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5670B -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5670B
TWI635670B TW104116413A TW104116413A TWI635670B TW I635670 B TWI635670 B TW I635670B TW 104116413 A TW104116413 A TW 104116413A TW 104116413 A TW104116413 A TW 104116413A TW I635670 B TWI635670 B TW I6356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fixed terminal
connection terminals
terminal
view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6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7179A (zh
Inventor
浦谷力
星場寬之
池田光謙
Original Assignee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7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5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56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抗噪性的連接器組及連接器。連接器組具備第一連接器以及第二連接器。第一連接器包括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第一絕緣性構件,上述第二連接器包括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第二固定端子以及第二絕緣性構件,若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結合,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與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則分別在第一接觸部與第二接觸部接觸,為了對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結合進行保持,第一固定端子與第二固定端子相互接觸,並且若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結合,則從第一方向觀察時,具有包圍第一接觸部以及第二接觸部的周圍的環。

Description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連接器組及連接器,更加特定地說涉及使用於高頻訊號的傳輸的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作為與現有的連接器組有關的發明,例如,公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第一連接器。第一連接器具備第一殼體、複數個第一端子以及兩個第一加固件。第一殼體是例如由樹脂製成,並具有長方形的板狀構件。複數個第一端子沿著第一殼體的兩個長邊設置。兩個第一加固件設置於第一殼體的長邊方向的兩端。
以上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結合而被使用。而且,第一端子與訊號電位或者接地電位連接,第一加固件與接地電位連接。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第一連接器中,第一加固件僅設置於第一殼體的長邊方向的兩端。因此,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第一連接器中,在抗噪性上存在問題。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79684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提高抗噪性的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本發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組為一種具備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的連接器組,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一連接器包括:分別具有第一接觸部的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以及與接地電位連接的第一固定端子,上述第二連接器包括分別:具有第二接觸部的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以及與接地電位連接的第二固定端子,若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結合,上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與上述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則分別在上述第一接觸部與上述第二接觸部接觸,為了保持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的結合,上述第一固定端子與上述第二固定端子相互接觸,並且,若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結合,則從第一方向觀察時,具有包圍上述第一接觸部以及上述第二接觸部的周圍的環。
本發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連接器為一種與具備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的第二連接器結合的第一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包括: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以及第一固定端子,其為了保持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的結合而與上述第二固定端子接觸,並且與接地電位連接,若上述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第二連接器結合,上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則分別在上述第一接觸部與上述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接觸,上述第一固定端子從第一方向觀察時具有沿著包圍上述複數個第一接觸部的長方形的環的四條邊的部分,並且具有將該長方形的環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高抗噪性。
10、10A‧‧‧母連接器
12、52‧‧‧固定端子
14a~14c、54a~54c‧‧‧連接端子
16、56‧‧‧絕緣性構件
20、62a~62d‧‧‧下部
21、61‧‧‧主體部
22a~22d、60‧‧‧上部
24a、24b、64a、64b‧‧‧突起部
26、30a~30c、66、70a~70c‧‧‧連接部
27a、27b‧‧‧鉚接部
32a~32c、72a~72c‧‧‧接觸部
50‧‧‧公連接器
100‧‧‧連接器組
Ga~Gd‧‧‧凹部
Pa~Pd‧‧‧凸部
S1~S8、S11~S18‧‧‧面
圖1是母連接器10的外觀立體圖。
圖2A是從上側觀察母連接器10的圖。
圖2B是從下側觀察母連接器10的圖。
圖2C是從前側觀察母連接器10的圖。
圖3A是固定端子12的外觀立體圖。
圖3B是從上側觀察固定端子12的圖。
圖4是絕緣性構件16的外觀立體圖。
圖5是連接端子14a~14c的外觀立體圖。
圖6是製造過程中的母連接器10的立體圖。
圖7是製造過程中的母連接器10的立體圖。
圖8是製造過程中的母連接器10的立體圖。
圖9是製造過程中的母連接器10的立體圖。
圖10是公連接器50的外觀立體圖。
圖11A是在嵌合方向從母連接器10側朝向公連接器50側、即從下側觀察公連接器50的圖。
圖11B是從上側觀察公連接器50的圖。
圖11C是從後側觀察公連接器50的圖。
圖12A是固定端子52的外觀立體圖。
圖12B是從下側觀察固定端子52的圖。
圖13是絕緣性構件56的外觀立體圖。
圖14是連接端子54a~54c的外觀立體圖。
圖15是製造過程中的公連接器50的立體圖。
圖16是製造過程中的公連接器50的立體圖。
圖17是製造過程中的公連接器50的立體圖。
圖18A是連接器組100的外觀立體圖。
圖18B是從上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
圖18C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
圖18D是圖18C的連接器組100的D-D的剖面構造圖。
圖18E是圖18C的連接器組100的E-E的剖面構造圖。
圖19A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
圖19B是圖19A的連接器組100的A-A的剖面構造圖。
圖19C是圖19A的連接器組100的H-H的剖面構造圖。
圖20A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
圖20B是圖20A的連接器組100的B-B的剖面構造圖。
圖20C是圖20A的連接器組100的G-G的剖面構造圖。
圖21A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
圖21B是圖21A的連接器組100的C-C的剖面構造圖。
圖21C是圖21A的連接器組100的F-F的剖面構造圖。
圖22是在母連接器10A安裝同軸電纜的狀態下的外觀立體圖。
圖23是母連接器10A的分解立體圖。
以下,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公連接器、母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進行說明。
