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4634B - 鏈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拉鏈 - Google Patents

鏈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4634B
TWI644634B TW105132840A TW105132840A TWI644634B TW I644634 B TWI644634 B TW I644634B TW 105132840 A TW105132840 A TW 105132840A TW 105132840 A TW105132840 A TW 105132840A TW I644634 B TWI644634 B TW I6446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rface resin
resin layer
chain
ex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5987A (zh
Inventor
菊川範夫
高本彩
田中昌子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5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4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46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02Slide fasteners with a series of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secured to each stringer tape
    • A44B19/04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 A44B19/06Stringers arranged edge-to-edge when fastened, e.g. abutting stringers with substantially rectangular members having interlocking projections and pie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鏈帶(30)具備拉鏈鏈布(10)、及安裝於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拉鏈鏈齒(20)具備:金屬母材(21);單層或複數層表面樹脂層(22),其等形成於金屬母材(21)上;及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其等設置於金屬母材(21)與表面樹脂層(22)之間。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因去除表面樹脂層(22)之至少一部分而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表面樹脂層(22)與露出金屬層(26)包含同色系材料。

Description

鏈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鏈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拉鏈。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出於形成有鍍覆層之不鏽鋼板形成有色之皮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14489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為了使拉鏈鏈齒之外觀為包含有彩色或無彩色之所需顏色,而以所需顏色之鍍覆層被覆拉鏈鏈齒之金屬母材,或者於拉鏈鏈齒之金屬母材之表面形成金屬氧化層。然而,鍍覆層或金屬氧化層對應於滑件往復次數之增加而慢慢磨損,拉鏈鏈齒之外觀會發生變化。可預測於滑件往復次數超過2、3千次之情形時,鍍覆層或金屬氧化層被大範圍地去除而使金屬母材大範圍地露出。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非限定之一態樣之鏈帶係具備拉鏈鏈布(10)、及安裝於上述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之鏈帶(30),且上述拉鏈鏈齒(20)具備:金屬母材(21);單層或複數層表面樹脂層(22),其等形成於上述金屬母材(21)上;及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其等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間;且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因去除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至少一部分而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同色系材料。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系材料。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露出金屬層(26)為SnCo層,且 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SnCo層之間之SnNi層。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SnNi層之間之Ni層。