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0526B - 拉鏈之滑件蓋及滑件組件 - Google Patents

拉鏈之滑件蓋及滑件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0526B
TWI620526B TW106119597A TW106119597A TWI620526B TW I620526 B TWI620526 B TW I620526B TW 106119597 A TW106119597 A TW 106119597A TW 106119597 A TW106119597 A TW 106119597A TW I620526 B TWI620526 B TW I6205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lider
pair
wall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9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0028A (zh
Inventor
小島昌芳
犬飼孝幸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0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0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0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05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16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65D33/25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 B65D33/2508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using slide fasteners with interlocking member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section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fastener; Sliders therefor
    • B65D33/2541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using slide fasteners with interlocking member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section throughout the length of the fastener; Sli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lide fastener, e.g. adapted to interlock with a sheet between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having sections of particular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8Sliders constructed to be removable from at least one stringer ; Sliders with movable parts to permit releasing of the slider in the event of jamming or ob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之滑件蓋。一上安裝板包括:一上板,其待配置於一滑件之一上葉片上方且被形成有一通孔,該通孔穿透該上板;及一上壁,其自該上板向下突出。一下安裝板包括:一下板,其待配置於該滑件之一下葉片下方;及一下壁,其用於圍著該下葉片之一外周邊之前側、右側及左側且自該下板向上突出。該上安裝板及該下安裝板中之至少一者包括一突起部,該突起部自該上壁及該下壁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內周邊表面突起,且經組態以與該上葉片及該下葉片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外周邊表面之一部分緊密接觸。

Description

拉鏈之滑件蓋及滑件組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待安裝於拉鏈之滑件上的滑件蓋,且係關於一種具有滑件蓋及滑件之滑件組件。
作為習知滑件蓋之一個實例,存在用於收納有滑件之滑件蓋,滑件蓋具有經組態以分別安裝於滑件之上側及下側上的上結構及下結構,以及在滑件之前側處連接上結構之前部分與下結構之前部分的前耦接部分(參見專利文件1)。 上結構具有經組態以配置於滑件之上葉片上方的環形部分,及自環形部分之右側及左側向下突出的一對壁部分。又,該對壁部分經組態以在左右方向上將上葉片收納於該等壁部分之間的空間中,藉此限定上葉片免於在左右方向上位移。 下結構具有經組態以配置於滑件之下葉片下方的板狀下主部分,下子部分自下主部分向前突起且因而呈階梯形形狀向上突出。下子部分之後表面經組態為向前凹入以對應於下葉片之形狀的凹部部分。 儘管專利文件1中未描述以下情形,但當設計滑件蓋時,一種技術常識是,該對壁部分及凹部被形成為略微大於上葉片及下葉片之外周邊形狀。換言之,一種技術常識是,間隙形成於滑件蓋之內周邊表面與滑件之外周邊表面之間。 專利文件1:日本實用新型註冊案第3193160U號 因為在滑件蓋之內周邊表面與滑件之外周邊表面之間存在間隙,所以當操作滑件以敞開或關閉拉鏈時,安裝於滑件外部之滑件蓋會發出嘎嘎聲,且因此產生噪音。 即使如此,亦在製造技術方面難以使滑件蓋之內周邊表面的形狀完美地符合滑件之外周邊表面的形狀,以便不產生噪音。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標係提供一種滑件蓋,其中儘可能地防止在操作一滑件時該滑件蓋發出嘎嘎聲。