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8541B -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8541B
TWI708541B TW108119700A TW108119700A TWI708541B TW I708541 B TWI708541 B TW I708541B TW 108119700 A TW108119700 A TW 108119700A TW 108119700 A TW108119700 A TW 108119700A TW I708541 B TWI708541 B TW I7085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
circuit
layer
layer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6840A (zh
Inventor
簡俊賢
葉文亮
林緯廸
Original Assignee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9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8541B/zh
Priority to US16/535,102 priority patent/US10999939B2/en
Priority to CN201910828142.XA priority patent/CN112055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54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6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840A/zh
Priority to US17/219,898 priority patent/US20210219435A1/en
Priority to US18/089,465 priority patent/US20230137841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05K1/0298Multilay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2Plated through-holes or plated via connections
    • H05K3/429Plated through-holes specially for multilayer circuits, e.g. having connections to inner circui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509Blind vias, i.e. vias having one side clos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6Vertically aligned vias, holes or stacked vi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一種線路載板包括第一增層結構、基板、黏著層以及導電結構。第一增層結構包括多個第一介電層及多個第一線路層交互堆疊。基板包括基底以及第二增層結構設置於基底上。第二增層結構包括多個第二介電層及多個第二線路層交互堆疊。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外露於第二介電層。黏著層位於第一增層結構與第二增層結構之間。導電結構貫穿第一介電層、第一線路層及黏著層,並接觸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導電結構串連第一線路層。導電結構將第一線路層電性連接至第二線路層。一種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可電性連接不同增層結構的導電結構的線路載板。
一般而言,線路板的多層線路結構大多採用增層(build up)方式或是壓合(laminated)方式來製作,因此具有高線路密度與縮小線路間距的特性。舉例來說,多層線路結構的製作方式是將銅箔(copper foil)與膠片(PrePreg)組成增層結構,並將增層結構反覆壓合而堆疊於核心層(core)上,來形成多層線路結構,以增加多層線路結構的內部佈線空間,其中增層結構上的導電材料可依據所需的線路佈局形成導電線路,而增層結構的盲孔或通孔中可另外填充導電材料來導通各層。如此,多層線路結構可依據需求調整線路結構的數量,並以上述方法製作而成。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類電子產品皆朝向高速、高效能、且輕薄短小的趨勢發展。在此趨勢下,如何簡化具有高密度線路層的線路板的製程並提升生產良率,為本領域亟需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線路載板,其可降低線路載板的製作難度、減少製作成本並提升生產良率,且具有良好的品質。
本發明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臨時載板。形成第一增層結構於臨時載板上。第一增層結構包括多個第一介電層以及多個第一線路層配置於這些第一介電層中。形成基板,基板包括第二增層結構。第二增層結構包括多個第二介電層以及多個第二線路層配置於這些第二介電層中。這些第二電路層中的最頂層外露於這些第二介電層。設置黏著層於第一增層結構與第二增層結構的其中之一者上。組合第一增層結構至第二增層結構,其中黏著層位於第一增層結構與第二增層結構之間。移除臨時載板。對第一增層結構進行鑽孔程序,同時貫穿這些第一介電層中的多者、這些第一線路層中的多者及黏著層,以形成盲孔暴露出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的部分。以及,形成導電結構於盲孔,導電結構將這些第一線路層電性連接至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形成第一增層結構的步驟包括將第一線路層與第一介電層交互堆疊於臨時載板上,其中這些第一線路層彼此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形成基板的步驟包括提供基底以及形成第二增層結構於基底上,其中第二增層結構中的第二線路層與第二介電層交互堆疊於基底上,且這些第二線路層彼此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形成導電結構的步驟包括形成光阻圖案於第一增層結構上。以光阻圖案作為遮罩,將導電材料設置於盲孔以形成具有連續側壁的導電結構,其中導電結構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串連這些第一線路層。以及,移除光阻圖案。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形成導電結構的步驟包括:形成導電材料於第一增層結構上,且導電材料填入盲孔。以及進行平坦化程序,去除部分導電材料,以將填入盲孔的導電材料形成具有連續側壁的導電結構。導電結構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串連第一線路層。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更包括形成防焊層覆蓋的一增層結構的部分以及導電結構的部分。防焊層具有多個開口分別暴露部分第一線路層以及部分導電結構。
