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0845B - 釘打機 - Google Patents
釘打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0845B TWI680845B TW106102283A TW106102283A TWI680845B TW I680845 B TWI680845 B TW I680845B TW 106102283 A TW106102283 A TW 106102283A TW 106102283 A TW106102283 A TW 106102283A TW I680845 B TWI680845 B TW I68084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gger
- switch
- push rod
- movable member
- st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1—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fixed main cylinder
- B25C1/043—Trigger valve and trigger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一種釘打機包括:扳機;第一開關,其藉由扳機的操作而開閉;推桿,其對應於將止動件的射出口向被打入材料推抵的動作而移動;以及第二開關,其因推桿的移動而開閉,在第一開關與第二開關均處於打開狀態時打入止動件,將設置單發打入模式與連發打入模式且用以切換這些模式的打入切換機構設置於扳機。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利用藉由扳機(trigger)而受到操作的第一開關(switch)、與藉由推桿而受到操作的第二開關這兩個開關機構的協同作用來打入釘等止動件的釘打機,在該釘打機中,於扳機部分安裝有單發打入動作及連發打入動作的打入切換機構,所述推桿對應於將止動件射出口的前端向被打入材料推抵的動作而移動。
如下的可搬動型的釘打機已眾所周知,該可搬動型的釘打機利用將壓縮空氣從空氣壓縮機供給至釘打機本體而利用空氣壓的壓縮空氣方式、將小型瓦斯罐(gas canister)搭載於釘打機本體而使罐中儲存的瓦斯燃燒的瓦斯燃燒方式、將蓄電池及電動馬達搭載於釘打機本體而利用電動馬達的驅動力的電動馬達方式等的驅動源(動力源),將填充於釘匣(magazine)的止動件從撞針(driver blade)的前端依序打出。此種釘打機中,具備安全機構的釘打機已眾所周知,該釘打機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在初始狀態下,總是向比突伸部的前端更靠下死點側(被打入材料側)對推桿施力,在被打入材料未與射出部前端的推桿接觸的情況下,即使進行扣動扳機的操作,撞擊驅動部亦無法啟動。所述方
式是一面將推桿(接觸臂)的前端推壓至被打入材料,一面進行作業的方式,在依序打入複數根釘的情況下,可進行所謂的連續打入動作,即,在打入釘後仍保持著扣動扳機的操作的狀態下,使本體移動而使推桿移動並推壓至下一個打入位置,藉此來依序連續地打入複數根釘。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15922號公報
專利文獻1的技術是將對單發打入模式與連發打入模式進行切換的動作模式切換機構設置於推桿機構側而非設置於扳機側。該方式的優點在於不會使扳機內部具有複雜構造,另一方面,需要在推桿上端附近設置動作模式切換機構,從而需要安裝空間。因此,有時在謀求實現釘打機的進一步小型化、輕量化的方面存在弊端。而且,根據發明者等的研究,已知對於所謂的雙開關方式的釘打機而言,有時若將動作模式切換機構安裝於扳機部側,則總體而言有利,所謂的雙開關方式的釘打機並排地設置了為了啟動撞擊驅動單元而具有第一開關的扳機、與藉由推桿而開閉的第二開關這兩個系統的開關(閥機構)。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在如下釘打機中,將單發打入模式與連發打入模式的切換機構設置於扳機部側,所述釘打
機經由兩個開關進行觸發操作,在保持著扣動扳機的操作的狀態下,使推桿從下死點移動至上死點,藉此,可進行止動件的連發打入動作。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在於提供如下釘打機,該釘打機減少了用以對第二開關進行操作的推桿側的部件數而使構成簡單,提高了分解作業性與組裝作業性。
若對本申請案所揭示的發明中的代表性發明的特徵進行說明,則如下所述。
本發明是一種釘打機,其包括:撞針,其撞擊釘等止動件;撞擊驅動單元,其使撞針進行往返運動;第一開關,其用以啟動撞擊驅動單元;扳機,其由作業者操作,將第一開關設為打開狀態或關閉狀態;推桿,其以可沿著與撞針的移動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動的方式受到支撐,且對應於將止動件的射出口的前端向被打入材料推抵的動作而移動;以及第二開關,其因推桿的移動而開閉,在推桿處於上死點時成為打開狀態,且在所述推桿處於下死點時成為關閉狀態,在第一開關與第二開關均處於打開狀態時,藉由撞擊驅動單元來打入止動件,所述釘打機中,設置用以對單發打入模式與連發打入模式進行切換的打入切換機構,將該打入切換機構設置於扳機側,所述單發打入模式是指每當進行扣動扳機的操作時,單根地打入止動件,所述連發打入模式是指在維持著扣動扳機的操作的狀態下,反覆地進行將推桿推抵至被打
入構件的動作與鬆開所述推桿的動作,連續地打入止動件。扳機包括可以擺動軸為中心而擺動的扳機桿(trigger lever),打入切換機構包含設置於扳機桿且與第一開關的柱塞接觸的可動構件,可動構件可相對於扳機桿而相對移動,且能夠定位於不會因扳機桿的操作而使柱塞進行動作的第一位置、與藉由扳機桿的操作而使柱塞進行動作的第二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撞擊驅動單元使用壓縮空氣使連接於撞針的活塞(piston)移動,第一開關是成為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活塞的扳機的空氣流路開閉閥,藉由扳機桿而受到操作。而且,第二開關是串聯地介於空氣流路中的開閉閥,因推桿的移動而進行開閉操作。此處,在單發打入模式時,於打入止動件之後,可動構件的位置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藉此,成為第一開關不進行動作的狀態。藉此,即使在作業者扣動扳機的狀態下使釘打機移動,將推桿推抵至下一個打入位置,亦不會撞擊止動件。另一方面,在連發打入模式時,於止動件的打入動作之後,可動構件的位置停留於第二位置,將第一開關維持於可操作狀態。因此,在作業者扣動扳機的狀態下使釘打機移動,將推桿推抵至下一個打入位置,藉此來進行止動件的撞擊動作,因此,能夠依序打入止動件。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特徵,可動構件為擺動式臂,可以設置於扳機桿的轉動軸為中心而擺動規定角度。扳機桿的擺動端從所述擺動軸伸出的方向、與擺動端從可動構件的轉動軸伸出的方
向可設為相反方向,於扳機桿設置用以允許或阻止可動構件擺動的切換構件。切換構件為與轉動軸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桿式,沿著轉動軸的軸方向觀察,在一部分與可動構件的擺動範圍重疊的位置設置導引槽,在導引槽的內部,使切換構件沿著可動構件的長度方向移動。切換構件能夠設定使可動構件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單發位置、及將可動構件固定於第二位置的連發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特徵,在單發打入模式時,若在將推桿推壓至被打入構件後,對扳機進行操作,則可動構件因與推桿接觸而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藉此,能夠使第一開關的柱塞移動。另一方面,在將推桿推壓至被打入構件之前,對扳機進行操作的情況下,由於可動構件與推桿處於非接觸狀態,故而可動構件停留於第一位置,無法使第一開關的柱塞移動。而且,當在單發打入模式下打入止動件時,藉由解除推桿推壓被打入構件的狀態,解除可動構件與推桿的接觸狀態,可動構件藉由施力彈簧的力而從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
