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7257B - 拉鏈用之可分離式止擋之旋轉機構及包含其之拉鏈 - Google Patents

拉鏈用之可分離式止擋之旋轉機構及包含其之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7257B
TWI617257B TW106110756A TW106110756A TWI617257B TW I617257 B TWI617257 B TW I617257B TW 106110756 A TW106110756 A TW 106110756A TW 106110756 A TW106110756 A TW 106110756A TW I617257 B TWI617257 B TW I6172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inclined surface
sliding
arc
engaging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3542A (zh
Inventor
Shigeyoshi Takazawa
Shigeki Annak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25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3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54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30Slider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in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8Means at the end of stringer by which the slider can be freed from one stringer, e.g. stringers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 A44B19/384Separable slide fasteners with quick opening devices
    • A44B19/388Bottom end stop means for quick opening slide fasten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拉鏈(90)用之可分離式止擋(30)之旋轉機構(5)具備:第1構件(51),其具備第1本體部(11)、設置於第1本體部(11)之開口部(12)、及設置於開口部(12)內之1個以上之第1扣合部(110);及第2構件(52),其具備第2本體部(21)及凸狀地設置於第2本體部(21)之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一者包含繞旋轉軸線(AX)弧狀地傾斜之弧狀傾斜面(130),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另一者包含在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之滑動部(140)。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會發生關於旋轉軸線(AX)之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至少一者之旋轉、及關於旋轉軸線(AX)之第1及第2本體部(11、21)間之軸向間隔之變化。

Description

拉鏈用之可分離式止擋之旋轉機構及包含其之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用之可分離式止擋之旋轉機構及包含其之拉鏈。
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可分離式嵌插件包含公構件7及母構件8。於公構件7之滑動接觸板9設置有扣合腳部11。於母構件8之滑動接觸板10設置有能夠供扣合腳部11嵌合之扣合孔12。形成有扣合腳部11之周圍之滑動接觸面13,於扣合孔12之周圍形成有滑動接觸面14。當公構件7與母構件8扣合時,滑動接觸面13與滑動接觸面14相互滑動接觸。於各滑動接觸面13、14設置有2個陡斜面18、19及緩斜面20、或陡斜面18及緩斜面20。當將滑動接觸面13、14以相對面之方式配置時,若自正背按壓滑動接觸板9、10,則插入板30朝保持於保持部21之滑件3進入。 專利文獻2提示有:於終端構件420、422之各面設置雙重螺旋構造,藉由壓合終端構件420、422,而促進適合用於使終端構件420、422嚙合之方向之旋轉(第10頁之左上欄)。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7333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昭55-50027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之旋轉機構之情形時,可預期到:當被自正背按壓時滑動接觸板9、10間產生之旋轉阻力較大,故而對達成旋轉本身要求某種程度之來自正背之按壓力,或難以獲得所需量之旋轉本身。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1般組入有旋轉機構之止擋作為某一非限定之用途係適於身體較弱者而提供者。本案發明者考慮到該點,新發現了提供一種能夠以更小之力達成所需量之旋轉之止擋用之旋轉機構之意義。再者,專利文獻2亦包含相同之課題。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旋轉機構係一種拉鏈(90)用之可分離式止擋(30)之旋轉機構(5),具備: 第1構件(51),其具備第1本體部(11)、設置於上述第1本體部(11)之開口部(12)、及設置於上述開口部(12)內之1個以上之第1扣合部(110);及 第2構件(52),其具備第2本體部(21)及凸狀地設置於上述第2本體部(21)之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 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一者包含繞旋轉軸線(AX)弧狀地傾斜之弧狀傾斜面(130),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另一者包含在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之滑動部(140),且 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會發生關於上述旋轉軸線(AX)之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至少一者之旋轉、及關於上述旋轉軸線(AX)之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間之軸向間隔之變化。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1構件(51)具備2個以上之上述第1扣合部(110),且 上述第2構件(52)具備2個以上之上述第2扣合部(120)。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1扣合部(110)之個數與上述第2扣合部(120)之個數相同。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滑動部(140)係上述第1或第2扣合部(110、120)之緣部(145)。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一者具有阻止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另一者之繞上述旋轉軸線(AX)之周向移動之停止面(165)。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1扣合部(110)自沿上述開口部(12)之深度方向延伸之上述開口部(12)之壁面突出。