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6554B -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6554B
CN108476554B CN201680000967.7A CN201680000967A CN108476554B CN 108476554 B CN108476554 B CN 108476554B CN 201680000967 A CN201680000967 A CN 201680000967A CN 108476554 B CN108476554 B CN 108476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link
backhaul link
backhau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09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6554A (zh
Inventor
魏娜
徐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76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6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6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6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2Centrali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045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 and backbone network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接收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指定终端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指定终端接收到确认消息后,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任一基站采用该方式可以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可扩展性强。

Description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回程链路是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通信链路,基站通过该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后,即可为该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提供通信服务。
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扩大通信覆盖范围,大规模地部署基站成为一种趋势。针对于每个基站,运营商通常会为该基站部署固定的回程链路,使得该基站可以通过该固定的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从而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提供通信服务,如将核心网的数据传输至终端,或者将终端的数据传输至核心网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接收所述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终端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向所述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所述指定终端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时间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频率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对应的波束所占的空间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Quality of serviceClass Identifier,业务质量级别标识),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
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站未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任一终端的接入请求,则拒绝所述接入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当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终端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所述指定终端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时间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频率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对应的波束所占的空间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所述基站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
分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拒绝模块,用于在所述基站未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任一终端的接入请求,则拒绝所述接入请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建立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接收所述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终端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向所述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所述指定终端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当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在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指定终端与基站之间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则基站可以通过该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任一基站采用该方式可以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可扩展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重新组包过程的示意图;
图4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4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的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900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在步骤102中,接收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指定终端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在步骤103中,向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指定终端接收到确认消息后,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相关技术中,小基站的回程链路需要运营商预先部署,而且部署的回程链路都是固定的,可扩展性差。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通过任一个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指定终端,建立一条回程链路,而摆脱了相关技术中固定回程链路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在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指定终端与基站之间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则基站可以通过该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采用该方式可以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可扩展性强。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配置的时间资源不同;或者,
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配置的频率资源不同;或者,
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对应的波束所占的空间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基站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
基于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多条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在基站未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任一终端的接入请求,则拒绝接入请求。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应用于指定终端,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在步骤202中,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在步骤203中,当接收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在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指定终端与基站之间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则基站可以通过该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采用该方式可以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可扩展性强。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用于基站与指定终端的交互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基站广播系统信息。