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態樣,提供一種拉鏈之滑件蓋,其包含:一上安裝板,其經組態以安裝於一滑件之一上側上;一下安裝板,其經組態以安裝於該滑件之一下側上;及一柱狀連接柱,其在該滑件之一前側處連接該上安裝板之一前部分與該下安裝板之一前部分,其中該上安裝板包含:一上板,其經組態以配置於該滑件之一上葉片上方且被形成有一通孔,該通孔在一上下方向上穿透該上安裝板,以便允許該滑件之一拉片穿過該通孔;及一上壁,其自該上板向下突出,其中該下安裝板包含:一下板,其經組態以配置於該滑件之一下葉片下方;及一下壁,其經組態以圍著該下葉片之一外周邊之一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且自該下板向上突出,且其中該上安裝板及該下安裝板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突起部,該突起部自該上壁及該下壁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內周邊表面突起,且經組態以與該上葉片及該下葉片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外周邊表面之一部分緊密接觸。 片語「該上安裝板及該下安裝板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突起部,該突起部自該上壁及該下壁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內周邊表面突起,且經組態以與該上葉片及該下葉片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外周邊表面之一部分緊密接觸」意謂以下三種狀況: (1)該上安裝板具有該突起部但該下安裝板不具有該突起部的一狀況; (2)該下安裝板具有該突起部但該上安裝板不具有該突起部的一狀況;及 (3)該上安裝板具有該突起部且該下安裝板亦具有該突起部的一狀況。 在以上(1)及(3)之該等狀況下,該上安裝板之該突起部自該上壁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且在該滑件蓋安裝至該滑件時與該上葉片之該外周邊表面之一部分緊密接觸。 在以上(2)及(3)之該等狀況下,該下安裝板之該突起部自該下壁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且在該滑件蓋安裝至該滑件時與該下葉片之該外周邊表面之一部分緊密接觸。 該上壁經組態以自該上板向下突出,且其特定配置之一較佳實例如下。 亦即,該上壁可經組態以圍著該上葉片之一外周邊之一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且經組態以配置於該通孔之一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處。 該突起部設置於該上安裝板抑或該下板中並不受到限制,且該等突起部之數目亦不受到限制。然而,為了穩定該滑件蓋在該滑件上之一安裝狀態,以下(1)及(2)係較佳的。 (1)該下安裝板可包含一對下突起部作為該突起部,該對下突起部以一左右對稱方式自該下壁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 (2)除了以上(1)以外,該上安裝板亦可包含一對上突起部作為該突起部,該對上突起部以一左右對稱方式自該上壁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 在以上(2)之該狀況下,亦有可能使用該滑件之一形狀來穩定該滑件蓋在該滑件上之該安裝狀態。舉例而言,若該滑件之該上葉片具有一上變窄部分,該上變窄部分經組態使得其在左右方向上之一寬度向後逐漸地變窄,則以下(2-1)係較佳的。 (2-1)該上壁可包含配置於該通孔之該前側處的一上前壁,及配置於該通孔之該右側及該左側處的一對上側壁。該對上側壁可經組態使得該對上側壁之間在該左右方向上之一距離向後逐漸地變窄。該對上突起部可以該左右對稱方式自該對上側壁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 考慮到將被安裝有如上文所描述之該滑件蓋的該滑件而設計該滑件蓋。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態樣的一種滑件組件包含如上文所描述之該滑件蓋,及被安裝有該滑件蓋之該滑件。該滑件包含:該上葉片及該下葉片,其在該上下方向上與該上葉片相對向;一引導柱,其連接該上葉片之一前部分與該下葉片之一前部分;一拉片安裝部,其自該上葉片向上突出;及一拉片,其安裝至該拉片安裝部。該滑件蓋經組態使得該上壁被形成為追隨該上葉片之一形狀,其中於該上壁與該上葉片之間介隔一間隙,且該滑件蓋經組態使得該下壁被形成為追隨該下葉片之一形狀,其中於該下壁與該下葉片之間介隔一間隙。該突起部與該上葉片及該下葉片中之該至少一對應者緊密接觸。 又,在根據具有以上組態的本發明之該等實施例之該態樣的該滑件組件中,若使用根據以上(2-1)之該滑件蓋,則以下內容係較佳的,以便穩定該滑件蓋在該滑件上之該安裝狀態。 亦即,該上葉片可具有一上變窄部分,該上變窄部分經組態使得其在該左右方向上之一寬度向後逐漸地變窄,該對上突起部可與該上變窄部分之右表面及左表面緊密接觸,且該對下突起部可與該下葉片緊密接觸。 與不具有突起部之一滑件蓋相比較,當根據本發明之該滑件蓋安裝於該滑件上時,因為該突起部與該上葉片或該下葉片之該外周邊表面之一部分緊密接觸,所以可穩定該滑件蓋在該滑件上之該安裝狀態。因此,在操作該滑件時該滑件蓋幾乎不發出嘎嘎聲。 根據該下安裝板包含以一左右對稱方式之一對下突起部作為該突起部的該滑件蓋,可進一步穩定該下安裝板在該下葉片上之該安裝狀態。 根據該上安裝板包含以一左右對稱方式之一對上突起部作為該突起部的該滑件蓋,可進一步穩定該上安裝板在該上葉片上之該安裝狀態。 根據該上壁包含該上前壁及該對上側壁的該滑件蓋,該對上側壁之間在該左右方向上之一距離向後逐漸地變窄,且該對上突起部以該左右對稱方式自該對上側壁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若可被安裝有該滑件蓋之該滑件之該上葉片具有一上變窄部分,該上變窄部分經組態使得其在該左右方向上之一寬度向後逐漸地變窄,則因為該對上突起部用來向前按壓該上葉片,同時自該上葉片之該右側及該左側包夾該上葉片,所以有可能在前後方向上進一步穩定該上安裝板在該上葉片上之該安裝狀態。另外,因為該對下突起部與該下葉片緊密接觸,所以可穩定該滑件蓋在該滑件上之該安裝狀態。 根據本發明之該滑件組件,可獲得與上文所描述之該滑件蓋之效果相同的效果。
