3) 2(CH 2) yCOOH、(CH 2) yN +(CH 2-CH 3) 2(CH 2) yCOOH、[CH 2CH(CH 3)O] 5PO 3H 2、C(CH 3) 2CH 2SO 3H、C 6H 4B(OH) 2、(CH 2) y(PO 4 -)(CH 2) y-N +(CH 3) 3、(CH 2) y(PO 4H)(CH 2) y-N(CH 3) 2、(CH 2) y(PO 4 -)(CH 2) y-N +(CH 2CH 3) 3、(CH 2) y(PO 4H)(CH 2) y-N(CH 2CH 3) 2、(CH 2) yNH(CH 2) jSO 3H、(CH 2) yN(CH 3)(CH 2) ySO 3H、(CH 2) yN +(CH 3) 2(CH 2) ySO 3 -或(CH 2) yN +(CH 2-CH 3) 2(CH 2) ySO 3 -,其中y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重複單元之整數數目,通常介於1至6個之間,諸如1、2、3、4、5或6個。在式III之(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醯胺之一些實施例中,丙烯醯基側基包含四烷基銨鹽、含氮雜環、胺基芳基或胺基雜芳基,其可經由任何適合手段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單體。芳基、含氮雜芳基及/或胺基雜芳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吡咯基、咪唑基、吡啶基、嘧啶基、吡𠯤基、二氮呯基、吲哚基、喹啉基、胺基喹啉基、胺基吡啶基、嘌呤基、喋啶基、苯胺基、胺基萘基或其類似基團。在式III之(甲基)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醯胺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丙烯醯基側基包含羧酸,其可經由任何適合之手段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單體。式III,其中R 13= OR 15、R 4=CH 3且R 15=H之帶電單體的非限制性實例為:
Figure 02_image195
基於樹突之增溶性嵌段
增溶性嵌段(S)之某些較佳實施例包含樹枝狀擴增子(「樹突」),其中增溶性嵌段(S)之焦點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且端基(FGt)為盲端(未連接)且起到增溶性基團的作用,或末端官能基(FGt)連接至增溶性基團,其中增溶性基團(SG) (或「部分」)通常係指任何親水性基團,包括不攜帶全整數值電荷之中性親水性基團;兩性離子,其為中性但攜帶整數值正電荷及整數值負電荷;帶正電基團;及帶負電基團;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B)包含樹突架構且末端官能基(FGt)未連接且因此FGt為增溶性基團(SG)。在其他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B)包含樹突架構且末端官能基(FGt)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增溶性基團(SG)。
本文報告之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為,式S-[B]-[U]-H兩親分子之架構及組成對顆粒穩定性及藥物在此類顆粒中的負載有顯著影響。因此,本發明作者觀察到,與包含具有線性架構的增溶性嵌段(S)之式S-[B]-[U]-H之兩親分子相比,包含樹突架構的增溶性嵌段之式S-[B]-U]-H之兩親分子形成具有改良之流體動力學穩定性、更高藥物負載及增加之生物活性的奈米顆粒。因此,在兩親分子之較佳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包含進一步包含樹突擴增子的增溶性嵌段(S),其具有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之單一(「核心」或「焦點官能基,此外,樹突具有2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較佳介於2與32個增溶性基團,但更佳介於4至8個增溶性基團。在整個說明書中描述基於樹突之增溶性嵌段(S)之較佳組成。
增溶性嵌段(S)之增溶性基團(SG)用以改良兩親分子所形成之顆粒的溶解性及因此穩定性,並且會影響血液蛋白質相互作用、細胞攝取及胞內遷移。因此,應謹慎地選擇增溶性基團(SG),以滿足應用要求。鑑別出導致生物活性出人意料的改善之特定增溶性基團(SG)組成。因此,發現包含具有增溶性基團之兩親分子(包含具有增溶性基團(SG)之樹突)的顆粒被大多數細胞類型低效地吞噬,該等增溶性基團選自具有淨負電荷(在pH 7.4)之羧酸。類似地,通常發現包含具有增溶性基團之兩親分子(包含具有淨中性或接近中性電荷之線性聚合物或樹突)的顆粒被免疫細胞(例如抗原呈遞細胞)及其他細胞群不良吞噬,除非線性聚合物或樹突包含結合C型凝集素受體之中性糖分子,該等受體促進免疫細胞群體的攝取,或其他糖分子,諸如葡萄糖或半乳糖,其分別促進各種細胞群體經由GLUT1及無唾液糖蛋白的攝取。此外,發現包含具有增溶性基團之兩親分子(包含具有淨正電荷之線性聚合物或樹突)的顆粒廣泛被各種細胞群,尤其抗原呈遞細胞攝取。因此,可藉由改變增溶性基團(SG)調節增溶性嵌段(S)電荷及組成,以調節生物活性。增溶性基團之較佳組成描述於下文及整個說明書中。 增溶性基團 (SG)
增溶性基團(SG) (或「部分))廣義上定義為任何親水性基團,包括不攜帶全整數值電荷之中性親水性基團;兩性離子,其為中性但攜帶整數值正電荷及整數值負電荷;帶正電基團;及帶負電基團;或其組合。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B)包含增溶性基團(SG),該等增溶劑基團(SG)選自包含一或多種糖單體之糖分子,例如單醣、雙醣、三醣、寡醣及其類似物。選自糖分子之增溶性基團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葡萄糖、葡糖胺、N-乙醯基葡糖胺、半乳糖、半乳糖胺、N-乙醯基半乳糖胺、甘露糖及唾液酸基lewis X(sLeX),其可藉由任何合適之連接點處的任何合適連接子連接至增溶性嵌段,例如:
Figure 02_image197
Figure 02_image199
Figure 02_image201
,其中X為任何適合之連接分子,其可存在或不存在,且當存在時通常選自低碳數烷基或PEG基團。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在pH為約7.4之水性緩衝液中具有淨正電荷或淨負電荷之增溶性基團(SG)。增溶性基團(SG)之電荷可依賴於或不依賴於其中分散有增溶性嵌段(S)之溶液的pH,例如分別對於pH依賴性及pH非依賴性之三級胺及四級銨化合物確實如此。為了清楚起見,此處提供在水溶液中在特定pH下具有淨正電荷或淨負電荷或具有pH非依賴型電荷之增溶性基團的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203
Figure 02_image205
Figure 02_image207
,其中X為任何適合之連接分子,其可存在或不存在,且當存在時通常選自低碳數烷基或PEG,y18及y19各獨立地為任何整數,通常選自1至6,R 9選自低碳數烷基或分支鏈烷基,諸如CH 3、CH 2CH 3、CH 2CH 2CH 3、CH(CH 3) 2、H 2CH(CH 3) 2或其類似基團,且Z -為任何適合之抗衡陰離子,其通常選自弱酸或諸如Cl -、I -或Br -的鹵離子之共軛鹼。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選自在特定pH下在水性條件下具有0淨電荷或淨0電荷之兩性離子的增溶性基團(SG)。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選自在pH 7.4下具有0淨電荷但在pH降低(例如腫瘤pH介於約5.5至7.0之間)下具有淨正電荷之兩性離子的增溶性基團(SG)。出於清楚起見,此處提供包含兩性離子之增溶性基團的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209
Figure 02_image211
其中X為任何適合之連接子,其可存在或不存在,且當存在時通常選自低碳數烷基或PEG基團,y20及y21各獨立地為任何整數,通常選自1至6之間,R 9係選自低碳數烷基或分支鏈烷基,諸如CH 3、CH 2CH 3、CH 2CH 2CH 3、CH(CH 3) 2、H 2CH(CH 3) 2或其類似基團,R 16、R 17及R 18各獨立地選自-H、CH 3、F及-NO 2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基團(SG)可進一步包含靶向部分及/或藥物分子。作為非限制性實例,某些糖分子可改良溶解性且因此充當增溶性基團;另外,糖分子可結合至細胞表面受體及/或發揮生理作用且因此亦充當靶向部分及/或藥物分子(D)。因此,包含甘露糖之增溶性基團(SG)結合至甘露糖受體且因此靶向表現此類受體之細胞及組織;另外,結合至甘露糖受體可促進吞噬作用且因此可發揮生理作用。可執行兩種或更多種功能之增溶性基團(SG)之額外非限制性實例包括靶向分子,該等分子包含親水性胜肽、糖肽、抗體、抗體片段、奈米抗體、核酸適體及親水性的且結合至特異性細胞或組織之相關分子。 增溶性基團 (SG) 連接至增溶性嵌段
增溶性基團(SG)可經由任何適合手段,包括任何適合連接分子連接至增溶性嵌段(S)。在基於樹突之增溶性嵌段(S)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末端官能基為羧酸,且增溶性基團經由酯或更佳醯胺鍵連接。在基於樹突之增溶性嵌段(S)之某些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末端官能基為胺,且增溶性基團經由醯胺或胺基甲酸酯鍵連接至末端官能基。
在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基團(SG)藉由共價鍵經由適合連接子X連接至增溶性嵌段(S),該連接子通常選自低碳數烷基或PEG基團。較佳用於將SG接合至S之特定適合連接子X稱為X5。在非限制性實例中,藉由與活化之羧酸(LG-C(O)-R 19)反應,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5,將增溶性嵌段(S)共價連接至增溶性基團(SG),得到-NH-C(O)-R 19;與活化之混合碳酸酯(LG-C(O)-O-R 19)或氯甲酸酯(Cl-C(O)-O-R 19)反應,得到NH-C(O)-O-R 19;與醛或酮(CR 22(O)-R 19)反應,得到式CR 22(-NH)-R 19之希夫鹼(Schiff base);與烯烴(C(R 22)(R 23) =C(R 24)(R 19)反應,得到邁克爾加成產物(例如NH-C(R 22)(R 23)-CH(R 24)(R 19)或-N(C(R 22)(R 23)-CH(R 24)(R 19)) 2;或與烷基或芳基鹵化物(LG-R 19,其中LG=Cl、Br或I)反應,得到-NH-R 19、-N(-R 19) 2及/或-N+(-R 19) 3,該等增溶性嵌段選自包含包括胺之單體的聚合物或包含包括胺(例如-NH 2)之末端官能基(FGt)之樹突。在額外非限制性實例中,藉由與胺(NH 2-R 19)反應,經由適合連接子X5,將增溶性嵌段(S)共價連接至增溶性基團(SG),得到C(O)-NH-R 19或與甲胺(R 19-N(CH 3)(H)或R 19-NHMe)反應,得到-C(O)-N(CH 3)(R 19),該等增溶性嵌段選自包含包括羧酸之單體的聚合物或包含包括羧酸(例如-COOH(或-C(O)-LG))之末端官能基(FGt)的樹突。
在以上非限制性實例中,LG為任何適合之離去基,且R 19可選自(但不限於)-(CH 2) t-SG、-(CH 2CH 2O) t-CH 2CH 2-SG、-(CH 2)t-C(O)-NH-(CH 2) u-SG、-(CH 2CH 2O) tCH 2CH 2C(O)-NH-(CH 2) u-SG、-(CH 2) t-NH-C(O)-NH-(CH 2) u-SG及(CH 2CH 2O) tCH 2CH 2NH-C(O)-(CH 2) u-SG,其中t及u各獨立地為通常選自1至6之間的整數,諸如1、2、3、4、5或6。用於將S連接至SG之較佳X5 (亦即,S-X5-SG)通常選自-NH-(CH 2) t-、-NH-(CH 2CH 2O) t-CH 2CH 2-、-NH-(CH 2)t-C(O)-NH-(CH 2) u-、-NH-(CH 2CH 2O) tCH 2CH 2C(O)-NH-(CH 2) u-、NH-(CH 2) t-NH-C(O)-NH-(CH 2) u-、-NH(CH 2CH 2O) tCH 2CH 2NH-C(O)-(CH 2) u-、-C(O)-(CH 2) t-、-C(O)-(CH 2CH 2O) t-CH 2CH 2-、-C(O)-(CH 2)t-C(O)-NH-(CH 2) u-、C(O)-(CH 2CH 2O) tCH 2CH 2C(O)-NH-(CH 2) u-、C(O)-(CH 2) t-NH-C(O)-NH-(CH 2) u-或-C(O)-(CH 2CH 2O) tCH 2CH 2NH-C(O)-(CH 2) u-,其中t及u各獨立地為通常選自1至6之間的整數,諸如1、2、3、4、5或6。
出於清楚起見,下文提供包含樹突架構之增溶性嵌段(S)之兩親分子的非限制性實例,其中樹突為第二代且包含選自FG1-CH(R 1) 2之單體單元,其中FG1 (及焦點)為NH 2,R 1為(OCH 2CH 2) y-FG2,y為1,FG2(及FGt)為COOH,其中末端官能基(FGt)羧酸連接至NH 2-R 19,得到-C(O)-NH 2-R 19,其中R 19為-(CH 2CH 2O) t-CH 2CH 2-SG,t=1,且該增溶性基團選自α-葡萄糖:
Figure 02_image213
其中該增溶性嵌段(S)直接地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該疏水性嵌段(H),該疏水性嵌段可進一步包含藥物分子(例如,H-D)。在以上實例中,X5為-NH-R 19且R 19為-(CH 2CH 2O) t-CH 2CH 2-SG,其可寫成-NH-(CH 2CH 2O) t-CH 2CH 2-(SG未示出),其中t=1且SG為α葡萄糖。
在整個說明書中提供具有樹突架構之增溶性嵌段(S)的額外實例,該等疏水性嵌段對於某些應用具有特定效用及/或引起製造及/或生物活性之出人意料的改良。 帶電官能基之數目的影響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具有淨負電荷且包含在pH 7.4下攜帶負電荷之一或多個官能基。攜帶淨負電荷之適合的增溶性嵌段(S)包括帶有官能基之分子(例如,pKa為約7.4或更低之官能基),該等官能基在生理pH下,在約7.4或更低之pH下以酸之共軛鹼形式出現。此等包括但不限於帶有羧酸根、硫酸根、磷酸根、胺基磷酸根及膦酸根之分子。帶有羧酸酯之增溶性嵌段(S)可選自但不限於選自以下之羧酸:麩胺酸、天冬胺酸、丙酮酸、乳酸、乙醇酸、葡糖醛酸、檸檬酸酯、異檸檬酸酯、α-酮基戊二酸酯、丁二酸酯、反丁烯二酸酯、蘋果酸酯、草醯乙酸酯、丁酸酯、甲基丁酸酯、二甲基丁酸酯及其衍生物。在某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具有1至20個帶負電官能基的分子,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個帶負電官能基,但通常不超過8個帶負電官能基,較佳介於4與8個帶負電官能基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S)具有淨正電荷且包含帶正電官能基。攜帶淨正電荷之適合的增溶性嵌段(S)包括在pH 7.4下以弱鹼之共軛酸形式出現的分子,其中鹼之共軛酸之pKa大於7.4。此等包括但不限於帶有一級、二級及三級胺,以及四級銨、鈲、鏻及鋶官能基之分子。適合之帶有銨官能基之分子包括例如咪唑鎓及四烷基銨化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包含攜帶不依賴於pH之永久性正電荷的四級銨或鋶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基團(S)包含1-20個帶正電官能基,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個帶正電官能基。對於兩親分子,增溶性嵌段(S)通常具有不超過8個帶電官能基,較佳介於4與8個帶正電官能基之間。 相對離子選擇
關於帶電分子(C)之額外考慮因素為所選之相對離子。帶有正電荷官能基之帶電分子(C)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鹵化物,包括氯化物、溴化物及碘化物陰離子,以及酸的共軛鹼,包括磷酸根、硫酸根、亞硫酸根及羧酸根陰離子,包括甲酸根、琥珀酸根、乙酸根及三氟乙酸根。帶有負電荷官能基之帶電分子(C)的合適相對離子包括但不限於氫及鹼與鹼土金屬,包括例如鈉、鉀、鎂及鈣,或弱鹼之共軛酸,諸如銨化合物。用於形成銨鹽之合適胺包括但不限於銨、一級胺,諸如參(羥基甲基)胺基甲烷(「TRIS」)、基於諸如二甲胺及二乙胺的二烷基胺之二級胺,基於諸如三甲胺、二異丙基乙胺(DIPEA)及三乙胺(TEA)之三烷基胺之三級胺,以及第四銨化合物。出乎意料地,作為具有負電荷之兩親性嵌段共聚物之相對離子的酸之銨鹽的參(羥甲基)胺基甲烷(或Tris)在水溶性有機溶劑(諸如DMSO、DMF、丙酮及乙醇)與水溶液兩者中具有改良之溶解性。由於此等原因,參(羥基甲基)胺基甲烷之質子化形式為用於製備存在於本發明之兩親性嵌段共聚物上之酸的共軛鹼鹽之較佳相對離子。 兩親分子之較佳組成
選擇兩親分子之組成以滿足應用之特定需求。兩親分子之表面特性(例如,增溶性嵌段(S)之特性)主要控制藥代動力學,包括組織靶向。因此,對於藉由靜脈內途徑遞送的兩親分子,兩親分子之表面特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血液清除及組織分佈:具有高淨正電荷之增溶性基團的兩親分子迅速自血液中清除,且主要被肝臟、脾臟及肺中之嗜酸細胞攝取;具有包含結合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的糖分子,例如GalNAc的增溶性基團之兩親分子主要由肝臟中之嗜酸細胞攝取;以及具有包含親水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基團的兩親分子通常具有相對較長之在血液中之半衰期且較佳用於靶向除肝臟、脾臟及肺以外的組織,該等親水性聚合物具有淨中性或淨負電荷且具有無規線圈架構。
亦發現兩親分子之架構影響流體動力學行為,包括在水性緩衝液中之粒度及粒度穩定性。具體而言,包含樹突架構之增溶性嵌段(包含2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通常不超過16個,例如2至8個增溶性基團)的兩親分子通常甚至在中性或接近中性電荷時亦促進奈米顆粒膠束化。
因此,在用於靜脈內藥物遞送之的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奈米藥劑包含具有增溶性嵌段(S)之兩親分子,該增溶性嵌段包含具有兩個或更多個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的增溶性基團的樹突擴增子(即,具有樹突架構)。為了清楚起見,下文提供具有增溶性嵌段(S)之兩親分子的非限制性實例,該增溶性嵌段包含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之樹突擴增子(即,具有樹突架構):
Figure 02_image215
其中SG係選自直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或更佳X5連接至S之糖分子、羧酸、胺及/或羥基;B為間隔子;U為連接子;H為通常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且-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存在間隔子(B)且選自PEG,且上述結構變成:
Figure 02_image217
其中b為構成間隔子之單體單元的整數數目,且通常介於1與48之間,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22、43、44、45、46、47或48個單體單元,較佳介於約1與36個單體單元之間,或介於約4與36個單體單元之間、最佳為24個單體單元。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包含包括胺基酸之樹突擴增子。為了清楚起見,下文提供具有增溶性嵌段(S)之兩親分子的非限制性實例,該增溶性嵌段包含包括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之離胺酸之樹突擴增子(即,具有樹突架構):
Figure 02_image219
其中以上實例中之SG為胺,亦即末端官能基(FGt)為SG;B為間隔子;U為連接子;H為通常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且-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在包含基於胺基酸之樹突擴增子之兩親分子的一些實施例中,增溶性基團(SG)直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或更佳X5連接至S。在非限制性實例中,其中SG經由連接子X5連接至以上結構之基於離胺酸之樹突擴增子,該結構變成:
Figure 02_image221
其中SG係選自直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或更佳X5連接至S之糖分子、羧酸、胺及/或羥基;B為間隔子;U為連接子;H為通常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且-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相比之下,包含線性架構之基於聚(胺基酸)的增溶性嵌段之兩親分子通常需要大於或等於+2或小於或等於-2之淨電荷以促進,或大於或等於+4或小於或等於-4之淨電荷以促進奈米顆粒膠束化。在包含線性架構之基於聚(胺基酸)之增溶性嵌段的兩親分子之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嵌段通常包含2至12個帶電胺基酸,諸如2、3、4、5、6、7、8、9、10、12個帶電胺基酸。為了清楚起見,下文展示包含線性架構之基於聚(胺基酸)之增溶性嵌段的兩親分子之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223
其中該增溶性嵌段(S)包含整數數目個胺基酸y22;y為通常選自1至6之整數;B為間隔子;U為連接子;H為通常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且-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注意:在以上實例中,包含胺基酸之增溶性嵌段可直接或經由N端(展示)或C端(未展示)之B及/或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另一端可以封端,例如,C端可經醯胺封端(展示),或N端可經乙醯基封端。
在包含線性架構之基於聚(胺基酸)之增溶性嵌段的兩親分子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SG經由連接子X5連接至S。為清楚起見,以下展示非限制性實例:
Figure 02_image225
其中SG係選自直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或更佳X5連接至S之糖分子、羧酸、胺及/或羥基。 選擇用於癌症治療及慢性病毒感染之藥物分子 (D)
本文揭示之奈米藥劑組合物包含至少一種兩親分子及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基於奈米藥劑之預期用途選擇藥物分子(D)。本文揭示之用於治療癌症及慢性病毒感染之奈米藥劑包含選自免疫刺激劑及/或化學治療劑之藥物分子。
合適的免疫刺激劑包括各種模式識別受體(PRR)激動劑,尤其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TLR-3、TLR-4、TLR-7、TLR-8、TLR-7/8及TLR-9之激動劑。TLR-3激動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dsRNA,諸如PolyI:C及核苷酸鹼基類似物;TLR-4激動劑包括脂多糖(LPS)衍生物,例如單磷醯基脂質A(MPL)小分子,諸如嘧啶并吲哚;TLR-7 & -8激動劑包括ssRNA及核苷酸鹼基類似物,包括咪唑喹啉、羥基腺嘌呤、苯并㖠啶及洛索立賓(loxoribine)之衍生物;TLR-9激動劑包括未甲基化的CpG及結合至TLR-9的小分子;STING激動劑包括環狀二核苷酸及合成小分子,諸如α-倒撚子素(mangostin)及其衍生物,以及連接之醯胺基苯并咪唑(「二ABZI」)及相關分子(參見:Ramanjulu等人,Nature,20:439-443, 2018)。
在若干實施例中,奈米藥劑包含選自TLR激動劑,諸如基於咪唑并喹啉之TLR-7/8激動劑之免疫刺激劑。舉例而言,免疫刺激劑可為咪喹莫特(Imiquimod) (R2137)或雷西莫特(Resiquimod) (R2148),其經FDA批准用於人類用於特定適應症及用途。在其他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包含TLR-7激動劑、TLR-8激動劑及/或TLR-7/8激動劑。已知許多此類激動劑,包括多種不同咪唑并喹啉化合物。
咪唑并喹啉為合成之免疫調節藥物,其藉由結合抗原呈遞細胞(例如樹狀細胞)上的鐸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7及/或-8 (TLR-7/TLR-8),在結構上模仿此等受體之天然配位體,即病毒單股RNA起作用。咪唑并喹啉為包含稠合喹啉-咪唑骨架之雜環化合物,在本文中描述為疏水性分子或有時描述為包含雜芳基或胺基-雜芳基。本發明亦考慮其衍生物、鹽(包括水合物、溶劑合物及N-氧化物)及前藥。特定咪唑并喹啉化合物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6,518,265號;及美國專利第4,689,338號。在一些非限制性實施例中,咪唑并喹啉化合物不為咪喹莫特或雷西莫特。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為2-胺基吡啶與五員含氮雜環稠合之小分子,包括但不限於咪唑并喹啉胺及經取代咪唑并喹啉胺,諸如醯胺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磺醯胺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脲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芳基醚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雜環醚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醯胺醚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磺醯胺醚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脲取代之咪唑并喹啉醚、硫醚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羥胺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肟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6-、7-、8-或9-芳基、雜芳基、芳氧基或芳基伸烷基氧基取代之咪唑并喹啉胺,及咪唑并喹啉二胺;四氫咪唑并喹啉胺,包括(但不限於)醯胺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磺醯胺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脲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芳基醚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雜環醚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醯胺基醚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磺醯胺基醚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脲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醚、硫醚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羥胺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肟取代之四氫咪唑并喹啉胺及四氫咪唑并喹啉二胺;咪唑并吡啶胺包括但不限於醯胺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磺醯胺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脲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芳基醚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雜環醚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醯胺基醚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磺醯胺基醚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脲取代之咪唑并吡啶醚及硫醚取代之咪唑并吡啶胺;1,2-橋聯咪唑并喹啉胺;6,7-稠合環烷基咪唑并吡啶胺;咪唑并㖠啶胺;四氫咪唑并㖠啶胺;㗁唑并喹啉胺;噻唑并喹啉胺;㗁唑并吡啶胺;噻唑并吡啶胺;㗁唑并㖠啶胺;噻唑并㖠啶胺;吡唑并吡啶胺;吡唑并喹啉胺;四氫吡唑并喹啉胺;吡唑并㖠啶胺;四氫吡唑并㖠啶胺;及與吡啶胺、喹啉胺、四氫喹啉胺,㖠啶胺或四氫㖠啶胺稠合的1H-咪唑并二聚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刺激劑為具有下式之咪唑并喹啉:
Figure 02_image227
IV
在式IV中,R 20選自氫、視情況經取代低碳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低碳數醚中之一者;且R 21係選自視情況經取代芳胺或視情況經取代低碳數烷基胺中之一者。R 21可視情況經取代為連接至聚合物之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於式IV中之R 20可選自氫、
Figure 02_image229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1可選自
Figure 02_image231
Figure 02_image233
,其中e表示亞甲基單元之數目為1至4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1可為
Figure 02_image235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1可為
Figure 02_image237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0可為
Figure 02_image239
且R 21可為
Figure 02_image241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D為
Figure 02_image243
,其中R 20係選自H、烷基、烷氧基烷基、芳基、雜芳基、胺基烷基、醯胺及酯;且X3係選自烷基、烷氧基烷基、芳烷基、雜芳烷基、芳基、雜芳基及羧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R 20係選自H、烷基及烷氧基烷基;且X3係選自烷基及芳烷基。在其他實施例中,R 20為丁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X3為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癌症治療之藥物(D)為選自STING之激動劑之免疫刺激劑。在一些實施例中,STING之激動劑係選自基於醯胺基苯并咪唑之分子。為了清楚起見,此處展示非限制性實例,其中哌𠯤環視情況用作反應性手柄以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兩親分子,例如連接至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之反應性單體。
Figure 02_image245
在其他實施例中,用於癌症治療之藥物係選自化學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選自烷基化劑(順鉑、環磷醯胺&替莫唑胺(temozolomide)作為實例)、有絲分裂抑制劑(紫杉烷及長春花生物鹼)或抗代謝物(5-氟尿嘧啶、卡培他濱&甲胺喋呤作為實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學治療藥物為逆轉免疫抑制之免疫調節劑,包括腺苷受體及芳烴受體之抑制劑。在其他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係選自拓樸異構酶抑制劑(拓樸異構酶I抑制劑及拓樸異構酶II抑制劑)。此處為了清楚起見而展示非限制性實例,其中拓朴替康之三級胺視情況經修飾以能夠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兩親分子,例如連接至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的反應性單體:
Figure 02_image247
在其他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係選自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此處為清楚起見而展示非限制性實例,其中吉非替尼之嗎啉基團視情況經哌𠯤基團置換以實現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兩親分子,例如連接至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的反應性單體。
Figure 02_image249
在其他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係選自血管生成(例如抗VEGF受體)抑制劑。此處為清楚起見而展示非限制性實例,其中舒尼替尼之三級胺可視情況經修飾以實現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兩親分子,例如連接至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的反應性單體:
Figure 02_image251
在其他實施例中,化學治療劑係選自腫瘤抗生素(蒽環黴素家族、放線菌素-D及博萊黴素作為實例)。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蒽環黴素為阿黴素且具有該結構,其中胺或酮可視情況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兩親分子,例如連接至基於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之反應性單體。
Figure 02_image253
儘管可使用任何類別之化學治療劑,但出乎意料地發現,與免疫刺激劑組合使用之某些類別之化學治療劑會導致腫瘤清除率出乎意料地增強。本文揭示較佳化學治療劑為誘導免疫抑制逆轉及/或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之彼等。因此,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的某些實施例中,奈米藥劑包括免疫刺激劑及/或化學治療劑,其中化學治療劑選自蒽環黴素、紫杉烷、鉑化合物、5-氟尿嘧啶、西他濱(cytaribine)及可用於消除或改變腫瘤微環境中抑制細胞之表型的其他此類分子。
藥物分子可經由非共價相互作用(例如疏水性或靜電相互作用)共價連接至兩親分子或與兩親分子締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藥物分子共價連接至兩親分子,例如藥物分子經由可降解連接子連接至兩親分子的疏水性嵌段。在其他實施例中,藥物分子(D)為疏水性的且併入包含兩親分子之顆粒的疏水性核心中。在另其他實施例中,藥物分子攜帶淨正電荷或淨負電荷且與攜帶相反電荷的一部分兩親分子締合。併入藥物分子之較佳方法視藥物分子之化學組成而定。
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之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係選自免疫刺激劑,其為疏水性及/或兩親性,且經由非共價相互作用,諸如與包含奈米顆粒之核心的疏水性嵌段疏水相互作用,併入包含兩親分子之奈米顆粒中。疏水性免疫刺激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基於角鯊烯之免疫刺激劑;基於脂質之PRR激動劑,諸如巨噬細胞誘導C型凝集素(mincle)受體激動劑(例如海藻糖二黴菌酸酯及海藻糖二山崳酸酯)TLR-4的基於脂多醣之激動劑,及TLR-1/2及TLR-2/6的基於脂肽之激動劑;TLR-4的基於雜芳基之激動劑(例如嘧啶并吲哚);以及TLR-7/8之激動劑(例如咪唑并喹啉及苯并㖠啶)及STING(例如二ABZI)。
在用於慢性病毒感染之奈米藥劑之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係選自免疫刺激劑,其為疏水性及/或兩親性,且經由非共價相互作用,諸如與包含奈米顆粒之核心的疏水性嵌段疏水相互作用,併入包含兩親分子之奈米顆粒中。疏水性免疫刺激劑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基於角鯊烯之免疫刺激劑;基於脂質之PRR激動劑,諸如巨噬細胞誘導C型凝集素(mincle)受體激動劑(例如海藻糖二黴菌酸酯及海藻糖二山崳酸酯)TLR-4的基於脂多醣之激動劑,及TLR-1/2及TLR-2/6的基於脂肽之激動劑;TLR-4的基於雜芳基之激動劑(例如嘧啶并吲哚);以及TLR-7/8之激動劑(例如咪唑并喹啉及苯并㖠啶)及STING(例如二ABZI)。在一些實施例中,慢性病毒感染為肝炎感染。在一些實施例中,慢性病毒感染為A型肝炎、B型肝炎、C型肝炎、D型肝炎或E型肝炎感染。在其他實施例中,病毒為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在其他實施例中,病毒為反轉錄病毒,諸如人類免疫不全病毒。在其他實施例中,病毒為多瘤病毒。
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的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係選自化學治療藥物,其為疏水性及/或兩親性且藉由非共價相互作用併入至包含兩親分子之奈米顆粒中。許多化學治療藥物為高度疏水性的且可併入至由本文揭示之兩親分子組裝之奈米顆粒的疏水性核心中。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蒽環黴素,諸如阿黴素及道諾黴素;雄激素,諸如卡魯睾酮;抗腎上腺素,諸如米托坦或曲洛司坦;紫杉烷類或紫杉烷家族之成員,諸如太平洋紫杉醇(TAXOL®)、多西他賽(TAXOTERE®)及其類似物;受體酪胺酸激酶及/或血管生成之某些抑制劑,包括索拉非尼(NEXAVAR®)及舒尼替尼(SUTENT®);及PI3K之抑制劑,諸如阿吡利塞及其類似物,以及上述任一者的醫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酸或衍生物。
