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6312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6312A
CN115606312A CN202280003152.XA CN202280003152A CN115606312A CN 115606312 A CN115606312 A CN 115606312A CN 202280003152 A CN202280003152 A CN 202280003152A CN 115606312 A CN115606312 A CN 115606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sidelink
pd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31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06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63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可以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其中,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这样,第一终端可以灵活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并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生成第一PDU,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终端与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定义了sidelink(可以称为直连链路或旁链路)通信方式。示例地,sidelink通信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即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在车联网中,每辆车可以作为一个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链路sidelink进行通信,例如通过直连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从而有效减少通信时延。
当进行sidelink通信的两个终端之间距离较远时,可以通过中继终端(例如RelayUE)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称为U2U中继通信。
在相关技术中,sidelink通信所使用的PDU结构较为简单,难以适应复杂的U2U中继通信场景。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向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中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第一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二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数标识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获取所述sidelink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向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中继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第一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中继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二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数标识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获取所述sidelink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网络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网络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本公开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本公开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本公开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本公开第四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终端可以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其中,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这样,第一终端可以灵活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并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生成第一PDU,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U格式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2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理解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另外,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其它量词与之类似;“至少一项(个)”、“一项(个)或多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个)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至少一项(个)a,可以表示任意数目个a;再例如,a,b和c中的一项(个)或多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或步骤,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或步骤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串行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也可以并行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也可以执行这些操作或步骤中的一部分。
下面首先介绍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环境。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4G(the4th Generation,第四代)通信系统、5G(the 5th Generation,第五代)通信系统、和其他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比如6G)中的一种或多种。该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信系统、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系统或者其他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50和网络设备160。该通信系统可以用于支持4G网络接入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接入技术,或者,5G网络接入技术,如新型无线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ew RAT),或者,其他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所示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的数量仅为适应性举例,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图1中的网络设备可用于支持终端接入,例如,该网络设备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该网络设备也可以是5G网络中的下一代基站(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gNodeB);该网络设备也可以是5G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网(NG 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是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或非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接入设备等。可选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5G基站或未来的基站、卫星、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以及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或其他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为方便描述,本公开所有实施例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网络设备或基站。
图1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提供语音或者数据连通性的电子设备,例如,该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移动台(Mobile Station),站台(Station),终端(Terminal)等。示例地,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平板、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终端设备)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系统、可以与通信系统的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可以通过通信系统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或者、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测仪器、收款机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多个终端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多个网络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静态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50可以包括第一终端151、第二终端152和中继终端153,其中,第一终端151和第二终端152可以不直接链接,而是通过中继终端153进行通信,该中继终端153可以为第一终端151和第二终端152的通信提供中继功能,例如对通信数据转发数据,该通信方式可以称为U2U(UE to UE,终端到终端)中继通信。在U2U中继通信中,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包括单播、多播或广播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示例地,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单播的方式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中继终端,然后中继终端同样可以以单播的方式将该sidelink数据转发至第二终端,此时,该第一终端可以称为Source remoteUE,该中继终端可以称为relay UE,该第二终端可以称为Target remote UE。
第一终端通过中继终端与第二终端保持单播连接时称为sidelink间接链路,第一终端直接与第二终端保持单播连接时称为sidelink直接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与网络设备连接,也可以不直接与网络设备连接,而是通过中继终端153或者其他提供中继功能的终端与网络设备连接;同样地,第二终端可以与网络设备连接,也可以不直接与网络设备连接,而是通过中继终端153或者其他提供中继功能的终端与网络设备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物理终端设备,在提供中继功能的情况下,该物理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中继终端;在通过其他中继终端与其他终端进行数据通信时,该物理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上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也就是说,同一个物理终端设备既可以作为一条U2U链路中的中继终端,也可以作为另一条U2U链路中的第一终端(例如数据发送端),还可以作为另外一条U2U链路中的第二终端(例如数据接收端)。当然,一个物理终端设备也可以只提供中继功能(也就是只作为上述中继终端),或者只提供普通的sidelink通信功能(也就是只作为上述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本公开对此也不作限制。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第三终端可以不直接与网络设备连接,而通过第四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第四终端可以为第三终端和网络设备的通信提供中继功能,例如对通信数据转发数据,该通信方式可以称为U2W(UE to NW,终端到网络)中继通信。