如圖11所展示,被施加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3之拉鏈F包括:一對拉鏈鏈帶1、1,其彼此平行地延伸;滑件2,其經組態以可沿著該對拉鏈鏈帶1、1之相對向側邊緣部分移動;滑件蓋3,其安裝於滑件2上;以及第一止擋8及第二止擋9,其在長度方向上界定滑件2在該對拉鏈鏈帶1、1之兩個末端處之移動範圍,該對拉鏈鏈帶1、1沿著該長度方向延伸。在本文中,滑件2與滑件蓋3彼此一體地裝配的總成亦被稱作滑件組件。 在下文中,當闡釋方向時,長度方向亦被稱作前後方向。向前方向(其係指圖11中之向上方向)為滑件2移動以關閉該對拉鏈鏈帶1、1所沿著的方向。向後方向(其係指圖11中之向下方向)為滑件2移動以敞開該對拉鏈鏈帶1、1所沿著的方向。又,左右方向為垂直於長度方向(前後方向)且亦被配置該對拉鏈鏈帶1、1之方向,且亦被稱作寬度方向。向左方向為圖11中之向左方向,且向右方向為圖11中之向右方向。此外,垂直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之方向被稱作上下方向(厚度方向)。向上方向為垂直於圖11之紙張表面之方向(亦即,垂直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之方向)中的定向至近側之方向。向下方向為垂直於圖11之紙張表面之方向中的定向至遠側之方向。 該對拉鏈鏈帶1、1包括在前後方向上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之一對鏈布11、11,及沿著該對鏈布11、11之相對向側邊緣部分固定的一對鏈齒排12、12。 鏈布11中之每一者具有在前後方向上細長之帶狀物的形狀,且其厚度方向為上下方向。 鏈齒排12中之每一者係由沿著鏈布11之各別相對向側邊緣部分以排而配置的複數個鏈齒13形成。複數個鏈齒13可為連續單塊本體或可個別地分離。 若滑件2向前移動以關閉該對拉鏈鏈帶1、1,則該對鏈齒排12、12之鏈齒13、13分別彼此嚙合,且在滑件2與第一止擋8碰撞後,防止滑件2進一步向前移動。又,若滑件2向後移動以敞開該對拉鏈鏈帶1、1,則該對鏈齒排12、12之鏈齒13、13分別分離成右側及左側,且在滑件2與第二止擋9碰撞後,防止滑件2進一步向後移動。 滑件2包括經組態以與該對鏈齒排12、12嚙合且可在前後方向上移動之滑件本體2A,及連接至滑件本體2A之拉片2B(參見圖3)。 如圖1至圖3所展示,滑件本體2A包括:上葉片21及下葉片22,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對向,其中於上葉片21與下葉片22之間介隔間隔;引導柱23,其在左右方向上在其中間處連接於上葉片21及下葉片22之相對向前部分之間,且經組態以導引該對鏈齒排12、12;及拉片安裝部24,其自上葉片21之上表面突起。 上葉片21及下葉片22分別包括:上葉片本體21a及下葉片本體22a,其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對向且具有板之形狀;及凸緣部分21b、22b,其在上下方向上自上葉片本體21a及下葉片本體22a之至少一個末端部分(所展示實例中之兩個末端部分)突起以縮減上葉片本體21a與下葉片本體22a之間的間隙。 上葉片本體21a具有左右對稱形狀,使得其前表面以大體上圓弧形狀凸出,且前表面在寬度方向上之中間部分最向前突起。又,上葉片本體21a經組態使得其前部分之右表面與左表面之間在左右方向上的寬度隨著其後退而逐漸地變窄,且其後部分之右表面與左表面之間在左右方向上的寬度亦大體上均一。 換言之,如在俯視圖中所觀察,上葉片本體21a之外部形狀具有如下形狀:該形狀使得其寬度隨著其自其末端後退而逐漸地擴展,隨著其自其上該寬度最擴展之處的位置(大體上對應於其整個長度在前後方向上之中間的位置)進一步後退而逐漸地變窄,且接著在該寬度變窄至某種程度之後隨著其前進至其後端而大體上均一。在本文中,在上葉片本體21a之外部形狀中,寬度最擴展之處的位置為上葉片本體21a之前表面與側表面之間的邊界。 因為上凸緣部分21b自上葉片本體21a向下突出,所以上凸緣部分21b之形狀經組態以對應於上葉片本體21a之右側表面及左側表面。 以此方式,上葉片本體21a之形狀與上凸緣部分21b之形狀彼此對應。在本文中,具有上葉片本體21a及上凸緣部分21b之上葉片21的在左右方向上之寬度隨著其後退而逐漸地變窄的部分被稱作上變窄部分21s。 下葉片22與上葉片21具有大體上垂直對稱的形狀。因此,下葉片22 (亦即,下葉片本體22a及下凸緣部分22b)的在左右方向上之寬度隨著其後退而逐漸地變窄的部分被稱作下變窄部分22s。 拉片安裝部24具有通孔24a,通孔24a被形成為在左右方向上穿透拉片安裝部24。又,拉片2B之部分通過通孔24a而插入,使得拉片2B連接至滑件本體2A。 另外,滑件本體2A具有鏈齒通道25及一對鏈布凹槽26、26作為其內空間。鏈齒通道25允許該對鏈齒排12、12穿過鏈齒通道25,且鏈布凹槽26中之每一者允許對應鏈布11穿過鏈布凹槽26。 鏈齒通道25在前後方向上延伸於上葉片21與下葉片22之間,且在其前部分處由引導柱23分叉。 該對鏈布凹槽26、26與鏈齒通道25連通,且分別在其右側部分及左側部分上在上葉片21與下葉片22之間在左右方向上敞開。 如圖11所展示,第一止擋8個別地固定至該對鏈齒排12、12之前側上的各別鏈布11。 在所展示實例中,第二止擋9 (其亦被稱作所謂的可分離末端止擋)具有固定至兩個鏈布11中之一者的可分離銷9a,及固定至另一鏈布11之開尾筒9b。 如圖2及圖3所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3係由兩個部件(亦即,經組態以分別安裝於滑件2之上側及下側上的上部件3A及下部件3B)構成,且藉由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連接上部件3A之前部分與下部件3B之前部分而一體地裝配。又,上部件3A與下部件3B之總成包括待安裝於滑件2之上側上的上安裝板4、待安裝於滑件2之下側上的下安裝板5,及在滑件2之前側上連接上安裝板4之前部分與下安裝板5之前部分的柱狀連接柱6。 上部件3A具有上安裝板4及上連接柱6A,上連接柱6A變成連接柱6之上部分。上連接柱6A經組態以自上安裝板4之前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之寬度的中間向下突出,且亦連接至下部件3B之前部分。 如圖2、圖3、圖7A、圖7B、圖8A及圖8B所展示,上安裝板4包括:上板41,其經組態以配置於滑件2之上葉片21上方且具有通孔41h,通孔41h被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穿透上板41,以便允許拉片安裝部24及滑件2之拉片2B穿過通孔41h;上壁43,其經組態以圍著上葉片21之外周邊之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且在通孔41h之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上自上板41向下突出;及一對突起部7、7,其經組態以自上壁43之內周邊表面突起,且與上葉片21之外周邊表面之部分緊密接觸。同時,突起部7亦設置於下安裝板5以及上安裝板4上,且因此,若有必要出於闡釋方便起見而彼此區分,則上安裝板4之突起部7被稱作上突起部71,且下安裝板5之突起部7稱作下突起部72。 