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5126B - 手煞車拉桿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手煞車拉桿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5126B TWI655126B TW106122073A TW106122073A TWI655126B TW I655126 B TWI655126 B TW I655126B TW 106122073 A TW106122073 A TW 106122073A TW 106122073 A TW106122073 A TW 106122073A TW I655126 B TWI655126 B TW I65512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ease
- lever
- release lever
- release button
- butt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10—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4—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pivoting movement, e.g. levers
- G05G1/06—Details of their grip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降低用來組裝圓形剖面的釋放桿及釋放鈕的工時並削減設備費用,能以正確的姿勢,將所謂的斜面鈕組裝於圓形剖面之釋放桿的手煞車拉桿裝置。
本發明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具備:圓形剖面的釋放桿(35);形成於釋放桿(35)局部之非圓形剖面的防轉動部(35Y);在釋放桿(35)中,朝釋放桿(35)之徑向突設的防拔出部(35X);可供釋放桿(35)之前方端部組裝的斜面鈕構件(32);被設在斜面鈕構件(32)內,可供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遊嵌的防轉動用遊嵌部(32Y);被設在斜面鈕構件(32)內,可供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遊嵌的防拔出用遊嵌部(32X)。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具備圓形剖面之釋放桿的手煞車拉桿裝置。
傳統以來,有關於「具備圓形剖面之釋放桿的手煞車拉桿裝置」的技術,如下述專利文獻1和下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下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技術,在釋放鈕的其中一端部的軸心,形成有對應於釋放桿之公螺紋的母螺紋。將釋放鈕插入鎖緊裝置的插槽內,一旦旋轉驅動插槽,釋放鈕將隨之受到旋轉驅動,使釋放鈕旋鎖於釋放桿的公螺紋。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2-923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6-42259號公報
然而,由於釋放桿與釋放鈕是採螺紋鎖入式來組裝,因此組裝工時多,並衍生出用於組裝的設備費用。除此之外,在利用螺紋鎖入的組裝中,釋放鈕的定位無法在旋轉方向執行。因為這緣故,在釋放鈕為「其前方端面的下部朝前方突出」之所謂的斜面鈕的場合中,並無法對應於釋放鈕的方向性,很難以正確的姿勢組裝釋放鈕。
因此,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的問題點所研發而成的發明,其課題是提供一種:可降低用來組裝圓形剖面的釋放桿及釋放鈕的工時並削減設備費用,能以正確的姿勢,將所謂的斜面鈕組裝於圓形剖面之釋放桿的手煞車拉桿裝置。
為了解決該課題所研發之請求項1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圓形剖面的釋放桿;形成於釋放桿局部之非圓形剖面的防轉動部;在釋放桿中,朝釋放桿之徑向突設的防拔出部;可供釋放桿之前方端部組裝的釋放鈕;被設在釋放鈕內,可供釋放桿的防轉動部遊嵌的防轉動用遊嵌部;被設在釋放鈕內,可供釋放桿的防拔出部遊嵌的防拔出用遊嵌部。
請求項2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為:釋放桿的防轉動部為平板狀。
請求項3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 為:釋放鈕為樹脂製,在釋放鈕內具備被設成線狀的卷邊部,卷邊部是由被設在釋放鈕的釋放桿所壓潰。
請求項4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為:卷邊部,被設在釋放鈕內的防轉動用遊嵌部。
請求項5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為:卷邊部,被設在釋放鈕內的防拔出用遊嵌部。
請求項6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接合(engage)於釋放鈕的蓋部,蓋部具備:第1封閉部,當將釋放桿的前方端部組裝於釋放鈕時,藉由封閉可供釋放桿的前方端部裝入之釋放鈕的第1開口部,而從第1開口部側,覆蓋釋放鈕內的防轉動用遊嵌部及防拔出用遊嵌部;第2封閉部,在「經彎折的狀態」下連設於第1封閉部,封閉釋放鈕的第2開口部,該釋放鈕的第2開口部可供已被組裝於釋放鈕之釋放桿伸出,第2封閉部,具備可供釋放桿插入的插入部。
請求項7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為:釋放鈕具備:第1卡合部,被設在從第1開口部的緣端面向防轉動用遊嵌部或防拔出用遊嵌部的第1內壁面;第2卡合部,被設在從第2開口部的緣端面向防轉動用遊嵌部或防拔出用遊嵌部的第2內壁面,蓋部具備:第1被卡合部,被設在第1封閉部,且卡合於釋放鈕的第1卡合部;第2卡合部,被設在第2封閉部,且卡合於釋放鈕的第2卡合部。
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中,當將釋放桿的前方端部組裝於釋放鈕時,使釋放桿的防轉動部遊嵌於釋放鈕內的防轉動用遊嵌部,並使釋放桿的防拔出部遊嵌於釋放鈕內的防拔出用遊嵌部。因此,使用來組裝圓形剖面的釋放桿及釋放鈕的工時降低並可削減設備費用。除此之外,相對於圓形剖面的釋放桿,可防止釋放鈕拔出、或者釋放鈕轉動。
