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4947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14947B TWI614947B TW103138149A TW103138149A TWI614947B TW I614947 B TWI614947 B TW I614947B TW 103138149 A TW103138149 A TW 103138149A TW 103138149 A TW103138149 A TW 103138149A TW I614947 B TWI614947 B TW I61494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terminal
- frame
- substrate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8—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flowing or wicking of solder or flux in parts not desir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改善電連接器之插入性。
本發明之電連接器1具備插座機架8以及固定於插座機架8之複數個插座端子9;各插座端子9具有與插入該插座機架8之插塞連接器2接觸而導通連接之前端子16及後端子17,前端子16具有與前述插塞連接器2接觸之前接點部16c以及將前接點部16c可彈性變位地支撐之彈性片部16a,後端子17具有:後接點部17c,其係在插塞連接器2之插入方向Z緊跟著前接點部16c以便與前述插塞連接器2接觸;以及彈性片部17a,其係將後接點部17c可彈性變位地支撐;前接點部16c與彈性片部16a,以及後接點部17c與彈性片部17a均是維持平板狀金屬板之板面而形成;其中各後接點部17c位置互相錯開,且在前述插入方向Z上之不同位置與前述插塞連接器2接觸。如此,能減少在嵌合時與插塞連接器2同時接觸之後接點部17c,改善插入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與電連接器、基板、扁平電纜等連接對象物接觸而導通連接。
隨著車裝電子機器及家用電子機器等之高性能化、多功能化,而使用連接各印刷電路板(以下稱「基板」)之基板間連接用的電連接器。又進一步藉由電子機器小型化,基板本身亦縮小,且組裝密度亦高密度化,另一方面,隨著電性機器之高性能化及多機能化使資料處理多樣化,使處理之信號個數增加,連接器變成多極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40206號公報
然而,各連接器之極數越多,嵌合連接器彼此時需要更強的力量,連接器嵌合變硬。這樣的事態增加作業人員之負擔。
此外,當嵌合所需的力量增加時,作業人員在連接器嵌合作業時,手上感覺到強的阻力,因而誤認為嵌合已完成,有時會成為在途中中止作業的半嵌合。或是有時會以強的力量插入扭轉以進行嵌合,造成傾
斜的嵌合狀態,或造成端子翹曲。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獲得一種電連接器,能降低在端子與連接對象物之嵌合時,作業人員手上感覺到強的阻力,改善插入性。此外,本發明之目的在獲得一種電連接器,使後接點部確實接觸連接對象物,接觸可靠性高。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構成如下。
亦即,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係具備機架以及固定於機架之複數個端子;機架具有固定於基板之固定機架、以及對固定機架可相對變位之活動機架;各端子具有:基板連接部,其係固定於固定機架;基部,其係固定於活動機架;端子部,其係與在活動機架之內部插入活動機架之連接對象物之導通連接部接觸而導通連接;及活動部,其係一端側與基板連接部相連,另一端側與基部相連,將固定機架及活動機架可相對變位地彈性支撐;前述端子部具有前端子部及後端子部;前端子部具有:前接點部,其係在前述連接對象物往活動機架插入時,滑動接觸於前述導通連接部,擦拭附著於該導通連接部之異物;及彈性片部,其係將前接點部可彈性變位地支撐;
後端子部具有:後接點部,其係以前述連接對象物相對活動機架之插入方向在前接點部之滑動軌跡滑動,與被前接點部擦拭異物後之前述導通連接部導通接觸;及彈性片部,其係將後接點部可彈性變位地支撐;前接點部與彈性片部及後接點部與彈性片部均維持著平板狀金屬板之板面而形成;相互鄰接之前述前接點部位置相互錯開,以在前述插入方向上不同之位置與前述連接對象物接觸;相互鄰接之前述後接點部位置相互錯開,以在前述插入方向上不同之位置與前述連接對象物接觸;前述基部與前述活動部在固定機架之內部連結,在固定機架之內部以伸長方向沿著前述插入方向之方式並列配置。
在端子具有前接點部及後接點部等複數個接點部時,作業人員首先使連接對象物接觸前接點部,再將連接對象物強壓入電連接器,使它越過前接點部。然後,使連接對象物接觸後接點部,再強壓入越過後接點部。在此情況,作業人員每逢接點部與連接對象物接觸且越過時,手上感覺到阻力。有關此阻力,通常隨著與連接對象物同時接觸之接點部越多,此阻力越強。因此,作業人員有時會由於後接點部接觸連接對象物時受到之阻力的關係而誤認為連接對象物已到達電連接器獲得嵌合狀態之最深部,且在半嵌合狀態下中止作業。此外,有時也會抵抗手上感覺到之阻力,用強的力量將連接對象物壓入電連接器,因此失手變成傾斜的嵌合狀態,或是插入扭轉造成翹曲。其中,有關接點部與連接對象物之接觸時作業人
員感到之阻力,前接點部與彈性片部以及後接點部與彈性片部維持著平板狀金屬板之板面而形成,在其板緣與連接對象物接觸之情況下,該阻力變得更強。因此,在此情況,前述之半嵌合、傾斜嵌合及翹曲更容易發生。
因此,本發明中,相互鄰接之各前接點部,還有相互鄰接之各後接點部位置相互錯開,以在連接對象物相對活動機架之插入方向上之不同位置與連接對象物接觸。藉此方式,能減少同時接觸連接對象物之後接點部,分散一次產生之插入力,而改善插入性。因此,能抑制前述之半嵌合、傾斜嵌合等不完全的嵌合,以及翹曲引起之端子損傷。
此外,本發明中,實現一種具有這些技術特徵之電連接器作成具有浮動機能之電連接器,該浮動機能係藉由一活動部而達成,該活動部其係一端側與基板連接部相連,另一端側與基部相連,將固定機架及活動機架可相對變位地彈性支撐。