(母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參照附圖對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第一連接器)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是母連接器10的外觀立體圖。圖2A是在嵌合方向從公連接器50側朝向母連接器10側、即從上側觀察母連接器10的圖。圖2B是從下側觀察母連接器10的圖。圖2C是從前側觀察母連接器10的圖。圖3A是固定端子12的外觀立體圖。圖3B是從上側觀察固定端子12的圖。圖4是絕緣性構件16的外觀立體圖。圖5是連接端子14a~14c的外觀立體圖。
以下,將圖1的環狀的固定端子12的中心軸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第一方向)。另外,從上側觀察母連接器10時,將具有長方形的固定端子12的長邊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第三方向),將短邊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第二方向)。
母連接器10例如安裝於電路板、撓性佈線上,如圖1以及圖2A~圖2C所示,具備固定端子12、連接端子14a~14c以及絕緣性構件16。
固定端子12為與接地電位連接的導體,如圖3A以及圖3B所示,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將長方形的環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大致長方形的環的長邊沿左右方向延伸,大致長方形的環的短邊沿前後方向延伸。固定端子12藉由對一片金屬板實施折彎加工而被製成,例如,由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成。
固定端子12包括主體部21、突起部24a、24b以及連接部26。主體部21具有下部20以及上部22a~22d。下部20為環繞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的周圍的帶狀的導體,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將長方形的環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下部20具有將前側的長邊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其中,下部20具有右側的短邊、左側的短邊、後側的長邊以及前側的長邊的一部分。即,下部20具有沿著長方形的環的四條邊的部分。另外,下部20的四個角被圓角加工。
上部22a連接於下部20的左後的角上,而構成主體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a從上側觀察時,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a的角被圓角加工。而且,上部22a的內周面包括朝向前上側的面S11以及朝向右上側的面S12。並且,面S11與面S12構成凸狀的曲面。
另外,面S11與面S12相對於下部20朝向長方形的環的內側突出。由此,在主體部21的內周面中的左後的角設置有凸部Pa。
上部22b連接於下部20的右後的角上,而構成主體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b從上側觀察時,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b的角被圓角加工。而且,上部22b的內周面包括朝向前上側的面S13以及朝向左上側的面S14。並且,面S13與面S14構成凸狀的曲面。
另外,面S13與面S14相對於下部20朝向長方形的環的內側突出。由此,在主體部21的內周面中的右後的角設置有凸部Pb。
上部22c連接於下部20的左前的角上,而構成主體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c從上側觀察時,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c的角被圓角加工。而且,上部22c的內周面包括朝向後上側的面S15以及朝向右上 側的面S16。並且,面S15與面S16構成凸狀的曲面。
另外,面S15與面S16相對於下部20朝向長方形的環的內側突出。由此,在主體部21的內周面中的左前的角設置有凸部Pc。
上部22d連接於下部20的右前的角上,而構成主體部21的上端。另外,上部22d從上側觀察時,具有L字型。其中,上部22d的角被圓角加工。而且,上部22d的內周面包括朝向後上側的面S17以及朝向左上側的面S18。並且,面S17與面S18構成凸狀的曲面。
另外,面S17與面S18相對於下部20朝向長方形的環的內側突出。由此,在主體部21的內周面中的右前的角設置有凸部Pd。
突起部24a連接於下部20的左側的短邊的下端,並相對於下部20朝向右側折彎。突起部24b連接於下部20的右側的短邊的下端,並相對於下部20朝向左側折彎。因此,突起部24a、24b從上側觀察時,朝向長方形的環的內側突出。
連接部26連接於下部20的後側的長邊的下端,並相對於下部20朝向後側折彎。
絕緣性構件16為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八邊形的塊體,例如,由液晶聚合物等絕緣性的樹脂製成。絕緣性構件16對固定端子12以及連接端子14a~14c進行保持。在絕緣性構件16的上表面設置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槽G1~G3。槽G1~G3從左側向右側依次排列。槽G1~G3沿上下方向貫通絕緣性構件16。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絕緣性構件16從上側觀察時,被主體部21包圍。另外,突起部24a、24b的前端刺入絕緣性構件16。即,絕緣性構件16僅在突起部24a、24b對固定端子12進行保持。由此,從上 側觀察時,在主體部21與絕緣性構件16之間設置有間隙。所謂連接端子與訊號電位連接是指被導線連接成向連接端子傳輸訊號。
連接端子14a~14c分別為與訊號電位或者接地電位連接的導體。在本實施方式中,位於左右方向的兩端的連接端子14a、14c為被外加訊號的訊號端子。另外,連接端子14b為與接地電位連接的接地端子。由此,在連接端子14a~14c中,交替地配置有訊號端子與接地端子。如圖5所示,連接端子14a~14c藉由對一根棒狀的導體進行折彎加工而被製成,例如,由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成。連接端子14a~14c包括連接部30a~30c以及接觸部32a~32c。
接觸部32a~32c從右側觀察時,具有上側開口的U字型。另外,接觸部32a~32c的上後側的端部稍向後側折彎。接觸部32a~32c的上前側的端部稍向前側折彎。連接部30a~30c分別連接於接觸部32a~32c的上前側的端部。連接部30a~30c從右側觀察時,分別具有L字型,並從接觸部32a~32c的上前側的端部朝向下側延伸後,朝向前側延伸。即,連接端子14a~14c從上側觀察時,分別從接觸部32a~32c朝向前側延伸。
如上構成的連接端子14a~14c分別安裝於槽G1~G3。具體而言,連接端子14a~14c分別從下側插入槽G1~G3。由此,連接端子14a~14c的接觸部32a~32c從上側觀察時,在長方形的環的內部從左側向右側依次排列成一列。
另外,連接端子14a~14c的連接部30a~30c在絕緣性構件16的下側向前側突出。此處,固定端子12從上側觀察時,前側的長邊的一部分被切開。而且,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連接端子14a~14c從上側觀察 時,經由固定端子12被切開的部分向長方形的環(即,固定端子12)外側被引出。
另外,從下側觀察時,如圖2B所示,下部20與連接端子14a的最短距離D1和突起部24a與連接端子14a的最短距離D2實際相等。相同地,下部20與連接端子14c的最短距離D1和突起部24b與連接端子14c的最短距離D2實際相等。並且,連接端子14a與連接端子14b的距離D3以及連接端子14b與連接端子14c的距離D3和最短距離D1、D2實際相等。
如上構成的母連接器10安裝於電路板。具體而言,突起部24a、24b、連接部26以及連接部30a~30c藉由焊接連接於設置於電路板的接地電極。
(母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接下來,參照附圖對母連接器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6至圖9是製造過程中的母連接器10的立體圖。
首先,如圖6所示,準備固定端子12。固定端子12例如藉由對磷青銅等銅系材料進行折彎加工而被製成。
接下來,如圖7所示,藉由射出成形,成形絕緣性構件16。此時,配置固定端子12將絕緣性構件16與固定端子12一體地進行嵌件模塑成形以便將固定端子12的突起部24a、24b的前端埋入絕緣性構件16。
接下來,如圖8以及圖9所示,將連接端子14a~14c分別從下側插入槽G1~G3,從而安裝於絕緣性構件16。此外,連接端子14a~14c 未與絕緣性構件16一體地成形。因此,連接端子14a~14c能夠藉由自身的彈性稍微變形。藉由以上的步驟,完成母連接器10。
(公連接器的結構)
以下,參照附圖對連接器組的公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0是公連接器50的外觀立體圖。圖11A是在嵌合方向從母連接器10側朝向公連接器50側、即從下側觀察公連接器50的圖。圖11B是從上側觀察公連接器50的圖。圖11C是從後側觀察公連接器50的圖。圖12A是固定端子52的外觀立體圖。圖12B是從下側觀察固定端子52的圖。圖13是絕緣性構件56的外觀立體圖。圖14是連接端子54a~54c的外觀立體圖。
以下,將圖10的公連接器50與母連接器10嵌合的方向設為上下方向。其中,在圖10中,與圖1相比,上下在紙面上反轉。另外,從下側觀察公連接器50時,將長邊方向定義為左右方向,將短邊方向定義為前後方向。其中,在圖10中,與圖1相比,前後方向也在紙面上反轉。即,圖10的紙面上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軸是使圖1的紙面上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軸以左右方向的軸為中心旋轉180度後的軸。
公連接器50例如安裝於電路板,更具體而言安裝於撓性基板上的佈線上,如圖10以及圖11A~圖11C所示,具備固定端子52、連接端子54a~54c以及絕緣性構件56。
固定端子52為與接地電位連接的導體,如圖12A以及圖12B所示,從下側觀察時,具有將長方形的環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具有長方 形的固定端子52的長方形的環的長邊沿左右方向延伸,長方形的環的短邊沿前後方向延伸。固定端子52藉由對一片金屬板實施折彎加工而被製成,例如,由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成。
