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5852B - Neutron beam capture therapy system - Google Patents

Neutron beam capture therapy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5852B
TWI605852B TW104121325A TW104121325A TWI605852B TW I605852 B TWI605852 B TW I605852B TW 104121325 A TW104121325 A TW 104121325A TW 104121325 A TW104121325 A TW 104121325A TW I605852 B TWI605852 B TW I6058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table
neutron beam
irradiation
cabl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1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9217A (zh
Inventor
Itsushi Iio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609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9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58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5852B/zh

Lin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Description

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
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具備進行放射線治療的治療室、在治療室內照射放射線的照射噴嘴、進行患者治療的準備的準備室及可搭乘患者而在治療室與準備室之間移動的治療台的放射線治療設備。在準備室中進行定位,以使躺臥在治療台上的患者的患部與放射線的照射位置一致。接著,患者在搭乘於治療台的狀態下被搬送到治療室。之後,依據在準備室被定位的位置,從照射噴嘴向患者的患部照射放射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89373號公報
搭載半導體的電子設備抗輻射能力較差,若在存在放 射線的環境下使用,則有可能發生故障。若在治療台的內部或治療台的附近設有搭載半導體的控制手段,則有可能使控制手段發生故障。與其他放射線治療相比,當進行中子束捕捉療法時,照射室內部的放射線量尤其變高,因此對於搭載半導體的電子設備的影響較大。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技術中,將搭載半導體的控制手段設置在治療台時,有可能使控制手段發生故障。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搭載半導體的控制部發生故障的可能性且提高可靠性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
本發明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具備:照射室,進行對被照射體的中子束的照射;照射部,向照射室的內部照射中子束;治療台,可在照射室的內部與照射室的外部之間移動;控制部,配置於照射室的外部,且具有半導體元件,並控制治療台的動作;及發送電纜,與治療台連接,並傳遞控制部與治療台之間的訊號。
該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中,在照射室的外部配置有控制部,能夠利用發送電纜將從該控制部輸出的訊號傳遞到治療台,因此無需在治療台上設置控制部。因此,不用隨著治療台的移動而在照射室的內部配置控制部,因此因放射線而引起的控制部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減少。並且,由於在治療台上連接有發送電纜,因此無需在照射室的內部進 行將發送電纜連接到治療台的工作。藉此,照射室內部中的工作減少,由此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並且,無需在照射室的內部設置用於連接治療台與發送電纜的設備,因此無需進行該連接用設備的維護。因此,工作人員無需為了維護而進入照射室的內部,且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具備:凹槽部,設置於供治療台移動的地面,且在照射室的內部與照射室的外部之間連續;及長條狀的蓋部,配置在向凹槽部延伸的方向,且覆蓋凹槽部,並具有可撓性,發送電纜配置於凹槽部內,治療台具有隨著治療台的移動抬起蓋部的抬起部。依該結構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在治療台所移動的地面設有在照射室的內部與照射室的外部之間連續的凹槽部,且在該凹槽部內配置有發送電纜,因此能夠在治療台所移動的地面的下方收容發送電纜。藉此,能夠在不妨礙治療台的移動的位置配置發送電纜。並且,凹槽部被蓋部所覆蓋,因此凹槽部不會在地面露出,因此有人被該凹槽部絆倒的可能性減少。藉此,能夠提高安全性。並且,治療台的結構係具有隨著治療台的移動而抬起蓋部的抬起部,因此藉由將蓋部抬至高於地面,由此能夠將配置於凹槽部內的發送電纜從凹槽部內向外部導出。藉此,能夠在凹槽部內配置與治療台連接的發送電纜,以利用蓋部覆蓋凹槽部,並且隨著治療台的移動抬起蓋部,以將凹槽部內的發送電纜拉出到地面的上方,由此連接到治療台。
並且,治療台具有:載置部,用於載置被照射體;行走台車,可在地面上行走;及支撐台,在行走台車上支撐載置部,抬起部可以設置於行走台車的內部。由於抬起部設置於治療台的行走台車的內部,因此能夠在行走台車的內部抬起蓋部來將凹槽部內的發送電纜導出到凹槽部的外部以連接到治療台。並且,在被行走台車覆蓋的區域內抬起蓋部,因此蓋部在被行走台車覆蓋的區域之外不會被抬起,其結果,在可供人移動的範圍內,能夠與地面平整地配置蓋部,且能夠減少有人被絆倒的可能性。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的結構可以如下:治療台具備向上方拉出發送電纜以導入到行走台車內的引導部,引導部配置於行走台車的內部。藉此,能夠藉由引導部引導配置於凹槽部內的發送電纜而拉至上方,由此改變發送電纜所延伸的方向,而適當地導入到行走台車的內部。並且,引導部收容於行走台車的內部,因此,能夠在不妨礙人們的工作和通行的位置配置引導部。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具備:屏蔽門,可閉合治療台所通過的照射室的出入口,且屏蔽放射線;及屏蔽塊,可在照射室的出入口的下方閉合凹槽部,且屏蔽放射線。依該結構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藉由屏蔽門閉合照射室的出入口,並藉由屏蔽塊閉合凹槽部,由此能夠藉由屏蔽放射線來抑制放射線透射到照射室的外部。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的結構可以如下:作為發送電纜的固定端之一端側固定於控制部,作為發送電纜的 移動端之另一端側固定於治療台,凹槽部的內部設有將作為發送電纜的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間的部份亦即中間部份固定於凹槽部的中間固定部,中間固定部配置於照射室的外部。藉此,能夠固定發送電纜的位置,因此可防止發送電纜的位置隨著治療台的移動而大幅偏移或混亂。並且,能夠容易將發送電纜折回以收容於凹槽部內。例如,在治療台配置在距照射室最遠的位置的狀態下,能夠在中間固定部折回發送電纜而配置。並且,中間固定部配置於照射室的外部,因此在治療台配置在距照射室最遠的位置(例如準備室)的狀態下,能夠將發送電纜的折回位置配置在照射室的外部。因此能夠在與照射室的出入口對應的位置,不在凹槽部配置發送電纜,而是藉由在該位置配置屏蔽塊來閉合。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具備:電力供給部,配置於照射室的外部,具有半導體元件並供給電力;及供電電纜,與治療台連接,並在電力供給部與治療台之間輸送電力,同時配置供電電纜與發送電纜。依這種結構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能夠將與治療台連接的供電電纜與發送電纜一起進行配線,並向治療台供給電力。並且,能夠藉由在照射室的外部配置電力供給部,以利用供電電纜將從電力供給部輸出的電力供給到治療台。因此,無需在治療台設置電力供給部。亦即,不用隨著治療台的移動而在照射室的內部配置電力供給部,因此電力供給部因放射線而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減少。
