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4297B - 棉被乾燥機 - Google Patents
棉被乾燥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34297B TWI634297B TW106107361A TW106107361A TWI634297B TW I634297 B TWI634297 B TW I634297B TW 106107361 A TW106107361 A TW 106107361A TW 106107361 A TW106107361 A TW 106107361A TW I634297 B TWI634297 B TW I63429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t air
- quilt
- air supply
- opening
- supply por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提供棉被乾燥機,其不僅能夠容易地進行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還能夠提高棉被的乾燥性能。
棉被乾燥機,其包括:產生熱風的本體;具有與前記本體連接之一側的軟管;管體,以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為角環狀,在外側形成與前記軟管的另一側連接的熱風供給口,置於棉被的表面,透過前記軟管從前記本體接收熱風供給,將該熱風送出到外部;外包片體,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中央部由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形成具有與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外周面密接之內周面的軟管連接用開口,覆蓋住前記管體的上方到前記管體和前記棉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棉被乾燥機。
專利文獻1揭露棉被乾燥機。在該棉被乾燥機中,棉被乾燥墊具有墊子和片體。棉被乾燥墊裝在墊被和蓋被之間。本體產生熱風。該熱風透過軟管到達墊子的熱風供給口。該熱風使墊子膨脹。該熱風從墊子的熱風吹出口吹送到片體的內部空間中。結果使得墊被及蓋被被乾燥。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2909971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棉被乾燥機中,片體全體均有透氣性。因此,熱從片體未和蓋被接觸的部分逃逸。
另外,軟管在與片體的貫通孔連通的狀態下與墊子的熱風供給口連接。因此,不僅不容易將軟管連接於熱風供給口,還會讓熱風從熱風供給口和貫通孔之間的縫隙漏到外部。
此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產生。此發明之目
的為提供棉被乾燥機,其不僅能夠容易進行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還能提高棉被乾燥性能。
本發明的一種棉被乾燥機,其包括:產生熱風的本體;具有與前記本體連接之一側的軟管;管體,以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為角環狀,在外側形成與前記軟管的另一側連接的熱風供給口,置於墊被的表面,透過前記軟管從前記本體接收熱風供給,將該熱風送出到外部;外包片體,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中央部由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形成具有與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外周面密接之內周面的軟管連接用開口,覆蓋住前記管體的上方到前記管體和前記墊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
依據本發明,外包片體的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外包片體覆蓋到管體的上方到管體和棉被的背面的端部。軟管連接用開口的內周面與熱風供給口的外周面密接。因此,不僅能夠容易進行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還能提高棉被乾燥性能。
1‧‧‧本體
2‧‧‧軟管
3‧‧‧棉被乾燥墊
4‧‧‧送風扇
5‧‧‧加熱器
6‧‧‧管體
7‧‧‧外包片體
8‧‧‧熱風供給口
9‧‧‧第1內側開口
10‧‧‧第2內側開口
11‧‧‧第3內側開口
12‧‧‧第4內側開口
13‧‧‧第5內側開口
14‧‧‧第6內側開口
15‧‧‧袋狀部
16‧‧‧下部開口
17‧‧‧軟管連接用開口
18‧‧‧透氣部
19‧‧‧第1面狀扣件
20‧‧‧第2面狀扣件
21‧‧‧第3面狀扣件
22‧‧‧第4面狀扣件
23‧‧‧第1外側開口
24‧‧‧第2外側開口
25‧‧‧第3外側開口
26‧‧‧第4外側開口
27‧‧‧層間片體
28‧‧‧層間開口
29‧‧‧矩形狀片體
30‧‧‧角環狀片體
31‧‧‧端部開口
32‧‧‧第1裝卸用面狀扣件
33‧‧‧第2裝卸用面狀扣件
34‧‧‧第3裝卸用面狀扣件
35‧‧‧第4裝卸用面狀扣件
36‧‧‧第1袋狀部
37‧‧‧第2袋狀部
38‧‧‧第1調整用面狀扣件
39‧‧‧第2調整用面狀扣件
40‧‧‧第3調整用面狀扣件
41‧‧‧第4調整用面狀扣件
42‧‧‧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
43‧‧‧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
44‧‧‧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
45‧‧‧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
46‧‧‧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
47‧‧‧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
48‧‧‧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
49‧‧‧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
U‧‧‧墊被
第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
第2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之主要部分的縱剖面圖。
第4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5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6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
第7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
第8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9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
第1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
第12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的棉被乾燥機之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13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14圖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中的管體的縫製構成的平面圖。
第15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
第16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
第17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18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19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管體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20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管體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21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5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
第22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5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包住墊被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23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6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
第24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6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包住墊被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25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
第26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包住墊被之狀態的立體圖。
第27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橫方向端部向上側折疊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28圖為從橫方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第29圖為從縱方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按照附圖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另外,各圖中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以相同符號。並適當簡化或省略該部分的重複說明。
實施形態1.