固定端子52包括主體部61、突起部64a、64b以及連接部66。主體部61具有上部60以及下部62a~62d。上部60為環繞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軸的周圍的帶狀的導體,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將長方形的環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上部60具有將後側的長邊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其中,上部60具有右側的短邊、左側的短邊、前側的長邊以及後側的長邊的一部分。即,上部60具有沿著長方形的環的四條邊的部分。另外,上部60的四個角被圓角加工。
另外,如圖12A所示,在上部60的外周面且在四個角分別設置有凹部Ga~Gd(凹部Gc未圖示)。更加詳細而言,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左後的角設置有凹部Ga。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右後的角設置有凹部Gb。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左前的角設置有凹部Gc。在上部60的外周面的右前的角設置有凹部Gd。
下部62a連接於上部60的左後的角下,而構成主體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a從下側觀察時,具有組合兩個1/4圓弧而成的橢圓形狀。而且,下部62a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後下側的面S1以及朝向左下側的面S2。並且,面S1與面S2構成一個凸狀的曲面。
下部62b連接於上部60的右後的角下,而構成主體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b從下側觀察時,具有組合兩個1/4圓弧而成的橢圓形狀。而且,下部62b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後下側的面S3以及朝向右下側的面 S4。並且,面S3與面S4構成一個凸狀的曲面。
下部62c連接於上部60的左前的角下,而構成主體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c從下側觀察時,具有組合兩個1/4圓弧而成的橢圓形狀。而且,下部62c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前下側的面S5以及朝向左下側的面S6。並且,面S5與面S6構成一個凸狀的曲面。
下部62d連接於上部60的右前的角下,而構成主體部61的下端。另外,下部62d從下側觀察時,具有組合兩個1/4圓弧而成的橢圓形狀。而且,下部62d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前下側的面S7以及朝向右下側的面S8。並且,面S7與面S8構成一個凸狀的曲面。
突起部64a連接於上部60的左側的短邊的上端,並相對於上部60朝向右側折彎。突起部64b連接於上部60的右側的短邊的上端,並相對於上部60朝向左側折彎。因此,突起部64a、64b從上側觀察時,朝向長方形的環的內側突出。
連接部66連接於上部60的前側的長邊的上端,並相對於上部60朝向前側折彎。
絕緣性構件56為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八邊形的塊體,例如,由液晶聚合物等絕緣性的樹脂製成。絕緣性構件56對固定端子52以及連接端子54a~54c進行保持。在絕緣性構件56的下表面設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條狀的突起57。並且,在突起57設置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槽G11~G13。槽G11~G13從左側向右側依次排列。如圖11A以及圖11B所示,絕緣性構件56從上側觀察時,被主體部61包圍。另外,突起部64a、64b的前端刺入絕緣性構件56。即,絕緣性構件56僅在突起部64a、64b對固定端子52 進行保持。由此,從上側觀察時,在主體部61與絕緣性構件56之間設置有間隙。
連接端子54a~54c分別為與訊號電位或者接地電位連接的導體。在本實施方式中,位於左右方向的兩端的連接端子54a、54c為進行訊號連接的訊號端子。另外,連接端子54b為連接有接地電位的接地端子。由此,在連接端子54a~54c中,交替地配置有訊號端子與接地端子。如圖14所示,連接端子54a~54c藉由對一根棒狀的導體進行折彎加工而被製成,例如,由磷青銅等銅系材料製成。連接端子54a~54c包括連接部70a~70c以及接觸部72a~72c。
接觸部72a~72c從右側觀察時,具有上側開口的U字型。連接部70a~70c分別連接於接觸部72a~72c的上後側的端部。連接部70a~70c從右側觀察時,分別具有直線狀,並從接觸部72a~72c的上後側的端部朝向後側延伸。即,連接端子54a~54c從下側觀察時,分別從接觸部72a~72c朝向後側延伸。
如上構成的連接端子54a~54c分別安裝於槽G11~G13。具體而言,連接端子54a~54c分別安裝於絕緣性構件56以便連接部70a~70c的後端以及接觸部72a~72c的外周面從絕緣性構件56露出。由此,連接端子54a~54c的接觸部72a~72c從下側觀察時,在長方形的環的內部從左側向右側依次排列成一列。
另外,連接端子54a~54c的連接部70a~70c在絕緣性構件56的下側向後側突出。此處,固定端子52從上側觀察時,後側的長邊的一部分被切開。而且,如圖11A以及圖11B所示,連接端子54a~54c從上側觀 察時,經由固定端子52被切開的部分向長方形的環(即,固定端子52)的外側被引出。
另外,從上側觀察時,如圖11B所示,上部60與連接端子54a的最短距離D11和突起部64a與連接端子54a的最短距離D12實際相等。相同地,上部60與連接端子54c的最短距離D11和突起部64b與連接端子54c的最短距離D12實際相等。並且,連接端子54a與連接端子54b的距離D13以及連接端子54b與連接端子54c的距離D13和最短距離D11、D12實際相等。
如上構成的公連接器50安裝於電路板。具體而言,突起部64a、64b、連接部66以及連接部70a~70c藉由焊接連接於設置於電路板的接地電極。
(公連接器的製造方法)
接下來,參照附圖對公連接器5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15至圖17是製造過程中的公連接器50的立體圖。
首先,如圖15所示,準備固定端子52。固定端子52例如藉由對磷青銅等銅系材料進行折彎加工而被製成。
接下來,如圖16所示,將連接端子54a~54c配置於固定端子52內。
接下來,如圖17所示,藉由射出成形,成形絕緣性構件56。此時,將絕緣性構件56與固定端子52以及連接端子54a~54c一體地進行插入鑄型成形以便將固定端子52的突起部64a、64b的前端埋入絕緣性構件 56,並且將連接端子54a~54c的一部分埋入絕緣性構件56。連接端子54a~54c由於與絕緣性構件16一體地成形,因此幾乎無法變形。藉由以上的步驟,完成公連接器50。
(連接器組的結構)
接下來,參照附圖對連接器組100的結構進行說明。圖18A是連接器組100的外觀立體圖。圖18B是從上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圖18C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圖18D是圖18C的連接器組100的D-D的剖面構造圖。圖18E是圖18C的連接器組100的E-E的剖面構造圖。
連接器組100具備母連接器10以及公連接器50,並進行電路板之間的高頻訊號(6GHz左右)的傳輸的中轉。如圖18A~圖18E所示,在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時,將公連接器50的固定端子52從上側插入母連接器10的固定端子12。母連接器10的下部20的內周面從上側觀察時,形成為比公連接器50的上部60的外周面稍小。因此,固定端子52的上部60的外周面與固定端子12的下部20的內周面壓接。並且,凸部Pa~Pd分別與凹部Ga~Gd卡合。由此,固定端子12、52對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結合進行保持。
另外,連接端子54a~54c的接觸部72a~72c分別插入連接端子14a~14c的接觸部32a~32c。具體而言,接觸部72a~72c分別經由接觸部32a~32c的朝向上側的開口的每一個從上側插入接觸部32a~32c。如上所述,絕緣性構件16未與接觸部32a~32c一體地成形。因此,接觸部32a~32c分別能夠在插入接觸部72a~72c時,藉由彈性變形而稍向前後方向擴展。由此, 接觸部32a~32c的內周面分別與接觸部72a~72c的外周面壓接。
如上,若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連接端子14a與連接端子54a則在接觸部32a、72a接觸。另外,若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連接端子14b與連接端子54b則在接觸部32b、72b接觸。另外,若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連接端子14c與連接端子54c則在接觸部32c、72c接觸。
另外,若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固定端子12與固定端子52則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包圍接觸部32a~32c、72a~72c的長方形的環。更加詳細而言,固定端子12的主體部21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將長方形的環的前側的長邊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另一方面,固定端子52的主體部61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將長方形的環的後側的長邊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即,固定端子12被切開的部分與在固定端子52被切開的部分設置於不同的位置以便從上側觀察時不重疊。因此,若將固定端子52插入固定端子12,固定端子12以及固定端子52則構成長方形的環。而且,接觸部32a~32c從上側觀察時,在長方形的環的內部從左側向右側依次排列成一列。接觸部72a~72c從上側觀察時,在長方形的環的內側從左側向右側依次排列成一列。
(公連接器向母連接器的安裝)
