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28702A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28702A
CN117528702A CN202210911092.3A CN202210911092A CN117528702A CN 117528702 A CN117528702 A CN 117528702A CN 202210911092 A CN202210911092 A CN 202210911092A CN 117528702 A CN117528702 A CN 117528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identifier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10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瑞雄
彭文杰
潘晓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10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287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5692 priority patent/WO20240220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528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28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基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方法,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确定当前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具体的某个终端设备,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提升侧行链路(Sidelink,SL)覆盖增强,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中继(Relay)终端进行通信,即源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消息时,可以先发送至中继终端,通过中继终端转发该消息至目标终端。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进行发现或者通信的方式称为用户设备到用户设备中继(UE-to-UE Relay,U2U Relay)通信。
在进行U2U Relay通信时,源终端在给目标终端发消息时目的地址填写的是中继终端的层2标识(layer 2ID,L2 ID)。当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与多个目标终端建立了单播通信连接时,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消息后,可能会出现中继终端不清楚该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目标终端。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假设源终端1和源终端2均通过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1、目标终端2、目标终端3的建立了单播连接。当源终端1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1发送消息时,由于消息中仅携带了中继终端的L2 ID,中继终端不清楚该消息应该转发至目标终端1、目标终端2或者目标终端3。同样的,当目标终端1向源终端1回复消息,由于消息中仅携带了中继终端的L2 ID,中继终端不清楚该消息应该转发至源终端1或者源终端2。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使中继终端确定当前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具体的某个终端,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三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基于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第一标识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时,确定该第一消息中的内容应该传递至第二终端设备。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中继终端在U2U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确定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目标终端,从而有利于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携带第一标识;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携带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第一标识(第二标识)有利于使第三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时,确定该消息中的内容应该传递至具体的某个终端设备。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在U2U 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确定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者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第五消息用于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该第六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第六消息用于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标识后,可以通过第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该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后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需要进行通信时,在消息中携带上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三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后可以根据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确定该消息需要转发至第二终端设备。同理,第二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第二标识后,确定该第二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将会在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指示该消息需要发往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在U2U 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确定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或通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该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七消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通信连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八消息同理,不再赘述。因此,基于该实现方式,有利于避免当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和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建立单播通信连接时,第一终端设备不确定当前的第三终端设备是第一终端设备和具体的哪一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中继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将第一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标识替换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通过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二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相同,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消息,第九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十消息,该第十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基于该实现方式,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发送第一消息之前,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三终端设备分配给自己的第二标识,从而在发送第一消息时中携带上自己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使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通过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二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同时也能够通过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第二消息是发送给自己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九消息和/或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相同,该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相同。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获取到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由于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即该第一标识既指示了该第二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同时也指示了该第二消息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识位于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还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具体实现方式为: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RLC信道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一消息用于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中携带第二标识和/或第一标识,该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携带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第五消息用于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或通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中还携带第二标识,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相同;在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九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相同,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识位于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得到,该第一消息携带第一标识,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第三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中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中携带第二标识和/或第一标识,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和该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第六消息用于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通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中还携带第二标识,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相同;在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十消息,第十消息携带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相同,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识位于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具体实现方式为: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三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并转发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DCR消息,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DCA消息;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