上板41經組態為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長於滑件2之外部形狀。更特定言之,上板41包括經組態以置放於上葉片21上之上板主部分41a,及經組態以自上板主部分41a在左右方向上之中間部分向前突起的上板子部分41b。另外,上板主部分41a具有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長於上葉片21之形狀,且經組態使得其下表面變成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之水平表面。 又,通孔41h在上下方向上穿透上板主部分41a,且具有大體上橢圓形形狀,使得前後方向上之長度長於左右方向上之長度。此外,通孔41h小於上葉片21之外部形狀,且因此被形成為呈防止配置於上板41下方之上葉片21向上穿過上板41但允許拉片安裝部24及拉片2B穿過上板41的形狀。順便而言,在圖6A及圖6B之實例中,上板41之內周邊部分(其界定通孔41h之外周邊)經組態以在拉片安裝部24收納於其內部(通孔41h)中的狀態下自上方按壓上葉片21之前部分及後部分,但對於每一部分以左右對稱方式在兩個位置處進行按壓。亦即,上板41之內周邊上的四個按壓部分41a1 (其經組態以自上方按壓上葉片21)經配置以在通孔41h之圓周方向上彼此隔開。 上壁43包括經組態以在通孔41h之前側上自上板41向下突出的上前壁44,及經組態以相比於上前壁44在通孔41h之右側及左側上自上板41進一步向下突出的一對上側壁45、45。 上前壁44之後表面及該對上側壁45、45之內周邊表面(亦即,右上側壁45之左表面及左上側壁45之右表面)向下突出以實質上垂直於上板41之下表面。另外,上前壁44在其後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拐角處成倒角,且相似地,該對上側壁45、45在其內周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的拐角處成倒角。 上前壁44及該對上側壁45、45經組態以沿著其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合作地圍著上葉片21之外周邊表面,其中於上前壁44及該對上側壁45、45與該外周邊表面之間介隔小間隙G,但上前壁44及該對上側壁45、45經組態為不圍著上葉片21之外周邊表面之後側,使得該後側敞開。 上前壁44經組態以圍著上葉片本體21a之外周邊之前側,其中於上前壁44與該前側之間介隔間隙G。因此,如圖6A及圖6B所展示,上前壁44之後表面具有追隨上葉片21之外周邊表面之前表面的形狀,更特定言之,相似於但略微大於上葉片21之前表面之形狀的形狀(圖6A及圖6B之實例中的大體上半圓形形狀),藉此限定上葉片21免於向前移動。 該對上側壁45、45經組態以自上前壁44之後端向後連續地延伸,且因此圍著上葉片本體21a及上凸緣部分21b之外周邊之右側及左側,其中於該對上側壁45、45與該右側及該左側之間介隔間隙G。又,該對上側壁45、45相比於上前壁45自上板41進一步向下突出。 更特定言之,該對上側壁45、45沿著上板41之右末端部分及左末端部分遍及上板41之前端直至略微在通孔41h之後端前方之位置的範圍而延伸。又,該對上側壁45、45之後部分圍著上葉片本體21a及上凸緣部分21b之外周邊之右側及左側,其中於該等後部分與該右側及該左側之間介隔間隙G。此外,該對上側壁45、45之前部分經組態以逐漸地離開上葉片21,且因此隨著其前進而逐漸地增大該等前部分與上葉片21之間在左右方向上的距離。 該對上側壁45、45之後部分的內周邊表面(亦即,左上側壁45之後部分的右表面及右上側壁45之後部分的左表面)具有追隨上葉片21之外周邊表面之右表面及左表面(上變窄部分21s之右表面及左表面)的形狀,更特定言之,相似於但略微大於上葉片21之右表面及左表面之形狀的形狀。亦即,該對上側壁45、45具有如下形狀:該形狀使得其內周邊表面之間在左右方向上的距離隨著其後退而逐漸地變窄。順便而言,在所展示實例中,上側壁45具有突起為相比於通孔41h之內周邊表面在左右方向上進一步向內凸出的形狀。歸因於此形狀,上葉片21被限定為在左右方向上實質上不可移動,且亦被限定免於向後移動。 另一方面,該對上側壁45、45之外表面(亦即,右上側壁45之右表面及左上側壁45之左表面)被形成為相對於上板41之右表面及左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向內凹入。此外,該對上側壁45、45之後端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離,且因此該對上側壁45、45之間的空間部分向後敞開。 如圖6A、圖6B、圖7A及圖7B所展示,該對上突起部71、71經組態為以左右對稱方式自該對上側壁45、45之各別內周邊表面突起,且因此與上葉片21之外周邊表面之部分緊密接觸。更特定言之,左上突起部71自左上側壁45之右表面(其為左上側壁45之內周邊表面)在前後方向上之中間部分朝向右側突起,且右上突起部71自右上側壁45之左表面(其為右上側壁45之內周邊表面)在前後方向上之中間部分朝向左側突起。在所展示實例中,如在上下方向上所觀察,上突起部71自上側壁45在前後方向上之整個長度的中間以V形狀突起。另外,上側壁45之內周邊表面及上突起部71之內周邊表面被形成為呈平滑連續的形狀,且結果,上突起部71具有好像為上側壁45之部分的形狀。又,在上下方向上之長度方面,上突起部71係遍及上側壁45在上下方向上之整個長度而形成。 此外,該對上突起部71、71之間在左右方向上的距離經設定使得該對上突起部71、71之間的最窄距離略微窄於上葉片21之上變窄部分21s之對應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寬度尺寸。 如圖2及圖3所展示,下部件3B具有下安裝板5及下連接柱6B,下連接柱6B變成連接柱6之下部分。下連接柱6B經組態以自下安裝板5之前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之寬度的中間既向上亦向下突出,且亦連接至上連接柱6A,上連接柱6A為上部件3A之前部分。 如圖2、圖3、圖9A、圖9B、圖10A及圖10B所展示,下安裝板5包括:下板51,其經組態以配置於滑件2之下葉片22下方;下壁53,其經組態以圍著下葉片22之外周邊之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且自下板51向上突出;作為突起部7、7之一對下突起部72、72,其經組態以自下壁53之內周邊表面突起且與下葉片22之外周邊表面之部分緊密接觸;及複數個凸塊57,其經組態以自下壁53之下表面向下突出。 如在平面圖中所觀察,下板51具有左右對稱形狀,且具有右側及左側、連接右側及左側之後端的後側,及連接右側及左側之前端的前側。