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7671B -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7671B
TWI697671B TW108125350A TW108125350A TWI697671B TW I697671 B TWI697671 B TW I697671B TW 108125350 A TW108125350 A TW 108125350A TW 108125350 A TW108125350 A TW 108125350A TW I697671 B TWI697671 B TW I6976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nshinone
moving bed
simulated moving
ty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4894A (zh
Inventor
梁明在
曾柏澍
梁茹茜
Original Assignee
梁明在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梁明在 filed Critical 梁明在
Priority to TW108125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7671B/zh
Priority to CN201911016308.4A priority patent/CN112239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67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4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489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JSTEROIDS
    • C07J73/00Steroids in which the cyclopenta[a]hydrophenanthrene skeleton has been modified by substitution of one or two carbon atoms by hetero ato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提供丹參粗萃物,所述丹參粗萃物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以及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隱丹參酮、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接著,以模擬移動床層析法將所述丹參粗萃物中的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開來。運用此模擬移動床層析法可將丹參粗萃物中的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開來,以產生高純度的丹參酮類化合物。

Description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純化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及根莖。丹參酮為丹參中的有效成分(如丹參酮II A、丹參酮II B、隱丹參酮、丹參酮I以及1,2-二氫丹參酮I等)。臨床研究發現在以下的四個方面具有其療效:(1)丹參的脂溶性成分用於心血管系統時,可以擴張冠狀動脈,使冠脈流量增加的功能;(2)在抗菌消炎方面,丹參酮對革蘭氏陽性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治療燒傷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在促進創面癒合方面有效果顯著;(3)在消化系統方面,丹參對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4)在抗腫瘤方面,隨著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丹參酮對多種腫瘤細胞具有細胞毒作用。
目前從丹參粗萃物中分離純化出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是採用傳統的製備層析分離技術進行分離。然而,現有的分離純化的方法並無法有效地將不同的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且操作重複性低,穩定性不佳,不適宜工業化的生產。
本發明提供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可有效地分離出高純度的丹參酮類化合物。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提供丹參粗萃物,所述丹參粗萃物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以及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接著,執行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丹參粗萃物中的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開來,其中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i)提供模擬移動床,所述模擬移動床依序包括第一區段、第二區段以及第三區段,其中所述模擬移動床由移動相及固定相所組成,所述固定相為內部具有孔隙的顆粒,所述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無水乙醇的沖滌劑,所述移動相於所述模擬移動床中是朝同一方向從沖滌端入口流經所述第一區段、所述第二區段以及所述第三區段之間,所述固定相是相對於所述移動相朝反方向模擬移動;以及(ii)將所述丹參粗萃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進料入口,並使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固定相移動至所述第一區段與所述第二區段之間的萃出端,並使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移動相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萃餘端,以分離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隱丹參酮、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區段、第二區段以及第三區段各自包含2根管柱,且每根管柱內填充有固定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15 wt%~25 wt%。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23 wt%。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5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0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5 公克/分鐘,且所述無水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3.02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189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512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701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5分鐘5秒至6分鐘。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餘端,其中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丹參酮IIA。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20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20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3.83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485 公克/分鐘,且所述無水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530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101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215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41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5分鐘。