第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第2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墊被U形成為長方形狀。墊被U的長邊方向定義為縱方向。墊被U的短邊方向定義為橫方向。
棉被乾燥機具有本體1、軟管2、及棉被乾燥墊3。
本體1具有送風扇4和加熱器5。軟管2形成為中空狀。軟管2的一側與本體1連接。棉被乾燥墊3具有管體6和外包片體7。
例如,管體6形成為與墊被U的大小約略相同。例如,管體6形成為較墊被U略小。管體6由非透氣性的布料
形成為角環狀。例如,管體6由聚酯纖維布料縫製為角環狀。
例如,管體6具有:熱風供給口8、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及第6內側開口14。
例如,熱風供給口8形成於管體6的短邊之一端部。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則設置在管體6中除了熱風供給口8側的長邊之外的3邊中任一者。
例如,第1內側開口9的寬幅尺寸為150[mm]。例如,第2內側開口10的寬幅尺寸為150[mm]。例如,第3內側開口11的寬幅尺寸為100[mm]。例如,第4內側開口12的寬幅尺寸為100[mm]。例如,第5內側開口13的寬幅尺寸為100[mm]。例如,第6內側開口14的寬幅尺寸為70[mm]。
外包片體7形成為長方形狀。外包片體7的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例如,外包片體7的主要部分由聚酯纖維布料形成。
外包片體7具有:袋狀部15、下部開口16、軟管連接用開口17、及透氣部18。
袋狀部15形成於外包片體7的外周部。下部開口16形成於外包片體7之下方中央部。下部開口16形成為較外包片體7的外形小的尺寸。軟管連接用開口17形成於外包片體7之短邊的一端部。透氣部18形成於外包片體7之上方的中央部。透氣部18由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例如,透氣部18由聚酯纖維布料形成。例如,透氣部18的縱尺寸為700[mm]。
例如,透氣部18的橫尺寸為橫500[mm]。
繼之,使用第3圖,說明軟管2的另一側和棉被乾燥墊3的連接。
第3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從橫方向觀看棉被乾燥機的主要部分時的縱剖面圖。
如第3圖所示,第1面狀扣件19設置於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之一側。例如,第1面狀扣件19被車縫在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的上側。第2面狀扣件20設置於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的另一側。例如,第2面狀扣件20被車縫在熱風供給口8的端部內周面的下側。
例如,第3面狀扣件21被車縫在熱風供給口8的外周面。例如,第4面狀扣件22被車縫在軟管連接用開口17的端部內周面。
在軟管2的另一側被插入熱風供給口8的狀態下,第1面狀扣件19和第2面狀扣件20在熱風供給口8的外側密接。結果將軟管2的另一側和熱風供給口8之間的縫隙堵住。
在熱風供給口8被插入軟管連接用開口17的狀態下,第3面狀扣件21和第4面狀扣件22密接。結果將熱風供給口8和軟管連接用開口17之間的縫隙堵住。此時,熱風供給口8在較軟管連接用開口17向外包片體7的外側突出的狀態下,被固定在外包片體7。
繼之,使用第4圖和第5圖,說明進行棉被乾燥運轉時的程序。
第4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
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5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
首先,使管體6和外包片體7一體化。結果形成棉被乾燥墊3。之後,棉被乾燥墊3放在墊被U的表面。之後,將墊被U的端部提起。之後,墊被U的端部從下部開口16插入到外包片體7的端部。其結果為,外包片體7覆蓋管體6和墊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之後,用蓋被T覆蓋住外包片體7。之後,軟管2的另一側插入熱風供給口8。之後,第1面狀扣件19和第2面狀扣件20密接。
之後,開始本體1的運轉。此時,送風扇4產生氣流。加熱器5加熱該氣流。結果產生熱風。該熱風通過軟管2的內部。該熱風到達熱風供給口8。該熱風從熱風供給口8依縱方向和橫方向流過管體6的內部。此時,管體6膨脹為剖面呈現橢圓狀。結果在管體6中形成角環狀的風路。