回程链路是指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通信链路,核心网可以作为基站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接口,只有当基站接入核心网后,才能正常地为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提供通信服务。例如,基站将核心网的数据传输至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或者将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数据传输至核心网,通过核心网传输至外部网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可以为任一基站建立回程链路。例如,该基站可以是小基站或者其他类型的基站等。如果小基站已有的回程链路带宽不能满足带宽需求,或者,如果小基站还未部署回程链路,均可以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建立回程链路。当然,该基站可以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建立多条回程链路,从而形成聚合的回程链路,使得基站更高效地进行通信。
该基站初始启动后,可以广播系统信息,供指定终端进行搜索和接入。该系统信息为该基站预先配置的信息,可以包括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系统模块)和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等基本的基站配置信息等,本公开实施例对该系统信息不做限定。
与相关技术中在接入核心网之后广播系统信息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在初始启动后即开始广播系统信息,以便通过该系统信息建立回程链路。
在步骤302中,指定终端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在步骤303中,指定终端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回程链路建立信令用于指示为该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本公开实施例对指定终端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指定终端可以为已接入核心网的移动电话或者平板电脑等。本公开实施例对该指定终端的位置也不做限定,只需保证该指定终端能够接收到该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即可。
回程链路建立信令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且该信令的信息单元中携带了建立回程链路的标识,基站在接收到指定终端所发送的信令时,可以基于该信令携带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标识,确定该信令为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本公开实施例对信息单元不做限定。例如,以下信令的信息单元中可以包含建立回程链路的标识“provideBackhaul”。
EstablishmentCause::=ENUMERATED{
emergency,highPriorityAccess,mt-Access,mo-Signalling,mo-Data,
delayTolerantAccess-v1020,provideBackhaul,spare1}
在该基站广播系统信息的过程中,当指定终端接收到基站所广播的系统信息时,可以生成回程链路建立信令,并且向基站发送该回程链路建立信令,以指示该指定终端已经接入核心网,可以为该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由于该指定终端已经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可以通过该第一通信链路与核心网进行通信。因此,只要在该基站与该指定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该基站即可通过该指定终端连接至核心网。而为了在该基站与该指定终端之间建立通信链路,该指定终端接收到该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时,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
本公开实施例对第一通信链路的建立方式不做限定。例如,指定终端通过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接入核心网,从而建立第一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广播系统信息时,可以有多个指定终端接收到该系统信息,从而向该基站发送该回程链路信令,此时该基站可以接收到多个回程链路信令,并根据接收到的回程链路信令建立回程链路。其中,对于不同的指定终端来说,建立回程链路的过程类似,且相互之间并不影响。
在步骤304中,基站接收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
在步骤305中,基站向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基站接收到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时,根据该回程链路建立信令可以确定该指定终端能够为该基站建立回程链路,此时该基站可以向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表示该基站同意建立回程链路。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站接收到该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时,可以判断自身是否需要建立回程链路,如果该基站需要建立回程链路,则向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如果该基站无需建立回程链路,则可以向指定终端发送拒绝消息。
其中,该基站需要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至少包括:当前没有可用的回程链路,或者,当前带宽需求较高,已有的回程链路带宽不能满足当前的带宽需求;该基站无需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至少包括:当前有可用的回程链路,或者,已有的回程链路带宽能够满足当前的带宽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基站接收到多个指定终端的回程链路信令,则该基站可以通过该多个指定终端中某些指定终端建立回程链路,而针对于其他的指定终端可以不再建立回程链路。
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站可以根据当前的带宽需求,以及该多个指定终端中每个指定终端提供的带宽,从该多个指定终端中选取要建立回程链路的指定终端,以使选取的指定终端提供的带宽之和可以满足基站当前的带宽需求,后续该基站可以向选取的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而向剩余的指定终端发送拒绝消息。
例如,基站在当前的通信周期内接收到5个指定终端发送的回程链路信令,则在下一通信周期可以向其中3个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以便通过这3个指定终端建立回程链路,而向另外2个指定终端发送拒绝消息,既能建立足够的回程链路,满足当前的带宽需求,也不会浪费回程链路资源。
在步骤306中,当指定终端接收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基于上述步骤305,如果指定终端接收到基站的确认消息,则此时的基站与指定终端已经相互确认身份,并且均同意通过指定终端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因此,在该步骤中,指定终端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此时,基站通过该第一通信链路和该第二通信链路可以连接至核心网,也即是为该基站建立了一条回程链路。
相关技术中都是由运营商为基站部署回程链路,由基站通过该回程链路实现定点传输。而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一个基站来说,该基站可以通过任一指定终端来建立回程链路,该指定终端的类型、位置均不受限制,大大提高了灵活性。而且,该基站可以建立一条或者多条回程链路,充分满足了当前的通信需求,可扩展性强。
当回程链路建立完成时,该基站即可通过该回程链路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从而为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提供通信服务。
例如,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在该通信系统中,终端A可以是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该通信系统的上行通信为:终端A将数据发送至基站,基站将数据发送至指定终端B,由指定终端B将数据上传至核心网;该通信系统的下行通信为:指定终端从核心网获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基站,由基站将数据发送至终端A。
实际应用中,该基站可以建立一条或者多条回程链路。
基站建立一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在上行通信时,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将数据包发送至基站,基站通过回程链路将数据包上传至核心网,具体是先通过该第二通信链路将数据包发送至指定终端,由指定终端将数据包上传至核心网。在下行通信时,基站通过回程链路从核心网获取数据包,再将数据包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终端。
基站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在下行通信时,基站接收多条回程链路上的数据包,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覆盖范围内的终端。
在上行通信时,基站接收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基于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多条回程链路。
其中,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可根据该数据包的业务类型、丢包率和预计延时得到。例如,QCI划分为9级,接收的两个数据包中一个数据包的QCI为1级,另一个数据包的QCI为7级,表明前者的通信优先级较高,则优先传输前者。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站接收到数据包时,可以将该数据包分配给当前剩余带宽较大的回程链路。
例如,该基站有两条回程链路L1和L2,L1当前剩余带宽为5M,d当前剩余带宽为10M,则可以将数据包通过L2发送。
通过这种分配方式,不仅能优先发送数据包,而且该数据包占用回程链路的带宽之后,该回程链路剩余带宽变小,可以使不同回程链路的剩余带宽不会相差太大,从而保证了回程链路负载均衡,缓解回程链路的带宽紧张。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站接收到多个数据包时,将通信优先级较高的数据包分配给当前剩余的带宽较大的回程链路,将通信优先级较低的数据包分配给当前剩余的带宽较小的回程链路,以保证通信优先级较高的数据包可以优先传输。
例如,基站具有两条回程链路L1和L2,且接收到了两个数据包p和y,p的QCI为2级,y的QCI为5级,表示p的通信优先级高于y的通信优先级,L1的当前剩余带宽为5M,L2的当前剩余带宽为1M,则优先将p分配至L1,将y分配至L2。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基站接收到其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终端的数据包时,可以基于至少一个回程链路的当前剩余带宽,将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包重新组合成一个数据包,并分配给任一回程链路。