前側相對於左右方向傾斜,使得前側隨著其自其在左右方向上之中間朝向左右方向上之兩個末端行進而向後定向。右側及左側相對於左前方向傾斜,使得右側及左側隨著其自前端朝向後端行進而在左右方向上朝向中間定向。後側平行於左右方向。 又,下板51被劃分成以下各者:被稱作下板主部分51a之後部分,下葉片22置放於下板主部分51a上;及被稱作下板子部分51b之前部分(被定位為相比於下板主部分51a進一步向前的部分),該對鏈齒排12、12置放於下板子部分51b上。下板主部分51a之上表面為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之水平表面。 下板子部分51b自下板主部分51a在左右方向上之整個前表面向前突起。又,如在上部件3A與下部件3B彼此連接的狀態下的滑動蓋3之平面圖中所觀察,如圖1所展示之下板子部分51b相對於上板子部分41b在左右方向上突出且亦相對於上板主部分41a向前突起。 下壁53包括:下前壁54,其經組態以在被置放有下葉片22之位點的前側上自下板51向上突出;及一對下側壁55、55,其經組態以在被置放有下葉片22之位點外部的右方及左方自下板51向上突出。 下前壁54之後表面及該對下側壁55、55之內周邊表面(亦即,右下側壁55之左表面及左下側壁55之右表面)向上突出以實質上垂直於下板51之上表面。下側壁55自下板51突起至與下前壁55突起之程度實質上相同的程度。另外,下前壁54在其後表面與上表面之間的拐角處成倒角,且相似地,該對上側壁55、55在其內周邊表面與上表面之間的拐角處成倒角。 下前壁54及該對下側壁55、55經組態以沿著其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合作地圍著下葉片22之外周邊表面,其中於下前壁54及該對下側壁55、55與該外周邊表面之間介隔小間隙G,但下前壁54及該對下側壁55、55經組態為不圍著下葉片22之外周邊表面之後側,使得該後側敞開。 下前壁54經組態以圍著下葉片本體22a之外周邊之前側,其中於下前壁54與該前側之間介隔間隙G。因此,如圖5所展示,下前壁54之後表面具有追隨下葉片22之外周邊表面之前表面的形狀,更特定言之,相似於但略微大於下葉片22之前表面之形狀的形狀(圖5之實例中的大體上半圓形形狀),藉此限定下葉片22免於向前移動。 該對上側壁55、55經組態以自下前壁54之後端向後連續地延伸,且因此圍著下葉片本體22a及下凸緣部分22b之外周邊之右側及左側,其中於該對上側壁55、55與該右側及該左側之間介隔間隙G。又,該對下側壁55、55之上端與下前壁55之上端定位於相同位階處。 該對下側壁55、55之內周邊表面(亦即,左下側壁45之右表面及右下側壁55之左表面)具有追隨下葉片22之外周邊表面之右表面及左表面(上變窄部分21s之右表面及左表面)的形狀,更特定言之,相似於但略微大於下葉片22之右表面及左表面之形狀的形狀。亦即,該對下側壁55、55具有如下形狀:該形狀使得其內周邊表面之間在左右方向上的距離隨著其後退而逐漸地變窄。歸因於此形狀,下葉片22被限定為在左右方向上實質上不可移動,且亦被限定免於向後移動。 又,在前後方向上之長度方面,該對下側壁55、55遍及其整個長度沿著下板51之右末端部分及左末端部分延伸。 如圖9A、圖9B、圖10A及圖10B所展示,該對下突起部72、72經組態為以左右對稱方式自該對下側壁55、55之各別內周邊表面突起,且因此與下葉片22之外周邊表面之部分緊密接觸。更特定言之,該對下突起部72、72以左右對稱方式自下前壁54之後表面(其為下前壁54之內周邊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間部分朝向後側突起。在所展示實例中,如在平面圖中所觀察,下突起部72具有圓弧形狀。此外,在上下方向上之長度方面,下突起部72係遍及下側壁55在上下方向上之整個長度而形成。 如圖3所展示,連接柱6係由上連接柱6A及下連接柱6B形成。 上連接柱6A自上板41之前部分(被定位為相比於覆蓋上葉片21之位點進一步向前的部分)向下突出,且具有自上板41向下延伸之柱狀上柱61及自上柱61之下端表面之中間部分向下延伸的上連接部分62。 下連接柱6B具有自下板51之前部分(被定位為相比於被置放有下葉片22之位點進一步向前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之中間部分向上及向下突出的圓柱形下柱65,及形成於下柱66之內周邊表面中且經組態以連接至上連接部分62的下連接部分66。 下柱65經組態以在其上側及下側處敞開。又,下柱65及上柱61經組態使得當上部件3A與下部件3B彼此連接時,下柱65之上表面與上柱61之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緊靠。 上連接部分62及下連接部分66經組態以藉由嚙合凹形部分與凸形部分而彼此連接。 如圖7A、圖7B、圖8A及圖8B所展示,上連接部分62包括:前小柱63及後小柱64,其自上柱61之下端表面向下突出,同時在前後方向上彼此隔開;前凹部63a,其被形成為在前小柱63之前表面上向後凹入;及後凹部64a,其被形成為在後小柱64之後表面上向前凹入。 如圖9A、圖9B、圖10A及圖10B所展示,下連接部分66包括:前板狀突出物66a及後板狀突出物66b,其分別自下柱65之內周邊表面向前及向後突出;及一對導引部分66d、66d,其自下柱65之內周邊表面之各別右表面及左表面側向地突出。前突出物66a與前凹部63a彼此嚙合,且後突出物66b與後凹部64a亦彼此嚙合,藉此連接上連接柱6A與下連接柱6B。又,該對導引部分66d、66d包夾於前小柱63與後小柱64之間,藉此確保上連接柱6A與下連接柱6B之間的強烈且牢固的連接。以此方式,會形成連接柱6且因此一體地裝配上部件3A與下部件3B。 如圖4所展示,上部件3A與下部件3B之總成包括形成於上安裝板4與下安裝板5之間的蓋中形成之鏈齒通道3S作為內空間,類似於滑件2之鏈齒通道25,鏈齒通道3S界定在連接柱6之右側及左側上的兩個通道及在連接柱6之後側上的一個通道。 又,上部件3A與下部件3B之總成具有一對蓋中形成之鏈布凹槽3T,該對蓋中形成之鏈布凹槽3T分別在其右末端部分及左末端部分上形成於上安裝板4與下安裝板5之間,以與蓋中形成之通道3S連通。蓋中形成之鏈齒通道3S允許該對鏈齒排12、12穿過蓋中形成之鏈齒通道3S,且蓋中形成之鏈布凹槽3T中之每一者允許對應鏈布11穿過蓋中形成之鏈布凹槽3T。 若上文所描述之第一實施例的滑件蓋3安裝於滑件蓋3被視為如圖1所展示而附接的滑件2上,則上板41之突起部7 (上突起部71)與上葉片21之前表面之部分緊密接觸,且下板51之突起部7 (下突起部72)與下葉片22之右表面及左表面之部分緊密接觸。因此,與不具有突起部之滑件蓋3相比較,可穩定滑件蓋3在滑件2上之安裝狀態,且因此在操作滑件2時滑件蓋3幾乎不發出嘎嘎聲。 另外,該對上突起部71、71以左右對稱方式自其右側及左側與上安裝板4緊密接觸,且該對下突起部72、72亦以左右對稱方式自其右側及左側與下安裝板5緊密接觸。結果,可進一步穩定上安裝板4在上葉片21上之安裝狀態及下安裝板5在下葉片22上之安裝狀態。 