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5140B - 離子產生裝置、及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離子產生裝置、及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5140B
TWI625140B TW105134606A TW105134606A TWI625140B TW I625140 B TWI625140 B TW I625140B TW 105134606 A TW105134606 A TW 105134606A TW 105134606 A TW105134606 A TW 105134606A TW I625140 B TWI625140 B TW I6251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electrode
ion generating
generating device
discharge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4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3622A (zh
Inventor
岡野哲之
江崎哲也
松山貴洋
大江信之
山下光義
谷口三奈子
Original Assignee
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3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1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38Particle charging or ionising stations, e.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 radioactive radiation or flames
    • B03C3/383Particle charging or ionising stations, e.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 radioactive radiation or flames using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071Electrically conditioning the air, e.g. by ioni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1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ir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5Supporting means, e.g. stands, hooks, holes for han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離子產生裝置(1)之放電電極(21、22)之複數個導電體(25、26)之前端面(36、37),其長邊方向與送風方向(A)非平行。藉此,有效率地釋放離子。

Description

離子產生裝置、及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離子產生裝置、及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
先前,為了進行室內空氣之淨化、殺菌或除臭等,而使用離子產生裝置。 一般而言,離子產生裝置具備藉由放電而產生離子之放電電極。於離子產生裝置中,例如,藉由於被施加高電壓之放電電極之前端與感應電極之間產生電暈放電而產生離子。 作為如此般藉由施加高電壓產生離子之放電電極,已知有一種捆束複數條纖維狀之導電體之根部之刷子狀之放電電極。 於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使用於火星塞之放電電極。專利文獻1之中心電極係捆束複數條極細之碳纖維而構成之刷子狀之放電電極。與中心電極之頭頂面空開間隔而對向配置有接地電極。藉由自中心電極向接地電極釋放電子,而於中心電極與接地電極之間產生火花,使被供給至引擎之氣筒內之混合氣點火。 又,於專利文獻1中,藉由中心電極之前端面採用中心部分凹陷(即,邊緣部分凸出)之研鉢狀,或相反地,採用中心部分凸出之山形狀,相比於其他部分,凸部分與接地電極之距離更近。於專利文獻1中,藉此,更容易自凸部分釋放電子。 然而,於離子產生裝置中,若於放電面附著有髒污或塵埃,則離子之產生量減少。因此,為了抑制離子產生量之減少,而有必要定期地清潔放電面。 於專利文獻2,揭示一種使安裝於可轉動地設置於空調管道內之截止閥之密封唇,於該截止閥之轉動時接觸於離子產生裝置放電面而清潔該放電面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日本專利第409921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日本特開2004-136783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此處,於藉由放電而產生離子之刷子狀之放電電極,頭頂部為平坦之情形,相比於頭頂面之中心部分,自邊緣部分釋放更多離子。因專利文獻1之中心電極係頭頂面為圓形狀,故位於邊緣部分之碳纖維之個數較少,而不能高效率地完成電子之釋放。 又,於離子產生裝置中,自刷子狀之放電電極之一方向吹送風。且,藉由該風,將自刷子狀之放電電極放電之離子釋放至離子產生裝置之外部。然而,若放電電極之頭頂面為圓形狀,則面積較少,且放電電極之頭頂面所受之風較少。基於該點,亦無法高效率地將離子釋放至離子產生裝置之外部。 又,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離子產生裝置中,因為了清潔放電部(放電面)而使用之截止閥係藉由使用者之錶盤之操作或致動器而轉動,故放電面之清潔係藉由主動性操作而進行。即,因放電面之清潔需要使用者主動地進行,故若使用者忘記清潔,則放電面受污染,離子之產生量降低。於該情形亦無法高效率地將離子釋放至離子產生裝置之外部。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之問題而成者,其目的在於實現一種可高效率地釋放離子之離子產生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離子產生裝置之特徵在於包含:放電電極,其藉由放電而產生離子,且上述放電電極包含:前端部,其具有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捆紮部,其捆紮該複數條導電體之基端部;及安裝部,其用以將該捆紮部安裝於本體裝置,且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之前端面為具有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之形狀,且為了搬送上述離子而對上述放電電極吹送之氣體之送風方向與上述前端面之上述長邊方向非平行。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發揮高效率地釋放離子之效果。
〔實施形態1〕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參照圖1~圖7進行說明。 (離子產生裝置1之整體構成) 首先,參照圖1及圖2,針對離子產生裝置1之概略構成進行敘述。圖1係顯示離子產生裝置1之概略構成之立體圖,圖2係顯示離子產生裝置1之概略構成之前視圖、俯視圖及側視圖。 如圖1及圖2所示,離子產生裝置1具備:方形之外殼10(框體)、變壓器驅動電路用基板12、高壓變壓器13(高壓電路)、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蓋體15、放電電極21、22及保護板51、52(突出構件)。 外殼10係前表面及上表面開口之箱形,且以絕緣性之樹脂形成。於外殼10之前部,安裝有外部連接用基板11。又,於外殼10內,自前方依次收納有變壓器驅動電路用基板12、高壓變壓器13及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又,於外殼10之上表面,以覆蓋外部連接用基板11、變壓器驅動電路用基板12及高壓變壓器13之方式,設置蓋體15。 於外部連接用基板11之表面,連接有複數個(例如6個)連接端子16。複數個連接端子16之各者藉由形成於外部連接用基板11之表面之導電性膜而形成,例如以印刷圖案、鍍覆、濺鍍及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等形成。該導電型膜例如包含銅(Cu)、鋁(Al)、金(Au)及該等之合金等之材質,又具有數十μm等級之膜厚(例如35 μm之膜厚)。連接端子16之各者,於外部連接用基板11支持於外殼10之狀態中以露出於外殼10之外側之方式配置。 於變壓器驅動電路用基板12配置有高壓變壓器驅動電路。該高壓變壓器驅動電路係藉由來自外部之輸入電壓而用以驅動高壓變壓器13者。 高壓變壓器13係藉由上述高壓變壓器驅動電路而驅動且用以使輸入電壓升壓者。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配置有離子產生元件。該離子產生元件係施加藉由高壓變壓器13而升壓之電壓,藉此,產生正離子及負離子之至少任一者。 上述離子產生元件具備放電電極21、22與環狀之感應電極23、24。放電電極21安裝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一側部,且感應電極23形成於放電電極21之安裝位置之周圍。放電電極22安裝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另一側部,且感應電極24形成於放電電極22之安裝位置之周圍。 感應電極23係用以於與放電電極21之間形成電場之電極,另一方面,感應電極24係用以於與放電電極22之間形成電場之電極。放電電極21係用以於與感應電極23之間,產生負離子之電極,另一方面,放電電極22係用以於與感應電極24之間,產生正離子之電極。另,感應電極23、24為接地電位。
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表面,如圖2所示,以絕緣性密封材料41(樹脂)覆蓋。絕緣性密封材料41例如亦可為加熱硬化型環氧樹脂等之絕緣材料。絕緣性密封材料41亦可藉由加熱樹脂材料使之硬化而形成。
該絕緣性密封材料41密封放電電極21、22之安裝部33a、34a之基端部。另,如後述般,安裝部33a、34a係用以將放電電極21、22之複數個線狀之導電體25、26安裝於本體裝置即離子產生裝置1(更具體而言,為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構件。藉由設置有絕緣性密封材料41,可相對於高電壓,絕緣保護安裝部33a、34a。
以使絕緣性密封材料41與蓋體15之表面例如大致齊平面之方式,覆蓋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至相當於蓋體15表面之位置。放電電極21、22自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表面垂直地設置,且自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表面突出。
