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5153B - 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25153B TWI725153B TW106110663A TW106110663A TWI725153B TW I725153 B TWI725153 B TW I725153B TW 106110663 A TW106110663 A TW 106110663A TW 106110663 A TW106110663 A TW 106110663A TW I725153 B TWI725153 B TW I72515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relay
- remote terminal
- network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能够降低中繼傳輸的處理複雜度。該方法包括: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Description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
設備到設備(Device-to-Device,D2D)技術是指鄰近的終端設備可以在近距離範圍內通過直連鏈路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而不需要通過接入網設備進行轉發。D2D通信可以與蜂窩系統共享授權頻帶資源,形成統一的混合蜂窩-D2D網路。在該混合網路中,部分終端設備可以仍工作於蜂窩通信模式,即通過接入網設備與其它終端設備通信,而部分終端設備可以工作於D2D通信,即通過與其它終端設備之間的直通鏈路與其它終端設備進行數據的直接傳輸。
此外,可以通過D2D中繼輔助接入網設備和終端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此時,D2D中繼與D2D終端之間採用D2D通信模式,而D2D中繼和接入網設備之間使用蜂窩通信模式。D2D中繼使用半雙工的方式接收和轉發數據,並且在接收和轉發的過程中進行模式轉換。
現有技術中,在D2D中繼與蜂窩網路之間建立演進分組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載,D2D終端對於蜂窩網路不可見。此時,D2D中繼在中繼D2D終端與蜂窩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時,需要進行互聯網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網路(NET)穿越,處理過程較爲複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能够降低中繼傳輸的處理複雜度。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接入網設備發送的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通過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核心網設備和接入網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這樣,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採用該EPS承載中繼該遠端終端設備和該接入網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有利於該中繼終端設備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中繼,無需進行NET穿越,從而降低中繼傳輸的數據處理複雜度。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可以具體爲該接入網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可以具體爲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該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接入網設備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該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LCID以及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和/或該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該接入網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該方法還包括: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接入網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該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之前,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接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該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該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根據該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非接入層消息,該非接入層消息接待該承載建立請求。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該EPS承載是該核心網設備通過向該接入網設備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建立的,其中,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核心網設備可以爲MME,此時,該MME可以通過與接入網設備之間的S1接口向該接入網設備發送該應用層協定信令。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接入網設備發送RRC消息,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以便於該接入網設備根據該RRC消息向核心網設備發送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可選地,該接入網設備向該核心網設備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可以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以便於該核心網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中攜帶的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EPS承載。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該重配置消息還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PDN連接的配置信息;該方法還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核心網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核心網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接入網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核心網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請求,包括:核心網設備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非接入層消息,該非接入層消息接待該承載建立請求;該核心網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包括:該核心網設備通過向該接入網設備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其中,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核心網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請求,包括:該核心網設備接收該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是該接入網設備根據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RRC消息發送的,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第三方面,提供了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接入網設備接收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接入網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接入網設備與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該接入網設備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該中繼終端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該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接入網設備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該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LCID以及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和/或該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該接入網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接入網設備接收承載建立請求,包括:該接入網設備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RRC消息,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該接入網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根據該RRC消息,向核心網設備發送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接入網設備接收承載建立請求,包括:該接入網設備接收核心網設備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結合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該方法還包括:該接入網設備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該接入網設備向該中繼終端設備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六方面,提供了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裝置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第七方面,提供了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存儲單元和處理器,該存儲單元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存儲單元和處理器,該存儲單元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存儲單元和處理器,該存儲單元用於存儲指令,該處理器用於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該記憶體存儲的指令時,該執行使得該處理器執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種計算機可讀介質,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序,該計算機程序包括用於執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指令。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傳輸的方法,通過中繼終端設備通過接入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接入網設備可以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可以包括該核心網設備與接入網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隧道以及接入網設備與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無線承載。這樣,該中繼終端設備可以採用該EPS承載中繼該遠端終端設備和核心網設備之間的數據,無需進行NET穿越,從而降低中繼傳輸的數據處理複雜度。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在此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屬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系統”和“網路”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對象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後關聯對象是一種“或”的關係。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的無線通信系統100的示意圖,該無線通信系統100包括可以包括至少一個接入網設備110。接入網設備110可以是與終端設備120通信的設備。每個接入網設備110可以爲特定的地理區域提供通信覆蓋,並且可以與位於該覆蓋區域內的終端設備120進行通信。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是GSM系統或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系統中的基地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統中的基地台(NodeB,NB),還可以是LTE系統中的演進型基地台(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雲無線接入網路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無線控制器,或者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爲中繼站、接入點、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路中的核心網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共行動電話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接入網設備等。
