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5990B - Vehicle seat - Google Patents

Vehicle sea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5990B
TWI645990B TW104117698A TW104117698A TWI645990B TW I645990 B TWI645990 B TW I645990B TW 104117698 A TW104117698 A TW 104117698A TW 104117698 A TW104117698 A TW 104117698A TW I645990 B TWI645990 B TW I6459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seat
leg
vehicle
seat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76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5918A (zh
Inventor
大竹茂和
宮崎眞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提愛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182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180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182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7215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提愛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提愛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5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5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59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交通工具用座椅(車輛用座椅(1)),包括:座墊(10),可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較該乘坐位置靠前方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以及座椅靠背(20),可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朝前方被放倒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座墊(10)構成為於在乘坐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後端部於較水平面(H)更靠下方移動,該水平面(H)通過處於乘坐位置時的座墊(10)的前端部的上端。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使座墊(seat cushion)朝前方移動而變更座椅佈局(seat layout)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先前,已知有如下一種座椅佈局的變更構造:於客車的後部座位等,將座墊朝前方推起後,將座椅靠背(seat back)朝前方放倒,藉此,擴大車輛後部的收納空間。此種車輛用座椅是以如下方式構成:於抬起座墊的後端部之後,使座墊朝前側下方移動,並將座椅靠背朝前放倒(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11665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的構成中,由於座墊的後端部抬起,故而有於收納車輛用座椅時,該後端部與朝前放倒的座椅靠背干 涉的顧慮。
本發明是鑒於以上背景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使交通工具用座椅自乘坐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時,抑制座墊與座椅靠背干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座墊,可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較該乘坐位置靠前方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以及座椅靠背,可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朝前方放倒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且上述座墊構成為於在上述乘坐位置與上述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後端部於較水平面更靠下方移動,該水平面通過處於上述乘坐位置時的上述座墊的前端部的上端。
根據此種構成,由於座墊的後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可動範圍變小,故而於自乘坐位置向收納位置移動時,可抑制座墊與座椅靠背干涉。
亦可構成為: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備設置於上述座椅靠背的頭枕(headrest)的情況下,於上述座墊及上述座椅靠背位於上述收納位置時,上述頭枕與上述座墊接觸,並且上述座椅靠背與上述座墊接觸。
於收納時,若僅座椅靠背與座墊接觸,則座椅靠背與座墊相對強力地接觸,而容易於座墊的墊材或表皮材留下座椅靠背的接觸痕跡。然而,根據上述構成,藉由在頭枕與座椅靠背的2 個部位以上與座墊接觸,而可減少接觸痕跡留在座墊上的情況。
於上述構成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上述座墊具有自下表面突出的凸部或自下表面凹陷的凹部,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設置成於上述座墊位於上述乘坐位置時,可卡合於設置在交通工具本體的第1卡合部。
