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2863B - 車輛 - Google Patents

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2863B
TWI682863B TW107123097A TW107123097A TWI682863B TW I682863 B TWI682863 B TW I682863B TW 107123097 A TW107123097 A TW 107123097A TW 107123097 A TW107123097 A TW 107123097A TW I682863 B TWI682863 B TW I6828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shaft
engine
power
rotation speed
motor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3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8176A (zh
Inventor
村山拓仁
小杉誠
松本邦昭
大庭辰誕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8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8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86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8Parallel type
    • B60K6/485Motor-assis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2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driveline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0/00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 B60W20/10Controlling the power contribution of each of the prime movers to meet required power demand
    • B60W20/15Control strateg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effect
    • B60W20/19Control strateg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effect for achieving enhanced accel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r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for ensuring comfort, stability and safety or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ropelling or retard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009Propelling the vehicle related to particular drive situations
    • B60W30/18027Drive off, accelerating from standsti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r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for ensuring comfort, stability and safety or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ropelling or retard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92Mitigating problems related to power-up or power-down of the driveline, e.g. start-up of a cold eng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3/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other elements; Other transmissions
    • B62M23/0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other elements; Other 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or more dissimilar sources of power, e.g. transmissions for hybrid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9/00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 F02D29/02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ehicles;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4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the motors being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03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itiating engine start or st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W2300/36Cycles; Motorcycles; Scooters
    • B60W2300/365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06Combustion engines, Gas turbines
    • B60W2510/0638Engine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4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occupants
    • B60W2540/10Accelerator pedal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2011/0881Components of the circuit not provided for by previous groups
    • F02N2011/0896Inverters for electric machines, e.g. starter-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200/00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 F02N2200/10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said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driver demands or status
    • F02N2200/101Accelerator pedal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300/00Control related aspects of engine starting
    • F02N2300/10Control related aspects of engine star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utput, i.e. means or parameters used as a control output or target
    • F02N2300/102Control of the starter motor speed; Control of the engine speed during cran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高具備馬達發電機之車輛之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 本發明係一種車輛,其具備:引擎;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其具有轉子及定子,且至少於使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時使曲軸旋轉,另一方面,於被引擎驅動時進行發電,該轉子具有永久磁鐵,以相對於曲軸以固定之速度比旋轉之方式且以於與曲軸之間不經由離合器而傳遞動力之方式與曲軸連接,該定子係以與轉子對向之方式配置;蓄電裝置;加速器操作器;被驅動構件,其構成為由自引擎輸出之動力驅動,且使車輛前進;動力傳遞裝置;及控制部;且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在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控制部係於為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蓄電裝置之電力令曲軸旋轉,且於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對引擎供給燃料而使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被驅動構件構成為: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

Description

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車輛。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示出一種具備交流發電機之車輛作為具備引擎之車輛。
又,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示出一種車輛,其具備作為引擎之內燃機、及作為與該內燃機之輸出軸進行動力傳遞之馬達發電機之起動發電機。1個起動發電機兼具作為使內燃機起動之起動器之功能、及作為於內燃機起動後被內燃機驅動而進行發電之發電機之功能。於專利文獻2中,提出有將起動發電機用於除起動器及發電機以外之用途、例如內燃機之輔助用途之技術。例如專利文獻2之起動發電機係於藉由使用者操作加速器握把而使車輛加速之狀況下,朝提高內燃機之轉速之方向輔助內燃機。
又,例如於專利文獻3中,示出一種具備亦作為發電機發揮功能之電動馬達的車輛。例如專利文獻3之電動馬達係於引擎起動後且節流閥開度為特定開度以上時(加速時或爬坡行駛時等),進行引擎之電動輔助。
於專利文獻2及3之車輛中,於車輛加速時,藉由引擎之輔助,而維持加速性能並且謀求燃料噴射量之減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57116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58743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5-07429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對於具備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車輛,期望提高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高具備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車輛之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提高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而對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輔助進行了詳細研究。
先前,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被認為係對利用引擎之基本驅動之輔助性追加功能。亦即,就具備引擎及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車輛而言,認為利用引擎之驅動為主體。因此,先前之被實施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輔助之車輛係根據如下思想設計:首先,於引擎以較低之轉速自旋轉不穩定之狀態推移至可輸出使旋轉穩定之動力之狀態之後,實施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補足即輔助。 作為可輸出使引擎之旋轉穩定之動力之狀態,例如可列舉於專利文獻1之車輛中曲軸與變速機軸成為連接狀態之轉速、即2500~3000 rpm。此處,曲軸與變速機軸成為連接狀態之轉速高於車輛之怠速轉速即1500 rpm。 如此,先前之車輛之主要設計思想係以利用引擎之驅動之行駛、及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輔助為前提。因此,於車輛之設計中,在引擎之轉速增大至何種程度之時間點開始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輔助係問題所在。
然而,就上述設計思想而言,難以大幅度地提高對發動操作、即加速操作之車輛的前進應答性。
因此,本發明者等人為了獲得與利用引擎驅動之行駛及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輔助之先前之設計思想不同之新穎之設計思想,而自根本上重新研究了車輛之設計思想。
於車輛中,車輪等被驅動構件係基於曲軸之動力而使車輛前進。自驅動被驅動構件之曲軸來看,曲軸可由複數個動力源驅動。然而,曲軸驅動被驅動構件之動力本身不存在由驅動之動力源所致之種類差異。例如,於利用曲軸之動力驅動被驅動構件之情形時,不論曲軸藉由引擎或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哪一者旋轉,驅動被驅動構件之動力之種類均不存在差異。亦即,即便曲軸驅動被驅動構件之動力之程度存在差別,亦不會改變其為動力之事實。
此處,本發明者等人研究了嘗試使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之曲軸之轉速變低。通常認為當於曲軸之轉速較低之情形時在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時,對引擎之旋轉之負載增大,故而引擎之旋轉不穩定。然而,本發明者等人特意以較低之轉速嘗試動力傳遞。又,本發明者等人嘗試了以較低之轉速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驅動曲軸。