以下,參照附圖對公連接器50向母連接器10的安裝進行說明。圖19A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圖19B是圖19A的連接器組100的A-A的剖面構造圖。圖19C是圖19A的連接器組100的H-H的剖面構造圖。圖 20A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圖20B是圖20A的連接器組100的B-B的剖面構造圖。圖20C是圖20A的連接器組100的G-G的剖面構造圖。圖21A是從前側觀察連接器組100的圖。圖21B是圖21A的連接器組100的C-C的剖面構造圖。圖21C是圖21A的連接器組100的F-F的剖面構造圖。
優選使公連接器50從母連接器10的正上方下降,並插入母連接器10。但是,也存在使公連接器50從偏離母連接器10的正上方的位置下降的情況。在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組100中,即便在如上使公連接器50從偏離母連接器10的正上方的位置下降的情況下,也能夠將公連接器50插入母連接器10。以下,如圖19A~圖19C所示,列舉使公連接器50從相對於母連接器10向後側偏離的位置下降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若使公連接器50從圖19A~圖19C所示的狀態下降,則如圖20A~圖20C所示,下部62a、62b的面S11、S13(參照圖3B)分別與上部22a、22b的面S1、S3(參照圖12B)接觸。面S11、S13具有朝向後上側的凸狀的曲面。另外,面S1、S3具有朝向前下側的凸狀的曲面。因此,若使公連接器50進一步下降,則公連接器50在面S11、S13上滑動而向前下側移動。其結果是,如圖21A~圖21C所示,公連接器50位於母連接器10的正上方。而且,使公連接器50進一步下降,從而如圖18C~圖18E所示,能夠將公連接器50插入母連接器10。
此外,即便在使公連接器50從相對於母連接器10向前側偏離的位置下降的情況、使公連接器50從相對於母連接器10向右側偏離的位置下降的情況、以及使公連接器50從相對於母連接器10向左側偏離的位置 下降的情況下,也能夠基於相同的理由,將公連接器50插入母連接器10。
(效果)
根據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組100,能夠提高抗噪性。更加詳細而言,若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固定端子12與固定端子52則從上側觀察時,具有包圍接觸部32a~32c、72a~72c的環。另外,固定端子12、52與接地電位連接。因此,連接端子14a~14c、54a~54c在前後左右方向被遮罩。因此,能夠抑制雜訊從前後左右方向侵入連接端子14a~14c、54a~54c。據此,根據連接器組100,能夠提高抗噪性。
另外,在連接器組100中,連接端子14a~14c、54a~54c在前後左右方向被遮罩。因此,根據連接器組100,能夠抑制雜訊從前後左右方向從連接端子14a~14c、54a~54c輻射。
另外,根據公連接器50,基於以下的理由,也能夠提高抗噪性。更加詳細而言,固定端子12的下部20從上側觀察時,具有沿著包圍接觸部32a~32c的長方形的環的四條邊的部分,並且具有將長方形的環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因此,在公連接器50中,在接觸部32a~32c的前後左右方向存在與接地電位連接的固定端子52。由此,連接端子54a~54c在前後左右方向被遮罩。因此,能夠抑制雜訊從前後左右方向侵入連接端子54a~54c。以上,根據公連接器50,能夠提高抗噪性。此外,母連接器10也能夠基於相同的理由,提高抗噪性。
另外,在公連接器50中,連接端子54a~54c在前後左右方向被遮罩。因此,根據公連接器50,能夠抑制連接端子54a~54c的雜訊向 前後左右方向輻射。此外,母連接器10也能夠基於相同的理由抑制連接端子14a~14c向前後左右方向輻射雜訊。
另外,根據母連接器10、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能夠抑制連接端子14a~14c,54a~54c在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時破損。更加詳細而言,母連接器10的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a、22d。上部22a連接於下部20的左後的角上,而構成主體部21的上端。並且,上部22a的內周面包括朝向前上側的面S11以及朝向右上側的面S12。上部22d連接於下部20的右前的角上,而構成主體部21的上端。並且,上部22d的內周面包括朝向後上側的面S17以及朝向左上側的面S18。
另一方面,公連接器50的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a、62d。下部62a連接於上部60的左後的角下,而構成主體部61的下端。並且,下部62a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後下側的面S1以及朝向左下側的面S2。下部62d連接於上部60的右前的角下,而構成主體部61的下端。並且,下部62d的外周面包括朝向前下側的面S7以及朝向右下側的面S8。
若將以上的公連接器50從上側插入母連接器10,則面S1與面S11接觸,面S2與面S12接觸,面S7與面S17接觸,面S8與面S18接觸。因此,藉由面S1、S2、S11、S12,能夠進行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前後方向的定位。另外,藉由面S7、S8、S17、S18,能夠進行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左右方向的定位。即,在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前後左右方向的定位中,固定端子12、52作用較大,連接端子14a~14c、54a~54c作用不大。因此,根據母連接器10、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能夠抑制連接端子14a~14c、54a~54c在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時破 損。
此外,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b、62c,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b、22c。因此,藉由上部22b、22c與下部62b、62c,也能夠進行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前後左右方向的定位。因此,根據母連接器10、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能夠抑制連接端子14a~14c、54a~54c在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時破損。
另外,根據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能夠容易地製造公連接器50。更加詳細而言,絕緣性構件56藉由在金屬模具內射出樹脂而被成形。因此,在製成絕緣性構件56時,需要藉由金屬模具包圍製成絕緣性構件56的空間的周圍。但是,絕緣性構件56與固定端子52一體地成形。因此,固定端子52成為妨礙,從而配置金屬模具變得困難。
因此,如圖11A以及圖11B所示,絕緣性構件56從上側觀察時,被主體部61包圍。另外,絕緣性構件56僅在突起部64a、64b對固定端子52進行保持。由此,從上側觀察時,在主體部61與絕緣性構件56之間設置有間隙。因此,在公連接器50中,能夠在間隙配置金屬模具。其結果是,能夠容易地製造公連接器50。另外,在將絕緣性構件56與固定端子52一體地成形的情況下,與固定端子52藉由鉚接安裝在絕緣性構件56的情況相比,能夠高精度地定位絕緣性構件56與固定端子52。此外,基於相同的理由,根據母連接器10,能夠容易地製造母連接器10。
另外,根據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將連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設定為規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變得容易。更加詳細而言,如圖11A以及圖11B所示,絕緣性構件56從上側觀察時,被主 體部61包圍。另外,絕緣性構件56僅在突起部64a、64b對固定端子52進行保持。由此,從上側觀察時,在主體部61與絕緣性構件56之間設置有間隙。其結果,在連接端子54a~54c與固定端子52之間存在由具有低介電常數的空氣構成的間隙。因此,能夠抑制形成於固定端子52與連接端子54a~54c之間的電容增大,從而能夠抑制連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降低。據此,根據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將連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設定為規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變得容易。此外,即便在母連接器10中,也基於相同的理由,將連接端子14a~14c的特性阻抗設定為規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變得容易。
另外,根據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能夠將固定端子52以及連接端子54a~54c設為共面構造。更加詳細而言,固定端子52以及連接端子54b與接地電位連接。另一方面,連接端子54a、54c與訊號電位連接。由此,從上側觀察時,固定端子52位於連接端子54a的左側,連接端子54b位於連接端子54a的右側。因此,固定端子52以及連接端子54a、54b具有共面構造。相同地,從上側觀察時,固定端子52位於連接端子54c的右側,連接端子54b位於連接端子54c的左側。因此,固定端子52以及連接端子54b、54c具有共面構造。由於固定端子52以及連接端子54a~54c具有共面構造,從而容易將連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設定為規定的特性阻抗。另外,能夠抑制雜訊從左右方向侵入連接端子54a、54c以及雜訊從連接端子54a、54c向左右方向輻射。此外,即便在母連接器10中,也基於相同的理由,容易將連接端子14a、14c的特性阻抗設定為規定的特性阻抗。另外,抑制雜訊從左右方向侵入連接端子14a、14c以及雜訊從連接端 子14a、14c向左右方向輻射。