根據此種構成,可將座墊於乘坐位置進行定位。
於上述構成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設置成於上述座墊位於上述收納位置時,可卡合於設置在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第2卡合部。
根據此種構成,可將座墊於收納位置進行定位。
可設為如下構成:在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備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座墊的前部且另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交通工具本體的第1腳及第2腳的情況下,上述座墊具有伸出部,該伸出部較上述第1腳及上述第2腳向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安裝位置更朝向左右外側伸出,上述左右伸出部中的上述第1腳側的伸出部的伸出量大於上述第2腳側的伸出部,上述第1腳具有:支持部,以自上述另一端接近上述座墊的方式延伸;以及延出部,自上述支持部朝左右方向外側外延。
根據此種構成,可利用延出部良好地承受對第1腳側的伸出部施加的荷重,從而可穩定地支持第1腳側的伸出部。
於上述構成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上述延出部配置成於上述座墊在上述乘坐位置與上述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通過形成 於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底板(floor)且朝前後延伸的本體凸部的上方。
根據此種構成,可抑制第1腳干涉交通工具本體的本體凸部。
於上述構成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上述座墊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自上述第1腳側的伸出部朝下方突出,且可與上述本體凸部接觸,上述突出部設置於較上述延出部更靠左右方向外側。
根據此種構成,藉由突出部與本體凸部接觸,可穩定地支持第1腳側的伸出部。
於上述構成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上述座墊具有管(pipe)及線(wire),上述管設置於前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上述線以通過上述管的前方的方式設置,上述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上述管與上述線之間。
根據此種構成,可抑制延出部朝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方伸出。
於上述構成中,可設為如下構成:上述第1腳具有第1連結部,該第1連結部自上述延出部朝向上述第1腳與上述座墊旋動的旋動軸延伸,上述第1連結部由與上述延出部不同的構件所構成,且固定於上述延出部。
若將延出部彎曲並連結於與座墊的旋動軸,則彎曲部分、尤其是角部的部分成為大的R形狀,由此,有於第1腳旋動 時延出部與其他構件干涉的顧慮。然而,根據上述構成,在延出部與第1連結部的連結部分的角部未形成大的R形狀,故而於第1腳旋動時,該連結部分與其他構件不會干涉。且可藉由第1連結部而確保延出部與座墊的間隙(clearance)。
於上述構成中,可為如下構成:上述第2腳具備第1連桿(link)以及第2連桿,該第1連桿的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座墊並且另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交通工具本體,該第2連桿於上述第1連桿與上述座墊的節點偏離的位置的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座墊,並且於上述第1連桿與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節點偏離的位置的另一端、連結於上述交通工具本體。
根據此種構成,藉由在無延出部的第2腳設置第2連桿,與在第1腳設置相當於第2連桿的構件的構成相比,可使第2連桿變小。
於上述構成中,可為如下構成:具備第2連結部,該第2連結部配置於上述延出部的下方,且將上述支持部與上述第2腳連結。
根據此種構成,可提高第1腳及第2腳的剛性。
根據本發明,由於座墊的後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可動範圍變小,故而於自乘坐位置朝收納位置移動時,可抑制座墊與座椅靠背干涉。
根據本發明,於收納時,於頭枕與座椅靠背的2個部位 以上與座墊接觸,藉此,可減少接觸痕跡留在座墊上的情況。
根據本發明,可將座墊於乘坐位置進行定位,並且於自乘坐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時,可抑制座墊傾斜。
根據本發明,可將座墊於收納位置進行定位。
根據本發明,可利用延出部良好地承受對第1腳側的伸出部施加的荷重,從而可穩定地支持第1腳側的伸出部。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第1腳干涉交通工具本體的本體凸部。
根據本發明,藉由突出部與本體凸部接觸,可穩定地支持第1腳側的伸出部。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延出部朝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前方伸出。
根據本發明,由於在延出部與第1連結部的連結部分的角部未形成大的R形狀,故而於第1腳旋動時,該連結部分與其他構件不會干涉。且可藉由第1連結部而確保延出部與座墊的間隙。
根據本發明,藉由在無延出部的第2腳設置第2連桿,與在第1腳設置相當於第2連桿的構件的構成相比,可使第2連桿變小。
根據本發明,可提高第1腳及第2腳的剛性。
1‧‧‧車輛用座椅
10、10A、10B‧‧‧座墊
11‧‧‧墊本體
11A‧‧‧凸部
11B‧‧‧凹部
12、24‧‧‧安裝構件
12A‧‧‧螺栓
13‧‧‧管
13A‧‧‧第1突出部
13B‧‧‧第2突出部
13C‧‧‧第1安裝部
13D‧‧‧第2安裝部
14‧‧‧補強線
15、15A、15B‧‧‧伸出部