此外,上壁43之該對上側壁45、45之間在左右方向上的距離隨著該對上側壁45、45後退而逐漸地變窄,以對應於滑件2之上葉片21之上變窄部分21s的形狀。因此,該對上突起部71、71用來向前按壓上葉片21,同時自上葉片21之右側及左側包夾上葉片21,藉此在前後方向上進一步穩定上安裝板4在上葉片21上之安裝狀態。 此外,滑件蓋3與滑件2彼此一體地裝配的滑件組件亦可獲得與上文所描述之滑件蓋3之效果相同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滑件蓋3對應於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3,惟以下情形除外:如圖12所展示,下部件3B經組態以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3之下部件3B。更特定言之,一對下突起部72、72以左右對稱方式形成於一對下側壁55、55之內表面上。 本發明並不限於前述實施例。舉例而言,儘管在前述實施例中,滑件蓋3係由作為單獨組件(亦即,兩個組件)之上部件3A及下部件3B構成,但滑件蓋3可由單一組件構成,在該單一組件中,上安裝板4、下安裝板5與連接柱6係彼此一體地形成。在此狀況下,連接柱6分別在其上端及下端處連接至上安裝板4及下安裝板5。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2016年6月17申請之日本實用新型申請案第2016-002843號之揭示內容(包括說明書、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係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1‧‧‧拉鏈鏈帶
2‧‧‧滑件
2A‧‧‧滑件本體
2B‧‧‧拉片
3‧‧‧滑件蓋
3A‧‧‧上部件
3B‧‧‧下部件
3S‧‧‧鏈齒通道
3T‧‧‧鏈布凹槽
4‧‧‧上安裝板
5‧‧‧下安裝板
6‧‧‧柱狀連接柱
6A‧‧‧上連接柱
6B‧‧‧下連接柱
7‧‧‧突起部
8‧‧‧第一止擋
9‧‧‧第二止擋
9a‧‧‧可分離銷
9b‧‧‧開尾筒
11‧‧‧鏈布
12‧‧‧鏈齒排
13‧‧‧鏈齒
21‧‧‧上葉片
21a‧‧‧上葉片本體
21b‧‧‧下葉片本體
21s‧‧‧上變窄部分
22‧‧‧下葉片
22a‧‧‧下葉片本體
22b‧‧‧下凸緣部分
22s‧‧‧下變窄部分
23‧‧‧引導柱
24‧‧‧拉片安裝部
24a‧‧‧通孔
25‧‧‧鏈齒通道
26‧‧‧鏈布凹槽
41‧‧‧上板
41a‧‧‧上板主部分
41a1‧‧‧按壓部分
41b‧‧‧上板子部分
41h‧‧‧通孔
43‧‧‧上壁
44‧‧‧上前壁
45‧‧‧上側壁
51‧‧‧下板
51a‧‧‧下板主部分
51b‧‧‧下板子部分
53‧‧‧下壁
54‧‧‧下前壁
55‧‧‧下側壁
57‧‧‧凸塊
61‧‧‧上柱
62‧‧‧上連接部分
63‧‧‧前小柱
63a‧‧‧前凹部
64‧‧‧後小柱
64a‧‧‧後凹部
65‧‧‧下柱
66‧‧‧下連接部分
66a‧‧‧前板狀突出物
66b‧‧‧後板狀突出物
66d‧‧‧導引部分
71‧‧‧上突起部
72‧‧‧下突起部
A-A‧‧‧線
F‧‧‧拉鏈
G‧‧‧間隙
在隨附圖式中: 圖1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安裝於滑件上之狀態下的滑件組件的闡釋性視圖,如自上方所觀察; 圖2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安裝於滑件上之前的狀態的透視圖; 圖3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安裝於滑件上之前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4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安裝於滑件上時的狀態的截面圖; 圖5為展示下安裝板與下葉片之間的關係的平面圖; 圖6A及圖6B為展示上安裝板與上葉片之間的關係的平面圖及仰視圖; 圖7A及圖7B為展示上部件之平面圖及仰視圖; 圖8A及圖8B為展示上部件之側視圖及其沿著圖7A之線A-A截取的截面圖; 圖9A及圖9B為展示下部件之平面圖及正視圖; 圖10A及圖10B為展示下部件之側視圖及其沿著圖9B之線A-A截取的截面圖; 圖11為展示被施加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滑件蓋之拉鏈的平面圖;且 圖12為展示施加至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滑件蓋之下部件的平面圖。

Claims (7)

  1. 一種拉鏈之滑件蓋,其包含: 一上安裝板(4),其經組態以安裝於一滑件(2)之一上側; 一下安裝板(5),其經組態以安裝於該滑件(2)之一下側;及 一柱狀連接柱(6),其在該滑件(2)之一前側處連接該上安裝板(4)之一前部分與該下安裝板(5)之一前部分, 其中該上安裝板(4)包含:一上板(41),其經組態以配置於該滑件(2)之一上葉片(21)上方且被形成有一通孔(41h),該通孔(41h)在一上下方向上穿透該上安裝板(4),以便允許該滑件(2)之一拉片(2B)穿過該通孔(41h);及一上壁(43),其自該上板(41)向下突出, 其中該下安裝板(5)包含:一下板(51),其經組態以配置於該滑件(2)之一下葉片(22)下方;及一下壁(53),其經組態以圍著該下葉片(22)之一外周邊之一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且自該下板(51)向上突出,且 其中該上安裝板(4)及該下安裝板(5)中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突起部(7),該突起部(7)自該上壁(43)及該下壁(53)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內周邊表面突起,且經組態以與該上葉片(21)及該下葉片(22)中之至少一對應者之一外周邊表面之一部分緊密接觸。
  2. 如請求項1之滑件蓋,其中該上壁(43)經組態以圍著該上葉片(21)之一外周邊之一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且經組態以配置於該通孔(41h)之一前側以及右側及左側處。
  3. 如請求項1之滑件蓋,其中該下安裝板(5)包含一對下突起部(72、72)作為該突起部(7),該對下突起部(72、72)以一左右對稱方式自該下壁(53)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
