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570B -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1570B TWI731570B TW109103489A TW109103489A TWI731570B TW I731570 B TWI731570 B TW I731570B TW 109103489 A TW109103489 A TW 109103489A TW 109103489 A TW109103489 A TW 109103489A TW I731570 B TWI731570 B TW I73157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blower
- upstream end
- casing
- tongu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1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uction po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Discharge tong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1—In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2—Out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送風機(1),其包括: 風扇(2);及
渦形外殼(4),其具有從作風扇(2)的回轉軸之軸方向覆蓋風扇(2)並形成吸入空氣的吸入口之側壁(4c)、吹出風扇(2)所產生的氣流的吹出口(41)、將氣流導向吹出口(41)的舌部(4b)、從回轉軸的徑方向包圍風扇(2)的周壁(4a)、沿著及側壁(4c)的吸入口(5)設置的鐘形口(3);鐘形口(3)係具有:作為通過吸入口(5)之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上游側之端部的上游端(3a)、以及作為在流動方向上的下游側之端部之下游端(3b);風扇(2)之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舌部(4b)之處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回轉軸的徑方向的距離,係較與舌部(4b)鄰接之處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前記徑方向之距離還要長。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渦形外殼的離心式送風機以及備有該離心式送風機之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在離心式送風機的渦形外殼設有引導由吸入口吸入之氣流的鐘形口。離心式送風機,若鐘形口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軸方向的距離短,則氣流的方向急遽改變,而產生紊流使得送風效率低下。專利文獻1揭露一種離心式送風機,使得渦形外殼的鐘形口中至少空氣流入速度大的部分從渦形外殼向外方突出。
專利文獻1揭露的發明,由於其局部地拉長鐘形口之上游端和下游端的軸方向的距離,所以在吸入口之氣流流動緩慢改變,不容易發生紊流,而達到抑制送風效率降低的效果。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平5-17400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的問題
但是,上記專利文獻1揭露的發明,由於鐘形口在徑方向沒有擴大,因此尚有提高送風效率的餘地。
本發明係有鑑於此,其目的在於獲致得以提高送風效率的離心式送風機。
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之離心式送風機,其包括:風扇,其具有圓盤狀的主板及設置於該主板之周緣部的複數枚扇葉;及渦形外殼,其具有從作為風扇之回轉中心的回轉軸之軸方向覆蓋風扇並形成吸入空氣的吸入口之側壁、吹出風扇所產生的氣流的吹出口、將氣流導向吹出口的舌部、從回轉軸的徑方向包圍風扇的周壁、及沿著前記側壁的前記吸入口設置的鐘形口。鐘形口係具有:作為通過吸入口之空氣的流動方向上的上游側之端部的上游端、以及作為在流動方向上的下游側之端部之下游端。風扇之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舌部之處的上游端和下游端之回轉軸的徑方向的距離,係較與舌部鄰接之處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的徑方向之距離還要長。
發明效果
本發明的離心式送風機發揮能夠提高送風效率的效果。
以下,基於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而且,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送風機的立體圖。圖2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上面圖。圖3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圖3顯示沿著圖2中的III-III線之剖面。作為多翼離心型的離心式送風機之送風機1具有使氣流發生的風扇2、以及設有將被吸入風扇2的氣流整流的鐘形口3之渦形外殼4。
風扇2具備圓盤狀的主板2a、與主板2a相對的環狀之側板2c、設置於主板2a之周緣部的複數扇葉2d。扇葉2d係於主板2a和側板2c之間圍住回轉軸AX。在主板2a的中心部設有輪轂部2b。風扇馬達6的輸出軸6a與輪轂部2b的中央連接,風扇2藉由風扇馬達6的驅動力而回轉。另外,風扇2亦可為不具備側板2c的構造。
渦形外殼4係包圍住風扇2,將從風扇2吹出的空氣整流。渦形外殼4具備:從回轉軸AX的軸方向覆蓋風扇2的側壁4c、從回轉軸AX的徑方向覆蓋風扇2的周壁4a、將風扇2產生的氣流吹出的吹出口41、將風扇2所產生的氣流導向吹出口41的舌部4b。另外,所謂的回轉軸AX的徑方向係為垂直於回轉軸AX的方向。周壁4a及側壁4c構成的渦形部4e之内部成為從風扇2吹出的空氣沿著周壁4a流動之空間。
周壁4a設置於從舌部4b側的吹出口41之端部41a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直到遠離舌部4b之側的吹出口41的端部41b為止的部分。因此,周壁4a未設置於從渦形部4e通到吹出口41的部分。在舌部4b和周壁4a連結到吹出口41的位置之間,風扇2的回轉軸AX和周壁4a的距離隨著以舌部4b為基準的沿著風扇2之回轉方向的角度θ變大而變長。風扇2的回轉軸AX和周壁4a的距離在端部41a的部分是最短的。
在渦形外殼4的側壁4c形成吸入口5。另外,在側壁4c、形成引導通過吸入口5被吸入渦形外殼4的氣流的鐘形口3。鐘形口3形成於風扇2與吸入口5相對的位置。鐘形口3的形狀為,其風路從做為通過吸入口5被吸入渦形外殼4之氣流的上游側的端部的上游端3a朝向作為下游側之端部的下游端3b而變窄。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中,鐘形口3係由包含回轉軸AX的平面中的剖面形狀為曲線的曲面所形成,不過,亦可由包含回轉軸AX的平面中的剖面形狀為直線的曲面所形成。亦即,鐘形口3亦可為圓錐台的側面狀。
在鐘形口3的周緣部,具有向著遠離主板2a的方向凸出的彎曲面,設有將鐘形口3和渦形外殼4的周壁4a圓滑地連結之彎曲部31。另外,在此所謂的圓滑,其意味著在鐘形口3和周壁4a之曲面的傾斜度係連續變化,在鐘形口3和周壁4a的交界處未形成邊緣。
在吹出口41和渦形部4e的交界部設有階差42,從渦形部4e向吹出口41側前進的氣流的剖面積被縮小。由於從渦形部4e向吹出口41側前進之氣流的剖面積被縮小,通過吹出口41被吹出到渦形外殼4之外的氣流之流速變快。
在端部41a的部分和端部41b的部分之間,以端部41a為基準的風扇2之回轉方向的角度越大之處,則鐘形口3之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之距離越長。