此時,熱風一邊藉由熱傳導和墊被U的端部的表面進行熱交換,一邊在管體6的內部前進。墊被U的端部的表面因為該熱交換而變熱。
熱風從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向墊被U的表面的中央側送出。該熱風,在管體6的內側使墊被U的表面變熱,同時使外包片體7膨起。其結果,在墊被U和蓋被T之間形成空間S。
在空間S的內部,熱風使墊被U的表面全體變熱。該熱風通過墊被U,從外包片體7的下部開口16擴散到外部。
此時墊被U因為熱風而變熱。
空間S的內部,熱風從外包片體7的透氣部18被送出。該熱風通過外包片體7和蓋被T的縫隙及蓋被T的內部,向外部擴散。此時,蓋被T藉由從外包片體7的透氣部18通過的熱風和通過其和外包片體7的縫隙的熱風的熱傳遞以及由其和外包片體7密接的部份的熱傳導而變熱。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1,外包片體7的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外包片體7覆蓋管體6的上方到管體6和墊被U的背面的端部。軟管連接用開口17的內周面與熱風供給口8的外周面密接。不僅能夠容易進行棉被乾燥運轉前的準備作業,還能提高棉被乾燥性能。
具體言之,外包片體7使得熱風不會從墊被U的端部漏出。而且,外包片體7使熱風也不會從軟管連接用開口17漏出。因此能夠提高墊被U的乾燥性能。其結果,使得包含墊被U的端部在內的全體都有效率且均勻地變熱,藉此能夠將墊被U有效率且均勻地乾燥。
另外,熱風使墊被U變熱之後,從透氣部18被送出到外部。因此,能夠有效率地使蓋被T變熱並乾燥。
另外,藉由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提高熱風的速度。因此,能夠提高對於墊被U的中央側之內部的熱傳遞效率。
另外,第1內側開口9和第2內側開口10的寬幅大於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
第6內側開口14的寬幅。其結果為,第1內側開口9和第2內側開口10的面積大於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的面積。因此,朝向墊被U的縱方向的熱風流動變強。因此,能夠提高向墊被U的表面的熱傳遞效率。
另外,熱風供給口8較軟管連接用開口17更向外側突出。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軟管2的連接作業。
另外,第1面狀扣件19和第2面狀扣件20在熱風供給口8的外側密接。因此,能夠藉由簡單的縫製以及組裝,就可以防止熱風從軟管2和熱風供給口8之間漏出。
另外,第3面狀扣件21和第4面狀扣件22密接。因此,能夠藉由簡單的縫製以及組裝,就可以防止熱風從熱風供給口8和軟管連接用開口17漏出。
另外,在墊被U的端部之側,向外部氣體放出的熱較多。因此,墊被U的端部之側的溫度容易變低。對此,在棉被乾燥墊3中,管體6最先將高溫熱風的熱傳到墊被U的端部之側。因此,能夠抑制墊被U的端部之側的溫度變低。
此時,距離熱風供給口8越遠,則熱風的溫度越低。因此,在距離熱風供給口8較遠之側,來自管體6的熱傳導造成的溫度上升效果變低。對此,第1內側開口9和第2內側開口10的寬幅較大。因此,能夠提高距離熱風供給口8較遠之側的溫度。
另外,第6內側開口14最接近熱風供給口8。因此,容易送出熱風。對此,第6內側開口14的寬幅比其他的
內側開口的寬幅要窄。因此,能夠抑制從第6內側開口14送出的風量。其結果為,能夠抑制其他的內側開口的風量的降低。
另外,使用熱風的風量為0.5~1.0[m3/min]之範圍的棉被乾燥機時,只要設定各內側開口的開口寬幅,使得從各內側開口送出的熱風之風速在20~50[m/sec]的範圍內即可。在此情況下,能夠提高向墊被U的熱傳遞效率。
另外,在熱風供給口8到第1內側開口9之間的內側,沒有設置開口。因此,能夠防止強熱風在墊被U的橫方向流動。其結果為,能夠防止縱方向之熱風流動受到阻礙。
另外,從下部開口16擴散之熱風的量受到墊被U之內部的密度、墊被U和地面的縫隙大小、透氣部18的透氣阻抗(透氣率和面積)之影響。因此,藉由在墊被U的下面鋪上確保縫隙的墊子、調整透氣部18的透氣阻抗和墊被U之側的通過量的平衡,能夠增加向墊被U的熱風通過量。
另外,在外包片體7中,沒有被蓋被T覆蓋的部分係露出於外部。因此,由於外包片體7和外部的空氣之間的熱傳遞而導致熱散失。對此,在外包片體7中,露出於外部的部分由非透氣布料形成。因此,能夠防止熱風直接漏到外部。其結果為,能夠抑制熱散失。另外,在外包片體7中,增加棉被或墊子以蓋住露出於外部的部分亦可。在此情況下也能夠抑制熱散失。
實施形態2.