另外,根據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容易使連接端子54a、54c的特性阻抗遍佈全長接近均勻。更加詳細而言,從上側觀察時,如圖11B所示,上部60與連接端子54a的最短距離D11和突起部64a與連接端子54a的最短距離D12實際相等。並且,連接端子54a與連接端子54b的距離D13與最短距離D11、D12實際相等。因此,能夠使在連接端子54a產生的每個單位長度的雜散電容遍佈全長接近均勻。因此,能夠使連接端子54a的特性阻抗遍佈全長接近均勻。基於相同的理由,能夠使連接端子54c的特性阻抗遍佈全長接近均勻。另外,基於相同的理由,能夠使連接端子14a、14c的特性阻抗遍佈全長接近均勻。
另外,在公連接器50中,連接端子54a~54c從上側觀察時,向環的外部被引出。由此,容易使端子與連接端子54a~54c接觸而進行檢查。並且,能夠將連接端子54a~54c容易地焊接於電路板的接地電極。基於相同的理由,即便在母連接器10中,也容易使端子與連接端子14a~14c接觸而進行檢查。並且,能夠將連接端子14a~14c容易地焊接於電路板的接地電極。
另外,在連接器組100中,能夠抑制訊號的干擾。更加詳細而言,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中,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若被相互連接,則具有U字型,因此沿上下方向相互重疊。因此,存在因在相互接近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產生的電容分量或者感應分量而產生訊號的干擾的擔憂。
另一方面,在連接器組100中,連接端子14a~14c分別從上 側觀察時,從接觸部32a~32c朝向前側延伸。另外,連接端子54a~54c分別從上側觀察時,從接觸部72a~72c朝向後側延伸。而且,接觸部32a~32c分別與連接端子54a~54c連接。由此,連接端子14a與連接端子54a沿前後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延伸,連接端子14b與連接端子54b沿前後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延伸,連接端子14c與連接端子54c沿前後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延伸。因此,能夠抑制連接端子14a~14c分別與連接端子54a~54c沿上下方向重疊。其結果,在連接器組100中,能夠抑制訊號的干擾。
另外,在連接器組100中,容易提高抗噪性。更加詳細而言,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中,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若被相互連接,則具有U字型。即,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上下配置為兩層。因此,在第一殼體的一方的長邊附近確保配置用於遮罩的導體的空間較困難。因此,利用用於遮罩的導體包圍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的周圍較困難。
另一方面,在連接器組100中,連接端子14a與連接端子54a沿前後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延伸,連接端子14b與連接端子54b沿前後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延伸,連接端子14c與連接端子54c沿前後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延伸。因此,連接端子14a~14c與連接端子54a~54c上下未配置為兩層。因此,能夠在連接端子14a~14c的上側配置固定端子52,在連接端子54a~54c的下側配置固定端子12。即,從上側觀察時,能夠藉由固定端子12、52包圍接觸部32a~32c、72a~72c。其結果,在連接器組100中,容易提高抗噪性。另外,在連接器組100中,能夠抑制雜訊向外部輻射。
另外,在連接器組100中,連接端子14a~14c以及連接端子54a~54c排列成一列,因此能夠實現連接器組100的小型化。另外,連接端 子14a~14c以及連接端子54a~54c排列成一列,因此間距偏離的影響減少,從而能夠抑制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結合力的變化、嵌合力的變動。
另外,在連接器組100中,在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結合中,固定端子12、52作用較大,連接端子14a~14c、54a~54c幾乎不作用。因此,即使變更連接端子14a~14c、54a~54c的個數,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結合的強度也不會變動較大。
另外,在連接器組100中,在使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結合時,能夠抑制絕緣性構件16、56磨損。更加詳細而言,在使公連接器50從相對於母連接器10向前後左右方向偏離的位置下降的情況下,固定端子12與固定端子52接觸,從而能夠進行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前後左右方向的對位。在對位時,絕緣性構件16不與固定端子52接觸,絕緣性構件56不與固定端子12接觸。並且,在對位時,絕緣性構件16與絕緣性構件56均不接觸。其結果是,能夠抑制絕緣性構件16、56磨損。
(變形例)
如圖22所示,作為變形例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A與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的不同點為在作為變形例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A能夠連接兩根同軸電纜這點。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在母連接器10A的固定端子12不存在突起部24a、24b。取而代之,如圖23所示,設置有從下部20的後側的下端朝向前側延伸的板狀的底板27。底板27從上下方向觀察時,覆蓋呈C字型的形狀的下部20的大致全部,並且,向前方延伸。另外,底板27的前側的端部被劃分成兩股。 而且,將被劃分成該兩股的部分從左側起稱為鉚接部27a、27b,將底板27的鉚接部27a、27b以外的部分稱為平板部27c。
在未安裝同軸電纜的狀態下,若從前方觀察鉚接部27a,則該鉚接部27a呈大致L字型的形狀。另外,形成有用於當在鉚接部27a的內側的面安裝有同軸電纜時,防止該同軸電纜的脫落的複數個突起。在將同軸電纜從上側嵌入上述的鉚接部27a,將鉚接部27a所成的L字的上部向右方並且向下方折彎,從而同軸電纜的周圍被鉚接部27a覆蓋,進而同軸電纜被固定於母連接器10A。
另外,若在未安裝有同軸電纜的狀態下從後方觀察鉚接部27b,則該鉚接部27b呈大致L字型的形狀。而且,在鉚接部27b的內側的面也形成有用於在安裝有同軸電纜時防止該同軸電纜的脫落的複數個突起。將同軸電纜從上側嵌入上述的鉚接部27b,將鉚接部27b所成的L字的上部向左方且下方折彎,從而同軸電纜的周圍被鉚接部27b覆蓋,進而同軸電纜被固定。
在平板部27c的大致中央存在切口Q。切口部Q的形狀呈沿前後方向被拉長的X字型。另外,在平板部27c,與切口Q的前側鄰接並朝向該切口Q的中央伸出的伸出部R被彎成朝向上側被推出。由此,伸出部R位於比平板部27c的其他的部分更靠上側。並且,在伸出部R的後端附近的上表面存在大致圓形的突起。該突起與連接端子14b接觸。此外,若在母連接器10A安裝有兩根同軸電纜,該伸出部R則在左右方向位於這些同軸電纜之間。
然而,若從上側觀察母連接器10A的固定端子12,則下部 20位於平板部27c的後側的一半的區域上,在剩餘的前一半的區域T的前端連接有鉚接部27a、27b。該平板部27c的區域T的左右方向的端部(以下,將該端部稱為側壁)在未安裝有同軸電纜的狀態下朝向上側折彎。而且,當在固定端子12安裝有同軸電纜時,將區域T的左右方向的側壁朝向固定端子12的中央折彎,從而與鉚接部27a、27b一同固定兩根同軸電纜。另外,在固定端子12的底板27的區域T的後側並且區域T的左右方向的側壁附近設置有臂部99(在圖23中僅圖示了右側)。位於左右兩側的臂部99藉由組裝同軸電纜保持部16b,從而從上方被壓接,進一步鉚接區域T,從而沿上下方向被固定。另外,臂部99在左右方向與區域T的側壁接觸。由此,防止固定端子12在插拔連接器組時沿上下以及左右方向變形。
作為變形例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A也具有三個連接端子14a~14c。這些三個連接端子14a~14c的作用與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相同。換句話說,位於左右方向的兩側的連接端子14a、14c為訊號端子,位於中央的14b為接地端子。其中,母連接器10A的連接端子14a~14c的形狀與母連接器10的連接端子14a~14c的形狀局部不同。
在母連接器10A的連接端子14a~14c中,前側的端部比母連接器10的連接端子14a~14c的前側的端部更向前方被拉長。另外,母連接器10A的連接端子14a、14c的前側的端部向上側被折彎,在該被折彎的部分的中央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N1、N2。該槽N1、N2為用於當在固定端子12安裝有同軸電纜時,夾住該同軸電纜的內部導體的槽。並且,母連接器10A的連接端子14b的向前方被拉長的部分藉由將該連接端子14b安裝於固定端子12,而與上述的固定端子12的伸出部R連接。
作為變形例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A的絕緣性構件16能夠劃分成端子保持部16a、同軸電纜保持部16b以及絕緣底部16c。此外,以下,雖將絕緣性構件16劃分成三個部分來進行說明,但實際上,藉由嵌件成形製成為一個構件。
端子保持部16a設置於被固定端子12的下部20包圍的部分,並呈大致長方體狀。另外,供連接端子14a~14c收納的槽G1~G3的形狀與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相同。
同軸電纜保持部16b與端子保持部16a的前側的外緣連接,在從上下方向觀察時,呈在前方具有開口部的字型的形狀。而且,若在母連接器10A安裝有兩根同軸電纜,則這些同軸電纜收納於同軸電纜保持部16b所成的字型的內側。
絕緣底部16c呈平板狀,在上下方向位於固定端子12的平板部27c與連接端子14a~14c之間。由此,固定端子12與連接端子14a、14b被隔離,從而被絕緣。其中,絕緣底部16c的一部分被剪切,在該部分,連接端子14b與固定端子12的伸出部R接觸。另外,在絕緣底部16c的前側的端部設置有向上側延伸的長方體狀的突起M1。若在母連接器10A安裝有兩根同軸電纜,突起M1則在左右方向配置於這些同軸電纜之間。因此,藉由絕緣底部16c具有的突起M1,能夠在被安裝的兩根同軸電纜之間保持恒定的距離。