16‧‧‧間隔物
16A‧‧‧槽
16B‧‧‧間隔物突出部
19‧‧‧腳
20、20A、20B‧‧‧座椅靠背
21‧‧‧座椅靠背本體
22‧‧‧框架
23、105‧‧‧旋動軸
25、103‧‧‧螺旋彈簧
30‧‧‧頭枕
31‧‧‧頭枕本體
32‧‧‧支持柱
100‧‧‧第1腳
101‧‧‧支持部
102‧‧‧延出部
104‧‧‧第1連結部
106‧‧‧第2連結部
110‧‧‧第2腳
111‧‧‧第1連桿
112‧‧‧第2連桿
F‧‧‧底板
F1‧‧‧中央通道
F2‧‧‧擱腳空間部
h‧‧‧高度
H‧‧‧水平面
L‧‧‧移動軌跡
N1、N2、N3、N4‧‧‧節點
圖1是作為一實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車輛用座椅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車輛用座椅的內部構造的立體圖。
圖3是自前方觀察座墊的內部構造的圖。
圖4是自上方觀察座墊的內部構造的圖。
圖5是自後方觀察圖3的圖,且為延出部部分的放大圖。
圖6(a)是自左側觀察乘坐位置上的車輛用座椅的圖,且為座墊部分的放大圖,圖6(b)是圖6(a)的A-A剖面圖。
圖7是自左側觀察車輛用座椅的圖,且是表示座墊及座椅靠背朝前方移動的情況的圖。
圖8是自左側觀察收納位置上的車輛用座椅的圖。
圖9是自前方觀察收納位置上的座墊的內部構造的圖。
圖10是變形例中的相當於圖6(b)的圖。
其次,一面適當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作為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一例的車輛用座椅1為用於汽車的後部座位的三人坐座椅,主要具備座墊10、座椅靠背20及頭枕30。車輛用座椅1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使座墊10朝前方移動並將座椅靠背20放倒至空出的空間而實現的收納位置之間可動。
座墊10具備兩人坐用的左側的座墊10A、及一人坐用的右側的座墊10B,座椅靠背20具備兩人坐用的左側的座椅靠背20A、及一人坐用的右側的座椅靠背20B。
再者,於以下的說明中,前後、左右、上下是以就座於車輛用座椅1的乘坐者為基準。又,於以下的說明中,只要事先未特別說明,則設為對座墊10及座椅靠背20的左側的座墊10A及座椅靠背20A進行說明,右側的座墊10B及座椅靠背20B為與左側的座墊10A及座椅靠背20A大致相同的構造,故而省略說明。
座墊10具有:墊本體11;以及第1腳100及第2腳110(關於右側的座墊10B是一對腳19),將墊本體11相對於交通工具本體的底板F可旋動地支持。且於底板F利用螺栓12A等固定有一對安裝構件12,該一對安裝構件12用以安裝第1腳100及第2腳110。
如圖2所示,一對安裝構件12配置於較中央通道(center tunnel)F1更靠左右方向外側(左側),該中央通道F1形成於交通工具本體的底板F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且朝前後延伸。
座墊10是具有設置於墊本體11內的管13及補強線14而構成。且座墊10具有較一對安裝構件12更向左右外側伸出的一對伸出部15(參照圖3)。
管13設置於墊本體11的前部,且遍及設置有一對安裝構件12及中央通道F1的範圍沿左右方向延伸。於管13,設置有朝下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13A及第2突出部13B、用以安裝第1 腳100的第1安裝部13C、及用以安裝第2腳110的第2安裝部13D。
第1突出部13A設置於與一對安裝構件12之間對應的位置,第2突出部13B設置於管13的右端、詳細而言為與中央通道F1對向的位置。構成為中央通道F1相對於安裝構件12前方的擱腳空間(foot space)部F2只高出高度h,第2突出部13B自管13的突出量只較第1突出部13A的突出量小與高度h相應的量(亦參照圖3)。
第1安裝部13C設置於管13的右端部,第2安裝部13D設置於管13的左端部。
補強線14由金屬線所構成,且固定於管13。補強線14是以沿著墊本體11的外形通過管13的前側、左右兩側及後側的方式設置。
如圖3所示,一對伸出部15中的右側(第1腳100側)的伸出部15A是以如下方式設置:於左右方向上位於與中央通道F1相同的位置,於座墊10在乘坐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通過中央通道F1的上方。右側的伸出部15A的伸出量較左側(第2腳110側)的伸出部15B大。再者,右側的伸出部15A成為與一名乘坐者的寬度對應的程度的伸出量。
如圖1及圖8所示,座椅靠背20構成為能以下端部為支點沿前後方向旋動,且具有座椅靠背本體21。如圖2所示,於座椅靠背本體21內,設置有框架(frame)22及旋動軸23。框架 22構成為朝下方開口的大致U字狀。旋動軸23沿左右方向延伸,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框架22的左右的下端部。
旋動軸23是以框架22可相對於底板F旋動的方式,可旋動地支持於固定在座椅靠背20的左右兩側的底板F的安裝構件24。於旋動軸23設置有將座椅靠背本體21朝前方推壓的螺旋彈簧(spiral spring)25。
如圖1所示,頭枕30具有頭枕本體31、以及將該頭枕本體31支持於座椅靠背20的支持柱(pillar)32(參照圖8),於左側的座椅靠背20A設置有2個頭枕30,於右側的座椅靠背20B設置有1個頭枕30,共計設置有3個頭枕30。
其次,對第1腳100及第2腳110的構造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第1腳100是配置於較第2腳110更靠中央通道F1側且支持管13的右側部分的腳。第1腳100具有:支持部101,使金屬管彎曲,且自下端以接近座墊10的方式延伸;以及延出部102,自支持部101的上端朝左右方向外側(右側)延伸。
支持部101的下端可旋動地連結於安裝構件12。如圖2所示,支持部101於下端設置有螺旋彈簧103,且被螺旋彈簧103朝前方推壓。
如圖3所示,延出部102是以如下方式配置:與管13平行地配置,且以避開中央通道F1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位於與中央通道F1相同的位置,於座墊10在乘坐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通過中央通道F1的上方。如圖4所示,延出部102的至少 一部分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管13與位於管13的前側的補強線14之間。在延出部102右端的左右方向外側(右側)配置有上述第2突出部13B。