基于第四方面所描述的方法,基于该方法,在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和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时,第一终端设备能够通过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七消息中的携带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是自己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之间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之间的单播连接,实现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种:DCA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CR消息还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基于该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二终端设备能够确定该DCR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时也确定了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从而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基于该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二终端设备能够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是自己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之间的单播连接,实现与第一终端设备的之间的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RRC消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发送DCR消息,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第五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四方面中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种:DCA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CR消息还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该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第五方面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三方面中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DCR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RRC消息中的一种。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也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三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三终端设备的一个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还可以为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可执行上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该单元或模块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该通信装置执行的操作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对应的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所述的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五方面或者第六方面的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与UE之间的通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面的协议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UE与UE之间的通信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
一、侧行链路(Sidelink)通信。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与UE之间可以不借助网络设备直接进行通信,UE与UE之间的链路称为Sidelink。UE与UE之间的接口称为PC5接口。Sidelink通信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即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在车联网中,每个车即一个UE,UE与UE之间可以通过Sidelink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而不需要经过网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通信时延。
二、用户设备到用户设备中继(UE-to-UE Relay,U2U Relay)通信。
源终端通过中继(Relay)终端与目标终端进行发现或者通信的方式称为UE-to-UERelay通信。源终端和目标终端可以通过中继终端提升Sidelink覆盖增强(例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相互之间的覆盖信号差或者处于覆盖范围外)或者容量提升(例如中继终端是一个能力很强的设备)。其中,基于层2(Layer 2)的Relay通信方式中,用户面的数据在中继终端侧是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以下进行中继转发的。此时用户面的协议栈如图2所示,该协议架构在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Control,RLC)层和PDCP层之间增加了适配层(Adaptation layer)。适配层的主要作用为承载的复用和解复用,即支持不同的承载可以复用到一个承载上或者将一个承载拆分至不同的承载,以及用于区分不同的终端。
三、中继终端发现。
当源终端需要和目标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目标终端可能不在源终端的覆盖范围内。此时,源终端需要发现并选择一个中继终端进行连接,并通过该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协议中定义了两种中继终端发现方法:
类型A(Model A):中继终端向周围的终端广播通知(Announcement)消息,该通知消息主要用于向周围的终端告知中继终端的位置,使周围的其它终端发现该中继终端。
类型B(Model B):源终端向周围的终端广播请求(Solicitation)消息,若周围存在符合源终端要求的中继终端,该中继终端将会回复源终端响应(Response)消息。
四、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
其中,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单播连接可以包括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1、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
如图3所示,图3为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301、源终端广播单播建立请求(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DCR)消息。对应的,中继终端接收到来自源终端发送的DCR消息。
该DCR消息中携带了目标终端的信息,例如,该信息可以为目标终端的应用层标识(application layer identification,APP ID)。该DCR消息主要是用于请求发现目标终端以及指示源终端请求与找到目标终端的中继终端建立单播连接。
302、中继终端广播DCR消息。对应的,目标终端接收到来自中继终端的DCR消息。
当中继终端收到来自源终端发送的DCR消息后,决定作为中继,帮源终端转发DCR消息,并自己分配一个L2地址,将该L2地址作为该DCR消息的源L2地址,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该DCR消息。该DCR消息主要是用于请求发现目标终端。
303、目标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建立安全连接(Security Establishment)。
目标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建立安全连接安全建立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1、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命令(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
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指示目标终端请求与中继终端之间建立安全连接。
步骤2、当中继终端接收到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后,向目标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完成(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
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指示目标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安全连接建立完成。
304、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单播建立接受(Direct Communication Accept,DCA)消息。对应的,中继终端接收到来自目标终端的DCA消息。
当目标终端在接收到来自中继终端的DCR消息后,可以根据该DCR消息中携带的目标终端的信息,确定该DCR消息是针对自己的。因此,目标终端将向中继终端回复DCA消息。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终端接收到多个中继终端的DCR消息时,目标终端将会选择一个最优的中继终端回复DCA消息。该DCA消息也指示目标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单播连接建立完成。
其中,若目标终端和中继终端之前已存在单播连接,可以无需执行步骤302~步骤304。
305、源终端与中继终端建立安全连接。
源终端与中继终端的安全建立方式与上述步骤303中的相似,具体的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1、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指示中继终端要求源终端建立安全连接。
步骤2、当源终端接收到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后,向中继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指示源终端与中继终端之间的安全连接建立完成。
306、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DCA消息。对应的,中继终端接收到来自源终端的DCA消息,该DCA消息指示源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单播连接链路建立完成。如果源终端和中继终端先前已存在单播连接链路,可以无需执行步骤305和步骤306。该DCA消息指示源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单播连接链路建立完成。
307、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DCR消息。
该DCR消息用于指示源终端请求与目标终端之间建立端到端的单播连接。
308、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该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指示目标终端要求与源终端之间建立安全连接。
309、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该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指示源终端与目标终端之间的安全连接建立完成。
310、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DCA消息。
该DCA消息指示源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端到端的单播连接链路建立完成。
其中,步骤307~步骤310为源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端到端的单播连接的过程。
2、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
如图4所示,图4为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的流程示意图:
401、源终端广播请求消息。对应的,中继终端接收到来自源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
该请求消息主要是用于请求发现目标终端。其中,该请求消息中携带了源终端的信息和目标终端的信息。可选地,源终端的信息可以为源终端的APP ID,目标终端的信息可以为目标终端的APP ID。
402、中继终端广播请求消息。对应的,目标终端接收到来自中继终端的广播请求消息。
中继终端收到来自源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决定作为中继帮忙广播请求消息,该广播请求消息中包括源终端的信息,中继终端的信息,目标终端的信息。其中,中继终端给自己分配一个L2地址,并将该L2地址作为该广播请求消息的源L2地址。
403、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响应消息。
当目标终端接收到请求消息后,确定该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标终端信息和自己匹配,会向中继终端回复响应消息,并且以中继终端的源L2地址作为响应消息的目的L2地址。
404、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响应消息。
该响应消息中包括源终端的信息、中继终端的信息、目标终端的信息。其中,源终端可能会接收到多个中继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此时,源终端将基于例如链路质量等参数从发送响应消息的多个中继终端中选择一个中继终端作为与目标终端之间的中继。