包含免疫刺激劑及/或化學治療劑之奈米藥劑可用於治療任何癌症。非限制性實例包括血液學腫瘤,諸如白血病,包括急性白血病(諸如11q23陽性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急性骨髓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及骨髓母細胞性、前髓細胞性、骨髓單核球性、單核球性及紅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諸如慢性骨髓細胞性(顆粒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真性多紅血球症、淋巴瘤、霍奇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惰性及高分級型)、多發性骨髓瘤、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重鏈病、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毛細胞白血病及骨髓發育不良常;固態腫瘤,諸如肉瘤及癌瘤,包括纖維肉瘤、黏液肉瘤、脂肪肉瘤、軟骨肉瘤、成骨性肉瘤及其他肉瘤、滑膜瘤、間皮瘤、尤文氏瘤(Ewing's tumor)、平滑肌肉瘤、橫紋肌肉瘤、結腸癌、淋巴惡性腫瘤、胰臟癌、乳癌(包括基底乳癌、導管癌及小葉乳癌),肺癌(包括腺癌、細支氣管肺泡癌、大細胞癌或小細胞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腺癌、汗腺癌、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乳頭狀癌、嗜鉻細胞瘤、皮脂腺癌、乳頭狀癌、乳頭狀腺癌、髓樣癌、支氣管癌、腎細胞癌、肝癌、膽管癌、絨毛膜癌、威耳姆氏腫瘤(Wilms' tumor)、宮頸癌、睾丸腫瘤、精原細胞瘤、膀胱癌、及CNS腫瘤(諸如神經膠瘤、星形細胞瘤、神經管母細胞瘤、顱咽管瘤、室管膜瘤、松果體瘤、血管母細胞瘤,聽神經瘤、少突神經膠質瘤、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經母細胞瘤及視網膜母細胞瘤);皮膚癌,諸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卡堡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或黑色素瘤;以及癌前病狀,諸如原位癌之變體,或外陰上皮內贅瘤形成、宮頸上皮內贅瘤形成或陰道上皮內贅瘤形成。 藥物分子( D) 耐受性
本文揭示包含進一步包含選自免疫抑制劑之藥物分子之兩親分子的顆粒組合物,該等免疫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芳烴受體(AHR)激動劑;某些類固醇,包括糖皮質激素,包括合成類似物,諸如普賴松(prednisone) (及其代謝物普賴蘇穠(prednisolone));某些組蛋白脫乙醯基酶抑制劑(HDACS),諸如HDAC9之抑制劑;視黃酸受體激動劑;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抑制劑,諸如雷帕黴素;某些週期素依賴型激酶(CDK)抑制劑;某些腺苷受體激動劑;PD1之激動劑;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諸如環孢靈(cyclosporine);及其他抑制免疫細胞或抗體之促發炎或細胞毒活性的分子。
發現包含兩親分子及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藥物分子(D)的組合物對於耐受性應用特別有效,包括治療發炎性病狀,諸如過敏、自體免疫、移植排斥及其他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發炎性過程:例如,感染、外傷、毒性及/或局部缺血損傷(例如,在腦血管病發作、心肌感染之後)。
在某些實施例中,藥物分子選自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雷帕黴素及雷帕黴素類似物(諸如西羅莫司、他克莫司、依維莫司、CCI-779、AP23573及RAD001)及ATP競爭性mTOR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E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 (奧米力絲)、BEZ235、AZD2014及XL765,包括US2011/0195966A1、US2008/0081809A1、US8,796,455B2、US8,492,381B2、US8,394,818B2、US2008/0234262A1及相關公開案(例如,Liang Y.等人,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of QL47: A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gent, Med. Chem. Lett. (2017)及Liu Q.等人,Discovery of 1-(4-(4-Propionylpiperazin-1-yl)-3-(trifluoromethyl)phenyl)-9-(quinolin-3-yl)benzo[h][1,6]naphthyridin-2(1H)-one as a Highly Potent, Selectiv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J. Med. Chem. (2010))中所述之彼等及其任何衍生物、類似物、前藥或鹽形式,其中之每一者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揭示之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為,某些mTOR抑制劑,尤其抑制mTORC1與mTORC2兩者的彼等,即雙重mTORC1/mTORC2抑制劑,包括ATP競爭性mTOR抑制劑,在誘導耐受性(例如,逆轉或抑制自體免疫、過敏、移植排斥及其他發炎性過程)方面比單獨抑制mTORC1之mTOR抑制劑更有效。在一些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具有<1 μM之mTORC1抑制活性及/或<1 μM之mTORC2抑制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具有<0.5 μM之mTORC1抑制活性及/或<0.5 μM之mTORC2抑制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具有<0.1 μM之mTORC1抑制活性及/或<0.1 μM之mTORC2抑制活性。抑制活性可表示為IC 50且可基於活體外或基於細胞之分析。抑制活性可直接評定,例如在競爭性結合分析中,或基於功能性讀出來測定,例如螢光報告探針或細胞生長。
在包括兩親分子及選自mTOR抑制劑之藥物分子的一些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與兩親分子摻合且與兩親分子在水溶液(例如水性緩衝劑)中所形成之膠束的疏水性核締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兩親分子之疏水性嵌段(H)。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兩親分子之疏水性嵌段(H)的mTOR抑制劑為依維莫司類似物,例如帶有游離胺之依維莫司類似物,用於直接或經由諸如以下的連接子與H嵌段反應:
Figure 02_image255
Figure 02_image257
或替代地,類似物可包含羧酸基團,用於直接或經由諸如以下的連接子與H嵌段連接:
Figure 02_image259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兩親分子之疏水性嵌段(H)之mTOR抑制劑為Torin 2,或Torin 1或Torin 2的類似物,例如帶有游離胺之Torin 2,或Torin 1或Torin 2的類似物,用於直接或經由諸如以下的連接子與H嵌段反應:
Figure 02_image261
Figure 02_image263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265
其中S為增溶性嵌段; B為間隔子; H為疏水性嵌段; U為連接子; L 1A為伸烷基連接子; L 2A為胺基、醯胺基、酯、胜肽或含氮雜環基連接子; X1為適合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267
其中S為增溶性嵌段; B為間隔子; H為疏水性嵌段; U為連接子; L 1B為伸烷基-C(O)-NH-連接子; L 2A為胺基、醯胺基、胜肽或含氮雜環基連接子; X1為適合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269
其中S為增溶性嵌段; B為間隔子; H為疏水性嵌段; U為連接子; L 1B
Figure 02_image271
連接子; L 2B為胺基、醯胺基或胜肽連接子; R 1B為NH 2
Figure 02_image273
; X1為適合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 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之一般組合物
本文所述之兩親分子對於各種藥物遞送應用具有一般效用,尤其遞送用於治療癌症或病毒感染之免疫刺激或化學治療藥物,及用於治療發炎性病狀,諸如過敏、自體免疫、移植排斥及其他由以下原因引起的發炎性過程:例如,感染、外傷、毒性及/或局部缺血損傷(例如,在腦血管病發作、心肌感染之後)。
發現包含樹突擴增子(即具有樹突架構)之增溶性嵌段(S)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的兩親分子對於藥物分子,尤其疏水性藥物分子的調配尤其有效,其中增溶性嵌段係選自糖分子及/或羧酸的增溶性基團,B係選自親水性聚合物(例如PEG)且H係選自包含芳族基之式I的聚(胺基酸)。
在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稱為 V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275
其中SG較佳選自糖分子(例如甘露糖、N-乙醯基半乳糖胺或葡萄糖)或羧酸,其直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或更佳X5連接至S;B為較佳選自親水性聚合物之間隔子,更佳為具有4至36個單體單元、最佳24個單體單元之PEG;U為連接子;H為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該一或多種藥物分子通常選自與兩親分子摻合或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H的免疫刺激劑(例如PRR激動劑,諸如STING激動劑及式IV之TLR-7/8激動劑)、化學治療劑(例如蒽環黴素)及免疫抑制劑(諸如mTOR抑制劑,例如依維莫司、Torin 1及Torin 2),其中任何未連接的(即,藥物分子未共價連接至兩親分子)藥物分子以約20:1至約1:20或約5:1至約1:5之比率,但更佳以約1:2至約1:4兩親分子莫耳數比藥物莫耳數的比率摻合;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且-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V之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277
在另其他實施例中,其中兩親分子包含增溶性嵌段(S),該增溶性嵌段包含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間接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之樹突擴增子(即,具有樹突架構),其中該增溶性嵌段係選自選自糖分子及/或羧酸之增溶性基團,B係選自親水性聚合物(例如PEG)且H係選自包含芳族基之式I聚(胺基酸),且樹突擴增子為離胺酸,該結構稱為 VI且為清楚起見,如下所示:
Figure 02_image279
其中SG較佳選自糖分子(例如甘露糖、N-乙醯基半乳糖胺或葡萄糖)或羧酸,其直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或更佳X5連接至S;B為較佳選自親水性聚合物之間隔子,更佳為具有4至36個單體單元、最佳24個單體單元之PEG;U為連接子;H為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該一或多種藥物分子通常選自與兩親分子摻合或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H的免疫刺激劑(例如PRR激動劑,諸如STING激動劑及式IV之TLR-7/8激動劑)、化學治療劑(例如蒽環黴素)及免疫抑制劑(諸如mTOR抑制劑,例如依維莫司、Torin 1及Torin 2),其中任何未連接的(即,藥物分子未共價連接至兩親分子)藥物分子以約20:1至約1:20或約5:1至約1:5之比率,但更佳以約1:2至約1:4兩親分子莫耳數比藥物莫耳數的比率摻合;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且-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VI之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281
或替代地,在以上結構中,甘露糖經N-乙醯基-半乳糖胺(GalNAc)置換,且視情況不存在三唑連接子及/或Ahx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VI之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2_image283
或替代地,在以上結構中,甘露糖經N-乙醯基-半乳糖胺(GalNAc)置換。
發現在水溶液(例如水性緩衝液,諸如PBS pH 7.4)中組裝成直徑約5至200 nm之膠束之包含兩親分子及至少一種藥物分子的顆粒,尤其直徑介於約5至50 nm之顆粒較佳用於製造(例如無菌過濾後之改良的回收率),且與直徑>50 nm之顆粒相比具有改良的生物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膠束直徑為約5 nm至約200 nm,諸如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100 nm之間,且更佳地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50 nm之間,諸如5 nm、6 nm、7 nm、8 nm、9 nm、10 nm、11 nm、12 nm、13 nm、14 nm、15 nm、16 nm、17 nm、18 nm、19 nm、20 nm、21 nm、22 nm、23 nm、24 nm、25 nm、26 nm、27 nm、28 nm、29 nm、30 nm、31 nm、32 nm、33 nm、34 nm、35 nm、36 nm、37 nm、38 nm、39 nm、40 nm、41 nm、42 nm、43 nm、44 nm、45 nm、46 nm、47 nm、48 nm、49 nm或約50 nm。
亦發現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例如,至少一種藥物分子)之比率為影響顆粒流體動力行為及生物活性之臨界因數。歷史上,較高的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之比率,例如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之比率>10:1,更容易實現,而較低的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之比率(或相反,較高的藥物分子與兩親分子之比率)往往更具挑戰性,尤其對於大的藥物分子(例如>500道爾頓)或疏水性藥物分子(例如水溶性小於1 mg/mL或更低,諸如小於0.1mg/mL之藥物分子)。本文揭示之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為,兩親分子之較佳實施例,諸如式V及式VI之兩親分子,能夠實現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低莫耳比(或者相反,藥物分子與兩親分子高莫耳比)。基於此等發現,對於本文所述之兩親分子,諸如式V及式VI之兩親分子,通常選擇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的莫耳比,以使藥物負載達到最大,而不會對兩親分子所形成之的顆粒的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通常發現兩親分子(例如,式S-B-[U]-H的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D)之莫耳比介於約20:1至約1:20之間,諸如約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及1:20會產生具有約5 nm至約200 nm(諸如5至約50 nm)之間的期望尺寸之穩定奈米顆粒膠束組合物。儘管其中藥物分子之分子量>500道爾頓及/或為疏水性的,但選擇兩親分子與D之莫耳比介於約5:1至約1:5,或甚至更佳介於約2:1至約1:4,且最佳比率為約1:1至約1:4。 用於改良之腫瘤靶向性之 pH 反應性 兩親分子
與具有中性或淨正電荷之兩親分子相比,發現包含帶負電官能基且具有淨負電荷之兩親子分子具有減少的抗原呈遞細胞攝取。此類特性可有益於減少血液、肝臟及脾臟中抗原呈遞細胞的攝取,且促進其他組織(諸如腫瘤)中增加之攝取。此外,發現某些兩親分子在pH 7.4時帶負電,但回應pH變化而發生特性變化(即,兩親分子具有pH反應性),例如,在pH低於7.2時,諸如電荷及/或溶解度之特性的變化會減少血液、肝臟及脾臟中抗原呈遞細胞之攝取且增加腫瘤中之攝取。非限制性解釋為腫瘤之細胞外環境的pH低於血液,且在腫瘤中pH降低時pH反應性兩親分子特性之變化導致兩親分子在腫瘤內的保留增加。
因此,在用於腫瘤靶向之兩親分子的較佳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在血液pH 7.4時包含淨負電荷,但具有pH反應性,且在pH小於7.4或pH小於7.3、7.2、7.1、7.0、6.9、6.8、6.7、6.6、6.5、6.4、6.3、6.2或6.1,較佳在pH介於約6.0至7.3之間,諸如pH 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或7.2時發生特性變化。
本文揭示顯示pH反應性且引起改良之腫瘤靶向性的兩親分子結構。一項出人意料的發現為,包含增溶性嵌段(具有包含選自羧酸之增溶性基團的樹突擴增子)之兩親分子通常在接近生理pH 7.4之pH值下顯示出pH反應性。因此,在較佳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具有pH反應性且包含增溶性嵌段,該增溶性嵌段包含連接至樹突擴增子之羧酸基團。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包含具有樹突架構及羧酸增溶性基團之增溶性嵌段的pH反應性兩親分子為:
Figure 02_image285
Figure 02_image287
其中B為間隔子;U為連接子;H為通常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或H包含樹突擴增子且末端官能基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包含芳基或雜芳基的疏水性基團或疏水性藥物分子;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末端官能基(FGt),亦即羧酸基團經由X5連接至包含羧酸之SG,例如上文所示之羧酸可與甘胺酸或β-丙胺酸反應以產生具有分別包含α或β羧酸之SG的結構。
在上述結構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包含選自PEG之間隔子(B),且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289
其中b為構成間隔子之單體單元的整數數目,且通常介於1與48之間,諸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22、43、44、45、46、47或48個單體單元,較佳介於約1與36個單體單元之間,或介於約4與36個單體單元之間、最佳為24個單體單元。
在以上結構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包含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H),且結構變成:
Figure 02_image291
其中式I之聚(胺基酸)視情況包含選自疏水性胺基酸(M)、反應性胺基酸(N)、間隔子胺基酸(O)、帶電胺基酸(P)及其組合之單體,其限制條件為至少存在單體M或N;m、n、o及p分別表示存在單體M、N、O及P之重複單元的整數,該等重複單元可沿聚合物以特定或隨機順序分佈;R 3通常選自氫、NH 2、NH 2-CH 3、NH 2-(CH 2) y5CH 3、OH或直接或經由X1連接的藥物分子(D);R 4為通常選自芳基或雜芳基之任何疏水性基團;R 5為包含一或多種在水溶液中帶電或在特定pH範圍內為pH反應性且在水溶液中帶電之官能基的任何基團;Q通常選自任何低碳數烷基或雜烷基,包括但不限於(CH 2) y6及(CH 2CH 2O) y7CH 2CH 2,其中y6為1至6之任何整數且y7為通常選自1至4之整數。
在以上結構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包含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的疏水性嵌段(H),其中存在單體M及N且單體O及P不存在,且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293
其中m及n之總和為通常選自3至30之整數,或替代地m不存在且n為通常選自3至30之間的任何整數或n不存在且m為通常選自3與30之間的任何整數。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以上結構之兩親分子的單體M不存在,且疏水性嵌段(H)經由包含三唑之連接子U連接至間隔子(B),且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295
其中m為通常選自3與30之間的整數,且R 4通常選自芳基或雜芳基。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以上結構之兩親分子的單體M係選自色胺酸且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297
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pH反應性兩親分子包含增溶性嵌段,其包含基於聚(胺基酸)之樹突擴增子,例如基於離胺酸、鳥胺酸、麩胺酸或天冬胺酸之樹突擴增子。為了清楚起見,此處展示包含基於離胺酸之樹突之pH反應性兩親分子的非限制性實例,其中離胺酸之一級胺,亦即FGt經丁二酸取代:
Figure 02_image299
其中B為間隔子;U為連接子;H為通常選自式I之聚(胺基酸)之疏水性嵌段,或H為樹突擴增子且末端官能基直接或經由連接子連接至較佳包含芳基或雜芳基的疏水性基團或疏水性藥物分子;D為藥物分子;[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的;-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在其他實施例中,末端官能基(FGt) (亦即,胺基)為連接之丙二酸、戊二酸或己二酸。 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之奈米藥劑
本文所揭示之奈米藥劑的較佳實施例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其包含樹突架構之增溶性嵌段,其中第一兩親分子之增溶性基團(SG)通常選自胺、糖分子或羧酸。
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的某些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具有pH反應性,且包含具有樹突架構及選自羧酸之增溶性基團(SG)的增溶性嵌段。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的某些其他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兩親分子包含具有樹突架構及選自糖分子之增溶性基團(SG)之增溶性嵌段,較佳選自與APC上之受體結合的糖分子,包括某些C型凝集素受體,諸如甘露糖受體及DC-SIGN。
本文揭示之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為,藉由添加第二兩親分子,可以改良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尤其藉由靜脈內途徑投與的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的腫瘤靶向性及療效。具體而言,對於包含具有增溶性嵌段之第一兩親分子的奈米藥劑,該增溶性嵌段包含樹突擴增子及選自羧酸或糖分子之增溶性基團,發現添加具有增溶性嵌段(包含親水性聚合物且具有線性架構)的第二兩親分子可改善腫瘤攝取。一個非限制性解釋為第二兩親分子在血液中屏蔽奈米藥劑,且減少肝臟及脾臟中APC之清除。
因此,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的較佳實施例中,奈米藥劑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其中第一兩親分子具有pH反應性且包含具有樹突架構及選自羧酸之增溶性基團(SG)的增溶性嵌段,且第二兩親分子包含進一步包含親水性聚合物且具有線性架構之增溶性嵌段。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的某些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奈米藥劑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其中第一兩親分子包含具有樹突架構及選自諸如甘露糖之糖分子之增溶性基團(SG)的增溶性嵌段,且第二兩親分子包含進一步包含親水性聚合物且具有線性架構之增溶性嵌段。
發現第二兩親分子之基於親水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嵌段之若干特性,包括長度及單體組成,影響奈米藥劑針對目標腫瘤組織之能力。因此,發現選自中性親水性聚合物之親水性聚合物較佳適用作第二兩親分子之增溶性嵌段,該等中性親水性聚合物包含選自PEG、HPMA及HEMA之單體以及兩性離子甜菜鹼單體,諸如磷酸膽鹼甲基丙烯酸酯(PCMA)、磺基甜菜鹼甲基丙烯酸酯(SBMA)、羧基甜菜鹼甲基丙烯酸酯(CBMA-2)、羧基甜菜鹼丙烯醯胺(CBAA-3)及羧基甜菜鹼甲基丙烯醯胺(CBMAA-3)及其類似物。除了單體組成外,還需要最佳化第二兩親分子之基於親水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嵌段的長度,以確保在不妨礙締合之藥物分子活性的情況下自APC屏蔽血液中之奈米藥劑。因此,本文所揭示之結果展示作為第二兩親分子之增溶性嵌段,具有約24至300個單體單元或更佳約48至約200個單體單元之親水性聚合物對於腫瘤靶向為最佳的。
另一個考慮因素為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之莫耳比與第二兩親分子的基於親水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嵌段之最佳長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文中提供第二兩親分子之既定長度之基於親水性聚合物之增溶性嵌段的第一及第二兩親分子之最佳比率,其中:
對於包含少於48個單體單元之第二兩親分子之基於親水性聚合物的增溶嵌段,第一及第二兩親分子之比率應選自約4:1或更小,諸如4:1至1:4,或更佳約2:1至約1:2;對於包含約48個單體單元至約200個單體單元之第二兩親分子之基於親水性聚合物的增溶性嵌段,第一及第二兩親分子之比率應選自約16:1至約2:1,諸如約12:1至約6:1,或更佳約9:1;並且,對於包含大於200個單體單元之第二兩親分子之基於親水性聚合物的增溶性嵌段,第一及第二兩親分子之比率通常大於約10:1,諸如約12:1或更高。 連接子 X6
包含進一步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之顆粒的奈米藥劑設計成在穿過身體期間屏蔽藥物分子,但第一及/或第二兩親分子之增溶性嵌段可能會阻礙奈米藥劑到達其目標組織(諸如腫瘤)後之藥物分子活性。因此,本發明之發明人開發了連接子X6以實現增溶性嵌段(S)的受控排出,該連接子為用於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將增溶性嵌段連接至疏水性嵌段的特定連接子。
在包含第二兩親分子之奈米藥劑的某些較佳實施例中,第二兩親分子包含連接至X6之增溶性嵌段(S),X6直接或經由間隔子(B)及/或連接子U連接至疏水性嵌段(H),且X6包含較佳選自pH敏感型鍵或酶可降解鍵之可降解鍵。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X6包含長度介於約1至8個胺基酸之間,較佳長度介於約2至6個胺基酸之間的酶可降解胜肽。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X6包含pH敏感型鍵,通常選自腙、矽烷基醚及縮酮。 用於治療癌症及病毒感染之組合物
在用於治療癌症或病毒感染之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之某些組合物中,兩親分子係選自用於式V之兩親分子,其中SG較佳選自經由X5連接至樹突之甘露糖,該X5較佳選自短碳或PEG連接子,B較佳選自親水性聚合物,且H較佳選自包含單體m及n的式I之聚(胺基酸)。在其中X5為CH 2(CH 2OCH 2) 2CH 2-NH-且B選自PEG24 (亦即具有24個單體單元之PEG)之此類實例中,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301
其中,藥物分子較佳選自化學治療藥物(例如蒽環黴素)或免疫刺激劑,諸如PRR激動劑,或更佳為TLR-7/8及STING之激動劑;m與n之總和通常介於3與30之間且R 3通常為NH 2
在一個非限制性實例中,其中在以上結構中,單體M係選自色胺酸且藥物分子為式IV之咪唑并喹啉,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303
其中,m與n之總和通常介於3與30之間,X1通常為-(CH 2) y-C(O)-且X3通常為NH-(CH 2) y-或NH-(C 6H 4)-CH 2-,且當y為1與6之間的整數時,R 20為短烷基(諸如CH 3-(CH 2) y-)或醚;且其中U存在,U通常包含醯胺或三唑,諸如由疊氮基與DBCO之間反應產生之三唑。
在一些實施例中,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305
在用於治療癌症或病毒感染之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之某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係選自用於式VI之兩親分子,其中SG較佳選自經由X5連接至樹突之甘露糖,該X5較佳選自短碳或PEG連接子,B較佳選自親水性聚合物,且H較佳選自包含單體m及n的式I之聚(胺基酸)。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307
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309
在用於治療肝臟病毒感染(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或肝癌)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以上結構中所示之甘露糖殘基經N-乙醯基半乳胺糖(GalNAc)置換。 防止 ABC 之藥物分子
可由抗藥物或抗奈米顆粒抗體引起之經加速血液清除率(ABC)可降低在重複給藥時藉由靜脈內途徑遞送之藥物(尤其封裝於奈米顆粒中之藥物)的活性。
本文揭示之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為,可以藉由在包含兩親分子之奈米藥劑中包括某些免疫調節藥物來緩解抗藥物抗體以及ABC。例如,對於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其包含至少一種兩親分子及至少一種選自免疫刺激劑及/或化學治療劑之藥物分子,例如選自TLR-7、TLR-8、TLR-7/8或STING之激動劑的免疫刺激劑,觀察到添加另一種抑制mTORC1之藥物分子,防止不需要的抗藥物及/或抗奈米顆粒抗體反應及ABC,而不會對治療功效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用於癌症治療之奈米藥劑之某些較佳實施例中,奈米藥劑包含免疫刺激劑及/或化學治療藥物及mTORC1抑制劑,諸如雷帕黴素。 用於防止、抑制或降低非所需免疫反應之組合物
在包含進一步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之兩親分子之顆粒組合物的一些實施例中,發現此類組合物可在第一時間(T1)向個體投與,且防止或抑制針對在第二時間(T2)投與之第二藥物分子(D2)或病毒、DNA或RNA表現系統(縮寫為「D2e」)產生抗體或抗體及T細胞,T2可以與T1相同或不同。
在包含進一步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之兩親分子的顆粒組合物的一些實施例中,發現此類組合物可以在第一時間(T1)及投藥途徑(I1)向個體投與,且防止或抑制針對在第二時間(T2) (T2可以與T1相同或不同)及藉由第二投藥途徑(I2) (I2可以與I1相同或不同)投與之第二藥物分子(D2)或病毒、DNA或RNA表現系統產生抗體或抗體及T細胞。
本文揭示包含兩親分子之顆粒組合物,該等兩親分子進一步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發現該等組合物降低或消除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之抗體反應。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藥物分子(D1)係選自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雷帕黴素及雷帕黴素類似物(諸如西羅莫司、他克莫司、依維莫司、CCI-779、AP23573及RAD001)及ATP競爭性mTOR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E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 (奧米力絲)、BEZ235、AZD2014及XL765,包括US2011/0195966A1、US2008/0081809A1、US8,796,455B2、US8,492,381B2、US8,394,818B2、US2008/0234262A1及相關公開案(例如,Liang Y.等人,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y of QL47: A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gent, Med. Chem. Lett. (2017)及Liu Q.等人,Discovery of 1-(4-(4-Propionylpiperazin-1-yl)-3-(trifluoromethyl)phenyl)-9-(quinolin-3-yl)benzo[h][1,6]naphthyridin-2(1H)-one as a Highly Potent, Selectiv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J. Med. Chem. (2010))中所述之彼等及其任何衍生物、類似物、前藥或鹽形式,其中之每一者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揭示之一個出人意料的發現為,某些mTOR抑制劑,尤其抑制mTORC1與mTORC2兩者的彼等,即雙重mTORC1/mTORC2抑制劑,包括ATP競爭性mTOR抑制劑,在防止或抑制抗體反應及其他針對第二藥物分子或表現系統(D2或D2e)之非所需免疫反應方面比單獨抑制mTORC1之mTOR抑制劑更有效。在一些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具有<1 μM之mTORC1抑制活性及/或<1 μM之mTORC2抑制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具有<0.5 μM之mTORC1抑制活性及/或<0.5 μM之mTORC2抑制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mTOR抑制劑具有<0.1 μM之mTORC1抑制活性及/或<0.1 μM之mTORC2抑制活性。抑制活性可表示為IC 50且可基於活體外或基於細胞之分析。抑制活性可直接評定,例如在競爭性結合分析中,或基於功能性讀出來測定,例如螢光報告探針或細胞生長。
在某些實施例中,選自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抑制mTORC1與mTORC2兩者且較佳選自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三環苯并萘啶酮(例如Torin-1、Torin-2等)、WYE354、WYE132、OSI-027、OXA-01。在尤佳實施例中,第一藥物分子為WYE132、AZD8055、Torin1、Torin 2或INK128,或其任何衍生物或鹽形式。
發現在水溶液(例如水性緩衝液,諸如PBS pH 7.4)中組裝成直徑約5至200 nm之膠束之包含兩親分子及第一藥物分子(D1)的顆粒,尤其直徑介於約5至50 nm之顆粒較佳用於製造(例如改良無菌過濾後之回收率),且與直徑>50 nm之顆粒相比具有改良的生物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膠束直徑為約5 nm至約200 nm,諸如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100 nm之間,且更佳地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50 nm之間,諸如5 nm、6 nm、7 nm、8 nm、9 nm、10 nm、11 nm、12 nm、13 nm、14 nm、15 nm、16 nm、17 nm、18 nm、19 nm、20 nm、21 nm、22 nm、23 nm、24 nm、25 nm、26 nm、27 nm、28 nm、29 nm、30 nm、31 nm、32 nm、33 nm、34 nm、35 nm、36 nm、37 nm、38 nm、39 nm、40 nm、41 nm、42 nm、43 nm、44 nm、45 nm、46 nm、47 nm、48 nm、49 nm或約50 nm。
亦發現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比率為影響顆粒流體動力行為及生物活性之臨界因數。對於本文所述之兩親分子,諸如式V及式VI之兩親分子,通常選擇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的莫耳比,以使藥物負載達到最大,而不會對兩親分子所形成之的顆粒的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通常發現兩親分子(例如,式S-B-[U]-H的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介於約20:1至約1:20之間,諸如約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及1:20會產生具有約5 nm至約200 nm(諸如5至約50 nm)之間的期望尺寸之穩定奈米顆粒膠束組合物。儘管第一藥物分子(D1)之分子量>500道爾頓及/或為疏水性的,但選擇兩親分子與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介於約5:1至約1:5,或甚至更佳介於約2:1至約1:4,且最佳比率為約1:1至約1:4。