第6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第7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2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第8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9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另外,對於與實施形態1的部分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相同符號。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在實施形態2的管體6中,熱風供給口8之側的短邊和兩長邊形成2列的並進風路。在實施形態2中,管體6具有:第1外側開口23、第2外側開口24、第3外側開口25、第4外側開口26。第1外側開口23、第2外側開口24、第3外側開口25、第4外側開口26形成於管體6的四角落的外側。例如,第1外側開口23的寬幅、第2外側開口24的寬幅、第3外側開口25的寬幅、第4外側開口26的寬幅為50[mm]。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2,管體6的一部分具有2列的並進風路。因此在管體6中,能夠擴大在墊被U的端部熱傳導的區域。其結果為,能夠提高墊被U的溫度上升效果。而且,也能夠降低風路阻抗。因此,能夠使熱風容易流動。其結果為,能夠更提高墊被U的溫度上升效果。另外,藉由降低管體6的高度,能夠提高將蓋被T頂起的效果。
另外,第1外側開口23、第2外側開口24、第3外側開口25、第4外側開口26形成於管體6的四角落之外側。此時,熱風也被送到墊被U的四角落。因此,能夠有效率地使墊被U的四角落變熱。其結果為,能夠提高墊被U全體的溫度上升效果。
另外,遠離熱風供給口8之側的短邊為1列的風路。在此情況下,藉由從開口寬幅較大的第1內側開口9和第2內側開口10送出的熱風造成的熱傳遞效果大,因此溫度上升效果不會比其他部分低。
另外,也可以在遠離熱風供給口8之側的短邊也形成2列的並進風路。對於墊被U的溫度上升效果不會造成明顯差異。
實施形態3.
第10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第11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第12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的棉被乾燥機之主要部分的縱剖面圖。第13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14圖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3中的管體的縫製構成的平面圖。另外,對於與實施形態1或實施形態2的部分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相同符號。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在實施形態3中,棉被乾燥機具有層間片體27。例如,層間片體27由非透氣性的聚酯纖維布料形成。層間片體27從上方佔住管體6內側的空間。其結果為,外包片體7的內部空間被分為2層:下層空間S1和上層空間S2。
層間片體27具有層間開口28。層間開口28形成於層間片體27的熱風供給口8側的短邊附近處,和熱風供給口8側相反側。例如,層間開口28的寬幅為150[mm]。
在管體6中,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形成於其與層間片體27的邊界部。
如第14圖所示,管體6係由後述形成:依圖中的虛線部,將角環狀風路的上面和層間片體27合成的矩形狀片體29和角環狀片體30縫合。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則由矩形狀片體29和角環狀片體30未被縫合的部分形成。其結果為,使得形成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時的縫製工程簡單化。
熱風由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送出。該熱風,在下層空間S1的內部對流。其結果為,使墊被U變熱。該熱風從層間開口28被送到上層空間S2。該熱風使外包片體7膨起。該熱風從透氣部18被送出。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3,層間片體27將外包片體7的內部空間分為下層空間S1和上層空間S2。下層空間S1為靠近墊被U的狹小空間。因此,能夠提高熱風向墊被U的熱傳遞效果。另外,能夠將逃逸到外包片體7外部的熱損失限定在從上層空間S2的部分。因此,能夠下層空間S1的內部溫度保持在高於上層空間S2內部的溫度。其結果為,能夠提高墊被U的加溫效果。
實施形態4.