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2構件(52)進而具備上述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於徑向外側結合之軸部(150)。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軸部(150)之前端部位於較上述第2扣合部(120)之前端部更遠離上述第2本體部(21)之位置。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AX)朝徑向外側下降之引導傾斜面(160)。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2扣合部(120)具有與規定上述開口部(12)之壁面接觸之側面。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1本體部(11)具有位於上述開口部(12)之外周之外周部(13),且 上述第2構件(52)具有當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時位於上述外周部(13)之外周之引導突起(170)。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於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一者設置有收容部(180), 於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另一者設置有供收容於上述收容部(180)之被收容部(185),且 隨著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上述被收容部(185)自不被收容於上述收容部(180)內之位置移動至收容於上述收容部(180)內之位置。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收容部(180)具有於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一者之間決定軸向間隔之內表面(181), 上述被收容部(185)具有傾斜面(186),且 隨著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上述被收容部(185)之傾斜面與上述收容部(180)之內表面相對面或接觸。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止擋係一種拉鏈(90)用之可分離式止擋(30),其具備:第1止動構件(31),其包含如上述中任一者之旋轉機構(5)之上述第1構件(51)、及相對於上述第1構件(51)結合之第1及第2棒部(33、34)中之一者;及 第2止動構件(32),其包含如上述中任一者之旋轉機構(5)之上述第2構件(52)、及相對於上述第2構件(52)結合之上述第1及第2棒部(33、34)中之另一者; 上述第1棒部(33)自上述滑件(40)之上部凸緣部與下部凸緣部之間插入至上述滑件(40)內,且 上述第2棒部(34)自滑件(40)之嚙合口插入至上述滑件(40)內。 於若干實施形態例中,上述第2棒部(34)係以至少局部地收容上述第1棒部(33)之方式而構成。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拉鏈具備: 第1拉鏈鏈帶(81),其包含第1拉鏈鏈布(61)、結合於上述第1拉鏈鏈布(61)之第1拉鏈鏈齒(71)、及鄰接於上述第1拉鏈鏈齒(71)而結合於上述第1拉鏈鏈布(61)之上述第1止動構件(31); 第2拉鏈鏈帶(82),其包含第2拉鏈鏈布(62)、結合於上述第2拉鏈鏈布(62)之第2拉鏈鏈齒(72)、及鄰接於上述第2拉鏈鏈齒(72)而結合於上述第2拉鏈鏈布(62)之上述第2止動構件(32);及 滑件(40),其用以使上述第1及第2拉鏈鏈帶(81、82)開合。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促進旋轉機構中之第1及第2構件間之旋轉。
以下,一面參照圖1至圖42,一面對本發明之非限定之例示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發明之1個以上之實施形態、1個以上之變化例、及各實施形態以及各變化例所包含之各特徵並非各自獨立者。業者無需進行過度說明,便能夠組合各形態及/或各特徵,又,亦能夠理解該組合引起之協同效應。原則上省略形態間之重複說明。參照圖式係以發明之記載為主要目的者,有時為了便於製圖,而進行簡化。 為了更準確及詳細之說明,而如下般定義方向。再者,基於下述之記載,亦容許以其他表現來表示本段落中所述之方向。前後方向係根據用以使拉鏈開合之滑件之動作而理解。藉由滑件之前進而閉合拉鏈。藉由滑件之後退而打開拉鏈。左右方向係根據拉鏈所包含之一對拉鏈鏈布而理解。左右方向與前後方向正交,且與拉鏈鏈布之鏈布面平行。上下方向係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下方向與拉鏈鏈布之鏈布面正交。拉鏈鏈布之鏈布面係規定較薄之拉鏈鏈布之厚度之一對鏈布面之一。 拉鏈90具有:第1拉鏈鏈帶81;第2拉鏈鏈帶82;滑件40,其用以使第1及第2拉鏈鏈帶81、82開合;及止擋30,其設置於拉鏈90之端部。止擋30係分割成第1止動構件31及第2止動構件32之可分離式止擋。第1拉鏈鏈帶81包含第1拉鏈鏈布61及結合於第1拉鏈鏈布61之第1拉鏈鏈齒71。第1拉鏈鏈帶81進而包含鄰接於第1拉鏈鏈齒71而結合於第1拉鏈鏈布61之第1止動構件31。第2拉鏈鏈帶82包含第2拉鏈鏈布62及結合於第2拉鏈鏈布62之第2拉鏈鏈齒72。第2拉鏈鏈帶82進而包含鄰接於第2拉鏈鏈齒72而結合於第2拉鏈鏈布62之第2止動構件32。 滑件40具有上翼板、下翼板42、連結上翼板與下翼板42之連結柱43、及凸緣部44。凸緣部44包含:上部凸緣部,其於上翼板之左右之側緣部朝下方突出而設置;及下部凸緣部,其於下翼板42之左右之側緣部朝上方突出而設置。滑件40係金屬滑件或樹脂滑件或其以外之材質之滑件。滑件40可具有自動停止功能等各種功能。 第1及第2拉鏈鏈布61、62係具有可撓性之鏈布,例如係梭織物或針織物或其等之混合品。第1及第2拉鏈鏈齒71、72例如係樹脂製鏈齒、金屬製鏈齒、環扣狀鏈齒、或其以外之種類之鏈齒。止擋30之第1及第2止動構件31、32例如藉由樹脂之射出成形而一體地結合於各拉鏈鏈布61、62。然而,於另一形態或另一例中,第1及第2止動構件31、32之整體或一部分包含金屬。於第1及第2止動構件31、32為金屬製之情形時,使用任意之適當之方法固定於拉鏈鏈布61、62。 如上所述,止擋30包含第1及第2止動構件31、32。第1止動構件31包含止擋30所包含之旋轉機構5之第1構件51及結合於第1構件51之第1棒部33。於圖示例之情形時,第1棒部33一體地設置於第1拉鏈鏈布61之側緣部。第1棒部33設置於第1構件51與第1拉鏈鏈齒71之間。第1構件51包含不與第1拉鏈鏈布61重疊而遠離第1拉鏈鏈布61之部分。 第2止動構件32包含止擋30所包含之旋轉機構5之第2構件52及結合於第2構件52之第2棒部34。於圖示例之情形時,第2棒部34一體地設置於第2拉鏈鏈布62之側緣部。第2棒部34設置於第2構件52與第2拉鏈鏈齒72之間。第2構件52包含不與第2拉鏈鏈布62重疊而遠離第2拉鏈鏈布62之部分。 第1棒部33自滑件40之上部凸緣部與下部凸緣部44之間插入至滑件40內。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1棒部33沿前後方向較長地延伸。第1棒部33構成為於左右方向上隨著遠離第1拉鏈鏈布61而前端變細,而促進向滑件40之上下之凸緣部44之間之間隙的順利之插入。 第2棒部34自滑件40之嚙合口插入至滑件40內。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2棒部34沿前後方向較長地延伸。第2棒部34以至少局部地收容第1棒部33之方式而構成,避免或抑制第1及第2止動構件31、32之上下方向之分離。於圖示例中,第2棒部34於與前後方向正交之剖面呈U字狀,具有朝右方之開口。第2棒部34之收容空間34m沿前後方向延伸。第2棒部34之收容空間34m之前端部及後端部係開放端部。 雖然將圖示省略,但亦假定第1棒部33結合於第2構件52,第2棒部34結合於第1構件51之態樣。 參照圖12及圖13,第2棒部34自滑件40之嚙合口插入至滑件40內,滑件40保持於第2止動構件32上。藉由下述止擋30之旋轉機構5,第2止動構件32朝第1止動構件31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第1棒部33經由滑件40之右側之上部凸緣部與下部凸緣部44之間之間隙插入至滑件40內。