作為以上構成的變形例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A能夠連接兩根同軸電纜。
另外,在母連接器10A中,保持為接地電位的連接端子14b 與固定端子12在伸出部R被連接。由此,與接地電位連接的體積增加固定端子12的體積大小。因此,連接端子14b的電位與未對該連接端子14b與固定端子12進行連接的情況相比,更加穩定。
並且,若在母連接器10A安裝有兩根同軸電纜,則固定端子12的伸出部R位於這些同軸電纜之間。另外,伸出部R為固定端子12的一部分,並被保持為接地電位。換句話說,被保持為接地電位的伸出部R位於安裝於母連接器10A的兩根同軸電纜之間。由此,在作為變形例的連接器組的母連接器10A中,能夠抑制兩根同軸電纜之間的串擾。變形例的其他的結構與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在變形例中,上述以外的部分的說明如在一實施方式中的說明那樣。
(其他的實施形態)
本發明所涉及的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不限定於母連接器10、公連接器50以及連接器組100,而能夠在其主旨的範圍內變更。雖將母連接器10設定為第一連接器,將公連接器50設定為第二連接器,但也能夠將公連接器50設定為第一連接器,將母連接器10設定為第二連接器。
為了進行母連接器10與公連接器50的前後左右方向的定位,只要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a、22d,並且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a、62d即可。即,固定端子12可以不必具有上部22b、22c,固定端子52也可以不必具有下部62b、62c。另外,只要固定端子12具有上部22b、22c,並且固定端子52具有下部62b、62c即可。在該情況下,固定端子12可以不必具有上部22a、22d,固定端子52也可以不必具有下部62a、62d。
另外,固定端子12與固定端子52從上側觀察時,具有長方形的環,但也可以具有長方形以外的橢圓形狀、長圓形狀等的環。
另外,在固定端子12與絕緣性構件16之間設置有空間,但也可以在該空間填充有具有比絕緣性構件16低的相對介電常數的材料。由此,能夠提高母連接器10的強度。相同地,也可以在固定端子52與絕緣性構件56之間的空間填充有具有比絕緣性構件56低的相對介電常數的材料。
另外,連接端子14a~14c只要設置有兩個以上即可。相同地,連接端子54a~54c只要設置有兩個以上即可。
另外,連接端子14a~14c、54a~54c也可以僅由外加訊號電位的訊號端子構成。
[產業上可利用性]
如上,本發明可適用於連接器組及連接器,特別地在能夠提高抗噪性這點優異。

Claims (14)

  1. 一種連接器組,具備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分別具有第一接觸部的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以及與接地電位連接的第一固定端子,所述第二連接器包括:分別具有第二接觸部的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以及與接地電位連接的第二固定端子,若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結合,所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與所述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則分別在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接觸部接觸,為了保持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結合,所述第一固定端子與所述第二固定端子相互接觸,並且,若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結合,則從第一方向觀察時,具有包圍所述第一接觸部以及所述第二接觸部的周圍的環,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具有將所述環中相對於所述複數個第一接觸部位於所述第二方向的一側的第一部分切開的構造,所述第一連接端子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經由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環的外側被拉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分別從所述第一接觸部朝向第二方向的一側延伸, 所述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分別從所述第二接觸部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側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複數個第一接觸部以及所述複數個第二接觸部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沿與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排列成一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進一步包括對所述第一連接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固定端子進行保持的第一絕緣性構件,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具備:具有將所述環的第一部分切開的構造的第一主體部、以及從所述第一主體部朝向所述環的內側突出的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絕緣性構件僅在所述第一突起部對所述第一固定端子進行保持,從而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在所述第一主體部與該第一絕緣性構件之間設置有間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子與所述第二固定端子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具備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邊以及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邊的長方形的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所述的連接器組,其中,在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結合時,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從所述第一方向的一側插入所述第二固定端子,所述長方形的環具有位於所述第二方向的一側且所述第三方向的一側 的第一角部以及位於該第二方向的另一側且該第三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二角部,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的外周面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在所述第一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側的第一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一側的第二面,在所述第二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三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側的第四面,所述第二固定端子的內周面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在所述第一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側的第五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側的第六面,在所述第二角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側的第七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三方向的一側的第八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構成凸狀的曲面,所述第三面與所述第四面在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側的端部構成凸狀的曲面,所述第五面與所述第六面在所述第二固定端子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側的端部構成凸狀的曲面,所述第七面與所述第八面在所述第二固定端子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側的端部構成凸狀的曲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連接器組,其中,在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的外周面且在所述第一角部以及所述第二角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 在所述第二固定端子的內周面且在所述第一角部以及所述第二角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與所述第一凹部卡合,所述第二凸部與所述第二凹部卡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連接器組,其中,在所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以及所述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交替地連接有訊號電位與接地電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內位於所述第三方向的兩端的兩個所述第一連接端子與訊號電位連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包括與同軸電纜連接的訊號端子,在所述第一固定端子設置有用於安裝所述同軸電纜的鉚接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連接器組,其中,所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進一步包括保持為接地電位的接地端子,在所述第一固定端子設置有用於安裝複數個所述同軸電纜的複數個鉚接部,所述複數個鉚接部包括沿規定方向排列的第一鉚接部以及第二鉚接部,所述接地端子與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在所述第一鉚接部以及所述第二鉚接部之間接觸。