並且,本發明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具備:照射室,進行對被照射體的中子束的照射;照射部,向照射室的內部照射中子束;治療台,可在照射室的內部與照射室的外部之間移動;電力供給部,配置於照射室的外部,且具有半導體元件並供給電力;及供電電纜,與治療台連接,並在電力供給部與治療台之間輸送電力。
該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中,在照射室的外部配置有電力供給部,且能夠利用供電電纜將從該電力供給部輸出的電力傳遞至治療台,因此無需在治療台設置電力供給部。因此,不用隨著治療台的移動而在照射室的內部配置電力供給部,因此電力供給部因放射線而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減少。並且,在治療台連接有供電電纜,因此無需在照射室的內部進行將供電電纜連接到治療台的工作,藉由減少在照射室的內部進行的工作,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並且,無需在照射室的內部設置用於連接治療台與供電電纜的設備,因此無需進行該連接用設備的維護。因此,工作人員無需為了維護而進入照射室的內部,且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
依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搭載半導體元件的控制部發生故障的可能性,並提高可靠性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
依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搭載半導體元件的電 力供給部發生故障的可能性,並提高可靠性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
1‧‧‧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
2‧‧‧治療台
3A、3B‧‧‧準備室
4A、4B‧‧‧照射室
5‧‧‧中子束產生部
8A、8B‧‧‧中子束輸出部(照射部)
27‧‧‧治療台控制部(控制部)
30‧‧‧行走台車
31‧‧‧頂板(載置部)
32‧‧‧支撐台
41‧‧‧供電用電纜
42‧‧‧控制用電纜(發送電纜)
43‧‧‧電纜輸送機
44‧‧‧凹槽(凹槽部)
45‧‧‧電纜收入部(引導部)
46‧‧‧蓋帶抬起部
47‧‧‧電力供給部
55、56‧‧‧屏蔽塊
BT2‧‧‧蓋帶(長條狀的蓋部)
F‧‧‧地面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的配置之圖。
第2圖係表示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的結構之方塊圖。
第3圖係表示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之示意圖。
第4圖係表示中子束輸出部及其周圍之圖。
第5圖係表示治療台的行走台車內的驅動機構之概略剖面圖。
第6圖係第5圖的VI-VI線剖面圖。
第7圖係第5圖的VII-VII線剖面圖。
第8圖係表示行走用皮帶的一部份之立體圖。
第9圖係表示供電/控制機構的配置之俯視圖。
第10圖係表示配置於準備室及聯絡室的地面的供電/控制機構之剖面圖。
第11圖係表示配置於照射室及聯絡室的地面的供電/控制機構之剖面圖。
第12圖係表示配置於行走台車的底部的電纜輸送機及電纜收入導管之剖面圖。
第13圖係表示蓋帶、皮帶支撐板及電纜輸送機之剖面圖。
第14圖係表示設置於行走台車的底部的蓋帶抬起部 之剖面圖。
以下,參閱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各附圖中對相同部份或相應部份標註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首先,參閱第1圖至第3圖對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係進行硼中子束捕捉療法(BNCT:Boron Neutorn Capture Therapy)的裝置。中子束捕捉療法係藉由對注射硼(10B)的患者(被照射體)照射中子束來進行癌症治療的治療法。
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具備:在束縛患者並搬送、治療患者時使用的治療台2;實施將患者束縛在治療台2等準備工作的準備室3A、3B;進行對患者的中子束照射的照射室4A、4B;及產生中子束的中子束產生部5。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中,在準備室3A與照射室4A之間設有聯絡室6A,在準備室3B與照射室4B之間設有聯絡室6B。
中子束產生部5具備:加速器7,加速帶電粒子;中子束輸出部(照射部)8A、8B,從自加速器7射出的帶電粒子束P輸出中子束;及射束傳輸路9,將帶電粒子束P傳輸至中子束輸出部8A、8B。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具有俯視觀察時呈Y字形的帶電粒子束生成室5a,在該帶電粒子束生成室5a的室內配置有加速器7及射束傳輸 路9。帶電粒子束生成室5a係被混凝土製屏蔽牆W包圍的封閉空間。
加速器7例如係迴旋加速器,藉由加速帶電粒子(例如質子)來射出帶電粒子束P(例如質子束)。加速器7具有例如射出射束半徑為40mm、60kw(=30MeV×2mA)的帶電粒子束P的能力。
射束傳輸路9選擇性地向中子束輸出部8A、8B中的任一個射出帶電粒子束P。射束傳輸路9具有連接於加速器7的第1傳輸部10。第1傳輸部10的一端側連接於加速器7,第1傳輸部10的另一端側連接於射束方向切換器11。射束方向切換器11發揮將加速器7所射出的帶電粒子束P進行分叉的分叉部的功能。
射束方向切換器11利用開關電磁鐵來控制帶電粒子束P的行進方向。射束方向切換器11具有用於將帶電粒子束P傳輸到中子束輸出部8A的第2傳輸部12A及用於將帶電粒子束P傳輸到中子束輸出部8B的第3傳輸部12B。第2傳輸部12A的後段設有中子束輸出部8A,第3傳輸部12B的後段設有中子束輸出部8B。
並且,射束方向切換器11能夠使帶電粒子束P從正規軌道偏離並引導至射束收集器(未圖示)。射束收集器在進行治療之前確認帶電粒子束P的輸出時使用。另外,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亦可以係不具備射束收集器的結構。
第1傳輸部10、第2傳輸部12A及第3傳輸部12B 各自包括用於帶電粒子束P的射束調整部13。射束調整部13包括帶電粒子束P的軸調整用水平型轉向器及水平垂直型轉向器、用於抑制帶電粒子束P的發散的四極電磁鐵以及用於帶電粒子束P的整形的四向裂縫等。亦可以構成為第1傳輸部10、第2傳輸部12A及第3傳輸部12B各自不具備射束調整部13。
第2傳輸部12A及第3傳輸部12B可以根據需要包括電流監視器。電流監視器即時測定照射到中子束輸出部8A、8B的帶電粒子束P的電流值(亦即,電荷、照射劑量率)。第2傳輸部12A及第3傳輸部12B可以根據需要包括帶電粒子束掃描部14(參閱第4圖)。帶電粒子束掃描部14掃描帶電粒子束P,並進行對靶T(參閱第4圖)的帶電粒子束P的照射控制。帶電粒子束掃描部14例如控制帶電粒子束P對靶T的照射位置。
如第4圖所示,中子束輸出部8A包括:用於產生中子束N的靶T;用於使中子束N減速的減速構件15;及屏蔽體16。減速構件15及屏蔽體16構成調整器。中子束輸出部8A與中子束輸出部8B具有彼此相同的結構,因此本說明書中對中子束輸出部8A進行說明,而省略中子束輸出部8B的說明。
靶T受到帶電粒子束P的照射而產生中子束N。靶T例如由鈹(Be)形成,且呈直徑為160mm的圓形。靶並不限於板狀(固體),亦可以係液態等其他形態。
減速構件15使從靶T射出的中子束N減速。藉由減 速構件15被減速且被減至規定能量的中子束N亦被稱為治療用中子束。減速構件15可以呈例如由不同的複數個材料層疊而成的層疊結構。減速構件15的材料依據帶電粒子束P的能量等諸多條件來適當選擇。例如,當來自加速器7(參閱第2圖)的輸出為30MeV的質子束,且作為靶T使用鈹靶時,作為減速構件15的材料可使用鉛、鐵、鋁或氟化鈣。當來自加速器7的輸出為11MeV的質子束,且作為靶T使用鈹靶時,作為減速構件15的材料可使用重水(D2O)或氟化鉛。當來自加速器7的輸出為2.8MeV的質子束,且作為靶T使用鋰靶時,作為減速構件15的材料可使用Fluental(商品名稱:鋁、氟化鋁、氟化鋰的混合物)。當來自加速器7的輸出為50MeV的質子束,且作為靶T使用鎢靶時,作為減速構件15的材料可使用鐵或Fluental。