馬達具有轉速越低則妨礙電力之接收之感應電壓越小之性質。亦即,馬達具有轉速越低則輸出越大之動力之性質。因此,作為馬達發揮功能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可於相對較低之轉速之範圍內輸出與相對較高之轉速之範圍相比更大之轉矩。 如此,以較低之轉速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且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以較低之轉速對曲軸施加較大之轉矩。藉此,可提高針對加速操作之車輛之前進應答性。
基於以上見解而完成之本發明之態樣之車輛具備以下構成。
(1)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車輛具備: 引擎,其具有曲軸且經由上述曲軸輸出動力; 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其具有轉子及定子,且至少於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時使上述曲軸旋轉,另一方面,於被上述引擎驅動時進行發電,該轉子具有永久磁鐵,以相對於上述曲軸以固定之速度比旋轉之方式且以於與上述曲軸之間不經由離合器而傳遞動力之方式與上述曲軸連接,該定子係以與上述轉子對向之方式配置; 蓄電裝置,其對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進行電力交換; 加速器操作器,其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 被驅動構件,其構成為由自上述引擎輸出之動力驅動,且使車輛前進; 動力傳遞裝置,其構成為自上述曲軸向上述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及 控制部,其對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通電而使上述曲軸旋轉,並且於上述曲軸之旋轉過程中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且 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在上述曲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 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上述被驅動構件構成為: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驅動。
於(1)之車輛中,轉子以相對於曲軸以固定之速度比旋轉之方式於轉子與曲軸之間不經由離合器而傳遞動力。因此,於轉子與曲軸之間動力之傳遞不會中斷。(1)之車輛具有此種動力傳遞系統。
於(1)之車輛中,當於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引擎之輸出時,於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蓄電裝置之電力使曲軸旋轉。曲軸係相對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轉子以固定之速度比旋轉。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中,妨礙來自蓄電裝置之電力之接收的感應電壓係轉速越低則越小。因此,於曲軸停止之狀態及旋轉開始後之狀態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容易自蓄電裝置接收較大之電力。因此,磁鐵式馬達發電機能以較大之動力使曲軸旋轉。
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對引擎供給燃料,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又,傳遞開始轉速係達到2000 rpm之前之轉速。再者,傳遞開始轉速係指於曲軸之轉速正在增加之狀態下動力傳遞裝置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開始動力傳遞之曲軸之轉速。又,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被驅動構件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亦即,於曲軸之轉速例如達到專利文獻1中之傳遞開始轉速之範圍(2500~3000 rpm)之下限值、即低於2500 rpm之轉速2000 rpm之前,被驅動構件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詳細而言,於曲軸之轉速例如達到專利文獻1中之傳遞開始轉速之範圍(2500~3000 rpm)之下限值(2500 rpm)與怠速轉速(1500 rpm)之中央值(2000 rpm)之前,被驅動構件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
因此,例如於與專利文獻1所示之情形相比更早之時期,自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而以較大之動力旋轉且將來自進行燃燒動作之引擎之動力輸出之曲軸向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因此,於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之情形時,動力於更早之時期被傳遞至被驅動構件。因此,自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根據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可於更早之時期使車輛之前進速度增大。因此,具備馬達發電機之車輛之針對加速器操作器之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提高。
(2)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如(1)之車輛,其中 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及藉由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的兩者驅動。
根據(2)之車輛,於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除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動力以外,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動力施加至被驅動構件。對於(2)之車輛,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產生被驅動構件由引擎及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兩者驅動之期間。因此,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而直接輔助車輛之前進。因此,針對加速器操作器之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進一步提高。
(3)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如(2)之車輛,其中 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且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於上述曲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 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且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及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之兩者驅動。
對於(3)之車輛,於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且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動力傳遞裝置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藉此,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之兩者而驅動被驅動構件。因此,根據(3)之車輛,於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之情形時,於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對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因此,針對加速器操作器之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進一步提高。
對於(3)之車輛,傳遞開始轉速未達2000 rpm。傳遞開始轉速可大於初次燃燒轉速且未達2000 rpm,亦可未達初次燃燒轉速。無論於何種情形時,動力傳遞裝置均於自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至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為止之期間內,具有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之期間。
(4)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如(3)之車輛,其中 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前在上述曲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 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前,由藉由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驅動,且自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至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及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之兩者驅動。
對於(4)之車輛,於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前,在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被驅動構件係於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前被馬達發電機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因此,於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之情形時,在更早之時期向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又,被驅動構件係於自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至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之兩者驅動。因此,針對加速器操作器之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進一步提高。
對於(4)之車輛,傳遞開始轉速未達初次燃燒轉速。傳遞開始轉速亦可為0 rpm。即,動力傳遞裝置亦可構成為可無關於曲軸之轉速而始終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
(5)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如(1)至(4)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 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高於怠速轉速且低於2000 rpm之超怠速轉速之前,在上述曲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 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上述曲軸之轉速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上述超怠速轉速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上述超怠速轉速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驅動。
對於(5)之車輛,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曲軸之轉速達到超怠速轉速之前,在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被驅動構件係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超怠速轉速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因此,於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之情形時,在更早之時期向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因此,針對加速器操作器之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進一步提高。
超怠速轉速只要為高於怠速轉速且低於2000 rpm之轉速,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超怠速轉速,例如可列舉較怠速轉速高出特定速度(例如100 rpm、200 rpm、300 rpm)之速度。再者,超怠速轉速並無特別限定。超怠速轉速例如未達2000 rpm。
