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5762B - 紡車式捲線器 - Google Patents

紡車式捲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5762B
TWI705762B TW105105640A TW105105640A TWI705762B TW I705762 B TWI705762 B TW I705762B TW 105105640 A TW105105640 A TW 105105640A TW 105105640 A TW105105640 A TW 105105640A TW I705762 B TWI705762 B TW I7057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reel
rotation
shaft
fishing l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5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1755A (zh
Inventor
齋藤啓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1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5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5762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在於使把手不會伴隨轉子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之旋轉移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為,紡車式捲線器(10)具備有:捲線器本體(12)、把手(14)、捲筒軸(16)、捲筒(18)、轉子(20)、旋轉傳達機構(24)及旋轉控制機構(26)。把手(14)係可旋轉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2)的側部。轉子(20)係在捲線器本體(12)上可繞著捲筒軸(16)周圍朝釣線捲取方向及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旋轉傳達機構(24)為將把手(14)的旋轉傳達至轉子(20)。旋轉傳達機構(24)包含有驅動軸(40)、驅動齒輪(42)及小齒輪(44)。旋轉控制機構(26)係僅將把手(14)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40)。旋轉控制機構(26)具有把手制動部(68)。把手制動部(68)係當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RD旋轉時制動把手(14)。

Description

紡車式捲線器
本發明係關於紡車式捲線器,特別是關於可朝前方反覆地送出釣線之紡車式捲線器。
紡車式捲線器中具有以下的紡車式捲線器,亦即針對為了在反覆出線時防止細釣線纏繞,而一邊制動轉子一邊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逆轉之柄煞車型紡車式捲線器,為了即使轉子逆轉也不會使把手逆轉,在把手軸與驅動軸之間設置單向離合器的紡車式捲線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日本實公昭59-15890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捲線器,因應轉子與把手之 旋轉方向,藉由單向離合器,使把手與轉子連結、解除連結。在使手從把手分離的狀態下,轉子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之情況,會有因單向離合器稍許的摩擦等造成把手逆轉,移動至把手的自重作為朝釣線捲取方向的旋轉之彈推力進行作用之位置之虞產生。在這種情況,把手會伴隨轉子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的旋轉,如擺錘般朝雙方擺動。
本發明的課題係在於使把手不會伴隨轉子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之旋轉產生移動。
本發明之紡車式捲線器為可朝前方反覆送出釣線之捲線器。紡車式捲線器具備有捲線器本體、把手、捲筒軸、捲線用捲筒、轉子、旋轉傳達機構、及旋轉控制機構。把手係可旋轉地設在捲線器本體的側部。捲筒軸係可朝前後自由移動地設置在捲線器本體。捲線用捲筒係設在捲筒軸的前部。轉子係在捲線器本體上可繞著捲筒軸周圍朝釣線捲取方向及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能將釣線捲繞於捲筒。旋轉傳達機構為將把手的旋轉傳達至轉子。旋轉傳達機構包含有驅動軸、驅動齒輪及小齒輪。驅動軸係繞著與捲筒軸偏移之軸周圍可自由旋轉地設在捲線器本體。驅動齒輪與驅動軸可一體旋轉地被設置。小齒輪係可繞著捲筒軸的周圍自由旋轉地被設置,嚙合於驅動齒輪。旋轉控制機構係設在把手與驅動軸之間,僅將把手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旋轉控制機構具有對把手 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之旋轉賦予制動力的把手制動部。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當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把手的旋轉經由旋轉控制機構及旋轉傳達機構傳達至轉子,轉子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當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旋轉時,藉由把手制動部對該旋轉賦予制動力。因此,即使轉子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把手也不會移動。
旋轉控制機構,可具有僅將把手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之單方向滾子離合器。在此情況,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變得不會傳達至驅動軸,可確實地制動把手之朝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
旋轉控制機構,可進一步具有把手停止部,該把手停止部是在預定的旋轉位相使把手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之旋轉停止。在此情況,把手在預定的旋轉位相停止。
把手制動部,可為設在旋轉控制機構與捲線器本體之間的彈簧構件。在此情況,能藉由彈簧構件簡單地構成把手制動部。
彈簧構件,亦可為金屬彈簧線材製。在此情況,能藉由對金屬彈簧線材進行加工,可更簡單地構成把手制動部。
彈簧構件,可具有彎曲部與彈簧鉤掛部。彎 曲部,可為摩擦卡合於旋轉控制機構與捲線器本體中的其中一方,且當把手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旋轉時鎖緊,當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則鬆弛。彈簧鉤掛部,可自彎曲部折彎而卡止於旋轉控制機構與捲線器本體中的另一方。在此情況,當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彎曲部鬆弛而把手未被制動。當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轉時,彎曲部鎖緊而摩擦卡合於旋轉控制機構與捲線器本體中的其中一方,使得把手被制動。在此,可因應把手的旋轉方向,制動把手。
單方向滾子離合器,亦可具有內輪、外輪、複數個滾子、及保持構件。內輪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及把手中的其中一方。外輪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及把手中的另一方。複數個滾子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於內輪與外輪之間,在傳達旋轉的傳達位置與不傳達旋轉的解除位置可朝周方向移動。保持構件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滾子。在此情況,從內輪(或外輪),把手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轉變得不會自外輪(或內輪)傳達至驅動軸。
亦可為以下結構,亦即,單方向滾子離合器中,內輪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外輪可一體旋轉地設在把手。把手制動部,可具有爪構件、彈簧構件、環狀的制動構件、及彈性環。爪構件可自由擺動地裝設於保持構件。彈簧構件,可具有彎曲部與卡止部。彎曲部,可為能繞著把手的旋轉中心周圍轉動地摩擦卡合於捲線器本體, 且當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鬆弛,當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旋轉時則鎖緊。卡止部是設在彎曲部的一端,並鉤掛於爪構件的前端。制動構件,可繞著驅動軸周圍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具有複數個供爪構件的前端嚙合之複數個內齒。彈性環,可配置於捲線器本體與制動構件之間,使制動構件摩擦卡合於捲線器本體。
在此情況,當把手朝相反方向旋轉時,保持構件會與把手連動而朝相反方向旋轉。當保持構件朝相反方向旋轉時,彈簧構件的彎曲部鎖緊,卡止部拉引爪構件。藉此,爪構件的前端被卡止部彈推而朝徑方向外側擺動。其結果,爪構件的前端嚙合於內齒,使制動構件朝相反方向旋轉。由於制動構件藉由彈性環來與捲線器本體摩擦卡合,故,藉由制動構件,經由爪構件及保持構件,制動把手朝相反方向的旋轉。
又,當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彎曲部鬆弛,卡止部使爪構件的前端朝徑方向內側擺動。藉此,爪構件自內齒脫離,把手未被制動。在此,可因應把手的旋轉方向,確實地制動把手。又,因藉由彈性環使制動構件與捲線器本體摩擦卡合,所以,摩擦力穩定。
捲線器本體,可具有環狀彈簧保持構件,該彈簧保持構件形成有供彈簧構件的彎曲部摩擦卡合的第1環狀溝。在此情況,藉由環狀彈簧保持構件,能夠保持彈簧構件,所以,捲線器本體的其他結構簡單。
捲線器本體,可具有環狀構件,該環狀構件 是配置於彈簧保持構件的外周側,在外周面形成有可裝設彈性環之第2環狀溝。在此情況,彈性環裝設於環狀構件,所以,捲線器本體的其他結構簡單。