放電電極21係包含具備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25且形成為刷子狀之前端部31與,供複數條導電體25安裝之基端部33之刷子狀之放電電極。又,放電電極22係包含具備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26且形成為刷子狀之前端部32,與供複數條導電體26安裝之基端部34之刷子狀之放電電極。
另,前端部31、32係顯示自基端部33、34起之前端部分,具體而言,自捆束為刷子狀之導電體25、26之前端面(頭頂面)36、37至導電體25、26之與基端部33、34之連接端(接觸端)之部分。又,線狀包含絲狀、纖維狀及金屬絲狀。 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例如以金屬、碳纖維、導電性纖維、導電性樹脂等之導電性材料形成。前端部31、32之複數條導電體25、26之每一條之外徑為5 μm以上,30 μm以下。藉由將導電體25、26之外徑設置為5 μm以上,可確保導電體25、26之機械性強度,同時抑制導電體25、26之電性磨損消耗。又,藉由將導電體25、26之外徑設置為30 μm以下,容易形成如毛髮般彎曲之導電體25、26,且引起導電體25、26之擴開及搖動。 導電體25、26亦可分別為外徑7 μm之碳纖維,或亦可為外徑12 μm至25 μm之SUS(不鏽鋼)製之導電性纖維。 放電電極21之基端部33具備:鋼板狀之安裝部33a,其用以將放電電極21安裝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及捆紮部33b,其用以於上述連接端捆紮前端部31之複數條導電體25。同樣地,放電電極22之基端部34具備:鋼板狀之安裝部34a,其用以將放電電極22安裝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及捆紮部34b,其用以於上述連接端捆紮前端部32之複數條導電體26。 接著,針對保護板51、52進行說明。離子產生裝置1,於製造後至安裝於各種電性機器之前,並未限定於以圖1及圖2所示之狀態,載置於某載置台(未圖示)。例如,有以逆轉該狀態之狀態載置於上述載置台之可能性。 如此,於製造步驟等倒轉離子產生裝置1之情形,有放電電極21、22接觸於上述載置台等之床體(地板)而產生刷子部分崩潰等之破損(變形)之虞。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以分別相鄰於放電電極21、22之方式突設分別用以保護放電電極21、22之保護板51、52。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突設有放電電極21、22之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設置於方形之外殼10之上表面之後部之一端。 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為矩形狀,且放電電極21、22沿著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長邊方向排列。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以平行於放電電極21、22之排列方向之邊即長邊14a平行於外殼10之後部之邊10a之方式面向邊10a而設置。 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外殼10之上表面之後部之兩側端部,分別以相鄰於放電電極21、22之方式突設保護板51、52。 保護板51、52於放電電極21、22之排列方向即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長邊方向(即,平行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長邊14a之方向)隔著放電電極21、22而並設。 保護板51、52之高度之最大值,大於放電電極21、22之高度,且保護板51、52以對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表面較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更突出之方式,藉由於絕緣性密封材料41上,或於蓋體15之上部、或與蓋體15一體形成,而垂直地突設。 藉此,即使於離子產生裝置1例如倒轉之情形,亦可防止放電電極21、22直接接觸於上述載置台等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外部之物體,可防止由於該接觸導致之破損等。 此處,所謂保護板51、52之高度係顯示上下方向之長度,即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表面至保護板51之上表面之高度,及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表面至保護板52之上表面之高度。 保護板51、52之高度以對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表面較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更突出之方式形成即可,並未特別限定。 然而,若保護板51、52之高度變高,則相應地,離子產生裝置1大型化。因此,保護板51、52之高度,例如期望形成為於離子產生裝置1倒轉時,放電電極21、22不直接接觸於上述載置台等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外部之物體的程度之高度。 例如,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表面至保護板51、52之上表面之高度期望形成為較放電電極21、22之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表面至前端部31、32之前端之高度(即,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表面至導電體25、26之前端36、37之高度之最大值)稍微大之程度之高度。 又,保護板51、52分別以放電電極21、22與保護板51、52之間之距離較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之長度更長之方式,與放電電極21、22隔開而配置。 因此,即使藉由導電體25彼此或導電體26彼此排斥而前端部31、32擴開,導電體25、26倒向任何角度,導電體25、26均不會直接接觸於保護板51、52,而可防止洩漏之產生。 保護板51、52於分別透過保護板51、52觀察放電電極21、22時(即,自平行於外殼10之邊10a之方向觀察離子產生裝置1時),保護板51、52之對向於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之部分形成為具有缺口之板狀。因此,於保護板51,對向於放電電極21,形成有露出前端部31之開口部51a。另一方面,於保護板52,對向於放電電極22,形成有露出前端部32之開口部52a。 藉由如此般於保護板51、52形成開口部51a、52a,可不因保護板51、52而阻礙放電電極21、22之離子釋放,而進行良好之離子釋放。 如圖1及圖2所示,於離子產生裝置1之前後方向,吹送有搬送自放電電極21、22釋放之離子的空氣等之氣體。另,於本說明書中,將吹送搬送該離子之氣體之方向稱為送風方向A。送風方向A係圖1等所示之箭頭之方向。 (放電電極) 接著,參照圖3~圖7,針對本實施形態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構成進一步詳細說明。圖3係顯示放電電極及其周邊構成之立體圖。圖4係表示放電電極之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俯視圖。圖5係表示捆紮部33b、34b之構成之立體圖。 如上述,放電電極21、22以並列方向相對於送風方向A垂直之方式配置。 捆紮部33b、34b捆紮(鉚接)保持具備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25、26之刷子(亦稱為刷子部)之基端部。且,安裝部33a、34a之基端部藉由絕緣性密封材料41密封。 如圖4及圖5所示,捆紮部33b、34b於供導電體25、26插入之開口部成為橢圓形狀。因此,藉由捆紮部33b、34b捆紮之導電體25、26,即前端部31、32之前端面36、37亦成為橢圓形狀。藉此,與前端面為圓形狀之情形相比,導電體25、26之外周部之條數增加,且於前端面36、37中,尤其較中心部分更容易釋放離子之邊緣部分之面積變大。因此,若藉由具備放電電極21、22之離子產生裝置1,則可更高效率地釋放離子。於將前端面36、37之長邊方向之長度設為L1,將與該長邊方向正交之短邊方向之長度設為L2時,較佳為L1/L2≧1.5,進而,因若L1/L2≧2則外周部之導電體25、26之條數進一步增加故為更佳。 前端部31、32之前端面36、37為平坦,且相對於配置有放電電極21、22之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基板表面大致平行。 此處,前端部31、32係於藉由捆紮部33b、34b將複數條導電體25、26捆紮後,於切斷步驟中,藉由以成為最佳長度之方式於前端面36、37切斷而製作。因此,藉由將前端部31、32之前端面36、37以平坦且相對於配置有放電電極21、22之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基板表面大致平行之方式切斷,可效率良好地於切斷步驟中製作前端部31、32。 前端面36、37之橢圓形狀之長邊方向之朝向雖亦可為與相對於離子產生裝置1之送風方向A平行之朝向,但較佳為非平行。藉此,與前端面36、37之橢圓形狀之長邊方向與送風方向平行之情形相比,因排列於長邊方向之複數條導電體25、26之前端面36、37效率良好地受風,故放電電極21、22可更加效率良好地自前端面36、37釋放離子且使其擴散。 進而,更佳為前端面36、37之橢圓形狀之長邊方向與相對於離子產生裝置1之送風方向A垂直。藉此,因前端面36、37進而效率良好地接受風,故放電電極21、22可進而效率良好地自前端面36、37釋放離子且使其擴散。 又,較佳為放電電極21、22排列之方向與送風方向A垂直。因於放電電極21、22間,吹送更多之送風方向A之風,且前端面36、37效率良好地受風,故放電電極21、22可進一步效率良好地自前端面36、37釋放離子且使其擴散。另,亦可為放電電極21、22排列之方向與送風方向A非垂直之構成。 另,前端部31、32之前端面36、37之形狀並未限定於橢圓形狀,只要具有長邊方向及與該長邊方向正交之短邊方向之形狀即可,可採取各種形狀。該前端部31、32之前端面36、37之形狀,成為對應於捆紮部33b、34b之供導電體25、26插入之開口部之形狀的形狀。因此,藉由將捆紮部33b、34b之供導電體25、26插入之開口部之形狀設為具有長邊方向及正交於該長邊方向之短邊方向之形狀,如上述般,可將導電體25、26之前端面36、37之形狀設為具有長邊方向及正交於該長邊方向之短邊方向之形狀。 圖6係表示捆紮部33b、34b之供導電體25、26插入之開口部形狀之圖。圖6之(a)~(d)係自上方觀察捆紮部33b、34b之圖。如圖6之(a)~(d)所示,捆紮部33b、34b之供導電體25、26插入之開口部之形狀若為(a)橢圓形狀、(b)長方形狀、(c)2個圓形狀連續之形狀、(d)3個圓形狀連續之形狀等之具有長邊方向及正交於該長邊方向之短邊方向之形狀,則可採取各種形狀。