假設以端部41a為基準的沿著風扇2之回轉方向的角度為θ度之處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的距離為Lθ
。L0
可以定義為:在上面視當中,連結端部41a和回轉軸AX之線段上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距離。另外,L270
可以定義為;在上面視當中,連結端部41b和回轉軸AX之線段上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距離。在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中,L90
較L0
長,L180
較L90
長。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L,在連結於渦形外殼4的吹出口41之L270
處為最大之後,在端部41a的部分之處的L360
為最小。舉例來說,在θ為0度到270度的範圍中,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之距離Lθ
隨著θ變大而變長。在從端部41a之部分到端部41b之部分的範圍中,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Lθ
可以連續地增加,也可以階段性地增加。另外,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的距離為最大之角度只要是在0度到360度之間的角度即可,並不限定於例示的270度。亦即,在以端部41a為基準的沿著風扇2之回轉方向的角度為0度到360度之間的部分中,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之距離為最大,再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漸減即可。
在此,係在以端部41a為基準的風扇2之回轉方向的角度為270度之處的周壁4a與吹出口41連結,但周壁4a與吹出口41連結的位置並不限定於從端部41a起算270度的位置。
當風扇2回轉時,渦形外殼4之外的空氣通過吸入口5而被吸入渦形外殼4的内部。被吸入渦形外殼4之内部的空氣,經由鐘形口3引導而被風扇2吸入。被風扇2吸入的空氣朝向徑方向外側而從風扇2吹出。從風扇2吹出的空氣,在通過渦形部4e後,從吹出口41向渦形外殼4之外吹出。
鐘形口3,其端部41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之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距離長於端部41a部分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距離,因此,從吸入口5被吸入渦形外殼4的氣流不容易脫離鐘形口3。因此,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能夠抑制送風效率之降低,並減少噪音。
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其鐘形口3和渦形外殼4的周壁4a在彎曲部31之處圓滑地連結,因此,周壁4a之側的空氣沿著彎曲部31被導向鐘形口3。因此,藉由用彎曲部31圓滑地連結鐘形口3和渦形外殼4的周壁4a之交界部,能夠提高送風效率。
圖4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1的上面圖。圖5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1的剖面圖。圖5顯示沿著圖4中的V-V線之剖面。變形例1之送風機1中,由二個零件連結而構成渦形外殼4。二個零件係在將一方的凹部和另一方的凸部卡合的卡合部44之處結合。二個卡合部44當中的一者係配置於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渦形外殼4的周壁4a之間的側壁4c。另外,亦可在連接上游端3a和側壁4c的連接部43設置卡合部44。
實施形態1的變形例1之送風機1,係將構成鐘形口3的零件彼此結合的卡合部44當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於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渦形外殼4的周壁4a之間,且在回轉軸AX的軸方向上較上游端3a靠近主板2a之處,因此,從吸入口5吸入渦形外殼4的氣流不容易被卡合部44妨礙。因此,相較於將所有的卡合部都配置在鐘形口的上游端和吸入口之間的送風機,變形例1的送風機1能夠提高送風效率。
如上述,在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中,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從端部41a的部分之徑方向開始增大,因此能夠抑制在鐘形口3之流動的剝離。因此,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藉由抑制在鐘形口3之流動的剝離,能夠圖謀高效率化及低噪音化。
再者,在端部41a以外的部分,鐘形口3未達渦形外殼4的周壁4a亦可。圖6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2的立體圖。圖7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2的上面圖。圖8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2的剖面圖。圖8顯示沿著圖7中的VIII-VIII線的剖面。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側壁4c係由連接部43連結。圖6到圖8所示之送風機1,除了鐘形口3在端部41a以外的部分未達渦形外殼4的周壁4a之外,係與圖1到圖3所示之送風機1相同。即使是鐘形口3在端部41a以外的部分未達渦形外殼4的周壁4a的構造,只要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之距離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從端部41a的部分之徑方向開始增大,仍可以同樣得到抑制在鐘形口3的流動剝離的效果。
圖9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3的上面圖。圖9所示之送風機1,和圖6到圖8所示之送風機1一樣,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側壁4c係由連接部43連結。從風扇2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觀看時,變形例3之送風機1,具有鐘形口3的外形成直線的平面部45。如圖9所示,平面部45設置於和舌部4b相反側的部分。渦形外殼4的舌部4b之相反側的部分為,以端部41a為基準之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之角度大於120度未滿240度的部分。圖9所示之平面部45,係設置為以端部41a為基準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之角度為180度的位置為中心。變形例3之送風機1,藉由平面部45能夠抑制在鐘形口3的壓力變動,能夠減少噪音。
圖10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4的上面圖。圖11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4的剖面圖。圖11顯示沿著圖10中的XI-XI線之剖面。變形例4之送風機1,二個卡合部44中的一方,在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渦形外殼4的周壁4a之間,且於回轉軸AX的軸方向上,較上游端3a更靠主板2a。變形例4之送風機1,卡合部44位於較鐘形口3的上游端3a更靠下方,不會阻礙流向鐘形口3的吸入氣流,能夠得到抑制在鐘形口3之流動剝離。
