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9106B -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9106B
TWI729106B TW106110885A TW106110885A TWI729106B TW I729106 B TWI729106 B TW I729106B TW 106110885 A TW106110885 A TW 106110885A TW 106110885 A TW106110885 A TW 106110885A TW I729106 B TWI729106 B TW I7291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erminal device
pdu
remote terminal
re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5718A (zh
Inventor
馮斌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5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5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9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91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能够降低數據處理複雜度和時延,該方法包括:中繼終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進行加擾的PDCCH調度的;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Description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設備到設備(Device-to-Device,D2D)技術是指鄰近的終端設備可以在近距離範圍內通過直連鏈路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而不需要通過網絡設備進行轉發。D2D通信可以與蜂窩系統共享授權頻帶資源,形成統一的混合蜂窩-D2D網絡。在該混合網絡中,部分終端設備可以仍工作於蜂窩通信模式,即通過網絡設備與其它終端設備通信,而部分終端設備可以工作於D2D通信模式,即通過與其它終端設備之間的直通鏈路與其它終端設備進行數據的直接傳輸。
此外,可以通過D2D中繼輔助網絡設備和終端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此時,D2D中繼與D2D終端之間採用D2D通信模式,而D2D中繼和網絡設備之間使用蜂窩通信模式。D2D中繼使用半雙工的方式接收和轉發數據,並且在接收和轉發的過程中進行模式轉換。
現有技術中,D2D中繼通過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層(即層3)中繼D2D終端和網絡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對於接收到的數據包需要依次經過層1(即物理層)、層2(包括媒體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和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和層3進行解封裝處理,並依次經過層3、層2和層1的封裝處理實現數據的中繼,複雜度較高,數據處理時延較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能够降低中繼傳輸的處理複雜度,降低數據時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中繼終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進行加擾的PDCCH調度的;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的用於中繼傳輸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包括層一和層二,其中,層二可以僅包括MAC層,或者還可以包括RLC層和PDCP層中的至少一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不包括層三(即IP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RNTI,向該接收端設備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可選地,該接收端可以在層二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例如在層二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得到第二二層PDU,並向接收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RNTI,確定該第一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例如在層二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確定該第一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並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例如,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二二層PDU是採用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發送的。可選地,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可以是該網絡設備根據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前導碼分配的,或者是該網絡設備根據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的BSR分配的。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在層二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 MAC層、PDCP層和RLC層;或者,該遠端終端設備和該網絡設備的層二包括適配層,該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此時,可選地,如果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即在適配層進行封裝和識別,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可以包括適配層,並在適配層確定該第一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
或者,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可以不包括適配層,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在層二不識別該第一二層PDU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而直接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在向網絡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中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以使得該網絡設備根據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中繼數據,並在適配層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或者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以使得該遠端終端設備根據該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攜帶中繼數據,並在適配層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是否是發送給自己的。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與該層二標識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該中繼終端設備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網絡設備,在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對應的前導碼;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前導碼;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該網絡設備根據該前導碼發送的上行授權,該上行授權攜帶該網絡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採用該上行傳輸資源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在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網絡設備發送BSR,其中,該BSR中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該網絡設備根據該BSR發送的PDCCH,該PDCCH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PDCCH,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該PDCCH可以攜帶上行授權。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PDCCH中的上行授權,確定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並採用該傳輸資源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與該終端設備標識對應的層二標識;該中繼終端設備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對應的層二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二層PDU和該第二二層PDU中通過D2D通信介面傳輸的PDU與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採用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該第一二層PDU和該第二二層PDU中通過蜂窩通信介面傳輸的二層PDU具體爲MAC PDU。
該D2D通信介面具體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與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介面,例如,該D2D通信介面可以具體爲PC5介面;該蜂窩通信介面爲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網絡設備之間的通信介面,例如,該蜂窩通信介面可以爲Uu介面。
可選地,該蜂窩通信介面傳輸的PDU還可以具體爲RLC PDU或PDCP PDU。
可選地,如果該D2D通信技術爲LTE的旁路技術,則該通過PC5介面傳輸的PDU可以具體爲MAC PDU、RLC PDU或PDCP PDU。可選地,如果該D2D通信技術爲WLAN技術,則該通過PC5介面傳輸的PDU可以具體爲WLAN中的相應層二的PDU。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承載於MAC PDU的MAC控制元素字段中。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在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第二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是該中繼終端設備轉發的。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第一二層PDU是該遠端終端設備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發送的;在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傳輸資源,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通過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第二二層PDU占用的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是中繼終端設備轉發的。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遠端終端設備,該第一二層PDU是網絡設備通過由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PDCCH調度的;在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用於調度該第一二層PDU的PDCCH採用的中繼特定RNTI,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到的該第一二層PDU是由該中繼終端設備通過中繼特定RNTI尋址的PDCCH調度的。
可選地,如果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並且該網絡設備的層二包括適配層,該第二二層PDU可以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可以用於該網絡設備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是通過該中繼終端設備轉發的。
此時,可選地,該第二二層PDU可以不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該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以便於該核心網設備與該網絡設備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演進分組系統EPS承載;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該網絡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響應,該承載建立響應攜帶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網絡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物理層配置信息和層二配置信息。
此時,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物理層配置信息和層二配置信息,其中,可選地,該層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層二中與中繼傳輸相關的層的配置信息,例如,該層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層二中用於識別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的層的配置信息,例如MAC層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物理層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的信息和/或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RNTI和前導碼中的至少一項,例如用於中繼終端設備與遠端終端設備之間進行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和/或用於中繼終端設備與網絡設備之間進行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可選地,該層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
可選地,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和/或層二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PDCP層配置信息和RLC層配置信息;該方法還包括: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PDCP層配置信息和/或RLC層配置信息,以便於該遠端終端設備根據該PDCP層配置信息和/或RLC層配置信息進行配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發送端設備對待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進行加擾的PDCCH調度的;該發送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二層PDU;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 MAC層、PDCP層和RLC層;或者,該發送端設備的層二包括適配層,該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第一二層PDU具體爲MAC PDU;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第一二層PDU與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承載於MAC PDU的MAC控制元素字段中。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用於該中繼終端設備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發送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二層PDU,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二層PDU。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在該發送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發送端設備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採用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PDCCH,該PDCCH用於調度該第一二層PDU,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需要轉發。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在該發送端設備生成第一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網絡設備接收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該網絡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網絡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或者,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進一步包括PDCP層配置信息和RLC層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該物理層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的信息和/或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RNTI和前導碼中的至少一項,例如用於中繼終端設備與遠端終端設備之間進行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和/或用於中繼終端設備與網絡設備之間進行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可選地,該層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