該無線通信系統100還包括位於接入網設備110覆蓋範圍內的多個終端設備120。該終端設備120可以是移動的或固定的。該終端設備120可以指接入終端、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用戶單元、用戶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程終端、移動設備、用戶終端、終端、無線通信設備、用戶代理或用戶裝置。接入終端可以是蜂窩電話、無線電話、會話啓動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電話、無線用戶迴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手持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它處理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未來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接入網設備和六個終端設備,可選地,該無線通信系統100可以包括多個接入網設備並且每個接入網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此外,該無線通信系統100還可以包括移動管理實體(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網路閘門(Serving Gateway,S-GW)、分組數據網路網路閘門(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等其他網路實體,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具體地,終端設備120可以以蜂窩通信模式或D2D通信模式進行通信,其中,在蜂窩通信模式中,終端設備120可以通過接入網設備110與其它終端設備通信;在D2D通信模式中,終端設備120可以通過D2D鏈路直接與其它終端設備通信。
在圖1示出的多個終端設備120 中,包括蜂窩終端設備120、D2D終端設備120和中繼終端設備120,其中,蜂窩終端設備120採用蜂窩通信技術與接入網設備110進行通信。D2D終端設備120通過中繼終端設備120實現與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數據傳輸,其中,中繼終端設備120與D2D終端設備120之間具有PC5接口,採用D2D通信技術進行通信,其中,該D2D通信技術可以具體爲LTE中的旁路(SideLink,SL)技術,也可以爲WLAN中的WIFI或藍牙等技術,或者爲其它D2D通信技術,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中繼終端設備120與接入網設備110之間具有Uu接口,採用蜂窩通信技術進行通信。
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200。該方法200可以應用於圖1所示的無線通信系統,但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步驟S210,中繼終端設備120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未示意)的EPS承載。
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例如,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默認EPS承載,或者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專用EPS承載,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如果還未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分組數據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連接,則該承載建立請求還可以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信息,例如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可選地,如果已經建立了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信息可以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IP地址,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在與遠端終端設備建立了D2D通信鏈路(也可以稱爲PC5連接)之後,發送該承載建立請求。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也可以在接收到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時,根據該連接建立請求發送該承載建立請求,其中,該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例如,該連接建立請求可以具體爲直接通信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PC5鏈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核心網設備130可以具體爲移動性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其它裝置,爲了便於描述,以下將該核心網設備130具體爲MME爲例進行描述,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通過向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來向該核心網設備130發送該承載建立請求。具體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向接入網設備110發送RRC消息,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該接入網設備110在接收到該RRC消息之後,可以向核心網設備130(例如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以請求核心網設備130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也可以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非接入層(Non Access Stratum,NAS)消息,其中,該NAS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220,核心網設備130在接收到該承載建立請求之後,可以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與接入網設備110一起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
可選地,該EPS承載還可以包括該核心網設備130和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核心網設備130與P-GW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其中,可選地,該核心網設備130和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核心網設備130與P-GW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可以統稱爲GPRS隧道協定(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TP)隧道,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如果該EPS承載爲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默認承載,則在建立該EPS承載之前,該核心網設備130還可以對該遠端終端設備進行鑒權,例如身份鑒權,安全性鑒權,等等,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核心網設備130可以向P-GW發送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信息,以便於該P-GW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信息,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GTP隧道。可選地,該核心網設備130還可以接收P-GW發送的該GTP隧道的配置信息,例如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隧道端點標識符 (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等等,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核心網設備130還可以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其中,該應用層協定信令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以便於該接入網設備110根據該應用層協定信令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承載,其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無線承載可以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和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可選地,該應用層協定信令可以具體爲初始上下文建立請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或無線接入承載(Radio Access Bearer,RAB)建立請求,等等,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步驟S230,接入網設備110向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重配置消息可以具體爲RRC連接重配置消息,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例如,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和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通過不同於IP層之外的其它層中繼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數據傳輸。例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採用層一中繼或層二中繼的方式。其中,層一中繼可以具體爲物理層中繼,層二中繼可以具體爲媒體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中繼、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中繼或分組數據彙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中繼,但本發明實施例對該中繼終端設備120進行中繼傳輸的方式不作限定。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採用層一中繼的方式。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3;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用戶面協定協定疊可以僅包括物理層,例如圖3所示的用戶面協定協定疊示例中,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物理層分別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物理層和該接入網設備110的物理層爲對等層,該接入網設備110和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高層(例如層二、層三等等)爲對等層,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此時,可選地,該接入網設備110或遠端終端設備需要向對方發送數據時,可以將數據封裝爲MAC PDU,其中,該MAC PDU中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通過物理層將該MAC PDU進行處理,生成物理層數據幀,並通過物理層向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該物理層數據幀。