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為10 μm以上。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拉鏈具備上述一對鏈帶(30)、及用以使上述一對鏈帶(30)開閉之至少一個滑件(40)。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之鏈帶之製造方法係具備拉鏈鏈布(10)、及安裝於上述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之鏈帶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於上述拉鏈鏈齒(20)之金屬母材(21)上形成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及 於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上形成單層或複數層表面樹脂層(22);且 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露出金屬層(26),該露出金屬層(26)於至少部分地去除上述表面樹脂層(22)時露出, 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同色系材料。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系材料。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為10 μm以上。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儘管超過2、3千次之滑件往復次數,亦能夠抑制拉鏈鏈齒之外觀之變化程度。
以下,一面參照圖1至圖14,一面對本發明之非限定之例示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揭示之1個以上之實施形態及實施形態中所包含之各特徵並非分別獨立者。業者無需過多說明而能夠將各實施形態及/或各特徵組合。又,亦能夠瞭解利用該組合所得之協同效應。原則上省略實施形態間之重複說明。參照圖式係以發明之記述為主要目的,有時為了方便繪圖而簡化。 圖1所示之拉鏈100具有左右一對鏈帶30、及用以使左右一對鏈帶30開閉之滑件40。藉由滑件40之前進而打開左右之鏈帶30,藉由滑件40之後退而關閉左右之鏈帶30。前後方向與滑件40移動之方向一致。左右方向與鏈帶30橫向排列之方向一致。左右方向與前後方向正交。上下方向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 各鏈帶30具有拉鏈鏈布10及設置於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左右一鏈帶30之拉鏈鏈布10具有與左右另一鏈帶30之拉鏈鏈布10對向之側緣部。於該側緣部安裝有複數個拉鏈鏈齒20。 於若干情形時,拉鏈鏈齒20係經由利用與拉鏈鏈齒20對應之外形之衝頭器對具有與拉鏈鏈齒20的厚度對應之厚度之金屬平板進行沖裁的步驟製造而成。於若干情形時,拉鏈鏈齒20係藉由利用切斷具以與拉鏈鏈齒20之厚度對應之長度將具有與拉鏈鏈齒20對應之端面形狀之長條的鏈齒母材切斷而製造。其後,視需要對藉由沖裁金屬板或切斷鏈齒母材所獲得之各拉鏈鏈齒實施衝壓加工。其後,拉鏈鏈齒20至少經由鍍覆步驟及塗裝步驟後,利用壓緊機相對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進行安裝。該安裝時,拉鏈鏈齒20塑性變形。於另一情形時,利用任意之方法對拉鏈鏈布10安裝拉鏈鏈齒20,其後,鍍覆並塗裝拉鏈鏈齒20。 拉鏈鏈布10例如為機織物或針織物,為具有可撓性之布材。拉鏈鏈齒20如圖2模式性所示,具有夾住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或設置於此處之芯繩之一對腳部211、212、及與一對腳部211、212連結之嚙合頭部213。上述壓緊機係以縮小一對腳部211、212之間隔之方式進行作動,藉此對拉鏈鏈布之側緣部安裝拉鏈鏈齒20。嚙合頭部213設置於較一對腳部211、212更靠拉鏈鏈布外側。拉鏈鏈布外側係於拉鏈鏈布所處之平面自拉鏈鏈布上之點或位置朝向拉鏈鏈布外之點或位置的方向。拉鏈鏈布內側係朝向拉鏈鏈布外側之相反側之方向。 拉鏈鏈齒20之嚙合頭部213具有向前方突出之第1突起214、及於第1突起214之相反側向後方突出之第2突起215。拉鏈鏈齒20之嚙合頭部213進而具有於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與第1突起214之間凹設之第1凹部216、及於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與第2突起之間凹設之第2凹部217。於在左右一側之鏈帶30之前後相鄰之拉鏈鏈齒20之間插入左右另一側之鏈帶30的拉鏈鏈齒20。插入於該於前後相鄰之拉鏈鏈齒20之間之拉鏈鏈齒20之第1突起214,嵌合於在其前方相鄰之拉鏈鏈齒20之第2凹部217,又,該拉鏈鏈齒20之第2突起215嵌合於在後方相鄰之拉鏈鏈齒20之第1凹部216。 各鏈帶30具有於由拉鏈鏈齒20之排列所構成之鏈齒排之前方相鄰而設置之前止擋50、及於鏈齒排之後方相鄰而設置之後止擋60。前止擋50分別設置於左右之鏈帶30。後止擋60共通地設置於左右之鏈帶30。於若干情形時,採用與圖示例不同之止擋。 滑件40如圖3模式性所示,具有上翼板41、與上翼板41對向配置之下翼板42、將上翼板41與下翼板42連結之連結柱43、設置於上翼板41之上表面之拉片安裝柱44、及安裝於拉片安裝柱44之拉片45。凸緣部46、47沿著上翼板41與下翼板42之左右側緣形成。上翼板41之凸緣部46朝向下翼板42突出。又,下翼板42之凸緣部47朝向上翼板41突出。滑件40於連結柱43之左右具有2個導入口48。滑件40於2個導入口48之相反側具有1個嚙合口49。