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出端,其中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1,2-二氫丹參酮I。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20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20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3.83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485 公克/分鐘,且所述無水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530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101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215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41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5分鐘30秒。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提供丹參粗萃物,所述丹參粗萃物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以及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接著,執行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丹參粗萃物中的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開來,其中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i)提供模擬移動床,所述模擬移動床依序包括第一區段、第二區段以及第三區段,其中所述模擬移動床由移動相及固定相所組成,所述固定相為內部具有孔隙的顆粒,所述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95%乙醇的沖滌劑,所述移動相於所述模擬移動床中是朝同一方向從沖滌端入口流經所述第一區段、所述第二區段以及所述第三區段之間,所述固定相是相對於所述移動相朝反方向模擬移動;以及(ii)將所述丹參粗萃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進料入口,並使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固定相移動至所述第一區段與所述第二區段之間的萃出端,並使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移動相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萃餘端,以分離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其中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區段、所述第二區段以及所述第三區段各自包含2根管柱,且每根管柱內填充有所述固定相。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0 wt%至20 wt%。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 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07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7分鐘。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雜質分離,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餘端並使所述雜質移動至所述第一區段與所述第二區段之間的所述萃出端,其中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丹參酮IIA。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07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7分鐘10秒。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將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將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出端,其中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隱丹參酮以及所述1,2-二氫丹參酮I。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 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07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8分鐘10秒。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更包括將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將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出端,其中所述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隱丹參酮。
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 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53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7分鐘20秒。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丹參酮類化合物的純化方法透過應用模擬移動床層析法將丹參粗萃物中不同的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開來,所述方法操作穩定、環保且可實現自動化,不僅可有效提升分離效率,更可獲得高純度的丹參酮類化合物。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可用以將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丹參酮I(Tanshinone I)、1,2-二氫丹參酮I(1,2-Dihydrotanshinone I)以及丹參酮IIA(Tanshinone IIA)從丹參粗萃物中分離純化出來。藉此,能夠得到高純度的丹參酮類化合物。更具體來說,本發明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可將丹參粗萃物中不同種類的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
圖1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的步驟圖。
請參照圖1。首先,進行步驟S100,提供丹參粗萃物。丹參粗萃物包括隱丹參酮、丹參酮I、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接著,進行步驟S110,以模擬移動床(Simulated Moving Bed,SMB)層析法將丹參粗萃物中的不同的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開來。
以下列舉實施例以說明本發明的生產方法的細節或條件,但這些實施例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保護範圍。所繪圖式係為示意圖僅為說明方便而繪製,並非代表限制其實際的方法、條件或裝置等。
[ 丹參粗萃物的製備 ]
在本實施例中,丹參粗萃物的製備方法包括使用超臨界流體對丹參進行萃取而取得。在本實施例中,超臨界流體為超臨界二氧化碳。舉例而言,秤量粉碎後的丹參(約2公斤),載入內膽,萃取時壓力設定為350巴(bar)或450巴,二氧化碳流速設定為10 公斤/小時,並以流量為0.8 公升/小時的無水乙醇泵入萃取槽後端以洗脫粗萃物,溫度設定為50 ℃。在萃取期間,每半小時從萃取槽收集一次粗萃物,共萃取2小時,將收集到的4瓶萃取液進行混合,以得到的丹參粗萃物(danshen crude extracts)。
[ 分析方法 ]