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在接收到遠端終端設備或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物理層數據幀時,可以在物理層對接收到該物理層數據幀中攜帶的數據進行處理和轉發,而不識別該物理層數據幀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相應地,可以由接收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通過物理層發送的數據的接入網設備110或遠端終端設備在高層(例如層二或層三)識別該數據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此時,可選地,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即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用於與對方進行中繼傳輸的層一(即物理層)的配置信息,爲了便於描述,可以將該配置信息稱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或者,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還可以包括其它用於進行中繼傳輸的信息,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具體地,該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可以具體用於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傳輸中繼數據。這樣,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接收到該接入網設備110採用該第一傳輸資源傳輸的物理層數據幀,或者當該接入網設備110接收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採用該第一傳輸資源傳輸的物理層數據幀時,可以根據該物理層數據幀占用的該第一傳輸資源,確定該物理層數據幀攜帶中繼數據,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該中繼特定RNTI可以用於識別中繼數據。具體地,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採用該中繼特定RNTI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進行加擾,以使得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確定通過該中繼特定RNTI尋址接收到的物理層數據幀攜帶中繼數據,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需要向接入網設備110中繼轉發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時,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向該接入網設備110請求上行授權。作爲一個可選實施例,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緩存狀態報告,該緩存狀態報告攜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緩存數據量的信息,以便於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根據該緩存狀態報告,爲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分配上行傳輸資源。
作爲另一個可選實施例,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這樣,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根據該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待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大小對應的PUCCH資源,並且採用該對應的PUCCH資源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調度請求。此時,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根據該調度請求所占用的PUCCH資源確定該中繼終端設備待傳輸的數據量區間,並據此分配上行傳輸資源,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作爲另一個可選實施例,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包括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通過向網路設備發送前導碼來請求上行授權。具體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根據該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待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大小對應的前導碼,並且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該對應的前導碼。此時,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根據該對應的前導碼確定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待傳輸的數據量區間,並據此分配上行傳輸資源,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還可以進一步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即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用於與對方進行中繼傳輸的層一(即物理層)的配置信息,爲了便於描述,可以將該配置信息稱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其中,該第二傳輸資源用於中繼終端設備120與遠端終端設備之間進行中繼傳輸。這樣,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接收到該遠端終端設備採用該第二傳輸資源傳輸的物理層數據幀,或者當該遠端終端設備接收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採用該第二傳輸資源傳輸的物理層數據幀時,可以根據該物理層數據幀占用的該第二傳輸資源,確定該物理層數據幀攜帶中繼數據,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還可以包括其它信息,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可以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例如,還包括MAC層的配置信息、RLC層的配置信息和PDCP層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還可以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該遠端終端設備在接收到上述配置信息之後,可以對MAC層、RLC層和PDCP層中的至少一種進行配置,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也可以採用層二中繼的方式,例如採用MAC層中繼、RLC層中繼或PDCP層中繼的方式。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4,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用戶面協定協定疊可以僅包括物理層和層二中的至少一層,例如圖4所示的用戶面協定協定疊示例中,該中繼終端設備120採用MAC層中繼的方式。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物理層分別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物理層和該網路設備的物理層爲對等層,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MAC層分別與網路設備和該遠端終端設備的MAC層爲對等層,該接入網設備110和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LC層和PDCP層以及更高層均爲對等層,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此時,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識別該遠端終端設備,其中,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可以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或層二標識。可選地,當該接入網設備110或遠端終端設備需要向對方發送數據時,可以將數據封裝爲二層PDU,即通過層二和層一的兩層封裝而生成的PDU,其中,該二層PDU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或者當該接入網設備110向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中繼數據時,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通過由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NTI進行加擾的PDCCH對該二層PDU進行調度。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在接收到遠端終端設備或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二層PDU時,可以在層二對該接收到的二層PDU進行處理,例如在層二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識別接收到的該二層PDU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或在層二根據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標識信息封裝向接收端設備發送的二層PDU,等等,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此時,可選地,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可以具體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的用於與對方進行中繼傳輸的層一和層二的配置信息,其中,與上述用戶面協定疊相對應地,該層二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MAC層的配置信息,或進一步包括RLC層的配置信息,或進一步包括RLC層和PDCP層的配置信息。爲了便於理解,可以分別將層一和層二的配置信息稱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參考上面描述,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作爲另一個可選實施例,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還可以包括接入網設備11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目標前導碼。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在需要向該接入網設備110中繼轉發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時,可以採用該目標前導碼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起上行授權請求,並且該接入網設備110可以根據該目標前導碼確定該上行授權請求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並爲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分配上行傳輸資源,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作爲另一個可選實施例,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還可以包括接入網設備110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RNTI。此時,當該接入網設備110需要發送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數據時,可以採用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RNTI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PDCCH進行加擾,以使得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確定通過該RNTI尋址接收到的二層PDU所對應的遠端終端設備,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以及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RNTI。或者,該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還可以包括其它用於進行中繼傳輸的信息,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具體地,該中繼特定LCID可以用於標識中繼傳輸。此時,在該接入網設備110在接收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二層PDU或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在接收到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二層PDU時,可以根據該二層PDU中攜帶的該中繼特定LCID,確定該二層PDU中攜帶中繼數據,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層二標識可以指在層二進行封裝和識別的標識,該層二標識可以用於在中繼傳輸中標識該遠端終端設備,可選地,該層二標識的長度可以小於終端設備長度,這樣,與在二層PDU中攜帶終端設備標識相比,在PDU中攜帶該層二標識可以降低信令開銷,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可選地,該層二標識可以設置在MAC層、RLC層或PDCP層。