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8722B -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laminated with metal layer and touch sensor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laminated with metal layer and touch sensor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8722B
TWI638722B TW105141193A TW105141193A TWI638722B TW I638722 B TWI638722 B TW I638722B TW 105141193 A TW105141193 A TW 105141193A TW 105141193 A TW105141193 A TW 105141193A TW I638722 B TWI638722 B TW I6387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film
metal layer
layer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1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1682A (zh
Inventor
松本圭祐
金谷實
細川和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1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1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8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87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02Conduc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及使用其之觸控感測器,該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即便在形成經細線化金屬配線層的情況下,亦不易出現因透明導電膜剝離所致的配線故障。 解決手段上,本發明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側依序具有樹脂層、透明導電膜及金屬層,其中前述樹脂層含有相對於100重量份樹脂為15~55重量份之無機氧化物粒子,且前述透明導電膜含有銦系複合氧化物。

Description

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及使用其之觸控感測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及使用其之觸控感測器,該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上形成有樹脂層、透明導電膜及金屬層,本發明係一於顯示裝置等的窄邊框化方面尤為有用的技術。
在液晶顯示器、電漿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等平面顯示器及觸控面板等顯示裝置上會使用銦-錫複合氧化物(ITO)等的透明電極。出於從外部施加電壓、或量測透明電極上的電位等之目的,在該透明電極上有圖案配線連接。圖案配線係廣泛使用藉由網板印刷法等形成了銀膠之物。一般而言,在顯示裝置中,配線是以環繞透明電極周邊部的方式形成圖案。而且,藉由使用經裝飾之基材等組裝顯示裝置,以使該配線無法從外部辨識。
隨著顯示裝置的高精細化和高機能化,環繞配線的圖案益趨複雜化。例如,在觸控面板中,可多點輸入(多點觸控)的投影型電容式觸控面板、矩陣型電阻膜式觸控面板近年來備受矚目。於該等方式的觸控面板中,透明導電性薄膜係經圖案化成預定形狀(例如短條狀)而形成透明電極,並在各透明電極與IC等控制機構間形成圖案配線。如此一來,在配線圖案越來越複雜化之時,又要求裝飾了周邊部以使環繞配線不被看到的區域要更加縮窄,以提高顯示裝置中顯示區域的面積比率(窄邊框化)。然而,前述印刷銀膠的方法在縮小電極線寬方面有其極限,故要將顯示裝置進一步窄邊框化殊為不易。
為能將顯示裝置進一步窄邊框化,必須將圖案配線細線化、並使用高導電性的配線材料以求抑制配線電阻的上升。從該觀點出發,有下述方法被提出:製作一積層體,其係於基材上形成透明導電性薄膜並在其上形成由銅構成之金屬層而成;利用蝕刻依序選擇性去除金屬層、透明導電性薄膜而進行圖案化(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3-11358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060146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已查明在專利文獻1~2中,一旦圖案配線持續細線化,就會有透明導電層等從薄膜基材剝離的問題發生。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及使用其之觸控感測器,該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即便在形成經細線化金屬配線層的情況下,亦不易出現因透明導電膜剝離所致的配線故障。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前述課題而精心探究,結果發現藉由採用下述結構可達成上述目的,遂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特徵在於:其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側依序具有樹脂層、透明導電膜及金屬層,前述樹脂層含有相對於100重量份樹脂為15~55重量份之無機氧化物粒子,且前述透明導電膜含有銦系複合氧化物。此外,本發明中的各種物性値,是利用實施例所採用之方法測定的値。