在U2W中继通信场景中,该第三终端可以称为远端终端或远端UE(remote UE),第四终端为U2W中继UE,当第三终端向第四终端发送数据时,第三终端的SRAP(sidelinkRelay Adaptation Protocol,中继协议)实体可以对于收到的SRAP SDU(Service DataUnit,业务数据单元)添加SRAP头,SRAP头中可以包括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和承载标识。其中,第三终端的终端标识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给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在连接到第四终端的一个或多个第三终端中,每个第三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可以不同,这样通过终端标识可以唯一标识出一个第三终端。承载标识可以用于标识SRAP SDU来自哪个承载。然后该第三终端可以根据承载与sidelink RLC的对应关系,将SRA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发送给对应的sidelink RLC,通过sidelink RLC传输给第四终端。承载与sidelinkRLC的对应关系为网络配置。
第四终端收到SRAP PDU之后,根据第三终端对应的承载与上行RLC的对应关系,决定将收到的SRAP PDU发送给对应的上行RLC,发送给网络设备。第三终端对应的承载与上行RLC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对于不同的第三终端,网络可以配置不同的对应关系。
在相关技术中,SRAP PDU结构较为简单,难以适应复杂的U2U中继通信场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第一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标识一、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该第一终端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的临时标识或本地标识,可以用于在与中继终端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中唯一标识一个终端。
标识二、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同样地,该第二终端标识可以是第二终端的临时标识或本地标识,可以用于在与中继终端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中唯一标识一个终端。
标识三、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
示例地,该无线承载标识可以用于表征该sidelink数据来自哪个无线承载,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信令承载SRB和业务承载DRB。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可以来自中继终端分配的标识,示例地:
第一终端可以响应于接收到中继终端发送的标识参数,获取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其中,该标识参数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
上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从上述三种标识中选择确定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标识。
S202、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sidelink数据可以是来自直连链路数据无线承载SL-DRB和/或直连链路数据信令承载SL SRB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PDU中可以携带上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sidelink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PDU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标识和/或第二标识,示例地:
在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sidelink数据和第一标识生成第一PDU,也就是在第一PDU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信息、sidelink数据和第一标识。其中,该第一标识可以用于表征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一终端标识。
在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标识生成第一PDU,也就是在第一PDU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信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标识。其中,该第二标识用于表征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二终端标识。
在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sidelink数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生成第一PDU,也就是在第一PDU中携带第一数据标识信息、sidelink数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该第一标识可以用于表征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一终端标识,该第二标识可以用于表征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二终端标识。
这样,通过第一标识可以灵活指示第一PDU种是否携带第一终端标识,通过第二标识也可以灵活指示第一PDU种是否携带第二终端标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S203、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
其中,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向与第二终端进行U2U通信。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可以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其中,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中继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这样,第一终端可以灵活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并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生成第一PDU,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PDU可以为SRAP PDU,该第一PDU可以包括SRAP头信息和sidelink数据,该SRAP头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一PDU的格式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同格式的第一PDU的SRAP头信息中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示例地,在第一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sidelink数据时,可以根据该sidelink数据和SRAP头信息,生成第一PDU,并将该第一PDU发送至中继终端。其中,该第一PDU可以为SRAP PDU。该SRAP头信息中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U格式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PDU格式可以为第一PDU对应的格式,该第一PDU可以包括SRAP头信息301和数据302,该数据302可以是sidelink数据,该SRAP头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无线承载标识中、第一指示和第二指示中的一项或多项。另外,该SRAP头还可以包括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可以是D/C指示,该D/C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PDU承载的sidelink数据为业务数据(Data),还是控制数据(Control)。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sidelink数据可以包括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中的任意一项。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第一终端响应于接收到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获取第一指示参数。
其中,该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该第一指示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sidelink RRC(sidelink Radio ResourceControl,直连链路无线资源控制)消息、sidelink MAC CE(sidelink Medium AccessControl Control Element,直连链路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和SCI(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直连链路控制指示)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该sidelink RRC消息可以是sidelink系统消息,该sidelink 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专用的sidelink RRC消息,例如sidelink RRC重配置消息等。
S402、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指示参数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不同的第一指示参数可以表征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由不同的标识组成。示例地: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二终端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三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四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五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六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七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参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示例地,该第一指示参数可以包括三个标识位,每个标识位分别对应一个目标标识(该目标标识可以是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的一个),在某个标识位为预设目标值的情况下,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该标识位对应的目标标识。例如,该第一指示参数可以包括第一标识位、第二标识位和第三标识位,其中,第一标识位对应第一终端标识,第二标识位对应第二终端标识,第三标识位对应无线承载标识。这样,在第一标识位为预设目标值的情况下,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在第二标识位为预设目标值的情况下,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二终端标识;在第三标识位为预设目标值的情况下,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无线承载标识;在三个标识位均为预设目标值的情况下,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参数和待定终端标识,这样,第一终端可以首先确定接收sidelink数据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然后在该第二终端标识与待定终端标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待定终端标识,不同的待定终端标识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指示参数,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终端设定不同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当然,不同的待定终端标识也可以对应相同的第一指示参数,这样,对多个待定终端使用相同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节省第一消息中的参数数量。