  4. 如請求項3之滑件蓋,其中該上安裝板(4)包含一對上突起部(71、71)作為該突起部(7),該對上突起部(71、71)以一左右對稱方式自該上壁(43)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
  5. 如請求項4之滑件蓋, 其中該上壁(43)包含配置於該通孔(41h)之該前側處的一上前壁(44),及配置於該通孔(41h)之該右側及該左側處的一對上側壁(45、45), 其中該對上側壁(45、55)經組態使得該對上側壁(45、55)之間在一左右方向上之一距離向後逐漸地變窄,且 其中該對上突起部(71、71)以該左右對稱方式自該對上側壁(45、45)之該內周邊表面突起。
  6. 一種滑件組件,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滑件蓋(3),及被安裝有該滑件蓋(3)之該滑件(2), 其中該滑件(2)包含:該上葉片(21);該下葉片(22),其在該上下方向上與該上葉片(21)相對向;一引導柱(23),其連接該上葉片(21)之一前部分與該下葉片(22)之一前部分;一拉片安裝部(24),其自該上葉片(21)向上突出;及一拉片(2B),其安裝至該拉片安裝部(24), 其中該滑件蓋(3)經組態使得該上壁(43)被形成為追隨該上葉片(21)之一形狀,其中於該上壁(43)與該上葉片(21)之間介隔一間隙(G),且該下壁(53)被形成為追隨該下葉片(22)之一形狀,其中於該下壁(53)與該下葉片(22)之間介隔一間隙(G),且 其中該突起部(7)與該上葉片(21)及該下葉片(22)中之該至少一對應者緊密接觸。
  7. 一種滑件組件,其包含如請求項5之滑件蓋(3),及被安裝有該滑件蓋(3)之該滑件(2), 其中該滑件(2)包含:該上葉片(21);該下葉片(22),其在該上下方向上與該上葉片(21)相對向;一引導柱(23),其連接該上葉片(21)之一前部分與該下葉片(22)之一前部分;一拉片安裝部(24),其自該上葉片(21)向上突出;及一拉片(2B),其安裝至該拉片安裝部(24), 其中該上葉片(21)具有一上變窄部分(21s),該上變窄部分(21s)經組態使得其在該左右方向上之一寬度向後逐漸地變窄, 其中該滑件蓋(3)經組態使得該上壁(43)被形成為追隨該上葉片(21)之一形狀,其中於該上壁(43)與該上葉片(21)之間介隔一間隙(G),且該下壁(53)被形成為追隨該下葉片(22)之一形狀,其中於該下壁(53)與該下葉片(22)之間介隔一間隙(G), 其中該對上突起部(71、71)與該上變窄部分(21s)之右表面及左表面緊密接觸,且 其中該對下突起部(72、72)與該下葉片(22)緊密接觸。
TW106119597A 2016-06-17 2017-06-13 拉鏈之滑件蓋及滑件組件 TWI6205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2843U JP3206107U (ja) 2016-06-17 2016-06-17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カバーおよびスライダーセット
JP??2016-002843 2016-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0028A TW201800028A (zh) 2018-01-01
TWI620526B true TWI620526B (zh) 2018-04-11

Family

ID=5680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9597A TWI620526B (zh) 2016-06-17 2017-06-13 拉鏈之滑件蓋及滑件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51454B2 (zh)
JP (1) JP3206107U (zh)
CN (1) CN107518534B (zh)
DE (1) DE102017005605A1 (zh)
TW (1) TWI6205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82093B2 (ja) * 2017-11-08 2021-12-1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CN108634495A (zh) * 2018-07-30 2018-10-12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拉头罩及其应用的拉链
JP7376283B2 (ja) * 2019-08-27 2023-11-08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及びバックル雄部材
EP4059373B1 (en) * 2019-11-12 2024-01-10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IT202100001817A1 (it) 2021-01-29 2022-07-29 Ykk Corp Elemento porta-decorazione per un cursore di una cerniera lampo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33792A (en) * 1957-11-12 1960-04-26 Eric W Malmborg Snag-proof slide fastener guard
CN105266285A (zh) * 2014-07-08 2016-01-27 Ykk株式会社 拉头罩以及具有该拉头罩的拉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9001653A (pt) * 1989-03-31 1991-05-07 Yoshida Kogyo Kk Cursor de um zipper
JPH03193160A (ja) 1989-12-21 1991-08-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薄層塗膜の連続形成方法
US7257869B2 (en) * 2006-01-17 2007-08-21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Zipper head assembly structure
HK1133363A2 (en) * 2009-01-23 2010-03-19 Hung Hing Entpr Ltd A zipper slider for easy mounting zipper pull