或者,該遠端終端設備和該接入網設備110的層二還可以新增適配層,其中,該適配層可以位於該MAC層和PDCP層之間的任意可選位置,並且可以將該層二標識設置在適配層,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用於與對方進行中繼傳輸的物理層和層二的配置信息,爲了便於描述,可以將該物理層和層二的配置信息分別稱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具體地,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參見上面描述,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該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該遠端終端設備的層二標識或其它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RLC層配置信息和PDCP層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此時,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向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用於指示該RLC層配置信息和PDCP層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的指示信息,以便於該遠端終端設備進行相應配置,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如果該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則該接入網設備110還可以與該核心網設備130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並向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例如IP地址,等等。此時,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還可以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可選地,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根據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進行相應配置,並在配置完成後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重配置完成消息(例如RRC連接重配置完成消息)和上行信息轉換(Uplink Information Transfer)消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通過中繼終端設備120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該核心網設備130和接入網設備110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這樣,該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採用該EPS承載中繼該遠端終端設備和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數據傳輸,有利於該中繼終端設備120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中繼,無需進行NET穿越,從而降低中繼傳輸的數據處理複雜度。
下面將結合具體的例子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應注意,這些例子只是爲了幫助在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而非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
爲了便於描述,在下面的例子中假設蜂窩網路已經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了PDN連接和承載,假設遠端終端設備具體爲遠端UE,中繼終端設備具體爲中繼UE,網路設備具體爲eNB,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建立承載的方法3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5,在該方法300中,假設該遠端終端設備已經附著到蜂窩網路(例如演進型陸地無線接入網(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或者該遠端終端設備已經與蜂窩網路建立了PDN連接,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310,遠端終端設備發現中繼終端設備120並且駐留。
步驟S320,遠端終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直接通信請求(Direct Communication Request),其中,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和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的IP地址。
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具體用於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D2D通信鏈路,例如,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PC5連接,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330,中繼終端設備120在接收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的直接通信請求之後,通過eNB向MME上報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和PDN連接的IP地址。
步驟S340,MME可以存儲該終端設備標識和IP地址,並將其傳輸至P-GW (或S-GW)。
步驟S350,MME和P-GW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S1-U接口的GTP隧道,例如隧道端點標識符 (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等。
步驟S360,eNB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中繼終端設備120與eNB之間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物理層配置信息或物理層配置信息和MAC層配置信息,可選地,該MAC層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或者,該eNB還可以向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該遠端終端設備的RLC層配置和/或PDCP層配置,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370,中繼終端設備120向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直接通信響應。
可選的,該直接通信響應可以攜帶該層二標識和/或RRC容器,其中,該RRC容器可以封裝有RLC層配置和/或PDCP層配置。相應地,該遠端終端設備在接收直接通信響應之後,可以根據該直接通信響應中的RRC容器,配置相應的RLC層和/或PDCP層,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建立承載的方法4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6,在該方法400中,假設遠端終端設備還未建立PDN連接。
步驟S410,遠端終端設備發現中繼終端設備120並且駐留。
步驟S420,遠端終端設備向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直接通信請求,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和用於請求建立PDN連接的指示信息。
此時,該直接通信請求可以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PC5連接,並且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與蜂窩網路之間的PDN連接。
步驟S430,中繼終端設備120可以根據該直接通信請求,通過eNB向MME發送PDN連接建立請求,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可選地,該PDN連接建立請求可以攜帶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步驟S440,核心網設備130(MME或S-GW/P-GW)爲遠端終端設備創建PDN連接並且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IP地址。
步驟S450,MME通過eNB向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PDN連接建立響應,該PDN連接建立響應攜帶PDN連接的配置信息,例如IP地址等。
步驟S460,MME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S1-U 的GTP隧道,例如TEID等。
步驟S470,eNB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中繼終端設備120與eNB之間的無線承載。
可選地,該無線承載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物理層的配置信息或物理層的配置信息和層二的配置信息,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步驟S480,中繼終端設備120向遠端終端設備發送直接通信響應。
可選的,該直接通信響應可以攜帶層二標識和/或RRC容器,並且該直接通信響應還可以攜帶該PDN連接的信息,例如IP地址等等,但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此。
應注意,圖3至圖6的例子是爲了幫助在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實施例,而非要限制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在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根據所給出的圖3至圖6的例子,顯然可以進行各種等價的修改或變化,這樣的修改或變化也落入本發明實施例的範圍內。
應理解,上述各過程的序號的大小並不意味著執行順序的先後,各過程的執行順序應以其功能和內在邏輯確定,而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實施過程構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結合圖1至圖6,詳細描述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下面將結合圖7至圖12,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
圖7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終端設備5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7,如圖7所示,該中繼終端設備500包括:
發送單元510,用於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
接收單元520,用於接收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500與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該中繼終端設備50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
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該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接入網設備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該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LCID以及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相應地,該發送單元510還用於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接收單元520還用於在該發送單元510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之前,接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該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
相應地,該發送單元510具體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520接收的該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
可選地,該發送單元510具體用於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非接入層消息,該非接入層消息接待該承載建立請求。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相應地,該EPS承載是該核心網設備通過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建立的,其中,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發送單元510具體用於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RRC消息,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以便於該接入網設備110根據該RRC消息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此時,該重配置消息還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PDN連接的配置信息;該發送單元510還用於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該中繼終端設備500可以對應於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中繼終端設備,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中繼終端設備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