如圖5所示,延出部102於右端具有可旋動地支持於第1安裝部13C的第1連結部104。第1連結部104由與延出部102不同的構件所構成,且藉由焊接等而固定於延出部102的右端。第1連結部104自延出部102的右端朝向與第1安裝部13C(座墊10)的旋動軸105延伸。
如圖6(a)所示,第2腳110具備第1連桿111及第2連桿112。第1連桿111為支持管13的左端部的腳,上端於節點N1可旋動地連結於管13(座墊10)的第2安裝部13D,下端於節點N2可旋動地連結於安裝構件12。
第2連桿112是用以與第1連桿111、第2安裝部13D及安裝構件12一併構成四節連桿且於使座墊10在乘坐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規定座墊10相對於底板F的姿勢的構件。
第2連桿112的上端於與節點N1偏離的位置、具體而言為朝節點N1的上方及後方偏離的節點N3處,可旋動地連結於第2安裝部13D,下端於與節點N2偏離的位置、具體而言為自節點N2朝上方及後方偏離的節點N4處,可旋動地連結於安裝構件12。且第2連桿112由較第1連桿111細的構件構成。
如圖3所示,於第1腳100與第2腳110之間,設置有將支持部101與第1連桿111連結的第2連結部106。第2連結部 106配置於較延出部102更靠下方。
如圖6(a)所示,於墊本體11設置有自下表面突出的凸部11A。凸部11A自墊本體11的前端附近延伸至後端。又,於交通工具本體的底板F與座墊10之間,設置有間隔物(spacer)16。
間隔物16為與底板F一併構成交通工具本體的一部分,且由發泡珠粒(beads)等發泡樹脂構成緩衝材。間隔物16是以填埋座墊10與底板F之間的間隙的方式構成。如圖6(b)所示,間隔物16於與凸部11A對應的位置設置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作為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的一例的槽16A。槽16A是以於座墊10位於乘坐位置及收納位置(亦參照圖8)時與凸部11A卡合的方式構成。
對以如上方式構成的車輛用座椅1的動作進行說明。
當自圖6(a)所示的乘坐狀態操作未圖示的操作部,而解除座墊10向底板F鎖定(lock)的狀態時,藉由螺旋彈簧103(參照圖2)的作用,座墊10的第1腳100及第2腳110以下端為中央旋動,而開始朝前方移動。且同樣地,當解除座椅靠背20向底板F鎖定的狀態時,藉由螺旋彈簧25的作用,座椅靠背20以旋動軸23為中央旋動,而開始朝前方移動。
如圖7所示,座墊10是藉由第1腳100及第2腳110的旋動,一面抬起上端一面朝前方移動。此處,由於座墊10朝前方移動,故而各安裝部13C、13D以第1連桿111的上端為中心旋 動,由此,有座墊10的後端朝上側彈起的顧慮。然而,於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在朝第1連桿111與節點N1的後方偏離的節點N3處將第2連桿112連結於第2安裝部13D,而限制第2安裝部13D的後部朝上側旋動,故而限制座墊10的後端部彈起。
而且,如圖8所示,座墊10朝前方移動,且前端與底板F接觸地配置。如此一來,座墊10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較該乘坐位置靠前方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
此處,座墊10是利用第2連桿112限制後端部的彈起,藉此,於在乘坐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後端部於較水平面H更靠下方移動,該水平面H通過處於乘坐位置時的座墊10的前端部的上端。換言之,座墊10於乘坐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的後端部的移動軌跡L位於水平面H的下方。
座墊10於處於收納位置時,凸部11A的後端與槽16A的前端卡合。藉此,可對座墊10進行收納位置的左右方向的定位。
且,座椅靠背20自圖6(a)的位置朝前方被放倒,而如圖8所示般,在頭枕30的部分與座椅靠背20的上端部分的2個部位,與收納位置的座墊10接觸而配置。如此一來,座椅靠背20在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朝前方放倒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再者,座墊10及座椅靠背20於鎖定解除時,既可同時自乘坐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亦能在不同的時序(timing)移動。
如圖9所示,座墊10於處於收納位置時,第1突出部13A及第2突出部13B與底板F接觸。更詳細而言,座墊10於處 於收納位置時,第1突出部13A與擱腳空間部F2接觸,第2突出部13B與中央通道F1接觸。
另一方面,藉由手動等將座椅靠背20自圖8中的收納位置朝後方扶起,並使其移動至圖6(a)中的乘坐位置之後,將座椅靠背20鎖定於底板F。且於使座椅靠背20移動之後,藉由手動等使座墊10自圖8中的收納位置朝後方移動,於移動至圖6(a)中的乘坐位置之後,將座墊10鎖定於底板F。藉此,座墊10及座椅靠背20呈可供乘坐者乘坐的狀態被固定。座墊10於自乘坐位置朝收納位置移動時,後端部描繪圖8所示的移動軌跡L而移動。如此,座墊10的後端部不會過度朝上抬起地移動,藉此,於使座墊10返回至收納位置時,座墊10的重心位置亦不會過度朝上抬起,故而能以相對輕的力使座墊10返回至乘坐位置。再者,座墊10亦能以與座椅靠背20的動作連動的方式構成。
根據以上內容,於本實施方式中可獲得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
座墊10在乘坐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的後端部的移動軌跡L位於水平面H的下方,故而可縮小座墊10的後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可動範圍。因此,於座墊10及座椅靠背20自乘坐位置朝收納位置移動時,可抑制座墊10與座椅靠背20干涉。
此處,於在收納時僅座椅靠背與座墊接觸的構成的情況下,座椅靠背與座墊相對強力地接觸,而容易於座墊的墊材或表皮材留下座椅靠背的接觸痕跡。然而,於本實施方式中,由於在 頭枕30與座椅靠背20的2個部位接觸於座墊10,故而可減少接觸痕跡留在座墊10上的情況。
且於乘坐位置,凸部11A與槽16A卡合,故而可將座墊10定位在乘坐位置,並且可抑制座墊10於自乘坐位置朝收納位置移動時向左右偏離。