特別是在釋放鈕為所謂的斜面鈕的場合中,防止釋放鈕的轉動,能使所謂的斜面鈕,相對於圓形剖面的釋放桿,以正確的姿勢組裝。
在請求項2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中,由於釋放桿的防轉動部為平板狀,藉由對圓形剖面的釋放桿的局部實施衝壓加工,可容易地成形「釋放桿的防轉動部」。
在請求項3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中,當將釋放桿的前方端部組裝於釋放鈕時,由於樹脂製的卷邊部被釋放桿所壓潰,故能防止釋放鈕的晃動。
在請求項4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中,由於被設在釋放鈕內之防轉動用遊嵌部的卷邊部,被釋放桿所壓潰,故能防止釋放鈕在釋放桿之圓周方向中的晃動。
在請求項5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中,由於被設在釋放鈕內之防拔出用遊嵌部的卷邊部,被釋放桿所壓潰,故能防止釋放鈕在釋放桿之軸方向中的晃動。
在請求項6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中,一旦 使蓋部接合於「組裝有釋放桿的釋放鈕」,蓋部的第1封閉部將覆蓋釋放鈕內的防轉動遊嵌部及防拔出遊嵌部,並使釋放桿插入蓋部之第2封閉部的插入部。藉由這樣的構造,接合於釋放鈕的蓋部,可限制釋放鈕對釋放桿的組裝位置,並防止釋放鈕從釋放桿拔出。
在請求項7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中,由於蓋部的第1被卡合部卡合於釋放鈕的第1卡合部,且蓋部的第2被卡合部卡合於釋放鈕的第2卡合部,因此能防止蓋部的晃動。不僅如此,作業者,可根據卡合時所產生的聲音或者振動等,確認蓋部正確地組裝於釋放鈕。
11‧‧‧手煞車拉桿裝置
19‧‧‧釋放鈕(release knob)
32‧‧‧斜面鈕(slant knob)構件
32E‧‧‧卡止部
32F‧‧‧嵌入部
32X‧‧‧防拔出用遊嵌部
32Y‧‧‧防轉動用遊嵌部
33‧‧‧蓋構件
33B‧‧‧第1封閉部
33C‧‧‧第2封閉部
33D‧‧‧插入部
33E‧‧‧卡爪部
33F‧‧‧突壁部
35‧‧‧釋放桿
35A‧‧‧前方端部
35X‧‧‧防拔出部
35Y‧‧‧防轉動部
B1‧‧‧第1卷邊部
B2‧‧‧第2卷邊部
O1‧‧‧斜面鈕構件的第1開口部
O2‧‧‧斜面鈕構件的第2開口部
W1‧‧‧斜面鈕構件的第1內壁部
W2‧‧‧斜面鈕構件的第2內壁部
第1圖:為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手煞車拉桿裝置的側視圖。
第2圖:為顯示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為顯示擷取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部分構成要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的3個視角的圖,其中(a)為俯視圖,(b)為前視圖,(c)為側視圖。
第5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斜面鈕構件的3個視角的圖,其中(a)為俯視圖,(b)為前視圖,(c)為側視圖。
第6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蓋構件的3個視角的圖,其中(a)為俯視圖,(b)為前視圖,(c)為側視圖。
第7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及斜面鈕構件的組裝狀態的俯視圖。
第8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及斜面鈕構件的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9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斜面鈕構件及蓋構件的組裝狀態的俯視圖。
第10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斜面鈕構件及蓋構件的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11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斜面鈕構件、蓋構件及壓縮螺旋彈簧的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12圖:為顯示構成第2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之斜面鈕構件的3個視角的圖,其中(a)為俯視圖,(b)為前視圖,(c)為側視圖。
第13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蓋構件的3個視角的圖,其中(a)為俯視圖,(b)為前視圖,(c)為側視圖。
第14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及斜面鈕構件的組裝狀態的俯視圖。
第15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及斜面鈕構件的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16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斜面鈕構件及蓋構件的組裝狀態的俯視圖。
第17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斜面鈕構件及蓋構件的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第18圖:為顯示構成同一手煞車拉桿裝置之釋放桿、斜面鈕構件、蓋構件及壓縮螺旋彈簧的組裝狀態的立體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手煞車拉桿裝置,根據具體化的本實施形態,參考圖面進行說明。該手煞車裝置的前後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是以圖面中所顯示的前後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來定義而進行說明。此外,關於該手煞車裝置,針對非限定本發明之事項以外的習知技術,有時省略其說明。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手煞車拉桿裝置的第1實施形態,參考第1圖~第11圖詳細地說明。