使用高效液相層析儀紫外線偵測器(HPLC/UV)(泵:日立2130;紫外線偵測器:日立L-2455)進行樣品的分析,其中分析管柱採用Diamonsil C18(2)(250 mm × 4.6 mm,5 μm);移動相以1毫升/分鐘(mL/min)的流速進行沖滌,沖滌方式則使用乙腈(acetonitrile,ACN)溶液及0.1%醋酸(HAc)水溶液的梯度沖滌,梯度沖滌的設定整理於表1,檢測波長則設定為290 nm。
[表1]
時間(分鐘) 0 8 15 30 35 45
乙腈比例 9 9 68 91 9 9
純水比例 91 91 32 9 91 91
圖2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丹參粗萃物的HPLC圖譜。在本實施例中,丹參粗萃物中的丹參酮類化合物包括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丹參酮I(Tanshinone I)、1,2-二氫丹參酮I(1,2-Dihydrotanshinone I)以及丹參酮IIA(Tanshinone IIA)。將所得之丹參粗萃物的高效液相層析分析圖與隱丹參酮、丹參酮I、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各自的標準品溶液所得之高效液相層析分析圖相比較,可從圖2的分析圖中清楚判讀出隱丹參酮、丹參酮I、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的波鋒位置,藉由此結果做為分析標準。隱丹參酮、丹參酮I、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各自的分子結構式如下。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2
Figure 02_image003
Figure 02_image004
[ 模擬移動床的組態設計 ]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中所使用的模擬移動床之組態設計圖。本實驗例是以提供圖3所示的模擬移動床100來進行模擬移動床層析法。請參考圖3,模擬移動床100包括第一區段110A、第二區段110B與第三區段110C。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區段110A包含兩根管柱C1與C2,第二區段110B包含兩根管柱C3與C4、且第三區段110C包含兩根管柱C5與C6,上述6根管柱串聯。
模擬移動床100是由移動相(未繪示)及固定相(未繪示)所組成。移動相包括沖滌劑,而固定相為內部具有孔隙的顆粒。每根管柱(C1~C6)內是填充顆粒內部具有孔隙的固定相。在本實施例中,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輔助溶劑的沖滌劑。舉例來說,沖滌劑可藉由二氧化碳液泵產生的高壓二氧化碳與另外輸入的輔助溶劑混合後而形成。在本實施例中,移動相中的輔助溶劑例如是乙醇。在本實施例中,沖滌劑是藉由高壓二氧化碳與乙醇混合後而形成。在一實施例中,輔助溶劑為無水乙醇,且以移動相的總量計,無水乙醇的含量為15 wt%至25 wt%。在一實施例中,輔助溶劑為95%乙醇,且以移動相的總量計,95%乙醇的含量為10 wt%至20 wt%。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一般而言,固定相以及移動相的選擇可以依據所欲分離的產物之需求而進行調整。
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固定相及移動相於三區段之間的相對流動,以分離混合物中的物質。移動相是相對於模擬移動床100中是朝同一方向從沖滌端入口D流經第一區段110A、第二區段110B以及第三區段110C之間,而固定相是相對於移動相朝反方向模擬移動。舉例來說,請參考圖3,若固定相是朝X1方向模擬移動(例如向左移動),則移動相會朝與X1相反的方向移動(例如向右移動)。藉由進料口切換裝置改變混合物之進料位置,以模擬固定相與移動相之相對流動方向。混合物進入層析管柱(進料)後,混合物所包含的成分102A及成分102B會依照各物質的亨利常數K分別被固定相滯留或隨著移動相移動,進而分離或純化成分102A及成分102B。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是將丹參粗萃物的進料溶液102從進料入口F注入模擬移動床100的第二區段110B與第三區段110C之間,而丹參粗萃物中所包含的成分102A及成分102B會依照各物質的亨利常數K分別被固定相滯留或隨著移動相移動,並且使成分102A(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固定相移動至第一區段110A與第二區段110B之間的萃出端E,並使成分102B(包括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移動相移動至第三區段110C的萃餘端R。
實施例 1
[ 超臨界流體層析系統篩選以及滯留行為調查 ]
為了設定模擬移動床層析法的操作條件,在本實施例中,先篩選出適合的流動相,並調查丹參酮類化合物與其他主要雜質的滯留行為。在本實施例中,以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丹參粗萃物作為分析樣品。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輔助溶劑的沖滌劑。在本實施例中,輔助溶劑為無水乙醇。固定相填充於直徑為1公分且長度為25 公分的填充管柱再串接超臨界流體層析(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設備,並在282 nm的波長下檢測。超臨界流體層析設備的操作條件設定為壓力160 bar,溫度50℃,二氧化碳流速設定為4.0克/分鐘。在本實施例中,分別設定不同的無水乙醇的流速,以確定不同的無水乙醇的流速對丹參粗萃物滯留性的影響。在本實施例中,分別設定無水乙醇流速為0.894毫升/分鐘(約為15 wt%)、1.266毫升/分鐘(約為20 wt%)、1.512毫升/分鐘(約為23 wt%)以及1.688毫升/分鐘(約為25 wt%)。
圖4為丹參萃出物在以無水乙醇溶液為輔助溶劑時所得的層析圖譜。由圖4的層析圖譜結果可知,隨著無水乙醇的比例增加,樣品的滯留性降低,滯留時間縮短,同時分離效果變差。
後續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Supercritical Fluid-Simulated Moving Bed,SF-SMB)的分離實驗的參數設定將以SFC測得的數據作為參考依據,計算出相應物質的亨利常數K值,再根據三角理論設定分離所需要的參數。
具體來說,當混合物進入層析管柱(進料)後,混合物所包含的不同成分會依照各物質的亨利常數K分別被固定相滯留或隨著移動相移動,進而將不同成分進行分離或純化。亨利常數K值的計算方式如式(1)所示:
Figure 02_image005
式(1) 式(1)中: ε e為填充管柱的外孔孔隙度,本發明的實施例中ε e為0.38; t d為超臨界流體層析系統的死角體積,本實施例的死角面積為0.1分鐘; t為待測成分的出峰時間; t 0為不滯留成分的出峰時間,t 0的計算方式如式(2)所示:
Figure 02_image007
式(2) 式(2)中,V C是空管柱體積,Q SF為超臨界流體的體積流速,可依據所設定的質量流速加以推算,Q SF的計算方式如式(3)所示:
Figure 02_image009
式(3) 式(3)中,m EtOH為設定之無水乙醇質量流量,m CO2是所設定之二氧化碳流量,ρ SF為超臨界流體密度。
再次參照圖4,各標的物在SFC中的滯留性由弱到強依次為丹參酮IIA、隱丹參酮及丹參酮I。當輔助溶劑(無水乙醇)的含量23 wt%時,弱滯留性雜質的滯留時間t A=4.53 分鐘;丹參酮IIA與隱丹參酮則會形成一出峰且其相應的滯留時間t B=5.36分鐘;丹參酮I與強滯留性雜質的滯留時間t C=8.2分鐘。在此條件下超臨界流體的密度ρ SF=0.811 g/mL,且依據上述式(1)所計算,弱滯留性雜質的亨利常數K A=1.716、丹參酮IIA與隱丹參酮的亨利常數K B=2.152以及丹參酮I與強滯留性雜質的亨利常數K C=3.646。
當輔助溶劑(無水乙醇)的含量為20 wt%時,丹參酮IIA與隱丹參酮則會分離。弱滯留性雜質的滯留時間t A=10.96 分鐘;丹參酮IIA的滯留時間t B=13.26分鐘;隱丹參酮的滯留時間t C=14.36分鐘;丹參酮I的滯留時間t D=17.43分鐘。在此條件下超臨界流體的密度ρ SF=0.817 g/mL,且依據上述式(1)所計算,弱滯留性雜質的亨利常數K A=5.21、丹參酮IIA的亨利常數K B=6.44、隱丹參酮的亨利常數K C=7.03以及丹參酮I的亨利常數K D=8.68。
接著,以下將對利用模擬移動床層析法將不同種類的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從丹參粗萃物中分離開來的方式進行說明。
實施例 2
[ 丹參酮類化合物 的分離 ]
在本實施例中,先使用以含量為23 wt%的無水乙醇為輔助溶劑進行第一次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再以含量為20 wt%的無水乙醇為輔溶劑進行第二次的SF-SMB分離實驗。
[ 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 ]