當藉由第1及第2止動構件31、32間之相對旋轉,使第1棒部33進入至滑件40之內部時,下述扣合突起39於越過滑件40之上部及下部凸緣部之間之後,位於較滑件40之凸緣部更靠滑件40之內側,藉此,抑制插入至滑件40內之第1棒部33朝相反方向移動而移出至滑件40外。若將手自止擋30放開,向前方拉滑件40之拉片而使滑件40前進,則第1及第2拉鏈鏈齒71、72結合,第1及第2拉鏈鏈帶81、82閉合。根據本發明之止擋30之旋轉機構5,促進旋轉機構5之第1及第2構件51、52間之相對旋轉。 參照圖1至圖20,進一步詳細地進行說明。第1止動構件31不僅包含第1構件51及第1棒部33,而且包含:第1厚壁部37,其鄰接於第1棒部33而設置,較第1棒部33厚;中繼鏈齒38,其結合於第1棒部33之前端部,鄰接於第1拉鏈鏈齒71;扣合突起39,其用以抑制進入至滑件40之第1棒部33自滑件40內移出。第1厚壁部37與第1棒部33同樣地沿前後方向延伸,較第1棒部33厚。促進第1止動構件31對第1拉鏈鏈布61之更充分之固著。第1厚壁部37包含:上半部,其自第1拉鏈鏈布61之上表面凸狀地突出;及下半部,其自第1拉鏈鏈布61之下表面凸狀地突出。 中繼鏈齒38係將自止擋30上朝第1及第2拉鏈鏈齒71、72前進之滑件40之移動中繼之部分。如自圖12可知,當藉由下述旋轉機構5之作動使第1棒部33進入至滑件40內時,中繼鏈齒38配置於滑件40之前方。若滑件40前進,則中繼鏈齒38進入至滑件40內,繼而,第1拉鏈鏈齒71進入至滑件40內。中繼鏈齒38係以滑件40能夠準確地朝第1拉鏈鏈齒71行進之方式被定位且賦予形狀。中繼鏈齒38包含:上半部,其自第1拉鏈鏈布61之上表面凸狀地突出;及下半部,其自第1拉鏈鏈布61之下表面凸狀地突出。 扣合突起39通過滑件40之上部及下部凸緣部之間,藉此,抑制進入至滑件40內之第1棒部33自滑件40移出,能夠抑制第1止動構件31與第2止動構件32之意外之分離。亦即,藉由扣合突起39,即便將手自止擋30放開,亦能抑制進入至滑件40內之第1棒部33移出至滑件40外或第1止動構件31與第2止動構件32分離。扣合突起39設置於中繼鏈齒38之附近,但於另一例中係設置於不同位置。扣合突起39包含自第1棒部33之上表面凸狀地突出之部分及自第1棒部33之下表面凸狀地突出之部分。當然,亦假定將扣合突起39省略之形態。 第2止動構件32不僅具有第2構件52及第2棒部34,而且具有:第2厚壁部35,其於與第2棒部34之間形成供滑件40之凸緣部44插入之槽;及傾斜壁36,其規定滑件40之停止位置。第2厚壁部35與第2棒部34同樣地沿前後方向延伸,較第2棒部34厚。促進第2止動構件32對第2拉鏈鏈布62之更充分之固著。第2厚壁部35包含:上半部,其自第2拉鏈鏈布62之上表面凸狀地突出;及下半部,其自第2拉鏈鏈布62之下表面凸狀地突出。 於第2棒部34與第2厚壁部35之間,形成有沿前後方向延伸之上下一對槽35m。於圖示例中,槽35m之左右寬度於前後方向之中央變得最小。槽35m之左右寬度之最小值等於滑件40之凸緣部44之左右寬度,或較其略小。若對槽35m內插入滑件40之凸緣部44,則滑件40之凸緣部44通過槽35m之左右寬度較窄之部位,滑件40之上翼板及/或下翼板42之後端部碰撞至傾斜壁36。自圖12可知,滑件40相對於第2棒部34所延伸之前後方向傾斜地保持於第2止動構件32上。亦即,於插入至槽35m內之狀態下,滑件40之後側與傾斜壁36接觸,並且滑件40之引導柱43與第2棒部34接觸,藉此,相對於第2棒部34所延伸之前後方向傾斜。槽35m之左右寬度自左右寬度之最小值之部位朝向傾斜壁36而增加,於第2厚壁部35形成凹處35k,凸緣部44之後側之一部分進入至凹處35k,藉此限制滑件40朝前方向移動。藉此,第1棒部33或中繼鏈齒38變得易於進入至滑件40內。 組入至止擋30之旋轉機構5包含作為第1止動構件31之一部分之第1構件51及作為第2止動構件32之一部分之第2構件52。簡而言之,旋轉機構5包含第1及第2構件51、52,或由其等構成。如圖1及圖2等所示,第1構件51具有:第1本體部11;開口部12,其設置於第1本體部11;及1個以上之第1扣合部110,其等設置於開口部12內。第2構件52具有:第2本體部21;及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其等凸狀地設置於第2本體部21之上表面。 於本案之發明之形態例中,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一者包含繞旋轉軸線AX弧狀地傾斜之弧狀傾斜面130。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另一者包含在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之滑動部140。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會產生相對於旋轉軸線AX之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至少一者之旋轉、及相對於旋轉軸線AX之第1及第2本體部11、21間之軸向間隔之變化。藉此,促進旋轉機構5之第1及第2構件51、52間之旋轉。例如,以較先前減小之力獲得第1及第2構件51、52間之所需量之旋轉。 於圖1至圖20所示之實施形態例中,第2扣合部120包含繞旋轉軸線AX弧狀地傾斜之弧狀傾斜面130。第1扣合部110包含在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之滑動部140。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會產生相對於旋轉軸線AX之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至少一者之旋轉、及相對於旋轉軸線AX之第1及第2本體部11、21間之軸向間隔之變化。此處所述之變化包括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間之軸向間隔變大、或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間之軸向間隔變小。於軸向間隔變大之過程中,第1本體部11及第2本體部21中之任一者遠離另一者。於軸向間隔變小之過程中,第1本體部11及第2本體部21中之任一者接近另一者。於圖12及圖13所示之情形時,第2本體部21相對於靜止中之第1本體部11繞旋轉軸線AX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第2本體部21朝靜止中之第1本體部11接近,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之上下間隔變小。亦可假定第1本體部11相對於靜止中之第2本體部21旋轉之形態。亦可假定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之兩者旋轉之形態。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1本體部11係俯視下為正圓形狀之圓板部分。第1本體部11於該圓板部分之外周結合於第1棒部33及第1厚壁部37。第1本體部11之具體形狀可為多種。例如,第1本體部11可為三角形狀或四邊形狀。 開口部12設置在相對於第1本體部11之正圓之中心而偏心之位置。開口部12係接受第2構件52之第2扣合部120之有底或無底之開口部。於圖示例中,於開口部12之底部設置有孔12m。開口部12具有承收第2扣合部120之第1開口端。第1開口端呈俯視下正圓狀、但根據第1扣合部110而變形之開口形狀。 第1扣合部110設置於開口部12內。於圖示例中,第1扣合部110自沿開口部12之深度方向延伸之開口部12之壁面12k突出,更詳細而言,自壁面12k朝開口部12之徑向內側突出。第1扣合部110係以具有與第1本體部11之主面同一平面之面之方式而設置。亦可假定第1扣合部110自開口部12之壁面12k以外之面、例如開口部12之底面突出之態樣。 如自圖5及圖6可知,開口部12之開口寬度或開口直徑沿上下方向或旋轉軸線AX而變化。準確而言,開口部12之開口寬度或開口直徑隨著遠離承收第2扣合部120之開口部12之第1開口端而減少。藉由寬幅或大直徑之開口部12之第1開口端,第2扣合部120向開口部12之插入變得簡單。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1構件51具有2個以上之第1扣合部110。於圖示例之情形時,第1構件51具有2個第1扣合部110。2個第1扣合部110於開口部12內隔開間隔而相對面,自開口部12之壁面12k朝徑向內側向相反方向突出。2個第1扣合部110之徑向間隔隨著遠離開口部12之第1開口端而減少。