於2個導入口48與一個嚙合口49之間設置有Y字狀之鏈齒通路。鏈齒通路設置於上翼板41與下翼板42之間,藉由該等而自上下劃定。鏈齒通路藉由上翼板41之凸緣部46與下翼板42之凸緣部47亦自左右外側劃定。 於拉鏈鏈齒20在滑件40之導入口48與嚙合口49之間移動時,拉鏈鏈齒20之上表面與上翼板41接觸,拉鏈鏈齒20之下表面與下翼板42接觸,拉鏈鏈齒20之嚙合頭部213與連結柱43接觸,拉鏈鏈齒20之腳部211、212與上翼板41之凸緣部46及下翼板42之凸緣部47接觸。若拉鏈鏈齒20一面與上翼板41、下翼板42、連結柱43、或凸緣部46、47接觸一面移動,則會磨損拉鏈鏈齒20之表面。認為拉鏈鏈齒20之表面之磨損程度與滑件40之往復次數成正比。 如圖4及圖5所示,拉鏈鏈齒20包含含有金屬之金屬母材21。就加工性之觀點而言,金屬母材21包含相對較軟之金屬。於若干情形時,金屬母材21包含單金屬。一例之單金屬例如包含鐵(Fe)、鋅(Zn)、鋁(Al)。於若干情形時,金屬母材21包含含有複數種金屬之合金。一例之合金例如可使用銅鋅合金(CuZn)、銅鋅鎳合金(CuZnNi)、紅黃銅、黃銅、銅鋅錳合金(CuZnMn)。 如圖4及圖5所示,拉鏈鏈齒20具有形成於金屬母材21上之單層或複數層表面樹脂層22、及設置於金屬母材21與表面樹脂層22之間之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因去除表面樹脂層22之至少一部分而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再者,於中間金屬層23為單層之情形時,中間金屬層23與露出金屬層26一致。 如文中開頭所述,可預測於滑件往復次數超過2、3千次之情形時,形成於拉鏈鏈齒20之金屬母材21上之鍍覆層或金屬氧化層被大範圍地去除而使金屬母材大範圍地露出。為了解決該問題,考慮到以非常硬之表面金屬層被覆拉鏈鏈齒20之金屬母材21。然而,即便採用非常硬之表面金屬層,於滑件往復次數超過2、3千次之情形時,進而至5000次之情形時亦存在難以避免磨損之表面化之虞。 本案發明者對照上述研究發現以不因磨損而去除之層被覆金屬母材21不現實。基於該見解,本案發明者發現現實之處理法為,採用明顯預測會因磨損而去除之表面樹脂層22,並且採用磨損表面樹脂層22時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使表面樹脂層22與露出金屬層26為同色系。根據該構成,於磨損之初始階段,能夠繼續露出表面樹脂層22而維持拉鏈鏈齒20之初始之顏色。又,即便因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進展而使露出金屬層26露出,亦由於露出金屬層26之顏色與表面樹脂層22之顏色為同系,故而表面樹脂層22之部分性去除不顯眼。即便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進一步進展,亦僅係露出金屬層26之露出面積增加,因此,可避免或抑制拉鏈鏈齒20之外觀之明顯變化。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之磨損緩慢進展。因此,拉鏈鏈齒20之外觀變化亦平穩。再者,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之顏色包含無彩色、或有彩色。於若干情形時,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之顏色帶有光澤,或帶有金屬光澤。金屬包含單金屬或合金。 表面樹脂層22之顏色係由形成該表面樹脂層22之樹脂之顏色及/或混合於該表面樹脂層22中之添加劑之顏色決定。混合於表面樹脂層22中之添加劑可例示無機顏料、金屬粉體、有機顏料、染料。露出金屬層26之顏色係由形成該露出金屬層26之金屬之顏色,即該金屬之分光反射率決定。再者,一例之露出金屬層26包含單金屬。另一例之露出金屬層26包含含有複數種金屬之合金。 本案中所述之「同色系」原則上指具有正常之視力及色覺之人於白色光之照明條件下看起來為相同色或相似色。相同色或相似色係就色相、亮度、及彩度之至少一個觀點而評價。作為照明光源,採用白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或螢光燈。相同色包含人無法感覺之色差。再者,人眼無法辨別之顏色之範圍被稱為顏色識別域。相似色雖與基準色比較人眼可辨別但顯示相似之顏色。 於所對比之顏色為無彩色之情形時,考慮所比較之顏色之亮度之差異。無彩色包含黑、白、或黑與白之中間色之灰色。假定將黑設為亮度0,將白設為亮度10,將黑與白之間之灰色分類為亮度1~9。於該情形時,分類為亮度1~5之灰色設為與亮度0之黑色相似者。於若干情形時,分類為亮度1~4之灰色設為與亮度0之黑色相似者。於若干情形時,分類為亮度1~3之灰色設為與亮度0之黑色相似者。 於所對比之顏色具有金屬光澤之情形時,可考慮所比較之顏色之分光反射率(反射光譜)之相似度。例如金屬之金(Au)、銀(Ag)、銅(Cu)分別具有可識別之分光反射率(反射光譜)。金於500 nm左右反射率變化較大,相較於藍色更強地反射黃色及紅色。銀於400 nm~700 nm之藍色~紅色之可見光域之廣泛之範圍具有較高之反射率。銅選擇性地較強地反射600 nm~700 nm之紅色。因此,金色呈現與黃色接近之顏色。銀呈現與白色接近之顏色。銅呈現與紅色接近之顏色。考慮根據上述說明所瞭解之分光反射率之反射率曲線之特徵的相似度。曲線之相似度可基於所對比之曲線之背離度而決定。 於表面樹脂層22具有金屬光澤之情形時,表面樹脂層22包含混入有金屬粉體之樹脂。於表面樹脂層22之內部亦存在金屬粉體,即便進行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表面樹脂層22亦能夠維持金屬光澤。 於參照圖4而說明之一例中,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為黑色系。即,表面樹脂層22與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系材料。即便因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進展而使露出金屬層26露出,亦可抑制拉鏈鏈齒20之外觀之變化。