圖8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6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8,如圖8所示,該裝置600包括:
接收單元610,用於接收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
處理單元620,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610接收的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接收單元610具體用於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非接入層消息,該非接入層消息接待該承載建立請求;
相應地,該裝置600還包括:發送單元630,該處理單元620具體用於通過該發送單元630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其中,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接收單元610具體用於接收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是該接入網設備110根據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RRC消息發送的,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該裝置600可以對應於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核心網設備130,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核心網設備130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
圖9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7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9,如圖9所示,該裝置700包括:
接收單元710,用於接收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
處理單元720,用於根據該接收單元710接收的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接入網設備110與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發送單元730,用於向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該處理單元720建立的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
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該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接入網設備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該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LCID以及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接收單元710具體用於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RRC消息,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相應地,該處理單元720具體用於根據該RRC消息,通過該發送單元730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可選地,該接收單元710具體用於接收核心網設備130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此時,該處理單元720還用於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相應地,該發送單元730還用於向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該裝置700可以對應於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接入網設備110,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接入網設備110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爲了簡潔,這裏不再贅述。
應理解,上述裝置500、裝置600和裝置700均以功能單元的形式體現。這裏的術語“單元”可以指應用特有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電子電路、用於執行一個或多個軟件或固件程序的處理器(例如共享處理器、專有處理器或組處理器等)和記憶體、合並邏輯電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適組件。
圖10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終端設備8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10,如圖10所示,該中繼終端設備800包括:
發送器810,用於向核心網設備11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
接收器820,用於接收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該EPS承載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80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80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800與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該中繼終端設備80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
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該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接入網設備110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該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LCID以及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該接入網設備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相應地,該發送器810還用於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接收器820還用於在該發送器810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之前,接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該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該中繼終端設備80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
相應地,該發送器810具體用於根據該接收器820接收的該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承載建立請求。
可選地,該發送器810具體用於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非接入層消息,該非接入層消息接待該承載建立請求。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相應地,該EPS承載是該核心網設備130通過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建立的,其中,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發送器810具體用於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RRC消息,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以便於該接入網設備110根據該RRC消息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此時,該重配置消息還攜帶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PDN連接的配置信息;該發送器810還用於向該遠端終端設備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該中繼終端設備800可以對應於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中繼終端設備120,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中繼終端設備120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可選地,裝置8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未示意)和處理器(未示意),該記憶體可以包括只讀記憶體和隨機存取記憶體,並向處理器提供指令和數據。記憶體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記憶體。例如,記憶體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處理器可以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時,該處理器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圖1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9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11,如圖11所示,該裝置900包括:
接收器910,用於接收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
處理器920,用於根據該接收器910接收的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接入網設備110與該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接收器910具體用於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非接入層消息,該非接入層消息接待該承載建立請求;
相應地,該裝置900還包括:發送器930,該處理器920具體用於通過該發送器930向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其中,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接收器910具體用於接收該接入網設備110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是該接入網設備110根據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RRC消息發送的,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該裝置900可以對應於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核心網設備130,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核心網設備130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可選地,裝置9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未示意),該記憶體可以包括只讀記憶體和隨機存取記憶體,並向處理器提供指令和數據。記憶體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記憶體。例如,記憶體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處理器可以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時,該處理器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圖1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1000。請參照圖1、圖2以及圖12,如圖12所示,該裝置1000包括:
接收器1010,用於接收承載建立請求,該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
處理器1020,用於根據該接收器1010接收的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該EPS承載包括接入網設備110與中繼終端設備120之間的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數據傳輸通道;
發送器1030,用於向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重配置消息,該重配置消息攜帶該處理器1020建立的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接入網設備110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該中繼終端設備12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