屏蔽體16進行屏蔽,以防中子束N及伴隨該中子束N的產生而產生的γ射線等放射線放射到外部。屏蔽體16的至少一部份埋入於隔開帶電粒子束生成室5a與照射室4A的牆W1(參閱第1圖)。
中子束輸出部8A中,帶電粒子束P照射於靶T,藉此產生中子束N。產生的中子束N被減速構件15減速。從減速構件15射出的中子束N通過準直器17,照射到治療台2上的患者S。中子束N包含高速中子束、超熱中子束及熱中子束,還伴有γ射線。其中,主要由熱中子束與攝入到患者S體內的腫瘤中的硼進行核反應,而發揮有效 的治療效果。中子束N的射束中包含的超熱中子束的一部份亦在患者S的體內被減速而成為發揮上述治療效果的超熱中子束。超熱中子束是能量為0.5eV以下的中子束。
其中,本說明書中,以中子束N的射出方向為基準,如下設定XYZ坐標系(參閱第1圖、第4圖至第7圖、第9圖至第14圖)。
X軸:沿著從中子束輸出部8A射出的中子束N的射出方向延伸的軸
Y軸:沿著與X軸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軸
Z軸:沿著相對於X軸及Y軸垂直的方向(相對於地面F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軸
接著,對照射室4A、4B進行說明。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具備2個照射室4A、4B。照射室4A配置於第2傳輸部12A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照射室4B配置於第3傳輸部12B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
還能夠向與第2傳輸部12A或第3傳輸部12B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取出中子束N。此時,照射室4A不限於配置在第2傳輸部12A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可以配置在與中子束N的取出方向相對應的位置。照射室4B不限於配置在第3傳輸部12B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可以配置在與中子束N的取出方向相對應的位置。照射室4A與照射室4B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本說明書中對照射室4A進行說明,而省略照射室4B的說明。
照射室4A係為了對患者S照射中子束N而在室內安置患者S的房間。照射室4A的大小例如為寬度3.5m×縱深5m×高度3m。照射室4A具有被屏蔽牆W2包圍的屏蔽空間。照射室4A的出入口設有門D1。照射室4A的出入口具有可供治療台2通行的大小。
如第4圖所示,在屏蔽體16的照射室4A側的表面設有罩(牆體)18。罩18構成照射室4A的內側牆面的一部份。罩18上設有成為中子束N的出入口的準直器安裝部18a。準直器安裝部18a係用於嵌入準直器17的開口。
屏蔽牆W2例如係厚度為2m以上的混凝土製牆,抑制放射線的透射。屏蔽牆W2防止放射線從照射室4A的內部透射到外部。屏蔽牆W2與屏蔽牆W1一體形成。
門D1係可閉合照射室4A的出入口的門。門D1係抑制放射線的透射的屏蔽門。門D1例如由聚乙烯、鉛等可抑制放射線的透射的材質形成。門D1藉由馬達等將驅動力施加到設置於例如地面F的導軌上,以進行開閉。門D1被打開時,治療台2能夠在聯絡室6A與照射室4A之間移動。門D1被閉合時,治療台2無法在聯絡室6A與照射室4A之間移動。並且,門D1被閉合時,可防止照射線通過照射室4A的出入口而透射。
由於門D1較重,因此作為用於驅動門D1的機構,使用高轉矩馬達或減速器等。門D1可具有通知工作人員出入照射室4A的功能。例如,藉由在照射室4A的室內配置有治療台2的狀態下關閉門D1,確認工作人員從照 射室4A退避。
接著,對準備室3A進行說明。準備室3A係用於為了在照射室4A中對患者S照射中子束N而實施必要的工作的房間。準備室3A配置成在Y軸方向上隔著聯絡室6A與照射室4A分開。準備室3A與準備室3B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本說明書中對準備室3A進行說明,而省略準備室3B的說明。
準備室3A中,例如實施將患者S束縛在治療台2或準直器17與患者S的對位。因此,準備室3A具有可供工作人員在收容於室內的治療台2的周圍輕鬆地進行準備工作的大小。
在準備室3A與照射室4A之間的未形成有聯絡室6A的區域設置有隔開準備室3A與照射室4A的牆W3。牆W3的厚度例如為3.2m。亦即,準備室3A與照射室4A沿著Y軸方向僅分開3.2m。
並且,準備室3A的出入口上設有門D2。準備室3A的出入口連通準備室3A與聯絡室6A。門D2係可閉合準備室3A的出入口的門,且係抑制放射線的透射的屏蔽門。門D2例如由聚乙烯、鉛等可抑制放射線的透射的材質形成。門D2藉由馬達等將驅動力施加到設置於例如地面F的導軌上,以進行開閉。門D2被打開時,治療台2能夠在準備室3A與聯絡室6A之間移動。門D2被閉合時,治療台2無法在準備室3A與聯絡室6A之間移動。並且,門D2被閉合時,可防止照射線通過準備室3A的 出入口而透射。作為用於驅動門D2的機構使用高轉矩馬達和減速器等。
聯絡室6A係用於連通準備室3A與照射室4A之間,並移動束縛有患者S的狀態的治療台2的房間。聯絡室6A沿著Y軸方向直線形成。聯絡室6A具有供治療台2通過的寬度。並且,聯絡室6A具有可供工作人員步行通行的高度。關於聯絡室6A的大小,作為一例,係寬度1.5m×縱深3.2m×高度2.0m。聯絡室6B連通準備室3B與照射室4B之間,並具有與聯絡室6A相同的結構,因此本說明書中省略聯絡室6B的說明。
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具備用於使治療台2在準備室3A、3B與照射室4A、4B之間行走的軌道19A、19B。接著,對軌道19A進行說明。軌道19A從準備室3A的內部通過聯絡室6A一直設置到照射室4A的內部。
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軌道19A具備:一對導軌20,引導治療台2的移動;一對行走用凹槽部21,分別收容一對導軌20;及一對支撐構件22,配置於行走用凹槽部21內的導軌20的兩側。
行走用凹槽部21形成為從地面F向下方凹陷。一對行走用凹槽部21在X軸方向分開配置,且沿著Y軸方向延伸。俯視觀察時,一對行走用凹槽部21呈直線形。
一對導軌20分別配置於行走用凹槽部21內,且沿著Y軸方向延伸。俯視觀察時,一對導軌呈直線形。導軌20固定於行走用凹槽部21的底部。
導軌20與後述的滑塊(導軌卡合部)23卡合。滑塊23沿著導軌20移動。一對支撐構件22的剖面呈L字形(參閱第6圖及第7圖)。俯視觀察時,一對支撐構件22呈直線形,並沿著導軌20延伸。收容於行走用凹槽部21內的導軌20及一對支撐構件22配置得比地面低,以免突出在地面的上方。並且,地面與導軌20及一對支撐構件22之間的上下方向的差大致等於後述的行走用皮帶BT1的厚度。
並且,X軸方向上,導軌20與一對支撐構件22之間形成有能夠供滑塊23通過的間隙。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具備管理室24。管理室24係用於管理利用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實施的整個製程的房間。管理室24中設有用於操作中子束產生部5的控制裝置25和用於監視照射室4A、4B的內部的監視設備26等。並且,管理室24中設有用於控制治療台2的動作的治療台控制部27。
管理室24以與2個準備室3A、3B相鄰的方式配置於準備室3A與準備室3B之間。管理室24在一個拐角部與準備室3A相鄰,在另一個拐角部與準備室3B相鄰。管理室24與準備室3A之間配置有能夠目視準備室3A的室內的窗28A。管理室24與準備室3B之間配置有能夠目視準備室3B的室內的窗28B。
監視設備26與例如設置於照射室4A、4B的室內的攝像機29連接。監視設備26具有圖像顯示部,能夠顯示 用攝像機29拍攝的圖像。
管理室24內至少能夠有1名管理員進入。管理人員能夠利用控制裝置25、監視設備26及治療台控制部27管理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中的整個製程。
例如,進入管理室24的管理人員從管理室24的室內藉由目視確認準備室3A、3B內的準備工作的情況。進入管理室24的管理人員藉由操作控制裝置25,例如控制射束傳輸線路9,以便對與應照射中子束N的照射室4A對應的靶T照射帶電粒子束P。進入管理室24的管理人員藉由操作控制裝置25,控制中子束N的照射的開始和停止。