而且,本發明中,前接點部滑動接觸於連接對象物之導通連接部,擦拭附著在那裏之異物,同時,後接點部在前接點部之滑動軌跡滑動,與被擦拭異物後之導通連接部導通接觸,因此,能穩定導通連接,在後接點部與連接對象物之間不會夾著異物,因而提高接觸可靠性。
再者,本發明中,前述基部與前述活動部在固定機架之內部連結,在固定機架之內部以伸長方向沿著前述插入方向之方式並列配置,因此,雖具備浮動結構,仍能實現與端子之排列間距方向垂直之電連接器短邊方向上之小型化。
有關前述發明,可以將前述後端子部之後接點部與前述連接對象物接觸之接觸壓力設定得比前述前端子部之前接點部與前述連接對象
物接觸之接觸壓力更高。藉此方式,使設置於與連接對象物之間之嵌合方向上且比前接點部更深處之一側的後接點部,確實接觸連接對象物。
依據本發明之電連接器,雖然實現附著於連接對象物之異物之擦拭機能、浮動機能以及電連接器在短邊方向之小型化,仍能減低在端子與連接對象物之嵌合時作業人員在手上感覺到之阻力,改善插入性。藉此方式,能抑制半嵌合及傾斜嵌合等不完全的嵌合。此外,能抑制翹曲等造成端子之損傷。因此,依據本發明之電連接器,能使後接點部確實接觸連接對象物,所以能提供接觸可靠性高之電連接器。
1‧‧‧電連接器
2‧‧‧插塞連接器
3‧‧‧插座連接器
4‧‧‧基板(插塞連接器側)
5‧‧‧基板(插座連接器側)
6‧‧‧插塞機架
6A‧‧‧本體部
6B‧‧‧腳部
6a‧‧‧嵌合部
6a1‧‧‧側壁
6a2‧‧‧中央壁
6a3‧‧‧安裝溝
6b‧‧‧間隔壁部
6b1‧‧‧安裝孔
6c‧‧‧基部
6c1‧‧‧側壁
6c2‧‧‧安裝溝
6c3‧‧‧底部
7‧‧‧插塞端子
7a‧‧‧基板連接部(插塞端子)
7a1‧‧‧連接部
7a2‧‧‧支撐部
7b‧‧‧第一分離部
7c‧‧‧直線部
7d‧‧‧第二分離部
7e‧‧‧插通部
7f‧‧‧接觸部
8‧‧‧插座機架
8a‧‧‧固定機架
8a1‧‧‧長邊側壁
8a2‧‧‧短邊側壁
8a3‧‧‧固定孔
8a4‧‧‧腳部
8a5‧‧‧卡座部
8a6‧‧‧內面
8b‧‧‧活動機架
8c‧‧‧嵌合部
8c1‧‧‧長邊側壁
8c2‧‧‧短邊側壁
8c3‧‧‧長邊內壁
8c4‧‧‧分隔壁
8c5‧‧‧前壁
8c6‧‧‧插塞插入部
8d‧‧‧端子保持部
8d1‧‧‧長邊側壁
8d2‧‧‧短邊側壁
8d3‧‧‧中央壁
8d4‧‧‧分隔壁
8d5‧‧‧卡住部
9‧‧‧插座端子
10‧‧‧端子部
11‧‧‧活動部
11a‧‧‧第一伸長部
11b‧‧‧折回部
11c‧‧‧第二伸長部
11d‧‧‧彈簧部
11e‧‧‧間隙部
11f‧‧‧間隙部
12‧‧‧基部
12a‧‧‧上部
12a1‧‧‧卡住部
12b‧‧‧下部
12b1‧‧‧按壓座部
12c‧‧‧缺口部
12d‧‧‧縱緣
12e‧‧‧橫緣
13‧‧‧基板連接部
13a‧‧‧連接部
13b‧‧‧支撐部
13c‧‧‧固定片部
13d‧‧‧卡住突部
14‧‧‧活動空間
14a‧‧‧第一活動空間部
14b‧‧‧第二活動空間部
14c‧‧‧間隙部
15‧‧‧開口
16‧‧‧前端子
16a‧‧‧彈性片部(前端子)
16b‧‧‧接觸部(前端子)
16c‧‧‧前接點部
16d‧‧‧前緣
16e‧‧‧凹部
17‧‧‧後端子
17a‧‧‧彈性片部(後端子)
17b‧‧‧接觸部(後端子)
17c‧‧‧後接點部
H1、H2‧‧‧距離
X‧‧‧長邊方向
Y‧‧‧短邊方向
Z‧‧‧插抽方向
第一圖係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的斜視圖。
第二圖係從箭頭A方向觀看第一圖之電連接器的前視圖。
第三圖係沿著第二圖中箭頭III-III線之剖面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之插塞的剖面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之插座連接器的剖面圖。
第六圖係沿著第五圖中箭頭VI-VI線之剖面圖。
第七圖係第五圖中R部分之放大圖。
第八圖係第六圖所示之插座連接器的斜視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中S部分之放大圖。
第十圖係第五圖中T部分之放大圖。
第十一圖係第三圖所示之插座端子在變位狀態的說明圖。
第十二圖係變形例中之插座端子的前視圖。
第十三圖係變形例中之插座端子的前視圖。
以下,就本發明之電連接器依據圖式說明適合的實施形態。另外,以下之實施形態係說明具備浮動功能的基板間連接用連接器之例。
如第一圖、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1具備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如第二圖至第五圖所示,插塞連接器2組裝於基板4上,插座連接器3組裝於基板5上。藉由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嵌合而將基板4與基板5導通連接。
另外,本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中,如第一圖至第十三圖所示,係將電連接器1之長邊方向設為X方向,將短邊方向設為Y方向,將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之插抽方向設為Z方向,並將插抽方向Z上的插塞連接器2之側設為「上側」,將插座連接器3之側設為「下側」作說明。
如第三圖、第四圖所示,插塞連接器2具備插塞機架6與插塞端子7。
插塞機架6以絕緣性樹脂構成,且具備本體部6A、及固定於設在本體部6A之長邊方向X兩側的基板4之腳部6B。
本體部6A具有嵌合部6a、間隔壁部6b、及基部6c。嵌合部6a係電連接器1嵌合時接受插座連接器3插入之部分。間隔壁部6b係將嵌合部6a與基部6c隔開之部分。基部6c係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位於基板4側之部
分。
嵌合部6a中,在短邊方向Y之兩側沿著長邊方向X形成有側壁6a1(第四圖)。在側壁6a1之間沿著長邊方向X形成有中央壁6a2。中央壁6a2中逐一壓入插塞端子7而固定之安裝溝6a3在長邊方向X並列形成來保持插塞端子7。
間隔壁部6b中形成有與安裝溝6a3連續之安裝孔6b1,各個插塞端子7逐一插通而保持。