(6)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如(1)至(5)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於特定之怠速熄火條件成立之情形時,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且於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對於(6)之車輛,實施所謂怠速熄火。因此,可提高燃料效率,且提高針對加速器操作器之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可進一步提高加速性能。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具備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車輛之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的車輛。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專業用語係為了僅定義特定之實施例,並不具有限制發明之意圖。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用語「及/或」包含一個或複數個相關之所列舉之構成物之所有或全部組合。 於在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情形時,用語「包含、具備(including)」、「包含、包括(comprising)」或「具有(having)」及其變化之使用係特定出所記載之特徵、過程、操作、要素、成分及/或其等之等效物之存在,但可包含步驟、動作、要素、組件、及/或其等之群中之一個或複數個。 於在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情形時,用語「安裝有」、「連接有」、「結合有」及/或其等之等效物被廣泛地使用,包含直接及間接之安裝、連接及結合之兩者。進而,「連接有」及「結合有」並不限定於物理性或機械性之連接或結合,可包含直接或間接之電性連接或結合。 只要未被另外定義,則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全部用語(包含技術用語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內之技術人員通常所理解之含義相同之含義。 由通常所使用之辭典定義之用語之類的用語應解釋為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發明上下文之含義一致之含義,只要於本說明書中未被明確地定義,則不以理想化或過度形式化之含義加以解釋。 於本發明之說明中,理解為揭示有技術及過程之數量。 該等各者具有個別之權益,亦可分別與其他所揭示之1個以上之技術一併使用,或視情況與其他所揭示之全部技術一併使用。 因此,為了明確說明,本發明將減少不必要地重複進行各個步驟之所有可能之組合。 儘管如此,應理解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之此種組合全部處於本發明及技術方案之範圍內進行解讀。 於本說明書中,對新穎之車輛進行說明。 於以下之說明中,為了進行說明,敍述多個具體之詳情以便提供本發明之完整之理解。 然而,應明白,對業者而言,即便無該等特定之詳情,亦能夠實施本發明。 本發明應被考慮作為本發明之例示,並非意圖將本發明限定於以下之圖式或說明所示之特定之實施形態。
例如以於與曲軸之間不經由離合器而傳遞動力之方式與曲軸連接之轉子例如可直接連結於曲軸。又,轉子例如亦可經由固定速度比之齒輪與曲軸連接。轉子較佳為以能夠始終與曲軸進行動力傳遞之方式與曲軸連接。
又,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具備具有永久磁鐵之轉子、及與轉子對向之定子。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例如包含外轉子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內轉子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及軸向間隙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可為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磁鐵)型,亦可為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埋入磁鐵)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具有作為發電機之功能,且於被引擎驅動時進行發電。進而,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亦可具有再生功能。即,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亦可構成為:於由被驅動構件之旋轉力驅動時進行發電,藉此,對曲軸之正轉施加制動。
動力傳遞裝置係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之裝置。本發明中所提及之動力傳遞裝置係包含變速機及離合器之概念。變速機係對自曲軸傳遞至被驅動構件之轉速之大小進行轉換之裝置。於跨坐型車輛具備變速機之情形時,理解為跨坐型車輛所具備之動力傳遞裝置包含變速機。動力傳遞裝置可包含變速機,亦可不包含變速機。離合器係進行自曲軸向被驅動構件之動力傳遞及其切斷之切換之裝置。於跨坐型車輛具備離合器之情形時,理解為跨坐型車輛所具備之動力傳遞裝置包含離合器。動力傳遞裝置可包含離合器,亦可不包含離合器。
動力傳遞裝置較佳為構成為可切換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之動力傳遞及其切斷。換言之,動力傳遞裝置較佳為構成為於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進行動力傳遞,並且構成為可切斷上述動力傳遞。動力傳遞裝置較佳為於曲軸之轉速為低速區域時切斷動力傳遞,另一方面,於曲軸之轉速為低速區域以外時進行動力傳遞。上述低速區域之下限值為0 rpm。上述低速區域之上限值只要未達2000 rpm便可。此處所提及之低速區域之上限值係與傳遞開始轉速含義相同。傳遞開始轉速相當於離合器之離合器接合轉速。傳遞開始轉速例如可為未達超怠速轉速(怠速轉速+特定值),亦可為未達怠速轉速,亦可為未達可獨立開始轉速,還可為未達初次燃燒轉速。再者,所謂初次燃燒轉速係指進行初次燃燒時之曲軸之轉速。又,所謂可獨立運轉轉速係指引擎成為可獨立運轉之狀態時之曲軸之轉速。於曲軸之轉速為低速區域時動力傳遞被切斷,藉此,可相對容易地進行車輛之推行或牽引等。但,動力傳遞裝置亦可構成為始終自曲軸向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不包含離合器之動力傳遞裝置係以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在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之方式構成的動力傳遞裝置之一例。再者,關於初次燃燒及獨立運轉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本發明中所提及之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不依賴於由駕駛者進行之對離合器之操作,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在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作為可應用之離合器,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自動離合器。自動離合器構成為不依賴於由駕駛者進行之對離合器之操作,根據曲軸之轉速而進行動力之傳遞與切斷之切換。作為自動離合器,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藉由離心力切換動力之傳遞與切斷之離心離合器。離心離合器可為轉筒式離合器,亦可為皮帶式離合器(皮帶離合器),還可為離心多板離合器。即,本案發明中所提及之動力傳遞裝置亦可如皮帶離合器般,具有作為離合器之功能及作為變速機之功能。離合器亦可為根據曲軸之轉速而電子控制動力之傳遞與切斷的離合器。但,本發明中所提及之動力傳遞裝置亦可具有根據由駕駛者進行之對離合器之操作而進行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間之動力傳遞及其切斷之切換之功能、即作為手動離合器之功能。
作為離合器之連結形式,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嚙合式,亦可為摩擦式。又,作為離合器之作動方式,並無特別限定。作為離合器,例如可列舉藉由致動器或馬達等予以控制之電動離合器、藉由油壓予以控制之油壓控制式離合器、藉由空氣壓予以控制之空氣壓控制式離合器、及藉由對線圈等進行通電時產生之電磁力予以控制之電磁離合器。
於動力傳遞裝置包含變速機之情形時,變速機可具有空檔機構,亦可不具有空檔機構。空檔機構係用以切斷變速機之動力傳遞之機構。階段變速機通常具有空檔機構。對於階段變速機,藉由將齒輪位置設定為空檔位置而切斷動力傳遞。又,於本發明中,亦可採用具備空檔機構之無級變速機。作為此種無級變速機,例如可列舉以下之變速機。
上述變速機具備:驅動輪,其構成為傳遞來自曲軸之動力;從動輪,其構成為向被驅動構件(例如作為驅動輪之後輪)傳遞動力;及皮帶,其捲繞於驅動輪及從動輪。驅動輪及從動輪之各者具有以夾著皮帶之方式設置之2個滑輪。驅動輪及從動輪中之至少一皮帶輪構成為可變更2個滑輪間之間隔。藉由變更2個滑輪間之間隔,而變更被該2個滑輪夾著之皮帶之徑向位置。其結果,得以變更變速比。對於此種無級變速機,於滑輪間之間隔例如被馬達等致動器電子控制之情形時,藉由以不利用滑輪夾著皮帶之方式變更滑輪間之間隔,而切斷變速機之動力傳遞。又,對於如上所述之變速機,於滑輪間之間隔例如由配重輥予以控制之情形時、即藉由離心力予以控制之情形時,以於曲軸未旋轉或以低速旋轉時,不利用滑輪夾著皮帶之方式變更滑輪間之間隔,藉此切斷變速機之動力傳遞。該等變速機係具備空檔機構之無級變速機之一例。再者,具備空檔機構之無級變速機亦可構成為藉由彈簧或凸輪而變更滑輪間之間隔。
於本說明書中,於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特定之轉數之前動作例如包含於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特定之轉數之期間之一部分動作。又,於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特定之轉數之前動作例如包含於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特定之轉數之前動作。又,於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特定之轉數之前動作例如包含在轉速增大過程中在特定之轉數以上之期間亦動作。亦即,如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2000 rpm之前傳遞動力之構成例如包含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2000 rpm為止之期間之一部分傳遞動力之構成。又,如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2000 rpm之前傳遞動力之構成例如包含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2000 rpm為止傳遞動力之構成。又,如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2000 rpm之前傳遞動力之構成包含即便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為2000 rpm以上之期間亦傳遞動力之構成。
加速器操作器係被駕駛者操作以指示引擎之輸出之構件。加速器操作器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加速器握把,亦可為加速器踏板,可由桿構成,亦可由按鈕構成。加速器操作器例如可利用機械式線與配備於引擎之節流閥連接。加速器操作器例如亦可與驅動節流閥之馬達及控制裝置電性連接。
引擎例如包含單汽缸引擎及具有2個以上之汽缸之引擎。引擎例如較佳為於四衝程之間具有高負載區域及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於四衝程之間具有高負載區域及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例如為單汽缸引擎、雙汽缸引擎、非等間隔爆炸型三汽缸引擎、或非等間隔爆炸型四汽缸引擎。就於四衝程之間具有高負載區域及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而言,較低之轉速下之旋轉穩定性與其他類型之引擎相比較低。因此,難以使動力傳遞開始之轉速降低。本發明之態樣之車輛係即便為於四衝程之間具有高負載區域及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亦容易提高針對加速操作之車輛之前進應答性。但,引擎亦可為例如於四衝程之間不具有高負載區域及低負載區域之四衝程引擎。
引擎之燃燒動作係引擎進行燃燒時之引擎之動作。例如於在引擎之燃燒過程中未進行燃燒之情形時,曲軸藉由馬達而旋轉之狀態與引擎之燃燒動作不同。引擎之燃燒動作係於曲軸之旋轉開始且被供給燃料之後,引擎內之混合氣體即所供給之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氣體最初燃燒時開始。即,引擎之燃燒動作係藉由初次燃燒而開始。所謂初次燃燒係指於利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曲軸之旋轉開始後最初進行的引擎之燃燒。亦即,引擎之燃燒動作之開始係於曲軸之旋轉開始且被供給燃料之後引擎內之混合氣體最初燃燒之時。又,所謂獨立運轉係指以引擎能夠獨立地使曲軸之旋轉持續之方式進行引擎之燃燒動作之狀態。於獨立運轉時時,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即便不對曲軸賦予轉矩(針對曲軸之正轉方向之正轉矩),引擎亦可藉由引擎自身之燃燒動作而使曲軸之旋轉持續。再者,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亦可構成為於可實現引擎之獨立運轉之狀態下,對曲軸賦予轉矩(針對曲軸之正轉方向之正轉矩)。
車輛為運輸裝置。車輛係有人之交通工具、或無人之運輸裝置。車輛例如為具有車輪之車輛。車輛例如為跨坐型車輛。車輛例如為機車。作為機車,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速克達型、輕型、越野型及公路型之機車。又,作為跨坐型車輛,並不限定於機車,例如亦可為ATV(All-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車輛)等。又,車輛並不限定於跨坐型車輛,亦可為高爾夫球車、具有車廂之四輪車輛等。本發明之車輛並不限定於附有車輪之車輛,亦可為例如具有螺旋槳之船舶。
車輛較佳為滿足以下3個必要條件中之至少1個: (i)上述車輛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迴轉; (ii)上述車輛構成為,以曲軸之轉速根據駕駛者對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量而變化之方式控制引擎及/或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作,並且根據曲軸之轉速切換利用動力傳遞裝置所進行之曲軸與被驅動構件之動力傳遞及其切斷; (iii)上述車輛構成為,於曲軸之轉速為上述低速區域時將利用動力傳遞裝置之動力傳遞切斷,另一方面,於曲軸之轉速為上述低速區域以外時進行利用上述動力傳遞裝置之動力傳遞。
關於上述(i),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迴轉之車輛係以如下方式構成:為了與於迴轉時施加至車輛之離心力對抗而以朝彎道之內側傾斜之姿勢迴轉。作為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迴轉之車輛,例如可列舉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迴轉之跨坐型車輛(例如機車、三輪機車)。關於上述(ii),滿足上述(ii)之車輛係以如下方式構成:藉由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而控制曲軸之轉速(即引擎及/或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作)、以及利用動力傳遞裝置之動力傳遞及其切斷之切換。關於上述(iii),如上述動力傳遞裝置之說明中所述般,滿足上述(iii)之車輛能夠推行或牽引等。作為滿足上述(i)~(iii)中之至少一者之車輛,可列舉滿足上述(i)~(iii)之一之車輛、滿足上述(i)及(ii)之車輛、滿足上述(ii)及(iii)之車輛、滿足上述(i)及(iii)之車輛、以及滿足上述(i)、(ii)及(iii)之全部之車輛。