405、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单播连接。
其中,终端1与终端2建立单播连接的流程为:
步骤1、终端1向终端2发送DCR消息。
步骤2、终端2向终端1发送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步骤3、终端1向终端2发送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步骤4、终端2向终端1发送DCA消息。
其中,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单播连接的流程与上述描述的终端1和终端2建立单播连接的流程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若之前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已经建立单播连接链路,可以无需执行步骤405。
406、源终端与中继终端建立单播连接。
其中,源终端与中继终端建立单播连接的方式与上述步骤405中描述的终端1和终端2建立单播连接的流程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若之前源终端与中继终端已经建立单播连接链路,可以无需执行步骤406。
407、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DCR消息。
408、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409、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410、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DCA消息。
其中,步骤407~步骤410为源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端到端的单播连接的过程,与上述步骤307~步骤310的具体实现方式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3、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
如图5所示,图5为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流程示意图:
501、中继终端执行组成员发现(Group Member Discovery)步骤。
其中,组成员发现步骤可以是通过上述中继终端发现方法中描述的Model A或者Model B实现的。具体的,中继终端可以通过向周围的终端广播通知消息使周围的其它终端发现该中继终端并收到其他终端的响应;或者,也可以是其它终端广播请求消息,该中继终端接收到该终端广播的请求消息;或者,也可以是中继终端接收到了周围终端广播的通知消息;或者,也可以是中继终端向周围广播请求消息,接收到周围其它终端的回复。中继终端通过已经和自己有单播连接的终端以及组成员发现步骤,来确定可以进行通信的终端,并生成终端信息列表,其中目标终端为该终端信息列表中的一个。
502、中继终端周期性广播通知消息(Announcement message)。对应的,源终端接收到来自中继终端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中包含中继终端信息、终端信息列表等。其中目标终端信息列表包含步骤中501中确定可以通信的多个终端。
503、源终端与中继终端建立单播连接。
源终端可能从多个中继终端处接收到通知消息,通知消息中有自己希望通信的目标终端,可以从多个中继终端中选择其中的一个中继终端。源终端和目标终端在进行端到端通信之前需要分别与中继终端之间建立单播连接链路。
其中,源终端与中继终端建立单播连接的方式与上述步骤305中描述的终端1和终端2建立单播连接的流程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若之前源终端与中继终端已经建立单播连接链路,可以无需执行步骤503。
504、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单播连接。
其中,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单播连接的方式与上述步骤305中描述的终端1和终端2建立单播连接的流程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若之前中继终端与目标终端已经建立单播连接链路,可以无需执行步骤504。
505、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DCR消息。
506、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507、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508、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DCA消息。
其中,步骤505~步骤508为源终端与目标终端建立端到端的单播连接的过程,与上述步骤307~步骤310的具体实现方式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类通信系统中,例如,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IoT)系统、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也可以是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也可以是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本申请中的方案可适用于该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三终端设备。图6以通信系统中包括一个第一终端设备、一个第二终端设备和一个第三终端设备为例。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和第三终端设备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中继,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使第三终端设备转发该信息至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第二终端设备同理。其中,在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的终端设备,这些其它的终端设备均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三终端设备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及第三终端设备均可以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态、RRC空闲态、RRC非激活态、覆盖外(out of coverage,OOC)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以及第三终端设备的状态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简称为终端,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进行通信。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UE等等。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常见的终端设备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基于上述对U2U Relay通信的介绍,源终端为了能够使中继终端接收并转发消息,在给目标终端发消息时目的地址填写的是中继终端的层2标识(layer 2ID,L2 ID)。U2URelay通信还包括一种M:N的网络拓扑场景,在该网络拓扑场景中包括了多个源终端、多个目标终端和一个中继终端,该多个源终端与多个目标终端之间进行通信均需要通过该中继终端。在U2U 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在源终端通过中继终端与多个目标终端建立了单播通信连接时,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源终端发送的消息后,可能会出现中继终端不清楚该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目标终端的情况。
为了能够使中继终端确定当前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具体的某个UE,保证U2U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通信方法,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701和步骤702。图7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或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第二终端设备的芯片或第三终端设备的芯片。图2以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为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不作限定。其中:
701、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建立了单播连接,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之间也建立了单播连接,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中继设备。对应于上述对U2U Relay通信的介绍,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可以为源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的中继终端。或者,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为目标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为源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进行相互间的通信。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使第三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中的内容能够传递至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相互通信。第一消息中还携带了第一标识,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消息后,可以获取到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是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向第二终端设备传递该第一消息中的内容。因此,第一标识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时,确定该第一消息中的内容应该传递至第二终端设备。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中继终端在U2U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确定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标识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的L2 ID,或者,该第一标识也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本端ID(Local ID)。进一步可选地,该第一标识位于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标识还可以为其它标识,同理也可以位于其它层的包头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单播连接建立的过程中传输的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已经建立了单播连接,第二终端设备也已经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了单播连接。可选地,该第一消息的消息类型可以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个类型: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三种实现方式中:
若采用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一消息可以为步骤307~步骤310的任意一个步骤源中UE或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对方发送的一条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一消息可以为步骤307中的源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DCR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二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该第一消息可以为步骤407~步骤410的任意一个步骤源中UE或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对方发送的一条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一消息可以为步骤407中的源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DCR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三种实现方式,即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一消息可以为步骤505~步骤508的任意一个步骤源中UE或目标终端通过中继终端向对方发送的一条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一消息可以为步骤505中的源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DCR消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在建立了单播连接后,第一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此时该第一消息可以为任意一种消息类型,例如PC5-RRC消息或者为PC5接口信令(PC5Signaling,PC5-S)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能够确定第一消息中的第一标识指示的是第二终端设备。因此,在步骤701之前,第三终端设备需要建立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的,有两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该第一标识是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分配的,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也会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二标识,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