如第1圖所顯示,本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具備:扇形架13、拉桿本體15、握柄構件17、釋放鈕19、煞車索(Brake cable)21、均衡器(equalizer)裝置23及手煞 車開關BS等。
扇形架13,為略平板形狀的構件,被略垂直地固定於車輛的地板(圖面中未顯示)。在扇形架13,拉桿本體15透過支承銷P1、P2被支承成可以轉動。拉桿本體15的前方端部,形成略圓筒狀,且嵌著有握柄構件17,拉桿本體15的前方端部及握柄構件17,構成操作部S,當拉桿本體15受到轉動操作時,是由駕駛人所握持。在操作部S的前方端部SA,突出配設有釋放鈕19。
煞車索21的前方端部,是透過後述第2圖所顯示的索導件29而連結於拉桿本體15。煞車索21的後方端部,是連結於均衡器裝置23。如此一來,煞車索21可將拉桿本體15的轉動操作力傳達至均衡器裝置23。均衡器裝置23,是將拉桿本體15的轉動操作力予以均等化,並傳達至車輛之左右停車煞車(圖面中未顯示)的裝置。換言之,駕駛人藉由將拉桿本體15朝向第1圖的順時針方向或者逆時針方向轉動操作,可促使車輛之左右的停車煞車(圖面中未顯示)作動或者解除。
手煞車開關BS,是藉由切換接點的ON/OFF,來偵測車輛之左右的停車煞車(圖面中未顯示)是否處於作動狀態的裝置。而圖號P3、P4為支承銷。
如第2圖及第3圖所顯示,本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除了上述的扇形架13、握柄構件17、煞車索21及手煞車開關BS之外,還具備合成樹脂構件23A、均衡器本體23B、第1分割體25、第2分割體27及索導件29。
合成樹脂構件23A及均衡器本體23B,構成上述的均衡器裝置23。合成樹脂構件23A,被組裝於均衡器本體23B內。煞車索21的後方端部透過合成樹脂構件23A插入均衡器本體23B。在煞車索21的後方端部,設有卡止構件21A。藉由煞車索21的卡止構件21A卡合固定於均衡器本體23B,使煞車索21的後方端部連結於均衡器裝置23。
第1分割體25及第2分割體27,是構成上述拉桿本體15的構件。在第1分割體25設有:銷孔25A、25B、25C、25D及凸緣部25E。在第2分割體27設有:銷孔27A、27B、27C、27D及凸緣部27E。
索導件29,在其左側面(內面)設有索溝29A。索導件29的左側面(內面),在重疊於第1分割體25之右側面(外面)的狀態下,焊接於第1分割體25的右側面(外面)。藉由該焊接,在索導件29的前方下端部,形成與索溝29A連通的下端開口部,並在索導件29的前方上端部,形成與索溝29A連通的上端開口部。透過鉚接構件21B而連結於煞車索21之前方端部的螺栓軸21C,插入形成於索導件29之前方下端部的下端開口部。螺栓軸21C,通過索溝29A內,而從形成於索導件29之前方上端部的上端開口部突出。在螺栓軸21C的突出部分,螺旋嵌合有螺帽構件21D。如此一來,使煞車索21的前方端部連結於拉桿本體15。
除此之外,本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 11,具備:壓縮螺旋彈簧31、斜面鈕構件32、蓋構件33、釋放桿35、支柱37及棘輪(ratchet)39。
壓縮螺旋彈簧31,將上述的釋放鈕19朝前方彈推的構件。該釋放鈕19,是由斜面鈕構件32及蓋構件33所構成。針對壓縮螺旋彈簧31、斜面鈕構件32、蓋構件33、釋放桿35及支柱37的組裝等,將於稍後說明。棘輪39是略平板狀的構件,設有突起部39A及齒部39B。
在扇形架13設有:固定用銷孔13A、13B;切入部13C;轉動用銷孔13D及導引用銷孔13E。藉由透過固定用銷孔13A、13B將螺絲構件N1、N2鎖入手煞車開關BS,將手煞車開關BS固定於扇形架13。在切入部13C,鉚接加工有棘輪39的突起部39A。如此一來,將棘輪39固定於扇形架13。
在轉動用銷孔13D,貫穿嵌入有支承銷P1。支承銷P1的右側端部,在已通過第1分割體25之銷孔25A的狀態下,從第1分割體25的右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支承銷P1的左側端部,在已通過第2分割體27之銷孔27A的狀態下,從第2分割體27的左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
導引用銷孔13E,形成以轉動用銷孔13D作為中心的圓弧形狀。在導引用銷孔13E,貫穿嵌入有支承銷P2。支承銷P2的右側端部,在已通過第1分割體25之銷孔25B的狀態下,從第1分割體25的右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支承銷P2的左側端部,在已通過第2分割體27之銷孔 27B的狀態下,從第2分割體27的左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
如此一來,扇形架13,透過支承銷P1、P2將由第1分割體25及第2分割體27所構成的拉桿本體15,支承成可以轉動。支承銷P1,作為拉桿本體15的轉動軸發揮作用。
不僅如此,由第1分割體25及第2分割體27所構成的拉桿本體15,透過支承銷P3將支柱37支承成可以轉動。因此,在被設於支柱37之略中央的轉動用銷孔37A,貫穿嵌入有支承銷P3。支承銷P3的右側端部,在已通過第1分割體25之銷孔25C的狀態下,從第1分割體25的右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支承銷P3的左側端部,在已通過第2分割體27之銷孔27C的狀態下,從第2分割體27的左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支承銷P3,作為支柱37的轉動軸發揮作用。
此外,藉由支承銷P4,使第1分割體25及第2分割體27形成一體化。因此,支承銷P4的右側端部,在已通過第1分割體25之銷孔25D的狀態下,從第1分割體25的右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支承銷P4的左側端部,在已通過第2分割體27之銷孔27D的狀態下,從第2分割體27的左側面(外面)施以鉚接加工。
此外,藉由支承銷P1、P2、P3,也能使構成拉桿本體15的第1分割體25及第2分割體27形成一體化。