對於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用於降低、抑制或消除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之抗體反應的顆粒,發現兩親分子之化學組成強烈影響形成(i)約5 nm至200 nm,諸如直徑約5 nm至約100 nm,且更佳地直徑約5 nm至約50 nm之穩定奈米顆粒膠束;(ii)充分藥物負載;(iii)最佳化之活體內治療指數。因此,包含各自包含2至32個增溶性基團,更佳4至8個增溶性基團之具有樹突架構的增溶性嵌段的兩親分子,該等增溶性基團選自糖分子(例如,甘露糖或GalNAc)及羧酸,且疏水性嵌段通常選自脂肪酸、脂質、膽固醇、疏水性聚合物,諸如為疏水性之諸如式I之胜肽。
為清楚起見而,下文提供一個包含樹突架構之增溶性嵌段(S) (具有4個增溶性基團)之兩親分子的非限制性實例,其中樹突為第二代:
Figure 02_image311
其中,在較佳實施例中,增溶性基團係選自糖分子(例如甘露糖)及羧酸;樹突包含含有環氧乙烷或胺基酸之單體單元;間隔子(B)不存在或選自親水性聚合物,諸如具有約4至約24個單體單元、較佳約24個單體單元之PEG;連接子U存在或不存在;且疏水性嵌段通常選自脂肪酸、脂質、膽固醇或疏水性聚合物,諸如為疏水性的式I之胜肽。
在以上結構中,其中樹突為第二代且包含選自FG1-CH(R 1) 2之單體單元,其中FG1 (及焦點)為NH 2,R 1為(OCH 2CH 2) y-FG2,y為1且FG2(及FGt)為COOH,其中末端官能基(FGt)羧酸經由X5連接至選自甘露糖之增溶性基團,出於清楚起見以下提供結構:
Figure 02_image313
在X5為-(CH 2CH 2O) t-CH 2CH 2-且t=2之以上結構中,結構變成:
Figure 02_image315
在以上結構中,其中間隔子為PEG且疏水性嵌段為包含色胺酸之式I聚合物,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317
其中b通常選自1至約36個單體單元,較佳約4至約24個單體單元,或更佳約24個單體單元,且m為通常選自約3至約30個單體單元之間、更佳約5與10個單體單元之間的整數。
在以上結構中,其中樹突經具有末端丁二酸酯基之第二離胺酸樹突置換,結構為:
Figure 02_image319
在一些實施例中,兩親分子具有結構:
Figure 02_image321
Figure 02_image323
發現此類調配物有效降低、抑制或消除針對廣泛多種不同藥物分子及病毒、DNA及RNA表現系統之抗體反應,該等藥物分子及表現系統在用於調配物中時分別稱為D2及D2e。
在不限制前述內容的情況下,包含進一步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之兩親分子的顆粒可有效降低、抑制或防止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的抗體反應,該等第二藥物分子選自任何合成或重組胜肽或基於蛋白質之藥物分子及其任何修飾或衍生物,包括但不限於任何基於蛋白質或胜肽之抗原,或抗TNFα(例如,依那西普、阿達木單抗、英利昔單抗、聚乙二醇化賽妥珠單抗、戈利木單抗)、抗VEGF(例如,貝伐珠單抗、雷珠單抗、雷珠單抗)、抗CD20 (例如,利妥昔單抗、奧法木單抗)、抗Her2(例如,曲妥珠單抗)、抗EGF-R(例如,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抗α4/β1 /7整合素(例如,那他珠單抗)、抗CD3(例如,莫羅單抗)、抗GRPIIb/IIIa(例如,阿昔單抗)、抗CD20及抗CD20藥物結合物(例如,利妥昔單抗、托西莫單抗、替伊莫單抗)、抗IL2R(例如,巴利昔單抗、達利珠單抗)、抗CD33(例如,吉妥單抗)、抗CD52 (例如阿侖單抗)、抗CD11 (例如依法利珠單抗)、抗IgE (例如奧馬珠單抗)、抗C5 (例如依庫珠單抗)、抗IL-1b (例如卡那單抗)、抗EPCAM(例如卡妥索單抗)、抗IL12/23(例如烏司奴單抗)、抗IL6R(例如托珠單抗)、抗RANK-L(例如地舒單抗)、抗BLys(例如貝利尤單抗)、該抗炭疽桿菌PA(例如雷昔庫單抗)、抗CTLA-4 (例如伊匹單抗)、抗PD1或抗PDL1 (例如納武利尤單抗、帕博利珠單抗、阿替利珠單抗)抗CD30 (例如維布妥昔單抗)、抗因子IX及X(例如艾美賽珠單抗)抗病毒抗體(例如,帕利珠單抗)、胰島素及經修飾之胰島素(例如,胰島素、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Rhu胰島素、賴脯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優泌林(Humulin))、EPO及經修飾EPO(例如,阿法依泊汀(Epoetin alfa)、阿法達貝泊汀(Darbepoetin alfa)、倍他依泊汀(Epoeticn beta))、普蘭林肽(Pramintide)、艾塞那肽(Exenatide)、G-CSF及經修飾之GCF(例如,非格司亭、聚乙二醇非格司亭、沙格司亭)、干擾素及經修飾之干擾素(例如,阿溫耐克斯、利比、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干擾素β-1b)、IL-2及經修飾之IL-2 (例如地尼白介素白喉毒素)、IL-11 (例如奧普瑞白介素)、生長激素、經修飾之生長激素及生長激素拮抗劑(例如培維索孟)、IGF1 (例如美卡舍明)、促卵泡激素(FSH)、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生成素(例如,促黃體素-α)、降鈣素(例如,鮭魚降鈣素)、甲狀旁腺激素或甲狀旁腺激素之部分(例如特立帕肽)、凝血級聯因子諸如因子VIIa、因子VIII (例如Octocog α、Eptacogα、重組抗血友病因子)、因子IX、蛋白C、α1-蛋白酶抑制劑、抗凝血酶III (絲胺酸蛋白酶抑制劑、去氨加壓素、肉毒桿菌毒素(例如A型肉毒桿菌毒素、A型肉毒桿菌毒素Botox、B型肉毒桿菌毒素)、β-葡萄糖腦苷脂酶、阿糖苷酶-α、拉羅尼酶、艾杜硫酸酯酶、加硫酶、阿加糖酶-β、乳糖酶、胰酶(脂肪酶、澱粉酶及其他蛋白酶)、腺苷去胺酶、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屈曲可金-α、胰蛋白酶、膠原蛋白酶、人去氧核糖核酸酶I、玻尿酸酶、木瓜酶、L-天冬醯胺酶、拉布立酶、鏈球菌激酶;任何小分子藥物,尤其可以形成半抗原且容易誘導抗體之彼等,諸如青黴素及頭孢菌素抗生素及化學治療藥物;及血液產品、基於細胞之產品、核酸(例如,包括siRNA)及蛋白質萃取物。
發現包含進一步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之兩親分子的顆粒對於減少或防止針對外源蛋白質或胜肽之抗體反應尤其有效,即,並非內源性產自於個體之蛋白質或胜肽。例如,患有酶缺乏症或凝血因子缺乏症之患者可能需要酶替代品或接受其他非內源性產生的凝血因子,且此類患者易於誘導針對酶或凝血因子之非所需免疫反應,從而使他們對此類療法產生抗性。此外,接受抗體治療之患者,尤其非天然產生抗體,諸如融合抗體、抗體-藥物結合物、雙特異性抗體、人源化抗體等,該等抗體並非內源性產生的,通常會產生針對此類抗體之非所需免疫反應,從而使抗體無效。因此,較佳D2係選自並非由個體內源性產生之蛋白質或胜肽,諸如用於酶替代療法之酶、用於具有凝血缺乏症之患者(例如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及非天然產生之抗體,尤其諸如融合抗體、抗體-藥物結合物、雙特異性抗體及人源化抗體(例如,人源化小鼠或靈長類動物抗體)。
在不限制前述內容的情況下,包含進一步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之兩親分子的顆粒有效用於減少、抑制或防止針對選自表現系統(D2e)之第二藥物分子的抗體反應,包括但不限於腺病毒(Ad)、腺相關病毒(AAV)、棒狀病毒、痘病毒(例如MVA)、疱疹病毒及慢病毒以及非病毒形式之DNA及RNA,其可為游離的或呈與脂質(例如,脂質複合體)或聚合物(聚合物複合體)之複合體形式。
在一些方法中,共同投與第一藥物及第二藥物,亦即將其混合在一起且同時及在同一注射部位向個體投與,亦即T1=T2及I1=I2。在其他方法中,在不同時間及/或以不同投與途徑向個體投與第一藥物及第二藥物,亦即T1≠T2及/或I1≠I2。在較佳實施例中,T1=T2且I1=I2。然而,同時投與D1及D2(或D2e)並非切實可行的;在此等情況下,T1應在T2之前至少6小時或在T2之後至少6小時,但較佳在T2之前至少6小時,且更佳在T2之前約1分鐘與120分鐘之間進行,諸如至少約1分鐘、2分鐘、3分鐘、4分鐘、5分鐘、6分鐘、7分鐘、8分鐘、9分鐘、10分鐘、11分鐘、12分鐘、13分鐘、14分鐘、15分鐘、16分鐘、17分鐘、18分鐘、19分鐘、20分鐘、21分鐘、22分鐘、23分鐘、24分鐘、25分鐘、26分鐘、27分鐘、28分鐘、29分鐘、30分鐘、35分鐘、40分鐘、45分鐘、50分鐘、55分鐘、60分鐘、70分鐘、80分鐘、90分鐘、100分鐘、110分鐘或120分鐘。在較佳方法I1 = I2中,即選擇I1以匹配I2之投藥途徑,諸如血管內注射(例如,靜脈內或動脈內)、局部注射(例如,皮下、經皮、肌內、鞘內、眼內、關節內)或經口投藥途徑。在某些其他方法中,多次投與第一藥物,諸如在投與D2或D2e之前1次或更多次及/或在投與D1或D2e之後1次或更多次。 用於減少或防止移植物或裝置排斥反應之組合物
包含進一步包含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之兩親分子的顆粒組合物,可以類似地在第一時間(T1)及投藥途徑(I1) 投與個體且防止針對移植物或植入裝置產生抗體或抗體及T細胞。
一般而言,用於防止針對移植物或植入裝置產生抗體或抗體及T細胞的包含兩親分子及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之顆粒的較佳組合物與用於防止、抑制或減少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之抗體之顆粒組合物相同或相似。 實例
化合物 1 2B
Figure 02_image325
自如先前所述(Lynn GM等人, Nat Biotechnol33(11):1201-1210, 2015)製備之3-硝基-2,4-二氯喹啉, 1-b開始合成 化合物 1,1-(4-胺基丁基)-2-丁基-1H-咪唑并[4,5-c]喹啉-4-胺,亦稱為2B。在劇烈攪拌的同時向21 g於210 mL三乙胺(TEA)中之 1-b(87.8 mmol,1 eq) (10% w/w)中添加16.34 g(87.8 mmol,1 eq) N-boc-1,4-丁二胺。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70℃且藉由HPLC監測,其證實反應在2小時後完成。在真空下移除三乙胺且將所得油狀物溶解於200 mL二氯甲烷中,接著用3×100 mL DI H 2O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且接著真空移除,且用1:1 (v: v)己烷及乙醚濕磨所得油狀物,得到30.7 g 中間物 1-c之黃色晶體。C 18H 23ClN 4O 4之MS(APCI)計算值, m/z394.1,實驗值,394.9。
1-d. 將30.7 g(76.4 mmol)中間物 1-c溶解於帕爾(Parr)反應容器中之300 mL乙酸乙酯中,該容器用氬氣鼓泡,隨後添加3 g 10%鉑/碳。將反應容器保持在氬氣下且隨後抽空且在劇烈震盪的同時用H 2(g)加壓若干次,隨後加壓至55 PSI H 2(g)。不斷添加H 2(g)直至壓力穩定在55 PSI,此時確定反應完成。接著經由矽藻土端過濾來自帕爾反應器之反應混合物,蒸發至乾燥,獲得黃色油狀物,用1:1己烷/乙醚濕磨,得到白色晶體,藉由過濾收集,獲得27.4 g 1-d之光譜儀純度之白色晶體。C 18H 25ClN 4O 2之MS(APCI)計算值, m/z364.2,實驗值365.2。
1-e. 向含10 g(27.4 mmol,1 eq) 1-d之50 mL THF中添加7.7 mL三乙胺(54.8 mmol,2 eq),隨後在反應混合物在冰上,在劇烈攪拌的同時逐滴添加含3.6 g戊醯氯(30.1 mmol,1.1 eq)之30 mL THF。在90分鐘之後,移除冰浴且在真空下移除THF,產生黃色油狀物,將其溶解於100 mL二氯甲烷(DCM)中,用3×50 mL pH 5.5 100 mM乙酸鹽緩衝液洗滌。在真空下移除油中之DCM,用乙酸乙酯濕磨,獲得10.4 g白色固體,將其溶解於具有1 g CaO(s)之甲醇中,在劇烈攪拌的同時在100℃下加熱5小時。過濾且乾燥反應混合物,得到10.2 g灰白色固體,中間物 1-e。C 23H 31ClN 4O 2之MS (ESI)計算值, m/z430.21,實驗值431.2。
1-f.向10.2 g(23.7 mmol,1 eq) 1-e中添加30.4 g(284 mmol,12 eq)苄胺液體,在劇烈攪拌的同時將其加熱至110℃。在10小時之後反應完成,且將反應混合物添加至200 mL乙酸乙酯中且用1 M HCl洗滌4×100 mL。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且隨後在真空下移除,且所得油自乙酸乙酯再結晶,獲得10.8 g中間物 1-f之光譜儀純度之白色晶體。C 30H 39N 5O 2之MS (ESI)計算值, m/z501.31,實驗值502.3
化合物 1.將10.8 g(21.5 mmol) 1-f溶解於54 mL濃(>98%) H 2SO 4中且劇烈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3小時後,在劇烈攪拌的同時將黏稠紅色反應混合物緩慢添加至500 mL DI H 2O中。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且接著經由矽藻土過濾,接著添加10 M NaOH直至溶液之pH為約pH 10。水層接著用6×200 mL DCM萃取且所得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光譜儀純度之白色固體。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8.03 (d, J= 8.1 HZ, 1H), 7.59 (d, J= 8.1 Hz, 1H), 7.41 (t, J= 7.41 Hz, 1H), 7.25 (t, J= 7.4 Hz, 1H), 6.47 (s, 2H), 4.49 (t, J= 7.4 Hz, 2H), 2.91 (t, J= 7.78 Hz, 2H), 2.57 (t, J= 6.64 Hz, 1H), 1.80 (m, 4H), 1.46 (sep, J= 7.75 Hz, 4H), 0.96 (t, J= 7.4 Hz, 3H)。C 18H 25N 5之MS (ESI)計算值, m/z311.21,實驗值312.3。
化合物 2 2E
Figure 02_image327
如先前所述製備稱為2E之 化合物 2(Lynn GM等人, Nat Biotechnol33(11):1201-1210,2015)。 1H NMR (400 MHz, DMSO-d6) δ 8.02 (dd, J= 16.6, 8.2 Hz, 1H), 7.63 - 7.56 (m, 1H), 7.47 - 7.38 (m, 1H), 7.30 - 7.21 (m, 1H), 6.55 (s, 2H), 4.76 (s, 2H), 4.54 (q, J= 6.3, 4.4 Hz, 2H), 3.54 (q, J= 7.0 Hz, 2H), 2.58 (t, J= 6.9 Hz, 2H), 1.93-1.81 (m, 2H), 1.52 (m, 2H), 1.15 (t, J= 7.0 Hz, 3H)。C 17H 23N 5O之MS(APCI)計算值 m/z313.2,實驗值314.2(M+H) +
化合物 3 2E-疊氮化物
Figure 02_image329
如先前所述製備稱為2E-疊氮化物之 化合物 3(Lynn GM等人, Nat Biotechnol33(11):1201-1210,2015)。C 20H 26N 8O 2之MS(APCI)計算值 m/z410.2,實驗值411.2(M+H) +
化合物 4 2BXy
Figure 02_image331
先前描述稱為2BXy之 化合物 4,1-(4-(胺基甲基)苄基)-2-丁基-1H-咪唑并[4,5-c]喹啉-4-胺(參見Lynn GM等人,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r-linked TLR agonists that enhance vaccine immunogenicity. Nat Biotechnol33(11):1201-1210, 2015,及Shukla NM等人Syntheses of fluorescent imidazoquinoline conjugates as probes of Toll-like receptor 7. Bioorg Med Chem Lett20 (22):6384-6386, 2010)。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7.77 (dd, J= 8.4, 1.4 Hz, 1H), 7.55 (dd, J = 8.4, 1.2 Hz, 1H), 7.35 - 7.28 (m, 1H), 7.25 (d, J= 7.9 Hz, 2H), 7.06 - 6.98 (m, 1H), 6.94 (d, J= 7.9 Hz, 2H), 6.50 (s, 2H), 5.81 (s, 2H), 3.64 (s, 2H), 2.92-2.84 (m, 2H), 2.15 (s, 2H), 1.71 (q, J= 7.5Hz, 2H), 1.36 (q, J= 7.4Hz, 2H), 0.85 (t, J= 7.4 Hz, 3H)。C 22H 25N 5之MS(APCI)計算值 m/z359.2,實驗值360.3(M+H) +
化合物 5 雙(TT)
Figure 02_image333
使用辛二酸及2-噻唑啉-2-硫醇(TT)作為起始物質合成 合物 5,稱為雙(TT)。簡言之,將500 mg辛二酸(2.87 mmol,1 eq)、752.7 mg TT(6.31 mmol,2.2 eq)及1.431 g EDC(7.46 mmol,2.6 eq)溶解於17.5 mL無水DMSO中。添加70.15 mg DMAP(0.57 mmol,0.2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反應混合物用DCM稀釋,用1 M HCl洗滌兩次且用去離子水(DI water)洗滌一次。有機部分經硫酸鈉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得到定量產率之黃色固體。
化合物 6 2B-TT
Figure 02_image335
使用 化合物 5化合物 1作為起始物質合成 化合物 6,稱為2B-TT。簡言之,將50 mg(0.16 mmol,1 eq) 化合物 1溶解於0.6 mL甲醇中,且逐滴添加至301.1 mg 化合物 5 (0.8 mmol,5 eq)於1.93 mL DCM中之劇烈攪拌溶液中。30分鐘後,將反應混合物直接注射至管柱上且藉由急驟層析使用2步梯度純化:5%甲醇/DCM,經5個管柱體積(CV),隨後5-50%甲醇/DCM梯度,經20個CV。合併溶離份且在真空下移除溶劑。C 29H 40N 6O 2S 2之MS (ESI)計算值 m/z568.27,實驗值569.3(M+H) +
為了篩選可能的酶可降解連接子,藉由固相肽合成來合成一系列胜肽-AMC結合物(參見: 1中所列出之化合物8-25)。
1:用於評估酶特異性之受質。
化合物編號 序列* SEQ ID NO: 理論值MW 實驗值MW
8 Ac-A'VZ-AMC 13 544.62 符合
9 Ac-A'SPVZ-AMC 14 728.82 符合
10 Ac-A'SK(Ac)VZ-AMC 15 801.90 符合
11 Ac-A'SKVZ-AMC 16 759.87 符合
12 Ac-A'VK(Ac)-AMC 17 557.65 符合
13 Ac-A'VK-AMC 18 515.63 符合
14 Ac-A'VB-AMC 19 472.56 符合
15 Ac-A'SPVB-AMC 20 656.75 符合
16 Ac-A'SK(Ac)VB-AMC 21 729.84 符合
17 Ac-A'SKVB-AMC 22 687.81 符合
18 Ac-A'SK(Ac)SB-AMC 23 717.78 符合
19 Ac-A'SKSB-AMC 24 675.76 符合
20 Ac-A'VnL-AMC 25 500.61 符合
21 Ac-A'SPVnL-AMC 26 684.81 符合
22 Ac-A'SK(Ac)VnL-AMC 27 757.89 符合
23 Ac-A'SKVnL-AMC 28 715.86 符合
24 Ac-A'SK(Ac)SnL-AMC 29 745.84 符合
25 Ac-A'SKSnL-AMC 30 703.81 符合
* 單字母編碼用於上表中所列之胺基酸序列;A' =β-丙胺酸,B=α-胺基丁酸,K=離胺酸,Ac=醯基,nL=正白胺酸,S=絲胺酸,V=纈胺酸,AMC=7-胺基-4-甲基香豆素。上表中之所有胜肽均由Genscript (Piscataway,NJ)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造。 化合物 27 VZ-PAB-pip-diABZi
Figure 02_image337
藉由首先添加Fmoc-Val-Cit-PAB-PNP(104 mg,0.14 mmol),接著添加DIEA(44 mg,0.34 mmol)至pip-diABZi 化合物 7 (120 mg,0.14 mmol)於DMAC(6.0 mL)中之溶液來合成稱為VZ-PAB-pip-diABZi之 化合物 27。在室溫下攪拌溶液16小時且藉由添加冷乙醚(100 mL)沈澱所需產物。藉由離心分離固體,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所需受Fmoc保護中間物(70 mg,34%產率)。此受Fmoc保護中間物未經另外純化或表徵即用於下一個合成步驟中。將受Fmoc保護之中間物(70 mg,0.047 mmol)溶解於含20%哌啶之DMF(0.6 mL)中。在室溫下攪拌溶液30分鐘,接著添加12 mL冷乙醚以使產物沈澱。自含有產物之固體丸粒傾析冷乙醚。此粗固體用額外冷乙醚(3×12 mL)洗滌。將所得固體乾燥隔夜,得到50 mg(85%產率)純(220 nm下98.2% AUC)灰白色固體。C 61H 79N 19O 11之MS(EI)計算值, m/z1253.6,實驗值,1255 (M+H) +
以與針對 化合物 17所述類似之方式生成 化合物 26 28 29 162 163 2提供化合物26、27、28、29、162及163之合成及表徵的概述。
2-藥物-胜肽化合物
化合物編號 序列* 理論值MW 實驗值
26 VZ-PAB-2BXy 986.48 符合
28 VZ-PAB-伸萘基 562.29 符合
29 VZ-diABZi 1104.57 符合
162 VZ-PAB-2B 716.89 符合
163 VZ-PAB-Kyn 613.67 符合
* 單字母編碼用於上表中所列之胺基酸序列;A' =β-丙胺酸,B=α-胺基丁酸,K=離胺酸,Ac=醯基,nL=正白胺酸,S=絲胺酸,V=纈胺酸,AMC=7-胺基-4-甲基香豆素。Kyn = 犬尿胺酸。
化合物 30,A'SPVB-2BXy
Figure 02_image339
藉由在DMF(2.0 mL)中組合 化合物 4 (40 mg,0.11 mmol)、A'SPVB (68 mg,0.11 mmol) (SEQ ID NO: 31) (其藉由固相合成)、DIEA(86 mg,0.67 mmol)合成稱為A'SPVB-2BXy之 化合物 30。添加HATU(42 mg,0.11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黃色溶液16小時。移除溶劑且將物質分配於EtOAC(10 mL)與飽和NaHCO 3(10 mL)之間。移除EtOAc層,接著用10% KHSO 4洗滌,經MgSO 4乾燥,過濾且藉由急驟層析使用2步梯度純化:0%甲醇/DCM,隨後0-10%甲醇/DCM梯度。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所需受保護的中間物(37 mg,35%產率)。向 化合物 30之受保護中間物中添加DCM(0.5 mL),隨後添加TFA(0.5 mL)。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蒸發至乾,且獲得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所需產物(34 mg,99%產率,在220 nm下之96.2% AUC)。C 42H 58N 10O 6之MS(EI)計算值, m/z798.5,實驗值799.5 (M+H) +
化合物 31,A'SKSB-2BXy
Figure 02_image341
除了使用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而合成之A'SKSB (SEQ ID NO: 32)代替A'SPVB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0所描述之程序相同的程序合成稱為A'SKSB-2BXy之 化合物 31。獲得呈白色固體狀之產物(70%產率,在220 nm下90.4% AUC)。C 41H 59N 11O 7之MS(EI)計算值, m/z817.5,實驗值818.4 (M+H) +
化合物 32,DBCO-FFFFF (SEQ ID NO:33)
Figure 02_image343
藉由使50.0 mg(0.066 mmol,1 eq)前驅物NH 2-(Phe) 5-NH 2(SEQ IS: 34)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與29.4 mg DBCO-NHS(0.073 mmol,1.1 eq)及7.4 mg三乙胺(0.073 mmol,1.1 eq)在1.0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F 5、F 5或DBCO-(Phe) 5化合物 32。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0-9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32。產物在約1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64H 61N 7O 7之MS (ESI)計算值 m/z1039.46,實驗值1040.6 (M+H) +
化合物 33,DBCO-WWWWW (SEQ ID NO:35)
Figure 02_image345
藉由使137.6 mg(0.15 mmol,1 eq)前驅物NH 2-(Trp) 5-NH 2(SEQ ID NO: 36)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與146.1 mg DBCO-NHS(0.057 mmol,2.5 eq)及14.7 mg三乙胺(0.15 mmol,1.1 eq)在3.0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W 5、W 5或DBCO-(Trp) 5化合物 3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52-72%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33。產物在約1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75.1 mg(42%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74H 66N 12O 7之MS (ESI)計算值 m/z1234.52,實驗值1235.6 (M+H) +
化合物 34,DBCO-F'F'F'F'F' (SEQ ID NO:37)
Figure 02_image347
藉由使49.8 mg(0.06 mmol,1 eq)前驅物NH 2-(F') 5-NH 2(SEQ ID NO: 38)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與24.5 mg DBCO-TT(0.057 mmol,1.0 eq)及30.3 mg NaHCO 3(0.36 mmol,6.0 eq)在1.0 mL DMF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F' 5或F' 5化合物 34。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0分鐘在使用10-3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34。產物在約3.4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25.8 mg(38.4%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64H 66N 12O 7之MS (ESI)計算值 m/z1114.52,實驗值1116.1 (M+H) +
化合物 35,DBCO-F'F'F'F'F'F'F'F'F'F' (SEQ ID NO:39)
Figure 02_image349
藉由使30 mg(0.0183 mmol,1 eq)前驅物NH 2-(F') 10-NH 2(SEQ ID NO: 40)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與7.4 mg DBCO-TT(0.018 mmol,1.0 eq)及16.9 mg NaHCO 3(0.20 mmol,11 eq)在1.0 mL DMF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F' 10或F' 10化合物 35。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0分鐘在使用10-3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35。產物在約6.3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4 mg(39.5%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09H 116N 22O 12之MS (ESI)計算值 m/z1924.91,實驗值963.9 (M/2+H) +
化合物 36,DBCO- F'F'F'F'F'F'F'F'F'F'F'F'F'F'F'F'F'F'F'F' (SEQ ID NO:41)
Figure 02_image351
藉由使30 mg(0.009 mmol,1 eq)前驅物NH 2-(F') 20-NH 2(SEQ ID NO: 42)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與3.7 mg DBCO-TT(0.009 mmol,1.0 eq)及16.2 mg NaHCO 3(0.20 mmol,21 eq)在1.0 mL DMF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F' 20或F' 20化合物 36。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0分鐘在使用10-3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36。產物在約6.3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0.6 mg(32.4%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99H 216N 42O 22之MS (ESI)計算值 m/z3545.71,實驗值1183.6 (M/3+H) +及887 (M+4H) +
化合物 37,DBCO-2BXy 3
Figure 02_image353
自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之Fmoc-(Glu) 3-NH 2前驅物開始合成稱為DBCO-2BXy 3、2BXy 3或DBCO-(Glu(2BXy) 3)之 化合物 37。在室溫下及在環境空氣中劇烈攪拌的同時將50 mg Fmoc-(Glu) 3-NH 2(SEQ ID NO: 43) (0.08 mmol,1 eq)、143 mg 化合物 4 (0.40 mmol,5 eq)、84 mg 2-氯-4,6-二甲氧基-1,3,5-三𠯤(CDMT) (0.48 mmol,6 eq)及48.5 mg 4-甲基𠰌啉(NMM) (0.48 mmol,6 eq)添加至3.25 mL DMSO中。藉由HPLC(AUC 254 nm)監測反應進程。在30分鐘之後,添加1額外當量之 化合物 4及2額外當量之CDMT與NMM兩者。在2小時之後,反應完成且將反應混合物添加至50 mL 1M HCl溶液以沈澱受Fmoc保護之中間物,藉由在4℃下以3000 g將溶液離心10分鐘來收集。丟棄HCl溶液且收集呈固體白色集結粒之受Fmoc保護之中間物。將白色固體再懸浮於50 mL 1M HCl溶液中且在4℃下以3000 g旋轉5分鐘;丟棄1 M HCl溶液且收集呈固體集結粒之產物。重複此過程,接著收集固體且真空乾燥,得到156.1 mg定量產率之受Fmoc保護之中間物。接著在室溫下將受Fmoc保護之產物添加至1.5 mL含20%哌啶之DMF溶液中30分鐘,產生脫除保護基之產物,接著自50 mL乙醚沈澱且在4℃下以3000 g離心30分鐘。產物以固體集結粒形式收集,接著再用乙醚洗滌兩次,隨後在真空下乾燥,得到126.4 mg中間物。隨後在室溫下使60 mg所得中間物NH 2-(Glu-2BXy) 3-NH 2(0.042 mmol,1 eq)與18.6 mg(0.046 mmol,1.1 eq)DBCO-NHS酯(Scottsdale, Arizona, USA)及8.5 μL三乙胺(0.084 mmol,2 eq)在1 mL DMSO中反應6小時。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0-7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所得產物, 化合物 37。產物在7.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0.12 mg(55.7%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00H 106N 20O 8之MS (ESI)計算值 m/z1714.85,實驗值858.9 (M/2) +
化合物 38,DBCO-2BXy 5
Figure 02_image355
除了Fmoc-(Glu) 5-NH 2(SEQ ID NO:44)用作結合 化合物 4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Xy 5、2BXy 5或DBCO-(Glu(2BXy) 5)之 化合物 38。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8-48%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38。產物在8.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5.9 mg(63.4%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54H 166N 32O 12之MS (ESI)計算值 m/z2655.34,實驗值886.6 (M/3) +
化合物 39,DBCO-2B 5
Figure 02_image357
除了Fmoc-(Glu) 5-NH 2(SEQ ID NO:45)用作結合 化合物 1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 5、2B 5或DBCO-(Glu(2B) 5)之 化合物 39。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3-4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39。產物在約10.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25.2 mg(62.6%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34H 166N 32O 12之MS (ESI)計算值 m/z2415.34,實驗值1209.3(M/2) +
化合物 40,DBCO-2B 3W 2
Figure 02_image359
除了Fmoc-Glu-Trp-Glu-Trp-Glu-NH 2(SEQ ID NO:46)用作用於結合 化合物 1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 3W 2、2B 3W 2或DBCO-(Glu(2B) 3(Trp) 2)之 化合物 40。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3-47%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0。產物在約8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97 mg(50.6%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10H 126N 24O 10之MS (ESI)計算值 m/z1943.01,實驗值973.0 (M/2) +
化合物 41,DBCO-2B 2W 3
Figure 02_image361
除了Fmoc-Trp-Glu-Trp-Glu-Trp-NH 2(SEQ ID NO:47)用作用於結合 化合物 1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 2W 3、2B 2W 3或DBCO-(Glu(2B) 2(Trp) 3)之 化合物 41。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5-6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1。產物在約9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1.6 mg(62.5%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98H 106N 20O 9之MS (ESI)計算值 m/z1706.85,實驗值854.9 (M/2) +
化合物 42,DBCO-2B 2W 8
Figure 02_image363
除了Fmoc-Trp-Trp-Glu-Trp-Trp-Trp-Trp-Glu-Trp-Trp-NH 2(SEQ ID NO:48)用作用於結合 化合物 1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 2W 8、2B 2W 8或DBCO-(Glu(2B) 2(Trp) 8)之 化合物 42。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5-8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2。產物在約8.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3.3 mg(16.3%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53H 156N 30O 14之MS (ESI)計算值 m/z2637.24,實驗值1320.2(M/2) +
化合物 43,DBCO-2B 1W 4
Figure 02_image365