S403、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具体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S404、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可以根据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参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并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这样,可以根据第一指示参数灵活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第一终端确定待发送的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一承载类型。
该第一承载类型可以包括信令承载SRB和/或业务承载DRB。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承载类型可以包括SL SRB0、SL SRB1、SL SRB2、SL SRB3、DRB中的一种或多种。
S502、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承载类型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承载类型为第一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
其中,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不包括无线承载标识或将无线承载标识设置为预设承载标识。示例地,该预设承载标识可以为该无线承载标识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例如所有比特位均为0,或者,所有比特位均为1。
该第一预设承载类型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信令承载SRB或业务承载DRB,例如,该第一预设承载类型可以为SL SRB0或SL SRB1或SL SRB2或SL SRB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一承载类型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一承载类型也可以对应相同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S503、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上述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的具体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S504、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可以根据待发送的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一承载类型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并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这样,可以根据第一承载类型灵活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第一终端根据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可以根据预设PDU格式生成该第一PDU。该预设PDU格式可以预先设定的任意格式,例如是通信协议中确定的PDU格式,该预设PDU格式可以包括SRAP头和sidelink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可以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然后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PDU。
S602、第一终端确定该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
其中,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是发送该sidelink数据的无线承载类型。该第二承载类型与上述第一承载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包括信令承载SRB和/或业务承载DRB。示例地,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包括SL SRB0、SL SRB1、SL SRB2、SLSRB3、DRB中的一种或多种。
S603、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第一PDU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
S604、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SL-RLC实体,将第一PDU发送至中继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SL-RLC实体可以对应不同的安全性策略或可靠性策略,例如,有的SL-RCL实体为明文传输,有的SL-RLC实体为加密传输;有的SL-RLC实体为基于确认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的可靠传输,有的SL-RLC实体为基于非确认模式(Unacknowledged Mode,UM)的非可靠传输,有的SL-RLC实体为基于透明模式(TransparentMode,TM)的传输。
这样,第一终端可以根据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第一PDU的第一SL-RLC实体,并通过该第一SL-RLC实体,将第一PDU发送至中继终端,从而满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或安全性的要求。
在上述S603步骤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根据该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L-RLC实体;其中,该第一对应关系包括第二承载类型与第一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接收网络设备或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关系参数,根据该第一关系参数确定第一对应关系。
该第一关系参数可以包括每个第二承载类型与第一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该第一关系参数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继终端或者第二终端预先配置的参数。
其中,第二终端可以将该第一关系参数发送至网络设备或中继终端,然后由网络设备或中继终端将该第一关系参数转发至第一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sidelink RRC消息、sidelink MAC CE和SCI中的一项或多项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上述第一关系参数。其中,该sidelink RRC消息可以是sidelink系统消息,该sidelink 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专用的sidelink RRC消息,例如sidelink RRC重配置消息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RRC消息、MAC CE和DCI(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下行控制指示)中的一项或多项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上述第一关系参数。其中,该RRC消息可以是系统消息,该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专用的RRC消息,例如RRC重配置消息等。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作为第一对应关系。
其中,该第一预设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对应关系。示例地,可以通过协议规定如SL SRB与特定的SL-RLC(例如SL-RLC0)对应。网络设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可以设置相同的第一预设对应关系。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在未接收到网络设备或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关系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作为第一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网络设备或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关系参数,根据该第一关系参数确定第一对应关系。
在上述S603步骤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二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预设SL-RLC实体作为该第一SL-RLC实体。
该第二预设承载类型与上述第一预设承载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第二预设承载类型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信令承载SRB或业务承载DRB,例如,该第二预设承载类型可以为SL SRB0或SL SRB1或SL SRB2或SL SRB3。
例如,该第二预设承载类型为SL SRB0的情况下,该第一预设SL-RLC实体可以为SL-RLC0。再例如,该第二预设承载类型为SL SRB1的情况下,该第一预设SL-RLC实体可以为SL-RLC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二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预设SL-RLC实体作为该第一SL-RLC实体,并且可以将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不包括无线承载标识或将无线承载标识设置为预设承载标识(例如全部比特位为0或全部比特位为1)。
这样,中继终端接收到第一PDU后,可以根据该第一PDU对应的第一预设SL-RLC实体确定上述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二预设承载类型,从而得到无线承载标识,可以根据该无线承载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承载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或者,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承载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或者,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可以承载无线承载标识、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然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这样,针对特定承载可以通过特定SL-RLC实体进行数据传输。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终端。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701、中继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其中,该第一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S702、中继终端根据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采用上述方法,中继终端可以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根据该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该第一PDU中包括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这样,可以中继终端可以灵活地通过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进行数据转发,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标识一、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该第一终端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的临时标识或本地标识,可以用于在与中继终端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中唯一标识一个终端。
标识二、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同样地,该第二终端标识可以是第二终端的临时标识或本地标识,可以用于在与中继终端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中唯一标识一个终端。
标识三、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