在本步驟中,將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參所得的丹參粗萃物用無水乙醇溶解且配置成濃度為4000 mg/L的進料溶液。接著,使用圖3所示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來進行模擬移動床層析法。將丹參粗萃物的進料溶液102從進料入口F注入模擬移動床100的第二區段110B與第三區段110C之間。接著,使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的成分102A隨固定相移動至第一區段110A與第二區段110B之間的萃出端E,並使包括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的成分102B隨移動相移動至第三區段110C的萃餘端R,其中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隱丹參酮、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
為了達到上述的分離結果,本實施例使用上述實施例1的超臨界流體層析分析結果設定模擬移動床層析法的操作條件。模擬移動床100使用的分離條件為:管柱(C1~C6)的規格為直徑為1公分且長度為25 公分的不銹鋼管柱。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無水乙醇的沖滌劑,其中無水乙醇在二氧化碳中的含量為23 wt%。模擬移動床層析法的沖滌端入口D、進料入口F、萃出端E及萃餘端R的流速設定如下表2所示。
[表2]
  CO 2(g/min) 乙醇(mL/min)
入口端 沖滌端入口D 8.0 3.024
進料入口F 0.5 0.189
出口端 萃出端E 4.0 1.512
萃餘端R 4.5 1.701
在本步驟中,進行層析分離時的溫度固定為50°C、萃餘端R的出口壓力設定為160 bar且沖滌端入口D的壓力顯示為180 bar。在本步驟中,當使用上述的方式操作一段時間以後,如5分鐘5秒,便將所有的出口以及入口同時往下一根管柱切換。再持續一段相同時間後,再一次將所有出入口移往下一根管柱,如此持續的切換管柱,便可模擬固體沿著圖3的左手方向移動,而形成與液體逆向流動的行為。在本實施例中,測試了四種不同切換時間(5分鐘5秒、5分鐘15秒、5分鐘45秒及6分鐘)。當模擬移動床的操作達4次循環以上的穩態操作以後,便開始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樣品,並將樣品進行HPLC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於圖5中。
圖5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請參照圖5,比對模擬移動床的進料入口F的溶液與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到的溶液之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的是,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可由萃出端E分離出來,而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隱丹參酮、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可由萃餘端R分離出來。具體來說,在5分鐘5秒至6分鐘的切換時間時,隱丹參酮、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可從萃餘端R脫附,而丹參酮I則可從萃出端E脫附。經過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之後,丹參酮I在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高於丹參酮I在進料溶液中的含量。藉此,可有效地將丹參酮I與其他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以提高丹參酮I的純度。
[ 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 ]
在本實施例中,可進一步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其他成分分離,或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其他成分分離,其中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1,2-二氫丹參酮I。
在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與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所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相同,因此,相同元件以相同標號表示,且不予贅述。在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將切換時間為5分鐘5秒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在萃餘端R所收集的溶液(即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作為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進料溶液10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所使用的模擬移動床組態及固定相與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相同。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無水乙醇的沖滌劑,其中無水乙醇在二氧化碳中的含量為20 wt%。模擬移動床層析法的沖滌端入口D、進料入口F、萃出端E及萃餘端R的流速設定如下表3所示。
[表3]
  CO 2(g/min) 乙醇(mL/min)
入口端 沖滌端入口D 8.0 2.530
進料入口F 0.320 0.101
出口端 萃出端E 3.835 1.215
萃餘端R 4.485 1.416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測試了四種不同切換時間(5分鐘、5分鐘15秒、5分鐘30秒及5分鐘45秒)。當模擬移動床的操作達4次循環以上的穩態操作以後,便開始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樣品,並將樣品進行HPLC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於圖6中。
圖6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請參照圖6,比對模擬移動床的進料入口F的溶液與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到的溶液之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的是,當在5分鐘的切換時間時,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可從萃餘端R脫附,而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其他成分(包括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則可從萃出端E脫附。經過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之後,丹參酮IIA在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高於丹參酮IIA在進料溶液中的含量以及丹參酮IIA在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藉此,可有效地將丹參酮IIA與其他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以提高丹參酮IIA的純度。
此外,當在5分鐘30秒的切換時間時,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1,2-二氫丹參酮I)則可從萃出端E脫附,而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其他成分(包括丹參酮IIA以及隱丹參酮)可從萃餘端R脫附。1,2-二氫丹參酮I在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高於1,2-二氫丹參酮I在進料溶液中的含量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在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藉此,可有效地將1,2-二氫丹參酮I與其他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以提高1,2-二氫丹參酮I的純度。
實施例 3
[ 單一管柱測試 ]