除了Fmoc-Trp-Trp-Glu-Trp-Trp-NH 2(SEQ ID NO:49)用作用於結合 化合物 1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 1W 4、2B 1W 4或DBCO-(Glu(2B) 1(Trp) 4)之 化合物 4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50-5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3。產物在8.9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9.7 mg(55.4%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86H 86N 16O 8之MS (ESI)計算值 m/z1470.68,實驗值736.6 (M/2) +
化合物 44,DBCO-2BXy 3W 2
Figure 02_image367
使用Fmoc-Glu-Trp-Glu-Trp-Glu-NH 2(SEQ ID NO:50)及 化合物 4作為起始物質製備稱為DBCO-2BXy 3W 2、2BXy 3W 2或DBCO-(Glu(2BXy) 3(Trp) 2)之 化合物 44。將500 mg Fmoc-Glu-Trp-Glu-Trp-Glu-NH 2(0.5 mmol,1 eq)、595.6 mg噻唑啉-2-硫醇(TT) (5 mmol,10 eq)及575.7 mg 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EDC) (3 mmol,6 eq)懸浮於26 mL DCM中。添加18.3 mg 4-(二甲胺基)吡啶(DMAP) (0.2 mmol,0.3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藉由分析型HPLC監測反應進程。在4小時之後,添加額外四當量TT及兩當量EDC。在攪拌隔夜之後,添加兩當量TT及一半當量EDC。在6小時之後,反應完成。真空移除DCM且將固體溶解於6 mL無水DMSO中。添加539.3 mg 化合物 4 (1.5 mmol,3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隨後自300 mL 1 M HCl沈澱結合之中間物且在4℃下以3000 g離心10分鐘。收集集結粒且用1 M HCl再次洗滌且用去離子水洗滌一次。將最終收集之集結粒冷凍且在真空下乾燥。將809.06 mg Fmoc-2BXy 3W 2-NH 2(0.4 mmol,1 eq)溶解於4 mL含20%哌啶之DMF中。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脫除保護基之中間物接著自100 mL乙醚沈澱且在4℃下以3000 g離心10分鐘。產物以固體集結粒形式收集,接著再用乙醚洗滌兩次,隨後在真空下乾燥,得到中間物。將729 mg NH 2-2BXy 3W 2-NH2 (0.4 mmol,1 eq)溶解於6 mL無水DMSO中。添加488.8 mg DBCO-NHS (1.2 mmol, 3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Agilent Prep 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6-46%乙腈/H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所得產物。將所得溶離份合併、冷凍且凍乾,得到239 mg(38.1%產率)光譜儀純度之白色粉末。C 122H 126N 24O 10之MS (ESI)計算值 m/z2087.65,實驗值697 (m/3) +
化合物 45,DBCO-2B 6W 4
Figure 02_image369
除了Fmoc-(Glu-Trp-Glu-Trp-Glu) 2-NH 2(SEQ ID NO:51)用作用於結合 化合物 1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 6W 4、2B 6W 4或DBCO-(Glu(2B) 6(Trp) 4)之 化合物 45。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0分鐘在使用24-4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5。收集溶離份、冷凍,接著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201H 236N 46O 18之MS (ESI)計算值 m/z3582.4,實驗值717.7 (M/5) +
化合物 46,DBCO-2B 4W 6
Figure 02_image371
除了Fmoc-(Trp-Glu-Trp-Glu-Trp) 2-NH 2(SEQ ID NO:52)用作用於結合 化合物 1的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稱為DBCO-2B 4W 6、2B 4W 6或DBCO-(Glu(2B) 4(Trp) 6)之 化合物 46。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0分鐘在使用24-4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6。收集溶離份、冷凍,接著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77H 196N 38O 16之MS (ESI)計算值 m/z3111.7,實驗值777.5 (M/4) +
化合物 47,DBCO-2BXy 1W 4
Figure 02_image373
除了Fmoc-Trp-Trp-Glu-Trp-Trp-NH 2用作起始物質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相同之程序製備稱為DBCO-2BXy 1W 4、2BXy 1W 4或DBCO-(Glu(2BXy) 1(Trp) 4)之 化合物 47。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6分鐘在使用40-7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7。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接著凍乾,獲得3.4 mg(73.3%產率)光譜儀純度之(在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90H 85N 15O 9之MS (ESI)計算值 m/z1519.67,實驗值760.5 (M/2) +
化合物 48,DBCO-(GG2B) 5
Figure 02_image375
除了Fmoc-(Gly-Gly-Glu) 5-NH 2(SEQ ID NO:53)及 化合物 1用作起始物質之外,使用針對 化合物 37所述之相同程序合成稱為DBCO-(GG2B) 5、2B 5G 10或DBCO-(Glu(2B) 5(Gly) 10)之 化合物 48。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22-42%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48。產物在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22.8 mg(36.2%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154H 196N 42O 22之MS (ESI)計算值 m/z2985.51,實驗值598.5 (M/5) +
化合物 49,DBCO-(GG2BGGW) 2GG2B
Figure 02_image377
由藉由固相肽合成製備之Fmoc-(Gly-Gly-Glu-Gly-Gly-Trp) 2-Gly 2-Glu-NH 2前驅物及 化合物 1合成稱為DBCO-(GG2BGGW) 2GG2B、2B 3W 2G 10或DBCO-(Glu(2B) 3(Trp) 2(Gly) 10)之 化合物 49。將235.4 mg Fmoc-(Gly-Gly-Glu-Gly-Gly-Trp) 2-Gly 2-Glu-NH 2(SEQ ID NO:54) (0.15 mmol,1 eq)溶解於2 mL含20%哌啶之DMF中。在30分鐘之後,反應完成,且產物自100 mL乙醚沈澱且在4℃下以3000 g離心10分鐘。產物以固體集結粒形式收集,接著再用乙醚洗滌兩次,隨後在真空下乾燥,得到約200 mg脫除保護基之中間物。將200 mg(0.15 mmol,1 eq) NH 2-(Gly-Gly-Glu-Gly-Gly-Trp) 2-Gly 2-Glu-NH 2(SEQ ID NO:55)溶解於2 mL無水DMSO中且添加89.73 mg DBCO-NHS(0.22 mmol,1.5 eq),隨後添加TEA(0.22 mmol,1.5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在Agilent Prep 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0-50%乙腈/H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所得DBCO中間物。合併所得溶離份,冷凍且凍乾,得到中間物。將25 mg DBCO-(Gly-Gly-Glu-Gly-Gly-Trp) 2-Gly 2-Glu-NH 2(SEQ ID NO:56) (0.015 mmol,1 eq)及17.11 mg 化合物 1 (0.055 mmol,3.6 eq)溶解於1.2 mL無水DMSO中。添加TEA(0.183 mmol,12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5分鐘。添加19.17 mg HATU(0.05 mmol,3.3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在1小時之後添加1.2額外當量 化合物 1及1.1當量HATU。在2小時之後,反應完成。在Agilent Prep 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0-60%乙腈/H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所得產物。將所得溶離份合併、冷凍且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白色粉末。C 130H 156N 34O 20之MS (ESI)計算值 m/z2515.96,實驗值839 (m/3) +
化合物 50,DBCO-(2BGWGWG) 5
Figure 02_image379
由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之Fmoc-(Lys-Gly-Trp-Gly-Trp-Gly) 5-NH 2(SEQ ID NO:57)胜肽前驅物及 化合物 6合成稱為DBCO-(2BGWGWG) 5、2B 5W 10G 15或DBCO-(Glu(2B) 5(Trp) 10(Gly) 15)之 化合物 50。將49.8 mg(0.01 mmol,1 eq) Fmoc-(Lys-Gly-Trp-Gly-Trp-Gly) 5-NH 2(SEQ ID NO:58)溶解於0.5 mL無水DMSO中。向此溶液中添加0.492 mL呈40 mg/mL於無水DMSO中之儲備溶液形式的 化合物 6 (0.03 mmol,2.5 eq)。添加TEA(0.01 mmol,1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4小時。經10分鐘使用45-65%乙腈/H2O(0.05% TFA)之梯度的分析型HPLC展示完全轉化為經五取代之中間物。藉由添加胺基-2-丙醇(0.03 mmol,2.5 eq)淬滅反應物,接著添加0.5 mL含20%哌啶之DMF,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添加至50 mL乙醚中且在4℃下以3000 g離心10分鐘。產物以固體集結粒形式收集,接著再用乙醚洗滌兩次,隨後在真空下乾燥,得到脫除保護基之中間物。將73.4 mg脫除保護基之中間物(0.0131 mmol,1 eq)溶解於0.5 mL無水DMSO中,隨後添加0.066 mL(0.0196 mmol,1.5 eq) DBCO-NHS(40 mg/mL)及TEA(0.0131 mmol,1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小時,接著藉由添加胺基-2-丙醇(0.0196 mmol,1.5 eq)淬滅。接著自50 mL 1 M HCl沈澱產物且在4℃下以3000 g離心10分鐘。將產物收集為固體集結粒,接著再次用1 M HCl洗滌且再次用去離子水洗滌。真空乾燥最終收集之集結粒,得到15.1 mg(26%產率)最終產物。C 319H 396N 72O 42之MS (ESI)計算值 m/z5909.1,實驗值1183(m/5) +
化合物 51,DBCO-Ahx-(F')5
Figure 02_image381
藉由使400 mg(0.4 mmol,1 eq)前驅物Ahx-(F') 5-NH 2(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與171.05 mg DBCO-NHS(0.4 mmol,1.0 eq)及258.1 mg三乙胺(2.55 mmol,6.0 eq)在3.7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Ahx-F' 5或Ahx-F' 5化合物 51。以4個0.25當量之增量添加DBCO-NHS。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3-43%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51。產物在約5.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217.0 mg(41.5%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白色/黃色粉末。C70H76N12O9之MS (ESI)計算值 m/z1228.59,實驗值1228.7 (M+H) +
化合物 52,DBCO-Ahx-(F')10
Figure 02_image383
藉由使450 mg(0.26 mmol,1 eq)前驅體Ahx-(F') 10-NH 2(SEQ ID NO: 59)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備)與103.4 mg DBCO-NHS(0.26 mmol,1.0 eq)及286.1 mg三乙胺(2.83 mmol,11.0 eq)在3.3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Ahx-F' 10或Ahx-F' 10化合物 52。以4個0.25當量之增量添加DBCO-NHS。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45%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52。產物在約5.1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265.4 mg(50.6%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紅/銅粉末。C205H226N42O24之MS (ESI)計算值 m/z3659.78,實驗值1221.3(M/3+H) +
化合物 53,DBCO-Ahx-(F')20
Figure 02_image385
藉由使480 mg(0.14 mmol,1 eq)前驅體Ahx-(F') 20-NH 2(SEQ ID NO:61)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備)與57.3 mg DBCO-NHS(0.14 mmol,1.0 eq)及302.4 mg三乙胺(2.99 mmol,21.0 eq)在3.0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Ahx-F' 20或Ahx-F' 20DBCO-Ahx-(F')20 (SEQ ID NO:60)之 化合物 53。以4個0.25當量之增量添加DBCO-NHS。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3-43%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53。產物在約5.5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06.6 mg(20.5%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4.4% AUC)棕/銅粉末。C115H126N22O14之MS (ESI)計算值 m/z2039.99,實驗值1020.5 (M/2+H) +
化合物 54,DBCO-Ahx-W5
Figure 02_image387
藉由使14.2 mg(0.035 mmol,1 eq)前驅體DBCO-NHS與37.5 mg Ahx-(W) 5-NH 2(SEQ ID NO: 62) (0.035 mmol,1 eq)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備)及3.93 mg三乙胺(0.039 mmol,1.1 eq)在0.5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稱為DBCO-Ahx-W5之 化合物 54。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用1 M HCL使 化合物 54沈澱出兩次,在H2O中沈澱一次,獲得34.3 mg(71.9%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2.6% AUC)粉色粉末。C80H76N12O9之MS (ESI)計算值 m/z1348.59,實驗值1348.4 (M+H) +
化合物 55,DBCO-Ahx-E 3W 2
Figure 02_image389
由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之6-胺基己酸-Glu-Trp-Glu-Trp-Glu-NH 2或Ahx-E 3W 2前驅體合成稱為DBCO-Ahx-E 3W 2或DBCO-Ahx-(Glu) 3(Trp) 2化合物 55。將105 mg Ahx-E 3W 2(0.12 mmol,1 eq)及65.8 μL三乙胺(TEA) (0.47 mmol,4 eq)添加至525 μL無水DMF中且在室溫下在環境空氣下攪拌5分鐘。接著在劇烈攪拌的同時添加52.2 mg DBCO-NHS酯(Scottsdale,Arizona,USA) (0.13 mmol,1.1 eq)且反應1小時。藉由HPLC(AUC 254 nm)監測反應進程。在1小時之後,反應完成,且藉由添加胺基-PEG 24-OH(San Diego,California,USA) (1 eq)且攪拌1小時來淬滅反應。將反應混合物逐滴添加至5 mL 0.2 M HCl中以使灰白色粉末沈澱,藉由在4℃下以4000 g將溶液離心5分鐘來收集該灰白色粉末。丟棄HCl溶液且收集呈固體灰白色集結粒形式之 化合物 55。將灰白色固體再懸浮於525 μL DMF中且逐滴添加至5 mL去離子水中且在4℃下以3000 g旋轉5分鐘;丟棄去離子水溶液,且收集呈固體集結粒形式之 化合物 55。重複此過程,接著收集固體,且在真空下乾燥,得到117 mg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5% AUC)白色粉末。C 62H 68N 10O 14之MS (ESI)計算值 m/z1176.5,實驗值588.8 (M/2+H)+。
化合物 56,DBCO-Ahx-2B 3W 2
Figure 02_image391
藉由使 化合物 55化合物 1在HATU存在下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56,稱為DBCO-Ahx-2B 3W 2、DBCO-Ahx-E(2B) 3W 2或DBCO-Ahx-Glu(2B) 3(Trp) 2。在劇烈攪拌的同時,將142.2 μL三乙胺(TEA) (1.02 mmol,12 eq)稀釋於1 mL無水DMF中,且添加100 mg 化合物 55 (0.09 mmol,1 eq)及103 mg 化合物 1 (0.33 mmol,3.9 eq),直至完全溶解。反應混合物藉由浸沒於冰浴中5分鐘冷卻至4℃,接著添加106.6 mg HATU(0.28 mmol,3.3 eq)。在4℃下劇烈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且藉由HPLC(AUC 254 nm)監測反應進程。在Agilent Prep 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0-45%乙腈/H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所得產物。以約40%乙腈溶離產物,且將所得溶離份合併、冷凍且凍乾,得到99.1 mg(60%產率)光譜儀純度之白色粉末(在220 nm處>95% AUC)。C 116H 137N 25O 11之MS (ESI)計算值 m/z2056.1,實驗值685.4 (M/3+H)+。
化合物 57,DBCO-雙(TT)
Figure 02_image393
藉由使385.6 mg(0.74 mmol,1 eq)前驅體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與193.4 mg之2-噻唑啉-2-硫醇(1.62 mmol,2.2 eq)及367.5 mg之1-乙基-3-(3-二甲胺基丙基)碳化二亞胺(EDC) (1.92 mmol, 2.6 eq)在含4-二甲胺基吡啶之4.0 mL DCM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57,稱為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TT)2或DBCO-雙(TT)。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產物在Agilent分析型C18管柱,4.6×100 mm,2.7 μm上在6.8分鐘溶離。用乙酸乙酯及1 M HCl萃取 化合物 57且在旋轉蒸發器上乾燥,獲得317.1 mg(59.3%產率)不純(254 nm處27.0% AUC)黃色粉末。C34H36N4O6S4之MS (ESI)計算值 m/z724.15,實驗值725.3(M+H) +
化合物 58,DBCO-雙(Ahx-F'10)
Figure 02_image395
藉由使13.0 mg(0.018 mmol,1 eq) 化合物 57與314.2 mg Ahx-(F') 10-NH 2(SEQ ID NO:63) (0.18 mmol,10 eq)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備)及199.5 mg三乙胺(1.97 mmol,11.0 eq)在1.8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58 稱為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Ahx-F'10) 2或DBCO-雙(Ahx-F'10)。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4分鐘在使用5-25-35%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58。T產物在約9.8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9.16 mg(26.8%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83.4% AUC)橙色粉末。C220H252N44O30之MS (ESI)計算值 m/z3989.95,實驗值1330.8 (M+3H) +
化合物 59,DBCO-雙(Ahx-W5)
Figure 02_image397
藉由使13.0 mg(0.018 mmol,1 eq) 化合物 57與41.3 mg Ahx-(W) 5-NH 2(0.039 mmol,2.2 eq)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備)及9.1 mg三乙胺(0.09 mmol,2.3 eq)在0.3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59,稱為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Ahx-W5)2或DBCO-雙(Ahx-W5)。反應在室溫下運行隔夜且HPLC指示反應在24小時內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6分鐘在使用15-60-90%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59。產物在約12.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2.5 mg(30.8%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 AUC)粉紅粉末。C150H152N24O20之MS (ESI)計算值 m/z2609.16,實驗值1305.0 (M+2H) +
化合物 60,DBCO-雙(VZ-PAB-2Bxy)
Figure 02_image399
自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前驅物開始合成 化合物 60,稱為DBCO-(VZ-PAB-2Bxy) 2或DBCO-Bis(VZ-PAB-2Bxy)。將30 mg之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0.11 mmol,1 eq)及76.96 μL之三乙胺(TEA) (0.55 mmol,5 eq)組合於0.5 mL之DMSO中。添加44.26 mg DBCO-NHS(0.11 mmol,1 eq)。藉由HPLC(AUC 254 nm)監測反應進程。在1小時之後,HPLC展示產物及少量過量DBCO-NHS。向一半反應混合物中添加109.8 mg 化合物 26 (0.14 mmol,2.6 eq)。反應物用冰浴冷卻至4℃且接著添加46.18 mg HATU(0.12 mmol,2.2 eq)。藉由HPLC(AUC 254 nm)監測反應進程。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0-6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所得產物, 化合物 60。產物在約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AUC)灰白色粉末。C 110H 130N 22O 816之MS (ESI)計算值 m/z2015,實驗值1009 (M/2) +
化合物 61,DBCO-四(COOH)
Figure 02_image401
藉由使250 mg(0.34 mmol,1.1 eq)前驅體 化合物 57與170 mg 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0.6 mmol,2 eq)及190 mg TEA(1.9 mmol,6 eq)在2.5 mL DMF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61,稱為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COOH)4或DBCO-四(COOH)。反應在室溫下運行1小時且HPLC指示反應完成。C46H60N4O18之MS (ESI)計算值 m/z956.4,實驗值957.2(M+H) +
化合物 62,DBCO-四(TT)
Figure 02_image403
藉由使178 mg(0.19 mmol,1 eq)前驅體 化合物 61與115 mg 2-噻唑啉-2-硫醇(0.96 mmol,5.2 eq)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62 稱為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TT) 4或DBCO-四(TT)。添加TEA(2.98 mmol,16 eq)且於冰浴中冷卻反應混合物5分鐘。添加310 mg HATU(0.8 mmol,4.4 eq)且在冰浴中攪拌反應混合物。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在2小時之後,反應完成。 化合物 62於1 M HCl中沈澱且於H 2O中沈澱一次。將所得固體溶解於ACN中且於旋轉蒸發器上乾燥,獲得215 mg(85.0%產率)不純(254 nm處53.0% AUC)黃/棕色油狀物。C58H72N8O14S8之MS (ESI)計算值 m/z1360.3,實驗值1361.0 (M+H) +
化合物 63,DBCO-四(2BXy)
Figure 02_image405
藉由使16 mg(0.012 mmol,1 eq)前驅體 化合物 62與17 mg 化合物 4 (0.047 mmol,4 eq)及TEA(0.047 mmol,4 eq)在0.5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化合物63,稱為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2BXy) 4或DBCO-四(2BXy)。藉由HPLC監測反應進程。在1小時之後,反應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8-48%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63。產物在約4.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3.6 mg(49.8%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之98.3%AUC)白色粉末。C134H152N24O14之MS (ESI)計算值 m/z2321.2,實驗值775.0 (M/3+H) +
化合物 64,DBCO-四(Dox)
Figure 02_image407
藉由使23 mg(0.017 mmol,1 eq)前驅體 化合物 62與40 mg鹽酸阿黴素(0.069 mmol,4 eq)及TEA(0.138 mmol,8 eq)在1.5 mL 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64,稱為DBCO-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阿黴素) 4或DBCO-四(Dox)。藉由HPLC監測反應進程。在1小時之後,反應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8-48%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64。產物在約7.5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5.3 mg(20.1%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9% AUC)紅色粉末。C154H168N8O58之MS (ESI)計算值 m/z3059.0。 化合物 65,DBCO-Ahx-(2BXy) 3W 2
Figure 02_image409
藉由首先將 化合物 55 (234.8 mg,0.199 mmol,1 eq)溶解於DMF(4.7 mL)中製備50 mg/mL溶液,來合成 化合物 65,稱為DBCO-Ahx-(2BXy) 3W 2、DBCO-Ahx-E(2BXy) 3W 2或DBCO-Ahx-Glu(2BXy) 3(Trp) 2。連同TEA(333.6 μL,2.393 mmol,12 eq)添加 化合物 4 (280 mg,0.780 mmol,3.9 eq)。反應物在冰浴中在攪拌下冷卻至4℃歷時10分鐘。接著向反應物中添加HATU(250.3 mg,0.658 mmol,3.3 eq)。在4℃下攪拌反應1.5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反應物用2×100 mL 1% KHSO4,接著用1×100 mL H2O沈澱。將所得產物乾燥,溶解於DMSO中,隨後藉由逆相急驟層析經3步梯度在6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純化:25%乙腈/H2O(0.05% TFA v/v),3個管柱體積(CV),隨後25-40%乙腈/H2O(0.05% TFA v/v) 40 CV及40%乙腈/H2O(0.05% TFA v/v) 2 CV。在約35%乙腈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91.0%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9.6% AUC)固體。C 128H 137N 25O 11之MS (ESI)計算值 m/z2200.09,實驗值1101.4 (M/2+H) +化合物 66,DBCO-Ahx-(VZ-PAB-2Bxy) 3W 2
Figure 02_image411
除了使用 化合物 26 (6 eq)替代 化合物 4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65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66,稱為DBCO-Ahx-(VZ-PAB-2Bxy) 3W 2或DBCO-Ahx-E(VZ-PAB-2Bxy) 3W 2。反應物用2×1% KHSO4沈澱且乾燥所得產物,溶解於DMSO中且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 m上,經10分鐘在使用40-60%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產物在約6.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8%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8.7% AUC)固體。C 185H 218N 40O 26之MS (ESI)計算值 m/z3415.7,實驗值1139.8 (M/3) +化合物 67,DBCO-Ahx-E 3W' 2
Figure 02_image413
藉由首先將前驅物H2N-Ahx-EW'EW'E (100.2 mg, 0.109 mmol, 1 eq) (SEQ ID NO:64) (其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備)溶解於0.5 mL DMSO中來合成 化合物 67 稱為DBCO-Ahx-E 3W' 2。添加三乙胺(TEA) (76.1 μL,0.546 mmol,5 eq)且攪拌反應5分鐘。添加DBCO-NHS(48.3 mg,0.120 mmol,1.1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藉由添加胺基-2-丙醇(4.6 μL,0.060 mmol)及TEA(16.7 μL,0.120 mmol)淬滅反應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反應物用2×1% KHSO4沈澱,接著用1×H2O沈澱。乾燥所得產物且產生94%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3% AUC)固體。C 64H 72N 10O 14之MS (ESI)計算值 m/z1204.52,實驗值1205.3(M+H) +化合物 68,DBCO-Ahx-(2Bxy) 3W' 2
Figure 02_image415
藉由使 化合物 67 (40.3 mg,0.033 mmol,1 eq)及 化合物 4 (53 mg,0.163 mmol,4.9 eq)在0.8 mL DMF中與三乙胺(TEA) (74.5 μL,0.535 mmol,16.2 eq)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68,稱為DBCO-Ahx-(2Bxy) 3W' 2或DBCO-Ahx-E(2BXy) 3W' 2。反應物在冰浴中冷卻至4℃歷時10分鐘且接著添加HATU(56 mg,0.147 mmol,4.5 eq)。劇烈攪拌反應2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用1×1% KHSO4使反應沈澱。將所得產物溶解於DMSO中,隨後藉由逆相急驟層析經4步梯度在25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純化:30%乙腈/H2O(0.05% TFA v/v),3個管柱體積(CV),隨後30-40%乙腈/H2O(0.05% TFA v/v) 40 CV、40-45%乙腈/H2O (0.05% TFA v/v) 10 CV及45-95%乙腈/H2O(0.05% TFA v/v)10 CV。在約35%乙腈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22.0%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5.8% AUC)固體。C 130H 141N 25O 11之MS (ESI)計算值 m/z2228.12,實驗值1115.6 (M/2+H) +化合物 69,DBCO-Ahx-(VZ-PAB-2Bxy) 3W' 2
Figure 02_image417
除了使用 化合物 26 (6 eq)替代 化合物 4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68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69,稱為DBCO-Ahx-(VZ-PAB-2Bxy) 3W' 2或DBCO-Ahx-E(VZ-PAB-2Bxy) 3W' 2。反應物用2×1% KHSO4沈澱且乾燥所得產物。C 187H 222N 40O 26之MS (ESI)計算值 m/z3443.73,實驗值1149.3(M/3+H) +
化合物 70,DBCO-Ahx-(二ABZI)W 4
Figure 02_image419
藉由首先合成稱為Fmoc-Ahx-WWK(COOH)WW之中間物 70-a來合成稱為DBCO-Ahx-(二ABZI)W 4或DBCO-Ahx-E(二ABZI)W 4化合物 70。將藉由固相胜肽合成所合成之前驅體Fmoc-Ahx-WWKWW(200 mg,0.163 mmol,1 eq) (SQE ID NO:)溶解於2 mL DMF中且添加DIEA(42.6 μL,0.245 mmol,1.5 eq)。添加100 mg/mL的DMSO溶液形式之丁二酸酐(302.1 μL,1.85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 70-a係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6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25%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25-95%乙腈/H2O(0.05% TFA v/v)15個CV及95%乙腈/H2O(0.05%TFA v/v)2個CV。在約65%乙腈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70%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87% AUC)固體。
