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1334B - 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 Google Patents

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1334B
TWI591334B TW102121594A TW102121594A TWI591334B TW I591334 B TWI591334 B TW I591334B TW 102121594 A TW102121594 A TW 102121594A TW 102121594 A TW102121594 A TW 102121594A TW I591334 B TWI591334 B TW I5913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brittle
roll
test roll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1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3064A (zh
Inventor
伊藤泰則
Original Assignee
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03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30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3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16Tensile or compressive
    • G01N2203/0017Tensi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3Be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Description

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作為玻璃板之耐久試驗方法,揭示有使玻璃板彎曲變形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於此方法中,藉由使玻璃板彎曲變形,向玻璃板施加與後續步驟中施加於玻璃板之應力同等以上之應力。於玻璃板含有缺陷之情形時,玻璃板上形成龜裂,可篩選為不良品。
形成於玻璃板等脆性板上之龜裂,主要以脆性板之外周部之缺陷為起點而形成。作為缺陷,可列舉雜質、損傷等。若龜裂自脆性板之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則脆性板碎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202991號公報
圖15係表示先前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問題點之圖。
上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方法如圖15(a)所示,將按壓輥4壓抵於在複數個搬送輥1、2上搬送中之脆性板3,使脆性板3彎曲變形。此 時,脆性板3之前端部(包含前端之部分)3a未沿著下游側之搬送輥2彎曲變形,而是變得平坦。因此,存在無法使脆性板3之前端部或後端部彎曲變形之問題。
又,於上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方法中,如圖15(b)所示,脆性板3由於重力等意料外地彎曲,脆性板3之彎曲部自按壓輥4分離時,存在脆性板3之彎曲部之曲率半徑變得大於按壓輥4之外徑,脆性板3之彎曲部所產生之應力變小之問題。
由於該等問題,於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方法中,良品與不良品之判別之精度不佳。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研究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精度較佳地判別良品與不良品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之一種態樣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係藉由以與脆性板之正面接觸之第1試驗輥、及沿該第1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按壓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1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施加拉伸應力;以及第2步驟,其係藉由以與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接觸之第2試驗輥、及沿該第2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送出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2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正面施加拉伸應力。
於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中,較佳為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係與上述脆性板之至少端部接觸。
於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中,較佳為上述第1試驗輥及 上述第2試驗輥係接觸上述脆性板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
於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中,較佳為改變上述脆性板之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及第2試驗輥之方向,再次進行上述第1步驟及上述第2步驟。