基部6c中,在短邊方向Y之兩側沿著長邊方向X形成有側壁6c1(第四圖)。在側壁6c1之內面,與安裝溝6a3、安裝孔6b1連續形成有安裝溝6c2。插塞端子7將安裝溝6a3、安裝孔6b1、安裝溝6c2作為插塞機架6之端子安裝部而保持。與基板4相對之基部6c的底部6c3,在將插塞機架6之腳部6B固定於基板4的狀態下,形成凹狀部而與基板面分離,插塞端子7從此處露出而固定於基板4。
插塞端子7藉由將金屬平板實施衝壓加工及衝裁彎曲加工而形成,並如第四圖所示,具有基板連接部7a、第一分離部7b、直線部7c、第二分離部7d、插通部7e、及接觸部7f。
基板連接部7a中,形成有與軟焊接於基板4之基板面平行的連接部7a1、以及與連接部7a1之端部連續,而從基板面垂直上升之方式彎曲的支撐部7a2。
第一分離部7b係在支撐部7a2之一端側彎曲而與基板面平行地伸長的部分。第一分離部7b為了抑制焊劑因後述之毛細管現象而傳達,
係以在與插塞機架6的底部6c3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離開。
作為「固定部」之直線部7c沿著插塞2之插抽方向Z設置,並固定於插塞機架6之基部6c的安裝溝6c2內部。
第二分離部7d不與基部6c及間隔壁部6b之內壁面接觸的方式,形成從直線部7c之端部彎曲成曲柄狀。之所以將第二分離部7d對基部6c與間隔壁部6b之內壁面形成間隙的方式離開,與第一分離部7b同樣地,係為了抑制焊劑因毛細管現象而傳達。
插通部7e插通於插塞機架6之間隔壁部6b的安裝孔6b1而保持。
接觸部7f係與插座端子9導通連接之部分,且安裝於嵌合部6a之中央壁6a2的安裝溝6a3內部。
如第三圖、第五圖所示,插座連接器3具備插座機架8、及插座端子9。
插座機架8具備固定機架8a、及活動機架8b。
活動機架8b依後述之機架構造,從與插塞連接器2嵌合側起依序具有與插塞機架6嵌合之嵌合部8c、以及保持插座端子9之端子保持部8d。
嵌合部8c中,在短邊方向Y之兩側沿著活動機架8b之長邊方向X形成有長邊側壁8c1,並在其兩側沿著短邊方向Y形成有短邊側壁8c2。
在嵌合部8c之內部形成有與各長邊側壁8c1相對之長邊內壁8c3,在長邊側壁8c1與長邊內壁8c3之間形成有將相鄰之各插座端子9絕緣的分隔壁8c4(第五圖)。在嵌合部8c之嵌合側端部形成有前壁8c5。
相對之長邊內壁8c3與長邊內壁8c3之間,形成插入插塞機架6之中央壁6a2的插塞插入部8c6(第五圖)。
被此等長邊側壁8c1、短邊側壁8c2、長邊內壁8c3、分隔壁8c4、前壁8c5包圍之內部空間成為各插座端子9的收容部。本實施形態之嵌合部8c中,此種收容部係形成於插塞插入部8c6的兩側。
端子保持部8d中形成有與嵌合部8c之長邊側壁8c1、短邊側壁8c2分別連續的長邊側壁8d1、短邊側壁8d2。長邊側壁8d1之厚度形成比嵌合部8c之長邊側壁8c1厚而突出於外部。在長邊側壁8d1之間,於插塞插入部8c6的延長上形成有中央壁8d3。中央壁8d3在插抽方向Z朝向基板5形成超過長邊側壁8d1之下端位置的長度。
在長邊側壁8d1與中央壁8d3之間,與嵌合部8c之分隔壁8c4連續形成有分隔壁8d4(第五圖),而將相鄰之各插座端子9結構性絕緣。本實施形態之分隔壁8d4的下端位置,在活動機架8b之長邊側壁8d1側,係形成至長邊側壁8d1的下端位置,在中央壁8d3側係形成至中央壁8d3之下端。
被如上之長邊側壁8d1、短邊側壁8d2、中央壁8d3、分隔壁8d4包圍的內部空間成為各插座端子9之收容部。插座端子9插入固定於合併該端子保持部8d之收容部與前述嵌合部8c之收容部,而形成縫隙狀之各插座端子9的「端子安裝溝」。
再者,前述端子保持部8d之長邊側壁8d1的板厚形成比嵌合
部8c之長邊側壁8c1厚。這是為了提高剛性,對壓入之插座端子9發揮確實的保持力。另外一個理由,是為了「帽簷狀」地覆蓋插座端子9之活動部11的上側,發揮「保護壁」之功能避免受到來自外部之接觸或撞擊。重視該保護壁之功能,長邊側壁8d1在相對不變位的靜止狀態下,如第五圖所示,而在短邊方向Y形成超過活動部11之第一伸長部11a的厚度。
如第六圖所示,端子保持部8d之短邊側壁8d2中形成朝向基板5伸長並與基板面平行地朝外彎曲的卡住部8d5。卡住部8d5如後述發揮管制對固定機架8a多餘之相對變位的止動器功能。
以包圍活動機架8b之下側外周的方式設有固定機架8a,在短邊方向Y之兩側形成有沿著長邊方向X的長邊側壁8a1,在其兩端部形成有沿著短邊方向Y之短邊側壁8a2。長邊側壁8a1中設有固定插座端子9之固定孔8a3。各短邊側壁8a2中設有固定於基板5之腳部8a4;以及供前述發揮活動機架8b之止動器功能的卡住部8d5在插抽方向Z中之抽出方向卡住的孔狀卡座部8a5。
在如上之固定機架8a內部形成插座端子9與活動機架8b的活動空間14。在活動空間14中之活動機架8b的構造要素係端子保持部8d之中央壁8d3與分隔壁8d4,且其短邊方向Y之寬度比一對長邊側壁8d1的外面間寬度小。因此,可縮小活動機架8b在固定機架8a內部於短邊方向Y的佔用空間,而增大活動空間14。
在固定機架8a之長邊側壁8a1的上端與活動機架8b之長邊側壁8d1的下端之間形成有開口15。活動機架8b之長邊側壁8d1的下端不進入
固定機架8a內部,而位於長邊側壁8a1上端的斜面上。藉此形成大的開口15,該開口15係發揮將基板5上產生而滯留於固定機架8a內部之熱排出外部的部分之功能者。
插座端子9係將金屬平板實施衝壓加工及衝裁倒角等指定加工處理而形成者,且係形成維持金屬平板之平面形狀而在板厚方向無彎曲的所謂「抽出端子」者。插座端子9以板面沿著插座機架8之短邊方向Y的方式配置,並以二個插座端子9相對之方式成對設置。如第三圖、第五圖所示,插座端子9從與插塞連接器2之嵌合側起依序具有端子部10、基部12、活動部11、及基板連接部13。
插座端子9沿著插座機架8之長邊方向X而等間隔地並列配置複數個。藉由將插座端子9形成在板厚方向不彎曲之平板狀,因為可縮小一個插座端子9之長邊方向X寬度,所以可以狹窄間距排列,並可將電連接器1在長邊方向X小型化。並如後述,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係構成即使在短邊方向Y仍可小型化。
基板連接部13具有連接部13a、支撐部13b、及固定片部13c。
連接部13a朝向固定機架8a之外側突出而軟焊接於基板5上。
支撐部13b設於連接部13a之上側,並使插座機架8在從基板5之基板面浮起的狀態下支撐。在軟焊接了基板連接部13之狀態下,在支撐部13b與電路基板5之間形成間隙。
支撐部13b中形成有突出於插抽方向Z之固定片部13c,藉由其卡住突
部13d嚙入固定機架8a之固定孔8a3的孔壁,而將插座端子9固定於固定機架8a。