示例地,该无线承载标识可以用于表征该sidelink数据来自哪个无线承载,该无线承载可以包括信令承载SRB和业务承载DRB。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可以由中继终端进行分配,中继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标识参数;该标识参数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示例地:
在中继终端为第一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后,该中继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
在中继终端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终端标识后,该中继终端也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二终端标识。
在中继终端为第一终端分配第一终端标识,并且为第二终端分配第二终端标识后,该中继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将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通知到第一终端,同样也可以将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通知到第二终端,以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中继终端进行U2U中继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PDU可以为SRAP PDU,该第一PDU可以包括SRAP头信息和sidelink数据,该SRAP头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一PDU的格式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同格式的第一PDU的SRAP头信息中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801、中继终端确定第一指示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根据第一指示参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不同的第一指示参数可以表征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由不同的标识组成。示例地: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二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二终端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三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四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五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六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该第一指示参数为第七预设值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作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中继终端只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中继服务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指示参数作为第一指示参数;其中,第二指示参数用于指示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不包括第二终端标识。
S802、中继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参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参数和待定终端标识;该待定终端标识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确定接收sidelink数据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与待定终端标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指示参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消息可以包括sidelink RRC消息、sidelink MAC CE和SCI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该sidelink RRC消息可以是sidelink系统消息,该sidelink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专用的sidelink RRC消息,例如sidelink RRC重配置消息等。
S803、中继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其中,该第一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S804、中继终端根据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指示参数,以便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指示参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从而完成U2U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首先,根据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终端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含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获取该第二终端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不包含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的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无线承载标识确定该第二终端标识。示例地,中继终端可以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该中继终端进行U2U通信的情况下,建立第一终端标识与第二终端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终端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标识。
其次,根据第二终端标识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终端标识可以是本地标识,在本步骤中,中继终端可以确定第二终端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的sidelink层二标识(sidelinkL2ID),并根据该sidelink层二标识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其中,中继终端可以存储第二终端标识与第二终端的sidelink层二标识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将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和sidelink层二标识绑定。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9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901、中继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S902、中继终端根据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数据标识信息。
S903、中继终端根据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和sidelink数据,生成第二PDU。
该第二PDU中可以携带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和sidelink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PDU可以为SRAP PDU,该第二PDU可以包括SRAP头信息和sidelink数据,该SRAP头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PDU的格式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同格式的第二PDU的SRAP头信息中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第二数据标识信息。
S904、中继终端将第二PDU发送至第二终端。
其中,中继终端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方式一、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无线承载标识、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作为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可以在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携带上述无线承载标识、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
方式二、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无线承载标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可以在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携带上述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
方式三、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可以在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携带上述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
方式四、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无线承载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可以在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携带上述无线承载标识、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
方式五、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和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可以在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携带上述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
方式六、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第一终端标识和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终端标识和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可以在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携带上述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
方式七、在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示例地,可以在第二数据标识信息中携带上述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采用上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根据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根据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和sidelink数据,生成第二PDU,并将第二PDU发送至第二终端,从而实现灵活的U2U通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首先,中继终端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然后,中继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关系参数。
其中,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第一SL-RLC实体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中继终端。