如自下述變化例明確可知,根據實施形態而採用不同個數之第1扣合部110。 第2本體部21係可載置於第1本體部11上之部分。第2本體部21之俯視形狀與第1本體部11之俯視形狀不同。於圖示例中,與正圓形狀之第1本體部11相對,第2本體部21之俯視形狀為橢圓形。根據實施形態而採用其他不同之第2本體部21之形狀。 第2扣合部120凸狀地設置於第2本體部21,更準確而言凸狀地設置於其下表面。第2扣合部120沿旋轉軸線AX延伸,準確而言,如圖示般朝下方延伸。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2構件52具有2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於圖示例之情形時,第2構件52具有2個第2扣合部120。2個第2扣合部120繞旋轉軸線AX隔開間隔而配置,準確而言係以等間隔而配置。亦即,2個第2扣合部120係以180°間隔而設置。再者,如自下述變化例明確可知,根據實施形態而採用不同個數之第2扣合部120。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2構件52追加地具有1個以上之供第2扣合部120於徑向外側結合之軸部150。軸部150自第2本體部21沿旋轉軸線AX延伸。軸部150之長條之中心線與旋轉軸線AX一致。軸部150與第2扣合部120同樣地,收容於第1構件51之開口部12。視情況,軸部150之前端部位於較第2扣合部120之前端部更遠離第2本體部21之位置。第2構件52之軸部150首先進入至第1構件51之開口部12內,藉此確保第1構件51與第2構件52之初始之對準。於圖示例中,軸部150之前端部呈圓錐形狀,藉此,促進了進一步之對準容易化。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2扣合部120具有相對於旋轉軸線AX朝徑向外側下降之引導傾斜面160。第1扣合部110之滑動部140能夠經由引導傾斜面160順利地進入至弧狀傾斜面130上。繞旋轉軸線AX之引導傾斜面160之周向寬度隨著遠離第2本體部21而變小。 第2扣合部120之弧狀傾斜面130係以相對於旋轉軸線AX畫螺旋之方式而延伸。旋轉軸線AX之軸線方向上之弧狀傾斜面130之位置或高度隨著弧狀傾斜面130繞旋轉軸線AX延伸而變化。具體而言,弧狀傾斜面130具有:第1端部,其最遠離第2本體部21;及第2端部,其最靠近第2本體部21或連接於第2本體部21。隨著第1扣合部110之滑動部140自弧狀傾斜面130之第1端部行進至第2端部,滑動部140接近第2本體部21。於圖示例中,最終地,滑動部140與第2本體部21接觸,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重疊。當軸部150及/或第2扣合部120進入至開口部12內時,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並不重疊。亦容許將弧狀傾斜面130設為陡峭梯度,藉由自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之上下之按壓,而獲得瞬間之所需量之旋轉。再者,圖11中模式性地表示之相對於供設置第2扣合部120之第2本體部21之主面而理解之弧狀傾斜面130之梯度θ為10°<θ<80°,更佳可為30°<θ<60°。第2本體部21之主面與第1本體部11之設置有開口部12之主面相對向。各本體部之主面為平坦面,屬於與旋轉軸正交之平面之一。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一者具有阻止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另一者繞旋轉軸線AX之周向移動的停止面165。於圖示例中,第2扣合部120具有阻止第1扣合部110繞旋轉軸線AX之周向移動之停止面165。停止面165以相對於設置有第2扣合部120之第2本體部21之面大致正交之方式而延伸。於圖示例中,一第2扣合部120之停止面165與另一第2扣合部120之弧狀傾斜面130之第2端部之周向間隔係設定為適合在兩者之間接受第1扣合部110之間隔,於圖示例中,大致等於第1扣合部110之周向寬度。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滑動部140係第1或第2扣合部110、120之緣部145。於圖示例中,滑動部140係第1扣合部110之緣部145。具體而言,滑動部140係沿開口部12之徑向延伸之第1扣合部110之緣部145。緣部145設置於第1扣合部110之上表面和以與開口部12之周向交叉之方式而設置之第1扣合部110之側面之間。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於第1及第2本體部21、22中之一者設置有收容部180,於第1及第2本體部21、22中之另一者設置有供收容於收容部180之被收容部185。於圖示例中,於第1本體部11設置有收容部180,於第2本體部21設置有被收容部185。隨著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被收容部185自不被收容於收容部180內之位置移動至收容於收容部180內之位置。根據圖12及圖13、圖14及圖15、及圖16及圖17之參照,表示第2本體部21之被收容部185收容於第1本體部11之收容部180之過程。從而避免或抑制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之上下方向之分離。 如圖16及圖17所示,收容部180具有於第1本體部11之間決定軸向間隔之內表面181,被收容部185具有傾斜面186。隨著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被收容部185之傾斜面186與收容部180之內表面181相對面或接觸。被收容部185具有隨著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而易於使被收容部185進入至收容部180之形狀,於圖示例中,具有傾斜面186。收容部180與被收容部185之結合得到強化。再者,於收容部180設置於第2本體部21之情形時,收容部180具有於與第2本體部21之間決定軸向間隔之內表面。 如圖16及圖17所示,被收容部185係俯視橢圓形狀之第2本體部21之外周部之一部分,尤其是橢圓之具有最大寬度之部分。隨著第2本體部21繞旋轉軸線AX旋轉,被收容部185接近收容部180,最終地收容於收容部180,亦即,夾於上述收容部180之內表面181與第1本體部11之主面之間。藉由第2本體部21之俯視形狀與厚度之變更,較佳地構築被收容部185。於另一例中係以另一態樣構築被收容部185。 於圖示例中,於設置有供第2扣合部120插入之開口部12之第1開口端之第1本體部11之主面,設置有凸狀之收容部180。凸狀之收容部180係以與第1拉鏈鏈齒71之延長線交叉之態樣而設置。有效地抑制異物朝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之間之進入。 於包含圖示例之若干情形時,第1本體部11具有位於開口部12之外周、及/或至少局部地包圍開口部12之外周部13。第2構件52具有當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時位於外周部13之外周之引導突起170。引導突起170具有旋轉軸線AX之方向之厚度於左右方向上朝遠離第1拉鏈鏈布61之方向減少之引導斜面170m。引導突起170使如下情況得以減少:當第2扣合部120未順利地進入至開口部12內時,第1本體部11與第2本體部21變為非平行。於圖示例中,引導突起170距第2本體部21之高度與軸部150距第2本體部21之高度實質上相等。換言之,引導突起170之前端部與軸部150之前端部存在於與旋轉軸線AX正交之實質上同一平面內,於滑件40保持於第2止動構件32上之狀態下,較滑件之下翼板更突出。 當於引導突起170位於第1構件51之第1棒部33之上之狀態下,使第1構件51與第2構件52相互接近時,首先,引導突起170與第1棒部33接觸,第1棒部33於引導突起170之引導斜面170m上朝引導斜面170m之下降方向滑動,藉此,能夠順利地避免或減少第1棒部33與滑件40之下翼板42之干涉。在第1棒部33於引導斜面170m下降之過程或其後,第2扣合部120及/或軸部150能夠順利地進入至開口部12內。 第1棒部33於引導突起170之引導斜面170m上滑動時之第1棒部33之移位的方向與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滑動時之第1棒部33之移位的方向相反。將旋轉軸AX視為中心,第1棒部33於引導突起170之引導斜面170m上滑動時之第1棒部33之移位係第1方向之旋轉。