實施中子束捕捉療法時,在進入準備室3A、3B之前亦對患者S進行各種準備(例如,PET檢查或硼(10B)等的注射等)。因此,這種前期準備製程亦可以在管理室24進行管理。此時,管理室24管理包括基於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的照射治療在內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的整個製程。
並且,管理人員能夠利用治療台控制部27來控制治療台2的移動。治療台控制部27具備具有半導體元件的電路基板,能夠控制治療台2的移動的開始和停止位置。
並且,治療台控制部27中設有用於向治療台2供給電力的電源電路。電源電路具有半導體元件,例如調節供給到治療台2的電力的電壓或頻率等。
接著,對治療台2進行說明。治療台2載置躺臥狀態 的患者S,並束縛患者S以使患者S維持規定的姿勢。治療台2在束縛患者S的姿勢的狀態下,從準備室3A移動到照射室4A。如第4圖所示,治療台2具備:在地面F上行走的行走台車30;用於載置患者S的頂板(載置部)31;及使頂板31相對於行走台車30相對移動的同時在行走台車30上支撐頂板31的支撐台32。並且,治療台2具有:用於確定中子束N的照射視野的準直器17;及用於將準直器17固定於支撐台32的準直器固定部33。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行走台車30具備:用於驅動行走台車30沿著一對導軌20的一對驅動部34;及向驅動部34中的一個供給動力的驅動源35。一對驅動部34分別與一對導軌20對應而設。如第5圖所示,驅動部34具備滑塊23、行走用皮帶BT1、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行走用皮帶張緊輥38。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及行走用皮帶張緊輥38被行走台車30支撐,能夠繞向X軸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旋轉。
滑塊23可沿著導軌20滑動。滑塊23與導軌20一同構成直線運動軸承(直線導引件)。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滑塊23固定於行走台車30的下表面30a。具體而言,滑塊23從行走台車30的下表面30a朝下方頂出,並配置於行走用凹槽部21內。行走台車30的行進方向藉由導軌20及滑塊23被引導。
行走用皮帶BT1係所謂的同步帶,具有可撓性。行走用皮帶BT1的厚度方向的一個面係平坦面,且朝向上方配置(參閱第5圖)。如第8圖所示,行走用皮帶BT1的平坦面側配置有複數條金屬線WE。金屬線WE沿著行走用皮帶BT1的長度方向延伸。金屬線WE沿行走用皮帶BT1的寬度方向排列有複數個。行走用皮帶BT1的另一個面係沿皮帶BT1的長度方向凹凸相間的凹凸面,且朝向下方配置(參閱第5圖)。
如第3圖所示,行走用皮帶BT1沿著軌道19A、19B向Y軸方向延伸。
如第7圖所示,行走用皮帶BT1配置於行走用凹槽部21內,並覆蓋導軌20的上表面及支撐構件22的上表面。行走用皮帶BT1的下表面與導軌20的上表面及支撐構件22的上表面對向配置。
行走用皮帶BT1的一端固定於行走用凹槽部21的一端。行走用皮帶BT1的另一端固定於行走用凹槽部21的另一端。行走用皮帶BT1的寬度被設定為與行走用凹槽部21的寬度大致相同或稍小於行走用凹槽部21的寬度。行走用皮帶BT1的寬度例如可以被設定為皮帶厚度的8倍以下。
如第5圖所示,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分別配置於前側及後側。如第5圖及第7圖所示,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的下表面被配置成在與地面F之間形成間隙。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的下表面與行走 用皮帶BT1的上表面接觸。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與地面F之間形成有間隙,並且在被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推壓的行走用皮帶BT1的部份與導軌20之間產生間隙。
如第5圖所示,一對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以與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相鄰的方式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分別配置於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的內側。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比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位於更靠上方。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可旋轉地安裝於行走台車30。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係具有向周向凹凸相間的表面的同步帶。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與行走用皮帶BT1的下表面接觸,並局部抬起行走用皮帶BT1。配置於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的前後的一對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中的一個連接於驅動源35,並藉由驅動源35被旋轉驅動。
行走用皮帶張緊輥38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配置於一對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之間。行走用皮帶張緊輥38的下表面配置於比一對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的上表面更靠下方。行走用皮帶張緊輥38的下表面與行走用皮帶BT1的上表面接觸,朝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的上表面推壓行走用皮帶BT1。如此,藉由向下方推壓行走用皮帶BT1,以向行走用皮帶BT1施加適當的張力,並使得行走用皮帶BT1與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嚙合。
行走台車30中,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中的一個被旋轉驅動,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邊與行走用皮帶BT1嚙合,邊沿著行走用皮帶BT1移動。由此,行走台車30向 行走用皮帶BT1的延伸方向移動。此時,一對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中的另一個隨著行走台車30的移動而從動旋轉。同樣,一對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及行走用皮帶張緊輥38隨著行走台車30的移動而從動旋轉。
並且,在行走台車30的內部,行走用皮帶BT1中被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抬起的部份比行走用凹槽部21位於更靠上方。另一方面,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比行走用皮帶擠壓輥36更靠外側的部份且行走用皮帶BT1中未被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抬起的部份的上表面與地面F大致構成同一平面(參閱第5圖)。行走用皮帶BT1中未被行走用皮帶抬起輥37抬起的部份的下表面(更詳細而言為行走用皮帶BT1的凸起部份的前端)與導軌20的上表面及支撐構件22的上表面接觸。亦即,行走用皮帶BT1被導軌20的上表面和一對支撐構件22的上表面這3點所支撐。
頂板31係呈矩形的平板。頂板31的長邊方向的長度被設定為可供患者S身體躺臥的長度(例如2m左右)。頂板31相對於支撐台32,以能夠繞向Z軸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旋轉的方式被支撐。
支撐台32例如具有XY平台,可使頂板31的位置相對於行走台車30向X軸方向及Y軸方向移動。另外,亦可以是具備機械手臂的結構,以代替支撐台32。