活動部11以具有彈簧彈性之線狀片構成,且形成具有第一伸長部11a、折回部11b、及第二伸長部11c之倒U字狀。第一伸長部11a與第二伸長部11c係與後述之基部12的下部12b並列設置。活動部11位於固定機架8a內部之活動空間14中,並在將活動機架8b對固定機架8a可相對變位的狀態下彈性支撐。
藉由設置該活動部11,例如對電連接器1施加振動時,或是插塞2與插座3嵌合時,活動部11在活動空間14中變位,可使活動機架8b對固定機架8a相對變位。
第一伸長部11a在基板連接部13之水平方向從端部沿著插抽方向Z上升而伸長。第一伸長部11a從與基板連接部13之邊界側,與固定機架8a之內面8a6騰空設有間隙部14c(第十圖)。藉此,即使假設焊劑爬上基板連接部13而到達活動部11,因為與基板連接部13之邊界側有間隙部14c與內面8a6分離,所以可抑制第一伸長部11a與內面8a6接觸時因毛細管現象發生焊劑上升。此外,在第一伸長部11a之上端側設置折回部11b,並與第二伸長部11c連續。
如第十圖所示,第二伸長部11c係與第一伸長部11a概略平行地伸長,並在下端彎曲而連繫基部12。第二伸長部11c中形成有曲柄狀彎曲之彈簧部11d。藉由將該彈簧部11d設於中間,使彈簧部11d上側之間隙部11f比下側之間隙部11e加大分離與基部12的距離。亦即,在折回部11b側的間隙
部11f與基部12之間設置寬的第一活動空間部14a,而在與基部12連續側的間隙部11e與基部12之間設置比其狹窄的第二活動空間部14b。
如第三圖、第五圖所示,基部12中形成有寬廣之上部12a與細帶狀的下部12b。上部12a係夾著活動機架8b之端子保持部8d的長邊側壁8d1與中央壁8d3而保持之部分,且其上端與端子部10連續。下部12b係突出於長邊側壁8d1下方之細帶狀部分,且其下端側與活動部11之第二伸長部11c連續。
下部12b(基部12)中與第二伸長部11c相對邊緣設有凹狀缺口部12c。藉此,沿著短邊方向Y之下部12b寬度成為上部12a寬度的約1/2。
缺口部12c藉由沿著插抽方向Z之縱緣12d與沿著短邊方向Y之橫緣12e而形成,第二伸長部11c進入其凹口中。藉此,可縮小插座端子9在短邊方向Y之寬度,可使插座連接器3小型化。此外,缺口部12c之橫緣12e與活動機架8b中較厚的長邊側壁8d1之下端面形成概略同一面,可從活動空間14中通過開口15而順利排熱。
在上部12a形成有卡住部12a1,藉由其對活動機架8b之中央壁8d3嚙入,而插座端子9固定於活動機架8b。在下部12b之基板側端部形成按壓座部12b1,插座3組合時,藉由按壓該按壓座部12b1,將插座端子9壓入活動機架8b而組合。
如第五圖、第七圖所示,端子部10具有從基部12之上緣懸臂梁狀伸長的前端子16與後端子17。
前端子16具有彈性片部16a與接觸部16b。
彈性片部16a從基部12之上端向上側伸長。
接觸部16b設於彈性片部16a之前端側,並朝向與插塞端子7之接觸方向突出,嵌合狀態下,其前端作為前接點部16c而與插塞端子7接觸。此外,接觸部16b在比前接點部16c上側,具有發揮除去附著於插塞端子7之接觸部7f上異物的功能之前緣16d。
此外,在彈性片部16a之前端側,且與後端子17之接觸部17b的相對邊緣,設有使邊緣局部凹下,縮小彈性片部16a之板寬的凹部16e。與插塞連接器2嵌合時,藉由插塞端子7向與前端子16靠近方向按壓後端子17時,藉由使後端子17之前端側進入凹部16e,後端子17與前端子16不易接觸。
後端子17亦具有彈性片部17a與接觸部17b。
彈性片部17a從基部12之上端伸長。
接觸部17b設於彈性片部17a之前端側,並朝向與插塞端子7之接觸方向突出,嵌合狀態下,其前端作為後接點部17c而與插塞端子7接觸。此外,後接點部17c比前接點部16c設於插抽方向Z之裡側,與插塞連接器2嵌合時,依前端子16、後端子17之順序與插塞端子7接觸。
後接點部17c在與插塞連接器2嵌合狀態下,從長邊內壁8c3之突出量設定成比前接點部16c大。藉此,於嵌合時,比起前接點部16c按壓於插塞端子7而朝向長邊側壁8c1側之端子變位量,將後接點部17c按壓於插塞端子7而朝向長邊側壁8c1側的變位量較大。一般而言,彈簧條數相同時,
端子之變位量愈增加,接觸壓力愈上升。因此,藉由如上述配置前接點部16c與後接點部17c,而將後端子17之接觸壓力設定成比前端子16之接觸壓力大。藉此,可使比前接點部16c在裡側之後接點部17c對插塞端子7確實地導通接觸。
此外,因為端子部10具備前接點部16c與後接點部17c之二個接點部,所以即使任何一方前接點部16c、17c與接觸部7f之間夾著塵埃等異物,因為可接觸另一方接點部,所以可提高接觸可靠性。
其次,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的作用及效果。
插座端子9係維持了金屬平板之平面形狀的在板厚方向無彎曲之平板狀。藉此,可以狹窄間距排列多數個插座端子9,可實現在長邊方向X縮小之插座連接器3與電連接器1。
插座端子9之基部12將與端子部10連續之上部12a在短邊方向Y加寬。此因,為了使插座端子9獲得前述之優點,而將端子部10形成前端子16與後端子17之複數個端子及複數個接點構造。
此種端子部10情況下,若維持上部12a之板寬而延伸於基板方向即可形成下部12b,不過,本實施形態係形成缺口部12c後形成板寬窄的下部12b,並且使活動部11之第二伸長部11c與折回部11b的概略一半進入其內側。藉此,以與上部12a相同板寬形成下部12b,而與其下部12b並列地配置活動部11時比較,可在短邊方向Y縮小插座端子9,可使插座連接器3與電連接器1小型化。
結果,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雖具備浮動構造,在長邊方向X及短邊方向Y兩者仍可小型化,且有助於電子機器的小型化以及電子零件之高密度組裝。
電連接器1係在端子部10之下側並列配置活動部11與基部12的下部12b。依組裝於基板4與基板5之元件及各種電子機器在設計上的限制條件,雖有時須分離各基板的間隔,不過,如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藉由沿著插抽方向Z上下垂直排列狀地配置插座端子9之端子部10與活動部11及基部12的下部12b,可實現在長邊方向X及短邊方向Y小型化,而在插抽方向Z稍高之電連接器1。
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嵌合時,藉由插塞端子7向外側按壓前端子16與後端子17。此時,通常為了防止後端子17與前端子16接觸,需要將後端子17與前端子16之間的距離設定較大。