如此一來,藉由使第1分割體25及第2分割體 27形成一體化,可促使第1分割體25的凸緣部25E及第2分割體27的凸緣部27E形成一體化,並使得扇形架13、壓縮螺旋彈簧31、斜面鈕構件32、蓋構件33、釋放桿35、支柱37及棘輪39納入拉桿本體15內。
形成一體化的凸緣部25E、27E,因應於拉桿本體15的轉動,對手煞車開關BS的接點形成壓接或者分離,藉此切換該接點的ON/OFF。
如第3圖所顯示,在斜面鈕構件32設有收容部32A。在收容部32A接合有蓋構件33。在蓋構件33的後方側面,設有彈簧承接部33A。在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突出配設有防拔出部35X。
在釋放桿35的後方端部設有連結突部35B。在支柱37的上方端部設有連結用孔37B。釋放桿35的連結突部35B插入連結用孔37B。如此一來,使釋放桿35的後方端部與支柱37的上方端部形成連結。在支柱37的下方端部設有爪部37C。爪部37C,是與棘輪39的齒部39B嚙合的構件。在第1分割體25的前方端部25F,藉由對其平面部分施以切削而豎起,進而設有略呈L字型的卡止爪41。
壓縮螺旋彈簧31,從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穿過釋放桿35。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與設在該前方端部35A的防拔出部35X一起被收容於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卡止著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不僅如此,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接合有蓋構件33。如此一來,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 35A被組裝於:由斜面鈕構件32及蓋構件33所構成的釋放鈕19。針對釋放桿35的組裝構造及蓋構件33的接合構造的詳細說明,將於稍後說明。
壓縮螺旋彈簧31的第1端部,被安裝於蓋構件33的彈簧承接部33A。壓縮螺旋彈簧31的第2端部,卡止於第1分割體25的卡止爪41。如此一來,壓縮螺旋彈簧31,稍微形成壓縮狀態,使其產生復原力。由斜面鈕構件32及蓋構件33所構成釋放鈕19,受到壓縮螺旋彈簧31的復原力而朝前方彈推。不僅如此,壓縮螺旋彈簧31的復原力,透過釋放桿35,將支柱37朝第3圖的逆時針方向彈推,故可使支柱37的爪部37C嚙合於棘輪39的齒部39B。
在這樣的狀態下,一旦第1分割體25及第2分割體27形成一體化,將由於第1分割體25的前方端部25F與第2分割體27的前方端部27F形成重疊,使得拉桿本體15的前方端部形成略圓筒狀。除此之外,一旦握柄構件17嵌著於拉桿本體15的前方端部,釋放鈕19便從操作部S的前方端部SA突出。一旦駕駛人執行釋放鈕19的壓入操作,釋放桿35將移動至支柱37側,且支柱37朝第2圖及第3圖的順時針方向移動,由於支柱37的爪部37C從棘輪39的齒部39B分離,因此駕駛人可執行拉桿本體15的轉動操作。相對於此,一旦駕駛人解除釋放鈕19的壓入操作,伴隨著釋放鈕19從操作部S的前方端部SA突出,釋放桿35將移動至釋放鈕19側,且支柱37朝第2圖及第3圖的逆時針方向移動,由於支柱37的爪部37C與棘輪39的齒部39B嚙合,因 此能保持拉桿本體15的位置。
如第4圖所顯示,釋放桿35為棒狀構件,其剖面為真圓的圓形。釋放桿35,如以上所述具備防拔出部35X及連結突部35B。防拔出部35X,藉由對釋放桿35的前方端面施以鍛造加工,而形成「朝釋放桿35的徑向突出的圓板狀」。
釋放桿35,具備防轉動部35Y及迴避部35Z。防轉動部35Y及迴避部35Z,是藉由對釋放桿35的局部施以衝壓加工,而形成平板狀。據此,防轉動部35Y及迴避部35Z的各剖面,呈現略長方形的非圓形。而防轉動部35Y及迴避部35Z,處於雙方的平面垂直交叉的位置關係。防轉動部35Y,鄰接於形成在釋放桿35之前方端面的防拔出部35X。因此,在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設有防拔出部35X及防轉動部35Y。
如第5圖所顯示,斜面鈕構件32,具有略圓筒形狀,由樹脂所製作。斜面鈕構件32的其中一側端面,呈現其下部朝外側突出的斜面(slant)形狀,相當於釋放鈕19的前方端面。據此,釋放鈕19是所謂的斜面鈕。
在斜面鈕構件32的側面,形成有第1開口部O1。在斜面鈕構件32的其中一側端面之相反的另一側端 面,形成有連接於第1開口部O1的第2開口部O2。第1開口部O1及第2開口部O2,是內設於斜面鈕構件32之收容部32A的開口。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是由以下所形成:從第1開口部O1的緣端面向斜面鈕構件32之內部的第1內壁面W1;從第2開口部O2的緣端面向斜面鈕構件32之內部的第2內壁面W2等。
第1內壁面W1為平面。第2內壁面W2,是藉由使「以略圓筒狀之斜面鈕構件32的軸線作為中心」的圓弧沿著其軸線移動所形成的曲面。
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設有防拔出用遊嵌部32X。防拔出用遊嵌部32X,為略呈半圓的溝形,沿著略圓筒形之斜面鈕構件32的徑向形成。不僅如此,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設有防轉動用遊嵌部32Y。防轉動用遊嵌部32Y為溝形,沿著略圓筒形之斜面鈕構件32的軸方向形成。防拔出用遊嵌部32X及防轉動用遊嵌部32Y,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連通。
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設有:由第2內壁面W2等構成略圓筒狀之凹部的嵌入部32F。嵌入部32F,連接於第2開口部O2,並且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連通於防轉動用遊嵌部32Y。
由以上的說明,第1內壁面W1設成:從第1開口部O1的緣端面向防拔出用遊嵌部32X或防轉動用遊嵌部32Y。第2內壁面W2設成:從第2開口部O2的緣端面向防轉動用遊嵌部32Y,進而面向防拔出用遊嵌部32X。
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於防拔出用遊嵌部32X設有第1卷邊部B1。第1卷邊部B1,為略U字型的線狀,並且設成在構成防拔出用遊嵌部32X的壁面,朝其壁面方向突出成細長狀。第1卷邊部B1,是與斜面鈕構件32同樣的樹脂製,於斜面鈕構件32的成形時同時成形。