藉由使前述樹脂層含有預定範圍含量的無機氧化物粒子,就可提供下述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即便在形成經細線化金屬配線層的情況下亦不易出現因透明導電膜剝離所致的配線故障。該機制雖不確定但考量如下。在透明基材上已依序積層了樹脂層、透明導電膜及金屬層的情況下,由於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熱特性等互不相同,可想見樹脂層與透明導電膜之界面會成為密著力最弱的部分以致透明導電膜會剝離。該剝離在未積層金屬層時尚且不會出現,而是在使金屬層積層於透明導電膜上時會發生的現象。推測是因為自金屬層產生了應力,導致在密著力最為脆弱的部分亦即樹脂層與透明導電膜之界面發生剝離。於是,為能提升樹脂層與透明導電膜之界面的密著力,便就調整樹脂層中無機氧化物粒子的含量進行了研究,結果得知藉由含有前述範圍含量的無機氧化物粒子會產生有利的效果。即,吾人認為藉由在樹脂層的透明導電膜側存在預定量的無機粒子,可使金屬層積層時的透明導電膜/樹脂層之密著力提升,並認為藉由將該無機粒子含量最適化,可讓界面密著力最適化,從而抑制配線故障(配線剝落等)的發生。可藉由樹脂層之欲形成透明導電膜之面的算術平均表面粗度、或材質等的相合程度等來提升界面的密著力。
本發明中,銦系複合氧化物宜為銦-錫複合氧化物。由於透明導電膜為銦-錫複合氧化物,透明導電膜便容易利用加熱處理進行結晶化,可形成透明性更高且導電性更良好的透明導電膜,同時可提升與樹脂層的密著力,還可防止配線故障(配線剝落等)。
本發明中的無機氧化物粒子宜為氧化矽粒子。藉此,可控制觸控面板等顯示裝置的反射特性,同時進一步提升與透明導電膜的密著性,就實現上述作用效果而言殊為有利。
本發明中樹脂層之靠前述透明導電膜側的面,利用X射線光電子分光分析法所得Si表面元素比率(原子%)宜為0.1原子%~11原子%。吾人認為Si表面元素比率係與金屬層積層時的透明導電膜/樹脂層密著力相關,Si若為該範圍之表面元素比率,便能進一步提高樹脂層與透明導電膜之界面的密著力,就實現上述作用效果而言殊為有利。
本發明中樹脂層之靠前述透明導電膜側之面的算術平均表面粗度Ra宜為1nm以下。由於算術平均表面粗度Ra在該範圍內,便可進一步提升樹脂層與透明導電膜之界面的密著力,就實現上述作用效果而言殊為有利。
本發明中無機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徑宜為10nm~60nm。藉此,不會對觸控面板等顯示裝置的視辨性帶來影響,同時可提升樹脂層與透明導電膜之界面的密著力,並可防止因透明導電膜剝離所致的配線故障。
本發明中的金屬層宜為銅層、銅合金層或銅層與銅合金層的積層體。藉由使用如上述般導電性高的金屬,就可抑制電阻上升同時令圖案配線細線化,而顯示裝置等即能窄邊框化。
本發明中的金屬層宜具有圖案部,且金屬層寬幅的最窄部分為50μm以下。藉由圖案配線的細線化,顯示裝置等即能窄邊框化。
本發明中的金屬層之厚度宜為100nm~200nm。藉此可提高蝕刻時的作業效率,而且即便在形成經細線化之金屬層的情況下仍能防止因透明導電膜剝離所致之配線故障。
本發明之觸控感測器宜使用前述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若利用前述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則即便在形成經細線化之金屬層的情況下仍能防止因透明導電膜剝離所致之配線故障。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就本發明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實施形態予以說明。惟,圖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係省略了毋須說明的部分,也有經放大或縮小等而示於圖中以便說明的部分。表示上下此類位置關係之用語,僅單純是為了容易說明而使用,絕非意圖限制本發明之結構。
<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圖1為關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示意性剖面圖,圖2~3為關於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示意性剖面圖。圖1所示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依序含有透明基材1、樹脂層2、透明導電膜3及金屬層4。如圖2所示,透明導電膜3亦可積層2層透明導電膜(第一透明導電膜31及第二透明導電膜32),亦可僅有1層透明導電膜或有3層以上的透明導電膜。如圖3所示,在透明基材1的表面可具有硬塗層5。硬塗層5可形成在透明基材1的一面或兩面。又,在金屬層4方面,亦可於金屬層4上設置第2金屬層。此外,在圖1~3中,雖是圖示了僅在透明基材1一面形成了樹脂層2、透明導電膜3及金屬層4的形態,但亦可在透明基材1的兩面形成樹脂層2、透明導電膜3及金屬層4。
(透明基材) 作為透明基材,只要是在可見光區域中為透明的基材便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玻璃、或具有透明性的各種塑膠薄膜。將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用於觸控面板的透明電極或可撓式顯示器等時,宜使用塑膠薄膜等可撓性薄膜作為透明基材。
塑膠薄膜的材料可舉如聚酯系樹脂、乙酸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氯乙烯系樹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等。其等當中可舉如聚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等尤佳。
亦可對透明基材預先施以濺鍍、電暈放電、火焰、紫外線照射、電子束照射、化成、氧化等蝕刻處理或底塗處理,以使其與形成在透明基材上之透明導電膜的密著性提升。又,在形成透明導電膜前,亦可視需要利用溶劑洗淨或超音波洗淨等來對透明基材表面進行除塵、清淨化。