準直器17限制中子束N的照射範圍。準直器17上設有用於確定照射範圍的例如圓形的開口17a。使患者S的 姿勢相對於開口17a保持在規定位置,由此能夠將通過開口17a的中子束N照射在患者S的規定的照射目標上。
準直器17例如係呈矩形的平板。準直器17的外形形狀與照射室4A中的準直器安裝部18a的內面形狀對應。本說明書中,將通過準直器17所確定的輻射場的中心(開口17a的中心)的虛擬軸線稱為照射中心軸線C。將治療台2配置於照射室4A、4B來照射中子束N時,照射中心軸線C向中子束N的上下游方向延伸。
準直器固定部33固定於支撐台32的基部32a中的上表面。準直器固定部33將準直器17相對於基部32a保持在固定位置。準直器固定部33具有水平片33a和豎立片33b,且大致呈L字形形狀。水平片33a的一端部固定於基部32a,另一端部配置於從基部32a的側面32b向外側分開的位置。豎立片33b的一端部固定於水平片33a的另一端部,而向上下方向延伸。作為豎立片33b的上端部之另一端部上安裝有準直器17。
治療台2搭載有用於驅動行走用驅動源即驅動電動馬達及XY平台的電動馬達。作為這些電動馬達,例如使用步進式馬達。這些步進式馬達從治療台2的外部獲得電力供給,並且發送用於驅動步進式馬達的控制訊號。
如第9圖至第14圖所示,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具備向治療台2供給電力,並且用於發送控制訊號的供電/訊號發送機構40。如第12圖至第14圖所示,供電/訊號發送機構40具備:用於供給電力的供電用電纜41;用於 發送控制訊號的控制用電纜(發送電纜)42;保持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的電纜輸送機(註冊商標)(電纜保持部)43;將電纜輸送機43收容於地板的凹槽44;覆蓋凹槽44的開口部的蓋帶(長條狀的蓋部)BT2;用於將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收入於行走台車30的電纜收入部45;及用於抬起蓋帶BT2的蓋帶抬起部46。
供電用電纜41係用於向治療台2供給電力的電纜。作為供電用電纜41的固定端之一端側41a例如與配置於管理室24的電力供給部47連接,作為供電用電纜41的移動端之另一端側41b與治療台2的驅動源35(參閱第5圖)連接。供電用電纜41的另一端側可以與設置於管理室24以外的電力供給部連接。電力供給部47例如具備調整供給到治療台2的驅動源35的電力的電源電路。
控制用電纜42係用於向治療台2發送控制訊號的電纜。作為控制用電纜42的固定端之一端側42a與例如配置於管理室24的治療台控制部27連接,作為控制用電纜42的移動端之另一端側42b與治療台2的驅動源35連接。並且,控制用電纜42可以連接治療台2的各種感測器與配置於管理室24的監視設備26。連接於治療台2的控制用電纜42設有複數個。控制用電纜42的一端側可以與配置於管理室24以外的控制部連接。治療台控制部27例如具備驅動治療台2的驅動源35即步進式馬達的驅動電路。
如第12圖及第13圖所示,電纜輸送機43係藉由覆蓋複數個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以保持,並且引導這些電纜41、42的折彎者。電纜輸送機43具備:配置於電纜41、42的兩側的一對鏈部43a;及向電纜輸送機43的寬度方向(X軸方向)連結該一對鏈部43a的保持部43b。複數個鏈部43a向電纜輸送機43的長邊方向連結。 保持部43b分別與複數個鏈部43a對應而設,連結與電纜輸送機43的寬度方向對向的一對鏈部43a彼此。電纜輸送機43中,在厚度方向(Z軸方向)上設有複數級保持部43b。複數個電纜41、42分別配置於向厚度方向分開的保持部43b之間。
凹槽44係收容保持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的電纜輸送機43的凹槽部。凹槽44形成為從地面F向下方凹陷。凹槽44在X軸方向上配置於收容導軌20的一對行走用凹槽部21之間的中央,且向Y軸方向延伸。凹槽44沿著軌道19A,從準備室3A的內部通過聯絡室6A延伸至照射室4A的內部。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電纜輸送機43的一端側之固定端43c係在設置於聯絡室6A內的固定點(中間固定部)48被固定於凹槽44的底面。電纜輸送機43的另一端側之移動端43d係被固定於行走台車30的底部30b,隨著治療台2的移動而向凹槽44的長邊方向(Y軸方向)移動。
如第10圖所示,在凹槽44內,供電用電纜41及控 制用電纜42中的一個電纜的端部固定於準備室3A側的端部。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在凹槽44內,從準備室3A側的端部至固定點48為止係配置於凹槽44的底面上,從固定點48至另一端部為止,則被電纜輸送機43保持,折彎位置被引導。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藉由電纜輸送機43被適當地折回,在凹槽44內,配置於地面F附近(地面F的下方),而向準備室3A側的端部延伸。
第10圖中示出治療台2配置於準備室3A內的狀態。該狀態下,藉由電纜輸送機43被折回的位置KR係配置於固定點48的附近(固定點48的照射室4A側)。隨著治療台2向照射室4A側移動,電纜輸送機43的折回位置KR向照射室4A移動。
第11圖中示出治療台2配置於照射室4A內的狀態。該狀態下,藉由電纜輸送機43折回的位置KR係在照射室側的停止位置G1的附近被配置於移動端43d附近。照射室4A側的停止位置G1在治療台2的行走方向上係與照射中心軸線C相對應的位置。
蓋帶BT2係所謂的同步帶,具有可撓性。蓋帶BT2的厚度方向的一個面係平坦面,且朝向上方配置。如第8圖所示,蓋帶BT2的平坦面側配置有複數條金屬線WE。金屬線WE沿著蓋帶BT2的長度方向延伸。金屬線WE沿蓋帶BT2的寬度方向排列有複數個。蓋帶BT2的另一個面係蓋帶BT2的長度方向凹凸相間的凹凸面,且朝向下 方配置。
如第3圖及第9圖所示,蓋帶BT2沿著軌道19A、19B向Y軸方向延伸。
如第13圖所示,蓋帶BT2在凹槽44內配置於地面F附近。凹槽44的上部側設有一對皮帶支撐板49。一對皮帶支撐板49配置成從凹槽44的側壁44b的上端部朝向凹槽44的寬度方向(X軸方向)的中心伸出。
一對皮帶支撐板49在X軸方向分開配置,並支撐蓋帶BT2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並且形成用於將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拉出到地面F的上方的間隙。
一對皮帶支撐板49藉由固定於凹槽44的側壁44b的上端部的L字形鋼50從下方被支撐。並且,一對皮帶支撐板49的內側的端部形成有向寬度方向的內側伸出的凸緣部49a。皮帶支撐板49的上表面與地面F為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凸緣部49a比皮帶支撐板49的上表面形成於更低的位置。皮帶支撐板49的上表面與凸緣部49a之間的高低差係和蓋帶BT2的厚度相對應。在蓋帶BT2被一對皮帶支撐板49的凸緣部49a支撐的狀態下,地面F、皮帶支撐板49的上表面及蓋帶BT2的上表面為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且呈平坦面。
凹槽44的開口部在凹槽44的長邊方向的全長上,被一對皮帶支撐板49及蓋帶BT2所覆蓋。蓋帶BT2的一端側固定於凹槽44的準備室3A側的端部,蓋帶BT2的另一端側固定於凹槽44的照射室4A側的端部。
蓋帶抬起部46設置於治療台2的行走台車30。如第14圖所示,蓋帶抬起部46具備蓋帶擠壓輥51及蓋帶抬起輥52。蓋帶擠壓輥51及蓋帶抬起輥52被行走台車30所支撐,且可繞向X軸方向延伸的旋轉軸線旋轉。
蓋帶擠壓輥51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分別配置於前側及後側。其中,在行走方向上將照射室4A側作為前側,將準備室3A側作為後側。第14圖中,示出前側的蓋帶擠壓輥51。蓋帶擠壓輥51在前側及後側分別設有複數個。複數個蓋帶擠壓輥51中設於最下方的輥51的下表面配置成在與地面F之間形成間隙。蓋帶擠壓輥51的下表面與蓋帶BT2的上表面接觸,並限制蓋帶BT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在蓋帶擠壓輥51與蓋帶BT2接觸的位置,蓋帶BT2與皮帶支撐板的凸緣部49a之間產生間隙。複數個蓋帶擠壓輥51中配置於行走方向的內側的輥51在比最下點更靠上方偏移的位置,與蓋帶BT2的上表面接觸,並以使蓋帶BT2以平緩的曲率彎曲的方式向下方按下蓋帶BT2。
如第14圖所示,一對蓋帶抬起輥52以與蓋帶擠壓輥51相鄰的方式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分別配置於蓋帶擠壓輥51的內側。蓋帶抬起輥52的上表面位於蓋帶擠壓輥51的更靠上方。蓋帶抬起輥52係具有周方向凹凸相間的表面的同步帶。蓋帶抬起輥52與蓋帶BT2的下表面接觸,並局部抬起蓋帶BT2。