另,如上述,藉由捆紮部33b、34b之供導電體25、26插入之開口部之形狀採用圖6(a)~(d)所示之形狀,前端部31、32之前端面36、37之形狀亦成為圖6(a)~(d)所示之形狀。 圖7係顯示捆紮部33b、34b之鉚合形狀之例之圖。圖7係自正面觀察捆紮部33b、34b之圖。如圖7(a)~(m)所示,捆紮部33b、34b之鉚合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可採取各種形狀。 (離子產生裝置1之製造方法) 接著,針對離子產生裝置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於基端部33、34之捆紮部33b、34b,插入複數條導電體而進行捆紮(捆紮步驟)。且,以成為最佳長度之方式切斷由捆紮部33b、34b捆紮之各複數條導電體(切斷步驟)。藉此,形成前端部31、32。接著,將形成有前端部31、32之放電電極21、22之基端部33、34分別安裝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放電電極安裝步驟)。 且,於外殼10之內側,配置變壓器驅動電路用基板12、高壓變壓器13、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配置步驟)。藉此,將蓋體15及保護板51、52以覆蓋變壓器驅動電路用基板12與高壓變壓器13之方式組裝於外殼10。此時,放電電極21、22自蓋體15之開口部突出。即,放電電極21、22係基端部33、34之一部分收容於蓋體15之開口部(收容部)。 接著,於蓋體15之開口部填充絕緣性樹脂材料(填充步驟),且藉由加熱等使該填充之樹脂材料硬化,藉此形成絕緣性密封材料41。藉由如此般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表面形成絕緣性密封材料41,而密封放電電極21、22之基端部33、34與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接觸部附近(密封步驟)。另,作為填充之樹脂材料,例如使用環氧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等之絕緣材料。 〔實施形態2〕 如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基於圖8~圖9進行說明。另,為說明之方便,對具有與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構件相同功能之構件,附記相同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構造之立體圖。圖9係表示放電電極之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俯視圖。 離子產生裝置1亦可替換放電電極21、22(參照圖3、圖4)而具備放電電極21A、22A。於實施形態2之離子產生裝置1中,放電電極21A、22A以外之構成與於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構成相同。 放電電極21A係替換放電電極21具備之前端部31而具備前端部31A。前端部31A係藉由捆紮部33b捆紮導電體25A而替換導電體25(參照圖3、圖4)而構成。 放電電極22A係替換放電電極22具備之前端部32而具備前端部32A。前端部32A係藉由捆紮部34b捆紮導電體26A而替換導電體26(參照圖3、圖4)而構成。 前端部31A之前端面36A朝向與放電電極21A對向之放電電極22A而向下方(接近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方向)傾斜。前端部32A之前端面37A朝向與放電電極22A對向之放電電極21A而向下方傾斜。 此處,為了將放電電極21A、22A釋放之離子釋放至離子產生裝置1外而吹送至離子產生裝置1之送風方向A之風,尤其重點地吹送至放電電極21A、22A間。因此,如上述,將前端部31A之前端面36A朝向對向配置之放電電極22A且向下方傾斜,進而,將前端部32A之前端面37A朝向對向配置之放電電極21A且向下方傾斜,藉此,前端面36A、37A可有效率地承受送風方向A之風。因此,放電電極21A、22A可更有效率地釋放離子。 進而,前端面36A、37A之長邊方向與放電電極21A、22A排列之方向平行。藉此,放電電極21A、22A可進一步有效率地釋放離子。 又,因前端面36A、37A為平坦,故可於切斷步驟中有效率地製作前端部31A、32A。 〔實施形態3〕 如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基於圖10~圖13進行說明。另,為說明之方便,對具有與實施形態1、2所說明之構件相同功能之構件,附記相同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21B之構成之立體圖。圖11係表示圖10所示之放電電極之前端部之前端面附近之前視圖。 離子產生裝置1亦可替換放電電極21、22(參照圖3、圖4),而具備放電電極21B、22B。於實施形態3之離子產生裝置1中,放電電極21B、21B以外之構成與於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構成相同。 放電電極21B係替換放電電極21A、22A具備之前端部31A、32A而具備前端部31B。前端部31B係藉由捆紮部33b捆紮導電體25B而替換導電體25(參照圖3、圖4)而構成。 前端部31B之前端面36B並非平坦,而具有連續山形形狀之凹凸形狀。前端面36B係邊緣部分具有凹凸形狀,中央部分為平坦之形狀。又,亦可前端面36B整體性設置有凹凸形狀。 如圖11所示,凹凸形狀係以鄰接之導電體25B之前端面彼此形成連續斜面之方式形成。藉此,於切斷步驟中切斷前端面36B時,可容易地製作凹凸形狀。 如此,因放電電極21B之前端部31B之前端面36B具有凹凸形狀,故與平坦之情形相比,可使承受送風方向A之風之面積變大。因此,可有效率地釋放離子。 圖12係表示專利文獻1所示之中心電極之前端面附近之樣子之立體圖。如圖12所示,中心電極221之前端部231係藉由捆紮複數條碳纖維225而構成。前端部231之前端面236成為中央部凹陷之研鉢狀。又,前端部231之前端面236為圓形狀。 此處,因於前端面236為圓形狀之情形、於平坦或研鉢狀之情形、因邊緣部分容易放電故於前端部231長時間通電之情形時,藉由放電形成之附著物容易附著於前端面236之邊緣部分。於該附著物沿著前端面236之邊緣部分遍及全周而形成之情形,構成前端部231之複數條碳纖維225成束,成為擬似與1根較粗之碳纖維相同者。如此,若複數條碳纖維225擬似相同於1根較粗之碳纖維,則自前端面236釋放電子之效率變差。 另一方面,因本實施形態之放電電極21B之前端部31B之前端面36B具有凹凸形狀,故於前端面36B之邊緣部分,尤其於凸部分之放電集中。因此,即使於前端面36B形成因放電形成之附著物,附著物亦主要形成於凸部之頭頂部,而難以於鄰接之凸部之頭頂部間形成。因此,若藉由放電電極21B,即使前端部31B長時間通電,亦可維持導電體25B彼此鬆散之狀態。藉此,放電電極21B可抑制釋放離子之效率降低。換言之,放電電極21B可提升長時間離子之釋放時之離子釋放效率。 進而,前端部31B之前端面36B若為橢圓形狀等具有長邊方向及正交於該長邊方向之短邊方向之形狀,則可更有效率地提升離子之釋放效率。另,前端部31B之前端面36B亦可為不具有長邊方向與短邊方向之圓形狀等。 圖13表示變化例之放電電極21C之前端部31C之前端面36C之構成之前視圖。圖13所示之放電電極21C具備之前端部31C係捆紮複數條導電體25C而構成。前端部31C之前端面36C藉由使鄰接之導電體25C之前端面彼此構成階差,而於前端面36C構成凹凸形狀。如圖13所示,凹凸形狀亦可為鄰接之導電體25C彼此每1條形成階差,亦可收集鄰接之複數條導電體25C彼此而形成階差。根據圖13之凹凸形狀,與圖11所示之凹凸形狀相比,於前端面36C中不連接點變多。因此,若藉由放電電極21C,則可更難以附著因放電形成之附著物。 〔實施形態4〕 如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基於圖14~圖20進行說明。另,為說明之方便,對具有與實施形態1~3所說明之構件相同功能之構件,附記相同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圖1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4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離子產生裝置1亦可替換放電電極21、22(參照圖3、圖4)而具備放電電極21D、21D。於實施形態4之離子產生裝置1中,放電電極21D、21D以外之構成與於實施形態1中說明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構成相同。 放電電極21D係替換基端部33(參照圖3、圖4)而具備基端部33D。基端部33D於替換安裝部33a(參照圖3、圖4)而具備安裝部33Da之方面與基端部33不同。放電電極21D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相同。 另,將前端部31之基端面(與前端面36相反側之面)稱為基端面38。基端面38係前端部31中靠近捆紮部33b之側之下方側之面。 安裝部33Da具備延伸部33Da1與構造圖33Da2。延伸部33Da1與構造體33Da2可由相同金屬材料構成。 延伸部33Da1係自與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接觸之基端部33Da1a延伸至與捆紮部33b之連接端33Da1b之部分。即,延伸部33Da1係支持捆紮部33b及前端部31之部分。 構造體33Da2係設置於延伸部33Da1之基端部33Da1a至連接端33Da1b之中途。構造體33Da2係於將放電電極21D安裝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時,防止硬化前之液狀樹脂材料(成為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材料)攀升至延伸部33Da1者。 構造體33Da2係具有與延伸部33Da1不同形狀之構造體。作為一例,構造體33Da2係自延伸部33Da1之兩板面突出之凸形狀。 此處,於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製造時,於對液狀樹脂材料(成為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材料)藉由例如加熱等硬化時,存在液狀樹脂材料自延伸部33Da1之基端部33Da1a側攀升至延伸部33Da1之情形。 若該樹脂材料接著於前端部31之基端面38,則該樹脂材料藉由複數條較細導電體25之毛細管力,浸透至前端部31之前端面36。 且,若浸透至前端部31之前端面36之樹脂材料硬化,則抑制線狀之導電體25之擴開。因此,放電電極21D之離子產生能力下降。即,產生離子產生裝置1之性能降低之缺點。 因此,如放電電極21D般,藉由於安裝部33Da之延伸部33Da1之基端部33Da1a至連接端33Da1b之中途,設置構造體33Da2,即使上述樹脂材料攀升至延伸部33Da1,構造體33Da2成為阻力,亦可防止上述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Da2更上方。藉此,可防止上述樹脂材料附著於前端部31。因此,可防止放電電極21D之離子產生能力降低。即,可防止離子產生裝置1之性能降低。 該構造體33Da2較佳為於延伸部33Da1中設置於較上述樹脂材料之表面(即,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表面)更上方。