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携带第一标识;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第四消息携带第二标识,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第一标识(第二标识)有利于使第三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时,确定该消息中的内容应该传递至具体的某个终端设备。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在U2U 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确定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与第一标识同理,可选地,上述所描述的第二标识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L2 ID,或者,该第二标识也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Local ID。进一步可选地,该第二标识位于第四消息的适配层头中。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标识还可以为其它标识,同理也可以位于其它层的包头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后续所描述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同理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者响应消息。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三种实现方式中:
若采用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可以为步骤301、步骤303、步骤304或者步骤305中,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和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三消息和第四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三消息可以为步骤301中,源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DCR消息,该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一标识;该第四消息可以为步骤304中,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DCA消息,该DCA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假设该第一标识为目标终端的Local ID,第二标识为源终端的Local ID,当目标终端与源终端的单播建立完成后,源终端(目标终端)若想要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源终端)发送消息时,仅需在消息中携带上目标终端(源终端)的Local ID,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消息后通过该Local ID即可知道该消息应该发送至某个设备。
若采用的是第二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可以为步骤401、步骤403、步骤405或者步骤406中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请求消息、响应消息、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三消息和第四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三消息可以为步骤401中,源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中携带了第一标识;该第四消息可以为步骤404中,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携带第二标识。假设该第一标识为目标终端的L2 ID,第二标识为源终端的L2 ID,当目标终端与源终端的单播建立完成后,源终端(目标终端)若想要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源终端)发送消息时,仅需在消息中携带上目标终端(源终端)的L2 ID,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消息后通过该L2 ID即可知道该消息应该发送至某个设备。
若采用的是第三种实现方式,即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可以为步骤503或者步骤504中,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三消息和第四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三消息可以为步骤503中,源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DCR消息,该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一标识;该第四消息可以为步骤504中,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DCA消息,该DCA携带第二标识。假设该第一标识为目标终端的Local ID,第二标识为源终端的Local ID,当目标终端与源终端的单播建立完成后,源终端(目标终端)若想要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源终端)发送消息时,仅需在消息中携带上目标终端(源终端)的Local ID,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消息后通过该Local ID即可知道该消息应该发送至某个设备。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还可以为除了上述消息类型以外的其它消息类型。例如,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可以为PC5-RRC消息或者为PC5-S消息,或者,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还可以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实现方式中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即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五消息可以为在步骤503之后的源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第六消息可以为在步骤504之后的目标终端向中继终端发送的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其中,第三消息和第四消息可以其中一个消息的消息类型可以为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另外一个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上述所描述的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者响应消息中的一个消息类型。
方式二:该第一标识是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分配的,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也会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二标识。
具体的,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消息,第五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对应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用于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第六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用于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APP ID,位于第六消息的应用层包头中,同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的APP ID,位于第五消息的应用层包头中。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还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其它类型的信息,位于其它层的包头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同理,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标识后,可以通过第五消息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该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后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需要进行通信时,在消息中携带上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三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消息后可以根据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确定该消息需要转发至第二终端设备。同理,第二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第二标识后,确定该第二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进行通信时,将会在消息中携带该第二标识,指示该消息需要发往第一终端设备。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三终端设备在U2U 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确定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保证U2U 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
可选地,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或通知消息。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实现方式中:
若采用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可以为步骤302、步骤303、步骤305或者步骤3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和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五消息和第六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五消息可以为步骤3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DCA消息,该DCA消息中携带了第一标识和目标终端的信息;该第六消息可以为步骤302中,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DCR消息,该DCR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源终端的信息。假设该第一标识为目标终端的Local ID,第二标识为源终端的Local ID,当目标终端与源终端的单播建立完成后,源终端(目标终端)若想要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源终端)发送消息时,仅需在消息中携带上目标终端(源终端)的Local ID,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消息后通过该Local ID即可知道该消息应该发送至某个设备。
若采用的是第二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该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可以为步骤402、步骤404、步骤405或者步骤4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请求消息、响应消息、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五消息和第六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五消息可以为步骤404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携带了第一标识和目标终端的信息;该第六消息可以为步骤402中,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携带第二标识和源终端的信息。假设该第一标识为目标终端的L2 ID,第二标识为源终端的L2 ID,当目标终端与源终端的单播建立完成后,源终端(目标终端)若想要通过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源终端)发送消息时,仅需在消息中携带上目标终端(源终端)的L2 ID,中继终端在接收到消息后通过该L2 ID即可知道该消息应该发送至某个设备。
可选地,该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还可以为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消息类型以外的其它消息类型。例如,该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可以为PC5-RRC消息或者为PC5-S消息,或者,该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还可以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实现方式中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即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五消息可以为在步骤503之后的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第六消息可以为在步骤504之后的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其中,第五消息和第六消息可以其中一个消息的消息类型可以为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另外一个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上述所描述的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者响应消息中的一个消息类型。