第15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之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立體圖。第16圖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棉被乾燥機的棉被乾燥運轉時之除了蓋被之外的分解立體圖。第17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18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19圖為從橫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管體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20圖為從縱方向觀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4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管體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另外,對於與實施形態1到實施形態3中任一者的部分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相同符號。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實施形態4的層間開口28的寬幅與實施形態3的層間開口28的寬幅相異。例如,層間開口28的寬幅為200[mm]。層間開口28設置為可由扣件(未圖示)自由開閉。
管體6的長邊較外包片體7的長邊要短。管體6具有端部開口31。端部開口31形成於和管體6的熱風供給口8相反側的短邊的外側。例如,端部開口31的寬幅為150[mm]。端部開口31設置為可由扣件(未圖示)自由開閉。
如第16圖所示,管體6具有:第1裝卸用面狀扣件32、第2裝卸用面狀扣件33、第3裝卸用面狀扣件34、第4裝卸用面狀扣件35。第1裝卸用面狀扣件32、第2裝卸用面狀扣件33、第3裝卸用面狀扣件34、第4裝卸用面狀扣件35形成於管體6的四角落之上側。
外包片體7具有複數個裝卸用面狀扣件(未圖
示)。複數個裝卸用面狀扣件設置為可以對於第1裝卸用面狀扣件32、第2裝卸用面狀扣件33、第3裝卸用面狀扣件34、第4裝卸用面狀扣件35自由裝卸。
如第17圖所示,在管體6中,距離熱風供給口8較遠之側配置為較墊被U的端部更靠近中央。在此狀態下,當管體6膨起時,在端部開口31和外包片體7之間形成端部空間S3。熱風從端部開口31被送到端部空間S3。該熱風使墊被U的端部之表面變熱。該熱風被送到上層空間S2。該熱風從透氣部18被送出。
如第19圖及第20圖所示,單獨使用管體6時,層間開口28的扣件和端部開口31的扣件是閉上的。其結果為,防止熱風向管體6的外側漏出。因此,在墊被U和層間片體27之間,形成空間S4。
將熱風供給至熱風供給口8時,管體6的內部的壓力上升。其結果為,管體6膨起。因此,蓋被T從端部周邊被頂起。之後,層間片體27膨起。其結果為,空間S4之內部壓力上升。因此,蓋被T的中央部也被頂起。
在墊被U中,和管體6接觸的部分因為熱傳導而變熱。在空間S4的內部中,墊被U的表面,因為從第1內側開口9、第2內側開口10、第3內側開口11、第4內側開口12、第5內側開口13、第6內側開口14送出的熱風的對流產生的熱傳遞而變熱。
空間S4的熱風通過管體6的風路下的縫隙和墊被U的內部。此時,墊被U因為熱傳遞而變熱。蓋被T因為和管體6
的風路之接觸以及和層間片體27的接觸造成的熱傳導而變熱。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4,管體6設置為可對於外包片體7自由裝卸。在此情況下,即使是採用單獨使用管體6的簡易方法,也能夠將墊被U和蓋被T乾燥。因此,能夠在乾燥效果和使用便利當中,因應重要的項目來選擇棉被乾燥機的使用方法。
另外,在管體6中,距離熱風供給口8較遠之側,配置在較墊被U的端部更靠近中央。因此,能夠提高距離熱風供給口8較遠而且溫度難以上升的部分(即,墊被U的端部)所在的空間S4中的熱傳遞效率。
實施形態5.
第21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5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第22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5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包住墊被之狀態的立體圖。另外,對於與實施形態1到實施形態4中任一者的部分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相同符號。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在第21圖中,墊被U為單人尺寸的墊被。例如,墊被U的縱尺寸為2000[mm]。例如,墊被U的橫尺寸為1000[mm]。
外包片體7形成為大於墊被U的外周和管體6的外周。例如,外包片體7的縱尺寸為2700[mm]。例如,外包片體7的橫尺寸為1700[mm]。
用外包片體7包住墊被U時,外包片體7的縱方向的各端部之約300[mm]折疊到墊被U的下側。之後,外包片體7的橫方向的各端部之約300[mm]折疊到墊被U的下側。
另外,軟管連接用開口17形成於,當外包片體7包住墊被U時,成為外包片體7的端部的位置。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5,外包片體7藉由折疊而罩住墊被U的背面的端部。因此,能夠用1枚外包片體7就能應付尺寸或厚度相異的墊被U。
實施形態6.