將旋轉軸AX視為中心,滑動部140於弧狀傾斜面130滑動時之第1棒部33之移位係與第1方向相反之第2方向之旋轉。亦可記載為,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中之一者為順時針方向,另一者為逆時針方向。繼第1棒部33於引導斜面170m下降結束之後,滑動部140與弧狀傾斜面130接觸,開始弧狀傾斜面130上之滑動。於在第2構件52設置引導突起170之情形時,可為了引導突起170而分配相當於第2扣合部120及/或軸部150之高度之空間。引導突起170之前端部定位於第2棒部34上。 如自圖14及圖15之比較可知,當第1扣合部110之滑動部140於第2扣合部120之弧狀傾斜面130下降時,引導突起170繞旋轉軸線AX、準確而言沿順時針方向於周向上移位。如自圖16及圖17之比較可知,當第1扣合部110之滑動部140於第2扣合部120之弧狀傾斜面130下降時,引導突起170於沿旋轉軸線AX之軸線方向下降至開口部12之底側。 藉由使滑件40自圖13所示之位置前進,第1止動構件31之中繼鏈齒38以接近第2棒部34之方式移動,又,第1棒部33以更充分地收容於第2棒部34之方式移動,繼而,開始第1拉鏈鏈齒71與第2拉鏈鏈齒72之結合。 於圖18至圖20所示時,第1扣合部110於第2扣合部120之弧狀傾斜面130下降結束。第1扣合部110配置於在周向上鄰接之第2扣合部120之間。第1扣合部110載置或接觸於第2本體部21上。第1扣合部110配置或接觸於第2扣合部120之停止面165之附近。第1棒部33收容於第2棒部34,又,被收容部185收容於收容部180,達成第1止動構件31與第2止動構件32之上下方向之牢固之結合。能夠理解,於滑件40返回至第2棒部34上之位置之前,實際上難以解除第1止動構件31與第2止動構件32之結合。 於圖21及圖22所示之變化例中,於第1構件51設置有一個第1扣合部110,於第2構件52設置有一個第2扣合部120。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例同一或同樣之效果。再者,如於開頭部分所述,在關於以後之變化例之記載中,原則上省略重複說明。 再者,於第1構件51設置有2個以上之第1扣合部110,於第2構件52設置有2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之情形時,第1構件51與第2構件52間之相對旋轉穩定化。於第1扣合部110之個數與第2扣合部120之個數相同之情形時,第1構件51與第2構件52間之相對旋轉穩定化。 於圖23及圖24所示之變化例中,於第1構件51設置有3個第1扣合部110,於第2構件52設置有3個第2扣合部120。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例同一或同樣之效果。業者可容易地想到設置4個以上之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之進一步之變化例。 於圖25至圖28所示之變化例中,與上述形態或例不同,於第1構件51之第1扣合部110設置有弧狀傾斜面130。另一方面,於第2構件52之第2扣合部120設置有於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之滑動部140。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例同一或同樣之效果。 弧狀傾斜面130朝第1本體部11之開口部12之底側延伸。第2扣合部120係設置有引導傾斜面160之突起。與以旋轉軸線AX為中心之周向交叉之第2扣合部120之邊緣為滑動部140。 於圖29至圖32所示之變化例中,與上述形態及例不同,將軸部150省略。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可使根據軸部150獲得之效果除外,而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例同一或同樣之效果。 於圖33至圖42所示之變化例中,與上述形態及例不同,將收容部180及被收容部185省略。即便於此種情形時,亦可使根據收容部180及被收容部185獲得之效果除外,而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例同一或同樣之效果。 如圖34所示,於設置有第2扣合部120及/或軸部150之第2構件52之第2本體部21之主面設置有1個以上之爪88,於圖示例中,設置有複數個、準確而言為2個爪88。爪88沿繞旋轉軸線AX之周向而配向。爪88具有:基部881,其結合於第2本體部21;及頭部882,其自基部881沿周向延伸。 如圖36所示,於設置有開口部12之第1構件51之主面,設置有收容爪88之孔89,於圖示例中,設置有複數個、準確而言為2個孔89。孔89沿繞旋轉軸線AX之周向延伸。如自圖42可知,於孔89內設置有自孔89之壁面沿周向突出之卡止突起891。 隨著第1扣合部110之滑動部140於第2扣合部120下降至弧狀傾斜面130上,爪88進入至孔89內,最終爪88嵌合於孔89內之卡止突起891。亦即,卡止突起891夾於爪88之頭部882與設置有爪88之第2本體部21之主面之間。 如圖38所示,第2本體部21之外周部並未薄壁化,其強度得以提高。如圖41所示,於第1本體部11上未設置有收容部180,促進第1本體部11之薄型化。 基於上述教導,只要為業者,便能夠對各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申請專利範圍所引入之符號係為了進行參考,並非為了限定解釋申請專利範圍而參照者。
5‧‧‧旋轉機構
11‧‧‧第1本體部
12‧‧‧開口部
12k‧‧‧壁面
12m‧‧‧孔
13‧‧‧外周部
21‧‧‧第2本體部
30‧‧‧止擋
31‧‧‧第1止動構件
32‧‧‧第2止動構件
33‧‧‧第1棒部
34‧‧‧第2棒部
34m‧‧‧收容空間
35‧‧‧第2厚壁部
35k‧‧‧凹處
35m‧‧‧槽
36‧‧‧傾斜壁
37‧‧‧第1厚壁部
38‧‧‧中繼鏈齒
39‧‧‧扣合突起
40‧‧‧滑件
42‧‧‧下翼板
43‧‧‧連結柱
44‧‧‧凸緣部
51‧‧‧第1構件
52‧‧‧第2構件
61‧‧‧第1拉鏈鏈布
62‧‧‧第2拉鏈鏈布
71‧‧‧第1拉鏈鏈齒
72‧‧‧第2拉鏈鏈齒
81‧‧‧第1拉鏈鏈帶
82‧‧‧第2拉鏈鏈帶
88‧‧‧爪
89‧‧‧孔
90‧‧‧拉鏈
110‧‧‧第1扣合部
120‧‧‧第2扣合部
130‧‧‧弧狀傾斜面
140‧‧‧滑動部
145‧‧‧緣部
150‧‧‧軸部
160‧‧‧引導傾斜面
165‧‧‧停止面
170‧‧‧引導突起
170m‧‧‧引導斜面
180‧‧‧收容部
181‧‧‧內表面
185‧‧‧被收容部
186‧‧‧傾斜面
881‧‧‧基部
882‧‧‧頭部
891‧‧‧卡止突起
AX‧‧‧旋轉軸線
θ‧‧‧梯度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非閉鎖狀態之拉鏈之局部立體圖,尤其是,表示設置於拉鏈之端部之可分離式止擋。 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非閉鎖狀態之拉鏈之局部立體圖,表示圖1所揭示者之相反側。 圖3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仰視圖。 圖4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5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側視圖。 圖6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之另一側視圖。 圖7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8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仰視圖。 圖9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側視圖。 圖10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之另一側視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所包含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之又一側視圖。 圖12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之概略性俯視圖,滑件保持於第2止動構件,第1止動構件之第1扣合部與第2止動構件之第2扣合部接觸。