根據本發明,由於將打入切換機構設置於扳機側,故而能夠使推桿機構及第二開關側的推動閥(push valve)等的構成簡單,分解或組裝作業變得容易。而且,由於能夠將打入切換機構配置於扳機側,尤其配置於扳機桿,故而能夠實現裝置本體的小型化,從而能夠實現易用的釘打機。
本發明的所述及其他目的以及新穎特徵根據以下的說明書的記載及圖式而變得明確。
1‧‧‧釘打機
2‧‧‧殼體
2a‧‧‧軀幹部
2b‧‧‧握把部
2c‧‧‧圓筒孔
2d‧‧‧圓筒孔
3‧‧‧頂蓋
4‧‧‧突伸構件
4a‧‧‧筒狀部分
4b‧‧‧射出通路
4c‧‧‧凸緣部分
7a‧‧‧活塞上室
7b‧‧‧活塞下室
8‧‧‧活塞
9‧‧‧撞針
10‧‧‧扳機
11‧‧‧扳機桿
11a‧‧‧操作部
11b‧‧‧臂部
11c‧‧‧孔部
11d‧‧‧轉動軸孔
12‧‧‧擺動軸
13‧‧‧扳機臂(可動構件)
13a‧‧‧上表面
13b‧‧‧後片
13c‧‧‧前端部
14‧‧‧轉動軸
15‧‧‧導引槽
16‧‧‧切換桿
17‧‧‧擋止件
17a‧‧‧前方片
17b‧‧‧後方片
18‧‧‧擰轉彈簧
19a‧‧‧箭頭
19b‧‧‧箭頭
19c‧‧‧箭頭
19d‧‧‧箭頭
20‧‧‧第一開關
21‧‧‧扳機柱塞
21b‧‧‧十字部
21c‧‧‧前端部
23‧‧‧扳機襯套
23b‧‧‧陽螺紋
24‧‧‧開口部
25‧‧‧閥構件
26‧‧‧第一閥室
27‧‧‧貫通孔
28‧‧‧開口部
29‧‧‧襯墊
30‧‧‧第二開關
31‧‧‧推桿柱塞
31a‧‧‧上端
31b‧‧‧凸緣部
32‧‧‧彈簧
33‧‧‧推桿襯套
33a‧‧‧開口部
33b‧‧‧下端面
34‧‧‧推桿閥
34a‧‧‧圓柱部
34b‧‧‧凸緣部
34c‧‧‧槽部
34d‧‧‧凹陷部
35‧‧‧柱塞彈簧
36‧‧‧第二閥室
37‧‧‧開口
38‧‧‧空氣通路
39‧‧‧排氣口
40‧‧‧推桿
41‧‧‧前端構件
41a‧‧‧前端
42‧‧‧連結臂
43‧‧‧連接構件
44‧‧‧套筒
44a‧‧‧上端部
45‧‧‧保護構件
46‧‧‧彈簧
48‧‧‧箭頭
50‧‧‧氣缸
50a‧‧‧凸緣部分
51‧‧‧空氣孔
52‧‧‧止回閥
53‧‧‧空氣通路
54‧‧‧彈簧
55‧‧‧復位空氣室
56‧‧‧主閥室
57‧‧‧活塞緩衝器
58‧‧‧空氣通路
61‧‧‧儲壓室
62‧‧‧箭頭
63‧‧‧箭頭
64‧‧‧箭頭
66‧‧‧空氣通路
67‧‧‧空間
68‧‧‧排氣閥
69‧‧‧頭帽
70‧‧‧閥保持構件
70a‧‧‧開口
71‧‧‧連接構件
74‧‧‧箭頭
75‧‧‧箭頭
76a‧‧‧箭頭
76b‧‧‧箭頭
77‧‧‧箭頭
80‧‧‧釘匣
83‧‧‧送料爪
85‧‧‧接頭
86‧‧‧空氣軟管
90‧‧‧作業者的手(右手)
H‧‧‧距離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釘打機1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釘打機1的內部構造的縱剖面圖。
圖3(a)及圖3(b)是圖2的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的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4是表示圖3(a)及圖3(b)的推桿閥34的單體形狀的立體圖。
圖5(a)及圖5(b)是表示圖2的扳機10的構造的縱剖面圖。
圖6是表示圖2的扳機10的形狀的立體圖。
圖7(a)至圖7(d)是表示圖2的扳機10中的打入切換機構的動作的縱剖面圖。
圖8(a)至圖8(c)是表示設為連發打入模式時的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的動作的圖(其1)。
圖9(a)至圖9(c)是表示設為連發打入模式時的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的動作的圖(其2-1)。
圖10(a)至圖10(b)是表示設為連發打入模式時的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的動作的圖(其2-2)。
圖11(a)至圖11(c)是表示設為單發打入模式時的第一開
關20及第二開關30的動作的圖(其1)。
圖12(a)至圖12(c)是表示設為單發打入模式時的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的動作的圖(其2-1)。
圖13(a)至圖13(c)是表示設為單發打入模式時的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的動作的圖(其2-2)。
[實施例1]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將本發明應用於利用了壓縮空氣方式的驅動源的釘打機而成的實施例。再者,在用以對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的全部圖式中,對具有同一功能的構件附上同一符號且省略其重複說明。而且,在以下的實施例中,方便起見,以如下狀態為基準,如圖所示地定義上下左右方向而進行說明,所述狀態是指以使止動件的打入方向在鉛垂方向上朝下的方式設置了釘打機的狀態,但實際上,釘的打入方向亦可為水平方向或其他方向。
圖1是表示本實施例的釘打機1的外觀的立體圖。釘打機1的對向射出方向側打入的釘進行導引的突伸構件4安裝於殼體(housing)2的軀幹部2a的下方。釘打機1的外殼(廣義的殼體)包含:大致圓筒狀的軀幹部2a,其覆蓋供後述的活塞往返運動的空間;握把部2b,其從軀幹部2a向與射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頂蓋(top cover)3,其覆蓋軀幹部2a的軸方向的一端側(上側)的開口部;以及突伸構件4,其覆蓋軀幹部2a的軸方向
的另一端側(下側)的開口部。握把部2b成為供作業者抓握的部分,並且是內部收容著壓縮空氣的儲壓室(未圖示)的大致圓筒狀的部分。在握把部2b的後端設置有接頭(connector)85,壓縮空氣從外部的壓縮機(未圖示)經由空氣軟管(air hose)86供給至該接頭85。突伸構件4使用對合金鋼素材實施熱處理而成的材質,且內部設置有供被撞針(後述)打入的釘通過的射出通路(未圖示)。而且,在突伸構件4的側面的一部分設置有用以依序進給釘的開口部(未圖示),且以包圍開口部的方式安裝著供給釘的釘匣80的一端側。
釘匣80是以其長度方向(進給方向)相對於射出方向稍微傾斜的方式配置,且以釘排出側的端部安裝於突伸構件4,釘供給側的端部處於遠離突伸構件4的一側且位於握把部2b的後斜上方的方式配置。釘匣80向突伸構件4側進給藉由螺旋彈簧(未圖示)的拉伸力而連結的未圖示的釘。圖中表示了送料爪83被牽拉至釘匣80的進給方向的後端部附近的狀態。
在突伸構件4的前端設置有推桿40。推桿40是可相對於突伸構件4,向與射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及相反的方向而在規定範圍內移動的可動機構,其對應於將突伸構件4的前端向被打入材料推抵的動作而向上方移動。作業者能夠藉由將構成推桿40的前端構件41推抵至被打入釘的對象物(被打入材料)的狀況,且扣動扳機桿11這兩個操作,使產生往返運動的撞擊驅動單元啟動而打入釘。
在握把部2b的朝向軀幹部2a的基部附近下側設置有扳機10。在扳機10的下方附近且在軀幹部2a側,設置有用以將推桿40的可動部分予以覆蓋的合成樹脂製的保護構件45。圖1中圖示了作業者利用右手90抓握著握把部2b的利用食指扣動扳機10之前的狀態。此處,在本說明書中,扣動扳機10或扳機桿(後述)的意思是指使扳機桿向打入方向的相反側(上方)移動。而且,放開或鬆開扳機10的扳機桿的意思是指藉由未圖示的施力彈簧來使扳機桿向下方移動。
圖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釘打機1的主要部分的構造的縱剖面圖。釘打機1的外殼包含:殼體2,其在側面觀察時呈大致T字形狀;頂蓋3,其覆蓋殼體2的圓筒狀的軀幹部2a的單側(上側)的開口;突伸構件4,其安裝於另一側(下側)的開口;以及握把部2b,其從殼體2的軀幹部2a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在握把部2b的內部及頂蓋3的內部,形成有用以儲存來自未圖示的壓縮機的壓縮空氣的儲壓室61。
釘打機1在內部設置有圓筒狀的氣缸(cylinder)50、可在氣缸50內上下滑動(往返運動)的活塞8及連接於活塞8的撞針9。撞針9用以撞擊釘等止動件,且以從圓筒形的氣缸50的下端側向下方延伸的方式配置。能夠與活塞8一體或分體地製造撞針9。
氣缸50可藉由壓縮空氣的力而稍微向下方向移動,且利用內表面來可滑動地支撐活塞8。在氣缸50的下側外周,形成有