於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中,較佳為上述第1試驗輥之中心線、與上述第2輥之中心線平行。
於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中,較佳為檢測上述脆性板之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之位置,根據檢測結果將上述複數個按壓輥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個別地相接或分開,且根據上述檢測結果將上述複數個送出輥相對於上述第2試驗輥個別地相接或分開。
於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中,較佳為上述脆性板包含玻璃板。
又,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包括與脆性板之正面接觸之第1試驗輥,及將上述脆性板壓抵於該第1試驗輥之複數個按壓輥;以及與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接觸之第2試驗輥,及將上述脆性板壓抵於該第2試驗輥之複數個送出輥;藉由以上述第1試驗輥、及沿上述第1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上述複數個按壓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1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施加拉伸應力;藉由以上述第2試驗輥、及沿上述第2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上述複數個送出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2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正面施加拉伸應力。
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係與上述脆性板之至少端部接觸。
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係接觸上述脆性板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
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中,較佳為上述第1試驗輥之中心線、與上述第2試驗輥之中心線平行。
本發明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中,較佳為包括:位置檢測器,其檢測上述脆性板之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之位置;第1接離機構,其將上述複數個按壓輥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個別地相接或分開;第2接離機構,其將上述複數個送出輥相對於上述第2試驗輥個別地相接或分開;及控制器,其根據上述位置檢測器之檢測結果,控制上述第1接離機構及上述第2接離機構。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精度較佳地判別良品與不良品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1‧‧‧搬送輥
2‧‧‧搬送輥
3‧‧‧脆性板
3a‧‧‧前端部
4‧‧‧按壓輥
10‧‧‧玻璃板(脆性板)
10a‧‧‧長緣部
10b‧‧‧短緣部
10c‧‧‧倒角部
100‧‧‧耐久試驗裝置
110‧‧‧第1試驗輥
110a‧‧‧接觸部
110b‧‧‧非接觸部
111‧‧‧上游側之按壓輥
112‧‧‧下游側之按壓輥
120‧‧‧第2試驗輥
121‧‧‧上游側之送出輥
122‧‧‧下游側之送出輥
130‧‧‧位置檢測器
131‧‧‧邊緣感測器
132‧‧‧速度感測器
140‧‧‧第1接離機構
141‧‧‧伸縮致動器
142‧‧‧伸縮致動器
150‧‧‧第2接離機構
151‧‧‧伸縮致動器
152‧‧‧伸縮致動器
160‧‧‧控制器
171‧‧‧搬入輥
172‧‧‧夾輥
173‧‧‧夾輥
174‧‧‧夾輥
175‧‧‧夾輥
176‧‧‧搬出輥
177‧‧‧搬出輥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側視圖。
圖2係沿圖1之II-II線之剖面圖。
圖3係利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試驗之玻璃板之俯視圖。
圖4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1)。
圖5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2)。
圖6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 (3)。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4)。
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5)。
圖9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6)。
圖10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7)。
圖1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8)。
圖12係玻璃板因重力彎曲而自第1試驗輥分離時之圖。
圖13係表示圖1之變化例之側視圖。
圖14(a)~圖14(d)係表示圖2之變化例之剖面圖。