其中,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是发送该sidelink数据的无线承载类型。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包括信令承载SRB和/或业务承载DRB。示例地,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包括SL SRB0、SL SRB1、SL SRB2、SL SRB3、DRB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发送至中继终端的第一关系参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将第一预设关系参数作为第一对应参数。该第一预设关系参数可以是中继终端预先配置的参数。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预设关系参数指示第一终端根据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第一PDU的第一SL-RLC实体,并通过该第一SL-RLC实体,将第一PDU发送至中继终端,从而满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或安全性的要求。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0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01、中继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S1002、中继终端根据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
其中,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是发送该sidelink数据的无线承载类型。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包括信令承载SRB和/或业务承载DRB。示例地,该第二承载类型可以包括SL SRB0、SL SRB1、SL SRB2、SL SRB3、DRB中的一种或多种。
S1003、中继终端根据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sidelink数据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
S1004、中继终端通过第二SL-RLC实体,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这样,中继终端可以根据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第二PDU的第二SL-RLC实体,并通过该第二SL-RLC实体,将第二PDU发送至第二终端,从而满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或安全性的要求。
在上述S1003步骤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中继终端可以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该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L-RLC实体。其中,该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第二承载类型与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接收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发送至中继终端的第二关系参数;根据该第二关系参数确定第二对应关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将第二预设对应关系作为第二对应关系。
其中,该第二预设对应关系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对应关系。示例地,可以通过协议规定如SL SRB与特定的SL-RLC(例如SL-RLC0)对应。网络设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可以设置相同的第二预设对应关系。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可以在未接收到网络设备或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关系参数的情况下,将第二预设对应关系作为第二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网络设备或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二关系参数,根据该第二关系参数确定第二对应关系。
在上述S1003步骤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三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二预设SL-RLC实体作为第二SL-RLC实体。
该第二预设承载类型与上述第一预设承载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第三预设承载类型可以为预先设置的信令承载SRB或业务承载DRB,例如,该第三预设承载类型可以为SL SRB0或SL SRB1或SL SRB2或SL SRB3。
例如,该第三预设承载类型为SL SRB0的情况下,该第二预设SL-RLC实体可以为SL-RLC0。再例如,该第三预设承载类型为SL SRB1的情况下,该第二预设SL-RLC实体可以为SL-RLC0。
这样,可以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方式根据该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第二PDU的第二SL-RLC实体。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第二终端。如图1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101、第二终端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PDU。
其中,该第二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二数标识信息为中继终端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的,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S1102、第二终端根据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获取sidelink数据。
采用上述方法,第二终端可以接收第二PDU,并获取sidelink数据,从而实现与第一终端的U2U通信。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201、第二终端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关系参数。
示例地,该第二关系参数可以是第二终端预先配置的参数。
S1202、第二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二关系参数。
其中,该第二关系参数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确定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第二承载类型与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通过sidelink RRC消息、sidelink MAC CE和SCI中的一项或多项,向中继终端发送上述第二关系参数。其中,该sidelink RRC消息可以是sidelink系统消息,该sidelink 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专用的sidelink RRC消息,例如sidelink RRC重配置消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和第一终端实现上述步骤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301、第二终端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示例地,该第一关系参数可以是第二终端预先配置的参数。
S1302、第二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关系参数。
这样,中继终端将该第一关系参数发送至第一终端,该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第一SL-RLC实体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中继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终端可以通过sidelink RRC消息、sidelink MAC CE和SCI中的一项或多项,向中继终端发送上述第一关系参数。其中,该sidelink RRC消息可以是sidelink系统消息,该sidelink 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专用的sidelink RRC消息,例如sidelink RRC重配置消息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中继终端和第一终端实现上述步骤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如图1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401、网络设备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示例地,该第一关系参数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参数。
S1402、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第一关系参数。
其中,该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第一SL-RLC实体将sidelink数据发送至中继终端,该目标终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MAC CE和DCI中的一项或多项发送上述第一关系参数。其中,该RRC消息可以包括系统消息,该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的专用RRC消息,例如RRC重配置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中继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实现上述步骤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方法,网络设备可恶意确定第一关系参数,并将第一关系参数发送至目标终端。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501、网络设备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关系参数。
示例地,该第二关系参数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的参数。
S1502、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第二关系参数。
其中,该第二关系参数用于指示中继终端确定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第二对应关系包括第二承载类型与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消息、MAC CE和DCI中的一项或多项发送上述第二关系参数。其中,该RRC消息可以包括系统消息,该RRC消息也可以是终端的专用RRC消息,例如RRC重配置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中继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实现上述步骤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本公开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601、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PDU可以为SRAP PDU,该第一PDU可以包括SRAP头信息和sidelink数据,该SRAP头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PDU的格式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同格式的第一PDU的SRAP头信息中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S1602、中继终端将该第一PDU转发至第二终端。
S1603、第二终端接收该第一PDU,并获取sidelink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继终端可以在收到该第一PDU后,直接转发给第二终端,不对第一PDU做任何修改。
图1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701、第一终端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PDU。
S1702、第一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
S1703、中继终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PDU,生成第二PDU。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PDU可以为SRAP PDU,该第二PDU可以包括SRAP头信息和sidelink数据,该SRAP头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标识、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PDU的格式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同格式的第二PDU的SRAP头信息中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第二数据标识信息。