在實驗例3的單一管柱測試中,以使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的丹參粗萃物作為分析樣品,並使用高效液相層析儀紫外線偵測器(HPLC/UV)以上述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輔助溶劑的沖滌劑。在本實施例中,輔助溶劑為95%乙醇。作為固定相的製備級Purjet diol填料填充於規格為直徑為1公分且長度為25 公分的填充管柱再串接超臨界流體層析(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SFC)設備,並在282 nm的波長下檢測。超臨界流體層析設備的操作條件設定為壓力130 bar,溫度60℃,二氧化碳流速設定為4.0克/分鐘。在本實施例中,乙醇流速為1.037毫升/分鐘,此時乙醇在二氧化碳中的含量為17 wt%。
圖7為丹參萃出物在以95%乙醇溶液為輔助溶劑時所得的層析圖譜。請參照圖7,各標的物在SFC中的滯留性由弱到強依次為丹參酮IIA、1,2-二氫丹參酮I、隱丹參酮及丹參酮I。
實施例 4
[ 丹參酮類化合物 的分離 ]
[ 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 ]
在本步驟中,將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參所得的丹參粗萃物用95%乙醇溶解且配置成濃度為8590 mg/L的進料溶液。接著,使用圖3所示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來進行模擬移動床層析法。將丹參粗萃物的進料溶液102從進料入口F注入模擬移動床100的第二區段110B與第三區段110C之間。接著,使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的成分102A隨固定相移動至第一區段110A與第二區段110B之間的萃出端E,並使包括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的成分102B隨移動相移動至第三區段110C的萃餘端R,其中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
為了達到上述的分離結果,本實施例使用上述實施例3的超臨界流體層析分析結果設定模擬移動床層析法的操作條件。模擬移動床100使用的分離條件為:管柱(C1~C6)的規格為直徑為1公分且長度為25 公分的不銹鋼管柱。填充於管柱內的固定相為製備級Purjet diol填料,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95%乙醇的沖滌劑,其中95%乙醇在二氧化碳中的含量為17 wt%。模擬移動床層析法的沖滌端入口D、進料入口F、萃出端E及萃餘端R的流速設定如下表4所示。
[表4]
  CO 2(g/min) 乙醇(mL/min)
入口端 沖滌端入口D 8.0 2.074
進料入口F 0.3 0.078
出口端 萃出端E 4.15 1.076
萃餘端R 4.15 1.076
在本步驟中,進行層析分離時的溫度固定為60°C、萃餘端R的出口壓力設定為130 bar且沖滌端入口D的壓力顯示為160 bar。在本步驟中,當使用上述的方式操作7分鐘後,便將所有的出口以及入口同時往下一根管柱切換。再持續一段相同時間後,再一次將所有出入口移往下一根管柱,如此持續的切換管柱,便可模擬固體沿著圖3的左手方向移動,而形成與液體逆向流動的行為。當模擬移動床的操作達4次循環以上的穩態操作以後,便開始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樣品,並將樣品進行HPLC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於圖8中。
圖8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請參照圖8,比對模擬移動床的進料入口F的溶液與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到的溶液之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的是,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可由萃出端E分離出來,而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可由萃餘端R分離出來。具體來說,在7分鐘的切換時間時,丹參酮IIA可從萃餘端R脫附,而丹參酮I、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則可從萃出端E脫附。經過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之後,丹參酮IIA在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高於丹參酮IIA在進料溶液中的含量。藉此,可有效地將丹參酮IIA與其他丹參酮類化合物分離,以提高丹參酮IIA的純度。
[ 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 ]
由圖8可以看出,在滯留時間為31.8分鐘處仍有少許雜質。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將上述雜質從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分離,可進一步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雜質分離,其中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
在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與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所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相同,因此,相同元件以相同標號表示,且不予贅述。在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將切換時間為7分鐘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在萃餘端R所收集的溶液(即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濃縮(濃縮後濃度為1010 mg/L)作為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進料溶液10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所使用的模擬移動床組態、固定相、移動相以及各進出口端的流速(即表4的流速設定)與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進行切換時間為7分鐘10秒的實驗。當模擬移動床的操作達4次循環以上的穩態操作以後,便開始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樣品,並將樣品進行HPLC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於圖9中。
圖9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請參照圖9,比對模擬移動床的進料入口F的溶液與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到的溶液之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的是,當在7分鐘10秒的切換時間時,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可從萃餘端R脫附,而雜質則可從萃出端E脫附。經過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之後,丹參酮IIA在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高於丹參酮IIA在進料溶液中的含量以及丹參酮IIA在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藉此,可有效地將丹參酮IIA與其他雜質分離,以提高丹參酮IIA的純度。
[ 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 ]
在本實施例中,可進一步進行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其他成分分離,其中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包括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
在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與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所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相同,因此,相同元件以相同標號表示,且不予贅述。在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將切換時間為7分鐘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在萃出端E所收集的溶液(即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濃縮(濃縮後濃度為1430 mg/L)作為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進料溶液102。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所使用的模擬移動床組態、固定相、移動相以及各進出口端的流速(即表4的流速設定)與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進行切換時間為8分鐘10秒的實驗。當模擬移動床的操作達4次循環以上的穩態操作以後,便開始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樣品,並將樣品進行HPLC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於圖10中。