圖12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5的上面圖。從風扇2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觀看時,圖12所示之送風機1具有鐘形口3的外形為向著遠離回轉軸AX的方向凸出的局部曲率較小的曲線的曲面部46。變形例5之送風機1,在舌部4b的相反側之位置設置曲面部46,藉此能夠緩和在鐘形口3的急遽壓力變動,相較於設置平面部45的變形例3,其更能降低噪音。
圖13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6的上面圖。圖13所示之送風機1,在渦形外殼4開始捲起的部分設置平面部45。渦形外殼4開始捲起的部分為,以端部41a為基準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0度且未滿120度的部分。圖13所示的平面部45,係設置為以端部41a為基準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之角度為90度的位置為中心。變形例6之送風機1,在渦形外殼4開始捲起的部分設置平面部45,能夠降低在渦形外殼4開始捲起的部分之鐘形口3的壓力變動,以達到低噪音化。
圖14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7的上面圖。圖14所示之送風機1在渦形外殼4結束捲起的部分設置平面部45。渦形外殼4之結束捲起的部分為,以端部41a為基準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之角度大於240度未滿360度的部分。圖14所示的平面部45設置為以端部41a為基準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之角度為270度的位置為中心。變形例7之送風機1,藉由在渦形外殼4之結束捲起的部分設置平面部45,能夠降低渦形外殼4結束捲起的部分之鐘形口3的壓力變動,以達到低噪音化。
上記的變形例3到變形例7可以加以組合。例如,可以在渦形外殼4之開始捲起部分、渦形外殼4之結束捲起部分、及舌部4b之相反側的位置當中的至少一者,設置平面部45或曲面部46,藉此達到低噪音化。另外,可以在渦形外殼4之開始捲起部分設置曲面部46,然後在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渦形外殼4的周壁4a之間、且在回轉軸AX的軸方向上,在較上游端3a更靠近主板2a處設置卡合部44。
實施形態2.
圖15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實施形態2之送風機1中,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之距離A大於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軸方向的距離B,為A>B。
在實施形態2之送風機1中,從上游端3a到下游端3b的鐘形口3之曲率小於A=B且剖面為圓弧狀的情況,因此相較於A=B且剖面為圓弧狀的情況,能夠提高使得吸入的空氣流不易剝離鐘形口3的效果。
實施形態3.
圖16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實施形態3之送風機1中,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的距離B大於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之距離A,為A>B。
使距離B大於距離A的情況下,由於從上游端3a到下游端3b的鐘形口3之曲率小於距離A=距離B且剖面為圓弧狀之效果、及從上游端3a到下游端3b之吸入的空氣流在鐘形口3由回轉軸AX的軸方向轉向,能夠在軸方向上將均一氣流送入風扇2。藉此,實施形態3之送風機1,由於在回轉軸AX之軸方向的風扇2的功率上升,而能夠達成高效率化及低噪音化。
實施形態4.
圖17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實施形態4之送風機1,在鐘形口3的周緣部未設置彎曲部31,鐘形口3的上游端3a位於周壁4a的端部。其他則與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相同。
相較於在周壁4a和鐘形口3的交界部設置彎曲部31的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實施形態4之送風機1的送風效率較差,但相較於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不隨著以端部41a為基準之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的角度變化為一定之構造的送風機,其能夠獲得可實現高效率化及低噪音化之效果。
實施形態5.
圖18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5之送風機的上面圖。圖19為實施形態5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圖19顯示圖18中沿著XIX-XIX線的剖面。實施形態5之送風機1,其在渦形部4e和吹出口41的交界部未設置階差42,此點與實施形態1相異。
實施形態5之送風機1,在渦形部4e的内部中,風扇2所產生的氣流從渦形部4e向吹出口41前進時通過階差因此未受到抵抗,因而得以提高送風效率。
實施形態6.
圖20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6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實施形態6之送風機1中,風扇2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的下游端3b的位置為一定。實施形態6之送風機1中,風扇2的回轉軸AX的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的位置,在從端部41a的部分到端部41b的部分之間變化。因此,如圖20所示,以端部41a為基準的角度θ為180度之處的上游端3a,係配置於較端部41a的部分之上游端3a更遠離主板2a的位置。其他則與實施形態5之送風機1相同。
實施形態6之送風機1,在軸方向也能抑制在吸入口5支流動剝離,因此,其較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更能達到高效率化及低噪音化。
實施形態6的送風機1,在收容在與吹出口41相反方向具有殼體吸入口的殼體的情況下,殼體吸入口側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配置於遠離主板2a的位置,因此,能夠使鐘形口3的曲率變小。因此,實施形態6之送風機1,能夠減少在鐘形口3之氣流的剝離,提高送風效率。
實施形態7.
圖21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實施形態7之送風機1中,風扇2之回轉軸AX的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之下游端3b的位置,在端部41a的部分到端部41b的部分之間變化。而且,實施形態7之送風機1中,風扇2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的位置,在端部41a的部分到端部41b的部分之間變化。以端部41a為基準的角度θ為180度之處的上游端3a,配置於較端部41a的部分之上游端3a更遠離主板2a的位置。以端部41a為基準的角度θ為180度之處的下游端3b,配置於較端部41a的部分之下游端3b更遠離主板2a的位置。其他係與實施形態5相同。
實施形態7之送風機1,和實施形態6之送風機1相同,收容在與吹出口41相反方向有殼體吸入口的殼體之情況下,殼體吸入口側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配置於遠離主板2a的位置,因此,能夠使鐘形口3的曲率變小。因此,實施形態7之送風機1,能夠減少在鐘形口3之氣流的剝離,提高送風效率。
實施形態8.