對於如滿足上述(i)~(iii)中之至少一者之車輛(尤其是至少滿足上述(i)之車輛),要求輕快性,故而通常有重視發動時之加速性能之傾向。對發動時之加速性能而言,受離合器之設定、尤其是離合器分離之設定之影響較大。此處所提及之加速性能與行駛某程度之距離(例如數十m)為止之時間或此時之速度有關,與本發明中所提及之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應答性不同。本發明中所提及之應答性係所謂起動之優良性,與自被輸入發動操作後至車輛發動為止之時間長短有關。換言之,本發明中所提及之應答性與自被輸入發動操作後至被驅動構件被驅動為止之時間及傳遞至被驅動構件之驅動力大小有關。自被輸入發動操作後至被驅動構件被驅動為止之時滯較短且傳遞至被驅動構件之驅動力較小時起,開始向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藉此,可一面抑制驅動力之中斷或驅動力之急遽之增大,一面實現與發動時對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量相應之順利之發動。藉此,可實現對發動操作之較高之應答性。針對發動操作之較高之應答性有助於發動時之操縱穩定性。根據下述第一實施形態~第九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之特性(參照圖6~圖15)與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特性(參照圖16)之對比可知,就本發明之車輛而言,迅速地使動力傳遞開始,前進速度迅速地自零成為正,車輛迅速地前進。當然,車輛較佳為滿足發動之應答性及加速性能。離合器分離轉速例如為3500 rpm以上且6700 rpm以下。所謂離合器分離轉速係指離合器分離時之曲軸之轉速。
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係於曲軸之轉速至少達到初次燃燒轉速之前,使曲軸旋轉。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使曲軸旋轉時,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係藉由蓄電裝置之電力而對曲軸朝曲軸之正轉方向(使車輛前進之方向)賦予正轉矩。磁鐵式馬達發電機較佳為於曲軸之轉速至少達到可獨立運轉轉速之前,使曲軸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亦較佳為於曲軸之轉速至少達到怠速轉速之前,使曲軸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亦較佳為於曲軸之轉速至少達到超怠速轉速之前,使曲軸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亦較佳為於曲軸之轉速至少超過2000 rpm之前,使曲軸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較佳為於曲軸之轉速達到離合器分離轉速之前,使曲軸旋轉。於本發明中,由於傳遞開始轉速未達2000 rpm,故而於減速時動力傳遞被切斷之曲軸之轉速亦可設為未達2000 rpm。藉此,可使進行再生之時間變長。因此,可使磁鐵式馬達發電機驅動,直至曲軸之轉速變得相對較高。再者,藉由將於減速時動力傳遞裝置之動力傳遞被切斷之曲軸之轉速設為未達2000 rpm,可抑制驅動力之中斷或驅動力之急遽減少並實現順利之減速。
蓄電裝置係蓄存電力之裝置。蓄電裝置至少具有可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供給如下電力之電容,該電力用以供磁鐵式馬達發電機藉由蓄電裝置之電力獨立地使曲軸之轉速上升至引擎之初次燃燒轉速為止。蓄電裝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電池,亦可為電容器。
本發明之一態樣中之被驅動構件例如為車輪。被驅動構件例如亦可為螺桿。被驅動構件之數量並無特別限定。於車輛具備前輪及後輪之情形時,被驅動構件可僅為前輪,亦可僅為後輪,亦可為前輪及後輪。
被驅動構件亦可為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之兩者驅動。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之兩者驅動的被驅動構件例如包含如下被驅動構件,其係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2000 rpm之前之期間之一部分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之兩者驅動。又,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之兩者驅動的被驅動構件包含如下被驅動構件,其係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之兩者驅動。又,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之兩者驅動的被驅動構件包含如下被驅動構件,其係即便於曲軸之轉速在轉速增大過程中為2000 rpm以上之期間,亦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之兩者驅動。又,被驅動構件例如亦可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僅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
又,被驅動構件例如亦可於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且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及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之兩者驅動。被驅動構件例如亦可於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且於在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僅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
又,被驅動構件例如亦可構成為於曲軸之轉速低於初次燃燒轉速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未由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驅動。
又,被驅動構件例如亦可構成為於曲軸之轉速高於怠速轉速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未由藉由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之動力驅動。
又,控制部具有控制引擎之功能、及控制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功能。控制部之硬體構成並無特別限定。控制部亦可包含具有中央處理裝置及記憶裝置之電腦。控制部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包含作為電子電路之佈線邏輯(wired logic)。控制部可整體上物理地構成為一體,亦可物理地包含不同之複數個裝置之組合。例如,具有控制引擎之功能之裝置、與具有控制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功能之裝置亦可分開地構成。
控制部較佳為構成為可變更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發電負載。例如,於在磁鐵式馬達發電機與蓄電裝置之間設置有反相器之情形時,發電負載可藉由變更工作比而變更。亦可藉由使自磁鐵式馬達發電機通向蓄電裝置之各相之電路相互短路而變更。藉由如此變更發電負載,可變更曲軸之怠速轉速。怠速轉速並無特別限定。怠速轉速未達2000 rpm,例如可為1500 rpm以下,可為1400 rpm以下,可為1300 rpm以下,可為1200 rpm以下,可為1100 rpm以下,亦可為1000 rpm以下。
又,控制部可構成為實施怠速熄火,亦可構成為於滿足特定之怠速熄火條件時實施怠速熄火,還可構成為不實施怠速熄火。當被實施怠速熄火時,引擎不進行怠速運轉而停止燃燒動作。作為怠速熄火條件,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先前公知之條件。怠速熄火條件是否成立係例如基於各種開關及/或各種感測器之檢測結果等而判斷。作為具體之示例,可列舉引擎之溫度(例如冷卻水溫)、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量、車輛之速度、曲軸之轉速及當前駕駛狀態下之行駛歷程資料等。
以下,基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圖1係關於第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說明圖。於圖之上部,模式性地示出自側方觀察到之跨坐型車輛1。於圖之右下部,模式性地示出跨坐型車輛1中之自引擎EG至車輪3b為止之機構。於圖之左下部,示出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引擎EG及動力傳遞機構PT之動作與曲軸15之轉速之關係。
圖1所示之跨坐型車輛1具備車體2及車輪3a、3b。詳細而言,跨坐型車輛1為機車。跨坐型車輛1係車輛之一例。
跨坐型車輛1具備引擎EG。引擎EG係四衝程單汽缸引擎。引擎EG具有曲軸15。引擎EG經由曲軸15而輸出動力。
跨坐型車輛1具備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具有轉子30及定子40。轉子30具有永久磁鐵37。轉子30係以如下方式與曲軸15連接:以相對於曲軸15以固定之速度比旋轉之方式於與曲軸15之間不經由離合器而傳遞動力。定子40係以與轉子30對向之方式配置。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至少於使引擎EG之燃燒動作開始時使曲軸15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於被引擎EG驅動時進行發電。
跨坐型車輛1具備蓄電裝置4。蓄電裝置4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進行電力之交換。
跨坐型車輛1具備加速器操作器8。加速器操作器8係被操作以指示引擎EG之輸出。加速器操作器8構成為藉由被駕駛者操作,而被輸入與引擎EG之輸出之增加或減少相關之指示。
跨坐型車輛1具備車輪3b。車輪3b係被驅動構件之一例。車輪3b構成為藉由被自引擎EG輸出之動力驅動,而使跨坐型車輛1前進。
跨坐型車輛1具備動力傳遞裝置PT。動力傳遞裝置PT構成為自曲軸15向車輪3b傳遞動力。
跨坐型車輛1具備作為控制部之控制裝置60。控制裝置60係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進行通電而使曲軸15旋轉。又,控制裝置60係藉由於曲軸15之旋轉過程中對引擎EG供給燃料,而使引擎EG之燃燒動作開始。
控制裝置60係以如下方式控制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於引擎EG之燃燒動作為停止之狀態且加速器操作器8被操作以指示引擎EG之輸出之情形時,於引擎EG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利用蓄電裝置4之電力使曲軸15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至少於自使曲軸15旋轉開始至引擎EG進行初次燃燒為止之期間,使曲軸15旋轉。繼而,控制裝置60藉由於曲軸15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對引擎EG供給燃料,而使引擎EG之燃燒動作開始。控制裝置60係藉由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使曲軸15旋轉時對引擎EG供給燃料,而使引擎EG之燃燒動作開始。
動力傳遞裝置PT構成為於在曲軸15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在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傳遞動力。動力傳遞裝置PT包含變速機TR及離合器CL。
變速機TR為無段變速機。變速機TR具有:驅動輪86,其設置於曲軸15;從動輪87,其設置於較驅動輪86更靠近車輪3b之位置;及皮帶88,其捲繞於驅動輪86及從動輪87。驅動輪86構成為具備固定於曲軸15之固定滑輪、及以可相對於曲軸15在軸線方向上移動之方式設置之可動滑輪,且兩滑輪間之距離可變更。從動輪87構成為具有固定於旋轉軸93之固定滑輪、及以可相對於旋轉軸93在軸線方向上移動之方式設置之可動滑輪,且兩滑輪間之距離可變更。旋轉軸93具有筒形狀,且設置於中間軸94之徑向外側。旋轉軸93具有與中間軸94相同之軸心且可與中間軸94相對旋轉。變速機TR可變更輸入轉速相對於輸出轉速之比即變速比。變速機TR可變更與相對於車輪之轉速之曲軸15之轉速對應之變速比。
離合器CL係轉筒式離心離合器。離合器CL係藉由離心力而動作之自動離合器。離合器CL係利用摩擦力傳遞動力之摩擦離合器。離合器CL具有:托架90,其具有離合器蹄片91;及離合器殼體92,其收容托架90。離合器蹄片91係藉由離合器彈簧91a而被收容於旋轉軸93之徑向內側。離合器蹄片91構成為:當對離合器蹄片91施加離心力時,朝徑向外側擴展,並與離合器殼體92接觸,使離合器殼體92旋轉。藉由離合器殼體92開始旋轉,而開始經由離合器CL之自驅動側朝從動側之動力傳遞。即,離合器CL被接合。於本實施形態中,離合器CL構成為離合器CL接合時之曲軸15之轉速未達2000 rpm。離合器殼體92係固定於中間軸94。因此,伴隨離合器殼體92之旋轉,中間軸94旋轉。中間軸94係設置為可相對於車體2旋轉。中間軸94之旋轉構成為經由減速機95而傳遞至車輪3b之軸96。
自曲軸15向車輪3b之動力傳遞係如下所述。曲軸15之動力係於動力傳遞裝置PT中,自變速機TR之驅動輪86經由皮帶88而傳遞至從動輪87。從動輪87之動力係自旋轉軸93傳遞至離合器CL之托架90。當隨著曲軸15之轉速之上升,托架90之轉速上升,離合器蹄片91因離心力而擴大直徑時,離合器CL接合。離合器CL係於在曲軸15之轉速增大過程中曲軸15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接合。離合器殼體92之旋轉係自中間軸94經由減速機95而傳遞至軸96。藉此,車輪3b係於在曲軸15之轉速增大過程中曲軸15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旋轉。因此,跨坐型車輛1係於在曲軸15之轉速增大過程中曲軸15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藉由引擎EG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15之動力而行駛。本實施形態之動力傳遞裝置PT係本發明中所提及之動力傳遞裝置之一例。本發明中所提及之動力傳遞裝置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之動力傳遞裝置PT。