儲存用以使撞針9返回至上死點的壓縮空氣的復位空氣室55。在氣缸50的軸方向中央部形成有複數個空氣孔51,在所述複數個空氣孔51處具備止回閥52,所述複數個空氣孔51僅允許壓縮空氣沿著從氣缸50的內側朝向外側的復位空氣室55的一個方向流入。而且,在氣缸50的下方,形成有總是向復位空氣室55開放的空氣通路53。在氣缸50的下端設置有包含橡膠等彈性體且中心具有供撞針9插通的貫通孔的活塞緩衝器(piston bumper)57,以吸收因活塞8急速地向下方移動而進行的釘打後的剩餘能量。
活塞8可沿著上下方向滑動地配設於氣缸50內。撞針9是以從活塞8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心向下方延伸的方式而與活塞8一體地形成。藉此,氣缸50內被活塞8劃分為活塞上室7a與活塞下室7b。活塞8的上室7a形成於與氣缸50的上端部抵接的頭帽(head cap)69的下方。頭帽69設置於閥保持構件70的下側。在氣缸50的外周,設置有向下方對氣缸50施力的彈簧54。
於打入時,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因扳機10的操作而打開之後,高壓空氣從儲壓室61流入至空間67,使排氣閥(exhaust valve)68向下側移動,閉鎖閥保持構件70的開口70a,從而閉鎖使活塞上室7a與大氣連通的空氣通路66。同時,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打開之後,高壓空氣亦從儲壓室61供給至主閥室56,因此,氣缸50的凸緣部分50a上表面的壓力急速上升,氣缸50對抗向上對氣缸50施力且保持該氣缸50的彈簧54的力而稍微向射出方向下側移動。如此,氣缸50的上側開口與頭帽69
分離,於該氣缸50的上側開口與頭帽69之間形成間隙,因此,壓縮空氣一下子從儲壓室61流入至活塞上室7a。因該壓縮空氣的流入,撞針9與活塞8一併急速下降,撞針9在射出通路4b內滑動,將已進給至射出通路4b內的未圖示的釘打入至被打入材料。
突伸構件4對釘及撞針9進行導引,使得撞針9能夠適當地與未圖示的釘接觸,將該釘打入至被打入材料的所期望的位置。突伸構件4包含:筒狀部分4a,其內部具有對釘及撞針9進行導引的射出通路4b;以及凸緣部分4c,其閉鎖軀幹部2a下側的開口部。而且,沿著射出通路4b的外表面設置有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推桿40。射出通路4b是以從上端的凸緣部分4c中所設置的貫通孔延伸至下端的未圖示的射出口的方式形成,在該路徑的途中設置有用以從釘匣80進給釘的未圖示的進給口。
釘匣80是與握把部2b並排地配置。釘匣80內填充有呈帶狀地連結的連結釘(未圖示),該連結釘藉由安裝於釘匣80內的螺旋彈簧等而向射出通路4b側受到推壓,且藉由撞針9而單根地被打入至被打入材料。
握把部2b是作業者所抓握的部分。如圖2放大所示,在握把部2b的與釘打機1的連接部分,設置有受到作業者操作的扳機10、連通於儲壓室61(參照圖1)且開放或阻斷壓縮空氣通路的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該第二開關30的一方與第一開關20的出口側連通,另一方連通於與主閥室56相通的通路。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分別包含允許或阻斷空氣流動的開閉閥。
扳機10是受到作業者直接操作的機構,其經由第一開關20的扳機柱塞21對扳機閥(後述)的開閉進行切換。此處,扳機10是以能夠以擺動軸12為中心而擺動規定角度的方式軸支撐於殼體2,扳機10可為沿著上下方向平行移動的滑動式扳機,亦可以使用其他可移動的構件對扳機柱塞21進行操作的方式構成。
第二開關30構成為包含藉由推桿40而允許或阻斷壓縮空氣從第一開關20流入至主閥室56的推桿閥(後述)。推桿40可向箭頭48的方向移動,推桿40的前端構件41的箭頭48的移動經由連結臂42而被傳遞為第二開關30側的推桿柱塞31的上下方向的移動。推桿40包含前端構件41、連結臂42、連接構件43及套筒(sleeve)44。這些部件可為分體部件,一部分或全部亦可構成為一體。而且,對於推桿40的構成而言,只要能夠在將突伸構件4推抵至被打入材料時對第二開關30進行操作,則既可減少若干個部件,亦可追加其他部件。第二開關30在釘打機1的本體被推壓至被打入材料,推桿40移動至後退後的位置時,即前端41a移動至上死點位置A時,允許壓縮空氣從第一開關20側向主閥室56側流入。當推桿40處於通常位置(下死點位置B)時,第二開關30處於阻斷狀態。
其次,使用圖3(a)及圖3(b)來對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的動作進行說明。在殼體2的握把部2b的基部附近的下部,形成有從下向上方向延伸的兩個圓筒孔2c、2d。圓筒孔2c的內部收容構成第一開關的閥機構,圓筒孔2d的內部形成細直徑
部分與粗直徑部分,且收容構成第二開關的閥機構。此處,使各個通路開閉的閥的移動方向是以平行且亦與釘的射出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
圖3(a)表示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關閉(OFF)的狀態(阻斷了空氣通路的狀態),圖3(b)表示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打開(ON)的狀態(連通著空氣通路的狀態)。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串聯連接,使儲存於儲壓室61的壓縮空氣向箭頭62的方向流入。第一開關20打開(連通狀態)之後,通過第一開關20後的空氣如箭頭63所示,經由空氣通路58流入至第二開關30側的第二閥室36。第二開關30打開(連通狀態)之後,通過作為第二開關30的閥機構的推桿閥34後的壓縮空氣如箭頭64所示,從開口部33a向空氣通路38側排出,然後經由規定的路徑,向圖2所示的排氣閥68及主閥室56側流入。如此,儲壓室61側的壓縮空氣藉由通過串聯連接的兩個開關單元(阻斷空氣流的閥機構),對作為撞擊驅動單元的活塞8的驅動動作的啟動進行控制。
第一開關20主要包含大致圓筒狀的扳機襯套(trigger bush)23、配置於扳機襯套23內的扳機柱塞21及大致球狀的閥構件25。扳機襯套23藉由形成於下側附近的外周側的陽螺紋23b,螺旋固定於形成於圓筒孔2c的陰螺紋。襯墊(packing)29介於扳機襯套23的上端部分。閥構件25收容於與儲壓室61及空氣通路58連通的第一閥室26內,且藉由開放或閉鎖形成於大致
圓筒狀的扳機襯套23的內徑部分的階差狀的開口部24來阻斷或開放空氣通路。開口部24是從第一閥室26向下方開口的階差部分的緣部。開口部24的直徑小於閥構件25的直徑。如箭頭62所示,閥構件25藉由儲壓室61側的壓縮空氣的作用而總是被施力。因此,閥構件25經由貫通孔27,藉由儲壓室61內的壓縮空氣的壓力而承受下方的壓力之後,閥構件25會卡止於開口部24,從而閉鎖第一閥室26。即,第一開關20成為閉鎖狀態(OFF)。
扳機柱塞21可上下移動地保持於閥構件25的下方。扳機柱塞21的前端部21c是使閥構件25移動的作用片,在中央附近形成有與軸方向垂直的剖面形狀為大致十字形的形狀的十字部21b,且具有扳機柱塞21的圓筒形的內壁部分與規定的空間,故而允許空氣沿著軸方向流動。因此,開口部24開放之後,空氣會沿著扳機柱塞21的軸方向流動,從開口部28向空氣通路58側排出。扳機柱塞21的下端部向上方向受到扳機10(參照圖1)按壓之後,對抗壓縮空氣的壓力而向上方向按壓第一開關20的閥構件25,使第一開關20成為開放狀態。如圖3(b)所示,扳機柱塞21藉由扳機10的操作所產生的按壓力而向上方移動之後,閥構件25對抗儲壓室61內的壓縮空氣而向上方移動,因此離開開口部24,藉此,使被阻斷的開口部24開口。即,第一開關20成為開放狀態(空氣流路的打開狀態),空氣從箭頭62向箭頭63的方向流動。
第二開關30主要包含壓入至圓筒孔2d的大致圓筒狀的
推桿柱塞31、配置於推桿柱塞31內的推桿閥34、及向規定方向對推桿閥34施力的螺旋狀的柱塞彈簧35。推桿閥34是根據推桿40的動作,對從空氣通路58朝向空氣通路38的壓縮空氣的流入的阻斷或流通進行切換的閥。推桿襯套33形成為大致上下延伸且內部具有通路的管狀。第二閥室36是成為推桿襯套33的移動空間的筒狀空間,推桿閥34的凸緣狀的部分抵接於所述第二閥室36的上端所形成的開口37,藉此來阻斷空氣流動(圖3(a)的狀態),所述推桿閥34的凸緣狀的部分離開所述開口37,藉此來允許空氣流動(圖3(b)的狀態)。於開口37的下方,在圓筒狀的空間內的外周側形成有開口部33a。開口部33a使空氣通路38與第二閥室36連通。而且,在推桿柱塞31下降時,於推桿閥34下側的推桿40側與上端31a之間產生空間,在推桿柱塞31的壁面形成有用以將壓縮後的空氣釋放至大氣中的排氣口39。在圖3(b)中繪示了:由觸發操作產生的按壓力F1、以及由推桿移動產生的按壓力F2。