70-b.中間物70-a係藉由溶解於20%哌啶/DMF中且攪拌20分鐘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來脫除保護基。脫除保護基之70-a沈澱於乙醚中,且藉由以3000 rpm離心5分鐘而集結。傾析乙醚上清液且添加新鮮乙醚。用刮勺使集結粒破碎且藉由離心使產物再次集結。傾析乙醚,得到油狀物,將該油狀物再懸浮於H2O中,接著藉由凍乾來乾燥。將脫除保護基之中間物溶解於DMSO中且添加TEA(27.6 μL,0.198 mmol,2.3 eq)。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5分鐘,隨後添加DBCO-NHS(55.4 mg,0.138 mmol,1.6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3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添加胺基-2-丙醇(7.3 μL,0.095 mmol,0.7 eq)以淬滅剩餘DBCO-NHS。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之後,HPLC指示淬滅完成。產物沈澱於1%KHSO4中,且藉由以3000 rpm離心5分鐘而集結。傾析上清液且添加新鮮1% KHSO4。重複集結及傾析之過程,隨後最終用去離子水洗滌。在傾析水之後,藉由凍乾來乾燥產物,得到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4% AUC)固體。
化合物 70.將中間物 70-b(17.6 mg,0.013 mmol,1 eq)及 化合物 7 (12.4 mg,0.014 mmol,1.1 eq)溶解於176 μL DMF中。添加TEA(5.3 μL,0.038 mmol,3 eq)且將反應物在冰浴中冷卻至4℃。添加HATU(5.8 mg,0.015 mmol,1.2 eq)且在4℃下攪拌反應1.5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產物沈澱於1%KHSO4中,且藉由以3000 rpm離心5分鐘而集結。傾析上清液且添加新鮮1% KHSO4。重複集結及傾析之過程,隨後最終用去離子水洗滌。在傾析水之後,藉由凍乾來乾燥產物。 化合物 70係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1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39%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39-59%乙腈/H2O(0.05% TFA v/v)25個CV及95%乙腈/H2O(0.05%TFA v/v)2個CV。在約46%乙腈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乾燥,獲得70%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87% AUC)固體。C 121H 133N 27O 16之MS (ESI)計算值 m/z2220.04,實驗值1111.8 (M/2+H) +化合物 71,DBCO-Ahx-(二ABZI) 2W 3
Figure 02_image421
藉由首先合成稱為Fmoc-Ahx-TT之中間物 71-a來合成稱為DBCO-Ahx-(二ABZI) 2W 3或DBCO-Ahx-E(二ABZI) 2W 3化合物 71。將Fmoc-6-胺基己酸(2.0 g,5.56 mmol)、2-巰基噻唑啉(1.4 g,12.0 mmol)、EDC(2.8 g,14.0 mmol)及DMAP(68 mg,0.57 mmol)組合於DCM(120 ml)中。在室溫下攪拌反應16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反應混合物用2×200 mL 1M HCL及1×100 mL鹽水洗滌且有機層經MgSO 4乾燥,接著在真空下移除。 71-a隨後藉由急驟層析在100 g Biotage Safar SilicaD管柱上經由1步梯度純化:0-5%甲醇/DCM,3個管柱體積(CV),產物在約3%甲醇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且移除溶劑,獲得1.8 g(71%產率)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87% AUC)黃色固體。C 24H 26N 2O 3S 2之MS (ESI)計算值 m/z454.14,實驗值477.9 (M+Na) +
化合物 71-b.向100 mg/mL的DMSO溶液形式之中間物 71-a(1380.5 μL,0.303 mmol,1.3 eq)中添加H2N-EWWWE (SEQ ID NO:65) (194.8 mg,0.234 mmol,1 eq)及DIEA(69.1 μL,0.397 mmol,1.7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4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71-b,Fmoc-Ahx-EWWWE係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6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35%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35-65%乙腈/H2O(0.05% TFA v/v)25個CV及95%乙腈/H2O(0.05%TFA v/v)2個CV。在約52%乙腈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乾燥,獲得70%產率之光譜不純的(在220 nm處87% AUC)固體。 化合物 71. Fmoc-Ahx-EWWWE將在20%哌啶/DMF溶液中在RT下脫除保護基20分鐘。在反應完成之後,產物在乙醚中沈澱兩次。在最終乙醚傾析之後,將集結粒再懸浮於H2O中且凍乾至乾燥。隨後將所得產物H2N-Ahx-EWWWE溶解於DMSO中以製備100 mg/mL溶液,且添加TEA。在RT下攪拌反應5分鐘,接著添加DBCO-NHS。在如HPLC所指示完成後,用胺基-2-丙醇淬滅剩餘DBCO-NHS。所得反應混合物經急驟純化。隨後將所得產物DBCO-Ahx-EWWWE溶解於DMF中以製備100 mg/mL溶液,添加TEA及 化合物 7且將反應在冰浴中冷卻至4℃。一旦冷卻,則添加HATU且反應在4℃下繼續2小時。一旦如由HPLC指示完成,所得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合併潔淨溶離份且移除溶劑。 化合物 72,DBCO-Ahx-(VZ-PAB-二ABZI)W 4
Figure 02_image423
除了使用 化合物 27替代 化合物 7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70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72,稱為DBCO-Ahx-(VZ-PAB-二ABZI)W 4或DBCO-Ahx-E(VZ-PAB-二ABZI)W 4。反應物用2×1% KHSO4沈澱,接著用1×H2O沈澱。所得固體經乾燥,接著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1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5%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5-95%乙腈/H2O(0.05% TFA v/v)20個CV及95%乙腈/H2O(0.05%TFA v/v)2個CV。在約60%乙腈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光譜不純的(在220 nm處87% AUC)固體。C 140H 160N 32O 21之MS (ESI)計算值 m/z2625.24,實驗值1314.8 (M/2+H) +
化合物 73,TT-Ahx-W5
Figure 02_image425
自藉由固相胜肽合成製備之NH2-Ahx-W5 (SEQ ID NO:66)開始合成稱為TT-Ahx-W5之 化合物 73。將500 mg NH2-Ahx-W5溶解於5 mL DMF中。添加263 μL TEA且在rt下攪拌溶液5分鐘,隨後添加47.15 mg丁二酸酐。藉由HPLC(AUC 254 nm)監測反應進程。1小時之後,HPLC展示徹底地轉化為丁二酸產物。添加116.8 mg噻唑啉-2-硫醇(0.98 mmol,1.6 eq)。反應物用冰浴冷卻至4℃且添加232.9 mg HATU(0.61 mmol,1.3 eq)。藉由HPLC(AUC 254 nm)監測反應進程。在1小時之後,HPLC展示徹底的轉化產物。將反應混合物添加至100 mL 0.2 M HCl,且藉由以3000 RPM離心5分鐘而集結。傾析上清液且添加100 mL新鮮0.2 M HCl。用刮勺使集結粒破碎且藉由以3000 RPM離心5分鐘使產物再次集結。傾析上清液且添加100 mL去離子水。用刮勺使集結粒破碎且藉由以3000 RPM離心5分鐘使產物集結。傾析上清液且藉由凍乾將樣品冷凍且乾燥。 化合物 73未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C 68H 71N 13O 8S 2之MS (ESI)計算值 m/z1261.5,實驗值1262.5 (M/2) +
化合物 74,2E-F' 5
Figure 02_image427
稱為2E-F' 5 化合物 74係藉由使0.5 mg 化合物 32在20 mg/mL的DMSO中與1.0莫耳當量之 化合物 3反應來製備,導致起始物質完全轉化為 化合物 74。C184H92N20O9之MS (ESI)計算值 m/z1524.7。
化合物 75 Dox-F' 5
Figure 02_image429
稱為Dox-F' 5化合物 75係藉由使0.5 mg 化合物 32在20 mg/mL的DMSO中與1.0莫耳當量之疊氮基官能化阿黴素反應來產生,導致起始物質完全轉化為 化合物 75。C94H98N16O19之MS (ESI)計算值m/z 1754.7。 化合物 762Bxy-PAB-ZV-W5
Figure 02_image431
使用 化合物 73化合物 26作為起始物質合成 化合物 76,亦稱為2Bxy-PAB-ZV-W5。將25 mg 化合物 26 (0.033 mmol,1 eq)溶解於900 μL DMSO中。添加9.11 μL TEA(0.065 mmol,2 eq)且在rt下攪拌溶液五分鐘。添加41.3 mg 化合物 73(0.033 mmol,1 eq)。藉由HPLC在254 nm下監測反應。在rt下1小時之後,反應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5-6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所得產物, 化合物 76。產物在約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0%AUC)灰白色粉末。C 106H 118N 22O 13之MS (ESI)計算值 m/z1908.25,實驗值958.92(M/2) +化合物 77,2B-PAB-ZV-W5
Figure 02_image433
除了使用 化合物 162替代 化合物 26之外,使用與 化合物 76相同的程序製備 化合物 77 (亦稱為2BA-PAB-ZV-W5)且使用相同製備型HPLC方法純化。C 102H 118N 22O 13之MS (ESI)計算值 m/z1858.92,實驗值931.1 (M/2) +化合物 78,Kyn-PAB-ZV-W5
Figure 02_image435
除了使用 化合物 163替代 化合物 26之外,使用與 化合物 76相同之程序製備 化合物 78,亦稱為Kyn-PAB-ZV-W5。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40-5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78。產物在約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54 nm處>95%AUC)灰白色粉末。C 94H 105N 19O 16之MS (ESI)計算值 m/z1755.8,實驗值1756.99 (M+H) +具有錐形架構之基於樹突之 S 嵌段的兩親分子
化合物 79,(COOH)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37
藉由使2.8 g N 3-P 24-NHS酯(2.2 mmol,1 eq)及0.57 g溶解於30 mL無水DCM中之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HCl鹽(2.1 mmol,0.95 eq)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79 稱為(COOH) 2-PEG 24-N 3或雙(COOH)-PEG 24-N 3。將三乙胺(3 mL,22.1 mmol,10 eq)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室溫下攪拌反應3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在真空下移除反應溶劑且將反應混合物再溶解於含/0.05% TFA的1:1之DMSO/H2O中。產物係藉由急驟C18層析在12 g Biotage SNAP C18管柱上使用2步梯度來純化:0%乙腈/H2O(0.05% TFA),3個管柱體積(CV),隨後0-60%乙腈/H2O(0.05% TFA),20個CV。在約25%乙腈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在真空下移除溶劑,獲得2.0 g(65.2%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7% AUC)白色油狀物。C 60H 116N 4O 31之MS (ESI)計算值 m/z1388.8,實驗值1412.6 (M+Na+H) +
化合物 80,(TT)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39
藉由使2.0 g 化合物 79 (1.5 mmol,1 eq)及1.2 g HATU(3.2 mmol,2.2 eq)在24 mL DCM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80 稱為(TT) 2-PEG 24-N 3或雙(TT)-PEG 24-N 3。混合物在冰上冷卻5 min且添加1.6 mL三乙胺(11.7 mmol,8 eq)。混合物在冰上攪拌5 min且添加0.45 g噻唑啉(thizoline)-2-硫醇(TT) (3.8 mmol,2.6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產物係藉由急驟層析在100 g Biotage Safar SilicaD管柱上經2步梯度純化:0%甲醇/DCM,3個管柱體積(CV),隨後0-8%甲醇/DCM,20個CV。在約5%甲醇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2.0 g(85.3%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6.1% AUC)黃色油狀物。C 66H 122N 9O 29S 4之MS (ESI)計算值 m/z1590.7,實驗值782.3((M-N 3)/2) +
化合物 81,(Boc-乙基)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41
藉由使347 mg 化合物 80 (0.2 mmol,1 eq)與83 mg N-boc-乙二胺(0.5 mmol,2.4 eq)在3.5 mL DCM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81,稱為(Boc-乙基) 2-PEG 24-N 3。添加三乙胺(73 μL,0.5 mmol,2.4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在真空下移除溶劑且將產物溶解於DMSO中且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27-57%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產物在約7.2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89 mg(51.8%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4.7% AUC)白色粉末。C 74H 144N 8O 33之MS (ESI)計算值 m/z1672.98,實驗值1574.6 (M-Boc+H) +
化合物 82,(OH-乙基) 2 -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43
除了使用乙醇胺代替N-boc-乙二胺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2,稱為(OH-乙基)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45%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2。產物在約7.1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81.2%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8.3% AUC)白色固體。C 64H 126N 6O 31之MS (ESI)計算值 m/z1474.9,實驗值1476.6 (M+H) +
化合物 83,(COOH-乙基)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45
除了使用β-丙胺酸代替N-boc-乙二胺且MeOH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3,稱為(COOH-乙基)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2分鐘在使用13-43%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3。產物在約9.2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37.2%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0.0% AUC)白色固體。C 66H 126N 8O 33之MS (ESI)計算值 m/z1530.8,實驗值1533.6 (M+H) +
化合物 84,(甘露糖-乙基)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47
除了使用2-胺基乙基-a-甘露哌喃糖苷(Broadpharm(San Diego,CA))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4 稱為(甘露糖-乙基)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4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4。產物在約7.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70.0%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8.2% AUC)白色固體。C 76H 146N 6O 41之MS (ESI)計算值 m/z1799.0。
化合物 85,(SO 3-乙基)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49
除了使用牛膽素代替N-boc-乙二胺且2:1 DMSO/PBS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5,稱為(SO 3-乙基)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40%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5。產物在約6.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7.1%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9% AUC)白色固體。C 64H 126N 6O 35S 2之MS (ESI)計算值 m/z1602.8,實驗值802.4 (M/2+H) +
化合物 86,(CD22a)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51
除了使用CD22a胺(WuXi Biologics,China)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6,稱為(CD22a)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3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6。產物在約8.1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68.8%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8.3% AUC)白色固體。C 112H 204N 8O 67之MS (ESI)計算值 m/z2733.3,實驗值1367.8 (M/2+H) +
化合物 87,(組織胺)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53
除了使用組織胺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7,稱為(組織胺)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0分鐘在使用18-38%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7。產物在約5.3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56.4%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9% AUC)白色固體。C 70H 130N 10O 29之MS (ESI)計算值 m/z1574.9,實驗值788.6 (M/2+H) +
化合物 88,(DMBA)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55
除了使用4-胺基-2,2,-二甲基丁酸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8,稱為(DMBA)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0分鐘在使用25-4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8。產物在約5.8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9.3%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3.3% AUC)白色固體。C 72H 138N 6O 33之MS (ESI)計算值 m/z1614.9,實驗值808.7 (M/2+H) +
化合物 89,(2(Boc)AP) 2-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57
除了使用5-胺基甲基-2-(Boc-胺基)-吡啶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81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89,稱為(2(Boc)AP) 2-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28-48%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89。產物在約4.9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58.7%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86.1% AUC)白色固體。C 82H 146N 10O 33之MS (ESI)計算值 m/z1799.0,實驗值900.8 (M/2+H) +
化合物 90,(COOH)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59
藉由使溶解於35 mL無水DCM中之1.5 g 化合物 80 (0.9 mmol,1 eq)及0.4 g 2-胺基-1,3-雙(羧基乙氧基)丙烷HCl鹽(1.4 mmol,1.6 eq)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90,稱為(COOH) 4-PEG 24-N 3或四(COOH)-PEG 24-N 3。將三乙胺(2.5 mL,18.3 mmol,19 eq)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室溫下攪拌反應4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 化合物 90未經純化。C 78H 146N 6O 41之MS (ESI)計算值 m/z1823.0,實驗值912.4 (M/2+H)+。
化合物 91,(TT)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61
藉由使1.5 g 化合物 90 (0.8 mmol,1 eq)及1.4 g HATU(3.7 mmol,4.4 eq)在3 mL DCM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91,稱為(TT) 4-PEG 24-N 3。添加三乙胺(1.9 mL,13.5 mmol,16 eq)且攪拌反應混合物5分鐘。添加噻唑啉-2-硫基(TT) (0.5 g,4.4 mmol,5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產物係藉由急驟層析在100 g Biotage Safar SilicaD管柱上經2步梯度純化:0%甲醇/DCM,3個管柱體積(CV),隨後0-8%甲醇/DCM,20個CV。在約5%甲醇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0.8 g(42%產率)黃色油狀物(在220 nm處70% AUC)。C 90H 158N 10O 37S 8之MS (ESI)計算值 m/z2228.8,實驗值962.8 (M/2) +
化合物 92,(Boc-乙基)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63
藉由使246 mg 化合物 91 (0.1 mmol,1 eq)與84 mg N-boc-乙二胺(0.5 mmol,4.8 eq)在2.6 mL DCM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92,稱為(Boc-乙基) 4-PEG 24-N 3。添加三乙胺(74 μL,0.5 mmol,4.8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在真空下移除溶劑,將產物溶解於DMSO中且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2-60%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產物在約7.1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00.4 mg(40.0%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4.9% AUC)白色固體。C 106H 202N 14O 45之MS (ESI)計算值 m/z2392.8,實驗值1197.0 (M/2+H) +
化合物 93,(OH-乙基)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65
除了使用乙醇胺代替N-boc-乙二胺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92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93,稱為(OH-乙基) 4-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7-37%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93。產物在約7.0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3.6%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7.2% AUC)白色固體。C 86H 166N 10O 41之MS (ESI)計算值 m/z1995.1,實驗值998.6 (M/2+H) +
化合物 94,(COOH-乙基)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67
除了使用β-丙胺酸代替N-boc-乙二胺且MeOH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92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94,稱為(COOH-乙基) 4-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9-39%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94。產物在約6.8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34.3%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86.0% AUC)白色固體。C 90H 166N 10O 45之MS (ESI)計算值 m/z2107.1,實驗值1054.7 (M/2+H) +
化合物 95,(甘露糖-乙基)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69
除了使用2-胺基乙基-a-甘露哌喃糖苷(Broadpharm(San Diego,CA))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92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95,稱為(甘露糖-乙基) 4-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35%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95。產物在約7.3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35.6%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8.5% AUC)白色固體。C 133H 252N 10O 61之MS (ESI)計算值 m/z2965.7,實驗值1322.9 (M/2) +
化合物 96,(SO 3-乙基)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71
除了使用牛膽素代替N-boc-乙二胺且2:1 DMSO/PBS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92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96,稱為(SO 3-乙基) 4-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5-45%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96。產物在約7.4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30.2%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6.9% AUC)白色固體。C 86H 166N 10O 49S 4之MS (ESI)計算值 m/z2251.0,實驗值1126.7 (M/2) +
化合物 97,(甘露糖-PEG 3)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73
除了使用a-甘露糖-PEG 3-胺(CarboSynthUSA (San Diego, CA))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92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97,稱為(甘露糖-PEG 3) 4-PEG 24-N 3或四(甘露糖-PEG 3)-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3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97。產物在約7.3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9.5%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7.2% AUC)白色固體。C 126H 238N 10O 69之MS (ESI)計算值 m/z2995.5,實驗值999.9 (M/3) +
化合物 98(GalNAc-PEG 3) 4-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75
除了使用b-n-乙醯基半乳糖-PEG3-胺(CarboSynthUSA (San Diego, CA))代替N-boc-乙二胺且DMSO用作溶劑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92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98,稱為(GalNAc-PEG 3) 4-PEG 24-N 3或四(GalNAc-PEG 3)-PEG 24-N 3。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3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98。產物在約6.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51.6%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7.0% AUC)白色固體。C 134H 250N 14O 69之MS (ESI)計算值 m/z3159.7,實驗值1054.8 (M/3) +
具有錐形架構之式 S-B-U-H-[D] 兩親性嵌段共聚物
化合物 99,(NH2-乙基) 2-PEG 24-(N 3-DBCO)-Ahx-2B 3W 2
Figure 02_image477
藉由使溶解於無水DMSO中之 化合物 81 (0.001 mmol,1.0 eq)與呈50 mM無水DMSO溶液形式之 化合物 56 (0.001 mmol,1.05 eq)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99 稱為(NH2-乙基) 2-PEG 24-(N 3-DBCO)-Ahx-2B 3W 2。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接著移除DMSO溶劑。藉由再懸浮於100%三氟乙酸(TFA) (200 μL)中1分鐘來脫除受boc保護之中間物的保護基,其後用空氣流移除TFA。用乙醚(200 μL)洗滌剩餘溶液兩次。HPLC指示完全脫除保護基且產生2.1 mg(38.4%產率)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89.6% AUC)灰白色固體。C 180H 265N 33O 40之MS (ESI)計算值 m/z3531.3,實驗值1177.8 (M/3) +
化合物 100,(NH2-乙基) 4-PEG 24-(N 3-DBCO)-Ahx-2B 3W 2
Figure 02_image479
除了使用 化合物 92代替 化合物 81之外使用與 化合物 99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100 稱為(NH2-乙基) 4-PEG 24-(N 3-DBCO)-Ahx-2B 3W 2,且產生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2.7% AUC)灰白色固體。C 202H 307N 39O 48之MS (ESI)計算值 m/z4047.3,實驗值1013.3(M/4+H)+。
化合物 101 (OH-乙基) 2-PEG 24-(N 3-DBCO)-Ahx-2B 3W 2
Figure 02_image481
藉由在室溫下使 化合物 82(0.001 mmol,1.0 eq)與 化合物 56 (0.001 mmol,1.05 eq)在無水DMSO中反應16小時來合成 化合物 101 稱為(OH-乙基) 2-PEG 24-(N 3-DBCO)-Ahx-2B 3W 2。監測HPLC以評估反應進程且指示 化合物 82完全轉化為 化合物 101,產生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89.2% AUC)無色油狀物。C 180H 263N 31O 42之MS (ESI)計算值 m/z3530.9,實驗值1178.3(M/3+H) +
以與針對化合物101所述類似之方式生成 化合物 102- 115 3提供化合物102-115之合成及表徵的概述。
3:具有樹突架構,亦即具有包含樹突擴增子之增溶性嵌段(S)的式S-B-U-H-[D]之兩親分子。
化合物 編號 (S-B-U1) 化合物編號 U2-H[D] 化合物編號 電荷 m/z 理論值 MS (ESI) m/n 實驗值
產物S-B-U-H-[D]
102 化合物83 化合物56 -2 3586.9 1197.0 (M/3+H) +
(COOH-乙基) 2-PEG 24-(N3-DBCO)-Ahx-2B 3W 2
103 化合物84 化合物56 0 1799.0 1286.6 (M/3+H) +
(甘露糖-乙基) 2- PEG 24-(N3-DBCO)-Ahx-2B 3W 2
104 化合物85 化合物56 -2 2658.9 1221.0 (M/3+H) +
(SO3-乙基) 2- PEG 24-(N3-DBCO)-Ahx-2B 3W 2
105 化合物86 化合物56 -2 4789.4 1198.7 (M/4+H) +
(CD22a) 2- PEG 24-(N3-DBCO)-Ahx-2B 3W 2
106 化合物93 化合物56 0 4051.2 1351.9 (M/3+H) +
(OH-乙基) 4- PEG 24-(N3-DBCO)-Ahx-2B 3W 2
107 化合物94 化合物56 -4 4163.2 1389.2 (M/3+H) +
(COOH-乙基) 4- PEG 24-(N3-DBCO)-Ahx-2B 3W 2
108 化合物94 化合物54 -4 3455.7 1153.1 (M/3+H) +
(COOH-乙基) 4- PEG 24-(N3-DBCO)-Ahx-W 5
109 化合物95 化合物56 0 4698.4 1176.3 (M/4+H) +
(甘露糖-乙基) 4- PEG 24-(N3-DBCO)-Ahx-2B 3W 2
110 化合物95 化合物54 0 3990.9 1331.9 (M/3+H) +
(甘露糖-乙基) 4- PEG 24-(N3-DBCO)-Ahx-WWWWW
111 化合物96 化合物56 -4 4307.1 1437.2 (M/3+H) +
(SO3-乙基) 4- PEG 24-(N3-DBCO)-Ahx-2B 3W 2
112 化合物95 化合物52 0 4681.3 1172.1 (M/4+H) +
(甘露糖-乙基) 4- PEG 24-(N3-DBCO)-Ahx-(F')10
113 化合物97 化合物54 0 4343.21 1449.0 (M/3+H)+.