進而,跨坐型車輛1具備主開關5。主開關5係用以對跨坐型車輛1之各部供給電力之開關。跨坐型車輛1具備起動器開關6。起動器開關6係由駕駛者操作之開關。跨坐型車輛1具備加速器操作器8。加速器操作器8構成為根據操作而指示引擎EG之輸出。加速器操作器8構成為根據操作而指示跨坐型車輛1之加速。加速器操作器8詳細而言為加速器握把。跨坐型車輛1具備蓄電裝置4。跨坐型車輛1具備控制跨坐型車輛1之各部之控制裝置60。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所示之引擎EG及其周圍之概略構成之局部剖視圖。
引擎EG具備曲軸箱11、汽缸12、活塞13、連桿14及曲軸15。活塞13係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於汽缸12內。曲軸15係可旋轉地設置於曲軸箱11內。曲軸15經由連桿14與活塞13連結。於汽缸12之上部,安裝有汽缸頭16。藉由汽缸12、汽缸頭16及活塞13而形成燃燒室。於汽缸頭16,設置有排氣閥18及未圖示之進氣閥。排氣閥18控制汽缸12內之廢氣之排出。進氣閥控制混合氣體向汽缸12內之燃燒室之供給。排氣閥18及進氣閥係藉由未圖示之凸輪之作用而動作,該凸輪設置於與曲軸15連動地旋轉之凸輪軸Cs。曲軸15係經由一對軸承17而以旋轉自如之態樣支持於曲軸箱11。
於引擎EG所具備之曲軸15之一端部15a(圖中右端部),安裝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於曲軸15與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間未設置離合器。於引擎EG所具備之曲軸15之另一端部15b(圖中左端部),設置有動力傳遞裝置PT。
於引擎EG,設置有減壓裝置D。於圖2中概略性地示出減壓裝置D。減壓裝置D係以藉由壓縮衝程使汽缸12內之壓力減少之方式動作。減壓裝置D藉由在壓縮衝程中打開排氣閥18而自汽缸12內將混合氣體之一部分排出。減壓裝置D構成為於曲軸15之轉速為對減壓裝置D設定之減壓上限速度以下之情形時,於壓縮衝程中打開排氣閥18。減壓裝置D係藉由設置於與曲軸15連動地旋轉之凸輪軸Cs之機構而打開排氣閥18。減壓裝置D係例如利用伴隨凸輪軸Cs之旋轉之離心力而進行打開排氣閥18之動作。藉由減壓裝置D於壓縮衝程中使汽缸12內之混合氣體之壓力減少,從而活塞13所受到之壓縮反作用力減少。於高負載區域中,對活塞13之動作之負載減小。
又,於引擎EG,亦配備有未圖示之節流閥及燃料噴射裝置J(參照圖5)。節流閥係以基於加速器操作器8(參照圖1)之操作量之開度打開。節流閥藉由根據開度調整流動之空氣之量而調整供給至汽缸12內之空氣之量。燃料噴射裝置J藉由噴射燃料而對汽缸12內之燃燒室供給燃料。通過節流閥之空氣與自燃料噴射裝置J噴射之燃料之混合氣體被供給至汽缸12內之燃燒室。又,於引擎EG,設置有火星塞19。藉由火星塞19對汽缸12內之混合氣體進行點火,從而混合氣體燃燒。
引擎EG係內燃機。引擎EG接收燃料之供給。引擎EG藉由將混合氣體燃燒之燃燒動作而輸出動力(轉矩)。 詳細而言,活塞13係藉由供給至燃燒室之包含燃料之混合氣體之燃燒而移動。活塞13藉由混合氣體之燃燒而往復移動。曲軸15與活塞13之往復移動連動地旋轉。動力係經由曲軸15而輸出至引擎EG之外部。車輪3b(參照圖1)接收經由曲軸15自引擎EG輸出之動力並驅動跨坐型車輛1。 引擎EG經由曲軸15而輸出動力。曲軸15之動力係經由動力傳遞機構PT(參照圖1)被傳遞至車輪3b。跨坐型車輛1由自引擎EG經由曲軸15而接收動力之車輪3b驅動。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引擎EG之曲柄角度位置與所需轉矩之關係之說明圖。圖3示出在引擎EG未進行燃燒動作之狀態下用以使曲軸15旋轉之所需轉矩。
引擎EG係四衝程引擎。引擎EG係於作為1次燃燒週期之四衝程之間,具有使曲軸15旋轉之負載較大之高負載區域TH、以及使曲軸15旋轉之負載小於高負載區域TH之負載之低負載區域TL。所謂高負載區域係指引擎EG之1燃燒週期中之負載轉矩高於1燃燒週期中之負載轉矩之平均值Av之區域。若以曲軸15之旋轉角度為基準來看,則低負載區域TL較寬,為高負載區域TH以上。更詳細而言,低負載區域TL寬於高負載區域TH。換言之,相當於低負載區域TL之旋轉角度區域寬於相當於高負載區域TH之旋轉角度區域。引擎EG一面重複燃燒衝程(膨脹衝程)、排氣衝程、進氣衝程及壓縮衝程,一面旋轉。壓縮衝程具有與高負載區域TH重疊之部分。
於引擎EG之1次燃燒週期中,包含燃燒衝程、排氣衝程、進氣衝程及壓縮衝程各1次。於進氣衝程中,混合氣體被供給至燃燒室。於壓縮衝程中,活塞13將燃燒室內之混合氣體壓縮。於膨脹衝程中,利用火星塞19予以點火之混合氣體燃燒,並且擠壓活塞13。於排氣衝程中,燃燒後之廢氣自燃燒室排出。
圖4係表示圖2所示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與旋轉軸線垂直之剖面的剖視圖。參照圖2及圖4,說明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
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永久磁鐵式三相無刷型馬達。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亦作為永久磁鐵式三相無刷型發電機發揮功能。
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具有轉子30及定子40。本實施形態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徑向間隙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外轉子型。即,轉子30係外轉子。定子40係內定子。
轉子30具有轉子本體部31。轉子本體部31例如包含強磁性材料。轉子本體部31具有有底筒狀。轉子本體部31具有筒狀凸座部32、圓板狀之底壁部33及筒狀之背軛部34。底壁部33及背軛部34係一體地形成。再者,底壁部33與背軛部34亦可分開地構成。底壁部33及背軛部34係經由筒狀凸座部32而固定於曲軸15。於轉子30未設置被供給電流之繞組。
轉子30具有永久磁鐵37。轉子30具有複數個磁極部37a。複數個磁極部37a係由永久磁鐵37形成。複數個磁極部37a係設置於背軛部34之內周面。於本實施形態中,永久磁鐵37具有複數個永久磁鐵。即,轉子30具有複數個永久磁鐵。複數個磁極部37a係設置於複數個永久磁鐵之各者。再者,永久磁鐵37亦能夠由1個環狀之永久磁鐵形成。於此情形時,1個永久磁鐵係以複數個磁極部37a排列於內周面之方式被磁化。
複數個磁極部37a係以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圓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N極與S極之方式設置。於本實施形態中,與定子40對向之轉子30之磁極數為24個。所謂轉子30之磁極數係指與定子40對向之磁極數。於磁極部37a與定子40之間未設置磁性體。磁極部37a係設置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徑向上之定子40之外側。背軛部34係設置於徑向上之磁極部37a之外側。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具有較齒部43之數量多之磁極部37a。再者,轉子30亦可為磁極部37a被埋入至磁性材料之埋入磁鐵型(IPM型),但如本實施形態般,較佳為磁極部37a自磁性材料露出之表面磁鐵型(SPM型)。
於構成轉子30之底壁部33,設置有冷卻風扇F。
定子40具有定子芯ST及複數個定子繞組W。定子芯ST具有於圓周方向上隔開間隔而設置之複數個齒部(齒)43。複數個齒部43係自定子芯ST朝向徑向外側一體地延伸。於本實施形態中,合計18個齒部43於圓周方向上隔開間隔而設置。換言之,定子芯ST具有於圓周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形成之合計18個槽SL。齒部43係於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
磁極部37a之數量為槽數之4/3。槽係相鄰之齒部43之間之間隔。槽數與齒部43之數量相同。如本實施形態般,磁極數37a之數量較佳為大於槽數之2/3。磁極數37a之數量更佳為槽數以上。磁極數37a之數量進而較佳為大於槽數。磁極數37a之數量特佳為槽數之4/3。其原因在於:由於較低之轉速下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輸出轉矩提高,故而可進一步提高車輛之前進應答性。
於各齒部43之周圍,捲繞有定子繞組W。亦即,複數相定子繞組W係以通過槽SL之方式設置。於圖4中示出定子繞組W處於槽SL中之狀態。複數相定子繞組W分別屬於U相、V相、W相中之任一相。定子繞組W例如以按U相、V相、W相之順序排列之方式配置。繞組W之捲繞方法並無特別限定。繞組W既可以集中繞組捲繞,亦可以分佈繞組捲繞。
於轉子30之外表面,配置有用以供檢測轉子30之旋轉位置之複數個被檢測部38。複數個被檢測部38係藉由磁作用被檢測出。複數個被檢測部38係於圓周方向上隔開間隔而設置於轉子30之外表面。被檢測部38係由強磁性體形成。
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係檢測轉子30之位置之裝置。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係設置於與複數個被檢測部38對向之位置。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具有拾波線圈及磁鐵。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磁性地檢測被檢測部38。再者,檢測轉子之位置之轉子位置檢測裝置亦可包含檢測磁極部37之霍爾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
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轉子30係以相應於曲軸15之旋轉而旋轉之方式與曲軸15連接。詳細而言,轉子30係以相對於曲軸15以固定之速度比旋轉之方式與曲軸15連接。轉子30係與引擎EG之曲軸15直接連接。於本實施形態中,轉子30未經由離合器而安裝於曲軸15。於轉子30與曲軸15之間,未設置例如皮帶、鏈條、齒輪、減速機及增速機等動力傳遞機構。轉子30相對於曲軸15以1∶1之速度比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構成為於引擎EG之燃燒動作時使轉子30旋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旋轉軸線與曲軸15之旋轉軸線大致一致。
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於引擎起動時,使曲軸15正向旋轉而使引擎EG起動。又,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於引擎EG進行燃燒動作之情形時,被引擎EG驅動而發電。即,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兼具使曲軸15正向旋轉而使引擎EG起動之功能、及於引擎EG進行燃燒動作之情形時被引擎EG驅動而進行發電之功能之兩者。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於引擎EG起動後之期間之至少一部分,藉由曲軸15而正向旋轉並作為發電機發揮功能。又,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亦可於引擎EG進行燃燒動作時之至少一部分,藉由蓄電裝置4之電力而與引擎EG一併對曲軸15賦予朝曲軸15之正轉方向之正轉矩。
圖5係表示圖1所示之跨坐型車輛1之電性概略構成之方塊圖。於跨坐型車輛1,配備有反相器61。控制裝置60對包含反相器61在內之跨坐型車輛1之各部進行控制。
於反相器61,連接有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及蓄電裝置4。蓄電裝置4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作為馬達動作之情形時,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供給電力。又,蓄電裝置4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發電所產生之電力而被充電。
蓄電裝置4經由主開關5而與反相器61及電力消耗設備70連接。電力消耗設備70係一面消耗電力一面動作之裝置。電力消耗設備70例如包含頭燈7(參照圖1)等配件類。
反相器61具備複數個開關部611~616。本實施形態之反相器61具有6個開關部611~616。開關部611~616構成三相橋接反相器。複數個開關部611~616與複數相定子繞組W之各相連接。更詳細而言,複數個開關部611~616中之串聯連接之2個開關部構成半橋。各相之半橋相對於蓄電裝置4並聯連接。構成各相之半橋之開關部611~616分別與複數相定子繞組W之各相連接。
開關部611~616控制流經蓄電裝置4與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間之電流。詳細而言,開關部611~616切換蓄電裝置4與複數相定子繞組W之間之電流之通過/阻斷。詳細而言,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作為馬達發揮功能之情形時,藉由開關部611~616之接通、斷開動作而切換對複數相定子繞組W之各者之通電及通電停止。又,於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作為發電機發揮功能之情形時,藉由開關部611~616之接通、斷開動作而切換定子繞組W之各者與蓄電裝置4之間之電流之通過/阻斷。藉由依序切換開關部611~616之接通、斷開,而進行自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輸出之三相交流之整流及電壓之控制。開關部611~616控制自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輸出至蓄電裝置4之電流。
開關部611~616之各者具有開關元件。開關元件例如為電晶體,更詳細而言為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場效電晶體)。
於控制裝置60連接有燃料噴射裝置J、火星塞19及蓄電裝置4。又,於控制裝置60,連接有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控制裝置60根據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之檢測結果而獲取曲軸15之轉速。再者,跨坐型車輛1雖構成為藉由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獲取曲軸15之轉速,但曲軸15之轉速之獲取方法並不限定於該例。跨坐型車輛1亦可與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一併或代替轉子位置檢測裝置50而具備檢測作為被驅動構件之車輪3b之轉速的檢測器。
又,控制裝置60例如基於未圖示之節流閥位置感測器之檢測結果而獲取加速器操作器8之操作量、及操作量之增加速度。控制裝置60具備起動發電控制部62及燃燒控制部63。
起動發電控制部62藉由控制開關部611~616之各者之接通、斷開動作,而控制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動作。起動發電控制部62包含開始控制部621、及發電控制部622。 燃燒控制部63藉由控制火星塞19及燃料噴射裝置J而控制引擎EG之燃燒動作。燃燒控制部63藉由控制火星塞19及燃料噴射裝置J而控制引擎EG之動力。燃燒控制部63根據節流閥位置感測器80之輸出信號所表示之節流閥SV之開度,而控制火星塞19及燃料噴射裝置J。