這些蓋帶擠壓輥51及蓋帶抬起輥52隨著行走台車 30的移動而從動旋轉。
在行走台車30的內部,蓋帶BT2中被蓋帶抬起輥52抬起的部份位於地面F的上方。另一方面,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蓋帶擠壓輥51的更靠外側的部份且蓋帶BT2中未被蓋帶抬起輥52抬起的部份的上表面與地面F大致構成相同的平面(參閱第14圖)。蓋帶BT2中未被抬起的部份的下表面(更詳細而言為蓋帶BT2的凸起部份的前端)與一對皮帶支撐板49的凸緣部49a的上表面接觸。亦即,蓋帶BT2被一對皮帶支撐板49的凸緣部49a的2點所支撐。
第12圖及第14圖所示的電纜收入部(引導部)45設置於治療台2的行走台車30的底部30b,在行走台車30的行走方向上,配置於一對蓋帶抬起輥52之間。電纜收入部45向上方拉出電纜輸送機43內的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並導入行走台車30內。電纜收入部45具備用於向上方拉出配置於凹槽44內的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並導入行走台車30內的電纜收入導管53及支撐電纜收入導管53的導管支撐部54。
電纜收入導管53例如係剖面為矩形的筒體。電纜收入導管53的開口部的朝向為上下方向。電纜收入導管53的上端設有凸緣53a,電纜收入導管53的下端設有凸緣53b。
下端側的凸緣53b配置成向比行走台車30的下表面更靠下方伸出,並插入於凹槽44內。如第14圖所示,下 端側的凸緣53b上固定有電纜輸送機43的移動端43d。
並且,電纜收入導管53的開口部中與X軸方向的長度相比Y軸方向的長度更長。如第12圖所示,電纜收入導管53的開口部的X軸方向的長度比一對皮帶支撐板49之間的間隙(凸緣部49a彼此的間隔)稍窄。電纜收入導管53的Y軸方向的大小為不與一對蓋帶抬起輥52接觸的大小。
電纜收入導管53的上端側的凸緣53a藉由導管支撐部54從X軸方向的兩側被支撐。導管支撐部54形成為從行走台車30的底面向上方延伸,將電纜收入導管53的上端側的凸緣53a固定於行走台車30。
並且,被電纜輸送機43保持的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從電纜輸送機43的移動端43d露出在外部,向Y軸方向排列並且朝上彎曲,通過電纜收入導管53內而從上端開口部被導出,在蓋帶BT2的下側向X軸方向的兩側分成兩半。導入到行走台車30內的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如上所述連接於驅動源(步進式馬達)35。
並且,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具備可閉合凹槽44的屏蔽塊55、56。屏蔽塊55在聯絡室6A與照射室4A之間配置於門D1的下方。屏蔽塊56在聯絡室6A與準備室3A之間配置於門D2的下方。
屏蔽塊55、56例如由聚乙烯、鉛等可抑制放射線的透射的材質形成。屏蔽塊55、56例如沿著向X軸方向延 伸的導軌被驅動,而在凹槽44內伸出,以閉合凹槽44。屏蔽塊55、56藉由電動馬達等獲得驅動力,而開閉驅動。
接著,對使用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的流程進行說明。
首先,對患者S進行進入準備室3A(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之前的規定的事前準備。接著,患者S及工作人員進入準備室3A內,工作人員幫助患者S使其躺臥在頂板31上。接著,工作人員使用束縛件將患者S的身體束縛在頂板31。接著,實施患者S的照射部位與準直器17的照射中心軸線C的對位。
接著,治療台2向照射室4A移動。此時,可由管理室24的管理人員決定能否進入照射室4A。例如,由工作人員向管理人員報告已完成準備室3A中的工作的內容。得到報告的管理人員在判斷為可以進入照射室4A時,打開隔開準備室3A與聯絡室6A的門D2。並且,此時,保持屏蔽塊56被打開的(未藉由屏蔽塊56關閉凹槽44)狀態,或者藉由門D2的打開而打開屏蔽塊56。
若治療台2從準備室3A移動到聯絡室6A內,則門D2被關閉,並且藉由屏蔽塊56關閉凹槽44。門D2被關閉之後,隔開聯絡室6A與照射室4A的門D1被打開。並且,藉由門D1的打開而打開屏蔽塊55。門D1、D2的開閉順序並不限定於該順序,例如可同時打開門D1與門D2。另外,亦可以臨時打開門D1及門D2,以便能夠在 關閉門D1及門D2之後從準備室3A藉由目視確認治療台2移動到照射室4A內的狀態。
若治療台2從聯絡室6A移動到照射室4A內,則準直器17安裝到準直器安裝部18a。接著,照射室4A的出入口藉由門D1而被關閉。同樣,利用屏蔽塊55在門D1的下方關閉凹槽44。之後,若管理人員操作控制裝置25,則開始中子束N的照射,進行患者S的治療。關於照射時間,作為一例係1小時左右。藉由設置於照射室4A的室內的攝像機29拍攝治療中的患者S的情況。藉由攝像機29拍攝的圖像顯示於管理室24的監視設備26的監視器上。管理人員利用監視器管理治療中的患者S的情況。管理人員在確認到治療中的患者S有異常時,進行中止照射的判斷。
若經過規定的照射時間,則控制裝置25自動停止中子束N的照射。接著,將治療台2移動至準備室3A。接著,工作人員在準備室3A的室內解除固定患者S的束縛件,向準備室3A的室外引導患者S。藉由以上步驟,完成使用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的中子束捕捉療法。
本實施形態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中,在照射室4A、4B的外部配置有治療台控制部27,能夠利用控制用電纜42將從該治療台控制部27輸出的控制訊號傳遞到治療台2,且能夠進行治療台2的驅動控制。藉此,無需在治療台2設置治療台控制部27,因此不用隨著治療台2的移動而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配置治療台控制部27。 因此,治療台控制部27的驅動電路因放射線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減少。並且,在治療台2連接有控制用電纜42,因此無需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進行用於將控制用電纜42連接於治療台2的工作。藉此,能夠減少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進行的工作,從而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並且,無需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設置用於連接治療台2和控制用電纜42的設備,因此無需進行該連接用設備的維護。因此,工作人員無需為了進行維護而進入到照射室4A、4B的內部,而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
並且,本實施形態的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中,在照射室4A、4B的外部配置有電力供給部47,並能夠利用供電用電纜41將從該電力供給部47輸出的電力供給到治療台2,且能夠使治療台2行走。藉此,無需在治療台2設置電力供給部47,因此不用隨著治療台2的移動而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配置電力供給部47。因此,電力供給部47的電源電路因放射線而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減少。並且,在治療台2連接有供電用電纜41,因此無需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進行將供電用電纜41連接於治療台2的工作。藉此,能夠減少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進行的工作,從而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並且,無需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設置用於連接治療台2和供電用電纜41的設備,因此無需進行該連接用設備的維護。因此,工作人員無需為了進行維護而進入到照射室4A、4B的內 部,而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輻射暴露量。