旋轉控制機構,可進一步具有把手停止部,該把手停止部是在預定的旋轉位相使把手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之旋轉停止。把手停止部,可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是朝內周側突出形成於環狀構件,並可與爪構件接觸。在此情況,當藉由保持構件的旋轉嚙合於制動構件的內齒而旋轉之爪構件與突出部接觸時,把手的旋轉與保持構件一同停止。
捲線器本體,可具有:在內部具有機構收納空間的捲線器主體;及用來封閉捲線器主體的蓋構件。彈簧保持構件及環狀構件,亦可為從外側可裝卸且不能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主體及蓋構件中的其中一者。在此情況,能在右把手與左把手共用單方向滾子離合器、彈簧保持構件、環狀構件等。
若依據本發明,當把手朝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旋轉時,藉由把手制動部對該旋轉賦予制動力。因此,能使把手不會伴隨轉子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之旋轉移動。
10、110‧‧‧紡車式捲線器
12、112‧‧‧捲線器本體
14、114‧‧‧把手
16‧‧‧捲筒軸
18‧‧‧捲筒
20‧‧‧轉子
24‧‧‧旋轉傳達機構
26、126‧‧‧旋轉控制機構
40、140‧‧‧驅動軸
42‧‧‧驅動齒輪
44‧‧‧小齒輪
66、166‧‧‧單方向滾子離合器
68、168‧‧‧把手制動部
68a‧‧‧彈簧構件
68b‧‧‧彎曲部
68c‧‧‧彈簧鉤掛部
70、170‧‧‧把手停止部
72、172‧‧‧內輪
74‧‧‧外輪
76‧‧‧滾子
78、178‧‧‧保持構件
170a‧‧‧突出部
190‧‧‧彈簧保持構件
190a‧‧‧第1環狀溝
192‧‧‧環狀構件
190e‧‧‧第2環狀溝
194‧‧‧爪構件
194a‧‧‧支承孔
194b‧‧‧爪部
195‧‧‧彈簧構件
195a‧‧‧彎曲部
195b‧‧‧卡止部
196‧‧‧制動構件
196a‧‧‧內齒
197‧‧‧彈性環
圖1係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紡車式捲線器之側面斷面圖。
圖2係第1實施形態的紡車式捲線器之依據圖1的截斷線II-II所截斷的斷面圖。
圖3係圖1的轉子制動部之放大斷面圖。
圖4係顯示旋轉控制機構的結構之斜視圖。
圖5係圖2的旋轉控制機構部分之放大斷面圖。
圖6係依據圖5的VI-VI線截斷之斷面圖。
圖7係依據圖5的VII-VII線截斷之斷面圖。
圖8係顯示右把手用單方向滾子離合器的狀態之相當於圖6的斷面圖。
圖9係右把手的紡車式捲線器之相當於圖2的斷面圖。
圖10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把手及旋轉控制機構的結構之一部分的分解斜視圖。
圖11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的旋轉控制機構的剩餘的結構之分解斜視圖。
圖12係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紡車式捲線器之相當於圖5的圖。
圖13係依據圖12的截斷線XIII-XIII截斷之斷面圖。
圖14係依據圖12的截斷線XIV-XIV截斷之斷面圖。
<第1實施形態> <全體結構>
採用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10係如圖1及圖2所示,可將釣線朝前方反覆送出。紡車式捲線器10為將釣線繞著第1軸X周圍捲取之柄煞車型捲線器。紡車式捲線器10具備有捲線器本體12、把手14(參照圖2)、捲筒軸16、捲線用捲筒18、轉子20、轉子制動部22、旋轉傳達機構24、及旋轉控制機構26(參照圖2)。把手14係可旋轉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2的左側部之所謂的左把手。捲筒軸16係可朝前後自由移動地設置在捲線器本體12。捲筒18係設在捲筒軸16的前部。轉子20係在捲線器本體12上可繞著捲筒軸16周圍朝釣線捲取方向及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轉子20係可將釣線捲繞至捲筒18。轉子制動部22係可制動轉子20的釣線反覆送出方向之旋轉(逆轉)。旋轉傳達機構24為將把手14的旋轉傳達至轉子20。旋轉控制機構26係設在把手14與旋轉傳達機構24之間,僅將把手14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旋轉傳達機構24。
捲線器本體12具有:可裝設於釣竿且朝前後較長之釣竿裝設部12c;捲線器主體12a;腳部12b;及蓋構件12d(參照圖2)。捲線器主體12a在內部具有機構 裝設空間。捲線器主體12a是與腳部12b一體成形且側部形成為開口。捲線器主體12a是藉由蓋構件12d所封閉。在捲線器主體12a的前部,裝設有具備凸緣之金屬製的筒狀安裝構件12e。捲線器主體12a及蓋構件12d係在外側面分別具有例如圓形的裝設部12g(參照圖2),其可裝設旋轉控制機構26。如圖2及圖9所示,在未裝設有把手14之側的捲線器主體12a(或蓋構件12d)的裝設部12g,裝設覆蓋構件99以取代旋轉控制機構26。藉此,捲線器主體12a或蓋構件12d的開口部部分被覆蓋。覆蓋構件99係與旋轉控制機構26的後述之旋轉支承部64同樣地,藉由3支螺絲構件65(參照圖4)固定在裝設部12g。
在捲線器主體12a的內部,如圖1所示,設有轉子制動部22、旋轉傳達機構24、及往復移動機構28。往復移動機構28係與把手14的旋轉連動,經由捲筒軸16讓捲筒18朝前後往復移動之機構。
轉子20係如圖1所示,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捲線器本體12。轉子20具備:具有前壁20d的圓筒部20a;及在圓筒部20a的側方,相互地對向配置之第1臂部20b及第2臂部20c。如圖3所示,在圓筒部20a的前壁20d的中央部,形成有具備貫通孔20e的轂部20f。後述的捲筒軸16及小齒輪44貫通此貫通孔20e。轉子20係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小齒輪44的前端部。在第1臂部20b的前端及第2臂部20c的前端部,紡線架31自由擺 動地被設置著。藉由此紡線架31,釣線被導引至捲筒18。
捲筒18係如圖1所示,配置在轉子20的第1臂部20b與第2臂部20c之間。捲筒18係可自由裝卸地裝設於捲筒軸16的前端。捲筒18具有:捲筒本體32;及配置於捲筒本體32內的拖曳機構34。
<旋轉傳達機構>
旋轉傳達機構24係如圖1、圖2及圖3所示,具有:驅動軸40、驅動齒輪42、及小齒輪44。驅動軸40係繞著與捲筒軸16偏移之軸周圍可自由旋轉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2。驅動軸40係在兩端具有將後述的內輪72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之非圓形的連結軸部40a。驅動齒輪42是在驅動軸40可一體旋轉地被設置。小齒輪44係可繞著捲筒軸16的周圍自由旋轉地被設置,嚙合於驅動齒輪42。經由旋轉控制機構26,僅將把手14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40。在第1實施形態,驅動軸40係與驅動齒輪42一體地形成為筒狀。但,驅動齒輪亦可與驅動軸不同體地設置。驅動軸40係分別藉由軸承46a、46b(參照圖2)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捲線器主體12a及蓋構件12d。
小齒輪44形成為筒狀。小齒輪44的前部44a係貫通轉子20的貫通孔20e而朝捲筒18側延伸。在小齒輪44的前部44a,轉子20係藉由螺帽48可一體旋轉地 固定於小齒輪44。小齒輪44係在中間部與後部,藉由軸承50a、50b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捲線器主體12a。又,在前端部,藉由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安裝構件12e。
如圖1及圖2所示,往復移動機構28為橫動凸輪式之往復移動機構。往復移動機構28具有:嚙合於小齒輪44之中間齒輪28a;可繞著與捲筒軸16平行的軸周圍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主體12a之螺桿軸28b;及藉由螺桿軸28b的旋轉,可進行前後移動之滑塊28c。捲筒軸16的後端部不能旋轉且不能朝軸方向移動地安裝於滑塊28c。
<把手>
把手14係如圖2所示,具備有:把手臂52、把手軸54、及軸接頭構件56。把手臂52係朝驅動軸40的徑方向延伸。在把手臂52的前端,把手用手把58可繞著與驅動軸40平行的軸周圍自由旋轉地被裝設。如圖5所示,在把手臂52的基端,形成有可供固定用螺絲構件60貫通的貫通孔52a;及把手軸54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之非圓形的連結凹部52b。螺絲構件60係將把手臂52固定於把手軸54,並且經由軸接頭構件56,使旋轉控制機構26的旋轉支承部64不會自把手軸54脫離。
把手軸54係如圖5所示,在捲線器本體12的側部,可繞著驅動軸40的周圍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旋轉控制機構26。把手軸54係可與把手臂52一體旋轉地連 結著。把手軸54在前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卡合於連結凹部52b之非圓形部54a。把手軸54係藉由朝軸方向排列配置於旋轉控制機構26的後述之旋轉支承部64內的軸承55a及軸承55b,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旋轉支承部64。把手臂52側的軸承55a之內徑是較軸承55b的內徑小。因此,在把手軸54的軸承55a及軸承55b的裝設部分,形成有階差54b。把手軸54的基端形成為小徑,在該部位裝設有用來將後述的內輪72可自由旋轉地支承的軸承55c。
軸接頭構件56配置於把手軸54的外周側。軸接頭構件56之軸方向的移動被把手臂52所限制。軸接頭構件56具有:可朝軸方向自由移動且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把手軸54的外周面之內筒部56a;及與內筒部56a一體形成,朝捲線器本體12擴徑為喇叭狀之外筒部56b。軸接頭構件56係設置成用來防止旋轉控制機構26脫落。
<旋轉控制機構>
如圖2所示,旋轉控制機構26係設在把手14與驅動軸40之間。旋轉控制機構26係如圖4及圖5所示,具有:連結部62、旋轉支承部64、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把手制動部68及把手停止部70。
<連結部>