該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該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該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該中繼特定RNTI用於該接入網設備110對用於調度該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
可選地,該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該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LCID以及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該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
可選地,該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爲該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可選地,該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該接入網設備110與該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可選地,該接收器1010具體用於接收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的RRC消息,該RRC消息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相應地,該處理器1020具體用於根據該RRC消息,通過該發送器1030向核心網設備130發送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可選地,該接收器1010具體用於接收核心網設備130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該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該承載建立請求。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攜帶該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可選地,該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此時,該處理器1020還用於根據該承載建立請求,建立該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相應地,該發送器1030還用於向該中繼終端設備120發送該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在一個可選例子中,該裝置1000可以對應於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接入網設備110,並且可以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中與接入網設備110對應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可選地,裝置10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未示意),該記憶體可以包括只讀記憶體和隨機存取記憶體,並向處理器提供指令和數據。記憶體的一部分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隨機存取記憶體。例如,記憶體還可以存儲設備類型的信息。處理器可以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並且當該處理器執行記憶體中存儲的指令時,該處理器用於執行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個步驟和/或流程。
應理解,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處理器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該處理器還可以是其他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成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者其他可編程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晶體管邏輯器件、分立硬件組件等。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中的硬件的積體邏輯電路或者軟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結合本發明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爲硬件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件及軟件模塊組合執行完成。軟件模塊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閃存、只讀記憶體,可編程只讀記憶體或者電可擦寫可編程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介質中。該存儲介質位於記憶體,處理器執行記憶體中的指令,結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爲避免重複,這裏不再詳細描述。
應理解,爲了簡潔,本文對於實施例的描述著重於强調各個實施例之間的不同之處,其相同或相似之處可以相互參考。
在此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驟和單元,能够以電子硬件、計算機軟件或者二者的結合來實現,爲了清楚地說明硬件和軟件的可互換性,在上述說明中已經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實施例的步驟及組成。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行,取决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在此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爲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爲了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爲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外,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也可以是電的,機械的或其它的形式連接。
所述作爲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爲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發明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所述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爲獨立的産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件産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産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接入網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隨身碟、移動光碟、只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 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 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所述,僅爲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或替換,這些修改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爲準。
100‧‧‧無線通信系統
110‧‧‧接入網設備
120‧‧‧終端設備
130‧‧‧核心設備
S210、S220、S230、S310、S320、S330、S340、S350、S360、S370、S410、S420、S430、S440、S450、S460、S470、S480‧‧‧步驟
500‧‧‧中繼終端設備
510‧‧‧發送單元
520‧‧‧接收單元
600‧‧‧裝置
610‧‧‧接收單元
620‧‧‧處理單元
630‧‧‧發送單元
700‧‧‧裝置
710‧‧‧接收單元
720‧‧‧處理單元
730‧‧‧發送單元
800‧‧‧中繼終端設備
810‧‧‧發送器
820‧‧‧接收器
900‧‧‧裝置
910‧‧‧接收器
920‧‧‧處理器
930‧‧‧發送器
1000‧‧‧裝置
1010‧‧‧接收器
1020‧‧‧處理器
1030‧‧‧發送器
爲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在此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應用的無線通信系統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各個設備的用於中繼通信的用戶面協定協定疊示例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各個設備的用於中繼通信的另一用戶面協定協定疊示例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中繼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中繼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的示意性框圖。
110‧‧‧接入網設備
120‧‧‧終端設備
130‧‧‧核心設備
S210、S220、S230‧‧‧步驟
Claims (40)
- 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一中繼終端設備向一核心網設備發送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演進型分組系統(EPS)承載;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接收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重配置消息,所述重配置消息攜帶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所述EPS承載的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一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一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一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一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所述中繼特定RNTI用於所述接入網設 備對用於調度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所述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LCID)以及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所述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和/或所述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所述方法還包括:向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接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所述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根據所述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包括: 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非接入層消息,所述非接入層消息接待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所述EPS承載是所述核心網設備通過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建立的,其中,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無線資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以便於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RRC消息向核心網設備發送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分組數據網路PDN連接;所述重配置消息還攜帶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PDN連接的配置信息;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向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所述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 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一核心網設備接收一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演進型分組系統(EPS)承載;以及所述核心網設備根據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一接入網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 