控制裝置60包含具有未圖示之中央處理裝置及未圖示之記憶裝置之電腦。中央處理裝置基於控過程式進行運算處理。記憶裝置記憶與程式及運算有關之資料。包含開始控制部621及發電控制部622之起動發電控制部62與燃燒控制部63係藉由未圖示之電腦及利用電腦執行之控過程式而實現。因此,以下說明之包含開始控制部621及發電控制部622之起動發電控制部62、以及燃燒控制部63之各者之動作可以說為控制裝置60之動作。再者,起動發電控制部62及燃燒控制部63例如可作為互不相同之裝置於相互遠離之位置構成,又,亦可為一體地構成者。
於控制裝置60,連接有起動器開關6。起動器開關6係於引擎EG起動時由駕駛者操作。主開關5根據操作而對控制裝置60供給電力。
控制裝置60之起動發電控制部62及燃燒控制部63控制引擎EG及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起動發電控制部62係控制反相器61。
其次,參照圖6(a)~(e)對第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之起動時之特性進行說明。於圖6(a)~(e)中,示出藉由以操作量最大之方式持續對加速器操作器8之操作,而使曲軸之轉速自零增加時之跨坐型車輛1之特性。
圖6(a)係對應於曲軸15之轉速而示出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驅動區域、引擎EG之驅動區域及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區域。圖中,R1係表示引擎EG之初次燃燒時之曲軸15之轉速。R2係表示引擎EG成為可獨立運轉狀態時之曲軸15之轉速。R3係表示引擎EG怠速時之曲軸15之轉速。R1<R2<R3成立。
圖6(b)係表示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輸出轉矩、引擎EG之輸出轉矩、曲軸15之轉矩(圖中為EG+MG)、及向車輪3b(後輪)傳遞之轉矩(圖中為TT)與曲軸15之轉速之關係。曲軸15之轉矩係引擎EG之輸出轉矩與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累加值。再者,後輪傳遞轉矩TT係基於減速比而換算為曲軸15之轉矩所得之值。又,於圖6(a)及圖6(b)中,橫軸之比例尺係共通。
圖6(c)係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行駛開始時之行駛距離與時間之關係。圖中,P係表示行駛距離開始增加之時序。
圖6(d)係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行駛開始時之車速與時間之關係。圖中,Q係表示車速開始增加之時序。
圖6(e)係表示跨坐型車輛1之行駛開始時之引擎EG之轉速與時間的關係。圖中,S係表示已進行對加速器操作器8之操作(全開操作)之時序。再者,全開操作係使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量瞬間為最大量之操作。又,於圖6(c)、圖6(d)及圖6(e)中,橫軸之比例尺係共通。又,下述圖7~圖10及圖12~圖16之(a)~(e)係與圖6(a)~(e)同樣地,表示第二~第九實施形態及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起動時之特性。
首先,對圖6(a)、(b)進行說明。於曲軸15之轉速為0時,引擎EG停止,不進行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於該狀態下,當為了指示引擎EG之輸出而操作加速器操作器8時,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使曲軸15開始旋轉。
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於曲軸15之轉速自零超過初次燃燒轉速R1並達到可獨立運轉轉速R2之前,藉由蓄電裝置4之電力而對曲軸15賦予轉矩,使曲軸15之轉速增加。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輸出轉矩係伴隨曲軸15之轉速之增加而減少。於曲軸15之轉速增加之過程中,引擎EG開始燃燒動作。於曲軸15之轉速為初次燃燒轉速R1時進行初次燃燒。於曲軸15之轉速為可獨立運轉轉速R2時,可實現引擎EG之獨立運轉。
於曲軸15之轉速自初次燃燒轉速R1達到可獨立運轉轉速R2為止時,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及引擎EG對曲軸15賦予轉矩。隨著曲軸15之轉速之增加,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對曲軸15賦予之轉矩減少,另一方面,引擎EG對曲軸15賦予之轉矩增加。
於本實施形態中,當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時,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停止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藉由引擎EG對曲軸15賦予轉矩,曲軸15之轉速增加,且達到怠速轉速R3。此處,當為了進一步指示引擎EG之輸出而操作加速器操作器8時,引擎EG使曲軸15之轉速增加。伴隨於此,引擎EG之輸出轉矩增加。於曲軸15之轉速為大於怠速轉速R3且小於2000 rpm之轉速K時,動力傳遞裝置PT係於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開始動力傳遞。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離合器CL接合,而於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開始動力傳遞。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後輪傳遞轉矩TT增加。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曲軸15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使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並且使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之動力傳遞開始,藉此,車輪3b係於曲軸15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EG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15之動力驅動。因此,跨坐型車輛1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具體而言,當於圖6(e)所示之時序S,操作加速器操作器8時,引擎轉速開始增加,其後,於圖6(d)所示之時序Q,車速開始增加,於圖6(c)所示之時序P,行駛距離開始增加。跨坐型車輛1具有較高之應答性,故而時序S與時序Q之時間間隔S-Q較短,時序S與時序P之時間間隔S-P亦較短。該情況可根據之後參照圖15所說明之與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之對比而明確。
於第一實施形態中,傳遞開始轉速K高於怠速轉速R3且低於2000 rpm。再者,傳遞開始轉速K係指於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開始動力傳遞之曲軸15之轉速。傳遞開始轉速K只要小於2000 rpm,則並無特別限定。傳遞開始轉速K較佳為高於怠速轉速R3且低於超怠速轉速。超怠速轉速高於怠速轉速R3且低於2000 rpm。
以下,對第二~第九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進行說明。於第二~第九實施形態中,對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構成相同或對應之構成附上與於第一實施形態中對該構成賦予之符號相同之符號。又,於第二~第九實施形態中,主要對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之事項進行說明,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事項將省略說明。
<第二實施形態>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如圖7(a)所示,傳遞開始轉速K大於可獨立運轉轉速R2且小於怠速轉速R3。因此,如圖7(b)所示,自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至達到怠速轉速R3為止之期間,產生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所得之後輪傳遞轉矩TT。後輪傳遞轉矩TT係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而增加。
再者,跨坐型車輛1既可構成為於能夠在曲軸15之轉速小於怠速轉速R3之狀況下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之情形時,因後輪傳遞轉矩TT而產生蠕變現象,亦可構成為後輪傳遞轉矩TT之能量於動力傳遞裝置PT(離合器CL及/或變速機TR)中因摩擦等而被消耗,以使跨坐型車輛1不會因後輪傳遞轉矩TT而行駛。又,跨坐型車輛1亦可構成為:於能夠在曲軸15之轉速小於怠速轉速R3之狀況下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之情形時,根據駕駛者之操作,可切換是否於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傳遞動力(換言之,是否藉由後輪傳遞轉矩TT使跨坐型車輛1行駛)。
第二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亦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7(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
<第三實施形態> 於第三實施形態中,如圖8(a)所示,傳遞開始轉速K大於初次燃燒轉速R1且小於可獨立運轉轉速R2。因此,如圖8(b)所示,自曲軸15之轉速超過初次燃燒轉速R1至達到可獨立運轉轉速R2為止之期間,產生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所得之後輪傳遞轉矩TT。後輪傳遞轉矩TT係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而增加。
第三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亦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8(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
<第四實施形態> 於第四實施形態中,如圖9(a)所示,傳遞開始轉速K小於初次燃燒轉速R1。因此,如圖9(b)所示,於曲軸15之轉速達到初次燃燒轉速R1之前,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而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後輪傳遞轉矩TT係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而增加。
再者,跨坐型車輛1既可構成為於在進行引擎EG之燃燒動作之前(即,曲軸15之轉速達到初次燃燒轉速R1之前)可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之情形時,因後輪傳遞轉矩TT而產生蠕變現象,亦可構成為後輪傳遞轉矩TT之能量於動力傳遞裝置PT(離合器CL及/或變速機TR)中因摩擦等而被消耗,以使跨坐型車輛1不會因後輪傳遞轉矩TT而行駛。又,跨坐型車輛1亦可構成為於能夠在進行引擎EG之燃燒動作之前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之情形時,可根據駕駛者之操作而切換是否於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傳遞動力(換言之,是否藉由後輪傳遞轉矩TT使跨坐型車輛1行駛)。
第四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亦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9(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
<第五實施形態> 於第五實施形態中,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傳遞開始轉速K高於怠速轉速R3且低於2000 rpm(參照圖10(a))。但,於第五實施形態中,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即便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亦持續對曲軸15賦予轉矩。進而,於曲軸15之轉速超過至少2000 rpm之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持續對曲軸15賦予轉矩。
當曲軸15之轉速超過初次燃燒轉速R1時,引擎EG之輸出轉矩自零開始增加。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引擎EG之輸出轉矩增加。換言之,於曲軸15之轉速較低之區域中,引擎EG之輸出轉矩較小。然而,曲軸15之轉速越低,則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輸出轉矩越大。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輸出轉矩被施加至引擎EG之輸出轉矩。其結果,於曲軸15之轉速大於初次燃燒轉速R1且小於2000 rpm之區域中,曲軸15之轉矩(EG+MG)增加。而且,於曲軸15之轉速小於2000 rpm時,藉由動力傳遞裝置PT而使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之動力傳遞開始。結果,於曲軸15之轉速小於2000 rpm時,更大之轉矩被傳遞至車輪3b。藉此,跨坐型車輛1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更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0(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於第五實施形態中,可實現較高之應答性及較高之加速性能。
於第五實施形態中,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即便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亦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進而,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於曲軸15之轉速超過至少2000 rpm之前,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利用蓄電裝置4之電力進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故而當對曲軸15賦予轉矩之時間變長時,蓄電裝置4之消耗電力變多。然而,於第五實施形態中,傳遞開始轉速K低於2000 rpm,故而跨坐型車輛1可構成為即便於跨坐型車輛1正在減速時曲軸15之轉速低於2000 rpm,亦藉由動力傳遞裝置PT而使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之動力傳遞持續。即,跨坐型車輛1可構成為即便於跨坐型車輛1正在減速時曲軸15之轉速低於2000 rpm,亦可進行再生運轉。