設置於第2止動構件之第2扣合部之弧狀傾斜面之第1端部與第1止動構件之第1扣合部之滑動部接觸。 圖13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拉鏈之概略性俯視圖,保持於第2止動構件之滑件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其結果,第1棒部進入至滑件內。與弧狀傾斜面之第1端部接觸之滑動部朝弧狀傾斜面之第2端部於弧狀傾斜面上滑動,與其相應地,發生繞旋轉軸AX之第2止動構件相對於第1止動構件之旋轉,又,第1止動構件與第2止動構件之軸向間隔減少。 圖14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之概略性模式圖,模式性地表示第1及第2扣合部之接觸之態樣、準確而言係弧狀傾斜面與滑動部之接觸之態樣。 圖15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之概略性模式圖,模式性地表示與第1及第2扣合部接觸之態樣、準確而言係弧狀傾斜面與滑動部之接觸之態樣。根據圖14與圖15之比較,亦模式性地表示引導突起之周向移位。 圖16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之概略性剖視模式圖,模式性地表示第1及第2扣合部之扣合之態樣。 圖17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止擋之概略性剖視模式圖,模式性地表示與第1及第2扣合部扣合之態樣。根據圖16與圖17之比較,亦模式性地表示引導突起之軸向移位。 圖18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閉鎖狀態之拉鏈之局部上表面模式圖,尤其是,表示設置於拉鏈之端部之可分離式止擋。模式性地表示於單點虛線內之圓中第1扣合部鄰接配置於第2扣合部之停止面之狀態。 圖19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閉鎖狀態之拉鏈之側面模式圖,模式性地表示於第1止動構件之收容部內收容有第2止動構件之被收容部之狀態。 圖20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例之閉鎖狀態之拉鏈之另一側面模式圖。 圖21係本發明之第1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22係本發明之第1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23係本發明之第2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24係本發明之第2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25係本發明之第3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26係本發明之第3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27係本發明之第3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28係本發明之第3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29係本發明之第4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30係本發明之第4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31係本發明之第4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側視圖。 圖32係本發明之第4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之另一側視圖。 圖33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34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表示圖33之相反側。 圖35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 圖36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立體圖,表示圖35之相反側。 圖37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仰視圖。 圖38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側視圖。 圖39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2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之另一側視圖。 圖40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41係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概略性側視圖。 圖42係表示本發明之第5變化例之第1止動構件之第1本體部與第2止動構件之第2本體部之結合態樣的模式圖。
11‧‧‧第1本體部
21‧‧‧第2本體部
30‧‧‧止擋
31‧‧‧第1止動構件
32‧‧‧第2止動構件
33‧‧‧第1棒部
34‧‧‧第2棒部
35‧‧‧第2厚壁部
35m‧‧‧槽
38‧‧‧中繼鏈齒
39‧‧‧扣合突起
71‧‧‧第1拉鏈鏈齒
72‧‧‧第2拉鏈鏈齒
120‧‧‧第2扣合部
130‧‧‧弧狀傾斜面
150‧‧‧軸部
160‧‧‧引導傾斜面
165‧‧‧停止面
170‧‧‧引導突起
170m‧‧‧引導斜面
180‧‧‧收容部
AX‧‧‧旋轉軸線

Claims (17)

  1. 一種旋轉機構,其係拉鏈(90)用之可分離式止擋(30)之旋轉機構(5),且具備:第1構件(51),其具備第1本體部(11)、設置於上述第1本體部(11)之開口部(12)、及設置於上述開口部(12)內之1個以上之第1扣合部(110);及第2構件(52),其具備第2本體部(21)及凸狀地設置於上述第2本體部(21)之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一者包含繞旋轉軸線(AX)弧狀地傾斜之弧狀傾斜面(130),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另一者包含在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之滑動部(140),且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會發生關於上述旋轉軸線(AX)之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至少一者之旋轉、及關於上述旋轉軸線(AX)之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間之軸向間隔之變化。
  2. 如請求項1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1構件(51)具備2個以上之上述第1扣合部(110),且上述第2構件(52)具備2個以上之上述第2扣合部(120)。
  3. 如請求項1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1扣合部(110)之個數與上述第2扣合部(120)之個數相同。