推桿閥34沿著上下方向移動,開放或閉鎖推桿襯套33上端的開口37。推桿閥34的一半左右的部分收容於圓筒狀的推桿襯套33上側的空間內,該推桿閥34以使開口37閉鎖或開口的方式移動。此處,使用圖4的立體圖來對推桿閥34的形狀進行說明。推桿閥34在上側形成有圓柱部34a,在軸方向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凸緣部34b,下側部分形成使外周面向內側大幅度地凹陷而成的凹陷部34d。空氣經由該凹陷部34d與推桿閥34的內壁面之間的間
隙,從第二閥室36流入至開口部33a(參照圖3(a)及圖3(b))。而且,在凸緣部34b的下側,形成有用以配置O形環等密封構件且在圓周方向上相連的槽部34c。圓柱部34a配置於螺旋式的柱塞彈簧35的內側。如此,在凸緣部34b的下側面抵接於階差狀的開口37的上表面的狀態(圖3(a)的狀態)下,能夠將第二開關30的流路設為閉鎖狀態。藉由柱塞彈簧35向下方向對推桿閥34施力。再次返回至圖3(a)及圖3(b)。
柱塞彈簧35的一端部保持於殼體2側,另一端部抵接於推桿閥34的凸緣部分的上表面,藉此,向下方向對推桿閥34施力。推桿柱塞31與推桿40一併上下移動,使推桿閥34移動。推桿柱塞31的下端形成呈凸緣狀地直徑擴大的凸緣部31b,螺旋式的彈簧32介於凸緣部31b的上表面與推桿襯套33的下端面33b之間,向下方向對推桿柱塞31施力。
在與推桿40協作的狀態下進行扣動扳機10的操作之後,儲存於儲壓室61內的壓縮空氣經由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供給至主閥室56與排氣閥68(均參照圖2),因此,大量的壓縮空氣流入至氣缸50內,從而將活塞8從上死點驅動至下死點。藉此,固定於活塞8的撞針9撞擊已從釘匣80進給至射出通路4b的最前端的釘(未圖示),將該釘從突伸構件4的前端打入至被打入構件中。於打入釘後,藉由放開扳機10或推桿40中的任一者,第一開關20或第二開關30中的任一者成為關閉狀態,因此,立即阻斷從儲壓室61側至氣缸50的壓縮空氣供給。
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前提,使用第一開關20與第二開關30這兩個開關(閥機構)實現了觸發操作,藉由對扳機10的構成進行設計實現了“單發打入模式”與“連發打入模式”,所述“單發打入模式”是指每當進行扣動扳機10的操作時打入止動件,所述“連發打入模式”是指在維持著扣動扳機10的操作的狀態下,使釘打機1本體上下運動而連續地打入止動件。在兩種模式下,只要推桿40不處於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狀態,即只要推桿40不位於上死點,則不進行撞擊動作。
於“單發打入模式”下,一次的打入結束之後,只要在暫時鬆開扳機10而成為非觸發狀態後,未再次扣動扳機桿11,則不會進行下一次的打入(當然,在進行下一次的打入動作時,必需條件是推桿40處於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狀態)。即,在作業者完成第一次的打入後未鬆開扳機10而扣動著該扳機10的狀態下,即便使釘打機1本體移動,將推桿40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下一個打入位置,第一開關20亦不會成為打開狀態。如此,“單發打入模式”在一根釘的打入結束之後,必須解除觸發操作。
於“連發打入模式”下,若在作業者完成第一次的打入後未鬆開扳機10而扣動著該扳機10的狀態下,使釘打機1本體移動,將推桿40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下一個打入位置,則可在該時點打入釘。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作業者完成打入後未鬆開扳機桿11而扣動著該扳機桿11的狀態下,能夠維持著第一開關20的打開狀態,利用第二開關30側來開放及阻斷壓縮空氣的流
動。
其次,使用圖5(a)及圖5(b)~圖7(a)至圖7(d)來對扳機10的構造進行說明。圖5(a)及圖5(b)是表示扳機10的構造的縱剖面圖。圖5(a)的扳機臂13的位置是扳機柱塞21不會因扳機桿11的操作而進行動作(無法進行操作)的第一位置,圖5(b)的扳機臂13的位置是扳機柱塞21會因扳機桿11的操作而進行動作(能夠進行操作)的第二位置。扳機10主要構成為包含軸支撐於殼體2側的扳機桿11、可相對於扳機桿11而相對地移動(轉動)規定角度的扳機臂13、及用以對作為可動構件的扳機臂13的移動角進行限制的細長插銷狀的切換桿16。於扳機桿11形成有側視呈大致L字形狀的導引槽15,切換桿16是可在導引槽15內維持與轉動軸14平行的狀態而平行移動的金屬製的切換構件。此處,沿著轉動軸14的軸方向觀察,處於切換桿16的擺動範圍與導引槽15的一部分重疊的位置關係。能夠藉由切換桿16來設定使扳機臂13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單發位置、與將所述可動構件固定於第二位置的連發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扳機桿11的基本構成主要包含:孔部11c,其保持具有旋轉中心的擺動軸12(參照圖1);以及操作部11a,其用以供作業者進行扣動扳機10的操作。於打入時,操作部11a對抗擰轉彈簧18(參照後述的圖8(a)至圖8(c))的施壓力,以擺動軸12為中心而向逆時針方向即上方向移動,所述擰轉彈簧18是以藉由作業者的扣動操作,以擺動軸12為中心而進行動作的方式設置。
對於本實施例的扳機10而言,在扳機桿11的擺動半徑內設置有轉動軸14,且設置有可從轉動軸14以小擺動半徑擺動的扳機臂13。扳機桿11從擺動軸12(參照圖1)伸出的方向、與扳機臂13的主面部分(上表面13a)從轉動軸14伸出的方向為相反方向。扳機臂13在“單發打入模式”時,可以轉動軸14為中心,在從圖5(a)的狀態至圖5(b)的狀態的範圍內擺動。該擺動是因抵接於與推桿40聯動地移動的部分(圖8(a)至圖8(c)中後述的套筒44)而進行,向箭頭74的方向移動。扳機臂13的上表面13a與扳機柱塞21抵接,在圖5(b)的狀態下,能夠使扳機柱塞21移動,但在圖5(a)的狀態下,扳機桿11的上端位置與上表面13a的上表面位置分離而形成隔開了距離H的凹陷,因此,因存在該凹陷而無法按壓扳機柱塞21。如此,在“單發打入模式”時,扳機臂13是以可處於圖5(a)的第一位置與圖5(b)的第二位置的方式構成,在最初撞擊時,以圖5(b)的狀態按下扳機柱塞21而進行打入動作之後,恢復至圖5(a)的狀態,只要暫時鬆開扳機桿11而未再次扣動扳機桿11,則扳機臂13不會成為圖5(b)的狀態。根據此種構成,在“單發打入模式”下,於打入後,必須在使扳機桿11返回至原來的位置之後,再次扣動扳機桿11。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連發打入模式”,只要維持將扳機臂13的位置固定於圖5(b)的位置的狀態即可。因此,使切換桿16在導引槽15的內部,從後方側向前方側移動,但該切換桿16的動作將在圖7(a)至圖7(d)中後述。
圖6是表示從斜上側觀察扳機10的單體的狀態的立體圖。扳機桿11的擺動軸12(參照圖1)側的前端部成為沿著左右兩個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板狀的臂部11b,於兩個臂部11b形成有用以固定擺動軸12的孔部11c。於扳機桿11的側面形成有大致L字形狀的導引槽15,在導引槽15的內部配置有呈圓柱狀且兩端部呈凸緣狀的切換桿16。切換桿16可藉由擋止件(stopper)17,如箭頭77所示而在導引槽15的一個端部(圖5(a)及圖5(b)的狀態)與另一個端部(後述的圖6(3)的位置)之間移動,且保持於任一個端部側。
扳機臂13形成有與扳機柱塞21抵接或分離的上表面13a、及因從後側被手指按壓而能夠使扳機臂13轉動的後片13b。此處雖未圖示,但可設置以向規定方向例如圖5(a)的第一位置移動的方式對扳機臂13施力的彈簧單元。擋止件17軸支撐於與扳機臂13相同的軸上,且藉由未圖示的擰轉彈簧的作用,以轉動軸14為旋轉中心而向一側(後述的圖7(a)至圖7(d)的箭頭19c的方向)被施力。由作業者按壓後方片17b,或利用手指來轉動在轉動軸14的周圍露出的部分,藉此,能夠使擋止件17轉動。於扳機桿11後方側的兩側的側面形成有用以固定轉動軸14的轉動軸孔11d,該轉動軸14對扳機臂13與切換桿16進行軸支撐。
其次,使用圖7(a)至圖7(d)來對“單發打入模式”與“連發打入模式”的切換方法進行說明。圖7(a)中,在圖5(a)所示的“單發打入模式”的狀態下,切換桿16處於單發位