再者,黑色系包含黑、與黑接近之灰色,光澤可有可無。 於特定之例中,表面樹脂層22包含混入有黑色顏料之透明樹脂。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之金屬層。露出金屬層26與金屬母材21之間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Ni層24與SnNi層25。金屬母材21包含紅黃銅。 表面樹脂層22可包含三聚氰胺樹脂、醇酸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環氧樹脂、聚胺酯樹脂、氯乙烯樹脂、聚矽氧樹脂、氟樹脂等合成樹脂。混入於表面樹脂層22中之顏料例如包含碳黑、黑色之天然礦物。表面樹脂層22可包含本說明書中未例示之成分。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例如為5~20 μm。 露出金屬層26例如含有黑色之鎳鋅(NiZn)合金、黑色之錫鎳(SnNi)合金、黑色之錫鈷(SnCo)合金、或黑色之鉻。露出金屬層26之厚度例如為0.05~2 μm。 Ni層24主要係為了確保拉鏈鏈齒20之耐磨損性而設置。Ni層之厚度例如為0.5~5 μm。SnNi層25係為了抑制Ni層之溶出而形成。SnNi層25之厚度例如為0.1~1 μm。 表面樹脂層22係藉由塗裝步驟而形成。露出金屬層26係藉由鍍覆步驟而形成。Ni層24及SnNi層25亦藉由鍍覆步驟而形成。鍍覆步驟可例示電鍍等。各步驟之各條件係由業者適當進行設定。再者,藉由使SnNi層25變厚而能夠省略Ni層24。 於若干特定之實施形態中,表面樹脂層22大於中間金屬層23之合計厚度。於若干情形時,表面樹脂層22具有10 μm以上、15 μm以上、20 μm以上之厚度。於若干情形時,表面樹脂層22具有1 μm以下、5 μm以下、10 μm以下之厚度。於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較大之情形時,有於拉鏈鏈齒20於滑件40內移動時,拉鏈鏈齒20容易與滑件40接觸之虞。然而,亦預料若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變大,則其磨損需要之滑件往復次數亦增加。 於參照圖4而說明之另一例中,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為金色系。亦於該情形時,即便因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進展而使露出金屬層26露出,亦可抑制拉鏈鏈齒20之外觀之變化。 於特定之例中,表面樹脂層22包含混入有金色之金屬粉之透明樹脂。露出金屬層26包含金(Au)、或金色之銅錫(CuSn)合金、或金色之銅鋅(CuZn)合金。於露出金屬層26與金屬母材21之間形成Ni層24與SnNi層25。金屬母材21包含鐵、鋅或鎳銀。混入於表面樹脂層22中之金色之金屬粉例如為金(Au)、或金色之銅錫(CuSn)合金、或金色之銅鋅(CuZn)合金之粉體。再者,藉由使SnNi層25變厚而能夠省略Ni層24。 於參照圖4而說明之又一例中,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為銅色系,即帶有紅色之光澤色。亦於該情形時,即便因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進展而使露出金屬層26露出,亦可抑制拉鏈鏈齒20之外觀之變化。 於特定之例中,表面樹脂層22包含混入有銅色之金屬粉之透明樹脂。露出金屬層26包含氰化亞銅、或硫酸銅、或焦磷酸銅。於露出金屬層26與金屬母材21之間形成Ni層24與SnNi層25。金屬母材21包含紅黃銅、鎳銀、鐵、或鋅。混入於表面樹脂層22中之銅色之金屬粉例如為氰化亞銅、或硫酸銅、或焦磷酸銅之粉體。再者,藉由使SnNi層25變厚而能夠省略Ni層24。 於參照圖5而說明之一例中,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為黑色系。即便因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進展而使露出金屬層26露出,亦可抑制拉鏈鏈齒20之外觀之變化。 於特定之例中,表面樹脂層22包含混入有黑色顏料之透明樹脂。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之金屬層。直言,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之SnCo層。於露出金屬層26與金屬母材21之間形成SnNi層27。金屬母材21包含紅黃銅。 於參照圖5而說明之另一例中,表面樹脂層22及露出金屬層26為銀色系,為帶有白色之光澤色。即便因表面樹脂層22之磨損進展而使露出金屬層26露出,亦可抑制拉鏈鏈齒20之外觀之變化。 於特定之例中,表面樹脂層22包含混入有銀色之金屬粉之透明樹脂。露出金屬層26包含銀色之金屬層。明確而言露出金屬層26包含銀色之SnNi層。於露出金屬層26與金屬母材21之間形成Ni層27。金屬母材21包含紅黃銅。 如圖6所示,拉鏈鏈齒20具有拉鏈鏈布10之一面側之第1面28、及朝向嚙合頭部之前端延伸之第2面29。第1面28係與滑件40之上翼板41面對面,且與和下翼板42對向之上翼板41之對向內表面大致平行地配向之平坦面。第1面28係拉鏈鏈齒20於滑件40之導入口48與嚙合口49之間移動時與上翼板41接觸之拉鏈鏈齒20之上表面。第2面29係朝向嚙合頭部之前端向下傾斜之傾斜面或彎曲面。換言之,第2面29隨著遠離第1面28而向遠離上翼板41之對向內表面之方向傾斜或彎曲。 於上述若干情形時,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殘留之表面樹脂層22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90%~99%、或80%~90%、或70%~80%。