連結部62係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40及把手軸 54中的其中一方。連結部62係對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的後述之外輪74可一體旋轉。在第1實施形態,連結部62係可一體旋轉設在把手軸54,將把手軸54與外輪74可一體旋轉地連結。詳細而言,連結部62係一體地設在把手軸54。再者,亦可將連結部作成為與把手軸不同體,再與把手軸可一體旋轉地連結。連結部62具有:一體形成於把手軸54的圓板部62a;及至少一個的第1突起部62b。圓板部62a係配置於軸承55b與支承後述的內輪72的軸承55c之間。第1突起部62b係在圓板部62a的外周部朝驅動軸40的軸方向突出成卡合於後述的外輪74之凹部74a。在本實施形態,第1突起部62b係在周方向隔著間隔設有複數個(例如6個)。第1突起部62b的軸方向之突出長度係較外輪74的厚度短。在第1實施形態,第1突起部62b的軸方向之突出長度係較外輪74的厚度之一半的長度稍短。
<旋轉支承部>
旋轉支承部64係如圖4及圖5所示,固定於捲線器本體12的捲線器主體12a及蓋構件12d各自的裝設部12g中的其中一方。旋轉支承部64是將把手軸54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旋轉支承部64具有:用來收容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的有底筒狀收容部64a;及從收容部64a的內周部突出成筒狀之軸承裝設部64b。在收容部64a的內周面,形成有用來進行定位用的稍許的階差64c(參照圖 5)。在收容部64a的蓋構件12d側之外周面,形成有在周方向隔著間隔朝徑方向外側延伸的複數個(例如3個)山形的固定耳部64d(參照圖4)。藉由貫通此固定耳部64d而旋入至裝設部12g的螺孔12h之3支螺絲構件65,將旋轉支承部64固定於蓋構件12d或捲線器主體12a。在軸承裝設部64b的內周面,軸承55a及軸承55b在定位於軸方向的狀態下被裝設著。
<單方向滾子離合器>
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係如圖4至圖6所示,僅將把手14的釣線捲取方向WD之旋轉(參照圖6)傳達至驅動軸40。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被收容於旋轉支承部64內。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具有:內輪72、外輪74、複數個(例如6個)滾子76、保持構件78(參照圖4及圖5)、及至少一個彈推構件80。彈推構件80的數量,亦可與滾子76的數量相同,亦可較滾子76的數量少。在本實施形態,彈推構件80為例如線圈彈簧。彈推構件80的設置數量為滾子76的數量之一半的數量(例如3個)。
內輪72為金屬製的圓筒輥構件。內輪72係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40及把手軸14中的其中一方。在第1實施形態,內輪72是可一體旋轉地被設置在驅動軸40。內輪72係如圖5及圖7所示,在驅動軸40側的第1端具有非圓形的連結孔部72a,該連結孔部72a是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形成在驅動軸40的兩端的連結軸部 40a。如圖5及圖6所示,內輪72係在把手軸54側的第2端具有可裝設軸承55c的裝設孔部72b。內輪72是藉由軸承55c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把手軸54。
如圖4及圖6所示,外輪74為金屬製的略環狀構件。外輪74係在外周面具有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的複數個凹部74a。外輪74係如圖6所示,具有凸輪面74b與彈簧卡合部74e,凸輪面74b是在內周面形成有複數組(例如6組)的咬入部74c與解除部74d,複數組的該咬入部74c與解除部74d是在在周方向上隔著間隔形成。在咬入部74c,滾子76能在內輪72與外輪74之間咬入。在解除部74d,滾子76於內輪72與外輪74之間隔著間隙進行配置。再者,在圖6中,對2組的咬入部74c及解除部74d賦予圖號,剩餘的4組則省略其圖號。彈簧卡合部74e是卡合於線圈彈簧形態的彈推構件80之一方的端部。彈簧卡合部74e係在凸輪面74b的咬入部74c側,每間隔1個設置複數個(例如3個)。
複數個滾子76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於內輪72與外輪74之間。複數個滾子76,在傳達旋轉的傳達位置與不傳達旋轉的解除位置可朝周方向移動。在此,傳達位置為滾子76與凸輪面74b的咬入部74c接觸的位置。解除位置為滾子76與凸輪面74b的解除部74d相面對的位置。
保持構件78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滾子76。保持構件78是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旋轉支承部64的 收容部64a之內周面。保持構件78具有:可供內輪72通過中心的圓板狀本體部78a;複數個(例如6個)保持部78b;及複數個(例如2個)第2突起部78c。本體部78a的外周部係藉由旋轉支承部64的階差64c,定位於軸方向。複數個保持部78b係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於本體部78a的把手14側之面。複數個第2突起部78c係在本體部78a的外周側,與外周面隔著間隙而在在周方向隔著間隔加以配置。
複數個保持部78b係朝把手14側突出。各保持部78b具有:可卡合於滾子76的外周面之彎曲的第1面78d;及可卡合於彈推構件80的端部之第2面78e。複數個保持部78b係如圖6所示,對將藉由彈推構件80所彈推的滾子76之中心C2與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的旋轉中心HC連結的第1直線L1配置成對稱。在這樣的保持構件78,在從後方觀看時把手14裝設於右側之右把手的紡車式捲線器10之情況,使外輪74反向,將彈推構件80配置在隔著滾子76而相反側的第2面78e即可。此狀態顯示於圖8。在圖8中,釣線捲取方向WD形成為順時鐘方向。藉由這樣的結構,在左把手與右把手的紡車式捲線器10,能夠共用包含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之旋轉控制機構26,可減少紡車式捲線器10的零件數量。
保持部78b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保持滾子76。第2突起部78c係為了卡合於複數個凹部74a,從本體部78a的外周側之面朝驅動軸40的軸方向突出。第2 突起部78c係具有較凹部74a的周方向長度短之周方向長度。因此,在卡合於凹部74a的狀態,在第2突起部78c的兩側形成間隙。第2突起部78c的軸方向之突出長度係較外輪74的厚度短。在第1實施形態,第2突起部78c的軸方向之突出長度係較外輪74的厚度之一半的長度稍短。藉此,能將第1突起部62b與第2突起部78c配置在外輪74的凹部74a之周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在本體部78a的內周部,如圖5所示,形成有朝裝設部12g側呈環狀突出之第1突出部78f。在第1突出部78f的外周面,形成有供把手制動部68裝設的第1環狀溝78g。第1環狀溝78g係朝第1突出部78f凹陷成外周側型成為開口且形成為略環狀。在本體部78a的外周部,如圖5所示,形成有朝裝設部12g側呈環狀突出之第2突出部78h。在第2突出部78h的外周面,形成有供把把手停止部70裝設的第2環狀溝78i。第2環狀溝78i係朝第2突出部78h凹陷成外周側型成為開口且形成為略環狀。第2環狀溝78i係在周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呈直線狀切削之缺口部78j。缺口部78j係與後述的預定旋轉位相F相關而形成。在缺口部78j的徑方向外側,形成有用來限制後述的環狀構件70a朝徑方向外側移動之限制突起78k。
<把手制動部>
把手制動部68係如圖4、圖5及圖7所示,具有對 把手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之旋轉賦予制動力。例如,會有因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之稍許的摩擦等使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圖7中的順時鐘方向)RD旋轉之情況產生。為了防止此情況,設置把手制動部68。
把手制動部68係藉由具有彈性的金屬彈簧線材製的彈簧構件68a所構成。彈簧構件68a係如圖4及圖7所示,具有彎曲部68b、和彈簧鉤掛部68c。彎曲部68b係可摩擦卡合地裝設於第1環狀溝78g。彎曲部68b係在圖4中,朝逆時鐘方向彎曲後而連接於彈簧鉤掛部68c。彈簧鉤掛部68c係從彎曲部68b的一端朝徑方向外側折彎後再折彎成扁平S字形。彈簧鉤掛部68c係可朝周方向稍微移動地鉤掛於把手停止部70之後述的停止構件70b。彈簧鉤掛部68c具有:當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則按壓停止構件70b之第1按壓部68d;及當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時,則按壓停止構件70b之第2按壓部68e。藉此,彈簧構件68a係因應把手14的旋轉方向,將後述的停止構件70b朝不同的方向彈推。再者,亦可形成以下結構,亦即,直線狀地形成彈簧鉤掛部,將後述的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形成為扁平S字形,在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形成被彈簧鉤掛部按壓的第1被按壓部及第2被按壓部。
在這樣的結構之把手制動部68,彈簧構件68a係當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 時,該彈簧構件68a係彎曲部68b的直徑變小而鎖緊。藉此,與第1環狀溝78g摩擦卡合使旋轉阻抗變大,藉此制動把手14。相反地,當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該彈簧構件68a係彎曲部68b的直徑變大而鬆弛。藉此,旋轉阻抗變小,未制動把手14。
<把手停止部>
把手停止部70係如圖7所示,僅在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在預定的旋轉位相F使把手14停止。預定的旋轉位相F係指當立起釣竿時,較把手14的下死點DP更前側的位置。在圖7中,通過把手軸54的旋轉中心HC且與捲筒軸16平行的第2直線L2和預定的旋轉位相F所形成的角度A為例如40度至140度的範圍。在第1實施形態,在圖7中,角度A為例如大概70度。
把手停止部70具備:具有彈性的環狀構件70a;及停止構件70b。環狀構件70a係以產生稍許的張力的方式,裝設在第2環狀溝78i。環狀構件70a為例如合成橡膠製的O型環。
當環狀構件70a裝設到第2環狀溝78i時,在缺口部78j,環狀構件7a呈直線狀地被配置。因此,環狀構件70a係當裝設至第2環狀溝78i時,則形成有直線部70c,配置為D字形。直線部70c係藉由限制突起78k,限制朝徑方向外側移動。
停止構件70b係例如合成樹脂製的板狀構件。停止構件70b係與預定的旋轉位相F相對應,可擺動地裝設於裝設部12g。停止構件70b係在可與直線部70c接觸的接觸位置與自直線部70c遠離的分離位置之間進行擺動。停止構件70b係從較預定的旋轉位相F更前方側接觸於環狀構件70a,將環狀構件70a壓縮,藉此,使把手14停止。