圖10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請參照圖10,比對模擬移動床的進料入口F的溶液與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到的溶液之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的是,當在8分鐘10秒的切換時間時,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可從萃餘端R脫附,而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其他成分則可從萃出端E脫附。經過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之後,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在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高於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在進料溶液中的含量,且高於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在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藉此,可有效地將包括隱丹參酮與1,2-二氫丹參酮I的混合成分與其他成分分離,以提高隱丹參酮與1,2-二氫丹參酮I的純度。
[ 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 ]
在本實施例中,可進一步進行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其他成分分離。
在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與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所使用的超臨界流體模擬移動床設備相同,因此,相同元件以相同標號表示,且不予贅述。在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將切換時間為8分鐘10秒的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在萃餘端R所收集的溶液(即包括隱丹參酮與1,2-二氫丹參酮I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濃縮作為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進料溶液102。在本實施例中,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所使用的模擬移動床組態、固定相、移動相以及各進出口端的流速(即表4的流速設定)與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進行切換時間為7分鐘20秒的實驗。當模擬移動床的操作達4次循環以上的穩態操作以後,便開始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樣品,並將樣品進行HPLC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於圖11中。
圖11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請參照圖11,比對模擬移動床的進料入口F的溶液與在萃餘端R及萃出端E收集到的溶液之分析結果,可以得知的是,當在7分鐘20秒的切換時間時,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1,2-二氫丹參酮I)可從萃餘端R脫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其他成分則可從萃出端E脫附。經過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之後,1,2-二氫丹參酮I在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高於1,2-二氫丹參酮I在進料溶液中的含量、高於1,2-二氫丹參酮I在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且高於1,2-二氫丹參酮I在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含量。藉此,可有效地提高隱丹參酮的純度。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模擬移動床技術可以連續式進料,操作步驟簡易,穩定性佳,且從整個純化過程僅使用無毒的二氧化碳與乙醇兩種溶劑,與傳統的製備方法相比較具有實現自動化、溶劑消耗少、環保、產率高等優勢,容易工業化生產高純度丹參酮類化合物。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100、S110:步驟 102:進料溶液 102A、102B:成分 110A:第一區段 110B:第二區段 110C:第三區段 C1、C2、C3、C4、C5、C6:管柱 D:沖滌端入口 E:萃出端 F:進料入口 R:萃餘端 X1:方向
圖1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的步驟圖。 圖2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丹參粗萃物的HPLC圖譜。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中所使用的模擬移動床之組態設計圖。 圖4為丹參萃出物在以無水乙醇溶液為輔助溶劑時所得的層析圖譜。 圖5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 圖6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 圖7為丹參萃出物在以95%乙醇溶液為輔助溶劑時所得的層析圖譜。 圖8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 圖9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 圖10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 圖11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結果分析圖。
S100、S110: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丹參粗萃物,所述丹參粗萃物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以及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以及 執行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丹參粗萃物中的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開來,其中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 (i)提供模擬移動床,所述模擬移動床依序包括第一區段、第二區段以及第三區段,其中所述模擬移動床由移動相及固定相所組成,所述固定相為內部具有孔隙的顆粒,所述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無水乙醇的沖滌劑,所述移動相於所述模擬移動床中是朝同一方向從沖滌端入口流經所述第一區段、所述第二區段以及所述第三區段之間,所述固定相是相對於所述移動相朝反方向模擬移動;以及 (ii)將所述丹參粗萃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進料入口,並使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固定相移動至所述第一區段與所述第二區段之間的萃出端,並使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移動相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萃餘端,以分離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 其中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隱丹參酮、1,2-二氫丹參酮I以及丹參酮IIA。