圖15(a)及圖15(b)係表示先前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問題點之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於各圖式中,對相同或對應之構成附加相同或對應之符號,且省略說明。又,將玻璃板之行進方向之下游側作為前方、上游側作為後方。下述之實施形態之脆性板為玻璃板,但亦可應用於陶瓷板、或者於玻璃板或陶瓷板上形成樹脂層而成之複合板。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側視圖。於圖1中,實線表示各種輥之作業位置,虛線表示各種輥之待機位置。圖2係沿圖1之II-II線之剖面圖。於圖2中,粗實線表示玻璃板。圖3係利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試驗之玻璃板之俯視圖。
玻璃板10可為液晶顯示器(LCD)或有機EL顯示器等平板顯示器 (FPD)用之玻璃基板,或為與該玻璃基板可剝離地結合之強化板之一部分。強化板例如包含玻璃板、及形成於玻璃板上之樹脂層,樹脂層與玻璃基板係可剝離地結合。強化板藉由強化玻璃基板而使玻璃基板之薄板化、甚至FPD之薄型化或輕量化成為可能。強化板於FPD之製造步驟之途中自玻璃基板上剝離,不成為FPD之一部分。強化板與玻璃基板剝離後,藉由樹脂層之交換強化板再生。於舊樹脂層之去除後、新樹脂層之形成前,進行玻璃板之耐久試驗,判別無缺陷之良品、及有缺陷之不良品。新樹脂層於良品上成膜。另一方面,廢棄不良品或將其作為玻璃原料回收。由於強化板之玻璃板以此方式得以反覆使用,故存在於此過程中損傷之情形,較佳為進行耐久試驗。
再者,於強化板之樹脂層未劣化之情形時,不需要樹脂層之交換,強化板亦可利用本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進行試驗。
玻璃板10藉由外力可彎曲變形,於無外力之自然狀態時恢復平坦。玻璃板10如圖3所示俯視大致為矩形,外周具有互相平行之2個長緣部10a、互相平行之2個短緣部10b、及4個倒角部10c。倒角部10c為圖3所示之C倒角、R倒角中之任一種皆可。
玻璃板10之長度L例如為400~3200mm。玻璃板10之寬度W例如為300~2900mm。玻璃板10之厚度例如為0.05~2mm。
如圖1所示,耐久試驗裝置100包括與玻璃板10之正面(例如上表面)接觸之第1試驗輥110、及將玻璃板10壓抵於第1試驗輥110之複數個(例如2個)按壓輥111、112。耐久試驗裝置100藉由以第1試驗輥110、及沿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按壓輥111、112夾持並運送玻璃板10,使玻璃板10沿著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彎曲變形,向玻璃板10之背面(例如下表面)施加拉伸應力。玻璃板10於通過上游側之按壓輥111與第1試驗輥110之間起,至通過下游側之按壓輥112與第1試驗輥110之間為止之期間,因施加於玻璃板10之張力而貼緊第1試驗 輥110,沿著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彎曲變形。
第1試驗輥110、上游側之按壓輥111、及下游側之按壓輥112分別為了防止玻璃板10之破損,可為用橡膠包覆金屬輥之外周之橡膠輥。
如圖2所示,第1試驗輥110係與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接觸,使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彎曲變形。
如圖2所示,第1試驗輥110係與其中心線平行地接觸玻璃板10之一端部(例如一面之長緣部10a)至另一端部(另一面之長緣部10a)為止。第1試驗輥110藉由以其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而使玻璃板10自前端至後端依序彎曲變形。
上游側之按壓輥111、及下游側之按壓輥112亦可與第1試驗輥110同樣地,與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接觸,且接觸玻璃板10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
上游側之按壓輥111、及下游側之按壓輥112為了向玻璃板10施加張力,使玻璃板10貼緊第1試驗輥110,而可個別旋轉驅動。
較佳為第1試驗輥110之中心線、上游側之按壓輥111之中心線、及下游側之按壓輥112之中心線互相平行。
又,更佳為第1試驗輥110之中心線、上游側之按壓輥111之中心線、及下游側之按壓輥112之中心線互相水平且平行。
又,如圖1所示,耐久試驗裝置100進而包括與玻璃板10之背面(例如下表面)接觸之第2試驗輥120,及將玻璃板10壓抵於第2試驗輥之複數個(例如2個)送出輥121、122按壓輥。耐久試驗裝置100藉由以第2試驗輥120、及沿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送出輥121、122夾持並運送玻璃板10,使玻璃板10沿著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彎曲變形,向玻璃板10之正面(例如上表面)施加拉伸應力。玻璃板10於通過上游側之送出輥121與第2試驗輥120之間起,至通過下游側之送出輥122與第2試驗輥120之間為止之期間,因施加於玻璃板10之張力而 貼緊第2試驗輥120,沿著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彎曲變形。
第2試驗輥120、上游側之送出輥121、及下游側之送出輥122分別為了防止玻璃板10之破損,可為用橡膠包覆金屬輥之外周之橡膠輥。
第2試驗輥120與第1試驗輥110同樣地,與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接觸,而使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彎曲變形。
第2試驗輥120係與其中心線平行地接觸玻璃板10之一端部(例如一面之長緣部10a)至另一端部(例如一面之長緣部10a)為止。第2試驗輥120係以其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而使玻璃板10自前端至後端依序彎曲變形。
第2試驗輥120之中心線可與第1試驗輥110之中心線互相平行。玻璃板10之正面產生之拉伸應力之作用方向、與玻璃板10之背面產生之拉伸應力之作用方向變得相同。
第2試驗輥120之外徑可與第1試驗輥110之外徑相同。玻璃板10之正面產生之拉伸應力之大小、與玻璃板10之背面產生之拉伸應力之大小變得相同。