本發明的線路載板包括第一增層結構、基板、黏著層以及導電結構。第一增層結構包括多個第一介電層及多個線路層交互堆疊,且這些第一線路層配置於這些第一介電層中並彼此電性連接。基板包括基底以及第二增層結構設置於基底上。第二增層結構包括多個第二介電層及多個第二線路層交互堆疊,且這些第二線路層配置於這些第二介電層中並彼此電性連接。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外露於第二介電層。黏著層位於第一增層結構與第二增層結構之間,且第一增層結構組合至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導電結構貫穿這些第一介電層中的多者、這些第一線路層中的多者及黏著層,並接觸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導電結構在垂直基板的方向上串連這些第一線路層。導電結構將這些第一線路層電性連接至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載板更包括貫孔,盲孔於基底上的垂直投影重疊的一線路層及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於基底上的垂直投影。導電結構設置於貫孔中並電性連接這些第一線路層。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電結構具有相對的頂面、底面以及連接頂面及底面的連續側壁,且導電結構為錐形。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電結構的頂面具有第一寬度,底面具有第二寬度,且第一寬度大於第二寬度。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第一線路層包括多個接墊及連接這些接墊的多個導電通孔。導電通孔於垂直基板的方向上貫穿第一介電層,且導電通孔的寬度往靠近基板的方向上逐漸遞增。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載板更包括防焊層覆蓋的一增層結構的部分及導電結構的部分。防焊層具有多個開口分別暴露部分第一線路層以及部分導電結構。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更包括形成防焊層覆蓋第一增層結構的部分以及導電結構的部分。防焊層具有多個開口分別暴露部分第一線路層中的一者以及部分導電結構。
基於上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由於可在第一增層結構組合至基板後,透過鑽孔製程簡單的形成盲孔以貫穿第一增層結構中的多個第一線路層,再透過於盲孔中形成導電結構以完成這些第一線路層與暴露出的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的電性連接。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線路載板的製作難度、減少製作成本並提升生產良率。此外,線路載板還可具有優秀的結構強度及信賴性,而具有良好的品質。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下文列舉一些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來進行詳細地說明,但所提供的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所涵蓋的範圍。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為了方便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另外,關於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用語,並非表示順序或順位的意思,應知其是為了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其次,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包含」、「包括」、「具有」等等,均為開放性的用語;也就是指包含但不限於。
再者,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詞「接觸」、「相接」、「接合」等等,如無特別說明,則可代表直接接觸或者透過其他膜層間接地接觸。
圖1A至圖1F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請先參考圖1F,在本實施例中,線路載板1包括的一增層結構100、基板20、黏著層130設置於基板20與第一增層結構100之間以及導電結構300貫穿第一增層結構100。第一增層結構100設置於基板20上,且第一增層結構100包括多個第一介電層110以及多個第一線路層120交互堆疊。這些第一線路層120配置於這些第一介電層110中並且這些第一線路層120彼此電性連接。基板20包括基底230以及設置於基底230上的第二增層結構200。第二增層結構200包括多個第二介電層210及多個第二線路層220交互堆疊。這些第二線路層220配置於這些第二介電層210中並且這些第二線路層220彼此電性連接。這些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外露於這些第二介電層210。黏著層130位於第一增層結構100與第二增層結構200之間,以將第一增層結構100接合至基板20上。具體而言,第一增層結構100是組合至第二增層結構200中多個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導電結構300貫穿多層第一介電層110、多層第一線路層120以及黏著層130並接觸多層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此外,線路載板1更包括防焊層SR覆蓋第一增層結構100的部分以及導電結構300的部分。以下將以一實施例簡單說明線路載板1的製作方法。
請參考圖1A,線路載板1(標示於圖1F)的製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提供臨時載板10。在本實施例中,臨時載板10上還可設置一層離形層12,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臨時載板10可以是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矽基板(Si substrate)、陶瓷基板(ceramic substrate)或其組合,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離形層12可以是光固化離形膜(photo-curable release film)或熱固化離形膜(thermal curable release film),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所述光固化離形膜的黏度(viscosity)會通過光固化(photo-curing)製程減小;而所述熱固化離形膜的黏度會通過熱固化(thermal-curing)製程減小。在其他實施例中,離形層12也可以是雷射離形膜(laser debond release film)。
接著,形成第一增層結構100於臨時載板10上的離形層12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增層結構100例如為多層疊層的重佈置線路層(redistribution layer,RDL),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詳細而言,第一增層結構100可為單層或多層的堆疊結構,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增層結構100的形成方法包括將多層第一線路層120與多層第一介電層110交互堆疊於臨時載板10的離形層12上。具體而言,可先將一層第一線路層120形成於離形層12上,再將一層第一介電層110形成於第一線路層120上並覆蓋第一線路層120。接著再依序將第一線路層120及第一介電層110交互堆疊而形成多層堆疊的第一增層結構100。如圖1A所示,第一增層結構100例如是以三層第一線路層120與兩層第一介電層110的堆疊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增層結構100的層數可以為單層或多層,視使用者需求而設計。