並且,依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地面F上設有在照射室4A、4B的內部與照射室4A、4B的外部之間連續的凹槽44,在該凹槽44內配置有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因此能夠在地面F的下方收容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藉此,能夠在不妨礙治療台2的移動的位置配置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中,在治療台2的外側,凹槽44被蓋帶BT2及一對皮帶支撐板49所覆蓋,因此凹槽44不會在地面F露出,可減少工作人員被該凹槽44的開口絆倒的可能性。藉此,能夠提高安全性。並且,治療台2係具有隨著治療台2的移動而抬起蓋帶BT2的蓋帶抬起部46的結構,因此能夠藉由將蓋帶BT2抬起至地面F的上方來將配置於凹槽44內的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從凹槽44內導出到外部。藉此,能夠將連接於治療台2的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配置於凹槽44內,以在治療台2的外側藉由蓋帶BT2覆蓋開口部,並且隨著治療台2的移動抬起蓋帶BT2,而將凹槽44內的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拉出到地面F的上方,由此與治療台2連接。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中,蓋帶抬起部46配置於行走台車30的內部,因此從上面觀察時,能夠在被行走台車30覆蓋的區域內抬起蓋帶BT2,而在被行走台車30覆蓋的區域之外,蓋帶BT2不會被抬起。因此,能 夠在可供人移動的範圍內,將蓋帶BT2的上表面配置成與地面F一樣平,而能夠減少有人被絆倒的可能性。
並且,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中,電纜收入部45配置於行走台車30的內部,因此能夠藉由在不妨礙人們的工作和通行的位置配置電纜收入部45來拉出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以導入到行走台車30內。
並且,依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1,能夠藉由門D1閉合照射室4A、4B的出入口,並藉由屏蔽塊55閉合凹槽44,因此能夠藉由屏蔽從照射室4A、4B內放射的放射線來抑制射向照射室4A、4B的外部的放射線的透射。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的範圍內能夠加以如下各種變形。
上述實施形態中,在設置於地面的凹槽44內配置供電用電纜41及控制用電纜42,但亦可以在地面以外的區域配置電纜41、42。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利用控制用電纜42發送控制用訊號,但例如亦可以局部經由無線通信部發送控制訊號。並且,亦可以利用連接器連接控制用電纜來使用。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利用供電用電纜41向治療台2供給電力,但例如亦可以在治療台2搭載蓄電裝置,並從蓄電裝置向治療台2供給電力。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治療台控制部27及電力供給部47配置在照射室4A、4B的外部,但亦可以將治療台控制部27及電力供給部47中的任一個配置在照射室 4A、4B。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電纜輸送機43保持電纜41、42,但電纜41、42亦可以不被電纜輸送機43保持。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中,電纜收入部45配置於行走台車30的內部,但電纜收入部45亦可以不用配置於行走台車30的內部。例如,電纜收入部45亦可以配置成向行走台車30的外部伸出。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中,蓋帶抬起部46配置於行走台車30的內部,但蓋帶抬起部46亦可以不用配置於行走台車30的內部。例如,蓋帶抬起部46亦可以配置成向行走台車30的外部伸出
1‧‧‧中子捕捉療法系統
2‧‧‧治療台
3A、3B‧‧‧準備室
4A、4B‧‧‧照射室
5‧‧‧中子束產生部
5a‧‧‧帶電粒子束生成室
6A、6B‧‧‧聯絡室
7‧‧‧加速器
8A、8B‧‧‧中子束輸出部(照射部)
9‧‧‧射束傳輸路
10‧‧‧第1傳輸部
11‧‧‧射束方向切換器
12A‧‧‧第2傳輸部
12B‧‧‧第3傳輸部
13‧‧‧射束調整部
16‧‧‧屏蔽體
17‧‧‧準直器
18‧‧‧罩(牆體)
18a‧‧‧準直器安裝部
19A、19B‧‧‧軌道
24‧‧‧管理室
25‧‧‧控制裝置
26‧‧‧監視設備
27‧‧‧治療台控制部(控制部)
28A、28B‧‧‧窗
29‧‧‧攝像機
47‧‧‧電力供給部
P‧‧‧帶電粒子束
T‧‧‧靶
N‧‧‧中子束
W、W1、W2、W3‧‧‧屏蔽牆
D1、D2‧‧‧門

Claims (7)

  1. 一種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其特徵為,具備:照射室,進行對被照射體的中子束的照射;照射部,向前述照射室的內部照射中子束;治療台,可在前述照射室的內部與前述照射室的外部之間移動;控制部,配置於前述照射室的外部,且具有半導體元件,並控制前述治療台的動作;發送電纜,與前述治療台連接,並傳遞前述控制部與前述治療台之間的訊號;凹槽部,設置於供前述治療台移動的地面,且在前述照射室的內部與前述照射室的外部之間連續;及長條狀的蓋部,向前述凹槽部延伸的方向配置,且覆蓋前述凹槽部,並具有可撓性,前述發送電纜配置於前述凹槽部內,前述治療台具有隨著前述治療台的移動抬起前述蓋部的抬起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其中,前述治療台具有:載置部,用於載置前述被照射體;行走台車,可在前述地面上行走;及支撐台,在行走台車上支撐前述載置部,前述抬起部設置於前述行走台車的內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中子束捕捉療法系 統,其中,前述治療台具備向上方拉出前述發送電纜以導入到前述行走台車內的引導部,前述引導部配置於前述行走台車的內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其中具備,屏蔽門,可閉合前述治療台所通過的前述照射室的出入口,且屏蔽放射線;及屏蔽塊,可在前述照射室的出入口的下方閉合前述凹槽部,且屏蔽放射線。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其中,作為前述發送電纜的固定端之一端側,係固定於前述控制部,作為前述發送電纜的移動端之另一端側,係固定於前述治療台,前述凹槽部的內部設有中間固定部,該中間固定部將作為前述發送電纜的前述一端側與前述另一端側之間的部份亦即中間部份固定於前述凹槽部,前述中間固定部配置於前述照射室的外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其中具備,電力供給部,配置於前述照射室的外部,具有半導體元件並供給電力;及 供電電纜,與前述治療台連接,且在前述電力供給部與前述治療台之間輸送電力,前述供電電纜與前述發送電纜配置在一起。
  7. 一種中子束捕捉療法系統,其特徵為,具備:照射室,進行對被照射體的中子束的照射;照射部,向前述照射室的內部照射中子束;治療台,可在前述照射室的內部與前述照射室的外部之間移動;電力供給部,配置於前述照射室的外部,具有半導體元件並供給電力;供電電纜,與前述治療台連接,且在前述電力供給部與前述治療台之間輸送電力;凹槽部,設置於供前述治療台移動的地面,且在前述照射室的內部與前述照射室的外部之間連續;及長條狀的蓋部,向前述凹槽部延伸的方向配置,且覆蓋前述凹槽部,並具有可撓性,前述發送電纜配置於前述凹槽部內,前述治療台具有隨著前述治療台的移動抬起前述蓋部的抬起部。
TW104121325A 2014-09-05 2015-07-01 Neutron beam capture therapy system TWI6058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1294A JP6282562B2 (ja) 2014-09-05 2014-09-05 中性子線捕捉療法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9217A TW201609217A (zh) 2016-03-16