由於利用延出部102支持與座墊10右側的伸出部15A對應的部分,故而即便對右側的伸出部15A施加荷重,亦可藉由延出部102良好地承受該荷重。因此,可穩定地支持右側的伸出部15A。
由於在中央通道F1上配置有延出部102,故而可抑制第1腳100干涉中央通道F1。
於處於收納位置時,第2突出部13B與中央通道F1接觸,藉此,可穩定地支持右側的伸出部15A。
由於延出部102的至少一部分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管13與補強線14之間,故而可抑制延出部102朝車輛用座椅1的前方伸出。
若將延出部102彎曲並連結於與座墊10的旋動軸105,則彎曲部分、尤其是角部的部分成為大的R形狀,由此有於第1腳100旋動時角部與延出部102周邊的構件干涉的顧慮。然而,於本實施方式中,在延出部102與第1連結部104的連結部分的角部未形成大的R形狀,故而於第1腳100旋動時,該連結部分與延出部102周邊的構件不易干涉。又,可藉由第1連結部104 而確保延出部102與座墊10的間隙。
由於在不具有延出部102的第2腳110設置有第2連桿112,故而與在第1腳設置相當於第2連桿的構件的構成相比,可使第2連桿112變小。
由於在支持部101與第2連桿112設置第2連結部106,故而可提高第1腳100及第2腳110的剛性。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關於具體的構成,可於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適當進行變更。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座墊10具有自下表面突出的凸部11A,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如圖10所示,亦可構成為具有自下表面凹陷的凹部11B。在該情況下,間隔物16可構成為具有能夠卡合於凹部11B的間隔物突出部16B作為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例示了間隔物16的槽16A,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其他方式構成第1卡合部與第2卡合部。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於座墊10設置有凸部11A,於間隔物16(交通工具本體)設置有槽16A,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不設置凸部11A或槽16A的構成。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為於收納時座墊10於頭枕30及座椅靠背20的上端的2個部位接觸,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亦可構成為僅座椅靠背與座墊接觸。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於底板F形成有中央通道F1,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形成輪胎容室(tire house)等其他自底板F的突出部分。在該情況下,第1腳的延出部以於座墊移動時通過該突出部分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即可。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延出部102的至少一部分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管13與補強線14之間,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不配置於管13與補強線14之間。又,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亦可於上下方向上配置於管與補強線之間。據此,可抑制延出部朝車輛用座椅的下方伸出。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在管13設置有第2突出部13B,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不設置第2突出部,亦可在與管不同的構件設置第2突出部。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延出部102設置有由其他構件所構成的第1連結部104,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使延出部彎曲而構成第1連結部。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於第2腳110設置有第2連桿112,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設為於第1腳設置相當於第2連桿的連桿構件的構成。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在第1腳100與第2腳110設置有第2連結部106,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不設置第2連結部。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交通工具用座椅,例示了汽車 中所使用的車輛用座椅1,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應用於其他交通工具用座椅、例如軌道車輛、船舶、飛機等中所使用的座椅。

Claims (11)