JP5489181B2 (ja) * 2009-07-31 2014-05-1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ES2729980T3 (es) * 2010-09-29 2019-11-07 Ykk Corp Cursor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TWI489955B (zh) * 2012-05-29 2015-07-01 Chung Chwan Entpr Co Ltd 可換拉片的拉頭結構及其拉片更換方法
US10194719B2 (en) * 2012-08-04 2019-02-05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imited Enhanced slider
WO2014033926A1 (ja) * 2012-08-31 2014-03-0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カバー及びスライダーカバー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DE112012007120B4 (de) * 2012-11-12 2019-06-27 Ykk Corp. Rückseitig mit Griff ausgestatteter Schieber für Reißverschluss
EP2923596B1 (en) * 2012-11-26 2019-01-02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slider
EP2961293B1 (en) * 2013-03-01 2017-05-03 J&P Coats Limited Zip slider
CN105377071B (zh) * 2013-07-11 2018-06-01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EP2952115A1 (en) * 2014-06-04 2015-12-09 Riri Sa Slider for a slide fastener
JP6320187B2 (ja) 2014-06-16 2018-05-0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の組立装置及び組立方法
DE112014006920T5 (de) * 2014-09-01 2017-05-18 Ykk Corporation Schieberabdeckung für Reißverschluss
TWI556760B (zh) * 2014-11-12 2016-11-1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更換式拉片的拉鍊頭組合結構
TWI592106B (zh) * 2015-03-13 2017-07-21 中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提升抗扭強度的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33792A (en) * 1957-11-12 1960-04-26 Eric W Malmborg Snag-proof slide fastener guard
CN105266285A (zh) * 2014-07-08 2016-01-27 Ykk株式会社 拉头罩以及具有该拉头罩的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51454B2 (en) 2019-04-09
CN107518534B (zh) 2020-11-17
CN107518534A (zh) 2017-12-29
US20170360160A1 (en) 2017-12-21
DE102017005605A1 (de) 2017-12-21
TW201800028A (zh) 2018-01-01
JP3206107U (ja)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0526B (zh) 拉鏈之滑件蓋及滑件組件
JP5705226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558669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8069971A1 (ja)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63932B (zh) Zipper with sliding cover
US9101182B2 (en) Metal double-sided tooth and slide fastener
WO2014033926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カバー及びスライダーカバー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201446175A (zh) 拉鏈及其使用方法
JP3194534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止具、及び止具を使用し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1867417A (zh) 拉链
TWI527528B (zh) zipper
TWI465206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I577304B (zh) Zipper slide
TWI580373B (zh) Slip and zipper
TW201509334A (zh) 拉鏈
JP7083025B2 (ja) エレメント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18055760A1 (ja) 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743359B (zh) 拉鏈用滑件
WO201812291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6149707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エン
CN112773055B (zh) 防水性拉链的拉头和防水性拉链
JP2020185231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スライダ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