TWI605852B true TWI605852B (zh) 2017-11-21

Family

ID=5554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1325A TWI605852B (zh) 2014-09-05 2015-07-01 Neutron beam capture therapy syste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82562B2 (zh)
KR (1) KR101670017B1 (zh)
CN (1) CN105435376B (zh)
TW (1) TWI6058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4042B (zh) 2016-12-02 2018-02-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中子束源產生器及其濾屏
CN109925611B (zh) * 2017-12-18 2024-04-16 南京中硼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中子捕获治疗装置
CN110496321B (zh) * 2018-05-18 2024-04-19 中硼(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子捕获治疗系统及载置台
AU2020355832B2 (en) * 2019-09-25 2023-10-05 Neuboron Therapy System Ltd. Irradiation parameter selection apparatus and usage method thereof and control system comprising said apparatus and usage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0372Y1 (zh) * 1968-04-15 1973-09-14
JPH0175455U (zh) * 1987-11-07 1989-05-22
JPH0727072Y2 (ja) * 1989-08-11 1995-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送り装置
JPH0746472Y2 (ja) * 1991-03-19 1995-10-25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直進走行装置
JPH0639380U (ja) * 1992-10-31 1994-05-24 イズモ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直動型スライドユニットのレールカバー構造
JP2638736B2 (ja) * 1993-09-08 1997-08-06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配線配管ユニット
JPH0885090A (ja) * 1994-09-14 1996-04-02 Meidensha Corp ロボット
JPH10157847A (ja) * 1996-11-29 1998-06-16 Canon Sales Co Inc 基板搬送ロボッ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基板処理装置ならびに半導体製造装置
US6060036A (en) * 1998-02-09 2000-05-09 Implant Sciences Corporation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s
JP2000354638A (ja) * 1999-06-16 2000-12-26 Hitachi Medical Corp 放射線治療装置の治療台
DE60004014T2 (de) * 1999-12-08 2004-04-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äger für medizinische zwecke mit einem grossen verstellungsbereich
JP2002153457A (ja) * 2000-11-21 2002-05-28 Kyushu Hakusui Corp 医療設備
US8160205B2 (en) * 2004-04-06 2012-04-17 Accuray Incorporated Robotic arm for patient positioning assembly
US7302038B2 (en) * 2004-09-24 2007-11-27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Correction of patient rotation errors in radiotherapy using couch translation
CN101032653A (zh) * 2006-03-10 2007-09-12 郑晓牧 全自动头部γ刀放射治疗装置
JP2007289373A (ja) * 2006-04-25 2007-11-08 Hitachi Ltd 放射線治療装置
US7784127B2 (en) * 2007-09-04 2010-08-31 Tomotherapy Incorporated Patient support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R2937854B1 (fr) * 2008-10-31 2010-12-03 Aripa Services Innovations Ind Dispositif pour positionner un patient par rapport a un rayonnement.
JP5490651B2 (ja) * 2010-09-01 2014-05-1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中性子線照射システム
JP5996456B2 (ja) * 2013-02-27 2016-09-21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70017B1 (ko) 2016-10-27
JP2016054782A (ja) 2016-04-21
CN105435376A (zh) 2016-03-30
TW201609217A (zh) 2016-03-16
JP6282562B2 (ja) 2018-02-21
CN105435376B (zh) 2018-11-13
KR20160029647A (ko)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016B (zh)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system
KR101788675B1 (ko) 중성자 포착요법 시스템
KR101876905B1 (ko) 중성자 포착요법 시스템
TWI605852B (zh) Neutron beam capture therapy system
EP2638931B1 (en) Accelerated particle irradiation equipment
CN106310541B (zh) 粒子束治疗系统
TWI558435B (zh)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and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systems
JP5968804B2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用載置台
JP2017042310A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
TWI589327B (zh) 粒子線照射室及粒子線治療裝置
CN109464752B (zh) 中子捕获治疗系统
US20140343346A1 (en) Charged particle beam irradiation device
JP5829162B2 (ja) X線撮影装置
JP6510794B2 (ja) 中性子捕捉療法システム及び中性子捕捉療法用治療台
KR20130077255A (ko) 양성자 가속기와 치료실이 서로 다른 층에 배치된 양성자 치료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