在使用塑膠薄膜作為透明基材時,其厚度在2〜200μm之範圍內為佳、而10~100之範圍內較佳。若為該範圍,透明基材的機械強度就會充足,而得以將薄膜作成卷狀進行連續形成透明導電膜等的操作。
又,在透明基材的透明導電膜形成面亦可形成介電質層、硬塗層等。在透明基材之與透明導電膜形成面為相反側之面上,亦可視需要設置硬塗層、易接著層、抗結塊層等。又,亦可為使用黏著劑等適當接著方式貼合於其他基材而成者、或是將隔離件等保護層暫時貼附在與其他基材貼合用之黏著劑層等而成者。
(硬塗層) 可於透明基材的兩面或一面形成硬塗層。包含聚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等之透明基材,雖其本身有相當容易受傷的傾向,但藉由形成硬塗層,就能在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或圖案化時或在搭載於電子機器等之各步驟中避免透明基材有所損傷。
硬塗層的形成材料,可無特殊限制地使用作為硬塗層形成後之覆膜來說具有充份強度並具透明性之物。可用的樹脂可舉如熱硬化型樹脂、熱可塑型樹脂、紫外線硬化型樹脂、電子束硬化型樹脂、二液混合型樹脂等,惟其等當中以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為宜,其可藉由利用紫外線照射之硬化處理以簡單的加工操作高效率地形成硬塗層。
作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可舉如聚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胺甲酸酯系樹脂、醯胺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環氧基系樹脂等各種樹脂,並包括紫外線硬化型之單體、寡聚物及聚合物等。宜使用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係以丙烯酸系樹脂及環氧基系樹脂為佳,而較佳為丙烯酸系樹脂。
硬塗層中,可視需要添加各式各樣的添加劑。此類添加劑可舉如微粒子、抗靜電劑、可塑劑、界面活性劑、抗氧化劑及紫外線吸收劑等常用的添加劑。
在將包含各硬化型樹脂及視需要添加之交聯劑、引發劑、增感劑等的樹脂組成物塗佈於透明基材上且樹脂組成物含有溶劑的情形時,係藉由進行溶劑的乾燥並利用熱、活性能量線或其兩者等任意適當方式使其硬化,而獲得硬塗層。在熱方面,可使用空氣循環式烘箱或IR加熱器等眾所皆知的機構手段,但不限於此等方法。活性能量線之例則有紫外線、電子束、伽瑪射線等,惟無特別限定。
硬塗層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定,惟宜為0.5μm~5μm,較佳為0.7μm~3μm,最佳為0.8μm~2μm。硬塗層的厚度若在前述範圍,就能夠抑止寡聚物等低分子量成分從塑膠薄膜析出而可防止觸控面板等的視辨性劣化,且同時能夠防止發生裂紋或捲曲。
(樹脂層) 出於控制反射特性及提升與透明導電膜等的密著性之目的,樹脂層宜設於透明基材上。尤其從各步驟中會發生的外觀缺陷等觀點來看,宜設於已形成在透明基材上的硬塗層上。又,樹脂層亦可設於光學調整層、底塗層等之上。樹脂層係於樹脂中含有無機氧化物粒子。
樹脂層所含樹脂可舉如折射率1.4~1.6左右的丙烯酸系樹脂、胺甲酸酯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醇酸系樹脂、矽氧烷系聚合物、有機矽烷縮合物等,並以含丙烯酸系樹脂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為佳。
從提升與透明導電膜等之密著性而防止剝離的觀點來看,樹脂層宜含有無機氧化物粒子。可形成無機氧化物粒子的無機氧化物係可舉例如氧化矽(氧化矽粒子)粒子、中空奈米氧化矽粒子、氧化鈦粒子、氧化鋁粒子、氧化鋅粒子、氧化錫粒子、氧化鋯粒子等。其等當中,以氧化矽(氧化矽粒子)粒子、氧化鈦粒子、氧化鋁粒子、氧化鋅粒子、氧化錫粒子、氧化鋯粒子為佳。其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從提升與透明導電膜等之密著性而防止剝離的觀點來看,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樹脂,無機氧化物粒子的含量以15重量份~55重量份為佳,17重量份~50重量份較佳,20重量份~45重量份更佳。
無機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徑係以10nm~60nm之範圍為佳,而15nm~35nm之範圍較佳。此外,所謂「平均粒徑」是依據體積基準之粒度分布的平均粒徑(D50 ),其係利用光繞射/散射法測定將粒子分散於水中而成之溶液以求其值。
樹脂層可含有其他無機物。無機物可舉如NaF(1.3)、Na3 AlF6 (1.35)、LiF(1.36)、MgF2 (1.38)、CaF2 (1.4)、BaF2 (1.3)、BaF2 (1.3)、LaF3 (1.55)、CeF(1.63)等等(括弧內的數値表示折射率)。
樹脂層可使用上述材料並利用濕式塗覆法(塗佈法)等成膜。例如,在形成含氧化錫之氧化銦(ITO)以作為透明導電膜的情形時,若作為基底層之樹脂層的表面是平滑的,就亦能縮短透明導電層的結晶化時間。從所述觀點來看,樹脂層宜利用濕式塗覆法成膜。
樹脂層的厚度在10nm以上100nm以下即可,而20nm以上50nm以下為佳。藉由使樹脂層的厚度在前述範圍內,就能夠確保透明性,還可提升視辨性。
樹脂層之可形成透明導電膜的面利用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所得Si表面元素比率以0.1原子%~11原子%為佳,0.2原子%~10.5原子%較佳,0.3原子%~10.0原子%更佳。吾人認為Si表面元素比率係與金屬層積層時的透明導電膜/樹脂層之密著力相關,其若為前述範圍就能提升與透明導電膜等之密著性而可防止剝離。
樹脂層之可形成透明導電膜之面的算術平均表面粗度Ra係1nm以下為佳,而0.8nm以下較佳。若為前述範圍,就可提升與透明導電膜等之密著性而防止剝離。