置,扳機臂13處於藉由未圖示的彈簧的施壓力,利用箭頭19a的部分而與操作部11a的上表面19a抵接的狀態。而且,切換桿16位於最遠離擺動軸12的後方端。此處,作業者使擋止件17如箭頭19b所示地移動,向箭頭19d的方向按壓扳機臂13的後片13b(參照圖5(a)及圖5(b)),藉此,扳機臂13在圖中向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到達圖7(b)的位置。在該狀態下,作業者使切換桿16向箭頭19c的方向移動,從而解除擋止件17向箭頭19b的方向施加的力。如此,擋止件17藉由未圖示的擰轉彈簧的作用,如箭頭19c所示地逆時針轉動而返回至圖7(a)所示的原來的位置。該轉動的結果是擋止件17的前方片17a位於切換桿16的後方,因此,切換桿16的位置維持於導引槽15的前方側,成為圖7(c)的狀態。於該狀態下,在“連發打入模式”的位置,切換桿16處於連發位置,藉由對扳機桿11進行操作,能夠利用扳機臂13的上表面13a來確實地使扳機柱塞21移動。
從圖7(c)的狀態,再次使擋止件17向箭頭19b的方向旋轉之後,為了在側視時,使擋止件17的前方片17a自導引槽15的內部向上側退離,作業者能夠使切換桿16如箭頭所示地從前方向後方側移動,結果是恢復至圖7(a)的狀態。如此,在如箭頭19b所示地對擋止件17進行操作而使該擋止件17轉動的狀態下,使切換桿16移動至前方端或後方端,藉此能夠對打入模式進行切換。而且,打入切換機構能夠藉由扳機臂13、轉動軸14、擋止件17及未圖示的彈簧來實現,因此,只要對扳機10的部分進行改
良,便能夠容易地實現本實施例的打入切換機構。
其次,使用圖8(a)至圖8(c)~圖13(a)至圖13(c)來對打入動作時的扳機10、第一開關20、第二開關30的動作進行說明。圖8(a)至圖8(c)是表示將切換桿16設置於導引槽15內的圖7(c)的位置而設為“連發打入模式”時的動作的圖。圖8(a)是未扣動扳機10(OFF)、推桿40亦未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狀態(OFF)。圖8(b)的狀態是從所述狀態起,最初向箭頭75的方向扣動扳機桿11後的狀態。此處,由於切換桿16位於導引槽15的前方側,故而扳機臂13已向上側移動,因此成為如下狀態,即,扳機柱塞21藉由扳機臂13的上表面13a而向上側移動。接著,閥構件25藉由扳機柱塞21而向上側移動且離開開口部24,因此,第一開關20成為連通狀態(打開狀態)。
其次,使釘打機1的本體移動,將推桿40的前端構件41推壓至被打入構件之後,推桿40的連結臂42如箭頭76a所示地向上側移動,因此,推桿柱塞31使推桿閥34向上方移動,藉此,開口37連通,因此,壓縮空氣向箭頭64的方向流動,故而能夠打釘。如此,即使在如圖8(a)至圖8(b)所示,先扣動扳機桿11的情況下,藉由如圖8(b)至圖8(c)所示,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構件,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均成為打開狀態(閥開放後的狀態),因此能夠撞擊釘。
撞擊釘之後,因其反沖而產生使釘打機1向打入方向的相反側移動的反作用力,因此,推桿40藉由該反作用力而離開被
打入材料,故而恢復至圖8(b)的狀態。然而,保持著扣動扳機桿11的狀態而使釘打機1的本體移動,在下一個撞擊位置,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材料,藉此,壓縮空氣如箭頭64所示從扳機機構排出,因此來撞擊釘。然後,在維持著扣動扳機桿11的操作的狀態下,使圖8(b)與圖8(c)的狀態反覆,即,反覆地進行將推桿40推抵至被打入構件的動作與鬆開推桿40的動作,藉此,能夠連續地打釘直至鬆開扳機桿11為止。
其次,使用圖9(a)至圖9(c)及圖10(a)至圖10(b)來說明在“連發打入模式”下,先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材料時的撞擊方法。此處,圖9(a)是未扣動扳機10(OFF),推桿40亦為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狀態(OFF)。圖9(b)表示從所述狀態起,先將推桿40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狀態。在該狀態下,第二開關30側打開,但由於未扣動扳機桿11,故而第一開關20側未打開。其次,作業者向箭頭75的方向扣動扳機桿11之後,扳機柱塞21受到扳機臂13的上表面按壓,藉此,閥構件25向上方移動,開口部24成為連通狀態,第一開關20側亦成為連通狀態(打開狀態)。如此,即使在如圖9(a)至圖9(c)所示,先將推桿40推抵至被打入材料的情況下,藉由向箭頭75的方向扣動扳機桿11,如圖9(c)所示,第一開關20及第二開關30均成為打開狀態(閥開放後的狀態),因此能夠撞擊釘。
撞擊釘之後,因其反沖而產生使釘打機1向打入方向的相反側移動的反作用力,因此,推桿40藉由該反作用力而離開被
打入材料,故而如圖10(a)所示,推桿40藉由彈簧46(參照圖2)的施壓力而向箭頭76b的方向移動。然而,若處於扣動著扳機桿11的狀態,則扳機臂13的位置會停留於第二位置,藉此,第一開關20維持於可操作狀態。結果是使釘打機1的本體移動,在下一個撞擊位置,將推桿40按壓至被打入材料,藉此,如圖10(b)所示,能夠進行下一次的撞擊。然後,藉由使圖10(a)與圖10(b)的狀態反覆,能夠連續地打釘直至鬆開扳機桿11為止。
其次,使用圖11(a)至圖11(c)來對“單發打入模式”下的動作進行說明。在圖11(a)至圖11(c)的狀態下,切換桿16的位置與圖8(a)至圖8(c)~圖10(a)至圖10(b)的位置不同,位於導引槽15的後方側。在所述“單發打入模式”下,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材料之後,扣動扳機桿11而進行撞擊,若扣動推桿40的順序顛倒,則不會進行撞擊。圖11(a)至圖11(c)表示此種顛倒的狀況,在圖11(a)中,推桿40與扳機桿11均處於關閉狀態。在該狀態下,即使先扣動扳機桿11,如圖11(b)所示,由於扳機臂13在圖中已逆時針轉動,故而無法按壓扳機柱塞21,從而無法使第一開關20成為連通狀態(打開狀態)。而且,在所述狀態下,即使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材料,連結臂42如箭頭76a所示地移動,如圖11(c)所示,由於大致圓筒狀的套筒44的上端部44a處於不與成為扳機臂13的擺動端部的前端部13c接觸的狀態,不會干涉該前端部13c,故而扳機臂13不會擺動,其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儘管第二開關30側成為連接狀態,但第
一開關20側被阻斷,故而不會執行打入動作。如此,在“單發打入模式”下,若不進行將推桿40推抵至被打入材料之後扣動扳機桿11的操作,則無法進行撞擊動作,因此,無需擔心違背作業者的意圖而進行連發。
其次,使用圖12(a)至圖12(c)及圖13(a)至圖13(c)來對“單發打入模式”下的撞擊動作進行說明。在圖12(a)至圖12(c)、圖13(a)至圖13(c)的狀態下,切換桿16的位置位於導引槽15的後方側。圖12(a)至圖12(c)及圖13(a)至圖13(c)表示了“單發打入模式”下的正確操作,即,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材料之後,扣動扳機桿11,在圖12(a)中,推桿40與扳機桿11均處於關閉狀態。在該狀態下,若先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材料,則圖12(b)所示,連結臂42如箭頭76a般向上方向移動,第二開關30打開。此時,連接於推桿40的套筒44的上端部44a從下側向上側頂起扳機臂13的前端部13c,藉此,扳機臂13以轉動軸14為中心而順時針地轉動。在該狀態下扣動扳機桿11之後,如圖12(c)所示,扳機臂13因與套筒44的上端部44a干涉而位於上側,能夠推壓扳機柱塞21,第一開關20側亦打開,從而能夠進行撞擊。
撞擊釘之後,因其反沖而產生使釘打機1向打入方向的相反側移動的反作用力,因此,推桿40藉由該反作用力而離開被打入材料,故而如圖13(a)所示,推桿40藉由彈簧46(參照圖2)的施壓力而向箭頭76b的方向移動,經由圖13(a)的狀態而