例如,基站具有两条回程链路L1和L2,当基站接收到2个数据包时,L1的当前剩余带宽为1M,L2的当前剩余带宽为10M,则基站可以将两个数据包重新组合成1个数据包,并分配给L2,从而提高空闲的回程链路的利用率。
本公开实施例对上述重新组包的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重新组包过程的示意图。参见图4B,终端向基站发送2个数据包,2个数据包按照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协议)、MAC(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媒介访问控制层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顺序依次进行组包。则基站将接收到的2个数据包分别按照PDCP、RLC、MAC及PHY的顺序层层拆包,以获取2个数据包每一层对应的数据,并将2个数据包同一层对应的数据进行组合,进而以PHY、MAC、RLC及PDCP的顺序重新组成一个新的数据包,则新的数据包中每一层的数据可表示为PDCP_New、RLC_New、MAC_New及PHY_New。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下行通信时,如果基站接收到来自于不同回程链路的多个数据包,且该多个数据包对应的终端为同一个终端,也可以将这些数据包重新组包,并发送给该多个数据包对应的终端。该组包方式与上述组包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发生通信无效的情况,在基站未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任一终端的接入请求,则拒绝接入请求。这是因为基站所广播的系统信息可能被其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接收到,并且这些终端在接收到系统信息后,可能向该基站发送接入请求。此时,如果该基站还没有可用的回程链路,则它们接入该基站后,也不能通过基站将数据传输至核心网,或者通过基站从核心网获取数据。因此,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该基站可以拒绝该接入请求,从而避免该终端接入基站。
基于本实施例所建立的回程链路,当基站与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进行通信时,也可以通过回程链路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为了避免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建立的回程链路相互干扰,则可以为二者分配不同的传输资源。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该传输资源可以是时间资源、频率资源或者波束等。
1、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配置的时间资源不同。
例如,两个链路分别分配基站上的不同子帧,对于子帧1到子帧10,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分配奇数标号的子帧,回程链路分配偶数标号的子帧,以使两者在不同的子帧进行数据传输。此时,两个链路上可以使用同一频率资源进行通信,节约频率资源,且由于两个通信链路的子帧互相隔离,则通信时不会相互干扰。
2、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配置的频率资源不同。
例如,两个链路上分别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如,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所使用的载波频率为2300MHZ,而回程链路所使用的载波频率为2500MHZ。此时,两个链路上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资源进行通信,如,在同一子帧上进行通信,降低通信时延。
3、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对应的波束所占的空间不重叠。
不同波束在空间上指向性不同,所占的空间也不同,其中波束所占的空间是指波束的覆盖范围。该通信链路和该回程链路可以对应于所占的空间不重叠的波束,该基站通过这两个链路传输数据时,可以应用所占的空间不重叠的波束,从而避免相互干扰。此时,该通信链路和该回程链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资源和/或频率资源,既能降低通信时延,也能节约频率资源,且不会造成通信干扰。
当然,上述为两个链路分配不同的传输资源是示例性的。如果建立了多条回程链路,或者基站需要为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终端提供通信服务,则也可以应用上述分配传输资源的方式,为多条回程链路、以及基站与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终端的通信链路分配不同的传输资源,以避免通信时的干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在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指定终端与基站之间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则基站可以通过该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任一基站采用该方式可以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可扩展性强。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支持为基站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因此,可以根据通信需求量的多少,及时且合理地为该基站建立一个或多个回程链路,即形成回程链路的聚合链路,在解决带宽受限的同时,也能提高通信效率。
事实上,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的场景下。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的场景下,例如,图4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4C,基站作为传感器网络的控制中心,可以与覆盖范围内的任一传感器终端进行通信,而且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指定终端建立回程链路。
相关技术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可以定期上传至服务器,而不能实时上传,导致服务器所获取的数据可能过时,而应用本公开实施例建立回程链路之后,传感器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基站、回程链路,实时地上传到核心网,进而可以通过核心网上传到服务器,实现了传感器所采集数据的实时传输,保证了即时性。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人机的场景下,例如,图4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参见图4D,在无人机上部署小基站,小基站可以与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进行通信,而且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指定终端建立回程链路。
相关技术中,传统的回程链路一般是固定的,很难实现部署移动的小基站。而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可以实现在无人机上部署小基站,从而通过控制无人机移动调整覆盖范围,为缺乏基础设施的地区提供通信服务,或者临时为某一地区提供通信服务,灵活性更高。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的框图。参照图5,该装置包括广播模块501,接收模块502和建立模块503。
该广播模块501被配置为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该接收模块502被配置为接收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指定终端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该发送模块503被配置为向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指定终端接收到确认消息后,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在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指定终端与基站之间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则基站可以通过该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任一基站采用该方式可以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可扩展性强。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配置的时间资源不同;或者,
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配置的频率资源不同;或者,
基站与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回程链路对应的波束所占的空间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于图5的装置组成,参见图6,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504和分配模块505。
该接收模块502被配置为基站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该获取模块504被配置为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
该分配模块505被配置为基于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多条回程链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于图5的装置组成,参见图7,装置还包括:拒绝模块506。
该拒绝模块506被配置为在基站未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任一终端的接入请求,则拒绝接入请求。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的框图。参照图8,该装置应用于指定终端,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801,发送模块802和建立模块803。