而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係在前端子16之彈性片部16a的與後端子17鄰接側之板緣設有凹部16e。藉此,從插塞端子7按壓後端子17時,後端子17之接觸部17b進入凹部16e的內側,可防止前端子16與彈性片部16a接觸。因此,即使將前端子16接近後端子17側,而縮小基部12之上部12a在短邊方向Y的板寬,在與前端子16之間仍可充分確保後端子17的活動區域,所以可將插座端子9在短邊方向Y小型化。
此外,本實施形態係基於設計上、製造上的理由,而使相對之後接點部17c間的間隔比相對之前接點部16c間的間隔小,且後接點部17c從活動機架8b之長邊內壁8c3的突出量設定較大。因此,後端子17與插塞連接器2嵌合狀態下之端子變位量比前端子16大。因而,在嵌合狀態下,雖然
後端子17大幅接近前端子16,不過如前述,藉由在前端子16中設置凹部16e,可避免與前端子16接觸,而在短邊方向Y實現小型化。
在活動部11中設有曲柄狀彎曲之彈簧部11d。不設此零件情況下,當活動機架8b變位於固定機架8a側時,會發生第二伸長部11c之上側接觸於基部12,第一伸長部11a之下側接觸於第二伸長部11c的下側之情況。為了抑制此種情況,需要將第二伸長部11c與基部12之間隔、以及第一伸長部11a與第二伸長部11c之間隔擴大到不致接觸的程度,不過如此一來,導致插座端子9在短邊方向Y大型化。
因此,藉由在活動部11中設置曲柄狀彎曲之彈簧部11d,形成在第二伸長部11c之折回部11b側(間隙部11f)與基部12之間寬闊的第一活動空間部14a,即使活動機架8b靠近固定機架8a而變位,第二伸長部11c仍不致與基部12接觸(第十圖、第十一圖)。
此外,彈簧部11d之下側(間隙部11e)與基部12接近而形成狹窄的間隙部11e,不過在與基部12相反側之第一伸長部11a的基板側之間形成寬闊的第三活動空間部14d。因此,即使活動機架8b靠近固定機架8a而變位,第二伸長部11c之基板側(間隙部11e)仍不致與第一伸長部11a之基板側接觸(第十一圖)。
插塞端子7具有支撐部7a2,在組裝於基板4之狀態下,插塞機架6成為從基板4浮起之狀態。如此,因為焊劑不易附著於插塞機架6,所以可避免焊劑利用插塞機架6傳達而進入與插塞端子7之間隙。此外,因為插塞端子7具有第一分離部7b與第二分離部7d,所以即使假設焊劑附著於插
塞機架6時,仍可藉由第一分離部7b或第二分離部7d阻止焊劑藉由毛細管現象而爬上插塞機架6與插塞端子7之間。
此外,插座端子9具有支撐部13b,在組裝於基板5之狀態下,成為固定機架8a從基板5浮起的狀態。因此,因為焊劑不易附著於固定機架8a,所以可使焊劑不易利用固定機架8a傳達而進入與插座端子9的間隙。此外,因為在固定機架8a與活動部11的第一伸長部11a之間設有間隙部14c,所以,即使萬一焊劑進入上述間隙時,仍可藉由間隙部14c阻止焊劑藉由毛細管現象爬上。
如以上所述,因為可抑制焊劑爬上,所以可抑制因焊劑到達插塞端子7之接觸部7域插座端子9的端子部10而造成端子間之接觸不良。
如第六圖至第九圖所示,在插座連接器3中沿著長邊方向X並列設有複數個插座端子9。如第九圖所示,鄰接之插座端子9的各前接點部16c相互在插抽方向Z位置錯開距離H1部分而配置。此外,同樣地,鄰接之各後接點部17c亦相互在插抽方向Z位置錯開距離H2部分而配置。連接對象物之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嵌合時,插塞端子7之前端首先按壓前端子16之接觸部16b使其變位於插座機架8的外側,並跨越前接點部16c。其後,按壓後端子17之接觸部17b同樣使其變位,並跨越後接點部17c。如此,前接點部16c與後接點部17c與插塞端子7之接觸部7f接觸,完成連接器嵌合。
無圖示之作業者按壓前端子16之接觸部16b與後端子17之接觸部17b時,因為從插座連接器3之複數個插座端子9同時受到阻力,所以需要強力使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嵌合。此外,插塞端子7之前端跨越前
接點部16c時與跨越後接點部17c時,手上分別感覺到阻力。因此,在跨越前接點部16c之階段,有時作業者會誤會嵌合已完成,而在半嵌合狀態下停止作業。此外,若是欲以強力魯莽地將插塞連接器2插入插座連接器3時,也可能因為發生嵌合不正,或是撬開,導致插座端子9壓彎而損傷。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係藉由使如上述鄰接之各前接點部16c與各後接點部17c的位置在插抽方向Z錯開,而錯開插塞端子7與各插座端子9接觸的時序。藉此,可減少同時與插塞端子7接觸之插座端子9的數量,以分散插入力。因此,因為可以更小的力道使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嵌合,所以可抑制如上述之半嵌合、嵌合不正、壓彎等的發生。
藉由使插塞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嵌合,插塞端子7與插座端子9接觸而導通連接,不過有時該插塞端子7之接觸部7f上,例如會有基板渣或塵埃等異物附著。在該狀態下,後接點部17c對插塞端子7之接觸部7f接觸時,會在後接點部17c與插塞端子7的接觸部7f之間夾著異物,而造成後接點部17c與插塞端子7之導通連接不穩定。
但是,如第三圖、第五圖、第七圖所示,在比後接點部17c之上側設前接點部16c,而使插塞2與插座3嵌合時,藉由使前接點部16c與後接點部17c依序滑動接觸於插塞端子7的接觸部7f,可藉由前接點部16c與其前緣16d擦拭附著於插塞端子7之接觸部7f的異物。而後,藉由後接點部17c接觸於插塞端子7之接觸部7f中異物被擦拭的部分,後接點部17c與插塞端子7之間不致夾著異物而可穩定地導通連接。藉此,可提高接觸可靠性。
藉由使用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即使設置活動部11仍可
在短邊方向Y小型化。如此可實現電性機器之小型化與電子零件的高密度組裝。
此外,藉由使用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1,可抑制因焊劑爬上附著於端子部10而發生導通不良。
此外,藉由使後端子17之接觸壓力比前端子16高,可使後端子17確實接觸於插塞端子7。
再者,藉由錯開鄰接之各前接點部16c或各後接點部17c的位置,可形成插入性獲得改善之電連接器1。進而可形成接觸可靠性高之電連接器1。