  13. 一種第一連接器,與具備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的第 二連接器結合,其特徵在於,包括: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以及第一固定端子,其為了保持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的結合而與所述第二固定端子接觸,並且與接地電位連接,若所述第一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連接器結合,所述複數個第一連接端子則分別在第一接觸部與所述複數個第二連接端子接觸,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從第一方向觀察時具有沿著包圍所述複數個第一接觸部的長方形的環的四條邊的部分,並且具有將該長方形的環的一部分切開的形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第一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進一步包括對所述第一連接端子以及所述第一固定端子進行保持的第一絕緣性構件,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具備:具有將所述長方形的環的第一部分切開的構造的第一主體部、以及從所述第一主體部朝向所述長方形的環的內側突出的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絕緣性構件僅在所述第一突起部對所述第一固定端子進行保持,從而從所述第一方向觀察時,在所述第一主體部與該第一絕緣性構件之間設置有間隙。
TW104116413A 2014-06-05 2015-05-22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TWI635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6840 2014-06-05
JPJP2014-116840 2014-06-05
JPJP2015-080716 2015-04-10
JP2015080716A JP6269558B2 (ja) 2014-06-05 2015-04-10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179A TW201607179A (zh) 2016-02-16
TWI635670B true TWI635670B (zh) 2018-09-11

Family

ID=5477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6413A TWI635670B (zh) 2014-06-05 2015-05-22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50340B2 (zh)
JP (1) JP6269558B2 (zh)
CN (1) CN105322384B (zh)
TW (1) TWI6356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174B (zh) * 2018-05-16 2020-11-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7997B2 (ja) * 2014-06-05 2017-07-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ネクタセ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7534234B (zh) 2015-05-01 2020-01-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极连接器
CN106935995A (zh) * 2017-01-04 2017-07-07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总成
CN207925768U (zh) 2017-01-11 2018-09-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7012245B2 (ja) * 2017-03-10 2022-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ヘッダ、及び接続装置
CN108575044B (zh) 2017-03-13 2023-01-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及其组件
TWI635716B (zh) 2017-05-22 2018-09-11 晶鈦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
KR102338051B1 (ko) * 2017-09-01 2021-12-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동축 커넥터 및 동축 케이블을 구비한 동축 커넥터
CN207572564U (zh) 2017-09-25 2018-07-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板端连接器
CN110808491B (zh) * 2018-08-06 2022-06-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JP7187975B2 (ja) 2018-10-26 2022-12-13 I-Pex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CN112913090B (zh) 2018-10-26 2023-04-07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装置
WO2020116149A1 (ja) * 2018-12-04 2020-06-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構造
JP7273525B2 (ja) * 2019-01-29 2023-05-1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0429414A (zh) * 2019-06-20 2019-11-0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44962A (zh) * 2019-07-26 2019-11-12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连接器
JP7120469B2 (ja) * 2019-09-24 2022-08-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1659118S (zh) * 2019-09-27 2020-05-11
TWI760873B (zh) * 2019-10-18 2022-04-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JP7266513B2 (ja) * 2019-11-14 2023-04-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7244412B2 (ja) * 2019-12-25 2023-03-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7418202B2 (ja) * 2019-12-25 2024-01-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US20230006376A1 (en) * 2019-12-25 2023-01-05 Kyocera Corporatio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7201580B2 (ja) * 2019-12-25 2023-01-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14830450B (zh) * 2020-01-09 2024-01-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供该电连接器组件安装的电路基板
KR102525442B1 (ko) * 2020-05-13 2023-04-2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KR102623603B1 (ko) 2020-05-13 2024-01-10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CN214849145U (zh) * 2020-05-13 2021-11-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7395437B2 (ja) * 2020-07-14 2023-12-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KR102494901B1 (ko) * 2020-05-13 2023-02-0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CN215119330U (zh) 2020-05-13 2021-12-1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675666A (zh) 2020-05-13 2021-11-1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11489291B2 (en) * 2020-05-13 2022-11-0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O2022004398A1 (ja) * 2020-06-30 2022-01-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第1コネクタ、第2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セット