如第6圖所顯示,蓋構件33具備第1封閉部33B及第2封閉部33C。第1封閉部33B為曲板狀。第2封閉部33C為圓板狀,是以「從第1封閉部33B其中一側端部朝垂直方向彎折並形成連接」的狀態所設置。
在第2封閉部33C,於第1封閉部33B側的相反側,設有彈簧承接部33A。不僅如此,在第2封閉部33C,於第1封閉部33B側,設有「形成略圓筒狀之凸部」的突壁部33F。突壁部33F的外壁面,具有與斜面鈕構件32之嵌入部32F的內壁面配合的形狀。
在第2封閉部33C,設有略呈槽縫狀的插入部33D。插入部33D形成:從第1封閉部33B的相反側,切開彈簧承接部33A及突壁部33F。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手煞車拉桿裝置11的組合步驟的其中一例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是在第1分割體25與第2分割體27之間,配置釋放桿35、釋放鈕19、壓 縮螺旋彈簧31等構成零件組裝而成。
一開始,構成拉桿本體15之右側部分的第1分割體25,是使第1分割體25的左側面(內面)朝向上方,而配置於作業台上。此外,在釋放桿35,從其防拔出部35X側穿過壓縮螺旋彈簧31。
接著,在被配置於作業台上之第1分割體25上的特定位置,分別配置釋放桿35及釋放鈕19。具體地說,首先,構成釋放鈕19的斜面鈕構件32,在第1分割體25的前方端部25F,以「位在斜面鈕構件32側面的收容部32A,朝向上方(第3圖中的左側)形成開口」的狀態所配置。接著,將已穿過壓縮螺旋彈簧31之狀態的釋放桿35從上方(第3圖中的左側)堆疊,而將釋放桿35配置於該第1分割體25的特定位置。
此時,在斜面鈕構件32的第1開口部O1,裝入有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在此之後,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相對於防拔出用遊嵌部32X,將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壓入,並相對於防轉動用遊嵌部32Y,將釋放桿35之防轉動部35Y的前方部壓入。
一旦相對於防拔出用遊嵌部32X將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壓入,防拔出用遊嵌部32X的第1卷邊部B1,將被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所壓潰。
如此一來,如第7圖及第8圖所顯示,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被組裝於斜面鈕構件32。釋放桿35呈現:從斜面鈕構件32的防轉動用遊嵌部32Y,透過嵌入部 32F及第2開口部O2,朝斜面鈕構件32的後方伸出的狀態。在第7圖及第8圖中,省略了壓縮螺旋彈簧31。
接著,使構成釋放鈕19的蓋構件33,從上方(第3圖中的左側)接合於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
具體地說,譬如相對於從斜面鈕構件32的防轉動用遊嵌部32Y伸出之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使位於蓋構件33之第2封閉部33C的插入部33D,從上方(第3圖中的左側)插入。如此一來,使位於蓋構件33之第2封閉部33C的突壁部33F的前端,面向斜面鈕構件32的第2開口部O2側,並使蓋構件33的第1封閉部33B,重疊於斜面鈕構件32之第1開口部O1的緣端。在此之後,蓋構件33的第1封閉部33B形成沿著斜面鈕構件32之第1開口部O1的緣端,藉由使蓋構件33朝前方移動,而使位於蓋構件33之第2封閉部33C的突壁部33F嵌入斜面鈕構件32的嵌入部32F。
如此一來,如第9圖及第10圖所顯示,組裝由斜面鈕構件32及蓋構件33所構成的釋放鈕19,並將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組裝於釋放鈕19。蓋構件33的第1封閉部33B,藉由封閉斜面鈕構件32的第1開口部O1,而從斜面鈕構件32的第1開口部O1,覆蓋斜面鈕構件32內的防拔出用遊嵌部32X及防轉動用遊嵌部32Y。蓋構件33的第2封閉部33C,藉由封閉斜面鈕構件32的第2開口部O2,而從斜面鈕構件32的第2開口部O2,覆蓋斜面鈕構件32內的防轉動用遊嵌部32Y。釋放桿35,是從位於蓋構件33之第2封閉部33C的插入部33D延伸而出。在第9圖及第10圖中,省略 了壓縮螺旋彈簧31。
接著,在第1分割體25上,配置呈現已被釋放桿35穿過之狀態的壓縮螺旋彈簧31。具體地說,操作者從被配置於作業台上之第1分割體25的上方,將壓縮螺旋彈簧31的第1端部安裝於蓋構件33的彈簧承接部33A,並將壓縮螺旋彈簧31的第2端部卡止於卡止爪41,藉此,將壓縮螺旋彈簧31在稍微受到壓縮的狀態下配置於第1分割體25。如此一來,壓縮螺旋彈簧31,被配置於蓋構件33的彈簧承接部33A與第1分割體25的卡止爪41之間。據此,壓縮螺旋彈簧31,藉由位於蓋構件33的彈簧承接部33A與第1分割體25的卡止爪41之間,而對釋放鈕19作用復原力。
此時,如第11圖所顯示,第1分割體25之卡止爪41的前方端部呈現:以略平行的關係,面向釋放桿35之迴避部35Z的狀態。因此,第1分割體25的卡止爪41,維持與釋放桿35的迴避部35Z分離的狀態。藉此,防止第1分割體25的卡止爪41接觸於釋放桿35。
如此一來,在已將釋放桿35及釋放鈕19等配置於第1分割體25上的狀態下,配置成第2分割體27從上方(第3圖中的左側)形成堆疊。藉此,根據該手煞車拉桿裝置11,可將釋放桿35等的構成零件配置於第1分割體25與第2分割體27的內部。
此時,第2分割體27,相對於被配置在第1分割體25上的釋放桿35等,是以其右側面(內面)面向下方(第3圖中的右側)的狀態形成堆疊。
雖然在上述的說明中省略,但在將第2分割體27堆疊於第1分割體25之前,配置支柱37、和固定有棘輪39的扇形架13等。這些構件的配置,只要在堆疊第2分割體27之前即可,亦可於釋放桿35、釋放鈕19、壓縮螺旋彈簧31的配置之前,也可以在釋放桿35、釋放鈕19、壓縮螺旋彈簧31的配置之後。
在已將「對釋放桿35、釋放鈕19施以鉚接的各構成零件」配置於第1分割體25與第2分割體27之間的狀態下,藉由對支承銷P1、P2、P3、P4實施鉚接加工,而完成該手煞車拉桿裝置11的組裝作業。