  1. 一種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座墊,可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較該乘坐位置靠前方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安裝構件,固定在交通工具本體的底板上且與上述座墊分開地設置;以及可旋動地支持於上述安裝構件上的座椅靠背,可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朝前方被放倒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上述座墊構成為於上述乘坐位置與上述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後端部於較水平面更靠下方移動,該水平面通過處於上述乘坐位置時的上述座墊的前端部的上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更包括設置於上述座椅靠背的頭枕,且構成為於上述座墊及上述座椅靠背位於上述收納位置時,上述頭枕與上述座墊接觸,並且上述座椅靠背與上述座墊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上述座墊具有自下表面突出的凸部或自下表面凹陷的凹部,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設置成於上述座墊位於上述乘坐位置時,可卡合於設置在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第1卡合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上述凸部或上述凹部設置成於上述座墊位於上述收納位置時,可卡合於設置在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第2卡合部。
  5. 一種交通工具用座椅,包括:座墊,可於供乘坐使用的 乘坐位置與較該乘坐位置靠前方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以及座椅靠背,可於供乘坐使用的乘坐位置與朝前方被放倒的收納位置之間移動;上述座墊構成為於上述乘坐位置與上述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後端部於較水平面更靠下方移動,該水平面通過處於上述乘坐位置時的上述座墊的前端部的上端;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更包括第1腳及第2腳,上述第1腳及上述第2腳的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座墊的前部,另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交通工具本體,上述座墊具有伸出部,該伸出部較上述第1腳及上述第2腳向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安裝位置更朝左右外側伸出,上述左右的伸出部中的上述第1腳側的伸出部的伸出量大於上述第2腳側的伸出部,上述第1腳包括:支持部,以自上述另一端接近上述座墊的方式延伸;以及延出部,自上述支持部朝左右方向外側外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上述延出部配置成於上述座墊在上述乘坐位置與上述收納位置之間移動時,通過形成於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底板的朝前後延伸的本體凸部的上方。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上述座墊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自上述第1腳側的伸出部朝下方突出,且可與上述本體凸部接觸, 上述突出部設置於較上述延出部更靠左右方向外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上述座墊具有:管,設置於前部,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線,以通過上述管的前方的方式設置;上述延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於前後方向上配置於上述管與上述線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上述第1腳具有第1連結部,該第1連結部自上述延出部朝向上述第1腳與上述座墊旋動的旋動軸延伸;上述第1連結部由與上述延出部不同的構件所構成,且固定於上述延出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上述第2腳包括:第1連桿,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座墊並且另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交通工具本體;以及第2連桿,於上述第1連桿與上述座墊的節點偏離的位置,一端可旋動地連結於上述座墊,並且於上述第1連桿與上述交通工具本體的節點偏離的位置,另一端連結於上述交通工具本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更包括第2連結部,該第2連結部配置於上述延出部的下方,且將上述支持部與上述第2腳連結。
TW104117698A 2014-06-09 2015-06-02 Vehicle seat TWI6459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8290A JP6318014B2 (ja) 2014-06-09 2014-06-09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4-118291 2014-06-09
JP2014-118290 2014-06-09
JP2014118291A JP6272152B2 (ja) 2014-06-09 2014-06-09 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918A TW201545918A (zh) 2015-12-16
TWI645990B true TWI645990B (zh) 2019-01-01

Family

ID=5483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7698A TWI645990B (zh) 2014-06-09 2015-06-02 Vehicle sea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645990B (zh)
WO (1) WO20151902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2143B (zh) * 2016-10-27 2022-07-29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机场消防车的操作装置及机场消防车