恢復至圖13(b)的狀態。此時,如圖13(a)所示,套筒44下降,藉此,套筒44的上端部44a與扳機臂13的前端部13c的卡合狀態解除,在圖13(b)的狀態下,儘管處於由作業者扣動著扳機桿11的狀態,但由於扳機臂13在圖中逆時針轉動,故而扳機柱塞21下降,第一開關20關閉。此處,若使扳機桿11還原則還原至圖12(a)的狀態,若不還原,直接使釘打機1的本體移動,則在下一個撞擊位置,將推桿40推壓至被打入材料,如圖13(c)所示,由於套筒44的上端部44a處於不與扳機臂13的前端部13c接觸的狀態,不會干涉該前端部13c,故而扳機臂13無法轉動,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儘管第二開關30側處於連接狀態,但由於第一開關20側被阻斷,故而不會執行撞擊動作。如此,在“單發打入模式”下,若不進行將推桿40推抵至被打入材料之後扣動扳機桿11的操作,則無法進行撞擊動作,且在撞擊結束後,若不暫時鬆開扳機桿11,則無法執行下一個撞擊動作,因此,能夠確實地進行單發打入。
根據本實施例,由於在扳機桿11側設置有打入切換機構,故而只要變更扳機10,便能夠容易地實現本發明的構成。而且,打入切換機構能夠包含扳機臂13、切換桿16及導引槽15,因此,能夠藉由簡單機構來實現小型的切換機構。
以上,基於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所述實施例中,使用設置於轉動軸14的擺動式扳機臂
實現了打入切換機構,但亦可將其他可動式構件例如滑動式的可動構件作為扳機臂,於該扳機臂設置切換機構。而且,在所述實施例中,說明了將壓縮空氣用作撞擊驅動單元,但亦可使用燃燒式的瓦斯或電動馬達,藉由電氣開關機構來實現第一開關及第二開關。
1‧‧‧釘打機
2‧‧‧殼體
2a‧‧‧軀幹部
2b‧‧‧握把部
3‧‧‧頂蓋
4‧‧‧突伸構件
4a‧‧‧筒狀部分
4b‧‧‧射出通路
4c‧‧‧凸緣部分
7a‧‧‧活塞上室
7b‧‧‧活塞下室
8‧‧‧活塞
9‧‧‧撞針
10‧‧‧扳機
12‧‧‧擺動軸
13‧‧‧扳機臂(可動構件)
20‧‧‧第一開關
21‧‧‧扳機柱塞
30‧‧‧第二開關
31‧‧‧推桿柱塞
38‧‧‧空氣通路
40‧‧‧推桿
41‧‧‧前端構件
41a‧‧‧前端
42‧‧‧連結臂
43‧‧‧連接構件
44‧‧‧套筒
45‧‧‧保護構件
46‧‧‧彈簧
48‧‧‧箭頭
50‧‧‧氣缸
50a‧‧‧凸緣部分
51‧‧‧空氣孔
52‧‧‧止回閥
53‧‧‧空氣通路
54‧‧‧彈簧
55‧‧‧復位空氣室
56‧‧‧主閥室
57‧‧‧活塞緩衝器
61‧‧‧儲壓室
66‧‧‧空氣通路
67‧‧‧空間
68‧‧‧排氣閥
69‧‧‧頭帽
70‧‧‧閥保持構件
70a‧‧‧開口
71‧‧‧連接構件
80‧‧‧釘匣
Claims (8)
- 一種釘打機,其包括:撞針,其撞擊止動件;撞擊驅動單元,其使所述撞針進行往返運動;第一開關,其用以啟動所述撞擊驅動單元;扳機,其由作業者操作,將所述第一開關設為打開狀態或關閉狀態;推桿,其以可沿著與所述撞針的移動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動的方式受到支撐,且對應於將所述止動件的射出口的前端向被打入材料推抵的動作而移動;第二開關,其因所述推桿的移動而開閉,在所述推桿處於上死點時成為打開狀態,且在所述推桿處於下死點時成為關閉狀態;以及可動構件,設置於所述扳機且與所述第一開關的柱塞接觸,在所述第一開關與所述第二開關均處於打開狀態時,藉由所述撞擊驅動單元來打入所述止動件,其中,將用以對單發打入模式與連發打入模式進行切換的打入切換機構設置於所述扳機,所述單發打入模式是指每當進行扣動所述扳機的操作時,單根地打入止動件,所述連發打入模式是指在維持著扣動所述扳機的操作的狀態下,反覆地進行將所述推桿推抵至被打入構件與鬆開所述推桿的動作,而連續地打入所述止動件, 在與所述可動構件的一部分重疊的位置設置導引槽,在所述導引槽的內部,使切換構件沿著所述可動構件的長度方向移動,藉此,能夠設定使所述可動構件在單發位置及連發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扳機包括可以擺動軸為中心而擺動的扳機桿,在所述扳機桿上設置有所述打入切換機構及所述可動構件,所述可動構件可相對於所述扳機桿而相對移動,且能夠定位於不會因所述扳機桿的操作而使所述柱塞進行動作的第一位置、與藉由所述扳機桿的操作而使所述柱塞進行動作的第二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撞擊驅動單元使用壓縮空氣使連接於撞針的活塞移動,所述第一開關是成為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所述活塞的扳機的空氣流路開閉閥,藉由所述扳機桿而受到操作,所述第二開關是串聯地介於所述空氣流路中的開閉閥,因所述推桿的移動而進行開閉操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在所述單發打入模式時,於打入所述止動件之後,所述可動構件的位置從第二位置移動至第一位置,藉此,成為所述第一開關不進行動作的狀態,在所述連發打入模式時,於所述止動件的打入動作之後,所述可動構件的位置停留於第二位置,藉此,將所述第一開關維持於可操 作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可動構件為擺動式,可以設置於所述扳機桿的轉動軸為中心而擺動規定角度,扳機桿的擺動端從所述擺動軸伸出的方向、與擺動端從所述可動構件的所述轉動軸伸出的方向為相反方向,於所述扳機桿設置有用以允許或阻止所述可動構件擺動的所述切換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所述切換構件包括桿,在所述導引槽的內部,使所述切換構件沿著所述可動構件的長度方向移動,藉此,能夠設定使所述可動構件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所述單發位置、及將所述可動構件固定於第二位置的所述連發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在所述單發打入模式時,若在將所述推桿推壓至被打入構件後,對所述扳機進行操作,則所述可動構件因與推桿接觸而從所述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藉此,能夠使所述第一開關的柱塞移動,在將所述推桿推壓至被打入構件之前,對所述扳機進行操作的情況下,由於所述可動構件與推桿處於非接觸狀態,故而所述可動構件停留於所述第一位置,無法使所述第一開關的柱塞移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釘打機,其中當在所述單發打入模式下打入所述止動件時,藉由解除所述推桿推壓被打入構件的狀態,解除所述可動構件與推桿的接觸狀態,所述可動構件藉由施力彈簧的力而從所述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12859 | 2016-01-26 | ||
JP2016012859A JP6819045B2 (ja) | 2016-01-26 | 2016-01-26 | 打込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26328A TW201726328A (zh) | 2017-08-01 |
TWI680845B true TWI680845B (zh) | 2020-01-01 |
Family
ID=59360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2283A TWI680845B (zh) | 2016-01-26 | 2017-01-23 | 釘打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569402B2 (zh) |
JP (1) | JP6819045B2 (zh) |
TW (1) | TWI6808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29996B2 (en) * | 2016-04-28 | 2022-01-25 | Koki Holdings Co., Ltd. | Fastening tool |
PL3446833T3 (pl) * | 2017-08-23 | 2020-10-19 | Joh. Friedrich Behrens Ag | Gwoździarka pneumatyczna z układem zaworu bezpieczeństwa |
TWI746637B (zh) * | 2017-09-14 | 2021-11-21 |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打釘槍及其驅動裝置 |
JP6950423B2 (ja) * | 2017-09-29 | 2021-10-13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打込み工具 |
EP3524390B1 (en) * | 2018-01-19 | 2022-03-30 | Max Co., Ltd. | Driving tool |