圖11(a)、(b)係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減速時之特性。P1係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特性,另一方面,P2係表示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特性。關於第五實施形態,CO1係表示於減速時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結束之曲軸15之轉速(例如離合器鬆開時之曲軸15之轉速)。關於比較例,CO2係表示於減速時利用動力傳遞裝置之動力傳遞結束之曲軸之轉速。再者,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中,傳遞開始轉速K高於2000 rpm。CO2>2000 rpm>CO1成立。
對於第五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即便於減速時曲軸15之轉速低於CO2,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亦持續。於曲軸15之轉速達到CO1之前,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持續(參照圖中P1)。於進行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時,藉由車輪3b之旋轉而使曲軸15旋轉。藉此,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可進行發電。與此相對,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中,於在減速時曲軸之轉速達到CO2時,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結束(參照圖中P2)。如此,第五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與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相比,具有經擴大之再生區域,故而可藉由蓄電裝置4之電力而驅動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直至更高之曲軸15之轉速為止。
<第六實施形態> 於第六實施形態中,與第二實施形態同樣地,傳遞開始轉速K高於可獨立運轉轉速R2且低於怠速轉速R3(參照圖12(a))。但,於第六實施形態中,與第二實施形態不同,即便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亦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進而,於曲軸15之轉速超過至少2000 rpm之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
於第六實施形態中,如圖12(b)所示,於自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至達到怠速轉速R3為止之期間,產生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所得之後輪傳遞轉矩TT。後輪傳遞轉矩TT係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而增加。因此,第六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亦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2(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
<第七實施形態> 於第七實施形態中,與第三實施形態同樣地,傳遞開始轉速K大於初次燃燒轉速R1且小於可獨立運轉轉速R2(參照圖13(a))。但,於第七實施形態中,與第三實施形態不同,即便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亦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進而,於曲軸15之轉速超過至少2000 rpm之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
於第七實施形態中,如圖13(b)所示,於自曲軸15之轉速超過初次燃燒轉速R1至達到可獨立運轉轉速R2為止之期間,產生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所得之後輪傳遞轉矩TT。後輪傳遞轉矩TT係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而增加。其結果,第七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亦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3(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
<第八實施形態> 於第八實施形態中,與第四實施形態同樣地,傳遞開始轉速K小於初次燃燒轉速R1(參照圖14(a))。但,於第八實施形態中,與第四實施形態不同,即便曲軸15之轉速超過可獨立運轉轉速R2,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亦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進而,於曲軸15之轉速超過至少2000 rpm之前,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
於第八實施形態中,如圖14(b)所示,於曲軸15之轉速達到初次燃燒轉速R1之前,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而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後輪傳遞轉矩TT係隨著曲軸15之轉速增加而增加。其結果,第八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亦對針對發動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4(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
<第九實施形態> 於第九實施形態中,與第八實施形態同樣地,傳遞開始轉速K小於初次燃燒轉速R1(參照圖15(a))。又,於第九實施形態中,與第八實施形態同樣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於曲軸15之轉速超過至少2000 rpm之前,持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參照圖15(a))。由此,圖15(a)、(b)所示之特性與第八實施形態之圖14(a)、(b)所示之特性相同。
但,於第九實施形態中,與第八實施形態不同,於滿足特定之怠速熄火條件時,引擎EG之怠速停止,不進行引擎EG之怠速運轉(所謂怠速熄火)。由此,圖15(c)~(e)所示之特性係怠速熄火時之特性,與第八實施形態之圖14(c)~(e)所示之特性不同。即,於第九實施形態中,如圖15(e)所示,於到達加速器操作器8被操作之時序S之前,引擎EG之轉速、即曲軸15之轉速為0。當加速器操作器8被操作時,進行引擎EG之再起動。即,當加速器操作器8被操作時,藉由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進行對曲軸15之轉矩賦予,進而使引擎EG之燃燒動作開始。其結果,曲軸15之轉速增加。由於傳遞轉速K小於初次燃燒轉速R1,故而於曲軸15之轉速增加之過程中,利用動力傳遞裝置PT之動力傳遞迅速地開始。其結果,於時序Q,車速開始增加,於時序P,行駛距離開始增加。第九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係即便於自怠速熄火之狀態根據加速器操作器8之操作而發動時,亦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因此,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5(c)~(e))短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
<比較例> 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中,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係於曲軸之轉速達到可獨立運轉轉速R2之前,對曲軸賦予轉矩。於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中,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傳遞開始轉速K大於2000 rpm(參照圖16(a))。因此,於曲軸之轉速超過2000 rpm之後,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參照圖16(b))。即,自駕駛者對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後至產生後輪傳遞轉矩TT為止,花費相對較長之時間。結果,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各時間間隔S-Q、S-P(參照圖16(c)~(e))與上述各實施形態相比較長。
以上,於第一~第九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中,於在曲軸15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動力傳遞裝置PT於曲軸15與車輪3b之間傳遞動力。即,傳遞開始轉速K未達2000 rpm。又,於第一~第九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中,於引擎EG之燃燒動作為停止之狀態下且加速器操作器8被操作以指示引擎EG之輸出之情形時,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係於引擎EG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利用蓄電裝置4之電力使曲軸15旋轉,且於曲軸15之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對引擎EG供給燃料而使引擎EG之燃燒動作開始。車輪3b係於在曲軸15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 rpm之前,由藉由引擎EG之燃燒所產生之曲軸15之動力驅動。跨坐型車輛1具備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且對針對加速器操作器8之操作之前進具有較高之應答性。再者,於圖6~圖10及圖12~圖16中,作為起動時之特性,示出對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為全開操作之情形時之特性,但對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為緩開操作之情形時之特性亦具有與對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為全開操作之情形時之特性相同之傾向。再者,緩開操作係花費時間逐漸使加速器操作器之操作量變多之操作。即,於各實施形態之車輛中,於對加速器操作器進行緩開操作時,與比較例之車輛相比,亦可迅速地使動力傳遞開始,且前進速度迅速地自零成為正,車輛迅速地前進。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採用轉筒式離心離合器作為離合器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亦可代替轉筒式離心離合器而採用皮帶離合器,且亦可採用離心多板離合器。
1‧‧‧跨坐型車輛2‧‧‧車體3a、3b‧‧‧車輪4‧‧‧蓄電裝置5‧‧‧主開關6‧‧‧起動器開關7‧‧‧頭燈8‧‧‧加速器操作器11‧‧‧曲軸箱12‧‧‧汽缸13‧‧‧活塞14‧‧‧連桿15‧‧‧曲軸15a‧‧‧一端部15b‧‧‧另一端部16‧‧‧汽缸頭17‧‧‧軸承18‧‧‧排氣閥19‧‧‧火星塞30‧‧‧轉子31‧‧‧轉子本體部32‧‧‧筒狀凸座部33‧‧‧底壁部34‧‧‧背軛部37‧‧‧永久磁鐵37a‧‧‧磁極數38‧‧‧被檢測部40‧‧‧定子43‧‧‧齒部50‧‧‧轉子位置檢測裝置60‧‧‧控制裝置61‧‧‧反相器62‧‧‧起動發電控制部63‧‧‧燃燒控制部86‧‧‧驅動輪87‧‧‧從動輪88‧‧‧皮帶90‧‧‧托架91‧‧‧離合器蹄片91a‧‧‧離合器彈簧92‧‧‧離合器殼體93‧‧‧旋轉軸94‧‧‧中間軸95‧‧‧減速機96‧‧‧軸611~616‧‧‧開關部621‧‧‧開始控制部622‧‧‧發電控制部Av‧‧‧平均值CL‧‧‧離合器CO1‧‧‧轉速CO2‧‧‧轉速Cs‧‧‧凸輪軸D‧‧‧減壓裝置EG‧‧‧引擎F‧‧‧冷卻風扇J‧‧‧燃料噴射裝置MG‧‧‧磁鐵式馬達發電機P‧‧‧時序P1‧‧‧(第五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特性P2‧‧‧(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之)特性PT‧‧‧動力傳遞裝置Q‧‧‧時序R1‧‧‧初次燃燒轉速R2‧‧‧可獨立運轉轉速R3‧‧‧怠速轉速S‧‧‧時序ST‧‧‧定子芯TH‧‧‧高負載區域TL‧‧‧低負載區域TR‧‧‧變速機TT‧‧‧後輪傳遞轉矩W‧‧‧定子繞組
圖1係關於第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之說明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所示之引擎及其周圍之概略構成之局部剖視圖。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引擎之曲柄角度位置與所需轉矩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4係表示圖2所示之磁鐵式馬達發電機MG之與旋轉軸線垂直之剖面的剖視圖。 圖5係表示圖1所示之跨坐型車輛1之電性概略構成之方塊圖。 圖6(a)~(e)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7(a)~(e)係表示第二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8(a)~(e)係表示第三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9(a)~(e)係表示第四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10(a)~(e)係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11(a)、(b)係表示第五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減速時之特性的圖。 圖12(a)~(e)係表示第六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13(a)~(e)係表示第七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14(a)~(e)係表示第八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15(a)~(e)係表示第九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圖16(a)~(e)係表示比較例之跨坐型車輛1之起動時之特性的圖。