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區段、所述第二區段以及所述第三區段各自包含2根管柱,且每根管柱內填充有所述固定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15 wt%~25 wt%。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23 wt%。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5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0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5 公克/分鐘,且所述無水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3.02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189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512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701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5分鐘5秒至6分鐘。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更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 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餘端,其中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丹參酮IIA。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20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20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3.83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485 公克/分鐘,且所述無水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530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101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215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41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5分鐘。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更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 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一區段與所述第二區段之間的所述萃出端,其中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1,2-二氫丹參酮I。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無水乙醇的含量為20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20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3.83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485 公克/分鐘,且所述無水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530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101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215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41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5分鐘30秒。
  10. 一種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提供丹參粗萃物,所述丹參粗萃物包括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以及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以及 執行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丹參粗萃物中的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開來,其中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 (i)提供模擬移動床,所述模擬移動床依序包括第一區段、第二區段以及第三區段,其中所述模擬移動床由移動相及固定相所組成,所述固定相為內部具有孔隙的顆粒,所述移動相為包含超臨界二氧化碳與95%乙醇的沖滌劑,所述移動相於所述模擬移動床中是朝同一方向從沖滌端入口流經所述第一區段、所述第二區段以及所述第三區段之間,所述固定相是相對於所述移動相朝反方向模擬移動;以及 (ii)將所述丹參粗萃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進料入口,並使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固定相移動至所述第一區段與所述第二區段之間的萃出端,並使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隨所述移動相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萃餘端,以分離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 其中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隱丹參酮以及1,2-二氫丹參酮I,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丹參酮IIA。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區段、所述第二區段以及所述第三區段各自包含2根管柱,且每根管柱內填充有所述固定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0 wt%至20 wt%。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中,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 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07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7分鐘。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更包括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與雜質分離,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 將所述第二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餘端並使所述雜質移動至所述第一區段與所述第二區段之間的所述萃出端,其中所述第三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丹參酮IIA。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07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7分鐘10秒。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更包括將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 將所述第一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餘端,其中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隱丹參酮以及所述1,2-二氫丹參酮I。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 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07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8分鐘10秒。