停止構件70b為扁平五角形狀的構件,周方向的兩端之第1角部70d及第2角部70e被圓化。停止構件70b係為當左把手時,對直線部70c傾斜而配置,使得第1角部70d較第2角部70e更接近直線部70c而配置。停止構件70b係藉由彈簧構件68a朝接觸位置與分離位置擺動。
在停止構件70b的裝設部12g側之面的周方向中心部,設有卡合於裝設部12g之擺動軸70f。擺動軸70f係可擺動地支承於設在裝設部12g的支承部12i。在停止構件70b的第1角部70d之擺動軸70f側,設有卡合於彈簧構件68a的彈簧鉤掛部68c之第1卡合部70g。在停止構件70b的第2角部70e之擺動軸70f側,設有卡合於彈簧構件68a的彈簧鉤掛部68c之第2卡合部70h。第1卡合部70g及第2卡合部70h是以可供彈簧鉤掛部68c的第1按壓部68d及第2按壓部68e接觸的溝所構成。彈簧鉤掛部68c的第1按壓部68d接觸於第1卡合部70g的擺動軸70f側之壁面。在將彈簧構件68a裝設於第1環狀 溝78g的狀態,自第1按壓部68d的旋轉中心HC算起的徑方向位置是配置於較擺動軸70f的中心位置SP的徑方向位置更靠近徑方向內側。又,第2按壓部68e的徑方向位置,是配置於較擺動軸70f的中心位置SP的徑方向位置更靠近徑方向外側。第1卡合部70g及第2卡合部70h係形成於停止構件70b之與保持構件78相對向的面。在左把手之情況,較第2角部70e更接近直線部70c而配置之第1角部70d是可壓接直線部70c。又,使彈簧鉤掛部68c卡合於第2卡合部70h。在右把手之情況,相反地,第2角部70e是較第1角部70d更接近直線部70c而配置,可壓接直線部70c。又,使彈簧鉤掛部68c卡合於第1卡合部70g。
在這種結構之把手停止部70,當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彈簧鉤掛部68c的第1按壓部68d按壓第2卡合部70h的擺動軸70f側之壁面,將停止構件70b朝如圖7所示的逆時鐘方向彈推。藉此,停止構件70b朝接觸位置擺動,第1角部70d按壓環狀構件70a的直線部70c而使把手14停止。又,當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彈簧鉤掛部68c的第2按壓部68e按壓第2卡合部70h的第2角部70e側之壁面,將停止構件70b朝如圖7所示的順時鐘方向彈推。藉此,停止構件70b朝分離位置擺動,第1角部70d從環狀構件70a的直線部70c分離,不會使把手14停止而讓其自由地旋轉。
<轉子制動部>
轉子制動部22係如圖1及圖3所示,具有:制動部35;用來調整操作制動部35的制動力的制動桿36;藉由制動桿36可切換成預定制動狀態與制動解除狀態之預定制動部37。
制動部35具有:具有壓接制動桿36的前端並予以制動的制動面38a之制動部本體38;遭轉子20與制動部本體38因應轉子20的旋轉方向予以連結、遮斷之爪式單向離合器39。
制動部本體38具有:與轉子20同心地配置於轉子20的圓筒部20a之內周側的筒狀構件38b;及固定於筒狀構件38b的內周面之制動圓筒38c。
筒狀構件38b係藉由軸承50d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軸承固定輪12f,該軸承固定輪12f旋入固定於捲線器本體12的安裝構件12e。
單向離合器39為爪式離合器,僅在轉子20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時,將轉子20與制動部本體38的筒狀構件38b連結,連動於轉子20而使筒狀構件38b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因此,轉子20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未傳達至筒狀構件38b。
當轉子20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時,則單向離合器39打開(ON),轉子20的旋轉被傳達至筒狀構件38b,可進行藉由轉子制動部22之制動操作。
如圖1所示,制動桿36是繞著與第1軸X偏移的第2軸Y周圍自由擺動地支承於捲線器本體12。制動桿36係朝與釣竿裝設部12c分離的方向彈推。
制動桿36係安裝於捲線器本體12,可在如圖1虛線所示的預定制動位置與較制動解除位置更接近釣竿裝設部12c之以兩點鏈線所示的制動位置之間進行擺動。再者,制動桿36一般是保持於如圖1實線所示的制動解除位置與虛線所示的預定制動位置中的其中一位置。
<紡車式捲線器的動作>
在進行釣魚之情況,將紡線架31朝釣線開放姿勢側推倒,進行拋投,藉此,釣線從捲筒18的外周反覆放出。當捲取釣線時,將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的話,則紡線架31藉由未圖示的返回機構返回至釣線捲取姿勢。把手14的旋轉力是經由連結部62在幾乎無裕度的狀態傳達至外輪74。當外輪74旋轉時,延遲相當於凹部74a與第2突起部78c之間隙的量,外輪74的旋轉被傳達至保持構件78。其結果,在滾子76已經咬入於咬入部74c的狀態下,保持構件78旋轉,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確實地接通(Clutch-on)。當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接通時,把手14的旋轉經由驅動軸40、驅動齒輪42傳達至小齒輪44。被傳達到小齒輪44的旋轉力經由小齒輪44的前部44a傳達至轉子20。此時,因轉子20係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所以,單向離合器39不會作動,轉子20的 旋轉力未傳達至筒狀構件38b。當小齒輪44旋轉時,捲筒軸16會朝前後方向往復移動。
若未對制動桿36進行任何操作,制動桿36預定制動部37的動作所按壓而配置到制動解除位置或預定制動位置。
當使轉子20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而與魚進行搏鬥時,將制動桿36朝釣竿裝設部12c側進行拉入操作而調整制動力。
此時,轉子20的釣線反覆送出方向之旋轉經由小齒輪44、驅動齒輪42傳達至驅動軸40。但,在第1實施形態,旋轉控制機構26,具有僅將把手14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40之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因此,即使驅動軸40逆轉,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也瞬間關閉(OFF),可瞬間地防止把手14之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的旋轉。
又,當手放開把手14時,會有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之情況。但,此時,把手制動部68的彈簧構件68a之彎曲部68b鎖緊而把手14被制動。且,把手停止部70將把手14在預定的旋轉位相F停止。
在將把手14從如圖2所示的左把手換變更成如圖9所示的右把手,變更紡車式捲線器10的規格之情況,將旋轉支承部64從蓋構件12d的裝設部12g取下。又,將把手制動部68的彈簧構件68a從保持構件78的第 1環狀溝78g取下。且,將停止構件70b從蓋構件12d的裝設部12g取下。將取下的彈簧構件68a予以正反顛倒,再次裝設至保持構件78的第1環狀溝78g。然後,使保持構件78及彈推構件80從旋轉支承部64脫離,如前述般,從圖6所示的狀態將外輪74的正反顛倒而裝設至旋轉支承部64。其次,使保持構件78返回至旋轉支承部64,將彈推構件80隔著滾子76配置於相反側。藉此,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形成為如圖8所示的狀態。在此狀態下,從捲線器主體12a的裝設部12g取下覆蓋構件99,將所取下的停止構件70b再次裝設至捲線器主體12a的裝設部12g之支承部12i。在進行裝設時,使彈簧構件68a的彈簧鉤掛部68c卡合於停止構件70b的第1卡合部70g。在此狀態下,藉由螺絲構件65將旋轉支承部64固定於捲線器主體12a的裝設部12g。藉此,可達成如圖9所示的右把手之把手非逆轉型的紡車式捲線器10。
最後,再將覆蓋構件99固定於蓋構件12d的裝設部12g。藉此,不需要製造右把手用的構件,能夠在左把手與右把手共用旋轉控制機構26。
又,在變更成容許把手14的逆轉之規格的情況,將旋轉支承部64從裝設部12g取下而使旋轉控制機構26脫離。然後,準備可直接卡合於驅動軸40的連結軸部40a之把手軸即可。在此情況,亦可構成為旋轉支承部64支承把手軸。
<第2實施形態>
在如圖10至圖14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之紡車式捲線器110,主要在捲線器本體112、從把手114到驅動軸140之旋轉傳達路徑、把手制動部168、及把手停止部170的構造上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再者,在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結構進行說明。又,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結構之構件,賦予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關於結構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但具有相同功能之構件,十位數與個位數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以三位數的圖號加以表示。
<捲線器本體>
如圖11及圖12所示,捲線器主體112的蓋構件112d及未圖示的捲線器主體係在外側面具有可裝設第2實施形態的旋轉控制機構126之例如圓形的裝設部112g。捲線器主體的裝設部112g係被如圖11所示的蓋構件199所覆蓋。蓋構件199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藉由與固定後述的旋轉支承部164之螺絲構件165相同規格的螺絲構件所固定。捲線器本體112,具有環狀彈簧保持構件190,該彈簧保持構件形成有供構成第2實施形態的把手制動部168之彈簧構件195的彎曲部195a摩擦卡合的第1環狀溝190a。彈簧保持構件190係在朝蓋構件112d的軸承46a的裝設用外側突出之筒部112k及未圖示的捲線器主體的軸承46b的裝設用突出之筒部的外周面, 可裝卸且不能旋轉地被設置著。
捲線器本體112係配置於彈簧保持構件190的外周側,在外周面具有可裝設構成第2實施形態的把手制動部168之彈性環197的環狀構件192。環狀構件192係將金屬製的筒狀構件進行例如沖壓成形而形成的。環狀構件192係可裝卸且不能旋轉地裝設於裝設部112g。環狀構件192係如圖11所示,為具有階差之筒狀的金屬製構件,其具有:墊片狀的安裝部192a;形成於安裝部192a的外周部之小徑部192b;及自小徑部192b擴徑之大徑部192c。在安裝部192a,形成有複數個安裝突起192d,該等安裝突起式嵌合於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在裝設部112g的複數個(例如3個)的安裝孔112i。在小徑部192b的外周面,形成有可裝設彈性環197的第2環狀溝192e。彈性環197為例如O型環。在大徑部192c,構成把手停止部170的突出部170a朝內周側突出成山形而形成。