在第1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當將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組裝於釋放鈕19時,將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壓入斜面鈕構件32內的防拔出用遊嵌部32X,並將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壓入斜面鈕構件32內的防轉動用遊嵌部32Y。因為這緣故,由於能以手動作業將釋放桿35組裝於斜面鈕構件32,因此使用該組裝用設備的需求消失。因此,可降低用來組裝圓形剖面的釋放桿35及釋放鈕19的工時並可削減設備費用。
除此之外,相對於圓形剖面的釋放桿35,可防止釋放鈕19拔出、或者釋放鈕19轉動。特別是防止釋放鈕19的轉動,能使本身為「所謂的斜面鈕」的釋放鈕19,相對於圓形剖面的釋放桿35,以正確的姿勢組裝。
在第1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由於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為平板狀,藉由對圓形剖面的釋放桿35的局部實施衝壓加工,可容易地成形「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這點,釋放桿35的迴避部35Z也一樣。
在第1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當將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組裝於釋放鈕19時,由於樹脂製的第1卷邊部B1被釋放桿35所壓潰,故能防止釋放鈕19的晃動。
特別是在第1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由於被設在釋放鈕19內之防拔出用遊嵌部32X的第1卷邊部B1,被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所壓潰,故能防止釋放鈕19在釋放桿35之軸方向中的晃動。
在第1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一旦蓋構件33接合於組裝有釋放桿35的斜面鈕構件32,蓋構件33的第1封閉部33B將覆蓋斜面鈕構件32內的防拔出用遊嵌部32X及防轉動用遊嵌部32Y,並使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插入位於蓋構件33之第2封閉部33C的插入部33D。藉由這樣的構造,接合於釋放鈕32的蓋構件33,可限制斜面鈕構件32對釋放桿35的組裝位置,並防止斜面鈕構件32從釋放桿35拔出。
在第1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由於蓋構件33的突壁部33F嵌入斜面鈕構件32的嵌入部32F,故能防止蓋構件33的晃動。不僅如此,作業者,可根據嵌合結束時所產生的聲音或者振動等,確認蓋構件33正確地組 裝於斜面鈕構件32。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手煞車拉桿裝置的第2實施形態,參考第12圖~第18圖詳細地說明。而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實質上共通的部分,標示相同的圖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如第12圖所顯示,在斜面鈕構件32,設有形成長孔狀的一對卡止部32E、32E。各卡止部32E、32E,貫穿第1內壁面W1,並且使位於斜面鈕構件32內部的收容部32A與外部連通。在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內,於防轉動用遊嵌部32Y設有4個第2卷邊部B2。各第2卷邊部B2呈現線狀,並且設成在構成防轉動用遊嵌部32Y的壁面,朝其壁面方向突出成細長狀。各第2卷邊部B2,是與斜面鈕構件32同樣的樹脂製,於斜面鈕構件32的成形時同時成形。
如第13圖所顯示,蓋構件33,在第1封閉部33B的前端部分,設有一對卡爪部33E、33E。各卡爪部33E、33E,是朝向蓋構件33的外側形成。
在第2實施形態中,如第14圖及第15圖所顯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釋放桿35的前方端部35A,被組裝於構成釋放鈕19的斜面鈕構件32。但是,一旦相對於防轉動用遊嵌部32Y將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壓入,防轉動用遊嵌部32Y的各第2卷邊部B2,將被釋放桿35的防轉 動部35Y所壓潰。在斜面鈕構件32,一對卡止部32E、32E呈現朝向上方或者下方的狀態。
接著,如第16圖及第17圖所顯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是使構成釋放鈕19的蓋構件33,接合於斜面鈕構件32的收容部32A。但是,在斜面鈕構件32的各卡止部32E、32E,插入有蓋構件33的一對卡爪部33E、33E。
不僅如此,如第18圖所顯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配設有呈現已被釋放桿35穿過之狀態的壓縮螺旋彈簧31。
根據以上的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手煞車拉桿裝置11,除了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各效果之外,還能達成以下的各種效果。
在第2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由於被設在釋放鈕19內之防轉動用遊嵌部32Y的各第2卷邊部B2,被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所壓潰,故能防止釋放鈕19在釋放桿35之圓周方向中的晃動。
在第2實施形態的手煞車拉桿裝置11中,由於蓋構件33的各卡爪部33E、33E插入斜面鈕構件32的各卡止部32E、32E,且蓋構件33的突壁部33F嵌入斜面鈕構件32的嵌入部32F,故能防止蓋構件33的晃動。不僅如此,作業者,可根據插入結束時或者嵌入結束時所產生的聲音或者振動等,確認蓋構件33正確地組裝於斜面鈕構件32。
順道一提,在本實施形態中,卡止部32E,是「第1卡合部」的一個例子。嵌入部32F,是「第2卡合部」的一個例子。蓋構件33,是「蓋部」的一個例子。卡爪部33E,是「第1被卡合部」的一個例子。突壁部33F,是「第2被卡合部」的一個例子。第1卷邊部B1及第2卷邊部B2,是「卷邊部」的一個例子。
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可以有各樣的變更。