(透明導電膜) 透明導電膜均為以金屬之導電性氧化物作為主成分的薄膜,或以含有主金屬與1種以上雜質金屬的複合金屬氧化物作為主成分的薄膜。該等導電性薄膜只要是透明並具有導電性者,其構成材料就沒有特別限制,較佳宜使用以選自於由Sc、Y、Si、Zr、Hf、V、Nb、Ta、Cr、Mo、W、Mn、Tc、Re、Fe、Ru、Os、Co、Rh、Ir、Ni、Pd、Pt、Cu、Ag、Au、Zn、Cd、Mg、Al、Ga、Ti、Ge、In、Sn、Pb、As、Sb、Bi、Se、Te、I所構成之群組中之1種金屬作為主成分的金屬氧化物。從透明導電膜的透明性、導電性的觀點來看,主金屬元素宜為In、Zn、Sn中任一者,並以銦系複合氧化物最佳。透明導電膜是含有主金屬與雜質金屬的複合金屬氧化物時,作為雜質金屬亦宜選自於上述群組中1種以上之金屬。
就提高透明導電膜之載體密度而使透明導電膜低電阻化的觀點來說,複合金屬氧化物中的雜質金屬宜使用價電子數較主金屬更多的金屬。此種複合金屬氧化物可舉如銦-錫複合氧化物(ITO)、銻摻雜氧化錫(ATO)、鋁摻雜氧化鋅(AZO)、鎵摻雜氧化鋅(GZO)、銦雜氧化鋅(IZO)等。當中就形成低電阻且高透明性之透明導電膜的觀點來看,最適宜使用的是銦-錫複合氧化物。此類銦-錫複合氧化物具有下述特徵:在可見光區域(380nm~780nm)穿透率高,且每單位面積的表面電阻値低。
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習所周知的方法。具體而言可例示如真空蒸鍍法、濺鍍法、離子電鍍法。又,亦可根據所需膜厚而採用適當之方法。
各透明導電膜可為結晶質亦可為非晶質。例如,在使用塑膠薄膜作為透明基材、並利用濺鍍法形成ITO膜以作為透明導電膜的情形時,會有基材耐熱性導致的限制,故無法在高溫下濺鍍成膜。因此,剛成膜的透明導電膜多為非晶質膜(也有部份結晶化的情形)。這樣的非晶質透明導電膜與結晶質者相比其穿透率較低、而且有時會出現加濕熱試驗後電阻變化大等問題。從這些觀點來看,亦可於形成非晶質透明導電膜後,藉由在大氣中的氧存在下進行加熱使其轉換成結晶膜。藉由使透明導電性薄膜結晶化,透明性就會提高且可圖低電阻化之效,同時還會帶來加濕熱試驗後電阻變化小、加濕熱可靠度提升等優點。
各透明導電膜的結晶化亦可於透明基材上已形成非晶質膜之後、金屬層成膜之前進行,亦可於金屬層已成膜後進行結晶化。又,在利用蝕刻等方式將透明導電性膜圖案化時,透明導電膜的結晶化可於蝕刻加工前進行,亦可於蝕刻加工後進行。 銦-錫系複合氧化物層的表面電阻値宜為300Ω/□以下,更宜為270Ω/□以下。這種表面電阻値低的透明導電性薄膜可藉由例如下述方式獲得:利用濺鍍法或真空蒸鍍法於硬化樹脂層上形成銦-錫系複合氧化物的非晶質層之後,在120℃~200℃下進行30~90分鐘左右的加熱處理,使非晶質層轉化成結晶質層。該轉化手段沒有特別限定,可使用空氣循環式烘箱或IR加熱器等。
就「結晶質」的定義來說,對於在透明基材上形成透明導電膜而成的透明導電性薄膜,將其浸漬於20℃濃度5重量%的鹽酸中15分鐘,然後進行水洗乾燥並以測試器量測15mm間端子間電阻,當端子間電阻不超過10kΩ時視為已完成ITO膜的結晶質轉化。
透明導電膜方面以形成了至少1層透明導電膜為佳,亦可積層2層透明導電膜。復亦可有2層以上的透明導電膜。在形成1層透明導電膜的情形時,In2 O3 的重量%宜為99.5重量%~80重量%,而SnO2 的重量%宜為0.5重量%~20重量%。在積層2層透明導電膜以形成透明導電膜的情形時,靠金屬層側的第一透明導電膜中In2 O3 的重量%以99.5重量%~90重量%為佳,99重量%~92重量%較佳,98重量%~95重量%更佳。SnO2 的重量%以0.5重量%~10重量%為佳,1重量%~8重量%較佳,2重量%~5重量%更佳。靠樹脂層側的第二透明導電膜中In2 O3 的重量%以95重量%~80重量%為佳,93重量%~85重量%較佳,92重量%~87重量%更佳。SnO2 的重量%以5重量%~20重量%為佳,7重量%~15重量%較佳,8重量%~13重量%更佳。從降低透明導電膜之電阻率的觀點來看,第一透明導電膜之雜質金屬SnO2 含量宜低於第二透明導電膜之雜質金屬SnO2 含量。
藉由調降第一透明導電膜之雜質金屬SnO2 的含量,會讓蝕刻去除金屬層時的電阻增加情形受抑,其原因不明。推測原因之一為,在雜質金屬含量高的情況下,去除金屬層用的蝕刻劑中化學物種與雜質金屬的錯合作用等會導致透明導電性薄膜之載體密度有降低的傾向,故可想見藉由減少雜質金屬的含量可讓此種因蝕刻劑之影響導致的電阻增大現象受到抑制。
在形成1層透明導電膜的情形時,透明導電膜的厚度宜為10~35nm。積層2層透明導電膜而形成透明導電膜時,第一透明導電膜的厚度以1nm~10nm為佳,2nm~9nm較佳,3nm~8nm更佳。第二透明導電膜的厚度以9nm~35nm為佳,12~30nm較佳,15~25nm更佳。從減少透明導電膜電阻率的觀點來看,宜以第一透明導電膜之厚度小於第二透明導電膜之厚度的方式形成透明導電膜。從使透明導電膜為高穿透率的觀點來看,透明導電膜整體的厚度宜為35nm以下,而30nm以下為佳。
(保護薄膜) 從防止透明導電性薄膜破裂的觀點來看,可將保護薄膜隔著後述之黏著劑層積層在透明導電性薄膜上而作成透明導電性積層體。保護薄膜包含聚酯系樹脂。而藉由在透明基材的兩面設置上述的硬塗層,雖透明基材本身變得不易受傷,但會變得更硬而易裂。又,當透明薄膜基材為長條狀時,在例如透明導電膜的形成步驟、或透明導電膜的圖案化步驟等步驟中,會有薄膜輸送時透明薄膜基材容易發生破裂的問題。由提升機械強度的觀點看來,構成保護薄膜的聚酯系樹脂薄膜宜經單軸延伸處理或雙軸延伸處理等延伸處理。從提升機械強度及耐熱特性的觀點看來,尤以經雙軸延伸處理為佳。聚酯系樹脂可舉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而就機械特性或光學特性及取得容易性而言,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為佳。
保護薄膜的厚度在120μm~250μm即可,惟140μm~220μm較佳,145μm~190μm更佳。若為該範圍就可避免發生捲曲,同時能夠提供將薄膜捲取成卷狀時的作業效率等。
(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的形成材料,若為具有透明性者就可不特別受限地使用,惟宜為丙烯酸系黏著劑、環氧基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而較佳為丙烯酸系黏著劑。所形成之黏著劑層的乾燥厚度可作適當調整,通常為1~40μm左右,並以3~35μm為佳,5~30μm更佳。