第三方面,提供了另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接收端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該第二二層PDU是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生成的,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進行加擾的PDCCH調度的;該接收端設備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 MAC層、PDCP層和RLC層;或者,該發送端設備和該接收端設備的層二包括適配層,該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該接收端設備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包括:該接收端設備根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終端設備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接收端設備爲該網絡設備,在該接收端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網絡設備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前導碼;該網絡設備根據該前導碼,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授權,該上行授權攜帶該網絡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該接收端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包括:該網絡設備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採用該上行傳輸資源發送的第二二層PDU;該接收端設備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第二二層PDU所占用的上行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在該接收端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網絡設備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BSR,其中,該BSR中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該網絡設備根據該BSR,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PDCCH,該PDCCH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該接收端設備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包括:該接收端設備根據用於調度該第二二層PDU的PDCCH,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若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該接收端設備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包括:該接收端設備根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層二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如果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並且該網絡設備的層二包括適配層,該第二二層PDU可以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此時,該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是通過該中繼終端設備轉發的。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另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另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另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存儲單元和處理器,該存儲單元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另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存儲單元和處理器,該存儲單元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另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存儲單元和處理器,該存儲單元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存儲器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種中繼傳輸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繼終端設備、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其中,該中繼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包括層一和層二,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包括層一、層二和層三,該網絡設備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包括層一、層二和層三,其中,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一分別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一和該網絡設備的層一爲對等層,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分別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和該網絡設備的層二爲對等層,並且該遠端終端設備、該中繼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可以以二層PDU的方式進行中繼傳輸。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僅包括層一和層二,而不包括層三,並且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用於識別中繼傳輸的遠端終端設備。可選地,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可以用於對遠端終端設備標識進行識別和封裝,其中,該遠端終端設備標識可以具體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
可選地,該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的層二可以包括適配層,該適配層可以用於識別遠端終端設備標識。可選地,該適配層可以位於該MAC層和PDCP層之間。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爲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意可能實現方式中的裝置,該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中的發送端設備可以爲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裝置,該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中的接收端設備可以爲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裝置。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爲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意可能實現方式中的裝置,該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中的發送端設備可以爲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裝置,該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中的接收端設備可以爲第九方面或第九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裝置。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通過中繼終端設備採用層二中繼的方式中繼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的數據,其中,遠端終端設備或網絡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二層PDU中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網絡設備通過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對用於調度該二層PDU的PDCCH進行加擾,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RNTI,確定該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並對該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轉發,與現有技術中中繼終端設備採用層三中繼的方式相比,能够降低中繼終端設備的處理複雜度,降低中繼數據的傳輸時延,提高系統整體性能。
爲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屬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絡”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的無線通信系統100的示意圖,該無線通信系統100包括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網絡設備110。網絡設備100可以是與終端設備通信的設備。每個網絡設備100可以爲特定的地理區域提供通信覆蓋,並且可以與位於該覆蓋區域內的終端設備進行通信。該網絡設備100可以是GSM系統或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系統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基站(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雲無線接入網絡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網絡設備可以爲中繼站、接入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絡中的網絡側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共陸地移動網絡(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網絡設備等。
該無線通信系統100還包括位於網絡設備110覆蓋範圍內的多個終端設備120。該終端設備120可以是移動的或固定的。該終端設備120可以指接入終端、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用戶單元、用戶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程終端、移動設備、用戶終端、終端、無線通信設備、用戶代理或用戶裝置。接入終端可以是蜂窩電話、無線電話、會話啓動協議(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本地環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絡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絡設備和六個終端設備,可選地,該無線通信系統100可以包括多個網絡設備並且每個網絡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此外,該無線通信系統100還可以包括移動管理實體(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網關(Serving Gateway,S-GW)、分組數據網絡網關(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等其他網絡實體,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具體地,終端設備120可以以蜂窩通信模式或D2D通信模式進行通信,其中,在蜂窩通信模式中,終端設備可以通過網絡設備與其它終端設備通信;在D2D通信模式中,終端設備可以通過D2D鏈路直接與其它終端設備通信。
在圖1示出的多個終端設備120 中,包括蜂窩終端設備、D2D終端設備和中繼終端設備,其中,蜂窩終端設備採用蜂窩通信技術與網絡設備110進行通信。D2D終端設備通過中繼終端設備實現與網絡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其中,中繼終端設備與D2D終端設備之間具有PC5介面,採用D2D通信技術進行通信,其中,該D2D通信技術可以具體爲LTE中的旁路(SideLink,SL)技術,也可以爲WLAN中的WIFI或藍牙等技術,或者爲其它D2D通信技術,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中繼終端設備與網絡設備之間具有Uu介面,採用蜂窩通信技術進行通信。
現有技術中,中繼終端設備採用層三中繼方式進行中繼,數據處理時延較大。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採用層二中繼的方式中繼網絡設備和D2D終端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此時,在Uu介面和PC5介面都可以採用二層PDU(例如MAC PDU、RLC PDU或PDCP PDU)的方式進行中繼傳輸。圖2a和圖2b分別示意性地示出了各個設備用於中繼傳輸的用戶面協議疊示例,其中,可選地,中繼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可以包括層一和層二,D2D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包括層一、層二和層三,網絡設備的用戶面協議疊可以包括層一、層二和層三,其中,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一分別與該D2D終端設備的層一和該網絡設備的層一爲對等層,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分別與該D2D終端設備的層二和該網絡設備的層二爲對等層。此時,D2D終端設備、中繼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可以以二層PDU的方式進行中繼傳輸。
此時,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可以僅包括層一和層二,而不包括層三。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可以用於識別中繼傳輸的遠端終端設備。例如,中繼終端設備的層二可以用於對D2D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進行識別和封裝,但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具體地,在圖2a中,D2D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的用戶面協議可以包括層一(即物理(Physics,PHY)層)、層二以及更高的層,其中,層二包括MAC層、RLC層和PDCP層。中繼終端設備的用戶面協議可以僅包括層一和層二,其中,層二可以僅包括MAC層,或僅包括MAC層和RLC層,或包括MAC層、RLC層和PDCP層。此時,該D2D終端設備、中繼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的數據中繼傳輸可以通過識別D2D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來實現中繼傳輸,其中,該D2D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的識別可以在層二實現,但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作爲另一個可選實施例,在圖2b中,D2D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的層二對等地新增了適配層。此時,D2D終端設備的協議可以包括PDCP層、RLC層、適配(ADPtive,ADP)層以及與PC5介面採用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的更下的層,其中,如果該D2D通信技術具體爲LTE的旁路技術,則該更下的層可以具體爲MAC層和PHY層,而如果該D2D通信技術爲其它通信技術,例如,藍牙或WIFI技術等等,則該更下的層可以爲該其他通信技術中與MAC層和物理層相對應的層。中繼終端設備的中繼協議疊可以包括與該D2D通信技術相對應的層一和層二。網絡設備的中繼協議疊可以包括PDCP層、RLC層、ADP層、MAC層和PHY層。爲了便於理解,以下實施例以MAC層和物理層爲例進行描述,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適配層可以位於MAC層和RLC層之間,也可以位於RLC層和PDCP之間,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適配層可以用於識別D2D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可選的還可以用於識別用於指示中繼傳輸的中繼特定LCID。此外,可選地,該適配層可以用於將從下層接收到的採用各種D2D通信技術傳輸的數據轉換成通信技術無關的形式,並且可選地將處理後的數據傳輸至上層進行進一步處理。可選地,該適配層可以攜帶D2D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進一步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可以用於識別中繼數據。此時,可選地,中繼終端設備通過Uu介面向網絡設備發送的二層PDU可以不攜帶D2D終端設備的任何信息,而通過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來標識中繼數據,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200。該方法200可以應用於上述圖1的無線通信系統100,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具體地,該方法200可以應用於上行數據的中繼傳輸,即發射端終端設備21通過中繼終端設備22向接收端設備23傳輸上行數據,此時,發送端設備21具體爲遠端終端設備(也可稱爲D2D終端設備),接收端設備23具體爲網絡設備。可選地,該方法200也可以應用於下行數據的中繼傳輸,即網絡設備通過中繼終端設備向遠端終端設備傳輸下行數據,此時,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接收端設備爲遠端終端設備,但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步驟S210,發送端設備21對待發送數據或待發送信息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二層PDU可以指數據的最外層或最高層是在設備的層二進行封裝的。可選地,層二可以包括MAC層、RLC層和PDCP層,相應地,該二層PDU可以具體指MAC PDU、RLC PDU或PDCP PDU。