藉此,可確實地藉由構造體33Da2停止上述樹脂材料之攀升。 又,有前端部31之基端面38較捆紮部33b之下端面更向下方突出之情形。於該情形,較佳為構造體33Da2於延伸部33Da1中設置於較前端部31之基端面38更下方。若如此,則藉由構造體33Da2可確實防止攀升至延伸部33Da1之上述樹脂材料附著於前端部31之基端面38。 構造體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即可,可採取自延伸部突出之凸形狀、自延伸部凹陷之凹形狀或設置於延伸部之開口部等之各種形狀。以下,例舉若干構造體33Da2之變化例。 另,設置各變化例之各構造體之位置與延伸部33Da1中設置構造體33Da2之位置相同。 (變化例1) 圖15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1之放電電極21E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E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E。基端部33E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E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E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Ea具備延伸部33Ea1與構造體33Ea2。延伸部33Ea1與構造體33Ea2可由相同之金屬材料構成。構造體33Ea2設置於安裝部33Ea之延伸部33Ea1之基端部33Ea1a至連接端33Ea1b之中途。 構造體33Ea2係於延伸部33Ea1之兩板面中,自一板面山形地突出之凸形狀,另一板面為山形地凹陷之形狀。根據構造體33E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可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Ea2更上方之延伸部33Ea1。 (變化例2) 圖16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2之放電電極21F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F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F。基端部33F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F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F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Fa具備延伸部33Fa1與構造體33Fa2。延伸部33Fa1與構造體33Fa2可由相同之金屬材料構成。構造體33Fa2設置於安裝部33Fa之延伸部33Fa1之基端部33Fa1a至連接端33Fa1b之中途。 構造體33Fa2係於延伸部33Ea1之兩板面中,自一板面彎曲而突出之凸形狀,另一板面為彎曲而凹陷之形狀。根據構造體33F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可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Fa2更上方之延伸部33Fa1。 (變化例3) 圖17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3之放電電極21G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G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G。基端部33G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G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G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Ga具備延伸部33Ga1與構造體33Ga2a、Ga2b。構造體33Ga2a、33Ga2b設置於安裝部33Ga之延伸部33Ga1之基端部33Ga1a至連接端33Ga1b之中途。 構造體33Ga2a係設置於延伸部33Ga1之開口部。構造體33Ga2b係設置於連接延伸部33Ga1之兩板面之兩側面之彎曲凹部。構造體33Ga2b以未達到延伸部33Ga1之兩側面間之中心之程度自兩側面凹陷。2個構造體33Ga2b以成為對象之方式設置於延伸部33Ga1之兩側面。
根據構造體33Ga2a、33Ga2b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可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Ga2a、33Ga2b更上方之延伸部33Ga1。 (變化例4) 圖18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4之放電電極21H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H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H。基端部33H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H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H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Ha具備延伸部33Ha1與構造體33Ha2。延伸部33Ha1與構造體33Ha2可由相同之金屬材料構成。構造體33Ha2設置於安裝部33Ha之延伸部33Ha1之基端部33Ha1a至連接端33Ha1b之中途。 構造體33Ha2具有連續設置之第1彎曲部與第2彎曲部。構造體33Ha2之第1彎曲部係於延伸部33Ea1之兩板面中,自一板面彎曲而突出之凸形狀,另一板面為彎曲而凹陷之形狀。構造體33Ha2之第2彎曲部係於延伸部33Ea1之兩板面中,自一板面彎曲而凹陷之形狀,另一板面為彎曲而突出之形狀。 根據構造體33H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Ha2更上方之延伸部33Ha1。 (變化例5) 圖19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5之放電電極21I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I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I。基端部33I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I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I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Ia具備延伸部33Ia1與構造體33Ia2。構造體33Ia2設置於安裝部33Ia之延伸部33Ia1之基端部33Ia1a至連接端33Ia1b之中途。 構造體33Ia2係設置於延伸部33Ia1之兩側面之彎曲之凹部。構造體33Ia2以超過延伸部33Ia1之兩側面間之中心之程度較深地自兩側面凹陷。2個構造體33Ia2以成為非對象之方式於延伸部33Ia1之延伸方向交互地設置於延伸部33Ia1之兩側面。 根據構造體33I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Ia2更上方之延伸部33Ia1。 (變化例6) 圖20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6之放電電極21J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J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J。基端部33J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J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J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Ja具備延伸部33Ja1與構造體33Ja2。構造體33Ja2設置於安裝部33Ja之延伸部33Ja1之基端部33Ja1a至連接端33Ja1b之中途。 構造體33Ja2係設置於延伸部33Ja1之兩側面之山形狀之凹部。構造體33Ja2以超過延伸部33Ja1之兩側面間之中心之程度較深地自兩側面凹陷。2個構造體33Ja2以成為非對象之方式於延伸部33Ja1之延伸方向交互地設置於延伸部33Ia1之兩側面。 根據構造體33J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Ja1更上方之延伸部33Ja1。 〔實施形態5〕 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參照圖21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針對具備離子產生裝置之電氣機器進行說明。圖2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電氣機器100之內部構成之一例之俯視圖。參照圖21針對電氣機器100之構成進行敘述。 如圖7所述般,於電氣機器100中,於形成將藉由離子產生裝置1產生之離子引導至外部之通路即送風路徑102之風扇用套管101之一部分安裝離子產生裝置1。 因此,於送風路徑102內,設置離子產生裝置1與吹送搬送由離子產生裝置1產生之離子之氣體之送風裝置103。離子產生裝置1設置於送風裝置103之送風方向A之下游側。即,送風裝置103對於離子產生裝置1之放電電極21、22吹送送風方向A之氣體。另,送風裝置103亦可為多葉式風扇、橫流風扇或其他風扇。 又,離子產生裝置1亦可為一體地組裝入電氣機器100之構成,亦可為對於電氣機器100裝卸自由地設置。藉由離子產生裝置1對於電氣機器100裝卸自由地設置,可進行離子產生裝置1之更換或清潔,電氣機器100之保養變地容易。
根據構造體33Ga2a、33Ga2b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可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Ga2a、33Ga2b更上方之延伸部33Ga1。
(變化例4)
圖18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4之放電電極21H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H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H。基端部33H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H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H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Ha具備延伸部33Ha1與構造體33Ha2。延伸部33Ha1與構造體33Ha2可由相同之金屬材料構成。構造體33Ha2設置於安裝部33Ha之延伸部33Ha1之基端部33Ha1a至連接端33Ha1b之中途。