(金屬層) 於透明導電膜上形成有金屬層。此外,從提升密著性、避免構成金屬層之金屬元素向透明導電膜擴散等觀點來看,在第一透明導電膜與金屬層之間亦可設置例如厚度5nm以下的薄膜。另一方面,就藉蝕刻去除金屬層時抑制透明導電膜表面電阻的增加之觀點而言,宜於第一透明導電膜上直接形成金屬層。
金屬層的構成材料只要是具有導電性的材料就沒有特別限制,宜可使用例如Ti、Si、Nb、In、Zn、Sn、Au、Ag、Cu、Al、Co、Cr、Ni、Pb、Pd、Pt、W、Zr、Ta、Hf等金屬。又,含有2種以上該等金屬者、或以該等金屬為主成分的合金等亦可適於使用。在利用蝕刻等去除金屬層之面內的一部份而形成圖案配線的情形時,金屬層的材料宜使用Au、Ag、Cu等導電性高的金屬。當中又以銅層、銅合金層或銅層與銅合金層之積層體為佳,因其導電性高且為低廉的材料。
從膜厚的均勻性或成膜效率的觀點來看,金屬層宜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物理氣相沉積法(PVD)等真空成膜法、或鍍覆法(電解鍍、化學鍍)等來成膜。另外,也可以組合多種上述成膜方法。當中又以真空蒸鍍法、濺鍍法、離子電鍍法、電子束蒸鍍法等物理氣相成長法為佳,而濺鍍法尤佳。 金屬層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制。而例如在利用蝕刻等方式去除金屬層面內之一部份以形成圖案配線的情形時,金屬層的厚度係經適當設定以使形成後之圖案配線具有所欲電阻値。因此,金屬層的厚度以20nm~500nm為佳,100nm~200nm較佳,120nm~180nm更佳。金屬層的厚度若在上述範圍,則圖案配線的電阻就不會過高,而元件裝置的消耗電力就不大。而且,金屬層成膜的生產效率會提高,成膜時的累積熱量變小,薄膜不易出現熱皺痕。
在金屬層上亦可進一步設置以抗氧化為目的之第2金屬層。舉例來說,藉由令金屬層上有所具組成與金屬層相異的第2金屬層,則透明導電膜結晶化時之加熱或觸控面板等裝置組裝時之加熱導致的金屬層氧化和配線電阻上升的現象就可受抑。如此之第2金屬層宜為在氧存在下受熱時仍難以氧化、並可與金屬層利用相同的蝕刻劑同時進行蝕刻者。若蝕刻1次就能將多個金屬層圖案化,則可容易進行圖案配線的形成。
金屬層實質上由銅構成時,以抗氧化為目的而設於金屬層上的第2金屬層宜為由銅-鎳合金構成,且相對於100重量份之銅與鎳的合計量宜含有15~55重量份的鎳。第2金屬層的厚度以5nm~100nm為佳,5nm~80nm較佳,5nm~70nm更佳。第2金屬層的厚度過小時,無法發揮作為抗氧化層的作用,且在氧存在下的加熱時會有實質上由銅構成之金屬層易被氧化的傾向。
金屬層的圖案化宜藉由蝕刻進行。蝕刻時宜使用如下方法,即藉由形成圖案用之遮罩來覆蓋對應於圖案配線部及連接部之區域的表面,並利用蝕刻劑將金屬層蝕刻。此外,出於抗氧化等之目的而在金屬層上形成了第2金屬層時,宜利用1次蝕刻加工就將金屬層與第2金屬層同時去除。蝕刻劑可舉如氯化銅溶液、氯化鐵溶液、銅銨錯合物溶液等。
去除金屬層後,在透明導電膜的露出部中,藉由透明導電膜之面內之一部分而形成經圖案化的透明電極。透明導電膜的去除宜亦藉由蝕刻進行。蝕刻時宜使用如下方法:利用形成圖案用之遮罩來覆蓋對應於透明電極之區域的表面,並利用蝕刻劑將透明導電膜蝕刻。又,使用對金屬層也有蝕刻能力的蝕刻劑時,宜亦利用遮罩覆蓋前述圖案配線部及連接部。
用於蝕刻金屬層及透明導電膜等的蝕刻劑,可依據形成透明導電膜的材料來作適當選擇。使用ITO等以作為透明導電膜時,宜使用酸作為蝕刻劑。酸可舉例如氯化氫、溴化氫、硫酸、硝酸、磷酸等無機酸、乙酸等有機酸及其等之混合物以及其等之水溶液。
金屬層宜具有圖案部與非圖案部並且金屬層之圖案部寬幅的最窄部分在50μm以下,而40μm以下較佳,30μm以下更佳。藉由此般的細線化,觸控面板等顯示裝置即能窄邊框化。
透明導電膜的結晶化可在藉由去除金屬層而形成圖案配線之前、圖案配線形成後藉由去除透明導電膜而形成透明電極之前、透明電極形成後的任意階段進行。
<觸控感測器> 本發明之觸控感測器係使用以上所述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而成者,可以電阻式、電容式之觸控面板等形態來使用。例如,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宜可適用於電容式、電阻式等觸控面板。
在形成觸控面板時,可在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一邊或兩邊的主面上隔著透明黏著劑層貼合玻璃或高分子薄膜等其他基材等等。例如亦可形成如下之積層體,其係於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未形成透明導電膜側之面上隔著透明黏著劑層貼合透明基體而成。透明基體可由1片基體薄膜構成,亦可為2片以上之基體薄膜的積層體(例如隔著透明黏著劑層積層而成者)。
將本發明所述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用於形成觸控面板時,可實現觸控面板等顯示裝置的窄邊框化、並同時防止因透明導電膜剝離所致之配線故障。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就本發明作詳盡說明,但本發明只要未超出其要旨,則不受以下實施例所侷限。
<實施例1> (硬塗層的形成) 在厚度50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下稱PET薄膜)構成之透明薄膜基材的單面上塗佈作為硬塗層形成用塗佈液的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樹脂(JSR公司製,品名「KZ7503」,折射率1.52)以使其乾燥後厚度為1.5μm,藉由在80℃下加熱3分鐘使塗膜乾燥。然後以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200mJ/cm2 的紫外線,藉此形成硬塗層。
(樹脂層的形成) 於100重量份之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樹脂(JSR公司製,商品名「KZ7503」,折射率1.52)中摻混20重量份之氧化矽粒子(日產化學公司製,品名「PGM-ST」,平均粒徑15nm),調製出樹脂層形成用塗佈液。