CN114079190B (zh) 2020-08-21 2023-06-1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JP7441147B2 (ja) * 2020-09-17 2024-02-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221176687U (zh) * 2020-12-23 2024-06-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连接器以及具备该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
CN217306840U (zh) * 2021-05-17 2022-08-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JP1716568S (ja) * 2021-09-09 2022-06-03 電気コネクタ
JP1714459S (ja) * 2021-09-27 2022-05-11 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216B (en) * 2004-10-08 2007-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607943B2 (en) * 2005-10-21 2009-10-2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US8043114B2 (en) * 2005-06-09 2011-10-25 Molex Incorporated Reduced-heigh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5913A (ja) * 1996-03-04 1997-09-19 Whitaker Corp:The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6059589A (ja) * 2004-08-18 2006-03-02 Hirose Electric Co Ltd シールド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CN2736999Y (zh) * 2004-09-23 2005-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JP2007018993A (ja) * 2005-06-07 2007-01-25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及び携帯端末
JP4349633B2 (ja) * 2005-10-21 2009-10-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01060991Y (zh) * 2007-06-11 2008-05-14 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电连接器
JP4522440B2 (ja) * 2007-07-26 2010-08-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搭載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相手方コネクタ並びにそれ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691738B2 (ja) * 2008-09-01 2011-06-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機能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JP5197294B2 (ja) * 2008-10-14 2013-05-15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660756B2 (ja) * 2008-10-14 2015-01-28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553502B2 (ja) * 2008-12-19 2014-07-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2010157368A (ja) * 2008-12-26 2010-07-15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TWI396340B (zh) * 2009-07-31 2013-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連接器
JP4901944B2 (ja) * 2009-12-03 2012-03-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81333B2 (ja) 2010-09-08 2016-03-0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748334B2 (ja) * 2011-05-31 2015-07-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N202384573U (zh) * 2011-11-16 2012-08-15 矽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卡扣结构的板对板连接器
CN202772367U (zh) * 2012-08-15 2013-03-06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JP6249676B2 (ja) * 2013-08-21 2017-12-20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216B (en) * 2004-10-08 2007-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8043114B2 (en) * 2005-06-09 2011-10-25 Molex Incorporated Reduced-height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US7607943B2 (en) * 2005-10-21 2009-10-2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0174B (zh) * 2018-05-16 2020-11-1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57729A1 (en) 2015-12-10
JP6269558B2 (ja) 2018-01-31
US9450340B2 (en) 2016-09-20
CN105322384B (zh) 2018-04-20
TW201607179A (zh) 2016-02-16
JP2016012553A (ja) 2016-01-21
CN105322384A (zh) 2016-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5670B (zh)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TWI623158B (zh)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US91721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US20200161816A1 (en) Connector set
JP6662369B2 (ja) コネクタ
US11211725B2 (en) Multipolar connector
US9673568B2 (en) Plug connector
TW202029595A (zh) 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US866852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CN113924700B (zh) 阴型多极连接器以及具备该阴型多极连接器的多极连接器组
TW201310815A (zh) 同軸連接器裝置
US20210359458A1 (en) Connector
CN103138084A (zh) 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WO2021059970A1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6465095B2 (ja) コネクタ
US10170868B1 (en) Connector
JPWO2018221354A1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l型同軸コネクタ
KR20160117241A (ko) 동축 커넥터
JP5868140B2 (ja) 同軸ケーブル接続モジュール、同軸ケーブル用多極コネクタ及び多極複合コネクタ
JP2015018714A (ja) コネクタ
TWI821459B (zh) 電連接器及連接器裝置
US9281640B2 (en) Connector
JP4929511B2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使用する同軸コネクタ用端子
CN109244769B (zh) 基板安装型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679819B (zh) 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