圖22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8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實施形態8之送風機1中,風扇2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之下游端3b的位置為一定。實施形態8之送風機1中,風扇2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的位置,於端部41a的部分到端部41b的部分之間變化。以端部41a為基準之角度θ為180度之處的上游端3a,配置於較端部41a的部分之上游端3a更靠近主板2a的位置。其他係與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相同。
實施形態8之送風機1,在收容於吹出口41反方向具有殼體吸入口的殼體的情況下,於殼體吸入口側之鐘形口3的上游端3a配置在靠近主板2a的位置,因此,能夠確保收容送風機1的殼體之間的風路是寬廣的。因此,實施形態8之送風機1能夠提高送風效率。另外,實施形態8之送風機1,於吹出口41及端部41a之側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配置在遠離主板2a的位置,在鐘形口3的軸方向降低曲率,藉此能夠降低駐波造成的噪音惡化。
實施形態9.
圖23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9之送風機的剖面圖。實施形態9之送風機1中,風扇2之回轉軸AX的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之下游端3b的位置,在端部41a的部分到端部41b的部分之間變化。另外,實施形態9之送風機1中,風扇2的回轉軸AX之軸方向上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的位置,於端部41a的部分到端部41b的部分之間變化。以端部41a為基準之角度θ為180度之處的上游端3a,配置於較在端部41a的部分的上游端3a更靠近主板2a的位置。以端部41a為基準的角度θ為180度之處的下游端3b,配置於較端部41a之部分的下游端3b更靠主板2a的位置。其他係與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相同。
實施形態9之送風機1,在收容於吹出口41反方向有殼體吸入口的殼體的情況下,由於在殼體吸入口側之鐘形口3的上游端3a配置於靠近主板2a的位置,能夠確保其與收容送風機1的殼體之間的風路是寬廣的。因此,實施形態9之送風機1能夠提高送風效率。
實施形態10.
圖24為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0之送風裝置的構成之圖。實施形態10之送風裝置30具有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及收容送風機1的殼體7。殼體7設有殼體吸入口71及殼體吹出口72之兩個開口。形成殼體吸入口71的部分和形成殼體吹出口72的部分,係由分隔板73分隔。送風機1係設置於吸入口5位於形成殼體吸入口71之側的空間中,且吹出口41位於形成殼體吹出口72之側的空間之狀態下。另外,送風機1設置於在鐘形口3的全周當中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為距離A1且為最大的部分位於殼體吸入口71側的狀態下。具體言之,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為距離A1且為最大的部分,位於徑方向上殼體吸入口71和風扇2的回轉軸AX之間。更佳為: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為距離A1且為最大的部分,設置於上游端3a最接近殼體吸入口71的部分。
實施形態10之送風裝置30,因為具有鐘形口3的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較沿著風扇2的回轉方向之吹出口41的端部41a之部分的徑方向的距離還要增加的送風機1,因此能夠實現送風效率的提升及噪音的降低。另外,藉由將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之徑方向的距離為距離A1且為最大的部分配置在殼體吸入口71側,能夠使得從殼體吸入口71流入的快速氣流圓滑地沿著鐘形口3。藉此,降低賴自鐘形口3之氣流的剝離,能夠實現送風效率的提升及噪音降低。另外,用實施形態2到實施形態9中的任一者的送風機1來構成送風裝置30也能夠獲致相同的效果。
實施形態11.
圖25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的立體圖。圖26為顯示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的内部構成之圖。圖27為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的剖面圖。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40具備設置於空調對象之房間的天花板中的殼體16。在實施形態11中殼體16為包含上面部16a、下面部16b及側面部16c的長方體狀。另外,殼體16的形狀並不限定於長方體狀。
在殼體16的側面部16c當中的一面形成了殼體吹出口17。殼體吹出口17的形狀不限定於特定的形狀。殼體吹出口17的形狀可以例示為矩形。殼體16的側面部16c當中,在作為形成了殼體吹出口17的面之背面的面上,形成殼體吸入口18。殼體吸入口18的形狀不限定於特定形狀。殼體吸入口18的形狀可以例示為矩形。在殼體吸入口18上可以配置除去空氣中的塵埃的濾網。
在殼體16的内部收容了二個送風機11、風扇馬達9、及熱交換器10。送風機11具備形成了風扇2及鐘形口3的渦形外殼4。送風機11具有和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一樣的風扇2、及渦形外殼4,但其相異點在於在渦形外殼4内配置有風扇馬達6。因此,送風機11的鐘形口3的形狀和實施形態1一樣。風扇馬達9係由固定在殼體16之上面部16a的馬達支架9a所支持。風扇馬達9具有回轉軸AX。回轉軸AX配置為相對於在側面部16c當中的形成了殼體吸入口18之面及形成了殼體吹出口17之面平行延伸。圖25所示之空調裝置40中,二個風扇2係安裝於回轉軸AX。風扇2係產生從殼體吸入口18被吸入殼體16内、再從殼體吹出口17向空調對象空間吹出之空氣流。另外,安裝於風扇馬達9的風扇2不限定於二個。
熱交換器10係配置於風路上。熱交換器10調整空氣的溫度。另外,熱交換器10可適用公知構造之物。
渦形外殼4之吸入側的空間和吹出側的空間係由分隔板19所分隔。
當風扇2回轉時,空調對象之房間的空氣通過殼體吸入口18而被吸入殼體16的内部。被吸入殼體16之内部的空氣被引導向鐘形口3,被風扇2吸入。被風扇2吸入的空氣朝向徑方向外側被吹出。從風扇2吹出的空氣,通過渦形外殼4的内部之後,從渦形外殼4的吹出口41被吹出,再被供給至熱交換器10。被供給至熱交換器10的空氣,在通過熱交換器10時,熱交換及並調整濕度。通過了熱交換器10的空氣,從殼體吹出口17被吹出到房間。
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40,由於被吸入送風機11的氣流不容易從鐘形口3剝離,因此能夠提高送風效率,並能夠抑制噪音。
再者,在上述説明中,送風機11的鐘形口3之形狀係與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1相同,但也可以和實施形態2到9中的任一者之送風機1的鐘形口3相同形狀。另外,和實施形態10之送風裝置30一樣,送風機11亦可設置於鐘形口3的全周當中的鐘形口3之上游端3a和下游端3b的徑方向之距離為距離A1且為最大的部分位於殼體吸入口18側的狀態下。
實施形態12.