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1%~10%、或10%~20%、或20%~30%。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存在露出金屬層26之下層之中間金屬層23露出之情況。然而,該露出之中間金屬層23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1%~3%、或3%~7%、或7%~10%。 於上述若干實施形態中,根據圖7或圖8之流程圖製造拉鏈鏈齒,又,對拉鏈鏈布之側緣部進行安裝。於圖7所示之情形時,於步驟S10中首先形成拉鏈鏈齒。步驟10例如伴隨著上述沖裁或切斷步驟。步驟S10於若干情形時,包含利用與拉鏈鏈齒對應之外形之衝頭器對具有與拉鏈鏈齒的厚度對應之厚度之金屬平板進行沖裁的步驟。步驟S10於若干情形時,包含利用切斷具以與拉鏈鏈齒之厚度對應之長度將具有與一拉鏈鏈齒對應之端面形狀之長條之鏈齒母材切斷的步驟。步驟S10可追加包含對藉由沖裁金屬板或切斷鏈齒母材而獲得之各拉鏈鏈齒進行衝壓加工之步驟。 其次,於步驟S20中,鍍覆拉鏈鏈齒。包含藉由沖裁或切斷步驟而獲得之未鍍覆及未塗裝之金屬母材21之拉鏈鏈齒,經由鍍覆步驟依序由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及露出金屬層26被覆。如圖4及圖5所示,於形成複數個金屬層之情形時,為了形成複數個金屬層而進行複數個鍍覆步驟。因此,於若干情形時,將拉鏈鏈齒浸漬於複數個鍍覆槽中,於複數個鍍覆槽之間進行搬送。於圖4所示之形態之一例中,藉由Ni鍍覆步驟形成Ni層24,藉由SnNi鍍覆步驟形成SnNi層25,藉由黑色NiZn合金鍍覆形成包含黑色NiZn合金之露出金屬層26。於金屬母材21上依序積層Ni層24、SnNi層25、及黑色NiZn合金層。再者,鍍覆步驟可包含電鍍或無電鍍。蓄積於鍍覆槽之鍍覆液之組成係根據形成於拉鏈鏈齒之所需之鍍覆層之組成適當進行設定。 其次,於步驟S30中,塗裝鍍覆步驟後之拉鏈鏈齒。鍍覆步驟後之拉鏈鏈齒經由塗裝步驟由單層或複數層表面樹脂層22被覆。可藉由將拉鏈鏈齒浸漬於塗裝液中,或對拉鏈鏈齒噴射塗裝液而塗裝拉鏈鏈齒。於上述圖4所示之形態之一例中,於上述黑色NiZn合金層上積層黑色之表面樹脂層22。塗裝液之組成係根據形成於拉鏈鏈齒之所需之表面樹脂層之組成適當進行設定。 其次,於步驟S40中,對拉鏈鏈布之側緣部安裝拉鏈鏈齒。具體而言,利用壓緊機將拉鏈鏈齒之一對腳部之間隔縮小,由拉鏈鏈齒之一對腳部夾住拉鏈鏈布之側緣部。於若干情形時,除步驟S10~S40以外,還附加進行洗淨、加熱、或乾燥步驟。 於圖8所示之情形時,於鍍覆步驟及塗裝步驟之前相對拉鏈鏈布之側緣部安裝拉鏈鏈齒。於此種方法中亦能夠較佳地製造鏈帶30。自鏈帶30製造拉鏈100之方法於該領域中廣為人知,而省略說明。 於若干實施形態中,提供圖9及圖10所示之拉鏈100。於圖9所示之拉鏈100中,採用與圖1所示之拉鏈100之拉鏈鏈齒20不同形狀之拉鏈鏈齒20。於此種情形時亦能夠獲得與上述相同之效果。再者,圖9所示之後止擋亦稱為可分離式嵌插件,具有容許左右之鏈帶30之背離之構造。 如圖10所示,於拉鏈鏈齒20之頭部213設置有向前方突出之一個卡合突起218、及向前方凹陷之卡合凹部219,卡合突起218與卡合凹部219於前後方向上設置於相反側。如圖10所示,關於圖示之3個拉鏈鏈齒20,中央之拉鏈鏈齒20之卡合突起218嵌合於一個前方之拉鏈鏈齒20之卡合凹部219。於圖10中,為了明示一個前方之拉鏈鏈齒20之卡合凹部219而以剖面局部示出一個前方之拉鏈鏈齒20。再者,圖9所示之鏈帶30亦可根據圖7或圖8之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實施例 圖11及圖12具有與圖1所示之拉鏈100相同之構成。圖11係表示具有比較例之拉鏈鏈齒20之拉鏈100經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之狀態的照片。比較例之拉鏈鏈齒20具有紅黃銅之金屬母材21、及直接形成於金屬母材21上之黑色之表面樹脂層22。表面樹脂層22為混入有碳黑之透明樹脂。表面樹脂層22之樹脂材料為丙烯酸系樹脂,且厚度為10 μm。 圖12係表示具有實施例之拉鏈鏈齒20之拉鏈100之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之狀態的照片。實施例之拉鏈鏈齒20具有紅黃銅之金屬母材21、Ni層24、SnNi層25、黑色SnCo層26、及表面樹脂層22。Ni層24之厚度為2 μm,SnNi層25之厚度為0.5 μm,黑色SnCo層26之厚度為0.1 μm,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為10 μm。表面樹脂層22為混入有碳黑之透明樹脂。表面樹脂層22之樹脂材料為丙烯酸系樹脂。 如自圖11及圖12之對比所瞭解般,於圖11之比較例之情形時,殘留之表面樹脂層之範圍較窄,黑色與銀白色之對比較為顯眼。另一方面,於圖12之實施例之情形時,與圖11之比較例相比殘留之表面樹脂層22之範圍較廣,又,露出金屬層26亦為同色系,因此抑制黑色與銀白色之對比度。 於圖11之比較例中,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殘留之表面樹脂層22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85%~99%。 於圖12之實施例中,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殘留之表面樹脂層22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85%~99%。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1%~15%。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露出金屬層26之下層之中間金屬層23露出。該露出之中間金屬層23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0.5%~5%。 