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具有前端子16與後端子17之電連接器1。但是,亦可形成僅具有1個彈性片部,且具有1個接點部者,或是形成一個彈性片部彈性支撐複數個接點部者。此等之任何一種皆可在短邊方向Y使電連接器1小型化。
上述實施形態係例示具有前接點部16c與後接點部17c之2個接點部的實施形態,不過亦可形成僅具有1個接點部之電連接器1。
上述實施形態之活動部11係說明使第二伸長部11c進入缺口部12c的內側,且第一伸長部11a設於缺口部12c的外側之例,不過,亦可構成第一伸長部11a也進入缺口部12c之內側。藉此,可形成在短邊方向Y更縮小之電連接器1。
上述實施形態,係以與活動機架8b之長邊側壁8d1的下端面在同一面之方式設置缺口部12c之橫緣12e,不過亦可將其下端面設於比橫緣12e上側。藉此,開口15擴大,更容易排熱。
上述實施形態係說明第二伸長部11c具有彈簧部11d之例,不過亦可形成不具彈簧部11d,而從基部12側之一端至折回部11b側的一端,逐漸從基部12之下部12b離開的第二伸長部11c(第十二圖)。此外,亦可形成沿著插抽方向Z設置第二伸長部11c,而缺口部12c之縱緣12d從下側至上側靠近中央壁8d3。例如,亦可使缺口部12c之縱緣12d從下側至上側朝向中央壁8d3側而直線狀傾斜,或是形成多階狀(第十三圖)。即使如此,仍可將第二伸長部11c與缺口部12c之間的間隙,形成比將上側之折回部11b側的一端與下側之基部12連續的另一端側寬。
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設定後端子17之接觸壓力比前端子16的接觸壓力高之例。另外,相反的亦可設定後端子17比前端子16之接觸壓力高。藉此,可使前接點部16c確實對插塞端子7接觸。此外,亦可同等程度設定前端子16與後端子17之接觸壓力。
上述實施形態係就鄰接之各前接點部16c或鄰接的各後接點部17c,在插抽方向Z錯開位置設置。另外,例如亦可匯集沿著長邊方向X之複數個的各前接點部16c或各後接點部17c,而在插抽方向Z錯開位置。此時,藉由例如各3個等,各個同數量的接點部匯集錯開位置,不使阻力集中於特定部位,可輕易進行嵌合作業。
上述實施形態係例示插塞連接器2作為插座連接器3之連接對象物,不過,只要是對插座端子9之前端子16、後端子17在插入方向依序接觸而導通連接者,亦可將其他之連接器、基板(硬質基板、軟性印刷電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電纜(軟性扁平電纜等)等作為連接對象物。另外,此時,就插座連接器3之具體構造,應依連接對象物而適當
變更。
Claims (6)
- 一種電連接器,其係具備機架以及固定於前述機架之複數個端子;前述機架具有固定於基板之固定機架、以及對前述固定機架可相對變位之活動機架;前述各端子具有:基板連接部,其係固定於前述固定機架;基部,其係固定於前述活動機架;端子部,其係與在前述活動機架之內部插入前述活動機架之連接對象物之導通連接部接觸而導通連接;及活動部,其係一端側與前述基板連接部相連,另一端側與前述基部相連,將前述固定機架及前述活動機架可相對變位地彈性支撐;前述端子部具有前端子部及後端子部;前述前端子部具有:前接點部,其係在前述連接對象物往前述活動機架插入時,滑動接觸於前述導通連接部,擦拭附著於該導通連接部之異物;及前述前接點部用的彈性片部,其係將前述前接點部可彈性變位地支撐;前述後端子部具有:後接點部,其係以前述連接對象物相對前述活動機架之插入方向在前述前接點部之滑動軌跡滑動,與被前述前接點部擦拭異物後之前述導通連接部導通接觸;及前述後接點部用的彈性片部,其係將前述後接點部可彈性變位地支撐;前述前接點部與前述彈性片部及前述後接點部與前述彈性片部均維持著平板狀金屬板之板面而形成; 相互鄰接之前述前接點部位置相互錯開,以在前述插入方向上不同之位置與前述連接對象物接觸;相互鄰接之前述後接點部位置相互錯開,以在前述插入方向上不同之位置與前述連接對象物接觸;前述基部與前述活動部在前述固定機架之內部連結,在前述固定機架之內部以伸長方向沿著前述插入方向之方式並列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後端子部之前述後接點部與前述連接對象物接觸之接觸壓力比前述前端子部之前述前接點部與前述連接對象物接觸之接觸壓力設定得更高。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電連接器,其中相較於前述前接點部,前述後接點部相對前述連接對象物之前述導通接觸部往接觸方向之突出量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基板連接部具有:連接部,其係與前述基板之基板面連接;及支撐部,其係將前述機架從前述基板離開著支撐,藉以抑制焊劑藉由毛細管現象從該連接部傳遞。
- 一種電連接器,係與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前述電連接器連接之電連接器,其具備機架及端子;前述端子具有:基板連接部,其係與基板連接;固定部,其係與前述基板連接部連續,沿著與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前述電連接器之間之插抽方向設置,相對前述機架之內壁面固定;及接觸面,其係與該固定部連續,與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前述端子連接; 前述固定部具有絕緣部,該絕緣部相對前述機架之前述內壁面成為局部非接觸,形成間隙,藉以抑制焊劑藉由毛細管現象經由該固定部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基板連接部具有:連接部,其係與前述基板之基板面連接;支撐部,其係將前述機架從前述基板離開著支撐,藉以抑制焊劑藉由毛細管現象經由該連接部傳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35107 | 2013-11-13 | ||
JP2014003271U JP3192828U (ja) | 2014-06-20 | 2014-06-20 | 電気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19527A TW201519527A (zh) | 2015-05-16 |
TWI614947B true TWI614947B (zh) | 2018-02-11 |
Family