圖28為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2之冷凍循環裝置的構成之圖。實施形態12之冷凍循環裝置50,其室外機100和室内機200由冷媒配管連接,構成冷媒循環之冷媒回路。冷媒配管當中,氣相冷媒流通的配管為氣體配管300,液相冷媒流通的配管為液配管400。再者,氣液二相的冷媒流向液配管400亦可。
室外機100具備壓縮機101、四通閥102、室外側熱交換器103、室外側送風機104及減壓裝置105。
壓縮機101將已吸入的冷媒壓縮後吹出。在此,壓縮機101具備變頻裝置,藉由改變運轉頻率而能夠改變壓縮機101的容量。再者,所謂壓縮機101的容量,係為每單位時間送出的冷媒量。四通閥102係基於來自未圖示的控制裝置之指示,在冷氣運轉時和暖氣運轉時切換冷媒的流動。
室外側熱交換器103進行冷媒和室外空氣之熱交換。室外側熱交換器103在暖氣運轉時發揮蒸發器的功能,在從液配管400流入的低壓冷媒和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媒蒸發氣化。室外側熱交換器103在冷氣運轉時發揮凝縮器的功能,再從四通閥102側流入的已被壓縮機101壓縮過的冷媒和室外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媒凝縮液化。
為了提高冷媒和室外空氣之間的熱交換效率,在室外側熱交換器103設置了室外側送風機104。室外側送風機104,由變頻裝置改變風扇馬達6的運轉頻率,以改變風扇2的回轉速度亦可。減壓裝置105,藉由使開度變化,而調整冷媒的壓力。
室内機200具有在冷媒和室内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負荷側熱交換器201、及調整負荷側熱交換器201進行熱交換之空氣流的負荷側送風機202。負荷側熱交換器201,在暖氣運轉時,發揮凝縮器的功能,在已從氣體配管300流入的冷媒和室内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媒凝縮液化,並使之流出到液配管400側。負荷側熱交換器201,在冷氣運轉時發揮蒸發器的功能,在藉由減壓裝置105成為低壓狀態的冷媒和室内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使冷媒奪走空氣之熱而使其蒸發氣化,流出到氣體配管300側。負荷側送風機202的運轉速度係依據使用者的設定而決定。
實施形態12之冷凍循環裝置50,透過冷媒使得熱在外部氣體和室内空氣之間移動,藉此進行空調使室内為暖氣或冷氣。
實施形態12之冷凍循環裝置50中,將實施形態1到實施形態9之任一者的送風機1適用於室外側送風機104,藉此能夠實現風量降低及噪音抑制。
再者,室内機200的負荷側送風機202,可以具有與實施形態1到9之任一者的送風機1相同形狀的鐘形口3。
以上的實施形態所示的構成係表示本發明之内容的一例,其可以和別的公知技術組合,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可以省略或改變構成的一部分。
1,11:送風機
2:風扇
2a:主板
2b:輪轂部
2c:側板
2d:扇葉
3:鐘形口
3a:上游端
3b:下游端
4:渦形外殼
4a:周壁
4b:舌部
4c:側壁
4e:渦形部
5:吸入口
6,9:風扇馬達
6a:輸出軸
7,16:殼體
9a:馬達支架
10:熱交換器
16a:上面部
16b:下面部
16c:側面部
17,72:殼體吹出口
18,71:殼體吸入口
19,73:分隔板
30:送風裝置
31:彎曲部
40:空調裝置
41:吹出口
41a,41b:端部
42:階差
43:連接部
44:卡合部
45:平面部
46:曲面部
50:冷凍循環裝置
100:室外機
101:壓縮機
102:四通閥
103:室外側熱交換器
104:室外側送風機
105:減壓裝置
200:室内機
201:負荷側熱交換器
202:負荷側送風機
300:氣體配管
400:液配管
[圖1]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送風機的立體圖。
[圖2]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上面圖。
[圖3]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4]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1的上面圖。
[圖5]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1的剖面圖。
[圖6]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2的立體圖。
[圖7]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2的上面圖。
[圖8]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2的剖面圖。
[圖9]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3的上面圖。
[圖10]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4的上面圖。
[圖11]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4的剖面圖。
[圖12]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5的上面圖。
[圖13]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6的上面圖。
[圖14] 顯示實施形態1之送風機的變形例7的上面圖。
[圖15]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16]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17]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18]本發明的實施形態5之送風機的上面圖。
[圖19]實施形態5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20]本發明的實施形態6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21]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22]本發明的實施形態8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23]本發明的實施形態9之送風機的剖面圖。
[圖24] 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0之送風裝置的構成之圖。
[圖25]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的立體圖。
[圖26] 顯示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的内部構成之圖。
[圖27]實施形態11之空調裝置的剖面圖。
[圖28] 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2之冷凍循環裝置的構成之圖。
1:送風機
2:風扇
3:鐘形口
3a:上游端
3b:下游端
4:渦形外殼
4a:周壁
4b:舌部
4c:側壁
4e:渦形部
5:吸入口
41:吹出口
41a,41b:端部
42:階差
AX:回轉軸
Claims (18)
- 一種離心式送風機,包括:風扇,具有主板及設置於該主板之周緣部的複數枚扇葉;及渦形外殼,具有從作為該風扇之回轉中心的回轉軸之軸方向覆蓋該風扇並形成吸入空氣的吸入口之側壁、從該回轉軸的徑方向包圍該風扇的周壁、該側壁以及該周壁構成的渦形部、吹出該風扇所產生的氣流的吹出口、在連結該吹出口的該周壁之端部之中、設置於該回轉軸和該周壁的距離較短之側的端部的舌部、及沿著該吸入口設置的鐘形口;該渦形外殼係具有在該吹出口和該渦形部的交界部、縮小從該渦形部向該吹出口側前進的氣流的剖面積的階差;該鐘形口係具有:作為通過該吸入口之該空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之端部的上游端、以及作為在該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之端部之下游端;該風扇之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該舌部之處的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之該回轉軸的徑方向的距離,係較與該舌部鄰接之處的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的該徑方向之距離還要長。