在裝設部112g,形成有配置於彈簧保持構件190外周側之環狀密封溝112j。在密封溝112j,裝設有用來將第2實施形態的旋轉支承部164與裝設部112g之間隙的第1密封構件193。第1密封構件193為例如O型環。
<把手>
把手114係如圖10所示,具備有:把手臂152、把 手軸154(參照圖12)、及軸接頭構件156。把手臂152係朝驅動軸140的徑方向延伸。在把手臂152的前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形狀的把手用手把158可繞著與驅動軸140平行的軸周圍自由旋轉地被裝設。把手臂152係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以可朝折疊位置與操作位置擺動地連結於把手軸154。軸接頭構件156與第2實施形態的旋轉支承部164之間隙係藉由第2密封構件157加以密封。第2密封構件157係裝設於軸接頭構件156,且具有與旋轉支承部164的內周面接觸之前端細的唇部157a。藉由第1密封構件193及第2密封構件157,能夠防止液體等的異物進入到旋轉支承部164內。
把手軸154係如圖12所示,在捲線器本體112的側部,可繞著驅動軸140的周圍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旋轉控制機構126。把手軸154係具有:可與把手臂152一體旋轉地連結的軸本體181;支承軸182;固定螺栓183;及隔離構件184。軸本體181係在前端,把手臂152自由擺動地裝設著,在基端,具有供固定螺栓183旋入之母螺紋部181a。
支承軸182係如圖10及圖12所示,配置於軸本體181的外周側,藉由固定螺栓183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軸本體181。支承軸182係藉由朝軸方向排列配置於旋轉支承部164內的軸承155a及軸承155b,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旋轉支承部164。在軸承155a及軸承155b之間,配置有定位用套環155d。支承軸182係具有:外周 面182a、內周面182b、及形成於外周面182a且較外周面182a更大徑之圓形鍔部182c。外周面182a具有:配置為矩形狀之4個直線部182d;及將相鄰的直線部182d連結的4個圓弧部182e。圓弧部182e為以旋轉中心HC為中心之圓弧。在圓弧部182e裝設有軸承155a及軸承155b。又,在直線部182d,旋轉控制機構126的連結部162可一體旋轉地被連結。內周面182b係形成為角部進行了C倒角(Chamfer)加工之矩形。在內周面182b,隔離構件184可一體旋轉地連結著。
固定螺栓183係經由隔離構件184,將軸本體181可一體旋轉地緊固於支承軸182。又,固定螺栓183是將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的內輪172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把手114。固定螺栓183具有頭部183a、及螺絲軸部183b。頭部183a具有:工具卡止部183c;較工具卡止部183c更大徑的支承部183d;及較支承部更大徑的按壓部183e。工具卡止部183c係可卡止螺絲起子或六角棒板手等的工具。支承部183d是將內輪172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按壓部183e係將隔離構件184朝支承軸182及軸本體181按壓。
隔離構件184為例如聚甲醛等的合成樹脂製之構件。隔離構件184係構成為將支承軸182與軸本體18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並且防止固定螺栓183鬆動。隔離構件184係配置於支承軸182與軸本體181之間。隔離構件184係被固定螺栓183的按壓部183e所按壓,將軸 本體181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支承軸182。隔離構件184係如圖10所示,具有:抵接於支承軸182的鍔部182c側的端面之圓形部184a;嵌合於支承軸182的內周面182b之矩形部184b;可供固定螺栓183的螺絲軸部183b通過的貫通孔184c;及從矩形部184b的一個角部朝軸方向延伸之延伸伸出部184d。延伸伸出部184d係卡合於支承軸182的內周面182b和軸本體181的外周面。延伸伸出部184d係構成為將支承軸182的矩形之內周面182b和軸本體181的矩形之外周面的間隙予以掩埋。藉此,能夠防止兩者的晃動。其結果,延伸伸出部184d可防止固定螺栓183鬆動。
<旋轉控制機構>
旋轉控制機構126係設在把手114與驅動軸140之間。旋轉控制機構126係如圖10至圖12所示,具有:連結部162、旋轉支承部164、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把手制動部168及把手停止部170。
<連結部>
連結部162係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140及把手軸154中的其中一方。連結部162係對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的後述之外輪74可一體旋轉。如圖10及圖12所示,連結部162係可一體旋轉卡合於把手軸154,將把手軸154與外輪74可一體旋轉地連結。連結部162具有: 可一體旋轉地連結於支承軸182的圓板部162a;至少一個的第1突起部162b;及形成於圓板部162a的中心之非圓形孔162c。在第2實施形態,非圓形孔162c形成為例如矩形,非圓形孔162c可供支承軸182的直線部182d一體旋轉地卡合。圓板部162a係配置於軸承155b與支承軸182的鍔部182c之間。第1突起部162b係在圓板部162a的外周部朝驅動軸140的軸方向突出成卡合於外輪74之凹部74a。在第2實施形態,第1突起部162b亦在周方向隔著間隔設有複數個(例如6個)。第1突起部162b的軸方向之突出長度係較外輪74的厚度短。在第2實施形態,第1突起部162b的軸方向之突出長度亦較外輪74的厚度之一半的長度稍短。
<旋轉支承部>
旋轉支承部164係如圖10及圖12所示,固定於捲線器本體112的未圖示之捲線器主體及蓋構件112d各自的裝設部112g中的其中一方。旋轉支承部164是將捲筒軸154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旋轉支承部164具有:用來收容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的有底筒狀收容部164a;及從收容部164a的內周部突出成筒狀之軸承裝設部164b。在收容部164a的內周面,形成有用來進行後述的保持構件178定位用的稍許的階差164c(參照圖12)。在收容部164a的蓋構件112d側之外周面,形成有在周方向隔著間隔朝徑方向外側延伸的複數個固定耳部164d(參照圖 10)。藉由貫通此固定耳部164d而旋入至裝設部112g的螺孔112h之3支螺絲構件165,將旋轉支承部164固定於蓋構件112d或捲線器主體。在軸承裝設部164b的內周面,軸承155a及軸承155b在定位於軸方向的狀態下被裝設著。
<單方向滾子離合器>
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係如圖11至圖13所示,除了內輪172及保持構件178以外,其餘的結構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係僅將把手114的釣線捲取方向WD(參照圖13)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140。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被收容於旋轉支承部164。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具有:內輪172、外輪74、複數個(例如6個)滾子76、保持構件178(參照圖11及圖12)、及至少一個彈推構件80。彈推構件80的數量,亦可與滾子76的數量相同,亦可較滾子76的數量少。在第2實施形態,彈推構件80為例如線圈彈簧。彈推構件80的設置數量為滾子76的數量之一半的數量(例如3個)。
內輪172為金屬製的中空且具有階差之圓筒輥構件。內輪172係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140及把手軸114中的其中一方。在第2實施形態,內輪172是可一體旋轉且可裝卸地被設置在驅動軸140。內輪172係如圖11及圖12所示,在驅動軸140側的第1端具有非圓形剖面的連結孔部172a,該連結孔部172a是可一體旋轉地連 結於形成在驅動軸140的兩端的非圓形連結孔部140a。內輪172係在把手軸154側的第2端具有可裝設軸承155c的圓形裝設孔部172b。內輪172係經由軸承155c可自由旋轉地支承於固定螺栓183的支承部183d。在內輪172與支承驅動軸140的軸承46a之間,裝設有墊圈198。
保持構件178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滾子76。保持構件178是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旋轉支承部164的收容部164a之內周面。保持構件178的本體部78a、保持部78b及第2突起部78c等的保持構件178之把手114側的面之結構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在圖11中賦予圖號並省略其說明。如圖14所示,在保持構件178之裝設部112g側的面,旋轉中心HC平行地突出形成有擺動軸178m,該擺動軸是用來將把手制動部168之後述的爪構件194自由擺動地支承。在保持構件178之擺動軸178m的兩側,形成有用來限制爪構件194的擺動範圍之一對限制突起178n。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的外輪74、複數個滾子76及彈推構件80實質上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在此省略說明。
<把手制動部>
把手制動部168係如圖11、圖12及圖14所示,具有對把手1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之旋轉賦予制動力。例如,會有因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之稍許 的摩擦等使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圖14中的逆時鐘方向)RD旋轉之情況產生。為了防止此情況,設置把手制動部168。再者,在第2實施形態中也進行從後方觀看時把手114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12的左側之左把手的情況之說明。