在上述的設置下,部分的第一線路層120可配置於多層第一介電層110中,而至少一層第一線路層120(例如在圖1A中,於垂直臨時載板10的方向D1上最上方的一層)可外露於第一介電層110。這些第一線路層120彼此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如圖1A所示,各第一線路層120包括多個接墊121、多條線路122以及多個導電通孔123。在一些實施例中,線路122可與接墊121電性連接,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導電通孔123可以在垂直臨時載板10的方向D1上電性連接不同第一線路層120的部分接墊121。也就是說,導電通孔123可以在垂直臨時載板10的方向D1上,貫穿第一介電層110並接觸部分接墊121。從另一角度而言,導電通孔123例如是將多層線路層導通的通孔(interconnecting via)。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線路層120可以超微細線路的工藝設置,其線路122的線寬小於或等於10微米,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基於導電性考量,第一線路層120的接墊121、線路122及導電通孔123一般是使用金屬材料,例如包括銅、鋁、銀、金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根據其他實施例,第一線路層120也可以使用其他導電材料例如是包括合金或是金屬材料與其他導電材料的堆疊層。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一線路層120的方法包括電鍍(electroplating)或化學鍍(chemical plating or electroless plating),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介電層110的材料包括介電材料。所述介電材料例如為膠片(PrePreg)、感光型介電材料(photoimageable dielectric, PID)、感光性聚合體(例如苯並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ABF膜(Ajinomoto build-up film)、背膠銅箔(resin coated cooper foil, RCC)、玻璃纖維樹脂複合材料或其組合,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考圖1B,提供基板20。在本實施例中,基板20例如為線路基板(circuit board),包括基底230以及設置於基底230上的第二增層結構20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ㄧ些實施例中,基板20也可以是無核心基板(coreless)、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任意層印刷電路板(any-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或是應用高密度連接板(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 HDI)技術,但不以此為限。
詳細而言,基板20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提供基底230。基底230具有上表面231以及相對上表面231的下表面232。在本實施例中,基底230包括有核基板(core)或無核心基板(coreless)。基底230可以是絕緣基板、玻璃基板或其組合,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底230也可以是膠片(PrePreg)或是其他合適的介電材料。在本實施例中,可選擇性地在基底230中形成多個貫穿基底230的貫孔(未標示),以提供將基底230的上表面231導通至下表面232的路徑,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上述貫孔的形成方式包括微影蝕刻、機械鑽孔、雷射鑽孔或是其他合適的方法,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將第二增層結構200形成於基底230的上表面231上。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將第二增層結構200’形成於基底230的下表面232上。在此需說明的是,第二增層結構200與第二增層結構200’的組成、材料及製法相似,故以下僅以第二增層結構200舉例進行說明,不贅述第二增層結構200的結構及製作方法。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能依第二增層結構200的製作步驟而推知第二增層結構200’的結構及製作方法。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增層結構200的形成方法包括將多層第二線路層220與多層第二介電層210交互堆疊於基底230的上表面231上。具體而言,可先將一層第二線路層220形成於基底230上,再將一層第二介電層210形成於第二線路層220上並覆蓋第二線路層220。接著再依序將第二線路層220及第二介電層210交互堆疊而形成多層堆疊的第二增層結構200。如圖1B所示,第二增層結構200例如是以四層第二線路層220與三層第二介電層210的堆疊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增層結構200的層數可以為單層或多層,視使用者需求而設計。
在上述的設置下,部分的第二線路層220可配置於多層第二介電層210中,而這些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例如在圖1B中,於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上最上方的一層)可外露於第二介電層210。這些第二線路層220彼此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如圖1B所示,位於相同水平面的第二線路層220與第二介電層210可定義出一個增層。多個增層可於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堆疊以形成第二增層結構200。這些位於不同水平面的增層中的第二線路層220可以貫穿第二介電層210以在垂直臨時載板10的方向D1上彼此電性連接,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多層第二線路層220的部分可貫穿第二介電層210以將不同水平面的第二線路層220彼此電性連接,且這些第二線路層220的另一部分則僅與位於相同水平面的第二線路層220互連。換句話說,第二增層結構200的第二線路層220可以提供基板20所需的水平及垂直連接的走線需求。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線路層220可以一般走線或高密度(high density)走線的工藝設置。