- 一種離心式送風機,包括:風扇,具有主板及設置於該主板之周緣部的複數枚扇葉;及渦形外殼,具有從作為該風扇之回轉中心的回轉軸之軸方向覆蓋該風扇並形成吸入空氣的吸入口之側壁、從該回轉軸的徑方向包圍該風扇的周壁、吹出該風扇所產生的氣流的吹出口、在連結該吹出口的該周壁之端部之中、設置於該回轉軸和該周壁之間的距離較短之側的端部的舌部、及沿著該吸入口設置的鐘形口;該鐘形口係具有:作為通過該吸入口之該空氣的流動方向的上游側之端部的上游端、以及作為在該流動方向的下游側之端部之下游端; 該上游端係配置於較該側壁遠離該主板的位置;該渦形外殼係具有連接該上游端和該側壁的連接部;該風扇之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該舌部之處的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之該回轉軸的徑方向的距離,係較與該舌部鄰接之處的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的該徑方向之距離還要長;其中該渦形外殼由複數零件於複數位置結合而構成;該複數零件彼此卡合的卡合部當中的至少一者,係配置於該上游端和該周壁之間而且在該回轉軸的軸方向上較該上游端更靠近該主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下游端於該回轉軸之軸方向的位置為一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風扇之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該舌部之處的該下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的位置,係較與該舌部鄰接之處的該下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之位置還要遠離該主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風扇之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該舌部之處的該下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的位置,係較與該舌部鄰接之處的該下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之位置還要靠近該主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上游端位於該周壁的端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上游端於該回轉軸的軸方向之位置為一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風扇之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該舌部之處的該上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的位置,係較與該舌部鄰接之處的該上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之位置還要遠離該主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風扇之 回轉方向的角度大於該舌部之處的該上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的位置,係較與該舌部鄰接之處的該上游端的該回轉軸之軸方向之位置還要靠近該主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於該回轉軸之徑方向的距離,係從以該舌部側的該吹出口之端部為基準的該風扇的回轉方向的角度較小之處開始到該角度較大之處連續地增加。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包含該回轉軸的平面中的該鐘形口之剖面形狀為曲線狀。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鐘形口,在該渦形外殼開始捲起的部分、該渦形外殼結束捲起的部分、及該舌部的相反側的部分當中的至少一者,沿著該回轉軸之軸方向觀看之外形為呈現直線狀的平面部或者沿著該回轉軸之軸方向觀看的外形,係具有呈現向著遠離該回轉軸之方向凸出的局部曲率較小的曲線的曲面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於該回轉軸的軸方向之距離小於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於垂直於該回轉軸之方向的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其中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於該回轉軸之軸方向的距離大於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於垂直於該回轉軸之方向的距離。
- 一種送風裝置,具備收容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1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的殼體;該殼體係具有:通到該吸入口的殼體吸入口、通到該吹出口的殼體吹出口、及將形成該殼體吸入口的部分和形成該殼體吹出口的部分隔開的分隔板。
- 一種送風裝置,具備收容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14項中任一項記 載的離心式送風機的殼體;該殼體係具有:通到該吸入口的殼體吸入口、及通到該吹出口的殼體吹出口;在該鐘形口之全周當中,該上游端和該下游端於該回轉軸的徑方向之距離最大的部分係位於該殼體吸入口側。
- 一種空調裝置,係為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記載的送風裝置之空調裝置,其中該殼體在形成該殼體吹出口的部分具備熱交換器。
- 一種冷凍循環裝置,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1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離心式送風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38960 WO2019082392A1 (ja) | 2017-10-27 | 2017-10-27 |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WOPCT/JP2017/038960 | 2017-10-27 | ||
PCT/JP2018/039585 WO2019082949A1 (ja) | 2017-10-27 | 2018-10-25 |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WOPCT/JP2018/039585 | 2018-10-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0309A TW202020309A (zh) | 2020-06-01 |
TWI731570B true TWI731570B (zh) | 2021-06-21 |
Family
ID=662475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03489A TWI731570B (zh) | 2017-10-27 | 2018-10-26 |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
TW107137947A TWI687596B (zh) | 2017-10-27 | 2018-10-26 |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7947A TWI687596B (zh) | 2017-10-27 | 2018-10-26 |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6) | US20210033104A1 (zh) |
EP (3) | EP3736451B1 (zh) |
JP (2) | JP6940619B2 (zh) |
CN (2) | CN111279085B (zh) |
AU (3) | AU2018354693A1 (zh) |
ES (1) | ES2975484T3 (zh) |
SG (1) | SG11202003783QA (zh) |
TW (2) | TWI731570B (zh) |
WO (2) | WO20190823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944966S1 (en) * | 2019-02-04 | 2022-03-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asing for blower |
USD938570S1 (en) * | 2019-02-04 | 2021-12-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asing for blower |
JP1640689S (zh) * | 2019-02-04 | 2019-09-09 | ||
JP7337525B2 (ja) * | 2019-03-26 | 2023-09-04 |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 遠心式流体機械 |
US11976824B2 (en) * | 2019-06-13 | 2024-05-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entrifugal fa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US20220372990A1 (en) * | 2019-12-23 | 2022-11-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Impeller, multi-blade fan,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WO2021143044A1 (zh) * | 2020-01-19 | 2021-07-22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离心风机以及送风装置 |
WO2021210127A1 (ja) * | 2020-04-16 | 2021-10-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羽根車、遠心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WO2021214999A1 (ja) * | 2020-04-24 | 2021-10-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JP1681183S (zh) * | 2020-07-31 | 2021-03-15 | ||
CN114076122B (zh) * | 2020-08-10 | 2023-06-30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导风圈、离心风机和抽油烟机 |
US20230323892A1 (en) * | 2020-10-22 | 2023-10-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entrifugal air-sending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JP7357827B2 (ja) * | 2021-07-14 | 2023-10-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