上游側之送出輥121、及下游側之送出輥122亦可與第2試驗輥120同樣地,與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接觸,且接觸玻璃板10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
上游側之送出輥121、及下游側之送出輥122為向玻璃板10施加張力,使玻璃板10貼緊第2試驗輥120,可個別旋轉驅動。
較佳為第2試驗輥120之中心線、及複數個送出輥121、122之中心線互相平行。
又,更佳為第2試驗輥120之中心線、上游側之送出輥121之中心線、及下游側之送出輥122之中心線互相水平且平行。
又,如圖1所示,耐久試驗裝置100進而包括位置檢測器130、第 1接離機構140、第2接離機構150、及控制器160。
位置檢測器130檢測玻璃板10相對於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位置。位置檢測器130例如包含檢測玻璃板10之前端之邊緣感測器131、及檢測玻璃板10之搬送速度之速度感測器132等。邊緣感測器131例如向玻璃板10之搬送路徑照射光,接收其反射光從而檢測玻璃板10之前端。速度感測器132例如包含一面與玻璃板10接觸一面檢測旋轉之輥(例如搬入輥171)之轉數之旋轉感測器等。位置檢測器130將檢測結果輸入至控制器160。
第1接離機構140將複數個按壓輥111、112相對於第1試驗輥110個別地相接或分開。第1接離機構140例如包含複數個伸縮致動器141、142等。作為伸縮致動器141、142,可使用氣壓缸或油壓缸等流體壓力缸、電動缸等。於伸縮致動器141、142之頂端部,按壓輥111、112旋轉自如地得到支撐。
第2接離機構150將複數個送出輥121、122相對於第2試驗輥120個別地相接或分開。第2接離機構150例如包含複數個伸縮致動器151、152等。於伸縮致動器151、152之頂端部,送出輥121、122旋轉自如地得到支撐。
控制器160包括微電腦等,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及記憶體。控制器160藉由CPU處理記憶體中所記錄之各種控制程式,藉此控制耐久試驗裝置100之各種動作。例如,控制器160根據位置檢測器130之檢測結果,控制第1及第2接離機構140、150。
其次,根據圖4~圖11,就上述構成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耐久試驗方法)進行說明。圖4~圖1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耐久試驗裝置之動作說明圖。耐久試驗裝置之各種動作係於控制器160之控制下進行。
首先,將玻璃板10設置於耐久試驗裝置100上。此時,以玻璃板10之前端(例如玻璃板10之一面之短緣部10b)與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中心線平行之方式,設置玻璃板10。
若邊緣感測器131檢測於搬入輥171上水平搬送之玻璃板10之前端,則速度感測器132檢測玻璃板10之搬送速度。根據邊緣感測器131之檢測結果、及速度感測器132之檢測結果,控制器160計算出玻璃板10相對於第1試驗輥110等之位置。
其次,如圖4所示,若玻璃板10之前端通過一對夾輥172、173之間,則旋轉自如地支撐一面之夾輥173之伸縮致動器延伸。一對夾輥172、173之間變窄,一對夾輥172、173夾持玻璃板10。夾持玻璃板10之一對夾輥172、173以各自之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藉此運送玻璃板10。
其次,如圖5所示,若玻璃板10之前端通過旋轉自如地支撐上游側之按壓輥111之伸縮致動器141之中心線上,則伸縮致動器141延伸,上游側之按壓輥111與第1試驗輥110夾持玻璃板10。夾持玻璃板10之上游側之按壓輥111及第1試驗輥110以各自之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藉此運送玻璃板10。
其次,如圖6所示,玻璃板10之前端即將通過旋轉自如地支撐下游側之按壓輥112之伸縮致動器142之中心線上之前,伸縮致動器142延伸,下游側之按壓輥112與第1試驗輥110夾持玻璃板10。於是,玻璃板10之前端部(包含前端之部分)沿著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向下凸起彎曲變形,玻璃板10之前端部之背面(例如下表面)產生拉伸應力。該拉伸應力之作用方向係第1試驗輥110之周向,例如為與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平行之方向。
其次,如圖7所示,夾持玻璃板10之下游側之按壓輥112及第1試驗輥110以各自之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藉此運送玻璃板10。
玻璃板10於通過上游側之按壓輥111與第1試驗輥110之間起,至通過下游側之按壓輥112與第1試驗輥110之間為止之期間,因施加於玻璃板10之張力而貼緊第1試驗輥110,沿著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彎曲變形。
其次,如圖8所示,若玻璃板10之前端通過旋轉自如地支撐上游側之送出輥121之伸縮致動器151之中心線上,則伸縮致動器151延伸,上游側之送出輥121及第2試驗輥120夾持玻璃板10。夾持玻璃板10之上游側之送出輥121及第2試驗輥120以各自之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藉此運送玻璃板10。
其次,如圖9所示,玻璃板10之前端即將通過旋轉自如地支撐下游側之送出輥122之伸縮致動器152之中心線上之前,伸縮致動器152延伸,下游側之送出輥122與第2試驗輥120夾持玻璃板10。於是,玻璃板10之前端部沿著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向上凸起彎曲變形,玻璃板10之前端部之正面(例如上表面)產生拉伸應力。該拉伸應力之作用方向係第2試驗輥120之周向,例如為與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平行之方向。
其次,如圖10所示,夾持玻璃板10之下游側之送出輥122及第2試驗輥120以各自之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藉此運送玻璃板10。