ID=5390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38149A TWI614947B (zh) | 2013-11-13 | 2014-11-04 | 電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25089B2 (zh) |
EP (1) | EP2874237A1 (zh) |
KR (1) | KR102274494B1 (zh) |
CN (1) | CN104638403B (zh) |
TW (1) | TWI6149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56374B2 (en) * | 2013-01-09 | 2016-05-31 | Amphenol Corporation | Float adapt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2015038831A (ja) * | 2013-08-19 | 2015-02-26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プラグコネクタ、ジャックコネクタ、ならびに、コネクタ装置 |
US10122112B2 (en) * | 2014-02-18 | 2018-11-06 |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ic connector |
JP1538816S (zh) * | 2014-12-19 | 2015-11-24 | ||
JP6438382B2 (ja) * | 2015-12-15 | 2018-12-1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6727103B2 (ja) * | 2016-11-11 | 2020-07-2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873424B2 (ja) * | 2017-01-11 | 2021-05-19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TWI692152B (zh) * | 2017-02-07 | 2020-04-21 |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 電連接裝置及板對板電連接組合 |
US10608361B2 (en) * | 2017-05-19 | 2020-03-31 | Molex, Llc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CN109599690B (zh) * | 2017-09-30 | 2021-01-29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接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JP6408106B1 (ja) * | 2017-10-25 | 2018-10-17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
CN112005448B (zh) * | 2018-05-22 | 2022-09-23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探针销 |
CN109326909A (zh) * | 2018-11-20 | 2019-02-12 |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器 |
JP7369666B2 (ja) * | 2020-05-15 | 2023-10-26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WO2024099500A1 (de) * | 2022-11-07 | 2024-05-16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Steckverbindung und system mit steckverbindung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74432B2 (en) * | 2005-07-06 | 2008-05-20 | Ddk Ltd. |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17024A (en) * | 1977-11-07 | 1980-08-12 | Burroughs Corporation | Dip socket having preloading and antiwicking features |
GB2237153A (en) * | 1989-10-19 | 1991-04-24 | Itt Ind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2568142B2 (ja) * | 1991-12-30 | 1996-12-25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フローティング構造の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法 |
JPH08195255A (ja) | 1995-01-19 | 1996-07-30 | Kansei Corp | 多極コネクタ |
US5904581A (en) * | 1996-07-17 | 1999-05-18 |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device |
KR100496613B1 (ko) * | 1999-11-26 | 2005-06-23 | 주식회사 아도반테스토 | 커넥터 |