1‧‧‧跨坐型車輛
2‧‧‧車體
3a、3b‧‧‧車輪
4‧‧‧蓄電裝置
5‧‧‧主開關
6‧‧‧起動器開關
7‧‧‧頭燈
8‧‧‧加速器操作器
15‧‧‧曲軸
30‧‧‧轉子
37‧‧‧永久磁鐵
40‧‧‧定子
60‧‧‧控制裝置
86‧‧‧驅動輪
87‧‧‧從動輪
88‧‧‧皮帶
90‧‧‧托架
91‧‧‧離合器蹄片
91a‧‧‧離合器彈簧
92‧‧‧離合器殼體
93‧‧‧旋轉軸
94‧‧‧中間軸
95‧‧‧減速機
96‧‧‧軸
CL‧‧‧離合器
EG‧‧‧引擎
MG‧‧‧磁鐵式馬達發電機
PT‧‧‧動力傳遞裝置
TR‧‧‧變速機

Claims (7)

  1. 一種車輛,其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迴轉,且具備:引擎,其具有曲軸且經由上述曲軸輸出動力;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其具有轉子及定子,且至少於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時使上述曲軸旋轉,另一方面,於被上述引擎驅動時進行發電,該轉子具有永久磁鐵,以相對於上述曲軸以固定之速度比旋轉之方式且以於與上述曲軸之間不經由離合器而傳遞動力之方式與上述曲軸連接,該定子係以與上述轉子對向之方式配置;蓄電裝置,其對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進行電力交換;加速器操作器,其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被驅動構件,其構成為由自上述引擎輸出之動力驅動,且使車輛前進;動力傳遞裝置,其構成為自上述曲軸向上述被驅動構件傳遞動力,且包含離合器;及控制部,其對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通電而使上述曲軸旋轉,並且於上述曲軸之旋轉過程中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且上述構成為能以傾斜姿勢迴轉之車輛係以如下方式構成:為了與於迴轉時施加至車輛之離心力對抗而以朝彎道之內側傾斜之姿勢迴轉;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上述曲軸之轉速為未達2000rpm之低速區域時切斷動力傳遞,另一方面,不依賴於由駕駛者進行之對離合器之操作,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在上述曲 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上述被驅動構件構成為: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驅動。
  2. 如請求項1之車輛,其中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及藉由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驅動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的兩者驅動。
  3. 如請求項2之車輛,其中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且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於上述曲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且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及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之兩者驅動。
  4. 如請求項3之車輛,其中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前在上述曲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前,由藉由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驅動,且自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後至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2000rpm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及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之動力之兩者驅動。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上述動力傳遞裝置構成為: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高於怠速轉速且低於2000rpm之超怠速轉速之前,在上述曲軸與上述被驅動構件之間傳遞動力,上述控制部係於為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且上述加速器操 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於上述曲軸之轉速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達到上述超怠速轉速之前,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上述被驅動構件係於在上述曲軸之轉速增大過程中,上述曲軸之轉速達到上述超怠速轉速之前,由藉由上述引擎之燃燒所產生之上述曲軸之動力驅動。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上述控制部係於特定之怠速熄火條件成立之情形時,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且於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7. 如請求項5之車輛,其中上述控制部係於特定之怠速熄火條件成立之情形時,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且於上述加速器操作器被操作以指示上述引擎之輸出之情形時,於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停止之狀態下控制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並使上述磁鐵式馬達發電機利用上述蓄電裝置之電力令上述曲軸旋轉,且對上述引擎供給燃料而使上述引擎之燃燒動作開始。
TW107123097A 2017-07-18 2018-07-04 車輛 TWI6828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8886 2017-07-18
JP2017138886 2017-07-18
??PCT/JP2018/021149 2018-06-01
WOPCT/JP2018/021149 2018-06-01
PCT/JP2018/021149 WO2019017087A1 (ja) 2017-07-18 2018-06-01 ビー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8176A TW201908176A (zh) 2019-03-01
TWI682863B true TWI682863B (zh) 2020-01-21

Family

ID=65015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3097A TWI682863B (zh) 2017-07-18 2018-07-04 車輛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640079B1 (zh)
JP (1) JP6802378B2 (zh)
CN (1) CN110891838B (zh)
ES (1) ES2924336T3 (zh)
TW (1) TWI682863B (zh)
WO (1) WO20190170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4609A1 (ja) * 2019-09-06 2021-03-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Mt型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WO2021053742A1 (ja) * 2019-09-18 2021-03-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ーン車両
CN111017102A (zh) * 2020-01-06 2020-04-17 仙居夏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电能三用型脚踏车动力装置
CN111907313A (zh) * 2020-07-03 2020-11-10 广州市嘉森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油电混合动力utv变速控制装置
TWI763448B (zh) * 2021-04-20 2022-05-01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穩定引擎怠速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6581A (ja) * 1998-05-25 1999-12-07 Nippon Soken Inc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JP2014189254A (ja) * 2013-03-28 2014-10-0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17036665A (ja) * 2013-12-20 2017-0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12107A (en) 1977-03-09 1978-09-30 Kubota Ltd Seeding guid implement for nursery plant growing box
JP4008437B2 (ja) * 2004-08-10 2007-1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の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5874314B2 (ja) * 2011-10-25 2016-03-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二輪車両用制御装置
JP2015033935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システム、ハイブリッド車両、及びハイブリッドシステムの動力伝達方法
JP6252085B2 (ja) 2013-10-07 2017-12-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駆動システム
CN105829704B (zh) * 2013-12-20 2021-05-0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单元和车辆
JP6354713B2 (ja) * 2015-09-04 2018-07-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6581A (ja) * 1998-05-25 1999-12-07 Nippon Soken Inc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JP2014189254A (ja) * 2013-03-28 2014-10-0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17036665A (ja) * 2013-12-20 2017-0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02378B2 (ja) 2020-12-16
EP3640079A4 (en) 2020-07-08
CN110891838B (zh) 2023-03-14
CN110891838A (zh) 2020-03-17
TW201908176A (zh) 2019-03-01
JPWO2019017087A1 (ja) 2020-04-16
ES2924336T3 (es) 2022-10-06
EP3640079A1 (en) 2020-04-22
WO2019017087A1 (ja) 2019-01-24
EP3640079B1 (en) 2022-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2863B (zh) 車輛
US9050974B2 (en) Dr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ive system
JP2017031807A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車両
JP7235771B2 (ja) 4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同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を備えた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TWI788379B (zh) 車輛
WO2017126165A1 (ja) エンジン搭載ビークル
TWI646008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682864B (zh) 車輛
TWI646257B (zh) 引擎控制裝置、引擎單元及車輛
WO2020044481A1 (ja) エンジン式鞍乗型車両
TWI660118B (zh) vehicle
TWI624585B (zh) vehicle
JP7269445B2 (ja) Mt型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WO2021256549A1 (ja) Mt型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WO2022039253A1 (ja) Mt型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JP2018053773A (ja) 鞍乗型車両
WO2021044609A1 (ja) Mt型ストラドルドビークル
WO2020141570A1 (ja) Mt型シフトペダル付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同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