圖13及圖14具有與圖9所示之拉鏈100相同之構成。圖13係表示具有比較例之拉鏈鏈齒20之拉鏈100之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之狀態的照片。比較例之拉鏈鏈齒20具有紅黃銅之金屬母材21、及直接形成於金屬母材21上之黑色之表面樹脂層22。表面樹脂層22為混入有碳黑之透明樹脂。表面樹脂層22之樹脂材料為丙烯酸系樹脂,且厚度為10 μm。 圖14係表示具有實施例之拉鏈鏈齒20之拉鏈100之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之狀態的照片。實施例之拉鏈鏈齒20具有紅黃銅之金屬母材21、Ni層24、SnNi層25、黑色SnCo層26、及表面樹脂層22。Ni層24之厚度為2 μm,SnNi層25之厚度為0.5 μm,黑色SnCo層26之厚度為0.1 μm,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為10 μm。表面樹脂層22為混入有碳黑之透明樹脂。表面樹脂層22之樹脂材料為丙烯酸系樹脂。 如自圖13及圖14之對比所瞭解般,於圖13之比較例之情形時,於拉鏈鏈齒20之腳部212之拉鏈鏈布外側區域中顯現出紅黃銅。紅黃銅與黑色之表面樹脂層22之間之顏色之差異明顯地顯現,拉鏈鏈齒20之外觀之變化對於使用者而言較為明顯。於圖14之實施例之情形時,此種拉鏈鏈齒20之外觀顏色之變化對於使用者而言不明顯。 於圖13之比較例中,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殘留之表面樹脂層22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85%~99%。 於圖14之實施例中,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殘留之表面樹脂層22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85%~99%。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1%~15%。5000次滑件往復試驗後,露出金屬層26之下層之中間金屬層23露出。該露出之中間金屬層23之面積占到第1面28之面積的0.5%~5%。 基於上述說明,若為業者,則可對各實施形態加入各種變更。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加進之符號係用於參考,不應以限定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目的來參照。拉鏈鏈齒之具體形狀不應限定於本案中揭示者。
10‧‧‧拉鏈鏈布
20‧‧‧拉鏈鏈齒
21‧‧‧金屬母材
22‧‧‧表面樹脂層
23‧‧‧中間金屬層
24‧‧‧Ni層
25‧‧‧SnNi層
26‧‧‧露出金屬層
27‧‧‧SnNi層
28‧‧‧第1面
29‧‧‧第2面
30‧‧‧鏈帶
40‧‧‧滑件
41‧‧‧上翼板
42‧‧‧下翼板
43‧‧‧連結柱
44‧‧‧拉片安裝柱
45‧‧‧拉片
46‧‧‧凸緣部
47‧‧‧凸緣部
48‧‧‧導入口
49‧‧‧嚙合口
50‧‧‧前止擋
60‧‧‧後止擋
100‧‧‧拉鏈
211‧‧‧腳部
212‧‧‧腳部
213‧‧‧嚙合頭部
214‧‧‧第1突起
215‧‧‧第2突起
216‧‧‧第1凹部
217‧‧‧第2凹部
218‧‧‧卡合突起
219‧‧‧卡合凹部
S10~S40‧‧‧步驟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之概略性的前視模式圖。 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中所包含之拉鏈鏈齒之概略性的立體圖。 圖3係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中前視滑件之嚙合口之概略性的模式圖,且滑件之拉片處於豎起狀態。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之積層構造的概略模式圖。 圖5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鏈齒之積層構造的概略模式圖。 圖6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之嚙合鏈齒的局部放大模式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之製造方法之概略性的流程圖。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之製造方法之概略性的流程圖。 圖9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之概略性的前視模式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中之左右鏈齒之卡合態樣之概略性的模式圖。 圖11係拍攝比較例之滑動試驗後之拉鏈之拉鏈鏈齒的照片。 圖12係拍攝實施例之滑動試驗後之拉鏈之拉鏈鏈齒的照片。 圖13係拍攝比較例之滑動試驗後之拉鏈之拉鏈鏈齒的照片。 圖14係拍攝實施例之滑動試驗後之拉鏈之拉鏈鏈齒的照片。

Claims (13)

  1. 一種鏈帶,其係鏈帶(30),即具備:拉鏈鏈布(10);及複數個拉鏈鏈齒(20),其等安裝於上述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且上述拉鏈鏈齒(20)具備:金屬母材(21);單層或複數層表面樹脂層(22),其等形成於上述金屬母材(21)上;及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其等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間;且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因去除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至少一部分而露出之露出金屬層(26),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同色系材料,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SnNi層。