構造體33Ha2具有連續設置之第1彎曲部與第2彎曲部。構造體33Ha2之第1彎曲部係於延伸部33Ha1之兩板面中,自一板面彎曲而突出之凸形狀,另一板面為彎曲而凹陷之形狀。構造體33Ha2之第2彎曲部係於延伸部33Ha1之兩板面中,自一板面彎曲而凹陷之形狀,另一板面為彎曲而突出之形狀。
根據構造體33H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Ha2更上方之延伸部33Ha1。
(變化例5)
圖19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5之放電電極21I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I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I。基端部 33I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I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I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Ia具備延伸部33Ia1與構造體33Ia2。構造體33Ia2設置於安裝部33Ia之延伸部33Ia1之基端部33Ia1a至連接端33Ia1b之中途。
構造體33Ia2係設置於延伸部33Ia1之兩側面之彎曲之凹部。構造體33Ia2以超過延伸部33Ia1之兩側面間之中心之程度較深地自兩側面凹陷。2個構造體33Ia2以成為非對象之方式於延伸部33Ia1之延伸方向交互地設置於延伸部33Ia1之兩側面。
根據構造體33I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且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Ia2更上方之延伸部33Ia1。
(變化例6)
圖20係顯示實施形態4之放電電極21D之變化例6之放電電極21J及其周邊構成之圖,(a)係前視圖,(b)係側視圖。
放電電極21J係替換基端部33D(參照圖14)而具備基端部33J。基端部33J於替換安裝部33Da(參照圖14)而具備安裝部33Ja之方面與基端部33D不同。放電電極21J之其他構成與放電電極21D相同。
安裝部33Ja具備延伸部33Ja1與構造體33Ja2。構造體33Ja2設置於安裝部33Ja之延伸部33Ja1之基端部33Ja1a至連接端33Ja1b之中途。
構造體33Ja2係設置於延伸部33Ja1之兩側面之山形狀之凹部。構造體33Ja2以超過延伸部33Ja1之兩側面間之中心之程度較深地自兩側面凹陷。2個構造體33Ja2以成為非對象之方式於延伸部33Ja1之延伸方向交互地設置於延伸部33Ja1之兩側面。
根據構造體33Ja2之形狀,亦可成為對於上述樹脂材料攀升之阻力, 且防止該樹脂材料攀升至較構造體33Ja1更上方之延伸部33Ja1。
〔實施形態5〕
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參照圖21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針對具備離子產生裝置之電氣機器進行說明。圖2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電氣機器100之內部構成之一例之俯視圖。參照圖21針對電氣機器100之構成進行敘述。
如圖21所述般,於電氣機器100中,於形成將藉由離子產生裝置1產生之離子引導至外部之通路即送風路徑102之風扇用套管101之一部分安裝離子產生裝置1。
因此,於送風路徑102內,設置離子產生裝置1與吹送搬送由離子產生裝置1產生之離子之氣體之送風裝置103。離子產生裝置1設置於送風裝置103之送風方向A之下游側。即,送風裝置103對於離子產生裝置1之放電電極21、22吹送送風方向A之氣體。另,送風裝置103亦可為多葉式風扇、橫流風扇或其他風扇。
又,離子產生裝置1亦可為一體地組裝入電氣機器100之構成,亦可為對於電氣機器100裝卸自由地設置。藉由離子產生裝置1對於電氣機器100裝卸自由地設置,可進行離子產生裝置1之更換或清潔,電氣機器100之保養變地容易。
電氣機器100之種類並非未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離子產生機、空氣調節機、除濕機、加濕器、空氣清淨機、扇式加熱器或其他機器。電氣機器100亦可為家用,亦可為車載用。電氣機器100,例如為了調節房屋之室內、大廈之一室、醫院之病房、汽車之車室內、飛機之機艙內或船之船艙內等之空氣而適當使用。
如上述,安裝部33a亦可形成為板狀。於安裝部33a為板狀之情形,考慮電氣機器100之送風方向A,更佳為設定板狀之安裝部33a之板面之朝向。 然而,於電氣機器100中,如上述,於進行放電電極之清潔時,卸下離子產生裝置1,而清潔該離子產生裝置1內部之放電電極。於以下之實施形態6中,針對不自電氣機器100卸下離子產生裝置1,而可進行放電電極清潔之例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6〕 如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基於圖22~圖26進行說明。另,為說明之方便,對具有與實施形態1~5所說明之構件相同功能之構件,附記相同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離子產生裝置2之整體構成) 圖22係顯示離子產生裝置2之概略構成之立體圖,(a)係顯示離子產生前(通風前)之狀態,(b)係顯示離子產生時(通風時)之狀態。 如圖22之(a)(b)所示,離子產生裝置2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基本構成相同,不同點在於:保護板53、54(突出構件)之形成位置及其形狀與具備用以清潔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放電部)之清潔板55(清潔構件)。 於離子產生裝置2中,亦與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相同,如圖22所示,於該離子產生裝置2之前後方向,吹送搬送自放電電極21、22釋放之離子之空氣等之氣體。與上述實施形態1~5相同,將吹送搬送離子之氣體之方向稱為送風方向A。送風方向A於圖22以外之圖23等中亦相同。 圖23之(a)係離子產生裝置2之俯視圖,(b)係顯示(a)之XX線箭頭所視之剖面,(c)(d)係說明放電電極21、22之清潔時清潔板55之動作之圖。 突設有放電電極21、22之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係設置於方形之外殼10之上表面之前部(風之導入側)之一端。且,保護板53、54亦於外殼10之上表面之前部(風之導入側)接近放電電極21、22而突設。藉此,保護板53、54與上述實施形態1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保護板51、52相同,分別保護放電電極21、22。 保護板53、54於正交於放電電極21、22之排列方向,即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長邊方向(即,平行於離子產生用基板14之長邊14a之方向)之方向,隔著放電電極21、22而並列設置。保護板53、54自風之導入方向(箭頭A方向)之上風側,依保護板54、保護板53之順序配置。 保護板53、54之高度最大值大於放電電極21、22之高度,且保護板53、54係對於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14之表面以較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更突出之方式,藉由於蓋體15之上部或與蓋體15一體形成,而垂直地突設。 藉此,即使於離子產生裝置2例如倒轉之情形,亦可防止放電電極21、22直接接觸於上述載置台等之離子產生裝置2之外部之物體,可防止由於該接觸導致之破損等。 此處,保護板53、54之高度表示上下方向之長度,即蓋體15之表面至保護板53之上表面之高度,及蓋體15之表面至保護板54之上表面之高度。 另,若保護板53、54之高度以對於離子產生用基板14之表面較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更突出之方式形成,則無特別限定。然而,若保護板53、54之高度變高,則相應地,離子產生裝置2大型化。因此,保護板53、54之高度例如期望形成為於離子產生裝置2倒轉之情形,放電電極21、22不直接接觸於上述載置台等之離子產生裝置2之外部物體之程度之高度。 又,保護板53、54分別以放電電極21、22與保護板53、54之間之距離較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之長度更長之方式,與放電電極21、22隔開而配置。 因此,構成前端部31之導電體25(圖3)彼此或構成前端部32之導電體26(圖3)彼此排斥而擴開前端部31、32,藉此,導電體25、26以任何角度傾倒,導電體25、26亦不會直接接觸於保護板53、54而可防止洩漏之產生。 保護板53、54於對向於任一放電電極21、22之部分形成有開口部53a、54a。藉此,保護板53、54成為可保護放電電極21、22,且使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通過開口部53a、54a而對該放電電極21、22吹送之構造。 於對於保護板53配置於上風側之保護板54,分別形成有覆蓋各開口部54a且於該各開口部54a之上端部藉由轉動軸56而轉動自如地被支持之清潔板55。即,如圖22之(b)所示,清潔板55於經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推壓而向保護板53側轉動之狀態時,通過各開口部54a而對放電電極21、22吹送風。 清潔板55包含例如使塑膠等之樹脂成型之板狀之構件,且以藉由吹送離子產生裝置2中產生之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而可轉動之程度之重量形成。上述樹脂材料亦可為與外殼材料相同,亦可為不同,例如亦可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PTFE、聚氯乙烯、ABS、丙烯酸、尼龍、聚縮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等之樹脂,但自耐磨耗性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聚縮醛或尼龍。另,清潔板55之材料並非限定於此,只要兼具可藉由風轉動之輕量與可轉動且可清潔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之強度即可。例如清潔板55,如圖25之(a)(b)所示,包含成為轉動中心之上端部55a與具有接受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之受風面55b及相反面55c之板狀之構件。 2塊清潔板55分別設定為於向保護板53側轉動時,抵接於放電電極21、22各者之前端部31、32之長度。