玻璃板10於通過上游側之送出輥121與第2試驗輥120之間起,至通過下游側之送出輥122與第2試驗輥120之間為止之期間,因施加於玻璃板10之張力而貼緊第2試驗輥120,沿著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彎曲變形。
其次,如圖11所示,若玻璃板10之前端通過一對夾輥174、175之間,則旋轉自如地支撐一面之夾輥174之伸縮致動器延伸。一對夾輥174、175之間變狹窄,一對夾輥174、175夾持玻璃板10。夾持玻璃板10之一對夾輥174、175以各自之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藉此運送玻璃板 10。
其次,如圖1所示,於搬出輥176、177上水平搬送玻璃板10之前端部。
其後,玻璃板10之後端部(包含後端之部分)沿著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向下凸起彎曲變形,玻璃板10之後端部之背面(例如下表面)產生拉伸應力。該拉伸應力之作用方向係第1試驗輥110之周向,例如為與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平行之方向。
進而其後,玻璃板10之後端部沿著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向上凸起彎曲變形,玻璃板10之後端部之正面(例如上表面)產生拉伸應力。該拉伸應力之作用方向係第2試驗輥120之周向,例如為與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平行之方向。
以此方式,向玻璃板10之正面全體、及背面全體施加特定方向(例如與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平行之方向)之拉伸應力。
其次,改變玻璃板10相對於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方向,將玻璃板10設置於耐久試驗裝置100上。此時,玻璃板10之前端(例如玻璃板10之一面之長緣部10a)與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中心線變為平行。於此狀態下,再次進行圖4~圖11等所示之一系列步驟。
於是,與上述特定方向不同方向(例如與玻璃板10之短緣部10b平行之方向)之拉伸應力對玻璃板10之正面全體、及背面全體發生作用。因此,可向玻璃板10之正面全體、及背面全體施加2個方向之拉伸應力。
如以上說明,藉由以第1試驗輥110、及沿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按壓輥111、112夾持並運送玻璃板10,使玻璃板10沿著第1試驗輥110之外周彎曲變形。又,藉由以第2試驗輥120、及沿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送出輥121、122夾持並運送玻璃板10,使玻璃板10沿著第2試驗輥120之外周彎曲變形。藉此,玻璃板10之前 端部或後端部與玻璃板10之其他部分同樣彎曲變形,可知玻璃板10之前端部或後端部之耐久性。又,如圖12所示,玻璃板10由於重力等不由自主地彎曲,玻璃板10之彎曲部自第1試驗輥110分離時,玻璃板10之彎曲部之曲率半徑變得小於第1試驗輥110之外徑,玻璃板10之彎曲部產生之應力變大。藉此,即便玻璃板10之彎曲部不由自主地自第1試驗輥110分離,亦不成問題。
又,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係與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接觸,使玻璃板10之至少端部彎曲變形。因向玻璃板10之端部施加拉伸應力,若玻璃板10之端部有缺陷,則以該缺陷為起點形成龜裂,可判別良品與不良品。再者,形成於玻璃板10上之龜裂,主要以玻璃板10之端部之缺陷為起點形成。
又,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與各自之中心線平行地接觸玻璃板10之自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以各自之中心線為中心旋轉,藉此使玻璃板10自前端至後端依序彎曲變形。因向玻璃板10之正面全體或背面全體施加拉伸應力,若玻璃板10之正面及背面之某處有缺陷,則以該缺陷為起點形成龜裂。可檢查玻璃板10之正面及背面之缺陷。
又,改變玻璃板10相對於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方向,再次進行耐久試驗。藉此,向玻璃板10之正面全體或背面全體施加方向不同之2種拉伸應力。若玻璃板10之正面或背面形成直線狀之損傷,則至少一方之拉伸應力作用於損傷拉開之方向,龜裂進一步發展。
以上,雖就實施形態等說明耐久試驗裝置及耐久試驗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等,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形、變更。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玻璃板10之俯視形狀為大致矩形,但其形狀可多種多樣,例如可為圓形、橢圓形、多邊形等。
又,於上述本實施形態中,玻璃板10之四角分別經過倒角,但 亦可不經過倒角。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以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中心線與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或短緣部10b平行之方式,將玻璃板10設置於耐久試驗裝置100上,但設置時之玻璃板10之方向可多種多樣。例如,亦可以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中心線與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或短緣部10b傾斜之方式,設置玻璃板10。於玻璃板10之外周,玻璃板10已盡,故於玻璃板10之外周,不產生周正交方向之應力,產生沿周向之應力。若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及短緣部10b與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中心線傾斜,則只進行一次圖4~圖11等所示之一系列步驟,可向玻璃板10之長緣部10a及短緣部10b之兩個方向施加拉伸應力。