舉例而言,第二線路層220的線寬可為10微米至數百微米,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基於導電性考量,第二線路層220一般是使用金屬材料,例如包括銅、鋁、銀、金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根據其他實施例,第二線路層220也可以使用其他導電材料例如是包括合金或是金屬材料與其他導電材料的堆疊層。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第二線路層220的方法包括電鍍或化學鍍,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二介電層210的材料包括介電材料。所述介電材料例如為膠片(PrePreg)、感光型介電材料(photoimageable dielectric, PID)、感光性聚合體(例如苯並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ABF膜(Ajinomoto build-up film)、背膠銅箔(resin coated cooper foil, RCC)、玻璃纖維樹脂複合材料或其組合,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相對於第二增層結構200,另一第二增層結構200’可設置於基底230的下表面232上。簡單來說,第二增層結構200’的結構與第二增層結構200相似,為四層第二線路層220’與三層第二介電層210’交互堆疊於基底230的下表面232上,但第二線路層220’與第二介電層210’的數量不以圖1B所示為限。在本實施例中,這些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底層(未標示,例如在圖1B中,於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上最下方的一層)可外露於第二介電層210’。在上述的設置下,基板20例如為雙面線路板(double-sided circuit board),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於第一增層結構100與第二增層結構200兩者的其中之一者上形成黏著層130。舉例而言,可以先將黏著層130設置於第一介電層110上覆蓋第一線路層120。或先將黏著層130設置於第二介電層210上覆蓋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在本實施例中,黏著層130的材料包括選自熱固性聚合物(thermosetting polymer)或光固性聚合物(photopolymer)。熱固性聚合物例如包括:聚脂樹脂(polyester resin)、聚氨脂(polyurethanes)、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elamine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聚醯亞胺(polyimides)、矽氧樹脂(silicone)或乙烯基酯(vinyl ester)。光固性聚合物例如包括:丙烯酸酯(acrylate)或環氧樹脂(epoxy resin)。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黏著層130的材質也可以與第一介電層110或第二介電層210的材質相似,包括膠片、感光型介電材料、感光性聚合體、ABF膜、背膠銅箔、玻璃纖維樹脂複合材料或其組合,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然後,將第一增層結構100組合至第二增層結構200。如圖1B所示,黏著層130位於第一增層結構100與第二增層結構200之間,以將第一增層結構100固定至基板20上。如圖1B所示,第一線路層120的最底層的接墊121B靠近第二線路層220的最頂層220T設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上述的設置下,黏著層130可提升第一增層結構100與基板20的結構強度及信賴性。
接著,請參考圖1C,將臨時載板10以及臨時載板10上的離形層12自第一增層結構100移除,以暴露出部分的第一線路層120。舉例而言,於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上,最上方的部分接墊121以及部分線路122可外露於第一介電層11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移除臨時載板10的方法例如包括藉由照光、加熱、外加機械力(例如:剝離)或是藉由雷射解離以降低離形層12的黏性,進而將臨時載板10與第一增層結構100分離。
然後,請參考圖1D,對第一增層結構100進行鑽孔程序。如圖1C及1D所示,位於不同水平膜層且彼此電性分離的多個接墊121於基底230的垂直投影重疊第二線路層220的最頂層220T於基底230的垂直投影。如圖1D所示,在上述第一線路層120中的多個接墊121與第二線路層220的最頂層220T的垂直投影重疊之處,進行上述的鑽孔程序。藉此,可形成同時貫穿多個第一介電層110、多個第一線路層120中的多個接墊121(例如為:被貫穿的接墊121V)及黏著層130的盲孔V。上述盲孔V可暴露出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的部分。如圖1D所示,本實施例僅示意性地繪示兩個貫穿第一增層結構100的盲孔V,但盲孔V的數量不以此為限,而以使用者的需求而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盲孔V的形成方法可以是機械鑽孔、雷射鑽孔或是其他合適的方法,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盲孔V的剖面例如是錐形(taper),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考圖1D及1E,將導電結構300形成於盲孔V中。在本實施例中,形成導電結構300的步驟包括,形成光阻圖案PR於第一增層結構100上。光阻圖案PR可透過顯影而暴露出部分接墊121以及盲孔V。舉例而言,光阻圖案PR例如包括多個開口O1、O2。開口O1例如重疊盲孔V而暴露出盲孔V以及被盲孔V貫穿的接墊121V。開口O2例如重疊並暴露出接墊121。在本實施例中,光阻圖案PR可用以定義後續形成的導電結構300的位置。光阻圖案PR的材料包括感光型介電材料、聚醯亞胺、或是聚苯噁唑(Polybenzoxazole, PBO)、矽利康(Silicone)、環氧樹脂(Epoxy)、苯並環丁烯(BCB)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以光阻圖案PR作為遮罩,透過鍍覆製程,將導電材料(未繪示)設置於盲孔V中以形成導電結構300。舉例而言,可透過電鍍或化學鍍,在開口O1中的接墊121V的部分上以及盲孔V中形成導電結構300。換句話說,導電結構300填入盲孔V中。在本實施例中,導電結構300在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上,電性連接這些被盲孔V貫穿的接墊121V,並將第一線路層120電性連接第二線路層220。從另一角度而言,導電結構300在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上,串連這些第一線路層120的接墊121V,以將這些第一線路層120電性連接至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在上述的設置下,導電結構300與這些第一線路層120(例如為被貫穿的接墊121V)可形成一體的結構。藉此,可以簡單的透過鑽孔以及鍍覆製程將第一增層結構100電性連接至基板20上的第二增層結構200,以簡化製程並降低成本。