基于上述两种第一标识的分配方式,进一步可选地,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若结合上述描述第一标识的分配方式中的方式一,即第一标识是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分配的:
在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消息之前,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对应的,在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之前,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七消息主要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同时也可以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通信连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八消息同理,不再赘述。因此,基于该实现方式,有利于避免当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和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建立单播通信连接时,第一终端设备不确定当前的第三终端设备是第一终端设备和具体的哪一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中继终端设备。
可选地,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三种实现方式中:
若采用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302、步骤303、步骤305或者步骤3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和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七消息可以为步骤3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DCA消息;该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302中,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DCR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二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该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405或者步骤4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七消息可以为步骤4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DCA消息;该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405中,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DCR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三种实现方式,即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503或者步骤504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或目标终端发送的消息。具体的,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在该情况下,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不为同一类消息。示例性的,假设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该第七消息可以为步骤503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DCA消息;该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504中,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DCR消息。
可选地,该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还可以为除了上述消息类型以外的其它消息类型。例如PC5-RRC消息或者为PC5-S消息,或者,该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还可以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可以其中一个消息的消息类型可以为PC5-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另外一个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上述所描述的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者响应消息中的一个消息类型。
若结合上述第一标识的分配方式中的方式二,即该第一标识是第三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分配的: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之后,且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端到端单播连接之前,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对应的,在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之后,且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端到端单播连接之前,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七消息指示该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通信连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第八消息同理,不再赘述。因此,基于该实现方式,有利于避免当第一终端设备同时和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建立单播通信连接时,第一终端设备不确定当前的第三终端设备是第一终端设备和具体的某个终端设备之间的中继终端设备。
702、第三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消息是基于第一消息生成的,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传递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中的内容,即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中包括的数据内容是相同的。对应的,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的消息类型也是相同的,可以参见上述步骤701中关于第一消息的消息类型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为了能够使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确定该第二消息是来自某个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二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标识和/或第二标识。具体包括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方式一、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在该情况下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不同,该第二标识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第三终端设备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终端设备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三终端设备将第一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标识替换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消息;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通过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二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
方式二、第二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该第一标识(第二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分配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第三终端设备分配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对应的,第一消息也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在该情况下,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相同。具体的,在第三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消息,第九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十消息,第十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基于该实现方式,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发送第一消息之前,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九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或者第三终端设备分配给自己的第二标识,从而在发送第一消息时中携带上自己的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使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通过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二标识,确定该第二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同时也能够通过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第二消息是发送给自己的。
可选的,第九消息和/或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可以为RRC消息,具体的可以为PC5-RRC消息或者为PC5-S消息,或者也可以为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三种实现方式中所描述中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九消息和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不作限定。
方式三、第二消息携带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消息,对应的,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相同。在该情况下,该第一标识(第二标识)是第三终端设备分配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的。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消息时,获取到该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标识,由于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即该第一标识既指示了该第二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同时也指示了该第二消息是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通过预设的Sidelink RLC信道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通过预设的Sidelink RLC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三终端设备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通过预设的Sidelink RLC信道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通过预设的Sidelink RLC信道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该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当前用于传输第一消息的无线信令承载(SignalingRadio Bearer,SRB)没有适配层下的场景,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SRB有适配层的场景下该实现方式也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消息时,第一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可选的,该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的APPID。第三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消息中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该第一消息中的内容应该转发至第二终端设备,结合之前第三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建立的单播连接链路,将该第一消息转到第二终端设备,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是相同的。