又,圖1中,以包含第1試驗輥110之中心線之鉛垂面為基準,對稱配置上游側之按壓輥111及下游側之按壓輥112,但如圖13所示,第1試驗輥110之中心線與下游側之按壓輥112之中心線亦可配置於同一鉛垂面上。同樣地,圖1中,以包含第2試驗輥120之中心線之鉛垂面為基準,對稱配置上游側之送出輥121及下游側之送出輥122,但如圖13所示,第2試驗輥120之中心線與下游側之送出輥122之中心線亦可配置於同一鉛垂面上。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如圖2所示,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係接觸玻璃板10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例如,如圖14(a)、圖14(c)所示,第1試驗輥110亦可包含與玻璃板10接觸之複數個接觸部110a、及與玻璃板10之間形成間隙之非接觸部110b。非接觸部110b連接相鄰之接觸部110a。若接觸部110a接觸玻璃板10之兩個端部,則接觸部110a之數量不特別限定。同樣地,第2試驗輥120亦可包含接觸部及非接觸部。可減少由於與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接觸而產生之玻璃板10之損傷。
又,如圖14(d)所示,亦可保持間隔地配置複數個第1試驗輥110,其分別與玻璃板10之端部接觸。同樣地,亦可保持間隔地配置複數個第2試驗輥120,其分別與玻璃板10之端部接觸。可減少由於與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接觸而產生之玻璃板10之損傷。複數個第1試驗輥110可個別地旋轉,又,複數個第2試驗輥120可個別地旋轉。
進而,如圖14(a)~圖14(d)所示,亦可於第1試驗輥110之軸方向上保持間隔地配置複數個上游側之按壓輥111。可減少由於與上游側之按壓輥111接觸而產生之玻璃板10之損傷。又,複數個上游側之按壓輥111可個別地旋轉。同樣地,亦可於相對應之試驗輥之軸方向上保持間隔地配置複數個下游側之按壓輥112、上游側之送出輥121、及下游側之送出輥122,上述複數個輥可個別地旋轉。
再者,於欲向玻璃板10之正面全體及背面全體施加一定之拉伸應力之情形時,如圖2所示,較佳為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接觸玻璃板10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更佳為除第1及第2試驗輥110、120之外,按壓輥111~112、及送出輥121~122分別接觸玻璃板10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2年6月18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2012-137054者,其內容以參照之方式併入本文。
10‧‧‧玻璃板
100‧‧‧耐久試驗裝置
110‧‧‧第1試驗輥
111‧‧‧上游側之按壓輥
112‧‧‧下游側之按壓輥
120‧‧‧第2試驗輥
121‧‧‧上游側之送出輥
122‧‧‧下游側之送出輥
130‧‧‧位置檢測器
131‧‧‧邊緣感測器
132‧‧‧速度感測器
140‧‧‧第1接離機構
141‧‧‧伸縮致動器
142‧‧‧伸縮致動器
150‧‧‧第2接離機構
151‧‧‧伸縮致動器
152‧‧‧伸縮致動器
160‧‧‧控制器
171‧‧‧搬入輥
172‧‧‧夾輥
173‧‧‧夾輥
174‧‧‧夾輥
175‧‧‧夾輥
176‧‧‧搬出輥
177‧‧‧搬出輥

Claims (12)

  1. 一種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其包括:第1步驟,其係藉由以與脆性板之正面接觸之第1試驗輥、及沿該第1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按壓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1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施加拉伸應力;以及第2步驟,其係藉由以與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接觸之第2試驗輥、及沿該第2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複數個送出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2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正面施加拉伸應力。
  2. 如請求項1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其中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係與上述脆性板之至少端部接觸。
  3. 如請求項1或2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其中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係接觸上述脆性板之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
  4. 如請求項1或2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其改變上述脆性板之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及第2試驗輥之方向,再次進行上述第1步驟及上述第2步驟。
  5. 如請求項1或2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其中上述第1試驗輥之中心線與上述第2輥之中心線平行。