可選地,如果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的層二還包括適配層,則在PC5介面傳輸的二層PDU的具體形式可以與PC5介面採用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例如,如果該D2D通信技術爲LTE的旁路技術,則該PC5介面傳輸的二層PDU可以具體爲MAC PDU,而如果該D2D通信技術爲藍牙或WIFI技術,則該PC5介面傳輸的二層PDU可以具體爲藍牙或WIFI技術中的與MAC PDU相對應的二層PDU,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第一二層PDU可以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用於標識該遠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可以被該中繼終端設備22識別,例如,該中繼終端設備22能够通過層二識別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可選地,該遠端終設備的標識信息可以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該終端設備標識可以用於唯一地標識該遠端終端設備。其中,該終端設備標識可以是預先定義的。例如該終端設備標識可以具體爲該遠端終端設備的設備標識或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用戶標識,等等。可選地,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也可以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特定標識,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特定標識用於在中繼傳輸中唯一地標識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特定標識可以是預定義的,也可以是網絡設備配置的。該特定標識的長度可以小於終端設備標識的長度,以降低信令開銷。例如,該特定標識可以是層二標識,即在設備的層二進行封裝和解析的標識,其中,該層二標識可以是預定義的,或者是網絡設備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例如該層二標識是網絡設備在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承載的過程中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可選地,該層二標識可以設置在PDCP層、RLC層或MAC層,即由PDCP層、RLC層或MAC層封裝和解析。可選地,如果該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的層二還包括獨立的適配層,則該層二標識可以設置在適配層或D2D通信技術的相應層,例如,如果中繼終端設備22與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PC5介面採用旁路技術,則該層二標識可以設置在MAC層,但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如果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具有單獨的適配層,並且由該適配層進行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的封裝和解析,則當遠端終端設備或網絡設備有數據需要發送時,可以將數據依次進行PDCP層、RLC層和適配層封裝。其中,可以在適配層中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層二標識),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可選地,如果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不具有單獨的適配層,並且由MAC層進行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的解析和封裝,則當遠端終端設備或網絡設備有數據需要發送時,例如網絡設備接收到來自網絡側的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可以依次對數據進行PDCP層、RLC層和MAC層封裝,其中,可以在MAC層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層二標識),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220,發送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22發送第一二層PDU。
可選地,該第一二層PDU可以包括邏輯信道標識(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字段或承載標識字段,該邏輯信道標識字段或承載標識字段的設置可以使得中繼終端設備22確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或信息需要轉發,即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爲中繼數據。例如,該承載標識字段可以用於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承載標識,該邏輯信道標識字段可以用於攜帶中繼特定LCID,以指示該第一二層PDU攜帶的數據爲中繼數據,需要該中繼終端設備22進行轉發,其中,該中繼特定LCID可以是預配置的,也可以是網絡設備分配的,例如網絡設備在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承載的過程中分配該中繼特定LCID,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如果該發送端設備21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23爲網絡設備,則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通過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該中繼終端設備22發送該第一二層PDU。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該第一二層PDU所占用的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需要轉發,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22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確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爲中繼數據,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RNTI,向該接收端設備23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具體地,該接收端設備23可以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例如在層二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得到第二二層PDU,並向接收端設備23發送該第二二層PDU,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230,中繼終端設備22接收發送端設備21發送的第一二層PDU,確定該第一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並且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確定該第一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例如,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在層二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標識信息進行識別,以確定該第一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或者,當該發送端設備21爲網絡設備時,可選地,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是網絡設備通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調度的,其中,該PDCCH採用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加擾。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用於調度該第一二層PDU的PDCCH所採用的RNTI,確定該第一二層PDU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可以是預定義的,或者是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例如,網絡設備在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承載的過程中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RNTI。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用於調度該第一二層PDU的PDCCH所採用的RNTI,確定該第一二層PDU所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例如,在層二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可以滿足該中繼終端設備22與發送端設備21之間的介面通信協議,該第二二層PDU可以滿足該中繼終端設備與接收端設備23之間的介面通信協議。
具體地,如果該遠端終端設備23和該網絡設備不包括單獨的適配層,則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對該第一二層PDU依次進行解封裝和封裝處理,以將第一介面的MAC PDU轉換爲第二介面的MAC PDU,其中,第一介面爲該中繼終端設備22與發送端設備21之間的通信介面,該第二介面爲該中繼終端設備22與接收端設備23之間的通信介面。例如,若發送端設備21爲遠端終端設備且接收端設備23爲網絡設備,則該第一介面爲PC5介面,該第二介面爲Uu介面。如果發送端設備21爲網絡設備且接收端設備23爲遠端終端設備,則該第一介面爲Uu介面,該第二介面爲PC5介面。例如,如果發送端設備21爲網絡設備,則當該中繼終端設備22確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爲中繼數據時,可以根據PC5介面的通信技術對數據進行封裝處理,得到滿足PC5介面協議的第二二層PDU,並將其通過PC5介面的用戶面(PC5-User Plane,PC5-U)發送。再例如,如果發送端設備21爲遠端終端設備,則當該中繼終端設備22確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爲中繼數據時,可以根據Uu介面的通信技術對數據進行封裝處理,以得到滿足Uu介面協議的第二二層PDU(例如LTE Uu MAC PDU)。
可選地,該第二二層PDU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
具體地,如果該發送端設備21爲遠端終端設備且接收端設備23爲網絡設備,可選地,該第一二層PDU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確定與該終端設備標識對應的層二標識,並且在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該層二標識。該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並向核心網設備(例如分組數據網網關(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發送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可選地,在該中繼終端設備22向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之前,該中繼終端設備22還可以發起上行授權請求流程,並且採用該網絡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其中,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按照中繼終端設備22需要向網絡設備發送上行數據時發起的上行授權請求流程進行,例如,該中繼終端設備22向網絡設備發送調度請求,調度請求用於請求網絡設備爲該中繼終端設備22分配上行傳輸資源;該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該調度請求,爲該中繼終端設備22分配上行傳輸資源,並向該中繼終端設備22發送上行授權,該上行授權用於指示該網絡設備爲該中繼終端設備22分配的傳輸資源;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採用該上行傳輸資源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作爲另一個可選實施例,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確定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前導碼,並且通過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前導碼發起上行授權請求流程。此時,該網絡設備可以根據接收到的該前導碼,確定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並且在接收到該第二二層PDU之後,根據該第二二層PDU所占用的上行傳輸資源確定該遠端終端設備。此時,該第二二層PDU中可以不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從而能够進一步節約信令開銷。
作爲另一個可選實施例,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向該網絡設備發送緩存狀態報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其中,該BSR中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該網絡設備在接收到該BSR之後,可以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並向該中繼終端設備22發送PDCCH,以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上行數據傳輸,其中,該PDCCH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該中繼終端設備22在接收到該PDCCH之後,可以根據該PDCCH,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該網絡設備可以根據用於調度該第二二層PDU的PDCCH,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所對應的終端設備,此時,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22發送的該第二二層PDU可以不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如果該發送端設備21爲網絡設備且接收端設備23爲遠端終端設備,可選地,該第一二層PDU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確定與該層二標識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並且在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該終端設備標識。當該遠端終端設備接收到該第二二層PDU之後,可以根據該第二二層PDU攜帶的終端設備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是否是發送給自己的。此時,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22之間的數據中繼傳輸可以通過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來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而該中繼終端設備22與該網絡設備之間的數據中繼傳輸可以通過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來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因此,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並不知道自身的層二標識,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第二二層PDU還可以攜帶用於指示該第二二層PDU攜帶的數據爲中繼數據的指示信息,例如,如果該網絡設備包括適配層,則該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中繼特定LCID。此時,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該指示信息確定接收到的該第二二層PDU是通過中繼終端設備22進行中繼的,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第二二層PDU還可以攜帶該中繼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終端設備標識等等,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240,中繼終端設備22向接收端設備23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該第一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向該接收端設備23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例如,該中繼終端設備22向該接收端設備23發送的第二二層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二二層PDU是採用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發送的,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如果接收端設備23爲遠端終端設備,則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第二二層PDU所占用的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攜帶中繼數據,是中繼終端設備22轉發的,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接收端設備23在接收到該第二二層PDU之後,可以對該第二二層PDU進行解析處理。例如,如果接收端設備23爲網絡設備並且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則該網絡設備可以通過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攜帶的數據爲中繼數據。可選地,該網絡設備可以將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通過S1-U介面傳輸至核心網。可選地,該網絡設備還可以根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此時,如果該網絡設備和核心網設備(例如P-GW)之間已經建立了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傳輸通道,例如GPRS隧道協議(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則該網絡設備可以通過該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GTP隧道向核心網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再例如,如果接收端設備23爲遠端終端設備並且該第二二層PDU是通過用於進行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發送的,則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第二二層PDU占用的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是該中繼終端設備中繼轉發的。此外,可選地,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通過用於通過識別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是否是發送給自己的。可選地,如果確定該第二二層PDU是發給自己的,則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對該第二二層PDU進一步進行解碼處理,以獲得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如果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不是發給自己的,則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丟弃該第二二層PDU,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設備22以層二中繼的方式中繼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的數據,例如,該中繼終端設備22以MAC中繼的方式進行中繼。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22與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可以均以MAC PDU的方式傳輸數據。可選地,MAC PDU可以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例如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此時,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可以承載於MAC PDU的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中,該MAC CE可以爲現有MAC CE或新增MAC CE,例如如圖4所示,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表1 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與MAC CE中的比特之間的對應關係