把手制動部168,具有爪構件194、彈簧構件195、制動構件196、及彈性環197。爪構件194係可繞著與旋轉中心HC平行的軸周圍自由擺動地裝設於保持構件178之擺動軸178m。爪構件194係在嚙合於制動構件196的如圖14中實線所示的卡合位置和自制動構件196分離的如圖14中虛線所示的分離位置之範圍進行擺動。爪構件194具有:用來供擺動軸178m裝設之支承孔194a、爪部194b、限制部194c、及彈簧鉤掛孔194d。爪部194b係從支承孔194a的形成部分朝前端延伸並可卡合於制動構件196。爪部194b係設在前端並形成為銳角。爪部194b係與一對限制突起178n中的一方(圖14中的左側)接觸。藉此,可限制爪構件194之圖14中的逆時鐘方向之擺動範圍。限制部194c係隔著支承孔194a而朝爪部194b相反側延伸,並與另一方的限制突起178n接觸。藉由限制部194c,可限制爪構件194之圖14中的順時鐘方向之擺動範圍。如此,藉由限制爪構件194的擺動範圍,當進行高速捲取時,爪構件194也不易自擺動軸178m脫離。彈簧鉤掛孔194d係以長圓形形成於爪部194b。
在第2實施形態,彈簧構件195並非為制動用構件,而是當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時,將爪構件194朝分離位置彈推之彈推構件。又,彈簧構件195是當把手1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將爪構件194朝卡合位置彈推。如圖11、圖12及圖14所示,彈簧構件195具有彎曲部195a、和卡止部195b。再者,在圖14中,由於剖面未顯示彈簧構件195,故以兩點鏈線顯示彈簧構件195。彎曲部195a可摩擦卡合地裝設於第1環狀溝190a。彎曲部195a係在圖14中朝逆時鐘方向彎曲後再朝外周側折彎。彎曲部195a係當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時則鬆弛,而當把手114朝相反方向RD旋轉時則鎖緊。當彎曲部195a鎖緊時,拉引卡止部195b,將爪構件194朝擺動軸178m之如圖14所示的順時鐘方向彈推,使爪構件194擺動至卡合位置。彎曲部195a進一步與旋轉中心HC平行地朝保持構件178側折彎,該折彎的部分構成卡止部195b。卡止部195b鉤掛於彈簧鉤掛孔194d。
在這種結構之把手制動部168,當把手114朝相反方向RD旋轉時,彎曲部195a鎖緊而拉引卡止部195b。藉此,爪構件194的前端被卡止部195b彈推而朝徑方向外側擺動。其結果,爪構件194的前端嚙合於制動構件196的內齒196a,使制動構件196朝相反方向RD旋轉。制動構件196是藉由彈性環197來與捲線器本體112的環狀構件192摩擦卡合。因此,藉由制動構件196,經 由爪構件194及保持構178件,制動把手114朝相反方向RD的旋轉。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使彎曲部195a鬆弛時,爪構件194朝分離位置擺動。又,因彎曲部195a鬆弛,所以,不會產生對把手114之旋轉的阻抗。
制動構件196為可繞著驅動軸140周圍可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12之金屬製的環狀構件。制動構件196具有供處於卡合位置的爪構件194之爪部194b嚙合的複數個內齒196a。內齒196a係對將周方向的中心位置CP1與旋轉中心HC連結的第3直線L3具有線對稱之形狀。藉此,即使將把手114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12的左右其中一側,均可使用制動構件196。制動構件196係可旋轉地裝設在捲線器本體112所包含的環狀構件192之大徑部192c。制動構件196係在將裝設於第2環狀溝192e的彈性環197予以壓縮的狀態下裝設在環狀構件192。因此,制動構件196藉由彈性環197摩擦卡合於環狀構件192。
在這樣的結構之把手制動部168,當把手1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彈簧構件195的彎曲部195a之直徑變小而鎖緊。藉此,卡止部195b將爪構件194朝卡合位置彈推,爪構件194嚙合於制動構件196的內齒196a。當爪構件194嚙合於內齒196a時,摩擦卡合於捲線器本體112的環狀構件192之制動構件196朝相反方向RD一邊被制動一邊旋轉,使得 把手114之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RD的旋轉被制動。相反地,當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時,彈簧構件195的彎曲部195a的直徑變大而鬆弛。藉此,爪構件194朝分離位置被彈推。因此,即使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制動構件196也不會旋轉,且即使當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時,離心力作用於爪構件194,爪構件194也不易朝卡合位置移動。
<把手停止部>
把手停止部170係如圖11、圖12及圖14所示,僅在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在預定的旋轉位相F使把手114停止。預定的旋轉位相F係指當立起釣竿時,較把手14的下死點DP更前側的位置。在圖14中,通過把手軸154的旋轉中心HC且與捲筒軸16平行的第2直線L2和預定的旋轉位相F所形成的角度A為例如40度至140度的範圍。在第2實施形態,在圖14中,角度A為例如大概70度。
把手停止部170係具有:爪構件194;及設在捲線器本體112的環狀構件192之突出部170a。突出部170a係具有與內齒196a相同的周方向長度,突出成與內齒196a大致相同形狀。突出部170a可與爪構件194的爪部194b相嚙合。突出部170a係對將周方向的中心位置CP2與旋轉中心HC連結的第4直線L4具有線對稱之形狀。藉此,即使將把手114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12的左右 其中一側,均可使用環狀構件192。因此,爪構件194的爪部194b設在可與內齒196a及突出部170a相嚙合之位置。當在制動中,保持構件178朝相反方向RD旋轉,爪構件194的爪部194b嚙合於突出部170a時,把手114之相反方向RD的旋轉停止。
在這樣的結構之把手停止部170,因使用把手制動部168的結構之爪構件194,使把手114的朝相反方向RD之旋轉停止,所以,把手停止部170的結構簡單。
<把手控制機構的動作>
在第2實施形態,也是當使轉子20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而與魚進行搏鬥時,將制動桿36朝釣竿裝設部12c側進行拉入操作而調整制動力。
此時,轉子20的釣線反覆送出方向之旋轉經由小齒輪44、驅動齒輪42傳達至驅動軸140。但,在第2實施形態,旋轉控制機構126,具有僅將把手114的釣線捲取方向WD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140之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因此,即使驅動軸140逆轉,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也瞬間關閉(OFF),可瞬間地防止把手114之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的旋轉。
又,當手放開把手114時,會有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之情況。但,此時,把手制動部168的爪構件194被彈簧構件195朝卡合位置彈推,制動構件196朝相反方向RD旋轉,使得把手114 被把手制動部168所制動。且,當爪構件194抵接於突出部170a,把手停止部170將把手114在預定的旋轉位相F停止。
在將把手114從如圖12所示的左把手換變更成右把手,變更紡車式捲線器110的規格之情況,將旋轉支承部164從蓋構件112d的裝設部112g取下。又,將把手制動部168的彈簧構件195從保持構件190的第1環狀溝190a取下。且,在裝設了彈性環197之狀態下,將環狀構件192從蓋構件112d的裝設部112g取下。所取下的彈簧構件195為左把手專用。右把手用的彈簧構件295係如圖11所示,與彎曲部295a相同形狀,但卡止部295b從彎曲部295a朝相反方向折彎。將此右把手用的彈簧構件295裝設於彈簧保持構件190。然後,使保持構件178從旋轉支承部164脫離,從如圖13所示的狀態將外輪74的正反顛倒而裝設至旋轉支承部164。其次,使保持構件178返回至旋轉支承部164,將彈推構件80隔著滾子76配置於相反側。在此狀態下,從捲線器主體的裝設部112g取下覆蓋構件199,將所取下的彈簧保持構件190及環狀構件192再次裝設至捲線器主體側的裝設部112g。當進行此裝設時,將彈簧構件295的卡止部295b卡合於爪構件194的彈簧鉤掛孔194d。在此狀態下,藉由螺絲構件165將旋轉支承部164固定於捲線器主體的裝設部112g。藉此,可達成把手非逆轉型的右把手式紡車式捲線器110。
最後,再將覆蓋構件199固定於蓋構件112d的裝設部112g。藉此,僅製造右把手用的彈簧構件,就能夠在左把手與右把手共用旋轉控制機構126。
又,在變更成容許把手114的逆轉之規格的情況,將旋轉支承部164從裝設部112g取下而使旋轉控制機構126脫離。然後,準備可直接卡合於驅動軸140的連結孔部140a之把手軸即可。在此情況,亦可構成為旋轉支承部164支承把手軸。
(特徵)
前述實施形態能以下述方式表現。
(A)紡車式捲線器10為可朝前方反覆送出釣線之捲線器。紡車式捲線器10具備有捲線器本體12、把手14、捲筒軸16、捲線用捲筒18、轉子20、旋轉傳達機構24、及旋轉控制機構26。把手14係可旋轉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2的側部。捲筒軸16係可朝前後自由移動地設置在捲線器本體12。捲線用捲筒18係設在捲筒軸16的前部。轉子20係在捲線器本體12上可繞著捲筒軸16周圍朝釣線捲取方向及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能將釣線捲繞於捲筒18。旋轉傳達機構24為將把手14的旋轉傳達至轉子20。旋轉傳達機構24包含有驅動軸40、驅動齒輪42及小齒輪44。驅動軸40係繞著與捲筒軸16偏移之軸周圍可自由旋轉地設在捲線器本體12。驅動齒輪42是在驅動軸40可一體旋轉地被設置。小齒輪44係可繞著捲筒軸 16的周圍自由旋轉地被設置,嚙合於驅動齒輪42。旋轉控制機構26係設在把手14與驅動軸40之間,僅將把手14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40。旋轉控制機構26具有把手制動部68。把手制動部68係對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之旋轉賦予制動力。
在此紡車式捲線器10,當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把手14的旋轉經由旋轉控制機構26及旋轉傳達機構24傳達至轉子20,轉子20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當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藉由把手制動部68制動該旋轉。因此,能使把手14不會伴隨轉子20朝釣線反覆送出方向之旋轉而移動。