(甘露糖-PEG 3) 4-PEG 24-(N 3-DBCO)-Ahx-W 5
114 化合物97 化合物56 0 5051.6 1264.6 (M/4+H)+.
(甘露糖-PEG 3) 4-PEG 24-(N 3-DBCO)-Ahx-2B 3W 2
115 化合物98 化合物54 0 4510.7 1503.8 (M/3) +
(GalNAc-PEG 3) 4-PEG 24-(N 3-DBCO)-Ahx-W 5
116 化合物95 化合物60 0 5012.3 1054 (M/4+H)+.
四(甘露糖-乙基)-PEG 24-(N 3-DBCO)-雙(VZ-PAB-2Bxy) 2,
117 化合物90 化合物60 -4 3835 1281 (M/3+H)+.
四COOH)-PEG 24-(N 3-DBCO)-雙(VZ-PAB-2Bxy) 2,
淨電荷為兩親分子在pH 7.4之水性緩衝液中之預測淨電荷
化合物 113 (Man-P3)-P24--(N 3-DBCO)-Ahx- W 5 (或「 (Man-P3)-P24-W5」)
Figure 02_image483
化合物 118,K 2K-PEG 24-(N 3-DBCO)-Ahx-W 5
Figure 02_image485
藉由以與針對 化合物 101所述類似之方式使包含C端Lys(N 3)之基於胜肽之樹突,K 2K-PEG 24-{Lys(N 3)}與 化合物 54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18,K 2K-PEG 24-(N 3-DBCO)-Ahx-W 5。完成後,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1-51%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反應物。產物在約6.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9% AUC)固體。C 155H 227N 25O 37之MS (ESI)計算值 m/z3030.7,實驗值1516.6 (M/2+H) +
以與針對 化合物 101所述類似之方式生成 化合物 118-120 4提供化合物118-120之合成及表徵的概述。
4:具有包含樹突擴增子及胺或羧酸增溶性基團之增溶性嵌段之兩親分子的非限制性實例。
化合物 編號 (S-B-U1) 化合物編號 U2-H-[D] 化合物編號 電荷 m/z 理論值 MS (ESI) m/n 實驗值
產物S-B-U-H-[D]
118 K 2K-PEG 4-{Lys(N 3)} 化合物54 +4 2150.14 1076.3 (M/2+H) +
K 2K-PEG 4-((Lys(N 3)-DBCO)-Ahx-W 5
119 K 2K-{Lys(N 3)} 化合物54 +4 3030.66 952.8 (M/3+H) +
K 2K-((Lys(N 3)-DBCO)-Ahx-W 5
120 {戊二酸} 4K 2K-PEG 4-{Lys(N 3)} 化合物54 -4 2606.27 1304.2 (M/2+H) +
{戊二酸} 4K2K-PEG 4-((Lys(N 3)-DBCO)-Ahx-W 5
單字母縮寫用於上表中之胺基酸序列;基於胜肽之起始物質係由Genscript (Piscataway, NJ)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造。淨電荷為兩親分子在pH 7.4之水性緩衝液中之預測淨電荷。 兩親分子組成對 pH 反應性及細胞攝取的影響
吾人之初步研究探究增溶性嵌段之組成及架構如何影響式S-[B]-[U]-H-[D]之兩親分子組裝成奈米顆粒膠束的能力。雖然線性兩親分子通常需要大於+4或小於-4之淨電荷以確保穩定的奈米顆粒膠束化,但樹突兩親分子形成具有中性電荷之穩定奈米顆粒膠束。與線性及樹突結構相比,基於刷之兩親分子顯示出更大的粒徑變異性,該變異性不依賴於淨電荷。總而言之,此等資料表明兩親分子架構對流體動力學行為以及膠束化的要求(例如所需淨電荷)具有重大影響,且具有樹突架構之兩親分子可能比其他兩親分子架構更能耐受低淨電荷。
基於此等發現,吾人之研究集中於增溶性基團之組成如何影響具有包含樹突擴增子之增溶性基團的兩親分子之膠束化及粒徑穩定性。
為用作兩親分子之增溶性基團,羧酸應在接近生理pH (例如pH 7.4)之pH下去質子化以確保兩親分子具有淨負電荷。然而,羧酸之pKa可受其化學環境以及取代基影響。因此,合成了包含增溶性基團(進一步包含羧酸)之若干兩親分子,且評估其在pH 7.4至pH 6.5之pH範圍內的溶解度。
化合物121、122及107包含具有末端官能基(FGt)之基於PEG之樹突擴增子,該末端官能基由羧酸組成,該羧酸為增溶性基團(SG)或經由連接子X5連接至SG,其中X5-SG分別為-NH-(CH 2)-COOH及-NH-(CH 2) 2-COOH。以下提供化合物121、122及107之結構及合成。
Figure 02_image487
以與針對 化合物 101所述類似之方式藉由使 化合物 90化合物 56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21 稱為(COOH) 4-PEG 24-(N 3-DBCO)-Ahx-2B 3W 2或四(COOH)-PEG 24-(N 3-DBCO)-Ahx-2B 3W 2。C 194H 283N 31O 52之MS (ESI)計算值 m/z3879.1,實驗值971.2(M/4+H) +
分兩個步驟合成 化合物 122 稱為(COOH-甲基) 4-PEG 24-(N 3-DBCO)-Ahx-2B 3W 2、四(COOH-甲基)-PEG 24-(N 3-DBCO)-Ahx-2B 3W 2或四(Gly)-PEG 24-(N 3-DBCO)-Ahx-2B 3W 2。首先,藉由以與針對 化合物 81所述類似之方式使 化合物 91與甘胺酸反應來合成(COOH-甲基) 4-PEG 24-N 3。接著以與針對 化合物 101所述類似之方式使(COOH-甲基) 4-PEG 24-N 3化合物 56反應,得到 化合物 122。C 202H 295N 35O 56 m/z4107.1,實驗值1370.4 (M/3+H) +
化合物124、125及126包含具有末端官能基(FGt)之基於胜肽,亦即基於離胺酸之樹突擴增子,該末端官能基由經由連接子X5連接至SG之胺組成,其中X5-SG對於化合物124為-C(O)-(CH 2) 3-COOH,且X5-SG對於化合物125及126為-C(O)-(CH 2) 2-COOH。化合物124、125及126之結構及合成提供如下。
Figure 02_image489
以類似於針對 化合物 101所述之方式,藉由使包含C端Lys(N3)之基於胜肽之樹突,{戊二酸}4K2K{PEG24}{Lys(N3)}與 化合物 56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2 4,稱為{戊二酸}4K2K{PEG24}{Lys(N3-DBCO)}-Ahx-2B 3W 2。C 211H 311N 37O 52之MS (ESI)計算值 m/z4195.3,實驗值1050.2(M/4+H) +
以類似於針對 化合物 101所述之方式,藉由使包含C端Lys(N3)之基於胜肽之樹突,{丁二酸}4K2K{Lys(N3)}與 化合物 56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25,稱為{丁二酸}4K2K{Lys(N3-DBCO)}-Ahx-2B 3W 2。C 156H 202N 36O 27之MS (ESI)計算值 m/z3011.6,實驗值1005.3(M/3+H) +
分兩個步驟合成 化合物 126 稱為{丁二酸}4K2KK{PEG24-N3-DBCO)}-Ahx-2B 3W 2。首先,使基於胜肽之樹突{丁二酸} 4K2KK之C端離胺酸的ε胺與NHS-PEG24-N 3反應,得到{丁二酸}4K2KK{PEG24-N3},接著以與針對 化合物 101所述類似之方式使其與 化合物 56反應,得到 化合物 125。C 207H 303N 37O 52之MS (ESI)計算值 m/z4139.2,實驗值1036.3(M/4+H) +
使用濁度量測值評估進一步包含羧酸基團之兩親分子之6種不同組成(化合物107、121、122、124、125及126)的pH反應特性。簡言之,使各兩親分子懸浮於pH 7.4、7.0或pH 6.5之1×PBS緩衝液中,最終濃度0.1 mM,且使用UV-Vis分光光度計評定濁度(490 nm下之OD) ( 4)。
除了在pH 7.4下顯示一些聚集之化合物122以外,所有其他包含羧酸之兩親分子在pH 7.4下形成具有穩定粒徑之奈米顆粒膠束( 4B)。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121在pH 7.0及pH 6.5下形成聚集體,表明在接近介於約pH 7.4與7.0之間的生理pH時的pH反應性,而化合物107、124、125及126在低至至少pH 7.0下顯示出穩定的粒徑,除化合物107外之所有化合物都在pH 6.5下發生聚集。
一個值得注意的發現為,粒徑穩定性之pH依賴性變化亦與細胞攝取之pH依賴變化相關。因此,與pH 7.4相比,在pH 7.0或更低時聚集之化合物121 ( 4B)在pH 7.0或更低時的脾細胞攝取增加了超過4倍,且在pH低於pH 7.0時展示中度至廣泛聚集之化合物124、126及107展示在pH 7.0時細胞攝取的最小變化至無變化,但與pH 7.4時之細胞攝取相比,在pH 6.5時之細胞攝取增加超過2倍( 5)。一個非限制性解釋為,隨著pH降低,包含羧酸之增溶性基團的更大部分變得質子化,藉此導致增溶作用降低及聚集傾向,導致濁度增加,以及抗原呈遞細胞更高效的攝取。基於此等出人意料的發現,較佳組成包含具有樹突架構之兩親分子,該樹突架構包含羧酸增溶性基團。
化合物 127,TT-PEG 12-N 3
Figure 02_image491
藉由使50 mg N 3-PEG 12-COOH(0.08 mmol,1 eq)與33.0 mg HATU(0.09 mmol,1.4 eq)在330 μL DCM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27 稱為TT-PEG 12-N 3。向混合物中添加43.3 μL三乙胺(0.31 mmol,4 eq)。攪拌混合物5分鐘且添加12.6 mg噻唑啉-2-硫醇(TT) (0.11 mmol,1.4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產物係藉由急驟層析在10 g Biotage Safar Silica HC管柱上經2步梯度純化:0%甲醇/DCM,3個管柱體積(CV),隨後0-7%甲醇/DCM,20個CV。在約5%甲醇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24 mg (41.0%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2.0% AUC)黃色油狀物。C 30H 56N 4O 13S 2之MS (ESI)計算值 m/z744.3,實驗值745.3(M+H) +
化合物 128,TT-PEG 12-(N 3-DBCO)-Ahx-W 5
Figure 02_image493
藉由使14.2 mg 化合物 127 (0.02 mmol,1 eq)與28.4 mg 化合物 54 (0.02 mmol,1.1 eq)在400 μL無水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28,稱為TT-PEG 12-(N 3-DBCO)-Ahx-W 5。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混合16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反應物未經純化且產生83%純(在220 nm下之AUC)產物。C 110H 13317O 21S 2之MS (ESI)計算值 m/z2091.9,實驗值1048.4 (M/2+H) +
化合物 129,TT-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495
藉由使2.55 g N 3-PEG 24-COOH(2.2 mmol,1 eq)與0.92 g HATU(2.4 mmol,1.1 eq)在24 mL DCM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29,稱為TT-PEG 24-N 3。向混合物中添加1.2 mL三乙胺(8.7 mmol,4 eq)。攪拌混合物5分鐘且添加0.29 g之噻唑啉-2-硫醇(TT) (2.5 mmol,1.1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反應混合物用200 mL二氯甲烷(DCM)稀釋,接著用2×200 mL 0.1 M HCl及1×200 mL DI H 2O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接著在真空下移除,得到黃色油狀物。產物係藉由急驟層析在100 g Biotage Safar Silica HC管柱上經2步梯度純化:0%甲醇/DCM,3個管柱體積(CV),隨後0-8%甲醇/DCM,20個CV。在約5%甲醇下溶離產物,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1.8 g(62.5%產率)之84%純(在220 nm處之AUC)黃色油狀物。C 54H 104N 4O 28S 2之MS (ESI)計算值 m/z1272.6,實驗值1273.6 (M+H) +
化合物 130,TT-PEG 24-(N 3-DBCO)-Ahx-W 5
Figure 02_image497
藉由使12.7 mg 化合物 129 (0.01 mmol,1 eq)與14.8 mg 化合物 54 (0.01 mmol,1.1 eq)在500 μL 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30,稱為TT-PEG 24-(N 3-DBCO)-Ahx-W 5。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混合16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反應物未經純化且產生84%純(在220 nm下之AUC)產物。C 134H 181N 17O 33S 2之MS (ESI)計算值m/z 2622.1,實驗值1311.8 (M/2+H) +
化合物 131,(甘露糖-PEG 3) 4-PEG 36-(N 3-DBCO)-Ahx-W 5
Figure 02_image499
藉由使45 mg 化合物 97 (15 μmol,1 eq)與43 mg參(2-羧基乙基)膦鹽酸鹽(TCEP) (150 μmol,10 eq)在1 mL無水DMSO中反應首先合成(甘露糖-PEG 3) 4-PEG 24-NH 2,合成 化合物 131,稱為(甘露糖-PEG 3) 4-PEG 24-PEG 12-(N 3-DBCO)-Ahx-W 5、(甘露糖-PEG 3) 4-PEG 36-Ahx-W 5或四(甘露糖-PEG 3)-PEG 36-Ahx-W 5。在室溫下混合反應物16小時,此時HPLC指示所有 化合物 97轉化為(甘露糖-PEG 3)-PEG 24-NH 2。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28.9 mg 化合物 128 (13.8 μmol,1 eq)及40 μL三乙胺(TEA) (287 μmol,20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1小時,此時HPLC指示反應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5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2-52%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131。產物在約6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7.9%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6.2% AUC)無色油狀物。C 233H 368N 24O 90之MS (ESI)計算值 m/z4942.5,實驗值1237.2(M/4+H) +
化合物 132,(甘露糖-PEG 3)-PEG 48-(N 3-DBCO)-Ahx-W 5
Figure 02_image501
除了一旦 化合物 97完全轉化為(甘露糖-PEG 3)-PEG 24-NH2,添加 化合物 130替代 化合物 128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131相同的程序合成 化合物 132,稱為(甘露糖-PEG 3) 4-PEG 24-PEG 24-Ahx-W 5、(甘露糖-PEG 3) 4-PEG 48-Ahx-W 5、四(甘露糖-PEG 3)-PEG 48-Ahx-W 5。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2-52%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132。產物在約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40.9%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8.2% AUC)無色油狀物。C 257H 416N 24O 102之MS (ESI)計算值 m/z5470.8,實驗值1095.9 (M/5+H) +
化合物 133,(COOH-乙基) 4-PEG 36-(N 3-DBCO)-Ahx-W 5
Figure 02_image503
除了使用 化合物 94替代 化合物 97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131相同的程序合成 化合物 133,稱為(COOH-乙基) 4-PEG 24-PEG 12-(N 3-DBCO)-Ahx-W 5、(COOH-乙基) 4-PEG 36-(N 3-DBCO)-Ahx-W 5或四(COOH-乙基)-PEG 36-Ahx-W 5。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4-54%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 化合物 133。產物在約7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62.3%產率之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4.6% AUC)無色油狀物。C 197H 296N 24O 66之MS (ESI)計算值 m/z4054.1,實驗值1352.6 (M/3+H) +具有線性架構之式 S-[B]-[U]-H-[D] 之兩親分子
化合物 134,CD22a-PEG 24-N 3
Figure 02_image505
藉由將74.8 mg CD22a胺(0.11 mmol,1 eq)溶解於3.75 mL無水DMSO中來合成稱為CD22a-PEG 24-N 3化合物 134。添加49.9 μL TEA(0.36 mmol,3.3 eq)且在室溫下攪拌溶液五分鐘。將165.1 mg NHS-PEG 24-N 3(0.13 mmol,1.2 eq)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1小時,此時LC-MS指示反應完成。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15-45%乙腈/H 2O(0.05% 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產物。產物在約6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167 mg(73.7%產率)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4.9% AUC)白色固體。C 77H 145N 5O 44之MS (ESI)計算值 m/z1843.9,實驗值923.1 (M/2+H) +
化合物 135,KKKK-PEG 24-(N3-DBCO)-2B 3W 2
Figure 02_image507
藉由在室溫下使1當量 化合物 56與1當量疊氮基-PEG 24-KKKK在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35 稱為KKKK-PEG 24-(N3-DBCO)-Ahx-2B3W2。藉由HPLC監測反應進程,其確認起始物質在16小時之後完全轉化為 化合物 135。C 190H 283N 37O 41之MS (ESI)計算值 m/z3739.1,實驗值923.1 (M/4+H) +
與用於 化合物 135類似之反應條件用於產生 5中概述之 化合物 164136-152
5:具有線性架構之式S-[B]-[U]-H-[D]之兩親分子。
化合物 編號 起始 (S-B-U1) 起始 U2-H-[D] 化合物編號 淨電荷 理論值 MW 實驗值 MW
產物 (S-B-U-H-[D])
164 KKKKKKK-PEG 24-X 化合物60 +8 4211.3 符合
KKKKKKK-PEG 24-(Lys(N 3)-DBCO)-雙(VZ-PAB-2Bxy) 2
136 N 3-PEG 4-KKKKKKKK-NH 2 化合物56 +8 3371.8 符合
KKKKKKKK-PEG4-(N3-DBCO)-Ahx-2B 3W 2
137 N 3-PEG 12-KKKKKKKK-NH 2 化合物56 +8 3724.2 符合
KKKKKKKK-PEG 12-(N 3-DBCO)-Ahx-2B 3W 2
138 N 3-PEG 24-KKKKKKKK-NH 2 化合物56 +8 4252.9 符合
KKKKKKKK-PEG 24-(N 3-DBCO)-Ahx-2B 3W 2
139 KKKKKKKKK-PEG 36-X 化合物56 +9 5037.8 符合
KKKKKKKKK-PEG 36-(N 3-DBCO)-Ahx-2B 3W 2
140 NH 2-PEG (5000)-N 3 化合物56 +1 7056.1 符合
NH 2-PEG (5000)-(N 3-DBCO)-Ahx-2B 3W 2
141 N 3-PEG 24-KKKKKKKK-NH 2 化合物54 +8 3545.2 符合
KKKKKKKK-PEG 24-(N 3-DBCO)-Ahx-WWWWW
142 KKKKKKK-SGSGSGSGSGSGSGSGSGSGSGSGX-NH 2 化合物56 +8 4854.1 符合
KKKKKKK-SGSGSGSGSGSGSGSGSGSGSGSGX-(N 3-DBCO)-Ahx-2B 3W 2
143 N 3-PEG 24-DDDDDDD-COOH 化合物56 -8 4133.2 符合
DDDDDDD-PEG 24-(N 3-DBCO)-Ahx-2B 3W 2
144 N 3-PEG 24-DDDDDDD-COOH 化合物54 -8 3425.7 符合
DDDDDDD-PEG 24-(N 3-DBCO)-Ahx-WWWWW
145 CD22a-PEG 24-N3 化合物56 -1 3901.1 符合
CD22a-PEG 24-(N3-DBCO)-Ahx-2B 3W 2
146 CD22a-PEG 24-N3 化合物54 -1 3193.4 符合
CD22a-PEG 24-(N3-DBCO)-Ahx-WWWWW
147 N 3-PEG 24-KKKKKKKK-NH 2 化合物52 +8 4235.8 1059.8 (M/4+H) +
KKKKKKKK-PEG 24-(N 3-DBCO)-Ahx-F'10
148 N 3-PEG 24-DDDDDDD-COOH 化合物52 -8 4116.1 1372.7 (M/3) +
DDDDDDD-PEG 24-(N 3-DBCO)-Ahx-F'10
149 KKKKKKKKK-PEG 24-X 化合物56 +10 4509.2 1128.4 (M/4+H) +
KKKKKKKKK-PEG 24-(N3-DBCO)-Ahx-2B 3W 2
150 N 3-PEG 24-DDDDDDDDD-NH 2 化合物56 -10 4264.3 1067.4 (M/4+H) +
DDDDDDDDD-PEG 24-N 3-(N3-DBCO)-Ahx-2B 3W 2
151 OOOOOOOOO-PEG 24-X 化合物56 +10 4383.0 1096.9 (M/4) +
OOOOOOOOO-PEG 24-X-(N3-DBCO)-Ahx-2B 3W 2
152 kkkkkkkkk-PEG 24-X 化合物56 +10 4509.4 1128.5 (M/4+H) +
kkkkkkkkk-PEG 24-(N3-DBCO)-Ahx-2B 3W 2
單字母縮寫用於上表中之胺基酸序列;X=疊氮基離胺酸;O=鳥胺酸;且k=d-離胺酸。基於胜肽之起始物質係由Genscript (Piscataway,NJ)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造,且NH2-PEG (5000)-N 3獲自Polysciences(Warrington,PA)。基於胜肽之起始物質序列自N端至C端書寫,C端-NH 2及-COOH表明胜肽分別以醯胺或羧酸基團終止,或者序列可以用官能化PEG終止。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任何C端X(疊氮基離胺酸)用醯胺終止且隱含在序列中(亦即,未圖示)。淨電荷為兩親分子在pH 7.4之水性緩衝液中之預測淨電荷。
化合物 153,mPEG 24-A'VZ-PEG 4-W 5
Figure 02_image509
藉由使mPEG 24-NHS酯(0.0025 mmol,1.0 eq)與H2N-A'VZ-PEG 4-W 5(0.0025 mmol,1.05 eq) (SEQ ID NO: 67) (其藉由固相合成製得)在無水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53 稱為mPEG 24-A'VZ-PEG 4-W 5。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16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完成後,在Agilent Prep-C18管柱,30×100 mm,5 μm上,經12分鐘在使用35-55%乙腈/H 2O(0.05%TFA)梯度之製備型HPLC系統上純化反應物。產物在約6.4分鐘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然後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99% AUC)固體。C 132H 201N 17O 40之MS (ESI)計算值 m/z2664.42,實驗值1311.6 (M/2) +
化合物 154,mPEG 45-A'VZ-PEG 4-W 5
Figure 02_image511
除了使用mPEG2000 mw-NHS酯替代mPEG 24-NHS酯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153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及純化 化合物 154 稱為mPEG 45-A'VZ-PEG 4-W 5或mP2000 mw-A'VZ-P4-W5。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接著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之>99% AUC)固體。初始PEG2000 mw-NHS以平均mw為2000之多分散產物形式存在。因此,無法測定此產物之精確式或實驗值質量。
化合物 155,mPEG 114-A'VZ-PEG 4-W 5
Figure 02_image513
除了使用mPEG5000 mw-NHS酯替代mPEG 24-NHS酯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153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及純化 化合物 155,稱為mPEG 114-A'VZ-PEG 4-W 5係mP5000 mw-A'VZ-P4-W5。收集所得溶離份、冷凍,接著凍乾,得到光譜儀純度之(220 nm處之95.8% AUC)固體。初始mPEG5000 mw-NHS以平均mw為5000之多分散產物形式存在。因此,無法測定此產物之精確式或實驗值質量。
化合物 156,mPEG 24-VZ-PAB-PEG 4-Ahx-W 5
Figure 02_image515
藉由首先合成稱為Fmoc-PEG 4-AHx-W 5之中間物 156-a來合成稱為mPEG 24-VZ-PAB-PEG 4-Ahx-W 5化合物 156。將藉由固相合成所合成之前驅體NH 2-Ahx-W 5(0.282 mmol,1 eq) (SEQ ID NO: 68)溶解於32 mL DMSO中且添加三乙胺(55 μL,0.395 mmol,1.4 eq)。添加100 mg/mL DMSO溶液形式之Fmoc-PEG 4-NHS(1.810 mL,0.310 mmol,1.1 eq),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2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 156-a係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6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45%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45-85%乙腈/H2O(0.05% TFA v/v)15個CV及95%乙腈/H2O(0.05%TFA v/v)2個CV。產物在約65%乙腈溶離,收集所得溶離份,且移除溶劑,獲得64%產率。C 87H 95N 13O 13之MS (ESI)計算值 m/z1529.72,實驗值765.8 (M/2) +
156-b.中間物 156-a係藉由溶解於20%哌啶/DMF中且攪拌20分鐘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來脫除保護基。脫除保護基之 156- a沈澱於乙醚中,且藉由以3000 rpm離心5分鐘而集結。傾析乙醚上清液且添加新鮮乙醚。用刮勺使集結粒破碎且藉由離心使產物再次集結。傾析乙醚,得到油狀物,將該油狀物再懸浮於H2O中,接著藉由凍乾來乾燥。將脫除保護基之中間物 156-a(27.9 mg,0.021 mmol,1 eq)溶解於DMF中且添加Fmoc-VZ-PAB-PNP(18.0 mg,0.023 mmol,1.1 eq)。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16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產物沈澱於10 mL乙醚中且離心。傾析上清液且添加新鮮乙醚。重複離心及傾析之過程。在傾析乙醚之後,將所得油性集結粒再懸浮於去離子水中且凍乾,得到98%產率及77%純度之中間物156-c。 化合物 156.中間物 156- b係藉由溶解於20%哌啶/DMF中且攪拌20分鐘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來脫除保護基。產物沈澱於10 mL乙醚中且離心。傾析上清液且添加新鮮乙醚。重複離心及傾析之過程。在傾析乙醚之後,將所得油性集結粒再懸浮於去離子水中且凍乾。向含脫除保護基之中間物156-b的DMSO中添加mPEG24-NHS(1.1 eq)及三乙胺(5 eq)。 化合物 157,mPEG 24-VZ-PAB-PEG 24-Ahx-W 5
Figure 02_image517
除了當合成中間物 157-a時使用mPEG 24-NHS酯替代mPEG 4-NHS酯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156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157,稱為mPEG 24-VZ-PAB-PEG 24-Ahx-W 5化合物 158,mPEG 24-Ahx-W 5
Figure 02_image519
藉由使mPEG 24-NHS酯(0.011 mmol,1.5 eq)與NH 2-Ahx-W5 (0.0075 mmol,1 eq) (SEQ ID NO: 69) (其藉由固相合成製得)在具有三乙胺(0.064 mmol,8 eq)之無水DMSO中反應來合成 化合物 158 稱為mPEG 24-Ahx-W 5。在室溫下攪拌反應物4.5小時直至HPLC指示反應完成。反應物係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1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35%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35-65%乙腈/H2O(0.05% TFA v/v)20個CV及65%乙腈/H2O(0.05%TFA v/v)2個CV。產物在約43%乙腈下溶離,且收集所得溶離份,移除溶劑,獲得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4.2% AUC)固體。C 113H 166N 12O 32之MS (ESI)計算值 m/z2203.17,實驗值1102.8 (M/2) +
化合物 159,mPEG 45-Ahx-W 5
Figure 02_image521
除了使用mPEG2000 mw-NHS酯代替mPEG 24-NHS酯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158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159,稱為mPEG 45-Ahx-W 5或mPEG2000 mw-Ahx-W 5。反應物係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1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30%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30-60%乙腈/H2O(0.05% TFA v/v)20個CV及60%乙腈/H2O(0.05%TFA v/v)2個CV。收集所得溶離份且移除溶劑,得到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下>99% AUC)固體。 化合物 160,mPEG 114-Ahx-W 5
Figure 02_image523
除了使用mPEG5000 mw-NHS酯代替mPEG 24-NHS酯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158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160 稱為mPEG 114-Ahx-W 5或mPEG5000 mw-Ahx-W 5,其中HPLC指示反應在30小時後完成。反應物係藉由逆相急驟層析在10 g Biotage Safar C18 Bio Duo管柱上經3步梯度純化:30%乙腈/H2O(0.05%TFA v/v),1個管柱體積(CV),隨後30-60%乙腈/H2O(0.05% TFA v/v)20個CV及60%乙腈/H2O(0.05%TFA v/v)2個CV。收集所得溶離份且移除溶劑,得到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下91.5% AUC)固體。 化合物 161,mPEG 114-Ahx-2B 3W 2除了使用mPEG5000 mw-疊氮基代替疊氮基-PEG 24-KKKK之外,使用與針對 化合物 135所述相同之程序合成 化合物 161,稱為mPEG 114-Ahx-2B 3W 2或mPEG5000 mw- Ahx-2B 3W 2。藉由HPLC監測反應進程,其確認起始物質在30小時之後完全轉化為 化合物 161
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及視情況第二兩性分子之顆粒的動力學及分佈
5中所示之資料表明兩親分子試劑之pH反應性可影響脾細胞之細胞攝取,相比於較低pH,較高pH,例如pH 7.4下之細胞攝取相對較低。由於瓦爾堡(Warburg)效應,腫瘤微環境通常描述為pH低於pH 7.4。基於此等考慮,假設與血液pH 7.4相比,由於腫瘤微環境之pH相對較低,顯示出pH反應性之兩親分子可能選擇性地積聚在腫瘤中。
為了評估包含具有樹突架構及羧酸增溶性基團之增溶性嵌段的pH反應性兩親分子促進腫瘤中藥物分子積聚之能力,在攜帶腫瘤(MC38)之動物中IV投與後,評估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 6)的若干顆粒組合物之動力學及分佈( 6)。在僅具有第一兩親分子之顆粒中,對pH變化更敏感之兩親分子的腫瘤攝取及選擇性(腫瘤:肝臟攝取比率)更高,化合物121 (第4組)、124及126在pH 7.0、6.5及6.4下顯示出粒徑及穩定性變化,分別展示出比化合物107 (第1組)更大之腫瘤攝取及選擇性,該化合物107對pH變化不太敏感。
6:評估顆粒組合物之動力學及分佈。
第一兩親分子 第二兩親分子 莫耳比* (Dh,nm)
1 化合物107 N.A. 13.6
2 化合物126 N.A. 13.4
3 化合物124 N.A. 20.2
4 化合物121 N.A. 138
5 化合物107 化合物161 9:1 13.8
6 化合物126 化合物161 9:1 15.8
7 化合物124 化合物161 9:1 13.0
8 化合物121 化合物161 9:1 12.2
9 K n-SIINFEKL-Ax647-2B 3W 2 N.A. 34
10 初治
*莫耳比為第一兩親分子與第二兩親分子之比率。粒徑(流體動力直徑,Dh)係藉由動態光散射測定。
雖然包含具有羧酸增溶性基團之兩親分子的所有組合物比包含胺增溶性基團且具有淨正電荷之兩親分子(第9組)具有更大腫瘤攝取及選擇性,但包含第一兩親分子及包含線性親水性聚合物之第二兩親分子的組合物具有最高腫瘤攝取及選擇性( 6)。非限制性解釋為第二兩親分子降低肝臟清除率,藉此提供更長循環時間及增加腫瘤攝取,導致總體上更大的腫瘤選擇性。
用於預防或抑制非所需免疫反應之療法
對於用於誘導T細胞反應之某些療法,免疫系統之活化亦可導致誘導針對該療法之抗體,諸如針對載體(若存在)之特定成分(例如兩親分子或藥物分子)的抗體。當前的挑戰為抗載體或藥物分子抗體可導致在隨後投藥時經由增加治療劑之清除率而降低療法的功效。
在本文中,吾人評估使用mTOR抑制劑來抑制針對不同治療模式之抗體反應或抗體及T細胞反應。
吾人首先評估mTORC1抑制劑雷帕黴素是否可用於在TLR-7/8a免疫刺激劑存在下抑制針對抗原之T細胞反應。在第0天及第7天,單獨用包含化合物165 (一種式C-A-U-H-D之帶電經修飾胜肽抗原結合物)之顆粒或與0.1莫耳當量之雷帕黴素一起治療小鼠( 7)。在第13天藉由流式細胞量測術評定T細胞反應,且展示兩種治療均誘導針對編碼抗原GQAEPDRAHYNIVTFCCKCD之類似量值的CD8 T細胞反應( 8)。
7
C-A-H 組成 ( 化合物編號 ) C-A-H: D1 比率 粒徑, d. nm.