在本實施例中,還可以在開口O2中的接墊121上形成凸塊340。凸塊340與導電結構300可透過相同的鍍覆製程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凸塊340與導電結構300也可以分別於不同製程中形成。在本實施例中,凸塊340於基底230上的正投影位於開口O2於基底230上的正投影之內,且重疊接墊121於基底230上的正投影。在本實施例中,導電材料、導電結構300與凸塊340的材料包括金屬材料,例如包括銅、鋁、銀、金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根據其他實施例,導電材料、導電結構300與凸塊340也可以使用其他導電材料例如是包括合金或是金屬材料與其他導電材料的堆疊層。此外,當凸塊340與第一線路層120的材質相同時,凸塊340與所接觸的接墊121也可以是為一體的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接著,請參考圖1E及圖1F,將光阻圖案PR由第一增層結構100上移除。然後形成防焊層SR覆蓋第一增層結構100的部分以及導電結構300的部分。在本實施例中,防焊層SR具有多個開口O3以暴露部分第一線路層120以及部分導電結構300。舉例而言,防焊層SR可以覆蓋部分線路122、部分接墊121、121V及部分凸塊340與部分導電結構300。
如圖1F所示,防焊層SR’還可以設置於基板20相對第一增層結構100的另一側之第二增層結構200’上。防焊層SR’還具有多個開口O4以暴露部分第二線路層22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防焊層SR、SR’的材料包括綠漆、感光型介電材料、ABF膜、以及高分子樹脂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至此,以大致完成線路載板1的製作。
圖2是圖1F的區域R中導電結構的放大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F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光阻圖案PR可定義出導電結構300的位置,因此導電結構300除了填入盲孔V外,部分導電結構300還可以設置於接墊121V上位於開口O1中。上述設置於接墊121V上且為於開口O1中的部分導電結構300可被定義為導電結構300的頂部320。頂部320具有頂面320T且不切齊於接墊121V的頂面121T。換句話說,頂部320除了外露於第一介電層110還突出於第一介電層110。如此一來,頂部320可被視為導電結構300的接墊,以應用為線路載板1的接點而使用,更可進一步透過表面處理程序對頂部320進行無電鍍鎳無電鍍鈀浸金(electroless nickel/electroless palladium/ immersion gold, ENEPIG)、無電鍍鎳自催化金(electroless nickel autocatalytic gold, ENAG)或浸鍍錫(immersion tin, IT),以保護盲孔V中的導電結構300、提升線路載板1的信賴性及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以對凸塊340進行無電鍍鎳無電鍍鈀浸金、無電鍍鎳自催化金以及浸鍍錫(immersion tin, IT)的表面處理,以達到保護接墊121、提升線路載板1的信賴性及品質。
此外,相對於頂部320的頂面320T,導電結構300還包括底面300B以及連接頂面320T及底面300B的連續側壁310。在上述的設置下,導電結構300可與盲孔V共形而於基底230上的垂直投影重疊第一線路層120與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於基底230上的垂直投影。在本實施例中,底面300B可接觸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在上述的設置下,可在第一增層結構100組合至基板20後,透過鑽孔製程簡單的形成盲孔V以貫穿第一增層結構100中的多個第一線路層120,再透過於盲孔V中形成導電結構300以完成這些第一線路層120與暴露出的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的電性連接。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線路載板1的製作難度、減少製作成本並提升生產良率。此外,線路載板1還可具有由優秀的結構強度及信賴性,而具有良好的品質。
另外,如圖2所示,頂面320T具有第一寬度W1,而底面300B具有第二寬度W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寬度W1大於第二寬度W2。如此一來,導電結構300的剖面呈錐形,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位於第一介電層110中且電性連接不同膜層之線路122的導電通孔123具有頂面123T以及底面123B。導電通孔123的頂面123T及底面123B分別連接至對應的線路122。在本實施例中,頂面123T的寬度小於底面123B的寬度。也就是說,導電通孔123的寬度是沿著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上往基底230逐漸遞增。而導電結構300的寬度是沿著垂直基底230的方向D1上往基底230逐漸遞減。如此一來,第一增層結構100中可包括寬度分別往圖2的下方(也就是往靠近基底230的方向上)逐漸遞減的錐形導電結構300以及逐漸遞增的錐形導電通孔123。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接墊121V還具有第三寬度W3。第三寬度W3大於第一寬度W1大於第二寬度W2。換句話說,請參考圖1F及圖2,頂部320於基底230上的正投影位於接墊121V於基底230上的正投影內,且頂部320的部分覆蓋接墊121V,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寬度W3也可以大於或等於第一寬度W1,且當第三寬度W3等於第一寬度W1時,頂部320可以完全重疊接墊121V。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以選擇性地設置多個晶片(未繪示)於第一增層結構100上並電性連接導電結構300以及凸塊340。此外還可以設置多個焊球(未繪示)或其他適當的元件於第二增層結構200’上並電性連接第二線路層220’,但不以此為限。
簡言之,由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1,可在第一增層結構100組合至基板20後,透過鑽孔製程簡單的形成盲孔V以貫穿第一增層結構100中的多個第一線路層120,再透過於盲孔V中形成導電結構300以完成這些第一線路層120與暴露出的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的電性連接。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線路載板1的製作難度、減少製作成本並提升生產良率。此外,線路載板1還可具有優秀的結構強度及信賴性,而具有良好的品質。此外導電結構300還具有頂部320,且頂面320T不切齊於接墊121V的頂面121T。如此,可進一步增加將頂部320應用為線路載板1的接點,並透過對頂部320進行表面處理程序,以保護盲孔V中的導電結構300,進而提升線路載板1的信賴性及品質。
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關於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部分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中不再重複贅述。