舉例來說,釋放桿35的防轉動部35Y,只要是具有非圓形剖面,其剖面可以是多角形或者橢圓形等。
釋放桿35的防拔出部35X,只要是可以組裝於斜面鈕構件32,也可以設在釋放桿35之前方端面以外的位置。
釋放鈕19,並未侷限於所謂的斜面鈕,舉例來說,也可以是具有「釋放桿35在圓周方向上的組裝位置不受限制」之圓筒形狀者。
Claims (7)
- 一種手煞車拉桿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圓形剖面的釋放桿;和形成於前述釋放桿之局部的非圓形剖面的防轉動部;和在前述釋放桿,朝該釋放桿的徑向突設的防拔出部;和可供前述釋放桿之前方端部組裝的釋放鈕;和被設在前述釋放鈕內,可供前述釋放桿的前述防轉動部遊嵌的防轉動用遊嵌部;及被設在前述釋放鈕內,可供前述釋放桿的前述防拔出部遊嵌的防拔出用遊嵌部。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中前述釋放桿的前述防轉動部為平板狀。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中前述釋放鈕為樹脂製,在前述釋放鈕內具備被設成線狀的卷邊部,前述卷邊部,是由被組裝於前述釋放鈕的前述釋放桿所壓潰。
-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中前述卷邊部,被設在前述釋放鈕內的前述防轉動用遊嵌部。
-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中前述卷邊部,被設在前述釋放鈕內的前述防拔出用遊嵌部。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中具備接合於前述釋放鈕的蓋部,前述蓋部具備:第1封閉部,在將前述釋放桿的前方端部組裝於前述釋放鈕時,藉由封閉可供該釋放桿的該前方端部裝入之該釋放鈕的第1開口部,從該第1開口部側,覆蓋該釋放鈕內的前述防轉動用遊嵌部及前述防拔出用遊嵌部;及第2封閉部,在經彎折的狀態下連設於前述第1封閉部,封閉前述釋放鈕的第2開口部,該第2開口部可供已被組裝於前述釋放鈕的前述釋放桿伸出,前述第2封閉部,具備可供前述釋放桿插入的插入部。
- 如請求項6所記載的手煞車拉桿裝置,其中前述釋放鈕具備:第1卡合部,被設在從前述第1開口部的緣端面向前述防轉動用遊嵌部或者前述防拔出用遊嵌部的第1內壁面;及第2卡合部,被設在從前述第2開口部的緣端面向前述防轉動用遊嵌部或者前述防拔出用遊嵌部的第2內壁面,前述蓋部具備:第1被卡合部,被設在前述第1封閉部,卡合於前述釋放鈕的前述第1卡合部;及第2被卡合部,被設在前述第2封閉部,卡合於前述釋放鈕的前述第2卡合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01430A JP6641259B2 (ja) | 2016-10-13 | 2016-10-13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装置 |
JP2016-201430 | 2016-10-1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3844A TW201813844A (zh) | 2018-04-16 |
TWI655126B true TWI655126B (zh) | 2019-04-01 |
Family
ID=61905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2073A TWI655126B (zh) | 2016-10-13 | 2017-06-30 | 手煞車拉桿裝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527442B1 (zh) |
JP (1) | JP6641259B2 (zh) |
CN (1) | CN109843661B (zh) |
TW (1) | TWI655126B (zh) |
WO (1) | WO20180700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59125B2 (ja) * | 2019-07-25 | 2022-10-24 |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51036U (zh) * | 1987-09-18 | 1989-03-29 | ||
JPH03108572U (zh) * | 1990-02-22 | 1991-11-07 | ||
JPH04123864U (ja) * | 1991-04-23 | 1992-11-10 | 豊生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用の操作ノブの取付構造 |
JP2003083490A (ja) * | 2001-09-07 | 2003-03-19 | Toyoda Gosei Co Ltd | 樹脂チューブ |
JP2013001137A (ja) * | 2011-06-10 | 2013-01-07 |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TW201618985A (zh) * | 2014-11-19 | 2016-06-01 | Toyota Tekko Kk | 手煞車操作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92369U (zh) | 1989-01-07 | 1990-07-23 | ||
CN2105433U (zh) * | 1991-08-31 | 1992-05-27 | 王永强 | 中型汽车驻车制动器操纵机构 |
JPH0642259U (ja) | 1991-12-05 | 1994-06-03 |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 ノック式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
DE202009013243U1 (de) * | 2009-10-02 | 2009-12-10 | Dietz-Automotive Gmbh & Co. Kg |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Feststellbremse |
JP5624958B2 (ja) * | 2011-07-28 | 2014-11-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解除ノブの組付け構造 |