藉此,2塊清潔板55藉由向保護板53側轉動,而抵接於放電電極21、22各者之前端部31、32,且藉由揮除附著於該前端部31、32之塵埃或髒污,而進行該放電電極21、22之清潔。 另,清潔板55並未限定於圖25所示之形狀,若為向保護板53側轉動時抵接於放電電極21、22各者之前端部31、32之形狀,則亦可為任意形狀。針對其他形狀之清潔板,於後進行敘述。 (清潔板55之清潔動作) 一面參照圖23之(b)~(d)一面針對清潔板55之放電電極21、22之清潔動作進行說明。 於利用離子產生裝置2產生離子前,如圖23之(b)所示,清潔板55於與保護板54重合之位置待機,若開始產生離子,則風自送風方向A吹送,如圖23之(c)所示,清潔板55向保護板53側轉動,且該清潔板55於風持續吹送之期間,維持轉動至與送風方向A大致平行之位置之狀態。於該狀態時,將由放電電極21、22產生之離子利用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吹出至保護板53側,而將離子朝離子產生裝置2之外釋放。且,若停止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則如圖23(d)所示,清潔板55藉由自重而轉動至保護板54側且返回至原來位置。 此處,於利用離子產生裝置2開始產生離子時(送風開始時),如圖23(b)(c)所示,於清潔板55轉動時,該清潔板55之前端部會抵接到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又,於離子產生裝置2之離子產生停止時(送風停止時),如圖23之(c)(d)所示,於清潔板55轉動時,該清潔板55之前端部抵接於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 如此,於離子產生裝置2中,藉由清潔板55於離子產生開始時(送風開始時)與離子產生停止時(送風停止時)之2次抵接於放電電極21、22,而進行該放電電極21、22之清潔。 清潔板55之長度,如上述,雖必須為藉由轉動動作而抵接到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之長度,但清潔板55之寬度可為不完全覆蓋開口部54a之寬度,且若為承受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而可轉動該清潔板55之程度之寬度,則亦可較該開口部54a之寬度更窄。 (清潔板55之返回動作) 於圖23中,雖例示清潔板55藉由自重而返回至保護板54之原來位置之例,但清潔板55亦可藉由賦能力而返回至保護板54之原來位置。圖24係顯示藉由賦能力將清潔板55返回至保護板54之原來位置之例,(a)係顯示清潔板55於與保護板54重合之位置待機之狀態,(b)係顯示清潔板55藉由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抵抗作用於與該送風方向A相反方向之賦能力而轉動之狀態。 如圖24(a)(b)所示,於向清潔板55之轉動方向突出之保護板54之上端部54b與該清潔板55之上端部側之間,設置有彈簧60作為賦予賦能力之構件。該彈簧60係對於清潔板55,朝與該清潔板55藉由風而轉動之方向相反方向賦予賦能力者。另,彈簧60之賦能力較佳為能使清潔板55藉由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而向保護板53側轉動、且如圖23(c)所示對放電電極21、22吹送風之程度、且可維持該清潔板55之轉動狀態之程度之力。 另,作為彈簧60,可使用線圈彈簧、板簧等,且只要賦予上述賦能力則亦可為任意之彈簧。又,作為賦予賦能力之方法,並未限定於彈簧60者,只要清潔板55於不受送風之外力時,賦予其返回至原來位置(保護板54之待機位置)之外力之機械性之機構即可。 如上述,藉由設置彈簧60,於離子產生停止時(通風停止時),可使清潔板55於保護板54之特定位置(待機位置)不動。即,因若無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則清潔板55於待機位置不動,故於需要清潔板55之情形(離子產生時)以外,清潔板55不會轉動。因此,藉由進行不需要清潔板55之轉動,防止清潔板55過度接觸於放電電極21、22,而發揮可減低該放電電極21、22之損傷或劣化之效果。 (清潔板之構造) 圖25係圖22~圖24所示之清潔板55之概略構成圖,(a)係立體圖,(b)係側視圖。圖26係顯示另一例之概略構成圖,(a)係立體圖,(b)係側視圖。 清潔板55,如圖25所示,因受風面55b為平面,故可接受某程度之風,但為了進一步承受風,較佳為使用圖26所示之形狀之清潔板61。 即,清潔板61,如圖26所示,包含由成為轉動中心之上端部61a,與承受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之受風面61b及相反面61c所成之構件。受風面61b向送風方向A凹陷,與之相應,相反面61c向送風方向A突出。如此,清潔板61因受風面61b凹陷,故較圖25之清潔板55更容易承受風,故可以較小之外力轉動。因此,可謀求清潔板61之輕量化。
另,清潔板55、清潔板61較佳為實施任意之防靜電處理。如此,若使用實施防靜電處理之清潔板55、清潔板61,則可防止該清潔板55、清潔板61自身附著塵埃或髒污。例如,若未對清潔板55、清潔板61實施防靜電處理,則該清潔板55、清潔板61存在附著有自放電電極21、22揮落之塵埃或髒污之虞,但若為上述般實施防靜電處理之清潔板55、清潔板61,則不存在附著有自放電電極21、22揮落之塵埃或髒污之虞。
來自送風方向A之風所致之外力,係可轉動清潔板55、清潔板61以上之力即可,較佳為向橫方向(正交於送風方向A之方向)推開構成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之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25、26(圖3)之力以上。藉此,可高效率地產生由放電電極21、22產生之離子。
又,清潔板55、清潔板61返回至原來位置(保護板54之待機位置)時之力,較佳為向橫方向(正交於送風方向A之方向)推開構成放電電極21、22之前端部31、32之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25、26(圖3)之力以上。藉此,可高效率地去除附著於放電電極21、22之塵埃或髒污。
另,於上述實施形態6中,雖針對將清潔板55設置於保護板54之例進行說明,但並未限定於此,清潔板55亦可設置於較放電電極21、22更靠近送風方向A之上風側,且若為可藉由來自該送風方向A之風驅動,且接觸於該放電電極21、22之放電部之位置,則亦可設置於任意位置。
又,作為清潔放電電極21、22之放電部之清潔構件,雖針對如上述清潔板55、清潔板61之板狀者進行說明,但並未限定於此,亦可為其他形狀。
〔總結〕
本發明之態樣1之離子產生裝置1之特徵在於包含:放電電極21、22,其等藉由放電產生離子,且上述放電電極21、22包含:前端部31、32,其等具有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25、26;捆紮部33b、34b,其等捆紮該複數條導電體25、26之基端部;及安裝部33a、34a,其等用以藉由將該捆紮部33b、34b支持於本體裝置(離子產生裝置1)而安裝,且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25、26之前端面36、37係具有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之形狀,且為了搬送上述離子而對上述放電電極21、22吹送之氣體之送風方向A與上述前端面36、37之上述長邊方向非平行。 藉此,與上述前端面之長邊方向與上述送風方向平行之情形相比,因上述前端面效率良好地承受風,故上述放電電極可自上述前端面效率良好地釋放離子並擴散。因此,可獲得可效率良好地釋放離子之離子產生裝置。 本發明之態樣2之離子產生裝置1,於上述態樣1中,上述前端面36、37之上述長邊方向與上述送風方向A亦可垂直。根據上述構成,因上述前端面進一步效率良好地承受風,故可進一步效率良好地自上述前端面釋放離子且擴散。 本發明之態樣3之離子產生裝置1,於上述態樣1或2中,亦可具備2根上述放電電極21、22,且上述2根放電電極21、22排列之方向與上述送風方向A垂直。根據上述構成,於上述2根放電電極間吹送更多之風。因此,因上述前端面效率良好地承受風,故可進一步效率良好地自上述前端面釋放離子且擴散。 本發明之態樣4之離子產生裝置1,較佳為於上述態樣1或2中,上述前端面36B之邊緣部分具有凹凸形狀。根據上述構成,放電集中於上述凹凸形狀中,尤其於凸部分之頭頂部。因此,藉由放電形成之附著物亦形成於上述凸部分之頭頂部,而難以形成於凸部分之頭頂部間。因此,前端部即使長時間通電,亦可維持複數條導電體彼此鬆散之狀態。藉此,可抑制上述放電電極釋放離子之效率下降。換言之,上述放電電極可提升經過長時間離子之釋放時之離子釋放效率。 本發明之態樣5之離子產生裝置1,於上述態樣1或2中,進而具備密封上述安裝部33Da之基端部33Da1之樹脂(絕緣性密封材料41),且上述安裝部33Da具有自上述安裝部33Da之基端部33Da1a延伸至與上述捆紮部33b之連接端33Da1b之延伸部33Da1與設置於該延伸部33Da1且與該延伸部33Da1不同形狀之構造體33Da2。 根據上述構成,即使硬化前之上述樹脂沿著上述延伸部攀升,與上述延伸部不同形狀之上述構造體亦可成為阻力,可防止上述硬化前之上述樹脂攀升至較上述構造體更上方。藉此,可防止上述硬化前之上述樹脂附著於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因此,可防止上述放電電極之離子產生能力下降。 本發明之態樣6之離子產生裝置1,於上述態樣5中,上述構造體33Da2~33Ja2亦可包含自上述延伸部突出之凸形狀、自上述延伸部凹陷之凹形狀、或設置於上述延伸部之開口部中之至少一者。藉此,上述構造體可成為對於上述硬化前之上述樹脂攀升之阻力。因此,可防止該硬化前之上述樹脂攀升至較上述構造體更上方,可防止附著於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 本發明之態樣7之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係上述態樣6之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且較佳包含使液狀之樹脂材料硬化而形成上述樹脂(絕緣性密封材料41)之步驟。藉此,可防止上述液狀之樹脂材料攀升至較上述構造體更上方,防止附著於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且形成上述樹脂(絕緣性密封材料41)。因此,可獲得防止上述放電電極之離子產生能力下降之離子產生裝置。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離子產生裝置1,於上述態樣中,上述2根放電電極21A、22A之各自上述前端面36A、37A亦可朝向相互對向之放電電極21A、22A側向下方傾斜。 藉此,上述前端面可效率良好地承受吹送至2根放電電極間之風。因此,可進一步效率良好地自上述前端面釋放且擴散離子。 本發明之態樣8之離子產生裝置2,較佳為於上述態樣1或2中,進而包含清潔構件(清潔板55、清潔板61),其等設置於較放電電極21、22更靠近送風方向A之上風側,且藉由來自該送風方向A之風驅動,而接觸於該放電電極21、22之放電部(前端部31、32)藉此清潔該放電部(前端部31、32)。 根據上述構成,藉由以風之外力驅動之清潔構件,清潔放電電極之放電部。即,放電電極之放電部之清潔係被動地進行。藉此,使用者無須主動地進行放電電極之放電部之清潔,而放電部之清潔被動地(自動地)進行。因此,因放電電極之放電部之清潔藉由對放電電極之送風開始而進行,故不存在所謂使用者忘記清潔,且因可減低起因於使用者忘記清潔之放電電極之放電部之污染,故可抑制離子之產生量之減低。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電氣機器100較佳為具備上述離子產生裝置1與對於上述放電電極21、22吹送上述送風方向A之氣體之送風裝置103。藉此,可獲得可高效率地釋放離子之電子機器。 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在申請專利範圍所示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關於適當組合不同實施形態中分別揭示之技術機構所獲得之實施形態,亦包含在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再者,藉由組合各實施形態所分別揭示之技術機構,可形成新的技術特徵。