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更包括將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進行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以將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中的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離,其中所述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包括: 將所述第四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注入所述模擬移動床的所述第二區段與所述第三區段之間的所述進料入口,使所述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移動至所述第三區段的所述萃餘端,其中所述第五類丹參酮類化合物成分包括所述1,2-二氫丹參酮I。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模擬移動床層析製程的分離條件為:以所述移動相的總量計,所述95%乙醇的含量為17 wt%;所述二氧化碳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8.0 公克/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3 公克/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4.15 公克/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4.15 公克/分鐘,且所述95%乙醇的流速在所述沖滌端入口為2.074 毫升/分鐘、在所述進料入口為0.078 毫升/分鐘、在所述萃出端為1.076 毫升/分鐘以及在所述萃餘端為1.076 毫升/分鐘,且所述模擬移動床的切換時間為7分鐘20秒。
TW108125350A 2019-07-18 2019-07-18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TWI697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350A TWI697671B (zh) 2019-07-18 2019-07-18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CN201911016308.4A CN112239486A (zh) 2019-07-18 2019-10-24 纯化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5350A TWI697671B (zh) 2019-07-18 2019-07-18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7671B true TWI697671B (zh) 2020-07-01
TW202104894A TW202104894A (zh) 2021-02-01

Family

ID=7260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350A TWI697671B (zh) 2019-07-18 2019-07-18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39486A (zh)
TW (1) TWI69767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6816A (zh) * 2014-04-14 2014-07-23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模拟移动床色谱从丹参粗提物中提纯丹参酮iia的方法
TWI661856B (zh) * 2017-02-18 2019-06-11 I-Shou University 粗萃物的分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7721B (zh) * 2011-03-24 2012-10-10 聊城大学 从丹参中提取纯化丹参酮类单体化合物的方法
CN105906687B (zh) * 2016-04-27 2017-10-27 聊城大学 一种从丹参中分离纯化多种丹参酮单体成分的方法
CN108794299A (zh) * 2017-05-04 2018-11-13 义守大学 纯化茄尼醇的方法
TWI648253B (zh) * 2017-11-10 2019-01-21 義守大學 純化奇壬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6816A (zh) * 2014-04-14 2014-07-23 辽宁科技大学 一种模拟移动床色谱从丹参粗提物中提纯丹参酮iia的方法
TWI661856B (zh) * 2017-02-18 2019-06-11 I-Shou University 粗萃物的分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書奇、包曉青、梁明在、今晨鐘、田蔚,"超臨界流體萃取與模擬移動床色譜純化靈芝三萜類化合物",食品科學,Vol.40,No.20,2019
陶正明,基于超臨界萃取與模擬移動床技術的鐵皮石斛化學成分研究,《中國藥學雜志》,2016年,24期
陶正明,基于超臨界萃取與模擬移動床技術的鐵皮石斛化學成分研究,《中國藥學雜志》,2016年,24期 余書奇、包曉青、梁明在、今晨鐘、田蔚,"超臨界流體萃取與模擬移動床色譜純化靈芝三萜類化合物",食品科學,Vol.40,No.20,20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39486A (zh) 2021-01-19
TW202104894A (zh) 202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7775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cannabidiol b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CN111960926B (zh) 大麻二酚晶体的制备方法
CN101525357A (zh) 一种从中药中分离制备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的方法
CN102101893A (zh) 一种富集纯化芦荟中芦荟多糖的方法
CN112010738B (zh) 一种利用色谱分离生产大麻素化合物的工业化方法
CN103421077A (zh) 一种从柚类果实中分离纯化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5693676A (zh) 从万寿菊中分离纯化槲皮万寿菊素的方法
CN104892687A (zh)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十大功劳叶中单体化合物的方法
TWI648253B (zh) 純化奇壬醇的方法
CN103130851A (zh) 一种从萝卜皮中分离制备四种天竺葵素衍生物的方法
CN101386614B (zh) 树脂吸附法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方法
Hou et al. Enhancing the potential exploit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extraction, enrichment and hplc-dad analysis of bioactive phenolics from its leaves
TWI697671B (zh) 純化丹參酮類化合物的方法
CN110590882B (zh) 一种从金花葵花中同时分离纯化6种黄酮化合物的方法
CN105175426B (zh) 一种从四方藤中提取纯化岩白菜素的方法
CN108373474B (zh) 一种从银杏叶中提取的银杏内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7026B (zh) 一种提取分离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烃内酯的方法
TWI641585B (zh) 純化茄尼醇的方法
CN105434539A (zh) 一种荷叶黄酮的组合物
CN105693675A (zh) 一种从万寿菊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组分的方法
CN103421058B (zh) 一种高效率精确分离纯化去氧土大黄苷的方法
CN101987856A (zh) 一种花色苷单体矢车菊-3-葡萄糖苷的制备方法
TWI703121B (zh) 純化三萜類化合物的方法
TWI724419B (zh) 純化皂苷的方法
CN105906687B (zh) 一种从丹参中分离纯化多种丹参酮单体成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