於已形成在透明薄膜基材上的硬塗層表面,以使乾燥後厚度為40nm的方式塗佈樹脂層形成用塗佈液,於80℃下加熱3分鐘使塗膜乾燥。然後以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200mJ/cm2 的紫外線,藉此形成樹脂層。
(形成透明導電膜) 接著,在由80體積%Ar氣體及20體積%O2 氣體構成的4×10-3 Torr環境氣體中,使用以90:10之重量比含有氧化銦與氧化錫的燒結體的靶材,利用DC磁控濺射法在樹脂層上以20nm之厚度形成第二透明導電膜(光折射率2.00)。在該第二透明導電膜上,使用以97:3的重量比含有氧化銦與氧化錫的燒結體之靶材材料,利用DC磁控濺射法以4nm之厚度形成第一透明導電膜。以如此方式進行,形成由銦-錫複合氧化物構成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然後,將已形成上述銦-錫氧化物非晶質層的PET薄膜以捲對捲方式投入空氣循環式烘箱中,在150℃下進行90分鐘的加熱處理,使透明導電膜從非晶質轉化成結晶質,製作出透明導電膜表面電阻値為150Ω/□的透明導電性薄膜。
(金屬層的形成) 於該透明導電性薄膜之第一透明導電膜上,在導入Ar的減壓下,使用無氧銅靶利用DC磁控濺射法以150nm之厚度形成由銅層或含銅層之合金層所構成之金屬層,製作出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金屬配線層的形成) 在該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金屬層上貼合乾膜光阻(旭化成股份公司,ATP-153)作為光阻膜。於曝光顯影後,於已加溫至35℃D 蝕刻液(ADEKA公司製,ITO-4400Z)中浸漬2分鐘,進行透明導電膜及金屬層的蝕刻處理,實施配線加工。此時,以配線寬度成為50μm及100μm的方式進行圖案化,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實施例2> 除了將實施例1前述樹脂層中的氧化矽粒子添加30重量份以外,以和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實施例3> 除了將實施例1前述樹脂層中的氧化矽粒子添加40重量份以外,以和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實施例4> 除了未形成實施例2中的硬塗層以外,以和實施例2相同方式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比較例1> 除了將實施例1前述樹脂層中的氧化矽粒子添加10重量份以外,以和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比較例2> 除了將實施例1前述樹脂層中的氧化矽粒子添加60重量份以外,以和實施例1相同方式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比較例3> 除了未形成比較例2中的硬塗層以外,以和比較例2相同方式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比較例4> 除了未形成比較例3中的樹脂層以外,以和比較例3相同方式製作出已形成金屬配線層的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評價> (1)算術平均表面粗度Ra的測定 使用SII奈米科技(股)製掃描型探針顯微鏡(SPI3800)進行AFM觀察。在接觸模式下使用Si3 N4 製(彈簧常數0.09N/m)為探針以掃瞄1μm平方面積進行測定,測出算術平均表面粗度Ra。評價結果示於表1。
(2)Si表面元素比率的測定 準備5mm見方的試料片,使用X射線光電子分光分析法(ULVAC-PHI公司製,QuanteraSXM),在X射線源為單色AlKα且X Ray設定為100μmφ(15kV,25W)的條件下進行測定。評價結果示於表1。
(3)配線剝落部位的測定 將配線寬度作成100μm,在已佈線10條時以目視測定剝落的條數。將配線寬度作成50μm,以和前述相同方式進行測定。評價結果示於表1。
(4)厚度的測定 低於1.0μm的厚度係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日立製作所製,製品名「H-7650」)觀察透明導電性薄膜的剖面進行測定。1.0μm以上的厚度係使用膜厚計(Peacock公司製數位度盤規DG-205)測定。
(5)表面電阻値的測定 依據JIS K7194以4端子法進行測定。
[表1]
(結果及考察) 於實施例1~4中,即便在細線化至配線寬度50μm的情況下,仍無配線剝落部位且未見透明導電膜剝離,獲得良好的結果。吾人認為此係藉由於樹脂層之透明導電膜側存在預定量的Si粒子,可提升已積層金屬層時透明導電膜/樹脂層的密著力,並能夠抑制配線故障(配線剝落等)的發生。另一方面,於比較例1中,由於樹脂層中氧化矽粒子的添加量過少,故透明導電膜/樹脂層之界面密著力無法提升,配線寬度一旦作得較窄透明導電膜就會剝離,配線加工性不足。又,於比較例2~3中,由於樹脂層中氧化矽粒子的添加量過多,故透明導電膜剝離而配線加工性不足。又,比較例4則由於未形成樹脂層,結果甚至在配線寬度為100μm時就發生剝離。
1‧‧‧透明基材
2‧‧‧樹脂層
3‧‧‧透明導電膜
31‧‧‧第1透明導電膜
32‧‧‧第2透明導電膜
4‧‧‧金屬層
5‧‧‧硬塗層
圖1為關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2為關於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3為關於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的示意性剖面圖。

Claims (10)

  1. 一種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係於透明基材之至少一面側依序具有樹脂層、透明導電膜及金屬層;前述樹脂層含有相對於100重量份樹脂為15~55重量份之無機氧化物粒子,並且前述透明導電膜含有銦系複合氧化物。