  6. 如請求項1或2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其檢測上述脆性板之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之位置,根據檢測結果使上述複數個按壓輥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個別地相接或分開,且根據上述檢測結果使上述複數個送出輥相對於上述第2試驗輥個別地相接或分開。
  7. 如請求項1或2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其中上述脆性板包含玻 璃板。
  8. 一種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其包括:與脆性板之正面接觸之第1試驗輥,及將上述脆性板壓抵於該第1試驗輥之複數個按壓輥;以及與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接觸之第2試驗輥,及將上述脆性板壓抵於該第2試驗輥之複數個送出輥;藉由以上述第1試驗輥、及沿上述第1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上述複數個按壓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1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背面施加拉伸應力;藉由以上述第2試驗輥、及沿上述第2試驗輥之外周配置之上述複數個送出輥夾持並運送上述脆性板,使上述脆性板沿著上述第2試驗輥之外周彎曲變形,向上述脆性板之正面施加拉伸應力。
  9. 如請求項8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其中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係與上述脆性板之至少端部接觸。
  10. 如請求項8或9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其中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接觸上述脆性板之自一端部至另一端部為止。
  11. 如請求項8或9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其中上述第1試驗輥之中心線與上述第2輥之中心線平行。
  12. 如請求項8或9之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其包括:位置檢測器,其檢測上述脆性板之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及上述第2試驗輥之位置;第1接離機構,其使上述複數個按壓輥相對於上述第1試驗輥個別地相接或分開;第2接離機構,其使上述複數個送出輥相對於上述第2試驗輥 個別地相接或分開;及控制器,其根據上述位置檢測器之檢測結果,控制上述第1接離機構及上述第2接離機構。
TW102121594A 2012-06-18 2013-06-18 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TWI591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7054A JP5891965B2 (ja) 2012-06-18 2012-06-18 脆性板の耐久試験方法、及び脆性板の耐久試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064A TW201403064A (zh) 2014-01-16
TWI591334B true TWI591334B (zh) 2017-07-11

Family

ID=49895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1594A TWI591334B (zh) 2012-06-18 2013-06-18 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91965B2 (zh)
KR (1) KR102043677B1 (zh)
CN (1) CN103512810B (zh)
TW (1) TWI5913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1677B2 (en) * 2014-01-29 2016-04-26 Corning Incorporated Bendable glass stack assemblie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DE102014110856B4 (de) 2014-07-31 2016-04-14 Schot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Kantenfestigkeit von scheibenförmigen Elementen aus sprödbrüchigem Material
DE102014110855B4 (de) * 2014-07-31 2017-08-03 Schot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Bruchfestigkeit der Ränder dünner Bahnen sprödbrüchigen Materials
DE102016116258A1 (de) 2015-09-11 2017-03-16 Schott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lastungsprüfung von Scheiben eines sprödharten Materi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9707A (ja) * 1992-09-25 1994-04-22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クラッド材のクラッド強度検査方法
JPH08184585A (ja) * 1995-01-05 1996-07-16 Nippon Paper Ind Co Ltd 合板検査装置