Figure 106110885-A0304-0001
可選地,在進行中繼傳輸之前,該網絡設備還可以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演進分組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可以包括該網絡設備與P-GW之間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例如GTP隧道)以及該網絡設備建立的無線承載,其中,該無線承載可以包括該網絡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接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該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可選地,該連接建立請求可以具體爲直接通信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PC5連接。
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該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可選地,該核心網設備可以爲MME,該MME可以向P-GW發送該承載建立請求中攜帶的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以便於該P-GW與網絡設備之間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傳輸通道(例如GTP隧道),並且該網絡設備可以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承載。
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接收該網絡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響應,該承載建立響應攜帶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層二配置信息(例如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可以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網絡設備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例如PDCP層配置信息和/或RLC層配置信息。可選地,該MAC層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中繼特定LCID,該物理層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的信息、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前導碼和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RNTI,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該承載建立響應,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連接建立響應,可選地,該連接建立響應攜帶該物理層配置信息和該MAC層配置信息中的用於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進行中繼傳輸的配置信息,例如層二標識和/或傳輸資源的信息,或者還可以進一步攜帶上述PDCP層配置信息和/或RLC層配置信息。可選地,如果該連接建立響應不攜帶PDCP層配置信息和/或RLC層配置信息,則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根據接收到的該中繼終端設備22的D2D廣播消息,對PDCP層和/或RLC層進行配置;可選地,如果該連接建立響應攜帶PDCP層配置信息和/或RLC層配置信息,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連接建立響應攜帶的RLC層配置信息和/或PDCP層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對層二進行配置,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中繼傳輸的方法,通過中繼終端設備22採用層二中繼的方式中繼遠端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之間的數據,其中,遠端終端設備或網絡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22發送的二層PDU中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網絡設備通過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對用於調度該二層PDU的PDCCH進行加擾,該中繼終端設備22可以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RNTI,確定該二層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並對該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轉發,與現有技術中中繼終端設備22採用層三中繼的方式相比,能够降低中繼終端設備22的處理複雜度,降低中繼數據的傳輸時延,提高系統整體性能。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例子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應注意,這些例子只是爲了幫助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而非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
爲了便於描述,在下面的例子中假設蜂窩網絡已經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了PDN連接和承載,假設遠端終端設備具體爲遠端UE,中繼終端設備22具體爲中繼UE,網絡設備具體爲eNB,並且PC5介面的二層PDU和Uu介面的二層PDU均爲MAC PDU,應理解,如果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包括適配層, PC5介面採用不同於LTE旁路技術的其它D2D通信技術,則該PC5介面的PDU可以爲與該其它D2D通信技術對應的層二的PDU,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300。該方法300可以應用於下行數據的中繼傳輸。在方法300的中繼傳輸過程中,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
步驟S310,P-GW在接收到向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的數據時,將數據通過在承載建立過程中分配的S1-U介面的GTP-U發送到eNB。
步驟S320,eNB收到來自GTP-U的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之後,將數據封裝爲Uu介面的MAC PDU,其中,該Uu介面的MAC PDU中的MAC CE中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
步驟S330,eNB可以通過中繼特定RNTI尋址的PDCCH調度下行數據傳輸,並在物理下行數據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向中繼終端設備(中繼UE)傳輸該Uu介面的MAC PDU。
此時,可選地,該eNB可以通過中繼特定RNTI對該PDCCH進行加擾,以指示該PDCCH用於調度中繼數據傳輸。相應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中繼特定RNTI進行尋址,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340,中繼終端設備在接收到Uu介面的MAC PDU之後,可以解析出該MAC PDU中攜帶的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並且可以對數據進行封裝處理,得到PC5介面的MAC PDU,其中,可選地,如果該遠端終端設備知道自身的層二標識,則該PC5介面的MAC PDU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者,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將該遠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與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進行關聯,並且該PC5介面的MAC PDU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遠端UE)的終端設備標識,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350,中繼終端設備在用於中繼傳輸的特定時頻資源上發送該PC5介面的MAC PDU。
步驟S360,遠端終端設備在接收到PC5介面的MAC PDU之後,對該MAC PDU進行解析處理。如果該MAC 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自身的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則將數據遞交到高層進行進一步處理;否則,該遠端終端設備丟弃該MAC PDU。
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400。該方法400可以應用於下行數據的中繼傳輸。在方法400的中繼傳輸過程中,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
步驟S410與步驟S310相同,具體可以參考上述實施例的描述,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
步驟S420,eNB收到來自GTP-U的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之後,將數據封裝爲Uu介面的MAC PDU。
可選地,該Uu介面的MAC PDU可以不攜帶該遠端UE的標識信息。
步驟S430,eNB可以通過PDCCH調度中繼終端設備(中繼UE)的下行數據傳輸,並在PDSCH向中繼終端設備傳輸該Uu介面的MAC PDU,其中,該PDCCH是採用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加擾的。
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通過遠端終端設備的上述RNTI進行尋址,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可以用於在中繼傳輸過程中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可以是預定義的,也可以是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例如在承載建立過程中分配的,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440,中繼終端設備在接收到Uu介面的MAC PDU之後,可以根據用於調度該MAC PDU的PDCCH所採用的RNTI,確定該MAC 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遠端UE),並且將該Uu介面的MAC PDU中攜帶的數據封裝PC5介面的MAC PDU,其中,該PC5介面的MAC PDU可以攜帶與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相關聯的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
步驟S450~S460與步驟S350~S360相同,具體可以參考上述實施例的描述,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
圖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500。該方法500可以應用於上行數據的中繼傳輸。在方法500的中繼傳輸過程中,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來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
步驟S510,當遠端終端設備(遠端UE)有數據待發送到蜂窩網絡時,遠端終端設備將數據封裝爲MAC PDU,其中,該MAC 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
步驟S520,遠端終端設備通過PC5介面在用於中繼傳輸的時頻資源上發送該MAC PDU。
步驟S530,中繼終端設備(中繼UE)在接收到來自遠端終端設備的MAC PDU之後,解析PC5 介面的MAC PDU,並根據該PC5 介面的MAC PDU中攜帶的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封裝Uu介面的MAC PDU,其中,Uu介面的MAC PDU攜帶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在步驟S540中,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發起上行授權請求。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通過現有流程發起上行授權請求流程,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550,中繼終端設備採用eNB在上行授權過程中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將Uu介面的MAC PDU發送至eNB。
步驟S560,eNB解析Uu介面的MAC PDU,以識別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
步驟S570,eNB通過S1介面將該MAC PDU中攜帶的數據在與該層二標識或終端設備標識對應的GTP-U傳輸至P-GW。
圖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600。該方法600可以應用於上行數據的中繼傳輸。
步驟S610~S620與步驟S510~S520相同,具體可以參見上述實施例的描述,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
步驟S630,中繼終端設備(中繼UE)接收到來自遠端終端設備(遠端UE)的MAC PDU之後,解析接收到的PC5 介面的該MAC PDU,以確定該MAC PDU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並將該PC5 介面的該MAC PDU封裝爲Uu介面的MAC PDU。
步驟S640,中繼終端設備根據PC5介面的MAC PDU中攜帶的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確定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配置的前導碼,並採用該前導碼發起上行授權請求流程。eNB在收到中繼終端設備的該前導碼之後,可以根據該前導碼爲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分配上行傳輸資源。
可選地,網絡設備可以在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承載的過程中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該前導碼。該中繼終端設備在接收到該網絡設備分配的該前導碼之後,可以將該前導碼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關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650,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採用eNB在上行授權過程中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將Uu介面的MAC PDU發送至eNB。
步驟S660~S670與步驟S560~S570相同,具體可以參見上述實施例的描述,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中繼終端設備採用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前導碼請求上行授權。該eNB在接收到該前導碼之後,可以確定該前導碼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並爲該中繼終端設備分配上行傳輸資源,此時,該eNB可以將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上行傳輸資源相關聯。然後,當eNB接收到Uu介面的MAC PDU之後,可以根據該上行傳輸資源,確定該Uu介面的MAC PDU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此時,該Uu介面的MAC PDU可以不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從而進一步降低信令開銷。
圖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建立承載的方法700。在該方法700中,假設該遠端終端設備已經附著到蜂窩網絡(例如演進型陸地無線接入網(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或者該遠端終端設備已經與蜂窩網絡建立了PDN連接,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710,遠端終端設備(遠端UE)發現中繼終端設備(中繼UE)並且駐留。
步驟S720,遠端終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直接通信請求(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其中,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和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的IP地址。