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核心網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請求,包括:核心網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非接入層消息,所述非接入層消息接待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核心網設備根據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包括:所述核心網設備通過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其中,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核心網設備接收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承載建立請求,包括:所述核心網設備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是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無線資源控制(RRC)消息發送的,所述RRC消息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 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包括:一接入網設備接收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演進型分組系統(EPS)承載;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所述EPS承載,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與一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接入網設備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重配置消息,所述重配置消息攜帶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所述中繼特定RNTI用於所述接入網設備對用於調度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所述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LCID)以及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所述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和/或所述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網設備接收承載建立請求,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無線資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RRC消息,向核心網設備發送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網設備接收承載建立請求,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接收核心網設備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分組數據網路(PDN)連接;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所述接入網設備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 一種中繼終端設備,包括: 一發送單元,用於向一核心網設備發送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演進型分組系統(EPS)承載;以及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一接入網設備發送的一重配置消息,所述重配置消息攜帶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一EPS承載的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所述中繼特定RNTI用於所述接入網設備對用於調度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 所述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LCID)以及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所述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和/或所述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接收單元還用於在所述發送單元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之前,接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連接建立請求,所述連接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鏈路;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連接建立請求,向核心網設備發送承載建立請求。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中任一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向核心網設備發送非接入層消息,所述非接入層消息接待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所述EPS承載是所述核心網設備通過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應用層協定信令建立的,其中,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發送單元具體用於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無線資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以便於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RRC消息向核心網設備發送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所述的中繼終端設備,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分組數據網路(PDN)連接;所述重配置消息還攜帶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建立的PDN連接的配置信息;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發送所述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 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一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演進型分組系統(EPS)承載;一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接入網設備與所述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一非接入層消息,所述非接入層消息接待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所述裝置還包括:一發送單元,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通過所述發送單元向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一應用層協定信令,其中,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所述接入網設備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是所述接入網設備根據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無線資源控制(RRC)消息發送的,所述RRC消息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 一種用於中繼傳輸的裝置,包括:一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一承載建立請求,所述承載建立請求用於請求建立一遠端終端設備的一演進型分組系統(EPS)承載;一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EPS承載,其中,所述EPS承載包括一接入網設備與一中繼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蜂窩數據傳輸通道以及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一設備到設備(D2D)數據傳輸通道;以及一發送單元,用於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一重配置消息,所述重配置消息攜帶所述處理單元建立的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接入網設備之間的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和所述中繼終端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或者 所述蜂窩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D2D通信接口的配置信息具體為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和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物理層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所述蜂窩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一傳輸資源的信息、中繼特定無線網路臨時標識(RNTI)、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資源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中繼傳輸的數據量區間與前導碼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所述中繼特定RNTI用於所述接入網設備對用於調度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下行數據傳輸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進行加擾;所述物理層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D2D通信接口上用於中繼傳輸的第二傳輸資源的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或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層二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中繼特定邏輯信道標識(LCID)以及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其中,所述中繼特定LCID用於標識中繼傳輸;和/或所述層二的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為所述遠端終端設備分配的層二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或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EPS承載的配置信息還包括所述接入網設備與所述遠端終端設備之間的用戶面對等層的配置信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或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的無線資源控制RRC消息,所述RRC消息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根據所述RRC消息,通過所述發送單元向核心網設備發送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承載的應用層協定信令。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或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於接收核心網設備發送的應用層協定信令,所述應用層協定信令攜帶所述承載建立請求。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或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攜帶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終端設備標識。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3或34項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承載建立請求還用於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分組數據網路(PDN)連接;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承載建立請求,建立所述遠端終端設備的PDN連接;所述發送單元還用於向所述中繼終端設備發送所述PDN連接的配置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6/077919 WO2017166142A1 (zh) | 2016-03-30 | 2016-03-30 | 用于中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中继终端设备 |
WOPCT/CN2016/077919 | 2016-03-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5715A TW201735715A (zh) | 2017-10-01 |