--- --- N.A.
KKKKKKKVRGQAEPDRAHYNIVTFCCKCDSPVZX(DBCO-Ahx-2B3W2) (化合物165) --- 13.0
KKKKKKKVRGQAEPDRAHYNIVTFCCKCDSPVZX(DBCO-Ahx-2B3W2) (化合物165) Rapa,0.1 13.8
此等資料展示,組合之mTORC1抑制劑不能完全抑制促發炎T細胞反應,特定言之由TBET表現驅動之Th1型CD4 T細胞。儘管在允許誘導針對療法所編碼的抗原或接受治療之個體體內存在之抗原之T細胞反應時抑制抗體可為有益的,但對於某些治療,抑制抗體與(促發炎)T細胞反應兩者可為有益的。
與單獨mTORC1抑制劑相比,mTORC2及mTORC1的組合抑制劑是否能夠改善針對療法內存在或由療法編碼之抗原或接受治療之個體內存在之抗原之抗體及CD4及/或CD8 T細胞反應的抑制,目前尚不清楚。此外,mTORC1及mTORC2之抑制劑類別及其與療法的其他組分之較佳比率未知,例如,兩親性載體(S-B-[U]-H-[D])與選自mTORC1及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的莫耳比,或選自mTORC1及mTORC2抑制劑之第一藥物分子(D1)與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的比率。
作為評定mTORC1及mTORC2抑制劑抑制T細胞反應能力之模型系統,吾人評估在選自TLR-7/8a(化合物4)、TLR-3a(pICLC)或TLR-9a(CpG)的第三藥物分子(D3)存在下,mTORC1抑制劑(雷帕黴素)或mTORC1及mTORC2抑制劑(Torin)是否能夠抑制針對式A-U-H之第二藥物分子(D2)產生的T細胞反應。因此,包含化合物113(式S-B-U-H之兩親性載體)之顆粒進一步包含如 8中概述之第一藥物分子(D1)、第二藥物分子(D2)及第三藥物分子(D3),與抗原呈遞細胞及識別由D2(化合物166)編碼之抗原(A)序列ESLKISQAVHAAHAEINEAGREVVG的CD4 T細胞純系(「OT-II細胞」)之共培養物一起培育。
8
組編號 S-B-H 組成 ( 化合物編號) D1 D2 D3 比率SBH:D2:D3
1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1:0.5
13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1:0.5
12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pICLC 1:1:80*
10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CpG 1:1:2
*假定核苷酸鹼基之平均MW為約500 g/mol,計算測定pICLC之莫耳比的莫耳量。
資料展示,雷帕黴素(「Rapa」)略微抑制T細胞增殖,而mTORC1及mTORC2之組合抑制劑導致對T細胞之劑量依賴性抑制,且幾乎完全抑制促發炎T細胞,包括表現Tbet之Th1型CD4 T細胞,即使在有效的免疫刺激劑(即TLR-3、TLR-7/8及TLR-9激動劑pICLC、CpG及化合物4)存在下( 9)。
進行額外研究以進一步評定SBH與D1之莫耳比及D1與D2之莫耳比對D1抑制免疫反應(例如針對D2誘導的T細胞反應)之能力之影響。包含化合物113(式S-B-U-H之兩親性載體)之顆粒進一步包含如 9中概述之第一藥物分子(D1)、第二藥物分子(D2)及第三藥物分子(D3),與抗原呈遞細胞及識別由D2(化合物166)編碼之抗原(A)序列ESLKISQAVHAAHAEINEAGREVVG的CD4 T細胞純系(「OT-II細胞」)之共培養物一起培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SBH與D1 (及D1與D2)之莫耳比大於或等於0.25時T細胞抑制最大化,反應在比率大於0.25時趨於平穩( 10)。
9
S-B-H 組成 ( 化合物編號) D1 D2 D3 比率SBH:D2:D3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MDP 1:1: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TDB 1:1:0.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MPL 1:1:0.2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LPS 1:1:0.2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MDP 1:1: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TDB 1:1:0.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MPL 1:1:0.2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LPS 1:1:0.2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1:0.5
此外,雖然與雷帕黴素相比,組合之mTORC1/mTORC2抑制劑Torin導致了更大的T細胞抑制,但針對D2之T細胞抑制之程度亦受D3提供之先天性免疫刺激的組成影響( 10)。因此,與選自TLR-7/8a(化合物4)之D3相比,雷帕黴素與選自NOD樣受體激動劑(胞壁醯二肽(MDP))、巨噬細胞誘導C型凝集素受體激動劑(海藻糖二山崳酸酯(TDB))及TLR4激動劑(LPS及MPL)之D3組合時,對T細胞反應的抑制更大。
此等資料表明,mTORC1抑制可能足以抑制免疫反應,例如抗體及/或T細胞反應,針對療法中存在或由療法編碼之抗原,或在存在低或不存在IL-12及干擾素的發炎性情況下接受治療之個體內存在的抗原,但抑制mTORC1與mTORC2兩者對於抑制針對療法內存在或由療法編碼之抗原或在IL-12及干擾素存在下在接受治療之個體內存在之抗原的免疫反應至關重要。
由於宿主,即接受治療之個體之發炎性情況通常未知,上述結果( 10)表明,使用組合之mTORC1及mTORC2抑制劑,諸如Torin,可能有助於確保充分抑制針對療法或宿主內存在或由療法或宿主編碼之抗原產生的非所需免疫反應。例如,基於胜肽/蛋白質之治療劑、基於細胞之療法及表現系統通常受到針對基於胜肽/蛋白質之治療劑、基於細胞之療法及表現系統產生的免疫反應之限制。如本文所揭示,可以經由使用組合之mTORC1及mTORC2抑制劑來緩解此類非所需免疫反應。
上述資料展示,使用mTOR抑制劑,特定言之組合之mTORC1/mTORC2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非所需免疫反應。然而,此類分子可能在水溶液中具有有限的低溶解性,且具有潛在偏離目標之毒性。為了解決此等挑戰,吾人研發出式S-B-[U]-H之兩親分子作為載體,以改良溶解性且促進改良之抗原呈遞細胞攝取,從而減少偏離目標之毒性。
雖然通常發現式S-B-[U]-H之兩親分子係mTOR抑制劑之有效載體,提供了較高藥物囊封效率,但發現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之某些比率較佳,以將功效最大化,同時確保奈米顆粒膠束的穩定調配物。因此,發現基於巨環內酯之mTOR抑制劑,諸如雷帕黴素,通常形成穩定的奈米顆粒膠束,S-B-[U]-H與巨環內酯之比例為約1:1,但更佳約1:0.5,但通常不超過1:0.25。相比之下,發現mTOR抑制劑,包含具有平面芳族結構之小分子藥物,諸如Torin 1、Torin 2、INK128、AZD8055、OSI-027、,KU63794、WYE-354等更有效地負載至包含式S-B-[U]-H之兩親分子的奈米顆粒膠束中,其中H包含芳族基,S-B-[U]-H與D的負載莫耳比高達1:1為良好耐受的,且形成具有穩定流體動力學尺寸之奈米顆粒。
通常發現包含式S-B-[U]-H之兩親分子及選自mTORC1及mTORC2抑制劑之藥物分子的顆粒對減少或消除非所需免疫反應有效;然而,發現某些類別之mTORC1及mTORC2抑制劑比其他類別更有效。
10
S-B-U-H 組成 ( 化合物編號) D1 D2 D3 比率SBH:D1:D2:D3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 1:0.25: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WYE132 化合物166 --- 1:0.25: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AZD8055 化合物166 --- 1:0.25: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INK128 化合物166 --- 1:0.25: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1 化合物166 --- 1:0.25: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1 化合物166 --- 1:1: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CC223 化合物166 --- 1:0.25: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OSI-027 化合物166 --- 1:0.25:1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0.25: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WYE132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0.25: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AZD8055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0.25: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INK128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0.25: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1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0.25: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1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1: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CC223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0.25:1:0.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OSI-027 化合物166 化合物4 1:0.25:1:0.5
包含化合物113(式S-B-U-H之兩親性載體)之顆粒進一步包含如 10中概述之第一藥物分子(D1)、第二藥物分子(D2)及第三藥物分子(D3),與抗原呈遞細胞及識別由D2(化合物166)編碼之抗原(A)序列ESLKISQAVHAAHAEINEAGREVVG的CD4 T細胞純系(「OT-II細胞」)之共培養物一起培育。評定細胞培養上清液中之細胞介素IFNγ及IL-17,以分別評定Th1型及Th17型CD4 T細胞的增殖( 11)。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所有mTOR抑制劑( 10)在抑制Th17型CD4 T細胞反應方面顯示出類似的能力,即使在有效免疫刺激劑(化合物4)存在下,但發現mTOR抑制劑之組成對Torin 1、INK-128、AZD8055及WYE132誘導之Th1型CD4T細胞反應的量值具有顯著影響,與Rapa、CC223及OSI-027相比,引起實質上改良的T細胞反應抑制( 11)。此等結果導致Torin 1、INK-128及AZD8055及其任何衍生物或鹽形式識別為抑制非所需免疫反應的較佳藥物分子。
由於組合之mTORC1及mTORC2抑制劑調配物之可用臨床前及臨床毒性資料通常有限,吾人接下來評定兩親分子顆粒及mTOR抑制劑調配物在小鼠體內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在第0、7及14天以50 nmol、100 nmol及200 nmol之S-B-U-H向C57BL/6小鼠(n=3/組)投與包含化合物113且無藥物分子或mTOR抑制劑之顆粒( 11),且在各治療之前及之後評定體重( 12)。
11
S-B-U-H 組成 ( 化合物編號 ) D1比率S-B-H:D 粒徑, d. nm.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 N.A.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 15.9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Rapa,0.1 67.7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 1,0.25 12.4
在第0、4及8天,以50 nmol、100 nmol及200 nmol之S-B-U-H向C57BL/6小鼠(n=3/組)投與包含化合物113及mTOR抑制劑( 12)之顆粒,且依各治療之前及之後的體重來評定耐受性( 13)。
12
S-B-U-H 組成 ( 化合物編號) D1 比率S-B-H:D:1 粒徑, d. nm.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 N.A.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0.25 11.9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INK128,0.25 47.5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AZD8055,0.25 9.2
資料展示,包含式S-B-[U]-H之兩親分子及選自mTORC1及/或mTORC2抑制劑之藥物分子的顆粒通常具有良好耐受性,不會對動物物種造成明顯毒性,從而預測在其他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中之安全性及耐受性。
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之比率的影響
為了評定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D)之比率對粒徑及穩定性的影響,將mTORC1/2抑制劑Torin 1與式V(化合物113)之兩親分子以1:1至1:16範圍內之兩親分子與藥物的不同莫耳爾比摻合。值得注意的是,兩親分子明顯地改良Torin 1在DMSO與水性緩衝液兩者中的溶解度,從而允許兩親分子與藥物分子在水性緩衝溶液中的莫耳比高達1:4之穩定奈米顆粒膠束( 13)。
13
S-B-U-H 組成 ( 化合物編號) D1 S-B-H 與D1 之莫耳比 粒徑, d. nm. 濁度 (OD 490nm) 濃度 S-B-U-H 10% DMSO v/v PBS 濃度 S-B-U-H 10% DMSO v/v PBS
四(Man-P3)-P24-W5 (化合物113) Torin-1 1 12.96 0.041 .1 mM .1 mM
2 13.71 0.04 .1 mM .2 mM
4 19.45 0.043 .1 mM .4 mM
8 69.54 0.051 .1 mM .8 mM
16 32.26 0.076 .1 mM 1.6 mM
1 12.96 0.054 .8 mM .8 mM
經由 SPPS 之基於離胺酸之樹突
本文所述之兩親分子在溶液相、藉由固相胜肽合成(SPPS)樹脂上或使用樹脂上與溶液相之組合製備。舉例而言,使用樹脂上與溶液相合成兩者製備包含甘露糖SG及基於離胺酸之樹突擴增子的式VI之兩親分子。
化合物 167,(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Ahx-W 5
Figure 02_image525
使用基於Fmoc之固相胜肽合成來合成 化合物 167,稱為(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X或四(Man-P3)K 2K-P24-X,其中X=疊氮基離胺酸,得到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下97.0% AUC)無色油狀物。C 127H 238N 12O 65之MS (ESI)計算值 m/z2971.6,實驗值1486.9 (M/2+H) +
化合物 168,(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X-DBCO)-Ahx-2B 3W 2
Figure 02_image527
藉由在室溫下使 化合物 167 (0.001 mmol,1.0 eq)與 化合物 56 (0.001 mmol,1.05 eq)在無水DMSO中反應16小時來合成 化合物 168,稱為(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X-DBCO)-Ahx-2B 3W 2或四(Man-P3)K 2K-P24-(X-DBCO)-Ahx-2B 3W 2。監測HPLC以評估反應進程且指示 化合物 167完全轉化為 化合物 168,產生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7.5% AUC)無色溶液。C 243H 375N 37O 76之MS (ESI)計算值 m/z5027.7.4,實驗值1258.6 (M/4+H) +
化合物 169,(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X-DBCO)-Ahx-W5
Figure 02_image529
除了使用 化合物 54代替 化合物 56之外,遵循與 化合物 168相同的程序合成 化合物 169 稱為(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X-DBCO)-Ahx-W 5或四(Man-P3)K 2K-P24-(X-DBCO)-Ahx-W 5,得到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處94.7% AUC)無色溶液。C 207H 315N 25O 73之MS (ESI)計算值 m/z4319.2,實驗值865.0 (M/5+H) +
化合物 170,(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Ahx-W 5
Figure 02_image531
使用基於Fmoc之固相胜肽合成來合成 化合物 170,稱為(a-甘露糖-PEG 3) 4K 2K-PEG 24-Ahx-W 5或四(Man-P3)K 2K-P24-Ahx-W 5,得到光譜儀純度之(在220 nm下97.9% AUC)灰白色固體。 182H 289N 19O 70之MS (ESI)計算值 m/z3861.0,實驗值1288.4 (M/3+H) +
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組成對耐受性之影響
以與針對 化合物 168所述類似之方式生成 化合物 171- 176 14提供化合物171-176之合成及表徵的概述。
14
化合物 編號 (S-B-U1) 化合物編號 U2-H-[D] 化合物編號 電荷 m/z 理論值 MS (ESI) m/n 實驗值
產物S-B-U-H-[D]
171  化合物98 化合物56 0 5217.6 1305.4 (M/4+H) +
四(GalNAc-P3)-P24-(N3-DBCO)-Ahx-2B 3W 2
172 mPEG5000-N3 化合物54 0 6349.2   
mPEG5000-(N 3-DBCO)-Ahx-W 5
173 化合物97 化合物65 0 5199.0 1300.4 (M/4+H) +
四(Man-P3)-P24-Ahx-(N3-DBCO)-2BXy 3W 2
174 化合物98 化合物65 0 5363.2 1341.4 (M/4+H) +
四(GalNAc-P3)-P24-(N3-DBCO)-Ahx-2BXy 3W 2
175 化合物94 化合物65 -4 4310.0 1078.2 (M/4+H) +
四(COOH-乙基)-P24-(N3-DBCO)-Ahx-2BXy 3W 2
176 mPEG5000-N3 化合物65 0 7201.7   
mPEG5000-(N3-DBCO)-Ahx-2BXy3W2
單字母縮寫用於上表中之胺基酸序列;基於胜肽之起始物質係由Genscript (Piscataway, NJ)藉由固相胜肽合成來製造。mPEG5000-N3獲自BroadPharm(San Diego, CA)。淨電荷為兩親分子在pH 7.4之水性緩衝液中之預測淨電荷。
未知表面基團(SG)將如何影響攜帶免疫刺激劑之式S-B-H-D之兩親分子的耐受性。因此,為了評估表面基團組成對耐受性之影響,製備不同SG及藥物分子組成之兩親分子,且在小鼠中評估( 15 14)。
15
第一兩親分子 (化合物編號) 第二兩親分子 (化合物編號) 第一兩親分子與第二兩親分子之比率 濁度 Rh (nm)
1 媒劑對照 -- -- -- --
2 四(Man-P3)-2B3W2 (化合物114) -- -- 0.039 12.52
3 四(GalNAc-P3)-2B3W2 (化合物171) -- -- 0.04 11.25
4 四(Man-P3)-2B3W2 (化合物114) mPEG5000-W5 (化合物172) 10:1 0.041 12.75
5 四(乙基-COOH)-2B3W2 (化合物107) mPEG5000-W5 (化合物172) 10:1 0.042 12.54
6 R848 -- -- 0.039 --
7 四(Man-P3)-2BXy3W2 (化合物173) -- -- 0.039 12.35
8 四(GalNAc-P3)-2BXy3W2 (化合物174) -- -- 0.041 13.08
9 四(Man-P3)-2BXy3W2 (化合物173) mPEG5000-W5 (化合物172) 10:1 0.041 14.64
10 四(乙基-COOH)-2BXy3W2 (化合物175) mPEG5000-W5 (化合物172) 10:1 0.039 13.16
11 mPEG5000-2BXy3W2 (化合物176) -- -- 0.039 18.2
結果展示,SG組成及藥物分子效力對耐受性有重大影響( 14)。值得注意的是,與R848相比,所有攜帶小分子2B之兩親分子都改良了耐受性,其中包含甘露糖或羧酸之組成導致耐受性之最高改良。
1展示式S-B-[U]-H-D之兩親分子(其中增溶性嵌段(S)包含樹突擴增子)及包含式S-B-[U]-H-D之兩親分子之顆粒(其中增溶性嵌段包含樹突擴增子)之非限制性實例的草圖示意圖。
2展示自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組裝之顆粒之非限制性實例的草圖示意圖,其中第一兩親分子具有式S-B-[U]-H-D且增溶性嵌段(S)包含樹突擴增子,且第二兩親分子具有式S-[B]-[U]-H-D,其中增溶性嵌段包含線性聚合物。
3A展示式S-[B]-[U]-H-D之兩親分子之非限制性實例的草圖示意圖。( a)及( b)展示具有式S-B-[U]-H-D之兩親分子的草圖示意圖,其中S包含樹突擴增子,間隔子(B)長度變化。( c)及( d)展示具有式S-[B]-[U]-H-D之兩親分子的草圖示意圖,其中S包含線性聚合物,間隔子(B)長度變化。( e)展示具有式S-B-[U]-H-D之兩親分子之草圖示意圖,其中S及B經由連接子X6連接。
4展示例示性兩分子之pH-反應性,其中S嵌段包含羧酸增溶性基團。( a)兩親分子之結構:化合物107、122及121包含基於PEG之樹突擴增子,R 25分別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及-OH。化合物124包含基於胜肽之樹突擴增子,R 26選自戊二酸,且化合物125及126均包含基於胜肽之樹突擴增子,R 26選自丁二酸,但對於化合物125,間隔子B不存在。U包含三唑且H嵌段為Ahx-2B3W2(化合物56)。( b)在指定pH之PBS緩衝液中,在0.1 mM下評定不同兩親分子中之各者在490 nm下之吸光度(濁度)。此研究中大於約0.04之吸光度值指示出現聚集。
5展示不同兩親分子組成之細胞攝取的pH依賴性變化。包含螢光染料分子(花青5)及兩親分子的顆粒在不同pH值(7.4、7.0及6.5)之HEPES緩衝液中,以20 μM濃度添加至鼠(C57BL/6)衍生脾細胞中,該兩親分子包含胺增溶性基團(+8淨電荷胜肽抗原結合物(PAC)KKKKKKKKVRKARDETAALLNSAVLGAAPLFVPPADSPVZX(DBCO-Ahx-2B3W2)及化合物100)、甘露糖增溶性基團(化合物97)或羧酸增溶性基團(化合物121、124、126及107),接著在37℃培育2小時。培育2小時後,洗滌細胞,用活性染料染色,接著固定,然後藉由流式細胞量測術分析對花青5 (Cy5)染料攝取呈陽性之細胞百分比以及幾何平均Cy5螢光強度。資料展示既定pH下之攝取相對於同一組在pH 7.4下之攝取的倍數變化。
6展示包含兩親分子之顆粒組成如何影響腫瘤選擇性。在時間0將基於 6中總結之組成包含螢光團(AlexaFluor647)及第一兩親分子(第1至4組)、第一兩親分子及第二兩親分子(第5-8組)或帶正電胜肽抗原結合物(第9組)的顆粒經靜脈內注射至白化病BL/6小鼠,然後在此後的幾個時間點進行器官螢光分析,以評定不同組織中之顆粒分佈及動力學。資料展示( a)腫瘤中之螢光強度及( b)肝臟與腫瘤攝取之比率。
7展示酶(組織蛋白酶)介導之不同胜肽-AMC底物水解的動力學。將表1中概述之不同胜肽-AMC底物(化合物8-25)各在pH 5.0之25mM MES緩衝液中以0.3 mM與2 ng/mL組織蛋白酶B (Sino Biological)在37℃下一起培育。在添加組織蛋白酶B後之不同時間點,取反應混合物之等分試樣加入等體積的冷乙腈中以猝滅反應,接著將所得溶液注射HPLC上,以分析胜肽-AMC底物轉化為裂解產物,即胜肽及AMC。資料展示在不同時間點裂解之胜肽-AMC的百分比,且表示正白胺酸(nL)及α-胺基丁酸(B或aBut)在P1位置為可耐受的。
8展示在對C57BL/6小鼠(n=3/組)投與不同治療( 7)後,針對抗原E7誘導之CD8 T細胞反應的量值。
9展示不同治療( 8)與抗原呈遞細胞及OT-II CD4 T細胞純系之共培養物一起培育後活體外誘導之CD4 T細胞的量值。
10展示不同治療( 9)與抗原呈遞細胞及OT-II CD4 T細胞純系之共培養物一起培育後活體外誘導之CD4 T細胞的量值。
11展示不同治療( 10)與抗原呈遞細胞及OT-II CD4 T細胞純系之共培養物一起培育後活體外誘導之IFNγ及IL-17的量值。
12展示不同治療後C57BL/6小鼠體重之%變化( 11)。
13展示不同治療後C57BL/6小鼠體重之%變化( 12)。
14展示式IV之兩親分子及藥物分子之不同組成對IV投藥後活體內先天性免疫活化及耐受性/發病率的影響。 (a)C57BL/6小鼠根據所示研究時間表在第0、7及14天用DMSO/PBS(媒劑對照)、小分子TLR-7/8a(R848)或包含式S-B-U-H-D之兩親分子的組合物治療(參見表15),其中D為式IV之咪唑并喹啉,2B或2BXy。 (b)在治療之後10小時藉由ELISA自動物之血清評定IP-10水準,及 (c)在第3次治療之後24小時評定身體百分比(表示為緊接著治療前之體重百分比)。

Claims (134)

  1.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各具有式S-[B]-[U]-H之第一兩親分子及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 其中S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增溶性嵌段; B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間隔子; H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疏水性嵌段; U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 且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
  2.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該S包含選自羧酸之SG。
  3. 如請求項2之組合物,其中4至8個SG連接至該S。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樹突擴增子包含1至10代重複單體單元,每代具有2至6個分支。
  5. 如請求項4之組合物,其中該樹突擴增子包含2至3代重複單體單元,每代具有2至3個分支。
  6. 如請求項4或5之組合物,其中該等重複單體單元係選自-FG1-(CH 2) y2CH(R 1) 2、-FG1-(CH 2) y2C(R 1) 3、-FG1-(CH 2CH 2O) y2CH(R 1) 2、-FG1-(CH 2CH 2O) y2C(R 1) 3、-FG1-CH(R 1) 2及-FG1-C(R 1) 3, 其中 R 1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選自-(CH 2) y3-FG2、-(OCH 2CH 2) y3-FG2及-CH 2(OCH 2CH 2) y3-FG2; y2及y3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1至6之重複單元之整數; FG1為第一官能基;及 FG2為第二官能基。
  7. 如請求項6之組合物,其中FG1為-NH 2且FG2為-CO 2H;或FG1為-CO 2H且FG2為-NH 2
  8. 如請求項4或5之組合物,其中該等重複單體單元係選自羥基酸、胺基酸、多元醇、多元胺及胺基醇。
  9. 如請求項8之組合物,其中該等單體包含3-羥丙酸及絲胺醇。
  10. 如請求項9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533
  11.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樹突擴增子包含一或多個聚氧化乙烯(PEG)單體單元。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具有式S-[B]-[U]-H之第二兩親分子。
  13. 如請求項12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二兩親分子之該S為親水性聚合物。
  14. 如請求項13之組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聚合物為線性親水性聚合物。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組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聚合物包含選自HEMA、HPMA、PEG及兩性離子甜菜鹼單體之單體單元。
  16. 如請求項13至15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親水性聚合物包含約24至約300個單體單元,或約48至約200個單體單元。
  17. 如請求項16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二兩親分子之S包含含有約48至約200個單體單元之親水性聚合物,且該第一兩親分子及該第二兩親分子的莫耳比選自約12:1至約6:1。
  18. 如請求項12至17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二兩親分子具有式S-X6-B-[U]-H, 其中該連接子X6係選自酶可降解胜肽及pH敏感型連接子。
  19. 如請求項18之組合物,其中該酶可降解胜肽包含2至6個胺基酸。
  20. 如請求項19之組合物,其中該酶可降解胜肽包含選自精胺酸、離胺酸、乙醯基離胺酸、受boc保護之離胺酸、瓜胺酸、麩醯胺酸、蘇胺酸、白胺酸、正白胺酸、α-胺基丁酸及甲硫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1;及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絲胺酸、白胺酸、纈胺酸及異白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2。
  21. 如請求項12至2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二兩親分子之該B係選自包含約1至約36個單體單元或約4至約24個單體單元的胜肽或親水性聚合物。
  22. 如請求項12至21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包含選自包含約1至約36個單體單元之親水性聚合物的間隔子(B)。
  23. 如請求項22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B相對於該第二兩親分子之該B包含相等或更大數目之單體單元。
  24. 如請求項12至2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該第二兩親分子的莫耳比選自約20:1至約1:20之間或約10:1至約1:1之間。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第二兩親分子之該H包含高碳數烷烴、芳族基團、脂肪酸、固醇、多不飽和烴、角鯊烯、皂苷或聚合物。
  26. 如請求項25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第二兩親分子之該H包含選自聚(胺基酸)之聚合物。
  27.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第二兩親分子之該H包含樹突擴增子。
  28.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各H獨立地包含聚(胺基酸),該聚(胺基酸)包含選自疏水性胺基酸(M)、反應性胺基酸(N)、間隔子胺基酸(O)、帶電胺基酸(P)及其組合之單體,其限制條件為存在M或N中的至少一者。
  29. 如請求項28之組合物,其中各H獨立地包含具有下式之聚(胺基酸):
    Figure 03_image535
    , 其中M、N、O及P各獨立地存在或不存在,其限制條件為存在M或N中之至少一者; m、n、o及p各獨立地指示1至100之整數,其中m、n、o及p之總和小於或等於100; R 3係選自氫、NH 2、NH-CH 3、NH-(CH 2) y5CH 3、OH或直接連接或經由適合的連接子X連接的藥物分子(D);及 y5為選自1至6之整數。
  30. 如請求項29之組合物,其中P不存在。
  31. 如請求項29之組合物,其中N、O及P各自不存在。
  32. 如請求項29之組合物,其中P當存在時為
    Figure 03_image537
    ,其中各R 5獨立地為包含1至2個帶電官能基之基團。
  33. 如請求項29、30或32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O當存在時為
    Figure 03_image539