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具體用於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例如,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PC5連接,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730,中繼終端設備在接收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的直接通信請求之後,向MME上報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和PDN連接的IP地址。
步驟S740,MME可以存儲該終端設備標識和IP地址,並將其傳輸至S-GW/P-GW。
步驟S750,MME和S-GW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S1-U介面的GTP隧道,例如隧道端點標識符 (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等。
步驟S760,eNB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無線承載,其中,可以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RNTI。
該無線承載可以包括該接入網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可選地,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物理層配置信息和MAC層配置信息,可選地,該物理層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前導碼,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770,中繼終端設備向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直接通信響應。
可選的,該直接通信響應可以攜帶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容器,該RRC容器可以封裝有RLC層配置和/或PDCP層配置。相應地,該遠端終端設備在接收直接通信響應之後,可以根據該直接通信響應中的RRC配置,配置相應的RLC層和/或PDCP層。可選地,該直接通信響應還可以攜帶該網絡設備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圖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建立承載的方法800。在該方法800中,假設遠端終端設備還未建立默認的PDN連接。
步驟S810,遠端終端設備(遠端UE)發現中繼終端設備(中繼UE)並且駐留。
步驟S820,遠端終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直接通信請求,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和用於請求建立PDN連接的指示信息。
此時,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PC5連接,並且可選地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蜂窩網絡之間的PDN連接。
步驟S830,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直接通信請求,向MME發送PDN連接建立請求,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可選地,該PDN連接建立請求可以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步驟S840,核心網設備(MME或S-GW/P-GW)爲遠端終端設備創建PDN連接並且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IP地址。
步驟S850,MME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PDN連接建立響應,該PDN連接建立響應攜帶PDN連接的配置信息,例如IP地址等。
步驟S860,MME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S1-U GTP隧道,例如TEID等。
步驟S870,eNB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中繼終端設備與eNB之間的無線承載,其中可以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RNTI。
步驟S880,中繼終端設備向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直接通信響應。
可選的,該直接通信響應可以攜帶RRC容器,該RRC容器可以封裝有RLC層配置和/或PDCP層配置。相應地,該遠端終端設備在接收直接通信響應之後,可以根據該直接通信響應中的RRC配置,配置相應的RLC層和/或PDCP層。可選地,該直接通信響應還可以攜帶該網絡設備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應注意,圖5至圖10的例子是爲了幫助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而非要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所給出的圖5至圖10的例子,顯然可以進行各種等價的修改或變化,這樣的修改或變化也落入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內。
應理解,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結合圖2至圖10,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中繼傳輸的方法,下面將結合圖11至圖16,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中繼傳輸的裝置。
圖1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裝置900,該裝置900包括:
接收單元910,用於接收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
處理單元920,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910接收的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以及
發送單元930,用於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處理單元920生成的該第二二層PDU;
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此時,該處理單元920具體用於:確定與該層二標識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以及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網絡設備,該處理單元920還用於在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確定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對應的前導碼;
該發送單元930還用於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處理單元920確定的該前導碼;
該接收單元910還用於接收該網絡設備根據該前導碼發送的上行授權,該上行授權指示該網絡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
該發送單元930具體用於採用該接收單元910接收的該上行授權指示的上行傳輸資源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發送單元930還用於在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之前,向該網絡設備發送緩存狀態報告BSR,其中,該BSR中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
該接收單元910還用於接收該網絡設備根據該BSR發送的PDCCH,該PDCCH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
該發送單元930具體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910接收的該PDCCH,向該網絡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此時,該處理單元920具體用於:確定與該終端設備標識對應的層二標識,以及對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對應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如果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此時,該處理單元920還用於在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根據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第二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網絡設備可以根據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是該中繼終端設備轉發的。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該第一二層PDU是該遠端終端設備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發送的。此時,該處理單元920還用於在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根據該傳輸資源,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發送單元930可以具體用於通過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二二層PDU。該遠端終端設備可以根據該第二二層PDU占用的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是中繼終端設備轉發的。
可選地,若該發送端設備爲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遠端終端設備,該第一二層PDU是網絡設備通過由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此時,該處理單元920還用於在根據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根據用於調度該第一二層PDU的PDCCH採用的中繼特定RNTI,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可選地,該接收單元910還用於在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之前,接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該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該發送單元930還用於根據該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以便於該核心網設備與該網絡設備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接收單元910還用於接收該網絡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響應,該承載建立響應攜帶該網絡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網絡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此時,該發送單元930還用於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連接建立響應,該連接建立響應攜帶該物理層配置信息和該MAC層配置信息。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裝置900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中繼終端設備,裝置900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中繼終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流程和/或步驟,爲避免重複,在此不再贅述。
圖12示意性地使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1100,該裝置1100包括:
處理單元1110,用於對待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以及
發送單元1120,用於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處理單元1110生成的該第一二層PDU;
其中,該裝置110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裝置1100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該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該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用於該中繼終端設備確定需要轉發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可選地,若該裝置110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發送單元1120具體用於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二層PDU。
可選地,若該裝置1100爲該網絡設備,該發送單元1120還用於在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第一二層PDU之前,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採用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PDCCH,該PDCCH用於調度該第一二層PDU,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該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需要轉發。
可選地,若該裝置1100爲網絡設備,該裝置1100還包括:
接收單元(未圖示),用於在該處理單元1110生成第一二層PDU之前,接收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該處理單元1110還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接收的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網絡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該發送單元1120還用於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承載建立響應,該承載建立響應攜帶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或者還可以進一步包括PDCP層配置信息和/或RLC層配置信息。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裝置1100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發送端設備,裝置1100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發送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流程和/或步驟,爲避免重複,在此不再贅述。
圖13示意性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1200,該裝置1200包括:
接收單元1210,用於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該第二二層PDU是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生成的,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以及
處理單元1220,用於確定該接收單元1210接收的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裝置1200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裝置120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若該裝置120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此時,該處理單元1220具體用於根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終端設備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若該裝置1200爲該網絡設備,該接收單元1210還用於在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該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前導碼。此時,該裝置1200還包括:發送單元(未圖示),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1210接收的該前導碼,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授權,該上行授權指示該網絡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
該接收單元1210具體用於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採用該發送單元發送的上行授權指示的該上行傳輸資源發送的第二二層PDU;
該處理單元1220具體用於根據該第二二層PDU所占用的上行傳輸資源,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若該裝置1200爲網絡設備,該接收單元1210還用於在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緩存狀態報告BSR,其中,該BSR中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此時,該裝置1200還包括:發送單元(未圖示),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1210接收的該BSR,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PDCCH,該PDCCH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