示例地,中继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并根据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和sidelink数据生成第二PDU。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由第二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组成,中继终端收到该第一PDU后,可以删除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添加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可以由第一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组成,从而得到第二PDU。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由无线承载标识组成,中继终端收到该第一PDU后,可以删除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添加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可以由第一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组成,从而得到第二PDU。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可以由第一终端标识和/或第二终端标识组成,该sidelink数据可以来自特定的sidelink承载(例如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二预设承载类型),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特定的RLC实体(例如第一预设SL-RLC实体)发送至中继终端,中继终端接收到该第一PDU后,可以根据该第一预设SL-RLC实体确定无线承载标识,中继终端可以删除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添加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该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可以由第一终端标识和无线承载标识组成,从而得到第二PDU。
S1704、中继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PDU。
S1705、第二终端接收该第二PDU,并获取sidelink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707、第二终端向中继终发送第一关系参数和/或第二关系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S1707步骤可以在上述S1701步骤之前执行,也可以在S1705步骤之后执行,也可以在S1701和S1705之间的任意时间执行,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708、网络设备向目标终端发送第一关系参数和/或第二关系参数。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该S1708步骤可以在上述S1701步骤之前执行,也可以在S1705步骤之后执行,也可以在S1701和S1705之间的任意时间执行,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采用上述方法,第一终端可以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根据该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向中继终端发送第一PDU,以便中继终端将sidelink数据转发至第二终端。这样,第一终端可以灵活地确定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U2U中继通信的需求。
图1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100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终端,如图18所示,该装置2100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2101,被配置为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21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一发送模块2103,被配置为向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01,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获取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指示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待定终端标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01,被配置为确定接收所述sidelink数据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在所述第二终端标识与所述待定终端标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01,被配置为确定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一承载类型;根据所述第一承载类型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101,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承载类型为第一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不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或将无线承载标识设置为预设承载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成模块2102,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sidelink数据和第一标识生成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一终端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成模块2102,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sidelink数据和第二标识生成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二标识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二终端标识。
图1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100的框图,如图19所示,该装置2100还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2104,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标识参数,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其中,所述标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delink数据为来自直连链路数据无线承载SL-DRB和/或直连链路数据信令承载SL SRB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3,被配置为确定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PDU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第一PDU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3,被配置为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一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L-RLC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3,被配置为接收网络设备或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关系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3,被配置为将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2103,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二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一预设SL-RLC实体作为所述第一SL-RLC实体。
图2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200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中继终端,如图20所示,该装置2200可以包括:
中继接收模块2201,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第一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
图2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200的框图,如图21所示,该装置2200还可以包括:
中继确定模块2203,被配置为确定第一指示参数;
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待定终端标识,所述待定终端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确定接收所述sidelink数据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与所述待定终端标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确定模块2203,被配置为在所述中继终端只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中继服务的情况下,将第二指示参数作为所述第一指示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不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终端标识;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的层二标识;根据所述层二标识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标识参数;所述标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和所述sidelink数据,生成第二PDU;将所述第二PDU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无线承载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确定模块2203,被配置为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确定模块2203,被配置为接收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关系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确定模块2203,被配置为将第一预设关系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对应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sidelink数据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通过所述第二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获取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L-RLC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接收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二关系参数;根据所述第二关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将第二预设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继发送模块2202,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三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二预设SL-RLC实体作为所述第二SL-RLC实体。
图2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300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二终端,如图22所示,该装置2300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2301,被配置为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二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数标识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302,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获取所述sidelink数据。
图2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300的框图,如图23所示,该装置2300还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2303,被配置为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关系参数;