TWI725153B true TWI725153B (zh) | 2021-04-21 |
Family
ID=59963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10663A TWI725153B (zh) | 2016-03-30 | 2017-03-30 | 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574335B2 (zh) |
EP (1) | EP3393188B1 (zh) |
JP (1) | JP6714708B2 (zh) |
KR (1) | KR20180125450A (zh) |
CN (1) | CN108476496B (zh) |
HK (1) | HK1254058A1 (zh) |
TW (1) | TWI725153B (zh) |
WO (1) | WO20171661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14708B2 (ja) | 2016-03-30 | 2020-06-24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中継伝送のための方法 |
CN109716838B (zh) * | 2016-09-30 | 2021-11-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1310866B2 (en) * | 2016-11-04 | 2022-04-19 | Kyocera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ethod |
GB2562220A (en) * | 2017-05-05 | 2018-11-14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direct communications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EP3729844B1 (en) * | 2017-12-18 | 2023-09-06 | Koninklijke KPN N.V. | A method of, and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a signalling connection between a remote user equipment, ue, and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via a relay capable ue |
CN109951827A (zh) * | 2017-12-21 | 2019-06-28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363520B2 (en) * | 2018-11-20 | 2022-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lay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9450773A (zh) * | 2018-11-30 | 2019-03-08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无网状态下的即时通信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US11005538B2 (en) * | 2018-12-14 | 2021-05-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illimeter wave repeater |
CN111417215B (zh) * | 2019-01-08 | 2022-04-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
CN112788783B (zh) * | 2019-11-07 | 2023-04-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
JP7440891B2 (ja) * | 2019-12-23 | 2024-02-29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EP4162761A4 (en) * | 2020-07-24 | 2024-01-24 | Apple Inc. | PROVIDING A DATA ROUTING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DEVICES |
CN114339714B (zh) * | 2020-09-29 | 2023-07-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传输配置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8215145A (zh) * | 2022-12-16 | 2024-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036507A (ko) * | 2009-10-01 | 2011-04-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상에서 데이터 흐름 제어 방법 |
WO2016015296A1 (zh) * | 2014-07-31 | 2016-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实现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138820A1 (en) | 2008-05-15 | 2009-11-19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coordin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US8355388B2 (en) | 2008-12-17 | 2013-01-15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to relays |
WO2010121186A1 (en) * | 2009-04-17 | 2010-10-21 | Kalypto Medical, Inc. |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evice |
US9491766B2 (en) | 2010-12-08 | 2016-11-08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cenario |
US10149205B2 (en) * | 2012-01-20 | 2018-12-04 | Tejas Networks Ltd. | Bearer management |
CN102759784B (zh) | 2012-07-20 | 2017-10-20 | 上海天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中继支架 |
EP2981111A4 (en) * | 2013-03-26 | 2016-10-05 | Sharp Kk | TERMINAL DEVICE, BASIC ST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
WO2015115847A1 (ko) | 2014-01-29 | 2015-08-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d2d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JP2017513392A (ja) | 2014-03-28 | 2017-05-2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により実行されるd2d動作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
WO2015163625A1 (en) * | 2014-04-24 | 2015-10-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yer-2 entiti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20170245243A1 (en) | 2014-08-18 | 2017-08-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2D Operation with Adapted Receiver |
KR102296184B1 (ko) * | 2014-10-01 | 2021-08-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및 디스커버리 신호 송신 기법 |
US20160212721A1 (en) * | 2015-01-16 | 2016-07-21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ource for sidelink communcations |
CN112040496A (zh) * | 2015-08-20 | 2020-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
JP6714708B2 (ja) | 2016-03-30 | 2020-06-24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中継伝送のための方法 |
-
2016
- 2016-03-30 JP JP2018539102A patent/JP67147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3-30 CN CN201680079188.0A patent/CN108476496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30 EP EP16895923.7A patent/EP3393188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30 WO PCT/CN2016/077919 patent/WO201716614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30 KR KR1020187021393A patent/KR2018012545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6-03-30 US US16/067,723 patent/US105743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30 TW TW106110663A patent/TWI725153B/zh active
-
2018
- 2018-10-12 HK HK18113122.4A patent/HK1254058A1/zh unknown
-
2020
- 2020-01-21 US US16/748,742 patent/US112234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036507A (ko) * | 2009-10-01 | 2011-04-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상에서 데이터 흐름 제어 방법 |
WO2016015296A1 (zh) * | 2014-07-31 | 2016-0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实现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028177A1 (en) | 2019-01-24 |
US11223414B2 (en) | 2022-01-11 |
JP6714708B2 (ja) | 2020-06-24 |
US20200162148A1 (en) | 2020-05-21 |
EP3393188A4 (en) | 2018-12-12 |
JP2019517164A (ja) | 2019-06-20 |
HK1254058A1 (zh) | 2019-07-12 |
EP3393188B1 (en) | 2022-02-23 |
KR20180125450A (ko) | 2018-11-23 |
WO2017166142A1 (zh) | 2017-10-05 |
TW201735715A (zh) | 2017-10-01 |
US10574335B2 (en) | 2020-02-25 |
CN108476496B (zh) | 2021-04-13 |
EP3393188A1 (en) | 2018-10-24 |
CN108476496A (zh) | 2018-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25153B (zh) | 用於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以及中繼終端設備 | |
TWI729106B (zh) |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 |
TWI753914B (zh) |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 |
TWI717490B (zh) | 中繼傳輸的方法和裝置 | |
EP3565287B1 (en) |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terminal | |
WO2020216133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JP2019511154A (ja) | セキュリティパラメータ伝送方法及び関係するデバイス | |
CN114467288A (zh) | 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6953584B2 (ja) | 中継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
TWI746710B (zh) | 數據處理方法和設備 | |
JP7018092B2 (ja) | 中継伝送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中継端末デバイス | |
WO2022262544A1 (zh) |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23279296A1 (zh) | 无线通信方法、第一终端和通信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