該處理單元1220具體用於根據用於調度該第二二層PDU的PDCCH,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可選地,若該裝置1200爲網絡設備,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該第二二層PDU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此時,該處理單元1220具體用於根據該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層二標識,確定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裝置1200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接收端設備,裝置1200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接收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流程和/或步驟,爲避免重複,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上述裝置900、裝置1100和裝置1200均以功能單元的形式體現。這裏的術語“單元”可以指應用特有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電子電路、用於執行一個或多個軟件或固件程序的處理器(例如共享處理器、專有處理器或組處理器等)和存儲器、合並邏輯電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適組件。
圖14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裝置1300,該裝置1300包括:
接收器1310,用於接收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
處理器1320,用於根據該接收器1310接收的該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以及
發送器1330,用於向該接收端設備發送該處理器1320生成的該第二二層PDU;
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應理解,裝置1300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中繼終端設備,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中繼終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可選地,裝置1300還可以包括存儲器(未示意),該存儲器可以包括只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提供指令和數據。存儲器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例如,存儲器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處理器可以用於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時,該處理器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圖15示意性地使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1400,該裝置1400包括:
處理器1410,用於對待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以及
收發器1420,用於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處理器1410生成的該第一二層PDU;
其中,該裝置140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網絡設備,或該裝置1400爲網絡設備且該接收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應理解,裝置1400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發送端設備,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發送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可選地,裝置1400還可以包括存儲器(未示意),該存儲器可以包括只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提供指令和數據。存儲器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例如,存儲器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處理器可以用於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時,該處理器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圖16示意性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1500,該裝置1500包括:
收發器1510,用於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該第二二層PDU是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生成的,該第一二層PDU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該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以及
處理器1520,用於確定該收發器1510接收的該第二二層PDU對應的該遠端終端設備;
其中,該發送端設備爲該遠端終端設備且該裝置1500爲網絡設備,或該發送端設備爲網絡設備且該裝置150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
應理解,裝置1500可以具體爲上述實施例中的接收端設備,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接收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可選地,裝置1500還可以包括存儲器(未示意),該存儲器可以包括只讀存儲器和隨機存取存儲器,並向處理器提供指令和數據。存儲器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存儲器。例如,存儲器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處理器可以用於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時,該處理器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該處理器還可以是其他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晶體管邏輯器件、分立硬件組件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中的硬件的積體邏輯電路或者軟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爲硬件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件及軟件模塊組合執行完成。軟件模塊可以位於隨機存儲器,閃存、只讀存儲器,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或者電可擦寫可編程存儲器、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存儲器,處理器執行存儲器中的指令,結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爲避免重複,這裏不再詳細描述。
應理解,爲避免重複,本文對實施例的描述著重於强調各個實施例之間的不同之處,其相同或相似之處可以相互參考。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驟和單元,能够以電子硬件、計算機軟件或者二者的結合來實現,爲了清楚地說明硬件和軟件的可互換性,在上述說明中已經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實施例的步驟及組成。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决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爲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爲了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爲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外,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也可以是電的,機械的或其它的形式連接。
所述作爲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爲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所述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爲獨立的産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件産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産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SB隨身碟、移動硬碟、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 ROM)、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爲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或替換,這些修改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爲准。
100‧‧‧無線通信系統 110‧‧‧網絡設備 120‧‧‧終端設備 21‧‧‧發送端設備 22‧‧‧中繼終端設備 23‧‧‧接收端設備 S210、S220、S230、S240‧‧‧步驟 300‧‧‧方法 S310、S320、S330、S340、S350、S360‧‧‧步驟 400‧‧‧方法 S410、S420、S430、S440、S450、S460‧‧‧步驟 500‧‧‧方法 S510、S520、S530、S540、S550、S560、S570‧‧‧步驟 600‧‧‧方法 S610、S620、S630、S640、S650、S660、S670‧‧‧步驟 700‧‧‧方法 S710、S720、S730、S740、S750、S760、S770‧‧‧步驟 800‧‧‧方法 S810、S820、S830、S840、S850、S860、S870、S880‧‧‧步驟 900‧‧‧裝置 910‧‧‧接收單元 920‧‧‧處理單元 930‧‧‧發送單元 1100‧‧‧裝置 1110‧‧‧處理單元 1120‧‧‧發送單元 1200‧‧‧裝置 1210‧‧‧接收單元 1220‧‧‧處理單元 1300‧‧‧裝置 1310‧‧‧接收器 1320‧‧‧處理器 1330‧‧‧發送器 1400‧‧‧裝置 1410‧‧‧處理器 1420‧‧‧收發器 1500‧‧‧裝置 1510‧‧‧收發器 1520‧‧‧處理器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應用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2a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各個設備的用於中繼通信的用戶面協議疊示例的示意圖。
圖2b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各個設備的用於中繼通信的另一用戶面協議疊示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中MAC PDU結構示例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1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1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21‧‧‧發送端設備
22‧‧‧中繼終端設備
23‧‧‧接收端設備
200‧‧‧方法
S210、S220、S230、S240‧‧‧步驟

Claims (64)

  1. 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一中繼終端設備接收一發送端設備向一接收端設備發送的一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標識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一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一網絡設備,或所述發送端設備為一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層二標識或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終端設備標識。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DCP)層和無線鏈路控制(RLC)層;或者,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和所述網絡設備的層二包括一適配層,所述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與所述層二標識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對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網絡設備,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對應的一前導碼;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前導碼;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絡設備根據所述前導碼發送的一上行授權,所述上行授權攜帶所述網絡設備分配的一上行傳輸資源;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採用所述上行傳輸資源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一緩存狀態報告(BSR),其中,所述BSR中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 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絡設備根據所述BSR發送的PDCCH,所述PDCCH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PDCCH,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確定與所述終端設備標識對應的層二標識;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對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對應的層二標識。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和所述第二二層PDU中通過D2D通信介面傳輸的PDU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採用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所述第一二層PDU和所述第二二層PDU中通過蜂窩通信介面傳輸的二層PDU具體為MAC PDU。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承載於MAC PDU的MAC控制元素字段中。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是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發送的; 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傳輸資源,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是網絡設備通過由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用於調度所述第一二層PDU的PDCCH採用的中繼特定RNTI,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接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所述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以便於所述核心網設備與所述網絡設備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演進分組系統EPS承載;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接收所述網絡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響應,所述承載建立響應攜帶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所述網絡設備 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連接建立響應,所述連接建立響應攜帶所述物理層配置信息和所述MAC層配置信息。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PDCP層配置信息和RLC層配置信息。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網絡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RNTI。
  16. 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一發送端設備對一待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一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標識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以及所述發送端設備向一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二層PDU,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所述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用於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其中,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或所述發送端設備為一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終端設備標識或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層二標識。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DCP)層和無線鏈路控制(RLC)層;或者,所述發送端設備的層二包括一適配層,所述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具體為MAC PDU;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承載於MAC PDU的MAC控制元素字段中。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發送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二層PDU,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二層PDU。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網絡設備,在所述發送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發送端設備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採用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一PDCCH,所述PDCCH用於調度所述第一二層PDU,其中,所述中繼特定RNTI用於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確定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需要轉發。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網絡設備,在所述發送端設備生成第一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絡設備接收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網絡設備根據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演進分組系統EPS承載,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所述網絡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網絡設備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承載建立響應,所述承載建立響應攜帶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或者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並且包括PDCP層配置信息和RLC層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網絡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RNTI。