EP2557003B1 (en) * | 2011-08-10 | 2014-04-02 | Fico Cables, S.A. | Parking brake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 |
CN203601244U (zh) * | 2013-10-28 | 2014-05-21 | 镇江长江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汽车驻车制动器的按钮 |
-
2016
- 2016-10-13 JP JP2016201430A patent/JP6641259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4-13 EP EP17859693.8A patent/EP3527442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4-13 WO PCT/JP2017/015058 patent/WO2018070068A1/ja unknown
- 2017-04-13 CN CN201780063193.7A patent/CN109843661B/zh active Active
- 2017-06-30 TW TW106122073A patent/TWI65512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51036U (zh) * | 1987-09-18 | 1989-03-29 | ||
JPH03108572U (zh) * | 1990-02-22 | 1991-11-07 | ||
JPH04123864U (ja) * | 1991-04-23 | 1992-11-10 | 豊生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用の操作ノブの取付構造 |
JP2003083490A (ja) * | 2001-09-07 | 2003-03-19 | Toyoda Gosei Co Ltd | 樹脂チューブ |
JP2013001137A (ja) * | 2011-06-10 | 2013-01-07 | Toyoda Iron Works Co Ltd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TW201618985A (zh) * | 2014-11-19 | 2016-06-01 | Toyota Tekko Kk | 手煞車操作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27442B1 (en) | 2021-11-03 |
TW201813844A (zh) | 2018-04-16 |
JP2018062252A (ja) | 2018-04-19 |
EP3527442A4 (en) | 2020-07-22 |
JP6641259B2 (ja) | 2020-02-05 |
WO2018070068A1 (ja) | 2018-04-19 |
CN109843661B (zh) | 2021-07-09 |
EP3527442A1 (en) | 2019-08-21 |
CN109843661A (zh) | 2019-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24601B2 (ja) | スナップファスナ | |
TWI655126B (zh) | 手煞車拉桿裝置 | |
WO2010131710A1 (ja) | 締結具 | |
WO2012164983A1 (ja) |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 |
WO2014045933A1 (ja) | 乗物用ラッチ装置 | |
US9176517B2 (en) |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pedal assembly | |
JP6236376B2 (ja)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
JP6571619B2 (ja)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装置 | |
JP7437067B2 (ja) | ソケット構造及び工具アセンブリ | |
JP5138019B2 (ja)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のイコライザ装置 | |
JP4402498B2 (ja) | 管継手 | |
KR100894860B1 (ko) | 차량용 변속기 레버 | |
JP7159125B2 (ja)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
JP5859385B2 (ja) | シフト装置 | |
US20220010904A1 (en) | Coupling | |
JP6337826B2 (ja) |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6662693B2 (ja) | シフト装置 | |
JP2016092902A (ja) | 駆動装置 | |
JP6520350B2 (ja) | 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6140113B2 (ja)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装置 | |
WO2020075853A1 (ja) |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連結構造 | |
WO2024157570A1 (ja) | クリップ | |
KR101920675B1 (ko) | 파킹 브레이크의 파킹케이블 연결장치 | |
WO2018061265A1 (ja)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装置 | |
JP2578337Y2 (ja) |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取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