US10953530B2 (en) * | 2018-02-05 | 2021-03-23 | Ann-Chain Enterprise Co., Ltd. | Repeating nail-feeding structure for pneumatic nailing machine |
TWI759578B (zh) * | 2018-02-19 | 2022-04-01 |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釘打機 |
CN110757418A (zh) * | 2018-07-27 | 2020-02-07 | 宝时得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 | 电动工具 |
TW202007497A (zh) * | 2018-08-06 | 2020-02-16 | 日商工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釘打機 |
JPWO2020179305A1 (ja) * | 2019-03-01 | 2021-12-23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PL3760379T3 (pl) * | 2019-07-02 | 2022-03-21 | Bea Gmbh | Pneumatyczna gwoździarka z urządzeniem zabezpieczającym |
US11618144B2 (en) * | 2019-08-26 | 2023-04-04 | Taizhou Dajiang Ind. Co., Ltd | Energy storage mechanism and nail gun having same |
TW202228937A (zh) * | 2021-01-26 | 2022-08-01 | 鑽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可切換擊釘模式的釘槍 |
US20230356375A1 (en) * | 2022-05-09 | 2023-11-09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Gas spring-powered fastener drive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00236A (ja) * | 1996-05-10 | 1997-11-25 | Hitachi Koki Co Ltd | 多数回打撃式打込機 |
TW526809U (en) * | 2001-12-31 | 2003-04-01 | Nailermate Entpr Corp | Trigger switch structure for nailing gun |
TW200518888A (en) * | 2003-09-10 | 2005-06-16 | Max Co Ltd | Nailing machine |
TW200920564A (en) * | 2007-11-05 | 2009-05-16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Nail strike mode switching device for a staple gun |
EP2295204A2 (en) * | 2005-09-19 | 2011-03-16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
WO2015053873A1 (en) * | 2013-10-09 | 2015-04-16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142237A1 (de) * | 1981-10-24 | 1983-05-05 | Signode Corp., Glenview, Ill. | Pneumatisch betaetigbares befestigungsmitteleintreibgeraet |
DE8801114U1 (de) * | 1988-01-30 | 1988-03-31 | Joh. Friedrich Behrens AG, 2070 Ahrensburg | Steuerventileinrichtung an einem mit Druckluft betriebenen Gerät zum Eintreiben von Befestigungsmitteln |
JPH01240277A (ja) * | 1988-03-18 | 1989-09-25 | Hitachi Koki Co Ltd | 二度打ち防止装置付打込機 |
US5551620A (en) * | 1994-08-10 | 1996-09-03 | Stanley-Bostitch, Inc. | Convertible contact/sequential trip trigger |
US5522532A (en) * | 1995-03-14 | 1996-06-04 | Testo Industry Corp. | Single-shooting/continuous-shooting control switch for penumatic nail guns |
US5669542A (en) * | 1996-05-17 | 1997-09-23 | Stanley-Bostitch, Inc. |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having full cycle valve |
US6604664B2 (en) * | 2001-01-16 | 2003-08-12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Safe trigger with time delay for pneumatic fastener driving tools |
US20020117531A1 (en) * | 2001-02-07 | 2002-08-29 | Schell Craig A. | Fastener tool |
JP4396214B2 (ja) * | 2003-10-14 | 2010-01-13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圧縮空気ねじ締め機 |
US8408327B2 (en) * | 2004-04-02 | 2013-04-02 | Black & Decker Inc.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ower driver |
EP1591208A1 (en) * | 2004-04-02 | 2005-11-02 | BLACK & DECKER INC. | Electronic fastening tool |
US7152773B2 (en) * | 2005-03-23 | 2006-12-26 | Rexon Industrial Corp., Ltd. | Trigger selector for a nail gun |
WO2007133329A2 (en) * | 2006-04-20 | 2007-11-22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Fastener-driving tool having trigger control mechanism for alternatively permitting bump firing and sequential firing modes of operation |
US7213733B1 (en) * | 2006-12-20 | 2007-05-08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Nail gun switch mechanism for switching dual actuation modes |
US7464843B2 (en) * | 2007-02-06 | 2008-12-16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Trigger switch mechanism of nail gun |
US7810688B2 (en) * | 2007-12-21 | 2010-10-12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Nail gun switch mechanism |