CN113550930A (zh) * | 2021-08-04 | 2021-10-26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离心风叶、风机及包含其的空调系统 |
WO2024038506A1 (ja) * | 2022-08-16 | 2024-02-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77795A (ja) * | 1994-12-20 | 1996-07-12 | Toshiba Corp | 遠心送風機 |
JP2007127089A (ja) * | 2005-11-07 | 2007-05-24 | Daikin Ind Ltd |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0137140A1 (ja) * | 2009-05-27 | 2010-12-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多翼送風機 |
JP2011001838A (ja) * | 2009-06-17 | 2011-01-06 | Panasonic Corp | 遠心式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した乾燥装置 |
CN104533837A (zh) * | 2010-03-17 | 2015-04-22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降低换气扇噪音的结构 |
WO2017033303A1 (ja) * | 2015-08-26 | 2017-03-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及び換気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56431A (en) | 1973-10-24 | 1974-12-24 | Singer Co | Side expansion scroll-type blowers |
JPS60247099A (ja) | 1984-05-21 | 1985-12-06 | Nippon Denso Co Ltd | 遠心送風機 |
JPS628487U (zh) | 1985-07-01 | 1987-01-19 | ||
JPS63118397U (zh) * | 1987-01-23 | 1988-07-30 | ||
JP2765946B2 (ja) * | 1989-05-12 | 1998-06-1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JP3211279B2 (ja) | 1990-10-08 | 2001-09-25 |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高純度カルボン酸フェニルエス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
US5141397A (en) * | 1991-01-18 | 1992-08-25 | Sullivan John T | Volute housing for a centrifugal fan, blower or the like |
JP3092267B2 (ja) * | 1991-11-28 | 2000-09-25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遠心ファン |
DE4335686B4 (de) * | 1993-10-20 | 2006-07-27 | Robert Bosch Gmbh | Gebläse |
JP3700217B2 (ja) * | 1995-10-31 | 2005-09-2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FR2772437B1 (fr) * | 1997-12-11 | 2000-02-25 | Valeo Climatisation | Groupe moto-ventilateur, notamment pour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climatisation de vehicule automobile |
JP4482952B2 (ja) * | 1998-12-15 | 2010-06-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多翼送風機 |
JP2000179496A (ja) * | 1998-12-15 | 2000-06-27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多翼送風機 |
JP2001182692A (ja) * | 1999-12-28 | 2001-07-06 | Osaka Gas Co Ltd | 遠心式送風機 |
JP2002202098A (ja) * | 2000-12-28 | 2002-07-19 | Calsonic Kansei Corp | 遠心式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
CN2514148Y (zh) * | 2001-11-06 | 2002-10-02 | 林钧浩 | 外流风机 |
JP4302960B2 (ja) * | 2002-10-23 | 2009-07-29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
JP4747542B2 (ja) * | 2004-09-28 | 2011-08-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4720203B2 (ja) * | 2005-02-14 | 2011-07-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空気調和機 |
JP4736748B2 (ja) * | 2005-11-25 | 2011-07-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多翼遠心送風機 |
JP5008386B2 (ja) * | 2006-12-04 | 2012-08-22 |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 遠心式多翼送風機 |
JP4906555B2 (ja) * | 2007-03-27 | 2012-03-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WO2009097332A2 (en) | 2008-01-29 | 2009-08-06 | Shire Human Genetic Therapies, Inc. | Therapeutic compositions |
JP4994433B2 (ja) * | 2009-09-04 | 2012-08-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このシロッコファン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2011226407A (ja) * | 2010-04-21 | 2011-11-10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多翼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ガイド部材 |
JP5618951B2 (ja) * | 2011-08-30 | 2014-11-05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多翼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US9017011B2 (en) * | 2011-12-29 | 2015-04-28 |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 Furnace air handler blower with enlarged backward curved impell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
JP5432295B2 (ja) * | 2012-01-10 | 2014-03-05 | 富士工業株式会社 | 送風機用ベルマウス及びレンジフード |
JP6073604B2 (ja) * | 2012-09-03 | 2017-02-01 |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 |
JP6073605B2 (ja) * | 2012-09-03 | 2017-02-01 |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 |
JP6143596B2 (ja) * | 2013-07-30 | 2017-06-07 |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及び該遠心送風機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6091386B2 (ja) * | 2013-09-11 | 2017-03-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風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5952801B2 (ja) * | 2013-11-15 | 2016-07-13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遠心式ファン |
CN104179728A (zh) * | 2014-08-22 | 2014-12-03 | 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 | 一种多翼离心风机 |