  2. 如請求項1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銦系複合氧化物為銦-錫複合氧化物。
  3.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無機氧化物粒子為氧化矽粒子。
  4. 如請求項3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樹脂層之靠前述透明導電膜側之面利用X射線光電子分光分析法所得Si表面元素比率(原子%)為0.1原子%至11原子%。
  5.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樹脂層之靠前述透明導電膜側之面的算術平均表面粗度(Ra)為1nm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無機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徑為10nm~60nm。
  7.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金屬層為銅層、銅合金層或銅層與銅合金層之積層體。
  8.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金屬層具有圖案部,且金屬層寬幅最窄部分為50μm以下。
  9. 如請求項1或2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其中前述金屬層的厚度為100nm~200nm。
  10. 一種觸控感測器,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積層有金屬層之透明導電性薄膜。
TW105141193A 2015-12-16 2016-12-13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laminated with metal layer and touch sensor using the same TWI638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5081 2015-12-16
JP2015245081A JP6600550B2 (ja) 2015-12-16 2015-12-16 金属層積層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1682A TW201731682A (zh) 2017-09-16
TWI638722B true TWI638722B (zh) 2018-10-21

Family

ID=5905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193A TWI638722B (zh) 2015-12-16 2016-12-13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laminated with metal layer and touch sensor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600550B2 (zh)
KR (1) KR102650752B1 (zh)
CN (1) CN108367556B (zh)
TW (1) TWI638722B (zh)
WO (1) WO20171045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3170B2 (ja) * 2017-04-19 2021-10-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1991922B1 (ko) * 2017-04-28 2019-06-21 주식회사 진영알앤에스 금 적층 구리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953204B2 (ja) * 2017-07-04 2021-10-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7039721B2 (ja) * 2018-09-28 2022-03-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
JP7262218B2 (ja) * 2018-12-17 2023-04-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1665971A (zh) * 2019-03-06 2020-09-15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性薄膜、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0031B (zh) * 2019-06-28 2021-03-02 中北大学 一种宽频带无源耐高温柔性振动传感器及其制备工艺
WO2024004401A1 (ja) * 2022-07-01 2024-01-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3585A (ja) 1986-10-06 1988-05-18 アンダス・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透明電極ならびにその製法および用途