(B)旋轉控制機構26,亦可具有僅將把手14的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驅動軸40之單方向滾子離合器66。在此情況,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的旋轉變得不會傳達至驅動軸40,可確實地制動把手14之朝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的旋轉。
(C)旋轉控制機構26,可進一步具有把手停止部70,該把手停止部是在預定的旋轉位相F使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之旋轉停止。在此情況,把手14在預定的旋轉位相F停止。
(D)把手制動部68,可為設在旋轉控制機構26與捲線器本體12之間的彈簧構件68a。在此情況,能藉由彈簧構件68a簡單地構成把手制動部68。
(E)彈簧構件68a,亦可為金屬彈簧線材 製。在此情況,能藉由對金屬彈簧線材進行加工,可更簡單地構成把手制動部68。
(F)彈簧構件68a,可具有彎曲部68b與彈簧鉤掛部68c。彎曲部68b,可為摩擦卡合於旋轉控制機構26與捲線器本體12中的其中一方,且當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鎖緊,當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則鬆弛。彈簧鉤掛部68c,可自彎曲部68b折彎而卡止於旋轉控制機構26與捲線器本體12中的另一方。在此情況,當把手14朝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彎曲部68b鬆弛而把手14未被制動。當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彎曲部68b鎖緊而摩擦卡合於旋轉控制機構26與捲線器本體12中的其中一方,使得把手14被制動。在此,可因應把手14的旋轉方向,制動把手14。
(G)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亦可具有內輪172、外輪74、複數個滾子76、及保持構件178。內輪172係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140及把手114中的其中一方。外輪74係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140及把手114中的另一方。複數個滾子76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於內輪172與外輪74之間,在傳達旋轉的傳達位置與不傳達旋轉的解除位置可朝周方向移動。保持構件178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滾子76。在此情況,從內輪172(或外輪),把手1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的旋轉變得不會自內輪172(或外輪)傳達至驅動軸140。
(H)亦可為以下結構,亦即,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中,內輪172可一體旋轉地設在驅動軸140,外輪74可一體旋轉地設在把手114。把手制動部168,可具有爪構件194、彈簧構件195、環狀的制動構件196、及彈性環197。爪構件194可自由擺動地裝設於保持構件178。彈簧構件195,可具有彎曲部195a與卡止部195b。彎曲部195a,可為能繞著把手114的旋轉中心HC周圍轉動地摩擦卡合於捲線器本體112,且當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時鬆弛,當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則鎖緊。卡止部195b是設在彎曲部195a的一端,並鉤掛於爪構件194的前端。制動構件196,可繞著把手114的旋轉中心HC周圍自由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12,具有複數個供爪構件194的前端嚙合之複數個內齒196a。彈性環197,可配置於捲線器本體112與制動構件196之間,使制動構件196摩擦卡合於捲線器本體112。
在此情況,當把手114朝相反方向RD旋轉時,保持構件178會與把手114連動而朝相反方向RD旋轉。當保持構件178朝相反方向RD旋轉時,彈簧構件195的彎曲部195鎖緊,卡止部195b拉引爪構件194。藉此,爪構件194的前端被卡止部195b彈推而朝徑方向外側擺動。其結果,爪構件194的前端嚙合於制動構件196的內齒196a,使制動構件196朝相反方向RD旋轉。由於制動構件196藉由彈性環197來與捲線器本體112的環狀 構件192摩擦卡合,故,藉由制動構件196,經由爪構件194及保持構件178,制動把手114朝相反方向RD的旋轉。
又,當把手114朝釣線捲取方向WD旋轉時,彎曲部195a鬆弛,卡止部195b使爪構件194的前端朝徑方向內側擺動。藉此,爪構件194自內齒196a脫離,把手114未被制動。在此,可因應把手114的旋轉方向,確實地制動把手114。又,因藉由彈性環197使制動構件196與捲線器本體112摩擦卡合,所以,摩擦力穩定。
(I)捲線器本體112,可具有環狀彈簧保持構件190,該彈簧保持構件190形成有供彈簧構件195的彎曲部195a摩擦卡合的第1環狀溝190a。在此情況,藉由環狀彈簧保持構件190,能夠保持彈簧構件195,所以,捲線器本體112的其他結構簡單。
(J)捲線器本體112,可具有環狀構件192,該環狀構件是配置於彈簧保持構件190的外周側,在外周面形成有可裝設彈性環197之第2環狀溝192e。在此情況,因彈性環197裝設於環狀構件192,所以,捲線器本體112的其他結構簡單。
(K)旋轉控制機構126,可進一步具有把手停止部170,該把手停止部是在預定的旋轉位相F使把手1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之旋轉停止。把手停止部170,可具有突出部170a,該突出部是朝內周側 突出形成於環狀構件192,並可與爪構件194接觸。在此情況,當藉由保持構件178的旋轉嚙合於制動構件196的內齒196a而旋轉之爪構件194與突出部170a接觸時,把手114的旋轉與保持構件178一同停止。
(L)捲線器本體112,可具有:在內部具有機構收納空間的捲線器主體;及用來封閉捲線器主體的蓋構件112d。彈簧保持構件190及環狀構件192,亦可為從外側可裝卸且不能旋轉地裝設於捲線器主體及蓋構件112d中的其中一者。在此情況,能在右把手與左把手共用單方向滾子離合器166、彈簧保持構件190、環狀構件192等。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說明了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係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特別是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形例可因應需要而加以任意組合。
(a)在第1實施形態,把手制動部68為金屬彈簧線材製,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為將合成橡膠等的彈性體可與旋轉控制機構接觸及分離地配置,當把手14朝與釣線捲取方向WD相反方向RD旋轉時,彈性體接觸於旋轉控制機構。在此情況,作為使彈性體接觸及分離的控制構件,可使用前述實施形態的彈簧構件68a。
(b)在第1實施形態,將把手制動部68的 彈簧構件68a之彎曲部68b配置於構成旋轉控制機構26的保持構件78,但亦可將彎曲部配置於捲線器本體。在此情況,將彈簧鉤掛部配置於保持構件即可。
(c)在第2實施形態,在爪構件194設置支承孔194a,在保持構件178設置擺動軸178m,但亦可相反地,在保持構件設置圓形的凹部,在爪構件設置嵌合於凹部的軸部。
(d)在第2實施形態,將彈簧構件195及295在右把手用與左把手用作成不同的構造,但,能夠藉由將卡止部朝徑方向折彎,在右把手與左把手共用彈簧構件。
12g‧‧‧裝設部
12h‧‧‧螺孔
26‧‧‧旋轉控制機構
40‧‧‧驅動軸
40a‧‧‧連結軸部
52‧‧‧手臂
52a‧‧‧貫通孔
54‧‧‧把手軸
54a‧‧‧軸承
55b‧‧‧軸承
55a‧‧‧軸承
55c‧‧‧軸承
56‧‧‧軸接頭構件
56a‧‧‧內筒部
56b‧‧‧外筒部
60‧‧‧螺絲構件
62‧‧‧連結部
62a‧‧‧圓板部
62b‧‧‧第1突起部
64‧‧‧旋轉支承部
64a‧‧‧收容部
64b‧‧‧軸承裝設部
64d‧‧‧固定耳部
65‧‧‧螺絲構件
66‧‧‧單方向滾子離合器
68‧‧‧把手制動部
68a‧‧‧彈簧構件
68b‧‧‧彎曲部
68c‧‧‧彈簧鉤掛部
70‧‧‧把手停止部
70a‧‧‧環狀構件
70b‧‧‧停止構件
72‧‧‧內輪
72b‧‧‧裝設孔部
74‧‧‧外輪
74a‧‧‧凹部
74b‧‧‧凸輪面
74c‧‧‧咬入部
74d‧‧‧解除部
74e‧‧‧彈簧卡合部
76‧‧‧滾子
78‧‧‧保持構件
78a‧‧‧本體部
78b‧‧‧保持部
78c‧‧‧第2突起部
78h‧‧‧第2突出部
80‧‧‧彈推構件

Claims (11)

  1. 一種紡車式捲線器,係可朝前方反覆送出釣線之紡車式捲線器,其特徵為具備有:捲線器本體;把手,該把手是可旋轉地設在前述捲線器本體的側部;捲筒軸,該捲筒軸是可朝前後自由移動地設置在前述捲線器本體;捲線用捲筒,該捲筒是設在前述捲筒軸的前部;轉子,該轉子是在前述捲線器本體上可繞著前述捲筒軸周圍朝釣線捲取方向及釣線反覆送出方向旋轉,能將前述釣線捲繞於前述捲筒;驅動軸,該驅動軸是繞著與前述捲筒軸偏移之軸周圍可自由旋轉地設在前述捲線器本體;旋轉傳達機構,該旋轉傳達機構是包含可一體旋轉地設在前述驅動軸的驅動齒輪、和可繞著前述捲筒軸周圍自由旋轉地設置並與前述驅動齒輪嚙合之小齒輪,用來將前述把手的旋轉傳達至前述轉子;及旋轉控制機構,該旋轉控制機構是設在前述把手與前述驅動軸之間,僅將前述把手的前述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前述驅動軸;前述旋轉控制機構是具有:對前述把手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之旋轉賦予制動力的把手制動部;和僅將前述把手的前述釣線捲取方向之旋轉傳達至前述驅動軸之單 方向滾子離合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旋轉控制機構,進一步具有把手停止部,該把手停止部是在預定的旋轉位相使前述把手朝與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之旋轉停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把手制動部,為設在前述旋轉控制機構與前述捲線器本體之間的彈簧構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彈簧構件為金屬彈簧線材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彈簧構件,具有:彎曲部,該彎曲部是摩擦卡合於前述旋轉控制機構與前述捲線器本體中的其中一方,且當前述把手朝與前述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旋轉時鎖緊,當朝前述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則鬆弛;及彈簧鉤掛部,該彈簧鉤掛部是自前述彎曲部折彎而卡止於前述旋轉控制機構與前述捲線器本體中的另一方。