GB2551281A (en) * | 2015-03-02 | 2017-12-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Sirocco fan and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is sirocco fan |
JP2016203823A (ja) * | 2015-04-23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DE102015114389A1 (de) * | 2015-08-28 | 2017-03-02 |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 Spiralgehäuse eines Radialventilators |
JP6634929B2 (ja) * | 2015-12-16 | 2020-01-2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送風機 |
-
2017
- 2017-10-27 WO PCT/JP2017/038960 patent/WO201908239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
- 2018-10-25 CN CN201880070006.2A patent/CN111279085B/zh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ES ES20181743T patent/ES2975484T3/es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CN CN202210384786.6A patent/CN114688096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0-25 AU AU2018354693A patent/AU201835469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10-25 US US16/759,021 patent/US202100331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10-25 EP EP20181743.4A patent/EP373645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SG SG11202003783QA patent/SG11202003783QA/en unknown
- 2018-10-25 EP EP18871715.1A patent/EP3702626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10-25 WO PCT/JP2018/039585 patent/WO2019082949A1/ja unknown
- 2018-10-25 JP JP2019551219A patent/JP69406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25 EP EP20181735.0A patent/EP373645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10-26 TW TW109103489A patent/TWI731570B/zh active
- 2018-10-26 TW TW107137947A patent/TWI687596B/zh active
-
2021
- 2021-09-02 JP JP2021143159A patent/JP2021183843A/ja active Pending
- 2021-12-15 US US17/551,438 patent/US11566635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04 AU AU2022200751A patent/AU202220075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2-04 AU AU2022200749A patent/AU2022200749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8-30 US US17/899,236 patent/US2022041237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3
- 2023-08-22 US US18/453,491 patent/US12044250B2/en active Active
- 2023-08-22 US US18/453,642 patent/US2024001150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23-08-22 US US18/453,565 patent/US20230392607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77795A (ja) * | 1994-12-20 | 1996-07-12 | Toshiba Corp | 遠心送風機 |
JP2007127089A (ja) * | 2005-11-07 | 2007-05-24 | Daikin Ind Ltd | 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
WO2010137140A1 (ja) * | 2009-05-27 | 2010-12-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多翼送風機 |
JP2011001838A (ja) * | 2009-06-17 | 2011-01-06 | Panasonic Corp | 遠心式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した乾燥装置 |
CN104533837A (zh) * | 2010-03-17 | 2015-04-22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降低换气扇噪音的结构 |
WO2017033303A1 (ja) * | 2015-08-26 | 2017-03-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遠心送風機及び換気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412372A1 (en) | 2022-12-29 |
EP3736451B1 (en) | 2024-02-28 |
AU2018354693A1 (en) | 2020-05-14 |
AU2022200751A1 (en) | 2022-02-24 |
CN114688096A (zh) | 2022-07-01 |
TW201923233A (zh) | 2019-06-16 |
US12044250B2 (en) | 2024-07-23 |
US20230392607A1 (en) | 2023-12-07 |
US20240011500A1 (en) | 2024-01-11 |
AU2022200749A1 (en) | 2022-02-24 |
TWI687596B (zh) | 2020-03-11 |
US20220106968A1 (en) | 2022-04-07 |
AU2022200751B2 (en) | 2023-04-13 |
EP3736450A1 (en) | 2020-11-11 |
TW202020309A (zh) | 2020-06-01 |
SG11202003783QA (en) | 2020-05-28 |
US20210033104A1 (en) | 2021-02-04 |
ES2975484T3 (es) | 2024-07-08 |
CN111279085A (zh) | 2020-06-12 |
EP3702626A1 (en) | 2020-09-02 |
US20230400036A1 (en) | 2023-12-14 |
EP3736451A1 (en) | 2020-11-11 |
EP3702626A4 (en) | 2020-11-25 |
AU2022200749B2 (en) | 2023-07-13 |
JP2021183843A (ja) | 2021-12-02 |
WO2019082392A1 (ja) | 2019-05-02 |
US11566635B2 (en) | 2023-01-31 |
JP6940619B2 (ja) | 2021-09-29 |
WO2019082949A1 (ja) | 2019-05-02 |
CN111279085B (zh) | 2022-07-05 |
JPWO2019082949A1 (ja) | 2020-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31570B (zh) |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及冷凍循環裝置 | |
EP3333431B1 (en) | Centrifugal blowe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TWI676741B (zh) |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 |
EP3460254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TW201918635A (zh) | 離心式送風機、送風裝置、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 |
TWI832906B (zh) | 離心式送風機、空調裝置以及冷凍循環裝置 | |
JP7130061B2 (ja) | 遠心送風機、送風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6430032B2 (ja) | 遠心ファン、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