圖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結構的放大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及圖3,本實施例的導電結構300’與圖2的導電結構300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導電結構300’的頂部320’之頂面320T’具有第一寬度W1’,而接墊121V具有第三寬度W3。第一寬度W1’大於第三寬度W3。換句話說,接墊121V於基底230上的正投影位於頂部320’於基底230上的正投影內,且頂部320’完全地覆蓋接墊121V,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上述的設置下,可確保頂部320’與接墊121V之間的電性連接並保護接墊121V不受外界水氧的影響,增加線路載板的可靠性及性能。此外,藉由上述的設計,本實施例的線路載板還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故於此不再贅述。
圖4A至圖4G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請先參考圖1F與圖4G,本實施例的線路載板1A與圖1F的線路載板1相似,主要的差異在於:線路載板1A是透過化學機械平坦化製程以完成導電結構300A的設置。因此導電結構300A的頂面300T可與接墊121V的頂面121T切齊(繪示於圖4F)。以下將簡單的說明線路載板1A的製作流程。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以及步驟則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4A至圖4D,將第一增層結構100組合至基板20上,並移除臨時載板10。接著,對第一增層結構100進行鑽孔程序以形成盲孔V。盲孔V於基底230上的垂直投影重疊第一線路層120及第二線路層220中的最頂層220T於基底230上的垂直投影。
請參考圖4E,然後,於第一增層結構100上進行鍍覆程序,以整面地形成導電材料301。形成導電材料301的方式包括電鍍或化學鍍。如圖3E所示,在第一介電層110上形成導電材料301並使導電材料301填入盲孔V。在本實施例中,導電材料301的材質包括金屬材料,例如包括銅、鋁、銀、金或其他合適的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根據其他實施例,導電材料301也可以使用其他導電材料例如是包括合金、金屬材料的氧化物、金屬材料的氮化物、金屬材料的氮氧化物或是金屬材料與其他導電材料的堆疊層。
請參考圖4E及圖4F,接著,進行平坦化程序(未繪示),以去除部分導電材料301。平坦化程序包括化學機械平坦化(chemical-mechanical planarization,CMP)或刷磨法(brush grinding),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上述的設置下,平坦化程序可對第一增層結構100的表面進行平坦化及薄化,以去除第一介電層110上的導電材料301,而填入盲孔V中的導電材料301則不會被去除而形成具有連續側壁310的導電結構300A。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坦化程序還可以去除部分第一介電層110、第一線路層120以及導電結構300A,但不以此為限。如此一來,第一增層結構100可具有平坦的表面且第一增層結構100的整體可更為輕薄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導電結構300A的頂部320A的部分可在平坦化程序中被移除,因而使導電結構300A與第一介電層110切齊。換句話說,導電結構300A的頂面300T與接墊121V的頂面121T切齊。在上述的設置下,頂部320A實際上與最上層的接墊121V為一體的結構而內嵌於第一介電層110中。從另一角度而言,頂部320不突出於第一介電層110。如此一來,相較於圖1F所示的線路載板1,本實施例的線路載板1A之第一增層結構100的表面更為平坦,可以提升線路載板1A的品質。
在本實施例中,導電結構300A具有頂面300T、底面300B以及連接頂面300T與底面300B的連續側壁310。導電結構300A可在垂直基板20的方向D1上串連多個第一線路層120的多個接墊121V。如此一來,可透過簡單的鑽孔程序以及鍍覆程序,而形成導電結構300A並透過導電結構300A將第一線路層120電性連接至第二線路層220中的頂層220T,以簡化製程並降低成本。
請參考圖4G,形成防焊層SR覆蓋第一增層結構100的部分以及導電結構300的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可以將防焊層SR’設置第二增層結構200’上。防焊層SR、SR’分別具有多個開口O3、O4以暴露導電結構300A、部分第一線路層120以及部分第二線路層22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至此,以大致完成線路載板1A的製作。藉由上述的設計,本實施例的線路載板1A可獲致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效果,故於此不再贅述。
此外,還可進一步透過表面處理程序對導電結構300A的頂部320A及/或接墊121進行無電鍍鎳無電鍍鈀浸金、無電鍍鎳自催化金或浸鍍錫,以保護盲孔V中的導電結構300A、提升線路載板1A的信賴性及品質。
另外,還可以選擇性地設置多個晶片(未繪示)於第一增層結構100上並電性連接導電結構300A以及接墊121。此外還可以設置多個焊球(未繪示)或其他適當的元件於第二增層結構200’上並電性連接第二線路層220’,但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由於可在第一增層結構組合至基板後,透過鑽孔製程簡單的形成盲孔以貫穿第一增層結構中的多個第一線路層,再透過於盲孔中形成導電結構以完成這些第一線路層與暴露出的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的電性連接。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線路載板的製作難度、減少製作成本並提升生產良率。此外,線路載板還可具有優秀的結構強度及信賴性,而具有良好的品質。此外導電結構的頂部可應用為線路載板的接點,且透過對頂部進行表面處理程序,可以保護盲孔中的導電結構,進而提升線路載板的信賴性及品質。
此外,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還可透過平坦化程序去除第一介電層上的導電材料而在盲孔中形成導電結構。如此一來,導電結構的頂部可內嵌於第一介電層,使第一增層結構具有平坦的表面且第一增層結構的整體可更為輕薄化,進而提升線路載板的品質。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A:線路載板 10:臨時載板 12:離形層 20:基板 100:第一增層結構 110:第一介電層 120:第一線路層 121、121B、121V:接墊 121T、123T、300T、320T、320T’:頂面 122:線路 123:導電通孔 123B、300B:底面 130:黏著層 200、200’:第二增層結構 210、210’:第二介電層 220、220’:第二線路層 220T:最頂層 230:基底 231:上表面 232:下表面 300、300’、300A:導電結構 301:導電材料 310:連續側壁 320、320’、320A:頂部 340:凸塊 D1:方向 O1、O2、O3、O4:開口 PR:光阻圖案 R、R’:區域 SR、SR’:防焊層 V:盲孔 W1、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第三寬度