第23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6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第24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6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包住墊被之狀態的立體圖。另外,對於與實施形態1到實施形態5中任一者的部分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相同符號。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實施形態6的墊被U與實施形態5的墊被U相同。相對於此,實施形態6的外包片體7和實施形態5的外包片體7不同。
例如,外包片體7的縱尺寸為2100[mm]。例如,外包片體7的橫尺寸為1700[mm]。
外包片體7具有第1袋狀部36和第2袋狀部37。第1袋狀部36係藉由將外包片體7的短邊側的一端部折疊約300[mm]的狀態下縫合而形成。第2袋狀部37係藉由將外包片體7的短邊側的另一端部折疊約300[mm]的狀態下縫合而形成
外包片體7包住墊被U時,第1袋狀部36將墊被U的短邊側的一端部罩住。之後,第2袋狀部37將墊被U的短邊側的另一端部罩住。之後,外包片體7的長邊側的各端部的約300[mm]被折疊到墊被U的下側。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6,外包片體7具有第1袋狀部36和第2袋狀部37。因此,能夠容易地將外包片體7裝在墊被U上。
另外,能夠調整外包片體7的長邊的端部的折疊量。因此,能夠用1枚外包片體7就能應付寬度或厚度相異的墊被U。
實施形態7.
第25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立體圖。第26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包住墊被之狀態的立體圖。第27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棉被乾燥機的外包片體的橫方向端部向上側折疊的狀態之立體圖。第28圖為從橫方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第29圖為從縱方向觀看依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7中的棉被乾燥機的簡易裝設方法的乾燥運轉狀態的縱剖面圖。另外,對於與實施形態1到實施形態6中任一者的部分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示相同符號。省略該部分的說明。
實施形態7的外包片體7與實施形態6的外包片體7相異。
例如,外包片體7的縱尺寸為2100[mm]。例如,外包片體7的橫尺寸為2050[mm]。
外包片體7具有:一對的第1調整用面狀扣件38、一對的第2調整用面狀扣件39、一對的第3調整用面狀扣件40、一對的第4調整用面狀扣件41。
一對的第1調整用面狀扣件38被縫在第1袋狀部36的內側。一對的第1調整用面狀扣件38之間的距離為1100[mm]。一對的第2調整用面狀扣件39被縫在第2袋狀部37的內側。一對的第2調整用面狀扣件39之間的距離為1100[mm]。一對的第3調整用面狀扣件40被縫在第1袋狀部36的內側。一對的第3調整用面狀扣件40之間的距離為1450[mm]。一對的第4調整用面狀扣件41被縫在第2袋狀部37的內側。一對的第4調整用面狀扣件41之間的距離為1450[mm]。
外包片體7具有:一對的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42、一對的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43、一對的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44、一對的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45。
一對的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42、一對的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43、一對的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44、一對的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45,設置在外包片體7的橫方向的一側並依外包片體7的縱方向並列。
外包片體7具有:一對的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46、一對的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47、一對的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48、一對的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49。
一對的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46、一對的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47、一對的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48、一對的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49,設置在外包片體7的橫方向的另一側並依外包片體7的縱方向並列。
例如,單人尺寸的墊被U的縱尺寸為2000[mm]。
例如,單人尺寸墊被U的橫尺寸為1000[mm]。
外包片體7包住單人尺寸的墊被U時,一對的第1調整用面狀扣件38和一對的第2調整用面狀扣件39與對面的面狀扣件(未圖示)密接。單人尺寸的墊被U的短邊側的一端部容易地被定位在一對的第1調整用面狀扣件38之間。單人尺寸的墊被U的短邊側的另一端部容易地被定位在一對的第2調整用面狀扣件39之間。
例如,雙人尺寸的墊被U的縱尺寸為2000[mm]。例如,雙人尺寸的墊被U的橫尺寸為1350[mm]。
外包片體7包住雙人尺寸的墊被U時,一對的第3調整用面狀扣件40和一對的第4調整用面狀扣件41與對面的面狀扣件(未圖示)密接。雙人尺寸的墊被U的短邊側的一端部容易地被定位在一對的第3調整用面狀扣件40之間。雙人尺寸的墊被U的短邊側的另一端部容易地被定位在一對的第4調整用面狀扣件41之間。