该接收模块801被配置为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该发送模块802被配置为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该建立模块803被配置为当接收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提供一种新的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在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指定终端与基站之间建立第二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则基站可以通过该回程链路接入核心网。建立回程链路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任一基站采用该方式可以建立多条回程链路,可扩展性强。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900的框图。例如,装置9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9,装置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装置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906为装置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所述装置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装置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装置900或装置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
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向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当接收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第二通信链路与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900的处理器920执行以完成上述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站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基站包括发射机1001、接收机1002、存储器1003以及分别与发射机、接收机和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1004。当然,基站还可以包括天线、基带处理部件、中射频处理部件、输入输出装置等通用部件,本公开实施例在此不再任何限制。
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接收所述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回程链路建立信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终端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向所述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所述指定终端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站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
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时间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频率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对应的波束所占的空间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基站未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任一终端的接入请求,则拒绝所述接入请求。
4.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指定终端,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当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为:在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5.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回程链路建立信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终端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所述指定终端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基站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
分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时间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配置的频率资源不同;或者,
所述基站与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与所述回程链路对应的波束所占的空间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拒绝模块,用于在所述基站未建立回程链路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任一终端的接入请求,则拒绝所述接入请求。
8.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指定终端,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建立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为:在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9.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指定终端,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广播系统信息,使得接收到所述系统信息的指定终端返回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
接收所述指定终端返回的回程链路建立信令,所述回程链路建立信令用于指示所述指定终端为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向所述指定终端发送确认消息,使得所述指定终端接收到所述确认消息后,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基站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
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
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10.一种建立回程链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指定终端,所述指定终端是指已与核心网建立第一通信链路的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
向所述基站发送回程链路信令,所述回程链路信令用于指示为所述基站建立回程链路;
当接收到所述基站返回的确认消息时,与所述基站建立第二通信链路,则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构成回程链路,其中,所述基站被配置为:在已建立多条回程链路的情况下,接收位于所述基站的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数据包;获取接收到的至少一个数据包的业务质量级别标识QCI,所述QCI用于指示对应的数据包的通信优先级;基于所述多条回程链路当前剩余的带宽及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的QCI,将所述至少一个数据包分配给所述多条回程链路。
CN201680000967.7A 2016-09-29 2016-09-29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476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0789 WO2018058428A1 (zh) 2016-09-29 2016-09-29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6554A CN108476554A (zh) 2018-08-31
CN108476554B true CN108476554B (zh) 2021-10-15

Family

ID=5871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0967.7A Active CN108476554B (zh) 2016-09-29 2016-09-29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7969B2 (zh)
EP (1) EP3301965B1 (zh)
JP (1) JP6546701B2 (zh)
KR (1) KR102119635B1 (zh)
CN (1) CN108476554B (zh)
RU (1) RU2676471C1 (zh)
WO (1) WO20180584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52748B2 (en) * 2018-05-07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information for access and backhaul
WO2020013740A1 (en) * 2018-07-11 2020-0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first radio node, a backhaul wireless device and a second radio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enabling wireless backhau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834773B2 (en) 2018-09-28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On-demand backhaul link management measurements for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A3220952A1 (en) * 2021-06-01 2022-12-08 Jibing Wang Backhaul link for a high altitude platfor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798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US8254943B1 (en) * 2008-12-22 2012-08-2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thod for backhaul transport recovery
WO2015042966A1 (zh) * 2013-09-30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回程链路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0214B2 (en) * 2006-04-21 2010-11-23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providing access information to an access terminal