  2. 如請求項1之鏈帶,其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系材料。
  3. 如請求項1之鏈帶,其中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之間之SnNi層。
  4. 如請求項2之鏈帶,其中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之間之SnNi層。
  5. 如請求項3之鏈帶,其中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SnNi層之間之Ni層。
  6. 如請求項4之鏈帶,其中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進而包含設置於上述金屬母材(21)與上述SnNi層之間之Ni層。
  7. 如請求項3之鏈帶,其中上述露出金屬層(26)為SnCo層。
  8. 如請求項4之鏈帶,其中上述露出金屬層(26)為SnCo層。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鏈帶,其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為10μm以上。
  10. 一種拉鏈,其具備: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一對該鏈帶(30);及至少一個滑件(40),其等用以將上述一對該鏈帶(30)開閉。
  11. 一種鏈帶之製造方法,其係具備拉鏈鏈布(10)、及安裝於上述拉鏈鏈布(10)之側緣部之複數個拉鏈鏈齒(20)之鏈帶的製造方法,且包含以下步驟:於上述拉鏈鏈齒(20)之金屬母材(21)上形成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及於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上形成單層或複數層表面樹脂層(22);且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露出金屬層(26),該露出金屬層(26)於至少部分地去除上述表面樹脂層(22)時露出,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同色系材料,上述1層以上之中間金屬層(23)包含SnNi層。
  12. 如請求項11之鏈帶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與上述露出金屬層(26)包含黑色系材料。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鏈帶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表面樹脂層(22)之厚度為10μm以上。
TW105132840A 2015-11-11 2016-10-12 鏈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拉鏈 TWI644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1787 2015-11-11
PCT/JP2015/081787 WO2017081777A1 (ja) 2015-11-11 2015-11-11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987A TW201715987A (zh) 2017-05-16
TWI644634B true TWI644634B (zh) 2018-12-21

Family

ID=5869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840A TWI644634B (zh) 2015-11-11 2016-10-12 鏈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拉鏈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375317B1 (zh)
JP (1) JP6599475B2 (zh)
CN (1) CN108348047B (zh)
TW (1) TWI644634B (zh)
WO (1) WO20170817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732B (zh) * 2019-05-27 2022-11-01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和树脂相结合的齿牙及其制备方法
IT202100007925A1 (it) * 2021-03-31 2022-10-01 Ykk Corp Metodi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nastrini di cerniere lampo con denti metallici colorati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8679A (en) * 1994-07-18 1997-08-19 Ykk Corporation Personal ornaments