    ,其中各Q獨立地選自(CH 2) y6及(CH 2CH 2O) y7CH 2CH 2;各y6獨立地選自1至6之整數;且各y7獨立地選自1至4之整數。
  34. 如請求項29、30或32至3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N當存在時為
    Figure 03_image541
    ,其中各X1獨立地為適合連接子;且各D獨立地為藥物分子。
  35. 如請求項29至34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M當存在時為
    Figure 03_image543
    ,其中各R 4獨立地為疏水性基團。
  36. 如請求項35之組合物,其中R 4
    Figure 03_image545
    其中, α為芳基或雜芳基; X2存在或不存在且當存在時為適合的連接子; y8係選自0及6之整數;及 Z 1、Z 2及Z 3各獨立地選自氫、氟、羥基、胺基、烷基及氟烷基。
  37. 如請求項36之組合物,其中α為芳基。
  38. 如請求項36之組合物,其中α為雜芳基。
  39. 如請求項37或38之組合物,其中A係選自咪唑基、苯基、吡啶基、萘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吲哚基及苯并咪唑基。
  40. 如請求項36至3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X2不存在。
  41. 如請求項36至3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X2存在且係選自C(O)、CO 2(CH 2) y9、CO 2、C(O)NH(CH 2) y9、NHC(O)及NHC(O) (CH 2) y9,其中y9為選自1至6之整數。
  42. 如請求項36至3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X2存在且係選自烷基及PEG基團。
  43. 如請求項36至3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X1存在且係選自酶可裂解連接子、pH敏感型連接子、自分解型連接子、低碳數烷基及PEG基團。
  44. 如請求項35之組合物,其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3_image547
    Figure 03_image549
    Figure 03_image551
    , 其中各X2係獨立地選自適合連接子且各y8係獨立地選自0及6之整數。
  45. 如請求項35之組合物,其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3_image553
    Figure 03_image555
    Figure 03_image557
    , 其中各y8獨立地選自0及6之整數。
  46. 如請求項35之組合物,其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3_image559
  47. 如請求項35之組合物,其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3_image561
    Figure 03_image563
    Figure 03_image565
    Figure 03_image567
  48. 如請求項35之組合物,其中各R 4獨立地選自:
    Figure 03_image569
    Figure 03_image571
  49. 如請求項35之組合物,其中各R 4係選自:
    Figure 03_image573
  50. 如請求項1至4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D係選自免疫調節藥物及化學治療藥物。
  51. 如請求項50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D為選自TLR-3、TLR-7、TLR-8、TLR-7/8、TLR-9及STING之激動劑的免疫刺激劑。
  52. 如請求項50之組合物,其中該D為選自蒽環黴素、鉑、諸如卡魯睾酮(calusterone)之雄激素;抗腎上腺素、類毒素、紫杉烷、酪胺酸激酶抑制劑及/或血管生成抑制劑及PI3K抑制劑的化學治療藥物。
  53. 如請求項1至52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D並不共價連接至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第二兩親分子。
  54. 如請求項1至52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D直接地或經由連接子X1間接地共價連接至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第二兩親分子的該疏水性嵌段(H)。
  55. 如請求項1至54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D直接或經由連接子U共價連接至疏水性嵌段。
  56. 如請求項1至4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D直接或經由連接子X1共價連接至該第一兩親分子、該第二兩親分子或該第一兩親分子與該第二兩親分子兩者之該疏水性嵌段。
  57. 如請求項54或56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連接子X1包含醯胺、胺基甲酸酯、腙、縮酮或矽烷基醚部分。
  58. 如請求項57之組合物,其中該連接子X1包含含有2至6個胺基酸之可降解胜肽。
  59. 如請求項58之組合物,其中該酶可降解胜肽包含選自精胺酸、離胺酸、乙醯基離胺酸、受boc保護之離胺酸、瓜胺酸、麩醯胺酸、蘇胺酸、白胺酸、正白胺酸、α-胺基丁酸及甲硫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1;及選自β-丙胺酸、甘胺酸、絲胺酸、白胺酸、纈胺酸及異白胺酸之胺基酸殘基P2。
  60. 如請求項50至5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選自mTORC1之抑制劑的第二藥物分子(D2)。
  61. 如請求項60之組合物,其中該等mTORC1之抑制劑係選自雷帕黴素(rapamycin)、依維莫司(everolimus)及替西羅莫司(temsirolimus)。
  62. 如請求項1至49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藥物分子為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
  63. 如請求項62之組合物,其中該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係選自雷帕黴素、西羅莫司(sirolimus)、他克莫司(tacrolimus)、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E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RAD001、CCI-779、AP23573、BEZ235、AZD2014及XL765。
  64. 如請求項62之組合物,其中該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係選自INK128、AZD8055、Torin 1及WYE-132。
  65. 如請求項62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藥物分子為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或選自ATP-競爭性mTOR抑制劑之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
  66. 如請求項65之組合物,其中該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係選自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 (奧米力絲(omipalisib))、BEZ235、AZD2014及XL765。
  67.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0:1至約1:20。
  68.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5:1至約1:5。
  69.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1至約1:4。
  70.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1:1至約1:4。
  71. 如請求項1至7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呈膠束形式。
  72. 如請求項71之組合物,其中該等膠束之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200 nm之間,或直徑介於約5 nm與約50 nm之間。
  73. 如請求項71或72之組合物,其中該至少一種藥物分子與該等膠束非共價締合。
  74. 如請求項1至7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當暴露於低於7.4之pH時,相對於其在7.4之生理pH下之總電荷或溶解度,該組合物的總電荷及/或溶解度發生變化。
  75. 如請求項1至7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當暴露於低於7.0之pH時,相對於其在7.4之生理pH下之總電荷或溶解度,該組合物的總電荷及/或溶解度發生變化。
  76. 如請求項1至75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為奈米藥劑。
  77.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575
    Figure 03_image577
    Figure 03_image579
    , 其中b為1至48之重複單元的整數,
    Figure 03_image581
    , 其中b為1至36之重複單元的整數,或
    Figure 03_image583
    , 其中b為1至36之重複單元的整數。
  78.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585
    其中 L 1A為伸烷基連接子;及 L 2A為胺基、醯胺基、酯、胜肽或含氮雜環基連接子。
  79.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587
    其中 L 1B為伸烷基-C(O)-NH-連接子;及 L 2A為胺基、醯胺基、胜肽或含氮雜環基連接子;或
    Figure 03_image589
    L 1B
    Figure 03_image591
    連接子; L 2B為胺基、醯胺基或肽連接子;及 R 1B為NH 2
    Figure 03_image593
  80.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及/或該視情況存在之第二兩親分子具有以下結構:
    Figure 03_image595
    Figure 03_image597
    Figure 03_image599
    Figure 03_image601
    Figure 03_image603
  81. 一種將至少一種藥物分子D選擇性遞送至個體中之目標細胞或組織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8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
  82. 如請求項81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細胞或組織之pH低於7.4。
  83. 如請求項82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細胞或組織之pH為約6.0至7.3。
  84. 如請求項81至8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細胞或組織為腫瘤細胞或組織。
  85. 如請求項81至8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經靜脈內投與。
  86.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中之癌症、傳染性疾病或發炎性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8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
  87.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中之慢性病毒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8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
  88. 一種防止或抑制個體針對第二藥物分子(D2)或表現系統(D2e)之免疫反應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組合物,該組合物包含: 至少一種兩親分子;及 選自mTORC1及/或mTORC2之抑制劑的第一藥物分子(D1), 其中該組合物在時間1 (T1)向該個體投與且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在時間(T2)向該個體投與。
  89. 如請求項88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經口投與。
  90. 如請求項88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藉由注射投與。
  91. 如請求項90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藉由局部注射投與。
  92. 如請求項90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各自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
  93. 如請求項90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及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中之一者係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且另一者係藉由局部注射投與。
  94. 如請求項90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係經口投與且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藉由注射投與。
  95. 如請求項94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藉由局部注射投與。
  96. 如請求項94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
  97. 如請求項88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係藉由注射投與,且該第二藥物分子(D2)或該表現系統(D2e)係經口投與。
  98. 如請求項97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係藉由局部注射投與。
  99. 如請求項97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係藉由血管內注射投與。
  100. 如請求項88至9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T1與T2相同。
  101. 如請求項88至9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T1在T2之前至少6小時或之後至少6小時發生。
  102. 如請求項88至9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T1發生在T2之前約1分鐘與約120分鐘之間。
  103. 如請求項88至10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藥物分子為mTORC1及mTORC2之雙重抑制劑。
  104. 如請求項88至10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藥物分子係選自雷帕黴素、西羅莫司、他克莫司、INK128 (MLN0128)、AZD-8055、AZD-2016、KU-0063794、CC223、Torin-1、Torin-2、WYE354、WYE132、OSI-027、OXA-01、PI-103、NVP-BEZ235、GNE-493、GSK2126458、BEZ235、AZD2014及XL765。
  105. 如請求項82至9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藥物分子為依維莫司。
  106. 如請求項82至9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藥物分子為Torin-1或Torin-2。
  107. 如請求項88至10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係選自任何合成或重組胜肽或基於蛋白質之藥物分子,或其任何修飾或衍生物。
  108. 如請求項107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抗TNFα、抗VEGF、抗CD20、抗Her2、抗EGFR、抗α4/β1/7整合素、抗CD3、抗GRPIIb/IIIa、抗CD20或抗CD20藥物結合物、抗IL2R、抗CD33、抗CD52、抗CD11、抗IgE、抗C5、抗IL-1b、抗EPCAM、抗IL12/23、抗IL6R、抗RANK-L、抗BLys、抗炭疽桿菌( B. anthrasis) PA、抗CTLA-4、抗PD1或抗PDL1、抗CD30、抗因子IX及X或抗病毒藥物分子。
  109. 如請求項107之方法,其中該抗TNFα藥物分子係選自依那西普(Etanercept)、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英利昔單抗(Infliximab)、聚乙二醇化賽妥珠單抗(Certolizumab pegol)及戈利木單抗(Golimumab);該抗VEGF藥物分子係選自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雷珠單抗(Ranibizumab)及雷珠單抗;該抗CD20藥物分子係選自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及奧法木單抗(Ofatumumab);該抗Her2藥物分子為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該抗EGFR藥物分子係選自西妥昔單抗(Cetuximab)及帕尼單抗(Panitumumab);該抗α4/β1/7整合素藥物分子為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該抗CD3藥物分子為莫羅單抗(Muromonomab);該抗GRPIIb/IIIa藥物分子為阿昔單抗(Abciximab);該抗CD20或抗CD20藥物結合物藥物分子係選自利妥昔單抗、托西莫單抗(Tositumomab)及替伊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該抗IL2R藥物分子係選自巴利昔單抗(Basiliximab)及達利珠單抗(Daclizumab);該抗CD33藥物分子為吉妥單抗(Gemtuzumab);該抗CD52藥物分子為阿侖單抗(Alemtuzumab);該抗CD11藥物分子為依法利珠單抗(Efalizumab);該抗IgE藥物分子為奧馬珠單抗(Omalizumab);該抗C5藥物分子為依庫珠單抗(Eculizumab);該抗IL-1b藥物分子為卡那單抗(Canakinumab);該抗EPCAM藥物分子為卡妥索單抗(Catumaxomab);該抗IL12/23藥物分子為烏司奴單抗(Ustekinumab);該抗IL6R藥物分子為托珠單抗(Toclizumab);該抗RANK-L藥物分子為地舒單抗(Denosumab);該抗BLys藥物分子為貝利尤單抗(Belimumab);該抗炭疽桿菌PA藥物分子為雷昔庫單抗(Raxibacumab);該抗CTLA-4藥物分子為伊匹單抗(Ipilimumab);該抗PD1或抗PDL1藥物分子係選自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及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該抗CD30藥物分子為維布妥昔單抗(Brentuxmiab vedotin);該抗因子IX及X藥物分子為艾美賽珠單抗(Emicizumab);且該抗病毒藥物分子為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
  110. 如請求項107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胰島素或經修飾之胰島素。
  111. 如請求項107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紅血球生成素(EPO)或經修飾之EPO。
  112. 如請求項107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係選自普蘭林肽(Pramintide)及艾塞那肽(Exenatide)。
  113. 如請求項107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GCSF或經修飾之GCSF(例如,非格司亭(Filgrastim)、聚乙二醇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沙格司亭(Sargramostim))、干擾素或經修飾之干擾素(例如,阿溫耐克斯(Avonex)、利比(Rebif)、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α-2a、干擾素β-1b)、IL-2及經修飾之IL-2 (例如,地尼白介素白喉毒素(Denileukin difitox))、IL-11 (例如,奧普瑞白介素(Oprelvekin))、生長激素、經修飾之生長激素及生長激素拮抗劑(例如培維索孟(Pegvisoman))、IGF1 (例如美卡舍明(Mecasermin))、促卵泡激素(FSH)、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黃體成長激素(例如促黃體素(Lutropin)-α)、降鈣素(例如鮭魚降鈣素)、甲狀旁腺激素或甲狀旁腺激素之部分(例如特立帕肽(Teriparatide))、凝血級聯因子諸如因子VIIa、因子VIII (例如Octocog α、Eptacog α、重組抗血友病因子)、因子IX、蛋白C、α1-蛋白酶抑制劑、抗凝血酶III (絲胺酸蛋白酶抑制劑、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例如A型肉毒桿菌毒素、保妥適(OnabotulinumtoxinA)、B型肉毒桿菌毒素)、β-葡糖腦苷脂酶、阿糖苷酶(Alglucosidase)-α、拉羅尼酶(Laronidase)、艾杜硫酸酯酶(Idursulfase)、加硫酶(Galsulfase)、阿加糖酶(Agalsidase)-β、乳糖酶、胰酶(脂肪酶、澱粉酶及其他蛋白酶)、腺苷去胺酶、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屈曲可金(Drotrecogin)-α、胰蛋白酶、膠原蛋白酶、人去氧核糖核酸酶I、玻尿酸酶、木瓜酶、L-天冬醯胺酶、拉布立酶(Rasburicase)或鏈球菌激酶(Streptokinase)。
  114. 如請求項88至10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小分子。
  115. 如請求項114之方法,其中該小分子在向該個體投與時能夠形成半抗原。
  116. 如請求項114之方法,其中該小分子在向該個體投與時能夠誘導抗體。
  117. 如請求項116之方法,其中該小分子為青黴素(penicillin)或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或其衍生物。
  118. 如請求項114之方法,其中該小分子為化學治療藥物。
  119. 如請求項888至10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藥物分子(D2)為血液產品、基於細胞之產品或蛋白質萃取物。
  120. 如請求項88至10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表現系統(D2e)係選自腺病毒(Ad)、腺相關病毒(AAV)、棒狀病毒、痘病毒(例如MVA)、疱疹病毒、慢病毒及DNA或RNA,其可為游離的或呈與脂質之複合體形式(例如脂質複合體(lipoplex))或聚合物之複合體形式(聚合物複合體(polyplex))。
  121. 如請求項88至1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之該至少一種兩親分子具有式S-[B]-[U]-H, 其中S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增溶性嵌段; B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間隔子; H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疏水性嵌段; U在各次出現時獨立地為連接子; [ ]表示基團為視情況存在;及 表示兩個相鄰基團藉由共價鍵直接彼此連接或經由適合連接子X間接彼此連接, 其中該第一兩親分子之S包含連接至兩個或更多個增溶性基團(SG)的樹突擴增子,該等增溶性基團各獨立地選自胺基、磷酸酯、羥基、羧酸、磷酸絲胺醯基、CD22a之激動劑及糖部分或其任何組合, 各糖部分獨立地選自甘露糖、葡苷基、葡糖胺基、N-乙醯基葡苷基、半乳糖基、半乳糖胺基、唾液酸基lewix x及N-乙醯基半乳糖胺基,或其任何組合;及 該第一藥物分子(D1)直接或經由合適的連接子X1與該至少一種兩親分子非共價締合或共價鍵結。
  122. 如請求項121之方法,其中該S包含選自羧酸之SG。
  123. 如請求項121之方法,其中該S包含選自糖部分之SG。
  124. 如請求項123之方法,其中該等SG為甘露糖。
  125. 如請求項124之方法,其中4至8個SG連接至該S。
  126. 如請求項121至1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樹突擴增子包含1至10代重複單體單元,每代具有2至6個分支。
  127. 如請求項88至1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0:1至約1:20。
  128. 如請求項88至1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5:1至約1:5。
  129. 如請求項88至1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2:1至約1:4。
  130. 如請求項88至1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兩親分子與該第一藥物分子(D1)之莫耳比為約1:1至約1:4。
  131. 如請求項88至1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組合物呈膠束形式。
  132. 如請求項131之方法,其中該等膠束之直徑介於約5 nm至約200 nm之間,或直徑介於約5 nm與約50 nm之間。
  133. 如請求項131或132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藥物分子與該等膠束非共價締合。
  134. 如請求項88至1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向該個體投與第三藥物分子(D3)。
TW111122464A 2021-06-16 2022-06-16 用於藥物遞送應用之基於兩親性胜肽的自組裝奈米顆粒 TW2023171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11336P 2021-06-16 2021-06-16
US63/211,336 2021-06-16
US202163284375P 2021-11-30 2021-11-30
US63/284,375 2021-1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196A true TW202317196A (zh) 2023-05-01

Family

ID=84526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464A TW202317196A (zh) 2021-06-16 2022-06-16 用於藥物遞送應用之基於兩親性胜肽的自組裝奈米顆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355367A1 (zh)
AU (1) AU2022293891A1 (zh)
CA (1) CA3222840A1 (zh)
TW (1) TW202317196A (zh)
WO (1) WO20222663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78042B1 (en) * 2011-02-23 2018-05-09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onis Amphiphilic dendron-coils, micelles thereof and uses
US20160008282A1 (en) * 2013-02-22 2016-01-14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of Illinoi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Using Amphiphilic Dendron-Coil Micelles
CN106687142A (zh) * 2014-09-09 2017-05-17 雷蒙特亚特特拉维夫大学有限公司 基于酶响应性两亲性peg‑树枝化基元杂化物的胶束递送系统
WO2018160759A1 (en) * 2017-02-28 2018-09-07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Zwitterionic dendritic amphiphiles, zwitterionic dendrimers, zwitterionic telodendrimers, nanocarriers comprising sa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13214171B (zh) * 2020-01-21 2024-03-22 中国药科大学 两亲性树形分子、合成及其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应用
EP4294431A1 (en) * 2021-02-16 2023-12-27 Vaccitech North America, Inc. Self-assembling nanoparticles based on amphiphilic pepti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6340A1 (en) 2022-12-22
EP4355367A1 (en) 2024-04-24
CA3222840A1 (en) 2022-12-22
AU2022293891A1 (en)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2662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tar Polymers for Ligand Display and/or Drug Delivery
CN102159250B (zh) 多臂的聚合烷酸酯偶联物
JP2020515629A (ja) 免疫応答を誘導するためのペプチドベースのワクチ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使用
US9415114B2 (en) Conformations of divergent peptides with mineral binding affinity
KR20230147135A (ko) 친양쪽성 펩티드에 기초한 자기-어셈블리 나노입자
US20230390406A1 (en) Star Polymer Drug Conjugates
US20210393523A1 (en) Aromatic ring substituted amphiphilic polymers as drug delivery systems
TW202317196A (zh) 用於藥物遞送應用之基於兩親性胜肽的自組裝奈米顆粒
TWI732914B (zh) 主動標靶型高分子衍生物、包含該高分子衍生物之組合物、及其等之用途
EP421692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s that form nanoparticles in situ
WO2024092030A1 (en) Self-assembling nanoparticles
WO2021121068A1 (zh) 促抗癌药摄入的大分子、组合物及其制备抗癌药物的用途
CN118103059A (zh) 基于两亲性肽的自组装纳米粒子
KR20230096590A (ko) Pd-l1 표적화 나노입자, 이를 포함하는 암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 조성물 및 이들의 제조방법
EA046161B1 (ru) Вакцины на основе пептидов, способы их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я для индуцирования имунного ответ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