SI2125770T1 (sl) * 2006-12-21 2014-11-28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idrogenacija olja mačje mete
US8185060B2 (en) * 2008-04-22 2012-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ng base station selection using backhaul quality information
CN101873674B (zh) * 2009-04-21 2013-03-27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移动装置、基站、后端网络装置及用于移动装置的方法
TWI426807B (zh) * 2009-06-23 2014-02-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基地台、中繼台及其後端控制通訊方法
US8488514B2 (en) * 2009-10-02 2013-07-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lay backhaul link quality considerations for mobility procedures
EP2553994B1 (en) 2010-03-30 2016-03-3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nhanced admission control in relay-enhanced access networks
US8750098B2 (en) * 2010-07-28 2014-06-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emtocell service through a secondary connection
US20120120887A1 (en) * 2010-11-12 2012-05-17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o support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119107B2 (en) * 2011-02-04 2015-08-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upporting backhaul selection
WO2012166969A1 (en) * 2011-06-01 2012-12-06 Ntt Docomo, Inc. Enhanced local acces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8634339B2 (en) 2011-08-28 2014-01-21 PureWave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haring resources betwee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and a backhaul network
US9585191B2 (en) * 2011-08-28 2017-02-28 Redline Communications Inc. Mobile base station
US8693093B2 (en) * 2012-01-27 2014-04-08 LeRoy Francis Kepley, JR. Portable projector and screen mounting system
TW201408013A (zh) * 2012-05-10 2014-0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無線電網路演化網狀回載路由及聯合存取鏈結回載的系統與方法
US9350515B2 (en) * 2012-10-15 2016-05-24 Headwater Partners LLC Enhanced relay node with additional backhaul alternative and selection
US8913494B1 (en) * 2013-01-22 2014-12-16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allocation of backhaul bearer services based on loading conditions
CN104969653B (zh) * 2013-04-07 2019-07-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回程链路的建立方法和设备
EP2988551B1 (en) * 2013-05-10 2017-10-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894164B2 (en) * 2013-06-06 2018-0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control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KR102080182B1 (ko) * 2013-07-30 2020-02-24 소니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피터 기능의 활성화를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비
US9386480B2 (en) * 2013-08-06 2016-07-05 Parallel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LTE-based backhaul
CN103501499B (zh) * 2013-09-13 2016-08-17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te企业网系统的无线回传方法及其实现设备
SG11201602073VA (en) * 2013-09-25 2016-04-28 Sony Corp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144218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stablishment of a wireless backhaul connection from a small cell rbs
CN104135541B (zh) * 2014-08-15 2017-10-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共享方法和资源共享系统
WO2016036182A1 (ko) * 2014-09-05 201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들 간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US10154440B2 (en) * 2014-11-14 2018-12-11 Parallel Wireless, Inc. Seamless mobile handover
CN106465128B (zh) * 2015-02-17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的建立方法、基站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4943B1 (en) * 2008-12-22 2012-08-2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ethod for backhaul transport recovery
CN101938798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系统中终端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15042966A1 (zh) * 2013-09-30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回程链路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97969B2 (en) 2019-08-27
JP2018532336A (ja) 2018-11-01
EP3301965A1 (en) 2018-04-04
WO2018058428A1 (zh) 2018-04-05
JP6546701B2 (ja) 2019-07-17
EP3301965B1 (en) 2020-09-16
CN108476554A (zh) 2018-08-31
RU2676471C1 (ru) 2018-12-29
US20180092141A1 (en) 2018-03-29
KR20180110003A (ko) 2018-10-08
KR102119635B1 (ko) 2020-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21890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0495196B (zh) 能力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76554B (zh) 建立回程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292364A1 (en) Bandwidth resourc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2120854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557102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321484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5740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26457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7320B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4011467A1 (zh) 辅助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以及网络侧设备
CN113853817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2083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4902730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89227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70985A (zh) 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640559A (zh) 无线传输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7306A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365578B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8358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480764A (zh) 一种多设备协同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16022A (zh) 波束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88997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68183A (zh) 一种目标终端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