  4. 如請求項2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1扣合部(110)之個數與上述第2扣合部(120)之個數相同。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滑動部(140)係上述第1或第2扣合部(110、120)之緣部(145)。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一者具有阻止上述第1及第2扣合部(110、120)中之另一者繞上述旋轉軸線(AX)之周向移動之停止面(165)。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1扣合部(110)自沿上述開口部(12)之深度方向延伸之上述開口部(12)之壁面突出。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2構件(52)進而具備上述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於徑向外側結合之軸部(150)。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軸部(150)之前端部位於較上述第2扣合部(120)之前端部更遠離上述第2本體部(21)之位置。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1個以上之第2扣合部(120)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旋轉軸線(AX)朝徑向外側下降之引導傾斜面(160)。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2扣合部(120)具有與規定上述開口部(12)之壁面接觸之側面。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第1本體部(11)具有位於上述開口部(12)之外周之外周部(13),且上述第2構件(52)具有當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時位於上述外周部(13)之外周之引導突起(170)。
  1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其中於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一者設置有收容部(180),於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另一者設置有供收容於上述收容部(180)之被收容部(185),且隨著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上述被收容部(185)自不被收容於上述收容部(180)內之位置移動至收容於上述收容部(180)內之位置。
  14. 如請求項13之旋轉機構,其中上述收容部(180)具有於上述第1及第2本體部(11、21)中之一者之間決定軸向間隔之內表面(181),上述被收容部(185)具有傾斜面(186),且隨著上述滑動部(140)於上述弧狀傾斜面(130)上滑動,上述被收容部(185)之傾斜面與上述收容部(180)之內表面相對面或接觸。
  15. 一種拉鏈(90)用之可分離式止擋,其具備:第1止動構件(31),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5)之上述第1構件(51)、及相對於上述第1構件(51)結合之第1及第2棒部(33、34)中之一者;及第2止動構件(32),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旋轉機構(5)之上述第2構件(52)、及相對於上述第2構件(52)結合之上述第1及第2棒部(33、34)中之另一者;上述第1棒部(33)自上述滑件(40)之上部凸緣部與下部凸緣部之間插入至上述滑件(40)內,且上述第2棒部(34)自滑件(40)之嚙合口插入至上述滑件(40)內。
  16. 如請求項15之止擋,其中上述第2棒部(34)係以至少局部地收容上述第1棒部(33)之方式而構成。
  17. 一種拉鏈,其具備:第1拉鏈鏈帶(81),其包含第1拉鏈鏈布(61)、結合於上述第1拉鏈鏈布(61)之第1拉鏈鏈齒(71)、及鄰接於上述第1拉鏈鏈齒(71)而結合於上述第1拉鏈鏈布(61)之如請求項15或16之上述第1止動構件(31);第2拉鏈鏈帶(82),其包含第2拉鏈鏈布(62)、結合於上述第2拉鏈鏈布(62)之第2拉鏈鏈齒(72)、及鄰接於上述第2拉鏈鏈齒(72)而結合於上述第2拉鏈鏈布(62)之如請求項14或15之上述第2止動構件(32);及滑件(40),其用以使上述第1及第2拉鏈鏈帶(81、82)開合。
TW106110756A 2016-09-30 2017-03-30 拉鏈用之可分離式止擋之旋轉機構及包含其之拉鏈 TWI617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9147 2016-09-30
PCT/JP2016/079147 WO2018061208A1 (ja) 2016-09-30 2016-09-30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分離可能な止め具の回転機構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7257B true TWI617257B (zh) 2018-03-11
TW201813542A TW201813542A (zh) 2018-04-16

Family

ID=60699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756A TWI617257B (zh) 2016-09-30 2017-03-30 拉鏈用之可分離式止擋之旋轉機構及包含其之拉鏈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874179B2 (zh)
JP (1) JP6719571B2 (zh)
KR (1) KR102143199B1 (zh)
CN (2) CN107495546B (zh)
DE (1) DE112016007305B4 (zh)
TW (1) TWI617257B (zh)
WO (1) WO20180612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916B (zh) * 2018-03-12 2019-06-2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止擋及包含其之拉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61208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分離可能な止め具の回転機構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WO2020095364A1 (ja) * 2018-11-06 2020-05-1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止め具
JP7135104B2 (ja) * 2018-11-06 2022-09-1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止め具
CN109846150B (zh) * 2019-02-13 2021-06-18 淮南冠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闭合式拉链
CN112293874A (zh) * 2019-07-29 2021-02-02 台湾华可贵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
WO2021048930A1 (ja) * 2019-09-10 2021-03-18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4727689B (zh) * 2019-11-12 2023-11-03 Ykk株式会社 拉链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9927A (en) * 1976-02-12 1979-02-20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endstop members
TW200307519A (en) * 2002-05-20 2003-12-16 Ykk Corp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03241C3 (de) * 1976-01-29 1979-08-16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Cham (Schweiz) Reißverschluß mit teilbarer Endkupplung
DE2644965C3 (de) * 1976-06-23 1980-06-04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Cham (Schweiz) Teilbarer Reißverschluß