其中,预设的Sidelink RLC信道指默认的或者特定的Sidelink RLC信道。端到端的SRB0、SRB1、SRB2和SRB3在逐跳的链路上使用的是默认的或者特定的Sidelink RLC信道。基于该实现方式,能够使中继终端在U2U Relay M:N的网络拓扑场景下,基于第一消息中携带的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接收到的消息应该转发至某个特定的终端设备,从而有利于保证U2URelay场景下的正常通信。可选地,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在建立端到端的单播连接时传输的消息中的一条消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在建立端到端的单播连接时传输的消息包括DCR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DCA消息。其中,DCR消息对应SRB0,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对应SRB1,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对应SRB2,DCA消息对应SRB3。
基于上述对U2U中继终端的单播连接建立的介绍,当源终端与多个目标终端建立单播连接通信时,多个中继终端找到不同的目标终端,此时会收到多个中继终端发送的DCA消息,此时,源终端可能不清楚具体的某个中继终端找到的是某个目标终端。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源终端希望能够与目标终端1、目标终端2和目标终端3建立单播连接,因此源终端1广播DCR消息,该DCR消息中携带了目标终端1、目标终端2和目标终端3的APP ID。或者源终端1广播三条DCR消息,每条DCR消息中携带一个目标终端的信息。示例性的,第一条DCR消息携带目标终端1的APP ID,第二条DCR消息携带目标终端2的APP ID,第三条DCR消息携带目标终端3的APP ID。这三条DCR消息的源地址是相同的,均为源终端的L2地址。当中继终端1和中继终端2接收到DCR消息时,决定帮助源终端转发该DCR消息。在中继终端1和中继终端2转发该DCR消息后,目标终端1和目标终端2均通过中继终端1接收到了该DCR消息之后,向中继终端1回复了DCA消息,目标终端3通过中继终端2接收到了该DCR消息之后,向中继终端1回复了DCA消息。中继终端1在接收到目标终端1和目标终端2的DCA消息后将该DCA消息均转发至源终端,中继终端2在接收到目标终端2的DCA消息后,也将该DCA消息转发至源终端。此时,源终端可能会同时接收到来自中继终端1的两条DCA消息,以及来自中继终端2的DCA消息,在该情况下,可能源终端将不清楚这三条DCA消息对应具体某个目标终端,不清楚中继终端1和中继终端2是与具体某个目标终端之间的中继。
为了能够使源终端在单播连接的建立过程中,确定目标终端和中继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通信方法,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901~步骤903。图9所示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或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芯片、第二终端设备的芯片或第三终端设备的芯片。图9以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为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对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不作限定。其中:
901、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并转发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DCR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为源终端,第二终端设备为目标终端,第三终端设备为中继终端。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DCR消息携带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可选的,该第二终端设备的APP ID。第一终端设备广播DCR消息,该DCR消息用于请求发现第二终端设备,当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该DCR消息后,决定帮助第一终端设备转发该DCR消息,可选地,第三终端设备可以向周围广播该DCR消息。
902、当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DCR消息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DCA消息。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DCR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该DCR消息后,可以根据确定该DCR消息中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该DCR消息是针对自己的,第二终端设备将会向第三终端设备回复DCR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可选地,该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APP ID。基于该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二终端设备能够确定该DCR消息是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同时也确定了第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从而进行通信。
903、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七消息,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七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基于该方法,在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和多个其他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时,第一终端设备能够通过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七消息中的携带的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是自己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之间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单播连接,实现与第二终端设备的之间的通信。
可选地,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DCA消息或者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三种实现方式中:
若采用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该第七消息可以为步骤306中,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DCA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二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七消息可以为步骤406中的,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者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DCA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三种实现方式,即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该第七消息可以为步骤503中的,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者中继终端向源终端发送的DCA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基于该实现方式,有利于第二终端设备能够确定该第三终端设备是自己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三终端设备与之间的单播连接,实现与第一终端设备的之间的通信。
其中,该第七消息还可以为除了上述消息类型以外的其它消息类型。例如PC5-RRC消息或者为PC5-S消息,或者,该第七消息还可以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对应于上述介绍的U2U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的三种实现方式中:
若采用的是第一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单播连接建立,该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303中的,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二种实现方式,即UE to UE Relay发现和选择集成在Model B直接发现,该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405中的,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若采用的是第三种实现方式,即基于Model A的UE to UE Relay的单播连接建立,该第八消息可以为步骤504中的,中继终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安全模式命令消息。
其中,该第八消息还可以为除了上述消息类型以外的其它消息类型。例如PC5-RRC消息或者为PC5-S消息,或者,该第八消息还可以为一种新的类型的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此处的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与上述图7中步骤701中所介绍的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是相同的,可以实现上述图7中介绍的第七消息和第八消息所对应的任何一个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具有终端设备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具体的,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001和接收单元1002。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该发送单元1001,用于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携带第一标识;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携带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和/或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者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第五消息用于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该第六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第六消息用于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消息和/或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或通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该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七消息和/或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1001在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时,该发送单元1001,具体用于:将第一消息中携带的第一标识替换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相同,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消息,第九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十消息,该第十消息携带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九消息和/或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相同,该第二消息和第一消息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识位于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还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接收单元1002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时,该接收单元1002,具体用于: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该发送单元1001,基于第一消息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发送单元1001,具体用于:基于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RLC信道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该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DCR消息,该发送单元1001,用于转发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DCR消息,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DCA消息;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种:DCA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CR消息还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RRC消息。