  26. 一種中繼傳輸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一接收端設備接收一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一第二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所述第二二層PDU是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一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生成的,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一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或者所述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所述接收端設備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或所述發送端設備為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DCP層和無線鏈路控制RLC層;或者,所述發送端設備和所述接收端設備的層二包括一適配層,所述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或2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終端設備標識; 所述接收端設備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包括: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終端設備標識,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至2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網絡設備,在所述接收端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絡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一前導碼;所述網絡設備根據所述前導碼,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上行授權,所述上行授權攜帶所述網絡設備分配的一上行傳輸資源;所述接收端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包括:所述網絡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採用所述上行傳輸資源發送的第二二層PDU;所述接收端設備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二層PDU所占用的上行傳輸資源,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至2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在所述接收端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絡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一緩存狀態報告(BSR),其中,所述BSR中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所述網絡設備根據所述BSR,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PDCCH,所述PDCCH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 所述接收端設備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包括: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用於調度所述第二二層PDU的PDCCH,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至2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所述接收端設備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包括:所述接收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層二標識,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33. 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一發送端設備向一接收端設備發送的一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標識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一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根據所述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以及一發送單元,用於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處理單元生成的所述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或所述發送端設備為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3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3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DCP)層和無線鏈路控制(RLC)層;或者,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和所述網絡設備的層二包括一適配層,所述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3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確定與所述層二標識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對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對應的終端設備標識。
  3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網絡設備,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確定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對應的一前導碼;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處理單元確定的所述前導碼;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所述網絡設備根據所述前導碼發送的一上行授權,所述上行授權指示所述網絡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 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採用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上行授權指示的上行傳輸資源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
  3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在向所述接收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之前,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緩存狀態報告BSR,其中,所述BSR中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所述網絡設備根據所述BSR發送的PDCCH,所述PDCCH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PDCCH,向所述網絡設備發送所述第二二層PDU。
  3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確定與所述終端設備標識對應的層二標識;對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二二層PDU,其中,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對應的層二標識。
  4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和所述第二二層PDU中通過D2D通信介面傳輸的PDU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採用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所述第一二層PDU和所述第二二層PDU中通過蜂窩通信介面傳輸的二層PDU具體為MAC PDU。
  4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承載於MAC PDU的MAC控制元素字段中。
  4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是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發送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根據所述傳輸資源,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4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是網絡設備通過由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根據用於調度所述第一二層PDU的PDCCH採用的中繼特定RNTI,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
  4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在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第一二層PDU之前,接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一連接建立請求,所述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以便於所述核心網設備與所述網絡設備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演進分組系統EPS承載,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所述網絡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 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所述網絡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響應,所述承載建立響應攜帶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4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連接建立響應,所述連接建立響應攜帶所述物理層配置信息和所述MAC層配置信息。
  4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PDCP層配置信息和RLC層配置信息。
  4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網絡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RNTI。
  48. 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用於對待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數據進行封裝處理,生成第一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標識信息,或者所述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以及一發送單元,用於向一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處理單元生成的所述第一二層PDU,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一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所述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用於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其中,所述裝置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網絡設備,或所述裝置為網絡設備且所述接收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4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5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DCP)層和無線鏈路控制(RLC)層;或者,所述裝置的層二包括一適配層,所述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5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至5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一網絡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具體為MAC PDU;若所述裝置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第一二層PDU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技術相對應。
  5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承載於MAC PDU的MAC控制元素字段中。
  5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至5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採用用於中繼傳輸的傳輸資源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二層PDU。
  5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至5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所述網絡設備,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在向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第一二層PDU之前,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採用中繼特定RNTI加擾的PDCCH,所述PDCCH用於調度所述第一二層PDU,其中,所述中繼特定RNTI用於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確定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據需要轉發。
  5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至5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網絡設備,所述裝置還包括:一接收單元,用於在所述處理單元生成第一二層PDU之前,接收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演進分組系統(EPS)承載,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所述網絡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承載建立響應,所述承載建立響應攜帶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5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或者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MAC層配置信息和物理層配置信息,並且包括PDCP層配置信息和RLC層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5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5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網絡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和/或RNTI。
  58. 一種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一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一第二二層協議數據單元(PDU),所述第二二層PDU是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一發送端設備發送的一第一二層PDU生成的,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標識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二層PDU攜帶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第一二層PDU生成第二二層PDU之前,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確定需要轉發所述第一二層PDU中攜帶的數 據,或者所述第一二層PDU是通過採用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RNTI)進行加擾的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調度的;以及一處理單元,用於確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發送端設備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且所述裝置為一網絡設備,或所述發送端設備為一網絡設備且所述裝置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5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