如第27圖所示,在外包片體7中,長邊側的兩端部可以固定在上側。此時,一對的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42彼此密接。一對的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43彼此密接。一對的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44彼此密接。一對的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45彼此密接。一對的第5固定用面狀扣件46彼此密接。一對的第6固定用面狀扣件47彼此密接。一對的第7固定用面狀扣件48彼此密接。一對的第8固定用面狀扣件49彼此密接。
如第28圖及第29圖所示,棉被乾燥墊3也可以使用於外包片體7的長邊側的兩端部被固定在上側的狀態。在
此情況下,外包片體7未包住墊被U的狀態下,簡易地將棉被乾燥墊3裝在墊被U和蓋被T之間。其結果為,在墊被U和層間片體27之間形成空間S4。
此時,層間開口28的扣件和端部開口31的扣件是閉上的。其結果為,防止熱風向管體6的外側漏出。
依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7,外包片體7具有:一對的第1固定用面狀扣件42、一對的第2固定用面狀扣件43、一對的第3固定用面狀扣件44、一對的第4固定用面狀扣件45。因此,對於尺寸相異的墊被U,不僅能夠調整外包片體7的長邊側的端部的折疊量,還能夠容易地將外包片體7裝到墊被U。
另外,可以不用外包片體7包住墊被U,而為外包片體7的長邊側的端部折疊到上側而固定的狀態。因此,能夠在簡易地將棉被乾燥墊3裝設在墊被U和蓋被T之間的狀態下,將墊被U和蓋被T乾燥。其結果為,能夠在乾燥效果和使用便利當中,因應重要的項目來選擇棉被乾燥機的使用方法。
Claims (16)
- 一種棉被乾燥機,其包括:產生熱風的本體;具有與前記本體連接之一側的軟管;管體,以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為角環狀,在外側形成與前記軟管的另一側連接的熱風供給口,置於墊被的表面,透過前記軟管從前記本體接收熱風供給,將該熱風送出到外部;外包片體,主要部分由非透氣性的布料形成,中央部由透氣性的布料形成,形成具有與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外周面密接之內周面的軟管連接用開口,覆蓋住前記管體的上方到前記管體和前記墊被的表面到背面的端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外包片體,形成為較前記管體的外周大,藉由折疊而覆蓋前記墊被的背面之端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外包片體具有一對的袋狀部,其藉由將一對的短邊側固定於折疊為袋狀的狀態而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一對的袋狀部的寬幅形成為可自由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具有形成於內側的複數個內側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在前記複數個內側開口當中,在距離前記熱風供給口較遠側的內側開口的面積大於其他內側開口的面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包括層間片體,其塞住前記管體的內側,將前記外包片體的內部空間分為下層空間和上層空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層間片體具有形成於前記熱風供給口之側的層間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具有形成於距離前記熱風供給口較遠側的端部開口,距離前記熱風供給口較遠側配置於較前記墊被的端部靠近中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中的一部分具有2列風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形成為,設有前記熱風供給口的風路的寬幅大於距離前記熱風供給口較遠側的風路的寬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具有形成於四角的外側的複數個外側開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設置為對於前記外包片體自由裝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管體,設置為對於前記外包片體自由裝卸,前記層間開口和前記端部開口形成為可自由開閉。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前記熱風供給口較前記軟管連接用開口更向外側突出。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記載的棉被乾燥機,包括:第1面狀扣件,設置於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內周面之一側;第2面狀扣件,設置在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內周面的另一側並且可對於前記第1面狀扣件自由扣上及鬆開;第3面狀扣件,設置於前記熱風供給口的外周面;第4面狀扣件,設置於前記軟管連接用開口的內周面並且可對於前記第3面狀扣件自由扣上及鬆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75223 | 2016-04-04 | ||
JP2016075223A JP6766416B2 (ja) | 2016-04-04 | 2016-04-04 | 布団乾燥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09565A TW201809565A (zh) | 2018-03-16 |
TWI634297B true TWI634297B (zh) | 2018-09-01 |
Family
ID=6004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7361A TWI634297B (zh) | 2016-04-04 | 2017-03-07 | 棉被乾燥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66416B2 (zh) |
TW (1) | TWI63429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46969B1 (ja) | 2023-07-14 | 2024-09-09 | 株式会社カドー | 乾燥機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0499A (ja) * | 1994-06-30 | 1996-01-16 |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 ふとん乾燥機 |