其中,图10中的通信装置还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发送单元1001,用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一消息用于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中携带第二标识和/或第一标识,该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1001,还用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携带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五消息,第五消息携带第一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第五消息用于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或通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中还携带第二标识,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相同;在发送单元1001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九消息,第九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九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相同,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识位于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1001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时,该发送单元1001具体用于: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该发送单元1001,用于发送DCR消息,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种:DCA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或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CR消息还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其中,图10中的通信装置还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
该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得到,该第一消息携带第一标识,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中携带第二标识和/或第一标识,第二标识指示第一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和该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送单元1001,用于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第四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六消息,第六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第六消息用于确定第二标识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通知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八消息,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消息中还携带第二标识,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相同;在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前,该接收单元10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十消息,第十消息携带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标识,第二标识和第一标识相同,第一消息与第二消息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标识位于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1002在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时,具体用于: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
该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该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DCR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RRC消息中的一种。
图11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通信装置110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支持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该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所述处理器1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11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11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05、天线1106。所述收发器11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11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所述通信装置1100为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收发器1105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的数据收发操作。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11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器。例如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1101可以存有指令1103,指令1103在处理器11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指令11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11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11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11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指令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S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终端、智能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网络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对于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的情况,可参见图12所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的芯片包括处理器1201、接口1202。可选的,还可包括存储器1203。其中,处理器1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接口12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一种设计中,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所述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
所述接口1202,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12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所述处理器1201,用于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接口1202,还用于向第二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消息。
其中,该芯片还可以执行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12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DCR消息,所述接口1202,用于输出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DCR消息,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所述接口12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设备的DCA消息;所述接口1202,还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输出第七消息,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
其中,该芯片还可以执行如图9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设备对应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又一种设计中,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所述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
所述接口1202,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1202,用于向第三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该第一消息用于第三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其中,该芯片还可以执行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1202,用于输出DCR消息,DCR消息中携带了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所述接口1202,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七消息,该第七消息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该第七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通过第三终端设备建立单播连接。
其中,该芯片还可以执行如图9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又一种设计中,对于芯片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功能的情况:
所述处理器1201,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处理操作。
所述接口1202,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1202,用于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得到,该第一消息携带第一标识,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该芯片还可以执行如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12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八消息,该第八消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其中,该芯片还可以执行如图9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通信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储存计算机软件指令,当所述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储存计算机软件指令,当所述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得以实现。
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相互参照,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例如关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装置、设备的功能以及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各方法实施例之间、各装置实施例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结合或引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先后顺序。
本申请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申请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申请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48)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三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
基于所述第一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携带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消息和/或所述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
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者响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携带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消息和/或所述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