TW201226170A (en) * 2010-12-17 2012-07-01 Ykk Corp Fastener stringer and fastener cha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stener cha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93003A (en) * 1980-12-01 1982-06-09 Yoshida Kogyo Kk Slide fastener chain having metal tooth and production thereof
JPH07110245B2 (ja) * 1989-06-09 1995-11-29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ー用フアスナーエレメント
KR100467113B1 (ko) * 2001-01-31 2005-01-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라레 수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 조성물을 사용한 면상 파스너의제조방법
WO2004024987A1 (ja) * 2002-08-30 2004-03-25 Toto Ltd. 鉛含有銅合金の鉛溶出低減処理方法及び鉛含有銅合金製水道用器具
JP4071095B2 (ja) * 2002-12-04 2008-04-02 Ykk株式会社 反射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1077567A1 (ja) * 2009-12-25 2011-06-30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構成部品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並びにファスナー構成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1996712B1 (ko) * 2012-04-04 2019-07-04 닛폰세이테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크롬 함유 오스테나이트 합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8679A (en) * 1994-07-18 1997-08-19 Ykk Corporation Personal ornaments
TW201226170A (en) * 2010-12-17 2012-07-01 Ykk Corp Fastener stringer and fastener cha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astener cha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1777A1 (ja) 2017-05-18
JPWO2017081777A1 (ja) 2018-07-05
CN108348047A (zh) 2018-07-31
EP3375317A4 (en) 2019-05-08
EP3375317A1 (en) 2018-09-19
JP6599475B2 (ja) 2019-10-30
EP3375317B1 (en) 2021-06-30
TW201715987A (zh) 2017-05-16
CN108348047B (zh) 2020-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39697T3 (es) Cierre de cremallera con unos elementos constituyentes de recubrimiento y metodo para su fabricacion.
TWI644634B (zh) 鏈帶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拉鏈
TWI627296B (zh) 具淡金色之金屬製扣結件構件及具備其之扣結件
JPWO2018122935A1 (ja) めっきさ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の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又はボタンの部材
TWI524858B (zh) Zipper chain, zipper and zipper manufacturing method
EP1066895B1 (en) Method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equipped with structural members
TWI649463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with copper alloy sprocket
CN102742981B (zh) 一种拉链线材及由此拉链线材制成的链牙
WO2019081988A1 (en) SLIDING SLIDE CLOSURE
US2264326A (en) Method of making separable fasteners
US2063515A (en)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7042650A (zh) 具有经着色的金属制链牙的拉链链牙带的制造方法、金属制链牙、拉链链牙带以及拉链链带
WO2020049695A1 (ja) ファスナー部材
TW201615119A (zh) 鏈帶及具備其之拉鏈
KR200424180Y1 (ko) 장신용 액세서리 줄
DE20312502U1 (de) Regenbekleidung
JP2015213606A (ja) 装身チェーン用の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