WO2019126485A1 (en) 2017-12-21 2019-06-27 Polaris Industries Inc.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11260773B2 (en) * 2018-01-09 2022-03-0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Vehicle seating arrangements
JP7312090B2 (ja) * 2019-11-15 2023-07-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降制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3380A (en) * 1999-06-11 2000-09-26 Lea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seat assembly with folding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torage in a foot well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JP2006103494A (ja) * 2004-10-05 2006-04-2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11178191A (ja) * 2010-02-26 2011-09-15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シート用ケーブ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7024B2 (ja) * 2009-02-27 2012-07-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5394835B2 (ja) * 2009-07-03 2014-01-2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3380A (en) * 1999-06-11 2000-09-26 Lear Corporation Automotive seat assembly with folding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torage in a foot well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JP2006103494A (ja) * 2004-10-05 2006-04-2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11178191A (ja) * 2010-02-26 2011-09-15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シート用ケーブ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918A (zh) 2015-12-16
WO2015190274A1 (ja) 2015-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3059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TWI645990B (zh) Vehicle seat
JP60942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04081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90106022A1 (en)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JP7381945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218699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706143B2 (ja) シート
JP455649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621395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171970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31801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27215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690369B2 (ja) シート装置
JP61396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15982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33108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370112B2 (ja) 自動車用リアシート
JP738185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805077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74273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0083192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387080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809427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24012676A (ja) 乗物用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