1‧‧‧離子產生裝置
2‧‧‧離子產生裝置
10‧‧‧外殼
10a‧‧‧邊
11‧‧‧外部連接用基板
12‧‧‧變壓器驅動電路用基板
13‧‧‧高壓變壓器
14‧‧‧離子產生元件用基板
14a‧‧‧長邊
15‧‧‧蓋體
16‧‧‧連接端子
21‧‧‧放電電極
21A‧‧‧放電電極
21B‧‧‧放電電極
21C‧‧‧放電電極
21D‧‧‧放電電極
21E‧‧‧放電電極
21F‧‧‧放電電極
21G‧‧‧放電電極
21H‧‧‧放電電極
21I ‧‧‧放電電極
21J‧‧‧放電電極
22‧‧‧放電電極
22A‧‧‧放電電極
23‧‧‧感應電極
24‧‧‧感應電極
25‧‧‧導電體
25A‧‧‧導電體
25B‧‧‧導電體
25C‧‧‧導電體
26‧‧‧導電體
26A‧‧‧導電體
31‧‧‧前端部
31A‧‧‧前端部
31B‧‧‧前端部
31C‧‧‧前端部
32‧‧‧前端部
32A‧‧‧前端部
33‧‧‧基端部
33a‧‧‧安裝部
33b‧‧‧捆紮部
33D‧‧‧基端部
33Da‧‧‧安裝部
33Da1‧‧‧延伸部
33Da2‧‧‧構造體
33Da1a‧‧‧基端部
33Da1b‧‧‧連接端
33E‧‧‧基端部
33Ea‧‧‧安裝部
33Ea1‧‧‧延伸部
33Ea2‧‧‧構造體
33Ea1a‧‧‧基端部
33Ea1b‧‧‧連接端
33F‧‧‧基端部
33Fa‧‧‧安裝部
33Fa1‧‧‧延伸部
33Fa2‧‧‧構造體
33Fa1a‧‧‧基端部
33Fa1b‧‧‧連接端
33G‧‧‧基端部
33Ga‧‧‧安裝部
33Ga1‧‧‧延伸部
33Ga1a‧‧‧基端部
33Ga1b‧‧‧連接端
33Ga2a‧‧‧構造體
33Ga2b‧‧‧構造體
33H‧‧‧基端部
33Ha‧‧‧安裝部
33Ha1‧‧‧延伸部
33Ha2‧‧‧構造體
33Ha1a‧‧‧基端部
33Ha1b‧‧‧連接端
33I‧‧‧基端部
33Ia‧‧‧安裝部
33Ia1‧‧‧延伸部
33Ia2‧‧‧構造體
33Ia1a‧‧‧基端部
33Ia1b‧‧‧連接端
33J‧‧‧基端部
33Ja‧‧‧安裝部
33Ja1‧‧‧延伸部
33Ja2‧‧‧構造體
33Ja1a‧‧‧基端部
33Ja1b‧‧‧連接端
34‧‧‧基端部
34a‧‧‧安裝部
34b‧‧‧捆紮部
36‧‧‧前端面
36A‧‧‧前端面
36B‧‧‧前端面
36C‧‧‧前端面
37‧‧‧前端面
37A‧‧‧前端面
38‧‧‧基端面
41‧‧‧絕緣性密封材料
51‧‧‧保護板
51a‧‧‧開口部
52‧‧‧保護板
52a‧‧‧開口部
53‧‧‧保護板
53a‧‧‧開口部
54‧‧‧保護板
54a‧‧‧開口部
54b‧‧‧上端部
55‧‧‧清潔板(清潔構件)
55a‧‧‧上端部
55b‧‧‧受風面
55c‧‧‧相反面
56‧‧‧轉動軸
60‧‧‧彈簧
61‧‧‧清潔板(清潔構件)
61a‧‧‧上端部
61b‧‧‧受風面
61c‧‧‧相反面
100‧‧‧電氣機器
101‧‧‧風扇用套管
102‧‧‧送風路徑
103‧‧‧送風裝置
221‧‧‧中心電極
225‧‧‧碳纖維
231‧‧‧前端部
236‧‧‧前端面
A‧‧‧送風方向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概略構成之立體圖。 圖2(a)~(c)係顯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圖。 圖3係顯示上述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4(a)、(b)係表示上述放電電極之構成之圖。 圖5係表示上述放電電極之捆紮部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6(a)~(d)係表示上述捆紮部之開口部之形狀之圖。 圖7(a)~(m)係顯示上述捆紮部之鉚合形狀之例之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9(a)、(b)係表示上述放電電極之構成之圖。 圖10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11係表示上述放電電極之前端部之前端面附近之前視圖。 圖12係表示先前之中心電極之前端面附近之樣子之立體圖。 圖13係表示圖11所示之放電電極之變化例之前端部之前端面之構成之前視圖。 圖14(a)、(b)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 圖15(a)、(b)係顯示圖14所示之放電電極之變化例1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 圖16(a)、(b)係顯示圖14所示之放電電極之變化例2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 圖17(a)、(b)係顯示圖14所示之放電電極之變化例3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 圖18(a)、(b)係顯示圖14所示之放電電極之變化例4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 圖19(a)、(b)係顯示圖14所示之放電電極之變化例5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 圖20(a)、(b)係顯示圖14所示之放電電極之變化例6之放電電極及其周邊之構成之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之電氣機器之內部構成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22(a)、(b)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6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概略構成之立體圖。 圖23(a)~(d)係用以說明圖22所示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之清潔動作之圖。 圖24(a)、(b)係顯示清潔圖22所示之離子產生裝置之放電電極之清潔板之轉動機構之一例之圖。 圖25(a)、(b)係顯示清潔板之一例之圖。 圖26(a)、(b)係顯示清潔板之其他之例之圖。

Claims (8)

  1. 一種離子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放電電極,其藉由放電而產生離子,且上述放電電極包含:前端部,其具有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捆紮部,其捆紮該複數條導電體之基端部;及安裝部,其用以將該捆紮部安裝於本體裝置,且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之前端面係具有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之形狀,用以搬送上述離子而對上述放電電極吹送之氣體之送風方向與上述前端面之上述長邊方向非平行,上述前端部中的複數條導電體的每一條之外徑為5μm以上、30μm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離子產生裝置,其中上述前端面之上述長邊方向與上述送風方向垂直。
  3. 如請求項1或2之離子產生裝置,其具備:2根上述放電電極,且上述2根放電電極排列之方向與上述送風方向垂直。
  4. 一種離子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放電電極,其藉由放電而產生離子,且上述放電電極包含:前端部,其具有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捆紮部,其捆紮該複數條導電體之基端部;及安裝部,其用以將該捆紮部安裝於本體裝置,且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之前端面係具有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之形狀,用以搬送上述離子而對上述放電電極吹送之氣體之送風方向與上述前端面之上述長邊方向非平行,上述前端面之邊緣部分具有凹凸形狀。
  5. 一種離子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放電電極,其藉由放電而產生離子,且上述放電電極包含:前端部,其具有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捆紮部,其捆紮該複數條導電體之基端部;及安裝部,其用以將該捆紮部安裝於本體裝置,且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之前端面係具有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之形狀,用以搬送上述離子而對上述放電電極吹送之氣體之送風方向與上述前端面之上述長邊方向非平行,其進而具備:密封上述安裝部之基端部之樹脂,且上述安裝部具有自上述安裝部之基端部延伸至與上述捆紮部之連接端之延伸部、及設置於該延伸部且與該延伸部為不同形狀之構造體。
  6. 如請求項5之離子產生裝置,其中上述構造體包含自上述延伸部突出之凸形狀、自上述延伸部凹陷之凹形狀、或設置於上述延伸部之開口部中之至少一者。
  7. 一種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如請求項6之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且包含使液狀之樹脂材料硬化而形成上述樹脂之步驟。
  8. 一種離子產生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放電電極,其藉由放電而產生離子,且上述放電電極包含:前端部,其具有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捆紮部,其捆紮該複數條導電體之基端部;及安裝部,其用以將該捆紮部安裝於本體裝置,且上述複數條線狀之導電體之前端面係具有長邊方向及短邊方向之形狀,用以搬送上述離子而對上述放電電極吹送之氣體之送風方向與上述前端面之上述長邊方向非平行,其進而包含:清潔構件,其設置於較上述放電電極更靠近上述送風方向之上風,由來自該送風方向之風驅動而接觸到該放電電極之放電部,藉此清潔該放電部。
TW105134606A 2016-03-28 2016-10-26 離子產生裝置、及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625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4694 2016-03-28