JP2001147777A (ja) * 1999-11-19 2001-05-29 Sekisui Chem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4601710B1 (ja) 2009-09-11 2010-12-2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狭額縁タッチ入力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604899B2 (ja) * 2010-02-18 2014-10-15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積層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積層シート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JP5473990B2 (ja) * 2011-06-17 2014-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積層体、パターン配線付き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JP5230788B2 (ja) * 2011-11-24 2013-07-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KR101555411B1 (ko) * 2012-10-12 2015-09-23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및 그 용도
JP6241068B2 (ja) * 2013-05-24 2017-12-06 日油株式会社 色調補正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5848786B2 (ja) * 2014-02-04 2016-01-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積層体、パターン配線付き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JP6348745B2 (ja) * 2014-03-26 2018-06-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静電容量タッチパネル
JP6397203B2 (ja) * 2014-03-31 2018-09-26 積水ナノコート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
JP5932098B2 (ja) * 2014-04-17 2016-06-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9369A (ja) 2017-06-22
TW201731682A (zh) 2017-09-16
JP6600550B2 (ja) 2019-10-30
KR102650752B1 (ko) 2024-03-22
KR20180095549A (ko) 2018-08-27
WO2017104573A1 (ja) 2017-06-22
CN108367556A (zh) 2018-08-03
CN108367556B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8722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laminated with metal layer and touch sensor using the same
TWI397927B (zh)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a touch panel having the same
KR101269316B1 (ko) 투명 도전성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JP5473990B2 (ja) 導電性積層体、パターン配線付き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TWI690420B (zh) 透明導電性薄膜積層體及使用其所得之觸控面板,以及透明導電性薄膜之製造方法
TWI466138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and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TWI450282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adhesive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07099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82178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TW201636217A (zh) 透明導電性薄膜積層體及其用途
JP6553451B2 (ja) 透明樹脂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US20110291968A1 (en) Transpare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ubstrate
TWI626161B (zh) 透明導電性膜
TWI633563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arrier film and touch panel using the same
JP6425598B2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6096869B2 (ja) 導電性積層体、パターン配線付き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JP2023159680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5848786B2 (ja) 導電性積層体、パターン配線付き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WO2016080246A1 (ja)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