圖1A至圖1F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F的區域R中導電結構的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導電結構的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4A至圖4G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線路載板的製造流程剖面示意圖。
1:線路載板
20:基板
100:第一增層結構
110:第一介電層
120:第一線路層
121、121V:接墊
121T、123T、320T:頂面
122:線路
123:導電通孔
123B、300B:底面
130:黏著層
200、200’:第二增層結構
210、210’:第二介電層
220、220’:第二線路層
220T:最頂層
230:基底
231:上表面
232:下表面
300:導電結構
310:連續側壁
320:頂部
340:凸塊
D1:方向
O3、O4:開口
R:區域
SR、SR’:防焊層

Claims (11)

  1. 一種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臨時載板; 形成一第一增層結構於該臨時載板上,該第一增層結構包括: 多個第一介電層;以及 多個第一線路層,配置於該些第一介電層中; 形成一基板,該基板包括一第二增層結構,其中該第二增層結構包括: 多個第二介電層;以及 多個第二線路層,配置於該些第二介電層中,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外露於該些第二介電層; 設置一黏著層於該第一增層結構與該第二增層結構的其中之一者上; 組合該第一增層結構至該第二增層結構,其中該黏著層位於該第一增層結構與該第二增層結構之間; 移除該臨時載板; 對該第一增層結構進行一鑽孔程序,同時貫穿該些第一介電層中的多者、該些第一線路層中的多者及該黏著層,以形成一盲孔暴露出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的部分;以及 形成一導電結構於該盲孔,該導電結構將該些第一線路層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增層結構的步驟包括: 將該些第一線路層與該些第一介電層交互堆疊於該臨時載板上, 其中該些第一線路層彼此電性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基板的步驟包括: 提供一基底:以及 形成該第二增層結構於該基底上, 其中該第二增層結構中的該些第二線路層與該些第二介電層交互堆疊於該基底上,且該些第二線路層彼此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導電結構的步驟包括: 形成一光阻圖案於該第一增層結構上; 以該光阻圖案作為遮罩,將一導電材料設置於該盲孔以形成具有一連續側壁的該導電結構,其中該導電結構在垂直該基板的方向上串連該些第一線路層;以及 移除該光阻圖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導電結構的步驟包括: 形成一導電材料於該第一增層結構上,且該導電材料填入該盲孔;以及 進行一平坦化程序,去除部分該導電材料,以將填入該盲孔的該導電材料形成具有一連續側壁的該導電結構,其中該導電結構在垂直該基板的方向上串連該些第一線路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線路載板的製作方法,更包括: 形成一防焊層覆蓋該第一增層結構的部分以及該導電結構的部分,且該防焊層具有多個開口分別暴露部分該些第一線路層中的一者以及部分該導電結構。
  7. 一種線路載板,包括: 一第一增層結構,包括: 多個第一介電層及多個第一線路層交互堆疊,且該些第一線路層配置於該些第一介電層中,且該些第一線路層彼此電性連接; 一基板,包括: 一基底;以及 一第二增層結構設置於該基底上,包括: 多個第二介電層及多個第二線路層交互堆疊,且該些第二線路層配置於該些第二介電層中,且該些第二線路層彼此電性連接,其中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外露於該些第二介電層; 一黏著層位於該第一增層結構與該第二增層結構之間,該第一增層結構組合至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以及 一導電結構貫穿該些第一介電層中的多者、該些第一線路層中的多者及該黏著層,並接觸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 其中該導電結構在垂直該基板的方向上串連該些第一線路層, 其中該導電結構將該些第一線路層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線路載板,更包括一盲孔,該盲孔於該基底上的垂直投影重疊該些第一線路層及該些第二線路層中的最頂層於該基底上的垂直投影,其中該導電結構設置於該貫孔中並電性連接該些第一線路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線路載板,其中該導電結構具有相對的一頂面、一底面以及連接該頂面及該底面的一連續側壁,且該導電結構為錐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線路載板,其中該導電結構的該頂面具有一第一寬度,該底面具有一第二寬度,且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線路載板,更包括一防焊層覆蓋該第一增層結構的部分以及該導電結構的部分,且該防焊層具有多個開口分別暴露部分該些第一線路層中的一者以及部分該導電結構。
TW108119700A 2018-06-08 2019-06-06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7085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9700A TWI708541B (zh) 2019-06-06 2019-06-06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US16/535,102 US10999939B2 (en) 2018-06-08 2019-08-08 Circuit carrier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1910828142.XA CN112055482A (zh) 2019-06-06 2019-09-03 线路载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7/219,898 US20210219435A1 (en) 2018-06-08 2021-04-01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ircuit carrier board
US18/089,465 US20230137841A1 (en) 2018-06-08 2022-12-27 Circuit carri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ackage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9700A TWI708541B (zh) 2019-06-06 2019-06-06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8541B true TWI708541B (zh) 2020-10-21
TW202046840A TW202046840A (zh) 2020-12-16

Family