JP??2016-064694 2016-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622A TW201733622A (zh) 2017-10-01
TWI625140B true TWI625140B (zh) 2018-06-01

Family

ID=5996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4606A TWI625140B (zh) 2016-03-28 2016-10-26 離子產生裝置、及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0909B2 (zh)
JP (1) JP6759331B2 (zh)
KR (1) KR20180030140A (zh)
CN (1) CN108780982B (zh)
SG (1) SG11201801358UA (zh)
TW (1) TWI625140B (zh)
WO (1) WO20171688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1298B1 (ko) * 2015-02-17 2021-01-1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전기집진용 대전장치
US10980911B2 (en) 2016-01-21 2021-04-20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Flexible ion generator device
US11695259B2 (en) 2016-08-08 2023-07-04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Modular ion generator device
US11283245B2 (en) 2016-08-08 2022-03-22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Modular ion generator device
US11576996B2 (en) * 2017-04-10 2023-02-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charge device and electric machine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reactive species
US11197942B2 (en) * 2017-10-27 2021-12-14 Rgf Environmental Grou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urifying an environment
KR20230085946A (ko) * 2018-02-12 2023-06-14 글로벌 프라즈마 솔루션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셀프 클리닝 이온 발생기 장치
US11581709B2 (en) 2019-06-07 2023-02-14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Self-cleaning ion generator device
US20230213226A1 (en) * 2022-01-04 2023-07-06 Carrier Corporation Self-cleaning adapter for electronic air cleaner
CN116659025A (zh) * 2022-03-28 2023-08-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系统
CN114992763A (zh) * 2022-04-25 2022-09-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负离子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2528A (ja) * 2003-05-19 2004-12-02 Ishizuka Electronics Corp イオン発生器の放電電極
TWM432712U (en) * 2011-11-11 2012-07-01 da-peng Lai Wind powered negative ion gen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4580A (en) * 1986-06-16 1988-03-29 The Simco Company, Inc. Built-in ionizing electrode cleaning apparatus
US5245386A (en) * 1991-03-01 1993-09-1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ontact charging device having a brush restricting member
JP3290743B2 (ja) * 1993-03-25 2002-06-10 株式会社東芝 帯電ブラシの製造方法
JP3393270B2 (ja) * 1994-10-17 2003-04-07 増田 佳子 コロナ放電ユニット
JP2000306710A (ja) * 1999-04-22 2000-11-02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
JP4135464B2 (ja) * 2002-10-17 2008-08-2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付き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90042502A1 (en) * 2005-12-30 2009-02-12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Vehicle Air Purifier with a Negative and Positive Ion Gene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KR100903315B1 (ko) * 2006-10-31 2009-06-16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이온발생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4099215B1 (ja) * 2008-01-11 2008-06-11 エイム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電極及びイオン生成装置
JP5206133B2 (ja) * 2008-06-05 2013-06-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WO2014046721A1 (en) * 2012-09-21 2014-03-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Ionizer with a needle cleaning device
CN104456745B (zh) * 2013-09-16 2017-10-24 大连聚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5453356B (zh) * 2013-10-01 2017-03-15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
US10320160B2 (en) * 2014-03-31 2019-06-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2528A (ja) * 2003-05-19 2004-12-02 Ishizuka Electronics Corp イオン発生器の放電電極
TWM432712U (en) * 2011-11-11 2012-07-01 da-peng Lai Wind powered negative ion gen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8800A1 (ja) 2017-10-05
CN108780982A (zh) 2018-11-09
US20180243462A1 (en) 2018-08-30
KR20180030140A (ko) 2018-03-21
JPWO2017168800A1 (ja) 2019-02-07
CN108780982B (zh) 2020-03-13
JP6759331B2 (ja) 2020-09-23
TW201733622A (zh) 2017-10-01
US10980909B2 (en) 2021-04-20
SG11201801358UA (en) 201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5140B (zh) 離子產生裝置、及離子產生裝置之製造方法
JP6612084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415641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526525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機器
KR101040298B1 (ko) 제전장치 및 방전모듈
JP7049329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936850B2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WO2016121153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7925225B (zh) 离子产生装置及电器设备
CN111318374B (zh) 碳纤维起电装置及具有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
JP2009178263A (ja) ヘアブラシ
JP2009026492A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2014212871A (ja) ヘアケア装置
JP6681790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9690893B (zh)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JP2001345163A (ja) 放電素子
TWI681601B (zh) 放電電極
JP2016091714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05313090A (ja) 電気集塵機
KR20150128448A (ko) 차량용 이온발생기
KR20150128449A (ko) 차량용 이온발생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