JP4012075B2 (ja) * | 2003-01-07 | 2007-11-21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可動型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238073B2 (ja) * | 2003-06-18 | 2009-03-11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ンタク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
JP5001193B2 (ja) * | 2008-02-19 | 2012-08-15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135015B2 (ja) * | 2008-03-21 | 2013-01-30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197216B2 (ja) | 2008-08-05 | 2013-05-15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多接点端子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JP4374074B1 (ja) * | 2009-06-10 | 2009-12-02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JP4425987B1 (ja) * | 2009-06-10 | 2010-03-03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313805B2 (ja) | 2009-08-07 | 2013-10-09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
JP2012221592A (ja) * | 2011-04-04 | 2012-11-12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コネクタ |
JP5296915B1 (ja) | 2012-11-15 | 2013-09-25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用端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2014
- 2014-11-04 TW TW103138149A patent/TWI614947B/zh active
- 2014-11-07 EP EP20140192267 patent/EP287423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11-11 US US14/538,488 patent/US922508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12 KR KR1020140156799A patent/KR10227449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1-13 CN CN201410639951.3A patent/CN1046384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74432B2 (en) * | 2005-07-06 | 2008-05-20 | Ddk Ltd. |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638403B (zh) | 2018-07-06 |
US20150132976A1 (en) | 2015-05-14 |
KR20150055584A (ko) | 2015-05-21 |
CN104638403A (zh) | 2015-05-20 |
KR102274494B1 (ko) | 2021-07-07 |
TW201519527A (zh) | 2015-05-16 |
US9225089B2 (en) | 2015-12-29 |
EP2874237A1 (en) | 2015-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14947B (zh) | 電連接器 | |
KR101523583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TWI632740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548159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6144235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
US6764345B1 (en) | Electrical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dual shorting contacts | |
CN104347995B (zh) | 电连接器 | |
KR20150110333A (ko) | 커넥터 | |
CN202817366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US7874855B1 (en) | Audio jack connector | |
JP3192828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637925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150126071A1 (en) | Connector | |
JP632728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12084406A (ja) | コネクタ | |
JP6378913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中継接続構造 | |
KR101320597B1 (ko) | 마이크로 sd카드의 컨택트 단자 | |
CN107591633B (zh) | 电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