JP2000321188A (ja) * 1999-05-10 2000-11-24 Hitachi Ltd 試験装置
US7516628B2 (en) * 2005-01-11 2009-04-14 Corning Incorporated On-line thickness gauge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a moving glass substrate
US7461564B2 (en) * 2006-10-04 2008-12-09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of testing a sheet of brittle material
CN101542264B (zh) * 2006-10-04 2012-03-14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验证试验脆性材料板的方法和装置
TWI430968B (zh) * 2008-04-28 2014-03-21 Mitsuboshi Diamond Ind Co Ltd Fracture material of brittle material and cracking method of brittle material
JP2010078325A (ja) * 2008-09-24 2010-04-08 Nec Tokin Corp カード曲げ試験装置
JP2011202991A (ja) * 2010-03-24 2011-10-13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板ガラスの端部検査方法及び端部検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91965B2 (ja) 2016-03-23
TW201403064A (zh) 2014-01-16
KR20130142083A (ko) 2013-12-27
CN103512810A (zh) 2014-01-15
JP2014002018A (ja) 2014-01-09
CN103512810B (zh) 2016-07-13
KR102043677B1 (ko)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7170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方法
TWI591334B (zh) 脆性板之耐久試驗方法、及脆性板之耐久試驗裝置
TWI457302B (zh) Fragile material substrate segmentation device and segmentation method
JP6529250B2 (ja)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システム
JP434282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方法及び基板
WO2010134441A1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KR101947219B1 (ko) 광학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시스템
KR101848039B1 (ko) 시트상 제품 제조장치
KR101833052B1 (ko) 라벨 자동 부착 시스템
KR102172312B1 (ko) 접합 장치, 접합 방법,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및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방법
CN106663393B (zh)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CN107635764B (zh) 贴合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剥离膜的剥离方法
TWI608926B (zh) 自薄膜積層體除去異物的方法、薄膜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6255186B2 (ja) 光学部材の検査方法、光学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の検査装置
KR102209634B1 (ko) 접합 장치, 접합 방법,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생산 시스템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생산 방법
JP4793991B2 (ja) 横型多段プレス装置の板材搬出構造
TWI567389B (zh) A durable test method for a brittle sheet, and a durable test apparatus for a brittle sheet
KR101053343B1 (ko) 평판 디스플레이 글래스용 라미네이터 및 이를 사용한 라미네이팅방법
WO2015030141A1 (ja) 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方法
KR102209637B1 (ko) 접합 장치, 접합 방법,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생산 시스템 및 광학 표시 장치의 생산 방법
WO2018216096A1 (ja) 偏光板貼付装置および偏光板貼付方法
JP6557713B2 (ja) 光学部材の検査方法、光学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の検査装置
TW201732757A (zh) 連續性地製造光學性顯示裝置之裝置及方法
JP5927533B2 (ja) 機能シート貼付装置における機能シート不良部分の廃棄方法
JP6227279B2 (ja) 光学部材貼合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