JP2005058596A (ja) * | 2003-08-19 | 2005-03-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ふとん乾燥機の乾燥袋 |
JP2013078518A (ja) * | 2011-10-05 | 2013-05-02 | Sharp Corp | 布団乾燥用の袋体、布団乾燥機 |
JP2016022146A (ja) * | 2014-07-18 | 2016-02-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ふとん乾燥マット及びふとん乾燥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501738B1 (en) * | 1976-12-13 | 1979-06-28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 Kaisha | Bedclothes drying device |
JPS5946200B2 (ja) * | 1977-07-13 | 1984-11-10 | 株式会社東芝 | ふとん乾燥機 |
JPS5731037Y2 (zh) * | 1978-04-28 | 1982-07-07 | ||
JPS5516003U (zh) * | 1978-06-30 | 1980-02-01 | ||
JP2909971B2 (ja) * | 1990-06-06 | 1999-06-23 | 三菱電機ホーム機器株式会社 | 布団乾燥機用シート付マット |
JPH0428894U (zh) * | 1990-06-28 | 1992-03-09 | ||
JP3240583B2 (ja) * | 1992-04-27 | 2001-12-17 | 三菱電機ホーム機器株式会社 | 布団等の乾燥機 |
JP2563746B2 (ja) * | 1993-05-26 | 1996-12-1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布団乾燥機 |
JP2001062192A (ja) * | 1999-08-26 | 2001-03-13 | Mitsugiron:Kk | 送風乾燥装置 |
JP2004141458A (ja) * | 2002-10-25 | 2004-05-20 | Hitachi Hometec Ltd | 乾燥マット |
JP2005118278A (ja) * | 2003-10-16 | 2005-05-12 | Tadao Sugihira | 乾燥用カバー |
JP5633221B2 (ja) * | 2010-07-20 | 2014-12-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ふとん乾燥機 |
-
2016
- 2016-04-04 JP JP2016075223A patent/JP67664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07 TW TW106107361A patent/TWI63429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0499A (ja) * | 1994-06-30 | 1996-01-16 |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 ふとん乾燥機 |
JP2005058596A (ja) * | 2003-08-19 | 2005-03-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ふとん乾燥機の乾燥袋 |
JP2013078518A (ja) * | 2011-10-05 | 2013-05-02 | Sharp Corp | 布団乾燥用の袋体、布団乾燥機 |
JP2016022146A (ja) * | 2014-07-18 | 2016-02-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ふとん乾燥マット及びふとん乾燥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09565A (zh) | 2018-03-16 |
JP2017184948A (ja) | 2017-10-12 |
JP6766416B2 (ja) | 2020-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67923B1 (en) | Pillow having cross-flow mesh inserts | |
JP6172787B2 (ja) | 小児用下敷きブランケット | |
JPH07171041A (ja) | エアーコントロールふとん | |
US20150082545A1 (en) | Bedding article having a cooling insert | |
TWI634297B (zh) | 棉被乾燥機 | |
JPH04108411A (ja) | 就寝装置 | |
TWI658185B (zh) | 棉被乾燥機 | |
JP3061360B2 (ja) | エアーコントロール敷ふとんカバー | |
JP2697418B2 (ja) | 電気寝具 | |
TWM429717U (en) | Heated quilt bag for quilt-heating machine | |
TWM546750U (zh) | 床墊及其床罩 | |
JP6728899B2 (ja) | 布団乾燥機 | |
JP5633221B2 (ja) | ふとん乾燥機 | |
CN216315661U (zh) | 一种羽绒空气循环系统 | |
JP2005058596A (ja) | ふとん乾燥機の乾燥袋 | |
JP2010201037A (ja) | 空気温度可変機能付き寝具の掛布団 | |
JP3130450U (ja) | 寝具用肩カバー | |
JP2571608Y2 (ja) | ベッド用乾燥装置 | |
JPH0546367U (ja) | ベッドパット | |
JPS5935195Y2 (ja) | ふとん乾燥機 | |
JP3056111U (ja) | 布団乾燥機能毛布 | |
JP5510140B2 (ja) | ふとん乾燥用マット | |
JPH0557094A (ja) | 電気寝具 | |
JPH02246999A (ja) | 乾燥機 | |
JPH0595825A (ja) | 電気寝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