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或通知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消息和/或所述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分别为以下类型中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消息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标识替换为所述第二标识,得到第二消息;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携带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消息和所述第一消息相同,所述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十消息,所述第十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消息和/或所述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相同,所述第二消息和所述第一消息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携带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所述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包括:
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上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RLC信道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1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中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第二标识和/或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的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
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
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或通知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携带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消息类型中的一类: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6-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
25.根据权利要求16-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携带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相同;
在所述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相同,所述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相同。
28.根据权利要求15-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2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向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3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基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得到,所述第一消息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设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第二标识和/或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的消息类型均为以下类型中一类:单播连接建立请求DCR消息、单播连接建立接受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或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
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标识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
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请求消息、响应消息、通知消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3-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携带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所述第二标识。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消息的消息类型为以下类型中一类:
DCR消息、DCA消息、安全模式命令消息、安全模式完成消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1-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
40.根据权利要求31-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还携带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相同;
在所述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第十消息,所述第十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标识。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消息的消息类型为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
42.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一标识相同,所述第一消息与所述第二消息相同。
43.根据权利要求30-4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第一消息的适配层头中。
4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包括:
通过预设的侧行链路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信道接收第三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
4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15-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30-4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4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以实现如权利要求30-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5-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30-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如权利要求15-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如权利要求30-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210911092.3A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5287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1092.3A CN117528702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3/105692 WO2024022044A1 (zh) 2022-07-29 2023-07-04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1092.3A CN117528702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28702A true CN117528702A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05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1092.3A Pending CN117528702A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528702A (zh)
WO (1) WO20240220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138A1 (zh) * 2016-03-30 2017-10-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06013A1 (ja) * 2020-04-06 2021-10-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ノード
CN113810963A (zh) * 2020-06-17 2021-12-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中继设备及终端设备
US20220046527A1 (en) * 2020-08-04 2022-02-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utilizing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31764A1 (en) * 2020-10-16 2023-08-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on sidelink
US11601968B2 (en) * 2020-12-18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litting and concatenating of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data units (PDUs) for direct transport block (TB) forwarding in relaying operations
CN115942431A (zh) * 2021-08-04 2023-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22044A1 (zh) 202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326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peed peer-to-peer connectivity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CN109716700B (zh) 一种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US878724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paging messages for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KR20140027503A (ko) 블루투스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로필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904249A (zh) 用于实现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15969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93890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476554B (zh)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6325834A (zh) 一种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2770338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JP7403631B2 (ja)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CN11417332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7528702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0280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274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N114339748A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其装置
WO2020147040A1 (zh) 数据复制传输配置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CN11445106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574953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JP7400121B2 (ja) プロトコルアーキテクチャ決定方法、装置及び機器
CN11288710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2640495B (zh) 针对组播业务的配置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5699820A (zh) QoS参数的设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03050A1 (zh) 一种数据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CN117560737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