第二发送模块2304,被配置为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关系参数;所述第二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确定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2303,被配置为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2304,被配置为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以便所述中继终端将所述第一关系参数发送至第一终端,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
图2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2400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24所示,该装置2400可以包括:
网络确定模块2401,被配置为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网络发送模块2402,被配置为向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确定模块2401,被配置为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关系参数;
网络发送模块2402,被配置为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关系参数;所述第二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确定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2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数据传输装置3000可以是图1所示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例如图1中的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或中继终端),也可以是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
参照图25,该装置3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3002,存储器3004,以及通信组件3006。
处理组件3002可以用于控制该装置3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3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3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和处理组件3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3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3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3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3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通信组件300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3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3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例如Wi-Fi,2G、3G、4G、5G、6G、NB-IOT、eMTC等,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300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300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3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装置3000可以是独立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独立电子设备的一部分,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或芯片,其中该集成电路可以是一个IC,也可以是多个IC的集合;该芯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SOC(System on Chip,SoC,片上系统或系统级芯片)等。上述的集成电路或芯片中可以用于执行可执行指令(或代码),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其中该可执行指令可以存储在该集成电路或芯片中,也可以从其他的装置或设备获取,例如该集成电路或芯片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用于与其他的装置通信的接口。该可执行指令可以存储于该处理器中,当该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或者,该集成电路或芯片可以通过该接口接收可执行指令并传输给该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示例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包括指令的上述存储器30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3000的处理器3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数据传输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能够由可编程的装置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当由该可编程的装置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代码部分。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4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向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获取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指示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待定终端标识,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
确定接收所述sidelink数据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在所述第二终端标识与所述待定终端标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一承载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承载类型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承载类型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承载类型为第一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不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或将无线承载标识设置为预设承载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sidelink数据和第一标识生成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一终端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sidelink数据和第二标识生成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二标识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中包括第二终端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标识参数,获取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其中,所述标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delink数据为来自直连链路数据无线承载SL-DRB和/或直连链路数据信令承载SL SRB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U包括:
确定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
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PDU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
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第一PDU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PDU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包括:
获取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一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L-RLC实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或所述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一关系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对应关系包括:
将第一预设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第一PDU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二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一预设SL-RLC实体作为所述第一SL-RLC实体。
1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第一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包括以下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
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
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一指示参数;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指示参数,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从多个所述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包括待定终端标识,所述待定终端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确定接收所述sidelink数据的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标识与所述待定终端标识相同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指示参数包括:
在所述中继终端只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中继服务的情况下,将第二指示参数作为所述第一指示参数;其中,所述第二指示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不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终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的层二标识;
根据所述层二标识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标识参数;所述标识参数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或所述第二终端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数据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和所述sidelink数据,生成第二PDU;
将所述第二PDU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第二数据标识信息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无线承载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无线承载标识、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终端标识和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标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标识和第一终端标识,生成第二数据标识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向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一关系参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包括:
将第一预设关系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对应参数。
29.根据权利要求1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所述sidelink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的第二承载类型;
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sidelink数据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
通过所述第二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sidelink数据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包括:
获取第二对应关系;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根据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L-RLC实体。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的第二关系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关系参数确定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对应关系包括:
将第二预设对应关系作为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承载类型,确定用于发送所述sidelink数据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包括:
在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为第三预设承载类型的情况下,将第二预设SL-RLC实体作为所述第二SL-RLC实体。
3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二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数标识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获取所述sidelink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关系参数;
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关系参数;所述第二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确定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向所述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以便所述中继终端将所述第一关系参数发送至第一终端,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
3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向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关系参数;
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二关系参数;所述第二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确定第二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二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二承载类型与所述第二SL-RLC实体的对应关系。
3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和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生成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中继终端发送所述第一PDU;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4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中继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其中,所述第一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至少一个第一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中继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4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中继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PDU;所述第二PDU中包括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和第二数据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数标识信息为所述中继终端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PDU中的第一数据标识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数据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从多个待定数据标识信息中确定的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标识信息,获取所述sidelink数据。
4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网络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关系参数;
网络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目标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关系参数;所述第一关系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待发送的直连链路sidelink数据的第二承载类型对应的第一sidelink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SL-RLC实体,并通过所述第一SL-RLC实体将所述sidelink数据发送至所述中继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中继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
4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6至3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37至3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4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至3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37至3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4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6至3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37至3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80003152.XA 2022-08-15 2022-08-15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Pending CN1156063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12588 WO2024036449A1 (zh) 2022-08-15 2022-08-15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6312A true CN115606312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5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3152.XA Pending CN115606312A (zh) 2022-08-15 2022-08-15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6312A (zh)
WO (1) WO20240364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93055A4 (en) * 2016-03-30 2019-08-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KR20220003456A (ko) * 2020-07-01 2022-01-10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e-대-ue 릴레이 통신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사이드링크 무선 베어러를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4630389A (zh) * 2020-12-14 2022-06-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远端终端业务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6449A1 (zh) 2024-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1983B (zh) 在5g系统中支持车辆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23245B (zh) 一种注册及会话建立的方法、终端和amf实体
US1190968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300260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366355B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CN104869527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2400332B (zh) Pws消息和关联的区域信息的分段
CN111357239A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80192458A1 (en) Radio terminal,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preliminary relay radio terminal selec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313198A (zh) 终端设备、基站,控制设备、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11512685A (zh)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9936371B2 (en) Discovery message transmiss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14640963A (zh)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249257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US10694476B2 (en) Method for enabling lawful intercep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er equipment for enabling lawful intercep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for enabling lawful intercep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2690033B (zh) 确定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信息解调方法及装置、介质
CN111316741A (zh) 传输调度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5891A (zh) 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60631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US202201596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7918054A (zh) 卫星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CN116326102A (zh) 发送定位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6889065A (zh) 确定资源状态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7015987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336378A (zh) 链路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