ID=73609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700A TWI708541B (zh) 2018-06-08 2019-06-06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5482A (zh)
TW (1) TWI70854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2310B (zh) * 2021-05-13 2022-04-2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5556B (zh) * 2022-07-15 2023-09-1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線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826060B (zh) * 2022-10-21 2023-12-1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18140A (zh) * 2017-10-20 2019-05-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印刷電路板
TW201917855A (zh) * 2017-10-26 2019-05-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印刷電路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2084A1 (en) * 1981-04-06 1982-10-13 Herbert Irwin Schachter Multi-level circui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726546B2 (ja) * 2005-06-03 2011-07-20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1109344B1 (ko) * 2009-10-20 2012-01-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4902676A (zh) * 2014-03-06 2015-09-09 常熟东南相互电子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法
CN110581075B (zh) * 2018-06-08 2021-11-02 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载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18140A (zh) * 2017-10-20 2019-05-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印刷電路板
TW201917855A (zh) * 2017-10-26 2019-05-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多層印刷電路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2310B (zh) * 2021-05-13 2022-04-21 欣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5482A (zh) 2020-12-08
TW202046840A (zh) 202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19435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ircuit carrier board
TWI415542B (zh) A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a printed wiring board
KR100792352B1 (ko) 패키지 온 패키지의 바텀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10076508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ircuit carrier board structure
TWI475935B (zh) 無核心層之封裝基板及其製法
TWI708541B (zh)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US11018082B2 (en) Space transform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5012237A (ja) 配線基板、半導体装置及び配線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693874B (zh) 線路載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US8209860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metal bump
JP2017152536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63130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CN111916354B (zh) 线路载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21028227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ircuit carrier board
US10874018B2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having embedded pad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908986B1 (ko) 코어리스 패키지 기판 및 제조 방법
JP4825784B2 (ja) 半導体装置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01981B (zh) 線路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US6913814B2 (en) Lamination process and structure of high layout density substrate
JP2009004813A (ja) 半導体搭載用配線基板
KR101158213B1 (ko) 전자부품 내장형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762310B (zh) 電路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202412573A (zh) 配線基板
KR101231443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5226111B2 (ja) Ic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ic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る埋め込み印刷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