WO1979000927A1 (en) 1978-04-13 1979-11-15 M Friedberg Device for connecting the ends of a separable zipper
US4232430A (en) 1979-03-15 1980-11-11 Friedberg Martin F Device for connecting the ends of a separable zipper
JPS5538989U (zh) 1978-09-06 1980-03-13
JPS61172515U (zh) 1985-04-16 1986-10-27
JPH11221105A (ja) * 1997-11-20 1999-08-17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2000232908A (ja) * 1999-02-15 2000-08-29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3621006B2 (ja) * 1999-09-30 2005-02-16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およびスライダー
JP3733327B2 (ja) * 2001-12-20 2006-01-11 Ykk株式会社 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JP4152216B2 (ja) * 2003-02-19 2008-09-1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JP4464802B2 (ja) * 2004-11-30 2010-05-19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
US7974666B2 (en) * 2005-12-13 2011-07-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ening/closing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2037133A1 (en) * 2006-06-30 2009-03-18 Strawberry Corporation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hinge device
JP4628329B2 (ja) * 2006-08-17 2011-02-09 Ykk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KR101286820B1 (ko) * 2009-03-27 2013-07-17 와이케이케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개방 분리 끼움 삽입구가 구비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9549593B2 (en) * 2011-03-30 2017-01-24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US9027210B2 (en) * 2011-09-12 2015-05-12 Dns Designs, Llc Self-aligning zipper
CN103005791B (zh) * 2011-09-26 2015-01-21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口拉链下止及使用该下止的开口拉链
CN103184812B (zh) * 2011-12-29 2015-07-08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换向把手装置
WO2016114456A1 (ko) * 2015-01-12 2016-07-21 주식회사 케이엠케이 슬라이드 파스너
WO2018061208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分離可能な止め具の回転機構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9927A (en) * 1976-02-12 1979-02-20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endstop members
TW200307519A (en) * 2002-05-20 2003-12-16 Ykk Corp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assembly for slide faste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916B (zh) * 2018-03-12 2019-06-2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止擋及包含其之拉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542A (zh) 2018-04-16
DE112016007305T5 (de) 2019-06-13
DE112016007305B4 (de) 2023-09-21
KR20190017992A (ko) 2019-02-20
CN207236287U (zh) 2018-04-17
CN107495546A (zh) 2017-12-22
US10874179B2 (en) 2020-12-29
KR102143199B1 (ko) 2020-08-11
JP6719571B2 (ja) 2020-07-08
JPWO2018061208A1 (ja) 2019-03-14
CN107495546B (zh) 2020-12-22
US20200015554A1 (en) 2020-01-16
WO2018061208A1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257B (zh) 拉鏈用之可分離式止擋之旋轉機構及包含其之拉鏈
KR101703816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US20130232736A1 (en) Slide Fastener
TWI478678B (zh) zipper
TWI526171B (zh) A zipper with a separable insert and a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US20130042442A1 (en)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TW202014123A (zh) 拉鏈及拉鏈用之可分離式嵌插件
CN107708471B (zh) 拉链牙链带及拉链
CN109549294A (zh) 拉链中包含的止动件
TWI678983B (zh) 拉鏈
JP7394237B2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TWI739213B (zh) 鏈齒構件及具有拉鏈之製品
US20230121500A1 (en) Slide fastener
TWI669082B (zh) 滑件及具備其之拉鏈
TWI678984B (zh) 拉鏈
TWI621412B (zh) Zipper chain and zipper
CN210329594U (zh) 一种拉链及其拉头防错位快速咬合结构
TWI641333B (zh) zipper
TWI630883B (zh) zipper
WO202109049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20210137224A1 (en) Slider and Slide Fastener With Same
JP2024094861A (ja) 開離嵌挿具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514974B (zh) zi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