  6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9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下列層中的一種:媒體訪問控制(MAC)層、分組數據彙聚協議(PDCP)層和無線鏈路控制(RLC)層;或者,所述發送端設備和所述裝置的層二包括一適配層,所述適配層位於MAC層和PDCP層之間,並且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
  6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9或6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終端設備標識,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6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8至6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所述網絡設備,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在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對應的一前導碼; 所述裝置還包括:一發送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前導碼,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一上行授權,所述上行授權指示所述網絡設備分配的上行傳輸資源;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採用所述發送單元發送的上行授權指示的所述上行傳輸資源發送的第二二層PDU;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第二二層PDU所占用的上行傳輸資源,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6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8至6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網絡設備,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在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第二二層PDU之前,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緩存狀態報告(BSR),其中,所述BSR中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所述裝置還包括:一發送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BSR,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PDCCH,所述PDCCH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根據用於調度所述第二二層PDU的PDCCH,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6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8至6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若所述裝置為網絡設備,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包括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第二二層PDU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第二二層PDU中攜帶的層二標識,確定所述第二二層PDU對應的所述遠端終端設備。
TW106110885A 2016-03-30 2017-03-30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TWI729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77913 WO2017166138A1 (zh) 2016-03-30 2016-03-30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PCT/CN2016/077913 2016-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5718A TW201735718A (zh) 2017-10-01
TWI729106B true TWI729106B (zh) 2021-06-01

Family

ID=5996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885A TWI729106B (zh) 2016-03-30 2017-03-30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0729B2 (zh)
EP (1) EP3393055A4 (zh)
JP (1) JP6714707B2 (zh)
KR (1) KR20180127965A (zh)
CN (1) CN108521851B (zh)
TW (1) TWI729106B (zh)
WO (1) WO20171661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41789B2 (en) 2016-06-03 2020-11-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transmission
CN109691197B (zh) * 2016-09-30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79297B (zh) * 2016-11-26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idelink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912114B2 (en) 2017-05-05 2021-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93557B2 (en) 2017-05-05 2021-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19054B2 (en) * 2017-05-05 2022-0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842919B (zh) * 2017-11-28 2021-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WO2019153295A1 (zh) * 2018-02-11 2019-08-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1989951B (zh) * 2018-10-26 2022-06-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2153596B (zh) * 2019-06-26 2022-08-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V2x单播mac pdu的组织和传输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14762366B (zh) * 2019-11-29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1134697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246588B (zh) * 2020-01-10 2021-10-26 北京邮电大学 Nr系统中的解决不同优先级业务之间无序调度的方法
CN113676873A (zh) * 2020-05-15 2021-11-19 夏普株式会社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3810923A (zh) * 2020-06-11 2021-12-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承载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
KR20220003456A (ko) * 2020-07-01 2022-01-10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e-대-ue 릴레이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사이드링크 무선 베어러를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038554A1 (en) * 2020-08-21 2022-02-03 Arvind Merwaday Edge computing local breakout
CN112422444B (zh) * 2020-10-09 2022-07-19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跨卡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16711231A (zh) * 2021-04-05 2023-09-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发送方法、消息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87262A1 (zh) * 2021-11-19 2023-05-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528702A (zh) * 2022-07-29 202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606312A (zh) * 2022-08-15 2023-01-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C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725A (zh) * 2009-12-15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N103733720A (zh) * 2011-08-19 2014-04-16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US20150029926A1 (en) * 2012-02-20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50071227A1 (en) * 2010-04-01 2015-03-12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51456B1 (en) 2008-09-26 2014-03-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signaling in system supporting relayed connections
US8355388B2 (en) 2008-12-17 2013-01-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to relays
WO2010113267A1 (ja) 2009-03-31 2010-10-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中継局、基地局、中継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US20100302999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Yan Hu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EP2534905B1 (en) 2010-02-11 2016-10-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ink adaptation in type-ii relay network
CN101820361B (zh) 2010-03-26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对多协议通信组件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027014A1 (en) 2011-08-19 2013-02-28 Sca Ipla Holdings Inc. Relay device and method
GB2493782B (en) 2011-08-19 2016-07-27 Nvidia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CN103379651B (zh) 2012-04-13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59784B (zh) 2012-07-20 2017-10-20 上海天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中继支架
WO2015081553A1 (zh) 2013-12-06 2015-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GB2523328A (en) * 2014-02-19 2015-08-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12642B2 (en) 2014-02-27 2019-02-19 Nokia Technology Oy Device-to-device based user equipment to network relay
US9883513B2 (en) 2014-03-19 2018-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of device-to-device scheduling assignment for mode1
JP6478429B2 (ja) * 2014-07-31 2019-03-06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リレー実装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983425B1 (en) 2014-08-08 2019-03-0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2D Data Transmission - Timing Advance for Idle Mode UE
CN105451208A (zh) 2014-08-22 2016-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发现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323777A1 (en) 2015-04-28 2016-11-03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e-to-network relay based on device to device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332152B (zh) * 2015-06-30 2019-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EP3326423B1 (en) * 2015-07-23 2024-04-17 Apple Inc. Layer 2 relay protocols and mobility relay method
EP3148285B1 (en) * 2015-09-25 2019-04-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radio bearer mapping for proximity services ue to network relay with associated priority signalling
US10116578B2 (en) * 2015-10-22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ggregation
US20190059015A1 (en) * 2016-02-24 2019-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using non-3gpp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841789B2 (en) * 2016-06-03 2020-11-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transmission
US20180192461A1 (en) 2017-01-05 2018-07-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necting non-3gpp or non-ip device to lte-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8725A (zh) * 2009-12-15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US20150071227A1 (en) * 2010-04-01 2015-03-12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3733720A (zh) * 2011-08-19 2014-04-16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US20150029926A1 (en) * 2012-02-20 2015-01-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3055A4 (en) 2019-08-07
CN108521851A (zh) 2018-09-11
TW201735718A (zh) 2017-10-01
US20190029061A1 (en) 2019-01-24
JP2019519946A (ja) 2019-07-11
EP3393055A1 (en) 2018-10-24
CN108521851B (zh) 2021-06-29
US11140729B2 (en) 2021-10-05
WO2017166138A1 (zh) 2017-10-05
KR20180127965A (ko) 2018-11-30
JP6714707B2 (ja) 202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9106B (zh)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TWI725153B (zh) 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
TWI753914B (zh)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TWI764893B (zh) 用於建立無線資源控制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TWI717490B (zh)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WO202100070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JP6953584B2 (ja) 中継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7018092B2 (ja) 中継伝送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中継端末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