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單方向滾子離合器係具有:內輪,該內輪是可一體旋轉地設在前述驅動軸及前述把手中的其中一方;外輪,該外輪是可一體旋轉地設在與前述內輪不同的設置位置亦即前述驅動軸及前述把手中的另一方;複數個滾子,這些滾子是在周方向隔著間隔配置於前 述內輪與前述外輪之間,在傳達前述旋轉的傳達位置與不傳達前述旋轉的解除位置可朝周方向移動;及保持構件,該保持構件是用來將前述滾子在前述周方向隔著間隔予以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單方向滾子離合器中,前述內輪可一體旋轉地設在前述驅動軸,前述外輪可一體旋轉地設在前述把手,前述把手制動部具有:爪構件,該爪構件是可自由擺動地裝設於前述保持構件;彈簧構件,該彈簧構件具有彎曲部及卡止部,該彎曲部為能繞著前述把手的旋轉中心周圍轉動地摩擦卡合於前述捲線器本體,且當前述把手朝前述釣線捲取方向旋轉時鬆弛,當朝與前述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旋轉時則鎖緊,該卡止部是設在前述彎曲部的一端並鉤掛於前述爪構件的前端;環狀制動構件,該制動構件是繞著前述驅動軸周圍自由旋轉地裝設於前述捲線器本體,具有供爪構件的前端嚙合之複數個內齒;及彈性環,該彈性環是配置於前述捲線器本體與前述制動構件之間,使前述制動構件摩擦卡合於前述捲線器本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捲線器本體,係具有環狀彈簧保持構件,該彈簧保持 構件形成有供前述彈簧構件的前述彎曲部摩擦卡合的第1環狀溝。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捲線器本體係具有環狀構件,該環狀構件是配置於前述彈簧保持構件的外周側,在外周面形成有可裝設前述彈性環之第2環狀溝。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旋轉控制機構,進一步具有把手停止部,該把手停止部是在預定的旋轉位相使前述把手朝與前述釣線捲取方向相反方向之旋轉停止,前述把手停止部,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是朝內周側突出形成於前述環狀構件,並可與前述爪構件接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紡車式捲線器,其中,前述捲線器本體係具有:捲線器主體,該捲線器主體是在內部具有機構收納空間;及用來封閉前述捲線器主體的蓋構件,前述彈簧保持構件及前述環狀構件,係從外側可裝卸且不能旋轉地裝設於前述捲線器主體及前述蓋構件中的其中一者。
TW105105640A 2015-03-18 2016-02-25 紡車式捲線器 TWI705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5347 2015-03-18
JP2015-055347 2015-03-18
JP2015115620A JP6518520B2 (ja) 2015-03-18 2015-06-08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5-115620 2015-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755A TW201701755A (zh) 2017-01-16
TWI705762B true TWI705762B (zh) 2020-10-01

Family

ID=57068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5640A TWI705762B (zh) 2015-03-18 2016-02-25 紡車式捲線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18520B2 (zh)
KR (1) KR102500478B1 (zh)
MY (1) MY184355A (zh)
TW (1) TWI705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4115B2 (ja) * 2016-03-10 2020-04-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979785B2 (ja) * 2017-04-26 2021-12-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N109247314A (zh) * 2018-10-08 2019-01-22 南平市佳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驱动的筏钓架竿结构及筏钓轮驱动装置
TWI726419B (zh) * 2019-09-17 2021-05-01 寶熊漁具股份有限公司 紡車式漁輪之傳動機構
JP7404161B2 (ja) * 2020-06-10 2023-12-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7465181B2 (ja) 2020-09-08 2024-04-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支持構造
JP2024057780A (ja) * 2022-10-13 2024-04-2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24057779A (ja) * 2022-10-13 2024-04-2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65462A (ja) * 2007-12-18 2009-07-30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把手及びハンドル組立体
TWI345954B (en) * 2004-08-27 2011-08-01 Shimano Kk One way clutch for spinning reel
EP2452556B1 (en) * 2010-11-12 2014-07-09 Frenzee Limited Re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79040A (zh) * 1968-06-19 1969-08-22
JPS613324Y2 (zh) * 1980-07-18 1986-02-01
JPS5915890A (ja) 1982-07-20 1984-01-26 株式会社東芝 原子力発電所の補助冷却装置
JP2559946Y2 (ja) * 1993-05-19 1998-01-1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のサイレントタイプ逆転防止機構
JPH11178488A (ja) * 1997-12-24 1999-07-06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717493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ハンドル取付構造
JP5588152B2 (ja) * 2009-08-20 2014-09-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5954B (en) * 2004-08-27 2011-08-01 Shimano Kk One way clutch for spinning reel
JP2009165462A (ja) * 2007-12-18 2009-07-30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把手及びハンドル組立体
EP2452556B1 (en) * 2010-11-12 2014-07-09 Frenzee Limited Re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1755A (zh) 2017-01-16
KR102500478B1 (ko) 2023-02-17
MY184355A (en) 2021-04-01
JP2016174593A (ja) 2016-10-06
JP6518520B2 (ja) 2019-05-22
KR20160112946A (ko)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5762B (zh) 紡車式捲線器
CN105981695B (zh) 纺车式渔线轮
JP2016174593A5 (zh)
KR101217155B1 (ko) 듀얼 베어링 릴의 스풀
TWI533800B (zh) 雙軸承捲線器的離心制動裝置
JP5153269B2 (ja) ローラクラッチ
CN106172292B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5324819B2 (ja) レバードラグリールの逆転防止機構
TWI696420B (zh) 雙軸承捲線器
JP2009063052A5 (zh)
TWI619436B (zh)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單元
JP2012024037A5 (zh)
JP596136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ハンドル組立体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JP2012007643A5 (zh)
KR102243481B1 (ko) 양 베어링 릴
JP2013106543A5 (zh)
TW201628494A (zh) 釣魚用捲線器的轉矩限制裝置
JP2015092876A5 (zh)
JP4381580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逆転防止機構
TWI771374B (zh) 釣魚用捲線器
JP2010279259A5 (zh)
TWI606782B (zh) Spinning reel and spinning reel reels
JP7404161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489885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6174543A5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