JP5286939B2 (ja) * | 2008-05-28 | 2013-09-11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US8800835B2 (en) * | 2008-07-17 | 2014-08-12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mode selector and trigger interlock |
TWI404603B (zh) * | 2009-04-03 | 2013-08-11 | Basso Ind Corp | 具擊發保險裝置之打釘槍 |
US8061573B2 (en) * | 2009-05-04 | 2011-11-22 | Campbell Hausfeld | Mode switch for fastener driving tool |
JP5589804B2 (ja) * | 2010-11-30 | 2014-09-17 |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 打込機 |
US9550288B2 (en) * | 2012-10-22 | 2017-01-24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
US9381633B2 (en) * | 2012-10-22 | 2016-07-05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
US9486907B2 (en) * | 2013-01-15 | 2016-11-08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Reversion trigger for combustion-powered fastener-driving tool |
EP2767365B1 (de) * | 2013-02-19 | 2016-12-28 | Joh. Friedrich Behrens AG | Druckluftnagler mit einem handbetätigbaren Auslöser und einem Aufsetzfühler |
CN103286744A (zh) * | 2013-05-23 | 2013-09-11 | 嘉兴大工匠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单连发转换机构 |
DE102013106657A1 (de) * | 2013-06-25 | 2015-01-08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Eintreibwerkzeug zum Eintreiben von Befestigungsmitteln in ein Werkstück |
US9662776B2 (en) * | 2013-12-17 | 2017-05-30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with a damper |
TWM499991U (zh) * | 2014-12-01 | 2015-05-01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氣動釘槍連續擊釘裝置 |
JP7043771B2 (ja) * | 2017-09-29 | 2022-03-30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打込み工具 |
-
2016
- 2016-01-26 JP JP2016012859A patent/JP68190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3 TW TW106102283A patent/TWI680845B/zh active
- 2017-01-24 US US15/413,421 patent/US1056940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24 US US16/798,437 patent/US1133177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00236A (ja) * | 1996-05-10 | 1997-11-25 | Hitachi Koki Co Ltd | 多数回打撃式打込機 |
TW526809U (en) * | 2001-12-31 | 2003-04-01 | Nailermate Entpr Corp | Trigger switch structure for nailing gun |
TW200518888A (en) * | 2003-09-10 | 2005-06-16 | Max Co Ltd | Nailing machine |
EP2295204A2 (en) * | 2005-09-19 | 2011-03-16 |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
TW200920564A (en) * | 2007-11-05 | 2009-05-16 | De Poan Pneumatic Corp | Nail strike mode switching device for a staple gun |
WO2015053873A1 (en) * | 2013-10-09 | 2015-04-16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Fastener-driving tool including a reversion trigg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819045B2 (ja) | 2021-01-27 |
US10569402B2 (en) | 2020-02-25 |
TW201726328A (zh) | 2017-08-01 |
JP2017131994A (ja) | 2017-08-03 |
US20200189079A1 (en) | 2020-06-18 |
US20170209995A1 (en) | 2017-07-27 |
US11331779B2 (en) | 2022-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0845B (zh) | 釘打機 | |
JP6217858B2 (ja) | 打込機 | |
TWI385060B (zh) | 打釘機 | |
US7484648B2 (en) | Combustion-engined setting tool | |
JP5067045B2 (ja) | ガス燃焼式打込み工具 | |
JP5585417B2 (ja) | 打込機 | |
TWI781157B (zh) | 無釘不可擊發的打釘槍 | |
US10723037B2 (en) | Nail gun and a driving device thereof | |
US10814466B2 (en) | Nail gun and operation device thereof | |
JP5589804B2 (ja) | 打込機 | |
JP4752751B2 (ja) | 打込機 | |
JP5716395B2 (ja) | 打込機 | |
US9333632B2 (en) | Pneumatic nail driver | |
US20190217457A1 (en) | Nail Gun and Switchable Trigger Device Thereof | |
JP6950424B2 (ja) | 打込み工具 | |
US7748586B2 (en) | Driving tool | |
JP7107650B2 (ja) | 打込み工具 | |
JP5585418B2 (ja) | 打込機 | |
WO2021241100A1 (ja) | 打込機 | |
JP7070038B2 (ja) | 打込み工具 | |
JP2005342823A (ja) | 燃焼式作業工具 | |
JP5142084B2 (ja) | 打込機 | |
JP2020196073A (ja) | 打込機 | |
JP2001170874A (ja) | 手持ち式打ち込み工具の安全装置 | |
JP2011194543A (ja) | 打込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